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法律意識淡薄范文

時間:2023-10-12 17:34: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群眾法律意識淡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群眾法律意識淡薄

篇1

【關鍵詞】農民 法律意識 成人教育

一、前言

農民法律意識是農村法治化進程中的重要精神因素,它與農村社會的持續和穩定發展息息相關,對于提高全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農民法律意識培養是農村法治建設的基本前提,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如何有效地提高我國農民的法律意識,是擺在廣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二、農民法律意識現狀分析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約58%的農民對法律表示陌生,不具備基本的法律常識;27%的農民認為只有在走投無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考慮通過求助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有15%的農民明確表示在切身利益遭受侵害時會主動利用法律武器。總體來說,我國農民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知識欠缺:農民法律意識欠缺是導致農民法律意識水平低下的首要原因。正是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所以農民們才會對法律有很多的不解與迷惑,客觀導致了他們不信法、不用法,形成了較為嚴重的惡性循環。農民對于法律知識了解的有限性,即使有所了解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甚至了解到的信息根本上就是錯誤的信息。

(二)法制觀念淡漠:在農村的廣大地區,農民“懼法厭訟”現象嚴重。在農村地區,法律并沒有發揮其作用。他們不了解法律也不愿了解法律。在學術界往往把這種情況稱為法律情感低迷。即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他們也會采用“和為貴,忍為上”的方式處理,寧可委曲求全,也不愿走向法庭,更不會主動自覺地尋求法律的保護。

(三)權利意識不強:許多農民不知道作為公民所應當享有的權利,他們對國家的法律認識到的只是其強制性的一面,而并沒有認識到權利保護的一面。對義務意識愈加濃厚,權利意識愈加淡薄,對法律從內心更加難以接受。

(四)缺乏民主監督意識:調查中發現農民群眾的民主監督意識淡薄,民主選舉的參與度低。很多農民對此非常淡漠,對村務公開內容的了解不夠,村務公開是為了更好的讓全體村民對村委會的各項工作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可以對村委會的工作起到監督作用,也便于村民參與村務管理,達到真正的村民自治。然而,廣大的農民群眾根本就沒有把這當回事。

三、農民法律意識培養模式

研究表明,人們法律素質的高低與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即文化程度越高,其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水平就越高;反之,其法律素質和法律意識水平就越低。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新生代農民在法律行為方面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當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他們能夠敢于和善于用法律武器來維護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利。因此,要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就需要從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入手。成人教育是指有別于普通全日制教學的教育形式,該形式以成人為教育主體,通過這個教育過程,成人學習者直接面對社會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變化,直接參與社會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等社會活動。

目前我國的成人教育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函授教學:是指運用通訊方式進行授課的一種遠程教學方式,主要通過信函或其它媒介進行溝通學習的過程,學員利用業余時間,以自學函授教材為主,由函授學校給予輔導與考核,并在一定時間進行短期集中學習和就地委托輔導。

2、廣電教學:是指相對于封閉教育而言的一種開放性教學形式,基本特征為: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取消和突破對學習者的限制和障礙。在學習方式、學習進度、時間和地點等方面可由學生根據需要決定,在教學上采用多媒體教材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3、網絡教學: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它主要采用自主學習和協商學習的方式進行。相對傳統學習活動而言,網絡學習有以下三個特征:一是共享豐富的網絡化學習資源。二是以個體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要形式。三是突破了傳統學習的時空限制。

4、移動教學:是指在終身學習的思想指導下,利用現代通訊終端,如手機、PDA等設備進行遠程教學的一種學習形式。該形式所使用的移動教學設備必須能夠有效地呈現學習內容,并且可以提供教師與學習者之g的雙向交流。

四、提升農民法律意識培養的成效

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在其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工作的實效性,而不是流于形式。據調查,大多數新生代農民均希望在其工作生活當中能夠得到專業的法律教育,他們對于學習法律知識有著一定的熱情,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農民在外出務工以及春節返鄉期間,運用不同的成人教育途徑,長久深入地做好法律知識的宣傳工作。

宣傳的內容要有針對性,應當同農民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選擇一些當代農民比較關注的問題進行宣講。同時,應當隨時掌握農民關注點的變化,以便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宣講的形式要多樣化,要選擇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法律知識宣傳,諸如知識競賽、法制講座、文藝演出、播放電影等等,讓農民在輕松的環境下接受法制教育,從而提高他們知法、懂法、學法、用法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張華兵.新形勢下培養農民法律意識的探索[J].社會科學

(文摘版),2016,2(6):138-139.

[2]李奎剛,王展艷.新形勢下新生代農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探

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5).

