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益活動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0-16 17:37: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公益活動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公益活動的建議

篇1

一、合理化建議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是宣傳方式簡單,領導重視不夠。石化廠在根據工廠實際、聽取員工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制訂了《石化廠合理化建議實施辦法》。在《實施辦法》下發以后,各單位基本都是采取會“臺上講,臺下聽”的方式對員工宣傳。這種宣傳方式在于節約時間,通過宣讀,員工可以了解活動的大概。但是,合理化建議活動涉及要求較多、較細,會議宣讀過后,員工對其中的要求也只是略知一二,什么是合理化建議?怎么樣提合理化建議?仍然不知。領導對這項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

二是員工個體素質不高,關注企業發展不夠。合理化建議活動的參與主體是廣大員工群眾,崗位員工大多是有著十幾年工齡的老師傅了,除了日積月累的操作經驗外,個人文化素質很少有大的提高,同時缺乏對同行業先進生產技術的了解,缺乏對整個工藝、設備系統的全局性思考,提的合理化建議不符合實際要求,有些甚至沒有實際的效益,不被采納,影響了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合理化建議的目光始終放在技術改造上,認為企業經過20年的運行,認為該進行技術改造的地方都已經改過了,基本達到最優運行狀態,沒有大的提升空間,能平穩維持現狀就可以了,對企業發展關注不夠。

三是激勵方式單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效益的增長,員工物質水平的豐盈,簡單的經濟獎勵已經不能刺激員工的創造激情。對合理化建議的獎勵,在《實施辦法》里明確規定了“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議獎勵,按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技術難度、創新程度的大小分一、二、三等獎、優秀獎進行獎勵。獎勵方式僅限于物質獎勵。其次員工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工作所在的團隊,在辦法里,只是對員工個人的獎勵,對給予員工提供成長成才所在集體,班組或車間沒有進行考核嘉獎。三是對我廠里的技師、技能、技術專家這支人才隊伍,在考察考核時,沒有把合理化建議創新創效活動列入硬性要求,沒有利用活動成效給他們壓擔子。

二、針對以上問題的對策初探

合理化建議活動是群眾性創新創效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把此項活動作為提高員工素質、推動企業進步、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本人認為有以下三個方式可以改變現狀。

一是領導重視,強化宣傳。員工群眾是企業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員工群眾的積極性、智慧和創造力是推動企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是企業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各級領導要重視員工群眾的智慧,尊重員工群眾的(首)創造,并為他們提供施展聰明智慧的舞臺。要認識到員工個人的發展也就是企業的發展,要多為員工個人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機遇。要圍繞工廠生產經營、科學發展的大局,結合員工隊伍現狀,把員工的貢獻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大力宣傳合理化建議活動。把工廠的發展規劃、奮斗目標告訴員工,讓員工了解工廠的發展前景,讓他們認識到只有企業發展了,員工物質文化生活才能日益豐盈,員工才會在企業發展中做貢獻、長本領、得實惠,實現員工體面地工作,和諧地生活。

二是加強培訓,提高個體素質。廣大員工是企業創新的第一要素,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源泉。要給廣大員工強化“學習謀發展”的理念,不斷提高員工素質。一是員工自學提升。引導員工進一步增強崗位成才意識,自覺學習、終身學習,加快員工隊伍知識更新。二是通過人事(組織)科、車間組織培訓提升素質。要利用好大生產運動會、技能大賽、團隊學習、四個一、導師帶徒、互動式講課、班組長培訓等平臺,督促學習,在員工群眾中營造一種崇尚知識、重視技能的良好氛圍。三是利用網絡資源補給。教會員工如何利用浩瀚的網絡源彌補自己信息缺乏、技能不足。只有員工個人素質提高了,才能圍繞企業經營管理、緊貼生產中心積極獻計獻策,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議。

三是量體裁衣,注重多層次激勵。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的低層次需求滿足后就會向往高層次的需求。企業工會開展合理化建議要激勵員工高層次的需求,強調員工在創新創效中的主體作用。一方面對員工個人物質精神雙重激勵,同時加強對獲得技師、專家一類人才的硬約束,給他們提要求、壓擔子,對這類人才實行屆期內至少提一條合理化建議的考評制度。如果他們每年至少能提一條合理化建議,通過技術人才帶動效應,產生的引導作用和經濟效益都是非常明顯的。二是分層次激勵。按照三支人才隊伍將參與集體劃分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普通員工三個層次,實行不同的激勵對策,鼓勵探索,支持創新,調動各個群體的主動性。三是除了給予個人獎勵外,還可考慮結合所在集體,車間或班組進行考核獎勵。

篇2

    原告:建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法定代表人:曾而昌,經理。

    被告:福建省建陽市第二輕工業局。

    法定代表人:王象貸,局長。

    1996年9月27日,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建陽市支行簽訂了營業廳裝修建筑安裝工程合同,合同規定施工項目為營業廳、門廳、一、二、三層吊頂等裝飾工程,預算總造價為30萬元,實行包工包料,同時規定工程期限等。1996年10月5日,原告向建陽市建設委員會領取建筑施工許可證后,即對座落在建陽市城區人民路2號建設銀行綜合大樓二層進行裝飾裝修施工,為使建筑物內部空間達到一定的環境質量要求,原告使用了裝飾裝修材料,對建筑物內部六面墻進行了修飾處理,并用混凝土澆注附貼花崗巖做了該營業廳的營業柜臺。開工伊始,被告發現后即進行制止,并兩次發出書面通知要求原告辦理有關手續。原告未予理睬,繼續施工。同年12月3日,被告以原告未取得室內裝飾施工《資質等級證書》和未辦理《施工許可證》進行室內裝飾活動,違反國務院國辦通(1992)31號文和中國輕工總會輕總室(1996)4號文的有關規定,依據南平市人民政府南政(1995)244號《南平市室內裝飾行業管理規定》第十四條規定,作出潭飾管罰字(1996)第1號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第二建筑公司罰款5000元。第二建筑公司不服,向建陽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訴稱:被告建陽市第二輕工業局認定原告第二建筑公司未取得室內裝飾施工《資質等級證書》和未辦理《施工許可證》,作出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超越職權,缺乏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因此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請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銷被告的行政處罰決定。具體理由是:1.被告不具有對原告進行處罰的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因為法律沒有賦予、人民政府也沒有授予被告行使此項行政處罰的權利。2.被告對原告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缺乏事實根據。原告對建設銀行綜合大樓二層營業廳進行的是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而不屬于室內裝飾工程。被告認定原告進行室內裝飾行為,顯然是錯誤的。3.被告的行政處罰適用法律錯誤。被告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適用的三個規范性文件,均不能作為處罰的法律依據:國務院(1992)31號文沒有設定對裝飾業的處罰;中國輕工總會(1996)4號文無權設定處罰;南平市人民政府的規范性文件更無權設定行政處罰。因此,被告的處罰決定明顯地違反了行政處罰法第十四條的規定,是違法的。

    被告辯稱: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存在違法的事實,被告依法對其進行處罰,有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并符合法定程序,請求人民法院維持其行政處罰決定。具體理由是:1.被告具備行使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享有依法行政的權利。國務院國辦通(1992)31號文明確規定,室內裝飾行業由輕工系統管理;中國輕工總會、福建省人民政府以及南平地區行政公署的規范性文件,也都作了這樣的明確規定。2.原告存在室內裝修裝飾違法行為的事實。原告未取得室內裝飾行業主管部門核發的室內裝飾施工《資質等級證書》和未辦理《施工許可證》,而進行建設銀行綜合大樓二層營業廳的內部頂面、地面、墻面等裝飾裝修活動。3.被告對原告的行政處罰具有法律依據。根據行政處罰法第十二條規定,國務院部委制定的規章,對法律法規尚未設定處罰的,可以設定警告或者一定數額的罰款。中國輕工總會制定的《全國室內裝飾行業管理暫行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未取得室內裝飾設計、施工資質證書和許可證而進行室內裝飾設計、施工等行為的,由縣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和有關部門的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責任。《南平市室內裝飾行業管理規定》更是作了具體規定。因此,被告的處罰決定適用法律是正確的。

