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司企業文化理解范文
時間:2023-10-08 17:41: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公司企業文化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走進**供電公司營銷樓,懸掛在墻壁上的一幅幅員工自己設計創作的漫畫、攝影作品,如同一條條絢麗的彩帶,濃厚的文化氛圍撲面而來。精美的畫面,反映了電力員工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的不平凡的業績;展示了他們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凸顯了員工滿懷激情,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同時也時刻提醒員工要牢記企業精神和行為準則,在潛移默化中使員工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使員工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識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員工明確主人翁責任,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思想,建立“每一項工作都要精心、每一個環節都要精細、每一項工作都是精品”的工作準則,最終實現全體員工自覺融入企業文化的目標。文化長廊成為公司一種極富精神享受和教育感染力的“第二課堂”,也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
文化熏陶人,環境塑造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環境既是宣傳文化理念的載體,又是體現文化理念的主體。在文化長廊建設初期,**供電公司的領導深深感到,在基層推行企業文化理念是有一定難度的。有的員工感到企業文化理念抽象、枯燥,提不起興趣,不愿意學習;有的員工感到文化理念與我們的實際崗位工作關系不大,要求太高,難以做到;也有的員工學也學會了,記也記住了,做的時候又忘了。甚至有人覺得企業文化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
要解決這些認識上的問題,就要首先考慮采取什么方式詮釋企業文化。過去公司雖然通過網站、電子屏、板報、宣傳欄等載體,宣傳了企業文化理念,并且通過安全文化、服務文化、廉潔文化、管理文化體系建設,體現了企業所倡導的理念。如在安全文化建設中,公司針對電力設施保護和法制宣傳工作,制作電力設施保護宣傳片在電視臺播放,制作了卡通漫畫,在全國法制宣傳動漫大賽中拔得頭籌;在廉潔文化建設上,制作了計算機屏幕保護程序,廣泛進行宣傳;在服務文化建設中,開展“五項修煉”活動,成立了黨員保電突擊隊,參加廣播電臺的行風熱線等節目。這一系列的活動,都使企業文化得到了員工的認同,而這些企業文化的建設成果,如果能在文化長廊中得到更好的展現,無疑可以讓員工更深入的理解和接受企業文化,使文化建設更加深入人心。
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漫畫成為大眾化的語言,按照公司領導企業文化建設要進一步提煉、傳播和深植的要求,公司各部門集思廣益,通力合作,在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中,著力突出把握文化育人的理念和宗旨,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的通俗化、情景化和人性化,讓員工在圖片長廊中感受文化中凝聚的力量,孕育的和諧。將公司在生產管理中注入創新、在服務客戶中推崇誠信、在安全警示中深化意識、在廉政教育中注重實效的做法,凝煉出一個個“文化縮影”,用員工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在大家面前,對員工進行多層次的企業文化熏陶。
文化長廊的建設,不但美化了辦公環境,使來到公司辦理各項用電業務的客戶也會漫步瀏覽一番,更重要的是促使企業形成了團結向上、奮發進取、朝氣蓬勃的局面。員工們普遍反映:“我們每天上班看到這些畫,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自己設計的漫畫,總覺得既光榮又自豪,既有壓力又有動力,總能激勵著我們更加認真地工作、投入地學習、努力地創新、快樂的生活”。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畫面,反映出了企業的精神風貌,蘊含著豐富的企業文化理念,構成了**供電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個新亮點,在教育員工、凝聚人心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讓廣大員工自己參與長廊的設計和制作,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創作過程本身就是對員工最好的企業文化教育。
篇2
關鍵詞:國家電網;企業文化;培訓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管理哲學,即是管理實踐的結晶,又是管理科學的發展,其中心是以人為本。它強調管理以人為中心,充分尊重員工的價值,運用共同的價值觀、積極進取的企業精神等文化理念,使管理從技術上升為藝術。
企業文化的培訓目的是為了使企業全體員工形成對企業愿景、企業使命以及核心價值觀等企業文化理念的統一認識,加深理解并逐步全面認同與接受。讓企業里現有及未來的人才理解、接受企業的理念和文化,使之成為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企業文化培訓的必要性
企業若想得到更好地發展,需要凝聚企業全體員工的力量。這就需要對員工進行統一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培訓。通過培訓,使全體員工懂得企業文化與企業效益的密切關系,提高全體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自覺性,了解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規范體系,強化全體員工對本企業文化的理解、傳播和實踐。
二、企業文化培訓的功能
企業文化像一根紐帶,把廣大員工和企業的追求緊緊聯系在一起,使每一名員工產生歸屬感和榮譽感。企業文化培訓最基礎的功能,就是通過培訓來引導員工的思想,規范員工的行為,使其形成共同的目標和責任感,并與企業文化相契合,以實現企業的最終目標。同時在培訓過程中,亦可增強員工之間的相互溝通,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企業文化不僅具有時代特色,更極富個性。企業文化是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而企業文化培訓則是連接員工與企業文化的橋梁。企業應意識到企業文化培訓的重要性,并不斷完善企業文化內容和形式,使企業文化培訓進一步與企業經營密切結合,推動企業走向成功。
三、國家電網公司開展企業文化培訓的重要性
國家電網公司作為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要加強優秀企業文化建設,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培訓是具體落實國家電網公司文化強企戰略,推進統一的企業文化建設的一條重要途徑,國家電網公司把統一的企業文化培訓工作納入公司培訓體系,充分發揮各級培訓中心(黨校)的作用,對各級領導干部、全體員工進行培訓。要做好相關培訓工作,進行國網公司企業文化培訓研究尤為重要。
四、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主要內涵
國家電網公司多年來形成了富有電網特色的“五統一”企業文化體系。“統一價值理念、統一發展戰略、統一企業標準、統一行為規范、統一公司品牌”,基于這五個統一,使得公司全體員工形成自己的文化共識,這種文化的共識滲透到經營管理各環節,與企業管理相融共進,促進公司科學管理,推動了公司科學發展。
(一)統一價值理念,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忠誠企業、奉獻社會的企業理念,將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貫穿到公司各層級、各單位,形成共同的思想認識和一致的價值取向。
(二)統一發展戰略,就是要在全公司推行統一的戰略目標、戰略途徑、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針,自上而下保持戰略的一致性和協同性,保證戰略的貫徹落實。
(三)統一企業標準:就是要在公司各層級、各業務領域實行統一的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工作標準,做到凡事都有標準可依、有章可循。
(四)統一行為規范就是要全面落實公司員工守則、基本禮儀規范和“三個十條”等規章制度,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做到遵紀守法、言行一致,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
(五)統一公司品牌就是要加強公司品牌建設,塑造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構建公司內外基于價值認同的信任關系,將優秀的企業品質轉化為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
五、企業文化培訓現存問題
(一)企業文化培訓內容簡單、缺乏針對性、培訓模式單一
企業文化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對各層級、各職能部門的培訓員工講授的內容基本相同。在教學方式上,通常只是采用簡單的課堂培訓的方式,由企業文化培訓師進行單調的講解,培訓手段單一,員工很容易對企業文化培訓失去興趣。且員工對國家電網“五統一”的企業文化僅停留在認知角度,并不了解其深層意義,如何將“五統一”的企業文化與日常工作相聯系并在培訓內容中加以體現,是一項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參與不足
企業文化示范動力不足,企業文化培訓對象大多為企業文化管理人員,很多高層管理人員并未參與培訓。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企業文化的滲透、踐行有著強大的示范效應,其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從根本上決定著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能否進一步深入發展。企業文化培訓的培訓對象應是全員性的,包括企業的各個管理階層以及專業技術人員,這樣才能達到統一員工意志的效果。
(三)企業文化培訓誤區
對企業文化培訓存在誤區,誤認為企業文化培訓就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文體活動。將企業文化的認識停留在形式主義的概念上,簡單地將企業文化的培訓變成了口號宣傳。口號宣傳是企業文化中的一部分,但企業文化絕非只是幾條華麗的標語,而是一種需要企業全體員工認同并能真正落地的價值觀,要能夠得到全體員工的認同,激起員工對企業的共鳴,要能夠自覺指導員工行動,成為企業上下共同的信仰和精神。
六、提高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培訓效果的有效途徑
(一)明確企業文化培訓目標,建立培訓體系
在進行企業文化培訓之前,首先需要明確好企業文化培訓的目標。這是由于企業文化既是現代企業中重要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同時又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企業管理體系。開展企業文化培訓,要結合企業員工的具體情況,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提出不同的培訓目標。
企業文化培訓在目標確定的基礎上要建立一整套培訓體系進行保障,惟有建立了一整套培訓體系并嚴格按體系執行培訓,才能實現提高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優化企業員工隊伍結構,提高企業人員整體素質,達到提升企業文化競爭力的目標。通過建立國家電網企業文化培訓體系,可以全面提升企業文化培訓效果。
(二)企業文化培訓需求調查
企業文化培訓需要事先做好培訓需求分析工作。企業文化培訓的關鍵是設計培訓方案,而方案設計的第一步是評估培訓需求。培訓需求評估,是在規劃與設計每項培訓活動之前確定培訓內容的過程。它既是設計培訓規劃的前提,也是進行培訓評估的基礎。企業文化培訓需求調查的手段有調查問卷、面談等多種形式,可結合多種形式來開展企業文化培訓需求調查。
(三)企業文化培訓要有層次性
根據培訓需求分析,對不同的培訓對象確定培訓重點內容和培訓方式,形成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培訓課程體系,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形成內容重點差異化、針對性更強的培訓課程,以提高企業文化培訓效果。