篇2

一、工作情況

xx鎮自開展法治扶貧以來,嚴格按照上級指示要求,以打開路,以教為輔,嚴厲打擊脫貧攻堅中的一切違法行為,共依法行政拘留4人,訓誡16人,矛盾糾紛調解24件,進行法治扶貧宣傳37場次,受教群眾約2000余人,我鎮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充分發揮公安機關的職能作用,從源頭上解決在脫貧攻堅中的一切違法行為,為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推進保好駕、護好航。

二、工作措施

針對依法治理在貧困村和貧困戶中的問題,發揮依法治理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作用尤為緊迫,必須統籌抓好鎮各直屬部門工作職責,發揮法治的效力,打贏脫貧攻堅工作這場硬仗,實現全面小康。

(一)全區統籌法治扶貧工作

1、堅持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法治氛圍。在全鎮交通要道設立法治廣告宣傳標語;各村(居)、學校、醫院均設置法治宣傳的固定標語,組織群眾召開法治扶貧宣傳群眾會,制定法治扶貧宣傳廣播,利用專車在人流密集地域進行播放宣傳,全面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

(二)加強法治扶貧工作

1、加強法治宣傳工作。按照“誰執法誰普法”原則,堅持把法治宣傳教育貫穿脫貧幫扶各個環節和過程,積極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著力解決法律知識匱乏和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引導貧困群體通過正常渠道,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防止發生不必要的矛盾糾紛。

2、指導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指導幫助貧困村黨支部加強班子建設,清理發展思路,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提高基層組織民主管理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和法治化管理水平。

(三)落實法治扶貧主體責任

1、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廣泛建立干部學法制度,落實定期講法工作制度,抓好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進一步增強基層干部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2、強化扶貧專項資金項目監管。嚴格執行村帳鄉管、公示公告、項目竣工結算驗收等制度,落實項目后期管護措施,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和項目長效受益。

3、成立專門法治扶貧工作小組,仙源派出所所長張勝任組長,派出所民警、輔警以及各村(居)干部為成員,確保法治扶貧工作正常開展,選派法治工作人員深入貧困戶,開展法治幫扶。同時對法治指導員、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干部進行定期法制培訓和監督考核,加強其法律服務的能力。

4、加強貧困戶法治宣傳工作。大力開展對貧困戶的思想教育和法治教育,教育和引導貧困戶主動參與脫貧工作,激發主動脫貧的意愿,發揮其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引導群眾依法理性反映自身訴求、維護自身權利,防止群眾因矛盾糾紛激化、訴累“返貧”。

三、取得成效

(一)通過法治扶貧,進一步增強貧困村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貧困村法治化管理水平,在全區上下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為保障和促進貧困村順利脫貧奠定堅實法治基礎。

(二)通過法治扶貧,引導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樹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觀念,打通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思想關節,提高廣大群眾尊法、守法、用法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增加廣大群眾對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的參與度和支持度。

四、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村法治宣傳教育還留有“死角”。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傳統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農村人口流動速度加快,大量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主要勞動力大量外流,家中僅有老、幼、婦人口留守,貧困戶本身法治學習能力薄弱。部分貧困村對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不夠重視,法治宣傳浮于表面,導致部分貧困村法治宣傳教育還存在“死角”。

篇3

當前村干部職務犯罪問題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呈現出以下特點:

1、涉及的犯罪主體多為村支部書記,有的涉及到村兩委的所有工作人員。某基層檢察院查辦的18件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員均有村支部書記。涉及到村兩委所有工作人員的有1件。如某村原村支部書記曾某在征地過程中,伙同村兩委所有工作人員采用虛報形式貪污征地補償款。

2、窩案竄案較多,有的涉及當地鄉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在查處的18件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中,窩案竄案6件,占所辦案的三分之一。涉及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的2件,占所辦案的22%。如某村原村支部書記鄒某在征地過程中,伙同其他村干部和個別鄉鎮政府干部采用虛報形式貪污征地補償款。

3、犯罪涉及的領域更廣。與過去相比,近年來該院查處18件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主要涉及征地拆遷、農村扶貧、救災救濟、農村低保等。

4、作案手段主要是虛報冒領、虛列支出、重復列支等形式騙取各種資金。如某村原村支部書劉某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虛報移民騙取補助。又如某鄉干部毆某在兼任某村村支部書記間,將一工程的發票記帳聯和發票聯分別用于支出做帳,從中重報支出3萬元據為已有。

5、村干部職務犯罪,引發民憤較大。往往村干部染指犯罪后,村民頻頻上訪控告,有的甚至會發生集體上訪或。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項資金大量投入農村,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涉案人員越來越多,涉案金額越來越大。綜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制度存在漏洞。村級財務制度不規范,財務管理混亂,審批不嚴格,白條列支,真假難辯。報帳做帳不及時,有的半年做一次,有的一年做一次帳,甚至不建帳。這樣就為村干部謀取私利、中飽私囊創造了有利條件,滋生了村干部職務犯罪的溫床。

