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會計實務范文

時間:2023-10-10 17:4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商業會計實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商業會計實務

篇1

[關鍵詞]電子商務;企業;會計理論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不僅改善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通過網絡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維習慣。以電子商務為例,在人們的購物方式、商務模式、企業經營方面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1電子商務環境影響下會計的相關特征

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加劇了電子商務環境形勢的復雜性。在此形勢影響下,為了保證電子商務活動的正常開展,需要充分地發揮會計的實際作用,擴大會計核算及會計理論的實際應用范圍。結合現階段電子商務環境影響下會計的實際發展情況,可知其具有相關的特征。這些特征主要包括:一是處理過程的實時性。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傳遞效率不斷地提高,實現了企業內部與外部會計信息一體化,在確保各種會計信息實時輸入的基礎上,間接地提高了會計工作質量;二是各種方法的豐富性。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信息處理過程中各種方法的有效試驗,可以滿足用戶對于會計信息多樣化的實際需求。各種方法的配合使用,有利于構建出可靠的決策模型,確保會計信息使用的有效性;三是各種信息的全面性。電子商務的涉及范圍廣,能夠提供各種財務與非財務信息,促使企業可以通過數據庫的作用,獲得各種各樣的會計信息。這些方面的不同內容,客觀地反映了電子商務環境影響下會計的相關特征,一定程度上為會計信息的獲取及有效使用提供了必要的參考信息。

2電子商務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2.1對會計基本假設的影響

首先,從會計主體假設方面分析,通常以具有實體、統一體、獨立體作為基本特征;但是,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所經營的業務主要帶有虛擬性質,即數字化、網絡化等;逐漸地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尤其是會計主體的流動性、自由幅度可以在任何有網絡的地區,因此,相對于傳統型的會計主體假設中的實體性特征,它具備虛擬性,而且,實體與虛擬性的主體共存現象也屬于它的一大特色,從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模式來看,帶有虛擬性更能符合速度、信息技術潮流此類的時代特征。其次,從持續經營假設方面分析,在會計核算方面,注重持續性,主要是指企業已經規劃好的經營方針、目標、生產經營活動的持續等;以傳統會計為例,要完成持續經營,則需要從會計計量、確認及相關原則出發,解決一些財產計價問題、收入確定問題等;但是,與不被解散的假定會計主體相比,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虛擬企業則會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各個公司間的時間、地理上的間隔,它的重組性、分解性更強,所以顯現出不穩定性、隨機性、動態性,同時也保持了多樣性選擇;相比之下,持續經營假設在這種新的模式之下,很難成立。再次,從會計分期假設方面分析,若是對持續經營下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一個劃分,使其在為多個首尾相接、間距相等的期間,則將其稱會計分期假設。因而在傳統會計方面,就會出現會計信息在各個方面的時間差;但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期間交易已經被突破,出現了特定會計期間。這一時期需要對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必要的明確;尤其是虛擬企業間的交易時間短、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加上收支同時性的發生。因此,需要對會計分期假設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從而形成以交易期間為準的會計期間,這樣就可以針對性地解決諸多問題。最后,從貨幣計量假設方面分析,所有會計核算中,計量尺度相對統一,均以貨幣為計,因此,它的貨幣計量假設就是幣值不變這個大前提;但是,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電子商務卻采用一種無形的資產轉變,利用一種符號、數字來實現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之間的轉變,貨幣性質的計量已經很難滿足一些資產、決策信息等,所以,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企業交易媒介較多,不僅有電子數據、電子貨幣,更為迅速地實現了交易與記錄,相比之下,它對于傳統記賬本位幣是一種交易弱化,而且明顯地違背了記賬的幣值不變假設,所以,資金的流動性更快,使用者的手段也得到了拓展,提出了單純貨幣計量信息以外的計量方式。

2.2對會計要素的影響

一般將會計對象的內容稱為會計要素,其主要組成內容,比如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基本要素就屬于此類;它的作用在于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明確反映。然而,在傳統會計中這非常明確,但是,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多樣化往往會造成會計語言表述經濟活動受限,因此,會計要素完整反映就相對困難;簡單地講,就是會計信息、經濟信息之間出現了一些偏差情況,偏差不僅會帶來一些錯誤信息,也會對決策者的決策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傳統與電子商務兩種不同的環境下,也需要進行會計要素的相對變化,目前來看,細致化、全面分類已經成為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大勢所趨;而且,會計要素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分類也非?,F實,這也是未來能夠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進行精準反映的一個重要路徑。

3電子商務對會計實務的影響

3.1從權責發生制方面看

當權力、責任發生或轉移成為收入、費用發生的標記時,通常就稱之為權責發生制,與一般情況下所誤認為的款項收付與否關系不同,所以,應該對二者進行明確的差異區分;然而,電子商務環境下情況卻有所不同,交易短暫性是其主要特征,且具備同時期收入與費用發生的特點,從這個角度看,又越過了會計期間,交易期間與主、會計期間的等同完成沒有現實意義或價值,因此,從這個層面來看,應該傾向于向收付實現制度的轉變。

3.2從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看

所謂歷史成本計價原則有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持續經營的大前提;另一個是資產實際發生成本的入賬價值,后一個資產處置前入賬價值的不變特性。但是,電子商務環境變了,它對這種持續性的經營假設進行了明確的否定,因此,靜態化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已經在過于活躍的市場中,成為了落后的不能精準的測量其價格波動的工具,因此,其效用越來越小,以至于無法取得市場的認可;因而從目前這種情況看,若能夠以現行價值、可變價值類的公允價值作為成本計價,可以克服歷史成本的缺陷,彌補它的不足之處。

3.3從會計核算看

信息技術的發展沖擊了人類的原有生存模式、生活方式,尤其是無紙化交易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經營理念,傳統的會計記賬方法也被會計軟件、電子化檔案等所取代;與此同時,會計核算內容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追溯其中的原因,發現電子商務環境之下,資源的有形到無形的轉變使得會計信息管理、分析、決策等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企業核算中也不僅僅停留于固定資產,而是更為全面;尤其是對于財務軟件的使用、電子公共平臺的公開公布,都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時間,讓會計信息在社會范圍內得以公開,并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3.4從會計組織看

技術變革對于人類的影響并未產生不可預期的作用與想象的重要性,但是,從社會與經濟發展的角度看,組織管理中的思路更新,卻又是現代社會中的一個新特點,與技術變革同步,電子商務既是技術性的革命,也是一種組織管理方面的革命,兩種要素集于一身,更凸顯了電子商務的更高價值,從現階段的應用也證實了它的效用、價值、影響意義深遠。從影響方面看,電子商務對會計組織影響重大,主要體現在網上銀行、自由性工作環境、節約了人力、強化了技術技能。歸納起來可以將其簡要地稱之為高效化的運營、不受時間限制的自由、人力主體作用的削弱、技術性的勝利等,共同作用,改善了會計組織的原有形式,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影響。根據現在的電子商務、銀行工作環境等觀察,電子計算機的熟練操作已經成為了一門必不可少的技能。

3.5從傳統會計報表看

傳統會計報表按照前面所說的各項原則,通過在會計期間完結后實現編制,因此,對于使用者而言,時效性較差,也就是很難隨時對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些會計信息等;但是,與此相反,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計算機的應用、互聯網絡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報表的編制時間,尤其是相關財務軟件的應用更為有效地使會計信息的處理更為及時、有效,因此,為決策者能夠提供更為及時、有效的信息依據,為其決策提供重要幫助。

3.6注意事項

雖然電子商務有諸多對傳統會計理論與實務的沖擊,但是,新型的電子化、信息化的會計管理方式中也存在諸多風險,如黑客侵入、病毒損害、硬件受損、軟盤格式化等;因此,在具體地進行新型企業財務管理、會計信息處理、報表編制等方面,即一方面,要求做好備份;另一方面,應該進行技術維護,保障其安全有效。比如,密鑰防護的升級、驗證碼的設計、各種識別系統的綜合應用、防護墻的設置、殺毒軟件的安裝等,都是能夠起到較好效果的保護路徑;另外,就是設置專門的技術部門進行保護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并做好日常維護工作。

4結論

總之,在新的時代就要堅持與時俱進、因時制宜,尤其是電子商務得到普遍發展的情況下,經濟模式也在向著一個虛擬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集聚,因此,在時間與空間上都出現了新的突破,而且對于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與產業鏈的構建都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基于這種基本事實,應該認真分析現實的電子商務及其全面狀況,并對傳統會計中的不適用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形成新的適用于電子商務及網絡信息化時代潮流之下的新型會計理念與實務,從而提升企業會計理論創新水平與實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發文.電子商務對企業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J].中國經貿,2015(15):242.

[2]俞鐵剛.淺議電子商務對企業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干預[J].新財經:理論版,2014(2).

[3]武娜.電子商務對企業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4(6):51.

[4]趙冬輝.電子商務對會計的影響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4(11):127-128.

[5]徐寶祥.電子商務對于會計理論發展的影響[J].東方企業文化,2013(8).

[6]戴長松.電子商務對企業會計理論與實務產生的影響分析[J].管理學家,2012(3).

[7]趙陳煜.論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J].經濟師,2012(1):162-163.

