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譽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0-02 16:54: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譽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信譽的重要性

篇1

企業信譽是使公眾認知的心理轉變過程,是企業行為取得社會認可,從而取得資源、機會和支持,進而完成價值創造的能力的總和。從理論上講,企業存在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看成為企業信譽的內容。

二、市場經濟競爭的概念

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中同類經濟行為主體為著自身利益的考慮,以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排斥同類經濟行為主體的相同行為的表現。現代市場經濟中的排斥手段不斷創新,除了創新理念、創新服務,在提升企業信譽產生信譽競爭方面也成為新的亮點。

三、企業信譽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

1、誠信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任何人在做經濟決策時出發點基本上是自利的。他對經濟活動中的人的看法主要有這樣幾點:①每個人是他自己利益的判斷者,如果不發生干預,他的行為可使他達到自己的目的(最大利益);②每個人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時又不得不考慮他人的私利,否則就難以實現自己的利益,正是在這一點構成了交易的意義;③當每個人都能自由地選擇某種方式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時,“一只無形的手”會將他們對私利的追求引導到能夠為公共利益做出最大貢獻的途徑上去。從斯密的觀點中可以看出,經濟活動中人追求私利基本上是理性的,是以誠信作為基礎的。

2、企業信譽成為企業的無形資本

誠信是有成本的,企業追求誠信需要一定的經濟投入。是一種預期的收益,體現在企業將來在市場上的回報。誠信的價值會因為一點點透支而迅速下降,但不會因回報的次數而減少,只是必須以繼續投資為前提。首先,企業信譽好可以迅速提升社會知名度。社會對誠信的要求始終要比企業對誠信的要求高得多,因為社會的穩定就是建設在誠信的基礎上。倘若國家無信用政府無信用就會失去威信,導致政不通人不和,甚至是社會動亂。因此,企業信譽好會更容易更迅速的得到社會認可,并給予企業更多的關注和信賴。其次,企業信譽是企業內部管理規范和進步的根本動力。員工和企業的關系是建立在誠信的紐帶之上,任意一個環節的誠信確實都會導致此紐帶的斷裂。企業對員工的充分信任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更好的為企業出謀劃策和服務;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可以促進企業招募到更多高素質的人才,并且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成長和穩定的信心。最后,企業的信譽可以降低融資成本。信任是相互的,企業的誠信度高在第一時間就建立了一個與客戶良好溝通渠道,客戶對企業的充分認可決定了允許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可以部分降低抵押資本,這部分降低的抵押資本是企業誠信資本可透資的一部分。

3、企業提升信譽的必要性

首先,我們先探討企業為什么要提升服務?一個壟斷行業對服務提升的需要究竟有多少?

沒有人愿意化代價去提升服務,除非有一個東西,那就是競爭。企業之間的競爭說白了就是企業綜合能力的競爭,比如資金實力、技術層次、人才結構、服務水平等,但是從古到今企業都不會忘記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企業信譽。那么企業信譽是怎么轉化為競爭力的呢?

(1)企業信譽可以增強其產品的市場號召力,有利于提高市場占有率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作為微觀經濟主體面對的是生產者、競爭者和消費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市場,企業的信譽、產品的質量和價格以及服務質量的好壞是由消費者做出評價的。只有贏得客戶,才能占領市場。所有優質的客戶99%都是誠信客戶,那么這些客戶同時也最看中企業的信譽。20%的優質客戶可以決定80%的最終效果,可見信譽對穩定優質客戶的穩定保證和提升市場占有率的作用。

(2)企業信譽可以提升企業有形資產的價值

企業的無形資產和有形資產總是相輔相成的。對企業而言,信譽的喪失不僅意味著作為信譽投資的沉淀成本失去了,而且與此相匹配的有形資產的價值和其它無形資產的價值也大大受損。一旦信譽受損,企業受到的懲罰也就越大。這些懲罰都是潛移默化的,但是具體表現都集中在新客戶接受度降低、老客戶流失、行業同盟的排斥等。

(3)企業信譽可以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融資是企業創立和發展的起點。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融資活動。特別是處于成長階段的企業,由于銷售額逐年增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需要更多的生產流動資金,需要購買新的機器設備或擴建廠房,這樣企業對貨幣資本的需求往往會超出自身的積累規模,如果僅靠企業的自我積累而發展,就會失去發展機會,抑制企業發展壯大。因此融資能力的強弱,就成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企業信譽又是企業融資能力的基礎。

(4)企業信譽可以減少交易成本

篇2

論文摘要:誠信是大學生立身為人、走向成功的必備品質,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誠信教育是指從社會發展和個體長期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個體遵守誠信的道德規范,具有誠實守信品質的努力。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個體、學校和社會多方參與。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項基本準則,在我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誠信是大學生立身為人、走向成功的必備品質,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歷史重任。他們的誠信意識、誠信品質、誠信行為關系到良好社會風尚的培育,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誠信教育是指從社會發展和個體長期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個體遵守誠信的道德規范,具有誠實守信品質的努力。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個體、學校和社會多方參與。

