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案例范文
時間:2023-10-18 17:22: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庭教育的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案例指導
一、孩子的問題表現 及個案指導緣由
小路同學以前各方面表現還不錯,可一段時間表現的學習熱情不高,上課打瞌睡,不跟同學玩耍,課間也不出去,就趴在桌子上愣神,就連老師找她談話,她都是咬定嘴唇不放松。
就因為這樣,我覺得孩子這種表現一定是來自于家庭,于是,為了小路同學的健康成長我走進了她的家庭。
二、家庭基本情況
小路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做點小生意。不久前父母離婚了,又重新組成了新的家庭。她只能跟著外婆一起生活。父母們忙于新的家庭和生意,很少關心小路,也很少來看她。在父母的思想里覺得只要給她和外婆錢就可以了,不缺她吃不缺她穿就行了。
三、孩子問題原因分析:
1、孩子方面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她有自己的思想,渴望回到與家人一起生活的幸福時光,她覺得父母都不要她了,她活著就是多余,她自卑,所以不跟同學玩耍,也不跟老師交流。她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真正對她好的人。所以她自暴自棄,不完成作業,上課睡覺打瞌睡。
2、父母方面
父母完全不懂的家庭教育,離婚后互相仇視對方,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和金錢,忽視孩子的存在。只是簡單的認為只要給孩子錢就可以了,不知道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尊重、關心和愛護的。不關注孩子的思想和情緒的變化。
四、具體改進措施(指導過程)
1、給予溫暖教育,感化幼小心靈
與小路促膝長談了一次,告訴她:成人世界有許多無奈,父母的選擇有他們的理由;他已經是一個大孩子了,應當具備面對現實的勇氣,學會照顧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快樂的生活、學習。
2、指導家庭教育,形成家校一致。
a、和 小路的家長打電話預約進行溝通交流,反映了孩子的苦悶和現狀。開始她的爸爸很不情愿,他說自己很忙,覺得我管得太寬。我并沒有放棄,跟他講家庭教育的力量,跟他講小路的優點,勸他尊重孩子,關心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交流,與她的父母達成共識,家長愿意定期輪流來學校或外婆家看望小路,并利用周末多陪 孩子,與孩子及時交流,給予孩子安全感,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父母離異的事情,勇敢面對,幫助孩子在心理上度過這一階段。
3、關注一舉一動,抓住契機表揚
及時關注孩子的變化,有點滴的變化就大力表揚。及時與家長進行聯系,互相交流孩子心理的變化,家校聯手進行教育。
五、指導成果:
通 過我與家長的努力,在努力的過程中孩子有反復現象,由于家長忙碌時,有點疏忽,導致孩子的不穩定,我發現后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經過一學年的努力,孩子終于開始開朗起來了,整天圍著我說長說短,性格也隨和了,對于父母離異的事情,也能接受了,能和同學們一起愉快的學習著,在我們這個大家庭中快樂成長!
六、感悟反思
篇2
有研究報告指出中職學校問題學生的家庭教育現狀分析,大至可以分為四類家庭結構、三類教育方式,四類家庭結構是:隔代撫養型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父母都下崗家庭,三類教育方式是:專制型、放任型、溺愛型。如何能夠在及時掌握了問題學生的家庭教育現狀,有的放矢的、主動加強對這些學生的針對性教育,使無論是課堂教育教學還是其他各個方面中,都能積極、主動的接近、關懷,在加強學校教育的同時,加強家庭安全教育,從而使學生得到應有的尊重、自信和陽光,最終為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打好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通過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成功轉換問題學生的一些事例,進一步來強調在目前加強中職學生家庭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事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問題學生”小奚是我剛剛送走的一屆學生,記得他剛剛到班級時,是一個根本不會惹人注意的學生,也許是因為剛剛來到一個陌生的集體,在頭一個月里,他表現得非常安靜,不怎么說話,讓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上課時睡覺的時候比較多。所以根據以往的經驗,我把他當成了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沒有太引起我的注意,但是沒有多久,就先后有學生和課任老師來跟我反應,他不但上課帶頭說話,而且不服從管理,多次在課堂發生了與任課老師頂嘴的現象。這在我擔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以來,真是不多見。我開始注意到他,并且跟他經常談心、交心,盡可能地多關心他一些。剛開始好一點,但是好景不長,而且性質更嚴重,開始帶領一些學生不上課,帶頭逃課。我非常氣憤,給他所帶領的學生分別打電話,其他人都回來了,就他一個人沒有回來,而且態度特別強硬,愿意開除就開除。我馬上聯系家長,將他這種情況通報家長,并且要求家長必須到校,否則馬上開除。第二天,我見到了他的父親,這是一個飽經風霜的人啊,態度特別和藹,在了解家庭情況中,原來小奚的父母雙雙下崗,靠在外打工維持一家的生活,平實根本沒有人管他,放任自流,他在初一時學習還是很好,但是到了初二時就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念書了。我也初為人父,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我從自身也開始反省,對小奚應該給他更多的時間,更需要耐心,多關心,而從他的家庭,我與他父親做了非常好的溝通,讓他們及時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各種情況,并且根據他青春期叛逆但又有一點點講義氣的性格,希望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多關懷,并且多聽取他的意見,慢慢引導他有擔當,做正確的事,只有尊重了父母,他才能尊重其他人。
篇3
家庭教育對高職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具有重要影響。高職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體現出來的行為品格與其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圍、父母的品行特征密不可分。本文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對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影響。案例【案例1】某高職學生甲,入學伊始便頻繁找各種理由請假回家,有時甚至請家長幫忙請假;在校期間隨意曠課,考試經常三四門不及格。起初班主任與其家長溝通,該生家長解釋由于晚育,所以平時對孩子比較溺愛,今后愿意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但隨著溝通的深入,該生家長認為教師與他們的溝通是一種騷擾,認為學生成績差是學校和教師的責任,致使溝通陷入僵局。【案例2】某高職學生乙,對口單招生,入學成績優異,但開學不久便沉迷于網絡游戲中不能自拔,成績一落千丈。通過家長了解到該生在中專期間學習成績優異,考取大學后便以方便學習為借口,要求家長給其購置筆記本電腦。后來家長發現該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怕影響其學習,不準其攜帶筆記本電腦到校。該生威脅家長,如果不準帶,就去網吧上網,家長迫于無奈,勉強同意。【案例3】某高職學生丙,成績優異,在家中排行老大,家中還有弟妹三人,母親常年患病,全家靠父親種田和打零工為生,家庭貧困,精神壓力比較大。同學反應,該生經常吃兩頓飯,且以素菜為主,由于營養不良,身體瘦弱。