2、制約機制失調,監督不力。縱觀某檢察機關所查辦的18件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來看,制約機制的缺陷,監督不力,監督不到位,是導致村干部職務的又一重要因素。其表現:一是內部監督不力。有些村是村支部書記、村主任一肩挑,村里的事情無論大小一人說了算,自己有充分的自,其他村兩委干部如同虛設,失去監督。二是外部監督不力。這主要表現在群眾監督和鄉鎮政府監督不到位,大部分村政務和財務都不公開,村民無法監督。有時鄉鎮政府發現問題,不管不問,聽之任之。

3、法治觀念淡薄。由于村干部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法制觀念淡薄,加之農村工作繁雜,工作頭緒多,缺乏學習,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錯誤的認為自己不是國家工作人員。只有當案發后才知自己犯了法,追悔莫及。

4、村干部職務犯罪,也與當事人的主觀因素有關。筆者認為,導致村干部職務犯罪的主觀念因素有兩方面:首先是認識上的偏差。一些村干部認為自己是村干部不是國家公職人員,為村里做了不少工作,為村里的經濟社會發展付出的太多,得到的回報甚少,況且還不知能當幾年的村干部,在位不撈竟待何時。其次,價值觀念發生偏差。由于村干部的工資不高,與公職人員相比懸殊較大,心理失衡。在這種失衡的心態支配下,導致價值觀發生偏差。為滿足欲望彌補失衡的心理,便將手中的權力化為個人私有之產,將個人利益置于國家、社會和村民利益這上,無視黨紀國法,最終輪為階下囚。

要真正有效地預防村干部職務犯罪,必須鏟除滋長職務犯罪的土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防范:

(一)規范制度管理,構建制度監督防線

1、規范財務管理制度。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嚴格財務審批制度。通過規范化管理,不斷強化制約機制,規范村級財務工作,把好財務收支關,全面真實地反映財務狀況。一是配齊村委會財務人員,同時加強對村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他們的財務管理水平,增強財經紀律觀念。二是鄉鎮政府要對村級財務定期進行檢查,按時做帳,不斷強化對村財務的監督管理。三是大力推行村財鄉(鎮)管的財務管理制度,所有資金納入鄉財政設立的“村級資金專戶”統一管理,完善村級財務支出監督制度,規范村級組織票據領銷程序,嚴把審查關、監督關、檢查關。

2、建立健全用人制度。加強村干部隊伍建設,選好用好干部,特別是對村黨支部、村主任人選的選拔任用,要按德才兼備的原則,做好村干部的推選工作,把文化水平高、能力強、有事業心的人,選拔到村干部的崗位上來。其次是抓好村干部的管理,加強村干部目標責任制考核,建立競爭激勵機制,用制度管好人。

3、大力推行村務公開制度。要做到凡與群眾利益相關的重要事項予以公開,公開的內容要全面真實,自覺地接受群眾的監督。鄉鎮黨委政府對村務公開工作,要進行檢查監督,對村務公開弄虛作假的要認真追究責任。

4、完善監督制約機制。上級機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定期對村委會財務情況進行檢查,尤其是對各項惠農資金的使用情況要重點檢查,并將資金去向公布于眾,接受群眾的監督。通過多元化的監督機制,加大監督力度,不斷強化完善監督制約機制,防患于未然。

(二)加強教育,構筑思想防線

通過組織定期學習、培訓,加強對村干部的黨風廉政建設和法制教育,從思想上筑起拒腐防變的堤壩。一是注重思想教育。定期組織村干部學習有關政治理論知識,幫助他們樹立

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我約束力,預防腐敗思想的侵蝕,筑起預防職務犯罪的思想道德防線。二是強化法制教育。結合查辦的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以案釋法,加大對村干部的法制教育力度,使他們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把權力關進籠子里。認真履職,廉潔自律,警鐘長鳴,遠離犯罪。(三)加大打擊力度,堅持懲防并舉的原則

檢察機關要加大辦案力度,加大打擊力度,查出一個處理一個,不能姑息遷就,真正起到威懾和警示作用。同時,要堅持打防結合的原則,結合案情仔細分析,提出預防對策,幫助案發單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預防犯罪。

