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教育現狀范文
時間:2023-09-21 17:37: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當前農村教育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教育改革的內容中指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贝龠M教育公平、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這一系列的內容都體現出國家對農村教育改革的決心,農村教育的面貌正在悄然改變。
一、農村教育正在全面發展
農村人口眾多,農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重男輕女的思想決定了子女的受教育機會,改革開放之前,在農村,一般家庭的人口數量都在7―10人左右,讓所有小孩接受學校教育是不現實的,因此就會選擇讓男孩入學,而現今社會,農村同城市一樣,也在響應計劃生育的政策,平均每個家庭的人口數量已從之前的7―10人縮減為4―6人,重男輕女的思想不再延續,由于我國實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政策,小學初中上學均免學費,這一政策使得農村家庭自愿的送孩子去上學,因此,是國家的政策改變了農村家庭對子女上學的態度。
家庭態度的轉變直接促進了農村教育的發展,新農村建設的政策也帶動了農村創辦學校的積極性。農村教育相對于城市教育來說,范圍要小很多,由于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農村半數以上的人口都愿意到城市生活,而農村的學校也只開設至初中階段,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要到鎮上或縣城上高中,因此,加強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就是要加強對小學初中教育的投資,保障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實行。從2008年秋季開始,全國范圍內開始免費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凡適齡兒童都必須履行這項義務,這一政策使得農民子女也享受到同等的受教育權,農村家庭的經濟負擔明顯減輕。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支教,一是緩解畢業生就業壓力,二是提高農村基層學生的教育質量。以陜西省為例,每年會組織大學畢業生參加“振興計劃”考試,選派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醫、從教,提高農村人口的素質。相應的其他省市,也有“三支一扶”等政策,不斷為農村培養基層人才。每年定額分配年輕教師到農村任教,給農村孩子帶來了最先進的思想和最全面的知識,使得農村孩子對外面世界的認識更加廣泛。大學畢業生對農村孩子的教學方式很先進,授課內容更加豐富,年輕教師會用更為標準的普通話教學,也更吸引學生的集中力,再加上國家對農村教育設備的大力投資,讓農村學生能夠全面學習計算機、體育運動等課程,這使得農村學生的教育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標準,與城市孩子的差距越來越小。
農村教育的改變是全面的,從農民家庭態度的轉變、學費全免到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再到課程范圍的全面擴大,這些改變是有目共睹的,未來還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農村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在蓬勃發展的同時,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難也逐漸顯露出來。首先,城市化發展吸引農民到城市去打工,農村常住人口減少,學校生源也隨之減少,政府關于農村教育的有利政策在這些情況下顯得有心無力,城市化的發展間接導致農村學校學生數量不斷地減少,部分學生沒有家長輔導作業,有些課程還需要家長配合完成,這些都是難以解決的現實問題,而學校機構不完善,師資力量有限,導致學校工作無法全面運作,這就使農村教育不能與城市學校教育同步發展,學生的知識水平也不能與城市學生相提并論。
其次,農村少數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考到城市去讀高中、讀大學,學業完成后卻只想留在城市,并不愿再回到家鄉去,因為他們所學的知識在農村沒有發展空間,回到家鄉,只能做些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或者繼續務農,那么所學到的知識和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將毫無價值。
第三,目前留在農村的人口,大多是文化素質較低的一部分,半數是文盲,他們的思想轉變工作是最難做的,他們不愿學習文化知識,不愿學習新型機器的操作方法,排斥城市,排斥一切新事物,堅定不移地守著自有的一方土地,并堅持認為學習書本知識完全沒有必要,只要學到一門手藝就可以生存下去。這種思想會間接影響到年輕人,導致許多學生在上學中途輟學,這種現象通常是集體出現的,帶有跟風的趨勢,使得對于年輕人的教育工作更加難以開展。
農村教育的對象是全部農民,并不僅僅是青少年,只有全部農民的文化和思想都提高了,城市才會無條件地接受農村人,這是農村教育工作的最終目標,而農村教育工作最艱難的一項,就是怎樣提高農民的身份地位,長期以來,農民的地位一直被歸為中下層,這是諸多歷史原因造成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而現在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推翻這種思想,農民與市民同樣是我國的公民,僅僅是生活地域和工作性質不同,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農村教育就是要讓農民自己意識到這一道理,讓所有農民知道,他們與全國的市民都是平等的,因此農村教育不是一味地讓農村人轉變為城市人,而是讓城市人尊重農民,讓農民以自己的農民身份而感到自豪。
三、農村教育發展途徑分析
農村教育的發展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小部分,城市化的最初目的就是讓農業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但由于我國農業人口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盲目進入城市并不能帶動城市的發展,反而會限制自身的發展。因此,必須通過教育,來改變農民的觀念、素質、生活方式等,使農民真正轉變為城市人。要改變農民的觀念、素質和生活方式,就是要讓農民接受更全面的知識補充,這些知識不僅僅是學校知識,還應包括先進設備的操作、與外界溝通能力的增強以及精神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的提高等等。這些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通過各種渠道來實現。
第一,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積極創辦高中、高職學校。農村普及教育,就是推行基礎教育,減少農村學校的輟學率,但從長遠來看,要提高農民子女的文化素質,就一定要在“普及”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農村高中教育,不能認為農村子女只有在城市里才能讀高中、讀大學,未來的農村教育,應該根據本地區的經濟實力和發展需求來積極創辦高中,積極鼓勵本地區的孩子繼續讀高中、讀大學。教育的根本在于引導人的思想,教育政策的推行,是讓人們能理智地選擇自己要走怎樣的路,因此,在普及中小學教育的同時,更要鼓勵農村辦出有特色的高中、高職學校,讓農村孩子可以學習到先進的農業知識。
第二,確保教學設備、教師資源達到國家標準。要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就要確保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設備、教師資源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政府參與大力宣傳,與城市學校建立一對一互助項目,在農村學校增加圖書館、計算機教室,與城市學生共享資源,并定期交換圖書學習,使各類圖書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同時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來投資教學,增加獎助學金的發放,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將不再由本學校管理,而是在縣級范圍內統一管理,建立學校之間的教師交流制度,互相交流教學經驗,緩和薄弱學科的部分,同時,農村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也要實現“同區域同等級”。
第三,因地制宜,創辦適應本地區發展的特色學校;鼓勵農村知識青年個人辦學。借助地域優勢,吸引大型企業到農村創辦職業學校,擴充農業知識的比例,增加職業技能的學習課程,培養專向人才;鼓勵農村知識青年回到農村自主辦學,支持企業與學校建立良性的人才培養計劃,結合特色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優勢;合理利用惠農政策,向政府申請先進的農用設備,請專業技術人員來學校傳授指導;鼓勵專業協會免費為農村的貧困者、婦女提供就業指導,為農民從農業勞動向城市非農產業勞動的轉換提供平臺。
篇2
【關鍵詞】農村;教育現狀;策略探究;解決途徑