    「審判

    建陽市人民法院經公開開庭審理認為,原告第二建筑公司依照其與建陽市建設銀行支行于1996年9月27日訂立的營業廳裝修工程合同,在對建設銀行綜合大樓二層營業廳進行裝飾施工中,除進行墻壁六面的建筑裝飾外,還對營業廳空間使用磚混附貼花崗巖及鋁材玻璃構筑營業服務柜臺等,已超出國務院國辦通(1992)31號文所界定建筑裝飾范圍。根據國務院上述文件的規定,被告建陽市第二輕工業局對室內裝飾活動有權依法進行監督管理。但是,被告以原告未取得《施工許可證》和《資質等級證書》進行室內裝飾經營活動為由,依據《南平市室內裝飾行業管理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對原告科以5000元罰款,適用法律錯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二目、《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三條之規定,該院于1997年4月3日作出判決:

    撤銷建陽市第二輕工業局潭飾管罰字(1996)第1號行政處罰決定。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未提出上訴。

    「評析

    本案的案情并不很復雜,但爭議的問題頗多,影響面較廣。法院在審理過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問題:

    (一)關于被告是否具有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問題。

    行政執法主體資格,是指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組織獲得法律法規的授權,具有行政執法的權利能力以及行政訴訟的權利能力。根據行政法的基本規則,特定的行政主體只能行使特定的行政職權。特定的行政主體如果行使了不屬于其職權范圍內的職權或其他行政主體的職權,即是越權。也就是說,特定的行政主體在自己的特定職權范圍之外的其他行政管理領域即不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聯系本案而言,被告是否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的爭議,主要涉及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對建設銀行綜合大樓二層營業廳進行的是建筑裝飾、裝修工程,還是室內裝飾、裝修工程,亦即涉及兩者范圍的界定問題。對此,一種意見認為,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建設部制定的《建筑裝飾裝修管理規定》第三條規定,建筑裝飾裝修是指為使建筑物、構筑物內、外空間達到一定的環境質量要求,使用裝飾裝修材料,對建筑物、構筑物外表和內部進行裝飾處理的工程建筑活動。因此,原告對建設銀行綜合大數二層營業廳的裝飾裝修,屬于建筑裝飾,被告無權管理監督。另一種意見認為,中國輕工總會制定的《全國室內裝飾行業管理暫行規定》第三條規定:中國輕工總會是全國室內裝飾行業的主管部門;縣級以上地方輕工管理部門或室內裝飾行業管理機構負責轄區的室內裝飾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特別是國務院國辦通(1992)31號文第一條規定:建筑裝飾工程止于墻壁六面的處理,不再向室內空間延伸;室內裝飾行業側重于室內裝飾用品的成套供應,環境設計和空間處理(其中包括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的設計與施工)以及室內用品的陳設布置,仍由輕工業部門管理。因此,根據國務院31號文件的上述界定,人民法院審理判決確認被告第二輕工業局對室內裝飾活動有權依法進行監督管理,亦即被告具有此項行政執法的主體資格,是正確的。

    (二)關于原告的裝飾工程是建筑裝飾還是室內裝飾裝修工程的認定問題。

    查清違法事實,取得充分確鑿的事實證據,是行政機關進行處理、處罰的重要基礎。本案爭議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原告的裝飾工程是建筑裝飾還是室內裝飾裝修工程,亦即是原告是否存在違反有關規范的事實。一種意見認為,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具有建設行政部門頒發的建筑裝飾《資質等級證書》和《施工許可證》,進行的裝飾裝修工程是建筑裝飾,不存在違法的行為,被告認定原告無證進行室內裝飾活動,沒有事實根據,被告以此為由對原告實施處罰,顯然是錯誤的。另一種意見認為,經過查證,原告第二建筑公司依據其與市建設銀行支行訂立的建設銀行綜合大樓二層營業廳裝修工程合同,在進行裝飾施工中,除進行墻壁六面的建筑裝飾外,還對營業廳空間,使用磚混附貼花崗巖及鋁材玻璃構筑營業服務柜臺等事實。因此,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第二建筑公司裝飾裝修工程已超出了國務院國辦通(1992)31號文所界定的建筑裝飾范圍,違反了有關規定,也是正確的。

    (三)關于被告行政處罰決定適用的三個規范性文件能否作為處罰的法律依據的確認問題。

    行政機關對行政相對人實施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律依據。對此,法律作了明確和嚴格的規定。行政處罰法定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基本原則,該法的許多條款對此作了具體的規定。也即是說,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未明文規定可以處罰的,行政機關不能實施處罰;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有明文規定可以處罰的,行政機關才能實施處罰;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未明文規定可以處罰而實施行政處罰,即是違背了行政處罰法定的原則,因是違法的。本案爭議的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被告的行政處罰決定適用的三個規范性文件能否作為處罰的法律依據。對此問題也存在兩種不同看法。有的意見認為,按照行政處罰法第十二條的規定,法律法規尚未設定處罰的,行政規章可以設定警告和一定數額罰款的處罰。中國輕工總會制定的《全國室內裝飾行業管理暫行規定》對違反該規定的行為,規定可以由主管行政部門依照有關規定處理。當地政府制定的《南平市室內裝飾行業管理規定》,對違反有關規定的行為如何實施處罰,又作了具體的規定。因此,被告的處罰是有法律依據的,法院應當給予確認。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行政處罰法定原則和行政處罰法的具體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以及規章的規定要求進行,亦即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規章的具體條款規定作為實施處罰的法律依據。本案中,被告行政處罰決定適用三個規范性文件都不能作為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一是國務院的國辦通(1992)31號文沒有具體的條款規定處罰;二是中國輕工總會制定的《全國室內裝飾行業管理暫行規定》也沒有設定處罰的具體條款,而且值得特別指出的是,中國輕工總會雖然仍被授權行使部分行政職權,但已不屬國務院的部委,法律沒有賦予制定行政規章設定行政處罰的權力,因而其規范性文件不能設定行政處罰,事實上,上述規范性文件也有沒有設定行行政處罰;三是南平市政府的規范性文件不是行政規章,更無權設定行政處罰。所以被告對原告的行政處罰之具體行政行為適用法律錯誤,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人民法院對本案判決確認被告以原告未取得《施工許可證》和《資質等級證書》進行室內裝飾經營活動為由,依據《南平市室內裝飾行業管理規定》第十四條規定,對原告科以5000元罰款,屬適用法律錯誤,判決撤銷被告的行政處罰決定,也是正確的。

篇3

[關鍵詞]大學生;公益旅游;認知度;公益旅游聯盟

[中圖分類號] F592.3 [文獻標識碼]A

“公益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非大眾旅游形式,對于大多數的大學生而言還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概念,即使是在號稱“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書——百度百科”上,也只有關于“公益旅行”的概念:“公益旅行”也叫“義工旅行”,主張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如參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或者幫助目的地改善衛生、教育、文化狀況。即以旅行之名,行義工之職。再以義工之職,助需要之人。在“公益旅游網”上將公益旅游定義為“公益旅游是一種對當地小區能夠產生直接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并且對旅游者及對益游目的地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負責任的旅游形式。”

最早對公益旅游進行明確定義的學者是Stephen Wearing(2001), 他認為“旅游者為了各種原因,以一種被組織的方式作志愿者活動來度假,它包括援助和減輕社會中某些群體的物質貧窮,某些環境的恢復,對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研究。” 這也是公益旅游近年來被國外學者廣泛引用的概念。

隨著公益旅游的發展和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其必將成為新一代大學生一種較為重要的旅游方式。因此深入了解和認真研究大學生的公益旅游,并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大學生公益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立足于提高大學生公益旅游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促進大學生公益旅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提高大學生對公益旅游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一)設立專項經費,制定激勵政策

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于父母每個月提供的生活費,而生活費只能解決大學生的基本生活問題,并不能余出太多供其它開銷,因此缺乏旅游經費成了制約大學生參加公益旅游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政府、學校或社會團體設立公益旅游專項經費,如公益旅游基金等,解決大學生參加公益旅游的資金問題。同時應制訂一系列的公益旅游激勵政策,例如學校以公益旅游實踐換學分、政府為公益旅游提供優惠政策等。以公益旅游專項經費作后盾,并結合一定的激勵政策和鼓勵措施,不僅能使廣大的大學生對公益旅游“心動”,并且能采取相應的“行動”。

(二)利用名人效應,形成影響和帶動

當今大學生在選擇公益旅游組織時,具有明顯的就近性和傾向性,例如大學生大多對學校組織的或優秀的學長學姐推薦的旅游組織更為信賴,因此,可充分利用名人效應,產生巨大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可選擇在社會上有正面影響力的明星作為公益旅游大使,可以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旅游中來。同時,學校、社會公益團體或是旅行社可以進行公益旅游統計,以年度為單位,設立公益旅游“雷鋒獎”,評選出“公益旅游達人”等,并且舉辦經驗交流會或者講座,請獲獎者為大學生介紹經驗、宣傳公益旅游,為參加公益旅游的大學生提供溝通交流和經驗分享的平臺,無形中會吸引更多的潛在旅游者參與到公益旅游者行列中。

