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網絡規劃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09-27 16:47: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園網絡規劃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校園網絡規劃設計方案

篇1

關鍵詞:校園網絡 規劃設計 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各種數據形式的信息需求和交流的不斷增長,使得當今的計算機網絡,特別是Internet從傳統的數據處理設備(如計算機)和管理工具中駁離出來,擔當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與獲取、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并成為人們在當今社會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經過了幾年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已經在很多方面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Web瀏覽、E-mail、QQ(上網聊天)、VOD(視頻點悉播)、文件傳輸、遠程診斷、電子商務、網絡大學及虛擬學校等無一不與計算機網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基于網絡的各種應用,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展,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校園網絡(CAN ,Campus Area Network)與其它園區局域網絡一樣,由于它屬于單位自有,學校擁有自我建設、自我管理和自我使用的權利,因此,受經費、技術水平及其它方面的影響,校園網絡在規劃設計、資源建設和應用上很不平衡,差別很大,特別是在IT界目前還未實施網絡工程監理的條件下,在建的或已建的校園網絡的“豆腐渣”工程為數不少,造成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浪費。

校園網絡的規劃設計有多種解決方案,依學校的類型規模和性質的不同,以使網絡的設計方案有所不同,體現在技術、應用上更是不同。在傳統的語音服務(諸如電話、蜂窩移動電話)無法滿足人們的各種信息需求的今天,對圖形、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需求的不斷增長,已成為人們依賴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資源。學校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對一個高速的、資源豐富的和應用多方面的校園網絡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也是網絡規劃設計者永遠追求的目標。教育部最近實施的“西部大學網絡工程”及“關于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對校園網絡的規劃、設計及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么一個高速、高效而又安全、資源豐富、應用廣泛的校園網絡在規劃設計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建立近、中和長期發展規劃

依據本校建網資金的安排,在聽取校內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校教學科研的內容及其發展的需要,制定一個在未來十年中的近期、中期及長期的建設規劃,以保持網絡建設的延續性,并保護先前的投資(含各種硬件、軟件及信息資源),能融入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和新應用。

2.IP地址資源的利用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地址是在Internet上的站點及相關設備的地址,它是由Internet指定數字委員會(IAAA)確定的,確保了它在世界上的唯一性。在IPv4技術應用于互聯網的今天,IP地址資源到2010年將近枯竭,在Ipv6技術應用之前,我們要合理使用IP地址資源。當申請到一個建網的IP地址之后,必須合理地劃分子網,每個子網中的IP地址要合理使用,既要滿足當今的需要,也要預留將來網絡擴展時所需,以便有足夠的各類服務器連入Internet。

3.建立相關機構,有計劃地培養網絡管理員及培訓部門用戶學會使用信息制作,的工具。

建網單位應該設有一個“網絡信息化領導小組”,對網絡的規劃實施起指導和決策作用。按照建網單位的網絡規模,按不同時期的需要,配置專業的網絡管理員。針對網絡技術應用的日新月異,加上校園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繁重任務,要加強對師生的應用培訓,適應網絡新技術的應用及安全控制,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和安全。

4.注重需求分析

網絡的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建立和優化的過程,建設網絡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進行資源共享與通信。要充分發揮投資網絡的效益,需求分析成了網絡規劃設計中的重要內容,它提供了網絡設計應到達的目標,并有助于設計者更好地理解網絡應該具有的性能;結合學校的辦學規模、管理需求和師生對教學科研的需要,確立一個性能較高的網絡計算平臺,如圖1。

同時,經過系統的需求分析,網絡的設計者還能更好地作出決策,評價現有的網絡,提供移植的功能及給所有校內師生更為合適的資源。

5.組網技術的選擇

目前,可用于校園LAN(局域網)的技術有Ethernet(以太網)、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網)、 Gigabit Ethernet(千兆位以太網)、Token-Ring(令牌環網)、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和ATM(異步傳輸模式)。從網絡應用、維護、安全和擴展方面而言,Fast Ethernet和ATM在實際應用中得到了廣泛的采用。同時,Gigabit Ethernet技術已成為大型Fast Ethernet的升級目標。雖然Fast Ethernet和Gigabit Ethernet因采用CSMA/CD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而廣泛地存在著“廣播風暴”的問題,但可以更好的傳輸介質和交換設備予于克服,其實出的優點是兼容先前的設備投資,師生的網絡應用及培訓更易進行,網絡的可管理性和擴展性也很好。ATM是一種快速分組交換技術,它在WAN(廣域網)上體現的強大功能和在LAN上的成功應用,均以事實說明了它的技術的先進性。在ATM中,不同速率的各種數據,如語音、圖像、視頻都被分成標準的53字節的信元,以光纖作為傳輸通道,避免了以太網中的“廣播風暴”,提升了網絡的整體性能。但是ATM不兼容以往的以太網投資,其管理和操作有異于傳統的以太網平臺,故不適用于以太網的升級改造。

6.校園網絡的設計模式

一個良好的設計方案除體現出網絡的優越性能之外,還體現在應用的實用性、網絡的安全性、易于管理性和未來的可擴展性。因此,設計時要考慮以下問題:

① 要適應未來網絡的擴展和拓撲結構的變化。

② 要能為特定的師生用戶或用戶組提供訪問路徑。

③ 要保證網絡能不間斷地運行。

④ 當網絡擴大和應用增加時,變化的網絡結構要能應付相應的帶寬要求。

⑤ 使用頻率較高的應用能夠支持網上大多數的師生用戶。

⑥ 能合理地分配用戶對網內、網外的信息流量。

⑦ 能支持較多的網絡協議,擴大網絡的應用范圍。

⑧ 支持IP的單點傳送和多點廣播數據流。

篇2

關鍵詞: 校園 計算機 網絡 系統 設計規劃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ampus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in design of related content.

Keywords: campus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design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 S7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言

學校校園網建成后,將為全校教師、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學生提供一個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環境,并將計算機引入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習等各個領域。改善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習環境,提高其水平。熟悉現代化的工作環境和掌握先進的教學、科研、管理和學習手段,有利于培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高層次人才。

1.用戶需求分析

1.1 學校的背景:

大學是一所極具現代意識、以現代化教學為特色的地方。為了更好地使用電腦這一現代化的高科技產物,使其在教學、管理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學校計劃在校內建立校園網并與國際互連網(Internet)相連。

我們按照“統一規劃、分布實施、講究實效、安全可靠”的原則,進行大學校園網綜合系統設計,以滿足校園內計算機系統的需要。

1.2 系統應用分析:

1.2.1 校園網用提供功能:

連接校內所有教學樓、實驗室、宿舍樓中的PC。同時支持約600用戶瀏覽Internet。

提供豐富的網絡服務,實現廣泛的軟件,硬件資源共享,包括:提供基本的Internet網絡服務功能:如電子郵件、對外個人主頁服務、ftp服務、域名服務等。提供校內各個管理機構的辦公自動化:[page]

1.2.2校園網對主機系統的主要要求:

主機系統應采用國際上較新的主流技術,并具有良好的向后擴展能力;

主機系統應具有高的可靠性,能長時間連續工作,并有容錯措施;

支持通用大型數據庫,如SQL、Oracle等;

具有廣泛的軟件支持,軟件兼容性好,并支持多種傳輸協議;

能與Internet互聯,可提供互聯網的應用,如WWW瀏覽服務、FTP文件傳輸服務、E-mail電子郵件服務等服務;

支持SNMP網絡管理協議,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維護性;

1.2.3 校園網絡系統設計方案應滿足如下要求:

網絡方案應采用成熟的技術,并盡可能采用先進的技術;

采用國際統一標準,以擁有廣泛的支持廠商,最大限度的采用同一廠家的產品;

方案應合理分配帶寬,使用戶不受網上“塞車”的影響;

應充分考慮未來可能的應用,如桌面將承受大型應用軟件和多媒體傳輸需求的壓力;

該網絡方案要具有高擴展性。能為用戶未來數目的擴展具有調整、擴充的手段和方法;

1.2.4校園網對網絡設備的要求:

高性能;所有網絡設備都應足夠的吞吐量;

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應考慮多種容錯技術;

可管理性;所有網絡設備均可用適當的網管軟件進行監控、管理和設置;

采用國際統一的標準;

高性價比:盡最大可能提高設備的性價比。[page]

2. 網絡規劃

2.1 目前各主流網絡結構概述:

2.1.1 以太網和快速以太網

快速以太網實際上是10Mbps以太網的100Mbps版本,所以它的運行速度要比10Mbps以太網快十倍。在用戶已經很熟悉傳統以太網的情況下,快速以太網相對其他高速網絡技術更容易被掌握和接受,它可以應用在共享式和主干環境下,提供高帶寬的共享式網絡或主干連接,同時也可以應用在交換式環境下,提供優異的服務質量(QoS)。快速以太網與傳統的以太網技術相似,毋庸贅言,此外它還具備以下優點:

① 快速以太網和普通以太網同樣遵循CSMA/CD協議,現有的10BaseT網絡設備可以相當簡便地升級到快速以太網,保護用戶原有的投資,與其它新型網絡技術相比,更方便地使現有的10MbpsLAN無縫連接到100MbpsLAN上。

② 100BaseT集線器和網絡接口卡,只需要比10BaseT同樣的設備多花少量費用就可提供比普通以太網高10倍的性能。因此,100BaseT具備較高的性能價格比。

③ 快速以太網(100BaseT)已得到IEEE任命標準為802.3u,并得到了所有的主流網絡廠商的支持。

2.1.2 千兆以太網技術

千兆以太網是相當成功的10Mbps以太網和100Mbps快速以太網連接標準的擴展。IEEE已批準千兆位以太網工程IEEE802.3z。

千兆位以太網和已充分建立的以太網與快速以太網的節點完全匹配。最初的以太網規范由幀格式定義,且支持CSMA/CD協議、全雙工、流控制和由IEEE802.3標準定義的管理項目,千兆位以太網將使用所有這些規范。

總之,千兆位以太網和管理員以前使用和了解的以太網相同,所不同是僅僅是比快速以太網快十倍和它與當前的高帶寬需求應用程序相協調的額外特性,而且和日益增強的服務器和臺式計算機的功能相匹配。我們可以看到主干和各網段及桌面已實現了無縫結合,網絡管理變得不再讓用戶望而生畏。[page]

2.2 網絡總體規劃

綜上所述,此次校園網設計主要采用千兆以太網的設計方案在網絡方案的選擇上,采用千兆以太網做為校園網的網絡總體結構無論在高帶寬、可適應性、可擴展性、高性價比、良好的管理性和維護性等各方面都是最明智的選擇,成為學校校園網完整的、經濟的解決方案。

3.交換局域網技術

某學院的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規劃設計中, 采用了交換局域網技術. 這是90 年代初開始成熟并發展起來的新的網絡技術.

隨著網絡應用的深人發展, 客戶機/ 服一務器結構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使傳統的共享L A N 的交通日趨擁擠, 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戶需要. 網絡瓶頸迫使人們采用網段微化來提高帶寬, 但仍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并造成網絡成本人幅提高90 年代初, 交換網技術開始成熟并發展起來。它標志著網絡技術的又一次革命。

3.1交換網技術的應用

交換網與基于網橋、路由器的傳統廣播式共享介質L A N 不同, 它為網絡上每個終端站提供獨占的點一點線路, 將傳統共享L A N 在每一時刻只能為單一用戶服務的串行方式,改變為可同時支持多對通信的并行方式. 從而有效的解決了網絡瓶頸問題, 形成所謂虛擬L A N 的邏輯網絡。

學院院校園網設計中采用的交換式局域網技術, 利用智能交換器, 將網絡劃分為若干獨立的子網(即劃分為網段), 從而增加了整個網絡的有效帶寬, 增加了各個網段的吞吐量,提高了網絡性能。這些智能交換設備由交換器、智能集中器和堆棧式集線器組成, 構成了一個分布式和分層式的管理結構, 對網絡實施監測、分析和邏輯網絡管理, 有效地實現了交換組網的功能.。

3.2交換局域網的結構

交換式局域網必須采用星形拓撲結構。這種結構從一個中心點向外輻射. 在這個中心點放置交換設備, 當所有線路集中到中心點時, 就有可能同時接通多對線路, 使串行變為并行。這樣就形成了交換式局域網. 同時, 交換設備也有效地解決了星形拓撲結構的瓶頸問題。

網絡拓撲結構的進步(總線型到星型)及交換設備的功能, 真正使網絡從共享變成獨占,串行變成了并行, 從而建立了真正地理位置分散的網絡該學院校園網設計采用了星形拓撲結構, 易于調整, 易于發展.交換式局域網是A T M (異點傳輸模式)的過渡技術. 雖然還存在許多問題。如布局有限、組網復雜等, 但它無疑使網絡技術進人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使網絡管理變得輕松自如。

4.組網方式

結構化組網是目前組網的新方式. 這種方式是通過建立網絡中心來實現的。學院校園網的設計體現了這種思想. 在這樣構成的結構化網絡中, 由于采用了交換技術, 以及物理上的星形拓撲結構, 使網絡中心具有很強的可管理性, 控制、分配的靈活性和較佳的性能.在結構化組網設計中, 采用結構化布線的方法, 即以物理上的星形方式連接網絡中心和各個智能集線器. 利用交換設備, 多層次設計網段. 功能強大的網管軟件, 使網段靈活的生成、移動和管理, 網絡的管理者可以在用戶級和網段組靈活的修改、訪問網絡.以結構化、層次化

、星形連線結構和智能交換設備為基礎的我院校園網設計, 建立了一個局域網基礎平臺, 易于查錯和故障隔離, 易于網絡監測和管理.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建設, 提供了現代化管理手段, 在校園網上將建立全院管理信息系統, 逐步實現學校教學、科研和人事、財務、物資信息管理現代化; 利用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技術, 實現全院信息共享和信息傳輸電子化; 逐步實現行政辦公自動化, 如文字處理、文檔管理、綜合查詢、統計報表和電子郵件等; 逐步實現圖書資料情報檢索自動化,最終建立學校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發揮校園信息系統整體管理的綜合效益.

結束語

總之, 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日標, 將是為全院教職員工和學生提供一個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環境, 將計算機引人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各個領域, 提高教學質量, 使教師和學生熟悉現代化的分布網絡環境, 掌握先進的教學和科研手段, 適應21 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無線局域網;WLAN;AP;802.11G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14-3684-03

Exploring the Model of Expansion of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Based on Network Resource in Vocational School

ZHOU Li-shan

(Ningbo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e School, Ningbo 315000, China)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starting establishment of wireless cities. Hongkong has finished the project, while developed cities like Shenzhen are also preceding the project. Establishing the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has more practical meaning.Our school starts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early, with a certain scale. When the school building was transformed, the school network was re-distributed to increase access of education network, the three core routers and core switches,bu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wireless network. At present, each teacher is equipped with a built-in WLAN notebook computer, demanding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Wireless network can be applied to some places not easy to be cabled. Now most schools have network, the question is how to make the network reach every corner of the schools, shus forming the real campus network.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ay to construct the campus network using WLAN technology, make network reach every place in school and maintain the network easily.

Key words: WLAN Network; WLAN; AP; 802.11G

1 無線網絡技術分析和基礎架構

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WLAN)技術有藍牙(Bluetooth)、IEEE 802.11 系列、HiperLAN、HomeRF技術等。其中,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技術是IEEE 802.11 系列。IEEE 802.11b可支持11Mbps共享接入速度,采用2.4GHz ISM頻段;與此相似的有IEEE 802.11a 技術,它采用了5GHz頻段,其速率高達成54Mbps;新出現的IEEE 802.11g其實是一種混合標準,它即能適應IEEE 802.11b標準,又符合IEEE 802.11a標準。在目前業界已經推出最新的802.11N,其傳輸速率可以達到驚人的雙向300Mbps 單向600Mbps。但在目前情況下,相對來說價格會比較高一點。從性能,產品成熟度,穩定性,成本等綜合考慮,IEEE 802.11g 無論在各方面占有優勢,因此無線校園網目前可選擇IEEE 802.11g標準。

無線局域網的組成包括無線網卡和無線接入點(Access Point,簡稱AP)。無線局域網利用常規的局域網(如10/100/1000M以太網)及其互聯設備(路由器、交換機)構成骨干支撐網。利用無線接入點(AP)來支持移動終端(MT)的移動和漫游。配有無線網卡的臺式PC機、筆記本電腦或其他設備就可以與無線網絡連接起來。

對于客戶端,無線網卡作為無線網絡的接口實現與無線網絡的連接。無線網卡根據接口類型的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PCMCIA無線網卡(適用于筆記本電腦,支持熱插拔)、PCI無線網卡(適用于臺式機)和USB無線網卡(適用于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支持熱插拔)。

無線接入點的作用是完成WLAN和LAN之間的橋接。WLAN工作站也可漫游(Roaming)在不同的AP之間。若不加外接天線,AP的覆蓋理論上在視野所及之處約250m。但若在半開放性空間,或有間隔的區域,則約30~50m左右。由于微波是直線傳播,所以微波都是小角度穿透幾面墻體,墻體將減弱信號,如果墻體為鋼筋混凝土,信號則會更弱。所以,在實際情況下(通常在室外),還需要加上外接增益天線,使距離到達更遠、信號更強。

2 校園網絡的規劃選擇――“有線”還是“無線”?