當前,農村學校數量和學生人數逐漸萎縮,城鎮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優質學校班容量越來越膨脹,這種愈來愈強的馬太效應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當“城市學校擠破頭、鄉村學校無人讀”的分化現象越來越大時,消除城鄉教育二元結構,實現教育的相對均等化已成為一個重要社會課題擺在面前亟須解決。當前農村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
學生方面:學生生源逐年減少,招收困難。隨著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和農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現在鄉村學校學生招生越來越困難,學生一屆比一屆少。教學點較多且分散,學生人數少。教學點較多且分散是偏遠山區鄉村教育典型的特征。生源流出現象比較嚴重,當年給村校帶來強勢沖擊的中心小學,而今強烈感受到轄區內生源不斷涌向鎮上、縣里甚至市里學校所帶來的生存危機。除了越來越少的人口出生率和隨父母在外就讀的因素外,城鄉教育越來越大的差距加劇了鄉村學校學生的不斷流失。
教師方面:一是教師總量不足。從調研情況看,農村學校雖然學生人數不斷減少,但年級不少、班級不少、科目不少,相對師生人數比例來說,農村學校教師超編,但實際在使用上仍存在很大的短缺,不少學校不得不雇傭臨時代課教師。
二是教師嚴重老化。農村學校,尤其是小學,40-50歲以上年齡的教師占到了80%以上,有些甚至是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其語言、知識結構、觀念、教學方式方法很難讓學生適應,無法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是教師流動性較大,缺乏補充機制。這幾年沁水縣大力實施了大中專畢業生儲備機制,每年都有一批新招聘教師充實到各個鄉村中學,但好景不長,剛分下的年輕教師在基層呆上一至兩年就通過各種關系返回縣城。
四是專業教師嚴重缺乏。農村學校同科目的代課教師人數較少,特別是在音樂、體育、美術、英語、計算機方面的專業教師更是缺乏。一方面是原有編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這些大中專學生畢業后返回原籍人數也十分有限。
五是教學理念較為陳舊?,F在在農村教育中,由于缺乏教學輔助手段,主要沿用的還是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育觀念較為落后,教學方法相對陳舊,與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還有相當差距。
六是素質教育流于形式。由于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夠,學校只注重主科的成績而缺乏豐富多彩的其它課程,使學校素質教育很容易流于空談。
設備方面:設備設施落后,數量有限,使用率低。隨著近幾年教育投資力度的加大,鄉村學校在教學樓等硬件設施上雖有了明顯的改善,但相對縣城來說,這些鄉村中小學校無論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從調研情況看,這些學校沒有微機室和多媒體教室;雖有圖書室,但里面的圖書大多年代久遠,沒有及時更新和引進新的圖書;體育器械不足,開展體育健身的場所也寥寥無幾;與教學配套的軟件資料,由于管理不善而殘缺不全,就是這些有限的儀器設備,由于各種原因真正使用的效率也非常低。
農村學校的辦學經費困難,嚴重制約農村的教育發展。我省現行的學校經費劃撥規定是基于學校規模處于理想狀態設置的。農村學校由于學生逐漸減少,每年的經費也隨之減少,導致學校在各項事務的運轉上捉襟見肘。這種不足同時導致了農村中小學校教育經費使用效率低下且難以正常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數量不足與開全課程、開足課時的矛盾對于農村小規模學校,特別是超小規模學校來說,存在著學生少但年級不少、教師不少但教師不夠用的結構性矛盾。按照這樣的編制配置教師往往難以開展教學工作。按學生數量算,現有教師完全夠用,但實際上要想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每位教師必須要承擔7門以上課程的教學工作,而音、體、美、英等學科是專業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專業的教師進行教授。學校既要實現開齊、開足課程,又要實現學科的教學質量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因此,教師只能選擇教學考試科目而放棄非考試科目的教學。即使如此,老師的上班時間都用來上課了,備課、批改等工作只能用休息時間進行,學科的教學質量還是難以保證。
近年來,我市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隨著農村學齡兒童的逐漸減少,一些學校規模小、教育資源利用率低、學校生存發展難等問題日益突出,學校布局和辦學規模已經不適應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育經費的合理使用。同時,隨著交通區位條件的改善、城鎮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和農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客觀上要求打破原有的以行政區域界限辦學的模式,進一步統籌發展規劃,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從而達到使學校布局更合理、教育結構更優化、教育經費使用更高效、辦學條件和規模標準化的效果。根據各地在經濟社會發展、區域內人口狀況、交通條件和地理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農村中小學校的布局調整應采取不同的推進策略和不同的建設模式。
一是集中辦學模式。全鄉(鎮)集中辦一所寄宿制學校,中、小學一體,資源共享。這種辦學方式適合于規模適中、靠近縣城、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
二是聯合辦學模式。幾個村就近就便,以地緣為紐帶聯合舉辦寄宿制學校,這種辦學方式適合于規模較大、村與村距離較近、人口密度較大的鄉鎮。
三是交叉辦學模式。即分散辦低小、集中辦高小,一、二、三年級在本村辦,四、五、六年級聯合辦,實行集中寄宿制辦學。這種辦學方式適合于鄉鎮規模較大、村與村距離較遠的鄉鎮。
四是合辦模式,即打破行政區域界限,鄰近鄉鎮優勢互補、互利互惠,適合于兩個或以上距離較近、生源重疊的鄉鎮。
五是改擴建模式,即依托一所原有學校,進行寄宿制改建和擴建,為學校增建食堂、宿舍等生活設施,增大學校容納學生的能力。這種模式在實踐中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很多農村地區都有鄉鎮中心校,中心校一般有相對較好的教學設施、學校位置也比較理想,對中心校的寄宿制改建和擴建會節省學校的建設經費,也更容易讓村民接受。
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和建立農村學校教師任用和補充的長效機制。
一是要加強對教師的職業知識培訓和考核。應從經費和制度上,保證農村教師等得到有效培訓,不斷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讓每位教師都成為教學的骨干。
二是要全面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師德師風建設。學校要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規章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機制。校長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教師要嚴格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不斷提高職業道德修養,自覺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定期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檢查,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廣泛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宣傳,增強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學校、社會、家長、學生四位一體的教師評價體系,將師德師風評價結果作為職稱評定、評先樹優的重要內容和主要依據。
篇3
一、重視讀寫,輕視聽說
雖然從小學英語測試中已增加了口語、聽力內容,但是筆試占的比例大。許多教師為了應付考試,片面地側重于讀、寫的訓練,無形中忽視了聽、說的訓練,造成了學生口語落后,只學會了一口“啞巴英語”。
例如:有的教師在平時對學生的筆頭訓練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看他布置的筆頭作業:抄單詞、抄音標、抄詞組……恨不得讓學生把整本書抄寫幾遍,才能達到他所謂的教學目的。這種重筆頭、輕口頭的錯誤觀點和做法在農村學校英語教學中并不少見。如果不盡快轉變這種做法,長期下去只會教出“高分低能”的人。永遠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英語教學的真正目的。
二、重視傳授知識,輕視培養能力
我們以兩位教師教“map”這一單詞時的不同方法做一下比較:
甲教師為圖省事直接告訴學生發音和中文,然后讓學生反復地讀許多遍,學生背的次數多了自然會記住,但是教師把學生當成了機器,一味地讓他們做簡單的機械勞動。卻不知道這種低效的教學活動只會使學生將辛辛苦苦記住的東西很快忘掉。