一、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個廣泛的范疇,涉及面寬、內容繁多,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1.大學生的遵紀守法。自覺遵守社會、學校紀律和法規,是一個人良好社會信譽的標志。遵紀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種社會法規、教育法規和學校的各種紀律,培養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個人的社會信譽意識。學校一方面要嚴格校紀校規,使大學生在校內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學生自覺抵制校園內外的一些不良風氣,尤其是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抄襲、作弊等現象,潔身自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

2.大學生的網絡誠信教育。大學生是活躍在互聯網上的一個重要群體,加強網絡誠信教育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大學生的網絡誠信教育中,學校應該側重于大學生網絡行為的一般規范和網絡責任教育,從而奠定大學生網絡誠信的基礎。

3.大學生學風建設中的誠信教育。學風是校風和大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大學傳統底蘊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學風建設中的誠信教育涉及學生自身、學習環境和學習規章制度。

4.大學生擇業中的誠信教育。

第一,大學生擇業中的“唯實”教育。誠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實,在全社會加強道德建設,誠信素質日益提高的今天,誠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證”。

第二,大學生擇業中的“抵假”教育。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知識日益發揮其重要作用。作為高校的畢業生,必須端正學習態度,正確認識自己肩負的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努力學好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第三,大學生擇業中的契約意識教育。適應現階段形勢發展的需要,用人單位和大學生之間以契約合同的形式確定的就業關系,就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識和合同意識。

二、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誠信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一) 公民道德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大學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會公民,應該具備一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可以說,誠實守信是每一個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準則。在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誠信是一個很重要的規范。如果一個大學生連起碼的誠信品德都不具備,我們無法想象他們怎么能夠成為合格的公民,對公民道德建設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二) 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合同經濟、法制經濟。這就要求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具備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青年大學生即將成為未來市場經濟的主力軍,他們在未來的市場經濟建設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社會的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僅取決于大學生的文化知識,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可見,加強大學生誠實守信教育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三)我國教育“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要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入世后,我們必須堅守誠信原則,履行我們所作出的承諾。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們面向世界實踐誠信原則的開始,同時也是對我們誠信狀況的一個考驗。為了盡快與世界經濟接軌,積極培養國人現代意義上的誠信觀念必要而緊迫。尤其是在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的今天,更應結合該組織的有關規則,加大誠信教育的力度,大學生作為將來實踐這些規則的生力軍,理應具備較高的誠信素質。

因此,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的誠信建設,切實加強誠信教育,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守信意識,努力培養具有信用素質、誠信精神的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吳磊,劉建榮.關于大學生誠信現狀的調查研究及對策[J].江西社會科學,2004,(10).

篇3

關鍵詞:語法,交際,寫作,閱讀

自從2000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中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該大綱強調英語教學要注重交際,語境這一常見語言學論著的術語被引進了中學和高校的英語課堂。但有些教師特別是新教師過分追求教學過程的交際化,似乎淡忘語法教學,誤解了“淡化語法”的真正含義,誤以為語法教學可有可無,誤以為講語法就是不重視培養能力,因而英語課堂上,他們往往只注意書本上現有知識的傳播,包括詞匯的背誦、對話和課文的講解,而常常一帶而過或忽略課本內缺乏的有關句法結構的系統講解。即使有的教師會在上課時講解語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種就事論事的缺乏條理性和系統性講解和翻譯模式,往往給學生造成一種東一榔頭西一棒的“無序”或“霧里看花”的感覺。由于對英語語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語法講解過程中使用的方法不當,許多學生到了大學之后其語法知識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語言運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無遺。他們所寫、所譯的東西錯漏百出,讓人覺得啼笑皆非。為此,在新課標下英語語法教學在整個中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因為:

一、學習語法有助于培養交際能力

交際語言教學觀認為:語法知識是交際能力的組成部分,對于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中國學生來說,他們缺乏習得英語的語言環境,不可能像習得母語那樣自然形成語感和習得語言。因此,必須掌握系統的英語語法知識,把握英語的基本結構,才能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準確性,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對語法的學習便顯得尤為重要。另外著名英語教科書專家亞力山大也說過,交際法要求用語言做事,用語言做事就必須運用語法結構和詞匯去達到交流的目的。我們要承認語法教學有一定的作用但又不能把它當成唯一可用的策略。章振邦、張月祥等人也認為語法是語言的結構形式和組織規律,是人們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時據以組詞成句,使語言具有明確的意義并能為對方所理解的一套規則,是必須掌握的知識和培養語言技能的重要環節。因此就中國學生而言,希望不學語法便能牢固地掌握英語,提高其英語交際能力是不切實際的。

二、學習語法有助于培養寫作能力

英語語言學家D. A. Wilkins說過:“如果沒有語法就很難表達思想”。由此我們可以說一個學習語言的人要有識別句子是否合乎語法規則的能力,才有造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的能力,才能使寫作更加規范和表達思想。筆者發現目前高三有相當一部分學生 雖然在大腦中儲存著大量的詞、短語,但真正到用的時候卻詞——詞組——句子,不能連成一線,詞不成句,行文不通,寫出的句子令人費解,不是缺少就是多謂語,或缺少賓語,沒有完整的句子結構,所以出現大量中國式英語。例如,There are many people think English is important 。由于英語基礎差,在英語文章中經常出現語法錯誤。中式英語,屢見不鮮。還有很多同學作文中的句子都是同一句式、長短相近,所用句型也多是些there be的句子,而且全都是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的單一順序,缺少變化,讀起來乏味、枯燥。