篇4

一、心系群眾,情系一方

王主任剛一上任,就有10多起新舊矛盾糾紛擺在他面前,每天村委會里都有當事人要求他給解決問題,由于人數眾多,有時甚至影響了村委會的正常辦公。面對這些困難,他沒有退縮,更沒有向上級領導叫苦,而是想方設法的為群眾解決問題。他說,既然擔負著了這樣的責任,就一定要干出個這樣子來,給鄉親們一個交代。當時城子地村委會辦公條件比較艱苦,只能和其他部門合用,也沒有任何交通工具。但這些困難并沒有影響他的工作熱情。王秀武堅定心系百姓、情系一方的信念,靠著自己的雙腿走遍了城子地村大大小小的村民組。同時為了盡快進入角色,提高業務素質,他購買了大量的法律書籍,利用晚上時間鉆研與糾紛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并虛心向律師、法律工作者請教。經過一段艱苦深入的摸底排查和耐心細致的調解工作,終于將積壓的10多起新、舊矛盾糾紛全部調解成功。他還經常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時間,到百姓人家、田間地頭了解民俗、民風、了解村民的思想狀態、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等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和普法宣傳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二、依法調處,情法相融

當前,人民調解工作適應時展的需要,由過去的注重勸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向依法調解、情法相融轉變。王主任在調處矛盾糾紛時,善于用法律、法規教育人,以親情、鄉情感化人,最終達到化解糾紛,穩定社會的目的。在農村,許多民間糾紛發端于一些生活瑣事。當看到鄉親們往往因為宅基地、地界、分家產、債權債務、養老送終等事情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親人反目,鄰里失和,他深深地感到,雖然造成矛盾糾紛的原因有很多,但一些村民的法律意識淡薄是較為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讓群眾懂法、守法。他經常利用化解糾紛等機會用以案說法等形式宣傳法律,提高群眾法律意識。08年6月中旬的一天,王主任剛從一個村民組調解完一起涉法糾紛,在回去的路上,被該村三組的劉某攔住,劉某向他訴說兒女不盡贍養義務的苦楚。他聽說后,二話沒說,顧不得疲勞就隨劉某去其家中。耐心細致地做劉某兒女的工作,教育其子女應對老人依法盡贍養義務,雖然對老人在一些家務事的處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理解,但子女對老人不盡贍養義務或遺棄老人都是違法的,情況嚴重的將受法律制裁。在做好子女工作的基礎上,他還勸慰劉某與子女和睦相處。通過對劉某及子女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并進行法制宣傳,劉某的兩個兒子就贍養問題達成協議。當贍養協議書簽訂后,周圍的群眾紛紛表示,這件事,也讓他們懂得了贍養老人不僅是家庭內部的事情,還是法律規定的義務,今后一定要好好學法,做孝敬守法的公民。

三、事無巨細,及時介入

篇5

通過認真學習"六五普法",我深受啟發和教育,對下一步普法工作的重點更加明確,完成任務的信心更加振奮。要嚴格按照要求,做到:

一是要抓好學習。不斷加強學習是提高自我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把學習作為普法人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努力用豐富科學知識來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不斷有新的提高。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僅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也有很強的理論性。只有做到理論的清醒,才會做到行動的自覺。因此要從繁重的具體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抽出一定的時間,多學一些政治理論,多看一些法律書籍,同時,還要根據工作需要和自身特點,學習一些經濟、政治、新聞、網絡等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

二是要扎實工作。當前,實現依法治國面臨的一個首要問題就是公民法治觀念仍然不強,還沒有形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法治的觀念還很淡薄,一些社會問題和矛盾的發生,說到底還是公民法治觀念不強引起的。雖然我們已經實施了五個五年普法規劃,公民法律素質有了顯著提高,但是,與依法治國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我要按照上級的要求,扎扎實實做好目前能做的事情,扎扎實實地提高自我法律素質。

三是要開拓創新。創新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永遠保持活力的強勁動力。在社會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法制宣傳教育如何發揮應有的作用,迫切需要大力創新。一方面是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增加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傳播效率,提高覆蓋面;另一方面是在內容創新,不斷提高法制宣傳的文化內涵,增加法制宣傳的滲透力,這樣,法制宣傳教育才能迸發出勃勃生機。在 "六五"普法即將開始之際,我們要用創新的思維來思考、來謀劃、來部署、來落實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力爭在"六五"普法期間,在理念、機制、內容、手段、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有大的創新和突破,努力開創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新局面,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六五普法學習心得體會500字(二)

作為一位公務員,要帶頭學好法律知識,努力進步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下面我結合自己本職工作,談談學法用法心得體會。

一、進一步提升學法用法思想理念。

進步全民法律意識,推動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重大而長時間的工作。自覺學習、貫徹和宣傳法律,關鍵在于進步思想熟悉。首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和國家的基本方略,公務員學法用法是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靈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展開的基礎和重要保證。其次是本職工作的需要。審計職員工作量大面廣,觸及各個部分諸多法律法規,作為一位審計職員,必須充分把握才能保證各項工作規范有序展開,服務好本職工作。三是本身建設的需求。黨員干部首先應當是國家法律帶頭的執行者和遵守者,學法用法這個頭帶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工作的成效,關系到工作的形象。同時,公務員隊伍積極地學法用法對整個社會引領作用也不言而喻,如對鞏固執政基礎、規范社會秩序、培養公民品格、增進文化建設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四是廣大群眾的迫切愿看。通過量年來法制教育,廣大群眾要求社會依法行政、陽光行政,體現法律眼前人人同等的呼聲愈來愈高,作為一位合格的黨員干部,學好用好法律不單是個人的榮辱得失,而是與法治國家的實現緊密相聯。