在進行企業文化培訓時,要針對不同層級和不同類別的員工,設計不同的培訓內容和形式。在設計課程體系時,應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的培訓目的確定培訓重點內容。結合各層級崗位業務特征,針對特定培訓對象和培訓需求,開展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培訓。
從企業員工的層級來看,高層管理者需要了解企業文化的本質、企業文化與企業戰略及核心競爭力的關系,如何實施戰略決策,如何構建企業文化體系,如何實施企業文化變革、如何實施企業文化創新,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要的優秀的領導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內容。中層管理者的側重點在于如何在領導下屬、團隊建設中體現企業文化,即企業文化與管理技能的結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是否能夠理解并貫徹實施,起到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基層人員則更需要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理念,以及能夠把企業文化的各種理念體現在自己的工作中。
(四)針對不同部門的培訓內容設計
在企業內部,各部門職能存在差異性,其對企業文化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對不同部門的企業文化培訓應該有不同的側重點。根據職能差異確定相應的企業文化培訓重點內容,并將企業文化培訓與各部門實際工作特點相結合,可以使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得到最為充分的運用,從而避免企業文化培訓與實際工作脫節的問題,使企業文化培訓直接服務于企業員工實際工作的需要。
(五)創新企業文化培訓形式的多樣性
企業文化作為現代企業管理中一種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其管理的本質在于以塑造價值觀為核心,用文化提升人的素質,使人自覺地規范自我的行為目的。所以,在實際的培訓中談論企業核心的理念時,會讓人覺得很抽象,如果不賦予這些核心概念一些深刻的內涵,就不能在員工內心產生深刻的反響。企業文化培訓是以提升員工素質、提高企業競爭力為核心和出發點的,不斷創新培訓方式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業文化的培訓應該不僅僅局限于教室授課形式,需要綜合運用各種培訓方式,要根據培訓內容和對象來選擇,以提高員工培訓的參與度。培訓內容可采用靈活多樣的講授、游戲、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文化活動、拓展訓練、團隊訓練等方法,讓員工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各種教育培訓的方法具有各自的優缺點,為了提高培訓質量,往往需要將各種方法綜合運用。目前國際上還流行使用一些先進技術,比如電視教學、互聯網教學等現代化方法。公司需要根據企業文化培訓和學員的特點確定使用何種培訓技術和方法。
同時,還可以用具體的案例來更為生動形象的詮釋公司的企業文化。比如宣傳電網企業在抗災搶險、重大保電、優質服務、愛心奉獻、電網建設方面涌現出的大量先進人物、典型事跡,頌揚廣大電網員工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體現文化內涵的實際行動,以此來詮釋國家電網公司的企業文化精髓,讓員工切身地體會到文化引領的作用。
(六)企業文化培訓評估
為提高培訓效果,應開展培訓評估。評估可包含如下內容:學員對培訓內容、講師、設備、授課教材、以及上課時間方面的感受程度,可以采用問卷調查或面談的方式在培訓結束后對學員進行評估。學員是否將學習轉移到職務執行上以及是否養成所期盼的行為改變或習慣,可以采用問卷或實作測試的方式在訓練結束后一段時間內對學員進行評估。學員對組織經營成果有何直接且正面具體的貢獻,例如效率的改進、成本費用的減少、意外事故的降低等,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實際的實驗比較法的方式在訓練結束后進行評估。
(七)健全培訓保障規章制度
企業文化培訓的成功除了依靠完善的培訓體系,還應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使企業文化培訓形成完整的制度體系,通過建立完善的考核評估、信息反饋、激勵獎懲機制,進行長期的貫徹執行。采取考核評估的方式,對培訓過程進行監控,有利于提高培訓效果和培訓質量。培訓結束后,企業需要召集受訓者一起討論學習,共享培訓成果,從中總結經驗,全面提高培訓效果。此外,還需跟蹤受訓者在培訓后的傳達情況和落實情況。認真貫徹執行培訓制度,提高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優化企業員工隊伍結構、提高企業人員整體素質、建立企業文化競爭力的目的。
(八)加強對新入職員工的企業文化培訓
一個有著卓越企業文化的企業,要非常重視對所有新員工的培訓。培訓是提高和發展新進員工素質與技能、造就人才的最主要途徑,亦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一環。而企業文化在新員工培訓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視,在新員工入職培訓過程中,企業文化內容的培訓是重中之重。企業文化培訓作為企業培訓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使新員工更好更快的融入新的工作環境,樹立自信心,提高歸屬感,這對于企業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因為企業文化理念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所在。
新員工進入公司之時,公司應當倍加關注新員工的成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從而激發新員工對于公司的熱愛之情,培養新員工的強烈歸屬感和認同感。成功的新員工培訓應當深入到員工的精神層次,通過企業文化培訓可以幫助新員工了解和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盡快進行員工的角色轉變,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使新員工更好地融入公司文化之中。
1.增進新員工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同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和管理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并遵守的,帶有本組織特點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以及這些理念在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制度、員工行為方式與企業對外形象的體現的總和。優秀的企業文化有著強大的凝聚作用,是企業的粘合劑,可以把員工團結在一起,使他們目的明確、協調一致。
企業文化培訓要幫助新員工盡快融入企業團隊,讓新員工理解企業的企業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等內容,使其認同企業的文化內涵,用企業共同的價值觀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是新員工入職培訓最核心、最重要的目的。實踐證明,當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度越高時,員工對企業的貢獻度也就越大,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也就越高。增進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會逐漸形成員工與企業的一致,有效地減少員工內心的矛盾沖突和抵觸行為,并且提高員工完成企業目標的自覺性。因此新員工在進入公司時,使其形成對公司良好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
2.企業文化對新員工的導向作用
企業文化培訓為新員工職業生涯的設計提供指導,幫助新員工實現個人職業生涯與企業發展的融合,使每一位新員工都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所要求和期望。同時通過企業文化的宣傳與熏陶,幫助新員工及時調整心態,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和職業預期,使其與企業的發展相吻合。使新員工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使企業獲取最大利益,實現員工個人職業生涯與企業組織目標的雙贏。
總之,良好的企業文化培訓,可以讓新員工快速進入工作角色,融入企業環境,使新員工對自己在企業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由此可見,良好的企業文化培訓是新員工培訓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想做好新員工企業文化的培訓工作,對其做出足夠的重視是關鍵,制定一套完整的新員工企業文化培訓體系,才能使新員工快速融入企業,為企業做出貢獻,同時提升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實現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在企業文化培訓實踐中,關鍵要對企業文化的真正核心部分進行重點展示,而不是局限在對新員工的行為約束上。
七、組建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內訓師隊伍
在企業文化培訓的過程中,公司還要注意組建自身的企業文化內訓師隊伍。
企業文化內訓師的任務和使命是負責向廣大員工宣傳公司的企業文化,讓統一的價值理念、發展戰略、行為規范、企業標準、公司品牌深植員工心中,引導和激勵廣大干部員工步調一致,堅決貫徹執行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決策部署,推動公司科學發展。企業文化內訓師要對公司的企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要準確地把握好公司的使命、宗旨、愿景、企業精神、核心價值觀、戰略目標、戰略途徑、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針。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宣貫公司所倡導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等內容。
企業文化的內容比較抽象,內容相對枯燥。因此,企業文化內訓師在進行培訓時,不能一味宣貫,要采取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在實際培訓中,參培的絕大部分學員具備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企業文化內訓師可采取小組討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有效地組織學員參與,引導學員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企業文化的精髓與內涵。故此,企業文化內訓師還應具有較強的活動組織及策劃能力。
企業文化培訓不同于企業的其他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必須依靠大量的企業文化案例結合基礎理論,才能增強企業文化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企業發展既需要優秀的企業文化,更需要有把企業文化融入到員工內心的培訓方式。一個善于給企業文化注入活力并注重持續培訓員工的企業,才有望成為競爭力強、基業長青的企業。企業文化培訓要切合企業實際情況和行業特征,通過對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的研究,形成有目標性、層次性、針對性的培訓課程體系,組建優秀的企業文化內訓師隊伍,豐富培訓方式和培訓手段,通過科學創新的培訓方式和健全的培訓體系落實國家電網公司文化強企戰略,為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提供思想保證和文化支撐。
參考文獻:
[1]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企業文化師基礎知識[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3.
