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時間:2023-10-08 17:23: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

篇1

關于醫療信息化,國際上有一個數字化醫院發展的三個階段理論,即以財物收費為核心的第一階段,以患者為中心、以臨床為主線的第二階段,和以區域化、集團化為代表的第三階段。區域醫療是醫療信息化的最高階段。

區域衛生信息化緣起(2003年~2006年)

我國衛生信息化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醫院信息化、公共衛生信息化和區域衛生信息化。在2003年以前,衛生信息化主要是醫院自發建設內部的醫院信息系統,也可以稱為機構信息化。2003年SARS之后,以政府為主導,重點建設了以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直報為核心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也可以稱為條線信息化。條線信息化的建設與醫院信息化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化存在矛盾和沖突。對于廣大普通老百姓來說,感覺更直接的是“看病難、看病貴”。在新醫改之前,部分地區就在自發地探索以居民為中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化。

以上海為例,2003年SARS之后,上海市及其下轄各區縣開始探索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為核心的公共衛生信息化。其中有些區縣不僅考慮政府管理和應急指揮,也在考慮基于健康檔案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例如浦東新區在2004年立項浦東衛生信息網一期工程。該項目以應急指揮中心的建設為核心,同時涵蓋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社區衛生服務等業務,是平戰結合、一體化的工程項目,在當時是極富超前理念的。不過在工程實踐中,一些矛盾逐步暴露出來。以疾病預防控制為代表的公共衛生信息化參考中國疾控的網絡直報模式,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登錄到浦東衛生信息網上,報送病例,完成業務流程。而社區衛生服務系統中的傳染病管理、慢病管理、計劃免疫等與疾控系統中業務重疊的模塊,社區工作人員只能放棄。這樣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工作一部分在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中開展,一部分要在公共衛生信息系統中開展。工作流程不連續,數據要重復錄入,數據標準也不統一。這樣工作效率、數據質量、工作積極性都很難保障。這就是所謂的條線信息化與機構信息化之間的沖突。

社區衛生服務與醫院不同,醫院是以疾病為中心,而社區以居民為中心。社區衛生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居民健康,因此社區全科醫生要通過健康檔案來維護居民的健康歷史和健康狀況。在本世紀初,健康檔案收集的手段,主要是全科醫生上門開展基線調查、主要現狀和回顧性調查,但是無法了解居民以往就醫的詳細情況,并且調查的結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也有局限性。在實施了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之后,居民在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信息有了比較全面的記錄,但是居民在醫院及其他社區開展的衛生服務記錄就無從知曉了。因此社區衛生服務必須依靠區域信息化來支撐。

醫療機構傳統上是一道圍墻相隔,“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但是三級醫療體系的分工,本來就是要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在社區,疑難雜癥在綜合醫院和??漆t院”這種醫療模式,要求醫療機構通過分工合作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即社區發揮可及性、成本及服務的優勢,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發揮技術和資源的優勢。目前“社區門可羅雀,大醫院門庭若市”的局面是“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現象,這一現象只有通過“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才能改變。而“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必須依賴區域信息化來支撐。

1.探索實踐

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原衛生部到地方原衛生部門,以及醫療衛生信息化企業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來。

還是以上海為例。2005年上海率先開始了以“管辦分離”為特征的醫改探索。作為國務院首批兩個“管辦分離”試點城市之一,上海借鑒香港醫管局模式成立了正廳級事業單位――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由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持,開始了以“醫聯工程”為名的區域醫療信息化探索?!搬t聯工程暨上海市市級醫院臨床信息共享暨協同服務工程”于2006年啟動,首要目標就是把申康所屬23家市屬三級醫院互聯起來,實現跨醫院診療信息交換共享,建立就診患者統一的電子病史檔案資料,實現醫院之間協同醫療服務,實現申康對所屬醫院運營及人財物的綜合管理和輔助決策,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搬t聯工程“無疑是以醫院為核心實現區域醫療的代表。

2.原衛生部工作

原衛生部主要圍繞標準規范來推動衛生信息化工作。從2003年開始,特別是“十一五”期間,衛生信息化在國家層面,主要從標準和科研兩個角度出發開展了許多積極和有意義的探索。

在2004年底啟動了《中國公共衛生信息分類與基本數據集標準》和《醫院基本數據集標準》編制工作。其中《中國公共衛生信息分類與基本數據集標準》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醫院基本數據集標準》委托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CHIMA)牽頭。2006年啟動了《社區衛生信息技術標準》編制工作,由原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牽頭。2008年啟動了《中國衛生監督信息標準》和《中國婦幼衛生信息標準》編制工作,分別由原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和中國婦幼保健中心牽頭。這些標準范圍涉及醫療和公共衛生,大部分是數據元和代碼等業務標準。

3.企業發展

在這一時期,一些先知先覺的IT企業開始參與到了相關項目的建設中。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承擔了上海醫聯工程、長寧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浦東衛生信息網建設的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信息”)總部在上海,前身是上海市科委下屬的上海市計算機軟件研究所,該研究所于1995年整體轉制為企業,成立了上海萬達信息系統有限公司,2001年在國家工商總局備案更名為“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萬達信息是國內比較早的專業從事以政府信息化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的軟件企業。1999年承建了上海市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建設。依托在政府信息化和醫保信息化積累的大型應用軟件開發、大型信息系統集成和異構信息整合的經驗,萬達信息積極探索醫療信息交換和整合技術。

在上海,上海金仕達衛寧公司(以下簡稱“衛寧”)、上海蘭恒公司(以下簡稱“蘭恒”)、上海乙木公司(以下簡稱“乙木”)、上海易可思公司(以下簡稱“易可思”)也是比較早就開始在該領域進行探索的企業。衛寧和蘭恒最早都是做醫院HIS系統的企業。在本世紀初,上海開始居民健康檔案信息系統的建設。依托在HIS方面的經驗,衛寧和蘭恒開始研發健康檔案信息系統,承建了上海多個區縣的健康檔案系統。乙木是上海比較早的專業從事公共衛生信息化的企業,承擔了上海市疾控的傳染病、慢性病相關系統的開發,并在松江等區縣建設健康檔案系統。易可思的張少榮總經理從海外歸來,帶著新的理念來做閘北區健康檔案系統。此外杭州創業軟件公司(以下簡稱“創業”)也在上海的閔行建設以健康檔案為中心的社區衛生服務系統。

上海的區域衛生和健康檔案建設應該是全國的一個縮影。

區域衛生信息化初探(2007年~2010年)

1.工程實踐

先以上海市為例。在上海除了長寧區,閔行區和閘北區也開始了區域衛生信息化的探索,但是角度和切入點不同。長寧在建設區域衛生信息化時,先期完成了所有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以及部分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建設。其中二級醫院的開發商有衛寧、蘭恒、軍惠,社區HIS系統均由軍惠承建,社區健康檔案系統由衛寧統一開發。因此長寧區有強烈的把異構信息系統整合、建立基于區域平臺的健康檔案的需求。在上海市科委“區域醫療信息整合平臺的研究與應用”的資助下,長寧區開始了以健康檔案為中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化的探索。而閔行與閘北的情況不同,閔行主要由杭州創業來建設,閘北的醫院、社區主要由易可思復高來建設。

2.課題研究

上??莆癄款^,重大科技支撐項目“基于IHE規范的大型城市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及示范工程”(以下簡稱“IHE課題”)2007年在科技部立項。

在前期長寧區域醫療信息整合課題實現一個區內部醫療信息整合的基礎上,解決市-區兩級縱向醫療信息整合共享,這是IHE課題的核心。以醫療資源共享、醫療信息共享、醫療協同服務共享為目標,解決大型城市區域醫療信息整合與共享體系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在市、區、醫院集團等之間實現健康檔案、診療信息、醫學影像等醫療信息資源的信息互通和共享,為進一步實現醫療資源共享和醫療協同服務奠定基礎。該項目總投資1.45億,其中中央財政4500萬,上海地方配套1億。

除上海市以外,廈門市也是比較早的以整個城市為單位開展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地區。廈門市從2006年開始了市民健康信息系統的探索。恰逢科技部2006科技支撐重大課題“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程”的分課題“軍民協同共建區域醫療協同示范工程項目”承擔單位總醫院(以下簡稱301醫院)來廈門選擇合作單位,雙方很快就敲定了這次合作,將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納入該課題的研究范圍。

科技部于2006年啟動了“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程”,2007年啟動了“基于IHE規范的大型城市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及示范工程”,2008年啟動了“國家數字衛生關鍵技術和區域示范應用研究”。在技術攻關、產品研發和應用示范上,科技部主要從區域醫療協同業務領域入手。在“十一五”期間,科技部啟動了三個以區域醫療為方向的科技支撐項目。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程總投資1億,其中中央財政撥款2000萬,承擔單位配套8000萬,承擔單位是301醫院、華西醫院、北京同仁醫院、電子科大。國家數字衛生關鍵技術和區域示范應用研究總投資2.9億,其中中央財政撥款9000萬,浙江省地方配套2億。

301醫院與廈門市衛生局合作的“軍民協同共建醫療服務示范工程廈門示范區”,即廈門市民健康信息系統于2009年啟用,是中國首個成功投入運行的地級市基于居民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項目。該系統已覆蓋占廈門市90%以上醫療資源的醫療衛生機構,并為廈門市一半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126萬份),每月共享調閱萬余次。實現了一個中小型城市完整的醫療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上海醫聯工程于2008年3月正式上線,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診療檔案的整合。診療檔案的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診療事件記錄、診斷、處方、檢驗報告、檢查報告、醫學影像、病案首頁和出院小結等主要的診療信息。上海市23家市級醫院可實現跨院診療檔案調閱。2009年針對自費患者的“醫聯卡”系統上線,患者在任何一家醫院辦卡,可以實現在聯網范圍醫院就診,并實現診療信息共享。2010年7月,治療安全警示和近期診療信息智能提示全面推廣。

200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副會長李蘭娟教授聯合多位國內知名院士專家學者,本著現代健康維護的理念,結合我國醫改的實際需求,針對這些突出問題提出了“健康面對面”行動計劃,準備利用計算機和新一代網絡技術,開展研究并示范應用,構建區域數字衛生體系,為實現數字衛生、健康中國而努力。這也促成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原衛生部聯合向科技部申報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國家數字衛生關鍵技術和區域示范運用研究”項目(即“健康面對面”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

