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03-20 16:37: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

篇1

1.詞匯教學中學生似“驚弓之鳥”,教師則“草木皆兵”。這種傾向導致教師每節課都要花大量時間講詞匯,且就詞講詞,沒有把詞匯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可以說學生學到的只是死詞,即詞的讀音及拼寫形成而已,而將最重要的一點――詞的用法,拋到了一邊,僅僅是量的增加,并沒有運用能力的提高。整套新的教材中有209個常用動詞,平均每個年級35個。所以就動詞而言,教師要以這三十個動詞為主教學,不要漫無邊際,無輕無重,無主無次,一視同仁。

2.語法教學,方法欠妥。長期以來,教師一教語法就講語法規則,一一羅列,讓學生強行記憶。學生用時卻是張冠李戴,錯誤百出。如:You can come and see me any day.(some)I also waited in the crowd to see the man.(for)更有甚者,對語法規則進行推導,將數理化式的教學移植到英語語法教學中,得出貌似合乎邏輯的“因為……所以……”的結論。比如:I think so. I hope so.I don’t hope so.(I hope not.)學了“have sth.done.”,便以為have sb.Done是錯誤的(I have had my son educated in the U.S.A.)

3.母語的干擾。將MT和FL等用,產生語言泛化現象,如:All the bamboo don’t grow tall.(所有的竹子都長不高。) 一般來說,英語的語法規則不少于2000條,完全記住這么多的語法條目,學生是無論如何也辦不到的。因此,語法教學應該堅持以熟練代規則引導學生學習語法。

4.語篇教學有心無力。由于詞匯、語法教學占用了大量時間,因此對于語篇教學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新教材特別強調語篇教學,每一課、每個單元不以詞、詞組、句子為教學單位,而以語篇為主,具體要求:①完整地交流一段話或一段文章;②有一定的目的,有人說或寫,有人聽或談,有參與;③有事;④有言。

二、新教材教法

1.新教材詞匯教學策略。

(1)要為語言的實際表達服務。要有明確的目標,即什么詞匯能為本單元主體服務就教什么詞匯,甚至可以提前或推遲。如:教JMS,Book 1,Unit 5“ the Accident: see… ”,先教主要詞匯happen,past,motor,accident,lose,travel,lie,comer,crowd,suddenly,while,help…with,walk,past(by),hurry up(off),move away,甚至教或復習policeman,safety island,crossing-road ,offender,take sb…,come to…等。

(2)按實際目的分類,不按詞類或語法分類。這樣分的理由是避免真正用時找不到,如按學校、家庭、體育、旅游、參觀等分類。

(3)越是生活中實用的詞匯,越應該先教先學。做到急用先學,要講究learning order,學生越急需的,就越要先教先學。一般來說,順序從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到社會現象,再到自然現象。

(4)詞匯學習要學活詞,不學死詞;要成塊的學(即組塊),不要就詞學詞,零散容易忘記。如:make an operation on,in the middle of,at night,in the evening of。詞匯教學要掌握重點詞匯,并且組塊要放到有用的句型中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2.語法教學要有新概念。

我們不是不要語法,而是要讓語法“退居二線”,即降低語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要盡可能讓語法、詞匯服務于語篇、話題。

(1) 教師不是不能教語法,而是要換一種教法。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要把語法的所有內容有機地糅和在句型訓練中,即將句型典型化。如:教現在完成時時,其用法有四、五種,可以分析為10―15個句型:

1.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man before.

2.I’ve already/just done the work.

3.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since 1949.

4.We’ve studied 3 text-books since we began to study English.

5.I’ve been here for 3 hours.

6.This is the biggest drawing I’ve seen here.

7.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ve seen here.

8.You’d better not get off the bus until it has stopped.

9.Where has he been?

10.Where has he gone?

(2)學生不是不學語法,而是要換一種學法。學生可以從所聽到的和看到的一定情景中和使用的語言中掌握基本句型,在反復出現的語法項目中逐步發現規律,歸納出語法規則。如:

1.I was doing my homework when he came in.

2.I was watching TV at 8:00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

3.I was watching on a play those days.

4.While/When I was going upstairs,a fire broke out.

5.I was going upstairs when a fire broke out.

新教材教學要突破傳統教法,真正實現語言習得的教學理念,將傳統教法與新教法目標轉化對比如下:

由認知(cognition)到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

篇2

其一,教材不再以語法項目為主要脈絡來安排教學內容,而是根據交際目的需要,既考慮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等因素,又考慮語言的功能、意念、話題和情境,使學生把所學的語言和實際情況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就感到學之有興趣,用之有意義,掌握句型既快又準。

其二,新教材有助于改變沉悶的、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拋棄“注入式”,采用啟發式,實現生動活潑的開放式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要盡量設計語景,創造語言環境,讓學生開展多種交際活動。

其三,新教材每冊都配有朗讀帶、領讀帶和聽力訓練帶,這就給學生訓練聽力提供了方便。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學生不僅能通過磁帶聽到原聲原調的英語,而且能通過觀看幻燈片、英語短劇、錄像等、電教資料,了解國外風情文化,在真實的語景中,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和理解,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語言被當作知識來傳授,即教師手持課本,站立講臺,嚴肅地講解知識,學生則靜坐聽講,跟讀和問答。課堂基本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地位。新大綱提出:“教學是師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的作用在于指導和幫助學生,而學習是學生的自身的活動,教師不可代替學生去完成。新教材要求教師要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加強課堂的藝術性,發揮教師的多功能作用。

首先教師是一名講解員。在講授新課時,教師要根據大綱的要求,給學生指出應掌握的知識點。把單詞的發音規則和句子的語音、語調告訴學生,有些課文還需要介紹一下英美人的風俗習慣。例如:第一冊第四單元16課中,小女孩問老太太的年齡,“Howoldareyou?老太太回答說:“It′sasecret。”這時,教師就需要給學生講解英語背景知識,讓他們明確英漢語言之差別。

