在線教育平臺經濟效益范文

時間:2023-10-18 17:22: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在線教育平臺經濟效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在線教育平臺經濟效益

篇1

關鍵詞:名師;直播;資源共享;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74

1引言

隨著“直播熱”浪潮的出現,各大在線教育機構也開始“沸騰”起來,各種直播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其中,“名師+直播”模式是教育領域的一次創新,也是對傳統的教育的一種“革命”。隨著用戶的不斷增長,教育機構不斷的投入與改進,“名師+直播”成了人們繼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其具有特有的優勢,諸如性價比高、實時互動以及受眾群體廣等。

2“名師+直播”的定義

名師:所謂名師,就是指在教育培訓領域公認的有重大貢獻和影響的學者、教師以及培訓師等,他們具有較高的名望、能力強以及教學成果突出等特點。

直播:就是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實時報道,邊錄制邊播出,可以讓直播者與觀眾進行實時溝通互動,觀眾可以隨時提出疑問,直播者進行回答。

名師+直播:讓名望較高的學者、教師或培訓師通過網絡向大家傳播知識,講解疑難問題,讓老師與學生實時溝通,學生可以及時地反映問題,老師也能夠及時地輔導學生解決問題,得到了及時的反饋,提高了學習效率,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旨在重視名師、教學場景以及現場互動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

3“名師+直播”模式存在的原因

3.1學員的需求

我國教育資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現象,優秀教育人才,一師難求,再加上傳統線下教育面授課成本高、效率低、傳播范圍窄的問題,使得學習者對在線學習產生了需求。

3.2新媒體的迅速崛起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新媒體根據人們的休閑娛樂時間的碎片化的特點,不斷更新出新的平臺、節目以及內容等,迎合了人們的要求;觀眾可以隨時隨地的表達,參與其中并進行交流,某種程度上也成了消費者;新媒體的出現,也讓人們有更多的選擇性和目的性,強化了人們的主動性;再加上新媒體適用與選擇更具有個性。而“直播”也是新媒體的其中一種,其參與性、互動性都非常強,而且不需要太復雜的設備即可進行直播,并且,觀看者也可以有選擇的觀看,互動交流。與此同時,直播給人一種面對面的感覺或者是朋友的感覺,同時還有競價機制,從而在新媒體領域才多有斬獲,收益頗豐。“名師+直播”亦是如此。

4“名師+直播”模式對教育資源以及經濟效益的影響

4.1對教育資源的影響

4.1.1實現教育資源進行共享

“名師+直播”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育模式,名師提供優質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再加上直播,便能夠將這些一二線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遠程輸送到全國教育資源稀缺的地區,滿足了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對于名師的需求,從而也改善中國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現狀,實現了優秀教育資源的共享。

4.1.2實現教育資源的同步更新

“名師+直播”是名師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向學生傳達知識和解決疑惑。在名師進行直播的同時,學院不僅可以直接觀看、互動,而且,如果學員沒來得及聽講或有疑惑的,還可以往回看,因為網絡進行了實時更新。此外,“名師+直播”模式有利于對教育資源的實施同步更新,也有利于不同地區在教育資源更新信息上的共享。

4.1.3對教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

現場授課、現場互動,加上網絡直播互動,共同營造的教學氛圍更利于學員的學習與參與,但前提是由有豐富的授課經驗及控場能力強的名師授課。其次,再加上整個教學團隊良好的配合,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更為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學員也可以多渠道隨時與授課老師及團隊、其他學員實現有效互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接受線上直播和線下授課的學員可以有多維的聽課體驗。

4.2對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領域的影響

4.2.1對基礎教育的影響

中小學基礎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今后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基礎教育階段,提升學生的基礎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邏輯思維是至關重要的,而這離不開教師教育水平的提高。由于我國地緣遼闊,不發達地區偏多,尤其對于鄉村小學教育,教師水平層次不齊,導致了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發展不平衡。而“名師+直播”模式在合理配置有限質教育資源方面有著較大潛力和優勢,這對于推動我國教育公平建設有著深遠意義。

4.2.2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遠程在線教育、自考教育以及電大教育五個方面。當前一些高等教育院校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得不到創新和更新,學生在校學習的方法、效率以及知識面拓展等方面相對落后,造成了學生畢業之后在能力和知識面等上面與社會脫節,造成就業難等諸多社會問題。近年來,針對成人的慕課教育興起,通過在線的名師教學短視頻、測試題以及同伴互評的教學方式,實現學習者全周期的在線學習過程,這對于成人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升級知識結構有著重要作用。

4.3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4.3.1為學員提供學習平臺,降低授課成本

這種模式的創新,不僅為學員提供了平臺學習,極大的節約了時間,還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解決傳統線下教育面授課成本高、效率低、教學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這無疑也給學員也帶來了不小的經濟效益。通過這種模式可以花更少的錢,接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并且提高了學員的學習效率。因此,人們對“名師+直播”這種模式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4.3.2促進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及經濟效益的提高

“直播”的出現和狂飆突進,不是傳統媒體的掘墓者,而是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很多電視臺包括廣播電臺都已經開始全力介入直播了,紙媒實際上也可以及時進入,很多紙媒也有了新媒體出口。憑借強大的內容整合優勢,傳統媒體會在直播領域大有可為。而“名師+直播”,利用視訊的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互動性較強,地域不受限制,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時空界限,直觀快速等等,極大地滿足了客戶的要求。再加上傳播、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的特點,這不僅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格局,而且還影響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促進新媒體領域的經濟效益快速提高。

5結語

“名師+直播”的創新模式,順應了市場的需求。不僅讓教師回歸到了教學核心地位,激發了老師的教學熱情,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提升老師的講課能力、收入水平、個人影響力等,幫助老師實現價值最大化,而且解決了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在給這些直播的老師、平臺等帶來了利益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名師+直播”模式會越來越人性化,發展得更好,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3.

篇2

一、研究背景

(一)大數據引發的會計行業變革

大數據采集、挖掘與分析等新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數據估值的需求,正在給整個財務領域帶來巨大變革。

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和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企業必須通過更加高效的財務流程,利用大數據進行及時準確的分析,更好地配置資源使企業獲得更快速安全的效益增長;面對當今日益擴大的企業規模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需要更加注重投資效率和經濟效益,運用大數據測評和分析,建立、完善科學的決策評價體系;互聯網消費的流行使行業數據趨于透明,導致企業利潤空間狹窄、拓展困難,運用大數據進行財務成本控制,以顯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企業成本管理的必然趨勢。

大數據時代,財務部門將能夠通過對大量的數據進行科學的分類整理和分析,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更多變量的實時動態和更具戰略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的管理建議,改善組織運營、增加企業價值。財會部門的職能重心由傳統的核算、資金管理提升至數據整合和分析、資源配置、戰略決策、企業業績及風險評估等層面,財務部門將處于戰略決策的核心位置。

大量數據包括政府數據公開程度的提升,以及各種大數據收集、挖掘、處理技術的不斷開發和運用,將使對財務信息披露結果的預測和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造假的預測成為可能。

大數據已經不再是輔助工具,而成為了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資產估值方法亟待提上日程。

大數據會進一步提高企業財務的自動化水平以及與各業務口的數據對接,會計核算將可實現由半手工狀態向全自動化轉型,財務人員將出現兩極分化,中高級財務人員越來越向“通才”發展:基礎數據的匯集和錄入、日常業務甚至部分特殊業務的核算、分析等工作都可以由計算機系統承擔,只有少部分異動或特殊數據的錄入、整理和初級核算需要人工介入,負責基礎性數據整理及核算工作的會計崗位數量將極大減少,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將大大降低;同時將產生負責計算機、數據庫和財務系統維護、業務口對接、模塊開發、新業務銜接等工作的新崗位,這部分崗位要求既懂財務又懂信息技術。大數據時代下,CFO的職能已經從財務管理延伸到提升企業整體績效,企業需要CFO構建并利用高效的財務流程對企業的現金流、收購兼并、資源配置、風險管控等進行管理,利用大數據等分析工具獲得深度洞察,將資源更好地配置在增長領域。CFO的職位將變得更具戰略性和前瞻性,需要更高的信息、技術整合運用能力來進行財務管理、風險管控、價值創造。

