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高效提分范文
時間:2023-09-20 16:58: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數學高效提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前言
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重視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更加重視課堂教學質量。高中數學對于學生今后的個人能力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學好高中數學非常重要。然而由于高中數學知識點多且難度較大,很多學生從初中升高中后難以接受突然的改變,不能很好的適應,就導致其學習成績不佳,進而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形成惡性循環。
二、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由于數學大多都是公式,強調嚴謹性和準確性,比較枯燥,再加上一些內容難度較大,因此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恐懼心理。應試教育模式下,很多學生在課堂上都處于被動的角色,興趣在很大程度上被打消。另外,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不利影響,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
2.教與學存在嚴重脫節問題
由于很多高中教師都很少接觸初中教學,因此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一些知識點教師認為學生都在初中學過了,因此就跳過不講,或者將其歸咎于學生自身基礎較差,而學生不懂也沒有及時給教師反饋,從而導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
3.教師教學缺乏趣味性
高中課程都比較緊張,數學的教學進程安排也比較緊,因此教師往往疏于進行課堂設計,通常都是按照大綱教材或者在課前做下備案,缺乏靈活的變通,且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學習非常的被動,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教師產生很大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獨立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1]。
4.教師教學缺乏互動性
在教學中教師大多都是將知識點一股腦的教給學生,不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真正需求,在課堂上也是以教為主,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更加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提高。
5.教師教學模式需要創新改革
現在關于教學模式的研究已經很多了,但是在實踐中缺很少得以廣泛的應用,并且一些教師在教學方法的應用上缺乏靈活的變通,多根據自身經驗展開教學,或者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不適應,都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2]。另外,由于很多學校將分數和升學率作為教師評價的標準,因此也導致教師只能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和培養。
三、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1.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教學中
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老師的思路和目的,也可以讓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教師則在其中發揮引導作用。小組合作學習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適當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發揮其創造性[3]。
2.將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中,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多媒體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教育環境,也使教學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將其應用于課堂上輔助教學課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聲像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體圖像、聲光以及色等,將他們帶入特定的學習情緒,進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的學習態度從被動轉為主動,激發濃厚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4]。另一方面,一些數學知識點具有空間性,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難度,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將數學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通過動態展現出來。例如在將函數y=Asin(ωx+φ)的圖象時,教師可以將函數中的變量設置為有限個值,改變A值以改變圖像的振幅,讓學生對圖像與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和總結,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習有較大學習興趣的學生更容易在學習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其學習效率及成果也會更好。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小游戲或者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進而引入數?W知識,同時多增加一些試驗或者對比等,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尋找數學規律,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5]。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必然提高,那么學習成績也會相應的提高,進而進一步帶動其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4.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
數學的知識點是比較瑣碎的,不過由于其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因此可以將其知識以邏輯為主線進行結構的構建。在構建高中數學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分為縱向知識和橫向知識,重點在于整理概念、公式、技巧及方法等,幫助學生更好的將知識融會貫通[6]。例如在二次函數求極值的問題中,可以用配方法、數形結合法、求導法以及待定系數法等,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典型的二次函數為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求值。然后求值結束后,為了加深學生對上述解題方法的理解,可以讓學生對不同的方法解答函數極值的思路進行總結,并引導他們主動思考這些方法在解題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從而使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完整。
篇2
【關健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并大有方興未艾之勢。從表面上看似乎走進了新課改的最佳狀態,但認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沒有真正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沒有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因此,研究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
一、師生互動策略
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課堂活動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積極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傳統的課堂活動中,信息的傳輸不是雙向,只有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沒有互動。結果整堂課死氣沉沉,效率低下。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時,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采取策略,實現師生互動。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盡可能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然后有意識地進行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通過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對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學生在這樣的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二、創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策略
把數學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創設促進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善于觀察,認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開展合作探討、交流得出很多結論。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后再思考、討論的余地,這樣就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如在講解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時,采取實例設疑導入法。先提出一個通俗而有趣的問題:用一張報紙(厚0.1毫米)對折30次,想一想,這疊紙大概有多厚?如果對折100次呢?在學生做出了種種估計后,教師提出其厚度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學生感到驚詫,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師引出課題,師生共同分析,推導出通項公式,并計算出h=a30=(2×0.1)×229=O.1×230(毫米)=105(米),遠遠大于8848米。通過這樣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就把復雜、抽象而又枯燥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通俗化了,同時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設置能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題型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要想創新,就應指導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權威挑戰。然而學生認為教師和教材的權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習慣于接受教師和教材講述的一切,不會去思考、懷疑、批判,所以很難有創新意識。同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提出的問題大多是陳述性問題,并讓學生圍繞某一知識點進行大量的題海戰術,缺少了對開放性創新題型的設置。數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設置能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題型,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來不斷優化數學思維品質。開放性數學題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規的套路去解決,而必須經過思考、探索和研究,尋求新的處理方法。如求過點((2,3),且在兩坐標軸上截距相等的直線方程。這道題的正確結果有兩個:x+y=5或3x-2y=0。如果學生按常規思維方式去解決的話,就會忽視截距是0的特殊情況而得不出完全正確的結論。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發現和尋找數學的規律及其表現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結論的推導、方法的思考過程作為教學的主要過程,從根本上改革課堂教學。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現代教學技術與高中數學整合策略