(三)利用各種媒介,加大宣傳力度

1.積極與公益組織合作宣傳。目前,我國志愿者和公益組織十分活躍,旅游企業可以充當橋梁和紐帶,把城市里的志愿者資源和貧困、偏遠地區的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和這些組織進行合作,利用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服務來擴大影響力。在公益組織利用電視綜藝節目、大型表演進行推廣時,也可以在表演節目中切入相關主題的宣傳活動來宣傳公益旅游,這種生動的宣傳形式更易于被公眾接受。

2.加強網絡宣傳。在信息化時代,網絡的影響力不可低估,但目前公益旅游的網絡宣傳力度還不夠大、影響面不廣,遠遠不能滿足公眾的需要。所以,應建立專門的公益旅游網站,或是在潛在旅游者比較集中和較為關注的網站,如:校園網站、小區網站、團購網站內設立公益旅游專欄,以此來擴大公益旅游的社會影響力。

3.充分利用高校資源進行有效宣傳。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組織的各種大型活動進行宣傳。還可在學校成立專門的社團,加強與學生組織的合作,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報期刊等資源,進行多渠道的宣傳和推廣。

(四)加強對公益旅游人員的教育培訓

隨著公益和旅游外延擴大以及內涵加深, 對公益的理解已經不再停留在簡單的愛心互助, 而是提升為更專業化、科學化的綜合行為,并且公益旅游是將公益與旅游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公益旅游者的專業技能以及紀律要求很高。因此,加強對公益旅游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全面提高其素質,提高公益旅游的效能。

二、開發豐富多彩的大學生公益旅游產品

(一)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公益旅游產品

傳統旅游產品中,自然保護區、歷史文化遺產通常被開發為觀光旅游產品,革命老區也通常被開發為紅色觀光旅游產品,而忽略了對公益旅游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各地政府、景區景點管理部門及旅行社,應著重研究景區景點存在的公益價值,實施開發符合本地旅游特色的公益旅游產品,并向旅游者加以推廣。很多大學生愿意參與保護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珍稀動植物的公益活動。公益旅游不僅符合科學發展觀,同時也可吸引大量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篇4

縣地處偏遠山區,自然條件差,被國家扶貧開發辦公室評為“國家級貧困縣”。相對其他地區來說,扶貧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程。多年來,供電公司一直把履行社會職責、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性活動,致力于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恪盡企業職責,千方百計的為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解決貧困區域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近幾年來主要的公益活動有以下幾項:

(一)捐資助教活動

(二)幫扶村電力設施建設項目

根據省市《關于做好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幫扶村電力設施建設的工作方案》及縣委基層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我公司大力開展幫扶村電力設施建設項目工程。自開展新農村電氣化村建設以來,我公司已建設c類新農村電氣化村60個,建設c類新農村電氣化鄉(鎮)4個,總投資共計2200余萬元。完成了兩個c類新農村電氣化鄉建設任務和8個c類新農村電氣化村的建設任務。今年確定了我縣30個村為幫扶對象,計劃投資943.4萬元。現已有6個村領料開工,投資共計100余萬元。

通過實施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程,既為地方經濟發展和政府的惠民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廣大農民群眾切實得到了實惠,在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農村環境的同時,可靠的供電極大支持了村民致富熱情,促進了養殖業、農副業較快發展,增加了百姓收入,老百姓的生活逐步改善,人們對用電企業的滿意率不斷增加,公司的利益穩步增加,達到了企業和客戶雙贏的良好局面。

(三)親民愛民活動

近年來,按照縣委關于開展親民愛民活動的通知精神,我公司成立了親民愛民活動領導小組,公司領導通過當地鄉政府、村委會,找到所幫扶的困難對象,深入到被幫扶對象家中進行走訪,如實了解其家庭生活生產學習等情況,并詳細記錄,登記造冊,建立幫扶臺帳,制定幫扶措施。縣親民愛民活動中,公司31名中層干部共幫助11名困難學生,每人拿出1000元慰問金,每位學生得到3000元的無私幫助。每逢節日公司領導都會親自帶領有關人員到幫扶對象家中看望,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和資助金,為貧困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們能夠更好的生活,與幫扶對象談心,鼓勵貧困戶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鼓勵貧困學生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并針對不同幫扶對象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地共商脫貧致富的門路,幫助貧困學生搭建勤工儉學、順利完成學業計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幾年來,電力始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各項社會救助活動,每年都籌措資金捐資助教,扶貧幫困獻愛心。在今后的道路上,我們將立足公司實際,發揮自身優勢,一如繼往的把幫助弱勢群體、扶貧助教、服務于民、奉獻愛心、回報社會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對公司公益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將一些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次性捐款、捐助活動,發展為長期性的幫扶活動進行下去,建立幫扶長效機制。

(二)每一次公益活動進行小結,每一階段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建立比較健全的工作臺帳。

篇5

“太陽雨對公益的關注,不僅是簡單的捐贈和救助,而是更加關注和投入在能夠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項目上。”陳榮華首次提出并闡述了太陽雨的“生態公益”理念,“特別是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太陽雨關注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關愛生命和生活的可持續,以提升清潔能源利用率來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程度,讓人類得到發展的同時照顧到城市發展與環境的和諧,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太陽雨是第一個提出生態公益理念的中國企業。這個十年前還籍籍無名的企業,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充盈的人文關懷,在太陽能行業迅速發展起來,成為業績斐然的一匹黑馬,在今天更是當之無愧地成為太陽能光熱利用行業的領軍品牌。

佛家說,常做財布施的人得財富。不得不承認,太陽雨的快速發展與其一貫的對公益慈善事業的投入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其生態公益理念的提出,更標志了這個快速發展的企業在公益戰略上的成熟。

太陽雨的公益之路

2009年,中國慈善排行榜辦公室中國企業2008年度慈善捐贈榜單,銷售額和產值未進入前10000名的太陽雨卻在慈善捐贈排行榜上名列第315位,捐贈為902.45萬元。

仔細研究太陽雨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家民營企業公益戰略的形成過程以及公益慈善活動對這家企業的意義。

在品牌建立初期,太陽雨就開始進行各種形式的捐贈,除了資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貧困大學生等弱勢群體外,太陽雨還捐資興建希望小學,在多所大學設立獎學金、助學金。但這些公益慈善活動,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活動,沒有清晰的指向,也沒有基于企業品牌發展方面的思考,只是企業和企業家自身的善良在指導企業的善良活動。

在談到太陽雨熱衷慈善公益事業的原因時,太陽雨董事長徐新建對媒體記者說:“做這些事情讓我心里踏實。做了慈善,受到幫助的人笑在臉上,而我們笑在心里。企業發展壯大后對社會的回報是必須的。”

從企業品牌建設的角度說,一個企業從事公益慈善事業,是需要有根基的,這個根基就是品牌的公益基因。對于太陽雨來說,它的公益基因是樂善好施的董事長徐新建打下的。認識徐新建的人,都說他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善良的人。從小在農場長大的他,深受軍人父親和下鄉知青的影響,從小就認定要做個好人。“看到了不去幫,我自己心里都過意不去。”這是徐新建常說的話。隨著太陽雨品牌的建立與發展,徐新建把他樂善好施的個人行為擴大到企業層面,企業每年的慈善捐贈都在數百萬元。事實證明,一個善良的企業創始人,決定了這個企業公益基因的純真。

2007年之后,基于企業發展的需要,太陽雨開始在潛意識中,尋找與企業發展方向相符合的公益事件參與其中,并借鑒企業進行市場開拓的營銷方式推廣企業在公益事業中的表現。基于此,太陽雨開展了贊助全國第十屆運動會、贊助世界旅游日、成為2008年中國殘奧助威團獨家合作伙伴等活動,試圖通過參與公益事業,把企業品牌帶到一個與行業競爭對手不同的境界。事實證明,公益事業上的關注與投入促進了太陽雨與社會大眾,尤其是目標消費者的溝通,得到了消費者認可,因此極大地推動了太陽雨品牌的發展。

從2009年開始,太陽雨在企業公益戰略層面上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太陽雨不斷開展公益事業,并將其參與的公益事業通過各種傳播方式與社會大眾溝通,太陽雨“溫暖、責任”的品牌印象成為更多消費者喜歡并選擇太陽雨的主要理由,太陽雨的品牌形象和市場銷售份額因此得到了快速提升。