(二)大數據時代教育模式的變革

當今信息世界,數據以巨大體量的數據集合噴涌式產生,呈現復雜性、多樣性和知識網絡共享性的趨勢。數據搜集、挖掘、整合、分析技術開發快速推進,由專業教學信息系統對歷史教學數據和反饋數據進行抓取、分析、組合、編制形成高質量課程將成為可能,傳統教育的空間、時間、師資等障礙將被打破。“慕課(MOOC)”、可汗學院、“翻轉課堂”等新型在線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迅速發展,自主學習、即時教育已在部分教育培訓機構開展。開放的網絡教學平臺將促進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順暢交流,因材施教、交互式教學、協同學習、激發創新等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可有望實現。這種數據化和在線化的發展態勢,給我國高校傳統教育模式和方法帶來嚴峻挑戰。

二、財會教學的應對改革路徑

大數據引發財務崗位及其能力要求的重構和教學模式的顛覆性變革,繼而必定帶來財會專業教學的連鎖式反應。作為財會人才培養機構――高校,應密切關注和分析大數據的發展形勢,預估社會財會崗位要求和需求的變化以及教學模式的更新,及時進行教學調整,從教學計劃、課程、大綱、教學方法、實驗室實訓設備、教學軟件、資源平臺、師資、實習基地、職業考證等各方面進行應對改革,建設高質量、高適應力的財會專業,實現“大財務”教學,與社會需求順暢銜接。

(一)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和機構

由于企業財務自動化水平的推進和企業戰略決策財務分析支持要求的提高,導致企業財務人員的兩極分化,素質要求差別極大。由于較低的素質要求,只需要掌握基礎專業知識和簡單專業技能的一線會計人員的培養將由職高、技校、社會培訓學校等機構承擔。負責計算機、數據庫和財務系統維護、業務口對接、模板開發、新業務銜接等工作的中級財務人員和具備更高信息、技術整合運用能力進行財務管理、風險管控、價值創造的CFO由職業高校和普通高校負責培養。與此相適應,各高校財會專業應盡快開設XBRL應用、數據庫技術及應用、網絡技術及應用等更高層次的信息技術相關課程,加強學生信息和技術整合運用能力以及利用大數據分析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管控的能力,保證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

基于傳統會計職能重心向“戰略性財務決策者”轉變的趨勢,知識體系側重于決策分析與支持、預算預測、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成本分析、信息質量等內容的CMA、CIA、CISA等將成為大數據時代的財會人才價值衡量標準。高校應積極鼓勵和培訓專業教師進行CMA、CIA、CISA學習和取得相應資格認證,適時開設相關課程,為學生提供此類證書考試相關的學習、咨詢和幫助,推進學生學習動力、專業認知和職業生涯規劃,為社會輸送緊缺人才。

(二)建設新型課程體系

根據大數據時代對財會專業學生信息思維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的較高要求,高校可從以下方面調整和構建課程體系:(1)順應新的專業培養方向,對專業課程進行篩選,保留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主干理論課程,剔除手工記賬實訓等相關課程。對會計電算化等信息系統相關實驗實訓課程進行調整,與軟件提供商共同進行ERP系統的完善,增加業務口銜接模塊、財務信息分析模塊。(2)圍繞數據處理設置信息技術相關支撐課程,在計算機文化通識課和系統操作、常用軟件操作等基礎課程之上,設置編程語言類、數據庫類、軟件開發類等專業性較強的信息管理類高階課程,使學生具備專業新形勢下所需的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3)鑒于會計職能重心向“戰略性財務決策者”轉變的態勢,將專業主干課程重心向管理會計轉移,增設CMA、CIA、CISA取證相關課程,視自身師資情況自主或與專業培訓機構共同實施教學。(4)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緊扣大數據形勢下企業對搭建統一信息平臺和實施財務標準化的迫切需要,在新型財務數據采集系統和財務數據分析系統軟件開發方面共同研發,研發項目可作為實踐實訓課程,在課程中自然代入企業財務流程,有助于實現企業財務崗位素質要求和人才培養上的無縫銜接,同時拓展學生在財務軟件開發、培訓方面的就業渠道和創業渠道。

(三)轉變教學方法

財務專業教師必須盡快適應專業新形勢,盡快完成“二次學習”,盡快進行教學轉型。高校應結合“大財務”要求和慕課等在線教育平臺的模式,對財務專業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做大幅調整,如建設數字化校園,為教學提供仿真實驗模擬環境,將財務教學與各專業各行業情景對接,幫助學生對目標行業財務的認知和行業會計的學習;吸收Coursera、edX、Udacity等在線教育方式,形成由教師授課主體向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體轉變教學方式;加快自適應學習系統和課堂記錄反饋系統的構建,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關注新動向新形勢習慣、數據搜集分析能力、自主尋找學習途徑能力、自主思考創新能力的引導;建立智能教學管理系統,整合課程設計與運行、課堂教學互動、授課內容分析、課堂教學記錄、學習情況評價、教學效果評價、課后練習及答疑互動等功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結合國家創業支持政策和大數據下財務管理的發展形勢,與政府相關機構、政策平臺、企業信息對接,制定基于大學生創業導向的學習指導模式和流程;根據大數據時代從樣本到總體、從因果關系到相關性的分析方法轉變狀況,設計大數據時代對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的要求和方法。

篇3

這是以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

這并非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

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新業務。

互聯網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眾籌融資、新型電子貨幣以及其他網絡金融服務平臺。

在未來,可能出現以下這三個重要的發展趨勢。

(1)移動支付替代傳統支付業務

全球移動支付交易總金額2011年為1059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2016年將達到6169億美元。

(2)P2P小額信貸替代傳統存貸款業務

正規金融機構一直未能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現代信息技術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額信貸在商業上成為可行。

(3)眾籌融資替代傳統證券業務

眾籌融資在近年成為熱門。2012年4月,美國通過JOBS法案,允許小企業通過眾籌融資獲得股權資本,這使得眾籌融資替代部分傳統證券業務成為可能。

移動電商&O2O

中國互聯網從PC端漸漸轉入到移動端。

隨著人們對移動數據業務的需求增加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移動端的互聯網網民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基于移動電子商務和線上線下(O2O)結合的商業模式會持久發力,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引爆點。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用戶規模達到3.5億人,龐大的移動用戶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隨著移動電子商務的服務領域越來越廣泛,衍生出移動視頻、游戲、閱讀、位置服務等各種虛擬產品和服務,擁有了一定規模的消費群體,成為吸引網上用戶贏利新模式。

并且,移動電子商務在公共交通、公共事業繳費、消費購物、一卡通、電子票務、旅游、金融、醫療、教育等領域開展的多項試點應用。

云計算、大數據產業

國內云服務一般分為兩個市場,一個是個人消費市場,一個是企業消費市場。

在個人消費市場,有騰訊、百度、阿里、奇虎等等,在企業的消費市場,有金蝶、用友、SAP、Oracle等等。

從國內和國際趨勢來看,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在內的云計算正在逐步擴大整個IT產業份額,正在成為共識。

傳統產業正在逐步與云計算結合,例如制造領域的云制造,教育領域的在線教育等。

大健康產業

它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

中國科學技術戰略研究院研究預測,至2020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將形成約8萬億元的支柱產業。按此估計,2020年整個大健康產業市場將突破10萬億元。