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與數學的整合,是解決課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體可以提供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復雜的公式形象化。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感官同時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課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學生在這樣輕松、偷快的教學環境中學習,不再感到單調枯燥,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數學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這些內容往往很抽象,學生學起來很枯燥,難以接受;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能把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這些概念、定理。如通過投影,可以將物體點、線、面之間的關系表現得生動形象,從而有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發展。例如,在進行點、線、面投影規律的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分析形體上的幾何元素在三面投影中的位置和三維幾何元素與二維投影圖之間的對應關系,然后再觀察當幾何元素的空間位置改變時,投影圖上的對應投影又是如何變化的,從而可以更好地幫助其掌握點、線、面的投影規律。記憶相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再如,在講到三垂線定理時,教師可以制作一組幻燈片,以立方體為模型,使之從不同方位轉動,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線,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感性認識,加深對定理中各種情況的理解,增強對該定理的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學生們的數學思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當然教學策略是多樣的,只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創新,就會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策略的實踐,證明了課堂教學具有藝術性、智慧性,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的意義,減輕學生認為數學枯燥無味的顧慮,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成芝.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中國科技信息,2005,(23)
[2]劉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3)
篇3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覺得數學課枯燥乏味。雖然他們既專心做練習,又認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他們臉上鮮有喜悅的表情。就這樣,數學課堂的氣氛變得沉悶。
針對這一問題,我對所教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總結調查結果,我發現造成數學課堂沉悶的原因有五點。第一,初中生心智逐漸成熟,開始在乎別人的看法,有了較強的自尊心,因此害怕其他學生的嘲笑和教師的責備。基于此,大部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持觀望態度,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每個班都有幾個特別活躍的學生,幾乎每節課的課堂提問都被他們搶著回答,以致其他學生只能做傾聽者。第三,教學進度、教學時間往往制約教師的授課方式。第四,教師的課堂設問有時可能不是非常恰當。第五,教師比較注重傳授知識,而忽視課堂氣氛的營造??梢?,在營造課堂氛圍方面,教師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問題的研究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已有知識和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要以“引導者”的身份,努力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教師的作用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最終令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三、策略的提出
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點撥者”。受年齡、經驗、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比較有限。基于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和點拔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特別是,當學生遇到疑難和感到困惑時,需要教師指點迷津;當學生總結知識、歸納方法時,需要教師的及時點拔。另外,新課程標準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課堂教學可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利用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現個性,獲得發展,最終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課堂氣氛直接關系課堂教學效果。那么,數學教師怎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呢?對此,我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六個策略。
1.課堂導入應貼近學生的生活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好的導入能在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熱情高漲,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初中生的社會生活經驗尚淺,興趣主要集中于自己密切關注或比較熟悉的人與事物方面。因此,如果能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密切關注和比較熟悉的人與事物納入課堂教學中,那么就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借助生活實踐將那些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那么就能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用幽默的語言調動課堂氣氛
初中生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因此教師可在課堂氣氛沉悶之時,適當采用幽默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在哄堂大笑之后,注意力便會集中一段時間。如果教師用睿智、幽默的語言貫穿課堂,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一直保持在集中的狀態。
3.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可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并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首先,在“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學生不再持觀望態度,每個人都能暢所欲言,并在發言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主動學習。其次,在“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學生之間能形成一個個小團體,在這一個個小團體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逐漸增強。在“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中,教師的作用是適時啟發、引導,讓學生的討論不斷深入。
4.讓學生動手實踐、親身體驗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各種學具,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居于主體地位。讓學生動手實踐,使學生親身體驗,這既開動學生的腦筋,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樂趣,進而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
5.利用矛盾推動課堂進程
“矛盾是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币虼?,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適時設置矛盾,然后引導學生將這些矛盾解開,就如同偵探推理判案一樣,讓學生在層層剝繭的過程中釋疑解惑,最終獲得數學學習的樂趣。
6.努力創設教學情境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應是學生熟悉的、理解的,同時其中包含的數學問題又令學生覺得富有挑戰性,能引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在我聽的一次公開課上,教師從最熟悉的報數游戲展開教學,一步步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現在數學課堂上認真聽課的學生多了,積極發言的學生多了,數學課堂不再沉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教學實效大大提升。當然,對這些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策略還需進一步探索與實踐。
篇4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86-02
一、課堂展示,合作探究
新課程強調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合作等活動凸顯出來。鄉土案例因其鮮活、熟悉、綜合的特點,恰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首選載體。雖然素材豐富多樣,但必須經過加工處理后才能呈現。
