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設計與制作課程范文

時間:2023-09-25 18:17: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多媒體設計與制作課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多媒體設計與制作課程

篇1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多媒體;課程設計;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3 — 0139 — 02

《小學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課程是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師范技能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核心技能課程。本門課程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制作小學的教學課件能力,使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師范技能,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課程在教學內容方面不再過多的介紹理論基礎,而是以Flash、Authorware、幾何畫版為主要軟件進行項目教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增強了學生項目分析和設計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礎。因些,本課程對教學目標的實現、預期人才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整個課程體系的綜合體現,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職業崗位分析

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主要職業崗位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電教管理人員及課件制作人員。

在對以上的職業崗位的深入分析基礎上,我們確定了“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應掌握的核心技能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能力、電教設備的使用與維護能力、小學機房的維護能力、編程與數據處理能力以及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能力。

二、課程設置

本門課程就是針對學生的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能力設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本門課程以提高學生設計與制作小學教學課件的能力為目標,把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從教技能,為學生今后將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能應用于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強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

本課程是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的核心技能課程,是具有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特色、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之一;其前置課程有《信息技術基礎》、《圖形圖像處理技術》、《Flas制作》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法》等,是以上前置課程的綜合應用,是后續的畢業設計、教學實習等教學環節的基礎。

三、教學設計

本課程的設計以?“教精學實,夠用、適用、能用、會用”的教學原則為指導,將《小學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課程有關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按照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思路重構課程內容體系。本著“來于教學一線用于課堂教學”、“難易結合層層遞進”和“項目劃分與職業技能相對應”的思路,以工作過程為主線,精選了四個項目,作為本課程的教學的實訓項目。四個項目囊括整個課程內容。每個項目按照項目分析、項目所需知識、項目所需技能、項目小結、知識與技能評價、思考題幾個方面進行編排。

這四個項目分別是:小學美術課件《樹的裝飾畫造型》、小學語文課件《黃山奇石》、小學數學課件《認識鐘表》以及一個綜合的實訓項目。這些項目均是從小學課堂教學實際需求出發,通過“四進課堂”、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活動,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共同商討后確定的。

這四個項目在內容、工具和方法上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小學美術《樹的裝飾畫造型》課件制作,主要讓學生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基本流程,熟悉課件制作所需素材的收集與處理方法。通過該項目的訓練,學生可以編寫小學多媒體課件腳本;能使用基本的多媒體設備采集課件素材;能利用軟件處理所需素材。

第二項目《黃山奇石》和第三個項目《認識鐘表》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同第一個項目相比無論在腳本的編寫還是素材的處理上,都更加復雜,通過這兩個項目的完成,學生的課件制作技能基本形成。

前三個項目都是通過模仿已有的課件來完成的,學生并沒有真正實現自主設計與制作教學課件,為此我們設計了第四個項目。這個項目我們只為學生提供教材、教案、設計要求以及基本素材,這一階段的學習以學生自主開發為主,學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借鑒成形的資料和作品,制作符合小學教學新課程改革要求完整的多媒體課件,通過提交腳本、展示課件和現場答辯三個環節來檢驗學習效果。通過這個項目使學生技能得到提升,實現本課程的終極目標——形成課件設計與制作技能。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

課件制作是一門與實踐結合緊密的專業核心課程,根據師范教育的特點和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要求,綜合考慮本課程獨特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以項目導向教學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在所需知識、技能訓練時,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將問題法、示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

采用問題法,如在第一個項目制作之前,向學生提出“目前比較流行的課件制作集成工具有哪些?各有哪些優缺點?”,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示范法,在形成性評價中,教師注意到部分學生擦除圖標的使用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背景切換時經常會出現白色的空缺,于是就在班級中找一名擦除圖標使用得比較好的學生作示范,分解步驟和操作要領,這既為學生提供了觀察、學習和模仿的機會,也潛移默化的訓練了學生傳授知識的從教技能。

2.教學手段

(1)電子教案與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精心準備了電子教案并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2)校園網、互聯網的使用。建立了精品課程網站,大量的課程資源上被共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五、教材建設

目前圖書市場上涉及多媒體制作、課件開發工具使用的教材和參考書種類繁多,但針對小學教學的以項目作為載體,貼近小學教學實際的教材卻沒有。為此我們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出發,結合教改理念、教學實踐,總結成果、總結經驗,以校校合作為基礎,與教學一線教師合作開發了《小學多媒體課件制作案例教程》,該教材的使用促進了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實踐條件

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技能的主要方法和手段。為此我們建立了與工作崗位相一致的真實的實踐教學環境。利用校內的多媒體實訓室、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完成多媒體課件制作基本技能的訓練、進行理論和實訓一體化教學使學生不管在哪一種實訓場所,都能接觸到與將來就業崗位一致的工作環境,實現學習與就業環境的無縫對接。

七、教學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關注發展過程,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教師及課程的發展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

1.評價主體多元化,從單向轉為多向,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強調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建立學生、教師和一線教師等共同參與、相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2.評價內容綜合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評價,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考核。

3.評價目的多元化,改變將考核學生作為評價的唯一目的,強化評價在教學反饋中的作用。通過課堂討論、個別指導、項目展示和與實踐教師交流等方式收集相關的教學反饋信息,及時的分析、歸納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第一時間做出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八、課程特色

結合專業和課程的特點,在課程的整體設計中改變了傳統的形式與內容,形成了自己“雙師、雙元、雙能“的特色:

擔任本課程教學的專任教師均具有雙師素質,同時,本課程還聘請了來自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一線的教師以及齊市教育信息中心從事多媒體制作的老師為兼職教師,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老師,這些教師都具有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可以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經歷和課件制作的實踐體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技能訓練工作更貼近職業需求。

為使課程教學更加貼近職業崗位需要,教學中我們采用了雙主體教學,即“雙元”教學。“一元”是指學校,主要以奠定課件制作的基礎、培養學生素材收集與處理和媒體開發工具的使用能力為主;另“一元”是校外實訓場地,主要包括實踐教師所在的學校和學生的教育實習單位,在這里學生可以了解小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轉變自身學生的角色,更加深入體會到課件的開發過程和課件的使用過程。

強化“雙能”培養,即從教技能與操作技能。在訓練學生課件制作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從教技能的訓練,使學生不但“會做”還要“會教”,因此該課程在培養和訓練學生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能力的同時實現了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能力的培養的延伸。

學生通過《小學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課程學習,多媒體設計與制作能力、電化教育設備使用及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和提高,掌握了同類軟件的操作技巧,建立了自主學習的信心、興趣,培養與提高了學生自主的意識與方法。多媒體制作已成為我校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特長技能和就業的優勢。

〔參 考 文 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工作過程導向的高職課程開發探索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戴土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篇2

摘要:“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是一門包含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又極具實踐性的課程,它對提高學生掌握多媒體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動手能力,推進素質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在“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的建設中,改革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們教學的重點。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實踐環節、課程的深化拓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該課程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在實踐教學方面引入了課程設計的理念,經過多年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闡述了上述改革過程。

關鍵詞:課程建設;教學改革;課程設計;網絡平臺;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多媒體是信息化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是一個嶄新的技術時代。多媒體引起了諸多信息技術的集成與融合的革命,它將計算機、家用電器、大眾媒體、人機交互、娛樂機器等原先并不搭界的產品,組合成了新的系統、新的應用,與Internet一起成為推動21世紀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兩個最重要的動力之一。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是一門包含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又極具實踐性的課程,它對提高學生掌握多媒體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動手能力、推進素質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我校在計算機專業本科教學中設置了“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