在醫療支出方面,我國醫療人均支出為139美元,日本是中國的22倍、英國是中國的30倍。中國大健康擁有巨大的市場。

環保行業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國內環保產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十五”以來,國家加強了對城鎮污水、垃圾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拉動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國內城市環保行業以資源綜合利用、潔凈產品為主,這兩類子行業的產值在國內城市環保行業產值中所占比重超過3/4。

有分析稱,我國環保產業投資未來5-10年每年增長10%以上。其中,環保服務和環保產品在工業領域用于前端治理的發展空間會最為廣闊,國內環保工程服務市場也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國內環保產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十五”以來,國家加強了對城鎮污水、垃圾和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拉動環保產業的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國內城市環保行業以資源綜合利用、潔凈產品為主,這兩類子行業的產值在國內城市環保行業產值中所占比重超過3/4。

有分析稱,我國環保產業投資未來5-10年每年增長10%以上。其中,環保服務和環保產品在工業領域用于前端治理的發展空間會最為廣闊,國內環保工程服務市場也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這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

在未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高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追求催生了生態農業的市場,人們越來越愿意為健康的生活理念付出相應的成本。

分析稱,引領新技術、新理念、新生活的公司將催生出一大批的千億級的公司。

篇4

關鍵詞:大數據;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在教學領域中,無論是在線教育還是移動互聯網都得到了鋪天蓋地的推廣與應用,其中產生了包含大量信息的數據庫,且隱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電子商務專業提供了便利的教學條件,而隨著數據庫的不斷更新,電子商務教學也需隨之改革。傳統的電子商務教學模式,以講解理論知識為教學重點,和實際大數據運營所提出的要求相差甚遠,這樣就很難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對電子商務教學做出優化改革,可發揮其教育價值,體現其存在意義。

一、大數據對電子商務的影響

電子商務在不斷發展,而人口紅利卻在消失,獲取流量的成本也在與日俱增,此時電子商務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隨之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市場發展問題,如商品同質化現象,作為商家想要獲取經濟效益,就不得不降低運營成本來取得流量。各種新型信息技術在激烈的競爭下出現,給降低運行成本提供了技術保障,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電子商務行業迎來了春天,同時也需要面臨更大的運營挑戰。在此背景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開始應用新型電子技術,如5G技術、電商直播、云計算、大數據等。這些技術可以使人們享受到便利的購物服務與網絡應用體驗,這一切的變化都會給電子商務行業帶來重大影響[1]。

二、大數據背景下對電子商務教學的新要求

(一)對數據收集處理的新要求

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信息量在急劇增長,這就需要使用容量較大的數據庫進行信息收集和整理,而龐大的數據信息量已經遠遠超過原始數據庫的承載能力,需要構建新的信息系統。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對數據處理的要求也隨著信息量的增大而提高,現在的計算能力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的信息量處理需求。另外,還需要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但是從海量的信息中挖掘有用的信息猶如大海撈針,無形中增加了數據處理的難度。由此可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電子商務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工作挑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術,如數據倉庫、數據挖掘、OLAP等先進技術,通過建立新的數據倉庫來承載龐大的數據信息量,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提高信息處理效率,借助OLAP技術對信息數據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從而保障電子商務行業的穩定發展。

(二)對人才專業技能的新要求

各大企業都有自己的數據庫來收集信息數據,但是不能將收集的信息直接作為企業管理的依據,需要聘用技能水平較高的電子商務人才對收集的信息進行逐步分析和深度處理,這樣才能提取出有價值的數據,以便用于后續的決策管理中。越來越多的電子商務企業已意識到這一現象,都在制訂大數據的戰略計劃,通過不斷引進新鮮血液來建立大數據研發隊伍,以此來提高自身團隊的技能水平。因此,僅靠收集大量的數據信息根本無法適應行業的發展,只有增強電子商務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對數據信息的分析能力,才能立于行業不敗之地。這就需要在電子商務教學中,采用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2]。

(三)對課程培養方式的新要求

面對龐大的數據信息量,如果電子商務行業不優化原來的平臺構架,極有可能影響平臺構架的穩定性,無法滿足當今的信息數據處理需求,衍生一系列的系統問題,進而降低平臺操作的流暢性和用戶使用平臺的體驗感。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需要實時監控平臺的運行情況,對系統構架進行各項細節維護,并根據相應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與方案。在此過程中應注重實際情況,避免生搬硬套理論而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從上述情況可知,大數據背景下,電子商務平臺可能會發生各種突發性故障,這就要求電子商務教學注重實踐教學,并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便在后續的崗位工作中能應對各種突發問題。

三、大數據背景下電子商務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

在社會需求不斷變化的今天,對人才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傳統的招聘要求,以往的高學歷、高成績要求可作為參考依據,越來越多的企業更注重人才是否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綜合能力。電子商務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而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對實踐性教學不夠重視。在實際教學中,通常以講解理論知識為主,尤其是重難點知識反復且機械地講解,秉持著讓學生“揉碎、吃透”的想法,而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卻置之不理。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培養的學生,大多理論基礎比較扎實,但是嚴重缺乏實踐能力,無法滿足電子商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3]。

(二)教學體系不夠合理

從當前電子商務教學情況來看,教學內容以電子商務概述、電子商務物流、電子商務網站設計為主,這些理論知識雖然十分重要,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但是也體現出教學體系不夠合理,與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相脫離。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大數據背景以及數據信息進行深入分析,從中了解消費者的心理和消費需求,并將分析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其具備數據分析能力、挖掘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建立健全的電子商務教學體系,以此來滿足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需求。

(三)教師隊伍不夠完善

若想提高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就需要構建出水平高且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從當今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實踐經驗不夠豐富,只能參考書本講解理論知識,并沒有結合有價值的實踐案例,而且缺乏對大數據的分析與挖掘能力,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實踐基礎,還阻礙了電子商務教學的優化改革[4]。

四、大數據背景下電子商務教學模式的優化改革措施

(一)合理定位行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大數據背景下,各行各業對電子商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培養更多的電子商務人才,滿足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就需要科學合理地定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由于電子商務專業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教學內容比較復雜,教師不僅要制定出系統性的教學策略,還要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與流暢性。同時,在實際教學中,還需要將不同類別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類,并依據具體分類情況明確日后的人才培養方向。另外,教師需要結合電子商務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和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做出準確有效的人才分析,不僅要滿足電子商務行業對人才的需求,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和學習需求,這樣才能保證專業定位的準確性,在拓寬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體系的基礎上,還能夠培養出具有綜合能力的電子商務人才。

(二)改革專業教學體系

若想滿足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需求,不僅要對電子商務專業進行教學改革,還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在當前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缺乏實踐性教學的問題,雖然一些學校在盡力做出優化改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安排教師參加各種電子商務實踐活動培訓,而培訓時間過短,教師并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加之后續的培訓力度不夠,有可能只組織一次培訓而之后便不了了之,這種培訓模式過于注重形式,并沒有實質性的改革效果。社會市場在不斷變化,電子商務也需要隨之做出調整,隨之變動的還有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技術、數據類型等,而教師所掌握的電子商務教學方式、實踐案例、自身實踐技能并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問題,學校應和電子商務企業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在加強兩者合作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改革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框架體系,這樣才能為電子商務行業培養出優秀的人才。與此同時,還可以邀請行業內的高端技術人才到校內授課,從而增強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體系的完善性[5]。