案例分析從案例1中不難發現,該生家長對學生十分溺愛,認為學業只是學校教育的事情,認為進了大學就像進了保險箱,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旦出現問題,對孩子采取“保護態度”,把全部的責任都推給學校和教師;對孩子的道德培養起到極為消極的作用,使得孩子更加任性和以自我為中心,既為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困難,也為該生走向社會埋下了隱患。從案例2中不難看出,該生家長對學生聽之任之,采取放任態度,學生自從離開父母的視線后,便更加瘋狂地沉迷于網絡游戲中。該案例極具代表性,反應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自控能力培養的缺失。問題出現后,家長往往束手無策,便將希望寄托于學校和教師。家庭教育的縱容、學校教育的管束,使得學生喪失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從案例3中不難分析,該生的家庭狀況帶給他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既是動力,也是阻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貧困的家庭狀況,讓該生更加成熟、獨立、具有責任感,也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但同時,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家庭負擔,使得他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知識無用論”“上大學不如打工”等社會負能量甚至會將他引入輟學的邊緣。對于這類學生,學校的關愛與引導顯得尤為重要。
2引導家庭教育促進高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教育觀念的引導在上大學之前,家長非常愿意同教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其實,家長的真實目的不是關心孩子接受教育本身,而是關心他們的學習結果,即能否考上大學或者能考上什么樣的大學。在上大學之后,大多數家長往往會有“車到站,船靠岸”的心理,認為自己的任務完成了,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對孩子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不聞不問,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其實,這些家長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現有教育體制下,他們關心的僅僅是學習成績,而忽視了綜合素質的培養。致使學生身心發展不同步,外表成熟、內心幼稚、缺乏自制力,在相對寬松的大學環境中極易迷失方向。高職院校應積極引導家長摒棄“成績第一”“滿足物質需求,其他方面自由發展”等錯誤觀念,引導家長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對子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養上[2],引導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標和遠景規劃,幫助子女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學業和戀愛問題,引導他們坦然面對人生挫折。由此可見,大學時期的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導向、示范、熏陶和制約的作用[3]。教育方法的引導引導家長轉變教育方法,摒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導家長積極營造相互尊重、團結、民主、包容、充滿愛的家庭氛圍;引導家長養成耐心傾聽、積極鼓勵、細心引導、以身作則的教育方式;引導家長既要幫助孩子解決他們在大學生活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更要教會他們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家校教育合作的引導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學校應當領導家庭教育。”[2]所以不管是家長教育理念的引導,還是教育方式的引導,高職院校都應起主導作用,應積極搭建家校交流的平臺。鑒于生源分布廣泛的特點,高職院校可以利用班級QQ、飛信、微信等現代通訊手段幫助家長及時了解學校的政策、動態以及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等。學校還可以聘請專業教師,利用這個平臺向家長傳授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同時,家長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反饋自己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為促進高職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建言獻策。此外,學校還可成立家長委員會[4],邀請有家庭教育經驗的家長利用這個平臺交流教育心得、分享教育經驗。
3結語
篇4
家庭教育是家長們把對孩子教育的自覺意識轉化為孩子的各種良好品行、習慣的過程,是自孩子出生起就應該實施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責任是教會孩子獨立,分享,尊重。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家庭教育理念的推廣,家長們對家庭教育的關注度不斷提升。然而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的功能與定位存在誤解,認為家庭教育主要是配合學校教育進行,這顯然是片面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兩者是互相依賴、相互促進的平等互利關系,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們主張探索的家庭教育課程化,指的是學校主要利用已經建立的網上家長學校平臺,幫助家長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以課程化的方式接受系列的、規范化的指導與培訓,以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參與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教學活動,逐步形成以學校為主導、家長為主體的家庭教育網絡,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家庭教育課程化是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之舉,有利于全面提升家長的整體素質,從而推進家庭教育有效進行。目前,我們所做的是根據多年辦學經驗,針對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現狀,進行通識類的家庭教育指導,并創造條件逐步完善課程標準,課程教材,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內容。
二、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現狀