教師是一名示范表演的演員。新教材要求教師會唱、會跳、會表演。例如在課文對話中教師可以扮演警察、老太太、小孩,還可以模仿“Poly的聲音。這樣,教師的表情動作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造成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氣氛,使他們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同時,新教材還要求教師會畫簡筆畫。例如,在學習鳥、樹、汽車等單詞時,教師在黑板上即席畫出這些簡便而形象直觀的圖畫,不僅能吸引學生,甚至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是一名指揮員。在進行句型操練時,教師可像合唱團的指揮一樣,揮動雙臂、單臂指揮學生齊聲朗讀、分組朗讀、單人領讀、二人對話等。讓學生養成習慣,熟悉指揮含義,準確無誤地進行練習。

教師還是一名輔導員。在課后完成作業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成績優劣、反應快慢,因人而異給予適當的輔導,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業,使其英語成績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3

在今后一個時期,基礎教育信息化將向何處發展呢?面對著基礎教育信息化日益擴大和細化的領域,我們發現很難全面而系統地展望它的發展。回顧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面向未來,所以籌劃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是每個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在回顧與展望中,我們摘取了一些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題詞。

應用

應用可以說是從信息化開始發展時就有所強調。應用既是信息化建設的起點又是信息化建設的落點。正因為有了應用的需求,我們才去建設信息化環境,才去培養信息化人才。而所有的一切都應該圍繞著應用開展。它作為一個永恒的主題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未來它必將成為一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核心主題。應用一直為人們所關注,當恰恰是應用卻又在目前的實踐領域中受到了人們的諸多批評。正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李天順副司長在《信息技術教育》雜志社舉辦的“2006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創新論壇”上講道:“信息化建設固然需要投入,而且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信息化環境也需要管理建設、需要完善、需要持續不斷的改善,但是,與此同時,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加強應用。要讓有限的、已有的信息化設備充分地運轉起來,使效益達到最大化。如果要在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當中列一個重中之重的話,提高效益首當其沖。”

以往我們也在強調應用,那么未來的應用工作重點在哪里呢?我們覺得應該主要關注普及應用。以往的應用,很多都在作秀,信息化應用成為一種示范性的形式,信息技術并沒有真正成為教師教的工具和學生學的工具。教育信息化、信息技術在學校的廣泛運用,不可能也不應該是憑借一部分人在一段時期的熱情,而應該是經常化、制度化的東西,應該融入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所以普及應用應該是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家也將在普及應用方面有所規劃,預計2007年即將召開的全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也將出臺普及應用方面的有關政策規定。

那么對普及應用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普及應用應該堅持信息技術走入課堂、走進教學、走進學習,使其成為教師教的工具和學生學的工具。信息技術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只要教師能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其實最簡單常見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達到所需的學習效果。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同樣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質的教師與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與互動,就可以賦予教學不同的生命力,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也是教育可稱為一門創造性藝術的迷人之處。

信息技術應用中我們應該關注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的研究與推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如何讓新的信息技術能夠迅速在教學中起作用是教育技術工作者所關注的。例如,移動學習技術在學生學習中的應用等都是新的看點。我們不僅僅要從技術的角度來研究其如何應用,而且也要研究如何根據教育的需要來開發符合需要的新技術。新方法就是要探索新的信息技術應用方法的研究與推廣。新模式的研究與推廣就是要探討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最近有關模式非議很多,但是好的模式能夠有助于給教師搭建信息技術應用的腳手架。信息化下教學模式的研究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模式中加入信息技術因素,而是要考量信息技術帶來的各種因素的相關改變。

信息技術課程

信息技術課程是五年內發展最為迅猛,也是成就最大的一個領域。目前,信息技術課程處于一種醞釀與反思之中:十個省份新進入高中新課程改革,網絡上信息技術教師對核心價值、主題式學習模式進行激烈的討論……我們看見信息技術課程正在逐漸地進行蛻變。從傳統的計算機教育向信息技術教育的蛻變正在完成。關于信息素養的討論和提及是從2000年開始正式升溫,然而在實踐中真正貫徹到日常的教與學中,是逐步完成的。由于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逐漸在各省份開展,不僅僅是高中教師逐漸體悟到信息素養的理念,而且,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師也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方法。有關信息素養的理念與方法正在滲透到每個教師日常的教學之中。

在信息技術課程領域,我們看見更加可喜的方面是信息技術教師的成長與反思。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師都是聽從專家的講解,而缺乏自己的理解與實踐。過去的六年,我們看見更多的信息技術教師逐漸成長起來,不單單進行教學方法方面的變革,而且已經逐漸深入到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價值等問題的討論中,并且根據實踐經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山東省青州市一中的王愛勝老師所寫的關于信息技術課程核心價值的系列文章;北京市丁香小學的武健老師所撰寫的非技術性信息技術課程的系列博客文章,都彰顯了其在信息技術課程理論層次的深入思考。同時,高中新課程改革也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成長創造了機遇。當我們強調教師不能夠適應高中新課程改革的時候,其實高中新課程改革也為努力求上進的教師提供了發展的舞臺。他們可以在這個舞臺有所創造、有所發展。

未來,信息技術課程將關注哪些熱點呢?一為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的推進與完善。將來的兩年,高中新課程改革將面臨著一個更大范圍的推廣。但是如何有效地推進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應該被人更加關注。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的推進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關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師、評價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所以,借鑒已進入課改實驗的省份的經驗,開創性地實施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應該成為未來兩年的一個關注點。信息技術課程的另外一個關注點就是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重構。以往的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是按照《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進行的。但是隨著高中新課程的推進,高中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已經影響到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同時,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也促使人們對其進行

反思。人們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與方法已經進行反思和探索。南京師范大學的李藝教授和東北師范大學的董玉琦教授對此都作了一些研究。2007年,如果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性文件出臺,信息技術課程的重構也將實現,這也必將帶動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良好發展。