在“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的建設中,改革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我們教學的重點。長期以來,我們按照“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應具有新穎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內容”等課程建設思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考核方式、實踐環節、課程的深化拓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該課程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在實踐教學方面引入了課程設計的理念,經過多年的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內容的改革

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主要包括多媒體應用技術領域里的基本知識和內容,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多媒體技術基本原理、多媒體硬件、多媒體軟件應用設計三個大的方面,原理是基礎,硬件和軟件的應用是提高,它們是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多年來,各高校計算機專業開設的此類課程,教學內容都偏重于基本原理方面,而對隨計算機技術發展變化很快的硬件,尤其是軟件的應用方面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足夠的靈活性,使學生不能將所學的知識和目前的技術發展現狀有機結合起來,出現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在實際應用中遇到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人才,這就要求學生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多媒體技術基本原理以外,還要熟悉多媒體硬件的靈活應用,很顯然,沿用這樣的教學內容是不符合這一教學目標的。

我校在計算機本科專業中開設此課程后,十分重視對教學內容的改革,突出教學的重點,通過教學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本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讓學生明確當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趨勢、發展方向及應用領域。我們通過精心研究和鉆研教材,在保證教材原有體系結構的基礎之上,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突出反映時展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內容。

在教學中,我們將“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分成三個大的模塊。

第一個模塊是多媒體基礎部分。通過這個模塊使學生掌握多媒體技術的基礎理論知識,其內容包括多媒體技術概要、多媒體數據壓縮(音頻、視頻的各種壓縮標準與算法)技術、多媒體存儲技術、多媒體硬件系統及輸入輸出設備、超文本與Web等。

第二個模塊是多媒體軟件應用部分。通過這個模塊要使學生能夠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進行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作品的制作。其中的內容有圖形圖像及動畫素材的制作、數字音頻和數字視頻的處理、多媒體作品制作等。

第三個模塊是多媒體的前沿技術與綜合技術。通過這個模塊使學生掌握目前多媒體技術的體系和標準、發展動態、應用領域等。其中的內容有多媒體數據庫與基于內容的檢索、流媒體技術、視頻點播(VOD)和交互電視(ITV)、多媒體會議系統、虛擬現實、多媒體辦公自動化系統、Internet中的多媒體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方向等。

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與改革,突出了多媒體技術的重點,提高了學生掌握多媒體知識、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習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3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以應用為主的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比掌握復雜的理論更有實際意義,因此,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設計指導思想是在掌握必備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更注重實踐,掌握更多的實踐技能。

在教學中我們非常重視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在多媒體教室,通過PPT演示文稿、多媒體作品制作演示、案例分析和討論等方式進行理論教學;通過自建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教學資源、自主學習、網上答疑、在線測試、提交作業等形式進行網絡輔助教學;在實驗實踐過程中,通過引入課程設計的概念,分不同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課程設計方案,采用案例教學法,加強實踐訓練。

(1) 案例教學法。為了突出本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我們精心設計了多媒體數據壓縮、聲音文件制作與處理、視頻文件制作與處理、圖形圖像制作與處理、動畫制作與處理、多媒體作品制作與處理等教學用案例,通過這些案例的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分析,如何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即提倡一種引導式的教學,靈活方便,絕對不能死板地把知識點與軟件應用的模塊單列地灌輸給學生,講究應用的整體性與系統性。

(2) 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

網絡教學資源是一種新型的媒體,是利用多媒體和流媒體技術,通過網絡表現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活動的綜合性教學系統,具有豐富性、靈活性、動態性、交互性等許多優勢。

我們設計開發的網絡教學平臺,包括教學資源、教學資源下載、網上答疑、提交作業、作品展示、實驗指導、課程設計、在線測試等功能。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對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熱情和參與程度。

(3) 課程設計的引入

多媒體技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實踐性強,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習的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引入了課程設計,通過精心設計的實例,將多媒體技術中的視、音頻文件的攝錄與編輯、圖像處理、動畫制作、編著工具、網站開發等內容匯編在一起,引導學生按照實驗步驟進行,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多媒體應用的無窮魅力,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課程設計,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復雜的概念,提高了專業技能,獲得運用科學和工程知識解決多媒體信息處理的技能,設計實驗和動手實驗的技能、分析和解釋數據的技能等。

(4) 綜合能力的訓練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可以說其無處不在,處處有。在學生的實驗報告撰寫中,我們改變常規的手寫方式,要求學生一律使用Word字處理軟件來完成,讓學生在撰寫實驗報告的過程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通過“超鏈接實驗結果”的方式,充分體會超文本、超媒體的概念。對于學生的實驗報告、作品等,我們要求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提交,在提交作品時要求學生進行壓縮處理,使學生對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及其必要性有深刻的認識。通過這些訓練,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同時也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有了更好的理解。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據“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特點,我們將該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即期中考試以筆試的形式進行,主要考核學生對多媒體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多媒體前沿技術與綜合技術的了解;平時考核以完成的相應課程設計作品(獨立模塊的)為考核內容;期末考核以完成綜合性課程設計作品為考核內容。通過這種考核方式,學生不僅掌握了多媒體技術的理論基礎,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5結束語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模式及方法手段的改革,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動手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學生不僅學習了多媒體技術的基本理論,學會了多媒體作品的制作,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將所學知識拓展到其他課程的學習、社會服務等領域。

參考文獻

[1] 王秋云. 基于Web的課程網絡教學系統的設計和實現[J]. 電化教育研究,2005,(11).

篇3

摘要:根據當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形勢,本文提出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等一系列建設性方案,并介紹了近幾年我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有益嘗試。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群;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計算機基礎課程群

計算機基礎教育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所以它不同于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總體要求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方法和技能,以及利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領域中問題的基本能力。

我校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必修課,它是由教務處牽頭,各專業院系與計算機系共同協商確定,學生必須選修并通過(具有強制性)。二是選修課,它是由計算機系根據當前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學生的普遍要求提出,學生可以根據專業導師或自己興趣在多個學期內自由選擇若干門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群如表1所示。

根據課程的目標和教學內容,計算機基礎教學大致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作為大學公共基礎課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也就是表1開設的課程群,學生一年級必修兩門計算機基礎課程,二年級根據專業方向或本人興趣選修若干門計算機基礎課程;二是結合專業課開設的計算機應用課程,筆者認為這些課程在學生高年級時由專業教師講授比較合適,例如會計管理專業開設的“會計電算化”、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電腦美術與動畫設計”等等。這樣,就可以做到學生本科四年計算機“不斷線”。

2典型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不針對特定專業,不包含或很少包含專業性的知識,而主要涉及計算機基礎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術及應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當根據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更新,教學大綱和教材也應體現出明顯的時間性。從目前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情況來看,選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最好是三年內出版的,因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跟上計算機發展主流。

2.1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目前高校開設最為普遍的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也是大學新生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面對非零起點的學生,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筆者建議將現在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更名為“計算機應用基礎”或“大學計算機基礎”,該課程的改革思路是:以講解計算機基礎和應用基礎知識為主,而將工具性、操作性的內容放到實驗課中。

2.1.1調整教學內容

改革后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涉及到計算機基本知識、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數據庫與信息系統、多媒體、通信與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礎性內容,前三項內容屬于計算機基礎知識,后四項內容屬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這些知識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且使他們能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認識計算機和應用計算機,并有助于提高學生在計算機與信息方面的基本素養。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雖然涉及到計算機學科的眾多領域,但也要力爭做到廣度優先,廣而不細。它的主要教學內容及知識結構是:

根據上述教學內容,筆者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新教材,書名是《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和《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題解與實驗指導》。

2.1.2加強實踐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學生上機的實踐。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此外,實踐教學能夠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訓練科學實驗的基本技能,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本課程實踐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熟悉各種操作系統環境(如Windows、Linux、Mac OS X等)以及數據庫和網絡實驗環節上。由于學生來自不同地區,他們掌握計算機知識的程度可能相差很大。如果某些學生對Windows操作環境非常熟悉,并達到了教學要求,就可以讓他們學習和使用Linux或Mac OS X操作環境。特別是針對某些專業(如藝術設計專業),直接學習Mac OS X操作環境可能對他們后續的專業課學習更為有利。

計算機基礎教學實驗可以安排課堂教學的上機練習,也可以單獨設課供學生選修。每個實驗完成后,要求學生認真撰寫并完成實驗報告,期末通過上機考核后才能獲得相應的學分。實驗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驗證性實驗上,要積極開展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有條件的地方要嘗試開設研究性或創新性實驗。

2.1.3建設網絡課程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集中授課和上機輔導是兩個重要的教學環節。網絡課程是在校園網支持下構建的現代化教學環境,教師可以調度網上的各種資源進行授課,學生課后也可以利用網絡課程上的各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包括課程介紹、網絡課程、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特色創新和政策支持等,如圖1所示。本課程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精品課程(jingpin2007.szu. /jisuanji)。

2.2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

多媒體技術所包含的知識非常廣泛,比如多媒體數據壓縮、多媒體功能板卡設計與開發、多媒體素材制作、多媒體視頻會議、多媒體數據庫以及基于內容的多媒體檢索等等。那么,要向學生傳授哪些多媒體知識呢?特別是針對不同層次教學對象(如計算機專業專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怎樣組織多媒體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其教學目標是否有所區別。

2.2.1多媒體技術系列課程設置

由于多媒體技術的知識豐富,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對象的教學要求,將多媒體技術課程分成三門系列課程,即“多媒體技術及應用”、“多媒體技術”和“多媒體系統”。它們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知識結構有著明顯不同。

(1)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

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對象是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或計算機專業專科生。其教學目標定位于了解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概念,學會使用多媒體硬件設備和軟件環境,從應用的角度出發能夠使用多媒體創作工具開發多媒體應用系統或創作多媒體作品。它的主要教學內容及知識結構是:

本課程的教學主要圍繞如何開發和制作多媒體應用系統這一主題,著重介紹多媒體軟件開發平臺和實用工具軟件,并詳細地介紹典型的多媒體創作工具的使用。

(2) 多媒體技術

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對象是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其教學目標定位于理解多媒體技術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媒體數據壓縮技術,從技術的角度出發能夠設計與開發多媒體硬件設備和軟件環境。它的主要教學內容及知識結構是:

(3) 多媒體系統

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對象是計算機專業研究生。其教學目標定位于掌握多媒體系統的基本原理和體系結構,從系統的角度出發能夠研究多媒體系統的組成和特征,并能構建實現不同目的或用途的多媒體系統。它的主要教學內容及知識結構是:

以上粗略地將多媒體技術知識分為面向不同教學對象的多媒體技術三門系列課程,其基本想法是要避免多媒體技術本科教學內容越來越深,而有的研究生教學內容仍從最基本的問題談起。因此,針對不同教學對象的要求,多媒體技術系列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相應的教材應有明顯不同。比如,研究生教材與本科生教材在深度和難度不能相同,研究生教材可以有專著性質,而本科生教材就不應寫成專著。

2.2.2課程特色分析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或計算機專業專科生的一門側重于應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其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應用技術對啟發學生獨立思維以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都將起到重要作用。本課程具有以下特色:

① 新穎性:多媒體技術發展迅速,各種新的標準、技術規范以及多媒體硬件設備和工具軟件不斷出現,版本也不斷更新。這給任課教師講授“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課程教學既要維護學科的系統性,又要體現多媒體應用技術的最新成果。

② 實用性: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本課程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在上機實踐過程中要求學生逐步掌握各種多媒體硬件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多媒體創作工具軟件的使用技能。

③ 全面性:本課程介紹了從各種媒體創作到多媒體應用軟件制作所需用到的全部多媒體工具軟件產品,比如音頻編輯軟件Audition、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動畫制作軟件Flash或3ds max、視頻編輯軟件Premiere以及多媒體著作工具Authorware等,它們將為學生今后開發多媒體應用系統打好結實的基礎。

2.2.3加強實踐環節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實驗對計算機硬件要求比較高,特別是音頻、動畫和視頻制作部分,一般的PC機難以滿足要求。下面是多媒體實驗室的軟硬件清單以及本課程應開設的各類實驗名稱。

實驗名稱后面的數字是建議上機學時數,教學上機總學時數不應低于36學時。在實踐方面要求學生掌握音頻、圖像、動畫和視頻制作和編輯處理,并能夠開發或集成多媒體應用系統或多媒體作品。因此,在每種媒體實驗中都要布置一些創作任務,以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音頻采集與編輯實驗要求學生創作一段自己朗誦或對白的聲音,加上背景音樂,然后再做一些音效處理。若計算機配備了光盤刻錄機,那么學生就可以將自己制作的聲音刻錄到CD光盤。

學生在掌握多媒體知識和基本技能后,可以進行綜合應用能力的訓練。它的教學過程是:首先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綜合實驗的題目,再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并利用以前實驗積累的各種素材,最后完成多媒體應用系統的制作。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設計出富有創意的多媒體作品。

2.2.4改革考核方式

根據本課程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傳統的理論考試不太適合全面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多媒體應用能力方面,因此必須改革考試方式。通常的做法是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占一半,平時成績包括作業、實驗報告和多媒體作品等。對于綜合實驗可以通過學生提交的多媒體應用軟件和答辯情況,全面考核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多媒體技術不僅使計算機應用更有效、更接近人類習慣的信息交流方式,而且將開拓更多的應用領域,使信息空間走向多維化,使人們思想的表述有了充分的自由空間。多媒體技術為這種自由提供了多維化空間的交互能力,今后人們將會越來越多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各種創作活動,也會有更多的、更成熟的多媒體新技術逐漸充實到各個層次對象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中,使多媒體技術系列課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科學。

“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實踐表明,只要我們能夠構造一個合適的教學環境,就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有效提高綜合信息素養。

2.3“計算機游戲設計”課程

近年來,計算機及其游戲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游戲產業有望成為引領21世紀的主導產業。為了使在校學生了解計算機游戲制作過程,熟悉游戲設計和開發的原理與方法,我校開設了“計算機游戲設計”選修課。該課程主要介紹游戲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必備的專業領域知識和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游戲設計和開發過程,二維游戲圖像處理技術、三維圖形學基礎、計算機動畫技術、游戲角色動畫與游戲場景制作技術,以及二維游戲、三維游戲的基本編程技術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游戲設計和開發過程,熟悉游戲設計和開發的各種原理與方法,并掌握當前流行的游戲設計和開發軟件工具。

2.3.1高校游戲課程現狀分析

在開設“計算機游戲設計”課程之前,對目前高校游戲類課程的開設情況進行了初步調查,主要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 設置游戲美術設計與游戲程序設計相關的專業,培養游戲設計與開發的專門人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較早開設了計算機游戲設計方向,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動畫專業也開設了游戲設計方向,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廣東商學院、湖南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等設置了游戲相關專業。