2016年8月8日的《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揭示了家長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0到3歲、4到6歲、7到18歲)所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其中低齡兒童智力過早開發、孩子素質能力缺失及不同城市衍生的“個性化”等問題已成為當代家庭教育的痛點。報告指出,中國青少年(7-18)家庭教育焦點問題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生活懶散不愛整理衣物(70%),有拖延傾向喜歡把事情留在最后(58%),缺少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56%)。報告顯示,不同地區的家長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大致相同,重合度達80%,只是在不同問題的關注程度上呈現出一定地域性差異。其中排在家長關注的前三位的分別是:一線城市是生活懶散(66.91%)拖延(55.22%)自控力差玩手機(51.79%);二線城市是生活懶散(69.81%)拖延(57.27%)沒有明確學習目標和計劃(56.06%);三、四線城市是生活懶散(72.54%)沒有明確學習目標和計劃(63.02%)拖延(60.57%)。可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孩子生活懶散,學習缺乏恒心,存在畏難情緒。它折射出應試教育的弊端,家長過早重視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三、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重點
根據埃里克森(Erikson,E.H,1902-1994)提出的以自我為核心的心理(人格)發展理論學說(psychosocialtheory),初中生一方面勤奮學習,期待在學業上取得成就;但又擔心自己會遭遇失敗,因此勤奮感和自卑感構成了本階段的基本沖突。這時,如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幫助與贊揚,則能進一步加強他們的勤奮感,使之進一步對學業發生興趣。初中生的依賴重心已從家庭轉到學校、少年組織等社會機構方面。許多人將來對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和習慣都可追溯到本階段的勤奮感。針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本階段的家庭教育重點應是:①鼓勵孩子與同伴互動,尋求他們的接納;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②幫助孩子獲得學習的樂趣與勤奮感,體驗成功,積累經驗,以形成勤奮進取的個性,克服自卑,勇敢面對現實困難;③積極回應孩子的努力,用認同和贊美的方式培養孩子良好的自我概念;④引導孩子建立普遍型學習動機,增加學習活動(知識性、技能性、課外活動)的內驅力;⑤培養孩子求知讀書的動機、興趣、習慣、態度以及意志與價值觀等心理因素,形成一致性的人格特征。⑥指導孩子在學習中學會讀書、用功讀書、熱愛讀書。⑦善于傾聽孩子的意見,采用協商、民主的親子互動模式,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讓孩子把家長的信任感內化為學習的潛力和動力,提高學習自我管理能力。⑧家庭充滿正能量,父母情緒正向,經常讀書看報,對孩子形成正面影響。四、初中生家庭教育課程化的初步實踐蘇州市作為人口凈流入的二線城市,城鄉居民原有的家庭基礎、背景和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面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素養基礎的家長群體,原有的家長學校等家庭教育指導方式需要創新和轉型,其中包括探索家庭教育課程化的有效實施。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1.構建系統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主要涵蓋以下教育專題:①初中生的身心特點與成長規律;②初中生家庭教育的責任理念與主要內容;③初中生的心理矯治與健康指導;④親子溝通的方法與技巧;⑤初中生的同伴交往與學習指導;⑥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溝通與融合;⑦家庭教育的資源開發與案例積累。具體做法:①用好蘇州市教育局編寫的《蘇州市家庭教育家長讀本(中學篇)》,并根據學校與學情不斷調整拓展、修改完善家庭教育專題,使之形成適合本校初中學生家長的培訓教材,逐漸構建家庭教育校本課程體系;②信息技術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整合,學校的網絡資源供家長共享,如蘇州市“智慧教育教師”APP,“蘇州父母”APP,校園網平臺,有關班級QQ群、微信群等,供家長自主學習的輔導資料,并開發更多的包括教育案例在內的學習資源;③研發可供不同層次家長和不同時間學習的菜單式培訓方案,為本校學生與家長提供個性化、階梯式的家庭教育指導;④探索并實施家庭教育課程的評價機制。2.培育雙師型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團隊。為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培育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團隊是關鍵。近幾年,蘇州市已舉辦了七屆“中小學家庭指導師”培訓班,為家庭教育課程化培育師資力量。學校在分析學情和家庭教育情況的基礎上,選拔有豐富教育經驗的班主任和優秀家庭教育父母參加,聘請國內教育學、心理學專家及家庭指導專職教師進行培訓。逐步形成了由智慧教師和愛心父母組成的雙師型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團隊,平時就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家長的現身說案例來充分發揮團隊的作用。目前,團隊中的很多優秀者已加入蘇州市家長學校的“智慧教育教師”APP和“蘇州父母”APP。3.完善多途徑家庭教育培訓體系。(1)定期開設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和沙龍。學校每學期根據家庭教育課程教材和主題,制定家庭教育講座和沙龍計劃。實現班級、年級、校級三層銜接,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四位一體。做到內容分層,即班級聯系學生實際舉辦有效性講座,年級針對學生身心特點開展針對性講座,校級涉及社會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實踐性講座。形式新穎,即專家點撥與教師指導相結合,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活動觀摩與親身實踐相結合。(2)開發豐富的家庭教育課程資源。借助“蘇州市安全教育平臺”,建立開放、靈活、快捷的安全教育課堂。結合“蘇州市家長學校平臺”,中的系列活動,組織授課講座,開展親子閱讀、校園開放等活動,進行家長沙龍研討、家長互教互學、家訪指導、個別咨詢等。借助校外少年宮、活動中心、實踐學校等教育場所,開展生命教育專題活動。借助相關網絡平臺,為家長提供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4.組織多樣化的家庭教育活動。目前,學校的大小活動都有家長、社區、街道志愿者的身影。學校的家長委員會成員在學校設立的志愿崗、綠色食堂管理小組、綜合實踐活動聽證會等已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學校每學期開設7個安全教育專題,組織至少3項安全教育活動,如“開學第一課”“防溺水專題”“校車安全”等,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學校安保部門定期檢查完成情況,寫出評價反饋意見。學校實踐家庭教育開放課程,歡迎家長走進學校組織活動,如每學期家長會的策劃與組織都由班級家委會成員策劃與承擔;發動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學生運動會,由家長擔任后勤服務;組織家長參與畢業典禮、成長儀式等的策劃與后勤管理、攝像攝影的美篇推送等。
總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并軌運行與合作互動,形成了一個學生健康成長的“三維”有效教育綜合網絡。初中生的家庭教育課程化實踐是新時代背景下這一綜合網絡中的新生事物,旨在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長的有效教育能力。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壯大過程也是教師、家長、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
作者:徐海浮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家庭教育 案例 心理障礙 重要性