校園網絡的規劃設計有多種解決方案,依學校的類型規模和性質的不同,以使網絡的設計方案有所不同,體現在技術、應用上更是不同。在傳統的語音服務(諸如電話、蜂窩移動電話)無法滿足人們的各種信息需求的今天,對圖形、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需求的不斷增長,已成為人們依賴計算機網絡進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資源。學校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對一個高速的、資源豐富的和應用多方面的校園網絡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也是網絡規劃設計者永遠追求的目標。

校園內部鋪設網絡的工程涉及面很廣,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均會對現有的校園環境產生不少影響,這一點在發展歷史較長、校內新老建筑并舉的校園內表現的尤為明顯。從投資、施工周期、網絡維護、升級等多個方面著眼,學校需要一整套能夠多快好省建設校園網絡的方案。

隨著無線局域網技術和無線產品的成熟,無線網絡為校園網建設提出了新的可行的思路。無線局域網標準IEEE802.11a/b/g 能夠與現有的計算機網絡進行平滑無縫的連接,并能與現有的計算機網絡和終端設備互聯,與有線網絡資源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整合性。

無線網絡的特殊優勢在于:采用無線聯網技術,具有高度的空間自由性和網絡靈活性,避免了大規模鋪設網線,有效的削減了施工費用,并且建設周期很短。無線局域網帶寬很寬,適合進行大量雙向和多向的多媒體信息傳輸。無線局域網產品通常與有線以太網配合使用,主要適用于便攜終端應用較多的場所、范圍較大而信息點分布稀疏的場所、環境惡劣或其它不適合布線的場所等,有助于簡化網絡結構,增加網絡的擴展性和靈活性。

目前,無線校園局域網在國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很多大學及少數中學等相繼采用了無線方式搭建或者補充校園網。無論是校園內部信息點的分布設計、校園內建筑物間的網絡連接,還是學校本部和分部的聯網,無線網絡技術都能發揮作用。此外,無線網絡環境的引入,也為嶄新的無線多媒體提供了應用平臺,將教育信息化建設引入新的天地。

無線校園網,就是通過無線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簡稱WLAN)技術,在校園中建立的無縫無線通訊網絡,使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處在網絡中,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 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已擁有的有線網絡,只能提供固定而有限的網絡信息點,無法滿足學校師生隨時隨地共享教育網絡資源的需要。無線校園網正是順應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前進步伐,蓬勃發展起來的。 無線校園網最大的特點是具有的高度的空間自由性和靈活性;可以避免大規模鋪設網線和固定設備投入,有效地削減了網絡建設費用,極大地縮短了建設周期;目前教育網用戶非常期待實現的許多需求,如網絡信息點流動的需求、難以布線區域網絡建設的需要、利用網絡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以及信息化建設中降低成本和保護投資的要求等,通過無線校園網的建設,都可以找到解決的基礎和途徑。 國際上,擁有無線校園網,已經成為現代化校園的一個標志。

3 無線校園網建議方案

在校園無線網絡建設需求中,主要存在三種典型的應用環境。第一是校園內的戶外公共區域;第二是局部開放的室內大環境,如典型公共教室、圖書閱覽室等;第三是房間多、用戶數量不多但分布較散的樓宇,如教學辦公樓、宿舍等。

3.1 室外區域無線覆蓋方案

學校體育場、中心廣場、教學樓宇間公共區域等,一般是學校需要實現無線覆蓋的室外公共區域。根據需覆蓋的室外區域的實際情況,可以設計建立多個無線覆蓋基站,采用重疊交叉無線覆蓋的方式,完成區域的無縫無線覆蓋。具體項目實施中選用室外型無線路由器,在空曠地方,信號傳輸距可以達到300M~600M左右,視空間大小可以使用多個,或者使用室外無線 AP,配合室外大夾角定向天線,成功實現系統設計目標。

圖1 無線校園網解決方案 圖2校園平面示意圖

3.2 室內區域無線覆蓋方案

室內覆蓋區域的大小和建筑結構的復雜程度往往差別很大,根據具體需求,設計多種室內覆蓋解決方案。

一般來講,針對局部開發的室內大環境,如圖書閱覽室、禮堂、體育館、大教室等,網絡用戶數量較多而集中,推薦設計以單個AP小面積覆蓋,多個 AP整合交叉覆蓋形成大面積覆蓋區域,每個AP都獨立接到交換機上,保證有效帶寬更寬。在具體實施項目中,采用兼容802.11b/g標準的室內無線Ap產品,完成無線網絡的室內覆蓋。針對辦公樓、教學樓等結構較為復雜的室內區域,可根據建筑結構具體情況,選用以下兩種方案:

方案一:采用高靈敏度、穿透能力強的無線AP產品,配合分離式吸頂天線,以一個AP配合一個天線,或一個AP配合多個天線,完成室內區域的完全覆蓋。在項目具體實施中,選用無線AP,配合室內吸頂天線,完成樓宇內部無線覆蓋。采用分離式天線設計,可以適應無線設備與高增益天線的連接使用,以保障高質量的無線信號能夠覆蓋更遠距離,同時增強設備在干擾較大的頻率環境中使用的能力。

方案二:采用室外覆蓋方式,選用室外無線AP,通過天線聚集無線信號,使無線覆蓋范圍更大、更遠,穿透能力更強。設備與天線安置于樓宇頂部或底部,以無線信號向下或向上整體覆蓋樓宇。在項目具體實施中,系列室外無線AP,配合全向天線或定向天線,完成無線網絡覆蓋要求。

選用具有AP、AP CLIENT、點對點、點對多點無線網橋多種工作模式的設備,可實現單AP工作、多AP組網連接、大范圍無線覆蓋、漫游等多種工作模式,使用非常靈活方便(如圖5)。全天候防水、防塵全密封的設計,產品擁有超強的免維護特性。 這樣的設備現在各主要廠商生產的都有,包括CISCO,華為,H3C等廠商都有全系列的產品用來組建無線校園網絡的建設。

總之,主干網絡采用穩定的有線高速傳輸的基礎上,采用無線網各來進一步擴展這是非常理想的一種建設方案,也大大增強了網絡使用的靈活性,無線上網帶來了極大的自由和方便,移動性的需求都是需要的。更主要的是無線網絡建設有著成本低,維護方便等明顯優點,在學校中,有著實際廣泛的應用,也是以后校園網建設的一個重點,有條件的學校應考慮著手實施。

參考文獻:

[1] [美]PeterT. Davis1無線局域網[M].劉的貴,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5.1.

[2] 寧錄游,張中兆.無線局域網技術[J].電子技術,2000,(7).

[3] 韓旭東,曹建海,張春業.IEEE802. 11g協議關鍵技術及性能分析[J].現代通信,2003,(12).

篇4

關鍵詞:校園網;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29-6677-02

2010年國家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里面重點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要求,并明確“制定學校基礎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等具體內容。這些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視,強調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在推動高校校園信息化建設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 校園網建設的必要性

校園網的建設是現代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體現;是學習構建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是學校提升及長遠發展的基礎。校園網建設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 管理方式的改變

校園網建設使現實的校園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解決我校因地域分散、單位眾多帶來的管理方面的障礙。校園網建設既具備高職教育的管理和教學實體,還具有開放教育的教學實體,具備高校教學的完整功能。對于這樣一個教育集團,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十分必要的[1]。

1.2 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益

我校目前的資產管理手段還基本上處于傳統手工作業階段(部分實現了計算機輔助管理),由于信息不透明,數據獲取難,很難在決策上做到科學化,造成大量的積壓和浪費。比如在實訓儀器管理上,學校無法及時掌握實訓器材利用率以及使用狀態。如果有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實現實訓設備管理和采購計劃的科學化,就可減少實訓設備不必要的采購,節省大量的資金。因此,改變傳統管理手段,對學校來講是一件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情[2]。

1.3 提供快捷渠道,實現數據共享

學校需要隨時向用人單位提供學生在校期間的相關信息(如平時表現、學習進展、實訓結果等),并隨時與用人單位協商跟蹤學生的相關處理事宜。因此,需要改變目前由于學校數據共享困難,相關部門很難為用人單位即時提供類似服務的現狀,建設一個能夠實現數據綜合利用的信息化平臺,實現相關信息的即時匯集、利用[3]。

2 校園網現狀與分析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由兩個校區組成,總體來說,兩個校區網絡均已初步建立,在院本部校園網系統中除了已建成的校園網核心設備、匯聚設備、接入設備外,還配備了防火墻、IPS、防毒墻、網上信息實時監控系統、SAM 計費系統等安全保障系統。在網絡出口線路租用上,校本部共租用了三條校園網出口線路,包括:電信100M的互聯網出口線路;聯通 100M的互聯網出口線路;8M教育科研網線出口線路。另外學院在服務器、存儲等系統方面的建設相對比較缺乏,主要表現為已建成的一些機架式服務器和低端磁盤陣列系統,主要運行著當前各校園信息化系統,大多現有的服務器、存儲設備已比較陳舊、性能相對比較低下、功能也比較單一,而且在設備分布及管理方面相對比較分散。

從現有校園網建設及運行情況了解分析,當前校園網的建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設備陳舊、穩定性差

當前校園網中大多數網絡設備使用年限已比較長(關山校園網核心交換機CISCO6506 交換機建設于 2006 年(使用年限已 7 年),各樓棟接入交換機設備使用年限大多已接近或者超過 5 年),都已經超過了 IT 項目建設的正常生命周期,設備的穩定可靠性方面很難得到保障,而且在安全機制方面的支持也比較欠缺。