同時,太陽雨在這個階段開始思考如何成為一個上市企業,推動企業進入一個更加規范和良性的發展軌道上。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對“責任”的管理,上市公司必須是一個極有責任感的經營體。基于此,太陽雨開始思考如何在企業經營中,將公益慈善事業升級,上升到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來思考,并指導企業的經營和品牌建設。正是有了這樣的思考,促成了中國第一家新能源企業國家級公益慈善基金的誕生,2009年10月28日,太陽雨公益慈善基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宣布設立。

2010年4月,太陽雨憑借上海世博會的巨大影響力,把太陽雨的“生態公益”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生命陽光館為世博會誕生159年來首次設立,以‘平等?參與?共享’為主旨,表達了人類關愛生命、共享陽光的美好愿望,是一份陽光事業。這一宗旨與太陽雨的公益理念完全一致,中國太陽能光熱行業領導品牌太陽雨的加入,意味著中國太陽能光熱產業作為一個亮點,必將閃耀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

從慈善捐贈,到有意識地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再到對企業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戰略規劃和管理,對于太陽雨來說,這是一個不斷參與、提升、反思、再提升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太陽雨將企業的社會責任概念和公益發展理念融入品牌建設中,進而不斷促進品牌發展的過程。

公益戰略的本質

是企業價值觀與顧客的溝通

在中國龐大的企業群體中,參與各種各樣公益慈善活動的企業數不勝數,尤其是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更多的企業參與到各種公益慈善活動中,可是,真正能夠通過公益活動促進企業再發展的企業并不多,甚至有些企業在公益慈善活動中花了不少錢,可是不但沒有讓企業品牌得到認可,反而讓公眾更加討厭,甚至遠離了這個品牌。

“企業的公益戰略,本質上是與大眾的價值觀溝通。也就是企業通過公益事業和公益活動,向社會和我們的顧客傳遞太陽雨的企業價值觀―什么是我們所倡導的,什么是我們所堅持的,這是和企業的經營一脈相承的。”談到太陽雨的生態公益戰略,太陽雨董事長徐新建如是表達他對公益戰略的觀點。

品牌的本質是關系,是品牌擁有者和品牌使用者互惠互利的關系。企業通過公益戰略與大眾和顧客群體的溝通,就是建立一種讓顧客和大眾更為了解企業個性和企業價值觀的關系行為。

因此,企業開展公益慈善活動,需要的是與社會和大眾的一種良好溝通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溝通中傳遞的一定是企業的價值觀。不能夠看到公益活動的本質,就難以在企業公益事業的傳播中達到好的目的。從本質上說,企業參與公益事業就是企業的好事,但現實問題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把好事做好,更不要說所有人把好事說好。正是從這個角度上講,企業的公益慈善活動需要提升到戰略層面進行管理,更需要專業人士進行專業化的操作。

關于企業公益事業的思考和建議

從簡單的慈善捐贈,到有意識地開展公益活動,再到清晰的公益戰略規劃,太陽雨在公益事業上的實踐,也給眾多中國企業帶來了新的模式和機遇。

對于一家有夢想的企業來說,要想持續成長,首先一定要成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才能夠奠定可持續發展的根基。而向社會傳遞企業責任,就是企業在社會責任和公益事業方面與大眾溝通。中國有句老話“多行善舉必得益”,而《圣經》中的那句“施比受有福”,則更清晰地說明了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的意義。

但目前,大部分企業對于公益事業的認識是不清晰的。開展公益事業,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重要部分。對那些想支持公益事業并希望做好的企業,我給出如下建議:

第一,必須有公益之心,而不是拿公益事業作秀;虛假的,在什么時候都是虛假的,偽公益活動將給企業帶來更大的傷害。

第二,公益戰略的本質是企業價值觀與公眾的溝通,因此企業的公益事業是需要規劃的,要找到符合企業長期發展的公益戰略方向,這樣才能夠持續,而且能夠讓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篇6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企業做為社會公民,已為大多數企業所接受。但企業作為作為獨立的盈利機構,在做公益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自身的經濟利益。而公益營銷作為一種新型的營銷方式,開始被人們說了解并接受,本文通過對公益營銷的分析,讓企業了解公益營銷的運作方式和存在的風險,并提出建議,為企業采用新的營銷方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益營銷社會責任企業績效

一、 引言

企業自產生以來,營銷方式的選擇一直都是影響企業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之一。對營銷的研究也是層出不窮,比如社會營銷、綠色營銷、事件營銷等等。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消費者消費意識的不斷增強,傳統的營銷手段多帶來的效應也在逐步遞減,企業為了能再同品質產品眾多的競爭市場立足并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迫切的需要尋求新的差異化營銷來源。與此同時,宏觀方面社會輿論又要求企業積極的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消費者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也使得消費者對企業的期望越來越高,來自多方面的壓力使得企業需要找到一種經營方式來平衡這幾者之間的關系。1983年運通公司實施公益營銷成功的協調了這幾者之間的矛盾,并獲得可觀的經濟利益,為企業營銷決策者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式。在國內公益營銷是目前許多學者爭議的熱點,人們對公益營銷的認可程度并沒有達成高度一致,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公益營銷到底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是企業利益的提升還是僅僅是一種營銷噱頭?是純粹的慈善還是能兼顧企業社會責任與利潤的雙刃劍?本文擬從公益營銷與企業績效關系的角度出發,通過構建模型、設計定量指標來論證公益營銷與企業績效之間是正相關。

二、公益營銷內涵的界定

公益營銷的出現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前提,前者也是后者的體現方式,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的《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09)》中指出,公益營銷又稱為善因營銷或關聯營銷,是企業與慈善組織合作,將產品的銷售和社會問題或公益事業相結合,在為相關公益事業進行捐贈、資助其發展的同時,達到提高產品銷售額、實現企業利潤、改善企業社會形象的目的。筆者參考了許多學者對公益營銷的研究,給出以下定義:公益營銷,是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前提、從戰略的角度提出的一種營銷模式,在這種模式中企業借助公益活動,通過捐贈、資助等一系列的公益手段,在促進相關公益事業發展的同時,達到提升企業的公眾形象和品牌知名度,間接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公益營銷并不是單純的為了促進產品銷售量而進行的營銷活動,實際上,從一些成功踐行公益營銷的企業來看,這種營銷方式最直接的作用是樹立了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使消費者在心理上對企業產生認同感。至于公益營銷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定義中給出的捐贈(捐物或者捐款)都只是實施公益營銷的手段之一。在國內因為公益營銷還處于引入階段,所以其實施方式難免單調,在這一方面,跨國公司的作法值得借鑒,他們在我國的公益營銷范圍一般都圈定在教育、兒童和文體事業三個方面,采用的形式有:參與慈善組織的慈善項目、向慈善機構捐款、參與服務社區活動、資助圖書館、捐建學校、賑災等等[1]。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明確的是,雖然公益營銷的實施方式包括捐贈,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企業進行了一次捐贈活動就是在從事公益營銷活動,公益營銷并不完全等同于一次促銷活動或是一次偶然的捐贈,它是一種戰略,而不是短期的戰術行為,需要企業像對待其他營銷活動一樣,事先將整個活動策略規劃好,持續投入、關注、實施。在國內許多企業都將公益營銷視作一次孤立的捐贈事件,有的甚至認為只有到不得已的時候才不得不對社會進行短期的公益贊助。相比之下,公益營銷在跨國公司的整個運作系統中屬于常規操作,它們一般設有專門的公益事業部門,管理各個地區、市場的公益營銷活動,每年按照固定的比例將一定的銷售收入用于公益支出。而正是因為公益營銷的長期戰略性,所以短期內它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增長不大,由于成本的投入甚至會引起利潤負增長;而長期的效果則是既能提升企業的品牌價值,同時也能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三、公益營銷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影響

同其他的企業“經營工具”一樣,公益營銷無論作為企業總體戰略還是只作為營銷戰略,它所產生的效果都不會直接指向于企業的直接利潤,它往往是通過自身的效應作用于企業的利益相關者,然后再間接的通過利益相關者來作用于企業的績效,正如鐘宏武在《企業捐贈作用的綜合解析》中提出的公益營銷的間接增值模型所賦予的意義,實際上是A作用于B,B作用于C的循環作用過程[2]。一般認為與企業利益相關的有企業員工、政府、社區、企業股東、消費者等幾個群體,下面將分別分析公益營銷對這些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影響。