如今的教育,學校已不能完全再獨當一面,需全方位地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家庭教育更存因其不可替代性,在學生的終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自覺地有意識地按社會培養人才的要求,通過自身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實施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百度百科]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在美國通常稱為家庭生活教育,夸美紐斯稱之為母親膝前的教育。著名心理專家郝濱老師曾說過:“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但是當今社會,家長們把孩子的教育扔給祖父母,扔給學校。殊不知家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下面就兩個真實案例分析說明家庭教育究竟有多重要。
二、案例兩則
小芳和小麗(化名)都是文理分科后分到班上的。小芳較為內向;小麗較為外向。在高二下期,兩人先后爆發出了心理問題。
(一)學生心理障礙基本情況
1.小芳,家住農村,有一小10歲的弟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打工地點也不遠,就在當地,家庭狀況還可以。小芳從小學起就在外婆和舅舅家住,由于外婆特別嚴厲,所以小芳經常被關在家里,到初中時就已經很內向了。
2.小麗,家住城鎮,獨生子女,父母工作較好,家庭條件富裕。初中時在外住宿,高中時在家住宿,走讀生。和同學相處良好,性格開朗,只是略“嬌氣”(同學評價)。高二下突然爆發出很強的厭學心理,對“強迫”她來學習的父母相當不信任,雙方爆發了沖突和爭執。與之交流后,發現小麗初中在外地就學,感到被同班同學強烈地排斥;且小麗身有疾病,容易尿頻,所以她感覺老師不喜歡她。不愉快的初中生涯使小麗對送其到外地就學的父母產生了怨憤之情,并在逐漸與父母疏遠。
(二)心理障礙分析
通過小芳和小麗的成長經歷,我們發現兩人均是對感情比較敏感、渴望關愛的人群;在青春期,二人的父母均沒有陪伴在身邊,有強烈的孤獨感,缺乏安全感,并逐漸由對父母由期待轉為失望和不信任。由于不同的外界環境,小芳在想象中尋求安全感,日漸封閉內向;小麗在同學身上尋求安全感,日漸“活潑開朗”。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二人的人格發育均出現了問題,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礙。
長期以來,家長們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外在物質條件,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實際上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響。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青少年時期,尤其從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這一階段的年齡,正是學生的“過渡時期”,國外稱之為“危險年齡”。這時期青少年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長”極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諸因素之間的平衡。這時期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展,但又有較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他們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帶有沖動性,不善于克制,行為不易預測,也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對于這種悄悄來到的變化,青少年自身沒有思想準備。這個階段家長的陪伴、引導尤為重要。事實上,很大一部分成年人心理疾病產生于中小學時期。
由此可知,小芳和小麗的心理障礙問題在中學中是很正常的,只是情況較為嚴重。那么已經發現的問題,雙方父母是怎么應對的呢?
(三)父母對問題的應對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芳父母的應對:文理分科后,進入新的班級,小芳的父親每個月替小芳請一個星期的假,從這里其實已經看出了,小芳的家人實際上已經意識到小芳的心理問題了,并且采取了藥物治療。正是因為感覺小芳“痊愈”了,父母在高二時期放松了對小芳的關注,更加關心更小的弟弟,安全感的缺失使小芳情況急轉直下,不聽課、不做作業、自言自語……而班主任在與家長交流幾次之后,家長拒絕與班主任交流,并說:“腿在她身上,愛去哪去哪”。
2.小麗父母的應對:小麗心理問題爆發出來之后,父母積極與班主任聯系,和小麗談心,召開家庭會議想辦法,母親甚至請長假陪伴小麗。小麗正視了自己的問題,敢于說出自己在初中時的難堪和痛苦。最終小麗和父母一起到醫院進行心理治療。一年后小麗繼續了自己的高三生涯,并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學校。
從上訴兩則案例中我們看到,同樣是因為青春期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同樣因孤獨感造成的心理障礙。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應對,帶給孩子的是不同的人生。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一個敢于面對問題的家長,一個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給孩子帶來的是什么。
三、結語:班主任可以做什么
家庭教育如此重要,但目前很多家長并不重視,或者說不具備家庭教育的相關知識技能,作為班主任我們可以“幫幫忙”。
1.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身心狀況,及時與家長聯系。
2.做好家長培訓,在家長會上給家長進行簡單的家庭教育培訓,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狀態,指導家長在本階段如何關心愛護學生,減少摩擦,如何與孩子談心,遇到早戀、厭學等問題如何處理。面對高三學生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等等。
3.通過與家長面談、通話等對學生具體問題進行具體指導,提供可行性建議,讓家長逐漸“成長”為成熟的家長。
4.通過建議家庭活動加強情感交流,增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
【參考文獻】
篇6
【案例背景】
隨著新時代高科技的發展,城鄉一體化演變,學校教育也進入深水區,最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落差很大。現實中家庭教育的理念多失偏頗:一是家庭教育有失管教,二是教育期望失落準則。有失管教表現在愛之不以道,適足以害之;期望沒準則表現在孩子只重技能忽略品格修養,成績好就好孩子,考上好大學就算有出息,能掙大錢就算是有成就。現在多數的家長不重視對孩子的品質提升,這是家庭教育的隱性缺失。再加上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學生,監護人對孩子疏于管理,對學校又不積極配合。這樣缺乏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家長的密切配合,家校之間自然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分析近幾年,發生在家校之間的矛盾糾紛事件,學業負擔方面的占大多比例,究其原因,多在雙方對教育的理解不同、認識有分歧所至。怎么才能及時有效化解家校之間的矛盾糾紛?保障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是擺在現代學校管理評價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案例描述】
針對目前家庭教育缺失,家長教育簡單粗暴,家長對學校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偏面浮淺。城南友誼小學圍繞五年發展規劃,在家校共育方面積極探索,把“培訓家長”作為學校的一項主要常規來管、來抓、來評價,取得了顯著成效。