教師

教師是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主題,當我們提及信息化時就必須要依靠教師來實現。我們認為,在整個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以教師的發展為前提,教師的快樂是學生快樂的前提,因為教師不發展孩子也不可能發展。長期以來,人們在關注信息化與教師關系時主要關注的是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的培養與培訓。從教師計算機水平考試到全國性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人們似乎更加熱衷于用一種整齊劃一的方式來培訓和改造教師。但是信息化不僅僅是這樣的功能。正如蘇州市副市長朱永新教授在介紹他所主辦的“教育在線”網站所給予教師的作用時所說的:“網絡是真正地傳播理念、真正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永遠留下來的載體。一大批散落在民間的教育思想者和行動者逐漸地匯聚起來,一大批不滿教育現狀、想要突圍的優秀教師集中了起來。在這個網站上,不僅凝聚了名師名校長,像李鎮西、韓軍、張萬祥等人,還有一大批通過網絡成長起來的名師。所以說這個網站的很大功能就是一批老師在這里成長起來,所以有人說這里是中國最大的網絡學校。”由此看來,以信息化帶給教師的不僅僅是信息技術技能,而是教師對自身身份的重新審視,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重新架構。

過去幾年是教師博客蓬勃發展的時期。教師博客、課程改革、基礎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基礎教育領域搜索信息量最大的三個關鍵詞。博客沒有人專門推廣,也沒有教育部門發過文件,它真的有些像“無心插柳柳成蔭”,完全是由民間推動的,但是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所以說博客現象是一個獨特的教育現象。上海教科院的蔣鳴和教授從教育學的視角觀察了教育博客的發展。他認為:“博客的出現,是一種個性化的民主,是一個公共話語的空間。教師博客的發展,就是教師話語權的回歸。教師話語權的釋放,造就了博客的超高速發展。互聯網從看到寫,完成了教師博客從單一的信息索取者到信息的共享者的歷程。”

關注教師與信息化,就必然要關注信息技術所帶給教師的各層次影響。我們要更加關注信息技術所帶給教師的理念變革和方法影響,更加關注其所能夠給予教師的人文關懷,使教師不僅僅學習信息技術技能,而且能夠使用信息技術來交流、傾訴和發展。關注教師與信息化,就必須要關注國家正在推進的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建設項目。2007年此項目必將開始全面推進。然而,如何防止“應試培訓”的傾向是所要關注的主題。為了有效地推進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項目,就必須要創新培訓模式,改變傳統的培訓方式。正如華東師范大學的祝智庭教授所說:“務實培訓,學以致用,服務教師,創造福利;還權教師,自主規劃;開放機制,培植市場;政策導向,評估激勵。”

研究

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今天,我們越發覺得研究的重要性。越是在大力推進的進程中,越是需要加強研究工作。特別在目前基礎教育信息化迅猛發展的狀況下,更加需要理論指導。信息技術的優勢是什么?局限性在哪里?如何趨利避害?我們現在還不能從現有的教育技術理論中尋求到滿意答案。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教育信息化已經大大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概念。要在一個復雜的系統中正確地進行價值判斷、運作教育活動,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在過去的幾年中,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工作在我國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理論基礎薄弱,未能形成足夠的觀念醞釀。我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仍然處在摸索前行和盲目照搬國外的階段,未能形成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體系。所以加強研究投入、加強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關鍵環節的研究工作是今后所必須關注的重點。

未來幾年,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工作需要關注以下方面:

1.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機制與影響因素研究,

2.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應用因素、策略、教學模式、有效性研究;

3.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和信息技術教師發展等研究;

4.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師發展研究;

5.信息技術支持的學校發展研究;

當然,研究并不局限于以上方面,例如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方面等也都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需要研究者改變研究的范式。應該更加提倡行動研究,以研究帶動中小學教育工作者的成長,能夠既出成果,也出人才。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要與一線的實踐者互動,結成研究的共同體、實踐的共同體,能夠將先進的理念帶給中小學。

農遠工程

我國政府提出了“和諧社會”的理念。“和諧社會”的理念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實現公平,特別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即人人擁有受教育的權利與機會。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兩個基本方面。但是如何來保障教育公平呢?信息化在保障教育公平方面有何種作用呢?為了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縮小數字鴻溝,國家從2003年開始啟動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簡稱“農遠工程”)。

農遠工程從2003年開始實施,計劃用五年左右的時間,構建一個遍及全國農村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使農村所有初中基本具備計算機教室,所有小學具備數字衛星教學收視設備,所有教學點具備教學光盤播放設備和成套教學光盤。農遠工程實施的目的,是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與效益。農遠工程不僅僅是為了教育服務,而且也可以為農村社會的發展提供服務。在我國廣大的農村,中小學校遍布各地,是一個知識人群相對密集、覆蓋廣泛的基層公共服務機構。農遠工程就是要搭建一個遍及全國農村的公共信息平臺,在用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同時,承擔面向廣大農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和創業能力的重要任務,為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未來關注農遠工程需要關注應用與持續發展兩個關鍵部分。應用是農遠工程目前所面臨的一個困境,如何把農遠工程的設備與資源應用起來是今后需要著力解決的關鍵問題。要突出課堂教學應用這個主題,切實落實“面向學生、走進課堂、用于教學”的要求,使應用效益通過素質教育的推進體現出來,通過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出來。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是農遠工程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涉及運行、維護、更新、升級,也涉及教師培訓、資源建設、技術進步、教育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

企業

當關注基礎教育信息化時就不得不提及教育信息化企業。他們為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貢獻了力量,推動了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從科利華企業的興衰變遷,到K12的網上、網下的互動,國內的教育信息化軟件總是不斷地艱難掙扎于理想與現實生存之間。從英特爾公司的“未來教育”培訓,到微軟公司的“攜手助學”項目,國外信息化似乎更加愿意回報中國的教育。所以六年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史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教育信息化企業的交替史。有人離開了,又不斷有人加入。