(一)公益營銷對企業員工的影響

員工是企業構成要素中最重要、最基礎的資源之一,企業經營決策的實施、企業最終目標的達成都有賴于企業員工去完成,同時企業采取的經營策略也會反過來影響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效率。同時,企業員工隊伍的質量及其結構決定了企業有著什么樣的競爭力,所以公益營銷對企業員工的影響值得探討,一方面,如果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積極投身到公益事業中去,可以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向員工傳達本企業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這一信息,這樣能夠增強企業員工的歸屬感、榮譽感、自豪感和團體認同感,促進企業管理層、基層員工縱向和橫向的交流,提升企業凝聚力,為企業擴大發展規模奠定基礎。同時,員工會因為企業的公益行為而感到自豪,從而激發員工對企業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間接的影響企業的企業績效。另一方面,企業實施公益營銷傳達出的企業價值取向為企業塑造了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形象,給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能夠吸引人才前來就業。

(二)公益營銷對政府部門的影響

眾所周知,企業的生存環境有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而政府部門是企業外部環境的重要組成元素,根據公益營銷的定義,公益營銷是立足于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基礎上,積極的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政府部門解決了目前政府尚難獨立解決的問題,例如,社會救助匱乏問題、勞資糾紛問題,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諧,增加了社會的公共利益。企業的公益行為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政府部門作為回報,會在政策上加以傾斜,甚至在企業遇到危機時,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從這個角度上企業又為自身贏得了有利的競爭環境,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會得到政府部門的歡迎和支持,在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同時,營造一個良好的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公益營銷對社區的影響

企業所在的社區是企業的立足之地,它為企業提供了企業生產經營場所、高素質的員工、企業所需要的基本生產和生活設施。另一方面,企業熱心參加公益事業,首先受益的也是社區,企業的公益活動可能為社區增加了就業、改善了社區的基礎設施等。企業在擴大企業規模、建立新的基礎設施時也會得到社區的支持。

(四)公益營銷對企業股東的影響

公益營銷對企業股東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企業實施公益營銷帶來的經濟利益使企業股東看到這種營銷策略的可行性,會引起企業股東對公益營銷這種營銷策略的興趣,進而提升公益營銷在企業決策所占比重,其重要性得到突出體現,這樣進一步的促進企業的績效的提升。另一方面,企業因為公益營銷而帶來的經濟效益,使企業所有者的經濟利益得到了保證。

(五)公益營銷對消費者的影響

利潤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動力源泉,而利潤的獲得并不是單純的依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就能得來的,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的支持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企業所制定的任何經營策略都必須把消費者這一影響因素考慮在內,否則,再好的營銷策略都是無的放矢,一紙空談而已。同理,企業要采用公益營銷策略,勢必會對消費者產生影響。公益營銷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在體現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一方面能形成區別于競爭對手的差異化戰略,吸引消費者眼球,另一方面,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拉近了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刺激消費者感知,增強了消費者的認同感。如同公益營銷定義所揭示的,公益營銷是以關注人為本,促進社會進步為立足點,借助公益活動來與消費者溝通,提升或吸引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的偏好,進而正面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根據專業在線問卷調查平臺在2011年5月至12月份對公益營銷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70%的消費者認為參與公益事業的公司會使得消費者更多的關注該公司,并對公司的品牌和產品產生信賴,89.37%的員工為本公司的公益行為感到驕傲[3]。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公益營銷通過對企業利益相關者施加影響,從而對企業績效的產生影響。如下圖所示:

四、公益營銷潛在風險

正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公益營銷在為企業帶來可觀利益的同時,如果企業操作不當也必不可免的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公益營銷潛在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消費者的感知風險、企業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3]。

公益營銷主要是通過公益來搭建與消費者溝通的平臺,使消費者產生對該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偏好,所以消費者對企業做公益營銷的認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企業公益營銷的成效。在傳統觀念看來,做公益是一種不求回報的行為。雖然公益營銷是以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出發點的,消費者平均受教育的程度較之以前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真正能夠理解企業公益營銷并將企業的這種行為與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聯系在一起的消費者還是不多的,甚至有的消費者把所有的帶有營銷字眼的企業經營方式都統一理解為企業在搞推銷。而且如果企業所選取的公益項目不能讓消費 者了解到到底有多大的銷售比例被用來做公益、或者是消費者覺得投入的比例太小,那么消費者就會對企業實施公益營銷的真正目的產生懷疑,他們會認為企業是在利用公益機構來自我炒作。近年來,人們對農夫山泉“喝一瓶水捐一分錢”的公益創意提出越來越多的質疑正說明了這一點。

很明顯,企業如果選取公益營銷作為營銷手段之一,那么企業在其他營銷方式上的投入預算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有時候,公益營銷會導致企業當期利潤的下滑,雖然公益營銷一旦成功實施,會為企業帶來可觀的收益,但是其經濟效應的滯后性同時也是企業不得不考慮的潛在風險之一。并且,實施公益營銷會增加商品的差異化,但是相對于其他營銷方式也是存在機會成本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規定向公益事業捐贈的公司、企業可以獲得稅收優惠,并且捐贈應當是自愿和無償的,不允許用捐贈的名義從事營利活動。根據該政策,如果企業在實施公益營銷時處理不當,會有為了稅收優惠而從事公益活動之嫌,那么企業實施公益營銷的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同時也危機企業的自身形象。

五、結論與建議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公益營銷是一種能夠解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和實現企業經濟利潤矛盾的營銷方式,企業與公益組織合作,選取合適的公益項目與消費者溝通,幫助非營利組織推行公益的同時間接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達成企業與社會、消費者三贏的局面,由此可見,公益營銷的存在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之上的,它在企業營銷方式的選擇方面是具有借鑒性。企業要成功實施公益營銷,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設立專門的公益營銷部門,將公益營銷納入戰略范疇來進行管理。按時間跨度劃分,公益營銷分為一次性公益營銷和持續性公益營銷,前者的時間跨度具有季節性或者階段性,這類活動本身可控性強,但是由于時間還是相對比較短,一般不能給企業帶來長期的利益。當然也不排除在特殊環境下,能夠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短期經濟效益。雖然如此,出于對企業長遠發展考慮,筆者認為,如果企業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公益營銷,將其納入企業發展戰略體系,持續運作下去,必然會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利益。我國蒙牛乳業在短短幾年內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壯大,成為全國乳業行業的領軍品牌非常生動的印證了這一點。

(二)企業在做公益營銷時要注意選取合適的公益項目,確保公益活動與本企業品牌的匹配度。只有這樣才能在活動中讓消費者感知到企業的公益行為,而不僅僅是企業投資,公益機構做公益。

(三)企業在決定實施公益營銷時要做好公益營銷的財務預算,并且要把公益營銷帶來的機會成本考慮在內,以防范公益營銷帶來的財務風險。

(四)為了確保消費者能真切的感受到企業實施公益營銷并不是單純的為了企業利益,更不是利用公益事業牟利,企業有必要適度的公開公益營銷活動中公益的投入比例。

總而言之,公益營銷對于企業而言,可以幫助企業做到“名利雙收”,即宣傳了自己的品牌、負起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企業可以拓展了自己的銷售渠道,增加了消費者的忠誠度,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當然,企業在實施公益營銷的同時也要注意防范公益營銷帶來的潛在風險。

參考文獻:

[1]中國網.中國慈善新趨勢:公益營銷出現捐贈資源多元發展.2009.10.13.

[2]劉滿風.市場營銷績效評估模型與系統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03.10.