篇2

【關鍵詞】商品期貨套期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量套期

【中圖分類號】F724.5/F406.7

2015年12月,財政部印發《商品期貨套期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財會〔2015〕18號,以下簡稱《暫行規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與2006年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以下簡稱CAS 24)并行,采用商品期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的企業可以繼續采用CAS 24進行套保業務的會計核算,也可以采用《暫行規定》進行套保業務的會計核算,但二者只能選其一,不可以交叉使用,也就是說,《暫行規定》在商品期貨套期業務上已經取代了CAS 24,成為利用商品期貨開展套期保值活動的最新會計規范指引。

一、《暫行規定》的主要特點

(一)反映風險管理活動的影響

CAS 24所規定的套期會計與企業風險管理活動相脫節、應用門檻高、處理復雜,往往難以采用,從而造成期貨損益不能與現貨公允價值變動實現對沖,企業參與期貨交易反而加劇了損益波動。《暫行規定》對套期會計做了較大改進,其核心理念就是要讓套期會計更加緊密地反映企業的風險管理活動,使企業的商品價格風險管理活動能夠恰當地體現在財務報表中。

(二)取消了套期高度有效評估的量化要求

CAS 24規定在套期業務存續期間,該套期預期會高度有效地抵銷套期指定期間的被套期風險,其中的“高度有效”是指該套期的實際抵銷結果在80%~125%的范圍內,由于這一范圍較小,使得企業對套期保值業務望而生畏?!稌盒幸幎ā啡∠?0%~125%的套期高度有效性量化指標及回顧性評估要求,代之以定性的套期有效性要求,更加注重預期有效性評估。定性的套期有效性標準的重點是,要求被套期項目和套期工具之間應當具有經濟關系,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因被套期風險而產生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預期,隨著相同基礎變量或經濟上相關的類似基礎變量變動發生方向相反的變動。

(三)擴大了被套期項目的范圍

允許將風險敞口的某一層級、某一風險成分指定為被套期項目,也允許將風險總敞口、風險凈敞口指定為被套期項目??梢灾付ǖ谋惶灼陧椖糠秶臄U大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的風險管理策略和目標,提高企業成功應用套期會計的可能性。

(四)引入套期關系“再平衡”機制

當套期比率不再反映被套期項目和套期工具所含風險的平衡,盡管該套期關系的風險管理目標并沒有改變,CAS 24要求先終止套期關系,然后再重新指定新的套期關系?!稌盒幸幎ā吩试S企業通過調整套期比率來滿足套期有效性要求(即“再平衡”),從而延續套期關系,簡化了會計核算。

(五)套期類型分為公允價值套期和現金流量套期

公允價值套期,是指對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以存貨、尚未確認的確定承諾為基礎的被套期項目,指定在公允價值套期關系中;現金流量套期是指對被套期項目現金流量變動風險進行的套期,以很可能發生的預期交易為基礎的被套期項目,指定在現金流量套期關系中,針對兩種類型的套期類型,規定了相應的會計處理、財務列報的方法。

二、套期關系的指定

套期會計與普通會計的最大區別是,被套期項目不再按歷史成本計量核算,轉而按公允價值計量核算,只有這樣,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變動才能和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相互抵消,當被套期項目(比如存貨)的公允價值大于歷史成本時,普通會計是不能對歷史成本增加的價值進行核算的,而套期會計卻可以,因此,企業應當在套期關系開始時以書面形式對套期關系進行指定,從而進行套期會計的核算,書面文件應當載明下列事項:(1)風險管理目標以及套期策略;(2)被套期項目性質及其數量;(3)套期工具性質及其數量;(4)被套期風險性質及其認定;(5)套期類型(公允價值套期或現金流量套期);(6)對套期有效性的評估,包括被套期項目與套期工具的經濟關系、套期比率、套期無效性來源的分析;(7)開始指定套期關系的日期。

三、會計科目設置及列示

(一)“套期工具”科目(共同類科目)

該科目核算套期工具形成的資產或負債,按套期工具進行明細核算。期末于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套期工具”科目所屬明細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合計數在“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中列示,貸方余額合計數在“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中列示;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中設有“衍生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負債”項目的,則應當分別在該兩項目中列示。

(二)“套期損益”科目

該科目核算公允價值套期下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按套期關系進行明細核算。期末于利潤表上列示,“套期損益”科目當期發生額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中列示。

(三)“被套期項目”科目(共同類科目)

該科目核算公允價值套期下被套期項目及其在套期期間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資產或負債,按被套期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期末于資產負債表上列示,“被套期項目”科目中歸屬于存貨的余額減去相關“存貨跌價準備”科目余額后的金額在“存貨”項目中列示;將歸屬于確定承諾的“被套期項目”科目所屬明細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合計數在“其他流動資產”或“其他非流動資產”項目中列示,貸方余額合計數在“其他流動負債”或“其他非流動負債”項目中列示。

例2:B食品廠1月10日跟某公司簽訂了1個月后按4950元/噸購買10噸白糖的采購協議,現貨價格4950元/噸,擔心白糖的價格下跌,賣出1個月后交割的白糖期貨合約1手(10噸/手),期貨價格4960元/噸。保證金為6%,手續費為5元/手。2月12日,現貨和期貨價格均為4800元/噸,期貨到期平倉。

1月10日的會計處理:

被套期項目由于是協議的采購,沒有初始的對價,在指定套期關系時無需做會計分錄。

(1)指定套期關系,賣出期貨合同,交納保證金

借:套期工具―白糖期貨交易保證金2 976 (4960×10×6%)

貸: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2 976

(2)交納期貨手續費

借:套期損益―白糖采購協議5 (1×5)

貸: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5

2月12日的會計處理:

(1)采購承諾的市場價格變動

借:套期損益―白糖采購協議1 500(4950-4800)×10

貸:被套期項目―白糖采購協議1 500

(2)執行采購協議

借:原材料49 500

貸:銀行存款49 500

(3)結轉采購承諾的公允價值變動

借:被套期項目―白糖采購協議1 500

貸:原材料1 500

(4)期貨的市場價格變動

借:套期工具―白糖期貨交易保證金1 600 (4960-4800)×10

貸:套期損益―白糖采購協議1 600

(5)期貨平倉,收回交易保證金

借: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4 571

套期損益―白糖采購協議5(1×5)

貸:套期工具―白糖期貨交易保證金4 576

例3:C廠5月8日跟某公司簽訂了2個月后按6 000元/噸的價格銷售10噸豆油的銷售協議,現貨價格6 000元/噸,擔心豆油的價格上漲,買入兩個月后交割的豆油期貨合約1手(10噸/手),期貨價格6 060元/噸。保證金為5%,手續費為6元/手。7月14日,現貨和期貨價格均為6 100元/噸,期貨到期平倉。

1.5月8日的會計處理:

被套期項目由于是協議的銷售,沒有初始的對價,在指定套期關系時無需做會計分錄。

(1)指定套期關系,買入期貨合同,交納保證金

借:套期工具―豆油期貨交易保證金3 030 ( 6060×10×5%)

貸: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3 030

(2)交納期貨手續費

借:套期損益―豆油銷售協議6 (1×6)

貸: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6

2.7月14日的會計處理:

(1)銷售承諾的市場價格變動

借:套期損益―豆油銷售協議

1 000(6100-6000)×10

貸:被套期項目―豆油銷售協議1 000

(2)執行銷售協議

借:銀行存款60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60000

(3)結轉銷售承諾的公允價值變動

借:被套期項目―豆油銷售協議1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 000

(4)期貨的市場價格變動

借:套期工具―豆油期貨交易保證金400 (6100-6060)×10

貸:套期損益―豆油銷售協議400

(5)期貨平倉,收回交易保證金

借: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3 424

套期損益―豆油銷售協議6(1×6)

貸:套期工具―豆油期貨交易保證金3 430

通過例2和例3可以看出,承諾以約定的價格進行采購/銷售,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其結果是把約定價格轉換為履約時的市場價格。如果履約時的采購價格真的下跌,套期保值帶來收益,否則,帶來損失;如果履約時的銷售價格真的上漲,套期保值帶來收益,否則,帶來損失。

五、現金流量套期會計處理實務

現金流量套期核算的基本思路是將套期工具的現金流量變動分為有效套期和無效套期兩部分,套期工具的現金流量變動大于或小于被套期項目現金流量變動的部分為套期無效部分。有效部分,即套期工具自套期開始的累計利得或損失(絕對數)與被套期項目自套期開始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累計變動額(絕對數)的較小者,通過“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科目計入所有者權益,待套期關系終止時,再轉入損益或資產;無效部分則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科目“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由于現金流量套期的被套期項目是尚未成為確定承諾但預計發生的商品現貨采購或銷售,因此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對于預期的采購,擔心將來采購價格上漲,現金支出增加,從而現在買入期貨合同進行套期;(2)對于預期的銷售,擔心將來銷售價格下跌,現金收入減少,從而現在賣出期貨合同進行套期。下面分兩種情況舉例說明。

例4:D公司12月8日預計明年1月需要補充焦煤庫存600噸。因擔心焦煤價格上漲,買入1月到期的焦煤期貨10手(60噸/手),市場價格680元/噸,期貨價格683元/噸。保證金為5%,手續費為萬分之一。12月31日,現貨市價690元/噸,期貨價格695元/噸。1月到期時,焦煤市場價格和期貨價格均為700元/噸,按市場價格購買,期貨平倉。

1.12月8日的會計處理:

由于被套期項目是預期的采購,在指定套期關系時無需做會計分錄,在套期關系存續期間,亦無需會計處理,待實際采購時,再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