② 計算機專業開設游戲類的選修課程。如山東大學齊魯軟件學院面向高年級學生開設“游戲軟件設計”課程,浙江大學計算機圖形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計算機游戲設計”課程。

③ 將職業培訓與高校學歷教育相結合,聯合開辦游戲開發設計專業。如北京匯眾益智公司(游戲學院)與湖南大眾傳媒學院在內的十幾所高校合作,聯合開辦游戲開發設計專業,加強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中國游戲產業實際需求的接軌。另外,像首都師范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及華南師范大學等就聯合社會培訓機構,開設動漫游戲設計或游戲軟件開發專業。

從上面的情況可以看到,目前多數高校所開設的游戲類課程,都是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程序開發能力或美術動畫設計能力)的基礎上開設的,課程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進行專業游戲開發或設計的能力,還沒有高校面向其他專業開設普及型的游戲類課程。我校嘗試面向在校學生開設普及型的“計算機游戲設計”課程,以作為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有益探索。該課程首次開設即引起學生較大的興趣,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數字娛樂技術。

2.3.2 “計算機游戲設計”課程內容

由于游戲是一種集劇情、美術、音樂、動畫、程序等為一體的復合技術,在整個游戲設計和開發過程中,涉及到游戲策劃、游戲內容編輯、游戲美工、音頻制作、游戲開發、游戲測試等多種角色。本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及知識結構是:

通過上述教學內容的安排,基本能夠使學生了解游戲設計和開發的過程,并在課程結束后利用Photoshop、Flash、3DS Max制作簡單的游戲角色和場景,或利用程序設計語言開發動畫和簡單的游戲。

2.3.3課程特色分析

“計算機游戲設計”課程面向在校學生開設,其目的是使學生緊跟數字娛樂技術的發展,了解計算機游戲的設計和開發過程,并掌握簡單的游戲制作工具和技術。我校將該課程引入計算機基礎教育之中,使其成為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色主要表現為:

① 創新性:將“計算機游戲設計”課程引入到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中,并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群中將其安排在“計算機應用基礎”、“VB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及應用”等課程之后,從而使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程序設計基礎和多媒體軟件制作技術等。

② 基礎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突出游戲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紹,并強調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游戲設計與開發的過程,掌握游戲設計與制作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

③ 實踐性:本課程采用實踐性較強的考核方式,課程要求每位同學針對自己熟悉的游戲完成一份分析和評價書外,從游戲貼圖制作、三維角色和場景制作、游戲動畫制作、Flash游戲制作、二維或三維游戲編程等題目中選擇兩項完成,以便作為最后成績的考核。

3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為了保證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促進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我校建立了有關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評價機制。除了參考文獻[1]提出的十一條評價條目外,還建立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群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在連續擴招的情況下,我校大力加強學生基本素質教育和能力的培養,建立起規范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先后成立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試中心”、“英語口語測試中心”、“普通話測試中心”、“應用心理學研究和咨詢中心”和“體質健康測試中心”,用于加強對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外語能力、普通話基本功、心理和身體等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以便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試中心的測試內容分為理論知識考核和綜合技能測試兩部分。理論知識考核直接與兩門必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基礎)掛鉤,通過者即認定理論知識考核為“合格”。綜合技能測試與若干門選修課直接掛鉤,目前暫定為多媒體技術及應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網絡及應用、數據庫應用技術等四門課程,學生可以從中任選兩門課程參加上機測試,兩部分測試內容都通過者即可獲得深圳大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合格證書。

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試手段,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熱情,尤其是選修課。因此,可以說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試與計算機基礎課程群是相輔相成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未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正規教育和嚴格訓練才能培養和造就出來。

4結束語

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群及其教學內容應根據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實際需要,不斷地進行改革和調整,做到“與時俱進”。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是全球教育大改革的前提和基礎,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結果。加強計算機基礎教育是信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也是面向21世紀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 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 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2006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課題研究組. 中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2006[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4] 王志強,黃云森. 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探討[C]. 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2004年會學術論文集[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篇4

普及多媒體教學需要對教學資源和設備投入進行相應的改善,目前在我國,無論高校或中小學都已基本普及多媒體教學,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主動的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學效果隨之取得了明顯的提高。在多媒體教學的廣泛應用下,怎樣使用這種生動的的新技術為現代教學服務,就成了目前教學方法改革的首要問題。尤其在藝術教學領域,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已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多媒體的教學表達方式使以前生硬的電子產品在教學環節中變的生動形象。在教學環節中我們主要利用多媒體來表現變化的、動態的、有實際形態的教學內容,這也是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優越性。然而,使用多媒體授課的教學方式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不加心思的多媒體課件只是書本的電子化,多媒體課件做的太過花哨,導致學習者被眼花繚亂的陪襯效果干擾,從而忽略了課程的重點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依據所授課程的性質和特點,來制作課件,避免以上不良現象的出現,做到適時把握使用多媒體的制作尺度,從而設計出高質量的教學課件。

2、探索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與優勢

一直以來,多媒體教學給人們的印象是圖、文、聲并茂于一身的媒體教學方式,它在實現傳播一體化的同時還為培養信息時代需要的開創性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越來越多的院校都在課程的傳授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尤其在藝術設計類的課程中,多媒體教學已經顯得更加必不可少。在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以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大大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其豐富的視覺感受力充分調動了藝術類學生對課程的關注度,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以多媒體為授課方式的目的是為了給學生一個直觀、便捷的學習方式,如果想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教學內容,從而加深學習者的理解,激發學習者內在的學習動機,就需要授課者在多媒體課件制作的環節多加用心。我國目前的總體教學方式正逐步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從過去的“老師講、黑板寫、背課本、學生記”傳統老舊模式轉換為便捷的科技模式,這與現代學生對學習效率的需求相吻合。當今教育的發展需要我們將固有的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引入了許多其他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電視、投影、錄像等先進的視聽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在文本中添加動畫、圖形圖像、聲音、動態視頻等多種媒體素材的這些優秀特點,結合強大綜合使用功能,我們可以制作許多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以此充分創造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

3、多媒體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對于藝術類課程來講,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中的講授內容則非常重要。因為在藝術類課件的設計中,我們應盡可能的讓學生分清講授內容的先與后、輕與重,從而方便學生掌握新的內容,領悟教學環節中的重點,同時多注意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利用現代科技相互作用而發生變化的過程,所以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仍然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來確保教學目標的明確,在目標達到后能給學生以真正理解、真正吸收的真實感,這也能使學生向更高層次的目標進行追求,激起學生對更多知識的渴望。

藝術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老師制作的課件有一定的審美和趣味要求,因為藝術設計專業本身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創新性,死板教條的授課模式無法被學生們接受。因此在藝術設計的課程中需要更多的圖像來進行,單憑教師語言上的單一描述,很難使學生對事物的特征定位準確。雖然有些教師為了解決這些抽象問題而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仍然會覺得難以理解,甚至會覺得厭煩。而多媒體的教學應用能夠直觀地將與藝術設計相關的案例和實物生動清晰的向學生展示清楚,做到復雜的事情簡單化,使學生輕松的理解所教科目的內容及目的,面對面的欣賞到優秀的設計作品,激活學生的開放思維,促進學生對課程的內容進一步理解。

4、優化藝術設計課程中的多媒體教學方式

在藝術設計課程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與傳播媒介的運用合理搭配。課件中的學習內容應以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媒介穿插表現的形式進行呈現。但要注意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使用多媒體學習的有效性并不是無條件的,其中文字就是一種抽象的展現形式,過多的文字會給人以抽象思維,尤其是成篇成段的單一文字頁面,會因課件中使用過多而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導致學生認為當前課程枯燥乏味。因此,將視覺上的傳播媒介合理搭配是多媒體課件能否達到教學目的的又一重點。

