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財務支出管理制度范文

時間:2023-10-07 18:08: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村級財務支出管理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村級財務支出管理制度

篇1

存貨類資產是高等學校進行教學和科研實驗的重要物資保證,目前高校很大比重的支出是購買存貨。本文從高校存貨管理現狀入手分析了高校在存貨配置、存貨使用和存貨處置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存貨管理缺乏對基礎入庫的動態管理,高校對存貨的管理不夠重視,在日常采購和使用存貨的過程中,完全依?于課題負責人,學校管理部門沒有建立存貨驗收機制等問題,導致存貨采購存在浪費、流失、毀損、挪用甚至套取資金等風險。通過對高校存貨管理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內控環節的設計,提出了健全存貨管理組織體系、加強存貨配置環節控制、加強存貨使用環節控制、加強存貨處置環節控制、加強存貨管理信息化建設等建議,逐步研究制定存貨的采購、驗收、領用的閉環管理制度,規范存貨進出管理,建立有效的存貨管理機制。

一、高校存貨管理現狀和存在風險

(一)高校存貨管理現狀

當前高校的財務體系中普遍存在財務部門地位不高、會計工作不受重視等問題。財務部門主要作為高校教學、科研人員的服務部門,在行使會計職業判斷和內控改革的進程中,阻礙重重。存貨內控建設和實施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綜合性工作,是需要高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才可完成的系統工程。

根據高校的業務特點,存貨是指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專用材料、辦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貨物。高校在實物資產管理中,對于儀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有較為系統的管理部門和內控流程,但是對于耗材、辦公用品等存貨類資產并沒有管理部門,均是項目負責人或部門負責人進行管理,缺乏存貨配置、使用、處置、登記、清查盤點、評估等環節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存貨配置、存貨使用和存貨處置三個環節是存貨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存貨配置應嚴格按照預算標準配備,確保存貨配置科學合理、優化資產結構,做到勤儉節約、從嚴控制;存貨使用應落實使用保管責任,堅持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應定期進行清查盤點,進行出入庫登記;存貨處置應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經過資產管理部門會同技術部門審核鑒定后進行處置,不得自行擅自處置。目前,高校存貨均未在這三個方面進行系統管理,導致存貨管理存在浪費、流失、毀損、挪用甚至套取資金的風險。

(二)高校存貨管理風險

1.存貨采購風險。存貨采購應嚴格按照采購計劃和采購預算執行,在各部門的存貨采購預算的范圍內,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調整時應有調整方案和調整審批。高校的資產管理部門一般均對固定資產的招標、政府采購等環節進行系統管理,對存貨采購缺乏重視,在采購過程中,由于審批手續不全,采購方式、方法不當,規避合同、規避招標等現象均是采購風險點,給高校造成損失。

2.驗收入庫風險。存貨應辦理嚴格的驗收和入庫手續,按部門和類別進行分類管理,確保存貨數量和質量均達到要求,對驗收合格的存貨應及時登記入庫,存貨庫存信息確保準確、完整。高校目前沒有一個部門負責存貨的驗收,采購后未對存貨實物逐項核對,存在虛假采購和套取經費資金的風險。

3.保管監管風險。高校存貨管理應專門設定倉儲保管員的崗位,分工明確,進行專業保管知識的上崗培訓和監督機制。目前高校沒有專門保管存貨的管理部門,存貨均由部門負責人或采購老師本人負責保管,存在被盜、挪用、保管方法不當、監督不嚴密、倉儲條件不達標、化學物品的安全監管不科學等風險。

4.領用登記風險。高校存貨管理應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領用,領用手續、審批流程、領用登記應確保準確、完整。目前高校存貨缺失領用環節,采購后隨意使用、缺乏監管,一方面會存在使用浪費的現象,另一方面,對數量金額大或危險化學品的領用,缺乏審批授權制度,會導致損失或安全隱患。

5. 清查盤點風險。高校存貨應定期進行盤點清查,建立存貨清查制度,確保存貨賬實相符。目前高校并沒有存貨清查盤點的規章制度,存在盤點方式、方法不得當,存貨盤盈、盤虧、變質、毀損等情況不能及時發現,存貨賬實不符等風險,容易造成責任無法追究,最終導致資產流失。

6.報廢處置風險。高校存貨應按照有關制度進行報廢處置,不得自行擅自處置。高校目前一般只對固定資產進行報廢處置,缺少存貨報廢處置環節,一方面,隨意報廢、報損容易造成處置收入流失,出現違法、違規處置行為;另一方面,隨意處置危險化學品,可能造成安全隱患。

二、高校存貨管理的業務流程和內控設計

針對高校存貨管理的現狀和各類風險,結合高校管理部門服務教學、科研的特點,存貨管理需要設計出既能防控存貨管理風險又具備可操作性的業務和內控流程,對于存貨管理過程的關鍵點進行控制和監管,為建立存貨管理機制和體系奠定基礎。

(一)存貨管理業務流程

存貨管理的關鍵環節一般包括存貨取得配置、存貨維護使用、存貨報廢處置三個階段,涉及存貨預算、審批、驗收、領用、登記、清查盤點等環節。高校存貨管理應規范和設計系統的業務流程,在各個環節防控存貨的風險點。

1.存貨配置階段。在存貨配置階段,高校應以存貨預算為起點,各部門每年均應編制存貨預算并按照預算進行采購,如在實際采購過程中確有調整預算的必要,可以在同一部門內部進行存貨預算的微調。超過一定數量和金額的大額存貨采購,應經過歸口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的審批。存貨采購分為自行采購、政府集中采購、政府分散采購三種類型,超過一定金額的貨物應進行招標,確定采購單位后,簽訂采購合同。

高校應專門設置存貨倉庫和存貨倉儲保管員,做好存貨的驗收入庫工作,檢查存貨采購和審批手續是否完備。存貨在領用時,需進行存貨領用登記。高校可以按照經費類型的不同,制定適合高校自身特點的驗收入庫和領用登記的機制,例如,使用教育類經費采購存貨可以由高校的歸口部門專門管理,歸口部門設立倉庫、安排人員進行管理;使用科研經費采購存貨可以由各個采購的學院或部門內部管理,學院或部門專門安排存貨存儲間,安排存貨管理員進行管理。

2. 存貨使用階段。領用和登記存貨后,就進入了存貨的使用階段,高校在使用存貨的過程中,應由專門負責的部門和人員定期進行存貨清查盤點,及時通過定期統計存貨實物和賬面數據,確保賬實相符,并以存貨統計報表的形式,記錄各學院或部門的存貨采購情況,與其預算進行對照,實現存貨在日常管理中保管安全完整和使用高效。

3. 存貨處置階段。高校往往忽視了存貨的處置環節。處置存貨中的辦公用品、耗材等低值易耗品是不現實的,但是高校存貨中很大比例是專用材料費,專用材料往往具有金額大、專業性強、不易損耗的特點,高校應對這類不能繼續使用或不合格的存貨進行處置,通過轉讓、對外捐贈、報廢、報損以及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等方式進行處置,使存貨管理流程形成完整閉環。

(二)存貨管理內控設計

根據存貨管理各階段的主要內容,結合《內控規范》的相關規定,分析高校存貨管理內部控制環節主要包括存貨管理組織控制、存貨配置控制、存貨使用控制、存貨處置控制四個風險控制環節。如圖1所示。