乙教師在教此單詞時,先出示一張中國地圖,接著讓學生看音標[mp],利用音標進行發音練習,再讓他們根據音標規則來拼讀單詞,這是一個重讀閉音節單詞,學生很快就能拼讀出來:map,指名學生看地圖背單詞,最后做一個讀音比較:出示一組單詞,hat,bad,bag,cat,引導學生掌握字母a 在重讀閉音節單詞中發[]的語音規則。
將甲、乙兩教師的教法對照一下,乙教師的做法看起來麻煩,但仔細分析一下,他那一環緊扣一環、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記得快、記得牢,而且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利用音標記單詞、語音歸納等等,還掌握到了學習英語單詞的好方法。
三、重視課內,輕視課外
學生對英語乏味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現象在農村學校中尤為突出。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課內,輕視課外,總認為課內教學是硬性任務,而課外活動則是可以稀里嘩啦的。因此,教師往往是加班加點、拼命灌輸,一門心思、目不“斜”視地撲在課本上,對英語方面的文化沒有做過多的介紹。有的教師認為學生連書本上的知識都學不好,有關文化知識更不能告訴他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擾。結果不僅嚴重地侵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更培養不出高素質,具有強烈創新意識的人才。
其實語言是文化的反映,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說過:“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學好書本以外的知識,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他們更得體的運用語言。因為,課內與課外是相輔相成、不可斷然割裂的,生活中時時可學英語,處處可學英語,況且學生的天賦也是十個指頭各有短長,如果一味地采用單純化的一個模式,勢必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想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也只能是一句空話。英語的學習是不能一曝十寒的,非經年累月不可。
篇4
論文摘要: 一些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領導和學校的領導在思想上還沒有真正明確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種種原因,目前農村、山區小學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并突出地表現為師資短缺,師資隊伍的素質狀況不能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不能適應當前美術教育的發展。
學校藝術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盡管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使學校藝術教育步入法律化、規范化的軌道。但一些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領導和學校的領導在思想上還沒有真正明確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種種原因,目前農村、山區小學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并突出地表現為師資短缺,師資隊伍的素質狀況不能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不能適應當前美術教育的發展。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領導和學校領導是“美盲”,不了解美術知識和技能與社會生活、工作的密切關系;不了解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高度綜合化發展的趨勢,美術是新世紀祖國各行各業的建設者不可缺少的藝術素養;認識不到美術教育是美育和素質教育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徑;認識不到美術教育是對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培養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 由于實際認識不足,致使一些農村小學的領導認為美術課是“調劑課”,可以是“口頭上重要,工作中次要,執行中不要?!泵佬g課在實際工作中被隨便縮減,隨時被其他基礎學科擠占,甚至停開。
其二,美術教學不同于一般文化課教學,它是一個眼、腦、手相結合的學習過程。在美術教學中,范畫、掛圖、圖書資料起著重要作用。只有見到大量的優秀作品和具體的實物,學生才能有一個感性認識;讓學生動手操作,他們才能深刻體會。但一些中小學校領導不愿投入資金 改善教學設施,購置教具和資料。
其三,應試教育的誤導。盡管國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學教育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由于中國自身的實際情況,一些學校只重視升學率,仍跳不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美術的學習,不作為升學手段。學生家長也只關心孩子的語、數、 外成績,美術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難免的。
大量調查研究發現:廣大農村小學迫切需要大量的美術教師。雖然我國鼓勵綜合性高校和非師范類高校參與培養、培訓教師的工作,加之近幾年來各院校的擴招,美術師資畢業生雖然數量多,但農村學校美術師資卻存在“來不了”“養不起”“不穩定”“配不齊”的現象。現將原因分析
“來不了”。上述的農村學校美術教育外部環境讓美術教師和美術師范畢業生“心寒”,加上我國農村學校不僅數量多,而且受思想觀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經濟等影響,一些高師的美術畢業生貪戀城市,認為到農村、山區中小學是“大材小用”或無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與工作條件艱苦的農村、山區工作,甚至放棄分配,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養不起”。農村學校辦學規模小,教師編制受限制。一般情況下,一所農村小學養不起也用不足一個專職美術教師。這就使一些學校為 給其他學科的教師排夠課時或照顧老弱病殘,而讓這些根本不懂美術的老師教美術,或讓美術課只停留在課表上,教學得不到保證。即使有一名專職教師也成了基礎課教師,或成了跑腿的、打雜的,使之不能專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學科。
“不穩定”。農村學校無能力更多地“創收”,農村教師的實際待遇長期徘徊在社會的一個低水平線上,拖欠工資現象時有發生。美術教師除完成美術課教學工作外,還要做多項瑣碎繁雜的工作。如:開展第二課堂輔導學生,為學校辦板報、墻報,為各班級布置教室,為節日慶典和上級各種檢查活動寫標語、布置會場、美化環境等等。白天上課,有時晚上還得加班加點,而這些工作并不起眼, 不計報酬和功勞。美術課非統考科目,在評職、評優、晉級等方面不便計算成績,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認,加之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設施和教具缺乏等諸多因素,導致在農村、山區工作的美術教師不安心。在教學上,不研究大綱和教材教法,對課堂教學敷衍應付,對學生不負責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現象十分嚴重。
解決當前農村學校美術師資問題,穩定教師隊伍,最根本的還是要把農村學校美術教育真正重視起來,要增強教學設備的投入,按“普六”的標準配齊設備。同時,要改善美術教師的教學條件,每學期應提供一定的教學業務經費,以保證美術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要把美術教師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術教師的評職、評優、晉級、獎金等方面要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一視同仁,并能根據美術科的特點,建立相應的、公平的考核考績制度。美術教師對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的指導、辦板報、校園環境的美化、為其他學科繪制掛圖以及為節日和會議刷寫標語等,都應為美術教師計算工作量。尊重他們的教學勞動和科研成果,鼓勵、支持他們外出交流學習、進修、函授等,以提高美術教師的業務素質。
另外,對美術教學和教師也要提出要求。各級的教育行政領導與教研部門在檢查教學工作時,應把美術教學工作列入檢查的項目,每學期要 制定檢查制度,包括教學、教案、教研、教改、美術活動的開展、經費和設備添置等。開展聽課、評課制度、教師基本功競賽等活動。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評估和綜合 素質評估,要有計劃地對美術教師特別是兼職美術教師進行在職培訓,以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