[2]陳亭楠.企業文化實務手冊[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 2007,4.
[3]劉蓮花 楊炎軒.基于培訓視角下我國企業文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經貿,2012(22):57-58.
[4]劉羚先,張權林,王相平,路平,黃甜甜.論員工培訓與企業文化的關系[J].投資與合作,2011(6):231.
[5]劉珍玉.企業員工入職培訓內容體系探析[J].對外經貿,2012(4):130-131.
[6]王情.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文化培訓的思考與探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4):329.
篇3
【摘 要】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文化品牌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是企業軟實力的最重要標志。安徽送變電工程公司作為國家電網公司下屬基層單位,如何貫徹執行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戰略,并秉承公司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優秀企業文化傳統,是探索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思路的關鍵所在,筆者在該公司任職18余年,從施工一線到后勤服務,從普通工作人員到中層管理崗位,深刻認識到建設統一企業文化品牌的必要性,并指出存在的困惑,給出個人心得,以期公司企業文化品牌建設取得豐富成果。
關鍵詞 企業文化 品牌建設 心得
近年來,安徽送變電工程公司飛速發展,與之相伴的企業文化建設也迅速推進。本文針對新形勢,積極探索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思路,闡述國家電網的統一企業文化品牌建設工作的必要性,分析內外形勢,并給出建設工作的重點、要點建議。
一、建設統一的企業文化品牌的必要性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實踐中、在一定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企業文化品牌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是企業內質外形建設的成果載體,是企業軟實力的最重要標志。
1、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路轉變
近年來,安徽送變電工程公司通過建立機制、協同推進,選好主題、突出重點,集中呈現、覆蓋全員,閉環管理、整改提升,豐富載體,實施企業文化年度“3+N”工程,大力建設和弘揚統一的優秀企業文化在基層落地生根,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使國網公司統一的優秀企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全國一流的送變電企業形象進一步提升。
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的基層單位,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思路也在逐漸轉變,作為一個單一的企業,其文化是難以稱之為企業文化品牌的,而國家電網公司提出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戰略,符合大眾傳播和現代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因此,我公司企業文化建設也由自創型、間斷式和多樣化,逐步向國家電網公司頂層設計、基層企業堅持公轉、實施“五統一”轉變。
2、認識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是實現公司長治久安的戰略選擇。送變電公司的電網施工、運維檢修及應急搶險屬性決定了公司必須服務電網的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以贏得政府和各相關方的信任、理解與支持為基礎。實踐表明,哪一項工作溝通充分,得到相關各方信任,哪一項工作就能夠得到順利推進;哪一項工作的社會價值不為人理解和認可,哪一項工作就進展緩慢、困難重重。強化“國家電網”品牌建設,讓政府和社會理解電網功能,理解公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事關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因而,切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轉變思路,形成公司發展共識,凝聚發展合力,是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準則。
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是促進公司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支撐。公司向著建設現代公司不斷邁出堅實的步伐,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作為公司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司實力的持續增長發揮著重要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實現電網和公司的“強”和“優”,不但要求技術指標和財務業績達到一流,而且務必保證公司和電網的發展能夠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切實得到利益相關方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地創造公司發展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
二、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形勢分析
目前,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的知名度、認知度和美譽度,與“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建設進程還不太適應,與公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還不相匹配。公司乃至國家電網公司面臨的外部輿論環境仍然不容樂觀,公眾和部分媒體對電力行業壟斷的誤解和偏見并未得到根本扭轉。特別是當前,一些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逐步顯現,公司工作將面臨極為嚴峻的挑戰。
1、公司核心價值理念亟需社會公眾和媒體的進一步理解與認同
作為電網建設工程公司,發揮電網建設專業整體優勢,促進堅強電網建設,實現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公司的重要職責。長期以來,我們只重視一些我們自己認為是重要的事實層面的信息輸出而相對忽視了價值層面的理念輸出,造成了一些公司積極正面的重點工作、重大事件,產生不了社會共鳴,達不到應有的社會影響和效果,有時還會出現不理解、不認同,甚至扭曲攻擊,對公司形象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對公司的任何工作,都被視為維護企業或行業既得利益的自利之舉。
2、公司話語權建設與快速增長的企業實力不相適應
受電力行業傳統和習慣思維的影響,電力企業相對封閉。我們以往是埋頭干活,不與外界溝通或者不重視引導外部輿論,現在是有溝通的愿望而不會溝通,溝通了也未必產生好的效果。溝通、互動直至產生共鳴達到價值認同才是根本的方法和目標。因此,問題就在于公共話語權建設的滯后。公共話語權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與媒體、政府、專家學者、社會精英的溝通及第三方話語團隊的建設尤為重要。
3、公司品牌建設工作與深化“兩個轉變”的要求不相適應
隨著公司發展、電網發展“兩個轉變”的不斷深入,企業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公司各領域專業工作水平在不斷提高。相對而言,公司品牌建設工作由于管理基礎薄弱、人員力量不足、體制機制不順等原因,顯得較為滯后。同時,公司品牌建設工作體制亟需進一步理順,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任重道遠
建設統一的國家電網品牌,就是要通過全方位提升“國家電網”品牌的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充分發揮品牌傳播的價值實現和價值增值功能,輸出令人印象深刻、讓人信任支持的品牌價值內涵,推動企業與利益相關方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諧互動、通力合作的良好關系,保證公司和電網發展贏得利益相關方的理解、信任與大力支持,凝聚公司發展內外合力,奠定公司和電網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基礎。
1、以提升品牌知名度為重點,創新品牌推廣方式
積極創新品牌推廣和普及方式。轉變品牌推廣重點,在重視推廣品牌標識等品牌元素的同時,更加注重輸出品牌內涵和價值理念。針對傳播受眾不同特點,有選擇地開展分眾品牌推廣,以多種方式讓公眾感知到國家電網關系國計民生,服務百姓生活,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拓寬品牌傳播渠道,統籌考慮提升品牌知名度、認知度、美譽度的不同階段需求,充分發揮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絡媒體各自的優勢,擴大品牌知名度,特別是要充分重視網絡媒體的互動傳播能力。
2、以提升品牌認知度為重點,拓寬品牌傳播渠道
強化感性傳播、互動傳播和跨文化傳播,向社會公眾展示公司品牌形象和優秀的企業文化,贏得更有力的話語權、更深遠的影響力和更廣泛的認知度。扎實有效地做好日常新聞傳播工作。從各個角度高密度地傳播公司動態,確保公司品牌認知度的信息量。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一系列主題傳播。深入挖掘公司工作價值,切實提升傳播的有效性。進一步密切與政府部門、廣大媒體、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溝通聯絡,培育廣泛的話語聯盟,爭取各方關心、理解與支持。加強制度建設和規范化管理,切實提高新聞危機管理能力。強化議程設置、議題輸出和新聞工作,積極引導公眾輿論,準確把握關鍵時點掀起傳播熱潮。加強內部新聞傳播工作。堅持“三貼近”原則,圍繞中心、把握導向、注重實效、持續創新,發揮好內部媒體傳播、教育、引導和鼓勁的作用,及時反映公司工作動態,總結發展成果,推廣典型經驗,謳歌先模事跡。
3、以提升品牌美譽度為重點,塑造社會責任表率形象