(1)指定套期關系,買入期貨合同,交納保證金

借:套期工具―焦煤期貨交易保證金20 490(683×600×5%)

貸: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20 490

(2)交納期貨手續費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40.98 (683×600×0.01%)

貸: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40.98

2.12月31日的會計處理:

現貨價格從680元/噸升到690元/噸,價格變動幅度為10元/噸,期貨價格從683元/噸升到695元/噸,價格變動幅度為12元/噸,因此套期有效部分是10元/噸,套期無效部分是2元/噸。

借:套期工具―焦煤期貨交易保證金7 200

貸: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6 000 (10×6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 200 (2×600)

3.下一年1月的會計處理:

(1)現貨價格從最初的680元/噸升到700元/噸,累計價格變動幅度為20元/噸,期貨價格從最初的683元/噸升到700元/噸,累計價格變動幅度為17元/噸,因此套期有效部分累計是17元/噸,扣除上期確認的10元/噸,本期應該補充確認7元/噸。

借:套期工具―焦煤期貨保證金3 000[(700-695)×6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 200

貸: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4 200(7×600)

(2)期貨平倉,收回交易保證金

借: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30 648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42(700×600×0.01%)

貸:套期工具―焦煤期貨交易保證金30 690

(3)按市價采購600噸焦煤

借:原材料―焦煤409 800 (683×600)

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10 200

貸:銀行存款420 000 (700×600)

例5:E公司11月1日預計明年1月需要銷售天然橡膠40噸。因擔心橡膠價格下跌,賣出1月到期的橡膠期貨4手(10噸/手),市場價格10 500元/噸,期貨價格10 400元/噸。保證金為5%,手續費為萬分之二。12月31日,現貨市價10 300元/噸,期貨價格10260元/噸。1月到期時,橡膠市場價格和期貨價格均為10200元/噸,按市場價格賣出,期貨平倉。

1.11月1日的會計處理:

由于被套期項目是預期的銷售,在指定套期關系時無需做會計分錄,在套期關系存續期間,亦無需會計處理,待實際銷售時,再進行相關的會計處理。

(1)指定套期關系,賣出期貨合同,交納保證金借:套期工具―橡膠期貨交易保證金20 800 (10400×40×5%)

貸: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20 800

(2)交納期貨手續費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83.2 (10400×40×0.02% )

貸: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 83.2

2.12月31日的會計處理:

現貨價格從10 500元/噸降到10 300元/噸,價格變動幅度為200元/噸,期貨價格從10 400元/噸降到10260元/噸,價格變動幅度為140元/噸,因此套期有效部分是140元/噸。

借:套期工具―橡膠期貨保證金5 600

貸: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5 600 (140×40)

3.下一年1月的會計處理:

(1)現貨價格從最初的10 500元/噸降到10 200元/噸,累計價格變動幅度為300元/噸,期貨價格從最初的10 400元/噸升到10 200元/噸,累計價格變動幅度為200元/噸,因此套期有效部分累計是200元/噸,扣除上期確認的140元/噸,本期應該補充確認60元/噸。

借:套期工具―橡膠期貨交易保證金2 400

貸: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2 400(60×40)

(2)期貨平倉,收回交易保證金

借:其他貨幣資金―期貨結算保證金28 718.4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81.6(10200×40×0.02%)

貸:套期工具―橡膠期貨交易保證金28 800

(3)按市價銷售40噸橡膠

借:銀行存款408 000(10200×40)

其他綜合收益―套期儲備8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416 000 (10 400×40)

通過例4和例5可以看出,通過現金流量套期保值,實際的采購/銷售價格,就是簽訂期貨合約的期貨價格。

篇3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選擇到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國家對國企上市審批嚴格,需要進行資產評估、審計鑒證,并報國資委、證監會批準,并滿足國內及上市地監管要求,其中涉及財稅處理事項較多,下面以筆者所在公司重組改制為例,對其中涉及的主要財務問題的處理方法簡要探討。

【關鍵字】

重組改制 上市 會計處理 規定

【主要內容】

一、 公司重組改制上市方案及主要流程

筆者所在公司是某國有大型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為增大公司在國際和國內行業內的整體競爭力,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經集團總體籌劃擬在海外上市。集團將下屬幾家行業相似的子公司股權無償劃轉給A公司,將其中與主業無關的子公司及資產劃出,經上述重組后,A公司成為所在行業特大型企業,競爭優勢明顯。A公司聘請具有資質的資產評估和審計中介機構進行資產清查審計,報經國資委核準,依據評估報告將原下屬所有單位改制為公司制企業。依據《公司法》進行股份制改造,在審計評估的基礎上,引入外部投資者,設立股份公司,聘請上市機構進行上市輔導,按照證監會及上市地監管部門有關要求,報送審批材料,編制招股說明書,公開發行股份。

二、 關于股權劃轉的會計處理

1.初始投資成本的確認。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規定,對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權益結合法,即對被合并方的資產、負債按照原賬面價值確認,不按公允價值進行調整,不形成商譽,合并過程對最終控股人整體經濟利益沒有影響。我公司按劃入子公司合并日經審計的凈資產賬面金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同時增加公司資本公積。

2.合并報表的處理。對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應視同期初即已合并,資產規模、經營成果都應持續計算,編制合并日會計報表時,應對資產負債表期初數進行調整,對利潤表等比較報表的上年同期數也作相應調整。

(1)合并資產負債表:以賬面價值并入被合并方資產、負債,合并各方在合并日及合并報表期初日之間的交易,應合并抵銷,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抵銷,其中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形成的歸屬于合并方的留存收益應當轉回,其中被合并方“盈余公積”,在《企業會計準則-企業合并》中要求轉回,而在《企業會計準則-合并財務報表》章節中要求在合并報表“未分配利潤”中予以反映,并在報表附注中予以單獨披露。我公司在編制合并資產負債表時,按合并財務報表要求,在“未分配利潤”中反映,合并資產負債表的盈余公積僅反映母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積,并在報表附注中對未分配利潤中包含的子公司計提的盈余公司進行披露。

(2)合并利潤表:應包含被合并方自合并期初至合并日實現的凈利潤,合并各方期間發生的內部交易,應進行抵銷。

(3)合并現金流量表:應包含被合并方自合并期初至合并日發生的現金流量,合并各方期間發生的現金流量,應進行抵銷。

三、 改制評估的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財會[2010]11號)規定:“企業進行公司制改制的,應以經評估確認的資產、負債價值作為認定成本,該成本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當調整所有者權益?!蔽夜景凑赵u估報告金額對資產、負債等項目賬面價值進行了相應調整,評估金額與原賬面價值差額計入資本公積,并按單項資產、負債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

特別注意,根據財政部《關于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財企[2005]12號)規定,要求改建企業賬面原有的應付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余額,應當轉增資本公積金,不再作為負債管理,也不得轉為個人投資。

四、 預留三類人員費用會計處理

國有企業因為歷史原因,大多承擔著較大的社會責任,其中離休、退休、內退等三類人員福利是最主要的負擔,事關職工切身利益,而此類費用又屬于非生產經營相關,上市后繼續負擔將會損害其他股東利益。根據財政部《關于企業重組有關職工安置費用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9]117號),對企業重組過程中涉及的離退休人員和內退人員有關費用,要求按照“人隨資產、業務走”的原則,由承繼重組前企業相關資產及業務的企業承擔。對符合重組企業所在設區的市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離退休人員統籌外費用,經批準可以從重組前企業凈資產中預提,預提年限應當按照中國保監會的《中國人壽保險業務經驗生命表》計算。

預留時,直接沖減企業資本公積,同時掛“應付職工薪酬”。使用時,在國資委批準的標準和范圍內直接沖減掛賬。每年年末,聘請有資質的專業機構按最新的利率對預留費用余額進行重新復核,對通貨膨脹率等經濟基礎假設變化影響的金額,計入“資本公積”科目,同時調整“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余額,按年末最新利率計算預留費用的利息成本,并借記“財務費用-利息支出”,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因為該項預留費用是企業上市前從國有資本中直接預留,因此必須嚴格按照預提范圍使用,執行標準不得隨意變更,以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五、 發行前滾存利潤的會計處理

根據國資委有關規定,自公司設立的資產評估基準日至股份公司設立日之間產生的可供股東分配的累計利潤為特別股息,應歸原股東享有。應聘請審計機構對此期間損益進行審計,依據股東會決議及審計報告金額,借記“利潤分配”,貸記“應付股利”

公司發行并上市前留存的滾存未分配利潤,一般可以由原股東獨享,也可由發行后新老股東按持股比例共享。

國有企業改制上市中,既要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另一方面保護未來新股東權益,企業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滿足各方監管披露要求,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建立健全財務會計管理體系,規范財務核算,杜絕財務造假。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講解》.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2010年12月

篇4

關鍵詞:會計業務 業務流程 控制風險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的內生動力仍然不足,國內銀行業之間的競爭力日趨激烈。隨著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銀行間的競爭不僅只限于規模和業務上面的競爭,更多的是表現在服務的競爭。目前很多銀行已經意識到流程再造對于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紛紛加快步伐,實現由傳統的“部門銀行”向現代化“流程銀行”的轉型。其中作為商業銀行最為基礎的會計業務,對其實施流程再造是有效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商業銀行傳統的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傳統的業務運營模式是以層級管理為特征,以層級最底層的網點為基礎,以業務前后臺一體化為核心的業務處理方式。業務由網點受理,網點柜員對客戶提交的業務憑證進行審核后完成記賬核算等操作,其中大額或特殊業務還需由授權人員進行事中審核和授權,然后打印憑證給客戶簽章確認,最后將業務憑證送至監督機構進行事后監督。