重視農村學校美術教育就要轉變觀念,以全面提高全 民族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來貫徹落實《學校藝術工作規程》,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與學校的領導應自覺地把學校美術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保證美術教育的投入,加強美術課程教學,努力改善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落后面貌,促進美術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參考文獻:
[1] 美術課程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八).
篇5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教學;問題調查;被動語態;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1-1297(2013)03-0174-02
引言:以往傳統模式下的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存在一些不容樂觀的問題,比如說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薄弱、教師上課累、學生不愿學、整堂課的教學效率十分低下,鑒于此,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把著重點放在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有效性教學改革的原則在于以更少的教學資源投入取得更好地教學成績效果,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計劃和教學,進而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更多的初中英語教師認識到教學效益的實現不在于教學內容灌輸量的多少,而在于學生真正接受了多少,;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主動在課堂實踐中運用并不斷探索、創新有效性教學的新模式。整體教學質量和水平在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制約英語教育繼續發展的不足和問題,為了進一步滿足課堂教學的要求,我們必須要及時找出問題、探討改進策略。
一 認識初中有效性英語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1.忽略了英語學習的真正目的。英語學習的真正目的在于人際交流和溝通,但是實際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教學方法都與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升學率和教師職稱評定等利益直接掛鉤。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英語教學把重點放在了考試成績的提高上,片面注重單詞、語法的學習而忽略了語言交流和西方文化理解的培養,學生即使是考試高手,也未必能在實際交流中成功應用所學的語言。
2.未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 英語教師在授課時只認識到了自身知識傳遞者、教育者的地位,沒有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學生教學活動的參與,要么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要么就是教師自己滔滔不絕的講,完全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的存在。英語課堂成為老師自己的課堂,學生的需求和尊嚴得不到重視,英語教學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滿堂灌。
3.英語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有效性教學雖然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和重視,但同時也給教師上課手段和方法的提高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有效性教學需要教師掌握豐富深層的知識、多角度的知識結構、流暢的英語口語和卓越的協調組織能力。然而實際上很多教師上課采用漢語講課,還有很多教師自身口語表達能力差強人意,另外有的老師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卻不能有效地表達出來。這樣一來,英語課堂的有效性發揮就受到了限制,學生學到的英語也是標準的啞巴英語。
4.多媒體使用不恰當。在中學英語課堂上很多教師誤以為多媒體運用的越多、現代化氛圍越濃烈、學生積極性也越高,所以有的課堂上甚至會出現多媒體完全取代教師板書的現象,所有的內容都被投射到了大屏幕上。恰當的使用多媒體是可以提高學生積極性和興趣,豐富學生的視野的。但是,如果多媒體的使用喧賓奪主,過多的圖片和音頻沖擊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的話,學生正常的思維活動反而受到干擾和限制,不利于學生語言交流能力的訓練。
二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改進策略和建議
1.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既是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又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初始環節。我們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和設置必須要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把重點放在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提升和綜合素質的培育上。第一、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處在不斷變化中的活動過程,因此教學目標也要靈活多變,隨著課堂實際情況的變動而變動。第二、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整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理解層次,制定富有個性化、層次化和動態化的教學目標,保障每個學生在原來基礎上取得進步。第三、教學目標要注重發展性,有效教學的初衷在于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要擺脫傳統應試教育下偏面重視學生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局限,致力于學生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2.營造溫馨活潑的上課氛圍。英語教學與其它學科的一個顯著不同是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課堂學習上對語言交流的環境和氛圍有著更高的要求。沒有一個溫馨和諧、活潑有序的課堂氛圍就無法保障學生有一個參與語言交流與實踐的平臺。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營造和諧的學習氣氛和語言環境。第一、教師要主動走下講臺,多多了解學生的心理秉性,給與學生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幫助學生樹立張口說英語的自信心,讓學生懷揣愉悅的心情走進英語課堂中去。第二、要引領學生走出課本,讓學生主動以生活中的趣事和瑣事為例進行英語交流,進而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提升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樂觀、積極、開朗、自信的性格,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3.教學學生語言學習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后,變得愛學習、想學習、會學習,這自然能夠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不但要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更要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幫助學生轉變低效的學習方式,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接受水平,為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策略,并讓學生學會熟練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 淺析被動語態的學習方式
下面,我們以中學英語的難點、熱點--被動語態的學習為例,闡述英語學習的具體方法。英語與漢語的最大區別在于語法。語法的學習是中學英語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同時,語態的學習也是一大難點。
例題: have you got your test result?Not yet.I believe that the papers( )
A.are correcting B.have not corrected.