圍繞鞏固公司社會責任表率形象,提升公司品牌美譽度的工作定位,深化公司社會責任工作。服務中心工作和品牌建設,點面并重,傳播公司重大履責實踐,提升公司價值和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推進公司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創新。探索全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履行社會責任的基本模式和有效機制。鞏固公司的履責表率企業形象,多措并舉,進一步傳播和維護公司社會責任品牌。
篇4
關鍵詞:儒家學說;企業文化;文化建設
近年,國家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建材行業環境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武漢武新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作為礦粉企業經營遭遇了巨大困難,發展進入瓶頸期。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漢,注冊資金18000萬元,是由武漢鋼鐵集團金屬資源有限責任公司(持股67%)和新加坡昂國企業有限公司(持股33%)共同出資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經營范圍為磨細高爐礦渣粉、礦渣水泥、水泥制品的開發、生產、加工、銷售、提供應用技術咨詢和服務。公司企業文化中蘊含著許多儒家經典文化,特別是在發展困難時期,將儒家思想中的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和管理經驗結合起來,建設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能有利于幫助企業度過難關,健康發展。
一、“德治主義”與企業文化管理
儒家 “德治主義”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意思是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對人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明對錯辨是非。《菜根譚》中言:“德者事業之基”,提出“德”是事業的基礎。“德治主義”在企業中來說,就是培育一種屬于企業員工的共同價值觀,增強職工的責任感、使命感,將企業與職工緊緊聯系在一起,構建成“命運共同體”。
武新公司這種德治管理思想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職工技能的“教化”,把提高職工綜合技能作為一種福利。通過與國內知名大學合作,針對公司特點提供“菜單式”管理培訓,建立起完善的知識共享機制,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積極開展內部培訓,通過課堂和現場的雙重學習保證所有員工快速進入角色;組織簽訂“師徒協議”,建立崗位一對一“結對”學習;建立職工自己“捐一點、買一點、推薦一點”的圖書閱覽室,定期開展“廉文薦讀”活動,用“向上”的文化澆灌職工精神。
另一方面則是對職工觀念的“教化”,把凝聚職工情感作為一種使命。公司始終倡導“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的文化理念,在困難時攜手同行,在成功時舉杯共慶。從成立初期的“以廠為家”到現階段的“同舟共濟”,武新公司堅持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始終與職工共進退。通過每年一度的“武新好員工”評比活動,挖掘在“建廠建家”過程中的典型事跡,以“身邊人”的事例來塑造一種共同的價值觀。
二、“禮治主義”與企業規章制度
儒家學說之所以稱霸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說到底是因為它所提倡的“禮治主義”。“禮治主義”的根本是“異”,主張尊卑、長幼、貴賤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范。儒家的“禮”實際上是法的一種形式,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若違反了“禮”的規范,就要受到“刑”的懲罰。去其糟泊,取其精華,“禮治主義”對于現代企業文化管理同樣有借鑒意義。企業需要正常持續的運營必須要有一定的規章制度,員工在規章制度的約束下才知道何為可行,何為不行。
管理制度是企業管理中最基本的部分,是企業的內部“行為準則”,是企業能夠正常、健康運營的有力保證。武新公司在成立初期就依據合資雙方不同的管理特點,制定出有公司自主管理特色的規章制度。在堅持外資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制定明確的產銷責任制及超額獎勵制度,在吸收國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和維護職工基本福利等制度。同時,在推行制度過程中,盡最大努力的達到全員參與,并依照及時反饋的基層意見對規章制度進行完善。
三、“人治主義”與企業人際關系
儒家學說的核心概念是“仁”,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和人的發展,把人當作可以變化并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的思想。“人”與“人”的關系首先說的是人與自身的關系,其次說的是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儒家思想在強調人與自身的關系時強調“修身”,在強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強調“仁”。“仁者莫大于愛人”、“泛愛眾,而親仁”等,講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儒家主張以仁愛之心待人,強調道德自律,“克己復禮為仁”,提倡“溫、良、儉、讓”,要求關心人、理解人、愛護人,以此建立起融洽和諧的企業關系,維持企業內部的穩定和秩序。
武新公司企業文化的建構也繼承仁愛、人治思想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并將其同社會主義原則和市場機制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塑造以尊重職工主人翁為核心的企業內部民主、平等的新型人際關系。暢通溝通渠道,讓職工話有地方講。召開職工午餐會、全公司范圍內的問卷調查等活動,了解職工所思所想;暢通健康渠道,讓職工勁有地方使。堅持每季度開展特色化的活動,豐富職工生活,增進職工交流;暢通晉升渠道,讓職工夢有權利享。為保障青年員工成長需求,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公司積極開展專業技術崗位聘任工作,打通職業成長通道,為青年員工搭建起干事創業的平臺。
企業文化作為深藏于企業內部的“血脈”,它像是指明燈一樣引領希望、指引目標,明確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從某個方面來說,只要企業擁有并堅持核心文化,那么就一定可以在市場洪流中爭取一席之地。年輕的武新公司,在企業文化建設道路上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但“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文化建設帶動了企業全方位的發展,在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的感召下,雖然行業形勢依舊緊張,企業精神面貌卻是昂揚向上,充滿了創業激情和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給企業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參考文獻:
[1] 劉光明.中外企業文化案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
[2] 彼得?杜拉克.管理實踐[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9,17.
[3] 張鋼.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研究的現狀與前瞻[J].管理科學,1998,(3):57-58.
[4] 黎永泰.日本企業經營理念及其借鑒意義[J].四川大學學報,1998,(3):8.
篇5
摘 要 隨著核電事業蓬勃發展,核安全文化越來越突顯其重要性。核安全文化自核電發展而起源,又極大地促進了核電事業的發展。作為核電企業,核安全文化更是整個企業文化的支柱與核心。本文闡述了核安全文化的起源、發展及其構成和特點,提出了推進核電企業核安全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供企業核安全文化相關管理人員參考。
關鍵詞 核安全文化 發展 推進
核電工程是一項投資巨大、技術復雜、單位眾多、接口頻繁、建設周期長的特大型工程,質量安全要求高,公眾敏感性強。為對公眾負責,政府專門設置獨立的核安全監督機構,通過推行核安全法規、實施許可證制度,以及各類核安全檢查,對核電建設及運行全過程實行嚴格的監督。像這樣由政府部門對工程質量和安全實行如此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是任何其他工程項目所沒有的。對核安全的特殊要求構成了核電工程項目管理的最突出特點。在此情況下,核安全文化作為一項基本管理原則加以推廣,提升全體對核安全的重視與關注,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和良好的工作作風,最大限度的提高質量和減少安全事故,是非常必要的,在IAEA 2006年新的核安全法規中,核安全文化更是作為一條管理原則予以體現,以維護和增強組織的核安全文化水平[1]。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更警示我們必須要進一步深刻認識核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和基本規律,提升核安全文化水平;綜合安全檢查報告和核安全規劃為新時期我國核電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我們探索核安全文化建設提供了依據和要求。
一、核安全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核安全文化建設是隨著核電站建設發展起來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就已開始關注核安全問題,特別是美國三里島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發生,使核安全問題引起全球范圍的廣泛重視。社會公眾對核安全給予了越來越高的期望和要求。為杜絕此類嚴重事故的再次發生,核工業、相關政府及國際組織重新審視了核安全的立足點、層次和完善途徑,促使了核安全文化的加速發展。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國際核安全咨詢組(INSAG)對核安全文化的認識也逐步深化,并確定了對核安全文化更加科學的評價方法[2]: 1986年,75-INSAG-1《關于切爾諾貝利事故后審評會議總結報告》,首次提出“核安全文化”概念; 1988年,75-INSAG-3《核電廠基本安全原則》,強調核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則,必須將實現安全的目標滲透到為核電廠所進行的一切活動中去; 1991年,75-INSAG-4《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概念被首次定義,并得到廣泛認同; 1994年,《ASCOT指南》,制定出了用于評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 1998年,《推進核活動中的核安全文化建設》,指出企業發展和強化核安全文化要經過三個典型階段; 2002年,75-INSAG-15《強化核安全文化的關鍵實踐》,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7個關鍵要素。