二、進一步確保學法成效。

學法是用法的條件。雖然這些年來,我們公務員系統普法宣傳學習獲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認,我們的政府機關特別是在基層,相當數目的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還比較淡薄,弄不懂、學不深現象還比較突出,并直接消極地作用在實際工作上。造成這類現象的緣由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一些地方公務員學法環節存在情勢主義不無關系。在因制度弱化致使的上無壓力下無動力的情況下,部份公務員提不起學法的精神和用法的自覺性。這就致使部份公務員法律素質不高,行政活動缺少科學性、嚴謹性和正當性。因此,在將來的學法用法工作中,應進一步完善情勢、充實內容、健全機制、強化培訓、嚴厲考核,真正進步廣至公務員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不斷增強公務員學法用法的實際效果。

篇6

一、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主要表現

從近幾年群眾反映的問題來看,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主要表現為:

1、特權思想嚴重,公仆意識淡薄。受幾千年封建思想余毒影響,少數干部頭腦中的特權思想還根深蒂固,造成其總以執政者自居,以為自己執行的是國家公務,別人只能俯首稱臣,惟命是聽,導致作風不實,不能正確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把作為人民公仆應盡的義務看成是自己手中的特權。在執行公務時,習慣按個人意志辦事,把權力當成用來治理他人的手段,不愿對群眾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另外,少數干部公仆意識淡薄,想事情、干事情沒有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導致決策不合民意,做事損害民利。

2、法制觀念不強。少數干部因為不學法、不研讀政策,所以不懂法不懂政策,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違法亂紀,損害群眾利益;有的雖然知法、懂政策,但由于有私心雜念,工作中不依法行政,不按政策辦事,做出一些有損群眾利益的事情。

3、工作落實不到位。少數干部在落實上級強農惠民政策和文件精神時,存在走樣、打折扣或曲解、隱匿政策等現象。一些干部在執行法規制度時,不夠公開、透明,存在暗箱操作、弄虛作假等現象。

4、素質偏差。少數干部平時不注重學習,只知道吃喝玩樂,組織原則、紀律觀念、民主意識不強,缺乏民主、科學決策,獨斷專行,有的亂作為和不作為,作風不實、方法簡單、態度粗暴,欺上瞞下、坑害百姓、、損害群眾利益。

5、濫用權利。少數干部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進行貪污、吃拿卡要、挪用公款,克扣上級下撥的專項資金;有的,在項目開發、工程建設等方面違規操作,從中得回扣、收好處費和利用職權搞不正之風等。

二、治理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的對策

1、加強對干部的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對干部進行世界觀、權力觀、政績觀、榮辱觀、得失觀的教育,進一步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積極營造遵紀守法、崇尚科學、明禮誠信、勤儉節約、廉榮貪恥的社會氛圍,強化干部的人品、官德、黨性修養,使之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牢固樹立群眾利益至上的服務理念,增強“公仆”意識,使廣大干部能夠正確運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本著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進一步提高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自覺性,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2、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嚴肅落實責任追究。一是進一步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加強他們的自身修養和黨性鍛煉,幫助他們學習掌握必要的法規知識,熟悉和正確運用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規政策,使他們具備運用法律手段完成行政管理職能的相應能力,學會有理有節做好群眾工作,把完成任務與執行政策統一起來,把對上級負責與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二是嚴肅落實責任追究。加強對干部隊伍的作風整頓,貫徹從嚴治黨、從嚴治政的方針,對干部行政不作為、行政亂作為和、損害群眾利益,或給國家、集體利益帶來重大損失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與后果的要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直接追究當事人和單位負責人的相關責任。對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和違紀案件要認真調查,一經核實必須嚴肅處理,決不姑息手軟,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篇7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查辦和預防“村官”經濟犯罪將面臨新的情況和新的任務。因此,認真分析和研究發生在農村、涉農領域的經濟犯罪案件,對于預防和查辦“村官”職務犯罪案件,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村官”經濟犯罪案件發生的原因

1、監管機制不健全,監督不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村務公開不到位。大多數地方村級財務只公布數字,不公開具體事項。二是鄉鎮黨委政府監管不得力。三是處理不到位。少數鄉鎮領導錯誤地認為“村官”待遇低,平時工作辛苦,沒有太大問題就沒有必要深究,以免影響“村官”的工作積極性。四是對村級財務缺乏審查。