C.are still being corrected D.had not been correct
該題答案為C。分析題目的意思是——你有沒有拿到你的考試結果?還沒有,我想試卷還在批閱。批閱這個的動作
的發生不是the papers自主發出的。而是被教師等人執行的,所以應用被動語態,同時根據漢語意思可知,試卷正在被批閱的過程中。所以這個選項毫無疑問選C。
英語中的被動語態結構是由“be+過去分詞”構成的。作為動詞的一種形式,過去分詞可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被動。在被動語態中,不僅要考慮句子的語態,同時還要兼顧句子的時態。在一般現在式與一般過去式中,我們直接考慮相應的人稱動詞就行。但是要放到進行時和完成時怎么辦呢?將進行時的“be+doing形式”改成“be+being+done'即可。同樣對于完成時而言,我們將“have/has/had+done”的形式改成“have/has/had+been+done”的形式即可。
下面我們認識一下被動語態的使用場合。我們先從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例句:
Each child( )an apple at the end of yesterday's party.
A.has been offered B.was being offered
C.was offered D.has offered
分析題意:在昨天的聚會上,每個孩子在結束時都得到了一個蘋果。對孩子而言,蘋果是從他人處獲得的,是被給予的。所以應使用被動語態。然后句子中有一個明顯的時間狀語“at the end of yesterday's party”,表現的是過去,所以時態上應該用過去時。綜上所述,此題考察的是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答案選C。所以說,被動語態用于“與動作執行者無關,僅僅強調動作的接受者”的環境。
參考文獻
篇6
一、當前農村教育發展研究回顧
國內關于農村教育發展的研究,代表作有以下成果:李少元的《農村教育論》、談松華的《農村教育:現狀、困難與對策》、馬戎和龍山主編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區域差異、24縣調查》和《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研究》、袁桂林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指標研究》、翁乃群主編的《村落視野下的農村教育:以西南四村為例》等等??梢哉f國內對農村教育發展的研究成果還是較為豐富的。
1.關于當前農村教育發展現狀研究的進展農村教育對我國的現代化進程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但從已有的研究來看,當前農村教育的現狀并不樂觀。任平指出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農村教育正徘徊在“有為”與“難為”之間;[2]鄧琴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國城鄉發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的城鄉二元化發展格局;[3]李芳云的研究從經費投入、基礎設施配置、農村師資配置方面剖析了農村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現狀。[4]
有的學者從功能論的角度對農村教育的現狀進行研究,他們認為功能的弱化反映出農村教育現狀的不容樂觀。如曹晶的研究結果說明當前農村教育對社會流動的作用越來越弱化;[5]謝俊紅分析了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對農村經濟的影響,農村落后的教育現狀制約著農村經濟增長。[6]有部分學者對農村地區特定研究對象的教育狀況進行了研究。如董強等人對中國農村教育領域的性別不平等進行了研究;[7]馬洪江等人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師生比偏高、軟硬件建設滯后、三低一高現象進行了研究;[8]劉新科專門對中國西部農村教育的現狀開展了相關研究。[9]
有的學者在研究農村教育問題時將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結合,如劉小鋒等人運用公共物品理論,以福建省40個行政村為例,通過入戶調查資料及數據對農村教育的供給狀況進行分析,得出農村教育供給陷入短缺困境的結論。[10]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對農村教育的要求也在發生著一些變化。秦玉友等人指出隨著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教育的主要矛盾從擴大教育規模實現教育普及轉向關注教育質量和有效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的競爭力。[11]
提高農村教育質量逐漸成為當前農村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此外,當前學術界也越來越重視農村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如鄔志輝等人指出,農村教育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處于關鍵性、戰略性的地位,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農村教育發展指標體系來評價、監測和指導我國農村教育發展是非常必要的。[12]
2.關于當前農村教育發展問題研究的進展
當前農村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是學界最關注的問題,這是研究農村教育問題的學者所共同關注的。很多學者對當前農村教育中所存在的這些問題的危害性進行了研究,如王文龍等人指出城鄉教育差距的長期存在導致農村內部教育的分化,這帶來了一系列惡果;[13]孫艷霞等人指出處于困境中的農村教育促進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的功能是存在限度的。[14]
此外,也有學者如萬運京從各個方面具體羅列了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15]有部分學者對特定的區域、對象的農村教育問題開展了相關研究。如毛書林指出發展西部教育,特別是西部農村教育任重道遠,仍存在歷史、觀念、體制和教師短缺等問題;[16]張西愛等人對海南民族地區的農村教育進行了研究,指出其農村教育仍遠遠落后于其他地區。[17]對農村教育發展中存在問題的研究視角是非常廣泛的,有學者從教育政策、教育財政、教育管理體制、教育信息化等一些具體的問題著手進行了研究。如胡伶從公共選擇理論視角出發,分析了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政策執行過程中所遭遇的阻力;[18]張樂天指出,綜觀農村教育發展支持政策的實施,在看到它的積極影響和良好成效的同時,也須認識到政策實施存在的問題;[19]劉惠林探討了我國農村教育財政面臨的主要問題;[20]楊錦興通過對廣西貴港市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管理新體制的調查,從教育行政的角度對“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21]解月光等人對農村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22]
還有的學者如安曉敏、[23]李軍對教育貧困、[24]教育消費等一些特殊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有的學者在研究農村教育面臨的問題時借鑒了國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如秦玉友對美國、印度、日本農村教育發展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指出對這些問題予以關注和研究對我國農村教育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25]武銳等人根據數據統計分析,對比中日農村教育投資效率現狀,梳理出了我國農村教育投資效率的主要問題,他們指出我國的農村教育投資效率總體來說仍處于較低水平。[26]
3.關于當前農村教育發展對策研究的綜述
如何有效解決當前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是學者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較為豐富的。有的學者對現有的對策建議進行了反思,如楊挺等人指出當前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政策和建議大部分是基于帕累托最優理論設計的,所以政策和建議的可操作性效果并不好。[27]很多學者對如何解決當前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這其中既有偏向理論性的建議,也有偏向實踐性的建議。如胡俊生等人提出,為了解決當前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順應城市化潮流和民眾意愿,實施農村中學由鄉向城的轉移;[28]陳旭峰指出農村教育應該在城鄉一體化的框架之下適時地開展分流教育;[29]楊志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野下探討了我國農村教育的體系創新;[30]梅健等人指出政府在農村教育上的最大責任也是最大作為就是在全社會中進行一種價值引導。[31]有部分學者如毛書林、吳淑嫻等人分別對中國西部、中部等相對落后地區如何解決農村教育問題進行了探討。[32][33]
在如何有效解決當前農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上,很多學者借鑒了中國近代一些教育學家的的思想。如葉鳳剛通過研究黃炎培的鄉村教育思想得到了一定的啟示;[34]劉小紅等人指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經驗對我國當前的農村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35]劉河燕對當代教育家晏陽初提出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的鄉村教育模式進行了研究。[36]