項目通過構建統一標準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交互式衛生信息平臺、城鄉社區與醫院雙向轉診、遠程診療、遠程教育和健康咨詢等系統,進行數字化醫療衛生資源共享、數字化醫療服務、數字化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數字化公共衛生服務和保障等區域示范,將有效提升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應急處置能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服務可及性,推進衛生改革發展,從而達到突破信息孤島、整合醫療資源、優化服務流程、提高就醫效率、降低醫療費用,和諧醫患關系、保障人民健康,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國家數字衛生項目的實施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國內外專家的好評,項目取得的關鍵技術和成果不僅在浙江省內22個示范區和5個樣板示范區得到了廣泛應用,也給衛生信息化建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起到了助推醫改、服務健康的技術支撐作用。

3.原衛生部工作

在各地自發實踐的同時,原衛生部繼續以標準為核心開展探索和研究。特別是2007年原衛生部電子病歷委員會和CHIMA啟動了《臨床檢驗結果共享互操作性規范》。與前面的幾個數據標準不同,《臨床檢驗結果共享互操作性規范》首次在技術架構標準上作了探索,它在技術架構上采用了IHE規范,基于IHE規范實現臨床檢驗結果共享的互操作,并且在規范文本編制完成后啟動了配套的《臨床檢驗結果共享互操作性規范》的概念驗證工作,為國際規范的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這些標準工作的基礎上,原衛生部2008年在上海的長寧、閘北、閔行三個區開展了標準化健康檔案應用系統的試點,在廣東的佛山和江門開展區域衛生信息資源規劃的試點。

“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原衛生部承擔了兩個關于健康檔案和社區衛生的課題。2008年,在基本完成標準化健康檔案研究后,時任原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主任的饒克勤意識到:健康檔案可以在社區管理,但數據來源不僅限于社區,需要整合醫院等區域內的其他健康信息。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

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并沒有成熟的先例可循。為此,原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開始面向全行業廣泛征集《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方案》。意識到方案征集工作背后的重要意義,多家國際國內IT公司紛紛提交了自己的答卷。方案提交后首先由部里組織專家對方案進行評審,遴選出十家企業提交的方案。然后請這十家企業的代表到北京講解方案。由原衛生部專家、全國省衛生廳信息化負責人和部分開展區域衛生試點地區的衛生局信息化負責人組成的評委對各家企業方案最后打分。

2009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將信息作為醫改方案的“四梁八柱”之一,明確提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包括加快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以疾病控制網絡為主體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重點,構建鄉村和社區衛生信息網絡平臺等。原衛生部領導要求必須盡快制定信息化對醫改的支撐文件,所以建設方案就精簡成《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并于2009年5月完成。該《指南》在技術路線上參考了加拿大Health Infoway電子健康檔案藍圖的基礎,結合了中國衛生體系和信息化現狀及中國健康檔案建設目標,提出了我國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架構,可以說是一種引進、消化、再創新。

原衛生部《指南》后,啟動了《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編寫工作,在《指南》的基礎上,在業務方面深化了結合中國業務特點和健康檔案要求的業務建模和信息模型;在技術方面強化了區域平臺的架構是基于IHE互操作規范的要求?!斗桨浮酚?009年12月。廣州市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一期項目于2009年12月啟動,該項目遵循《健康檔案基本架構和基本數據集》、《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指南》和《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

區域衛生信息化大潮(2010年至今)

1.原衛生部工作

2009年初,原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提出“打好三個基礎,建設三級平臺”的頂層設計思路。逐步明確了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在衛生信息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2010年底,我國首個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即全國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35212工程建設藍圖出臺。該規劃在充分總結“十一五”期間工作的基礎上完成,總投資達到800多個億。該規劃概況為醫改信息化“3521”工程:“3”即國家、省、地市(區域)三級平臺,圍繞三級平臺建立的業務系統和健康檔案、電子病歷資源庫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國家將投資上百個億;“5”即五大業務領域,包括醫改“四梁八柱”中的“四梁”――醫療、公衛、醫保、藥品這四大領域和衛生綜合管理;“2”即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兩大資源庫;“1”即醫療衛生信息化基礎設施。

從2010年底開始,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連續啟動多個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衛生信息化項目,總投資近100億。其中與區域衛生信息化相關的是35212省級平臺試點,即按照35212規劃,在省級層面進行試點,要求建立省級平臺,試點若干地市級平臺及下屬縣級平臺,在省內建立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資源庫,通過試點為國家、省、地市三級平臺建設奠定基礎。

2010年,第一批五個試點是上海、浙江、安徽、重慶、新疆;2011年,第二批八個試點是北京、內蒙古、江蘇、湖南、河南、云南、寧夏、新疆建設兵團;2012年,第三批是湖北、陜西、貴州。截至2012年,全國省級平臺試點三批共16個省,相關地市平臺超過50個,各地自發投資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上百個。區域衛生信息化從象牙塔走向全國。

國家發改委在2011年啟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信息系統項目(以下簡稱“發改委基層項目”)建設。表面上該項目主要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業務系統,并不屬于區域衛生信息化的范疇。之所以要提這個項目,在于35212省級試點的投資規模是5600萬(對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是2100萬),一般僅能試點性地建設1個省級平臺,2~3個地市級平臺,每個地市平臺下接2~3個縣,即使完成試點,也無法實現地市級和縣級的全覆蓋。而發改委基層項目縣級全覆蓋的,即大部分項目以縣為單位來建設,部署在縣級數據中心,供縣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點、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使用,通過發改委基層項目可以實現縣級數據中心全覆蓋。

因此部分省開始考慮利用縣級數據中心建設的機會,在軟件上建設縣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把縣內的基層衛生、醫院和公共衛生系統互聯起來。2011年啟動了第一批――四川、貴州、湖北、陜西、甘肅、江西、安徽、浙江、山東、黑龍江十個省的建設。2012年啟動了第二批剩余20個省的建設。其中貴州、黑龍江是省級大集中云計算試點省,浙江、甘肅、遼寧、廣西是地市級集中云計算試點省。

在區域衛生信息共享互聯互通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是個人身份唯一識別問題。原衛生部從2010年底啟動了居民健康卡標準的編制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在2012年初形成了6大類15項標準規范。

原衛生部選定了河南全省、廣東佛山、內蒙古鄂爾多斯和遼寧錦州四個試點地區作為首批居民健康卡試點地區。在2012年3月1日,這四個地區同時啟動居民健康卡首發儀式。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佛山已經建成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從2009年起,佛山項目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于2011年1月1日正式上線,并開通佛山健康卡。因此佛山發行原衛生部居民健康卡,主要是替換現有佛山健康卡。居民拿到居民健康卡后,可以通過區域平臺開展自助預約掛號、居民健康檔案調閱等跨醫療機構的服務。由于佛山在居民健康卡和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中的突出貢獻,佛山市衛生局榮獲2012年中國衛生信息學會首屆“衛生信息化推進優秀獎”。

之后原衛生部又啟動了居民健康卡第二批試點,包括以下單位:四川成都、綿陽、雅安,湖北武漢、鄂州和湖北同濟醫院,湖南湘潭、郴州、株洲和湖南省人民醫院,黑龍江哈爾濱,上海閔行,河北石家莊,江蘇連云港、淮安、高郵、揚中,山東棗莊,陜西榆林、子長縣和安塞縣,重慶部分區縣和試點醫院。

2.課題研究

2011年,“十二五”開局的第一年,科技部啟動科技支撐重點項目“跨區域醫療健康協同服務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中央財政撥款5000萬,各地配套1個億。該項目在“十一五”期間數字醫療三個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了在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領域的探索。可以說“區域協同醫療服務示范工程”完成了一個單一區域內部的醫療信息整合和協同,而“基于IHE規范的大型城市醫療信息共享服務及示范工程”實現了市-區兩級互聯基礎上的大型城市區域醫療信息整合和協同。以上兩個課題的重點是一個城市的區域醫療信息整合與協同。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探索了跨城市跨區域的醫療協同和異地醫保結算。跨區域醫療醫保協同是區域醫療信息化的最尖端。2013年7月12日該課題通過了科技部驗收。

2012年科技部又啟動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 計劃)生物和醫藥技術領域“數字化醫療工程技術開發主題項目”。項目主要研究內容:以建立醫療信息標準體系為基礎,重點突破醫療信息集成與融合、個人健康信息獲取與分析、醫學知識庫與臨床決策支持、區域醫療信息共享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研發醫療信息集成引擎、功能性臨床信息系統、高端電子病歷系統、臨床信息決策支持系統、個人健康信息系統、區域醫療信息共享系統等產品,設立不同模式的數字化醫療示范工程。

3.各地成效

從2010年起各地自發開展的區域衛生信息化的建設項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010年廣州市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2011年成都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2012年武漢市“智慧衛生”一期項目――市級衛生信息平臺建設。

廣州市一直高度重視區域衛生信息化工作。于2009年12月招標的廣州市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項目一期對國際標準有較高要求,特別是HL7。廣州市也成為首個按照原衛生部平臺方案落地的區域衛生信息化項目。2011年11月1日,經過近兩年建設,國內首個千萬級的全人口基于HL7的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正式上線。2013年全國衛生統計與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佛山召開前后,原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和原衛生部辦公廳主任侯巖分別到廣州市衛生局調研,對佛山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成都市在2011年3月啟動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該項目由成都市發改委醫改辦牽頭,業主單位為成都市衛生局,涉及醫保、食藥監和新成立的醫院管理局,因此該項目也成為全國首個面向醫改四大體系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項目。通過該項目將形成臨床數據一次采集,人社、食藥和醫院管理共享的局面。

近年來武漢市把“智慧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抓手,結合醫改,把“智慧衛生”作為“智慧城市”的切入點。武漢市區域平臺與上海、廣州、成都等采用的市-區兩級平臺不同,在一期將以市級平臺為中心,市級平臺直接接入10家三級醫院和4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通過這種模式實現三級醫院與社區的直接打通,實現醫療資源縱向整合。因此也算是區域衛生對區域醫療聯合體的支撐。

4.衛生信息標準

區域衛生指南和技術解決方案出臺兩年后,結合各地工程實踐,原衛生部在2011年7月啟動了《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編制該規范的背景是,各地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基本上仍主要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基本上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吨改稀?、《方案》給出了建設的思路、方法和設計,35212規劃給出了各級平臺的定位。但是對省市縣衛生廳局而言,區域平臺在衛生信息化領域中更偏重于技術,區域平臺是衛生信息化的金字塔,對建設方有一定門檻;《指南》和《方案》更多地是從如何建的角度、而不是如何評價的角度出發,建設方很難開展對承建方的評價以及自我評價。