隨著銀行業務品種不斷增加,業務量持續增長,這種操作流程暴露出的問題也日益明顯,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人力資源占用過大

目前各行綜合業務網點數量不斷增加, 網點開辦的業務種類也日益齊全,臨柜業務操作人員不僅要做好柜面業務,同時還肩負著存款、貸款、基金、保險、貸記卡等任務,工作壓力繁重;而且隨著業務量的不斷增長,授權人員和事后監督人員數量也需同比增長。這其中授權人員往往還肩負著業務監控工作,一方面要處理前臺隨時出現的各種問題,一方面仍要對相關業務進行手工授權,例如某行某個季度產生的實時預警信息461120筆,其中會計主管手工核銷實時預警信息75955筆,手工和效率為16.47%,授權核銷實時預警信息162904筆,授權核銷率為35.33%。由此可知,前臺處理模式導致會計主管將耗費大量的時間在受理核銷工作,較大的工作量勢必會造成前臺的風險防控難免出現差錯,從而影響了風險防控的有效實施,也使得前臺的工作效率降低。

(二)業務流程繁瑣,操作風險點多面廣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的絕大部分處理環節分布在網點柜面,導致網點資源更多地配置在業務核算與處理環節。受傳統“部門銀行”體制的影響,部分制度和交易未整合、業務處理繁瑣,導致網點柜員需要在系統錄入的要素越來越多;加之授權方式單一、過多的手工數據收集與報告制作、客戶需要填寫復雜的表格和文件等情況占用了網點柜面大量的資源,導致客戶排隊現象嚴重,占用客戶時間過長。而且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現行與客戶交互的業務全部處理環節廣泛分布在網點,前后臺業務分離不夠清晰,且計算機系統剛性控制程度較低,造成網點風險管理的壓力大、成本高且難以監控。目前,這種分散化、標準不一,專業較低的業務流程對風險的防控、前臺業務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三)網點營銷能力不足

會計業務核算處理全部由網點進行,柜員大量的精力用于業務操作,特別是一些客戶流通量大的網點,特別是業務受理高峰期,柜員幾乎將所有的精力用于解決銀行基本業務的受理,滿足客戶的基本需求,加之人工授權方式的缺陷,貴賓客戶和普通客戶的分流不均,其后果就是辦理業務時間延長,從而客戶排隊現象日益嚴重,這將致使柜員無法和客戶進行有效溝通,無法對優質的理財產品進行營銷,使得銀行為客戶理財的角色不能夠得以充分的發揮,從而浪費了很多發現高價值客戶的機會。網點具有明顯的操作型特征,其作為銀行一項重要資源與渠道,但營銷職能與服務職能未得到充分發揮,這極大地弱化了網點作為營銷主戰場的功能,降低了銀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潛力。

二、商業銀行會計業務集中處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為解決傳統會計業務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國內商業銀行迫切需要實施業務流程再造。從內因上看,商業銀行會計業務集中處理是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和影像技術在銀行的廣泛應用,銀行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原則,實施業務流程再造改革的結果。從外因上看,是銀行同業競爭加劇、防范案件內控管理要求提高以及銀行業務處理外包發展趨勢的影響。會計業務集中處理的流程能給商業銀行帶來以下四個方面的變化:

(一)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分離化、基礎影像化

在集中處理模式下,即銀行會計業務受理和處理實行前后全分離,前臺進行單據初審并掃描上傳,后臺依據前臺上傳的原始單據影像進行業務操作處理。前臺處理環節得到簡化,柜員工作強度降低,網點在不增設服務窗口的同時,在單位時間內接待客戶數增加,不僅縮短了客戶排隊辦理業務時間,而且解決了網點因為業務量大、網絡時間限制造成的壓票現象,業務處理效率顯著提高。在傳統模式下營業網點前臺柜員受理客戶提交的業務后,經過審核、驗印、系統操作、授權后在前成整個業務處理。而會計業務集中處理模式下,前臺柜員受理客戶提交的業務后,經過初審合格后,通過掃描將單據影像傳遞給后臺(一般是分行或總行的作業中心,有的銀行叫營運處理中心,以下統稱為“作業中心”),通過影像切分,將不同的審核以及處理環節交由作業中心的不同柜員同步處理,全部環節審核完成后自動完成相關的賬務處理,不需要前臺進行處理。如果出現一些需要前臺輔助處理的交由前臺協助補充處理,例如印鑒不清,后臺電子驗印系統無法比對,由前臺柜員對原始單據進行手工驗印處理。我們可以以電匯業務為例,通過圖1和圖2來對比反映。

從兩圖可以看出,傳統會計業務處理模式下,由營業網點串行完成操作存在過多物理交接;而集中處理后轉變作業模式,主要操作環節都集中到作業中心以并行處理,受理和處理分離,可以在作業中心實現工廠化、專業化操作,縮短流程時間,提高處理效率及風險控制。

(二)會計業務處理操作標準化、處理專業化

由于原始單據留在網點前臺,后臺作業中心只能以影像為基礎操作任務,這就必然要求銀行會計業務集中處理實行標準化管理,將可統一操作標準的各類業務配置標準化流程,實行統一標準拆分;將操作內容和操作方式類似的環節進行合并和歸納,進行專業化分工,由前后臺配備專業崗位的人員完成操作。業務集中后以系統處理代替人工判斷,避免因個人的主觀判斷造成執行不力和執行不統一,降低人為控制和干預的可能,減少人為處理帶來的操作失誤,以降低誤差率和保證控制的一貫性。仍然以匯款業務為例,要求客戶提交給銀行憑證中的要素必須按照統一規范的標準進行填寫和加蓋印鑒。如果印鑒位置加蓋錯誤,影像切分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這樣集中處理后系統將無法在規定的范圍內獲取印鑒信息,因此就無法自動完成驗印比對,只能退回前臺,由前臺人員對原始單據進行手工驗印。

另外,由于前后臺分離,影像采取統一標準分割,對每個環節的處理通過專人二次錄入的方式進行審核,因此對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比傳統人工審核下要求降低,后臺集中處理實現了專業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別是在業務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充分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用。

(三)會計操作風險控制的系統化、過程化

商業銀行會計業務集中后,后臺作業中心對單據的要素審核通過影像切分后二次錄入比對的方式進行,變傳統的人工審核控制為二次錄入系統控制,實現審核的系統硬控制。另外將單據影像切分,并由系統隨機自動分配給后臺作業中心不同柜員處理,不僅實現了前、后臺操作人員分離,同時在后臺處理中也強制進行了分離,形成多個崗位相互制約的機制,避免會計業務處理“一手清”模式,實現了運營風險的過程控制。以電匯為例,按照傳統處理,電匯的票面要素審核(收款人名稱賬號、付款人名稱賬號、日期、大小寫金額、用途等要素)基本上由經辦和復核完成,集中處理后,按照要素自動分割分配到不同的人員并行錄入和審核,實現風險控制的系統化、硬約束。

三、加強商業銀行會計業務集中處理模式管理的意義

(一)網點服務功能和綜合競爭實力顯著提高

長期以來,網點服務功能完全從銀行業務管理的角度來劃分,業務流程完全按照產品來設計,不能體現現代商業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致使網點服務功能單一,柜員服務水平低,無差別的服務也不利于挖掘和維持優質客戶。通過實施會計業務集中處理模式,剔除了低價值的操作環節,對過去相對繁瑣的管理環節精簡,切實改變部分業務授權環節較多、操作流程較為復雜的情況。由此,前臺的業務辦理時間可以進一步加快,客戶等候時間縮短,綜合柜員可以更好的和客戶進行溝通,識別優質客戶,整合客戶資源,掌握了營銷和服務的主動權,提高了工作的針對性,滿足客戶綜合化的需求,使客戶滿意度得到提高。前中后臺分離將充分貫徹“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使該行綜合競爭力大大增強,在同業中贏得先機,為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流程優化與風險防控有效結合

繼續對現行制度和單個產品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整合,最大限度地控制操作風險。對會計業務流程再造方案必須進行充分研究和論證,并始終把防范風險放在首位。影像識別技術的運用以及下一步前臺、后臺的徹底分離,減少了人為干預的因素,理論上大大降低了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但是,這種以高科技為依托的前、后臺處理流程以及監督流程,也帶來了新的技術風險。如何發現并防范新技術應用和新流程運轉中存在的風險,也是全面推進會計業務流程再造改革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為此,在深化會計業務流程再造過程中,除了在宏觀上繼續對整體的風險控制進行監控外,還要在微觀上對優化單一產品流程和加強操作風險點控制進行重點研究和探索;同時,在繼續對現行的制度、辦法進行研究,在保證內部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對業務發展和人員配置的制約。

(三)改革授權機制,簡化操作環節

集中處理模式的實施,授權機制得到明顯的改革。通過影像技術的利用,非現金業務的遠程集中授權系統的實施,對超過柜員權限的業務實行跨終端、跨網點的遠程授權,將風險大、復雜程度高、實時性不強的業務授權進行集中處理,達到了集中控制操作風險的目的,從而提高了授權質量和效率,減少了業務主管等核算授權人員的占用。同時,完善系統的操作控制流程,簡化授權交易,提供授權額度,為授權人員減輕由于授權方式、授權內容和系統設計原因而產生的業務管理負擔。