篇4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語文 寫作教學 體會

培養初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綜合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重視“寫”在整過語文綜合能力構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導學生熱愛習作,練就學生扎實的寫作功夫,在中考中寫出怎樣的作品,使之獲取較高分,歷來是同行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的一項重要課題。作為指導者,首先應當樹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全局觀念。既要辯證分析學生通過初中階段所進行的一系列作文訓練而達到的水準,又要用發展的眼光來指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無論在指導思想方面,還是在具體實踐操作方面,都應有周密的計化性、嚴密的科學性、訓練力度的強化性、行文運筆的深廣性及靈活性。

一、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

(一)以身示范,潛移默化

倘若課堂中,教師能旁征博引、妙語連珠,使學生如沐春風,那么學生自然會對語言文字產生濃厚興趣,萌發出表達的欲望。在學生作文過程中,教師也動手寫作,將作品與學生分享,學生會喜歡甚至崇拜你,“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也許會因此喜歡作文。

(二)利用情境,激發熱情

在課堂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創設有利于寫作的情景。例如,寫“父親”一文時,學生所選材料往往過于陳舊,感情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我先讓學生回憶朱自清的《背影》,引導學生想想父親平時為自己做過的難忘的事情。讓學生明白父愛是深沉的,雖然表面上往往看不出來,卻讓我們永難忘懷。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氛圍中靈感飛揚,激發了他們的寫作熱情。

二、進行分塊收集習作素材

宏觀上把握好訓練題材內容,使學生對作文訓練有一明確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積極關注生活熱點話題,重視對社會焦點問題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練習的題材內容,可直接或間接或有所側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幾個方面;1、愛國主義;2、遠大理想;3、傳統美德;4、奉獻精神;5、艱苦奮斗;6、健康心理與熱愛生活;7、環保意識的增強等等。這些題材的設計并非一呈不變的,可在此基礎上刪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項工作,教師一人足可勝任,但付出艱辛努力的同時卻帶有極大的客板性,可適當拋磚引玉題材內容,一經確定,就要圍繞它做好系統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給學生,分任務到小組,成塊狀收集材料;教師只負責劃分并審定材料而成冊,把主動性完全交給學生。

三、善于培養學生發現的眼睛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要給學生樹立“大語文觀”的理念,語文的學習時時處處都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養成積累的好習慣,對每日的所見、所聞、所思,課內課外的,有意義的語句都記錄下來。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積累的交流和欣賞活動,必將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其二是進行隨機觀察訓練。在進行教學、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有價值的信息,教師應有意識地抓住機會進行隨機觀察和寫作訓練。例如,有位教師在上課時提的第一個問題是:誰看到老師是怎樣走進教室,走上講臺,準備上課的?這個問題出乎意料,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于是學生便認真地回憶,有的還互相看看,好像要從對方的目光中尋找答案,很快學生們便一個個高高地把手舉起。其中一位學生是這樣說的:“清脆的上課鈴聲響過之后,老師輕輕地推開教室的門,回轉身,又輕輕地把門關上,拿著備課夾,微笑著,健步走上講臺。我們全體起立,齊聲向老師問好。老師向我們鞠躬,親切地回答‘同學們好!’這時,他掃視了我們一眼… …”這樣靈活機動地對學生進行觀察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四、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單一的教學法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鍛煉學生的參與能力、應變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在娛樂中去提高自己的作文索質。比如:可以打破班級的界限,依據學生的愛好,自愿成立課外活動小組“作文興趣小組”。可以利用每周五下午兩節課的時間,在起探討作文中遇到的問題。不為應試而講解,只為興趣而設置。每節課要有新的內容,不斷變換新的教學法,去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活動課上,“說”占重要位置。針對每個題目,或者每個事件,讓學生互相討論,踴躍發言,從中取長補短。為了加強直觀教學,可利用電教設備放幾幅圖片或一部故事片,說說情節,談談感受。也可把學生寫的優秀作文,配上音樂錄下來,到活動課上去放。學生聽自己的聲音,欣賞著自己的“佳作”,耳聞目睹的盡是“眼前之景。身邊之事”,卻這樣生動,真是百聽不厭,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定會提高,作文水平自然隨之提高。

五、做到自評與互評相結合

《新課標》則強調了在作文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個人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應用了自評、互評的教學方法。效果也非常好。在整個自評、互評中.每個學生都是參與者,他們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者,真正做到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打破了教師對學生作文評判的一言堂。學生通過自評、互評,互相鑒賞,互相診斷,既能夠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又能夠從優秀的同學身上學到長處,還能讓自己的寫作水平有些許的進步。寫作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在初中作文教學中,老師要時刻鼓勵學生去關注生活,善于發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讓作文不再單調,讓寫作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寫出有質量的作文。

總之,在課改后的作文教學中,我們應真正做到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打破“封閉式”作文教學的模式,將個性色彩極強的寫作活動轉化為生動有趣的集體活動,使學生得以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充分展示自已的才華,發掘自己的潛能,逐步消除寫作中的種種心理障礙,從而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張平.在語文實踐課程中有效實施作文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04)

篇5

社會化是指作為個體的生物人成長為社會人,并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而大學生社會化是指新生個體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學習知識、掌握經驗、扮演角色、獲得規范、適應生活、形成行為和自我的過程,其結果是使大學生進一步成為社會人,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大學新生的繼續社會化是指大學新生在進入大學以后,為了適應新環境,順利學習文化知識、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動,這一過程將會貫穿整個大學歷程。

大學新生能否在短時間內適應高校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體系,客服孤獨、焦慮、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繼續社會化,對他們在高校未來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大學新生繼續社會化的特點

大學新生進入新的校園環境,生活方式出現了質的區別。獨立、交往、自我管理都要求他們適應、計劃未來生活,導致大學新生的繼續社會化具有如下特點:

(一)環境的斷裂和重組。

大學新生進入不同以往的環境,進入到一個陌生人社會,原有的環境斷裂,新環境在重組,正如社會學家吉登斯所言,大學新生面臨著時空分離和時空重組。

在現代社會,時間與空間被無限延伸,不斷重組為一個又一個新時空環境,導致社會不斷發生重組。對大學新生來說,離開原先的環境,也意味著社會化進入新階段,需要進行繼續社會化,以掌握大學教育制度、體系、技能和規則,這也預示著其社會化的時間和空間發生了位移,需要在新的時空結構中進行繼續社會化,塑造符合其自身特點的新的時空結構。

(二)繼續社會化的能動性與主動性。

大學新生在進入陌生的學習生活環境前,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而其又處于塑造自我的重要階段,有著強烈的求知欲、獨立思考的基礎和品質,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觀察社會、了解社會,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有選擇的接受社會規范、知識技能、行為方式等,形成自我。

(三)繼續社會化的實踐性。

大學教育應試特征弱化,更加社會實踐。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勵,社會實踐成為大學生成才的必然途徑和選擇。各種社團活動和社會活動會是繼續社會化在現代化變遷中的特殊要求,有利于大學新生處理和協調學習與生活、學習與發展等方面的問題。

三、加強大學新生適應性教育體系,推進大學新生繼續社會化

(一)大學課程建設。

教學課程是大學新生進行繼續社會化的一個良好方式。在推進大學新生的繼續社會化的方面意義突出。在課程設置上要考慮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技能教育等因素,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開展通識教育和社會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以學科及學生特征開展多元教學形式。

(二)大學社會實踐。

制定教學實踐和專業實習手冊,指導教學實踐和專業實習,積極拓展課程見習形式,與大學生自愿服務行動、“三下鄉”、科技創新等活動有機結合,培養大學新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力地推動大學新生的社會化。

(三)大學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大學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意義重大。因此在教育實踐中,針對大學新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針對社會熱點問點開展討論;實行“走出去”戰略,積極開辟校外第二課堂,加深學生對社會歷史和現實的了解,以樹立正確的政治態度。

(四)校園文化建設。

篇6

為促進學校的共同發展,根據中央電化教育館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安排,由《基礎教育信息化區域推進策略研究》總課題組與常州市教育局共同主辦,《信息技術教育》雜志與常州電教館、常州教育技術裝備站共同承辦基于網絡環境的區域教育資源建設與教學應用研討會暨課題開題會。

一、會議主題

均衡共享和諧共進

二、會議專題內容

1.區域網絡資源建設的機制與體制的探索與研究。

2.區域信息資源的應用和開發,資源開發與知識管理。

3.網絡資源庫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4.跨區域間、校際資源合作建設的新舉措、新方法。

5.以教師教學應用為目標的區域教育資源建設新探索。

6.重點課題開題報告。

三、會議時間及地點

1.會議時間:2007年3月下旬。(具體待定)

2.會議地點:江蘇省常州市。(具體待定)

四、會議代表

1.中央電教館有關領導。

2.課題專家組成員。

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教館、教研室等分管教育技術研究的有關領導。

4.相關地區部分教育部門領導。

5.相關學校主管領導及科研人員。

6.企業界代表。

五、其他

1.會務費:380元/人(含餐費、資料費、會務費)。

2.會議代表的住宿由會務組統一安排,費用自理。會議代表的往返交通費用自理。

3.欲參加會議者請于2007年3月15日前,將填寫好的“參會回執表”通過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發至組委會。

六、聯系人

王曉軍(北京)010-87663458-8083,13311596091

E-mail:cxxx@vip.省略

篇7

[關鍵詞]學困生 情感教育 對策

英語新課標把情感態度列為英語課程目標之一,然而,在日常教學中,如何幫助“學困生”克服消極的情感因素?如何全面調動“學困生”的積極情感?如何實現情感教育和語言教學的相互促進呢?

一、激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困生”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果學生的“情感”被激活,他們就會產生極大的學習內驅力,自覺地調整學習策略,下意識地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和發展個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這樣,教與學就會獲得和諧進展并取得預期效果。相反,如果學生以消極的情感態度對待學習,那么,教師的一切努力只能是徒勞。

二、培養學困生情感的主要對策

1.不要輕易批評學生

在課堂上,對于“問題學生”的違紀行為,教師要學會自我控制,不要隨意批評學生,因為“教師的批評、指責與學生的成績有負相關”。對于他們的過激言行,教師采用教育機智,如采用移情、體諒、寬容的態度先冷處理,在課后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與他們進行推心置腹的溝通,盡最大的愛心消除學生的緊張、害怕、厭學、對立或對抗等不良情緒,讓他們調整好心態,然后補救他們的信心和基礎知識。

2.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情感修養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面帶微笑,用親切的目光欣賞每一位學生,用自己良好的情緒或情緒感染學生,引導他們在發展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同時,也獲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積極進展。與此相反,一個滿臉倦容、無精打采的教師走進課堂,教學氣氛必然死氣沉沉。如果學生受到消極的情感影響太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法也無助于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3.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困生如果“學困生”中的大多數轉變成“問題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教師的積極性,增強教師對職業的倦怠感。為此,教師要把他們看作是“晚開的花朵”,不放棄他們,而是時時處處理解、關心、愛護和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慈母般的師愛,從而會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然后,再設法點燃他們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中設置懸念,穿插游戲競猜等活動,讓“學困生”也展示亮點,找到自信,體驗成功,逐步樹立起“我也能學會”的堅定信念。

三、滲透情感教育的心得體會

下面,簡要談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的具體滲透與心得體會。

教學單元:《英語(新目標)》(Go for it!)九年級(上)Unit2 (Page16)

課文標題: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

第一步(Before reading)

課前熱身:播放湖南衛視特別節目《洞穴之光》,讓同學們觀看最感人的場景:“問題少年”在告別班會上介紹自己所有的感觸。結果,同學們很快進入情境,教室里特別安靜,望著“問題少年”那絕對真實的淚水,班上幾個女生強忍住眼淚,生怕哭出聲。此時,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深受震撼與感動!