因此,筆者接手高三教學時,就著手系統地進行復習、鞏固他們在中學所學過的全部英語語法基礎知識,以彌補其掌握不牢之處,尤其是對那些語法基礎知識差的學生,要加以輔導。并通過大量的練習,使學生們的語法基礎更深、更牢。反映在英語作文中,就是作文中的重大語法錯誤大大減少。

可見一定的基礎語法知識對書面表達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語法知識越牢固,表達就越準確、越規范.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非常重視語法知識的講解。

三、學習語法有助于培養閱讀能力

英語高考越來越重視整篇文章的理解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閱讀量增大,知識面拓寬,長難句增加。然而長難句是學生閱讀的最大障礙,因此,在閱讀過程中,長難句使得語法不扎實的學生不得不停止連貫的閱讀活動,導致整個閱讀速度的減慢,從而影響了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而此時語法知識扎實的學生卻能利用語法知識,抓住句子的主干,迅速理解長難句。例如,2003年高考英語試卷閱讀C篇中有這樣一句話:

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French mathematician Pierre de Forma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theorem had baffled and beaten the finest mathematical minds, including a French woman scientist who made a major advance in working out the problem, and who had to dress like a ma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tudy at the Ecolab polytechnique。

此句共有 58個詞,語法知識不扎實的考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讀懂這句話不容易:但如果法知識扎實的考生能利用語法知識,抓住句子的主干,如主語、謂語和賓語,去掉定語和狀語,這句話就一目了然,the theorem had baffled and beaten the finest mathematical minds。可見扎實語法知識能幫助學生理解長難句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迅速理解整篇文章。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必須重視基礎語法的教學,在語言學習中,學習語法是基礎,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語法知識才能在具體的情景中加以運用,才能寫出正確、句式豐富多彩、行文生動流暢的文章,才能正確理解整篇文章。

參考文獻:

1.張正東“解析語法教學的困惑”《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年第12 期

篇4

【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融合新聞是當前新聞傳播學領域的熱門話題,而受眾作為傳播活動的起始點與最終歸宿在這一新的新聞傳播方式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討受眾在融合新聞發展各階段中的參與,以期受眾的能動性在融合新聞浪潮中得到更多的重視。

關鍵詞 融合新聞 受眾 參與 媒介融合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媒介融合不斷邁向新的臺階,在此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融合新聞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層面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針對融合新聞的一系列研究從概念到原因、特點乃至實際操作的流程都有了一定的發展。本文從受眾的角度出發,探討融合新聞從產生到發展以及未來趨勢各個階段中受眾的參與和作用,以期在融合新聞的浪潮中,受眾的地位能得到更多的重視。

“融合新聞”又稱“多樣化新聞”,主要指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新聞傳播活動。不同的媒體例如報紙、電臺、電視臺和網站及手機等,集中在一個信息操作平臺上,統一策劃、相互協調,取長補短,根據各自媒體和受眾特點對新聞信息進行分類加工,發揮各自的傳播優勢,有針對性地傳播給特定受眾。①它要求媒體分析受眾的特點整理信息,有針對性地將新聞傳播給特定受眾。由此可見,受眾作為傳播活動的起始點與最終歸宿②在融合新聞的產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從融合新聞的產生、發展和未來趨勢三個方面分析受眾的參與。

一、融合新聞產生之初的受眾動因

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是融合新聞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因。自1974 年“使用與滿足理論”被卡茨提出以來,“以傳者為中心”到“以受者為中心” 的變革就一直未停止。該理論主張受眾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個人的要求和興趣來決定的,人們使用媒介是為了滿足個人的需求和愿望。③而“使用與滿足理論”被引進國內后,引發了新聞傳播功能的重新定位,我國的新聞傳播從以宣傳為本,以媒介為本位,只強調自上而下的灌輸轉向把宣傳和受眾需要結合起來。新聞從宣傳和純信息到重視內容、深度以及娛樂性。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對信息的接受愈趨主動,主要表現在對信息傳播速度、內容、愉悅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更能熟練運用各種媒介來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融合新聞適應這種社會趨向,把各種媒體集中在一個操作平臺上,匯聚各類媒體的優勢集中采集新聞信息,再根據受眾對新聞內容和形式的不同愛好,進行分類加工,最后將新聞信息產品通過不同的傳播方式傳播到特點的受眾手中,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需求。④于是會產生以下情況:熱愛深度報道和調查性報道的受眾選擇報紙,熱衷視聽享受的受眾選擇電視、開車一族選擇廣播、新一代年輕人則選擇網絡和智能手機等等。

受眾的要求是媒介發展的驅動力,媒介融合和融合新聞的出現正是順應了受眾個性化需求而產生。正如麥克盧漢的觀點“媒介即人的延伸”,意為媒介的變革是人需求的體現,借助外在事物來達到延伸人體功能的目的。綜上,媒介融合以及融合新聞的變革雖然有技術、經濟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動因,但受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動因。