1.存貨組織控制。存貨組織控制包括部門管理控制、崗位責任控制、授權審批控制三個控制環節。高校設立專門存貨歸口管理部門,也可以區分經費在學院或部門內部設置存貨管理辦公室;合理設置存貨管理崗位,明確存貨管理崗位的職責分工、權限范圍和審批權限,對關鍵崗位應建立責權分配、不相容崗位分離、定期輪崗、獎懲等關鍵崗位責任機制,確保高校存貨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合理;對于金額較大、數量較多的存貨采購,應進行相應的授權審批。

2.存貨配置控制。存貨配置控制包括存貨預算控制、存貨采購控制、存貨驗收控制、存貨調劑控制、存貨登記控制五個控制環節。高校通過預算控制,能夠實現無預算不支出、超預算不支出,有效控制存貨成本,規范財務預算管理;通過存貨采購控制,能夠實現采購環節的透明、合規合法,有效降低采購風險;通過存貨驗收控制,能夠有效降低使用經費套取資金的風險,確保每一項存貨均驗收入庫;通過存貨調劑控制,將部門內部的存貨預算在范圍內靈活調整,能夠保證管理不死板的同時,降低存貨成本;通過存貨登記控制,確保高校存貨規范有序,存貨實物和賬面統計時有據可依。

3.存貨使用控制。存貨使用控制包括存貨日常維護控制、存貨清查盤點控制、存貨統計數據控制三個控制環節。高校在使用存貨的環節進行控制,定期進行存貨清查盤點,及時統計存貨實物和賬面數據,確保賬實相符,能夠實現存貨在日常管理中保管安全完整和使用高效。

4.存貨處置控制。存貨處置控制包括存貨報廢處置控制、存貨出售轉讓控制、存貨價值評估控制三個控制環節。通過對一些專用材料處置環節的控制,對處置的范圍、標準、程序和審批權限合理劃分,能夠降低資產損失。

三、高校存貨管理的機制建立和措施建議

(一)健全存貨管理組織體系,建立歸口管理、崗位責任、授權審批控制機制

高校設立專門存貨歸口管理部門,明確存貨使用和保管責任人。明確存貨管理崗位的職責分工,建立存貨業務的不相容崗位和職務相互分離機制。高校存貨管理的不相容崗位包括:存貨預算編制與審批、存貨請購與審批、存貨采購與驗收、存貨處置與審批、存貨取得與保管,高校不得由同一部門或個人辦理存貨的全過程業務。明確授權審批的方式、程序和控制措施,審批人應當在權限范圍內進行審批,不得超越審批權限,經辦人不得未經審批辦理存貨業務,應在職責范圍內按照審批人的批準意見辦理業務。

(二)加強存貨配置環節控制,建立采購預算、取得驗收、領用登記控制機制

高校資產管理部門或存貨的歸口部門應會同相關存貨使用部門全面分析存貨的質量、結構和分布情況,研究使用部門保證完成工作任務的前提下,使用存貨的合理額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的存貨品目、數量、測算金額,經各部門負責人審核同意后報財務部門審核,從而編制合理、科學的存貨預算。存貨使用部門應依據預算,按照財務規章制度進行存貨采購,采購后應由存貨的歸口部門、使用部門組織人員進行驗收,確保存貨數量、質量符合質量要求,驗收合格后,使用單位應及時辦理入庫、編號、歸類等手續,以確保存貨有效識別和盤點。取得存貨后應及時進行登記,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存貨資料庫,對存貨的名稱、種類、所在地點、使用部門、責任人、數量、損耗等信息進行信息化登記,并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復核,保持對應關系,做到實時更新,便于統計、識別、查找,保證信息的真實和完整。

(三)加強存貨使用環節控制,建立日常管理、盤點清查、統計報告控制機制

高校應定期開展存貨的清查盤點工作,制定盤點方案,組建盤點小組,做到賬賬、賬卡、賬實相符,嚴防資產流失。同時財務部門或檢查部門應對盤點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確保盤點的真實性、準確性。對盤點過程中發現的存貨盤盈、盤虧、毀損、丟失等情況,盤點人員應及時查明原因,編制盤點報告。引入ERP等先進信息化管理模式,對存貨配置、存貨使用、存貨處置各個環節進行信息化系統監控、留痕,并為編制統計報告,及時提供存貨數據提供資料和依據,做到存貨資產的實時動態管理。

(四)加強存貨處置環節控制,建立不同處置方式的控制機制

高校在進行存貨(低值易耗品除外)處置時,應由資產管理部門會同財務部門、存貨使用部門進行鑒定審核,提出意見,按審批權限報送審批。對于使用期未滿、非正常報廢的存貨資產,應由使用部門提出報廢理由、估計清理費用和收回殘值、預計出售價格等后,經高校組織技術鑒定,可進行報廢清理,以免造成高校大量專用材料的浪費。

篇2

一、以提高認識作為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切入點

農村財務管理是當前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近年來,隨著開發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建設的快速推進,村干部在農村財務管理、集體資源開發、集體土地征遷中侵犯群眾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農民有意見,甚至上訪不斷,成為影響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

茌平經濟開發區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帶著為民謀利益、為民服務的感情,依托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和追求深深根植于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從推動開發區經濟建設發展出發,深入研究農村財務管理,提高農村財務管理的認識,從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有利于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有利于推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農村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的高度出發,把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做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出發點,真真切切抓好學習教育活動,使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偏、不走過場。

二、以查擺問題作為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著眼點

目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許多漏洞,如農村財務管理過程中集體資產家底不清,產權不明的問題;票據使用不規范的問題,有些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收款收據,有些白條支出報賬,誤工補貼無明細誤工天數和說明的問題;農村財務管理制度難落實等問題,有的村村務監督委員會形同虛設,有的財務公開形式單一,公開內容模棱兩可,老百姓看不懂,還有公開程序不規范,公開時間不及時的問題;農村財務管理審批不夠嚴格等問題,有的村財務支出混亂,“一支筆”審批現象突出。

針對農村財務管理中的這些問題,開發區財政分局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抽調專門人員,聯合紀委、“三資”委托中心等部門對轄區41個村的帳目進行了理順,實行整改措施。

首先,嚴格執行山東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村級會計委托制切實加強村級集體財務規范化管理的意見》(魯政辦發〔2007〕40號),村級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由開發區 “三資”委托服務中心負責核算管理,認真執行《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按照財政部制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等規定,通過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業務平臺進行記賬憑證錄入、會計賬簿登記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等財務業務處理。同時,對各村的會計憑證、賬簿、財務報告等資料分別建立檔案,妥善保管。