2.2 技術落后、負載過重

當前校園網核心設備品牌型號比較雜亂(有銳捷的、思科的等),大多數核心交換機技術也比較落后,支持比較常規的靜態路由及動態路由協議,在網絡安全機制、地址空間分配、組播安全、小包處理能力等方面缺乏嚴重的不足,而且當前設備的端口數量也比較缺乏,有的核心交換機端口已經基本用完,無法滿足今后網絡擴展接入的需求,已經很難滿足新一代數字化校園應用需求。

2.3 校區之間尚未實現互聯互通

當前我校關山校區、漢口校區、余家頭校區尚未互聯互通,無法感受網絡帶來的便捷,很多協作業務如公文流轉等都需要定期到關山校區辦理,從而對我校日常辦公、人事管理及教學信息化產生嚴重的影響。

2.4 出口資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

當前校園網有2條以上的出口鏈路資源,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一方面,出口資源的實際利用率相對比較低下,而且多鏈路之間經常會出現有的出口鏈路比較飽和,有的出口鏈路比較閑置;另外一方面由于校園網用戶P2P等應用的濫用,大量占用有限的出口帶寬資源,使得出口資源利用的有效性非常低下。

3 校園網規劃設計的思路與目標

校園網建設將有效重新組合學校的資源,為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提供開放、高效的平臺,將重構學校的管理模式,同時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提供支持[4],信息化校園將幫助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實現以下目標:

3.1 信息標準化

校園網的數據是比較復雜的,包含了學校各個不同部門的數據,比如:教務部門的課程、學生、教師、成績等;財務部門的報銷、資產、工資等;科研部門的課題、論文統計等;實訓中心的設備、耗材等。這些數據必須采用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遵循統一的共享原則,減少重復數據的產生的問題;實現不同系統的數據使用。

3.2 資源數字化

在校園網建設中,為了提供高效信息化的服務目的,需要將學校管理、教學過程等重要環節中的非信息化資源轉變成標準的數字化資源,使得校園網的覆蓋范圍和使用深度得以提升;校園網建設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學校資源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程度的體現。

3.3 系統一體化

在校園網環境中,不同部門采用了不同的開發平臺來開發本部門的系統,在校園網中應該統籌考慮使用的要求采用統一標準的數據中心、統一的身份驗證、統一的接口,實現各部門各系統的集成和整合,提供一個綜合的數據、身份一致的服務平臺。

3.4 設施規范化

校園網設施包括布線系統、網絡路由交換設備、服務器系統、存儲系統、信息化基礎設施安全保障系統等,通過對以上各系統進行整合,按照需求進行小型化建設,將會為實現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水平的校園信息化應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4 校園網設計方案

從分析現狀來看,學院校園網當前采用 2臺 Cisco 6506E交換機并配置防火墻模塊作為校園網核心交換機(經費受限的情況下,可以暫先買 1臺),兩臺核心交換機分別建于2007 年和2009年,從使用年限來看已經達到或接近網絡設備正常運行的生命周期,另外當前的匯聚交換機大都是采用單鏈路方式分別上聯到兩臺核心交換機,所以雖然核心交換機是兩臺,卻沒有實現匯聚到核心之間鏈路的冗余連接,沒有真正意義上確保校園網骨干的高可靠性。

設計新采購一臺主流網絡廠商的虛擬化多業務三層交換機作為校園網核心交換機(現有的2007年采購核心交換機可以過渡為匯聚交換機或者冷備份交換機),兩臺核心交換機之間通過虛擬化交換技術實現兩臺交換機的引擎有效疊加,匯聚交換機通過千兆雙鏈路分別上聯到兩臺核心交換機,并實現跨交換機的端口捆綁,確保核心網絡的高可靠性,同時兩臺交換機引擎的交換容量有效疊加后,雙倍提高了核心網絡的交換性能。

每臺核心交換機上配置高性能防火墻模塊,通過靈活設置虛擬化防火墻及防火墻策略,有效實現外網與校園網之間以及校園網與數據中心網絡之間的邊界保護,另外兩臺核心交換機上的防火墻模塊通過虛擬化交換技術進行有效地集群,確保防火墻系統的高可靠性。

核心交換機的選型應當同時考慮需要支持無線控制器模塊、入侵防護模塊、廣域網加速及負載均衡等業務模塊,從而簡化校園網的配置,提供校園網的安全性和性能,同時充分體現項目建設性價比。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園網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需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功能、成本、發展預期等因素統一考慮,提出符合自身發展要求,具有數據標準統一、資源信息化強、應用系統廣泛、網絡安全規范的建設規劃方案。

參考文獻:

[1] 魯立.淺談網絡安全技術與校園網絡安全解決方案[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7(2):179-180.

[2] 黃瓊珍.高校校園網教育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4):75-80.

篇5

摘要:本文以高職“綜合布線工程”課程為例,介紹了我院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體現專業課以“應用為目的”,結合項目教學法的教改實踐。

關鍵詞:綜合布線;技能培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課程改革的目標

綜合布線工程不但要求學生具備制作網線、打接水晶頭等技能,還要具備規劃、設計、組織、管理工程的能力,以及遵循工程標準的思想。經過社會調查,社會上需要的也是具有一定理論基礎、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面向生產一線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我們提出專業課以“應用為目的”,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的方法的教學改革思想。對于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是,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一線所需要的專業技術和技能,而對課程總體的理論體系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就可以了。

2教學內容改革

以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我們對本課程的內容進行了重新規劃和調整,大大地減少了純理論的教學內容,把重點放在網絡工程和綜合布線兩大塊上。在網絡工程中增加了小型局域網組建、無盤網絡、無線網絡組建等小型網絡工程建設內容,可以讓學生比較快地接觸到路由器和交換機設置,熟練掌握服務器的安裝與調試。大型網絡工程部分,結合學院校園網的實際,著重介紹校園網的設計規劃和管理維護。綜合布線部分則在前面的基礎上,以工作需要,分模塊來學習和強化必要的技術。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動手操作才能完成每個工程項目,在完成整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獨立探索及合作學習的意識得到強化。

3教學環境改革

綜合布線課程把教室搬進網絡中心、帶進實訓室。我們帶領學生參觀網絡中心,讓學生頭腦中形成大型網絡、智能大廈的概念。讓學生了解到設計與實現一個合理綜合布線系統的六個步驟:獲取建筑物平面圖;分析用戶需求;系統結構設計;布線路由設計;繪制布線施工圖;編制布線用料清單。通過參觀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每個子系統的功能,以及基礎的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概念。

除了參觀網絡中心之外,需要建設一個綜合布線的實訓中心,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實施工程。實訓中心用模型展示各種布線環境,如建筑群、建筑物之間、穿越公路、地溝布線等。而工作區、水平區、垂直區、管理區和設備區都采用實景設計,學生可以親自布線、安裝配線架、安裝線槽、打接網絡模塊。布線結束可以使用各種測線工具來測試施工線路和通道鏈路。

建立網絡專業機房,在這里學生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掌握二、三層交換機的設置,路由器和防火墻的配置與調試,安裝配置文件服務器,FTP和WWW服務器等等。學習管理并監視網絡流量,劃分VLAN,組建無線網絡等。

4教學組織形式

結合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改革思想,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具體項目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項目之中,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獨立思考和教師的指導自己解決問題。根據綜合布線系統課程特點,我們結合實際綜合布線系統項目建設流程來確立綜合布線技術知識體系結構。包括整個布線系統的規劃設計、預算、施工、測試和驗收,再通過項目教學法來體現這些知識模塊的實際應用。在做每一個項目之前,首先指導老師把學生進行分組,然后由指導老師示范,慢慢演示操作步驟,同時闡述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應該要注意的,為什么要特別注意,指出有可能出現的錯誤,并且提示勞動安全。接下來由學生進行分組操作,指導老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操作中的錯誤并給予幫助。在每個項目練習中,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獨立解決,通過與學生的對話、提問、檢查工作質量等方式評定得出平時成績。在此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基本技能、職業專業技能,而且還應重視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包括守時、工作態度、責任心、行為規范的訓練、與人合作、協調、交往能力、獨立計劃、組織、實施的能力,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考核方式

本課程以實踐教學為主,考核成績以平時成績為主,并可以結合一些建筑圖紙進行智能大廈樓宇設計方案的考核,讓學生設計出總體設計方案,用AutoCAD或Visio等軟件繪制出綜合布線設計文件,包括設計總說明、主要材料設備清單、總平面圖、各樓層弱電平面工程圖及管線預埋、繪出管線施工圖紙等。這樣的考核方式可以考核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理解以及規劃和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局域網組網;網絡技術;網絡管理員

中圖分類號:TN7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10-0000-01

"LAN Network Engineering" Teaching

Cheng Shoumian

(Hubei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ianning437100,China)

Abstract:"LAN network project" is a computer network or similar technical expertise of one major basic for required courses.The following courses from course architecture in the position,course training objectives,textbook selection,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elaboration of this course,teaching methods,to promote this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improve the teaching standard of this course.