1.把對“家長的培訓”納入五年規劃,構建家校并育機制。“學校規劃”圍繞“學生發展”這一條主線,搭建“教師成長、家長成長”兩個平臺,依托學校“讀書月、藝術月、感恩月、科技月”四個活動載體,建構“習慣教育課程體系、閱讀教育課程體系、活動教育課程體系、藝體教育課程體系”四個方面的“校本課程體系”,創新“五個維度”教育目標:即做“好學生”,“好老師”、“好家長”、“好學校”、“好校長”。在“規劃框架”中,學校把“三個一”教育機制中的“家長培訓”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通過家校合作機制的建立,搭建家長學校交流平臺,創建和諧穩定的家校關系,不斷提高家長素質,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把對“家長的培訓”列入主題活動計劃,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從2014年春季開學,學校全面啟動家庭教育知識主題系列培訓教育活動,著手對所有年級家長進行全覆蓋式教育,培訓內容圍繞“知心姐姐”盧勤的家庭教育知識視頻,分低、中、高年級段集中輪周進行主題學習講座,從“給父母的忠告、愛孩子的十種方法、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等12個主題、25個內容,36周時間進行視頻觀看,在學習中借鑒,在感悟中踐行。通過培訓,提高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識,提升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讓更多的家長形成共識: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3.把對“家長的培訓”定入學校常規來抓,共建快樂成長家園。創新家校共育機制,凝聚家校育人合力。2016年暑期開學后,學校深入創新家校聯系活動,通過完善家長接待日、校長信箱、微信平臺這些教育工具,破解家庭教育中的盲點。每周一是校長接待日,家長走進學校噓長問短,觸及學校教育的短板和家長對教育的關注;校長信箱著力解決學生、家長反映的問題成了得力“助手”;微信平臺更是成了簡捷便利的交流溝通方式。這些策略和手段的使用解決了家長對教育知識的需求、解決了學生教育的薄弱環節、解決了家校聯系的熱點難點,這些都為推動文明校園建設、都為學生間矛盾預警、都為家校教育契合度建立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領。
4.把對“家長的培訓”深入開展成為學校開學必修課,打造師生成長的陽光樂園。多年來他們對一年級學生家長開展的系列培訓包括:①教導處負責的入學常規教育管理知識培訓(包括學生上學帶的一張衛生紙都要講到);②以老帶新家長對家長的經驗分享培訓(即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家長對一年級家長的培訓);③教師層面的教育要求培訓(升入二年級的原一年級老師對家長進行培訓);④專家層面的家庭教育理念系列培訓;⑤學校層面的校長對學校發展、學生成長、家庭價值觀方面的互動式培訓。五場培訓使家庭教育系列知識走進家長心中,達到讓家長迅速配合學校、幫助老師做好方方面面教育常規管理,并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并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案例分析】
1.對家長進行培訓提升家長的能力,改善家長的期望,提高學校和家長的合作實施教育能力。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五唯”等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與家長對其危害性認識不足、不到位有直接關系。學校通過舉辦家長培訓會、交流座談會、聯歡會,可以增加學校與家庭雙方的信任感和合作意愿,促進家長與學校在教育方面的教學相長,有效合作。通過這些平臺與方式,讓家長能更加理解與支持學校的教育工作,達成家庭、學校對孩子的“共育”。
2.對家長進行培訓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一部分。一方面家長接受培訓,另一方面家長發揮各自專業優勢,優質資源交流共享,為學校開展校外活動提供教育資源和志愿服務。城南友誼小學在家委會的多方配合下形成了學校“護學崗”管理隊伍,使學生放學秩序管理、安全管理落到實處。城南友誼小學政教處每天輪流安排10名家長自愿服務者根據學校安排時間提前簽到、穿服裝、拿指揮旗,對學生上下學路段的五大路口(郝經公園入口、希望廣場面粉廠入口、幼兒園下坡入口、學校大門下學生入口、三中巷上臺階入口)進行交通管控,有力整治了交通和其它安全隱患,成為“家校合育”的一面旗幟。
篇7
我區在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全覆蓋的基礎上,依托村(社區)婦女兒童之家,進一步拓展社會家庭教育陣地,加強村(社區)家長學校的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根據各村(社區)的特點,我們通過“假日講堂”、“周末講堂”、“小候鳥圖書室”、“兒童快樂家園”等,開展常態化的指導服務,把家庭教育與豐富多彩的興趣、文體活動結合起來,利用寒暑假、周末時間,開展 “親子共讀一本書”、“親子一天游”、“媽媽,我向對您說”演講比賽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尊老、愛幼、勤學、謙讓等優秀品德的培養活動中,指導家長培養孩子學習、行為、思想等方面的好習慣。同時開展“家庭教育進社區”活動,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和報告會,組織開展優秀家庭教育論文征集、“優秀家風家訓征集”等評選活動,深受家長歡迎。
人才隊伍是家庭教育工作的有力支撐。作為區級層面,隊伍力量比較薄弱,沒有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可以借力。對此,我們一方面外請高層次的專家授課,并通過聘任心理咨詢師、顧問、兼職講師等方式建立關系,定期授課、答疑解惑。另一方面對內挖掘潛力,完善人才庫建設,加強系統化培訓和專題培訓,培養“土專家”。如優秀家長隊伍,愛心媽媽志愿者隊伍,在組織專業化培訓的同時,指導撰寫親子教育案例和心理咨詢案例,通過家長論壇、觀摩互評、專家點評提升后,到家長學校現身說法,以生動的故事、鮮活的實例啟迪家長,一些課的歡迎程度不亞于外聘專家的課。比如我區大學生村官志愿者為家長和孩子演講的《懷感恩之情,為感恩之行》,心理老師周有玉為參加中考學生的父母講的心理輔導課程《助孩子放飛夢想》,都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歡迎。
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家庭的希望。如果孩子的身心不能健康成長,幸福家庭就無從談起。下一步,我們將以我區新成立的“幸福家庭服務中心”為載體,重點實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引導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樹立理想,勇于實踐,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1、成立青蘋果之家。與區未成年人指導中心聯合,在相關家長學校建立青蘋果之家,購置未成年人心理輔導工具,打造宣傳陣地,設置心靈熱線,近距離與學生和家長溝通,為未成年人排解心理困惑,從而更好地調適親子關系。
2、開展團體輔導。針對未成年人普遍存在的認知、情感和行為問題,在學校組織家長和學生開展團體授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生、讓家長更好地理解學生,以豐富的形式,幫助父母和孩子得到精神體驗,共同實現精神成長。
篇8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比中美家庭教育觀念、目的、內容、方式等方面,發現中美家庭教育觀念關于孩子歸屬和孩子撫養期限問題有差異,家庭教育目的和內容的側重點不同,采用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探析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原因之后,提出更新家庭教育觀念,轉變家庭教育目的,豐富家庭教育內容,拓寬家庭教育方法等建議,為我國家庭教育提供啟示。
關鍵詞:中美;家庭教育;比較
一、關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與子女的相互教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庭內自覺地、有意識地對子女進行的教育,是一個單向過程。而本文所說的家庭教育是指狹義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是一種非正規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卻最為深遠。