二、融合新聞發展中的受眾參與

融合新聞自1978 年由尼葛洛龐帝提出以來,已經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信息處理技術、移動存儲技術、數字傳輸技術以及基于這些技術之上的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極大促進了傳播速度和傳播質量的提高,而且也帶來了傳媒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數字技術是融合新聞出現的直接動因。但是,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媒介的融合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傳播的目的,通過媒介融合達到新聞傳播的多樣化、立體化,滿足不同受眾個性化的信息需求者才是媒介融合,打造“融合新聞”的最終目標。⑤

融合新聞的產生過程中貫穿著這一目標。而受眾對發展中的融合新聞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受眾對新聞內容的要求影響了融合新聞產生的過程,包括采訪、寫稿到新聞的整個流程。另一方面是受眾的媒介選擇影響了融合新聞下新聞信息的媒介選擇。

1、受眾影響融合新聞的生產過程

當一個新聞點出現后,融合新聞背景下的記者要奔赴現場并對整個事件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采訪。這種采訪不同于單一媒體中的記者工作。在傳統媒體作業中,電視臺的記者注重影像資料的收集,報社的記者需要深入的、跟蹤的采訪,撰寫出可讀性強的稿件或配以圖片等,而網絡新聞平臺的記者在新聞報道的同時還需要兼顧娛樂性和互動性等。長期以來,各媒體記者根據自身媒介特點和目標受眾需求進行工作,只側重某些方面的信息。而融合新聞對記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綜合型的“超級記者”應運而生。他們除了要熟練基本的新聞工作技能,還必須掌握跨媒體報道技巧,精通從采訪、寫稿到攝影、攝像、后期制作的全部技能,另外,還需具備一些使用有線或無線網絡或遠程傳輸信息技術的知識。可以說受眾需要什么,他們就提供什么,受眾什么時候需要,他們就能什么時候提供,是名副其實的“超級記者”。

2、受眾影響融合新聞的媒介選擇

受眾的需求除了改變了媒體工作者的前期工作,相應的編輯職能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融合新聞環境下,編輯不只是“把關人”,還將參與到新聞內容制定并與受眾進行互動。上文中提到的受眾的媒介選擇影響融合新聞下新聞信息的媒介選擇也主要由編輯來把關。編輯不僅對新聞的內容進行審核把關,還要掌握不同媒體特性,對新聞進行分析,對記者收集回來的所有信息資源調配,從而在對信息整合之后到最合適的媒介,對新聞資源和媒介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因此,編輯首先要了解受眾的新聞接收習慣和媒介選擇,才能針對性地新聞,吸引公眾的注意力,達到傳播效果。

三、融合新聞未來發展中的受眾

目前,融合新聞已然成為新聞傳播的大趨勢,如傳媒集團的組建就是各傳媒融合的嘗試。融合新聞也以組建項目團隊、構建數字技術信息平臺基礎上的“全媒體新聞采編中心”等形式展開。與媒介融合趨勢相反,受眾卻愈趨分眾化。當代受眾的媒介選擇過多,智能手機和互聯網作為新興媒介崛起迅速,甚至改變了受眾的閱讀習慣,使受眾的注意力分化、碎片化。但無論怎么分化,媒體新聞報道首要考慮的還是受眾。

融合新聞良好發展的前提是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受眾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從視聽形象各方面獲得全方位、多角度的詳細新聞信息。二是受眾需要更多的參與性,需要媒介話語權和表達的機會,這也是當代受眾最渴求的。過去各新聞媒體為受眾提供了“真實、全面、客觀、公正”的新聞信息,但無法滿足受眾日益個性化的需求和對新聞參與的期望。

基于受眾在融合新聞產生、發展以及未來趨勢中的參與和作用,融合新聞背景下的媒體應該給予受眾更多的重視。具體說來,就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關注受眾的興趣點,及時了解受眾需求。

這就要求新聞工作人員在維持專業度的同時保有“受眾心態”,在新聞的選題、采訪、報道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考慮受眾的關注點,綜合運用各種新聞媒介來提高新聞的表現力,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二是將受眾納入參與者的角色。新聞作為一個服務性行業,必須重視受眾的反饋。受眾在接收到新聞信息之后,可以在開放的微博或媒介官網上發表評論,這種評論可以作為下一步新聞工作的線索,引導新聞的“再生產”,針對受眾所關注的新聞點再做進一步的調查,報道出來反饋給受眾。另外,自媒體時代受眾在一些突發事件上有迅速報道的天然優勢,因此不應該忽視一些受眾身份的“草根記者”的存在。新聞工作者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在融合新聞的道路上挖掘出更多新的媒介增長點。

結語

約翰·帕夫利克在探討新媒介對未來新聞傳播事業帶來的影響時指出:“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一種新的新聞業正在出現,它的顯著特征包括:新聞無處不在,在全球各地都可以得到信息,報道迅捷、互動性,多媒體形式的內容和完全按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內容服務。”這一觀點直指融合新聞的大趨勢,也再一次落腳到為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上。在未來的融合新聞發展之中,我們期待受眾能被給予更多的關注。

參考文獻

①馮艷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融合新聞》[J].《科技信息》,2009(19):608-609