(三)增加實踐教學占比

電子商務專業不僅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還具有應用性,只有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能達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同時也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豐富其知識儲備量。但是很多學校的實踐課程在整體電子商務教學中只占據1/4的比例,這種比例嚴重不符合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需求,因此需及時進行調整,將比例提升至1/2,從而保證學生實踐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實踐環境可直接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為了實現預想的教學目標,可對實踐教學環境做出有效的改善。比如在校內創造模擬辦公環境,優化計算機網絡設備及系統,并營造出真實的工作環境供實踐教學所用。在真實的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學習體驗也會隨之提升,便可輕松取得優質高效的實踐教學效果。在采取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時,學校可為企業提供理論扎實的人才,企業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兩者的互相合作能夠推動企業和學校的共同發展,同時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校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將制度落實在企業培訓學生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四)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

1.線上線下相結合在開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時,需借助先進的教學方式提高專業教學效率,如在線教育、智慧課堂等,這些在線教學方式極具便捷性和個性化特征,能夠為電子商務教學模式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利用在線教學平臺時,可利用其中的日志文件、課堂觀察和問卷調查等功能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活動、學習進程,促進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再借助學習平臺的數據編碼、清洗、分析功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有效分析,教師可將分析結果作為制定教學策略的依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2.優化課程設置在優化電子商務課程設置時,應將大數據發展情況作為優化依據,不斷引入先進的智能化商務課程,以此來滿足大數據發展需求。在此過程中,可添加數據倉庫、數據挖掘、OLAP等智能化課程,幫助學生學會利用數據倉庫收集信息,引導其使用數據挖掘技術處理所搜集的信息,并在OLAP技術的支持下合理分析數據,從而增強電子商務教學模式的智能化特點。在優化課程過程中,學生可了解到更多的智能化電子商務課程,不僅能提高其數據收集能力、處理能力和分析能力,還能開闊其視野,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3.調整課程內容在課堂傳授電子商務專業的基礎知識時,還應引入電子商務行業的最新信息和技術,保證教學內容的實時性和新穎性。在大數據背景下,可將互聯網技術作為教學基點,在教學內容中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并引入新的“互聯網”教學思維,這樣能夠提高課程內容調整的合理性,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通過引入最新的信息和技術,可保證學生了解最新的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情況,使其對前沿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從而推動電子商務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五)提升教師實踐技能

目前,電子商務教學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過于重視知識理論,對實踐教學有所忽視。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教師的實踐技能較低,無法向學生講述較多的真實案例,也沒有相應的能力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探究。因此,教師需要提高對實踐技能的重視度,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技能培訓活動。從學校方面來說,應發揮帶領引導作用,組織各種實踐技能培訓講座,并采取鼓勵措施提高教師的參與性,同時還要提供各種實踐鍛煉機會,讓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實踐鍛煉中,不僅能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聯絡,還能促進師生共同探究、共同進步。對于教師來說,在豐富自身實戰經驗的同時,也能了解學生的實踐情況,可為后續的實踐教學提供參考依據,有效保證實踐教學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是信息技術必然的發展趨勢,雖然給電子商務教學增加了教學難度,但是也給未來教學之路指明了發展方向。目前在電子商務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面對這些教學問題,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建立完善且合理的教學體系,同時也要提升自身實踐技能水平,從而為電子商務企業培養出優秀的技能型人才,推動電子商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莫愛華.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投資與合作,2020(12):151-152.

[2]趙耀.大數據背景下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0):168-169.

[3]蔣博.大數據背景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20(2):30-31.

[4]謝嘉鵬.大數據時代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財經界,2019(27):86.

篇5

【關鍵詞】社區;互聯網;經濟

一、社區“互聯網+”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就社區經濟整體發展情況來看,“互聯網+”經濟發展還處在萌芽起步階段,社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仍占據主導地位,空間規模較小,產品樣式單一,管理制度落后,技術人才缺乏,與互聯網經濟相匹配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網絡平臺和基礎設施相對滯后,所有這些不利因素嚴重制約了社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要看到對發展社區“互聯網+”經濟有利的一面,那就是青島市和青島西海岸新區所處的得天獨厚的區位和政策優勢,以及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互聯網信息技術,這些都是發展社區“互聯網+”經濟有利的因素。

二、社區“互聯網+”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上不是很到位。目前,廣大社區居民對“互聯網+”思維和發展模式缺乏足夠認識,只是停留在“互聯網+”經濟這個概念上,即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也沒有在實踐中去開拓創新,導致社區“互聯網+”經濟轉型的步伐不夠快,與城市發展要求不匹配。

二是社區經濟發展基礎薄弱。多數社區經濟發展起步較晚,規模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沒有原始積累,這就給社區經濟轉型升級帶來很大的壓力。

三是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社區多數企業目前主要以手工制造業為主,科技含量不高,經濟效益低下,職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管理上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導致社區經濟發展創新動力不足。

四是社區信息網絡平臺建設相對滯后。青島西海岸新區雖然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部沿海一線,但是多數社區互聯網建設仍然是一塊短板,互聯網配套設施相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社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三、社區“互聯網+”經濟發展需把握的幾個原則

面對社區“互聯網+”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回避和退卻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應該主動去迎接挑戰,解放思想,從社區經濟發展的制度和體制上大膽創新,用新的思維去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我們就會在社區“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大潮中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一是加強宣傳引導。社區“互聯網+”經濟是近幾年才蓬勃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要想讓社區廣大群眾從根本上去接受她,就必須從思想上加以宣傳引導,破除社區居民陳舊的思想觀念,讓社區群眾從社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中嘗到甜頭,受到實惠。

二是推動制度創新。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社區兩委干部作為社區經濟發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應從社區“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著眼全局,統籌協調,科學決策,讓制度創新成為推動社區“互聯網+”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和助推器。

三是完善獎勵機制。“互聯網+”時代,推動社區經濟快速發展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最核心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對招聘和引進的互聯網高技術人才,要通過完善的社區人才獎勵機制去留住他們,培養他們以社區為家的思想。比如,提高他們的薪資和物質生活待遇,幫助他們主動解決住房、子女入托上學等家庭后顧之憂,使他們愿意留下來,愿意為社區“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

四、社區“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

“互聯網+”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發展社區“互聯網+”經濟沒有現成的經驗模式可循,只能在實踐中探索,在發展中找經驗,結合社區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的經濟資源,找到一條適合社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惠及社區百姓幸福生活的“互聯網+”經濟發展模式。

一是打造社區“互聯網+”文化產業。近年來,隨著青島西海岸國家新區的快速發展,北京電影學院、哈工大等國內知名高校和青島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都相繼在這里安家落戶,社區可依托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來研究開發屬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并最終發展成自己的互聯網影視、互聯網教育等文化產業。

二是發展社區“互聯網+”旅游產業。青島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海洋之都、帆船之都和品牌之都,所有這些響亮的名字,都為社區發展旅游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社區一旦將旅游服務與互聯網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對促進社區“互聯網+”旅游產業,將會產生質的飛躍。

篇6

1.西部地區社會發展水平對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制約

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的生活大幅改善。但西部地區集“老少邊窮”于一體的社會現狀并沒有改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上還比較落后,這就嚴重制約了本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的健康發展,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對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制約。在西部地區,農業仍是GDP的重要支持,工業化發展模式粗放低效,第三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產業結構層次仍然較低,人均經濟水平較為低下。因此,這就造成了西部地區對高校繼續教育的投入嚴重不足,使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這嚴重制約了高校繼續教育規模的擴大與水平的提高。

二、社會發展過程中城鄉二元結

1.西部地區社會發展水平對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制約

構對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制約。在西部地區的現代化進程中城鄉差距逐漸擴大,城鄉二元結構明顯。這一情況反應在高校繼續教育領域主要呈現為高校繼續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那些偏遠山區繼續教育資源稀缺、人們享受不到應有的參與學習的權利,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教育的不公平現象。三、封閉的文化地理因素對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的制約。西部地區由于高山大河的阻隔使得其與外界溝通不便,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進程中造就了人們相對落后、保守的生活觀念。這反應在繼續教育領域主要表現為人們對高校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成為制約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2.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