商業銀行會計業務集中處理模式的大力實施,業務流程必將全面得到優化,銀行的綜合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網點功能從交易核算型向營銷服務型轉變,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王瑞華.商業銀行經營中的數據大集中[J].現代商業銀行 2005.9

[2]李丹華.商業銀行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再造初探[J].中國科技信息 2005.2

篇5

2010年,哈爾濱市商務工作認真貫徹省委建設“經濟區”、“十大工程”戰略部署,圍繞建設“商貿都城”發展目標,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搞活流通,促進居民消費,取得了可喜成果。2010全年,市屬進出口總額完成42.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54%,總量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外資到位資金7.0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1%;國內資金實際到位517.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4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70.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8.8%,商務工作服務民生、促進就業、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

一、加快推進“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哈爾濱市不斷完善規劃,加大投入,采取市區(縣)聯動的工作機制,重點推進了10個對俄貿易加工區建設,積極引導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向加工區聚集,“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哈爾濱段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10個對俄貿易加工區啟動面積達72平方公里,累計投入資金125.9億元,引進各類加工型企業829戶,其中投資超1億元企業107戶,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制造、高新技術、食品、醫藥為主體的優勢產業集中區。

二、加快推進對外經貿合作升級

堅持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努力鞏固傳統市場,大力拓展新興市場。2010年,哈爾濱市貿易伙伴擴大到185個國家和地區,對美、日、韓等傳統市場進出口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0.4%、28.8%、8.1%;對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比上年增長482.5%、203.4%和619.7%。落實各項扶持政策,積極優化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機電產品進出口18.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8%,占全省的33.1%;一般貿易進出口32.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占全省的20%以上。實施分類指導、“一企一策”,大力培育龍頭骨干企業。2010年,哈爾濱市進出口總額超50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15戶,比上年增加6戶。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共審核境外投資項目15個,總投資額為1.5億美元;對外工程承包4個,總金額10.6億美元。

三、加快推進招商引資提質增速

堅持把大項目引進和建設作為擴大招商引資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措施,按照“項目建設提速年”的安排部署,組織實施“雙百工程”,100個洽談簽約項目投資總額達到593.5億元,100個開工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79.7億元。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不斷加大“點對點”招商、專題招商、展會平臺招商、領導帶隊招商工作力度,全年共組織大型專題、專項招商活動30多次,簽訂意向、協議和合同500多項。僅第21屆“哈洽會”,哈爾濱市就簽約國內外區域經濟合作項目81個,外資項目投資總額10.4億美元,國內合作項目投資總額544.9億元。堅持招商引資工作目標責任制,實行月通報、季分析、半年總結和招商引資例會制度,對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市、區(縣)領導包保推進,集中解決了一批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營造了親商、安商的良好環境。

四、千方百計搞活商貿流通

按照“上項目、優布局、擴內需”的總體思路,大力加強商貿流通項目建設。2010年,哈爾濱市規劃建設了38個商業大項目,完成總投資283.4億元。中順二手車市場、卓展購物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投入使用,紅星美凱龍家具廣場、洲際國際酒店、盛恒基國際生活廣場等大型商服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積極落實“家電、汽車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政策,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努力擴大農村消費。截至2010年底,哈爾濱市家電和汽車下鄉產品累計銷售總額達25.6億元,汽車以舊換新車輛4719臺,拉動新車消費6億元;農家店總量發展到4000家,鄉、村覆蓋率達到100%。圍繞培育第三方物流,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龍運物流園區、諾林化工物流一期工程已投入運營,華風物流園、潤恒農副產品物流園、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9個重點建設項目進展順利,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針對市場波動,全力開展“保供穩價”工作。把保證供應作為穩定物價的前提,加強市場監測,認真落實商品儲備制度,完善供應應急預案,全力做好商品的采購、調運和儲備,確保了市民主要生活用品不脫銷、不斷檔,物價基本穩定。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做好商務工作意義重大。2011年及“十二五”期間哈爾濱市商務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圍繞建設現代大都市的戰略目標,以建設“商貿都城”為主線,進一步加快推進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構建具有較強自主創新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對外經貿新格局。突出大項目的牽動作用,在重點區域、重要產業、重大項目招商上實現新突破。進一步加快城鄉市場體系建設,開創結構合理、服務便捷的商貿流通發展新局面?!笆濉逼陂g全市市屬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2011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推進對外貿易提質提速。繼續鞏固傳統市場,積極搶占新興市場,調整出口商品結構,擴大進出口規模。重點加大對骨干企業、出口品牌的培育支持力度,使進出口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達到20戶以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出口產品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繼續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對俄出口加工基地建設,吸引境外、省外企業進入園區,推動園區加快發展。

2011年黑龍江省商務工作會議材料精選二是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在全市開展“招商引資項目落實年”活動,重點引進和落實超億元投資項目100個以上。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對重大招商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確保招商引資數量、質量實現新的跨越。

篇6

一、基層商業銀行加快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根據國際通行規則,除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外,《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將操作風險也納入資本監管框架,增大了資本充足率計算的分母,使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將有所下降。從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銀行信貸投放能力。在資本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大部分銀行尋求通過內生式的增長來達到資本充足率要求。

另一方面,人行近兩次調息的關鍵并不在于單純地降息或者擴大存貸款的浮動區間,而在于就此拉開了銀行面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競爭和加快經營轉型的帷幕。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對現行銀行經營將帶來以下幾方面的沖擊:

一是利率市場化將使利差縮小,銀行盈利將會受到較大影響。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后,短期內存貸款利差會出現收窄之勢。在我國利率完全市場化之前,人行的利率管制為銀行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利差保護,使存貸款利差成其利潤的主要來源。近幾年銀行業的凈息差基本穩定在2.5%~2.8%,凈利息收入占比一直居高不下,2011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息收入2.15萬億元,占營業收入的80.68%。但在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利率市場化將對銀行的業績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從短期來看,存款利率明降暗升,而貸款利率下降,利率市場化將使銀行的凈利潤受到較大沖擊。據某知名證券公司的測算,兩次降息影響上市銀行2012年凈利潤在2~4個百分點;影響2013年凈利潤5~13個百分點。從長期來看,利率市場化后,各家銀行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存款利率將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同時,為搶奪優質大客戶,貸款利率不會有顯著提高甚至還可能出現下降。從目前中國商業銀行而從最新的財報看,目前利息收入依然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工農中建四大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均超過了70%,這將影響銀行現有的資金平衡關系和利率配比關系,利差空間也隨之減小。

二是利率市場化促使同業競爭更趨激烈。兩度降息后,銀行存款差異化定價基本分為三大陣營: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區域性商業銀行,表現為規模越小的銀行,利率上浮的期限品種越多,上浮的幅度也更大??傮w看,存款利率實行區間上浮政策,銀行定價策略分化,加劇了銀行間對存款尤其是對客戶群的競爭。

三是大數據時代和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和優勢受到沖擊。作為信息革命的第二個,大數據提供了全新的溝通渠道和營銷手段,一方面,銀行通過打通銀行內部數據和外部社會化的數據可以獲得更為完整的客戶拼圖,從而進行更為精準的營銷和管理。一方面,大量的數據來源和強大的數據分析工具正催生出很多新的金融業態來直接瓜分銀行的信貸市場。在中國,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信貸自2012年8月起全面向普通會員開放,提供無抵押、無擔保的低額貸款。而其依仗的正是掌握在手中的海量客戶經營數據,有了這些數據,阿里巴巴可以說是對客戶的資信狀況了如指掌,從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信貸業務的風險。如果說象Wonga這種尚需要去網絡上搜集數據來進行放貸的公司尚不足為懼,那么像阿里巴巴這種本身擁有雄厚客戶基礎和海量數據資產的公司介入信貸行業,將對行業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專家預測,“網絡融資”可能成為20年后的主流,甚至可能發展到資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網上并匹配,供需雙方直接完成資金融通,而這一切都對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模式和優勢帶來全新的挑戰。

四是利率市場化將對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形成“倒逼”,成為中間業務發展的催化劑。總結美國和香港地區銀行業中間業務發展經驗,不難發現,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與利率市場化存在密切聯系:美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始于1980年,而銀行中間業務收入也正是在20世紀80~90年代出現爆發式增長;香港銀行業中間業務收入/總資產曾長期在0.8%左右徘徊,但是2001年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后,中間業務收入與總資產的比率迅速突破1%。造成這種催化效果的原因有二:一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打破了對銀行存貸利率的保護,因而通常會導致凈息差收窄,存貸款業務盈利下降,迫使銀行通過發展中間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二是利率市場化改革聯通了存貸款利率和貨幣市場利率,使銀行通過衍生品交易轉移利率風險成為可能,同時也提高了貸款定價的準確性,刺激了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開展。