篇5

機械基礎課程是培養現代制造業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基礎課程。教學方式上,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在黑板上板書主要知識點,再通過一些教學掛圖、教學模型的展示和電視錄像的播放來輔助其教學。教師利用車間現場教學的機會并不多,當教師講述某一現代制造裝備時,學生因為不能直觀感受無法很好地理解。鑒于此,必須盡快改革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在傳統專業課的基礎上調整課程體系,同時可以借鑒國內外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成果,結合現代制造的理論和方法,以滿足現代制造業的需求。

二、機械基礎多媒體課件的研制

(一)機械基礎課程的特點。機械基礎課程,是讓學生了解機械技術的基本常識,掌握基本的機械技術技能,能夠使用一般機械、熟悉機械功能及動作的原理,以備以后實際生產所需,更為以后繼續學習做準備。

(二)課件的研制策略。課件的研制包括以下幾個策略:課件的選題要恰當,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無法講解的教學內容正好用多媒體課來解決;演示界面要簡單明了,操作起來比較簡單,有簡明的操作指示,符合老師的課堂的講課習慣;在文字描述方面要做到精簡,文字內容應當主要包含重要概念、基本知識點、公式及其推導過程即可(文字描述過多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演示內容不要過大,應逐行逐段出現在屏幕上,便于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的學習;演示的畫面和聲音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其學習積極性。還有一點比較重要,使用多媒體課件學習時,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反饋、矯正,并加以強化。

三、多媒體課件的開發

(一)選擇合適的工具。制作多媒體課件的工具有三類:(1)PowerPoint。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以幻燈片為單位,通過將制作好的幻燈片串聯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課件。(2)用Au

thorware、Flash、Director等制作多媒體課件。Authorware是多媒體合成軟件,能夠制作非常豐富的很多種交互類型,提供豐富的函數和變量功能。Director是一種基于時間軸的多媒體制作軟件,偏重于利用自身的功能創作動畫,功能齊全,簡單易用、交互性強,制作周期較短,支持圖片、聲音、動畫、視頻。Flash可以制作出聲色俱佳、互動性高的動畫效果,需教師具有較好計算機基礎,對教師美工基礎要求高;制作周期長,交互功能較難實現,不支持影像。(3)利用VisualBasic,VisualC++,SQL,Del

phi等制作多媒體課件。這幾種都是程序語言,與其他程序語言相比,Delphi簡單、高效、功能強大。綜合起來考慮,在進行多媒體課件開發時,可以靈活選擇多媒體開發工具,演示的內容部分,用Delphi和PowerPoint配合使用,將課件整體連接起來;三維實體造型和渲染,可以利用繪圖軟件CAXA、AutoCAD、

3DMAX、UG等制作。

(二)具體設計過程。制作機械基礎多媒體課件,首先要到生產現場拍攝一些相關的錄像、圖片,然后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剪輯,最后運用多媒體軟件進行制作,完成教學課件。課題組全體成員要有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神,全力參與課件的研制。我們要根據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特點,參考相關教學課件,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課件,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系統結構和方案,并進行分工。在切換講解與動畫時,只需點擊按鈕即可。在制作課件時,我們可將整個課件分為幾個部分,實行階段性驗收。對收集到的素材,我們可以按照課程目標進行歸類整理,再選擇合適的多媒體工具軟件進行合成處理。課件研制成功以后,教師要進行反復的課堂教學實踐,并不斷改進加以完善。

篇6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學習情境;典型任務;序化

中圖分類號:TP391

高職《多媒體技術》課程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強,內容涉及多媒體技術基本原理、關鍵技術以及多媒體系統開發和應用,學生通過學習多媒體技術的基礎知識,進行獲取、加工、集成多種媒體的學習與實踐,掌握多媒體處理過程和方法,達到多媒體技術應用“高技能”要求,形成從事多媒體系統開發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目前,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教學改革正逐漸成為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領域。在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改革探索中,其核心是確立適切的課程開發理念,科學地進行課程內容選擇與重構。我校數學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多媒體技術》是校級精品課程,有比較長的建設歷史,從《多媒體技術》課程性質來看,適合項目課程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在項目課程基礎上進行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是《多媒體技術》課程改革和發展的有效途徑。

1 工作過程系統化背景介紹

工作過程系統化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深入實踐的結果。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的變革經歷了案例式、項目式和工程過程系統化3個階段。基于案例式構建學習內容是在介紹零散教學知識點的過程中,介紹一些運用的實例,實例間并無很明顯的直接關聯,實例往往比較脫離實際的工作環境。項目式組織教學內容則是在介紹完教學知識點后,通過完成一個比較大的項目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因為學生往往學了內容之后比較長的時間后才來解決比較實際的項目,故而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還需要重新回顧以往的知識點,另外因為設計的項目往往比較大,學生需要從頭至尾完成需要比較多的教學時間,所以在設計項目教學的時候,往往只能選擇有限的1至2個項目進行教學。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課程目標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培養方法能力,強調以學生直接經驗的形式來掌握的、融合于各項實踐行動中的最新知識、技能和技巧。教學過程則突出學生主體。讓學生通過開放的認識、思維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學習環境中,構建解決問題的方案。課程內容來源于工作。選取典型工作任務構建學習領域,按照典型工作任務產品的種類、包含的崗位類型以及工作對象、生產工藝等進行“教學化”的處理,即構建學習情境。學習內容是“工作”,包括工作對象、工具材料、工作方法、勞動組織方式以及工作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情形”和“環境”中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具體任務構建如圖1所示。

2 課程原有教學內容分析

《多媒體技術》課程涉及的理論教學內容信息量的,需要學生掌握的應用軟件眾多,而在整個學科的教學體系中又不能提供比較充足的學習時間,學生在學習后普遍覺得內容多而雜,內容沒有關聯性,也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許多概念不能理解,許多基礎理論原理學習困難(如壓縮原理)。最后高職專業的劃分比較細致,針對性強,以我校為例,計算機應用技術方向包含有計算機教育專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計算機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等。不同的專業針對性不同,雖然都要學習《多媒體技術》課程,但是為了更有針對性,應該對多媒體技術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取舍。

3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改革教學內容

高職學生的學習目標主要定位在多媒體的應用操作上,理論知識只要堅持“必需、夠用”原則,所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將對一些原理性的內容進行簡化。同時選擇簡單易學的主流軟件,如Audition、COOL 3D等,使高職學生能夠熟練地用軟件進行音頻處理、圖片處理、視頻處理,制作特效圖片、MTV、動畫等。

3.1 重新設計課程教學大綱

根據各專業的培養計劃,對不同的專業分別設計教學大綱。例如對計算機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后繼課程中不出現Photoshop和Flash課程,Photoshop和Flash的教學內容應該是《多媒體技術》課程的重點內容。特別是在Flash 中增加了多媒體作品(有圖片、聲音、視頻、文本等)的制作內容,計算機教育專業的學生要重點掌握。對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和計算機動漫設計與制作等非師范類的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后繼課程中將單獨介紹Photoshop和Flash課程,則該部分內容應予以舍棄,同時非師范類計算機專業的總課時也下調為34課時。計算機教育專業和計算機非師范類專業的《多媒體技術》教學大綱目錄如表1和表2所示。