對醫療衛生信息化廠商而言,《指南》和《方案》的外部約束性不強,企業首先考慮如何占領市場,如果采用規范化的手段來開發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產品成本較高,則企業趨于規避采用符合標準的技術來開發,最終市場上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因此在2011年,原衛生部在《指南》和《方案》的基礎上啟動了《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本項目由原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牽頭,聯合包括上海、四川、浙江、重慶等4省市和醫療衛生IT企業共同參與標準研制工作,并從各參研單位抽組長期從事臨床、衛生信息標準化、醫院管理以及信息技術等領域工作的專家組成標準研制項目組。在2012年5月通過了原衛生部衛生信息標準專業委員會組織的標準報批會議的評審。

在此基礎上,原衛生部于2012年6月30日啟動了健康檔案標準符合性測試試點工作。到2013年1月完成了健康檔案標準符合性測試預實驗,出臺了《健康檔案標準符合性測評方案》、《健康檔案標準符合性測試規范》等文件的征求意見稿,并編制了測試中的典型測試用例,開發了用于機器測試的健康檔案標準符合性測試平臺。

當下的區域衛生信息化(現狀)

1.35212工程進展情況

截至2013年8月底,各地工程建設情況概況如下:

第一批:上海健康信息網基本建設完成(萬達信息),實現了對全市600家公立醫院的全覆蓋,接入38家三級醫院和17區縣平臺;浙江省、安徽?。|軟)、重慶市(重慶亞德)的平臺基本建成,其中浙江省5個地市建立了區域平臺,安徽省2個地市建立了區域平臺,重慶市若干區縣建立了區域平臺。

第二批:湖南?。ㄈf達)、河南省(藍海聯盟)、江蘇省(東軟)、內蒙古(用友)建立了省級平臺,湖南省建立3個地級市、江蘇省已有10個地市建立了市級平臺,內蒙古有2個地市建立了市級平臺。寧夏、北京、云南在籌建平臺。

第三批:陜西、湖北和貴州也在籌建省級平臺。

其他省市中,福建?。◤B門智業)、天津市(廈門智業)、河北省(廈門智業)、海南省(東軟)已經建立了省級平臺;四川、廣東、江西、吉林、黑龍江、遼寧等地在籌建省級平臺。

2.發改委基層衛生項目進展情況

截至2013年8月底,各地工程建設及承建商分布概況如下:

第一批:四川(自建)、貴州(萬達信息)、湖北(創業)、陜西(衛寧、天網、世軒)、甘肅、江西(萬達、創業等)、安徽、浙江正在建設。

第二批:湖南(衛寧、東軟等)、內蒙古(用友)、河北(廈門智業)、云南、重慶(亞德、中聯等)、青海、遼寧(東軟)、福建、江蘇(東軟、衛寧、創業、中聯)正在建設。

區域衛生信息化的下一步

(三年內的“智慧醫療”)

篇2

一、建設背景

電子健康卡是國家衛生健康委頂層規劃的全國通用就診服務卡,旨在解決醫療衛生機構“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點問題,方便群眾就醫和健康管理。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電子健康卡普及應用工作的意見》標志著電子健康卡(碼)由試點轉為全面普及應用。電子健康卡采用國家標準二維碼技術和國密算法,為每位居民生成個人唯一、全國通用的“電子健康二維碼”,可實現對各地目前在用的醫院就診卡、母子健康手冊(婦幼保健卡)、預防接種證、醫??ǖ雀黝惤】捣战橘|的兼容使用和統一管理。居民通過電子健康卡將能順暢連接預約掛號分時就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電子健康檔案授權調閱、互聯網診療等各類醫療健康服務,對推進健康建設,推動醫改政策落地,助力健康精準扶貧,提升行業服務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建設目標

嚴格遵循國家和省相關標準和有關文件精神,按照全縣統一規劃,以縣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重點,逐步完成全縣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電子健康卡應用環境改造,不斷豐富電子健康卡應用場景,實現全縣健康醫療服務“一卡通用”。按照“標準統一、安全可靠、開放兼容、保障應用”的原則,建設穩定高效、安全可靠的電子健康卡應用及管理系統,確保各級電子健康卡管理系統無縫對接、身份認證體系統一、數據安全可靠。利用電子健康卡的身份識別功能,基于縣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對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整合、共享、調閱和管理。

三、建設內容

根據市電子健康卡建設實施方案,改造全縣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電子健康卡的應用支撐,為居民在預約就診、健康檔案共享、家庭醫生簽約、婦幼保健、預防接種、便捷結算等方面提供惠民服務。

1、制訂電子健康卡建設實施方案。方案內容涵蓋電子健康卡的建設目標、建設內容、技術路線、實施計劃、任務分工和保障措施等,并報市衛生健康委備案。

2、推進用卡環境改造工作。積極推進轄區內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電子健康卡用卡環境建設改造,購置掃碼設備,完成相關業務系統升級、識讀終端和自助設備改造等工作。

3、縣級醫院建設內容

(1)制訂建設實施方案。方案內容涵蓋電子健康卡的建設目標、建設內容、技術路線、實施計劃、任務分工和保障措施等,方案報縣衛生健康委備案,完成建設后須實現與市、縣級電子健康卡系統互聯互通,通過互聯互通測試后方可正式上線發卡使用。

(2)院內業務系統改造。各醫院搭建前置服務器,按照《省電子健康卡應用接口文檔》通過專網或電子政務網實現與市級電子健康卡系統的互聯互通,通過調用前置服務器的接口服務,實現對電子健康卡二維碼的加密和解密服務。同時要積極協調院內信息系統開發商,逐步完成院內涉及電子健康卡應用的各業務系統升級改造。如醫院自有APP需集成電子健康卡的,需使用市電子健康卡系統提供的統一SDK。

(3)部署或升級終端設備。部署、升級自助服務機、報到機、窗口掃碼設備等所有用于支撐電子健康卡應用的終端設備,以支持電子健康卡的應用,所有相關設備須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電子健康卡技術規范》有關要求。

四、實施步驟

(一)籌劃準備階段(2020年4月-2020年5月)頂層設計,編制方案。

1、結合我縣實際編制建設實施方案,報市衛生健康委備案;

2、確定我縣居民電子健康卡試點運行醫療機構。在自愿的基礎上確定縣中醫院、白塔畈鎮和燕子河鎮中心衛生院為試點醫院。

(二)試點實施階段2020年6月-2020年7月)夯實基礎,逐步實施

1.在試點基層上,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用卡環境建設,并實現與市級電子健康卡系統的互聯互通。

2.各縣級醫院完成電子健康卡用卡環境建設,可支撐電子健康卡的發卡和應用,并實現與市級電子健康卡系統的互聯互通。

(三)全面推廣階段(2020年8月底前)全面推廣,擴大應用。

1.全面完成縣、鄉、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電子健康卡應用環境建設,逐步擴大電子健康卡應用范圍。

2.加強對電子健康卡的應用監管和宣傳推廣工作,各醫療單位探索深化電子健康卡應用,逐步實現“一卡多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衛健委成立縣電子健康卡建設工作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面推進電子健康卡建設,各醫療機構要及時成立組織,明確專人,制定方案,報縣衛健委備案。

(二)明確責任分工。縣衛健委負責全縣電子健康卡項目建設和工作推進、電子健康推廣使用的統籌管理工作。

縣級人民醫院、縣中醫院負責組織協調本院包括醫共體成員單位的電子健康卡軟硬件建設和各系統用卡環境改造、使用終端的優化改造等,以及與電子健康卡信息系統的對接開發實施工作,優化醫療機構就醫服務流程,開展單位內電子健康卡的用卡宣傳和引導工作等。

基層醫療機構在衛健委、醫共體牽頭醫院的統一部署下,積極配合用卡環境改造,配備電子健康卡掃描終端,將電子健康卡進行宣傳推廣使用。

科大訊飛負責完成基層醫療HIS、區域LIS、區域PACS、區域心電、區域公衛與電子健康卡管理系統、電子健康卡應用密碼機接入、虛擬化SDK程序包、虛擬化應用接口等開發工作及國家平臺密鑰管理系統的對接工作。負責全縣醫療衛生系統與市等上級系統的有效對接,保證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的集成度和成熟度。

(三)強化保障措施。按照誰使用、誰負責、誰承擔的原則,醫共體牽頭醫院承擔本單位的全部軟硬件改造、安裝、運維服務等費用;衛健委、醫共體牽頭醫院承擔基層衛生醫療單位的全部軟硬件改造、安裝、運維服務等費用。各單位要積極爭取,切實保障電子健康卡建設、應用、宣傳推廣等經費。

(四)加強實名管理。加強醫療衛生服務的實名制管理,重點將醫院自建的就診卡及基層衛生、婦幼保健等系統按照“統一標準、開放兼容”原則,統一接入電子健康卡注冊管理體系,全面實現實名制就醫和“一卡通用”。

篇3

沙龍合作廠商EPSON公司張毅經理到會并做演講。

湖北衛生信息化的“五個一”

湖北省以同濟醫院、省人民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為代表的醫療信息化建設走在全國的前列,但也存在醫療信息化整體發展水平不均衡,標準規范建設滯后,信息難以共享,業務不能協同等問題。衛生廳信息中心胡國善主任指出,在新醫改的形勢下,醫院是衛生信息化的引領者,已經走在了前面,各醫院的信息化專家是湖北衛生信息化的中堅力量,是湖北衛生信息化的希望所在。醫院要在深化衛生信息化建設中拿出實實在在的東西,要鼓勵創新,鼓勵標準化。

衛生廳信息中心肖興政副主任介紹到湖北省衛生信息化規劃方案已上報省廳,規劃突出“五個一”,即一套標準、統一平臺、一張網、一卡通和一支隊伍。規劃強調建設省級衛生信息平臺和市級平臺,規劃建設聯通全省3000家醫院和各級衛生行政機構的衛生專網,規劃特別強調人才培養和衛生信息化隊伍建設。

“先診療后結算”探討

武漢市中心醫院楊國良主任在發言中介紹中心醫院在“先診療后結算”以及與銀行卡關聯方面的工作。楊主任認為,改革門診付費流程,實現“持銀行卡就醫、先診療后結算”的服務模式是發展方向。在尊重患者診療付費習慣,繼續提供傳統付費方式的同時,通過醫院信息系統與銀行系統的對接,采用信用預授權、賬戶資金凍結、實時刷卡交易等形式,讓患者在看病、檢查、治療過程中不再排隊繳費,待所有診療過程結束后再統一進行結算。

