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范文

時間:2023-09-19 17:41: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航天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航天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篇1

隨著世界科技的快速發展,高科技逐漸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以及各種各樣的生產過程中,我國在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許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已經廣泛的應用,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也在發展中取得了可觀的進步,如今的經濟環境發展迅速,全球進入了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這就使得測控技術與儀器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顯得更加重要,它作為一種采集信息以及控制的重要工具,有效地運用它能夠大幅的降低控制人員的操控難度。目前越來越多的領域也都逐步開始重視測控技術與儀器在實踐中的應用問題了,對于如此廣泛的需求,對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在實踐中的應用研究就能對許多領域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幫助,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獻參考法,主要通過手機相關的參考文獻與資料來對測控技術與儀器進行研究,并且在最后分析測控技術與儀器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測控技術與儀器;科技;應用

0前言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法案站,世界上各國的經濟與科技水平都飛速發展,我國也進入了科技與經濟共同發展的階段,信息技術快速的發展起來之后,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技術逐漸融入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測控技術與儀器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專業,它是當下社會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各大學者研究及討論的內容,如今科技發展速度極為迅速,要想跟上科技的發展就需要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這樣才能夠滿足當下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對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實踐應用與人才培養都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

1測控技術與儀器的概述

1.1測控技術與儀器的內涵

測控技術與儀器是多種學科相結合產生的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專業,其中主要包含的是儀器技術與控制技術,總的來說測控技術與儀器在生產生活中的主要應用領域在于儀器的自動化控制與數據信息的收集處理,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通過數字化的管理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信息的獲取以及處理,同時還涉及對于一些相關的要素進行控制,它涵蓋了其他一些領域的相關知識,其中有電力電子、精密機械、計算機、自動控制等。

1.2測控技術與儀器的特點

測控技術與儀器技術在生活中以及生產活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它是一個應用性很廣泛的專業在現實生活中也具有較強的實際應用意義,今后的生產生活中對于測控技術與儀器的應用還會更加廣泛,因為它具有很多的特點和優勢,它能夠實現許多對于人們很方便的功能,例如網絡化管理、數字化管理、智能系統的使用等,這些性能都能很好地為人們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降低人力消耗,提高系統的效率。同時,在當下的測控技術應用下,它還能夠為人們提供最佳的選擇方案,實現數字化控制,對信號進行處理以及通訊方面的數字控制。同時測控技術與儀器還能分布式的布置設備,這樣的便利性,能夠極大地降低成本,并且提高系統的工作效率。基于測控技術與儀器的眾多優越性,它的發展必然能夠給人們的科技發展帶來好處,也能夠為其實際應用在生活中提供基礎。

2測控技術與儀器在實踐中的應用

2.1航天、農業等領域的應用

測控技術在航天于農業方面都有著重要的運用,它的參與對于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運用測控技術能夠實現航天飛行器的實時監測以及對其飛行狀態的了解,還能進行一些數據的收集整理,方便工程人員進行數據的修改控制,這對于我國的航天技術發展來說將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國的農業生產也會運用到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相關技術知識,通過它的應用農業生產將能夠實現數字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生產者管理農業生產的效率,同時還能更及智能化的進行農業生產,實時監測生產數據,還能為生產者提供與有效的參考數據,幫助人們進行及時的調整,以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

2.2新型傳感器技術的應用

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現代測控技術與儀器技術都很發達,其中新型傳感器技術的運用也比較多,新型傳感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數字化傳感器和集成化傳感器,通常情況下集成化傳感器運用在對于數據的測量上,例如溫度、壓力等數據都可以用集成化傳感器進行監測,數字化傳感器則主要運用在監控系統等方面。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新型傳感器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很多的領域都運用到新型傳感器技術,這使得新型傳感器技術體現出了巨大的實際運用價值和現實意義,新型傳感器技術為生活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并且在未來的發展中存在著強大的潛力與意義。

2.3遠程測控技術的應用

目前我國的工業生產生活中,對于測控技術與儀器方面的運用還有遠程測控技術,遠程測控技術在許多的方面都有實際的運用,并且已經成為了工業活動中一個重要的技術手段,現在比較常用的遠程測控技術主要有電話網遠程測控技術、專線遠程測控技術和無線通信,這些遠程測控技術的運用能夠運用在對于某些設備的檢查,能夠對于水、電、氣等方面的管道故障進行檢修,將起到和便利的作用,可以很有效的降低人工檢修的困難與人力浪費,達成高效運作的效果,有效地降低遠程輸送等技術在使用上存在的管理困難問題,并且提高系統運行的效率。