篇7

關鍵詞:CDIO;工程教育模式;多媒體應用基礎;多媒體作品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已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建立了能夠基本滿足信息社會需求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無論是“1+X”課程方案,還是計算機大公共、小公共課程,都包含大學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基礎、多媒體應用基礎、數據庫應用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網絡編輯、中文信息處理等系列基礎課程,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能夠滿足各專業要求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群。顯而易見,這些課程都有一定的工程應用背景,因此借助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實施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近年來,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首的世界幾十所大學展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倡導“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正如總理所說:“只有在做中學才是真正的學,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CDIO通過每一門課,每一個模塊,每一個教學環節來落實產業對能力的要求,以滿足產業對工程人才質量的要求。清華大學在“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系統原理”兩門課中采用CDIO教學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協調溝通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國內外經驗表明,CDIO“做中學”的理念和方法是先進可行的,完全適合工科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改革。

本文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多媒體應用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通過邊講邊練和“做中學”,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設計與開發綜合性創新性項目,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工程開發和團隊協作能力,而且學生編制的多媒體產品也擁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2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作(Operate)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它以工程項目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

CDIO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學學科齊全、學習資源豐富的條件,以接近工程實際涉及技術、經濟、企業和社會的團隊綜合設計項目為主要載體,結合專業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CDIO的全過程中不斷地在工程基礎知識、個人專業能力、人際團隊技能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方面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提高。表1是CDIO提出的能力培養大綱,對工程教育應達到的能力目標做出系統而具體的表述。

表1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CDIO大綱

層面能力具體能力層面能力具體能力

1.技術知識與推理1.1 基礎科學知識3.團隊協作與溝通技能3.1 團隊協作

1.2 核心工程基礎知識3.2 交流溝通

1.3 高級工程基礎知識3.3 外語交流

2.個人專業能力與素質2.1 工程推理和問題解決4.在企業與社會環境下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4.1 外部和社會環境

2.2 實驗與知識發現4.2 企業及商業環境

2.3 系統思維4.3 構思和工程系統

2.4 個人技能和素質4.4 設計

2.5 專業能力和素質4.5 實現

4.6 運作

CDIO大綱的第1部分是關于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分析原理,現代工程學是立足于對工程學基礎原理的透徹理解,要想成為一個好的工程師就必須對工程基礎知識的核心有深入理解;第2部分是個人專業能力與素質;第3部分是人際技能;第4部分是在企業與社會環境下的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它展示了產品或系統開發須經過的四個階段。構思工作從市場或機會識別到高級或概念設計。設計工作包括設計過程的各方面以及多學科的和多目標的設計。實現工作包括硬件和軟件過程,測試和核實以及實現過程的設計與管理。運作工作覆蓋范圍是從設計與管理運作,到支持產品生命周期與改進以及產品生命終結的規劃等。

CDIO大綱以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為主線,綜合地考慮工程基礎知識、個人專業能力、團隊協作與溝通技能,以及在整個企業和社會環境下進行CDIO的全過程。CDIO注重實踐性教學和實際動手能力,主張課程實驗教學應該從具體實際出發,然后上升至理論,最后再回到實際操作中來,以創作最終產品為教學目標。

3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

“多媒體應用基礎”課程的主要教學對象是非計算機專業本科生或計算機專業專科生。其教學目標定位于熟悉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概念,學會使用多媒體硬件設備和軟件環境,從應用的角度出發能夠使用各種多媒體創作工具開發多媒體應用系統或創作多媒體作品。

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教室中,本課程難以開展教學。即使將課堂教學移到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盡管這時課堂教學信息量大,也能提供直觀和逼真的表現效果,但還是難以達到CDIO提出的“做中學”工程教育模式。只有將課堂教學安排在學生一人一機的多媒體網絡教室中,在講授各種多媒體創作工具時,可以邊講邊練,滿足CDIO“做中學”的要求。同時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聽中學”的被動教學模式,有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團隊協作的能力。

“多媒體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充分體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因此要研究貫穿整門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以便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工程創新意識。表2是多媒體實驗室設備清單以及本課程開設的實驗項目清單。

表2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實驗項目以及設備清單

實驗名稱實驗設備實驗內容

1.多媒體演播工具

(驗證性)MPC(含聲卡和光盤刻錄機),ACD See,MediaShow等圖片瀏覽器、音視頻播放工具、多媒體電子相冊、美術字制作

(設計性)耳麥,音頻編輯軟件,光盤刻錄軟件聲音錄制,音頻獲取,音頻編輯,音效處理,配音制作,刻錄音樂CD

3.圖像采集與處理

(設計性)掃描儀,數碼相機,圖像處理軟件,光盤刻錄軟件數字圖像獲取,圖像編輯與變換,濾鏡特效,文字特效,相片修飾,繪畫藝術

4.計算機動畫制作

(設計性)動畫制作軟件動畫設計,軟件基本使用,簡單動畫制作,ActionScript編程,交互式動畫

5.視頻采集與處理

(設計性、驗證性)數字攝像頭,攝像機,視頻編輯軟件,光盤刻錄軟件數字視頻獲取,視頻編輯,轉場效果,視頻濾鏡,制作字幕,刻錄VCD/DVD

6.多媒體著作工具

(設計性、綜合性)多媒體創作工具軟件,多媒體網頁制作工具開發簡單的多媒體軟件(或課件),或多媒體網站

7.多媒體應用軟件

(綜合性、創新性)學生自選某一主題的圖文聲像整合

前6個實驗采用CDIO“做中學”教學模式,而第7個實驗采用“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本課程的實踐要求學生掌握音頻、圖像、動畫和視頻制作和編輯處理,并能夠開發或集成多媒體應用系統或多媒體作品。因此,在每種媒體實驗中都要布置一些創作任務,以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工程創新意識。例如,音頻采集與編輯實驗要求學生創作一段自己朗誦或對白的聲音,加上背景音樂,然后再做一些音效處理。若計算機配備了光盤刻錄機,那么學生就可以將自己制作的聲音刻錄到CD光盤上。

4基于項目的教育與學習過程

學生在掌握多媒體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后,可以進行綜合性應用能力的工程訓練。例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

自主選擇綜合性創新性項目,再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利用以前實驗積累的多媒體素材,完成多媒體應用軟件的開發。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設計富有創意的多媒體作品或多媒體應用軟件。

這里通過舉例說明這一學習過程。有一組學生選擇利用圖像處理軟件來設計和開發的福牛系列平面作品。他們先制作牛頭元素,然后利用牛頭元素設計郵票、電話卡、帽子、衣服以及環保袋等系列平面作品,如圖1所示。

通過實踐項目的開發,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反思原來在學習過程中所做出的各種結論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鍛煉學生的個人技能,讓學生在整個系統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進行有效的工程實踐。

圖1福牛系列及其平面作品

5結束語

通過在“多媒體應用基礎”課程中進行的探索與實踐證明,CDIO教育理念的指導作用是可行的。在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完成課程的教學目的,而且

可以有效地貫徹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的四大層面能力。本課程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掌握現代工具并能自信地完成工程項目,做出最終產品走向市場,成為社會接納其為合格成員的基本標準,CDIO全過程工程化教育推廣的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 顧學雍. 聯結理論與實踐的CDIO[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戰略“CDIO”與產學合作和國際化[J]. 中國大學教學,2008(5):16-19.

[3] Edward F.Crawley. The CDIO Syllabus:A Statement of Goal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EB/OL]. /cdio_syllabus_rept/CDIO_SYLLABUS_RPRT_.pdf/.