此外,在研究解決當前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時,還有很多學者借鑒了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如馮廣蘭根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興辦農村教育的經驗,提出了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37]趙丹等人通過對斯里蘭卡等發展中國家關于教育資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分析了這些經驗對我國中西部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工作的啟示意義;[38]劉賢偉通過研究馬來西亞農村教育資助項目,探討了其給中國農村教育政策帶來的啟示;[39]解月光等人通過研究俄羅斯農村教育信息化發展情況,提出了對我國的啟示意義。[40]
二、對當前農村教育發展研究的評述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回顧筆者發現以下幾點:第一,學界關于農村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討論,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兩類,即“留農論”和“離農論”,但主張農村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留農”的研究在數量上遠遠超過主張“離農”的研究,在學界“留農論”占據著上風,這當然與國家的政策導向存在很大的聯系。第二,解讀國家已有的關于教育的政策,可以看出農村基礎教育培養目標也是定位在“留農”上,農村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熱愛農業,從小立志為家鄉農業生產服務的學生,就是要培養為農村建設服務的人才??梢娬脖憩F出了極強的“留農”傾向。第三,已有的研究已經開始從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多學科、開放的角度研究農村教育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關系。第四,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側重于現象的描述,對農村教育發展問題的癥結或原因作了分析與論證,但對于如何解決問題缺乏系統的理論探討。第五,在已有的研究當中,研究方法重理論研究,少實證分析,大多數文章是解釋性,實證性文章比例較低,這也是農村教育研究不能走向深入的原因之一。第六,已有的研究多數是在宏觀的層面上來研究農村教育問題,也有少部分是在微觀的層面上來研究農村教育問題,但沒有很好地結合宏觀與微觀的視角,降低了研究的說服力。第七,已有的對農村教育問題的研究沒有很好地結合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這兩種方法的有效結合能夠更好地說明與解釋農村教育問題。
三、對農村教育發展研究的展望
1.今后研究的重點
對于一項理論和應用相結合的研究,農村教育發展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筆者認為今后研究的重點包括如下四個方面:第一,更加深入了解農村地區教育發展的現狀與問題。只有在了解農村教育的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才能對不同區域的農村教育因地制宜地提出對策,從而有效解決農村教育中面臨的問題,推動農村教育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第二,農村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質,積聚人力資本,從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是一種投入,而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則是一種產出,研究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可以驗證這種投入是否合理有效,從而可以為農村教育的改革提供方向。第三,比較不同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通過橫向研究達到縱向研究的效果,總結發達地區農村教育的經驗,為落后地區農村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梯度推進”的原則推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第四,國外農村教育經驗對中國的借鑒意義。通過文獻資料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國外農村教育的政策、投資體制、管理體制、教育結構、資源配置等情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為當前農村的教育發展提供借鑒經驗。
2.今后研究的難點
對于今后農村教育發展的研究,如果要在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闡明問題,又要考慮社會變遷因素,難度是很大的。筆者認為最大的難點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村教育地區差異較大。東部、中部、西部地區農村教育差異較大,即使在各個地區內部的農村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一情況決定了對于農村教育很難有統一的模式,要根據地方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提出發展農村教育的對策,這無疑是今后研究的一大難點。第二,農村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復雜。農村教育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很多潛功能,農村教育的作用很多時候是間接的,很難為我們所發現。教育投入的回報周期是很長的,在有些農村地區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還沒開始顯現,這些情況決定了要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難度很大。第三,不同地區之間農村教育的橫向比較很難達到縱向研究的效果。地區之間社會經濟狀況的差異性決定了要在不同地區之間對農村教育進行橫向比較的效果較差,很難達到縱向研究的效果,對落后地區農村教育發展的借鑒意義有限。而今后的研究如果想要通過橫向比較達到縱向研究的效果,這無疑也是一個難點。第四,借鑒國外農村教育經驗要結合中國農村各地的實際情況。國外農村教育的成功經驗不能照搬到中國,而是要結合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國外的成功經驗也許在中國有些農村地區適用,而在另外一些農村地區則不適用。因此在借鑒國外經驗時,一定要充分考慮農村各地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借鑒。這也是今后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面臨的一個難點。
篇7
【關鍵詞】農村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5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7-0009-02
隨著新時期教育形勢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教育所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特別是薄弱的農村教育,呈現出輟學率高、學生厭學的普遍現象。家長無望、學生無意的教育現狀,這些問題阻礙了農村學校的發展,制約著農村學校前進的步伐,使農村教育岌岌可危。
筆者認為,在當今社會,特別是相對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教育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受教育意識淡薄
隨著社會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上存在的許多不良習氣及人們認識本位的偏差,使農村存在“教育無用論”的現象。許多人士和家長認為念了書也未必有用,還可以找出許多“以身試法”的案例來論證其說法,其影響雖不太大,但對受教育的孩子和支持孩子上學的家長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為他們的心理蒙上了一層陰影。家長的認識促使其在平時對孩子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這些現象的出現及影響,使農村孩子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動力,孩子們對學習也只是應付而已。受教育意識淡薄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2 教育資源匱乏
近年來,雖然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在對學校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做了努力,傾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無疑是杯水車薪,難解燃眉之急。師資力量薄弱,優質的教育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不能充分利用及施展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展。學生除了課堂上、課本上的知識之外,課外知識積累太少,也無從積累(缺乏應有的資源)。
3 教育教學方法陳舊
新的教學理念倡導教學是“以學論教”,把學放在教的前面,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而在廣大的農村,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由于條件的制約不能得到及時的推廣和普及,學校缺乏形象的教學呈現儀器。教師仍用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從事教學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乏味,家長更是望洋興嘆、無可奈何。教師“老一套”的教法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特別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自主、主動、合作探究等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是得不到施展。致使學生越學越乏味,提不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無從談起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4 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合理