Keywords:LAN network;Network technology;Network administrator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局域網已深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小到家庭網絡、網吧,中到校園網絡、企業網絡,大到行業網、城域網等都屬于局域網的范疇。因此,深入學習局域網技術與局域網的組建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局域網組網工程》在網絡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位置

《局域網組網工程》這門課程在網絡專業體系結構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是網絡工程方向學習必不可少的課程。它依據《計算機實用操作技術》課程,掌握操作系統的應用和培養文檔書寫能力;《計算機網絡基礎》系統的講解了網絡技術相關的基本原理和網絡應用技術,使學生掌握了網絡的理論基礎知識;《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訓練了學生組裝計算機的能力,實踐了系統維護操作和解決方案,掌握了一定網絡管理知識。這些課程為組建網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網絡組建工程的實施提供了必要條件。

二、《局域網組網工程》課程的培養目標

作為《局域網組網工程》課程設置的主要內容有:搭建小型局域網絡、局域網綜合布線、Windows server 2003組網技術、Intranet常用服務、Windows網絡管理、網絡故障診斷與排除。對我們高職學生學習該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主要是針對初級并介于中級的網絡管理員以及為網絡工程師職業打下堅實基礎。要想成為中高級網絡管理員必須經過后續課程的不斷努力學習。

(一)職業所需的專業能力

1.針對用戶的需求分析,規劃一個簡單的網絡項目,并能書寫簡單的網絡規劃設計方案;2.能根據網絡規劃,用Visio軟件或者億圖圖示專家繪制網絡拓撲結構圖;3.能根據網絡規劃,完成網絡系統物理設計;4.能根據網絡規劃,選擇合適網絡設備和安裝調試;5.網絡服務器、網絡管理軟件的安裝和配置;6.能對實施的項目進行簡單的網絡測試;7.能對實施項目后所出現的網絡軟、硬件故障進行簡單的分析、診斷、測試和排除;8.能掌握計算機或局域網絡與互聯網連接的各種方式。

(二)職業所需的通用能力

1.安全操作意識;2.團隊協作精神;3.養成自學習慣;4.與人溝通意識。

三、《局域網組網工程》課程教材的選取

我們選取蘇英如主編的《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出版)和斯桃枝主編《局域網技術與局域網組建》(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出版)作為我們的教材。《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這本教材適合高職高專的培養特點,依據教育部提出的高職高專教育“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從實際應用的需要(實例)出發;選取的內容上,又很強的應用性和實際操作性。同時,引入案例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局域網技術與局域網組建》這本教材是“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前四章是必備的網絡知識,后三章以項目式講解局域網的搭建過程,還以一所大學的校園網組網方案為例,把一個完整的真實項目呈現在學生面前,針對性強,實用性好,是高職高專教學中可選的比較理想的教材。

四、《局域網組網工程》課程教學內容設計

“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本課程內容組織與安排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圍繞職業能力目標的實現來展開。以序化教學內容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整合、序化教學內容,較科學的設計了學習性工作任務、項目。以項目教學為主,給定項目步驟如下:1.網絡系統規劃和需求分析;2.網絡系統邏輯設計;3.網絡系統物理設計;4.網絡設備的選取和安裝調試;5.網絡服務器的安裝與配置;6.網絡系統測試;7.網絡系統維護。

五、《局域網組網工程》課程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虛擬、真實環境相結合。以學校的校園網為項目對象,按照項目實訓步驟進行教學。教師在虛擬(虛擬機和思科模擬軟件)和真實(局域網實訓工程實訓室)的組網環境中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在虛擬(虛擬機和思科模擬軟件)和真實(局域網實訓工程實訓室)的組網環境中進行操作練習;在實訓室中,學生按分組用真實的網絡軟硬件進行網絡組建訓練。然后輸送學生到附近的校外實訓基地真實的環境中組建網絡,直接掌握職業崗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蘇英如.局域網技術與組網工程.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2]東正科技.局域網組建與維護實訓教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篇7

【關鍵詞】職業院校;集約式方法;信息化建設;網絡管理;服務應用

0.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培養創新人才具有深遠意義,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信息化應用涉及教學、科研、管理、思想政治教育[1]、服務等多方面,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對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也為本科院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化基礎。

職業院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普遍起步較晚,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這主要是因為職業院校對教育信息化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人才,缺乏持續性的建設資金投入。近年來,國家對職業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教育部頒布《教育部關于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的通知》(教技函[2012]4號),通知中明確提出建立500所職業院校(高職和中職)信息化試點,重點在信息技術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學模式和管理創新、服務社會等方面開展試點,這項工作已經進入了組織和實施階段,這將為職業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和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1]。

蘭州工業學院的前身是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2012年升格為本科院校。蘭州工業學院在高職高專辦學階段,學院網絡中心針對職業院校本身和職業院校教育信息化的特點,在多年信息化建設的探索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集約化的信息化建設、網絡管理和服務應用方法,本文將對我院的集約式信息化建方法、實踐和經驗進行研討和總結,希望能夠為職業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1.信息化基礎平臺建設

信息化基礎平臺主要由校園網絡硬件系統和各類網絡應用支撐系統組成。應用支撐系統包括Mail系統、Dns系統、Dhcp系統和Cdn網絡加速等內容。我們通過深入研究各類開放源碼技術,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采用集約化建設方法,將開源技術部署到信息化基礎平臺上,既節約了建設成本,又提升了網絡性能,提高了信息化基礎平臺的技術水平。

1.1校園網絡硬件系統

1997年,蘭州工業學院校園網絡接入中國教育網,在校園網絡建設和應用初期,我們就采用開源技術,利用學院淘汰的PC服務器,規劃部署基于開源Linux的路由和防火墻方案,實現路由轉換和防火墻應用。2004年,校園網絡由單一的出口升級為教育網和電信公網雙出口,我們采用Linux開源軟件包Iptables實現NAT(網絡地址轉化),用Linux路由軟件Iproute實現雙出口策略路由[2],運行效果良好。2009年,學院校園網絡由雙出口升級為三出口,我們才選用了高端專業路由設備。

學院校園網絡服務器和部門管理信息系統服務器由網絡中心統一集約化管理,各類服務器集中放置在符合國家標準的主控機房,這樣既能保障服務器設備的可靠運行,又能保證各類數據信息的安全。

1.2各類網絡應用支撐系統

學院校園網絡各類網絡應用支撐系統基本采用基于Linux的開源方案設計,2008年以后,我們陸續將Mail系統、Dns系統、Dhcp系統和Cdn系統遷移到Linux平臺,具體部署方法如下:

1) Mail系統

校園網絡建設初期,我們利用Send Mail部署了支持POP3和SMTP的電子郵件系統,能夠使用Outlook或Foxmail進行郵件的正常收發,其后我們又利用Squirrel Mail部署了基于Web的郵件系統,并嘗試進行垃圾郵件過濾;2004年,我們選購了專業郵件系統,為網絡用戶提供郵件服務;2010年以后,學校獲贈微軟公司的Live@Edu郵箱,該郵箱具有大容量、發附件和友好的用戶界面,現在主要提供給學生用戶免費使用。

2) Dns系統

Dns系統使用Unix和Linux下著名的ISC Bind9進行部署,學校擁有和兩個域名,均由bind進行域名解析。2011年,經多次比較分析,我們采用了Wddns系統,Wddns是一套基于Bind+Mysql構建開發,Web在線管理的智能Dns系統,該系統功能強大,安裝方便,易于管理和維護。

3) Dhcp系統

Dhcp系統為全校提供動態IP地址分配服務,我們同樣采用Isc Dhcp開源方案設計,利用Linux的rpm包或者yum命令可以很輕易的進行安裝和部署,日常維護也比較容易。

4) Cdn系統

專業的Cdn網站加速系統比較昂貴,我們采用了開源方案Wdcdn來實現,Wdcdn是一套基于Linux+apache+squid架構開發的Cdn緩存加速系統及管理系統,配合Wddns系統,簡易快捷地實現網站內容加速,目前學校網站在已經中國網通線路出口做了加速。

2.信息化應用平臺建設

信息化應用平臺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和信息服務系統平臺。管理信息系統平臺由辦公自動化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和科研管理系統等組成;信息服務系統平臺由學院門戶和系部網站平臺、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平臺,教學資源網站等組成。

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內的子系統主要是專用的管理信息系統,這些核心類的管理系統的開發難度很大,建設時我們主要以選購成熟系統為主;信息服務系統平臺主要以自建為主,由網絡中心負責建設,管理和維護,校內各個部門主要負責相關內容的制作和提交,具體實現方法分述如下:

1) 學院門戶與系部網站平臺建設

我們采用基于Linux系統的設計方案 ,自主設計了能夠同時支持靜態HTML、PHP、JSP的虛擬主機系統,為學院系部和各部門提供相互獨立的二級域名和主機空間;為各部門管理員開通SSH安全維護方式,由管理員自主維護主機空間;同時,利用開源軟件PHPMyAdmin提供基于Web的MySQL數據庫,實現數據庫的在線管理與維護。目前,在此信息平臺的支撐下,學院共有30多個部門利用該虛擬主機系統了部門網站[3] ,并實現二級網站的自主設計與維護。