1.案例展示。韓江之旅——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設置情景:由學生課前準備,把拍攝的韓江照片給大家欣賞并簡述韓江的自然景觀。(將學生置于發現探索者的位置,結合圖片給學生視覺沖擊,增強學習興趣。又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提出問題:①描述該區域植被、河流、氣候、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特征。②嘗試解釋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學生討論的要點:①正確表述自然地理特征,如植被類型、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氣候類型與特點以及土壤類型等。②舉例說出各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例如氣候濕潤,所以河流水量大、植被茂盛等。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一些學生在實踐中發現韓江下游環境遭到破壞的問題,拍成照片,并帶回了一些土壤樣本。教師提供文字材料。材料:韓江屬粵東地區的戰略性重要水源地,地處粵東多雨中心(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上中游所流經的福建省龍巖市、漳州市,廣東省河源市、梅州市、潮州市等地區,山區面積大,溪流陡,現有河道泄洪能力仍然不足……韓江流域水資源、水力資源亦豐富,但天然徑流豐枯不均,制約了本區域的工農業生產……上中游修建水電站之后,發現下游水量減少,水質惡化,生物多樣性遭受到了破壞……提出問題:a.面對“韓江的尷尬”,該怎么保護韓江的美麗又合理開發水資源?b.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對土壤成分進行粗略測定。(第2個問題需要實驗室作為課堂環境支撐)。學生討論的要點:a.大壩蓄水使下游及流域生態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b.上中游修建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對下游(農田灌溉、生活飲用水、海水倒灌)產生那些影響?c.通過實驗室測定韓江土壤樣本,分析氣候、植被、地形、水文等條件對其的影響。d.開發韓江的水電資源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原理建模:將鄉土地理案例引入課堂是為了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思考,發揮其反射驗證作用。但鄉土案例的缺點是不具普遍性,難以抽取普適性的原理、規律。師生協同對楠溪江之旅的案例進行概括與提取,從中尋找規律性的東西,引出整體性的三個表現以及資源開發利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2.案例選用原則。①綜合性。鄉土材料的選擇應在承載地理原理、規律功能的基礎上,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內容上體現優勢組合,形式多樣,在展示過程中體現多角度、多層次,不能生搬硬套,盡量做到一例多用。使教學過程既直觀又概括,才能更有效地為地理教學活動服務。②時效性與開放性。隨著時代的發展,鄉土資源要與時俱進,切忌選用老掉牙的材料,最好聯系最近發生的新聞熱點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新奇去體驗、探索。選取的案例應當保持開放性,結果不要預先設定,讓學生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問題,為地理教學注入活力。③可操作性。鄉土案例沒有地理教材知識的支撐就成了“空中樓閣”。因此,鄉土資源與地理教學的整合必須尋求平衡點。鄉土資源的拓展既要能夠補充、豐富既有的教材內容,又能以地理的觀點賦予鄉土資源課程意義。材料的選擇難度要適中,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太直白對學生則沒有挑戰性。環境支撐要符合學校、學生實際情況,這樣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
二、課外拓展,轉化提升
“心動、腦動、行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地理學科研究人地關系的優勢,挖掘鄉土資源中有研究價值和適宜學生研究的內容開展學科小課題或者其他多種多樣的活動,既有教材原理的支撐,又源于生活,能夠引導學生運用學科原理去研究發生在身邊的地理問題,并能增強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針對上述案例,可以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究活動:
1.韓江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探究角度:韓江是廣東第二大江,旅游資源類型多樣,學生可選取其中一類進行開發方案研究、開況調查報告、保護措施等多個角度的活動。如大埔三河壩韓江源景區、潮州韓江湘子橋景區、汕頭中山公園景區等。
2.韓江修建引水工程的利與弊。探究角度:潮州韓江東西溪水利樞紐工程是近幾年的熱點話題,對其有贊同和反對兩種不同的聲音,課堂探究時間太短,可以讓學生深入調查,成果展示可以用辯論賽的形式展示。
3.韓江流域兩岸采石場布局的利與弊。探究角度:通過采石場選址的合理性、采石場附近的生態環境調查等角度剖析其布局的利弊。
4.韓江流域土壤性質研究。探究角度:測定土壤成分的實驗、土壤退化情況調查報告、土壤與農業類型的關系。
5.韓江流域傳統聚落景觀調查研究。探究角度:流域傳統聚落(潮汕傳統民居——“下山虎”“四點金”)建筑的特征及成因分析、傳統聚落的現狀、聚落的演變歷程探究以及傳統聚落的開發與保護。針對教材設置的不同章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可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發掘,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逐步形成主題研究系列,并且將這些資源分類整理積累成庫,可為今后開發校本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地方課程的開發提供可資借鑒的范例。課外拓展中教師對研究過程的指導要貫穿始終,學生在研究中出現新情況時,指導他們及時對預定方案進行改進,并根據課題要求有重點地搜集資料、制定調查問卷等,在資料分析處理環節要培養學生對資料的價值判斷與分析、篩選、歸類的方法,最后形成完整的課題或其他形式的資源。
三、師生合作,共同成長
教師在鄉土案例教學中充當組織者與引導者,激勵學生參與活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在組織引導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出發,挖掘學生的經驗、體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發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資源,充分發揮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作用。學生力所能及的內容教師要避開,力所“難”及的內容教師要幫助。學生作為課堂的主 體,利用教師的智慧結構、知識水平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在學習探究中獲得知識、形成經驗。實質上,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就是學會地理、會學地理,師生相互促進、相互成長的過程。
鄉土地理的學習,因為其打破了封閉式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感知、體驗、探索地理的奧秘與神奇,能夠自主選擇家鄉地理環境某些要素開展綜合或專題的研究,這對培養他們的探究學習能力無疑是極為有益的。通過這樣的地理實踐,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還可以在考察、調查等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從多方面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澄.地理教學論與地理教學改革[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5
一、幾種主要的學術腐敗現象
近年來,隨著新聞媒體的不斷披露,大學學術腐敗引發社會對大學學術秩序的廣泛關注。然而,要從根本上消除大學學術腐敗,僅有關注是不夠的。目前,我們迫切需要對學術腐敗進行整體的現象梳理,分析其制度誘因,分門別類地采取措施。
⒈學術造假。學術造假是指剽竊、抄襲、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偽造、修改研究數據的行為。僅一年,就有西安交大六教授舉報該校一名長江學者造假、江西井岡山大學教師鐘華和劉濤國際學術期刊造假、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博士論文抄襲等諸多事件被披露。在這一系列事件面前,人們既感慨于六名老教授的堅持,更震驚于造假還敢申報國家大獎的“勇氣”,驚詫于兩個年輕學者一年炮制70多篇sci論文的“荒唐”。12月17日,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沈陽副教授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眾,描述了學術造假的整體狀況:據估算,的銷售額高達數億元。
⒉無償占有研究生的勞動。中南大學信息物理工程學院教授陳真誠涉嫌慫恿研究生抄襲他人論文的事件披露后,人們看到了某些導師和研究生之間關系的“冰山一角”。有些導師指派研究生到自己的公司里工作,以“研究”為名,無償占用學生勞動,擠占了他們的學習和研究時間。以前只在研究生中傳播的“故事”,開始在社會中擴散。
⒊科研經費使用不當。為了提高科學技術水平,我國政府多年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學科研的整體水平和科研條件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但暴露的問題也很多。項目負責人違規使用經費、橫向課題收支缺乏規范,敗壞學校聲譽,借協作科研之名,將科研經費違規劃撥關聯機構和自己的公司……這些問題的廣泛存在,不僅對大學的社會形象帶來嚴重影響,而且一直困擾著中國大學科研的效率和水平。教育部、財政部聯合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蒲薪涃M管理的若干意見》文件中所列舉的問題都是近年來被社會廣泛批評的學術腐敗現象。
其實,在上述調查所列的幾種學術腐敗中,性質并不相同,有些行為通過加強紀律約束和監管就可以大大減少。而有些學術腐敗涉及范圍很廣,甚至動搖了學術研究的根基,約束和監管的成本很高,持續性效果也不會好,因而必須從制度機理上加以研究和改造。
二、通行的觀點及其局限
學術腐敗使人們開始注意到大學自身管理中存在的嚴重問題?,F在,人們普遍認識到,不管是行政化還是大學自不足,或者是學校內部的晉升和科研等管理問題,都意味著需要重新考慮大學的整體制度設計。不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創新的基礎就不堅實。但是,人們對于大學學術腐敗問題范圍和誘因的看法并不一致,自然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許多人認為大學學術腐敗是大學師德建設沒有做好,只重視專業水平,未強調“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業特性,因而導致大學學術風氣偏離了“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軌跡。大學教師整體知識水平高于一般社會成員,因而也應具有更高的自律水平。但是,大學教師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關鍵還是要建立合理的制度,激勵大學教師選擇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而不能指望哪個群體的道德自覺。
還有一些人認為是大學現行業績激勵制度存在缺陷。大學教師的晉升、獎金發放都與發表的論文數緊密掛鉤,致使教師
把的數量作為頭等大事。這種觀點將誘因找到了,但是,如果因此取消晉升、獎勵與掛鉤,又勢必造成缺乏激勵,干好干壞一個樣,同樣也會影響大學的創造力。國際學術界普遍實行用衡量學術成就的方法,也有“要么發表要么死掉”的戲言,但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全力以赴,以一種讓任何西方國家都難以想像的速度增加“科學生產力”。因此,“問題—對策”式的措施,難以系統地解決當前大學學術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誘因作用機制還需要更加細致地加以研究。三、大學科研管理的“他山之石”
在國際范圍內,美國聯邦政府以其對科研的巨額資助聞名于世。從“星球大戰”計劃,到人類基因組研究,再到教師專業發展標準的制定,都是美國聯邦政府科研資助下的產物。在美國的一流大學中,以斯坦福大學為例,科研是它最大的收入來源,科研收入占其總收入的40%。而其中,美國聯邦政府又是科研項目的主要資助者。可以說,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資助對美國一流大學的科研活動起著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
實際上,除巨額的資助令其他國家羨慕外,美國聯邦政府對其委托給大學的科研項目的管理方式也為提升科研質量提供了關鍵性的制度基礎。美國聯邦政府并不直接管理大學(西點軍校除外),對大學也沒有直接撥款。在這種條件下,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制度中有哪些要點支撐了管理的有效性?