篇8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課件;要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教學中的優勢已越來越明顯,其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已經不可低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不僅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且能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對課程體系的掌握要求

1.1對本門課程有完整系統的認識

多媒體教學是在教師對所任課程充分熟悉的基礎上利用教學輔助工具對教學所做的進一步優化,只有對課程有完整系統的認識并充分熟悉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適當的優化。

1.2應用型課程要能夠熟練操作

有些課程需要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實際操作的演示,所以教師只寫教案或進行理論講述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寫教案或做課件,還要對知識點的實際應用進行熟練操作,并結合工作當中的典型例子,讓學生充分掌握課程內容。

1.3掌握學生的認知規律

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以一種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去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所以教師的任務不但是要傳授知識,還要研究如何更好的傳授知識,以便符合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規律,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和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夠針對他們利用多媒體設計出更好的例子和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

要進行多媒體課件制作,首先要了解多媒課件制作的工具。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工具,是指采集、編輯及處理音頻、視頻、靜圖及動畫等多媒體教學信息素材的一系列應用軟件,可分為多媒體素材的采集與制作軟件和多媒體素材編輯合成軟件兩大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這些常用制作軟件,并且恰當地選擇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軟件,往往能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操作文本輸人與處理軟件的技能

在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文本是表達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實現文本輸人與處理的軟件有很多,最為流行的是Word和PowerPoint,兩者都能根據課件設計的需要制作出字形優美、任意字號的教學文本素材,并且生成的文件格式也能被大部分多媒體集成軟件所支持。PowerPoint算不上課件制作系統,只能說是一個演示稿編輯軟件。但簡單易上手的特點使廣大一線教師非常鐘愛。

2.2操作靜圖素材采集與制作軟件的技能

多媒體課件要美觀、形象必須有圖片搭配,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常用的圖像制作和處理工具。課件制作中常用的圖形處理軟件有AutoCAD,AdobeIllustrator及Core1DRAW等,Core1DRAW較為流行。圖像采集和制作軟件常用的有Photostudio和Photoshop等。Photostudio是最新流行的圖像采集與制作軟件,它采用簡潔的中文界面,可以直接從數字相機、掃描儀等輸人設備獲得圖形,支持BMP,TIF,PCD,PCX,TCG和JPG等文件格式,而且操作簡單。總之掌握必備的圖像處理工具對課件認可程度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2.3操作音頻素材采集與制作軟件的技能

音頻即聲音。多媒體CAI課件中所用的音頻主要包括課件的背景音樂、課文范讀及音效三部分。采集與制作的聲音文件可在Windows系統的“錄音機”中進行,也可以應用CreativeWaveStudio,SoundSystem,GoldWave及SoundForge等音頻處理軟件。音頻的正確使用可以避免課件靜態的單調效果,使課件的信息容量得到擴充。

2.4操作視頻素材采集與制作軟件的技能

視頻是CAI課件中的活動畫面,大部分都是教學內容的真實場景再現,常用軟件主要有Premiere和PersonalAVIEditoroPremiere制作動態視頻效果好,且功能強大,但操作較復雜,教師需經過專門學習才能熟練運用;PersonalAVIEditor則適合一般教師制作簡單的動態視頻素材,不僅操作簡單,且有多種圖像、文字和聲音的特效,將這些特效靈活搭配,即可輕松獲得教學動態視頻素材。視頻的全理應用可以還原真實場景,使演示更加真切有說服力。

2.5操作動畫素材采集與制作軟件的技能

在教學內容中,有一些較抽象的概念和現象,僅憑學生的想像難以留下直觀的認識,這時可借助CAI課件的動畫將其表現得生動形象。多媒體CAI課件制作動畫的常用軟件主要有3DMAX及Authorware,Flash等。

3、制作課件過程的要求

3.1總體規劃設計

3.1.1精選分析教材。并不是所有的教材都要制成課件,也并不是任何內容都適合制作課件。課件主要選用傳統教學手段難以展開的教材內容,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根據教學需要和課件制作軟件的特點,認真細致地分析教材內容,劃分成若干知識塊,找出知識塊之間的聯系,并對此重新整合,以利于課件制作。

3.1.2選擇制作軟件。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制作軟件,才能加快課件的制作進程,節省人力物力,有利于課件的主體制作。知識傳授型課件應選擇PowerPoint或Authorware制作,自學輔導型和復習檢測型應選擇Authorware制作。

3.1.3構思設計流程。像程序設計需要設計流程一樣,根據制作要求,確定好教材內容的制作順序和展示順序。制作時一定要注意程序模塊之間的轉換,如幻燈片的鏈接,頁面的跳轉,程序的退出等。

3.1.4編寫多媒體教案。根據以上三步,結合傳統備課的形式與要求,編寫出多媒體教案。

3.2素材采集加工

3.2.1文本的準備。多媒體課件要展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知識,教學資料,課堂檢測等,這些素材主要從鍵盤輸人,如教學目標展示,背景資料等。應用前一定要保證其正確無誤。

3.2.2圖片的準備,課件經常會用到背景圖案、按鈕等,這些圖片可以來源于制作軟件本身,也可以用Windows的畫圖工具或軟件Photoshop自制。而絕大部分圖片是為教材內容服務的,可以直接用掃描儀或數碼相機取自教材或其他直觀教具,如插圖等。

3.2.3動畫的

準備。動畫有很強的表現力,可以大大豐富和充實我們的教學內容。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AnimatorStudio,Cool3D,3DMax都可以設計動畫。

3.2.4聲音的準備。多媒體課件的聲音素材主要包括背景音樂和講解。背景音樂主要來自于一些聲音文件,它可以烘托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講解要靠自己錄制。CreativeWaveStudio、SoundSystem、GoldWave及SoundForge等音頻處理軟件都可以派上用場。

要用選定的多媒體制作軟件進行編輯,制作出滿意的多媒體課件,在教材選用得當,素材準備充分后,接下來便是課件主體部分的精心制作。優秀的多媒體課件要有非常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因此,制作課件時,要設計出新穎便捷的交互界面,或者播放按鈕,必要時還要有操作提示和防錯功能,以增強課件的可控性和可移植性。

3.4組織播放調試

經過主體編輯制作,課件基本成型。為了增強課件的實用性和通用性,需要在打包之前,對課件進行全面的組織播放和反復調試。比如:點擊按鈕是否放在同一位置;頁面導航和超鏈是否簡潔明了;課件演示時間是否適當

4、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應用中的要求

在實際應用中,盡管多媒體技術正逐步走進課堂,進而將課堂教學引到全新的境界,許多教師的多媒體教學實踐存在一些誤區,如何避免這些誤區已成為多媒體教學的亞待解決的問題。

4.1根據講課實際需要制作和應用多媒體課件

在多媒體教學初步開展的學校,普遍有這樣的現象:為了一節公開課,多名教師費盡心機苦戰多日,方才“精制”出一個課件,而在平時教學中則被束之高閣了。

我們應該注意到,多媒體教學普及的原因除了硬件數量不足外,最重要的因素是相關課件的醫乏以及制作的困難。那這樣的話可以另辟蹊徑嗎?首先可以因地制宜選擇制作課件的軟件,一些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課件,可用比較流行的、功能強大的Authorware,Director等多媒體制作軟件,輔以專門的圖形圖像、音頻及動畫軟件制作完成。而一般的課件不妨試試易學易用的PowerPoint。二是可以給課件“減肥”。設計課件時應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課的重點、難點的突破上,每一堂課突破一兩個難點足矣,不必面面俱到。三是采取“拿來主義”,對原有的課件。可利用抓圖、動畫等軟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組合加工,使制作過程更輕松。雖然當前多媒體教學還受多種條件的制約,但倘若能將現有硬件設備和課件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還是大有潛力的。