其次,明晰產權、摸清家底。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清產核資小組,對每個村的資產進行徹底清查,對現有的資產進行產權界定與評估,對賬上有而實際已經不存在的資產按規定程序進行核銷,明確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存量、結構、分布和運用效益,了解整個資產狀況,明晰資產所有權,并進行產權登記。根據清產核資的結果準確無誤地建立資產臺賬,做好集體資產的登記工作,做到賬實相符,并及時反映資產的使用及其變動情況,防止資產的流失,保護集體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第三,“三資”委托中心統一為各村單獨開設銀行賬戶,實行“雙印鑒”管理,即:村和委托中心分別保管一套銀行印鑒,只有兩套印鑒齊全,方可辦理銀行結算業務。各村取得的各項收入必須在2日內辦理入賬手續并存入村級賬戶,不得坐收坐支;各村取得的上級補助收入由開發區財政分局定期撥付村級賬戶。村級用款時,各村按照民主理財程序填報《資金用款計劃申請表》,經服務中心審核,開具銀行取款憑證,提取現金;報賬時,村會計將支出票據交服務中心,經服務中心會計、主任審核后辦理入賬手續。同時,嚴格規定了資金支出限額及支出審批程序,對于小額零星的公務支出由村支部書記及服務中心主任審核簽字后入賬;對于大額的專項支出,先由村級填寫用款計劃申請表,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議通過,再由服務中心主任、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后支出入賬。這些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村干部戴上了“緊箍咒”,改變了過去村級財務支出由村支部書記“一支筆”現象,提高了農村財務的公開性,杜絕了財務支出漏洞。

三、以財務公開作為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落腳點

人民群眾既是農村財務管理的參與者、實踐者,又是受益者和監督者,農村財務管理與他們息息相關。通過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采取召開座談會,發放征求意見表,個別訪談等形式征求民意,讓群眾提意見,讓群眾來監督。

根據群眾反映強烈的財務公開不及時、不透明問題,按照農業部、監察部《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和有關文件要求,開發區財政分局對村級財務公開內容進行細化,監督“三資”委托中心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將農村財務活動情況定期、如實地進行公布,接受村民監督。

財務公開的內容主要包括:財務計劃、各項收入和支出、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代收代繳費用、通過“一事一議”籌集的資金等。對群眾關心或要求公示的征地補償費、債權債務、救災救濟款、干部報酬、固定資產購建、資產資源招投標情況等重要經濟事項,及時進行專題明細公開。

四、以建章立制作為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關鍵點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農村財務管理事關全體群眾的切身利益,為群眾所關注所關心,其管理是否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直接影響農村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利益。

篇3

[關鍵詞]村級財務;財務管理;財務制度;財務監督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44-0058-03

村級財務管理工作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是廣大基層干部與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因此,分析和研究村級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切實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對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農村社會的穩定以及黨群干群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筆者結合2012―2013年在A村負責集體“三資”管理檢查的工作實踐,探討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 A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A村是一個山區鄉村,其2013年1―9月的財務狀況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A村財務數據明顯存在一些問題。第一,2012年A村財務總收入為72萬元,而2013年1―9月的村財政總收入不足49萬元,其中管理費用3.8萬元,而其他支出與雜項支出則均高達26.4萬元,占總收入的54%。高額雜項支出資金流向值得探究。第二,A村的銀行賬戶存款余額為49.1萬元,卻出現現金赤字38.7萬元,不符合常規。

因此,有必要透過這些數據,對A村的財務管理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通過財務資料審核、入村調查、詢問等方式,筆者發現A村財務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未按村級集體會計科目核算。農村新審計制度對一系列收支往來科目作了明確的規定,如村集體福利、文教、衛生等方面的福利費支出,包括照顧軍烈屬、五保戶、困難戶支出、計劃生育支出等應計入“應付福利費”科目;到了年末,如為借方余額,反映本年福利費超支數,經批準后轉入“公積公益金”科目。而A村這方面的支出全部計入了“其他支出”科目。

(2)入賬的原始憑證不規范。用自制的付款證明單來代替外來憑證,如2013年8月購入茶葉2斤×490元/斤=980元,2013年9月購入茶葉3斤×415元/斤=1245元等;使用存根聯或提貨單入賬,如2013年6月購路燈2500元;有的憑證要素不全,多張發票無經手人或證明人,有部分單據關鍵要素模糊,其金額只有一個總數,無分項目的明細,經不起推敲,如2013年3月支付環境衛生治理費5000元,無領款人,且無明細附件資料。

(3)村務監督不完善。部分發票未蓋“村務監督委員會”章,未通過村務監督私自入賬。根據《福建省村集體財務管理暫行規定》第十七條規定:村級組織財務活動應當接受村務監督小組的監督,村級組織的會計憑證,必須經過村務監督小組的審核才能入賬歸檔。此外,據調查發現,“村務監督委員會”公章由該村報賬員保管,監督作用名存實亡,未能發揮監督作用。

(4)大額支出票據入賬審核缺失。比如,2013年7月K某一人一單就領取了造林補助款29667元,2013年9月K某領取造林補貼款多筆,分別為22820元、6895元、840元等,這些支出單據均為收款收據,發票手續上未附有關支出文件依據、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通過的項目支出集體決策意見,支出的隨意性大。

(5)多數票據由少數幾個人經辦。據審核,A村的大部分日常支出票據均由村書記、主任、報賬員等少數幾個村干部輪著簽審批人、經手人、證明人等,舞弊嫌疑較大。

(6)資產虛增。村集體的固定資產未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規定提取折舊,導致虛增資產。

(7)會計人員老齡化。A村的會計年紀較大,2008年實行金安易村集體財務計算機網絡監管軟件以來,會計由于不會使用軟件,只好手工做賬,再由不會做賬的微機人員錄入憑證,錄入完缺少核對環節,導致現金出現赤字38.7萬元而無人發現。

2 A村財務管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A村出現的上述財務管理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村級領導干部對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財務管理意識較為薄弱。部分村干部不懂得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政策、制度,認為財務管理問題無關緊要,或是明知故犯,想方設法為自己謀取“實惠”。

(2)財務制度執行不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等會計規章制度對財務工作提出了指導性原則及可操作的規范,為工作的順暢進行提供了依據,但在具體的執行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存在,各項財務制度流于形式。

(3)會計人員履行職責不到位,不注重學習,會計專業素質較低,會計業務知識老化,計算機應用能力較差,對新的會計準則缺乏了解,無法跟上會計工作的新發展。

(4)財務監督不充分。由于法制、政策宣傳不到位,同時由于許多村民缺乏現代民主意識,對公共事務不夠關心,村級財務監督近于空白。

3 A村財務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經過多方調查核實,筆者針對A村在財務檢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整改意見,并指導該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財務管理制度。

(1)村級領導干部要切實重視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比如,成立財務規范化領導小組,定期分析和研究財務狀況,提出改進措施和方法。了解法律法規,以身作則,杜絕舞弊徇私行為。

(2)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根據村級財務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農村經濟合作社制度、村干部報酬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和村會計電算化制度等,并嚴格執行。

(3)把握財務管理的若干重點。一是加強預算管理。增強財務收支的計劃性,村級組織應當根據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通過后張榜公布并執行。二是加強支出票據的管理。村級組織資金支出應當取得合法的原始憑據,發生支出時盡量取得正規外來憑證,在確實無法取得外來憑證需用自制付款證明單時,憑證要素應齊全、清楚。三是加強大額支出票據的審批把關。根據《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村民組織法》等規定的權限和程度進行審批,大額支出應進行集體決策,任何個人不得擅自決策或改變集體決策意見。大額支出票據入賬時應附有支出依據文件或附件材料。