1、統一的科研委托行為
目前,美國聯邦政府有14個內閣機構,100個以上的各類委員會。它們都可以在本部門的預算中設計科研項目預算,分年度向預算管理辦公室(omb)提出申請,經omb匯總提請國會批準后,這些聯邦政府機構就可以委托大學或其他科研機構進行研究活動了。在這個過程中,各個聯邦機構都必須遵守對高等教育機構、醫院和其他非營利組織間協議的管理規定,統一經費撥付的程序和協議格式,保證了眾多聯邦機構按照一致的程序和要求管理他們和大學間的科研項目。
規范、統一的科研委托行為,還意味著大學間平等、獨立的競爭地位。美國聯邦政府的委托項目對所有大學開放,不管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只要有能力承擔科研項目都可以獲得政府的資助。從事實上看,聯邦機構科研項目資助主要集中在幾十所研究型大學身上,但是,他們獲得項目資助不是因為他們擁有什么“頭銜”,而是這些著名大學有能力完成這些項目,這和我國大學熱衷于不斷“升級”以便從政府那里獲得各種各樣“身份”,進入政府劃定的各種各樣的“重點圈子”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大學治理的核心議題在于選擇合適的制度來保證大學理念與目標的實現。大學治理包括一系列問題:從外部而言,涉及到政府與大學的關系;從內部而言,涉及到大學的內部權力結構、大學各職能之間的關系等等。美國聯邦政府在資助科研項目時,承認大學在科學研究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是,聯邦機構委托大學從事科研活動,就是按照支出目的,而不是按照物品或者服務的性質進行劃分的成本核算方式,充分尊重了大學內部各種關系。
2、尊重大學的經濟利益
在美國研究型大學中,科研是大學最重要的收入。而且,是真正的收入,不是賬面上的數字。美國聯邦機構委托項目包括兩類成本:人員成本和大學設施和管理成本。科研項目一經批準,相應比例的人員成本就進入大學的收入賬戶,成為大學從聯邦科研項目中獲得的人員成本補償收入;除人員經費補償外,大學為聯邦科研項目的完成還提供了不可明確分割的服務成本,如圖書館和辦公室設施,以及科研管理人員提供的服務,因此,大學要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設施和管理費的收取比例,由大學和聯邦機構的委托方討價還價。最后,所有向聯邦機構提起的科研項目申請書都要經大學科研預算辦公室、倫理審查辦公室審核后,由學校科研管理部門送出,保證該大學所有的科研項目不存在有悖于大學理念的倫理問題,保證大學向聯邦機構提出的成本補償要求是嚴肅的和基于精確計算的。
在這樣的成本原則下,大學教師可以獨立地完成科研項目的研究,但是其科研行為是作為雇員的行為。大學作為機構與聯邦機構洽談合作事宜,簽訂合作協議,科研項目組只是一個按照功能臨時架構的科研組織,從而完全尊重了大學的經濟利益。
3、尊重大學與教師的聘任關系
人員成本是否可以納入科研成本,一直是我國大學教師和財政部門爭論的焦點,也是大學科研經費使用中的一個敏感話題。我國科研經費一般只允許承擔5%的人員經費,而且不得用于研究者本人。大學教師認為,科研項目主要成本是大學教師投入的人力和智力成本,科研經費不允許包括人員成本簡直匪夷所思。財政部門的理由同樣充分,國家已經支付了你的工資,為什么還要支付人員成本?那樣不意味著一個人拿兩份、甚至更多份的工資嗎?大學教師和財政部門的要求無法平衡,于是,大學教師只能在做科研項目預算時,把經常性費用放大,甚至購買不必要的設備。最終,大學科研經費預算出現了非?;默F象,即委托部門給多少經費額度,科研項目就能夠預算多少經費,這從根本上影響了科研經費管理的嚴肅性。
美國的做法是,人員成本可以按照實際投入該項目的時間包括在科研成本中。表面上看,這可是中國大學教師在從事科研活動時夢寐以求的,但是,該成本原則背后的人事制度卻是大多數人沒有看到的。在美國,大學教師是大學的雇員,在聘用之初,大學和教師就根據各自的實力開始了討價還價的過程。教師一旦簽訂全日制聘用合同,就把所有工作時間都給了大學。教師申請科研項目時,首先要根據科研項目的大小,估計自己需要投入的工作時間。例如,如果教師估計需要將1/3的工作時間用于該研究,則1/3乘以該教師的年薪,就構成了該項目的人員成本。一旦項目獲得了批準,則該人員成本進入學校的收入賬戶,大學就免除該教師1/3的教學時間,但他的薪金還是聘任合同約定的水平;如果該教師在一年內沒有任何科研項目,則他的工作時間就必須由教學和社會服務時間填滿。所以,在美國大學,各學院院長的主要管理責任,就是為所有的員工找到足夠的工作量,否則,就意味著學院雇傭了超過需要的教師,需要裁員。
以上人員成本計算方法,尊重了大學和教師之間的聘用關系。無論聯邦政府還是州政府,都不能支配大學教師,包括公立大學教師的勞動。大學教師的時間屬于大學,政府要委托大學教師從事科研和其他活動,必須補償相應的人員成本給大學,大學才能免除
大學教師相應部分的崗位責任;成本原則保證了大學與其教師聘用合同的嚴肅性,保證了大學通過時間管理將教師組織起來。4、尊重大學教學、科研統一的特點
和獨立設置的研究機構不同,大學的科研活動離不開教學。于是,聯邦政府認可研究生的獎學金包含在科研成本中。如果一個科研項目需要一個全日制的博士后,兩個半日制的博士和一個全日制的碩士,那么,該博士后的工資、兩個博士的半獎和一個碩士的全獎就可以包含在科研項目的經費中。
承認研究生是大學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并在財務制度上落實這種理念,給美國大學研究生培養質量提供了堅實的保證。大學教師在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時候,提供的獎學金和博士后工資是由科研項目承擔的,所以,需要哪一類的研究生,他們入學后從事什么研究,教授早在申請項目時就已經心中有數,絕不會亂開人情口子,否則,到時候自己的科研項目沒有合適的人完成,豈不是拿自己的學術信譽開玩笑?制度決定了教授要嚴格挑選合適的研究生,這時,教授順利完成科研項目的動機就與政府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動機實現了“激勵相容”。
四、美國大學科研管理帶來的啟示
在我國,提高大學科研質量,改善大學學術管理,是與大學“去行政化”,尊重大學自聯系在一起的。這種策略提出了改革方向,但缺乏明確的“路線圖”。實際上,大學自也是一種經濟制度安排,否則,這種自就缺乏堅實的制度基礎。
1、科研委托要尊重大學獨立的經濟利益
在我國,大學校長們經常懷疑科研經費的性質。從理論上說,大學教師獲得的科研經費是大學的科研收入,但實際上,除了扣除給大學的5%—7%的管理費外,大學根本沒有對這些科研經費的支配權。如果大學再對教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獎勵的話,那對大學來說,科研項目申請純粹就是“賠本賺吆喝”了。而在我國,大學和教師的關系,就像自由市場的管理者和各個經營戶之間的關系,管理者所面對的資金往來,并不屬于市場所有,而是代替經營戶進行財務管理。大學不是靠組織架構聯系在一起的,在許多時候不得不靠職稱、榮譽制度和內部資金將大學教師組織在一起,加劇了行政化的傾向。政府委托大學教師的項目,就像政府和商戶間的協約,市場管理部門本身并不能介入,全不顧大學與教師之間聘任關系的嚴肅性,有時基于項目管理需要,政府還提出和大學管理不一致的要求,更加削弱了大學的整體性。
2、科研委托要尊重大學與教師間的聘任關系
我國雖然也實行崗位聘任制度,但還是不完整的聘任制。大學教師一旦受聘,大學就能夠從政府那里獲得一個編制帶來的工資,“編制”就是獲得政府經費的身份,即使教師什么都不干,只要有這個編制,就有了基本工資。所以,財政部門才有了“已經支付工資,為何還要支付科研勞務費”的疑問。實際上,政府在委托大學教師從事科研時,是以大學教師是國家雇員的身份進行委托的,把大學和教師間的聘用關系拋在一邊,用從屬關系代替了科研、教學規律。
為了激勵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教師每從事一份工作,就在基本工資基礎上加一份相應的經費。因此,身份制度加上績效,就組成了一份“下保底,上不封頂”的結構工資制。結構工資制激勵教師從事盡可能多的工作。上更多的課,就可以有更多的課時費;承擔更多的課題,就能夠獲得更多的科研經費;擔任更多的社會職務,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職務補貼。然而,人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在不完整的聘任制度下,大學教師的選擇往往是用數量代替質量,這就是低水平重復的科研活動背后的激勵機制。
3、科研投入要體現大學教學、科研統一的特征
我國大學教師都非常羨慕美國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有多篇文章介紹美國研究型大學科研與教學統一的教學模式,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財政制度去體現“教學、科研統一”的理念,則它只能停留在理念層面上,難以落實到實踐活動中。為了提高我國研究生培養質量,我國政府也曾經意向性地提出沒有科研項目的教師不允許招收博士生,要求科研項目承擔部分博士后和博士培養經費。該規定在大學教師群體中引起強烈反響,很多教師堅持科研項目預算中沒有研究生培養經費,抵制這種招生規定。其實,該規定只是從形式上吸收了美國大學科研項目承擔研究生獎學金的規定,卻沒有發現背后相應的預算規則。中國的研究生培養是由政府給指標、政府給經費,大學教師只是政府培養,其中,必然產生“委托—”成本。研究生不滿于給導師干活,導師不滿于為研究生提供經費,研究生不滿于導師沒有精心設計的培養方案,導師不滿于學生的學術素養。這都是“委托—”成本的具體體現。