話題導入:播放課件,引導學生了解《洞穴之光》中令家長頭疼的向涵洋(英文名:Martin Murray),以他為主線展開課文教學。先用幻燈片展示向涵洋的照片,介紹他過去“上網成隱而且還愛打架,有時連母親都敢打”等情況,結合情景照片,教學課文生詞;然后,呈現問題:Could Martin change into a good student?讓學生帶著問題聽磁帶錄音,在聽覺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聽力訓練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讓他們快速瀏覽全文,看誰先找出課文的“關鍵詞、中心句”。

心得體會:課前熱身非常奏效,從學生們的表情上看得出,他們已深受震撼,在情感上很快產生了共鳴,在很大程度上為閱讀課的展開積蓄了情感體驗。電視剪輯播放結束,學生興趣高漲,心中熱切需要探究“問題少年”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方面的轉化過程,準備以積極的心態去感知課文的新內容,并在任務活動中積極地探索、準確地理解、成功地學得語言知識。

第二步(While reading)

深入課文:Boys and girls. Now we have known that Martin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his class, but he used to be a “problem child”. Why?

展示:Now please ask one partner of your group to write you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Let’s have a match and see which group has found the most “problems”.

心得體會:進入課文銜接順暢,小組討論“問題學生”(Martin Murray)的問題所在,然后以分組比賽的方式上黑板展示答案。結果,全體學生興趣高漲,自我表現欲望強烈,各個爭先恐后,不甘小組落后,許多同學搶著上黑板板書,平時不大喜歡英語的幾個小組成員在組長的鼓勵下,也壯著膽子代表小組上黑板展示。特別是邊軍杰同學,英語基礎很不理想,平時好動,老師組織教學時,他聽不懂。但是,他的英文書寫卻比較工整,于是他被選派上黑板公布小組提供的答案。板書時,他很認真,板書后,他很開心,因為他展示了自己。通過對問題的展示,絕大多數學生都梳理了Martin的問題,從中也受到了警啟:“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第三步:(After reading)

拓展課文:Look at the sent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Now Martin has really changed.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 What has caused him to change?

問題討論:……

心得體會:同學們通過Pairwork任務活動,共同探究Martin從一個“問題學生”轉化為優秀學生的原因,答案的唯一性暫且不管,但是學生們在用心讀懂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自然地接受這個道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借此,引導他們聯想到自己父母和教師對自己傾注的心血和關愛,誘導個別“問題學生”從內心深處自責消極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并下定決心努力學習,以最優異的成績和最大的進步報答含辛茹苦的父母和恩師。

從另一個層面,這也暗示學生:當他們遇到困惑和困難時,要和老師或父母溝通,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及時排解自己過重的心理壓力和某些消極的情感,然后做到“知恩圖報”,因為只有知之深,才會愛之切。

對于我們班上一位姓黃的同學來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上學期學習態度很松散,上課經常遲到,作業經常拖欠,而且經常和一些品學不端的同學往來。但是,自從他父親前不久在醫院確診患了尿毒癥以后,我主動詢問他在學習、生活中的困難,關心他的家庭困難,并試圖為他在全校捐款,由于愛于面子,他不肯讓其他同學知道他家庭的不幸遭遇,我只好為他向學校愛心基金會申請了困難家庭補助金,并且為他做好保密工作。

此后,他在校的表現前后判若兩人。在班級清衛方面工作積極,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在學習方面的主動性明顯加強,再也沒有上課遲到、早退、拖欠作業;在紀律方面,他表現得更好,課間不再打鬧,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與同學相處也十分融洽。兩個多月后,他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從原來的班級三十幾名上升到十幾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孫瑞欣.教師該怎樣用好激情之“法”.中國教育報,2007-11-8.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篇8

  教師立德樹人心得體會1

  漢代學者楊雄說:“師才,人之模范”。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做好教育者,當好學生的生活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呢?

  一切教育都源于愛。”師愛是師德的核心,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也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因此我們要用我們的愛去浸潤學生的心靈。愛心是教好學生的必要條件。

  有愛心,才能接受、包容學生。我們一接班,就會發現,有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身上臟兮兮的,像丑小鴨,有的任性,有的孤僻;有的嬌生慣養,自己說了算,不聽話,不合群;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跟爺爺奶奶過的,他們古板,不合時。加之心臟病、癲癇、腦癱的,真實狀況時時有,就看你有沒有愛心。有愛心,就會包容、接納他們,對他們循循誘導,像園丁那樣,修枝剪葉,盡善盡美的展示他們的美,你的工作就會得心應手,就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愛心,才能成為孩子們的朋友。我們要俯下身來和孩子說話,千方百計的接近他們,接近童心,接近孩子的思維。把它們的問題當著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有愛心,我們多了些歡笑,少了些誤解;有愛心,孩子們多了些信任,少了些冷視;有愛心,家長多了些放心,少了些擔心。

  愛心是愛崗敬業的最好詮釋。我說過“我們的工作有別于工人,工人少生產幾個零件,少拿一點工資;而我們面對的是一班學生,不認真工作,誤的是一代人”.有愛心,就有責任心。

  “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我們在鮮花盛開的時節,用博愛從事著陽光下偉大的教育事業。“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在教育的天地里,愛心滋生著工作的責任心,著師生的甜美關系,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師愛是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師愛是學生成才的搖籃,讓我們用師愛去點燃火種,讓我們用師愛伴學生健康成長,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教師立德樹人心得體會2