(4)加強村級會計人員隊伍建設。一是健全財會人員任免制度,實行持證上崗制度,所聘任會計人員必須通過鄉鎮考核合格,由鄉鎮會計管理站審批并統一頒發聘書。二是建立財務人員人事管理制度。對村級財會人員的配備、考核、聘任以及勞動報酬、崗位責任制等均做出明確規定,不經鄉主管部門批準,不得任意調換和聘任,保持會計人員隊伍的穩定性。三是加強會計人員業務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會計人員對會計制度、會計知識以及政策法規的認識,提高財務處理能力,能正確使用會計科目、會計電算化軟件,更好地對村級集體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四是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責任意識。

(5)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應具備獨立性,嚴格印章管理制度,支出票據經審核后加蓋“村務監督委員會”公章方能入賬。

(6)加大對財務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村級領導干部應提高思想認識,以保障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為己任,以身作則,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對在財務管理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必須增強法律的威懾力,堅決查處。

4 結論與啟示

2013年12月初,縣經管站對A村財務狀況組織一次“回頭看”檢查,發現該村的報支發票手續、賬務處理等方面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各個環節程序得到根本性改善,效果明顯。

A村的財務問題凸顯了當前村級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很多共性問題,如村級干部對財務管理的重視不夠、財務制度流于形式、會計人員素質不夠等。其問題的成功解決也具有啟發意義。參照A村的財務問題,結合各村具體的實踐,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村級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篇4

其一,健全制度,分明職責。建立完整的會計網絡和民主理財體系,達到會計人員專業化、賬簿表冊統一化、會計記賬理賬一體化、會計資料管理標準化、財務管理制度化、財務收支預算化、財務監督民主化、財務公開經常化。圍繞這個目標和要求,各鄉鎮都加強了制度建設,用制度約束人和事;用制度指導工作,并結合實際情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證了農村會計穩步、健康地發展。為了使村民主理財小組、村財會員、聯村會計、主管會計以及經管站各個網絡層次相互銜接,操作有序,對各個層次的職責都作了嚴格的規定。村民主理財小組主要審查村級每期發生的收入、支出憑證。簽署結報意見;村財會員主要管理票證、管理集體資金財產,登記農戶往來,定期同聯村會計結賬;聯村會計主要組織村級財務結報,到村公開財務收支情況;鄉鎮服務中心主要督促聯村會計、主管會計到村審核、結報,年終審計村級財務收支落實情況。這樣使農村會計制度健全完善、操作程序規范、監督機制齊全、職能作用凸顯、干部群眾滿意。

其二,規范運作,強化監管。在運作過程中,按照“五統一”的要求,規范運作,即村級收支票據統一在會計中心內“領、用、存”,實行登記制,年終回收,從源頭上堵住了村級收入的漏洞;村級開支合理與否以鄉鎮為單位統一標準,使民主理財小組、聯村會計審核村級支出憑證,有章可循,堵住了人情賬;村級賬簿表冊全市統一,統一規定村級使用現金賬,中心使用總賬、分類賬,統一印制了“內部往來登記簿”、“勞動用工登記簿”、“庫存物資登記簿”、“固定資產登記簿”和“村財務結報單”、“村收支月報表”、“會計科目余額表”、“資產負債表”、“收益分配表”,杜絕了村級賬簿的形式不一,報賬憑證白條多的現象;全市會計記賬統一使用借貸記賬法;會計年度統一規定在12月31日截止,堅決杜絕了按陰歷結賬的老傳統。在操作程序上實行“一結四審一公開”。“一結”是村級財務收支憑證由村財會員定期向聯村會計結報。“四審”是村級收支預算報鄉鎮服務中心審批,村級每期結報,村民主理財小組審查憑證,查收入是否入庫,開支是否合理。結報后,聯村會計審核憑證,查看各種開支是否合規,再入賬做賬,年終鄉鎮服務中心對各村財務進行審計,檢查年度收支預算執行情況,查看有無違規違紀情況。“一公開”是每期結報賬后,聯村會計到村公開財務。該操作程序環環相扣,將村級財務管理置于會計中心、村民主理財小組及廣大村民的監督之下,變過去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使村級財務步入規范運作軌道。

其三,整訓隊伍,提高素質。農村會計制度實行后,要適時聯合組織培訓聯村會計,使聯村會計的政策水平、業務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同時,對多名無證上崗的聯村會計人員進行了清理,并要求他們參加當年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報名考試,堅持了持證上崗的原則,為農村會計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按統一要求操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實踐證明,實行農村會計服務,其成效是十分明顯的,具體表現在:

一是村級賬目明顯規范。過去不少村的干部是人人管資金,個個有條子,大家都可以隨意開支,出納會計形同虛設。無賬、亂賬現象致使村級收支漏洞百出,給村干部侵占、挪用、瞎支亂補提供可乘之機。通過取消村會計實行會計,將村級的賬納入中心,實現了村級收支有賬,物資、資產有簿,往來有冊,村級賬目得到了有效規范。

二是非生產性開支明顯下降。實行會計,不少地方在出臺制度的前提下,通過項目包干、支出包干到人,取消招待費、租車費等辦法控制開支,使村非生產性開支比去年有明顯的下降。

三是農民負擔明顯減輕。通過推行農村會計,減少了村干部職數,村級過去設有出納、會計職務,開展會計制后,村級取消了會計,只設村財會員,每村減少財會干部一人,從而減少了工資開支。同時,各地通過收支預決算制度,民主理財制度,使村級以支定收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農民負擔也逐年下降,

篇5

關鍵詞:財務錢財;雙代管;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7-0204-01

1 村級財務“雙代管”的作用

(1)規范了財務收支行為,強化了科學管理。

過去我們會計只做幾本懶賬,責任心較差。源頭治腐談不上有效的遏制。通過“雙代管”,制定出臺《流動資金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備用金領用及按月結算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時對各村報賬制定了專門的《報賬制度》。通過制度建設,做到有章可循,照章辦事。一段時間來,干部思想認識有了轉變,村級財務管理達到了“七個統一”:即統一委托程序、統一資金管理、統一會計核算、統一財務制度、統一財務公開、統一票據管理、統一檔案管理,從而有效規范了村級財務行為,使村級財務管理工作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

(2)促進財務工作公開,強化民主監督。

“雙代管”要求各村配備一名專業報賬員,統一定期報賬、做賬、做到日清月結。按時出具財務收支報表,為財務及時公開提供了保障,也為廣大群眾及時了解村級財務狀況,參與民主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加強了資金運行的管理,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過去有的村財務管理混亂,收入無目標,支出無計劃,手續不履行,個別人說了就算,在資金使用上隨意性較強。這樣造成村級債務連年增加,群眾意見很大。“雙代管”后,各村收入資金由鎮會計服務中心全額代管,并繳存服務中心在銀行開設的各村專戶,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實行支票進出和資金手則結算的辦法,杜絕小金庫和坐收坐支行為。

支出實行了嚴格的審核制度。每次報賬員送來的報支發票(原始憑證),由各會計進行初審,送交中心主任稽核,填寫撥款通知書,再由資金會計撥付。超標費用實行了報批制度,如:固定資產的添置和其它群眾性公益事業投資必須向政府寫出書面報告,經批準后方可安排資金,否則不予撥款。

這樣對資金使用規定了限額標準和嚴格撥付程序,不僅有效地防止了資金使用上的隨意性,而且還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村級干部勤政廉政也得到了實現。在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同時,村級債務這一制約村級經濟發展的“瓶頸”也逐步化解。