美國聯邦科研成本核算方法沒有在大學的原有秩序之外,以項目的方式附加自己的科研活動規則,而是充分尊重大學的獨立利益、尊重學者與大學間的關系、學者與研究生間的關系,這種圍繞科研目的區分成本的方法,尊重了大學自主管理學校事務的權利和大學進行科研活動的獨特性。聯邦機構委托項目在財務制度上體現了大學教學和科研并存的理念,體現了大學教學、科研統一的特點。
五、主要結論
從文本上看,美國聯邦政府的科研管理制度并不復雜,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它實際蘊含著美國聯邦政府建立機構間、機構和個人間關系時所遵從的原則。崗位制度是美國大學治理中的基本制度,而在我國,身份哲學在不經意間就成為制度的組成部分。和其崗位制度相對應的,是美國聯邦政府處理經濟關系時“事權決定財權”的財政基本原則。大學提供了什么服務,就獲得什么收入,不是因為公立大學的身份、不是依賴“985”頭銜獲得的特殊權力。通過做事獲得政府資助,對于培養大學的獨立精神、自律氣質,都有著促進作用。只有這樣,大學才能夠得益于科研,形成自由研究基礎上的有機管理,而不至于因科研項目,將大學教師變成大學這個自由市場上的一個個“個體戶”;大學教師才能夠做到研究和研究生培養相結合,而不會出現研究生培養中的各種“糾結”。
對于治理大學學術腐敗問題,不同領域的學者提出了各自的解決之道。倫理學家看到的是學術道德的喪失,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是他們的“處方”;政治學家看到了大學自的缺失,呼吁限制行政對大學權力的侵犯;法學家則提出政府與大學間要簽訂“”,保證大學的獨立地位。從制度建設的角度看,將大學科研、教學和社會服務功能整合起來,通過大學會計準則,建立明確清晰的規則,各行其道,卻又有機統一,才是長遠的解決之道。
篇6
1課堂參與度中老師的作用
1.1老師在講課時進行道具的使用
小學的教學課堂基本上還是比較活躍的,但在數學教學中,還是有一些問題產生的。由于數學課主要是以數字符號為基礎,所以老師在講授時可能會比較枯燥,引不起學生們的興趣,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老師進行調節,活躍課堂氣氛。在講授新課時,因為小學的數學基本還是以數字計算為基礎的,數學老師可以給學生們發一些小道具,這樣在進行新課教授時,引導學生們隨著老師講課的進度使用手上的道具。這樣的做法不僅能讓學生們更快的理解需要掌握的知識,還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開發學生們的大腦,讓他們的智力得到充分的開發;最終達到數學教學目標完成和知識讓學生們充分掌握的雙重目的。
1.2課堂分組學習法
數學課的講授是一個講究技巧的事情,如果抓到訣竅那么講課就不是很費力了。但問題不是出在這里,而是學生們。小學的數學教授是分階段進行,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赡茉诘湍昙夁€看不出來學生們之間的差距:根據課堂表現與平時測驗的成績,大多數的學生們對知識還是很容易就接受了的。但一旦進入高年級,學生們的水平高低程度便顯現出來:有些學生在老師講完例題后,可以很快明白運用哪些公式或方法將其做出來,但也有一些同學需要時間將其解題思路重新理一遍,經過思考后才真正明白解題的方法與技巧。一般來說,優秀學生的數量在一個班級中不會很多。換句話說,對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可以馬上理解的學生是少數[1]。當老師講完一道例題后,只有少數的學生表示理解,大部分學生還是沉默,這種情況就會造成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全班整體的數學水平的提高。因此,當老師遇到這種情況時,需要注意因材施教,同時還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對課堂的學習氣氛進行調節。老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優秀學生挑選出來,由他們擔任小組長,再將班級中其余剩下的同學進行分組,由這幾位優秀的學生帶領。每當出現難題或大多數學生無法理解的問題時,老師可以先讓這幾位小組長領導著同組的同學們進行分組討論,看看是否可以在老師沒有講授的情況下,學生們可以自己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運用這種分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拓寬學生們的思維,還可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使得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大大增加,對知識的理解印象更加深刻。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還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為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1.3在參與度課堂上鼓勵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探索
小學生是處在一個剛剛學習起步的階段,同時也還有愛玩的天性,這兩者的矛盾結合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上往往會做出一些不符合規矩的事情,特別是在數學課上,由于數學的數字、字符、公式等都是十分枯燥的,對數學沒有興趣的學生們難免會產生畏難心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每當老師進行課時教授時,學生們對自己的信心不足,認為自己聽不懂,老師也沒有對這種現象進行深入了解,導致授課的成果不是很好。針對這種情況,需要老師在授課時對學生們的反應多加注意,先不要急著趕教學進度,要給學生們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解決。
2課堂參與中最大限度減少沿用傳統的評價標準
我國的學生們一直都是用分數的高低來進行競爭的,這樣的方法如果在小學過度使用會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老師在課堂上盡量使用新式的評定方法對學生們的課堂表現給予評價,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室的某一固定地方增設光榮墻,把每一位學生的名字寫在上面,每當有學生在課堂上有突出表現時,老師就可以在光榮墻上找到這位同學的名字并在其后面貼一朵小紅花以示獎勵。這樣的做法在學生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暗示:積極地課堂表現可以為自己贏得榮譽。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度,更利于老師授課。
3課堂參與中老師對學生們數學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上來了,那么在數學課上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必然大大提高。數學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時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講一些有關數學的偉人以及他們的趣事,吸引學生們的興趣。特別是在一些重要公式的講授時,需要讓學生們理解到這些公式是怎么得來的,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加深對這些重要的公式的記憶。
篇7
一、要注重有效與無效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一般未能完全預計所設計教學環節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還有一個生成性問題。生成性問題,它發生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教學活動中,而這往往是偶然的、不可預測的。盡管如此,教學設計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對教學環節的效果可以做出初步的評判。筆者認為,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正面的促成作用則有效,否則無效。特別是,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課程資源,以此作為衡量尺度,能起到很好的篩選作用。
二、要注重高效與低效
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完成相同的教學內容,所能達到的課堂效果有高低之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征和實際的教學條件,選擇最佳的教學手段。得到大量實踐肯定的情景教學中,就其情景引入環節,選擇恰當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很快進入相應的情景。同樣以浮力教學為例,傳統教學只能運用口語提出這樣的情景:千萬噸的輪船行駛海面上,熱氣球承載游客游覽錦繡河山,那么我們思考過其中的奧秘嗎?而利用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展示上面圖片,甚至通過視頻使人深入其境,學生通過這些體驗性的情景極容易激發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快就專注于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去。顯然,前者是低效的,而后者是高效的。