區域協同醫療與區域衛生信息化

篇4

市信息化建設辦公室宋主任,是從部隊轉業到家鄉的科技管理干部,年富力強,處事靈活,辦事果干。幾年來,他帶領辦公室的幾個年輕人跑遍了各個區縣,腳踏實地做了許多調研工作,組織各單位相關技術人員,做規劃、定方案、現場解決問題。在W市信息化建設的各個項目中,信息化建設辦公室充當了市領導的有力助手,成為上下溝通聯系的橋梁,成為信息化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現場指揮部。

當市、區縣兩級信息傳輸網絡建成后,宋主任他們并不滿足于當前的網絡使用情況,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將信息化技術的成果,應用到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所管轄的社會保險經辦行業中去。為此,宋主任與市勞動局的領導進行了溝通,不謀而合,幾位領導都想到一塊了,就開始做相關的規劃。

第一步目標是:先將全市養老保險的經辦數據,集中到市數據中心的平臺上,實施統一管理。

目前,全市有十幾個養老保險的經辦機構,所應用的軟件是同一家公司開發的,安裝在各經辦機構的計算機上,獨立運行,互相之間的數據交換很不方便。尤其是,當發生相關政策變化的時候,由市養老經辦管理中心統一調整管理,不僅工作量大,還經常由于對政策理解的差異,造成經辦數據結果的差異,引起用戶的不滿,十分令人頭疼。所以急需建設一個社會保險應用軟件的統一平臺?,F在,全市網絡在硬件上已連通,信息高速公路已建成,將十幾個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乃至醫療、工傷、失業、生育其余四種保險的所有經辦機構整合在一起,是當務之急。

宋主任及市勞動局領導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市領導的大力支持,宋主任帶領大家,對各類養老保險經辦單位進行了系統調研,廣泛地聽取了一線經辦人員的意見,若干個晝夜,將市社會保險經辦業務整合到市數據中心,實施統一平臺管理的藍圖畫好了。藍圖重點對應用軟件平臺的升級需求、應用軟件開發的各個環節、數據整合遷移、上報交換等都有詳細的說明;同時制定了必要的硬件采購、安裝、調試、接入系統的步驟;闡明了對上對下相關網絡的連接方案及網絡、數據安全管理的原則;對整合工程實施的組織、計劃,論述得頭頭是道。

就在該藍圖申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的過程中,情況發生了變化。H省信息化建設辦公室從全省的民生利益出發,前一階段成立了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領導,并聘請省內相關行業專家,進行了全面規劃,確定建設一個省級的統一平臺,將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及生育五個方面的社會保險信息數據,實行全省集中管理。該規劃及可行性報告已報上級主管單位審定,核準了這一大手筆的工程。

宋主任考慮了多時,認為省上的這一決策,為實現異地辦理社會保險業務提供了基本條件,減輕了地市級相關部門的負擔,為條件較差地市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為下級單位,應該全力支持省里項目的建設工作。

但仍有一些擔心,為此,宋主任準備向領導做出書面報告。(翁滄南)

找出重點,準確定位

從建設內容上,包括社會保險的五險合一和勞動力市場信息管理系統,從技術架構、平臺選擇、系統軟件選型、數據庫設計、應用軟件原子業務組件及本地化實施方法都給出了具體的技術方案。

看了宋主任的擔心,很有同感。目前社會保障領域的信息化步伐是比較快的,從國家的層面推行實施“金保工程”,數據逐步向上集中,服務逐步向下延伸,正如文章中所說的W市信息化所達到的效果“……原有各單位的信息孤島逐步消滅,市級、區縣級根據不同的權限,實現了信息共享”,這本身也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社會保險信息省級集中有利于異地退休人員、就醫人員統一管理和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省級統籌。

金保工程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覆蓋面廣、建設內容多,它的總體建設思想將作為建設原則,在整個建設周期中起到指導、規范作用。總的來說,金保工程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指導,分布實施、分級負擔、分級管理,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原則進行建設,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勞動保障部門與其他部門的業務協同關系,按照“縱向建設、橫向對接”的原則實現信息交換與共享。在技術上,采用“一體化”的設計思想,并充分考慮經濟性、適用性、安全性和可擴展性。

從建設內容上,包括社會保險的五險合一和勞動力市場信息管理系統,從技術架構、平臺選擇、系統軟件選型、數據庫設計、應用軟件原子業務組件及本地化實施方法都給出了具體的技術方案,近幾年已陸續在全國各地成功實施,對老百姓的服務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所以宋主任在還沒有實施的時候遇到“金保工程”建設的契機,是非常幸運的,前面他們所做的本市的調研工作是為建設“金保工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不但沒有白費,而且還要進一步隨著“金保工程”建設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深入、細化。

“……直接與省中心進行數據交換,各個地市級不再設立專門服務器來保存本地市所屬單位的社會保險數據。一旦省級數據中心的數據遭受不測而破壞,怎么辦?”宋主任的這種擔心是IT人必然想到的。如果該方案已經過論證,并且符合該省的實際情況,地市級沒有數據中心,擔心也使不上勁。數據中心集中到省一級,需要考慮的問題不止“省級數據中心的數據遭受不測而破壞”這一點?!敖鸨9こ獭毙畔⑾到y采用多層架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個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

“金保工程”很多地方是在地級市建立數據中心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源于醫療保險的特殊性。醫療保險上線是否成功是金保工程上線成功的關鍵,是重點、難點,工作量也會是最大的,涉及需要協調的方面也是比較多的。

不管怎么說,在醫療保險實施上,要投入比較大的人力,在關鍵細節上磨合好,不但是與開發公司的磨合,還要與醫院等定點醫療機構溝通好。在大醫院的醫保網絡設計上要采用雙鏈路設計,以確保網絡上沒有單位故障,包括網絡設備也要分別采用獨立的設備。

由于醫療保險的重要性對一個城市的社會穩定也是最重要的,建議宋主任在這方面的需求分析調研中,多聽取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的意見,把問題在初期多做考慮,多做準備,并積極協調省里及相關開發公司,爭取打造一個健壯穩定的醫保網絡。當然也可以要求省級部門在方案上更貼近實際,充分考慮基層的實際需求。(于亞東)

支持 參與 影響

數據過于集中而缺乏備份,會增加數據崩盤造成大損失的危險。各地區建立自己的數據備份,還不僅僅是出于安全的考慮,也為自己進行數據利用留了一些方便,也減輕了省數據中心的訪問負擔。

這個案例很值得信息化工作者展顏,因為它反映了信息化工作的大踏步前進。相對于某些尚處于破冰階段的信息化建設項目,案例所反映的過程和事實盡管也還存在著矛盾和問題,但既然是在前進,問題反而是我們樂于面對的。

案例中提到,在宋主任的主導下,W市已經建成了市級數據中心,所屬各區縣的局域網已經通過不同的方式連接到了這個中心,從而形成一個連通市、區縣兩級的統一的信息傳輸網絡平臺。在這個信息網絡平臺上,已經在著手開發各種應用,囊括視頻會議、接待、網上論壇等內容的電子政務是一方面,整合性質類似卻互不統屬、分散管理的社會保險業務也是一方面。

當前的問題是,當宋主任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區域社會保險經辦業務整合規劃的時候,省里也正在尋求在更大范圍的全省內進行這種整合。無疑,市里的規劃受到了挑戰。

服從是必須的,且不論行政統屬關系,單是“省上的這一決策,為實現異地辦理社會保險業務提供了基本條件,減輕了地市級相關部門的負擔,為條件較差地市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這一點,就足值得W市為省“金保工程”項目開綠燈。

何止是開綠燈?我以為,W市完全可以成為“金保工程”的先鋒。

首先,W市信息化基礎好,為全省的信息化基礎建設提供了樣板。案例開始即提到,在信息化建設方面,W市一直是H省的示范單位,其全市范圍內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經建成。網絡平臺已經是現成的,當下的任務只是把省規劃中的應用移植到這個平臺上就可以了。當然過程不會這么簡單,但是,其作為網絡應用的先行者,“金保工程”所需的網絡基礎建設顯然他們已經走到了前面,那么他們建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就足以為省內其它地區提供借鑒。

其次,W市有一支有活力、務實的信息化建設隊伍,某些信息化建設骨干,尤其是宋主任完全可以參與到“金保工程”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中去。案例提到,這些人在W市網絡基礎建設階段“跑遍了各個區縣,腳踏實地做了許多調研工作,組織各單位相關技術人員,做規劃,定方案,現場解決問題”,在社會保險項目規劃階段,又“對各養老保險經辦單位進行了系統的調研,制定出基于本市的社會保險經辦業務整合藍圖。

藍圖中對應用軟件平臺的升級需求、應用軟件開發的各個環節、數據整合遷移、上報交換等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也制定了必要的硬件采購、安裝、調試、接入系統的步驟,闡明了對上對下相關網絡的連接方案及網絡、數據安全管理的原則,并對整個整合工程實施的組織、計劃都做了條理分明的設計。

可以想見,“金保工程”要想在全省范圍內成功,這個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案例中我們并沒有看到關于省規劃有這樣的調研和設計基礎的敘述,因此我猜測省里的規劃還是粗線條的,尚沒有進行必要的詳細的調研和細致的規劃。否則,宋主任怎么可能在“金保工程”獲批之后才知道這個工程的存在?這樣,宋主任們的前期工作就有了探路的意義。

至于宋主任的兩個擔心,任何參與信息化建設的人都能夠理解。

比如數據安全問題。有人可能會想,作為省里的一項重大規劃,安全問題必然是被考慮和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們沒有必要多操心。但是,基于前面提到的省規劃可能失之于線條還比較粗的原因,請宋主任這樣的從實戰中摔打出來的專家提一些具體的建議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本人支持宋主任把他這一點擔心及對擔心的建議詳細的報告上去。

省級數據中心的數據需要做備份是一定的,而且必須增加異地備份;同時,建議各地市對本地域的社會保險數據爭取有自己的備份。

數據過于集中而缺乏備份,會增加數據崩盤造成大損失的危險。各地區建立自己的數據備份,還不僅僅是出于安全的考慮,也為自己進行數據利用留了一些方便,也減輕了省數據中心的訪問負擔。(安宇)

調研的“上、下、左、右”