2、財務管理混亂。農村財務管理是群眾關心且反映最強烈的問題,財務管理混亂是“村官”職務犯罪的重要根源。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白條入賬。二是分工不明,財務人員不能履職。三是不能嚴格執行財務紀律,收款不入賬現象時有發生。

3、少數“村官”法制觀念淡薄,政治素質低。據司法機關對案件的調查和分析發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涉案人員法律意識和組織觀念淡薄,政治覺悟和個人修養較差,不講原則、不顧大局,容易利用職權謀取不正當利益。

4、“村官”待遇普遍偏低。當前,“村官”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在得不到應有的報酬時,部分“村官”便產生了利用職權貪污錢財來作為補償的心理。

5、查處教育力度不足。近年來,對經濟職務犯罪案件,多數存在著處刑偏輕,對一些農村案件,處刑上更是顯得寬松。雖然每年都有“村官”被追究刑事責任,但真正違法犯罪受到查處并給予法律制裁的仍只占少數,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眾的舉報熱情和對政法部門的信任,顯得打擊力度不足。

二、預防“村官”經濟犯罪的對策建議

1、完善制度,加強監督。一是完善村務公開制度,堅持村委會集體討論研究決定的原則,并納入村務公開制度內容,防止搞暗箱操作。二是完善督促檢查制度。建議鄉鎮一級黨委政府對村務公開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村務活動規范有序地開展。三是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鄉鎮黨委政府要指導幫助村級建立規范的財務帳目,切斷貪污、挪用犯罪的源頭。四是加強監督,堵塞各種漏洞。鄉鎮黨委政府要加強對村級組織及“村官”的監督,村黨支部和村委會要發揮自身的監督作用,建立本級監督制約機制,做到分工明確、相互配合,使村民的監督落實到位。

2、加強教育培訓,增強“村官”的法制觀念。首先,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堅持對“村官”進行上崗前培訓制度。其次,抓好從政道德教育。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忠于職守、清正廉潔、勤政為民,自覺遵守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再次,加強作風紀律教育。廣泛開展總書記提出的“八個方面”良好風氣的學習教育,促使他們增強遵紀守法意識和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能力。最后,加強警示教育。提高“村官”的法律意識,從而有效地遏制“村官”職務犯罪的發生。

篇8

三雙教育心得體會兩篇全體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中開展“學、守黨規、做合格的好黨員”活動,在公民尤其是干部職工和有文化的公民中開展“學憲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活動,是市委市政府新時期加強全社會思想道德建設、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更好更快發展提供思想支撐和精神動力的一項戰略舉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政治意義。通過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廣大黨員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觀念,提高政治素質,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干事創業形象;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和文明素質,培養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思想道德體系,推動我們的各項事業勝利前進。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這幾個方面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是強調修身、修心,而修身、修心主要指的就是思想道德修養。如果道德修養好了,則國家安定、社會發展;反之,道德修養不好,則社會混亂,制約發展。所以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我們在健全完善各項黨紀國法、約束和規范社會行為的同時,必須著眼于自律,把基礎性、根本性措施放在促進每個人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建設上。通過加強修養,促進每個人的身心和諧、素質提升,進而達到“天人合一、人我大同、身心如一”的理想狀態,努力凝聚起整個社會共同的道德修養和行為規范,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為促進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道德力量。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省第七次黨代會做出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戰略部署,就我們秦皇島而言,學習貫徹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第七次黨代會精神,就是要緊密結合實際,確立在全省率先建設富有實力、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市的奮斗目標,以此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構建和諧秦皇島的兩大主要任務。置身于環京津、環渤海加速崛起的發展大勢中,我們秦皇島的每位黨員、干部和群眾都應認真思考兩個問題:一是加快秦皇島發展,我們各級干部群眾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和精神狀態,能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二是面對艱巨繁重的歷史性任務,我們應以什么樣的責任和追求、以什么樣的舉措,來實現秦皇島的跨越式發展?我感到,認真思考和回答好這兩個問題,必須緊密聯系秦皇島的實際,扎扎實實地做好抓基層、打基礎,修身正己、提高素質,弘揚正氣、凝聚合力的工作,這些既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更是事關長遠的基礎性工作。深入開展“雙學、雙守、雙做”教育實踐活動,正是我們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加強全體黨員和全體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抓手。 是規范和制約全黨行為的總章程,也是黨員加強黨性修養的根本標準,集中表達了我們黨的理論基礎和政治主張,體現了黨的整體意志和共同理想。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把制定和完善、學習和貫徹作為黨的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堅持不懈地加以推進。總書記指出,“能不能有效學習、遵守、貫徹、維護,關系到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關系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保持黨的先進性,關系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究竟有多少黨員能認真學習、切實熟悉,進而高度自覺地遵守,值得在座的每位黨員深思。如此,憲法更是這樣。目前少數黨員黨性修養不夠、理論素養不高、宗旨意識淡薄、崗位履職較差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很好地學習、遵守。開展“學、守、做合格的好黨員”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從根本上加強黨員思想道德建設,提高黨員思想政治素質,進一步有效引導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嚴格遵守黨的章程,嚴格遵守黨員標準,增強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轉變思想和工作作風,樹立執政為民的宗旨觀、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干事創業形象,盡職盡責、用心用力地做好本職工作,為秦皇島發展建設貢獻力量。