三、多媒體技術運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實例分析
1.激發學生興趣方面,多媒體教學具有獨特的優勢,但也要注意其不足。蘇霍姆林斯基說,“所謂課上得有趣,這就是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p>
2.使用多媒體技術,在創設物理情景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講授“圓周運動”的知識內容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把在生活中常見的圓周運動的圖片結合在一起:鏈球比賽時,運動員旋轉鏈球,讓鏈球做圓周運動的情境;摩托車比賽時,摩托車手轉彎,此時摩托車做圓周運動與路面形成傾斜的情境;小姑娘表演水流星時,水流星在豎直面上做圓周運動的情境;飛機在藍空中轉彎,做圓周運動時,雙翼傾斜的情境。以上每一情景都富有刺激性,容易引起學生高漲而激動的情緒,使學生迅速進入課堂。
3.突破知識難點方面,多媒體教學具有獨特的優勢。長久以來,物理給人們的印象就是“難”,教師覺得難教,學生感到難學,難字當頭。其原因就是學生生活經歷的缺失與物理同生活密切相關的矛盾、學生抽象思維的缺失與建立物理模型的矛盾。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把抽象的知識理論具體化、形象化、直觀化,將漫長或瞬間的物理過程變為可控的、有序的演示過程,可以使學生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現象,用直觀的影像彌補學生抽象思維的不足和生活經歷的缺失。比如:熱學中的布朗運動、光電效應、盧瑟福原子核式結構等,這些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很難用演示實驗的手段,讓學生直觀地去了解,若空洞地講,學生可能不知所云。因此,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手段模擬實驗進行講解,使比較難懂的物理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易于學生接受。
篇8
【關鍵詞】高中數學 習題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54
在高中教學中習題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習題課上教師通過對學生所做習題進行講評,能夠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彌補學習新課時的不足,解除心中疑惑,并且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使學生的數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下,習題教學已經逐漸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關注,怎樣提高習題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是每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事。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習題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習題量大不精,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方法指導等,這些問題都影響了習題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對習題教學進行思考和研究,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得到解題訓練,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的目的。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做好以下幾點能夠有效提高高中數學習題教學的效率。
一、精心選擇習題,做好備課工作
習題是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的載體,學生做題能夠對他們所學成果進行檢測,但是不同質量的習題所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在以往的高中數學習題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做得多才能學得多的思想,總是給學生準備很多習題,而且這些習題類型比較單一,這樣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壓力,不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并且單一的習題所產生的效果也是甚微的,因此,教師在習題教學中要做好備課工作,對習題進行精心選擇。習題課是對知識結構的重新梳理,而不是機械、重復的訓練,需要教師對習題進行精心選擇。
首先,教師要注重常規題。常規題比較簡單,一般來說是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體現了問題和知識的通性和通法,學生通過這部分習題練習能夠為之后的訓練打下基礎,但是常規題的數量也不宜太多,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難度進行適當安排即可。 其次,教師要注意對習題進行歸類。數學習題比較龐雜,如果不注重分類,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就容易陷入一種迷茫,做完了都不知道考查的重點在哪。因此教師要對習題進行認真研究,對習題進行歸類,把同一個類型的或者接近的習題放在一起,讓學生做集中性的訓練,并且在做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思想和方法,從而能夠觸類旁通,之后遇到這樣類似的問題能夠舉一反三、輕松應對。最后,教師除了備習題,還要備教學方法。對不同的習題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發展學生的解題能力。
除了精心選擇習題,教師所要做的備課工作還有很多。例如在習題教學前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狀況等;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每節課都應該有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在習題課之前,教師要明確通過這節課讓學生學到些什么,掌握哪些知識,學會哪些題型等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盡量安排一些體現教學重點的習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在習題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高中數學習題教學中教師要秉承這個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首先,教師要改進習題教學形式。傳統的習題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基本上是講練結合,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然后讓學生做適當的練習。這種教學形式雖然能夠提高講題效率,但是取得的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對這樣的模式逐漸感到疲倦,沒有興趣,學生容易處于被動地位,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對此教師要對習題教學形式進行改進,用多種教學形式活躍習題課堂,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主講人,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在習題課上讓學生講題,主講人讓學生輪流充當,可以是單人也可以是多人,先讓主講人課下進行準備,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其余同學認真聽,并且可以向主講人提問題,與主講人隨時進行交流。學生主講的教學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能夠鍛煉學生在公共場合開口說話的勇氣,。其他有效的習題教學形式還有討論式、提問式等等,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選擇,多樣的教學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習題課充滿活力。