二、中美家庭教育對比
下面通過中美家庭關于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的案例,直觀的感受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性。一位來自中國監獄的犯人寫到:小時候的一天,媽媽拿來幾個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的蘋果。媽媽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我正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這時弟弟搶先說想要最大最紅的那個。媽媽責備弟弟說:“好孩子要學會謙讓,把好東西讓給別人。”我靈機一動,對媽媽說:“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的留給弟弟吧。”媽媽一聽,非常高興的親了一下我,并獎勵給我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我通過撒謊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后來,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一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這樣寫到:小時候的一天,媽媽拿來幾個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的蘋果。媽媽拿著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我們爭先恐后都想要,但媽媽對我們說:“我只有一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誰能把門口草坪修剪得最快最好,誰就能得到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母親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通過努力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從案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同的影響,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美家庭教育具有較大的差異,下面從中美家庭教育觀念、目的、內容、方式等方面進行對比,深入了解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一)中美對比之家庭教育觀念
家庭教育觀念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決定了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美國家庭教育觀念認為:首先,不以父母的意愿隨意支配孩子,把孩子視為父母的公共財產。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是有期限的,孩子成年后學會獨立生活。中國家庭教育觀念認為:首先,父母根據自己的愿意隨意支配孩子,把孩子視為父母的私有財產。其次,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是無期限的,從孩子呱呱墜地到成年再到成家立業后父母都有責任和義務照顧孩子。通過對比發現中美家庭教育觀念在孩子的歸屬和孩子撫養期限方面有明顯差別,直接導致了中美家庭教育目的的差異。
(二)中美對比之家庭教育目的
家庭教育目的統領整個家庭教育的方向,家庭教育目的決定了家庭教育內容。美國家庭教育目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社會人”,“社會人”具備正常人的生存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家庭教育目的更符合社會實際,家庭教育目的圍繞孩子個人發展,具有單向性。具體表現在美國父母不會過多的干涉孩子的選擇,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鼓勵孩子靠自己的努力獲取財富等。中國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人才”,“人才”具有光明的前途,擁有好的工作和高的收入。中國家庭教育目的期望值高,家庭教育目的把家庭發展與孩子個人發展聯系起來,具有雙向性。具體表現在中國父母替孩子安排好未來發展道路,從小到大一味的要求孩子認真學習,抹殺了孩子的天性。通過對比發現中美家庭教育目的在價值取向、側重點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別,直接導致了家庭教育內容的差異。
(三)中美對比之家庭教育內容
1.知識教育
美國知識教育側重社會生存和實踐能力教育,主要包括生存能力、實踐能力、理財能力。生存能力的培養表現在美國父母注重培養孩子的探險、冒險精神,并在生活中教會孩子生存能力。實踐能力體現在美國父母給予孩子自由選擇升學、就業、交友等權利,在美國父母替孩子做決定視為侵犯孩子權利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美國家庭認為理財能力直接關系到未來孩子的家庭幸福與事業成功,他們把理財教育稱為:“從三歲開始實現的人生幸福計劃”,理財能力的培養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知識教育側重文化知識教育,文化知識教育分為學校文化知識教育、功利性知識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首先,中國把家庭教育當成學校教育的延續,孩子放學后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并且要求家長簽字確認孩子完成作業情況。其次,有些父母知道孩子文化知識薄弱,不管孩子是否喜歡,選擇特長(美術、音樂、體育等)進行培訓,以期望考上好的高中和大學。最后,中國父母注重孩子謙卑、尊老愛幼等傳統文化的教育。
2.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孩子終身受益的品質,美國品格教育融入追求個性張揚和自由的特征,稱為個性化品格教育。魯斯活.基耐將成功的品格教育概括為七個“E”,權利性、有效性、擴展到社區、滲透性、參與性、認識性、評價等七個方面。美國父母包容孩子的頑皮、奇思妙想等,為學生營造個性發展的氛圍。父母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品格教育培養中,與孩子共同參與社區活動。美國個性化品格教育最突出的是自信教育,不管孩子長相如何,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中國家庭品格教育主要包括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兩個方面,良好的品德方面是指父母從小培養孩子講禮貌,尊老愛幼、尊師重教等優良傳統。良好的行為習慣方面是指父母以好孩子的標準教育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例如讀初中要以考重點高中為目標,讀高中要以考重點大學為目標,在每一個學習階段不能做影響學習的事情。
3.技能教育
技能教育是指通過強化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減少使用不當的和無效的策略,來提高兒童的心理適應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美國提出核心素養下21世紀的技能教育,其中包括生活和工作技能、學習和創新技能、信息與媒體技術能力。而中國的技能教育包括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學習三個方面,對比中美家庭教育中生活技能教育差別在于美國父母會理性的與孩子談論性教育的知識,美國一個家庭基金會調查顯示,44.5%的美國父母與孩子談論過性教育的知識。相反中國父母很少和孩子談及性教育,孩子也害羞聽到有關性教育的知識。(四)中美對比之家庭教育方式內容決定方式,造成中美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美國提倡民主,在進行家庭教育時以平等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為主,主要表現在把孩子當成家庭成員平等對待,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權和選擇,孩子擁有絕對的選擇權利。因此導致父母過于放縱孩子,造成美國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凸顯。中國家庭教育主要采取馴服、勸導等教育方式,突顯家長絕對權威的地位,對于孩子的教育采用過分溺愛或者過分嚴厲兩種極端方式,忽視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喜歡替孩子做決定。