所謂“上”,代表著上級主管部門乃至國家電子政務的指導原則和總體框架,以及各種法律、規范等;“下”代表著具體的業務部門實際業務需求,更多的是應用系統的不同特色。

這個案例使我想起以前的一個場景,客戶也是某省下屬的一個地級市社保局。那時,我帶領項目組的幾個同事,也是如同宋主任一樣,連續幾個晝夜,根據此地級市的信息化建設現狀和業務需求編寫了一份咨詢方案??傻娇蛻裟抢锊虐l現一個主要問題,我們的方案沒有和全國社保信息化的總體規劃和技術框架緊密結合,總結經驗,還是需求調研工作不徹底、不全面。解決此案例中宋主任的擔心,我想還是應加強和改進需求調研工作。尤其在項目前期規劃階段,需求調研的思路上把握?。盒枨笳{研工作要“上、下、左、右”都兼顧到的原則。

電子政務項目各級建設主管單位要遵從“統一規劃”的指導原則,并且要側重于“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等需求,對自己在信息化建設中“定位”要準確,“角色”要清楚。在項目各個建設的各個階段,要始終清楚“上、下、左、右”的原則,從而避免“信息孤島”的產生。

所謂“上”,代表著上級主管部門乃至國家電子政務的指導原則和總體框架,以及各種法律、規范等;“下”代表著具體的業務部門實際業務需求,更多的是應用系統的不同特色;“左”和“右”分別代表著同行業不同區域的信息共享需求,以及不同行業的相關接口需求,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需求調研工作都是不徹底,不全面的,也就會容易造成項目前期規劃的方案不合理,為項目下一步的實施埋下較大的“隱患”。

宋主任在負責本市社保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僅僅進行“向下”深入調研是遠遠不夠的。從此案例可以看出,宋主任沒有充分考慮到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和現狀,自然也就會產生擔心,但是細分析這些擔心,還是歸根結底缺少對省級統一平臺的了解。我想省級統一平臺的建設也會考慮數據中心的安全性。

信息化建設在“統一規劃”階段前期、中期、后期要注重層層推進、宣貫和培訓等環節。從此案例可以看出,宋主任似乎不是很清楚所在省份的統一社保平臺建設規劃。所以所進行的需求調研沒有和省級統一平臺的建設需求緊密結合,并且還存在很多擔心。這些擔心,也許是省級統一平臺在前期規劃階段,沒有將一些要求和指導原則進行培訓和宣貫,造成下面的建設負責單位不清楚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一現象在很多信息化建設項目都重視不夠,原因主要是溝通存在壁壘。

篇5

近年來,免費公共WiFi也得到了諸多政府的重視。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部分省市已陸續開展政府免費公共WiFi項目,助力無線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廣東省惠州市就走在了這一項目的前列。

規劃:新增54個市級公共場所1920個AP

自2015年1月28日正式啟動“i-Huizhou Free”政府免費公共WiFi試點項目以來,惠州市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實現了惠州機場、市行政服務中心等17個熱點區域約400個AP(無線接入點)覆蓋,其中,新增12個熱點區域190個AP(7個市級政務服務區74個AP、5個非政務類公共場所116個AP),協調三大運營商開放已覆蓋的5個區域200多個AP供臨時測試體驗。

惠州市經信局副局長陳如光指出,惠州是世界手機創新之都,要努力讓高效公共WiFi成為創新之都重點地區的標配。下一步惠州市計劃全面推進政府免費公共WiFi建設。資料顯示,惠州市人民政府今年將新增54個市級公共場所1920個AP(無線接入點)覆蓋,總體完成68個區域(不含重復)2110個AP,基本實現惠州市市區公共區域覆蓋。同時,各縣(區)同步推進,2016年惠州市將實現154個區域2911個AP。

目前,惠州市建設的AP每個可以支持40―80人同時在線,以此計算,2911個AP至少可容納116440個用戶同時上網。據了解,目前惠州市免費WiFi平臺已有注冊用戶11萬戶?!拔覀兿M@一惠民舉措能可持續,實現市民滿意、運營者受益、政府放心。”陳如光表示,惠州市政府免費公共WiFi就是希望把寬帶普惠到每一個惠州市民。

安全:建立WLAN熱點及AP認證統一平臺

為了保證市民的信息安全,惠州市將進一步完善接入認證機制。惠州市經信局無線電管理科科長肖繁介紹,惠州市采用手機號認證方式,首次接入需要短信密碼認證,再次登錄則采用自動登錄方式。同時,他也表示,惠州市政府正在積極探索通過APP登錄以及錄入關鍵字認證等安全保障方式。

同時,惠州市在建設試點方案中明確規定,建設方應保證本項目的服務要符合《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互聯網安全保護技術措施規定》等國家規定,從網絡安全、應用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保證WLAN網絡的安全性。建設方應建立WLAN熱點及AP認證統一平臺,嚴格落實接入認證、用戶信息登記備案和依規定報送安全主管部門等工作機制,提高可溯源性和定位精度,構建良好的網絡信息安全體系,實現項目管理方對無線網絡和平臺“可用、可管、可控”。

穩定:網絡服務不中斷

試點過程中,惠州市政府免費公共WiFi存在部分區域網絡不穩定的問題,肖繁表示,這是由于公共WiFi是由三大電信運營商分別提供,認證平臺為省級平臺未能與惠州市政府新建平臺實現統一,惠州市已按統一標準重新布點覆蓋,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同時,用戶可以在多個AP的連續覆蓋范圍內低速(15公里/小時)自由移動,移動時網絡服務不中斷。

據了解,在統一平臺標準的基礎上,惠州市經信局將對公共WiFi建設項目進行公開招投標,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由電信運營企業負責硬件及系統的建設和運營,將惠州市公共場所免費WiFi逐步推向市場?!澳壳罢袠诵枨笠呀洅炀W,按政府采購流程,預計4月底完成招標?!毙し北硎?。

招標:三大運營商未必響應

對于此次公開招標哪家基礎電信運營商最有可能中標,肖繁對此表現出了信心不足。

在試點期間,惠州市17個試點區域有12個是非三大運營商的廣東盈通網絡投資有限公司承建,三大運營商苦于考核壓力和未能找到市場盈利點對于承建惠州市政府免費公共WiFi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因此,此次掛網招標是否能夠得到三大運營商響應也未可知。

篇6

“1+19”的頂層設計

上海的醫療衛生信息化工作在全國起步較早,逐漸形成醫療衛生機構內部信息化(如醫院內部系統)、跨機構條線信息化(如公共衛生的專病管理)、機構互聯(區域衛生信息化)三個層面的信息系統,按照謝維的說法,就是形成了“點”、“線”、“面”的信息系統建設框架。

之后,上海市著重考慮并論證下一步衛生信息化建設發展的方向,基本形成了打破“孤島”、“煙囪”,實現“互聯互通,共享互用”的區域衛生發展框架,根據上海的實際,規劃了“1+19”框架。謝維解釋說,“1”是指上海市衛生局的主數據中心,“19”是指上海17個區中心衛生信息中心、1個由所有三級醫院形成的醫聯數據中心、1個公共衛生數據中心,通過“+”字,完成所有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的交換和共享,進一步支撐業務協同,從而形成了“1+19”的頂層架構設計。通過這些數據中心的互聯互通,已將上海市5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納入區域衛生信息化體系中,未來還將把上海市的3000多家民營醫療機構也全部吸納進來,從而實現廣域的、互聯互通的區域衛生信息化體系。

謝維介紹說,“1+19”的頂層設計分三個階段實現。第一階段是以醫聯網為代表的上海市所有三級甲等醫院進行互聯互通,首先實現了市屬24家三級醫院基于電子病歷的互聯互通。第二階段是針對上?!盎诮】禉n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簡稱健康信息網)的建設,先試點6個區加所有三級醫院的互聯互通,之后擴大戰果,實現上海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謝維說:“建設健康信息網經歷了復雜的上下聯動的過程,我們克服了許多體制機制上和管理秩序上,以及互聯互通技術上的困難?!蹦壳罢麄€市級數據中心可以實現與所有醫院的數據共享,后臺數據庫每天入庫數據1600萬條,至今已累積數據43億多條,形成了數據量很大的核心數據庫。此外,在分布+集中的數據管理模式下,各分中心還有自己的數據庫,相互聯動,共同形成了上海市的健康檔案數據庫。

接下來,在“1+19”頂層設計下的區域信息化將進入第三階段。謝維說,這一階段的工作目前正在規劃中,“其發展目標可能會重點圍繞涉及醫藥衛生全領域的整合。”他說,只有形成數據在更大范圍的交換、共享、整合和協同,才能更好地利用數據,“交換、共享、整合、協同”,這是在建設區域衛生信息化進程中的關鍵詞,其中整合最重要,而交換則是手段?!敝x維說。

大數據緩解“壓力”

面對每天進賬1600萬條數據的海量數據庫,如何管好、利用好這些數據,著實讓謝維他們費了腦筋。他們擔心,這么大的數據量,現在的技術搞得定嗎?可持續嗎?