在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進程中,一方面受本地區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另一方面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又促進當地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所需人才。長期以來高校繼續教育為西部地區培養了大量的民族干部、技術工人、中小學教師等大量的實用人才,這些人才在各自的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建設西部的重要人才支撐。其二,有助于西部地區整體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使得原來一些沒有機會參加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有了繼續學習的機會,擴大了教育的服務范圍,是建設學習型西部的重要途徑。其三,有助于促進人們思想觀念走向開放。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在為地區發展培養人才、擴大教育服務范圍的同時,將先進的思想、開放的文化帶到了西部地區,這有助于促進人們轉變思想觀念,更好地參與學習、參與到西部建設中去。

三、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特色化發展的內涵

1.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高校繼續教育發展規模有所擴大、辦學水平有所提高,但總體上看西部高校繼續教育的發展水平仍然較低,遠遠不能滿足西部地區社會發展對高校繼續教育的需求,這從根本上說是由于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缺乏特色造成的。缺乏特色的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發展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辦學指導思想缺乏特色。在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發展歷程中,高校繼續教育過分注重眼前利益、重視規模擴張與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對教育質量的提升與教育的社會效益重視不夠,這就造成高校繼續教育開設專業雷同、辦學普教化,并沒有從地區社會發展需求與繼續教育辦學規律出發來發展高校繼續教育,這嚴重制約了高校繼續教育社會功能的發揮。第二,發展模式缺乏特色。西部地區地域遼闊,教育發展并不發達,高校繼續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人口主要分布在廣大的山區、丘陵之中,這就使得眾多中小城市、區鎮、農村人員接受繼續教育非常困難,嚴重制約了西部地區人才建設力度。第三,專業設置缺乏特色。當前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的專業設置是全國統一的,既沒有繼續教育特色,更沒有西部特色,這種專業設置缺乏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服務的實用特色,嚴重影響了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的質量。

2.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特色化發展的內涵

高校繼續教育存在的價值就在于憑借其個性化的繼續教育實踐活動來滿足特定的社會需求,為特定的社會群體提供出色的教育服務。要實現高校繼續教育的特色化發展,就必須依據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現有特色進行科學定位,以獨特的辦學取向對所辦教學項目不斷進行調適和優化,進而實現學校繼續教育工作的某一方面特別優于其他方面,同時擁有一門或幾門特別優于其他繼續教育機構的學科。因此,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的特色化發展就是指從西部地區社會發展實際水平出發,確立“以西部為中心”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發地區人力資源,全面提高地區人文素質與科技素質;從地區繼續教育發展實際情況出發,創新繼續教育發展模式,合理分配高校繼續教育資源,滿足地區弱勢群體(諸如農民工、農民、事失業待業人員、婦女、老人等)的學習需求,為建設學習型區域而努力;從學員實際需求出發,依托特有的地域文化與高校優勢學科進行高校繼續教育特色學科與專業建設,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學科體系。

四、依托地域文化,實現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特色化發展

1.大力發展農村繼續教育

在西部地區,第一產業仍是當地GDP的重要支撐,以農村、農業、農民為主體的“三農”問題仍是制約西部地區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這就決定了西部地區在發展教育時應重點關注農村教育,特別是對于與人們的職業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高校繼續教育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現階段西部地區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問題是解決農村問題的當務之急,而農村勞動力表現出來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與勞動技能低下等特點給農村繼續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在發展進程中應突出農村繼續教育的地位,調適繼續教育內容,引導農民參加繼續教育,從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出發,加強農業技術人才與農村干部隊伍的培養,全面實施農村人才建設工程,促進農村人口優勢向人力資源優勢轉變,進而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實現西部地區的和諧發展。

2.加強教師繼續教育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較低成為制約西部地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障礙,開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成為發展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重視對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的開發。現階段,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陳舊、培訓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培訓模式、教學方法單一,因此高校繼續教育在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時應轉變觀念,從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實際水平出發,規劃部署繼續教育工作。如:應加強與中小學的實際聯系,豐富教師培訓模式。在西部地區,由于師資匱乏,一線教師的工作強度較大,因此他們參與繼續教育的機會相對較小。所以,高校繼續教育在開展教師培訓工作時可以外派培訓師資,減少一線老師的培訓成本,切實地為本地區中小學師資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3.重視職業技術培訓

現階段,西部地區正處于產業結構的轉型時期,社會發展需要大量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這就要求高校繼續教育重視職業教育,切實地為地區發展培養所需人才。西部地區高校繼續教育在發展進程中應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共同發展”的原則,重視非學歷教育項目的開發。高校繼續教育應從地區產業發展需求出發,優化整合自身教育資源,開展特色職業教育。如:在西部地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以云南為代表的很多省份旅游產業是其支柱產業,因此高校繼續教育可以開發諸如導游培訓、旅游管理培訓等一系列的旅游培訓項目,從而更好地促進本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

4.借鑒MOOC模式,加快信息化進程

篇7

關鍵字:網絡環境檔案社會化服務

檔案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歷史記錄,它以浩瀚的知識和廣博的內容成為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檔案管理存在著“重保管、輕利用”的問題,但是,檔案只有通過用戶的利用,才能實現其蘊藏的價值,帶來相應的效益。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重視其服務社會的功能。檔案信息服務社會化,就是要以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為基礎,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為目的,面向社會,強化檔案信息的各項服務功能和環境,建立規范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創造檔案信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在網絡環境下,檔案管理部門不僅實現了功能范疇的拓展,更在逐步完成從保守的被動服務向更加開放的主動服務轉變:檔案人員不僅能更好地為傳統對象提供服務,而且也能夠為不同層次的教育者、學生、及普通公眾所利用:社會大眾不僅可以深入了解檔案資源,更可以采用簡單便捷的方式和途徑取其所用。通過網絡化、數字化傳播檔案信息資源,打造內容豐富、特色明顯、功能完備、容易獲取的網絡檔案信息平臺,是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化服務的關鍵所在。

一、網絡環境下的檔案用戶需求特點

1.用戶需求的全面性和社會性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發展和知識信息的飛速更新給人們帶來了機遇,但人們也越來越感覺到自身知識的捉襟見肘,大家在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才能的同時對檔案檢索的深度和廣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簡單的普泛式介紹和目錄查詢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對檔案全文信息的在線獲取已經成為一個迫切的要求。用戶在解答和說明某一問題或研究某一課題時,也總是希望不僅能夠獲得準確的檔案信息,而且希望得到更大范圍的相關檔案材料。此外,在對原始信息需求的同時,用戶對經過編研、序化和深加工的檔案信息也顯得更有興趣。

檔案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動力大多來源于社會實踐,用戶在社會活動中需要利用前人的經驗指導實踐,而檔案正是記述著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的所形成的經驗和認識,這也更促使檔案工作的社會化,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在對檔案的要求上也往往呈現出更加貼近生活的平民化趨勢。

2.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和動態性

從社會整體來說,人們各自的職業、愛好和素質的不同會造成用戶信息需求的多樣性,這是與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相一致的:從社會個人來說,人們自身的愛好和興趣也存在著廣泛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同時,用戶需求也存在著動態性的特征,這是因為檔案用戶信息需求的滿足方式和水平,是由其所處的歷史條件決定的。而且,檔案用戶是在從事著會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的社會活動,這也必然決定了檔案用戶的信息需求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它會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的發展以及檔案資源和檔案利用者自身的發展而發展,一種舊的需求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需求,需求總在不斷滿足中延伸。

3.用戶需求的快速準確性和信息導航性

用戶希望能夠建立穩定的檔案網絡平臺,使其能夠快速的訪問,同時又有簡便的登錄程序、高效的檢索系統,以準確的獲得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內容新穎、傳遞及時、易于獲取的各類信息成為信息用戶迫切的需要。現代社會的信息爆炸,也往往會使人們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不知所措,他們不僅需要專家的支持和幫助,更希望有智能的導航系統,使用戶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及如何去尋找所需要的信息。