3測控技術與儀器的發展前景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測控技術與儀器也在逐步的實現全面覆蓋,廣泛地應用于工業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實現了標準化、網絡化以及數字化管理,有效的推動了社會科技的進展,現代科研技術的迅速發展也為測控技術與儀器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條件。測控技術與儀器在今天的社會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學校也積極的培養相關方面的人才,加大測控技術與儀器的教學進程,致力于打造更多的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未來的測控技術與儀器研究提供更加新鮮的血液,促進我國測控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并且測控技術與儀器在更多的行業都大顯身手,社會對于測控技術與儀器的需求更加緊迫,在當下這個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下,對于測控技術與儀器方面人才的而培養更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下,測控技術與儀器的發展前景必定會是很光明的,對于研究測控技術與儀器方面的相關研究人員也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環境,企業為了增強自身的產品競爭力也會非常重視測控技術與儀器的開發與研究,這樣才能夠保障企業在市場銷售方面的競爭力。為了響應這樣的社會發展大趨勢,國家也對相關的測控技術與儀器方面的教育機構加大了扶持力度,在未來的教育機構中,測控技術與儀器將會成為重點培養的項目內容。

4總結

對于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積極的扶持測控技術與儀器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在今后的工業與科技發展中必定需要測控技術與儀器的輔助,擁有一個良好的測控技術基礎能夠對國家經濟、科技方面都提供增益,也能夠有效的提高國家生產力與生產效率。國家在測控技術方面的實踐運用也起到了對該專業的推動作用,雙方相互支持,互惠互利,這樣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測控技術與儀器在生活中的實踐應用是多方面的,分布也比較廣泛,同時運用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測控與儀器技術來實現一些技術輔助與數據收集處理也是非常便利的,所以目前該專業得到了社會的重點培養,它有較強的實際運用價值與發展潛力,可以運用在航天航空飛行器的監測與運行分析上,還能運用到農業生產的數字化管理上,另外遠程測控技術的實現使得國家在燃油、燃氣、電力的輸送上得到了很大的便利,能夠更加便利的檢測相關故障,幫助工作人員及時排除故障,保障輸送系統的正常運行,對于新型傳感器的應用,在現在的生產中較為常用,它的功能很強大,同時也擁有著很大的研究潛力,在今后的研究中還能得到更大的性能提升。

參考文獻:

[1]溫秀蘭.應用型本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05):122-123.

[2]祝青園,王書茂,康峰,張磊,陳度.虛擬儀器技術在農業裝備測控中的應用[J].儀器儀表學報,2008(06):1333-1338.

篇2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加大演示實驗的實效性

演示實驗大都是教師在臺上做,學生在臺下看,由于種種原因影響了一部分學生的觀察效果,而計算機技術對圖象、圖形有強大的處理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實體,變靜態為動態。如在《光的折射》一課教學中,光線的傳播方向在演示實驗中很難被觀測到,為此教師利用計算機的動畫和文字功能來模擬光線,設計了《光的折射規律》課件,讓學生觀看到模擬的物理圖景,從而對這一抽象的理論有了直觀的認識。其中“光的折射應用”中“漁民用叉瞄準水中的魚”的動畫,引起學生強烈興趣,很容易發現了光的折射的原理,達到了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正所謂:我聽見,我忘記;我看見,我記住。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探索,減輕學生實驗操作的難度,提高實驗效率

在學生分組實驗中,有的實驗費時、費力,由于平時對實驗儀器接觸少,實驗時不知所措,一節課完成不了任務。如學生實驗《用電流表測量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的電流》,儀器多,連接電路本來就較困難,還要測量結果、探索規律,一部分學生根本完不成實驗目標,甚至一個實驗數據都測不出來。教師在實驗中間同時播放該實驗的實況錄像和模擬動畫課件,學生實驗操作同步進行,即看清了操作技法,注意事項,又明白實驗原理,大大加快了學生的實驗速度和準確性。

三、利用多媒體模擬實驗過程,彌補物理實驗的不足

不少物理現象不可能在實驗室完成,由于條件限制有些實驗也不可能由學生自己動手。因而借助計算機多媒體強大的模擬功能、動畫功能,能解決許多難以表現或操作的物理實驗和情景。如“大氣壓能支持約10米高的水柱”實驗,學校現有條件還不能進行,采用錄像放映形式,使學生感受到了實驗的真實性。又如“魚在水中的浮沉和潛水艇在水中的浮沉原理”,學生很難觀察得到,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用動畫的形式表現魚和潛艇的浮沉,形象、生動、有趣,學生在觀看中,自然地加深了對“浮力”的大小和物體浮沉條件的理解,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效地結合在一起。