②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2

③賴曉路,《我國新聞傳播與“使用與滿足理論”》[J].《湖北社會科學》,2004(9):112-113

④石長順:《融合新聞學導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5

⑤王麗、郭爽,《淺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報道發展方向》[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3):104-106

篇5

作為教師來說,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擁有學生的愛,是為師享受不盡的財富。只有擁有學生的愛,才能笑得燦爛,才能自信,才能感受幸福。一個人的事業成敗與否,人際關系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傳統觀念,無形之中疏遠了師生關系,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才能實現雙贏,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既要在學生中有威信,又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平等、發展的精神。在師生共同建立的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必然受到來自各方面、多種因素的影響,姑從以下方面作些探討。

1樹立威信

"人不可貌相"這一古訓雖為古今中外東西方人士所普遍接受并認可,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不由自主的"背道而馳"。人們不得不承認,天生麗質者無論在家庭或社會上確實具有一種令常人自嘆弗如的魅力。"美貌的心理效應"是客觀存在的,"以貌取人"是普遍的社會現象不足為奇,只不過是表現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有經驗的教師都會十分注重個人的儀表形象。

其次,更要注重加強自身文化修養,提高文化素質,塑造美的氣質,表現出優雅的舉止、風度。再次,教師要注重上好第一次課,組織好第一次活動。隨著師生雙方熟識成度增強,感情加深,雙方的相互認知又進一步趨向深刻和穩定,師生交往的態度變得更加堅定,因此易建立穩固良好的師生關系。

2注意完善個性

要熱情開朗,樂于助人。對學生的愛,有的教師很含蓄的埋在心里,這樣學生也許并不知道,誤以為老師不愛他們,當然也不會領情。而只有大膽地表現出他們的愛,在細節中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如綿綿春雨一樣滋潤他們的心田,他們一定會以愛來回報你。美國著名教育家約弗夫調查表明: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成正比。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越高,越喜歡這位教師,他們對相應的學科興趣越大。教師要擯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主動融人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加深情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種尊重既表現在對學生獨特個的接納和需要的滿足,又表現在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充分自由的表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

3采取民主的方法進行領導、管理、教學

民主平等是現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要求教師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每個人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要求。師生應該是思想上互相交流,心靈互通的同志和朋友。陶行知"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輕松、積極、民主平等的環境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人,主動的地位中,學生才樂于、敢于突破常規,勇于異想天開,進行創新。

4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

篇6

關鍵詞:思品教學;情感教育;重要性;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13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88

情感教育主張在教育時培養及尊重學生社會情感品質,激發其調控情感能力,引導其對生活、學習等形成積極情感體驗,并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及個性特征,達到品德、體質、智力、勞動態度及美感全面發展。情感教育運用重要性及具體方法是以下重點研究的。

一、情感教育運用的重要性

(一)概念

教師在思品教學時,依據教育學及心理學理論知識,根據教學目的,展開教學活動,影響及關注學生一系列情感體驗,如情緒、態度及觀念等,促進教育效果,確保教學目標完成及教育順利實施。教師運用情感教育,憑借教學手段、理論及方法等,向學生傳遞教學內容中包含的情感,實現三者統一,使思品教學質量大大提高,可充分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并提升情感素質。

教師因素、教材因素和學生因素為影響教學情感的主要因素。(1)教師因素。包含因素有教學水平、人格魅力、教學態度、整體素質及理解教材能力等,是教學引導者。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其想要表達的情感教育及教學思想,不僅體現為教學水平,更涵蓋了教學內容理解及教學態度。(2)教材因素。包含因素有中心思想、語言文字和情感色彩等,是主要教學依據。(3)學生因素。作為教學主體,學生是最終獲得情感教育的對象,在其實際運用能力、學習興趣、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可產生情感因素。

(二)重要性

情感教育起到遷移、創造、調節、強化及疏導功能,可調整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教學內容的傾向;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及靈感;通過各種信號,如肢體、語言等,對學生予以感染、影響,協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促進其心態愉悅;可督促引導學生以良好態度投入學習,糾正不良習慣及行為;有效促進學生吸收消化教學知識。

在新課改影響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為教學主要目標。若想切實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提高綜合性素質,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與學生積極溝通,并在尊重學生個性前提下與之互動,實現針對性教學,可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按照學生愛好及個性,培養其濃厚學習興趣,打造愉快輕松課堂氣氛,協助其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有助于全面素質發展。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根據教材內容,深入發掘學生素質,既能激發其情感,促進其積極學習,又能充分陶冶情操。情感教育符合新課改客觀要求,引導學生發展,對學生情感給予充分尊重,兼顧情感、知識及思維,培養其素質及能力,不斷推進創新教育。

二、情感教育具體的運用方法

(一)創設情景

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使得各種高科技產品興起。應重視現代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方法,創設情景,展開情感教育。教學時應運用現代化技術及教學設備,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立體、直觀。多媒體手段可通過聲音、圖片等對情景進行再現,通過情景具體設置,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更加客觀、真實的情感。創設情景可創造良好學習氣氛,使學生迅速投入學習,提高學習有效性與主動性。在教師情景創設下,學生情感意識及體驗得到強化,教育效果較明顯。