二、制約基層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轉型發展的因素分析

作為商業銀行最具活力和發展空間的部分,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收入,盡快扭轉對息差收入的過度依賴,這是商業銀行加快轉型的努力目標之一。在近幾年的發展中,銀行業的傳統盈利模式也確實有了很大轉變,中間業務收入得到了快速發展。2008年,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還不足10%,最近幾年穩步上升,到2011年,上市銀行凈手續費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平均占比為15%左右,盡管中間業務實現較快增長,但與國際同行相比,這一指標依然相差很遠。在金融業發展相對成熟的市場上,銀行業機構的收入更多靠利差以外的服務,非息收入占全部收益的比重大都在四成左右,有的甚至超過七成。與之對比,中國銀行業在提高中間收入占比,改善收入結構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是認識仍不到位。由于目前不少基層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尤其在思想上,不少基層行對該業務能否成為資產負債業務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慮。僅將中間業務視為銀行附帶業務看待宏觀經濟政策變化帶來的影響。受貨幣政策繼續從緊及貸款規模受限等不利因素影響,預計今后一段時期,基層行資產擴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將使銀行依托資產業務擴張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的發展速度放緩。同時,隨著行業監管的逐步完善與加強,基層行一些信貸創新產品繼續擴展的難度加大。

二是運作不規范,中間業務品種少、層次低、品種結構欠合理。目前各銀行開辦的中間業務以傳統的結算、等低風險、同質化、勞務性業務為主,這類中間業務約占中間業務種類的60%。具有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產品少,如咨詢服務、代客理財、企業財務顧問等咨詢顧問類業務尚處于起步階段;銀行保函等擔保類業務品種較少;證券基金、保險基金、產業基金等基金托管類業務處于試點階段。投資融資類及衍生金融產品類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中間業務,由于受國內分業經營指導原則的限制,基本上沒有開展。以某行為例,2012年該行在收入存量結構上,結算、及理財、銀行卡等傳統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66.18%,擔保承諾、資產托管和企業年金等新興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重14.96%;投資銀行業務收入5735占總收入比重18.86%。

三是收費標準不統一,引發了同業無序競爭。各銀行在搶占市場規模的同時,因害怕收費會流失客戶,往往選擇降低收費標準、不收費甚至“倒貼”的做法。非理性競爭減少了商業銀行的收益,嚴重威脅著中間業務市場的發育,其最直接的后果是中間業務量與收入不成比例。

四是技術和人才問題制約中間業務發展。中間業務作為金融創新的主要產品,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支持。而目前商業銀行在計算機網絡、電子自助設施等方面與還有很大差距。同時,中間業務是知識密集型業務,需懂技術、有經驗、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而基層行目前這類人才所占比例較少,致使咨詢管理、投資銀行業務等風險低、收益高、服務層次高的業務難以開發,直接制約了業務深層次發展。

三、對策研究

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成功應對變革的方法,就是去創造變革。”當前,利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各基層商業銀行必須切實在加快中間業務發展轉型上提高認識,精密謀劃,加快推進。

(一)提高認識,加快轉變經營戰略

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在思想上確立發展中間業務是一項戰略措施的觀念。要從戰略高度把中間業務作為銀行的一項主業,高度重視,像存款、貸款一樣來抓。深刻認識發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中間業務的發展。

(二)拓寬渠道,加力打造中間業務核心競爭能力

1.繼續發揮傳統優勢,鞏固擴大基礎中間業務市場。近年來,銀行卡、代收代付和支付結算等傳統支柱業務雖然增長速度比較緩慢,但對中間業務中的貢獻度仍然較高。因此,商業銀行要發揮網絡優勢,突出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將對客戶服務的重點由需求滿足型升級為著力培育同客戶之間穩定和長期的合作關系。一是突出客戶營銷策略的優化調整。以個人高凈值客戶為主要營銷對象,注重利用已有客戶關系,推動輻射式營銷。二是突出產品、渠道、服務創新的有機整合。注重將創新產品與信息渠道建設和全域服務體系構建相結合,提高創新產品的市場認同度并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

2.搶抓“三駕馬車”,加力擴展中間業務發展空間。作為新型中間業務的代表,資產管理、顧問咨詢、資產托管組成的“三駕馬車”將長期受益于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居民金融資產結構升級,未來有望成為拉動中間業務收入增長的引擎。(1)資產管理。10年末,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超過62萬億,是GDP的1.6倍。隨著居民財富的積累,個人對于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顯著上升,儲蓄存款向基金、保險和銀行理財產品的轉移將不可避免,而存款的負利率環境將加速這一過程。銀行不僅可以提供理財服務,而且作為基金和保險產品最重要的分銷渠道,必將在居民金融資產結構升級中持續受益。(2)顧問咨詢。2002年以來,我國社會融資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非信貸融資渠道迅速發展,企業債、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占比明顯上升。由于銀行信貸獲得門檻相對高,且考慮擔保等費用后實際信貸成本偏高,因而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進行直接融資。未來銀行信用中介的職能將弱化,而融資顧問、債務工具承銷等投資銀行業務則將受益于非信貸融資渠道的發展。(3)資產托管。2006年以來,隨著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我國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和信托資產規模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長,帶動銀行資產托管業務蓬勃發展。

3.推進大數據時代網絡業務創新。客戶的需求在變,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就要變,只有迎合客戶需求的變化,才能站在同業的最前列,才能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中間業務收入的戰略轉型。一是進一步完善業務制度和業務系統,共同推進統計系統建設以及大數據庫建設,及時為各類金融資產服務業務的發展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加快業務網絡化適應客戶主體的變化。要不斷進行電子銀行創新:可將電子渠道從交易分流渠道,轉型為業務發展的主渠道;可以通過逐步加強電子渠道的營銷功能,實現對訪問電子銀行客戶簡單標準產品的交叉銷售;通過建設開放式的電子銀行平臺,把電子銀行建設成為拓展網絡客戶的主陣地。三是消費信貸化適應消費升級的變化。根據IMF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人均GDP為5414美元,排名世界第89位,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居民消費模式從生存型向基本需求型轉變,對消費的需求明顯上升,帶動消費信貸需求迅速擴大。商業銀行應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和消費升級的需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打造分期業務品牌,使其成為做大做強消費金融業務的重要手段,在為客戶提供融資信貸、增值優惠等多樣化金融服務的同時為自己創造價值。四是實施經營多元化適應金融脫媒的變化。大力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包括理財產品在內的投行業務是前瞻性業務,商業銀行應大力發展股權投資類、并購融資類、資產支持型等新型理財產品,拓展產業基金、并購重組、IPO、私募融資顧問等新型財務顧問業務空間,來進一步提高其新型業務收入的占比;實現金融資源綜合運用:在分業經營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綜合經營,依托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等業務進行資本集約型發展,擴大資本充足率的分子來破解銀行發展痼疾,使得銀行在未來金融業務競爭中保持主體地位。

(三)規范收費,合理解決成本收益問題

正確引導廣大客戶對銀行合法收取手續費的認識,通過對產品的細分,價格的糾正,合理的定價和宣傳、營銷,達到吸引顧客、讓顧客認同中間業務服務收費的目的。加強中間業務收費管理,實行統一定價基礎上的最低限價規定;對各商業銀行同一品種的收費標準予以統一,杜絕“免費午餐”的惡性競爭。

(四)強化投入,進一步完善中間業務創新發展的支持條件

競爭的關鍵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誰開發了新技術和新產品,誰就搶占了市場制高點。因此,各基層行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和加快商業銀行以電子計算機為標志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員工隊伍,既要立足于現有員工的培訓提高,又要大膽引進知識面廣、業務能力強、勇于開拓的復合型人才,構筑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軟硬件支撐條件,在滿足迅速變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的過程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篇7

關鍵詞:業財融合;課程開發;會計專業

2016年6月,財政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明確“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應遵循融合性原則;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職業教育要“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會計實務界提出了新的發展需求——業財融合?;诖?,本文以《基礎會計實務》課程為例,將業財融合課程在重慶XX學院會計專業進行實踐,旨在培養學生從業務的視角學習會計核算,提高學生專業課程理解力,為社會輸送“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業財融合復合型財會人才。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概念界定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業財融合的研究現狀。為提供當前業財融合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的新視角,對理解和掌握業財融合發展的未來提供借鑒,2016年11月19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聯合浪潮集團等共同舉辦了題為“管理會計:融合與創新”的高層論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郭永清認為:業財融合涉及財務轉型,財務轉型是從標準型到智能型、從消極型到積極型、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轉型;業財融合的關鍵影響因素是科技挑戰和人才挑戰。(2)課程開發的研究現狀。20世紀初美國以博比特(J.F.Bobbitt)為代表的科學化課程開發研究使課程成為專門的研究領域,奠定了現代課程研究的范圍和取向。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研究者批判泰勒原理的同時提出了新的課程開發模式。湯慧琍認為隨著課程開發理論不斷完善,其實踐也在不斷進行,但在此過程中對課程開發的一些基本關系,缺乏充分的理論論述,課程開發的隨意性比較大。(3)綜述。當前實業界對業財融合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研究,其本質是要解決科技挑戰,更要突破人才挑戰;而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財務人員,是職業教育應該思考的問題。要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學就必須有所變革,課程開發應該根據學科中心、社會中心和學生中心關系,反映市場的需求。

(二)概念界定

(1)業財融合。業財融合,是指以業務活動為對象,圍繞運營目標和價值鏈,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緊密耦合,對業務流、資金流、物資流、信息流等流程進行優化和數據共享,基于價值創造目標做出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管理活動。(2)課程開發。課程開發,是恰當地綜合處理社會需求、學生發展、學科知識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課程產品的過程。