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同樣重要,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聯系。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在培養人們思想道德中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另一方面,道德精神又是影響和滲透法律規范的重要因素。只有健全法制、加強法治,才能規范社會道德原則,有效培養人們的道德修養,增強人們遵守道德規范的責任感。同時,隨著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可以促使人們自覺遵守法律、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因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增強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文明素質,這是建設法制型社會的根本性措施。憲法是社會主義法律的根本大法,我國以憲法為立國的政治根基和最高法律。要通過開展“學憲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教育,讓憲法所規定的公民權利和義務成為公民的生活準則和道德規范,讓社會主義信念成為公民的共同信仰和精神支柱,使學憲法、守法律成為人民自覺的習慣和準則,不斷規范人們的行為方式,提高人們的思想境界,培養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循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進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思想道德體系,實現社會各階級、階層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凝神聚力、眾志成城地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三雙”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在全市黨員、干部、職工、公民中開展“學、守黨規、做合格的好黨員”“學憲法、守法律、做合格的好公民”的三雙活動,是市委根據我們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從全市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出發,著眼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增強全體黨員和人民群眾的黨規意識、法律意識,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所做出的一項事關秦皇島長遠發展的重要決策。是針對解決在少數黨員和群眾中存在著理想信念滑坡、道德修養缺失、責任意識不強、文明素質不高、工作作風不實等問題的重要舉措,解決好這些問題事關推動更好更快發展的思想資源和精神動力,事關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支撐和價值取向,因而影響重大。開展“雙學、雙守、雙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牢固樹立長期努力的思想,只有開始,沒有結束,不抓則已,抓就抓好,堅持不懈、持續深入、鍥而不舍地加以推進;必須堅持當前和長遠相結合,明確提出階段性工作要求,積小成為大成,從量變到質變,不斷取得扎實成效;必須堅持自我教育為主的原則,注重做到入腦入心、切事切理、切人切己、求深求實,堅決防止走形式、作表面文章;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穩妥積極推進,面上鋪開,重點實踐,以點帶面,有重點、分層次地深入開展,務求實效。

共2頁,當前第1頁12

篇9

按照“法治文明進農村”和“精神文明進農村”活動要求,__*鄉深入各村、深入群眾對全鄉村規民約實施情況作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從調研情況看,各村均制訂有村規民約,村規民約在上世紀80年代前大都是口頭相傳、約定俗成的“公約”,或一些簡章條文的民約,內容多是封山護林、防火防盜、尊老愛幼、鄰里和睦之類;90年代后,隨著國家對村民自治力度的加大,村規民約開始大幅修改,進一步完善,內容涉及計劃生育、社會治安、婚姻家庭、生態環境、教育衛生、鄰里關系、村風民俗、土地管理等方面;絕大多數村規民約內容都體現了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精神,許多地方的村規民約還對養老扶幼、夫妻平等、家庭暴力等作了明確規定,使老人、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得到了保障。調研中,大多村民對本村的村規民約都是認同的,認為村規民約是有意義的、起作用的。調研中,我們看到大量的村規民約源于歷年來形成的“家規”、“族約規”,有很強的區域性、民族性、自發性和針對性,村民一旦出現違規行為,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問題,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增進村民和諧相處的一把金鑰匙。所以,從整體情況看,村規民約在農村生產、農民生活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和調節作用。

雖然__*鄉的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于__*鄉歷史、經濟、文化、教育、地理環境及交通等多方面的原因,群眾的法治意識不強,仍有相當一部分村的村規民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農村基層干部文化素質不高、群眾法律意識淡薄,農村群眾普遍缺乏基本民主意識,導致了農村基層民主活動不活躍,農村落后的封建陋習一直影響著農村工作。和諧農村創建,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符合這一要求,首先就要建立一套符合時代要求的體制規范,再者就是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和體制。

一是制定程序要合法,村規民約只能由本村過半數十八周歲以上村民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戶代表參加召開的村民大會才能制定,并要與會人員半數通過;二是內容要合法,村規民約不得與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權利、民利和合法財產的內容;三是要有合法監督,村規民約要報鄉鎮人民政府備案。村規民約不同時具備上述條件都是無效的。