(二)營造情感氛圍

愉快輕松的課堂氛圍是展開情感教育的基礎,教師應參考教材內容,創造良好氛圍,恰當地給予情感教育,使學生主動學習性得到激發。教師需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將學生帶入情境,使其得到深刻感受。運用豐富情感及優美文字,表達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領悟,獲得情感共鳴。運用情景模擬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獲得最真實、最佳情感體驗。活躍課堂氣氛離不開作業按時完成、課堂積極回答及教師鼓勵,教師應經常鼓勵學生,使其努力做到完美、優秀。

教師應對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及示范作用,充分體貼、尊重及愛護學生,做到誠實守信,嚴于律己,為人正直,以身作則,樹立威信,以甘于奉獻的心態與學生良好、和諧相處,取得學生欽佩、尊敬及愛戴,最終取得其信任。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面帶微笑,保持和藹可親態度,拉近師生距離,獲得心靈溝通,提高導入新課及復習舊課效果。在課外之余,也應重視情感教育的滲透,引導學生愛國愛民、親愛父母和尊師愛友,明辨美與丑、善與惡。

(三)注重培養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情感教育需借助實踐充分發揮作用。想要完成教學目標,僅靠課堂時間遠遠不夠,應注重生活體驗與實踐。教師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協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為實踐。教學內容包含的生活知識較多,涉及面廣,只有不斷實踐,才能使學生吸收知識,獲得真實、最佳情感體驗。教學中增加探究性內容,促進學生之間互相合作,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此期間教師需發揮引導作用,培養學生正確學習意識、學習精神及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在面臨問題時,明確了解學習任務、目的及作用,激發積極情感,使其情感持續穩定。通過探究性學習,不僅能對學生獲取知識起到引導作用,還能激發其自豪、驚異及激奮情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難題,增強自信,獲得愉。

教師可開展野炊活動、社會調查及義務勞動等活動,組織故事會、辯論會及演講會,組織學生參觀地方紀念館及烈士陵園等,課外成立實踐小組,提高其教育能力,將所學知識上升到思想認識,并轉化為行動。

篇7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青春期 言傳身教 引導

中圖分類號:B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首先談談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1、主觀因素

主觀因素是指個體自身所具有的一種內在的本體因素。主要包括認知、情緒和個性三種因素。具體說來,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根據教育部統計表明,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此外,人際關系、青春期心理問題、挫折適應問題等也都在潛移默化的嚴重影響著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2、客觀因素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飛速發展時期,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心理壓力加大,從而影響到心理健康。首先,家庭主要成員變動、關系緊張、情感氣氛冷漠、矛盾沖突頻繁、教育方式不當、家庭變遷以及出現意外事件等不良家庭環境因素對中正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其次,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也很大。例如,校風學風不振、學習負擔過重、教育方法不當、師生情感對立、同學關系不和諧等,都會使學生的心理壓抑,精神緊張、焦慮,如不及時調適,就會造成心理失調,導致心理障礙;社會生活中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等不良的社會環境,嚴重地影響、毒害著學生的心靈。特別在當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廣泛,各種社會傳媒的作用越來越大,生活緊張事件增多,矛盾、沖突、競爭加劇等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心矛盾,影響身心健康。

其次談談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采取的策略:

1、教師具備健康的心理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不但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心理健康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政治教師必須使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必須使自己能夠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效地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逐步掌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能。政治學科教師必須具有高尚師德修養、穩定心理素質、嶄新教育理念、科學教育方法。

2、注重言傳身教,利用教師個人魅力在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傳授知識,而且也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能讓學生保持健康愉悅的心境,從而促進人格的和諧發展。

首先,在每次上課前面帶微笑,以積極樂觀的情緒感染學生,每堂課都保持著用激昂、奮進的語調和具有幽默感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既給課堂帶來生機,也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學生就會喜歡上課、聽課。其次,充分運用角色滲入法。就是教師通過進入學生的精神世界,站在學生角度去看問題,從而理解和分擔學生的各種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的方法。它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并產生共鳴,從而增強教育效果。課上經常使用“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么做”“在以前我也會這樣的”“請坐、請回答”等語言。通過這些親昵的語言使師生雙方角色不斷轉化,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也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化解焦慮、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再次,由于現在大部分高中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個性張揚、無所禁忌、自卑心強、自信心差的心理問題。在教學中積極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和課堂表現。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對與錯,我都認真傾聽、充分肯定并給予贊賞。我在每節課上課前都會安排二分鐘的新聞播報:可以是所見所聞、新聞時政,無論什么內容我都用肯定的眼神,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發現自我的價值,在愉悅的氛圍中使個性得到張揚,自卑心得以解除,自信心得到提升。

3、結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開展教學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所在

一個班上的學生都是來自四面八方,基礎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缺乏動力,認為政治課太抽象和過于空洞,從而對學好政治科失去信心。這就大大地增加了政治課的教學難度,本人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慢慢地改變以往的說理方式,轉向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情況,有的學生的家庭相對有錢,有不少學生很有經濟頭腦,而另一部分學生很多是來自農村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在高一經濟常識的教學過程中,在“提高經濟效益”的教學實踐中,和學生一起探討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學生反應相當熱烈,教學效果相當明顯。在講到“市場交易原則”時,則和學生討論如何才能把生意做得長久,生意興隆,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講“誠信”的重要性。總之,只要結合地情、校情、生情、科情,努力探索,就能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變“被動”為“主動”,增強學習信心,最終真真正正的學好、用好政治課。