二、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以《基礎會計實務》為例

(一)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以《基礎會計實務》為例

(1)基于業務視角重構課程內容?;跇I財融合理念調整《基礎會計實務》課程標準,根據新的課程標準重構課程內容。打破會計課程由“會計理論到會計實務”的傳統章節體系,創新“業務-會計實務-會計理論-會計實踐”的知識結構體系。也就是說先通過業務流程和沙盤實踐了解企業業務,再學習會計核算,然后學習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最后進行實務操練。(2)基于“互聯網+”教育技術數字化處理課程內容。按照會計實際工作項目及業務流程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將知識點進行細分,運用拍攝、后期動畫等技術將細小知識點處理成教學小視頻,形成整門課程的微視頻;并將視頻、課前測試等資源上傳到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下載、觀看和學習。

(二)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的實踐——以《基礎會計實務》為例

迎合實務界業財融合發展需求進行專業課程內容的教學改革,實現教學與實務有機融合,是培養具有職業能力與競爭力的專業人員的正確路徑。同時,以“互聯網+”教育技術為重要手段,改革教師教學方式,轉變教師教學行為,改進學生學習方式,能進一步豐富教育教學技術的實踐研究成果?!痘A會計實務》業財融合課程開發完成后,基于藍墨云平臺,在XX高職學院會計專業部分班級開展了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試點。經過一學期學習后,對試點班級進行學習效果評價。分析發現業財融合理念下,以《基礎會計實務》為例的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上課積極性大幅提高,并且逐漸開始關注專業實務發展態勢、業務流程。深入分析原因發現,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具有以下創新點:(1)教學改革思路新。將業財融合理論融入到會計入門課程教學改革中,為社會培養具有業財融合理念的新型財會人才;(2)課程改革內容新?;跇I務視角將會計類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創新“業務-會計實務-會計理論-會計實踐”的知識結構體系;(3)教育技術手段新。借助“互聯網+”教育技術,將教學視頻、動畫等教學內容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呈現給學生。

三、研究結論

《基礎會計實務》學習效果的對比分析驗證了業財融合課程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為進一步的課堂教學改進及實踐提供借鑒依據,同時提高學生專業課程理解力,為社會輸送“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業財融合復合型財會人才。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會計實務手工模擬 教學改革 思路

一、遼寧理工學院會計實務手工模擬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單一,范圍狹窄

目前,遼寧理工學院開設的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實訓課程,其教學內容重點是會計核算,即對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教學過程由取得或填制原始憑證開始,到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對賬結賬、編制財務報表,最后到“證-賬-表”互相核對。實訓項目主要涉及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而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收、金融等實務項目基本沒有。在實訓過程中,僅涉及到會計記錄,而忽視了確認交易或事項,忽視建賬、查賬、使用賬簿及憑證審核,忽視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被定格在記賬、算賬、報賬這種傳統模式上,不利于學生的思維擴展。

(二)教材不夠完善

第一,實訓教材基本上都是以生產型企業為例,以這樣類型的企業為主體進行模擬實訓,可以使學生對銷的核算、對成本的計算與核算有一個整體認知和把握。但是,每個行業的會計制度有差異,核算要求也不一致,僅以生產型企業為例進行模擬實操,容易使學生們的視野狹窄。學生畢業后,將來從事的不一定是生產型企業,有可能從事金融業、飲食業、服務業、房地產業以及會計咨詢審計等工作,可見,如果會計實訓教材全部選用生產型企業的業務,對于培養適用型的會計人才極為不利。

第二,該課程選用的實訓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憑證真實感較差,無法完全模擬真實票據的紙質、大小、樣式、印章及聯次。這樣一來,學生一進入企業,看到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的各種原始憑證,就會有一種陌生感,無從下手。

第三,教材缺乏時效性,該課程目前選用的企業業務資料較陳舊,反映不出財經法規及會計準則的最新變動,從而導致學生實操內容與企業真實會計處理不一致,最終使得該課程未達到理想的實訓效果。

(三)教學模式較為傳統

目前,遼寧理工學院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實訓課程仍然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按照賬務處理流程進行,每個學生都是按照“期初建賬、賬簿初始化―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這樣一個“單人流程式”模式進行,最后保證“人手一套賬”,期末教師檢查相關憑證及賬簿,根據完成情況進行成績評定。而在該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各個步驟沒有嚴格執行,每一環節又缺乏有效的檢查手段,評定學生成績也沒能采用規范性及操作性較強的評判標準。這樣的教學模式,與企業現實的會計工作流程相脫節,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計工作操作是分崗位進行的,財務人員依據自身的崗位職責進行相關會計業務的處理,而該課程現行的“一人包干”的教學模式,學生很難真正體驗到企業真實的會計工作情況及憑證傳遞過程,對課程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對學生專業知識拓展以及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最終導致實訓教學效果不太顯著。

(四)指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遼寧理工學院的現實情況不容樂觀,由于受管理和考核體制的制約,目前,該學院承擔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實訓課程的教師,均由理論課教師直接擔任,且絕大多數為青年教師,從高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會計教學工作,沒有經歷“理論-實踐,實踐-理論“的鍛煉,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就是從本本到本本。雖然會計理論知識豐厚,但缺乏到企業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經歷,因而,在指導實訓過程中缺乏實踐經驗。

二、遼寧理工學院會計實務手工模擬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一)關于教學內容的改革

第一,關于教學內容的拓展。不應再局限于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課程的手工模擬實訓演練,要把學生所學的其他相關專業課程,如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稅法等都納入手工模擬實訓課程中,將手工模擬實訓與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和審計等實訓教學環節相結合,使每個實訓環節在整個實訓教學內容中分別占有一定的比例,從而保證實訓教學內容可以滿足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需求。

第二,關于教學重心的分散。在帶領學生完成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實訓任務的同時,還要轉變學生的思想,使其不再局限于會計就是“憑證-賬簿-報表”。改變過去傳統教學重心高度集中在賬務處理上這種狀況,要重視建賬、賬簿使用、查賬、憑證審核分析、交易事項的確認及報表分析這樣的環節,讓學生清晰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大循環的每個環節,并能夠演練充分,從而提升學生綜合動手應用能力。

第三,關于教學內容的安排。會計實務手工模擬課程實訓教學,可以分為兩個模塊進行,模塊一為單項實訓,模塊二為綜合實訓。單項實訓內容主要是單元實操,結合所學習的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的內容設置單元實操項目,訓練學生的單項實操技能,驗證與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綜合實訓以一個涵蓋幾個行業的企業集團為例,其子公司涉及工業、商業、房地產等幾個行業,分別模擬子公司實操業務,再給出部分母公司的會計業務,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操作訓練更加系統、全面,畢業后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各行業、各層次的會計人員技能需求。

(二)關于教材內容的完善

第一,選用的教材不應再只包括生產型企業的會計實訓。在該課程的實訓內容選擇方面,應該根據學生們未來的就業特點,分行業、有針對性地選擇商品流通企業會計、飲食服務業會計、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金融企業會計、旅游企業會計等內容進行實訓,讓學生了解特定行業會計處理的特征并能熟練操作,畢業后能夠勝任不同行業的會計崗位。另外,選用的實訓教材還應包括會計人員基礎工作規范,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會計法規等,能夠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第二,教材中使用的原始憑證應具真實感,不論是顏色、規格還是聯次等方面,均使用與企業實際業務需要相吻合的原始憑證,這樣做不但能夠給予學生模擬實操的真實感,而且能夠使學生畢業后到工作崗位上很快實現過渡,不再產生陌生感。

第三,加大建設專業實習基地的力度,與企業密切合作辦學,力爭在該課程的實訓教材中引進企業的經濟業務賬套,從而實現實訓中的全真會計處理,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升,為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教材建設方面。遼寧理工學院應結合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編制合理的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實訓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組織人員編寫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實訓課教材,并要隨著會計準則和稅收法規的變化,及時進行修訂,及時更新知識,保證教材的時效性。

(三)關于教學模式的改革

遼寧理工學院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實訓課程應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會計實務手工模擬實訓中,引進一種新的教學模式“PBGS模式”。PBGS(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翻譯為中文即“基于項目的團隊學習”,是一種完全體現能力本位思想的能力教育模式,以項目為載體,以團隊協作方式來進行教學安排與課程設計,致力于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將這種教學模式應用于會計實務手工模擬課程,其核心思想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爭使該課程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整個會計核算的流程,又能了解會計實務工作的方式和憑證傳遞順序,達到理論與實務密切配合。總體來說,就是“單人流程式+角色扮演式”,具體操作思路是:把會計手工模擬實訓課程教學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學習會計業務核算流程及各個環節的具體操作內容和關鍵點,這部分實訓以單人流程模式進行。另一部分是模擬實務操作過程。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5人,根據企業實務中會計工作崗位,分別安排不同的角色,比如制單、出納、記賬、復核、主管,每個人均有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每個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從填制憑證到登記賬簿、最后編制報表整個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在完成一個完整的會計業務處理流程后,要進行崗位輪換,再次進行模擬實操,這樣一來,能夠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在不同的崗位上操作一次,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不但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極大調動,而且更加接近企業會計實務,使學生明晰憑證傳遞的全過程和加蓋印章的流程。

(四)關于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改革

第一,對于理論課教師,要積極引導其走“雙師型”教師道路,對于理論課任課教師,鼓勵其在完成教學與科研任務的同時,參加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內部審計師等社會執業資格考試,拓展其實踐知識內容,成為“雙師型”教師,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以及適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第二,密切與實習基地相關企業的伙伴合作關系,利用寒暑假時間,有計劃地安排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到實習單位進行掛職鍛煉,從企業會計人員那里學習豐富的實踐經驗,拓寬視野,不斷提升實踐指導教師的會計實務操作能力。