二、核安全文化的構成與特征
核安全文化是一個組織的價值觀和行為,影響著企業全員的工作習慣,它以領導為楷模,內化為員工行為,致力于使核安全處于最高地位。核安全文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共分為三個層次,即表層、中層和深層[2],它強調核電企業全員價值觀和行為的統一,強調追求卓越和高標準,強調核安全文化沒有終點;它的本質,就是要求企業全員能夠主動將核安全文化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形成核安全文化磁場,以持續影響著進入組織的新成員。
一個擁有良好核安全文化的企業應具備以下特征:
(一)核安全人人有責:明確界定核安全的責任與權利,并讓全體人員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權利。落實與核安全責任相關的指揮體系、崗位權限、人員配備和資金保障。公司政策中強調核安全高于一切。
(二)領導做安全的表率:高層領導和高級管理者是核安全的主要倡導者,應重視言傳身教,要經常不斷、始終如一地宣貫核安全第一的理念。
(三)建立組織內部的高度信任:在組織內建立高度的信任,并通過及時準確的溝通來培育這種信任。有暢通的信息流程來提出和處理問題,對員工提出問題所采取的措施要告知員工。
(四)決策體現核安全第一:員工在做出支持核電廠安全、可靠運行的決策時,經過系統和嚴格的考慮。如無百分之百的把握,高級管理層支持和強化保守決策。
(五)認識核技術的特殊性和獨特性:所有的決策和行動都要考慮核技術的特殊性。
(六)培育質疑的態度:員工可通過質疑假設、思考行動的潛在不利后果表現出質疑的態度。事故的產生往往來自于組織根據錯誤的假設、價值和信念,所采取的一系列決策和行動。員工要對可能給核安全帶來不利后果的狀態或活動提高警惕。
(七)倡導學習型組織:高度重視經驗反饋,培育學習和應用經驗的能力。通過培訓、自我評估、糾正行動和對標,來激勵學習和提高業績。
(八)評估和監督活動常態化:采用監督手段來強化安全和提升業績。通過各種監督方法對核安全進行常態化的監督和檢查。
三、強化企業內部核安全文化推進
在日常監查監督中,我們已經認識到一些行為的產生已經顯示核安全文化處于被弱化的狀態,包括:程序不能滿足要求、沒有對事故事件進行深入分析和沒有吸取教訓、糾正行動日益積壓、過度關注技術層面問題、缺乏自我評估過程和質量保證部門地位較低等。因此,作為每一個參與核電建設和運行的單位,包括營運、設計、制造、建造、調試、維修、承包服務等各相關方,都必須結合自身業務強化企業內部核安全文化的建設,筆者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但不限于)進行推進:
(一)制定本單位核安全文化推進方案
首先應結合本單位現狀及發展規劃,制定核安全文化推進方案,設定本單位核安全文化建設目標,包括中長期目標(3-5年)和近期目標(1-2年),依據目標,列出核安全文化推進的實施步驟,包括宏觀步驟與微觀步驟。根據核安全文化三個層次的構成及強化核安全文化要經過三個典型階段,一般建議分三個宏觀步驟實施,包括文化牽引階段(起步階段)、建章立制階段(提升階段)及實施推進階段(持續改進階段),微觀步驟一般為近期1-2年的具體工作計劃。
(二)核安全政策聲明
應由本單位最高領導者核安全政策聲明,作為對社會的公開承諾和員工的行為準則,明確本單位的核安全方針和理念,并廣而告之,全體員工應充分理解并作為行動指南。
(三)深入開展核安全文化培訓與宣貫
應深入開展核安全文化知識和理念的系列培訓、宣傳活動。單位最高領導層及中層領導應帶頭學習并動員、宣講核安全文化及本單位案例。利用公司網站、報刊開辟核安全文化專欄,制作核安全文化宣傳冊,宣傳核安全理論知識、交流核安全文化心得體會,舉辦員工喜聞樂見的活動如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
(四)完善管理制度和程序,融入核安全文化管理要求
抽象的核安全文化需要有形的載體,轉化成具體的行動準則。因此應將核安全文化管理要求落實在制度和程序里,以作為規范和約束員工行為準則、衡量工作質量的最基本標準,它是核安全文化的具體表現,是核安全文化建設推進的關鍵。單位應將制度和程序作為單位的“法律”來嚴格遵守,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檢查、凡事有據可查”。
(五)將核安全文化納入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
應將單位各部門、各級人員推進核安全文化的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體系,從目標下達、分解、考核各個環節體現核安全文化建設推進工作的要求,并建立獎懲機制,對于取得良好核安全績效的部門及員工給予獎勵,對于重復出現的問題或嚴重的錯誤,應采取懲罰措施。但具體做法要慎重,處罰不能導致員工隱瞞錯誤。
(六)建立評價準則,進行核安全文化自我評估
單位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核安全文化評價準則,以對單位內部核安全文化進行評估,衡量本單位核安全文化所處狀況,找出缺陷和薄弱環節,提出改進要求。評估的對象是本單位各級組織和人員,尤其是他們對待核安全的態度。核安全文化的自我評估需建立必要的評估組織,評估應逐步常態化,一般周期為一年一次,可單獨進行,也可結合單位內部監查與管理部門審查工作一并進行。
四、核安全文化推進的要點
(一)結合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同步推進
作為一家參與核電建設的單位,核安全文化必然成為公司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需要與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緊密結合,整合資源,共同推進,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各方面體現公司的核安全文化推進理念。
(二)全員參與,高層推動
核安全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管理者的文化,其推進的首要保障條件是高層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他們的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將激發全體員工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是員工,所有員工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和價值取向相互作用及融合,形成了公司的核安全文化,因此核安全文化建設必須是全員參與。
(三)各部門協調配合
核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求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共同參與,需要有機地將公司核安全文化與經營生產活動緊密結合。核安全文化建設要求各部門協助參與,如規劃發展部應完善公司目標管理與績效考核制度、人力資源部應完善公司培訓管理等。
(四)言而有信、獎懲兌現
公司對員工的承諾若無法兌現,即成為“空頭支票”,員工對公司文化則失去信任,作為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核安全文化同樣將面臨“信任危機”。
(五)需要大量宣傳推廣
只有通過大量的宣傳和培訓,才能使人們愿意承認一個理念、文化是切實可行的,因此在核安全文化建設期間,應始終堅持做好宣傳培訓。
(六)實施過程的監督和檢查
公司核安全文化建設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各部門應切實落實年度核安全文化推進工作計劃,有專門組織進行監督和檢查,并逐步將核安全文化建設工作與部門及員工工作目標與考核掛鉤。
(七)核安全文化的評估
在文化牽引階段取得一定進展后,應將核安全文化的評估工作提上日程并逐步常態化,以增進對核安全文化現狀的認識,為核安全文化的變革或改善效果的長期跟蹤提供途徑。
(八)循序漸進,持續改進
行為規范和觀念的轉變過程大多很漫長,因此一個公司的核安全文化的形成需要時間,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應充分借助PDCA循環,持續改進公司核安全文化建設工作。
五、結束語
企業核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改變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目前國內正面臨多項目多機組發展的形勢,對核安全文化的建設要求越來越迫切,需要企業做好方案,抓住要點,大力推進,使企業中的每個人都致力于“安全第一、質量第一”這個共同的目標,把核安全的要求切切實實落實到行為上,這樣才能使電站的建設和運行獲得最高的安全水平。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企業文化; 人力資源; 價值觀; 企業管理;
1、企業文化概述
1.1、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共同的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為企業全體員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意識、精神信仰和日常行為的準則。
1.2、企業文化的作用
對于一個組織而言, 企業文化的有效執能帶來以下作用:
(1) 導向作用:對于企業的整體和全體成員的價值觀和行為具有導向作用。
(2) 約束作用:對于組織內的員工的思想, 行為, 心理產生約束和規范的作用及影響。
(3) 凝聚作用:組織文化被員工認可接納, 形成為自己的信念, 具有相同信念、思想價值的員工產生一定的凝聚作用。
(4) 激勵作用:通過熏陶, 使企業文化成為員工自己內心的信念, 對自己的有引領激勵的作用。
(5) 品牌功能:企業樹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及形象, 在公眾心目中的形成品牌形象, 構成公司的軟實力。
2、XX組織的企業文化建設
2.1、組織企業文化建設的概況
組織文化建設從外到內可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精神層:精神層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層, 如同一顆種子, 包含企業的愿景, 使命, 價值觀, 企業的經營發展理念, 精神作風等, 它也決定著組織的文化建設。