2010年,健康信息網開始規劃時,項目工程指揮部組織專家進行了長時間的、多方面的論證,在架構設計上同時參考了國際上各類模型,研究了云計算等技術,并得到了英特爾和集成商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謝維說,當時,他們一直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為海量的數據一旦進入了數據庫,就轉變成了對數據中心的直接壓力,規劃中巨大的訪問壓力和集成壓力更加重了負擔和難度。

謝維舉例說,上海市有近12萬臺醫生工作站,在醫生工作站上提供了一個基本服務——“智能提示系統”(指針對醫生診療過程中的重復檢驗、重復檢查、重復用藥進行后臺監督,這一方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是降低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上的風險。系統對于這三大“重復”將出現提示框,而最終的決定權在醫生。),可以想象,12萬臺醫生工作站當診療高峰時同時在線對后臺的壓力有多大。

類似的訪問和處理壓力還有很多,這使得項目開始之前的論證極為謹慎和嚴謹。謝維說,他們得到了上海市科委和市發改委的大力支持,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進行論證,最終形成了基礎框架。他們先試驗用了40臺虛擬機作為主要的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計算節點,利用Hadoop的核心技術來完善系統,并通過了上海市軟件測評中心的測評。目前,在數據I/O層面上,5000次I/O并發之下,可以做到響應時間為1秒以內,而如果采用傳統技術達到同樣水平的話,投入將增加數倍。

篇7

一、成立組織領導機構。成立區實施“五大戰役”指揮部,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指揮長和第一副指揮長,區政府常務

副區長擔任常務副指揮長,其他副區長為副指揮長并兼任各分戰役的指揮長,有關部門領導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掛靠區發改局(領導小組建議名單見附件1)。

二、明確牽頭責任單位。牽頭責任單位職責是制定戰役實施方案,細化戰役工作內容,分解項目工作責任,組織和督促相關單位實施好戰役建設的各項工作,負責戰役實施信息編寫和收集,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各戰役牽頭責任單位是:重點項目建設戰役由區發改局牽頭,新增長區域建設戰役由區經貿局牽頭,城市建設戰役由區建設局牽頭,小城鎮改革發展戰役由區委農辦牽頭,民生工程建設戰役由區教育局牽頭,并按戰役內容歸類為七個方面分別確定責任單位(具體內容見附件2)。

各鎮(街)作為“五大戰役”的縱向責任主體,要積極對上銜接,按照“能快則快、多作貢獻”的原則,自加壓力、突破常規,結合本鎮(街)工作實際,及時制定本鎮(街)實施方案,努力“比學趕超”,不折不扣地完成區里下達的每個指標任務。

三、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各戰役實施方案應包括戰役總體目標、組織機構、項目清單、責任機制、考評督查、保障措施等主要內容。實施方案要充分結合戰役特點,積極加強與省市各牽頭單位的溝通銜接,目標任務既要實現對市“五大戰役”考核任務的全覆蓋,更要主動銜接區委、區政府2011年經濟工作的目標任務,堅持好字當頭、能快則快、又好又快。各戰役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安排建議如下:

重點項目建設戰役:以2011年區重點項目為主要內容,全面覆蓋我區列入省市區重點項目建設戰役所有項目,突出列入全市百個攻堅項目和全區二十一個攻堅項目。

新增長區域戰役:根據省、市戰役確定的湄洲灣北岸臨港區域為重點發展新增長區域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將木蘭溪兩岸一并列為我區重點發展新增長區域,篩選并加快推進一批我區臨港產業重大項目和提升我區產業結構的重大項目。

城市建設戰役:主要包括宜居城市綜合體項目,市容市貌整治和管理項目,城市綜合

交通項目,架空纜線下地項目,城市綠地建設項目,垃圾污水處理和城市公廁項目以及旅游景點公共設施、城市供氣、給排水設施等城市建設項目。

小城鎮改革發展戰役:抓好華亭市級試點鎮建設,按照省擴大試點鎮范圍的要求,爭取將華亭鎮列入省級試點鎮,同時抓好常太、靈川、東海三個鎮小城鎮建設。項目安排上要突出規劃、基礎設施、市政公共事業、環境景觀和城鎮產業等方面的項目。

民生工程戰役:惠民實事項目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印發抓緊落實事關群眾利益十項實事工作方案的通知》(閩委[]35號)和市委、市政府貫徹閩委[]35號文件精神提出的“落實事關群眾利益十項實事工作方案”(莆委[]82號)的內容,對照全省經濟經濟會議要求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強農惠農、便民生活、和諧平安、棚戶區改造等七個方面,遵從項目實施要求由牽頭單位提出實施方案,方案要明確項目建設內容、資金安排、責任部門以及進度計劃安排。棚戶區改造主要為經市、區政府會議確定的項目,該項目實施由城市建設戰役指揮部負責組織,統計由民生工程戰役指揮部負責。(以上方面具體內容見附件2)

篇8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mousetang”為你整理了這篇2021年衛健局民生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今年以來,區衛健局在牽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堅持統籌推進民生實事項目,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水平和保障能力,按時間節點高質量推進各項工作。

一、順利啟用新兗中心衛生院。集中力量對新兗中心衛生院進行遷址改建,投資700余萬元改造原新兗鎮第九中學,對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改造,打造高標準醫療衛生服務場所。新院區占地72畝,建筑面積5600㎡,住院病床擴充到80張,劃分辦公區、醫療服務區和健康自助區,新建高標準手術室、糖尿病病友之家和國醫堂,設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室,升級改造健康小屋,建設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醫療服務環境煥然一新。今年1月新院區全面啟用,經過10個月運行,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目前,新兗中心衛生院在各鎮街衛生院中床位最多,4月底恢復正常醫療運營后,每天門診量可達到80人次左右,已開展手術40多例)

二、規劃新建酒仙橋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按照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將新建酒仙橋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作為衛生健康重點建設項目。按照鐵路醫院改革發展統一規劃,在醫院內選址新建服務中心。項目占地2畝,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規劃設置預防接種門診、家庭醫生工作站、公共衛生科、慢病管理科、老年健康評估中心、口腔科、數字化查體中心。目前,中心主體鋼結構框架建設已全部完成,內部裝修工程已經過半,年底前正式啟動。在原中心辦公樓改造建設精神衛生中心,改造面積1350平方米,病房20間,設置床位100張,全面完成室內裝修改造和設施配備,并投入使用,已收治病人30余人次,填補了我區精神疾病防治機構的空白。中心二期新建工程主體已完成,投入使用后可再開放100張床位。

三、深化推進城鄉醫共體建設。加快推進中醫院與漕河鎮衛生院、顏店中心衛生院“六統一”醫共體建設,推進醫共體內部各項業務一體化管理,有效增強了診療服務能力。按照醫療發展區域規劃,重點推進鐵路醫院與酒仙橋、興隆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共體建設。中醫院、鐵路醫院已完成醫院信息系統融合,同步對接酒仙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聯合建設了高標準國醫堂,即將開展基本醫療服務,突破多年沒有診療服務的瓶頸。鐵路醫院與興隆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深化對口幫扶,前移專家門診,選派主治醫師以上技術骨干日常坐診,聯合開展內、外、婦、兒、口腔、中醫、康復、急救等診療服務項目,進行聯合查房、醫療指導。同時,在興隆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急救點,開展急救診療服務,逐步實現醫共體內的規范化疾病管理和同質化診療服務,有力提升了東南部醫療服務能力。

四、提升村級醫療標準化建設水平。深化村級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制定《全區村(居)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引領提升實施方案》,2020年計劃建設區級示范標準化村衛生室100個,市級示范標準化村衛生室7個,省級示范標準化村衛生室2個。按照不低于80平方米,“五室分開”、“六通”,統一內外標識、裝修樣式、設備配置、日志檔案、診療制度、人員著裝等要求,全力推進標準化衛生室基礎設施改造,目前100家標準化衛生室已經全部建設達標。

五、加強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為有效解決基層醫療機構人員編制不足,專業技術人員匱乏等問題,今年為各鎮街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6人,充實鎮街衛生院業務技術力量,逐步降低空編率,滿足基層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目前,事業單位衛生類招聘報名、筆試、面試、體檢、考察等工作均已順利完成,66名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已于11月12日全部入職,進入工作崗位,為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雖然各項工作快速推進,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酒仙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建項目約需資金700余萬元,仍存在較大資金缺口。特別是受疫情影響,鐵路醫院作為定點醫院承擔醫療救治任務,醫院正常運營受到很大影響,發展醫共體存在一定困難。下步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酒仙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多方爭取資金支持,盡快完成內部裝修和設施配備,確保年底前正式運營。充分發揮區精神衛生中心作用,填補我區沒有精神衛生機構的空白,打造多元化精神衛生救治體系。

篇9

(一)一般情況全市共兩區十縣。188個鄉鎮,13個街道辦事處。2222個行政村。1957年總人口3一3.7萬。其中市區37.6萬,農業人口211.6萬,占總人口的81.5萬。共有衛生機構561所:其中醫院231所,防疫站13所,婦幼保健站11所,藥品檢驗所13所,衛校10所,地方病防治所2所,結核病防治所2所,血站z所,門診部所275所,私人開業594人(市區239人)。

(二)衛生管理人員情況全市共有衛生管理人員”7人,其中衛生部門“1人,經過半年以上管理業務培訓的共有102人,占總人數10.2形,從調查的147名縣級以上管理人員情況分析:男131人,女16人,平均年齡為47.6歲,經過短期培訓的有55人,占37.4解。

(三)衛生改革情況1.全市共有83形的衛生單位實行了院(所、站、校)長負責制和院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及多種形式的技術經濟承包責任制。醫院通過改革,轉變醫學模式,擴大社區服務,建立家庭病床3,。00多張,收治健康病人72.101人次。2.我市160所鄉鎮衛生院開始移交鄉、鎮政府管理,予以年底移交的衛生院達50廠。目前衛生院普遍實行承包責任制。3.全地區實行計劃免疫保償鄉、鎮已達70萬,計劃年底達到80多,實行婦幼衛生保償制試點縣予計年底可達60多,其它縣區亦試點進行。4.行業管理工作。我市從1985年開始組織廠礦醫院向社會開放。1087年4月正式成立了工礦企事業醫院管理委員會。抽專人指導廠礦醫院的社會化工作。

二、主要問題與障礙

(一)衛生事業管理體制條塊分割,沒有統一管理的協調機構,部門所有的現狀影響了衛生資源的充分利用,全市42所廠礦醫院的297。張病床平均使用率僅58.2聲。各級衛生部門領導和衛生工作人員,對固有的傳統觀念還沒有轉變,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管理工作在區域衛生規劃制定和對衛生工作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以及提供政策依據的重要作用。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地方病、等方面的信息資料未能統一管理,不能做到資料共享。

(二)信息收集、處理手段落后。僅急性傳染病有完整、系統的管理,對收集和保存的資料只能進行人工描述性分析外其它方面沒有建立科學的信息管理,不能做高層次的處理、分析和利用。

(三)衛生管理人員素質差,缺乏現代大衛管理知識和管理水平,不能適應全方位的醫療衛生保健工作。(四)衛蘭改革的深化程度不夠,改革政策不配套。三級醫廠衛生保健網發展不平衡,經費缺,使一些正常管理工作無法進行。

三、規劃目標

(一)成立寶雞市衛生委員會。便于市政府對區域衛生發展的全面領導與支持,負責衛生資金的籌集和分配,提出區域衛生事業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制定衛生防病保健規劃及管理辦法。據根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搞好衛生改革,通過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實現大衛生管理。

(二)成立醫院管理協會。實行區域性衛生行業管理。在衛生委員會的授權下,協調區域內不同部署、不同所有制醫療機構的配合協作,提高現有衛生資源的服務能力。

(三)依托市防病中心和縣、區疫站建立信息管理系統。收集、整理、貯存、分析、反饋全市人口、出生、疾病監測等衛生方面的信息。為制定區域衛生規劃干。年度計劃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西)改一革醫療制度,全面實行防疫、婦幼保償制。試點保險醫療制度。