由于教師資源短缺,大多數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課業負擔越來越重,由于社會的發展,條件較為優越的家庭將孩子送入教學質量較好的城區學校接受教育,致使城區學校人滿為患,而鄉村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小學)生源急劇減少,有的班級甚至只有1人,一所學校有六個年級,而只有4個或更少的教師的情況在許多農村地區普遍存在。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教師整天忙于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而無法研究課堂教學,也沒有時間研究教法。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敖處熃痰男量啵瑢W生學的吃力”和現象也就隨即出現。這樣種情形不僅是教育資源浪費,更是教育的失誤。
5 課程的開設存在嚴重的漏洞
由于應試教育及教師配置不合理的原因,大多數農村小學只開設語文、數學、英語課,音樂、美術、體育、品德、科學等課程也只是走走過場或形同虛設。并不是教師懶,而是由于老師整天想著完成相應的教育教學任務而無暇顧及。致使六年級小學生不知水蒸氣為何物,更不知水蒸氣和水是如何相互轉化的。教師每天都要完成三至六門主課的教學任務,忙于升學率及排名,對于所謂的“副課”根本無暇顧及。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
(1)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在廣大農村,教師嚴重不足,學歷合格率低,“拔高使用”、“跨年級使用”、“超負荷使用”的現象十分突出,為此要大力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優良傳統,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打造一支務實、創新、進取的教師隊伍,是當前農村教育的形勢所逼,也是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根本。教師是教育的主導,一支沒有創新、進取精神的教師隊伍,就如同一潭死水,沒有生機與活力,學校也得不到發展,學生也就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教師只有樂教,學生才能樂學。
(2)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校本培訓與教師自學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農村教師由于條件的限制,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太少,教學方法、教育理念也相對陳舊,只有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引導與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素養與創新理念,農村教育才能步入正軌,農村教育才會煥發出活力。
(3)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在農村,教育資源不是沒有,而是相對匱乏,優質的資源無處尋覓,先進的教學儀器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多數教師和學生只是一味地死啃書本。以教材為中心,教師充當解讀文本的角色,教師仍以“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角色高高在上,學生也只能充當可憐的“小綿羊”,“耐心”地聆聽教師的“催眠曲”。這些都是教育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
因此,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給教師、學生創設優越的教育環境和媒介,是強化農村教育的基石。
(4)優化學校布局調整:由于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農村學生涌入城市,鄉村學校普遍存在教師少、學生少、年級多的情況,致使正常的教學無法開展。一位教師教二、三個年級;七、八個學生的現象越來越多,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寄宿制學校也就應運而生。近年來,大多的農村中小學由于生涯的不斷減少,都在合并,相對來說,這是個好事情,因為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受教育難和不均衡的問題,更使優質的資源得到了充分地利用,使條件較為優越的農村中小學得到長足發展。資源的集中和共享,不僅使更多的孩子受益,更避免了資源的浪費,使農村教育健康、穩步、均衡發展。
篇8
一、政府和社會需要加強農村社會教育環境監管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振興的希望。如果從小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就會成為制約農村兒童智力發展的最大障礙。按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未成年人不得進入游戲廳、網吧,但在農村由于法制意識不強,監管不到位,網吧和游戲廳往往成為未成年人經常出入的場所。在走訪和調查過程中發現,有73﹪的學生認為,在節假日他們唯一的活動場所是網吧或娛樂廳,而在與學生家長和老師的座談中,也認為現在大多數學生逃學逃課的主要原因是迷戀于網吧。很多班主任認為: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抵不上游戲廳或網吧的一夜網聊或游戲。雖然家長和老師對學生進入網吧游戲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來制止,但收效甚微,因此,要切實加強對學校周圍娛樂場所的管理,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教育資源
充分利用農村現有的教育資源是解決現存矛盾的關鍵所在,大多數外出務工人員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不可能保證子女在工作地點上學,而使農村教育資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因此,開發利用農村現有教育資源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1.開辦家長學校,對監護人進行短期培訓。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比較高,卻又苦于文化太低而無法進行家庭教育。在對家長的問卷中,有68.5%家長認同對家長進行短期培訓,以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應對新時期未成年人教育的需要。
2.豐富農村學校文化生活,為未成年人創造有安全保障的學習環境。學校的安全成本越來越高,安全責任越來越大,現在社會普遍認為教育成為一個高危行業,現在學校的一些活動,不是考慮學生的發展問題,首先考慮的是安全問題,安全成為學校管理中的頭等大事。基于安全考慮,建議學校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具有安全保障的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從學校層面上來說,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校外住宿學生進行登記和排查,一是要加強安全教育,二是與校外住宿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溝通渠道,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溫暖和關愛。對住宿學生家長的聯系方式和教育狀況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必要時也要對家長的有關情況進行登記,以便能夠及時和家長就子女情況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家校雙方的努力,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生命的體驗,感受父母般的溫暖,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三、深化農村教育改革
1.形成具有農村特色的教育改革制度。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農村的家庭教育方式與城市有著很大的差異,城市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家庭中可供利用學習的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城市家庭信息化占有率比較高。但是在農村,真正可以用來幫助學習的信息工具很少,同時缺乏與父母的心理溝通,農村兒童多數情況下出現一些棘手問題,很難獲得有效的幫助,只能根據自己的、同時也是極端的方式來處理,從而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農村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在改革的過程中應采取針對性更強的農村家庭教育方式。
2.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確保農村中學建設學生公寓,實行公寓化管理?,F在,農村初中的大部分學生都是租用學校附近的私人房屋,學生在外面居住,學校很難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有效的管理。由此造成這部分學生的課余時間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使很多學生游離于學校的監管之外,在周末大多數學生進游戲廳或網吧成為必然。