4、 引導學生確立自身在社會中的角色

篇8

一、班主任承擔心理健教育的意義

心理處于健康正常狀態是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這是因為:個體心理只有處于正常健康狀態才可能順應社會,形成良好的品德。從反面看,個體如果處于不平衡的心理狀態,并對不良規范失去抵抗力,就會形成不良品德。成功的班主任要懂得像經營家庭、關心子女一樣體察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運用心理疏導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這樣既能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緩解學校教育的壓力。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產生做主人的自豪感,班集體也容易形成凝聚力。

二、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班主任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關系,彼此才能認同和信任。“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班主任自己心理都不健康,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沒有保證,為此,班主任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19世紀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更強調:“教師的人格力量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沒有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只有從教師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可謂“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學生身上體現著教師的教育影響。教師要樹立積極的形象,其本人要具有良好的個性品質。

2.班主任必須利用班級管理這一平臺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要面向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在班集體中,通常比較容易引起班主任關注的是少數表現優異和表現較差的學生,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往往因為不需要特別“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視。事實上,國內外都有研究表明:表面平靜老實的普通學生在心理健康上更容易產生問題。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可見,教師平時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擺架子,只有把學生當做朋友,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對他們充分信任,通過談心交流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才能使學生毫無顧忌地向教師傾訴真情。這時教師再根據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

(3)排除后進生的自卑心理,發揚閃光點。后進生常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學生的埋怨,家長的訓斥,感到在班級里抬不起頭來,老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失去上進心。他們消極地對待學習,信心不足,自甘落后,自卑心理嚴重。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其長處和短處,教師要善于發揚其閃光點,促使他們積極上進。

三、運用調查的方法進行心理教育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在社會生活環境和家庭的影響下,生理、心理趨于成熟,思想活躍,經常產生思想矛盾,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因此,學生的思想品德問題總是有征兆可尋、可察的。例如:大掃除中,筆者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選擇所要承擔的任務:一是打掃廁所,二是打掃樓梯,三是擦樓梯墻裙和一樓大廳的門及玻璃,四是打掃教室。筆者在和大家一起勞動中有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結束后,組織大家暢談勞動的感想,并表揚了打掃廁所的學生,這時再觀察其他每個學生的表情,就發現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這種自覺經驗預測法可以用于預測班級學生思想變化的傾向性問題,也可以預測出個別學生可能出現的思想品德問題。俗話說:“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對于班級集體思想面貌的變化或是個別學生的思想變化,班主任應隨時掌握,對于好現象、好苗頭,就要大力支持,積極引導,使之發揚光大。這需要班主任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從細微處入手,要善于駕馭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引導教育。

四、注重情感,以情動人達到心理教育

近年來,情感教育越來越重要,所以班主任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關注他人的情緒和情感體驗,具體的從學會觀察他人的外部表情即通常所謂察言觀色做起;其次,學會理解他人,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從他人的角度去想,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最后,還要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情緒。

另外,學生的心理衛生工作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也需要家庭和社會共同關心。班主任可以以學校名義向家長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利用家長會的時機適當進行心理衛生宣傳,督促家長協助學校共同做好子女的心理教育。

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從單一轉向了包括具備良好心理素質在內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的競爭,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也就無可推卸地擺在了學校教育者的面前,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引路人,重視并關注學生的發展性心理教育工作是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提高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實效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教育;重要性

數學教學是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發展的重要過程,是學生構建自身知識體系,理解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重要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將知識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這都需要教師進行創新教育。但是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開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創新教育發揮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創新教育的影響因素以及重要性進行研究與探討。

一、數學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影響因素

1.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采取“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處于壓抑、束縛的狀態,課堂教學氣氛非常沉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對自己內心的想法也不積極主動地表達。同時,教學手段、教學形式單一,造成了課堂教學的沉悶。

2.課堂教學結構不利于學生自由地學習與表達

數學是非常關鍵的學科,教師、家長往往比較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忽視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提升。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教學結構的創新,在教學中恨不得將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忽視學生學習需要自由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忽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1.創新教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有利于將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狀態逐漸轉化為主動狀態,從教學手段、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更新教育教學的理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學生的好奇心逐漸提升為求知的動力。同時,創新教育的實施,有利于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有利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作用。創新教育的實施,有利于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施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綜合發展,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學生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思維方式出發,引導學生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對新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提高學生學習的靈活性。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手段,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創新教學情境,將枯燥的知識融入一定有趣的情境中去,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多媒體教學這種全新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將聲音、圖片、文字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一些難以操作的數學細節可以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有利于學生用更廣闊的思維思考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創新教育的實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符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甚至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對于其他理科的學習具有關鍵的作用,對學生以后的學習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在以后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這些能力都會促進學生走向更高的層次。當今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就是創新,創新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思維上具有靈活性、敏捷性,在工作中發揮出自己的創新能力,也有利于社會的前進與發展。

4.創新教育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創新教育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分析能力、邏輯能力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些能力都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教育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有利于逐漸提升教學質量。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創新教育對于激發學生的W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還有利于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教師應該多層次、多渠道地發展創新教育,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曉立.巧用激勵性語言,開啟學生智慧――例談“激勵”在數學教學片斷中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2(23).