制度層:制度層主要是企業根據精神層的要求, 在企業規章制度層面加以約束和體現, 保障內外的和諧統一, 企業的制度層能反映精神核心層, 同時也為其實現提供制度的保證。
行為層:企業的精神層、制度層搭建之后, 通過長久的熏陶, 潛移默化, 轉變員工的信念, 最終通過轉變為員工的思想和行為形成企業的行為, 以及企業內部的環境, 風俗, 故事等方面。
物質層:包括企業客觀物質環境, 辦公場所、文化設施、企業產品和服務、企業對外宣傳的價值觀及形象、企業logo等客觀物質來體現。
2.2、企業文化理念
愿景:
銳意創新, 優質服務, 成為行業內的標桿。
使命:
盡最大可能滿足行業內的客戶需求。
經營理念:
專注于某領域, 不斷超越, 形成自己的核心優勢服務于市場。
發展理念:
以質量求生存, 跟隨市場變化, 結合自身發展讓企業立于市場不敗之地。
2.3、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1) 誠實守信:言必行, 行必果。
(2) 執行力:不拖延、不懈怠, 當日事, 當日畢。
(3) 創新: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和客戶體驗, 提高市場效益。
(4) 服務:客戶至上, 向客戶盡可能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5) 成長:不斷學習, 超越自我,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4、企業員工的行為準則
根據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對員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并轉化為日常的行為規范及準則。企業員工行為準則從員工必須具備的個人修養、價值觀, 對員工提出了10項行為準則要求:
(1) 承諾的事情, 全力以赴做到, 不能言而無信。
(2) 當日事, 當日畢, 勤勤懇懇, 腳踏實地完成好每個任務。
(3) 銳意創新, 提升工作質量、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4) 提高客戶滿意度, 提高市場規模和效益。
(5) 主動服務, 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6) 對待客戶及伙伴, 互相尊重, 態度謙和, 微笑服務。
(7) 客戶至上, 努力提供最優值的服務, 盡可能滿足客戶需求。
(8) 不斷學習, 成長, 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
(9) 與時俱進, 學習新知識, 新理念, 不被時代淘汰。
(10) 顧全大局, 服從領導, 堅持公司利益高于部門和個人利益。
2.5、企業管理人員的行為準則
企業的組織管理人員承擔著企業文化傳播和監督的職責, 組織文化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管理人員的言傳身教。管理人員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傳播者和影響者, 其每一具體的管理行為都向員工傳達著企業文化的要求和信息, 影響著員工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根據企業文化精神理念和核心價值觀, 企業員工行為準則對管理人員提出了16項行為準則要求。
(1) 以自己作為團隊的表率, 用良好的素養影響他人。
(2) 踐行企業文化, 通過傳播和日常管理讓企業文化一點一滴傳遞學習。
(3) 對公司未來和目標承擔個人風險, 達到并力爭超越公司要求的業績。
(4) 承諾客戶或合作伙伴的事情, 全力以赴做到, 不能言而無信。
(5) 當日事, 當日畢, 勤勤懇懇, 腳踏實地。
(6) 銳意創新, 提升工作質量、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7) 提高客戶滿意度, 盡可能提高市場規模和效益。
(8) 主動服務, 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9) 對待客戶及伙伴, 互相尊重, 態度謙和, 微笑服務。
(10) 客戶至上, 努力提供最優值的服務, 盡可能滿足客戶需求。
(11) 不斷學習, 成長, 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
(12) 與時俱進, 學習新知識, 新理念, 不斷更新升級自己。
(13) 尊重關愛員工、給與員工充分的發展空間、營造開放、分享, 共同進步的環境。
(14) 給與員工充分的指導、培訓, 有效評估績效, 設定員工職業發展目標, 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和發展。
(15) 獎罰分明, 讓奮斗者、奉獻者得到應有的回報。
(16) 從公司大局著眼, 堅持公司利益高于個人利益。
2.6、企業文化的LOGO (略)
3、企業文化的落地實施
3.1、企業文化的實施步驟
企業文化如想有效的事實落定, 一般經歷如下三個階段:
知信行
3.2、企業文化的實施方法
(1) 知:通過內部傳播渠道將企業的理念為全體員工所熟知, 常見的企業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傳播渠道:
(1) 員工新入職培訓的傳播, 新入職員工培訓有關企業價值觀、企業理念、行為準則要求等, 讓員工清晰透徹的理解企業文化, 在內部得到廣泛的傳播和認識。
(2) 公司舉辦重大活動或事跡的傳播, 在企業重大事紀或活動, 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傳播, 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耳濡目染, 最終被員工熟知和接納。
(3) 企業公文及內部資料的傳播:公司開展的各類會議、下發的通知、文書、或者企業內部的公文、制度、文件等是企業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運用好公司會議、公文系統在日常進行企業文化的傳播, 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企業的媒體信息渠道:如企業的官網、微信公眾號、新媒體信息等渠道或者企業內部的期刊、雜志等是很好的企業文化宣傳載體和傳播渠道。
(5) 非正式渠道的傳播:通過言傳身教、人際網絡、小故事等各種方式渠道傳播。
(2) 信:將企業的理念轉變為員工認可和接受的信念, 讓全體員工相信企業文化, 成為員工內心認同的信念, 而不僅僅是知道了企業文化而已。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 領導的不斷宣傳、示范和關注:公司的上層領導、老板在公開場合對企業文化的不斷宣講、傳播, 在實際的工作中關注和重視, 也在行為中體現, 會在員工內部形成一種很有影響力的氛圍。
(2) 規章管理制度的修訂完善:公司的規章管理制度, 應該對倡導的企業文化有所指引和體現, 制度推崇、激勵什么便引導員工遵守并向該方向去奮斗。規章制度相對于企業文化具有強制性的特點, 并且與員工的實際利益相關, 很容易使員工潛移默化為自己的信念。
(3) 氛圍的強化和營造:公司內部的環境、實物logo、企業的文件、通知、會議紀要、等文書, 企業重要的文化慶典活動等, 在這種充滿儀式感的行為中逐步熏陶成為員工的信念。
(3) 行:行就是要讓全體員工將自身信服的信念、文化、精神、作風等轉變為日常的行為活動, 在日常工作中一點一滴中滲透、體現, 形成全體員工共同的行為習慣, 并長久的保持, 不斷地互相影響傳承, 最終形成公司的企業文化。主要的方法有:
(1) 榜樣模范的力量:通過內部評選獎勵的榜樣, 公司內部評選優秀員工等方式, 讓員工見賢思齊, 向著榜樣的方向去學習努力。
(2) 通過經驗的推廣來鼓勵員工的行為。
(3) 通過內部的行為規范和領導的言傳身教、講演等方式鼓勵員工的行為。
篇7
關鍵詞:企業需求;汽車保險與理賠;人才培養模式
一、根據企業業務發展與布局,按照“區域整合、地域匹配”的原則組建訂單班,提升了學生的留存率
傳統的訂單班為學生先報名組建班級,后企業從訂單班中選拔學生,學生在入職后實習工作地點與自己期望差距較大,大部分學生經過頂崗實習后,紛紛離職更換工作,選擇環境更好或離家更近的地方就業工作,浪費學校、企業培訓資源,對學校、企業及學生均帶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方面的損失,學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為更好的解決學生流失的問題,在平安訂單班組建過程中,根據公司業務發展及整體布局,由四川分公司統計收集西南地區其它省市分公司的用人需求及省內各地級市的崗位用人需求,制定統一用人標準、統一招聘流程,及時對學生各公司及區域用人消息,根據學生填報志愿的意向和生源地信息統籌協調,在同等情況下,錄取時優先考慮公司所在區域生源地的學生,該模式既滿足了公司的崗位需求,又滿足學生生源地就業需求,又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留存率。以“區域整合、地域匹配”的原則實施訂單班選拔組建,結合企業需求和學生生源地的情況雙向選擇,組建具有特色的訂單班,該創新能有效的降低學生到崗實習后的流失率,進一步加強了校企合作的深度。
二、構建符合崗位需求的汽車保險與理賠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
為培養適應保險與理賠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更好的服務保險行業企業,學校以服務保險公司為切入點,尋求與行業、公司的緊密對接,對公司所需的專業技能人才,實現校企合作定向培養,實現校企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共贏,為保險公司培養大批符合其發展要求的保險與理賠專業人才。
(一)根據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構建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在建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充分調研市場及崗位需求,企業對專業人才的條件要求,在滿足教育主管部門的教學課程條件下,根據學校統一要求,結合本崗位實際,清晰劃分必修課與選修課,在學生進入定向班后,根據企業管理要求及崗位能力要求,植入定向班企業所開設課程,使學生提前適應企業文化及管理制度,學習工作中所需專業技能。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將企業的實際案例融入到教學計劃中,制定保險理賠項目庫,使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教學與實訓相結合,才能保證學生進入公司后更快的適應崗位要求。
(二)組建專兼職師資團隊,實現多元化教學模式