篇10

早在1994年,曾仲達就已經是一名執業律師,自1996年進入司法行政機關工作后,她便一直從事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是指通過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律師為經濟困難而有法律咨詢需求或處于特殊案件中的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這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年的工作中,曾仲達一直對法律抱有信仰和熱情,在她看來,法律體系的形成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作為成都市新都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曾仲達和中心的幾位同事在每個工作日都會熱情接待來訪者,幫他們解決困難。曾仲達介紹道,早些年,我國的法律援助幾乎只針對刑事案件。直到2003年,《法律援助條例》出臺后,法律援助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民事訴訟案件才在法律援助案件類型中逐漸增多。目前中心受理的大部分案件都是民事訴訟案件,主要涉及贍養、撫養、工傷賠償、農民工工資拖欠等。

多年的職業習慣讓曾仲達在談及法律相關事宜時,思路清晰、措辭嚴謹,且語速較快,這是職業賦予她的專業素養。但在面對前來申請法律援助的每一位當事人時,曾仲達又展現出了她的另外一面。

前不久,一位周姓中年女性愁容滿面地來到援助中心咨詢法律問題。原來,周某于數年前離婚之后便獨自撫養兒子至今,前夫拒絕履行撫養義務。如今,兒子日漸長大進入青春期,生活開銷也日益增多,每每捉襟見肘,周某不禁黯然神傷,于是她在朋友的提醒下想到了尋求法律援助。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可想而知,曾仲達十分同情周某的遭遇,她當天就受理了周某的援助申請,并明確告訴周某:“孩子的父親對孩子有法定的撫養義務,如果其拒絕協商,你可以選擇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在與周某的交談中,曾仲達得知其兒子今年已經15歲了卻還在上初一,父母離異給孩子造成了心靈上的影響,叛逆期的男孩在學校表現不好,跟不上學習進度,留了幾次級。

在曾仲達看來,撫養糾紛的法律關系明確,并不難解決,但孩子在成長和教育中遇到的障礙或許才是周某生活中真正的大難題。“讓我跟孩子談談”,面對周某疑惑的目光,曾仲達堅定地點點頭,“你明天把孩子帶過來”。面對一個陌生的孩子,曾仲達用耐心和關愛教會他正確地認識父母離異這件事,積極地面對生活。同時,曾仲達真誠地向周某指出了她的教育失當之處,并給予建議。這些原本不是曾仲達分內的工作,面對同事的好奇,曾仲達淡淡一笑說:“同為母親,我理解一個母親一心為了孩子的迫切心情。”

除了法律援助,對來訪者進行心理疏導和生活關愛也是曾仲達常常要做的事,在與中心工作人員和其他法律工作者的交流溝通中,她也提倡他們這樣做。在曾仲達看來,這是“援助”的真正意義。“如果因為我們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而使一顆痛苦的心感受到了一些溫暖,使一個絕望的人對明天又有了希望。那么,對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人來說,這無疑是最高獎賞”。

讓幫助發生在傷害之前

在曾仲達所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中,有不少是因為當事人法律意識淡薄,不懂得自我保護而致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他們多是在經濟條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處于弱勢的群體,容易受到侵害,難以及時通過有效途徑進行自我保護。這不禁讓曾仲達開始思考,如何才能降低弱勢群體權益受到侵害的風險,讓法律援助更主動地去實施幫助,而不是在傷害發生之后再采取措施。

為此,曾仲達和轄區內的法律援助工作者一道建立了由區法律援助中心、各鎮(街道)及相關部門和工業園區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區254個村(社區)的法律援助聯絡點所組成的覆蓋全區的三級援助網絡。曾仲達和同事們一個點一個點地開展法治宣傳工作,向群眾普及法律常識。同時,中心牽頭組織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員、人民調解員、法律援助志愿者逐戶開展法律咨詢需求調查,及時化解發現的矛盾。通過調查,新都區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法律援助“潛在受援對象數據庫”,為全區范圍內的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權益易受侵害的群體建立檔案。錄入數據庫中的人員一旦需要法律援助,即可免于經濟困難審查,減少審批環節。

前不久,一位來自農村的女性李某握著一張從村里得來的《法律援助指南》找到了新都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從數據庫中找到了李某的對應信息,當即受理了她的申請,她的困難最終得到了解決。李某就是法治宣傳工作和“潛在受援對象數據庫”建立后所惠及的對象之一。

曾仲達和同事們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希望能夠讓轄區內居民受到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公民法律意識的樹立,其實是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終的目的。曾仲達在工作中常常會遇到許多法律意識淡薄的人,他們對法制和公正缺乏信心。“這難免讓人沮喪,但法律意識、公民素養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懂得如何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幫助他們建立對法制的信心。我愿意做一塊鋪路石,從一個個體開始,到他的家庭、親人、朋友、同事等,一點一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星星之火,也可以積聚很大的力量,我愿意為此努力下去。”

記者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