[2]汪蘭.關于數學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思考[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1).

篇10

關鍵詞:心理學 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是以“為社會培養技術性人員”為特點的教育,學生著重的是專業方面的學習,但專業的學習往往是枯燥無味的,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呢?這就要從心理學的方面來改善。教師的職責是教書和育人。讓學生對所學專業產生興趣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也是教師工作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一、對新生進行心理指導,是職業教育的第一步

新學期,對于剛步入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面對新的環境、陌生的人群都會產生膽怯;面對專業的選擇、社會的發展趨勢、社會的供求關系都會產生茫然;面對自己今后的前途都會產生恐懼。此時最重要的就是教師進行專業性的思想教育,讓他們了解所學專業特點及發展前景,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穩定情緒,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生活的積極性,樹立新的奮斗目標,讓他們在一個良好的氛圍中開始新的生活。通過教師的觀察對一些情緒不穩定、生活散漫的學生,進行單獨的思想教育及指導,讓學生從內心感受到教師的關懷、關愛。例如:在上課的時候,總看到坐在窗戶旁的女生心不在焉,很猶豫的樣子,經了解才知道這個女生來自偏遠的山區,家庭經濟很困難,性格比較內向,平常少言寡語,現在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對周圍的人、環境都感到陌生,怕別的同學看不起他,于是把她單獨叫到辦公室,進行了溝通了解,并囑咐她有事、有問題都可以來找老師;結果發現第二天上課她很認真,臉上有了笑容,下課也主動和別的同學聊天。施愛于細微之處,長期堅持,學生不但視老師為朋友,師生關系也會變得很融洽。

二、積極培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專業合作精神

班集體就如學生的家,家的氛圍,家中成員的情緒,都將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其他同學的身心健康。一個積極進取、團結向上的班集體,能夠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風尚和精神面貌,為在這個班集體生活學習的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條件,也可以增強集體凝聚力,發揚集體主義精神,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對不能融入集體生活的學生,多與學生接觸,多交流多溝通,讓他們體會到集體生活的溫暖及關懷。專業的學習很多時候需要同學間的合作,通過生活的接觸,培養他們合作的精神。就拿學醫學專業同學來說,理論學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后的實踐操作訓練更為重要,但實踐往往需要同學間的合作,就如輸液,在課堂理論學習之后要在操作室進行實踐訓練,在實驗室里操作需要兩個同學相互合作,成為互相信任的搭檔才能順利完成操作,合作中配合的好壞是靜脈輸液穿刺成功的關鍵。只要其中一個人不合作或不信任對方,其另一個人就沒辦法操作,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操作。所以說,職業教育中各個專業的學習離不開同學間的合作、信任,甚至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心理學中,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表現為從事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作為內驅動程序系統中積極活動的心理因素,對學習起著催化劑的作用。激發和維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當學生對某些知識發生了興趣就能表現出學習的積極性或學習的自覺能動性,這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有著很大的影響,也對后期學習操作技能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在職業教育中興趣更是不可忽視的,學生只有對自己所學專業產生興趣,將學習從被動變為主動。具體的方法有:如上課采用PPT教學或采用情景分析法等,這樣學生就不會產生抵御的心理,容易接受上課教師所講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在上課這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學到不少的理論知識,保證了最佳的上課效率,也為今后臨床實習做好了準備。對老師來說,這樣的教學既輕松又愉快,這將會帶來雙贏的收益。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職業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既要關心愛護學生,又要引導鼓勵學生學生;培養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既要從一般的教育規律出發,又要結合時展特征和學生自我發展的心理特點及其成長規律,以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為目標,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學生,用知識的力量啟迪學生,用言語的力量鼓舞學生,用人格的力量激勵學生,一定會培養出道德完善、人格完美、具有高度進取和創造精神的全面人才。職業教育中專業能力包括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但是理論能力和實踐能力往往又是不同的兩方面,理論好的學生并不意味著操作能力好,操作能力好的理論也不一定會好,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依據學生各自的特長進行培養,這樣才會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教師的情緒會影響到學生的情緒

在教學中,情緒是影響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的一種重要因素。這個因素往往在教學中被許多教師所忽視,但是,在教學中,教師以不同的情緒對待學生,學生的學習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因為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其心理活動因教師的情緒而變化,并表現出與教師情緒相應的學習態度。

1.教學中教師積極情緒的表現為:語言生動,表情自然親切,精神飽滿,聲音宏亮且講解清晰,示范正確具有美感。教學中常用肯定的語言鼓勵學生,課的組織嚴謹多樣,教學態度認真,善于與學生情感交流等。

2.教學中教師消極情緒的表現為:語言不生動,語調平淡,表情過于嚴肅甚至呆板,講解含糊不清,敷衍了事,課的組織松散,精神不振,教學過程中采用尖刻、諷刺語言或對學生經行責備,教學態度不認真等。

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