總之,網絡環境刺激著用戶不斷產生新的要求,同時網絡環境又為這種需求的滿足創造著更為良好的條件。

二、網絡環境下檔案社會化服務策略

1.開發、開放檔案資源,建立完備的檔案資源管理體系

首先,要開發豐富的檔案資源,同時豐富特色資源。檔案部門要構建豐富的檔案資源體系,堅持做好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等傳統基礎工作,堅持“收集要齊全,整理要系統,檢索要深化”的原則,切實為檔案資源服務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在豐富檔案資源的基礎上吸納特色資源,在合理擴大接受范圍的同時,著重接受與選擇含金量高和特色的檔案資源,體現檔案的綜合性和獨特性。

其次,要加大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力度。現代網絡環境要求能夠在網絡上廣泛查詢和利用檔案資源,這就要求檔案部門一方面要做好已有電子文件歸檔工作,確保電子文件及時歸檔:另一方面繼續做好傳統檔案的數字化工作,采用通用標準和先進技術,構建資源豐富、功能齊全的檔案信息數據庫,為檔案信息資源服務建立完備的數字信息資源體系。

再次,要開放檔案資源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檔案信息需求。隨著人們社會民主意識的不斷提高和政務信息公開進程的不斷加快,檔案開放范圍也必然應該作出相應的調整。要擴大社會檔案知情權,開放一切可以開放的檔案,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檔案開放期限。當然,在擴大檔案資源開放范圍的同時,要注意做好檔案保密工作,正確處理好開放與保密的關系,以便保障社會檔案信息資源正常而有序地開放。

第四,要完成跨地區、跨資源合作,實現檔案共享。現代社會發達的信息技術和網絡環境給地區之間和不同資源之間的融合提供了有利條件,面對浩瀚的檔案資源,任何一個檔案管理機構都不可能做到收集的全面性,必須改變割據式的保守自閉態度,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互通有無,從而達到檔案資源最大化的共享。而且,面對人們越來越廣泛的知識需求,還應盡量把檔案學的內容與其他知識學科相連接,需要綜合采用檔案學、圖書館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等的理論、原理原則和方法協同研究,促進學科間的交叉、滲透。

2.建立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檔案服務系統

首先,要更新觀念,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要把從前封閉、傳統的檔案收藏模式變為開放式的信息共享,檔案管理工作應針對用戶信息需求的特點,重視和加強對用戶信息需求的調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用戶不斷增長和變化的需求,改進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信息需求。同時要搞好跟蹤服務和信息反饋機制,以了解用戶所需,更好地進行社會化服務。

其次,要編制高效的檢索查詢體系。要想實現查詢服務功能必須要有檢索系統進行支持,要在豐富而有特色的館藏基礎上編制高效便捷檢索工具,從而使檔案檢索清晰省時,符合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檢索工具編制得越科學,對檔案的揭示就越全面,檔案信息也就開發得越迅速。在檢索工具編制的同時還要注意類型的多樣化和泛化檢索,分類清晰,既要有總目錄,也要有專題目錄;既要有敘述型檢索工具,也要有條型檢索工具,以便滿足用戶多方面的檔案需求。

篇8

呂曉慧 上海市徐匯區常委、宣傳部長:2014文化產業GDP占比力爭超16%

文化基礎是徐匯區推進文化金融一個最核心方面。政府要起到引領、推動,組織,協調的作用,而引領、推動要在相應的基礎上,我們有強大的文化歷史資源。2013年全國文化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百分之三點幾,在我們徐匯區這個比重達到了15.6%。當然,我們基數不是太大。我們提出了三年的計劃,今年目標是超過16%。數字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是我們在文化產業領域當中,怎么樣通過金融體系創新,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文化產業。實際上我們是雙方面一起來推動,一方面鼓勵文化企業多爭取金融方面的資源,甚至是自己來創設一些文化金融產品。我們有一些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在跟社會資本融合,創立文化基金,比如說百視通、騰訊上海公司等。

另外一個角度,我們鼓勵區域內600多家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能夠為文化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在這個服務當中,我們給予相應的補貼支持,甚至是一些風險的補償。我覺得通過這樣兩個角度的支持,能夠讓文化和金融更好地融合。包括剛才說到全國上市的企業當中,我們現在有三家在主板上市,僅僅上半年新增和正在落戶的以文化產業為導向的私募基金、股權基金也超過了10家,資金超過了50億元。我們區里面也專門在今年增加了3億元的文化產業的引導基金,盡管參與的比例不是太高,但是我們希望能夠引入更多的關于文化企業的股權基金和私募基金,能夠更好地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我們在14號文件出臺前,去年已經把推動文化和金融有了一個方案。根據文件的要求,我們又增加和新設一些內容,希望近期能夠正式的推出,更好地服務于整個文化和金融的發展。

關于創新點,我們會兩個聚焦:一個是聚焦區重大的文化區域;一個是聚焦重點的文化行業。請大家關注上海徐匯叫西岸,希望它成為一個文化的聚居區,現在以東方夢工廠為主的東方夢中心已經全面啟動,在兩三年之后一定是文化演繹和制作的聚集區,包括我們西岸的音樂節,還有前一陣非常火爆的演出等,這是一個區域。

第二個是聚焦重點行業,可能有一個行業是要重點推進發展的,就是藝術品的拍賣和交易。請大家關注最新的新聞,就是我們區一個民營文化企業、國內最大的私人美術館進行2.8億港元的雞缸杯交接手續。這杯不是一個新聞點,最主要的它會第一次建立了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所有的政策等同于我們現在自貿區的一個保稅倉庫,去年他拍賣回來引起很大爭議的功甫帖進入到了自貿區的保稅倉庫,這個雞缸杯會進入我們西岸的藝術品保稅倉庫,我們不僅僅做一個倉庫,希望在展覽倉儲的基礎上,更多的做藝術品的拍賣和交易,有眾多需要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

萬曉芳 民生銀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總裁:上半年文化產業審批貸款85億元

一年以來,作為我們事業部,跟所有文化企業的合作面更廣,持續支持文化企業力度也更大。僅僅今年上半年我們對文化企業的支持就審批了85億元。文化是輕資產的一個行業,85億元不是一個小數字。一年以來我們感覺到文化產業的活躍程度比去年要更強烈,比如說像并購活動就有15起,比如說引起了PE,還有各種社會資本的關注。我們的創新也是逐步在跟隨,體現在這幾方面:

第一,對產業鏈一個支持特色更明顯。不是說對其中的某一單,或者說可能吸引眼球我們就去做,而是對整個產業鏈進行關注。作為一個新的成立有兩年多一些事業部,在整個國內商業銀行也屬于走在前列的金融機構。我們著重的是去觀察行業自身發展的規律,對整個產業鏈進行支持;著重于商業模式或者業務模式的探索。從影視來講,制作、發行、院線到票務,整個產業鏈我們都會去找合作的伙伴,合作機會,目的是伴隨產業的規律和我們的業務模式去匹配它的需求。

第二,行業聚焦的特色更明顯。因為文化產業實際上是很大的概念,里面涵蓋了很多細分行業。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要去找什么樣的行業,摸索我們服務的模式或者專業的提升。我們就對視角藝術內容的一些行業進行了關注。大家知道視角藝術內容在文化產業里面,相當于是日用消費品,比如說像電影、電視劇、電視的綜藝節目、演藝、動漫網游都屬于視覺藝術,僅僅去年一年我們支持了影視作品40多部。《歸來》、《竊聽風云3》也是我們支持的。