篇7

【關鍵詞】公益 廣播影響力 FM985揚州新聞廣播 公益品牌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媒體除傳播信息外,還具有一定的宣傳、教育、服務等功能。學者童兵認為,“新聞傳播事業的社會功能有報道新聞、引導輿論、服務社會、傳授知識、提供娛樂、刊播廣告。其中服務社會、指導生活的功能,大量地體現在為社會、為公眾所提供的具體服務和具體指導之中。”①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媒體需要更多弘揚“平等、友愛、互助、共享”的公益理念,舉辦多種形式的公益活動,對社會弱勢群體給予關懷和幫助。

公益活動是指“一定的組織或個人向社會捐贈財物、時間、精力和知識等活動。公益活動的內容包括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知識傳播、公共福利、幫助他人、社會援助、社會治安、緊急援助、青年服務、慈善、社團活動、專業服務、文化藝術活動、國際合作等等形式。”②公益不僅是物質層面的,也是思想精神層面的。廣播可以通過組織針對性的社會公益活動引起受眾的關注與參與,增強媒體與受眾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增強美譽度和感召力。近兩年,揚州FM985新聞廣播積極組織“經典誦讀進校園”“尋找我的生命通道”“暖手行動”“彩虹跑”以及“12355青春熱線”線下活動等一系列公益活動,吸引了揚州市民的廣泛參與,有效提高了媒體影響力和競爭力。

一、傳播公益理念,塑造責任廣播形象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在當下媒體競爭的格局中脫穎而出、提升自身的影響力成為媒體策劃的著力點。通過將媒體傳播與公益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媒體親近民眾、體現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塑造良好的媒體形象。

媒體形象“是指媒體(頻率、頻道)名稱、節目標志、節目風格和特色、節目宗旨、節目聲譽、節目包裝、節目結構、聽眾認同等有形無形的總和。”③媒體的形象存在于受眾心中,是受眾對媒體的整體感覺和印象,是受眾選擇和衡量一個媒體的標準。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親民形象有利于廣播頻率在受眾心中形成持續的影響力,有利于提升輿論導向的有效性。

媒體公益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不僅是要為社會大眾服務,更重要的是傳播平等互助、志愿服務、集體關懷、文化傳承等公益理念,讓公益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在傳播公益理念和積極價值觀的同時,塑造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形象。例如,FM985揚州新聞廣播走進農民工子弟學校開展“暖手行動”,和孩子們交流,邀請心理專家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公益并不一定是大筆的捐款,也可以是生活中一個簡單的“暖手”行為,該活動傳播了“生活即是公益”的理念。

FM985揚州新聞廣播除組織相關的關愛活動外,還致力于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傳播。“經典誦讀進校園”是發揚中華文明的公益推廣活動,新聞廣播主持人走進汶河小學、東關小學、同心農民工子弟學校等多所學校,通過舉辦節日詩會、與學生同誦讀等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推動了揚州市經典誦讀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各學校師生的歡迎和肯定。“經典誦讀進校園”活動將中國傳統詩詞帶進了社會大眾的生活,人們通過廣播頻率聽到了很多優美的中華詩詞,中華傳統文化通過廣播頻率的電波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感恩是中華傳統美德,FM985揚州新聞廣播還組織了“爸爸媽媽我愛你”感恩婚慶大典,為50對結婚25周年以上的父母補拍婚紗照、舉辦集體婚禮。活動選擇在母親節上午啟動報名,在父親節下午為從未穿過婚紗和禮服的父母們舉辦了集體婚禮。這場活動的直播融入了見證愛情與感恩親情的內容,幾對父母的現場訪談笑中帶淚,為聽眾帶來了感動和溫暖。這場活動的開展讓這些為子女辛勤付出一輩子的父母穿上了婚紗禮服,讓子女們找到了一個感恩父母的方式,大聲說出對父母的愛。這個活動的主旨雖然是感恩父母,但傳播的卻是感恩生活的大公益理念。“經典誦讀進校園”和“爸爸媽媽我愛你”這兩個活動豐富了大眾的精神世界,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滿足了受眾精神文化的需求,傳播了文化傳承的公益理念。

FM985揚州新聞廣播有針對性地策劃和組織的系列公益活動,為大眾提供各種服務、傳播傳統文化、宣傳主流價值觀,彰顯了媒體的社會責任,有效提升了廣播頻率的吸引力,塑造了責任廣播的形象。

二、打造公益服務內容,提升廣播影響力

在當下,媒體要想更好地體現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受眾的中心地位,就要突破單純傳播信息的藩籬,主動走進生活、走近公眾,做社會公益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FM985揚州新聞廣播在策劃公益活動時注重貼近生活,注重公益活動的實用效果,不做表面文章,使活動的影響力達到最大化,真正傳播了正能量。

(一)貼近生活,擴大影響

“三貼近”和“走轉改”是新聞工作者的行為準則,這一準則同樣適用于公益活動的策劃。不走進生活,不走進群眾中,不了解群眾的需要,最后出來的策劃方案也就沒有依托,活動也就不會具有影響力。

揚州作為一個地級市,經濟、教育、城市設施等方面的優質發展吸引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口,他們拖家帶口來到揚州,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孩子的上學問題。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就讀于農民工子弟學校,學校的教育水平相對比較落后,而農民工子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生活也會出現很多問題。FM985揚州新聞廣播圍繞這群孩子開展了“暖手行動”。節目組不僅帶著心理學專家走進揚州向往農民工子弟學校與孩子們互動,設立“成長信箱”進行心理疏導,還給孩子們送上了“暖手暖心”禮包和圖書。活動還安排了孩子們進行現場表演,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孩子們展示自我的空間,有利于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

“尋找我的生命通道”是針對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地震、火災等災難策劃的一個演練推廣活動,直播過程融消防演示、現場問答、互動訪談、應急演練為一體,實現了自救自護知識的有效傳播。

這些公益活動從人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現實問題出發,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為人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這些貼近人們生活的公益活動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參與,FM985揚州新聞廣播也通過活動的策劃與播出打造了豐富的公益服務內容,增強了受眾的認同感,擴大了頻率影響力。

(二)線上公益節目與線下活動互動,突出實用性和服務性

公益活動要具有更持久的影響力,就要富于實用性,讓人們感受到活動對自己生活的切實幫助。FM985揚州新聞廣播開通的“12355青春熱線”節目通過對典型事件的分析、敏感問題的解答,為青少年的成長及家庭的教育提供了實用的參考意見。

“12355青春熱線”節目以直播室訪談、聽眾互動、專家答疑解惑等為主要形式,以青少年學習、生活、情感為主要服務內容。節目邀請長期致力于青少年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人和法律、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專家做客直播室,結合時事熱點和青少年成長過程的典型案例,進行深度分析和建議引導,為青少年答疑解惑。

FM985揚州新聞廣播建立了有關青少年維權的主要法律法規、青少年維權主要問題、青少年心理生理等常見問題的信息庫,解決每一檔節目每一個問題的專家庫,此外還建立了一個完整的聽眾庫,詳細記錄聽眾的訴求。信息庫的建立能夠更準確、細致地幫助青少年解決成長期遇到的問題。FM985揚州新聞廣播還成立了一個志愿者服務團,通過節目宣傳、網絡宣傳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到活動中。除線上節目外,新聞廣播還展開豐富多彩的落地活動:組織主體性現場互動、面對面交流;組織針對特殊群體如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弟的現場講座與心理疏導;組織“暑期自護夏令營”,走進社區了解生活急救常識、走進派出所掌握防騙防拐技能等。這些團隊的成立和活動的開展不僅解決青少年的現實問題,也提升了他們的生活技能和自護能力。

青少年是社會的主要構成部分,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煩惱和問題,關注青少年問題是一個持久的主題。FM985揚州新聞廣播開通的“12355青春熱線”實用性強,在社會上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力。

FM985揚州新聞廣播策劃了一系列貼近生活、具有實用性的公益活動,將公益與自身的頻率發展結合起來,打造了富有公益服務性的廣播內容,吸引了廣大市民的廣泛參與,增強了受眾的認知度,提升了廣播的社會影響力。

三、利用新媒體經營公益品牌,提升廣播競爭力

隨著中國傳媒體制的改革,媒體的傳播模式由原來的以傳者為中心轉變為以受者為中心,廣播節目的商品屬性提升到與政治、社會、文化屬性同等重要的位置。媒體在市場中生存既要發揮喉舌作用做好傳播,又要發揮產業功能做好經營。媒體要按照市場需求來運營,一手抓傳播一手抓經營,力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為實現這一目標,媒體自身的品牌經營無疑是一條有效的出路。

在信息時代,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和競爭資源。媒體的競爭說到底是對受眾注意力的競爭,而受眾的注意力能否持久,取決于信息的影響力以及媒體品牌的競爭力。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品牌競爭的時代,有了影響力大的品牌就意味著有了廣闊的市場。品牌經營也是媒體競爭的武器,通過公益活動塑造媒體的品牌形象,有利于提升媒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微博、微信的出現為媒體品牌的經營提供了新的平臺,廣播公益活動的傳播有了更多的推廣渠道。微博的低門檻進入和便捷運用,改變了人們參與公益的方式,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分享、參與公益活動,更靈活、有效地傳播公益理念。微博將公益延展到人們日常生活的空間,人們通過信息、轉發、評論等互動形式參與和體驗公益,將公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微博的裂變式傳播可以將公益活動的信息以及現場情況迅速、廣泛地傳播,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媒體元素的融合又使公益活動立體生動,從而引起大眾的情感共鳴,大大提升了活動的傳播效果。