(五)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現代化管理能力的衛生管理干部隊伍。

四、項目活動與任務

(一)加強衛生資源宏觀管理協調,及組織機構建設。1.成立寶雞市衛生委員會。委員單位由計委、財政衛生、物價、計生委、愛委會等部門主要領導組成,主任委員由分管衛生工作的付市長擔任。統一協調、管理、決策全市衛生事業建設。下設辦公室編制5人,辦理日常業務,指導監督規劃的實施。2.實施區域性衛生行業管理。成立衛生管理協會,由衛生局關、醫院院長、有關部門領導及群眾代表組成,制定管理章程和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協調區域內不同部署,不同所有制醫療機構的協作。使非衛生部門的醫療衛生單位在隸屬關系不變的情況下,業務上統一管理納人區域衛生發展規劃。3.理傾初交衛生組織管理體制:對鄉、村衛生保健組織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鄉衛生院交鄉政府管理,村級衛生組織交村民委員會管理。三年內基本理l頃初級醫療衛生組織管理體制,做到有醫有藥,能開展預防保健,便民利民。4.加強衛生管理干部的組織管理,制定“寶雞市衛生管理干部崗位素質規范”作為各級組織部門配備和考核衛生管理干部的依據。每年都要對衛生管理干部進行一次考試和考核,從而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相對穩定的衛生管理干部隊伍。5.要從宏觀上對醫院的短期行為和“過度服務”現象進行控制。通過調查分析提出管理辦法,并對民辦醫療機構和個體行醫人員進行全面整頓,加強監督管理。

(二)建立信息管理系統1.市衛生信息中心依托在市衛生防病中心,設衛生統計、計算機、公共衛生(流行病學)專業工作人員5名,先配備微機2臺及相應的機房和辦公用房。縣、區信息中心依托在縣、區防疫站。l日8,價先在建立了疾病監測點的盲縣、鳳翔、金臺、渭濱四個縣、區各配備l臺微機,設衛生統計或計算機專業人員1一2名。199。年后在其它縣、區逐步建立。2.信息中心的任務:市信息中心:制定全市衛生信息管理工作條例,報告程序和工作評價方法,對縣(區)信息中心進行業務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負責全市衛生事業基木情況、衛生服務和利用、疾病監測、醫院工作及與衛生有關的社會經濟等方面數據的收集、處理、貯存、傳遞、反饋;定期不定期的對全市衛生形勢進行評價。如防治措施評價、疾病流行規律研究等,找出干擾衛生事業發展、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問題,并對工作重點、防治措施提出建議,參與區域性衛生規劃和年度計劃及流行病學調查統計??h(區)衛生信息中心的任務以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為基礎,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信息管理機構和人員;負責對鄉、村專(兼)職信息工作人員的業務指導檢查、培訓工作,按時向上級和主管部門呈報規定的統計報表和綜合信息資料。

(三)改革醫療保健制度。1.改革試點醫療保險制度。組織人員先在眉縣、歧山縣各選一個鄉進行醫療保險制試點,通過調查分析探索符合鄉情民意的醫療保健制度,逐步推廣試點經驗,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初級衛生保健服務。2.繼續在全區推行子于劃免疫和婦幼衛生保償、保險制工作,三年后普遍實施復蓋率達到三分之二。3.積極發展衛生醫療單位的橫向聯系,實行大醫院帶小醫院,技術強的帶技術弱的,城市帶大村,貫徹“三聯”“兩引”、“兩下”、“一培訓”、“一建設”的原則,(三聯即人員、技術、設備聯合。兩引即引進人才和技術。兩下即醫務人員下鄉、醫療技術下鄉。一培訓即在職人員培訓。一建設即加強醫院建設),放寬政策,鼓勵“三多”辦醫(多渠道、多形式、多種類型),推進城鄉衛生事業的共同發展。

(四)改革衛生服務收費價格1.改革醫療收費標準。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組織醫療成本測算人員選市級兩個醫院、隴縣、風翔縣二個縣級醫院進行醫療成本調查,合理調整衛生服務收費價格,降低高于成本的服務項目收費,提高低于的服務項目收費標準,醫療用消耗材料實行按市場供應價格收費。住院費實行按醫療技術設備、房屋和管理等情況劃分級次收費標準,并制訂我市醫療成本管理辦法和衛生費用補償辦法推行成本管理工作。2.改革醫療設備管理辦法。實行醫療器械有償使用制度。根據新的會計制度,設備回收期為十年,年折舊率為10萬各受益單位購量使用千元以上器械。每年向衛生委員會辦公室交納一定比例的占用費,國產儀器年交納2男,進口儀器年交納5萬,回扣部分用于再生產,從而提高設備利用率。3。改革醫院財務核算的管理辦法,試行新的會計制度,對醫療活動的資金運動進行成本核算,拓寬衛生經費的籌措渠道,采取多種(如合營、承包、租貨)形式辦醫,鄉鎮衛生院實行“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核算管理辦法,改封閉管理型為開放經營型,促進衛生機構的行業管理和技術進步。4.建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加強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從貸款和配套資金中籌措12。萬元,再從市、縣、鄉三級按比例籌集部分資金,作為初級衛生保健基金。用于維護和發展初級衛生保健組織,支持貧困和邊遠山區的群眾防病治病和試點醫療保險制的管理費用。

(五)衛生管理干部培訓。1.對縣及縣以上衛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每年向西醫大選送10人。向省干部進修學院選送20人,通過培訓提高管理水平。2.鄉鎮級衛生管理人員,每年市上培訓30人,學月。3.根據工作需要,對衛生經濟干部,不定期的組織培訓,提高規劃予算的管理水平。

五、分年度計劃和指標

(一)第一年(2959年)1.成立寶雞市衛生委員會,抽調人員組成辦公室,裝備辦公設備。2.各縣區選擇1一琴個鄉、村(街道)總結鄉政府村委會管理鄉、村級衛生機構的經驗,今后每年組織一次推廣經驗,理順管理體制。3.制定寶雞市衛生管理干部崗位素質規范,對管理干部實行定期的業務考試和考核制度。4.通過學習和試點,制定出初級衛生保健基金的管理辦法。5.制定衛生事業橫向聯合發展規劃。6.在眉縣、歧山各選二個鄉進行醫療保險制試點工作。7.組織人員對公費醫療現狀進行調查,改進管理辦法,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藥,杜絕浪費。8.選送市級醫療衛生單位管理干部10名去華西醫大或西醫大衛管系學習時間半年至一年,今后每年送10名。9.選送縣級醫療衛生單位管理干部20名去省衛生進修學院進修時間半年,今后每年送20名。10.委托市衛校辦鄉鎮醫院管理干部培訓班1期,時間3個月,參加人員40名,今后每年辦一期。11。邀請中國預防科學院、省防疫站舉辦疾病監測和信息管理學習班一期,參加人員40人。12.裝備第一批微機,市信息中心?臺,眉縣、風金臺、渭濱防疫站各1臺。

(二)第二年(1900年)1.成立寶雞市醫院管理協會,制定管理章程。2.抽調人員整頓民辦醫療機構加強個休行醫人員管理。通過整頓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在衛生保健事業中的作用。3.召開醫療保健制度,改革試點交流會,總結推廣試點工作經驗。4.組織衛生經濟管理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在隴縣、風翔縣醫院開展醫療成本調查,制定醫療成本核算辦法和衛生費用補償辦法。5.開展初級衛生保健服務效果調查。以技術經濟合同形式落實鄉醫報酬。6.派出三人到省防疫站學習計算機操作應用。7.制定衛生信息管理辦法、工作辦法標準化及評價方法。

(三)第三年)1992年)1.對縣以上醫院實行醫療成本管理。并組織專業人員提出衛生服務收費標準價格調正方案。2.組織規劃領域項目負責人,并邀請國內專家對區域衛生發展規劃實施進行中期評估,對現行規劃提出切實可行的調整、修訂意見。3.建立寶雞縣、歧山、扶風縣、隴縣信息中心,裝備第二批微機5臺。

(四)第四年(2992年)1.在縣以下醫療單位推行醫療成本譽理工作。2.健全各領域規劃的資料檔案和衛生管理干部的業績檔案。3.建立林游、千陽、太白、風縣信息中心,裝備第三批微機5臺。

(五)第五年(2993年)1.由市衛生委員會組織專家,學者制定區域規劃評估方案及驗收標準,召開各科專業會議逐級逐項全面進行檢查評估各個規劃領域寫出書面總結報告。2.對各規劃領域的投資經濟效果進行全面的統計。評價論證,做出成本效益和成本效果分析。3.市衛生委員會年初召開衛生工作會議具體安排部署完成規劃的準備工作。6月份寫出總結報告,報送市政府、省衛生廳、衛生部和世界銀行。9一10價釗定出下一個五年區域衛生保健綜合規劃。

六、可行性分析。

1.本規劃領域中的項•目活動與任務,是從我市的實際情況出發的,強調預防為主,加強初級衛生保健組織建設,逐步改變衛生機構經營機制,符合WHO所倡導的“二000年人人有衛生保健”的要求。2二本規劃的制訂得到了當地政府和上級衛生領導部門的支持,今后執行過程中更會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它的資金來源是有保證的。3.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增長,人民生活的改善,群眾對醫療保健需求會日益增高,因此,動員社會多渠道辦衛生保健事亞,已成為當務之急,人心所向,大衛生觀念容易被社會接受,有利于衛生管理的改革。

七、評價體系

篇10

【關鍵詞】縣級醫院 二級甲等醫院 可持續發展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ounty hospital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at present, and to accele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econd class hospital" in th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Methods In the opportunity of "medical reform", the hospital how to adjust and reform, scientific positioning, strengthen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hospital operating mechanism into a virtuous circle. Resul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hospital became a "regional brand medical service center." Conclusion The county hospital should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creating the "second class hospital" to solve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ffecting the hospital development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acceler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econd - class hospital in county hospital

引 言

縣級醫院作為農村基層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龍頭,是區域內的醫療服務和醫療技術教育中心,本文就欠發達地區縣級醫院現階段面臨的挑戰及發展策略,結合本區人民醫院創“二級甲等醫院”,加快可持續發展進行探討。