  在教育孩子們要有理想的時候,教師不能失去夢想。我慶幸,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用濃濃的師愛營造著一個瑰麗的教師夢;以不歇的德性追求和孩子們共同體驗著精神成長的豐盈與收獲。當他們帶著滿滿的自信邁向未來的人生之路的時候,我感到自己的夢想與他們在一起飛翔。

  “愛”讓教師夢富于色彩

  從教八載,時光荏苒,不變的是對每個學生的熱愛。愛學生,愛他們青春的臉龐,愛他們善良的天性,愛他們鮮活的想法,成為了我教師事業乃至生命的動力;它讓我能始終以飽滿的激情打敗潛伏的倦怠,在每一次備課中積淀新的素材,在每一堂課上鼓起新思想的風帆,在每一個和學生交流的場合傳遞給他們鼓勵和信任的力量。正是愛的滲透才使得教育超越單純的知識授受,而成為一種塑造靈魂、塑造生命的實踐。

  對學生的愛讓我的注意力超出課堂,指向每一個擁有“情感接發器”的生命個體。我記得這些“苦”:為一個身染重病的學生感到心疼,為一個不善于和室友相處的學生感到焦急,為一個學生的無心向學、終日昏沉而憂心;我也無法忘記這些“甜”,為學生的多才多藝感到喜悅,為學生取得各種成績和獎勵感到驕傲,為學生的成熟與成長感到欣慰。

  每個孩子都擁有無比敏感的心靈,他們能近乎精確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付出是多還是少,對他們的情感是誠摯還是淡漠。他們會自覺尊重“有愛教師”的勞動,熱情與之合作;他們愿意向其袒露內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因此,面對孩子們向我投來的求知的眼神,向我傾訴的紙條、短信、QQ、郵件,向我求助的電話,我充滿了一種被信任的快樂和使命感。無論工作有多么瑣碎繁重,不分平日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心中總有一種力量在激勵著我,那就是“每個孩子的進步是我不忘的初心”。

  正因為愛學生和學生的愛,我的教師夢才富于生命個性的色彩:“紅色”是彼此傳遞的正能量,洋溢的熱情;“藍色”是理性思辨,不一樣的思考角度;“黃色”是青春迷思,理想與現實間的平衡與奮爭;“橙色”是知行合一,篤定前行……原來我的夢是如此密切地和學生的夢交織在一起,而彼此之間的紐帶,就叫“愛”!

  教師立德樹人心得體會3

  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推動區域教育教學改革,引導和推動我區中小學和廣大教師,加強學習和研究,提高育人質量,提升區域教育品質,3月28日下午,在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召開了石景山區第十三屆教育教學研討月活動啟動會。區委教育工委書記石顯富、教委主任李秀蘭、副主任于秀云出席會議,區教育分院院長周玉華、黨總支書記于志勇以及區教委、教育分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各中小學校長、教學干部、教育分院研修員等共計240余人參加了活動。

  教育教學研討月活動是一個緊密圍繞當前教育改革主題,搭建教育研究、教育成果交流與分享的平臺,自2007年以來,我區已連續舉辦十三屆研討月活動。促進了我區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品質提升和學生的主動健康成長。今年研討月的主題為“堅持立德樹人,貫徹五育并舉”,引導全區教育系統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本屆教育教學研討月活動共分為“區級重點活動”、“區級一般活動”“學校研討展示活動”、“帶題授課”四個部分。區教育分院聯合各學校,圍繞“立德樹人”、“五育并舉”設計并申報了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共197場次,其中區級重點活動12次,區級一般活動26場,學校研討展示活動94次,帶題授課65次。

篇9

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一直以來大力推廣,影響深遠的改革。它的核心主要包括課題理念、結構、內容、評價體系標準的變化以及課題管理體制的改革等等。

我國目前對基礎教育課程進行不斷的改革,主要源于在基礎教育方面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其中較為突出有,教育失衡現象普遍存在。這方面主要表現在各學校之間的師資力量的不平衡而導致的教育起點的失衡,直接導致了教育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最終導致教育結果的失衡。雖然現在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就近上學的入學原則,但是自由選擇學校的現象并未根治,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愈演愈烈,這便出現學生上學機會的不平等現象,這首先違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則。[1]在此基礎上,由于師資力量配比的不均衡,又會直接導致教育發展的失衡,最終形成了不同學校的學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教育結果的失衡。在這種情況下,基礎教育改革則顯得尤為重要。

二、教師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先建構新課程體系,課程變遷和創新便隨之而來。無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是變革中的基礎課程,最終都將通過教師來落實到課堂上,體現在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師教學行為上,這種課程的改革無疑給一線教師們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涯,而且要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涯,教師將在新課題的實施中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這種專業化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題實施的必要條件。[2]其中,教師教學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著基礎教育課題改革的實驗、推廣,關系著基礎教育課題改革的成敗。教師在課題改革中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缺乏創新,缺乏趣味性,學生理解過程和程度教師完全不得而知,這樣的課堂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其次,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這樣才能保證其教育出來的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增強。目前我國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對教師的定期培訓,這完全不能體現教師的教學需要和專業發展,這些問題都是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我們必須對此進行深入思考,以找到解決的對策。

三、對基礎教育改革中教師教育課程的策略思考

1.教師應該定期培訓,不斷學習業務知識,同時對新課程進行學習、研究、實驗與推廣,對新課程的精髓加以消化吸收,做到深入、全面了解,這樣教師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將基礎教育改革融入到課堂。

2.教師應該定期讀書,互相交流心得體會,視野寬闊,教師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也能帶動學生的讀書興趣。

3.教師要針對教學方法進行校際交流,特別是針對那些重點學校的特級教師先進的教學及教法,要多多進行學習及交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長補短。這不僅可以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還可以減少學校師資力量的不平衡。

4.針對教師教育課程的內容進行更新,傳統的基礎教育課程,內容過于繁、難、偏、舊[3],很難與當今社會和科技發展聯系在一起,與學生生活的時代相脫節,對此學生很難深入理解并產生深厚的學習興趣。

5.教師應該針對其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索精神。對于一個問題的提出,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認真討論,仔細研究,最后教師再做總結與補充,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篇10

教師讀書心得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舉辦與閱讀有關的活動。

老師,你經常讀書嗎?你上次讀書是在什么時候?