2) 精品課程和網絡課程平臺建設

該平臺與學院門戶與系部網站平臺建設類似,我們采用相同的方法構建虛擬主機系統,由于課程網站包含大量教學視頻,會嚴重占用服務器資源和網絡帶寬,我們在Linux服務器上部署了流媒體服務器軟件Helix Server,由Helix Server專門針對教學視頻進行流媒體;同時也部署基于Flash流媒體的播放環境,實現Flash格式的教學視頻。

3) 網絡教學平臺

我們采用開源Linux架構規劃設計網絡教學平臺,2005年以來,通過測試多種開源學習管理系統,經過比較分析,我們選用Caroline漢化版部署了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給學院教師開放使用。2007年,我們利用該網絡教學平臺設計的網絡教學系統獲得甘肅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獎。

3.信息化技術隊伍建設

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隊伍是高職院校實施信息化建設和管理的中堅力量。學院網絡中心定期開展內部業務學習,研討信息化新技術;安排管理人員到兄弟院校進行實踐和經驗交流;積極組織管理人員參加省內外教育信息化學術會議;鼓勵管理教師考取與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這些舉措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經過多年的集約式信息化建設,學院培養了一支專兼結合,素質過硬的信息化建設隊伍。

4.總結

根據高等職業院校的特點,利用好相關開源技術,開展集約式的信息化建設,不僅節約了學院信息化建設的成本,而且具有輕量、部署靈活等特點。開展集約式信息化建設不僅要在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在管理者的思想層面下功夫,相信本文提出的一些實踐經驗能夠為職業院校信息化建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傅宇凡.創新成就教育信息化[J]. 中國教育網絡,2011(Z1).

篇8

關鍵詞:接入安全;子網劃分;操作系統安全;管理機制

  數字化圖書館是一個文獻信息中心,能為讀者提供電子期刊服務、圖書書目數據服務、圖書光盤點播和視頻點播服務,并且能夠擁有自己的部分特色數據資源。要求提供的服務比較多,各特色服務所用的平臺也是五花八門,同時,影響網絡安全的因素比較多(通常有人的因素,自然因素,病毒因素),因此,如果對這些主要因素防范不得力,將影響網絡硬件、網絡數據傳輸、數據服務器的安全。在對其進行安全設計時,單一的技術或設備保護難以保證網絡的安全,所以,可能通過采用保證Internet的接入的安全、保證干路暢通和合理劃分子網、保證軟件系統系統的安全、健全管理機制等措施來設計圖書館網絡。這種切合實際、低成本、高技術的設計方案實施后,使網絡安全性大大增強,而網絡的性能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一、保證接入的安全

一些攻擊往往來自外網,而某些數字圖書館中購買的電子圖書管理系統,如超星電子圖書系統、Web Science等數據庫需要訪問外網;同時,外網的授權用戶需要能夠訪問電子圖書館中數據。所以必須保證接入部分穩定與安全。在外網連接上租用2條光纖線路分別連接ISP與學校,使用路由器接入,然后用一臺Sun spark操作系統為Solaris的服務器做防火墻將外網和內網劃分開;同時用其做策略路由服務器,使校園網內的用戶可以快捷地訪問外網資源。在外部用戶訪問時,首先用Sun spark服務器防火墻進行IP地址過濾,過濾掉非法的IP地址,然后通過用戶名+密碼模式登錄,才能通過防火墻訪問內部資源。

二、保證干路暢通和劃分子網

網絡干路是指各樓的骨干網、骨干網匯接形成的交換中心及連接Internet的接入線路。它的不暢通必定導致大規模的網絡癱瘓,使得外部付費用戶無法訪問內部資源,從而造成極壞的影響。

在光纖干路上采用光纖連接主校區的各大教學樓、校區。主干路使用3對光纖做冗余。由于有些學校有其他分校區而且距離比較遠,光纖連入費用較高,因此,可以采用撥號接入的方式連接。可以采用3Com RAS3500作為撥號服務器,分配32個校內電話給該服務器,用戶只需要撥這32個號碼中的一個,通過認證后,就可以動態分配一個校內的合法IP來訪問校內的資源。干路上的安全隱患也有可能來自非技術因素,例如,道路施工光纖被人為挖斷;由于某路段起火燒掉部分光纖。對于這種情況,可以采用租用微波通信線路和將策略路由指向ISP線路的辦法來保障網絡的暢通。

由于有些學校規模較大,地理位置十分分散,各大單位為相對獨立的機構,所以需要進行子網劃分以便于管理。

三、保證軟件系統的安全

由于操作系統是軟件系統的基礎,所以,保護好操作系統是必需的,對于Windows系統(提供CNKI和VIP鏡像等服務)的保護,可以采取取消Guest帳號、取消不必要的服務(如遠程注冊表操作)、安裝諾頓防火墻和相應的殺毒軟件、定時查看有無異常的程序運行等方式保證其安全。對Linux或Unix(提供郵件、網絡計費、主頁、論壇等服務),可以采取關閉許多不必要的端口,定時對系統打包升級等措施來保證其安全。

四、健全的管理機制

數字化圖書館的工作狀態在很大程序上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管理機制。如果制度合理、管理得當、執行得力,就能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發生。反之,則可能引發各種安全隱患。

在網絡管理中規定工作人員必須定期檢查服務器的日志,通過日志可以清楚地看到有無外來人員登錄服務器,以及做了何種修改。對于重要的數據服務器,每日必須做異地備份。管理員的密碼必須達到一定的長度并且建議每周修改一次。

一般而言,網絡安全是網絡服務效率的保障。沒有了數據安全,網絡服務將成為無源之水;沒有網絡系統的安全,網絡服務將成為無本之木。當然,沒有效率的網絡傳輸是得不償失的。所以,要規劃好網絡及軟、硬件的合理利用。

在接入方面,由于在一個學校有幾千臺機器要通過防火墻的服務器接入Internet,因此會給該服務器造成較大的負擔,同時在數據傳輸量大時,該服務器處理速度將成為瓶頸。為此,可以使用兩臺Spark主機做服務器,服務器同時啟動用戶認證服務,由于服務器的緩存保證出校的流量大大減少,同時認證功能使得非法用戶無法登錄網絡,因此,這樣的冗余設計使得網絡的安全性能和效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子網劃分方面,連接各教學單位過來的交換機之間用光纖進行串連,這樣跨子網間的傳輸數據的瓶頸問題消失。

在數據存儲方面,由于在數字化圖書館中提供了CNKI和VIP等服務,對服務器的訪問量、存儲的數據量都十分龐大,單個的數據檢索查詢都會占據大量的CPU時間,因此使用SAN和NAS存儲大量的數據,當用戶提出一個檢索的申請時,檢索服務將在服務器上運行,當用戶提出一個下載的申請時,下載的服務由SAN和NAS去完成,從而使SAN和NAS的性能比磁盤陣列高。

數字化圖書館網絡的安全管理不是引進一個硬件和軟件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的;這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在建設數字化圖書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有些問題是從技術上無法解決的,必須建立一套嚴格有效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避免人為因素破壞,這樣才能建立一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數字化的圖書館。

參考文獻:

[1]劉云霞 數字化圖書館安全性探討 2009

篇9

――北京西城區實驗學校書記、“基于數據交換標準的綜合數字校園研究與建設”課題組長 梁 波

北京西城區的基礎教育有著深厚的基礎和優勢,在鞏固教育根基和課程改革階段發展好勢頭的同時,我們需要著手研究一些關系長遠發展的事情。“基于數據交換標準的綜合數字校園研究與建設”課題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提出的。當前,網絡化、數字化教育正在主導著教育理念的變革。我們探索數據交換,以激發和釋放信息管理平臺及校園網的潛力;我們推動數字校園課題工作,以驅動學校數字校園建設、培養校園中信息化人才的創造力,最終促成開放創新、全民參與的信息化應用氛圍。

――北京西城區教育信息技術中心主任 張 岡

數字化的發展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從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角度來看,數字校園是其發展的高級階段。從學校發展角度來看,數字校園應該是信息技術應用在學校各方面實現全面滲透的標志。很多學校都具備了實現數字校園的基礎條件,可是多數學校采取觀望態度,主要是因為數字校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技術專業力量的輔助。當前,學校借助外力往往是使用公司現成的解決方案。這種做法的最大問題是公司提供的方案與教育實際、育人模式有很大的出入,而且限制了學校個性化發展的空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現狀,確定了以課題為先導,以科研的方式方法開展數字校園工作的思路。

我們于2008年10月申請北京市“電子化學籍管理推廣與應用”子課題“基于數據交換標準的綜合數字校園研究與建設”。經各方面考察,選定師大二附中、一六一中學、西城外國語學校、七中、西單小學、三里河三小等六所學校作為課題試驗校。根據上述問題,確定研究主題:一是探尋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幫助學校擬定切合教育實際、健全、可行的數字校園規劃方案。二是設計一個解決方案,突破各系統間數據交換的瓶頸問題。