2 村級財務“雙代管”的弊端

個別村過多地考慮本部門、本轄區眼前,局部,甚至個人利益,沒有全局觀念,缺乏遠期規劃。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①實行報、批制度時,行動遲緩,執行力度不夠。②履行財務手續不夠健全,債務往來欠款不請會計簽字,還款超額付出。③非生產性支出超標情況時有發生,自我控制力不強。④化解村級債務力度不大,離群眾的要求還存在差距。⑤村干部編制不規范,發放工資與收入比例失調,甚至個別村超過20%以上。⑥財務公開流于形式,落實不到位,個別村到現在還無公開場地,無公開欄目,村民主理財小組有其名無其實,群眾對我們的工作還不是很放心。

3 對村級財務“雙代管”的建議

要引導村民明確實行“雙代管”是時代的必然,必須進一步健全村級財務管理體制,落實好民主理財小組,健全財務手續,嚴明財經紀律,杜絕亂支行為。各村全年預決算,要實行“一事一議”的辦法,通過村民代表和黨員干部討論,報政府核實批準,切實做到“量力而行,量入為出,以收定支”。保證各村財務收入有目標、支出有計劃地運行。

要進一步做好化解村級債務工作。各村必須要把這項工作納入重點,在資金運行過程中,按收入比例償還,原則上按年收入30萬元以下的村安排化債資金20%;年收入30-50萬元的村安排化債資金30%;50萬元以上的村安排化債資金40%;無債的村必須要有資金的積累,為村級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篇6

關鍵詞:農村財務;問題與措施

村級財務管理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調查發現,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全縣村級財務管理工作逐漸步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引起領導的重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村干部思想認識還有偏差。有的村干部素質與能力水平不高,“怕公開、擔心公開、不愿公開、不敢公開”;有的法紀觀念與宗旨意識淡漠,仍有違紀違法行為,財務公開與審計觸動其“既得利益”,因而推動工作時有難度;有的村干部“明拖暗抗”,認為“村委會是自治組織”,“財經必須自己說了算”,覺得街(鎮)監管是“越俎代庖”、“干擾村民自治”,給實際工作帶來不少阻力。

(二)是村級財務管理公開透明程度不高。不按規定結賬報賬,不按要求公開村級財務收支情況,個別村甚至出現財務“假公開”現象。

(三)是執行財務管理制度不嚴。村干部直接經手現金收支,村級支出超預算,舉債搞建設、保運轉;套取惠農強農補貼資金,財務制度形同虛設,財務管理違紀違規案件增多,給村級財務制度的執行留下了隱患。有些村干部任人唯親,把不具備上崗條件的人選為報賬會計。

(四)是會計核算不規范,基礎工作不扎實。不嚴格按財務管理的要求設置總賬、明細賬、會計科目;一些村級收支未據實入賬;一些村的債務額巨大,呆賬、無頭賬較多;一些村的財產早已變賣或報廢,但賬面沒作任何處理;個別村干部長期侵占集體資產造成賬實不符。

(五)是村級財務監管力量薄弱。盡管農經部門是村級財務的主要監管部門,但缺乏行政性強制措施,難以有效保障村級財務管理監督工作順利進行。村民也缺乏對村級財務監督的認識與能力,往往導致自己合法利益受損。

(六)是村財會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目前村級財會人員年齡偏大、水平偏低,又缺少專業學習和相關培訓,加之更換頻繁,不少人僅能簡單記一點“流水賬”,不能滿足農村村級財務規范化管理的要求。

二、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是切實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成立村級村民民主理財小組。為加強村級財務管理,由“村兩委”牽頭,村民選舉出代表擔任本村民主理財小組成員,負責日常審核各類票據,同時積極做好監督全村財務。通過民主理財小組,使村干部和村民充分認識到規范財務管理對發揮資金使用效果、加強民主監督、保障村農利益、密切干群關系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意義。

(二)是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使村級財務管理有章可循。在鎮政府統一指導下,各村對現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費用開支管理、票據管理、財會人員及財會賬目管理、民主理財等方面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嚴格制定“收入收繳制度”、“支出管理制度”和“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與此同時,將村級財務納入鎮財務統一管理,提升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工作水平,使村級財務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三)是積極加強法制宣傳和黨風廉政建設教育。鎮黨委、政府加大對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力度,定期開展財務管理、法律知識等培訓,提高村干部的綜合素質。同時,注重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做到秉公辦事、為政清廉。

(四)是規范會計核算基礎工作,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村財務會計人員嚴格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規范使用原始憑證,健全并正確使用會計科目,設置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現金日記賬、等最基本的會計賬簿,規范填制記賬憑證,定期編制會計報表,每個季度結算一次,并將資料歸檔、妥善保管。在規范會計核算工作的基礎上,力求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根據資產的特點,采用不同方式充分開發利用集體資產,如發包出租、使用權拍賣、統一經營等,促使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五)是加大村級財務公開的透明度,形成群眾參與的監督機制。每季度結束后的第二個月15日前,各村將村級財務活動情況進行公布,接受村民監督。同時,村民民主理財小組,定期對村里的每一筆財務開支進行嚴格的審查;全面推行“民主聽證會”制度和“一事一議”制度,對涉及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使用和關乎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由“村兩委”組織民主聽證會,實行民主決策。

(六)推進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財政部“關于大力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指導下,農業部也提出“農村會計電算化是發展的方向”,為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集體財務與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村級財務管理電算化是農村財務發展的方向,是規劃村級財務工作規范化的重要手段,鎮(鄉)政府部門應該創造條件,與各村共同出資出力,購買、安裝電腦等設施,對村會計人員進行會計電算化培訓,大力支持和推進村級電算化建設,完善會計科目,設置一套適合本村的財務管理軟件,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建立與財務管理網絡化相適應的財務管理制度。

總之,農村財務會計工作將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軌道,農村社會穩定將會有所改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龔家強.當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4).

[2]曹婷,陳興述,王慧玲.改進農村財務管理的思路[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8(9).

[3]趙廣宇.綜合改革后農村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J].商情(財經研究),2008(1).

篇7

一、村級財務存在的薄弱環節與現狀

1、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報支手續不規范

從基層各村組看,大多數村組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有的村根本就未制定財務管理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和內部控制,加之財務公開不到位、不透明,財務公開流于形式。對一些不便或沒公開的支出都在“其它支出”科目中列支,且數額較大,群眾根本就不知詳情。從報支手續上看是五花八門,有白條直接支付,有自制的現金付款條直接列支,連工程結算也不開稅票。有的僅施工合同就列支工程款。

2、工程發包和惠農補償資金不透明,監督管理不到位

農村集體工程項目發包透明度不高,缺乏行之有效的內部監督和內部控制制度,存在著有的工程項目無預算、超預算現象。目前農村興修水利、建橋造路、村莊整治、河塘清理等村級基礎建設工程不斷增加,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工程和專項資金工程的實施有時不經過村委會集體討論、研究和村民表決。工程不進行公開招標,不簽訂施工合同。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專門人員進行跟蹤監督,工程結束不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工程質量驗收就結清工程款。有的村支部書記開據領取專項資金一次就是十多萬元,有會計他不用,逃避會計監督。有的村對應發放到群眾手中的專項資金不及時,克扣、占用引發不穩定因素的產生。有的村對補償中的公用面積部分不及時公布于眾,且沒有作為村級收入游離于帳外,或相關費用直接在里面列支形成“坐收坐支”現象。