曾看過這樣一項調查數據: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最多的是猶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羅斯,每人55本。美國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國13多億人口,扣除教科書,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羅斯,每20人就擁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猶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親便會在《圣經》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讓孩子在心靈上知道這書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寫過文章介紹,在那些發達國家的地鐵里,火車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靜靜地讀書。而在中國這些場合,人們要么在高談闊論,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是低頭族—玩手機,鮮有看書的人。

不要責怪我們的孩子們不愛讀書,我們成年人呢?一年下來讀了幾本書呢?很多人都會以工作忙,壓力大,沒時間等借口抹去了讀書的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擁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和時代相通的先進教學理念,創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念從哪里來?我覺得組織教師讀書是最好的方法。閱讀教育專著和文化專著是一線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幫助教師提高的有效途徑,也是學校名師培養工作的基礎工程。

提倡教師讀書進而帶動學生閱讀。只有讓學生在上學時代愛上書籍,學會從書籍里認識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這樣他畢業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礎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愛好閱讀,是“學會學習“最主要的內容。如果當一個學生讀了六年書離開小學,或者在讀了六年書離開中學的時候,卻沒有閱讀的興趣,能說我們的教育是完成任務和成功了嗎?我想,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為了培養完整的人,培養終身可持續發展的人,為了我們民族的興盛不衰,我讀書了嗎?我組織學生讀書了嗎?

其實,對于教師而言,讀書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意義是拯救自己,因為不讀書的教師最終會淪為簡單的勞動力,而一個簡單的勞動力想要得到人們的尊重則是很難的。孔子是名教師,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經師“又為“人師“.他的那種高山景行的大家風范,千載流傳,令人嘆服。當代教師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為什么會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夠“為人師表“太少了。只有“經師“和“人師“二者兼備的教師才是真正的教師。把學校辦成一個學習的團體,讓每一位教師都能自覺地意識到,只有閱讀才能拯救自己,從而把閱讀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這應該是“文化關懷“神圣諾言最美好的兌現。

用閱讀拯救我們自己,讓閱讀給孩子們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為教師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心得

如果說冬日讀書如溫暖爐,那么春日讀書如賞百花。當代詩意語文倡導者王崧舟說,底蘊是書堆起來的,生命不息,閱讀不止。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教育素養提升取決于讀書、讀書、再讀書!

學生時代的我喜歡讀名著、散文、詩歌。工作后,由于寫論文、班級管理需要,我漸漸接觸到了教育著作。無論白天多么忙碌,回到家靠在床頭或沙發捧上一本書頓時全世界都靜了。在書里,我讀到了許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也找到了許多心靈的共鳴。就在一頁一頁的翻閱中,我感覺自己暢游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又像遇到了心有靈犀的朋友,當我迷茫彷徨時還有高人指路。如此美妙,每天合上書本我都感到滿足愉悅不已!

第一次聽說縣教研室下了音樂論文通知,我激動,又緊張。在找繼續教育的學習筆記時也翻出了徐小懿等編著的《聲樂演唱與教學》。這本書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簡直全說到我心坎里去了!尤其是“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學中的作用“這一章節活脫脫就是寫我,也是寫了不少同學共同出現的歌唱心理。于是,我迅速將自己的體會落筆成文《關注學生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教學的有效性》后榮獲縣二等獎。第一次寫論文就能獲獎,不得不說這是莫大的鼓勵。就這樣,“讀教育著作是很有趣的,關鍵還有指導性“讓我漸漸走進教育閱讀的美好世界。

此后,我的辦公桌、床頭常常會放著各種種樣的書籍。有時候是工作中碰到問題想要尋找辦法,更多時候我是需要看看書才會安寧、舒暢。剛開始,我很喜歡看一些案例或教育敘事類的書籍。

那時候我只管自己讀著舒服,別人讀不讀書那是別人的事。2015年,縣師訓處到我們學校籌劃縣培計劃的教師集體閱讀活動。我也意識到,讀書是要帶動的。我自己也可以通過讀書交流活動得到提升。于是,我組織老師們共讀了《愛心與教育》《讓愛智慧》《讀懂小學生》等教育心理學著作。就在一次次讀書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溫潤、感動與智慧。從做方案到挑書買書到組織交流、讀后感評比,我確實花了不少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猶豫。特別是看到滿頭銀發的蔣團合老師一下課就戴著老花鏡寫讀書筆記,聽到肖艷老師看完心理咨詢手記《讀懂小學生》后聊到自己班上的單親孩子掩面哭泣時,我覺得我遇見了有教育情懷的作者,也遇上了溫潤的教育同行。

讀書,成了最美好的時刻。有了互聯網,我不僅可以最快了解書訊,還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讀的書。當當網、京東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徑當中我如饑似渴地讀了許多好書。在李希貴《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中我了解到了美國教育的一些情況,開始思考我們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于這本書我也關注了李希貴的一些情況,對于他創辦北京十一中學“走班制“的勇氣和創新特別佩服!在《窗邊的小豆豆》里我感受到了兒童真是可愛的天使,巴學園的校長是多么有愛心和智慧啊!在佐騰學《靜悄悄地革命》我很向往那靜心傾聽的溫潤的教室和談樂趣和困難的實效性教研活動。“學校應成為‘學習共同體’,在教室里要實現‘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許多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和程紅兵的《聽程紅兵老師說課評課》讓人重新審視我們多年來的聽課評課活動。吳忠豪主編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指要》為我們教語文指明了方法和路徑。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湯勇《做一個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說,世上有一種東西比所有的軍隊都更強大,那就是恰逢其時的理想。“朱煜主編的《迷人的閱讀》本身就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