在課題籌備階段,課題組通過對文獻的研究,發現當前有關數字校園參考資料的內容大多集中在系統框架的搭建和建設模式的表述上,沒有關于對學校規劃方案核心思想的研究結果,但正是規劃思想的部分才起到指引應用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作用。于是,課題組將研究主題集中在點上,確定研究問題:試驗校設計的數字校園規劃可以為學校帶來何種機遇,這些外部影響與學校建設的核心思想如何相互作用產生“內化過程”。課題組通過對“內化過程”進行分析與研究,進一步來驗證數字校園規劃是否具有科學性與實效性。

課題研究的結論與觀點

1.數字校園促進學校管理現代化的變革

在數字校園中,學校管理是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首先,只有運用現代化的學校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充分發揮數字校園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作用,切實提高學校的教育和教學效果,數字校園的建設目標才能夠最后得以實現。其次,學校管理的現代化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數字校園中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有利于實現學校管理的現代化,從而實現學校管理的高質量和高效率。

數字校園的規劃設計應源于學校

數字校園規劃的設計需要以學校辦學思想為指引,融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改革目標、工作重心,符合學校在數字化環境下工作的新思路。數字校園規劃擇優選取對學校自身發展具有牽引作用的應用,達到適應學校未來發展定位的目的。數字校園規劃的要求也是學校管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所以這也就需要數字校園的規劃源于學校,由學校內部提出,而不是借公司之手,或采用現成的公司解決方案。

通過課題研究,課題試驗校提出了自己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由學校設計的規劃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能夠體現學校辦學理念。譬如,師大二附中數字校園規劃的設計者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他們從學校系統發展角度出發,充分體現學校的宏觀策略和治學理念,尤其當學校自身的文化符號被注入設計方案后,學校的數字校園規劃更好地展現了校園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個性化特征。

當然,數字校園規劃需要源于學校,并不代表完全不需要借助公司力量。公司的專業技能與完善的運營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證學校數字校園的建設質量。

數字校園促使學校組織結構從傳統轉向現代

傳統的學校組織結構是機械式組織,強調上級行政上的權威,以上傳下達的計劃、指令、指標和會議決議作為管理活動的依據。這種管理體制比較僵化,不利于學校管理的創新和發展。在學校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中,信息技術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數字校園可以說是這一作用的具體途徑。

有些課題試驗校在提出的數字校園規劃中已經較好地展現了現代化變革的雛形,體現了學校從傳統組織結構模式向適應性組織轉變的趨勢。以七中教師專業平臺的設計思想為例,教師具有職業化特質,是可以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和解決問題的,他們不需要上級告知教學程序,而是依靠職業標準來指導工作。我們看到,在一定時期內組織結構雖未必會發生根本性變化,但組織中的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意識形態已受到影響并發生轉變,工作效率得到充分提升,數字校園在其中起到了推動作用。

數字校園以數字技術為支撐,促進管理方法的現代化

數字校園規劃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數據層的規劃。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實現教育管理信息的數字化。傳統的管理信息被數字化,在保證數據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基礎上,數據被準確地審核,通過數據交換平臺應用到其他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學校管理者借助數字技術支撐平臺可以更高效地統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合理配置學校的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時諸多因素的最佳功能。管理者可以充分發揮創造精神,將現有不合理的工作方式通過數字校園工作的實施加以改革,形成并健全學校管理的方法體系,最終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

2.數字校園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

當前有一種關于學習環境的傾向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資源與人際關系的動態組合。數字校園構建的正是信息化的學習資源環境,學生可以自如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與學習材料,方便快捷、豐富多元、開放共享,其優勢是傳統校園無法企及的。另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際關系不再局限于傳統面對面的交流,而是發展出師生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的同步或異步交流。

例如,師大二附中在學校本校“導師制”理論基礎上,規劃了數字校園的“指導中心”模型,其中學習資源不僅包括信息資源、教師、認知工具,還包括任務情境等資源。“指導中心”與學校課程體系相互作用,如研究性學習課程為學生創設問題解決的情境,這樣的任務情境蘊涵著等待學生學習的知識和智力操作,也集成了各種學習資源。當然,學生在解決任務情境的過程中,會遇到問題,需要教師指導。學校的“導師制”設計每十名學生配有一名指導教師。這樣,學校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傳統班主任管理學生德育工作時代。學校構建“指導中心”,為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關系提供了工具和平臺,使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有序的指導下完成。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知識和技能在情境中深化應用,可以調動更多的資源,促成師生與生生之間理性深入的協作和交流。

3.數字校園促進終身教育理論的實施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迅速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思維方式,同時對終身教育提出了極大的需求。一方面,終身教育理論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論支撐。試驗學校規劃數字校園時注重了人在時間維度的發展,注重了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考慮到了學校教育延伸到家庭的部分,如家校互動平臺、課外學習的知識庫、大眾服務窗口、兄弟院校共享平臺,將校內教育延伸到社區,與兄弟院校分享資源。另一方面,數字校園是在教育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拓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最大限度延展教育時間和拓展教育空間。七中設計學生生涯規劃平臺,規劃了兩個舞臺場景:一個是現實舞臺,包括生涯規劃的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高考報考指導以及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另一個舞臺是借助技術手段搭建的信息化平臺,學生在信息化平臺上自主學習與活動。現實與虛擬互相補充,幫助學生自我發現、自我設計、自我成長。

形成“數字校園”規劃模型

通過課題研究,試驗校不同程度地設計了本校數字校園的規劃。下面,筆者將部分試驗校的規劃概念化,抽取出相應模型在此呈現。

二附中數字校園構建了系統全面的體系結構(圖1)

二附中設計的數字校園規劃結合了學校發展理念和辦學特色,從學校主體活動和實際需求出發,提出了“課程中心”、“指導中心”、“服務中心”、“資源中心”、“發展中心”的多元建設內容。

七中數字校園人本理念,以重點應用帶動發展(圖2)

七中設計的數字校園規劃提出了兩個重點應用:學生生涯規劃平臺和教師專業發展評估系統。前者以生涯規劃為引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后者以教師發展評估為切入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西單小學輻射式構筑信息化平臺布局(圖3)

西單小學首先梳理了“業務視角”,從業務中發現學校當前薄弱環節定為學校所需;再根據學校需求結合理論要求設計出“學生成長平臺”;接下來,以核心應用的建設規劃出數據中心,繼而輻射串聯其他信息化平臺。

(作者單位:北京西城區教育信息技術中心)

鏈接:部分課題試驗校建設亮點

我校在數字校園規劃的起步階段,提出了“五大中心”思想,即數據中心、服務中心、課程中心、指導中心、發展中心。其中課程中心與指導中心作為數字校園主軸,決定了我校數字建設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們將現有的課程管理平臺從業務流程管理,向資源集成方向進行延伸。為教師提供課程資源共享,為學生拓展課程,延續學習空間,并優化了管理、監測、反饋、統計等功能。指導中心的職責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有關心理、學法、選課和學生發展規劃方面的指導,同時承擔培訓導師的工作。指導中心為每一個學生配備了導師,采用班主任和導師制并行的方式,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指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足夠的關注。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劉月婕)

校長寄語

推進數字校園建設,應突顯學校育人環境的人文性,體現管理的服務與規范性,促進學校各資源對象的互動及內生性,從而為促進學校師生發展與學校發展,拓展出良好的數字育人時空。

――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副校長 阮國杰

我們在數字校園建設時體會要處理好三對關系。一是要處理好數字校園與學校辦學理念的關系,不能脫離學校的發展方向,獨立地去搞另一套東西,即便技術上很先進,將來也很難真正得到應用;二是要處理好信息系統與核心業務的關系,在數字校園建設中信息系統是否全面滲透核心業務,甚至因為信息系統的應用改變傳統的核心業務流程,都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三是要處理好點和面的關系,在設計每個系統時,先考慮系統使用的范圍,使用的效果和使用的難度以及設計和部署該系統的經濟代價。在對未來預期沒有特別明確時,可以以個別應用為試點,待試驗成熟后,再全面推進。

(北京第七中學 陳 穎)

校長寄語

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原則,建設以應用為主的數字校園,為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以數字校園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學校課程改革的進程,逐步改變傳統的學校管理模式、教師職業生活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校的特色化發展。

――北京第七中學校長王文利

西單小學學生成長平臺包括德育平臺和學業平臺兩部分,內容分別涉及教育和教學兩個領域,從活動建設、家校互動、素質評價、小升初等四個方面進行平臺的設計,以期在原有德育活動相關流程的基礎上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學生成長教育過程的電子化,管理過程的科學化、規范化;實現數據統計匯總等應用管理;提供家長與學生共同完成的養成性活動,形成系統的學生養成性數據體系;提供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平臺;畢業時,實現學生成長檔案的集結和生成。

(北京西城區西單小學 王秀珍李 )