在校企雙方共同組建訂單班后,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包,校內教師與公司講師培訓并舉,校企雙方針對汽車保險與理賠崗位,根據市場需求,制定了詳細的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由學院老師講授保險理賠專業課程,由公司在學校實施完成訂單班崗前基本技能培訓,讓學生了解現場查勘定損流程、熟悉公司的保險條款、掌握常見問題處理的基本方法,在公司授課過程中建立了詳細的課堂考核機制,比如采用動態考核、末位淘汰、賽跑制等機制,該教學方式既完成學校教學計劃,又嵌入式完成平安公司的培訓內容,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職業化和開放性。同時,通過企業教師授課,我院教師參與,學習企業的課堂管理模式以及課堂考核方式,另外學院安排教師到企業學習查勘定損基本實操技能,增加了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了教學效果。
(三)校企共建“雙主體”培養模式,實現學校教育與崗位需求無縫對接
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教學管理的“雙主體”培養模式,采用分階段教學方式,學生在入職前既能夠完成學校的教學培養計劃,又能接受到企業崗位所需要的定向技術技能培訓,使學生對企業文化及崗位的認知程度得到極大提升,從而大大降低了學生的流失率;同時該培養模式將普通的理論教育和企業的崗位技能培訓相結合,較好的完成學生入職前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目標,實現學校教育與崗位需求無縫對接。
三、根據崗位能力需要,量身設置培訓課程模塊,構建校企無縫對接型的課程教學模式
(一)課程體系建構重基礎、強素質、能力遞進、課程貫穿、重點突出
課程體系設計以汽車保險與理賠崗位的知識能力需求為依據,充分利用與中國平安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分公司校企合作的平臺,在崗位能力調查、新生調查、畢業生調研和實踐專家訪談會的基礎上,建立基于查勘與定損從業人員崗位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即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完成具體工作任務的過程中來構建相關理論知識,并發展職業能力,每一個學習任務都以典型的“保險與理賠”為載體設計的活動來進行,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實現知識的選取與構建,進而達到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目的,解決學生理論學習、實踐訓練與工作崗位需求“雙脫節”等問題。
(二)課程內容選擇“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載體
保險與理賠崗位側重技術技能綜合應用,實踐性強,綜合知識要求高,故課程開發基于學生的職業能力,將職業能力轉化為典型工作任務,教學載體源于企業又高于企業,教學載體選自企業生產的真實工作場景,過程考核盡量符合企業工作的實際,并充分運用校內和校外的實訓基地,讓學生體驗企業環境與氛圍,突出對學生的職業能力訓練。
(三)課程邏輯基于學生學習與成長規律
圍繞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夯實專業理論基礎,將職業資格證書融入課程體系,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系統設計了符合學生學習與成長規律的課程結構。其中,第一學年注重學生專業基礎能力培養,注重訓練學生的語言文字、數理邏輯、信息處理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第二學年注重學生專業能力訓練,使學生具備汽車定損與評估的專業技能,加強專業實踐性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第三學年注重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校內和校外的實習基地,全面學習汽車保險與理賠知識與行業技術規范,逐步養成符合崗位需求的職業素養。
(四)扎實定向班課程設置,解決上崗面臨困難
定向班是經公司選班后組建班級,學生培訓結束后直接到保險理賠崗位從事有關工作,因教學教材滯后、汽車新技術實時應用、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和保險與理賠手段的不斷更新,學生在進入定向班之前未能系統全面學習有關知識,所以定向班課程設置至關重要,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學習或了解的學習領域,通過該領域模塊培訓,提升專業技能,例如人身傷害、道德風險管控及風險案例調查等相關課程培訓,解決學生上崗工作后可能會遇到的難題,減少風險賠付支出;及時講解宣貫公司新推項目,明確項目功能及使用條件,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
(五)強化保險理賠專業知識,建設《汽車事故現場查勘與定損》項目庫
針對高職院校《汽車事故現場查勘與定損》授課過程中缺乏典型性案例分析與評判、授課內容呈現出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基于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與教學要求,提煉出事故車定損過程中的常見典型案例建設項目庫,涵蓋單車事故、雙車事故、多車事故、水淹車事故等常見的案例。案例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具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即保單信息、車險情景描述、車險現場照片及查勘定損車險處理結果,由一個或幾個問題組成的,內容完整,情節具體詳細,代表著某一類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屬性,概括和輻射許多理論知識,包括學生在實踐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不僅掌握有關的原理和方法,而且也為他們將這些理論和方法運用于實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每一案例都應能夠引人深思,啟迪思路,進而深化理解教學內容,著眼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實踐工作崗位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教師教學技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根據雙方需求,共同完成定向班學生管理
為使學生提前適應公司文化及管理制度,以學生為根本,以“激勵、競爭、淘汰”的企業文化為導向,將企業考核制度植入培訓中,在訂單班管理中制定賽跑制度,保障培訓及實習工作順利完成,構建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平臺,制定共同參與、共同管理的校企合作育人長效機制,共同完成對學生培訓及實習過程管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危機感,端正學習態度,提升專業技能。
(一)“積分賽跑制”教學過程管理
為了強化訂單班培養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訂單培養階段深刻理解平安公司企業文化、建立激勵競爭機制,平安訂單班專門引入了“積分賽跑制”管理手段。培訓期間,授課講師為每一位學員制作寫有分公司名稱、學生姓名的桌卡,以及記載學生課堂出勤、回答問題、分段理論測試成績、學習狀態等方面情況的學習考核表,甚至對小到學生課堂期間玩手機等普通班教學并不注重考核的行為都進行扣分。積分適用于訂單培養的全過程,便于對學生實施動態考核排名,定期向學生公布,低于得分下限的將進行淘汰。按照“積分賽跑制”規則,對于每一項測試處于平均分上的給予加分、以下的給予扣分并組織談話交流,拉開了得分的差距,加大了競爭的壓力,讓學生時刻充滿緊迫感和危機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多平臺、多途徑”加強頂崗實習管理
平安定向班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強調“多平臺鍛煉和多途徑管理”,訂單班學生有足夠多的機會在公司的現場查勘、定損、核價、核損、收單及理算等崗位上實習,這對學生全面了解公司業務流程、把握工作細節、全方位能力提高作用明顯,也有利于公司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估,做到人職匹配。另外,校企雙方在學生實習管理上協同作戰、默契配合。一方面企業安排專人負責學生思想和生活,集中實習期間每周以例會和個別談話的方式關心學生實習情況,到二級機構期間要求學生每周上交書面實習體會,對學生實習管理關懷備至;另外,學校不定期的電話跟蹤、企業走訪座談、校企共建的網絡信息平臺及時了解學生實習狀態,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篇8
隨著集團公司上市成功,企業面臨著轉型和新的發展機遇,財務工作隨之要提高其執行力、戰斗力和創新力。所以財務人員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斷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使我們團隊成為一支高效率、高素質、精算型的優秀財務隊伍。
財務部團隊精神塑造的重大意義為了提升我們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打造一支優秀的財務團隊,塑造我們的團隊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團隊精神就是我們的價值觀,是協作精神和敬業精神的集中體現。通過財務團隊精神塑造的歷煉,我們財務部將打造鷹一樣的個人、雁一樣的團隊,財務部門的員工應具有鷹一樣的個性――剛毅、堅強、精準、進取,看待問題要有高度;要像雁一樣擰成一股繩,目標一致,團結互助。同時,我們財務部門要成為公司經營風險的防范者,財產資金的守護神,公司重大決策的咨詢者,先進管理理念的導入者。
打造具有義煤特色的財務文化,塑造我們的團隊精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塑造品質文化,以人的品質保證團隊精神的塑建
(一)加強敬業精神的培養
敬業精神是團隊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敬業精神的企業,很難組成有效團隊。沒有敬業就沒有卓越,敬業是把使命感注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敬重自己的職業,并努力從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義。要做到敬業,就要求我們有所謂的“三心”,即耐心、恒心和決心。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只憑一時的熱情、三分鐘的熱度來工作,也不能在情緒低落時就馬馬虎虎、應付了事。特別在平凡的崗位上要做到長期愛崗敬業,更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財務部門日常工作繁重而瑣碎,這就要求我們更要具有敬業精神。