其次,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習題課的重要目的,在高中數學習題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別是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去理解和分析問題,教師盡量不要直接給出答案,當學生遇到“瓶頸”時,給予學生一定的點撥和指導,讓學生沿著正確的思路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直至問題得到解決。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思維的全過程,對問題理解和分析更加透徹,這種方式比他們直接得到答案要好得多。此外,教師還可以用變式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了一個問題后,教師可以給出變式訓練,讓學生進行進一步開放的思考,在這樣的訓練過程能夠讓學生形成全面思考的習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
三、注重教學后的反思
篇9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43
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十分迅速,但與之相對的是,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速度過慢,這就使得信息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失衡,我國的信息技術整體水平也就由此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是“00后”,他們接觸的新事物足夠多,他們的視野也就與以往的學生不一樣,尤其是當前網絡熱的社會大背景下,很多學生甚至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這也是信息技術教學不足導致的問題。信息技術教學的落后不僅影響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態度以及沒有樹立正確的網絡認識。在他們的眼中,網絡對他們而言只有網絡游戲和網絡主播,這正是信息技術普及力度不夠,導致學生的視野受到局限,看法也比較片面。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老師在進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時要正確認識到教學的目的,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僅是提升水平和培養人才,而是要強調培養正確的網絡價值觀。當前我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的興趣淡薄、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形式陳舊等,這些問題導致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缺乏課堂教學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效率無法得到提升。因此本文結合筆者豐富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經驗,分析如何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教學效率。
一、教學以培養興趣為出發點
興趣是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前提,學生如果缺乏興趣,對于該門學科的學習就缺乏動力,學習熱情不高,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走神,課堂時間也就被荒廢。當前初中信息技術課大多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動手操作,另一方面是理論教學。一般而言,動手操作課在微機室進行,而理論教學課在教室進行。正是由于二者的差異,學生對于動手操作課程充滿興趣,對于理論課卻又毫無興趣可言。這就導致學生不懂得理論,在操作時也就錯誤百出。因此老師就有必要提升在理論教學課上的興趣培養??梢赃m當調整教學內容,比如將課本上的信息技術課程的相關專業名詞解釋得更為平易近人、貼近生活,讓學生能夠理解。對于教學內容也可以將較難的知識點往后挪,先講較為基礎的常識部分,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沒有難度。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個別學生作為代表發言,尤其是計算機知識掌握得較好的學生向同學講計算機相關知識,這樣的做法可以刺激學生的好勝心,起到激勵學生學習的作用。
二、增強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教學過程中始終不能改變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很多老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機械化地聽從老師的安排,學生根本沒有自己的思考、學習機會。很多老師都認為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不了解,因此教學過程完全由老師掌控,這樣的做法一方面是對學生的不尊重,另一方面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關鍵的做法就是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多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空間,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中去。其次,老師要改變教學的態度,教學中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能夠對大部分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或討論學習,由學生的機械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最后,老師可以設置更多的提問環節,可以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以是學生提問老師回答,還可以是學生互相提問,這樣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在教學過程中有參與感。
三、加強師生交流,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信息技術和語文、數學等課程有很大區別,信息技術課程沒有那么大的考試壓力和升學壓力,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僅僅是為了掌握相關技能和進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應該有太多的壓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應該建立緊張的氛圍。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課堂氛圍應該是輕松、愉悅的,要建立這樣的教學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就顯得很有必要。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中,老師有必要加強和學生的交流,通過交流使得雙方相互了解,老了解學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而學生了解老師可以使得學生更加信賴老師,讓學生和老師之間能建立良好的關系。交流的方式可以進行多樣化選擇,可以是課堂提問、課后答疑等,也可以是課余時間師生之間的閑聊,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老師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平易近人的形象,師生關系也才能更加融洽,教學效率也就能得以提升。
四、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價值觀
當前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網絡觀念上都或多或少有所問題,學生對于網絡的認識已經超乎老師的想象,知道得太多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對于網絡而言。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學生既可以在網絡上學習,也可以通過網絡接觸令人沉迷其中的網絡游戲。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刻意去強調正確的網絡價值觀,尤其是讓學生意識到,網絡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網絡游戲的,還包括網絡上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法。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目的不應該局限于計算機技術的培養和計算機知識的普及,還應該包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價值觀,避免學生沉迷于網絡而影響學習和心理健康。