校長寄語

篇10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 高校協調模式 實踐平臺

近年來藝術教育發展迅猛,社會各界對人才的要求推動了藝術教育多元化發展的格局,諸多大學在闡述自己的辦學理念時更加強調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各高校通過制定實踐教學計劃、學生科研計劃等多種措施推動實踐教學的發展,實踐教學體系成為貫穿于學生培養的全部環節。

1 關于實踐

實踐是人認識發展的物質根據,人是實踐的主體。主體通過實踐不僅獲得物質成果,而且使主體自身得到發展和提升,實踐是優質性得到鍛煉的必由之路。

實踐過程反映出人的現實能力及價值取向,實踐主體自身的知識經驗、行動方式彼此交融最終形成統一的物化形態。實踐以直接或間接的形式解答了“做什么”及“如何做”的問題。

2 實踐教學平臺的功能定位

教育起源于生產實踐需要,服務于生產實踐。任何好的創意或想法都要通過實踐來實現,實踐為創意思維提供了必要的物化載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及設計實踐經驗,使學生了解并體驗基本的設計程序和方法,實踐是檢驗他們掌握知識和能力程度的最好平臺。

藝術設計的實踐性教育,是與社會生活、生產加工相對應的實踐體驗,是藝術觀念的物化。任何一個接受過良好設計教育的優秀設計師,都必須在實踐的磨礪中成長,在相關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類創造性勞動,在創新和市場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

我國目前的教育形式多缺乏對產品或商品性質的實踐教育,學平面設計的學生從未考慮過設計在材料和工藝上的可行性,學工業設計的學生從未體驗過做工的感受。實踐教學就是要求學生做到能將抽象的設計理念轉化為具體的物質形象,將設計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實踐教學形式的空間差異性及目標多元化決定了其教學平臺的多樣性。基于此而建設的實踐教學平臺可為學生的學習實踐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對于整合并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實現優秀教育資源的社會共享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協同合作實踐平臺的建設

設計是應用性的,藝術設計教育應站在價值系統的角度綜合考慮設計、制造與生產等各個周期的諸多因素。國內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基本上是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理論化的單項系統傳授,學生缺少如營銷學、市場學、廣告學等相關知識的直接認知與體驗,各種實踐平臺的建設可使學生在系統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相互驗證關系中,提升綜合貫通運用知識的能力。

3.1突破專業界限的交叉合作平臺

當今社會的重大特征是學科交叉、知識交融、技術集成,學科領域不斷擴寬,這一特征勢必要求藝術院校應利用專業優勢發展與文化和市場經濟相匹配的藝術應用性專業,做到學科間的優勢互補,把文科、工科和一些相關領域融入設計教育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展知識面。例如中國傳媒大學早年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創辦的動畫專業就是多學科專業的綜合,將藝術教育融入科技領域,各領域相互交叉教學給學生提供多信息的認知渠道。

目前,大部分學生只會使用設計軟件,缺乏與該專業相關的各項能力。以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的包裝設計課程為例,包裝設計是項系統工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交融性及跨學科性的藝術類課程,融平面視覺設計、工藝技術、傳播學、人機工程學等學科內容為一體,涉及藝術、材料、營銷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包裝設計教學應運用包裝系統思維,以包裝藝術設計為主綜合相關工程技術及學科的知識框架,形成感性與理性、藝術與科學交融的專業技能。然而,國內的包裝設計課程多隸屬于平面設計專業,以包裝平面裝潢造型的基礎教授為主導,學生以單項能力訓練為主。突破專業界限的交叉合作平臺,即是增加工學、傳播學等專業團隊成員結成協作學習共同體,跨學科合作完成自創實踐項目。

交叉合作以自創實踐項目為研究依據,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交叉教學,不同專業團隊通力協作完成自創項目,通過交叉環節的控制手段,達到最大限度的項目活動效果和效率。交叉合作的主要參與者由不同學科的項目設計者組成,相互體驗合作關系、工作程序、設計程序等實際進程。例如,針對市場自創產品的包裝設計,由傳播學、經濟學、藝術設計學的平面設計及產品造型設計的學生共同參與,分別負責市場調研、經濟成本核算、產品造型研發、外包裝形態設計等環節,使學生了解產品包裝設計不只是停留在平面的視覺效果上,還包括三維造型表現、市場營銷及經濟成本等各因素。

學科間的交叉合作,可打開學生思維上的慣性模式,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設計的本質,使設計更貼近于生活、貼近經濟、貼近市場。只有將專業知識和多學科知識交融,不斷拓寬和整合專業領域,才能豐富創造思維,建立高度理性的系統設計。

3.2多元化網絡平臺的搭建

我國目前的教學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封閉,國家教育部及相關設計機構舉辦的各類大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實踐教學,但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設計人才仍存在市場判斷缺陷。對所設計產品的工藝流程、材料技術、客戶需求等經驗知識的欠缺,造成設計人員多停留在藝術感覺的審美層面,而忽略產品的實用性及功能性價值。

設計觀念的形成是基于日常生活和生產需要建立起來的,如果設計人員不了解市場狀態,其設計只能是一種繪畫式的理想方案。縱觀藝術院校畢業設計的實物作品,很少考慮市場行情或社會需求,缺乏相關行業市場調研,設計藝術需要設計者了解市場和消費。建設校園開放型中小項目網絡交易平臺,促進企業需求與設計人員的中小項目對接,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藝術教育“紙上談兵”的傳統模式。

確定學校在網絡平臺建設中的角色定位,與社會上薄弱的中小企業協同合作,將企業項目需求在校園網交易平臺上。通過校內的實踐管理相關部門,對平臺的注冊企業進行認證,學生設計團隊可按專業特長以自由競爭的形式承接企業需求的中小項目研發活動。校方可借助網絡交易平臺的數據庫系統,掌控合作企業的誠信情況及和學生的項目承擔情況。中小項目網絡交易平臺是以項目實訓搭建教育與市場溝通的橋梁,為學生把握設計前沿動態,實現人才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3.3產學合作的校內工作室

從歷史上看,我國傳統工藝美術是藝術與手工業生產結合的產物,設計與生產制作相互依存。早在20世紀初,德國的包豪斯就提出“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辦學理念,以雙軌制的教學體制實行藝術理念培養與作坊工藝教學。

產學合作的創新團隊工作室,將傳統的課堂由平面的教學形式轉為立體化,打破了以藝術表現為主體的單一教學形式,注重實訓環節,將概念層面的設計轉化為現實設計。借助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和課題項目,工作室提供設計人員,完成應用性項目、研發性項目、企業橫向課題項目。各工作室相互建構關聯性的教學知識平臺,具有融合、開放、互動、可選性等特征。學生在“項目課題選定――思路挖掘――結構推敲――設計表現――工藝制作”的整個環節中探索學習。例如依托建筑學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以企業項目為研究依據,可使學生掌握建筑規劃設計、建筑裝修材料與市場報價等多元知識的學習。針對包裝設計技術應用的培養,工作室所模擬的設計公司工作流程,可使學生掌握從視覺創意構思、數碼設計制作與編排、打樣到成品制作的每道工序,了解因耗材成本而導致設計方案的放棄或整改問題。

在學科上,工作室要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對設計項目和案例能進行系統設計,對于與企業結合的實際項目需側重于戰略研究,而不是具體的設計作品,逐步實現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工作室層次定位,解決學生的專業技術層面問題。

3.4校企共贏模式下的協同合作

校企需求錯位迫使學校與企業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實踐創新基地,合作教育。實踐基地是企業與院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互利互惠的協作平臺。校外實踐基地由教師、設計師、工程師共同參與,學生由設計興趣擴展到目標,在實踐體驗過程中對原有的認知進行反思與構建。例如廣州美術學院把環境藝術專業的課堂搬到建筑公司施工現場,利用企業提供的資源,使學生直接體驗建筑藝術與科技在實踐環節的應用。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能有效融合企業與教學的雙重需求,是校企資源共享的平臺。

4 結語

從事藝術設計的工作者,具備扎實的藝術功底和務實的設計觀念是十分必要的,繪畫性的效果圖和設計圖并不能解決生產、市場及消費等實際問題。藝術設計教育應以藝術學科為主體,注重知覺培養的同時強調實踐能力的訓練。各類實踐平臺的建立,不僅是為了應用理論知識,更是為了從中獲得實踐知識,形成實踐理性、實踐策略及實踐能力。實踐平臺的協同合作是對教育本身的進一步完善,也是對教育方向的把握與定位,是推進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確定實踐教育應有的位置,將對各行業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杜鍵.與“柏拉圖”的對話[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55-57.

[2]楊國榮.論實踐智慧[J].中國社會科學,2012(04):4-22,205.

[3]王國華,李世忠.藝術設計創意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1-3.

[4]郭東梅,張群,張楠.創意思維在藝術實踐中的運用及物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11(S4):121.

[5]時偉.論大學實踐教學體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61-64.

[6]馮偉,張治勇.混合式實踐教學的探索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2(02):46-48.

[7]潘魯生.設計藝術教育筆談[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42-49.

[8]張鵬.關于高校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思考[J].大舞臺, 2013(05):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