3.探索適合農村中學的節假日課外輔導制度。在調查中發現,經常進網吧的學生當中,有64%的學生回答去網吧的原因是在無事可做的情況下才去的。所以,探索適合農村中學的節假日課外輔導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延長學生的在校時間,是解決該問題的有效辦法??傊瑸榱宿r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為了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政府和社會、學校都要認真研究農村教育,積極探索,形成適合農村實際的教育方式,也要制定與農村教育現狀相適應的、與城鎮化發展的實際相結合的政策措施,建立與農村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相吻合的教育策略,切實支持農村教育發展。
作者:李劍南 單位:莊浪縣第四中學
參考文獻:
[1]吳雨榮.城鎮化進程中農村教育面臨問題的分析與建議[J].教學與管理.2015(36)
篇9
摘要:促進農村教育是推動我國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農村教育的落后不僅關系著我國教育的水平,還關系到農村今后的發展。我們要以新農村建設為主要契機,加強我國農村教育建設,促進農村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關鍵詞:農村
教育
農民發展農村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農村教育的發展有利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城市和農村一體化建設,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其次,農村教育的發展,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體現,對于構建學習型和創新型社會具有重要作用;最后,農村教育的發展,有利于解決我國的農村、農民和農村問題,增加農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水平,對于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一、當前我國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隨著基礎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目前的農村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與城市教育相比較,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國的農村教育問題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薄弱,師資力量較弱,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育結構功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1、
農村教育的經費投入短缺現象嚴重由于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且還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有些縣級政府沒有財政能力承擔農村教育管理體制的責任,造成了農村教育面臨著經費不足的嚴重困難。2001年,我國開始實行以縣為主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但是,由于縣級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當,有些縣級政府教育資金投入較少,使得校舍面積小,教育設施少,對于學生必須的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文體器材等,也遠遠達不到現代化的教育要求。而且,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有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和特殊人群(流動人口子女、殘疾兒童等)的基礎教育就成為了困難,或者負著債務接受教育的情況也不少存在。2、
農村教育師資隊伍素質不高農村教育中還存在一個十分普遍的問題,就是師資力量薄弱,有些教育觀念落后、知識能力不高,方法落后的教師還活躍在農村教育課堂中,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成長成才。農村的教師選撥、任用和培訓機制不完善,造成教師逐漸向城市學校流動,農村與城市的教育差距逐漸拉大。近年來,農村增加大量的任課教師,卻又不給任課教師及時編制,打擊了教師的敬業精神,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責任心,造成農村教育質量不高。3、
農村教育的結構和功能不完善在農村教育結構上,目前我國的大部分農村只有義務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相對缺乏。隨著我國農村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農村對于成人和職業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對于成人和職業教育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但是,農村的教育結構嚴重向義務教育偏離,忽視了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這種現象使得農村的教育結構單一,農村教育越來越滿足不了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需要。另外,我國農村教育的功能僅限于向高一級學校培養人才,只是希望通過一級級地升學離開農村,基礎教育的質量也受到影響。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通過簡單的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為只要這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行,品德和其他方面都不行,因此不再關心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不僅忽視了成績較好學生的全面教育,還忽視了成績較差學生的基礎教育,嚴重阻礙了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二、分析改善農村教育現狀的對策1、在政策中突出農村教育的重要地位政策要突出農村教育在國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力爭體現農村教育政策的可行性。第一,政府要關心農村的教育問題,將農村教育問題看作是我國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教育問題中突出農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在政策中對農村教育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農村的教育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關系,一方面,只有建立以中央政府為主體,地方政府及學校自身為補充的教育資金支持,才能讓農村教育免受教育資金缺乏的危機,另一方面,只有以中央政府的科學決策為指導,才能在農村教育中穩步前進,少走彎路。第二,政府要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加強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和幫助,并在法律和制度中體現可操作性,以確保農村教育的快速發展。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特殊而復雜,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不僅要實行宏觀調控,還要注重側重群體和區域的教育現狀,只有根據具體區域的農村教育問題,才能使農村教育工作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與此同時,政府要加大監督和檢查力度,確保政策得以很好實施和農村教育問題得以解決。2、
篇10
>> “后撤點并校時代”的農村教育之痛 “后撤點并校時代”農村教育向何處去 后撤點并校時代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現狀與思考 西部農村學?!昂蟪伏c并校時代”所面臨的困境 “后撤點并校時代”的鄉村教育與鄉村文化傳承 農村基礎教育“撤點并?!钡陌l展現狀探究 后名校時代的辦學反思 慕課時代我國基礎教育的應對策略 對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點反思 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芻議 發展我國GIS基礎教育的思考 中外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策略及對我國的啟示 我們這個時代的“基礎教育” 淺析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 關于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措施和建議 反思我國現代基礎教育存在的幾點問題 我國農村地區撤點并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關于我國農村小學撤點并校的思考 我國農村小學撤點并校引發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問題的反思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16-06-11.
[3] 我們的自由天空(OFS).中國中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生師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M].楊東平.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4] 陳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學(第三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 段成榮.人口流動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J].西北人口,1998.
- 上一篇:人事崗位規章制度
- 下一篇:工程管理和項目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