要讓公益活動成為一個品牌,需要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同參與塑造。傳統媒體組織、策劃的公益活動,通過微博、微信平臺提前造勢,率先在網友和手機用戶中產生影響,傳統媒體跟進宣傳報道。在活動進行中,微博可以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形式進行全程直播,電視、廣播等媒體可以錄制實況也可以現場直播。活動結束后,媒體還可以進一步整合資源,進行深度報道。微博還可以加強后續活動報道,延伸、擴展活動的影響力,讓公益的主題和理念深入人心。長此以往,媒體就能打造出公益品牌,實現品牌經營。

例如,FM985揚州新聞廣播組織的“彩虹跑”活動。活動前期,FM985揚州新聞廣播在微信平臺了“彩虹跑”活動的信息,并及時答復網友疑問,還設置了一些話題進行互動預熱。隨后,FM985揚州新聞廣播在微博平臺借助#彩虹跑報名#這一話題啟動報名,并在微信平臺和電話平臺同步開啟,擴大報名來源。在報名過程中,新聞廣播及時用微博官方賬號公布報名信息。在活動現場,FM985揚州新聞廣播同步開啟頻率直播和微博直播,直播車跟在奔跑的人們身后,即時將現場情況通過聲音傳播出去。頻率微博直播發起了“唐子城 嘉境彩虹跑”的話題,從現場準備時就進行圖文直播,活動開始后將終點、跑道各部分的情況用圖文的形式予以。奔跑中的參賽者也可以拿起自己的手機將途中的所見拍攝下來與微博用戶分享。新聞頻率官方微博直播的圖文和參賽者、志愿者的微博將“彩虹跑”的活動現場立體豐富地予以呈現,增強了用戶與聽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提升了活動的影響力,媒體的公益品牌也在這樣的活動中不斷強化和完善。

媒體通過策劃公益活動表現社會責任感,表明自己對公眾的態度,在受眾心目中樹立了富有責任感的媒體形象,贏得了受眾的心理認同,拉近了受眾與媒體之間的關系。新媒體時代,廣播結合新媒體進行公益活動傳播,增強了用戶的體驗感和現場感,為公益品牌的經營拓寬了渠道,提升了廣播競爭力。

四、結語

篇8

征求意見稿同時規定,環保社會組織和環保志愿者代表可以擔任環境特約監察員或監督員,對環保主管部門或企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環保主管部門要為環保社會組織環境公益訴訟提供協助。

今年開始實施的新環保法的亮點之一,就是設立專章規定了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新環保法第五章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這一章同時對環境公益訴訟等進行了規定。環保部表示,征求意見稿就是為落實第五章的規定制定的。

根據征求意見稿,環境保護公眾參與的范圍包括:制定或修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政策、規劃和標準;編制規劃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可能嚴重損害公眾環境權益或健康權益的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處理;監督重點排污單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及相關公益活動以及法律、法規或規章規定的其他事項。

篇9

【關鍵詞】NGO組織;社會化媒體;社會化媒體營銷

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近年來,社會化媒體對民眾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增強,且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其中社交網站的發展極大縮短了人們之間的交往距離,擴大了人們的交往范圍。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概念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一、社會媒體營銷及其對NGO組織的影響

社會化媒體營銷是利用社會化網絡,在線社區,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聯網協助平臺和媒體通過傳播、資訊的方式處理公共關系和維護開拓客戶服務。一般社會化媒體包括工具包括論壇、微博、豆瓣、人人這樣的社交平臺,還包括土豆、優酷等視頻網站。社會化媒體的高度數字化信息,使得人們能通過數據分析較快且準確定位于目標群體集中的傳媒平臺。

通過轉發日志、分享圖片或上傳視頻音頻,使網民對公益事業的關注、大眾對公益事業的參與監督都變得簡單可行。這一方面將加劇NGO組織財務、項目透明化的壓力,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絕佳的宣傳機會。NGO組織在媒體平臺上將財務的透明度提高,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其公信力將得到極大地提高。NGO組織如果合理和創造性的運用社會化媒體營銷對組織本身的發展將大有裨益。

二、NGO組織的社會化媒體營銷發展現狀

(一)國外發展現狀

國外NGO組織對社會化媒體營銷的認識和利用較早,且已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體系。一般情況下,國外的NGO組織在網絡上都有自己較為完備的主頁,且有專人負責網站的維護與更新。定期活動資訊,更新活動介紹。開拓自己的公益社交渠道,促進有公益心的人群線上線下互動。同時他們還有效的利用twieer、facebook等社交平臺推廣宣傳自己的公益理念和公益活動活動、進行志愿者招募。同時提高財務透明度,在網站將其公益項目賬務公開,接受大眾監督,獲得公眾對其公信力的支持。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營銷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使得許多國際性NGO組織得到高速發展。

(二)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的NGO組織發展屬于晚發外生型,受國情的限制,其發展現狀和發展模式國都與國外有較大的不同。由于資源的匱乏、規模的有限,專業人才、專業教育不足的問題,使得整體質量良莠不齊。近年來頻發的公益資金挪用,空殼公益項目,與商業相勾結的公益活動,更使得公益機構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重建社會信任,發揮NGO組織的社會功能對國家、機構、工作者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有部分組織意識到了傳播營銷的重要性,但傳統傳媒領域中的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和資源使用上等多方面都與NGO存在不兼容狀況。

目前我國的NGO組織已開始廣泛使用這種方式去運營,然而除了一部分時效性特點較強的受到廣泛關注的微博活動外,眾多NGO組織的社會化媒體營銷仍處于起步階段。這種低成本、全球化以及潛在的巨大影響力使得社會化媒體成為NGO組織達到并實現較高目標的理想渠道。如何使理想渠道成為現實成為目前NGO組織研究發展的重點。

三、社會化媒體營銷在我國草根NGO組織組織發展中的運用

(一)我國草根NGO組織組織的發展困境

我國的草根NGO組織在汶川地震后日趨活躍,發展迅速,在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反映公眾利益訴求、提供和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舒緩就業壓力和推進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整體而言,我國草根NGO組織的發展仍十分脆弱,存在著普遍規模小,能力弱,社會公信度不足等問題。而制約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則是受外部環境的挑戰與草根NGO組織自身的挑戰兩方面共同影響的。

從外部環境上來看,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社會對NGO的了解與認知程度還非常有限,且公眾對于NGO的認識和了解一般都是通過媒體、網絡的渠道所實現,而新聞媒體則是一種時效性強,更新率非常高的傳播方式,因此公眾通過這一渠道來認識了解NGO在很大程度上都會隨著新聞熱點的迅速轉移而缺乏持續的關注。

從其草根NGO組織自身上來看,由于其本身存在規模有限,資源匱乏,管理水平低等問題,使得這些組織也無暇顧及到營銷傳播的問題,而即使其意識到了營銷傳播的重要性,它們也會在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和資源使用上依賴于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而與這些傳統的媒體合作則具有比較高的難度和不可控性。

這體現在一方面大眾傳媒對于新聞的曝光與支持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那些不具有獨特新聞性的信息很難獲得媒體的關注,而一般草根NGO組織參與的事件的新聞很難獲得媒體的青睞。另一方面,大眾傳媒雖然也提供了廣告這類形式的信息傳播渠道,但是面對高額的廣告費用,也使得草根NGO組織們望而卻步,且NGO本身作為一個公益性機構采用這種高額廣告投放的形式進行傳播也很容易受到公眾的質疑與詬病。

(二)社會化媒體營銷運用可以帶來的優勢

社會化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媒體傳播形式,本身具有參與性、公開性、交流性、社區性和低成本等特征,這些特征能夠為這些草根NGO組織提供一個較低門檻的傳播基地,以及一個相對便利的溝通渠道、和更精準的目標人群。這主要體現在首先參與性方面,與傳統媒介由其自身掌握話語權不同的是,社會化媒體能夠使更多的用戶通過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傳播當中,能夠自己創造內容,既是自己的受眾也是內容制造者。

因此草根NGO組織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通過這個渠道來宣傳組織的宗旨,樹立組織的品牌同時還能招募和吸納更多的志愿者或是組織成員。目前,已有許多的NGO組織在社會化媒體上建立了站點。它們利用這些站點傳播組織信息、更新項目進展、開展網絡活動。一些先行者,如中國扶貧基金會、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已經在社會化媒體上獲得了為數不少的擁戴者。