第三,增加與企事業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的交流溝通,從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聘請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到學校親自指導會計實踐教學工作,以彌補在校會計教師實踐知識的不足,從整體上提升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水平。Z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職業院校;會計實務;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7-0124-02

1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也在不斷進步,會計職業工作崗位同時得到了大力發展。經專業統計,發現約有500所職業院校開設了會計類專業。這充分說明了會計專業在職業院校中得到充分的重視。職業院校會計專業主要傳授實用性會計理念和技能,學生能利用所學會計專業知識技能進行基本的會計崗位操作。會計實務課程的教學能否實現“理實一體化”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會計工作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目前,有些院校中這門課的教學沒有充分重視實驗實訓環節,注意力過多的放在會計考證方面,導致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社會滿意度不高。因此,筆者按照任務驅動法的思路,對整個課程體系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力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解并重構,同時結合江蘇淮安技師學院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會計具體工作崗位的特點,對會計實務課程的改革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

2職業院校會計實務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會計實務教學中尚沒有一套完整的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一體化教材、師資力量、考核方式等的科學的課程體系。最終導致會計實務的教學存在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材體系“要素化”、教材方法單一、師資力量薄弱等一系列問題。

2.1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

目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開設的非專業基礎課程占用了學生大部分的課時,導致會計實務的課時量偏少。而且,會計實務課程普遍存在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工作崗位任務脫軌的現象。教師的“教”替代了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客觀上使學生處于被動地接受專業知識的狀態,缺乏對會計專業實踐技能的有效訓練,制約著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會計實務新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原有教學內容的改革應是化解職業院校會計實務課程甚至是會計專業教育面臨困境的關鍵手段。職業類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職業市場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瞬息萬變的人力市場需要的是能動腦更能動手的新型人才,要想讓學生達標,學校需要嚴謹縝密的課程教學安排,需要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

2.2教材體系“要素化”

作為課程的載體,傳統的會計實務課程教材基本上是按總論加上會計六大要素以及財務報表構成。針對這種傳統的教材體系,其最大的不足就是將會計對象與企業真實交易事項的關聯要素分割并弱化,使學生只熟知會計六大要素,而不熟悉企業的交易事項之間的互相聯系。例如,由購銷業務引起的企業之間的往來款項的結算業務,在傳統的教材體系中,這些內容是分散在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收入和負債等章節的。學生學習以后,掌握了會計業務的賬務處理方法,但對企業的購銷業務的全貌卻沒有完整的認識。

2.3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很多院校會計實務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不同步。會計實務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分開的,先開設理論課程,后開設會計實操課。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會計專業理論知識時,沒有及時進行同步實踐能力的訓練,導致有的學生在進行實訓時已經忘記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實踐中,這種“學做不一”“學做分離”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會計專業教育教學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4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師大部分來自高校本科或碩士畢業生,理論知識比較豐富,但是真正接觸過企業會計工作崗位的教師比較少。很多職業院校比較重視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通過率,甚至將會計從業資格的獲得與否作為能否畢業的評判標準,這樣也導致會計專業教師教學重點偏理論知識,從而忽視了實驗實訓課的教學工作,學生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理實一體的“雙師型”教師的缺乏也是導致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畢業生社會滿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3會計實務教學改革探索

目前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體現職業院校“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課程體系需要進行相關調整。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選用及評價考核方式等,只有從這些方面進行課程改革,在教學中充分體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理念,才能真正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基本技能,實現職業院校的教學目標,進而促進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率,提升畢業生的社會滿意度。

3.1教學內容層面

會計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壓縮理論課教學課程及其課時,將重心由“教師教”向“學生學”傾斜,增加實際操作型課程的設置與實踐課教學課時,以為達到強化學生會計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目標。該課程的講解應緊貼企業實際會計工作崗位需求,突出職業能力培養,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遵循“必需、夠用”原則,壓縮理論知識的課時量,適當增加學生實操課的課時量。以項目課程建設為根本,以任務為驅動,以典型項目為載體,緊緊依靠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的成果,嚴格按照工作體系設計課程,并選擇教學內容;針對企業生產特點,設計學習情境,以真實項目或仿真模擬為導向整合、序化教學內容;課程的建設上學校與企業共同參與。

3.2教材體系層面

以“業務循環式”的教材體系替代“要素化”的教材體系??梢赃M行校企合作,以企業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分析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編制相應工作任務的工作頁,作為校本教材使用或整理出版。例如,打破原有教材體系中將企業購進貨物歸于企業的存貨,將企業應付的款項歸于企業負債的會計要素化的做法,將企業購貨環節與付款業務相組合,構成“購貨與付款”學習模塊作為業務循環式課程體系的一部分。這種新的會計實務課程體系,明確了企業經營業務的各個環節及交易事項間的相互聯系,強化了學生會計主體的意識,角色定位明晰,較好地避免了學生在傳統學習中出現的財務概念不清、會計主體不明的問題。

3.3教學方法層面

課程的教學上以任務驅動法實施完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學中做,做中學,真正實現授課教室與技能實訓室的一體化。要進行課程改革,必須秉承“教師當導演,學生是主演”的教育理念,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去尋求完成會計具體工作任務的方法。由于課堂教學過程同時也是完成具體工作崗位的過程,課堂上會需要大量的相關會計工作用品和耗材,以及相關的會計操作系統軟件,尤其是網上納稅申報軟件、網上銀行軟件,因此,會計實務這門課必須在會計專業的實訓室進行講授。通過具體工作任務的形式進行授課,使學生零距離感受企業真實工作崗位,并具備了完成實際工作崗位所對應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作為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

3.4師資隊伍建設層面

教師是學科建設的主體,是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的主要的實施者、組織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職業院校應注重引進高學歷、高職稱及“雙師型”人才,還可以聘請企業財務專家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職業院校應鼓勵會計專業教師參加會計的繼續教育培訓;鼓勵專業教師發表高質量的科研論文。同時,為了提高會計實務的教學質量,學校應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實踐鍛煉,真正做到“雙師型”的教師隊伍。

3.5評價考核方式層面

課程的評價上以職業素質為基礎,職業能力為核心;課程的考核上體現職業標準的要求,以工作成果為重點。在學期結束后的評價中,采用過程化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學生期末總評成績按平時成績∶期末成績=5∶5比例進行計算。注重日常教學中的課堂評價,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專業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授課教師在每次課結束后,應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隨時進行評價,并做好記錄。

參考文獻:

[1]邵麗,史新浩.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0):150-151.

[2]蒲萍,鄭倫卉.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實務課程改革探討[J].財會通訊,2011(5):33-35.

[3]高潔.論高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技能定位與課程體系改革[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81-82.

[4]黃智明.新企業會計準則環境下高職高專會計實務課程改革探索[J].現代商業,2007(21):92-93.

篇10

作為全球通用的商業語言,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全球范圍內資本流動的深度與廣度,進而對各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影響。例如,在反傾銷預防和應訴過程中,會計就是一個關鍵因素。缺少反傾銷會計信息平臺,不能提供有利的會計信息,是我國企業贏得反傾銷訴訟的最大障礙。另外,對會計舉證不熟悉也使得企業在應訴時處于不利地位。

新的國家標準

“在香港,人們常說‘會計是商業的語言’,意思就是企業的決策人、管理層、投資人或銀行家必須具備最基本的會計知識?!痹谟芍袊Q促會商業行業分會主辦,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教育培訓部承辦,廈門網中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12國際貿易會計人才培養研討會”上王曦說。他在會上介紹了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推動國際貿易會計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特別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及職業能力等級規格上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為后續的教材編寫、課題研究、能力測評和培訓考試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國際貿易財會類人才培養的緊迫性來自于一項國家標準的正式實施。為了推動我國國國際貿易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提升國際貿易人員素質和企業管理水平,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了國家標準GB/T 28158-2011《國際貿易業務的職業分類與資質管理》,2012年7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將國際貿易人員職業類別細化為國際貿易業務運營類、單證類、財會類和翻譯類,并對這四個類別規定了職業資質要求以及管理要求,其中將國際貿易財務會計人員分為了四個等級_國際貿易會計員、助理國際貿易會計師、國際貿易會計師和高級國際貿易會計師。

為了滿足經濟發展對國際貿易財會人才的需求,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和廈門網中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分會國際貿易會計考試中心”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業行業分會國際貿易會計培訓考試管理辦公室”。

行業需要實用型人才

“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會計培訓和考試項目兼具權威性、實用性和國際性?!蓖蹶馗嬖V記者。

項目主要開展助理國際貿易會計師、國際貿易會計師和高級國際貿易會計師三個類別的考試培訓工作,受眾包括學習會計學、國際貿易和國際商務專業的高校學生、從事國際貿易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專業人員、有志于從事國際貿易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其他有關人員等。

助理國際貿易會計師培訓考試包括兩個科目一國際貿易實務和國際貿易會計實務,后者不僅涉及傳統的國際貿易結算、出口退稅等,還將增加中小企業海外拓展資金、營改增等新內容。國際貿易會計師和高級國際貿易會計師屬于崗位提升型的培訓,一方面遵照國家標準,同時也將最前沿的國際貿易會計實務納入其中,比如“反傾銷”會計實務。

據王曦介紹,考試中心還將充分發揮貿促會對外交流合作的優勢,開展與英國、臺灣等國外財務會計機構的雙邊互認工作,提升資質認證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