3、帳務處理和檔案歸檔不及時,村級資產處置不力

有的村幾個月甚至半年才集中報帳,由于收支憑證結報不及時,處理帳務拖拉,導致跨年度核算,加之村帳目設置不規范,科目單一,收支往來明細帳不平,漏記現象時有發生,造成無法年終轉帳,形成“剪不斷,理還亂”的狀況。會計檔案管理滯后,沒有制訂檔案管理制度,沒有明確專人管理檔案,造成會計檔案不全,遺失,有的村會計把會計資料放在家里,任期結束自然帳就結束,要查帳目死無對證,為個別村干部中飽私囊留下了制度上的漏洞。目前各村都先后建起了農村服務中心,遷入新中心后對原來村部房屋和資產處置時不公開又不透明,不進行評估作價和公開招標,更談不上公示、公開、公正的原則,處置手續不完備,有的資產轉讓費不入帳被長期占用。

4、會計業務水平不高,隊伍不穩定

當前村級會計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由于會計電算化的普及部分人員因年齡偏大或因接受能力差已不適應形勢需要,有的會計連電腦都不會開,更不要說簡單的電子表格了。年輕的不把培養,老的又培養不了,村委會換屆就是一任支書一任會計,導致會計隊伍不穩定。

二、解決當前現狀的舉措

農村財務管理不僅是一項經濟工作,同時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工作,更是農村基層組織政治思想建設發展的需要。全面出臺農村級財務管理措施,完善村級財務管理辦法,建全村級財務管理,財務審計、民主理財制度已刻不容緩。

1、健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結合財經法規,應制訂一套便于操作,切實可行的制度細則,如: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民主理財監督制度、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現金管理制度等來進行細化、強化,使財務管理制度在執行過程有效發揮監督作用。

2、健立健全村級財務定期監督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督機制,強化內部約束和外部監控制度。鎮財政、農經、紀檢及審計部門應組織思想過硬、業務精練、政策精通的人員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評比、考核、通報審計結果,不斷加大監管力度。充分運用村“財務公開欄”這一載體,每月定期向村民公開當月各項財務收支、項目工程資金投入使用情況,監督集體資產處置情況,公示內容要全面同時要發揮民主理財小組作用,及時解答群眾提出的疑惑,接受村民監督。

3、加強檔案管理建立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

明確專人、專室管理村級各項財務檔案、干部騁任及勞動報酬檔案、工程項目立項、招標、實施、驗收檔案等,確保各類檔案資料的完整。對離任村干部要實行離任審計制度,做到工作調動必審、任屆期滿必審,這樣才能嚴肅財經紀律,規范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勤政建設,對村干部任職期內各項工作進行公證的評價,增加村干部任期內的工作透明度,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篇8

[關鍵詞] 農村 財務管理 委托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1-0017-01

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近年來,隨著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的推進,各地立足實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扎實工作,使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一些地方村級財務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健全、核算不準確、公開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

1 農村財務管理的涵義

農村財務管理是對直接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支配、管理的各種資產所發生的一切收入及其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的核算、計劃、監督與控制。農村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要維護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是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的現實需要,還是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的制度需要。

2 農村財務管理的有效模式--村級會計委托

村級會計委托形象地說就是“會計在鄉(鎮)里,出納在村里”。 2009年云南省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鄉鎮成立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免費為村集體經濟組織記賬,實行村級財務和資金委托的管理方式,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會計核算、資金管理、財務收支、會計檔案和提供會計信息。以筆者所在的縣為例,全縣統一模式,鄉鎮掛牌設立“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按照“統一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方式開展委托工作。村級財務在堅持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收益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民主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對村級進行全面清產核資的基礎上,由村集體和鄉鎮中心簽訂委托協議,將會計核算、資金管理委托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代管,中心以村為主體分設賬套、獨立會計核算,取消村會計和出納,設立村報賬員。制定了縣級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具體規定了現金和銀行存款、票據管理、集體資產臺賬管理、債權債務管理、財務審批、財務結報、民主理財及財務公開、“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務審計、會計檔案管理等“十制度”、 明確規定中心主任、會計、出納、審核、微機檔案員和村報賬員崗位職責等“六職責”,明晰賬務處理流程和報賬流程“兩流程”。做到全縣統一模式制度上墻,統一配備財務軟件及相關設備,全面實行會計電算化,為加強村級財務管理提了基礎保障,截止2015年末全縣代管村集體資產4660萬余元,其中貨幣資金1883萬余元、固定資產及林木資產2688萬元,2015年度代管村級收入3419萬余元,支出2081萬余元。

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8年來,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別是長期以來村級缺乏專業會計人員,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債權、債務不清等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有效解決了村集體賬務不健全的問題,結束了過去那種農村財務“白條抵賬、回憶賬、多頭賬、包包賬”的歷史,使村級賬務由糊涂賬變成明白賬。

3 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3.1 村級會計委托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3.1.1 機構不健全

鄉鎮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是在整合鄉鎮農經站現有人員基礎上設立的,但鄉鎮機構改革撤消了鄉鎮農經站,中心不再單獨掛牌,致使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在管理體制上存在著主管部門、單位性質不明確的問題,導致工作中經常出現扯皮推諉現象,直接影響著村級會計服務工作的正常開展。

3.1.2 人員素質不高

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直接影響農村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果。鄉鎮會計委托服務中心沒有專門的人員編制,工作人員基本是農經員兼職且部分人員未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造成工作人員不穩定,且難以適應村級財務工作質和量上的要求,如一個有33個村包含5個社區的鎮,村級會計服務中心只有3名兼職工作人員,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只有2人,目前全縣中心工作人員33人,持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只有17人,僅占51.51%。

3.2 村級資金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3.2.1 賬外賬和私設小金庫。村集體雖然簽訂了委托記賬協議,但沒有將全部財務收支交服務中心核算和管理,由村直接收取的資金如房屋租金、山林承包款、捐贈收入等未進入服務中心統一開設的銀行存款賬戶,以村干部個人名義儲存。資金收支管理、使用混亂,形成賬外掛賬,村級資金安全完整得不到保障。

3.2.2 資金收支缺乏有效監管。實行委托加強了核算職能,但對各村的經濟活動內容不掌握,只能以賬論賬。村開支隨意性大,村干部人人收錢,人人管錢,形成“誰收錢,誰花錢”,再加上審批手續不健全,個別村干部管錢、花錢、批錢自己一人負責,會計核算成了記賬員,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報賬不及時,白條列支現象普遍存在。

3.3 村級財務公開不規范

3.3.1 公開存在走過場,搞形式的問題。村級財務公開流于形式,在公開內容上輕描淡寫,沒有涉及實質性的問題,甚至出現內容與形式不一致的情況。部分村的財務公開就是直接復印幾張賬頁粘貼在公示欄,財務公開數據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

3.3.2 o監督,不透明。有些村賬務一年或幾年不與群眾見面,使民主理財、財務公開等管理制度成為一紙空文,使村級財務管理失去了應有的監督和約束力。

3.4 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3.4.1 制度不健全,無章可行。有的村在財務管理方面沒有制度,財務管理無章可循。