三、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產生差異的原因
(一)歷史背景
歷史背景的差異是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的前提條件。美國歷史較短且為移民國家,受舊的封建思想文化影響較少,美國公民更易接受多元文化相互撞擊下產生的新思想。體現在美國家庭教育上教育觀念和教育內容緊跟時代步伐,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而中國歷史悠久受封建思想影響較為深遠,陳舊保守等封建思想根生蒂固。體現在中國家庭教育上從古至今中國家庭以培養順從、聽話的人才為主。
(二)社會性質
社會性質的差異是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美國為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達,競爭激烈,追求個人利益。體現在美國家庭教育上尊重孩子的權利,孩子的個性發展,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財富。中國為社會主義社會,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父母視孩子為私有財產,孩子的個人發展與整個家庭緊密聯系。
(三)社會條件
社會條件的差異是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的現實條件。美國經濟發達,養老保險制度健全,父母培養孩子不是為了防老,另外美國對于職業認同感強,父母認為孩子當總統與當清潔工沒有差別。而中國在歷經社會轉型過程中經濟正逐漸發展,各方面的條件還不成熟和穩定,養老制度不健全,大部分家長培養孩子是為了防老,另外父母對于職業辨識度強,父母認為孩子進入單位工作與當清潔工差別大。
(四)文化傳統
文化傳統的差異是中美家庭教育產生差異的根本原因。文化傳統是指貫穿于民族和國家各個歷史階段的各類文化的核心精神,是現實文化價值體系中有傳統文化特質構成的文化價值成分。文化傳統中價值取向對中美家庭教育影響最為深遠。美國的價值取向以個人為本的個人主義,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崇尚自由,發展個性。體現在家庭教育上父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獨立于家庭之外。中國的價值取向以集體為主的集體主義,強調集體主義大于個人利益,體現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視孩子為自我價值的延續,以自我角度替孩子安排未來發展。
四、美國家庭教育經驗及啟示
(一)更新家庭教育觀念
更新家庭教育觀念一方面要明確孩子的歸屬問題和服務期限問題,另一方面要擺脫封建因素的桎梏,具體來說首先把孩子視為家庭的公共財產,不以自己的意愿隨意支配。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觀念不能一成不變,結合本國的國情和發展狀況,積極吸取國外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
(二)轉變家庭教育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變“人才”教育為“社會人”教育,把孩子培養成“社會人”教育更符合孩子的自由成長。鼓勵孩子自由發展,展示個性;鼓勵孩子通過努力獲取財富;給予孩子充分選擇的權利。
(三)豐富家庭教育內容
中國家庭教育內容以文化知識為主,在中國社會中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社會實踐和生存能力是孩子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豐富家庭教育內容首先,家庭教育內容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豐富關于實踐和生存能力培養的內容。其次,在注重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積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最后,轉變提及性教育為恥的觀念,把孩子心理發展相關知識納入家庭教育內容,引導孩子正確處理成長期的心理問題。
(四)拓寬家庭教育方法
篇9
關鍵詞:問題學生;產生原因;社會;教育;家庭
在今天的學校教育中有一個時髦的詞――問題學生。這個詞專指那些在學校中人格品行上有很大缺陷的學生。這些所謂的“問題學生”帶來了超出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的一般問題,如品德不良、打架斗毆、人格變態甚至是違法犯罪,給學校的德育教育造成了嚴峻的挑戰。往往學校沒有很有效的方法來應對這一類問題,老師也為此搞得焦頭難額。面對如此現象,倒不妨應該先找一找“問題學生”的根源所在。
就一個人的發展來說,先天遺傳的影響不到20%,而80%多是由后天教育決定的。教育又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是個人掌握文化知識,發展智力的主要教育方式,但往往對于學生人格發展與形成所起的作用卻不如家庭教育更重要。雖然個人的基因在某種程度上對“問題學生”的出現有一些作用,但我個人認為產生其“問題學生”的主要根源則在于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走向社會,是在父母的指引教育下逐步開始的。如果一些父母沒有掌握家庭教育的規律或者自身就是一個“問題家長”的話,培養出“問題學生”就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了。
案例
孟某,男,父親是某單位職員,母親在家待崗,家庭情況良好。父母對獨生子的期望很大,在其身上花費了不少的心思。小的時候性格開朗、活潑好動,但是自控能力較差、粗心大意。凡遇到錯誤經常遭到父母的斥責。他開始覺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喪失對學習的自信,也養成了許多的壞習慣,上課經常說話,吃零食、打架、逃學、逆反情緒嚴重甚至是自殺。家長在這個時期給予他更多的是怒其不爭的指責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父母于孩子之間缺少溝通,他在這種環境下,從一個活潑聰明的學生轉為一個不認真學習,破罐破摔的問題學生。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法不當,家庭生活條件好原來是件好事,可是孟某父母對他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他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喪失了自信。于是他開始自暴自棄,逐漸放棄學習。
父母對孩子缺乏了解。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步,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在看到或聽到孩子有錯誤時,就嚴厲的批評、斥責,打罵。而不去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心理,不去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需求等,使得孩子對父母越來越疏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違背了孩子天性,“問題”也就難免,尤為甚者還造成了少數孩子的心理障礙。北京海淀區法院少年法庭庭長尚秀云親手審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發現,“問題少年”往往是“問題父母”的產物,每7個編造謊言犯詐騙罪的少年中,有6個的家長不誠實;每14個偷拿他人財物犯盜竊罪的少年中,有13個的家長貪小便宜。總結上述案例,有四種類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當前的“問題學生”。