第三,隨著并購需求的擴大,我們要做并購基金,做并購貸款。比如文化旅游產業它是屬于投資回收期比較長;或者說是一個電影公司,可能去進口國外的影片,需要提前落實一些資金;或者說一個優質企業,一年有10部到15部一個影視劇的拍攝計劃,需要事前就落實比較可靠的資金來源。我們以產業資金形式進行合作,有產業基金,還有剛才說的并購,或者說一些企業去借殼,我們今年比去年做的案例更多。另外還有關注到余額寶,它實際上是眾籌概念,我們給客戶也做了眾籌。所以包括產業基金也好,眾籌也好,一年以來我們創新更明顯。

第四,投行的特色也很明顯。如果用傳統的存貸的模式去看待,或者說進行融資服務的話,匹配性就比較差,所以必須與投行的理念,可能會更看重公司或者項目的未來,更看重決定它未來業績的一些核心的競爭力。我們作為銀行來講,又不像PE機構,可以去把超額回報的一兩單去覆蓋其他的7單、8單,對我們而言安全性是比較重要,所以我們會把投行的一些理念,一些產品嫁接到我們商業銀行的服務中來。

另外,作為商業銀行怎么創新?創新離不開專業,只有專業才能創新。怎么專業: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對我們所服務的文化產業,它的行業規律的認知一定要深刻。第二,對金融需求的解讀也得專業。有需求的企業真實的金融需求是來自于要突破擔保,還是說在一些資本金的一些問題上,還是說在期限問題上,還是產品問題上?另外一方面,作為銀行來講,我們要能夠針對一個輕資產的行業,但是如果說能夠順應行業自身發展,取得自身比較有前景的一些核心競爭力,能去解讀這些核心競爭力在現金流上面的體現,把現金流去利用各種產品去進行架構的創新,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也就是說對銀行的業務,現代商業銀行的業務,以及投行的業務得專業,但是所有的都基于一個結合點,對客戶所在行業的認知要深刻,對他的金融需求的理解要專業,對我們產品的運用要專業。

韓樹凡 中關村東城園副主任:對接科技金融不斷加大服務力度

我們叫中關村東城園是源于2006年中關村雍和園,北京中關村在16個區縣都有分園,我們原來由3平方公里變成6平方公里,都地處中心區。我們感受到文化金融的活躍,感受到它的變化非常明顯。我們覺得文化投資機構、產品、銀行行長、高管離我們越來越近。頭幾年一提出來,我們幾大行的行長紛紛來我們這兒調研,也不斷地給我們授信。

實際上我作為一個有8年經驗的園區管理者,我們其實是離企業最近的,也是跟我們最交心的。我們知道企業的需求是什么?我們東城區是一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非常活躍的地方。我們看到大多數的文化創業企業都是輕資產融不到資,找不到人,也貸不出來,所以實際上我們從5年前開始構筑文化跟金融對接的服務體系。首先我們從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引入了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建立了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前年我們成立了第一家基于文化創意擔保的機構,大股東也是中關村擔保,把科技金融有機的嫁接到文化金融;我們又引入了北京科技文化融資擔保公司,這是北京市文資辦推動的公司,落戶到我們東城園。實際上我們正在努力使東城園成為一個文化最活躍的區域,也在積極地努力向文化金融改革實驗區去靠攏,目的是讓更多的企業能夠快速成長。

比如像光線傳媒第一筆資金是從北京市文資辦拿的5個億,第一筆貸款是北京銀行的貸款,他們充分嘗到了金融給他產業發展的助力。我也非常高興看到現在從中央政府到北京市都在積極地加大對金融支持力度,貸款的力度。其實北京市通過文投,通過文化科技金融擔保,不斷地在為眾多的文化產業提供一種服務。我還想借鑒一下文化金融和科技金融,因為中關村的體系非常不完善。我們其實8年前開始,就用一個科技園區的管理模式服務一個文化園區。中關村作為國家創新的一個排頭兵,它還在不斷地加大金融服務力度,比如成立中關村建設,提供一個金融集團;比如現在文化跟科技的融合越來越近。我們這個園區還是全國首批文化科技融合的基地,這種融合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大家看看賺錢的板塊,除了影視特殊一點,好多基于互聯網的企業都是科技企業。我們的一個經驗就是把能夠認證的文化企業都認證成為中關村的企業,或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讓它既能體現文化金融的益處,也能體會到科技金融的益處,這樣對企業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最近中關村核心區比較熱的就是咖啡聚集,創新孵化平臺非常地多,他們在做一個個結構調整,我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我希望我們中心區,我們的胡同工廠里面,也能夠有很多針對文化產業的創新孵化器,我們會在動漫網絡游戲,以及文化演藝這方面發力,建設我們有關鍵技術支撐的一個文化產業的平臺,這里邊也需要錢,也需要一個非常好的投融資環境。

楊秋萍 上海兆聯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文化與科技金融的融合非常重要

我感覺到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文化又和金融的融合非常重要。我們其實原來是工業園,后來做軟件園,做了12年。今年我二次創業,做一個平臺,就是線上線下。線上就是兆聯天下,互聯網是沒有圍墻的園區,把所有創業者的資源放在互聯網上,我們有15個互聯網產業聯盟,有互聯網,也有游戲動漫產業聯盟,這個就是形成產業鏈,跟中關村一樣,就是上游下游串起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抱團發展。

第二,就是金融的資金鏈,我們這里有天使基金聯盟,大概有20多個天使基金,然后還有幾百家VC。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要小的要初期的,要中期的后期,我們的有的放矢,給企業真正拿到錢。

第三,就是我們做好服務鏈條。我做園區做了15年,知道創業難,創業成功更難。楊媽媽是企業的媽媽,所以楊媽媽就是我們企業的服務品牌,我們園區的服務品牌不是我個人的。我一直說,把媽媽的心,把媽媽的服務給予企業,讓企業在我們的的大家庭中,在我們的園區里能快速成長,少走彎路,讓他們真正做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抱團發展。文化企業是要培育的,要孵化的,所以文化企業我們政府出臺了那么多優惠政策。

我們今年最大的創新就是要怎么樣通過互聯網,來把文化走向世界,這是我的創新。我們原來是國家級軟件園,進駐了各類的軟件企業,通過互聯網手段走向世界,然后讓大數據來挖掘,使我們的文化更有生命力。

周春芳 毅達資本合伙人、紫金文化產業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文化產業爆發真的來臨了

毅達資本是在今年2月份剛剛成立的,它是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的核心企業。所謂核心企業,因為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是國有的體制,雖然出了一些業績,但是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所以今年年初在國資委支持下進行了一個改革,所有的原來江蘇高投的團隊全部都進入這個公司,也就是說毅達資本實際上承接了江蘇高投所有的創業投資的業務,也是一個核心的一個平臺。原來高投的基金是由我們毅達資本來做的,這是我們毅達資本的一個情況。

紫金文化基金是2010年成立的。我做文化產業投資有接近5年時間。5年以來,體會感觸還是比較深的。從2009年開始,國家提倡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江蘇政府也積極響應,2009年底也開始醞釀,2010年初成立,并且交給毅達資本來管理,各方面的政策都很支持,大家對文化產業的預期也很高。產業發展沒有到達這個點的時候,從投資機構來說,在一線工作,壓力非常大,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個是大型文化企業轉企改制,政策的要求非常多。過去幾年圖書出版、報業、廣電、有線網絡幾個領域逐漸在放開,給投資帶來了很多機會,也是過去幾年我們投資過程中間非常主流的機會。新興文化產業發展過去幾年很熱很火,但是我們在做的過程中間跟企業家溝通,他們很痛苦,我們也很痛苦,大家覺得文化產業跟科技融合,跟各個實體經濟融合的過程中間,商業模式找不到。比如說圖書的內容就是它核心的價值,內容可以產生它的經濟收入;報紙廣電它是以廣告為核心價值,雖然內容價值得不到體現,但是它以廣告的形式得到了體現,但是新興文化產業很困難,尤其早期的時候,商業模式在哪里?客觀說,我們版權保護做得不是非常好,法律環境在國內來看不是很健全,內容產生價值,收費是相對比較困難的,作為投資機構也覺得很痛苦,找不到合適的標的。但是在過去一年我覺得這種商業的機會,文化產業的爆發是真的來臨了。