3.4.2 執行不嚴,有章不循。雖然制定了相關制度,財務人員卻聽之任之,財務手續混亂,內部制約失控。村報賬員未按結報制度及時報賬,報賬手續不全,部分村大量列支會議費,但無相關會議記錄材料;部分工程建設未進行公開競價或招標,未簽訂施工合同,工程完工沒有結算,支付款項未按規定取得合規的票據等。

3.4.3 集體資產產權登記管理缺乏統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產核資工作滯后,臺賬不清,資產處置不報告、對外發包不向群眾公布。

3.4.4 村級“一事一議”籌資捐資管理制度不完善,籌資捐資管理工作難于規范。在“一事一議” 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籌資捐資管理中,村、組對“一事一議” 籌資捐資交會計委托中心管理有顧慮,給資金管理及工作帶來了困難。

3.5 各方監督不到位

3.5.1 重核算、輕監管。村級會計委托工作中只注重核算,缺乏行使村級財務監督職能的積極性。

3.5.2 村級報賬員缺乏財務知識,對村財務監督不夠,管理不嚴。

3.5.3 村財務公開制度形同虛設。村集體對財務公開隨意性很大,什么時間公開,公開什么內容,怎樣公開很大程度取決于村干部對財務工作和民主監督的認識,村民難以監督。

3.5.4 村務監督委員監督不到位、不完全。從監督內容來看,主要是對村支出的監督,對支出是否合理合法進行審核,但是對收入是否入賬并不能加以有效監督,另外由于村務監督委員缺乏財務知識,要想監督到位是很難的。

3.5.5 審計監督缺失。會計委托中心工作人員基本上由鄉鎮農經員兼職,農經人員對村集體進行審計形成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縣、鄉農經管理部門審計監督弱化。

4 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4.1 強化委托中心機構建設,完善工作機制

村級會計委托是實現村級資金、資產、資源規范管理,促進農村穩定和諧發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發揮,需要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首先要從明確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管理體制入手,明確縣級管理機構、細化責任、強化措施,規范對鄉鎮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的監督與管理工作,適當增加人員編制,相對穩定工作人員,從體制和管理上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管理長效機制。其次是在工作人員調配上引入競爭機制,對現有人員難以滿足工作需求的適當考慮政府購買服務,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農村財會人員的培訓,切實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再次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積極配合,廣大群眾的監督認可。形成思想認識統一、機構人員到位、工作措施具體有力、責任明確的村級財務管理體系,為農村財務健康運行提供強大的機制保證。

4.2 建立健全制度,規范財務行為

4.2.1 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各級部門特別是縣級財政、農業部門對所制定的相關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度和報賬流程等規定中,已不適應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規定、條款,進行全面梳理完善,鄉鎮要結合實際對各項具體實施辦法和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完善,推進財務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4.2.2 完善村級資金管理制度。明晰村級資金撥付流程,強化資金支出審批,從源頭上治理賬外賬和小金庫問題,對不按資金管理程序撥付資金,造成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管理混亂和流失的,明確追究其責任相關規定,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全部納入鄉鎮會計委托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統一核算。

4.2.3 完善村級“一事一議” 籌資捐資制度。建立完善“一事一議”管理制度,規范議事、籌資、建設等程序,財政、農業部門做好事前引導、事中指導、事后審計,保證“一事一議”制度執行中的公開透明,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4.2.4 完善村級資產登記管理制度。規范資產資源承包、租賃、出讓、拍賣行為,使集體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完善村級資產臺賬,所有資產上報委托中心登記管理,三年一屆的“村兩委”換屆工作中,要認真開展清產核資工作,進行資產產權登記規范管理。

4.3 健全財務監督管理C制

4.3.1 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機構,規范村務監督委員的職責、工作制度和議事規則。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的作用,貫徹落實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的民利,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4.3.2 完善村級會計委托中心監督機制。建立中心工作考核責任制,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業績突出的,按《會計法》規定給予一定獎勵。提高中心工作人員的綜合業務水平,充分發揮委托中心的監督職能,加強對村集體經濟業務和財務收支的監督。

4.3.3 主管部門和鄉鎮配備專職或兼職財務審計人員或審計小組,切實履行財務審計監督職責,對農村財務進行常規性審計和村干部離任審計,必要時由縣審計部門直接進行審計。

4.3.4 堅持村級財務一年一審,村干部任期屆滿或離任時按規定進行審計。審計工作結束,形成書面審計報告,由審計負責人簽名后,報縣、鄉經管部門備案,審計結論在財務公開欄和村民代表會議上進行公開。

4.4 規范村級財務公開

嚴肅財務公開各項規定,明確公開時間、公開程序、公開內容等,正常的財務收支活動做到定期公布,對涉及收入分配等事項一般在年末進行公開。鄉鎮委托服務中心要及時編制、提供村財務收支情況報告、并指導村報賬員編制財務公開表,村委會審議通過后,及時在村財務公開欄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對村集體經濟組織重大的財務事項和涉及農民利益的重大、敏感及熱點問題,做到隨時公布。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開展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財會[2008]8號

篇9

 

Xxx:

2016年X月,xxx對我辦x個行政村的村級財務進行了全面的xx,經過xx,我辦在村級財務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一、村級財務存在的問題

村級財務管理工作,是村級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村級經濟健康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隨著財務公開、民主理財制度的開展和實施,村級財務管理逐步得到加強,正在進一步走向健康、規范。

但是,新形勢下必有新的特點。在這次村級財務審計過程中,發現目前村級財務中,還存在著相當多的一些問題,現將存在問題歸納如下:

1、現金出納處的問題。現在村出納員都由村就地選用。這些同志中,有相當一部分文化素質較低,缺乏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對國家財經法規年度理解不透徹,未經過正規培訓,上崗后雖然參加培訓但業務水平不高;加之村出納員。大都兼管銀行存款,在對銀行存款管理的要求上,也往往一知半解,操作違紀違規,存在問題眾多。

2、會計站帳戶中的問題。村會計制度實施以來,村帳鎮(街)管,由鎮(街)會計記帳,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村級財務的監督,提高了帳戶記載的規范。但是因為會計是在鎮(街)統一記帳,但幾個村論者記賬下來需要時間,所以造成會計對某些帳務處理不夠及時。

3、支出發票的規范性問題。近幾年來,由于村級財務管理的加強,村民財監小組和會計站的把關,村級支出發票的支出額度真實性得到了提高,但報入的發票仍然很不規范。

4、在一些重大村級財務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健全、理解和執行好有關政策精神,進一步實行民主決策,推行陽光工程。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1、要進一步完善各項財務制度,并切實執行之。規范監督農村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是規范和健全村級財務管理的有力保證。近幾年來,我辦在村級財務管理問題上,都下了較大的功夫,制訂有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財務管理制度,包括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現金存款管理制度、物資財產清查制度、會計檔案保管制度、重大項目招投標制度等等。這些制度的制訂和實施,促進了村級財務的健全和規范。但是,隨著新形勢下出現的新的財務問題,部分制度需要完善,內容條款需要增添;更為重要的是:對已經制訂的制度和有關財務管理文件,加強學習,深入領會,切實執行之。要杜絕那種制度上墻后束之高閣,應付檢查做表面文章的虛假行為,真正做到用制度約束人、用制度管理人。村財務負責人是執行村各項財務制度的責任人,加強對村財務負責人的培訓和教育,督促和幫助村財務負責人把好財務收支審批第一關。