第一、棍棒型的家庭教育。父母對待子女稍有不如意輕則責罵,重則拳腳相加。長久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的孩子會缺少家庭溫暖,會產生對父母的怨恨之心。由于受父母的影響,孩子易于形成富于攻擊性的暴力傾向,且缺乏對人的關愛之心。
第二、訓斥型的家庭教育。這類家長與前一種方式的主要區別是“棍棒在嘴上”,希望靠罵聲來塑造出完全合自己意愿的孩子。表面上這種管教方式不像上一種方式更嚴厲,但實際上它更能引起孩子的心靈創傷,因為不絕于耳的惡言惡語對子女來說就是一種精神折磨。
第三、完全管束型的家庭教育。這種方式基本上是希望以說服教育來施加影響。但是,家長們在嘮嘮叨叨中并沒有能把握好教育孩子的主要原則,缺乏有力的說教,反而以太多的清規戒律沖淡了必要的規矩,使子女厭煩,產生逆反心理。
第四、溺愛型的家庭教育。父母們的百般寵愛、千般依順再加上物質享受的過度滿足與父母們對孩子人格發展與精神引導的忽視相形益張。如果父母可以以自己的出眾人品以身示范的話,孩子一般還不至于發展成“問題學生”。如果父母的人格也存在缺陷的話,估計他們的孩子一般就會大成問題了――驕橫跋扈、任性唯我。
因此,針對這些原因要想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家長必須首先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把握住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一、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榜樣的原則。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這是家庭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則之一。俗話說:欲教子者先正其身。這是告誡做父母的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不要忘記旁邊有個正在成長的以你為榜樣的孩子。
(二)教育一致性的原則。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學校、家庭和社會諸方面教育共同影響的整體成果。如果各行其事,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會成功的。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家庭成員之間也要前后統一,步調一致。
(三)平等、民主、正面教育原則。目前,家長說了算,家長和子女不平等,甚至對孩子隨意打罵現象還依然存在。這樣是不可取的,會使孩子形成許多壞習慣。家長有事要同孩子商量,自己有缺點要勇于向孩子承認。孩子有了缺點錯誤,家長不打罵,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鼓勵孩子改正。
二、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一)要創設溫馨愉快的氛圍。家庭中溫馨愉快的氛圍能最大限度地解除外界給予孩子的壓力和緊張感,使孩子體會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愉快。因此,家長要堅持平等、民主、正面教育的原則。家人要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多關心孩子,讓孩子從家庭中得到極大的溫暖、和睦的家庭環境能夠更好地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
(二)創設整齊、美觀、舒適的生活環境。住房不論大小,都應布置得整齊美觀,使人感到舒適。
總之,家庭其實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課堂,家長不僅要切實擔負起教育的責任,不能只育不教,而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為孩子做出榜樣和表率,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品德熏陶。首先要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做起,既言傳又身教,用實際行動來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只有父母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了,能自覺按現代家庭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子實踐,我們的社會就會少一些問題孩子,孩子的心靈中就會再多幾個崇拜的對象――自己的父母。
參考文獻:
[1] 《問題學生的心理分析及對策》王舒梅編,吉林教育
[2] 《“差生”存在的“合理性”》張建宏編,基礎教育參考
篇10
關鍵詞:特殊家庭;學校教育;指導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成人工作壓力、心理壓力的增大,社會環境的復雜化,學生家長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這類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的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個大問題,也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那么,該如何教育這一部分學生呢?怎樣才能把這一部分為數不少的學生帶出沼澤地呢?
實踐證明,學校教育與家庭指導相結合是對特殊家庭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最好途徑。
案例1.曾經筆者班上有個女同學叫肖莉莉,父母感情不和,使其心理受到影響,成績一落千丈,與師生關系不和。我通過與她最要好的同學交談后,了解到她是怕老師和同學們看不起她取笑她;我掌握了這些信息后,更加關心她,常開導、啟發她,并找曾取笑過她的同學談話,讓他們認識到他們的行為屬于落井下石的不光彩行為,并號召他們向肖莉莉同學伸出關愛之手;我還找到她父母分別做了工作,母親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剛開始父親不愿意改變自己的態度,仍然堅持要與她母親離婚,肖莉莉同學認為父親不再愛她了,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她病得更重,并住進了醫院。為此我又找其父親深談了一次,讓她父親意識到他有可能永遠地失去女兒,或害了女兒一輩子,她父親獲悉后意識到了他的離婚行為已不只是個人行為,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心靈上受到了很大震動,加上肖莉莉的母親確實有很大改變,他們就又和好了,肖莉莉又有了一個完整的家,人也恢復正常了,學習成績也上去了,一年后還專程回來看望我,感謝我,說我既拯救了她的家庭,也挽救了她的未來。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家庭的完整和睦對學生的重要性。當學生家庭出現危機時,作為學生的老師,我們不但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還應對父母曉之以理,盡量避免一個家庭的破碎。
案例2.易曉剛,高一學生,是一位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學生,父母在他還未上小學前就因父親的脾氣太大而離異,法院把他判給了母親,母親在重組家庭時,他不愿一起生活,就一直由姥姥、姥爺撫養長大,不知是父親的遺傳基因起了作用,還是常年遠離父母的關系,曉剛的脾氣也很躁,對不聽他的話的同學動不動就拳腳相加,上初中時有一次因用刀子捅了人而被勸其轉學,讀高中仍沒有大的轉變,脾氣還是很躁,自控力仍很差。老師們竭盡全力進行了勸解、開導,想盡了各種辦法進行教育。但因父母都離得太遠無法管教,姥姥、姥爺年紀大了,管不了,家庭教育這一環始終很薄弱,沒有能夠多與學校教育相結合,該生最后因嚴重違反校規、校紀,嚴重影響班上其他學生學習,屢教不改,被學校勸其退學。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需家庭教育相結合,一旦家庭的教育成為薄弱環節,學校的努力也是白費力氣。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