4.2避免單純的課件演示,加強多媒體授課的交互性

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中,常有一些人為圖方便,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的課件便是“流水課”,此類現象實在是多媒體教學的悲哀。究其根源,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演變成了“電腦十教師”為中心,更強化了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被動性。

篇9

【關鍵詞】士官 英語 多媒體教材

一、多媒體教材建設應體現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

為了在士官英語多媒體教材的設計中突出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在教授內容,學員學習方式、教員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兩者的互動方式中充分發揮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優勢,在設計士官英語多媒體配套教材時,我們側重應用了當前英語教學改革中提倡和要求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并將其貫穿于教材設計的全程。

在士官英語多媒體教材中,每個單元Dialogue都運用任務式教學法,并根據不同的Dialogue任務,選取適當的教學資源和學員自主學習資源。教學素材包括:課文背景知識、課文內容、學習導入、教學課件和練習等欄目內容;學員自主學習資源設計成了專題學習資料庫,供學員參考學習。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原則上,根據真實任務在教材中不僅設計了項目任務,而且還設置了任務實踐的情境。很多課文都配有任務教學的實況錄像,供學員參考學習。

二、多媒體教材設計應注重教員的主導作用

作為教學實施者,教員對教學最有發言權。在教學多媒體教材的設計過程中,教員理應占據主導地位,不僅要認真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網絡知識,掌握軟件制作方法和網絡應用技術。對于士官英語多媒體教材設計和制作,教員還應掌握需要的方法和技術,努力堅持自己設計,自己制作。讓所有參與教員清醒地認識到教員不僅是教學設計的主導,同時也是多媒體教材設計的主導。一方面指多媒體教材設計基礎是文字素材的教學設計。在教學多媒體資源中為教員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員則從教學實際需要出發選取確定教學課件或專題學習的具體樣式,既可以選擇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課件,也可以選擇網絡教學環境下的專題學習。這些教學資源內容完整,對于多媒體教材設計和制作經驗不足的新教員和年輕教員來說,他們可以基本不用做多余變動就可以直接應用了。另一方面,現成的課件或學習資源庫有時不能完全滿足能力較強、經驗豐富的教員的需求。教員需要對其進行補充或調整,制作成完全符合個人要求的新的多媒體教材。例如,在第4單元“West Point Academy”單元課件的“學習資源庫”中,提供有大量西點軍校的背景資料,包括文字、音頻和視頻等多種資源形式,教員和學員可以根據各自所需進行選取。

三、在多媒體教材建設中應重視學員的參與性

一直以來在課本教學和自主學習中,總是教員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組織、指導、輔助和答疑等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現在多媒體教材作為傳授知識的新手段和新途徑,需要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添加各種對話交流等范例。但是多媒體不應只歸屬于教員,學員應該也可以成為開發學習資源,建設各種學習資料庫的參與者,應積極鼓勵學員深入地投入到多媒體教材的設計特別是教材資源的制中作。士官英語多媒體教材的設計和制作也理應努力發掘和發揮學員的聰明才智和自身特點。現在的士官學員接觸信息面廣,知識量大,有的對信息技術知識和網絡技術多有涉獵,具備多媒體資料制作、收集、整理能力。同時學員也愿意收集各種符合自身心理需求的資料信息,這樣也更有利于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學員投入到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場景和活動的設計,拍攝和制作更能激發他們學習參與性,增加實踐體驗,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員成為教材和課程學習的主體意識,從而推動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

四、多媒體教材的設計與應用要融入教學實踐之中

多媒體教材的設計是整個實施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緊緊依托教材而不能脫離教學整體設置和教學內容構成,而成為點綴課堂教學的花哨品或是裝飾品。在設計多媒體教材的過程中應注意多媒體教材與教學全過程相對應和匹配,在教學內容和時間節點上努力做到同步、一致。使多媒體教材的設計和應用自然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例如第三單元“Giving Direction”中學員針對不同的場景(如宿舍,圖書館,教學樓,運動場和訓練場等)自演自拍課本情景劇。學員身邊的同學現場聲情并茂的表演和對話在課堂上一定會抓住學員的注意力,學員們身邊熟悉的場景一一呈現則一定會引發他們的熱情參與。這樣的多媒體教學來自學員,來自校園生活,來自于身邊的人和事,看得見,摸得著,有利于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是進行多媒體教材設計和創作的優勢和初衷所在。

參考文獻:

[1]The Higher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5.

篇10

論文摘要:為了體現多媒體教學課程的特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我們利用flash制作大量的模擬電路,實現電路的動畫演示,突出電路的層次結構及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參數的設置,使其結果或性能可以動態演示。

1、概述

1.1多媒體教學的思想

多媒體教學課程的教學思想是多媒體教學課程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來指導,強調個性教學。在滿足課程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針對不同的應用對象,突出多媒體教學課程的開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層次性的特點,并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注重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系統性、多樣性,教學內容既要符合該門課程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要有利于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2((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由于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許多對于教育、教學過程來說是特別寶貴的特性與功能(具有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像等特點),這些特性與功能是其他媒體(例如幻燈、投影、電影、錄音、錄像、電視等)所不具備或是不完全具備的。本文主要介紹以《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為內容的運用多媒體技術來設計課件的過程和方法。根據具體涉及的模擬電路和分析制作相應的動畫演示,用Flash軟件實現;Flas與Powerpoint制作的主體內容作超級連接。

《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一般情況下,學習的過程比較枯燥,學好模擬電子技術有一定的難度,故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這門課程的成敗關鍵,同時,這門課程涉及的模擬電路和分析量大,因此,我們將大量的電路圖用flash制作成動態演示;理論分析計算較深且繁瑣,我們用flash制作成動態分析,直觀易于理解;教學內容多課時少,制作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如果只用powerpoint制作,不能對教學中動態演示部分進行多媒體教學,演示界面是靜態的,達不到高效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包括軟件的利用);只用flash制作,動態演示效果較好,但大量的文字編排不如powerpoint方便簡捷。我們結合兩者,提出關于《模擬電子技術》教學輔助方法的改進方案,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適應現代教學手段的要求,使教學內容跟上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并適應其要求。

2、Fiash在《模擬電子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的應用

《模擬電子技術》對電路圖和波形圖的要求是很高的,圖形大部分比較復雜。根據《模擬電子技術》中各種圖片的特性,我們使用FlashMX作為圖片的制作工具。

Flash是美國的MACROMEDIA公司于1999年6月推出的優秀網頁動畫設計軟件。它是一種交互式動畫設計工具,用它可以將音樂、聲效、動畫以及富有新意的界面融合在一起,以制作出高品質的網頁動態效果。Flash有很強的圖片編輯功能,窗口左面的工具欄提供了多種繪圖工具,它使用矢量圖形和流式播放技術。與位圖圖形不同的是,矢量圖形可以任意縮放尺寸而不影響圖形的質量,這樣使制作出來的圖形在PowerPoint中可以隨意縮放大小而不改變其質量。最為重要的是,Flash的編程功能非常強大,在需要用動態圖表達課件內容的時候,更可以達到直觀,簡潔,便于理解的效果。比如:課程中一些動態的波形。

用Flash制作電路動、靜態電路

下面以微變等效電路畫法為例來看看它的動、靜態演示:

同時用Flash還可以制作原理波形靜態圖和動態圖,如:用圖解法分析非線性失真時,我們只要點一下Q點,那么靜態工作點對非線性失真的影響就非常形象的演示出來,波形發生失真的過程給同學們一個很直觀的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