1.醫院可持續發展現狀

1.1 本區醫療衛生概況

本區是本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1710平方公里,人口84.65萬人,轄7個鄉10鎮6個辦事處,屬“小城市,大農村” 欠發達地區;區域內現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629所,其中市級綜合醫院1所,市級??漆t院1所,廠礦軍隊院校綜合醫院3所,縣級綜合醫院1所,縣級中醫院1所,鄉鎮衛生院17所,民營醫療機構2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1所,個體診所56所,村衛生室516所。

1.2 區人民醫院基本情況

醫院于2007年由原區一醫、二醫資源優化重組的二級綜合醫院,是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開放床位250張,職工405人,副高職稱15人,中級職稱人員105人,2010年門診人次38727人次,出院人數6107人,床位使用率84.80%,床位周轉次數25.45次/年,業務收入約3千萬元;設急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血栓科、軟傷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影像科、檢驗科等臨床科室;擁有CT、DR、CR、胃鏡、腹腔鏡、彩超、全自動生化儀、耳鼻咽喉內窺鏡、電磁波碎石機等較先進的設備。

2.醫院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環境

2.1 外部環境

2.1.1 “醫改”為縣級醫院發展帶來機遇

國家“十二五”規劃中“醫改”的重要內容是進一步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基層衛生綜合改革,重點是大力推進在整個醫療體系中占大多數的縣級醫院的改革和發展,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技術網絡建設,縣級醫院要達到“二級甲等醫院”規模和水平,使常病、多發病、危急重癥和部分疑難復雜疾病的診治能夠在縣域內基本解決;國家發改委縣級醫院規范化建設項目的實施為醫院可持續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

2.1.2 醫療資源投入不足

醫院承擔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傳染病防治和“惠民政策”的實施,社會責任和義務不斷加大,但國家醫療衛生項目、政府投入和補貼往往落實不到位;區財政對醫院的差額撥款比例為兩項基本工資之和的50%,實際撥款僅達到職工全額工資的25%,每月約16萬元,而市內鄰縣財政對醫療機構撥款比例均在工資總額的60%以上,醫院基礎設施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靠自身循環發展維持,生存和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制約了醫療業務的拓展。

2.1.3 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失衡、競爭激烈

區域內醫療資源密集,管理體制條塊分割,自成體系,資源配置發展失衡,大多數醫院都是低水平投資,技術分散,造成宏觀醫療市場競爭無序,導致西秀區醫療資源大量流失。市級、廠礦軍隊院校醫院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引進人才、購置先進設備、引進新技術、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與國內三甲醫院合作,開拓發展空間,擴展市場份額;民營醫院和診所則通過特色??坪偷蛢r的服務搶占市場;而區級醫院在軟硬件設施方面的先天不足,面對這樣的雙重競爭、夾縫中生存,面臨著市場激烈競爭與挑戰。

2.1.4 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

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醫療衛生改革為醫院可持續發展創造機遇,2010年,本區新農合參合人數47.68萬人,參合率97.16%,農合基金5.7216千萬元;城鎮職工參保人數27626人,醫保基金4.203千萬元;城鎮居民參保人數118978人,醫?;?17.25萬元;公務員醫療保險補助資金98.09萬元。

2.2 內部環境

2.2.1 基礎設施滯后,管理成本過高

醫院重組后經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實行成本核算,雖然2008年至2010年門診人次、住院人次和床位使用率的平均增速分別為42.56%、36.05%和4.8%,業務收入增長53%,但醫院分設西院、南院、門診部三址,面積狹小且布局分散 ,業務用房仍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門診樓改造,病房簡陋、流程結構不合理,醫療設備配置缺乏系y化、專業化;學科建設、設備配置、人員調配、管理結構重疊,再加上計劃經濟體制遺留大而雜、小而全的固定管理模式,技術分散,導致高額的人力成本、行政管理開支、醫療過程顯性及隱性耗費、低效的管理和重復投入等經濟成本,醫療資源利用率低而經營成本過高與醫院高效運轉、品牌塑造以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矛盾日益突出。

2.2.2 重點學科不突出,人才匱乏

近年來醫院加強特色??疲ㄑ?、軟傷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等)建設同時,通過省級醫院技術支持、院校協作和引進先進設備打造泌尿肝膽外科、骨科、新生兒科、檢驗科、影像科等重點學科,以提升醫院品牌和競爭力;但由于近十年未系統進專業人員,基礎設施設備配置缺乏專業化、就醫環境簡陋、信息化建設滯后,同時中級職稱以上專業人員流失達30多人,因此存在學科建設缺乏規劃,高素質學科帶頭人匱乏,人才結構不合理,專業和文化素質偏低,市場經濟意識淡薄,技術水平不高,與院校合作局限,投資引進設備沒有形成產、學、研學科建設模式,導致重點學科不突出、特色??茻o優勢,制約了醫院的建設和發展。

2.2.3 醫療質量管理體系薄弱

醫療質量管理雖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但醫院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的管理缺乏系統的管理體系和機制,院、科兩級質量管理脫節,管理標準不規范,缺乏系統性質控活動,存在主觀考核,與扣分、經濟處罰等代替標準化管理考核;少數科室及醫務人員質量、風險意識較差,法治觀念淡薄,核心制度、技術操作規程執行不嚴格,因此保障醫療安全和抗風險能力不強。

3.醫院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思考欠發達地區縣級醫院存在醫療衛生資源投入不夠、管理機制不完善、人才匱乏、技術水平不高、基礎設施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不健全等諸多困難,在“醫改”的機遇期,如何調整與改革、科學定位、加強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縣級醫院運行機制步入良性循環,是普遍關注和探討的課題。

3.1 戰略定位

根據新形勢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醫院發展的思路確定為:“一二三四”發展戰略,一個定位是三年內力爭建成“二級甲等醫院”;兩條主線是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市場營銷與經營;三個市場是農合、醫保市場,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社區網絡市場、??铺厣袌?;四項措施是夯實基礎,提升水平,節支降耗,內建外聯。

3.2 總體目標

根據這一戰略思路,按照“二級甲等醫院”評審標準,實施戰略管理、績效管理、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和網絡化建設,改善服務流程,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按“小綜合、大??啤钡膶W科功能定位,實施培育名醫、創建名科、建設名院的戰略工程,使醫院成為醫、教、研、防四位一體,具備“二級甲等醫院”標準和水平的“區域品牌醫療服務中心”。

4.醫院實施可持續發展應采取的對策

欠發達地區縣級醫院要以創“二級甲等醫院”為契機,不斷增強成本意識、法律意識、品牌意識、效率意識、服務意識,解決內、外部環境中影響醫院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快可持續發展。

4.1 完善內部激勵機制,拓展外部市場

醫院要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注重管理,走質量效益之路,走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1)強化醫院管理,打造管理團隊,形成組織有序、管理完善、制度健全、政令暢通,具有創新力的管理體系,對醫療資源進行科學重組、規劃、配置、投入,建立高效低耗的管理運行機制,組織全院職工圍繞醫院發展戰略,摒棄計劃經濟時代陳舊思想觀念,強化市場經濟和經營意識,積極塑造自我品牌,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最大化;(2)在醫院院級領導公開招考、中層干部競聘上崗人事制度改革成功基礎上,繼續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實行全員聘用合同制和崗位聘任制,科學設崗,競爭上崗,逐級聘用,使人力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和利用;大力推進崗位責任制、工作績效制管理,實施以崗定薪、績效考核的分配激勵機制,向臨床和重點崗位傾斜,激活人力資源;(3)實行成本核算,建立了醫院、科室、單元(個人)三級成本核算制度,控制醫療費用,探索單病種費用控制辦法,樹立市場競爭和技術質量效益觀念,從而提高對醫療市場的信息反饋速度和在醫療市場中的競爭力,為制定和調整管理方案、實施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4)以“新農合”和醫療保險作為醫院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強化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充分發揮醫院區位優勢和地域輻射作用,完善與區域內17家鄉鎮衛生院及其村衛生室(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協作,拓展多發病和常見病市場,真正成為基層醫院技術后盾,同時與省、市級醫院開展業務技術合作,形成服務網絡和戰略聯盟,實施“雙向轉診”,使區域醫療資源充分合理利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努力實現創建優質低價醫院的整體發展目標。

4.2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

堅持醫院公益性質,面向市場,力爭國家發改委縣級醫院規范化建設項目及省、市、區醫療衛生項目支持和多渠道融資、籌資,按照總體規劃、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選址新建500張床位現代化醫院,并對現有的醫療服務區域和基礎設施進行調整和建設,實現有機重組,構筑醫院可持續發展平臺。信息化建設是醫院發展的重要標志,加大投入加快醫院信息化系統(HIS)建設,可簡化就診繁瑣程序,實現電子病歷,使就診、掛號、收費、發藥、檢查、檢驗、治療各環節資源共享;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為醫院成本、效益核算的應用提供技術空間[1],醫院管理向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式轉變,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利益,提升醫院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整體形象。

4.3 實施人才強院戰略,打造重點學科品牌

醫院要發揮人才資源配置作用,按“小綜合、大??啤钡膶W科功能定位,實施培育名醫、創建名科、建設名院的戰略工程,提升市場競爭力。(1)人才培養采取引進和自我培養人才兩個途經;利用政策激勵,創造良好的環境,優先引進高素質學科帶頭人;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和O鈄式鶩度耄健全學科帶頭人選拔、考核機制,高標準選拔和培養中青年技術骨干,形成人才團隊;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擇優錄用應屆本科大學畢業生,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培訓,形成人才梯隊和儲備后備人才;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繼續與院校協作,培養“雙師型”人才,形成產、學、研學科建設模式;營造寬松的人才成長環境,購置先進的醫療設備,完善“將才+團隊+平臺”的人才發展模式,為醫療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2)品牌資產可以產生價值,可以盤活其他資產,使品牌擁有者增勢、增效、增益[2],要瞄準學科前沿,結合區位優勢和醫院的設備、人才狀況,制定中、長期學科建設發展和建設總體規劃,堅持學科建設分類指導、擇優扶持、相互帶動、動態評估的原則,整合專業技術,對重點(特色)學科:泌尿肝膽外科、骨科、血栓科、軟傷科、新生兒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影像科等??平ㄔO和技術項目實行政策性傾斜,優先保證先進的設備投入和人才培養,打造重點(特色)學科品牌,通過創建學科品牌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特色??迫海龠M醫院重點學科始終保持領先,特色??撇粩鄤搩炌黄疲话銓W科能夠快速跟進;同時與省內外、市內間院校優勢學科建立實質性技術幫扶,逐步形成重點學科群體,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