義煤集團公司自從2007年準備上市以來,財務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及時圓滿”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各項任務是我們的首要目標。且不說加班加點放棄節假日休息忘我工作的,就是生病臥床也要拔掉吊瓶堅持工作的都有;更甚者為了義煤集團上市大計,親人病故未在床前盡孝都皆有之。這種精神是什么?就是敬業精神。只有具有敬業精神的人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現代企業中有很好的發展。
(二)感恩心的培養
感恩是工作動力的源泉,心懷感恩,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態度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改變,這種改變會讓你在平凡單調的工作中體會到很多樂趣、體驗工作的美妙。“在快樂中工作”是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一種工作狀態,要達到這種狀態就必須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只有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感謝公司,感謝公司讓我們擁有工作的機會,獲取一份薪酬,用薪酬支配著生活;有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在這一個舞臺上我們成長、發展、壯大。
財務工作是繁瑣、枯燥無味的,要想干好這份工作單憑薪水的激勵或工作熱情來保持是不行的。我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工作,要認為工作是人生的一種需要,只有積極地、創造性地進行工作,才能取得成就感,才能體會到成就帶來的快樂;有了工作的載體,我們才可以贏得榮譽從而使生命得到升華;使自已能為他人、為組織、為社會做出奉獻,從而找到生命的意義。
(三)責任心的培養
集團公司準備上市以來,財務人員除了正常的財務工作以外還要干很多上市前的資料填報工作,這些資料的整理范圍廣、量大、時間緊。若想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光憑上班時間來完成是很困難的。因為上班時間財務人員不僅要處理正常的業務,以維持企業的正常經營運轉之需,還要組織相關科室對本單位的財產進行財產清查、往來帳目的核對等。只有別人下了班、放了假我們才空閑下來,我們才能靜下心來干這些額外材料填報、復核、上報的工作。我們挑燈夜戰,一干就到深夜十二點或者凌晨四、五點更堪者整夜不合眼的都比比皆是。我們沒有加班工資、沒有獎金,我們不為榮譽,但我們仍然無怨無悔、加班加點完成任務,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
盡而言之,團隊中每一個人每天都能踏踏實實、誠誠懇懇地盡一己之天職,負起自己的責任,那么許多人的力量累積起來,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有什么工作我們完成不了的呢!有什么困難我們克服困不了的呢!有了眾人的努力,就像千萬片雪花可以滾成一個大雪球一樣,就能在世界上匯成一種無比的力量了。
二、學習文化,提高隊伍素質,形成團隊學習之風
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各行各業若不想被淘汰,就得不斷地學習,只有撐握最前沿的技術,才能適應日趨激烈行業的競爭。“培訓是最大的福利”,所以,每名員工都要把握好每一次學習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員工;企業也要不惜重金讓員工接受新觀念、新知識,掌握高端技術。培訓是間接投資,雖然培訓不是今天投壹萬元,明天就立刻能產出兩萬元的利潤,但是只要堅持下去,那些善于學習的團隊一定是最后的贏家。
義煤(集團)公司財務部就是一個非常注重學習的組織機構,每年都要制訂學習計劃。“一月一活動”就是很好的見證:有業務實踐的觀摩學習、理論知識的培訓學習、精神文化建設、職業道德修養的傳授教育等等。財務部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分層次的知識更新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工作能力,使整個隊伍的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專業技術職稱結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并邀請管理專家給我們講課,開闊我們的眼界,使我們的管理理念始終與公司的發展保持一致;還邀請財務電算化專業人士講解最新的NC財務核算電腦軟件系統,啟發和提高我們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水平;舉辦會計業務展評,讓大家共同進行業務學習,商討解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建立了“財務OA”,通過信息交流、管理平臺等多種方式, 讓全體財務人員都參與到部門的財務建設中來,讓大家以“開放、坦誠、包容”心態去討論、關心團隊的發展。以上的這一切都是讓我們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形成了輕松和諧、相互學習、團結協作、分享創新的財務團隊!
三、創新文化,營造創新的環境和氛圍,造就團隊創新能力
企業要想長盛不衰,就必須在各個方面進行創新。現代社會競爭要求一個團隊也必須是一個創新型團隊,你不創新,別人就會超過你,就要滅掉你――沒有什么可商量的。一個人搞點創新,搞點發明、創造并不難,難的是建立一個創新型的團隊。
為了促進財務文化理念體系向財務管理實踐活動更好地拓展和延深,義煤集團公司財務部打破常規、創新觀念堅持 “以人為本”,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愛惜人才作為財務工作基本方針韜略,樹立“人本”財務管理理念,創建了“管理的人”、“人的管理”和環境塑造三個基本環節的“人本化”管理體系;建立了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創新型的團隊來自學習型團隊。隨著集團公司成功上市,以及公司發展面臨轉型機遇,這勢必給我們財務工作帶來巨大挑戰。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核算與非上市公司的會計核算有較大的區別,會計報表的填報與信息的披露更加詳細,勢必要求我們突破以前的財務管理模式及會計核算流程,加強對上市公司企業會計準則的學習、培訓和研討,進一步適應新的形勢轉變,為公司全新概念的財務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增強員工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加大團隊協作能力
團結協作是體現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形成全體成員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礎,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能夠保證一個團隊的高效運轉。加強財務人員之間的合作意識,形成一種相互協作的作風,能夠更好地提高團隊運行效率,在工作過程中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使它與自己有感情上的聯系,有個人利益的聯系,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員工的才能;同時還要提供能夠激勵員工的動力,給員工一個發展的前景,幫助他們尋找到對公司有益同時能拓展個人能力的位置,使員工對公司、對團隊有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財務工作實質上是并聯的工作方式,既明確財務團隊各會計崗位人員具體職責和權限,要承擔什么樣的工作責任,又由多個部分進行單獨核算后,進行復核、匯總、合并等,它是一個整體性的工作,任何一個財務人員的工作不到位都會影響團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更會影響集體利益、團隊和個人的利益,因而我們要強調團隊人員的合作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
五、義煤集團財務部為塑造團隊精神已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有完善的財務人員個人價值提升機制,加強全體人員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為了激勵員工勤奮學習,努力工作,財務部門領導很支持員工的業務知識學習,對參加初、中、高級會計專業技術職稱的考試人員若需請假都給予批準,并且報銷往返路費;每年度還組織相關員工參加廉政教肓,如:聆聽在教人員的悔過報告、觀看公安部門的教育警示宣傳板報展等;財務人員長期靜坐辦公,很多員工都得了勁椎、腰椎等職業病,領導對此現象也非常重視,隨時給我們創造各種條件參加體育活動,并與相關部門聯誼搞體育運動比賽等等。縱上所述均體現我們團隊精神的建設,均是形成全體成員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礎。
(二)實施“財務后備人才庫”,保障財務隊伍的穩定
員工是公司發展的重要保障,人才專業化是我們參與內外競爭的重要籌碼,是公司的生命線。培養人才不只是重視知識技能方面,還要考慮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層面,考慮企業文化、考慮人才隊伍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財務部門堅定了用人政策,以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專業知識素養、業務能力的高低為標準來提拔任用人才建立“后備人才庫”。
吸收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是財務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落實“后備人才計劃”,實施了以下幾個步驟:①根據目前財務隊伍的結構情況,招聘了一大批財經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為公司的快速發展培養后繼人才;②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在專業化方面,重點實施員工職業生涯援助,同時開展橫向學習,選送優秀的財務人員走出去,以達到拓寬視野,提高他們專業水平和管理水平;③進一步完善“薪酬績效考核體系”,創造更加有效的激勵、培訓機制,對員工負責,使員工安于公司、發展于公司,使他們看到在義煤集團公司工作的發展前景;④為員工進行終身的職業規劃,通過培訓、崗位調整、指導和輔導、重點培養和梯隊建設,使員工專業素質逐步提高,充分發揮潛能,成為正直、誠實、有責任感的會計人員;⑤對綜合表現優秀的會計吸收為集團公司財務部編制的員工,或提拔進而給予委派,并且推薦優秀財務部門負責人提任副總會計師,從而保持財務隊伍的穩定。在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提升公司價值。
六、財務團隊精神建設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