2010年投了1個項目,2011年投了5個項目,2012年投了十幾個項目,今年也是投了十幾個項目。典型的特點,今年我跟企業家溝通的時候,覺得商業模式開始有雛形了。文化產業商業模式和傳統文化產業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特別的個性化。它的商業模式是非常非常多的,每個細分領域都不一樣。

現在O2O這個領域,80后90后越來越接地氣,他們對文化產業,跟各個實體經濟是融合的,對產業的本質研究的非常深,對商業模式的琢磨非常高,他可能在很小的點上可以產生盈利模式。我們現在投的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他們思維非常活躍,每次跟他們溝通的時候,我自己覺得自己有點out了,所以很佩服這樣的創業者。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投資機會,比如像在線教育,在線垂直的媒體,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媒體,而是跟產業相結合,會介入到營銷,介入到交易的領域。還有像互聯網電視,這兩年很火,企業也找到商業模式了。

另外一個變化,過去我們投資是以IPO為主要的投資渠道。剛剛起步的時候,會覺得企業能不能走到IPO的路上,有這樣的疑問,很多項目就淘汰了。

過去的變化我們感受到了,資本市場非常活躍。有很多的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早期的文化企業帶來了很多的機會,對投資來說也帶來了很多機會,所以文化產業早期我們也可以大膽的布局,如果并購的道路不暢通的話,之后的也不會順利。從資本市場來說,其實并購這塊是我們看到的現象,其實推動并購,推動文化企業的資本運作,還有很多政策的一些變化。比如說最近并購重組已經取消審核了,這個對我們的并購來說是拓寬了未來的渠道,或者說減少了很多不確定性,降低了成本。再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創業板對互聯網,對早期項目的門檻降低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特點是可能用戶基數很大,但是不盈利,從國內來說資本市場是不暢通的,但是未來是有很大的機會,所以未來也給我們投資帶來了比較大的機會。

過去幾年我們做投資,主要是以股權投資為主,未來也是圍繞這個主業。但是不同的創新點是我們在兩個方面發力:一個方面就是打造文化產業,整合重組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是上市公司,我圍繞一家上市公司,圍繞它的資源重組來打造,也可以是我們潛在的或者現在投的標的,利用這個平臺希望在文化若干年打造一些資源整合,并購重組的平臺。

創新之二,在文化很多領域融資非常困難,不管是股權融資、直接融資或者是貸款融資都非常困難,但有些項目的確非常優質,投資規模也很大。我們接下來會圍繞一些項目,做一些結構化的產品,這個結構化的產品可能是圍繞這個項目專門做的基金,在這個基金里面會整合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人。未來幾年在文化領域的創新主要是在這兩個方面。

李湛軍 北京發行集團董事長:文化產業再升級要更多考慮創造價值

非常感謝朱閃先生,文化投資體系創新再升級題目非常好。為什么?因為我們已經經過前面的過程,現在到了大家要思考如何轉型,如何升級的時候。早些時候很多商家或者金融機構受華誼兄弟成就的影響,開始紛紛轉入到文化產業投資,現在是該梳理了。文化產業有它的特殊性,可能不像普通的產業,投入產出完全好的那么一個模式。華誼兄弟的成功有它的特殊性,它當時面對的是很多國有電影發行企業。當時最大存在的問題是什么?對作者對好的劇本有一定的限制,比如稿費不可能像民營企業推出資金上的放大或者可以自行的放大性,這樣就可能會影響到好的劇本、好的內容的生產。現在跟過去的環境不一樣了,放開了,如果再向華誼兄弟那么再去轉,不可能那么成功。

第二個,文化產業還有它的社會效益問題。有的產品好賣但作為文化產品來說,如果是違主義核心價值的,不一定非常好。它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這種觀念,有的文化產品可能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不一定那么好,有的可能經濟效益好,社會效益可能不好。有的產品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好,這是它的特殊性。

再一個文化產品的經濟效益有滯后性,不會像有些物質產品的生產,不一定有回報,像莫言的作品,假如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獲的話,可能不會像今天這樣的暢銷,所以它有滯后性。這個滯后性有很多因素的制約,但不管怎么說,文化產業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文化產業投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是巨大的,都是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為什么這么說?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出臺,給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性和市場環境的保障,這是前所未有的。再一個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對文化產品消費需求也上了一個層次,上了一個等級,不再是過去那種低層次的文化消費。人民追求精神上的更高需求,對文化需求的面也更寬了。拿出版發行來說,我們全國人均現在有的圖書量,也才300多本,國外很普遍的國家是七八百本。

文化產業的投入前景非常好。但是怎么投,怎么能夠產生更大的效益價值?文化產業有特殊性,我從三個角度考慮。

第一,文化產業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形成了沒有?如果沒有,那么投資能不能幫助他形成盈利模式,如果不能幫助它形成盈利模式,那我覺得投資回報率就不可能看到。

第二,文化產業企業是否已經形成了市場經營,如果形成了,如何鞏固提高?投資機構應該幫助企業去創立市場核心競爭力。

第三,企業具備不具備未來發展前景,具備不具備規模化的生產或者是對上下游產業鏈的支配影響力?假如不具備,那么投資大和小就有取舍問題。

另外一塊還要考慮到文化產業有廣義的概念和狹義的概念。廣義的概念只要是按照企業化的管理,都叫做文化產業;狹義的講,如果你養不成自己,你能叫文化企業嗎?靠政府圈養的狹義上講還不叫文化產業。因為有的產業是用企業化形式經營的事業單位,這樣的企業是必須要考慮社會價值,社會效應的,不一定考慮市場效益。比如說無形的文化資產傳承問題,這個可能要從公益事業角度考慮,它的企業化運作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它可能更多的不是要去創造市場利潤。

另外一個要考慮的是,我們很多文化產業長期以來實際上是事業體制,有一個機制體制轉型問題。在投資這個問題上,也要考慮如何幫助文化產業去掉行政化,去掉事業機制的運作模式,讓它更好的適應市場化。如果機制體制不改變,那么還是延續過去的模式,那么投資即便有回報也不會是最大效益的經濟化。

北京發行集團是非常有發展潛力的良好的文化產業集團。我們現在有兩大塊歡迎投資:第一、新華連鎖的門市。西單、王府井的圖書大廈是全中國最好的大賣場,現在也面臨轉型升級,互聯網的沖擊。你們看到了,互聯網對很多零售業沖擊很大,電器、服裝都受到了影響,網上銷售受到了沖擊。但是我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我們圖書做到什么程度,網上銷售比較好的書,恰恰也是實體商店銷售比較好的。我們也在思考書店營銷的轉型升級,我們跟中國移動北京分公司在考慮,怎么融入更多的科技力量,甚至我們正在跟韓國的公司在探討怎么引進3D技術,把這個賣場弄得更適合交流,更適合會談或者交往的綜合性的體驗店。我們要適當的壓縮圖書書架,增大活動空間,讓大家能夠更多的進行一站式的綜合消費服務,可能有更多文化科技的元素,未來的圖書將會是將的夢幻般的好的場所。

第二,我們有一個全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一個圖書物流集散中心,460畝的土地,那里的設施設備,在亞洲科技量都是比較高的,不但買全國,還賣全國,現在我們正在打造實體物流集散地基礎上,營造一個虛擬的借助云出版技術的實體和虛擬空間的物流集散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