其次在公開性方面,一方面為公眾們自由的使用參與社會化媒體提供了自由的環境,另一方面,這種自由與公開也恰恰成為公眾監督NGO組織的一種手段和方式,NGO組織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這一特點通過及時的信息、分享、反饋等與公眾在社會化媒體上展開深度的交流與互動,以此來建立自己的公信力。

再次社會化媒體實質上為NGO組織與公眾之間提供了一個長期溝通與互動的平臺。相較于傳統媒介方式,去掉了廣告包裝背后的那種隔閡感。通過這種直接和長期的交流互動,雙方之間也會逐步由陌生走向熟悉,同時也拉近了與受眾間的距離,更易獲得支持。

最后社會化媒體的社區性和低成本,又能幫助NGO組織找到網絡中的公益“圈子”,從而找到合適的目標受眾。并且即使是在NGO組織運營費用缺乏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數字網絡等形式進行社會化媒體的營銷,一方面這減少了營銷所涉及到的實體費用,如廣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與大眾在網絡上的互動反饋,幫助NGO組織進行評估改善。

四、策略探討和建議

NGO組織的營銷傳播與企業不同,但是二者都是為其自身宗旨的傳播而服務的。在營銷方面,NGO組織可以借鑒企業的傳播與管理方法,去推動自身品牌的傳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效發揮社會化媒體的營銷手段的作用,一個好的營銷策略的建立能偶幫助NGO組織更加有效率的實現自身的組織使命,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需要把握受眾的心理特點和需求特點,有針對性有價值的內容。以往傳統程式化的新聞語言或是口號在當下不易獲得受眾們的關注,我們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新聞形式來向受眾宣傳NGO組織的理念,如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言之有理的觀點;幽默搞笑的段子、圖片或視頻;具有藝術性的視聽文件;測試、游戲等有趣的應用等,通過這些形式來使受眾產生共鳴或認同感。

其次也要注重對于線上網絡形式的管理與宣傳,這表現為可以通過微博、人人網、微信等消息,并及時的回復用戶的反饋、提問等,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同時可以設置一些便于參與的線上網絡活動,如“隨手拍公益”、或是有趣的小測試等,讓用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參與公益活動,同時也達到了再傳播的目的。

最后要注重打通線上線下的渠道,整合營銷,借助企業、或是大眾媒體、網絡媒體的資源優勢,通過以電子商務、自主創辦SNS 社區和客戶端與應用軟件的形式,進一步建立組織的品牌形象,推動組織的價值使命傳播。

參考文獻

[1] 紀丕霞.我國草根NGO發展的難題分析[J].科技信息,2006(01).

篇10

【關鍵詞】公益性捐贈;會計利潤;企業所得稅

隨著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重履行社會責任,企業對外捐贈的行為也日益普遍。捐贈從性質上可分為:公益性捐贈和非公益性捐贈;從形式上可分為:貨幣捐贈和非貨幣性捐贈;捐贈方式有直接捐贈和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進行的捐贈。由于現行稅法明確規定直接捐贈和非公益性捐贈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不予確認,此類捐贈對企業利潤和所得稅的影響是相同的,但對符合規定的公益性捐贈,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有限額標準,所以不同的捐贈形式和不同行業性質的企業進行捐贈對企業利潤和所得稅影響各不相同。本文將對公益性捐贈的財稅處理及不同的捐贈形式和不同行業性質企業進行捐贈對企業利潤和所得稅產生的影響做簡要分析。

一、現行財稅政策對企業捐贈在會計、稅收處理上的相關規定

1.會計準則對企業捐贈的規定

現行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及具體準則均未對企業捐贈進行直接的規定,僅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附錄部分“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中的“營業外支出”里提及,規定“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的內容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盤虧損失等”,但對捐贈資產的計量及具體賬務處理沒有進行詳細的說明。

2.稅收法規對企業捐贈的規定

稅收法規對企業捐贈的規定主要涉及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第八款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行為,視同銷售貨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實施細則》第五條第一款規定“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視同發生應稅行為”。

《關于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第十一條規定“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無償提供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服務,但以公益活動為目的或者以社會公眾為對象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所稱公益性捐贈,是指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公益事業的捐贈。

在上述稅法規定的情形中,會計準則對企業捐贈認定為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不屬于企業生產的經營費用,要求從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中直接扣除。而稅法對企業捐贈則明確要求分解為按公允價值視同銷售和捐贈兩項業務進行流轉稅和所得稅處理,并且捐贈支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規定有標準和限定。

二、現行財稅政策下公益性捐贈的的財稅處理及對企業利潤和所得稅的影響

例1:假定A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人,適用的增值稅率為17%,企業所得稅稅率適用25%。2013年對外捐贈,取得公益事業捐贈統一票據117萬元,捐贈前利潤1000萬元。假設A公司無存貨提跌價準備,也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采用不同的捐贈方式對企業利潤和所得稅的影響如下頁表所示。

通過對比,將自產的產品直接捐贈或是銷售后以貨幣捐贈,其經濟實質相同,對會計利潤產生的影響是一樣的,均為903萬元。但貨物捐贈是將成本、稅金及將隱含的利潤捐贈出去,貨幣捐贈是將包含的稅金和已實現的利潤進行捐贈,因此所造成的應納稅所得額差異20萬元,影響企業所得稅5萬元。

捐贈同等價值的物資,采用捐贈自產產品或是購買產品進行捐贈,雖捐贈物資的價值相同,但商品成本價值不同,影響企業利潤20萬元,同時按照稅法“銷售自產貨物的為實際生產成本,銷售外購貨物的為實際采購成本”的規定,對視同銷售成本確認的金額不同,造成應納稅所得額差異40萬元,影響企業所得稅10萬元。

例2:假設B公司為“營改增”納稅人,主營業務為電視媒體廣告。增值稅稅率適用現代服務業6%的稅率,捐贈前利潤1000萬元,2013年從承包的時段中為某公益性基金組織免費播放公益廣告,刊例價100萬元,取得公益事業捐贈統一票據100萬元。假設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按稅法規定此項業務屬于“以公益活動為目的”,不作為視同銷售處理,不具有納稅義務。但在會計核算上,由于核算的對象“時間”是虛擬的,不論捐贈是否發生,所對應的成本都已產生,如果按成本核算此筆業務,捐贈業務對應的成本已經在“主營業務成本”進行核算,“營業外支出”無對應的會計科目,無法進行會計計量。如果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將捐贈業務按公允價計入“營業外支出”,同時記錄主營業務收入,雖不符合收入“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的規定,但能反映該筆業務,并因此產生相關的納稅義務。

具體會計處理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94.34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66捐贈公益廣告后的利潤總額為:1000+94.34-100=994.34萬元。

所得稅方面:捐贈金額100萬元小于本年度稅前可扣除的公益捐贈限額120萬元(1000萬元*12%),確認稅前允許扣除額為100萬元。2013年應納稅所得等于利潤總額994.34萬元,繳納企業所得稅248.59萬元。

B公司捐贈與A公司相比,同為捐贈公允價值100萬元,由于捐贈物不具有實物形態,并且適用的增值稅稅率低于A公司,所以繳納的所得稅均高于A公司任何形式下捐贈所繳納的所得稅。

如果B公司不記錄此項捐贈,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均為1000萬元,繳納企業所得稅250萬元。雖然比記錄捐贈多繳納所得稅1.41萬元,但由于未記錄不產生增值稅的納稅義務,因此少交增值稅5.66萬元,總體比較,確認捐贈業務比不確認多承擔稅負4.25萬元。

三、公益性捐贈在現行政策下的財稅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建議完善企業捐贈業務的會計制度,盡快對企業捐贈相關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做出明確規定,方便實務工作,增強會計計量的規范性。

由于企業采用不同的捐贈方式、不同行業性質的企業進行同等數額的捐贈所承擔的稅負不一致,企業捐贈承擔的稅負較高,不利于我國捐贈事業的發展。企業進行非貨幣捐贈,沒有經濟利益的流入,使企業利潤和所有者權益減少,而在這基礎上征收流轉稅和所得稅必然加大企業的捐贈成本,相當于國家財政對捐贈資金的一種扣除。建議加大稅收優惠力度,放寬所得稅稅收優惠的范圍,如對企業公益性質的直接捐贈允許稅前扣除并對企業捐贈超過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的,允許遞延到以后年度抵扣,減輕企業捐贈稅負,降低捐贈成本,鼓勵企業捐贈的積極性,促進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諸玉.企業捐贈的財務與稅務問題探討.中國市場,2011年第13期(總第6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