2、要進一步開展對會計人員的專業培訓,造就一支精通村級財務制度和會計業務的財會人員隊伍。會計和出納員是村級財務管理的具體操作者。進一步提高會計、出納員的政策水平、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心十分重要、非常迫切。特別是出納員存在的問題,有相當部分與出納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緊密相關。因此,在穩定農村財會人員隊伍的基礎上,要加強開展對村級財會隊伍的專業培訓和專業指導,使其掌握和理解各項財務制度的要求,不斷充實和更新財務管理知識。只要我們真正造就起一支精通村級財務制度和會計業務的財會人員隊伍,我們的村級財務管理工作一定能夠做到事半功倍。

3、要進一步堅持民主理財,并對村理財小組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理財能力,增強他們的理財責任心。民主理財是村級自治組織財務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制度。近幾年來,我辦幾個村已普遍建立有村民理財和財務監督小組,直接監督著村級財務收支情況,對村級財務的規范和健全發揮了較好的作用。但是,有的村,雖然成立有民主理財小組,但小組成員一則礙于情面,怕得罪人,不講原則,對一些不合理支出睜一只眼閉一些只眼;二則自身的業務水平也并不高,對財務制度及政策往往是一知半解,難以實行有效的監督,因此,讓其在報銷憑證上簽字就簽字,致使財務監督形成虛設。要改變這種狀況,既需要對理財小組人員進行政策水平的培訓,更需要對理財小組人員進行崗位職責責任感的培植,同時明確賦予財監小組理財人員的權力和義務,做好這三方面的工作,才能使理財小組人員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4、要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實施談話告誡制度,促其整改。我辦實行了村級財務審計監督制度,成立有鎮(街)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站,對核查或審計結果在村務公開欄中向群眾公開。

5、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加大懲處力度

為健全約束機制,必須加強對違規行為的責任追究。一是實行村級財務管理辦事處領導負責制,對因村級財務管理混亂而引起干群關系緊張,矛盾激化,造成不良影響的,一經查實,須追究相關責任,情節嚴重的給予一定的黨紀政紀處分。二是加大對村干部在村級財務管理中違紀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一旦發現村干部在村財務中有虛報、謊報、瞞報、白條入帳、貪污受賄、占用挪用集體資產或專項資金、私設小金庫等問題的,一律嚴肅處理。

                           

篇10

【關鍵詞】村級財務 困境 解決路徑

一、優化村級財務管理的意義

村級財務管理,是指對直接歸農民集體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項資產所發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財務活動進行的核算、計劃、監督與控制。村級財務管理是村級事務管理的核心,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健全民主理財制度,加大財務公開力度,對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村級經濟發展,鞏固村級基層政權,保持村級的社會穩定,促進黨群、干群關系,強化廉政建設,構建和諧新村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村級財務管理的現狀

當前我國農村為了管理好財務,各村民委員會配備了相應的財務人員,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這種財務管理體制隨著經濟發展愈來愈不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當前所實行的村賬鄉代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村干部亂消費村集體資金的現象,但也存在管理不規范、隊伍跟不上、收效不樂觀、賬目有漏洞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三、當前村級財務管理的困境

(1)村級財務內部管理不規范。當前雖然財政收支都實行了村帳鄉代管,但內部制度不完善、管理粗放等問題依舊不同程度的存在。一是崗位的設置違反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一套或幾套賬的總賬、明細賬、現金賬由一人統管,缺乏必要的牽制和制約;二是財會人員未能充分發揮其監督功能,導致費用支出手續不規范、會計信息失真等一系列問題;三是重錢輕物、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較為普遍,絕大部分村沒有制定財產物資的購置、保管、領用、管理及處置核銷制度,或雖然制定了但沒有得到較好執行,給集體資產的流失留下了很大隱患。

(2)財務收支矛盾逐漸凸顯。地區各村村級經濟存在差距大,發展不平衡的特點。有些村地理條件優越,財政收入一直都穩步升漲,也有一些村,受原來歷史條件的制約,全憑預算資金過日子。在實際操作中,日常經費支出不能剔減,突發性的預算外支出成上升趨勢,群眾心中就會存在疑慮。此外,個別村干部作風浮躁,奢靡浪費,也是嚴重影響村級財力的重要因素,應引起重視。

(3)村級財會隊伍老齡化嚴重。村級財務會計隊伍,是村級財務管理的直接參與者和操作者,是管理村級經濟的主力軍。村級理財小組會計人員不僅僅是資金的納進和取出,還要具備一定的業務技能、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需要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人才來勇挑重任,后備力量的培養工作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4)村級財政職效主觀削弱。財政所對本級政府的所有財政收支都負有核算和監督職能,雖然財政體制不斷在創新在變化,但財政核算和監督職能始終是核心所在。可是在實際工作中,村級財務管理依然存在貓膩和黑洞,出現一些反常的現象,財務人員不堅持職業操守,不遵守財務制度等現象不正常的存在,應當高度關注。

(5)項目資金使用效益偏低。通過調查還發現,目前村級財務存在招待費列支、招待費數額逐年攀升、違規發放獎金福利、項目資金投入浪費等問題,這些現象影響了基層干部的形象,也造成了財政資金的浪費。

四、當前村級財務管理困境的解決路徑

(1)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落實規范管理。嚴格按照財政部、農業部頒發的有關制度、法規,建立村級預算決算制度、村級會計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現金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崗位責任制度、財務監督和審計制度等,使會計人員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從而使村級財務工作規范化。重視和加強會計核算基礎工作,各村財務都要設置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現金日記賬、存款日記賬、用工登記薄和會計檔案柜等。

(2)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實現民主理財。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嚴格按照有關文件

求,將村級財務活動情況定期、如實進行公布,接受村民監督。公開的賬目要真實,內容要存檔備查。每次公開后,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要及時召開黨員會議、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廣泛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此外,要成立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理財小組應當充分履行監督職責,真正做到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3)抓好村級財會隊伍建設,夯實組織基礎。穩定財會人員隊伍,提高財會人員素質至關重要,特別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實行會計電算化勢在必。財會人員被確定之后,一般不要隨意變動,財會人員的任免和調換應由村民委員會提名,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認真組織村級財會人員學習財經法規和政策,堅持原則,愛崗敬業,廉潔奉公,并保障其合法權益,對違反財務規定的財會人員按有關法規進行嚴肅處理。

(4)規范集體資產管理,充分發揮村級資產效用。首先明晰產權、摸清家底,搞好村級集體資產所有權的界定和產權登記,建立集體資產臺賬。其次,根據清產核資的結果準確無誤地建立資產臺賬,做好集體資產的登記工作,做到賬實相符,村級集體資產所有權的取得、變更、銷毀按照其總額的大小,分別實行備案和審批制度,并按規定向有關部門登記。防止個別干部高價購建和賤賣村級集體資產的狀況發生,防止資產流失,保護集體資產安全和完整。

參考文獻:

[1]李視友.村級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設想[j].財會研究,2008,(5).

[2]張鵬蘭.當前村級財務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