五、重視課后評估,適時調整教學進度
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單純依靠課堂教學還遠遠不夠,教學效率的提高可以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其次是教學所用的時間。要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最為關鍵的就是采取課后評估的方式,課后評估可以采取習題、作業等方式,也可以是口頭了解。老師經過了解之后要將了解的內容進行總結記錄,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整。尤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無法掌握的知識點,老師要在下堂課重新再講,確保學生掌握大部分的知識點。
篇10
通過自身實踐和聽課,我發現高中數學課堂提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引入型提問
適用范圍:新課的課題引入、新概念講授之前;功能:創立課堂新意境、激發學生求知欲;特點:由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提問方式。
案例1:一位老師上《正弦函數的性質》,開場白:“今天我們來學習正弦函數的性質,請大家說說看它有哪些性質?”聽后,大部分學生一片茫然,根本聯想不到從哪里入手去研究它的性質,于是課堂就冷場了。產生這樣的課堂效果主要因為教師沒有關注學情,如果事先了解到學生已掌握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對數函數、指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就可以預設問題:(1)研究一個函數,往往看它的哪些性質?(2)通常利用什么來研究?這樣的設問,學生馬上會聯想起已有的知識,使其感覺正弦函數并不是新知識,只是函數中的一種,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也類似于所學過的其他函數,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新知識。
2.復習型提問
適用范圍:復習課或新概念、新例題講授之前;功能:對舊知的復習,又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新思維;特點:把學過的知識用提問的方式進行復習,強化記憶,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案例2:老師們經常提出的問題“正、余弦函數的值域是什么?”“正、余弦定理的內容是什么?”“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這些提問常在復習課上出現。復習課的確需要舊知識的再現,但簡單的提問并不能引發學生學習欲望,且思維水平低,目標達成度低。教師們應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留給學生的不是知識點,而應該是知識鏈,知識網,能激發學生新思考的提問才是有效的提問。
3.啟發型提問
適用范圍:例題分析,新知識加深拓展等;功能:能充分調動學生接受信息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特點:是一種學生想解決而又不能立即很好解決的問題,可以形成認知矛盾,同時也能展示問題中所要用到的知識點。
案例3:比如有關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問題:
例題:求實數m的范圍,使關于x的方程有兩個實根,且一個比2大,一個比2小。
有的教師可能直接教授利用二次函數圖像解決,數形結合,但卻沒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為學生在初中已學過韋達定理解決此類問題,學生感覺自己可以嘗試,做了之后發現出現了問題,已有的知識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學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漲,引導他們發現利用二次函數圖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馬上趁熱打鐵加以練習,學生的知識結構在“沖突”之后得以了發展。
4.歸納型提問
適用范圍:在新概念的探究后歸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或在一類問題的解決后,歸納解決這類問題的解題方法步驟,或對于章節的知識進行歸納小結等;功能:知識得到提煉升華;特點:要求教師選例典型,系統設問,使學生能進行正確歸納,同時設計提問要多方位、多角度,引導學生全面歸納,系統了解所教章節知識內容,以達到知識綱目分明、綱舉目張的效果。
案例4:如在《用定義法證明函數的單調性》中,教師先講一個例題,然后讓學生歸納出定義法證明函數的單調性的步驟,學生答不上來,教師又直接給出正解,最后讓學生做幾個練習題加強運用,這個知識點就算過了。其實學生基本上不清楚這些步驟設計的用意是什么,為什么要按這個步驟來解決問題?學生并沒有經歷知識點提煉的過程和訓練,怎能歸納呢?
所以,我發現課堂提問主要有以下問題:
1.忽視學情,提問空洞;
2.教師提出的問題大多是“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假問題;
3.教師的問題不明確,導致學生不知如何作答;
4.不給學生思考時間,導致教師自問自答現象;
5.教師提出問題,最后沒有給出解答;
6.對于學生解答的結果缺乏適當的評價;
7.教師設計的問題多,學生提出的問題少。
二、幾點課堂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
針對以上問題,下面我來談一下解決策略。
1.調控課堂提問的難度
人的認知水平可劃分為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這就要求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教師的提問要擅于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即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設懸念,在學生可能形成數學思想、價值觀念、良好的生活方式等的原始生長點處設置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終使認知結構的“未知區”轉化為“已知區”。
2.調控課堂提問的頻度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點,抓住知識的重點、難點,設計思考量大的問題,注重提問的質量和效率,避免問題過于煩瑣、直白。這樣的提問才能夠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探索新知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才可能成為有效的課堂提問。
3.恰當配搭封閉性問題與開放性問題
封閉性問題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既定的、有確切答案的知識而設置的問題,而開放型問題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設置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的主要依據是課堂教學內容的復雜程度,有關調查表明,當課堂教學內容的復雜性較低時,封閉性問題和開放性問題的最佳比例是7∶3;而當課堂教學內容的復雜程度較高時,二者的最佳比例以6:4為宜。
4.恰當利用鑒別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指標――沉默率
衡量課堂提問有效性最簡單的辦法之一就是通過課堂提問的沉默率做出判斷。例如,在一節45分鐘的數學課上,某教師提問60次,而學生沉默了48次,課堂提問引起的沉默率達到了80%,每個問題占有的平均時間僅僅40秒,一般地,課堂提問的沉默率不宜超過20%。這取決于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課堂教學的風格。提出問題后如果學生沉默不語,教師可以考慮轉換自己提問的角度,從另一個方向來發問;或者轉換問題的種類、改變問題的開放程度、改變問題的層次(如將綜合性的問題降低為應用性的問題、理解性的問題甚至是事實性的問題)或者用更清晰、簡練、明確的語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題,進而提高提問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