四、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拓寬物理實驗的范圍,開闊學生眼界

物理教學中,雖有不少演示實驗和學生探索實驗,但都是一些簡單的實驗。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大到宇宙天體演變、行星運動,小到分子熱運動、電子繞核旋轉,強烈到原子彈、氫彈的爆炸實驗,都能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大開眼界。還有一些現代科學技術,如納米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材料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利用多媒體介紹給學生,強烈的現代科技氣氛,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

五、利用多媒體營造實驗教學氣氛,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教學過程就是要無疑者有疑,教有疑者無疑的過程。在物理實驗課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營造強烈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積極的探索,這對促進手腦結合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如“比熱容”一課的教學設計:1、通過播放天氣預報的錄象來復習溫度的概念及單位。2、分析在同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氣溫為什么有較大差異?疑惑也由此產生,學生會懷著解決問題的迫切心情去做實驗,進而發現問題存在的原因。3、討論“水的比熱大”這一特性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大屏幕顯示對結果實施即時反饋和點說。4、觀看“比熱容”在生活中的實錄,這樣既升華了知識點,同時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六、利用計算機教學課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初中物理知識中有些物理現象、過程難以被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想象,僅僅用語言的描述很難讓沒有感性認識的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概念。這些知識點往往成為學生的學習難點,而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對學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有很重要的幫助作用。我們用計算機做的逼真的物理模擬,可以把抽象的規律和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擺脫思維障礙。例如:很多學生對聲波的形成和傳播過程難以理解,我們用flash工具做成一個演示課件,通過形象的模擬音叉的振動,放大的空氣中分子的疏密變化展現給學生一個直觀的聲波形成過程,大大降低了這個知識點的難度,促進學生對聲波形成和傳播過程的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現象、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原子核的裂變和聚變現象、磁體的磁化過程等都可以用這種方法,把抽象的原理變得形象生動,易于理解。

篇3

人本主義思想與新的物理課程改革要求是一致的。在即將頒布的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課程培養目標為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模式,對物理知識以外的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體現了物理教學中學生的人本因素。由此可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以學生主體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將正式進入到教學過程中來。

一 學習動機的激發

人本主義學習論的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人類具有學習的自然傾向或學習的內在潛能,教學的任務就是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發揮的情境,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發揮。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源于發展個人素質的強烈愿望、物理現象和實驗的吸引、弄懂物理現象產生原因的探求、通過高考和為社會做出較大貢獻的理想等,在上述因素中,認知內趨力的因素對物理課堂教學影響明顯。教師是采用外部強化去控制學生,還是采取一些方法去吸引學生對物理現象本身的注意,效果明顯不同,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重視物理情境的創設,就是這個道理。

人本主義學習論注重學生自身的體驗,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改變講述、演示、推導等一人包辦的做法,給學生以更多的參與機會。從物理現象的感知,表象的建立,到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規律的掌握,應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觀察、閱讀、實驗操作等發現問題,通過分析、思考提出假設,再通過推理、演算尋找結論。在上述過程的體驗中,學生親歷了知識的構建,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在這種反復的“探究——快樂”體會中,學習動機得到強化,物理興趣逐漸形成。

二 學習內容的加工

羅杰斯認為,只有當學生正確地了解到所學內容的價值或用處時,學習才會成為最好的、最有效的。新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已對知識內容上作了相當大的調整。在高中教學中,老師利用各種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對知識內容進行靈活調整,將極大地改變目前教學中事倍功半的狀況,取得滿意的效果。

1.密切傳統知識與現代生活的關系,關注生活中的物理

高中物理所涉及的經典物理概念和規律,都是前人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實驗而抽象概括出來的。在教學中,老師應設法將教材中脫離了實踐的抽象概念還原到學生的生活中去,讓學生切身感受物理與生活的息息相關,在生活中鞏固知識,加深概念、規律的理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應當成為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

2.重書本知識向當代科技的延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高中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對尖端的科學技術有著濃厚的神秘感和強烈的好奇心。細心歸納一下,許多現代科技知識在高中物理中都可以找到它們的影子,例如現代航天技術以勻速圓周運動和萬有引力為理論基礎;低溫物理對應熱學知識;通訊電子技術對應電磁振蕩、電磁波;光電技術、激光對應光的本性;計算機對應半導體;核武器、貧鈾炸彈對應原子物理等。在教學中適當加入相應尖端科技的介紹,不僅消除了學生內心的神秘感,而且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泛化為學習當前知識的動機。

三 學習方法的掌握

羅杰斯認為,最有用的學習是學會如何進行學習。“只有學會如何學習和學會如何適應變化的人,只有意識到沒有任何可靠的知識,唯有尋求知識的過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養的人,現代世界中變化是唯一可以作為確立教育目標的依據,這種變化取決于過程而不取決于靜止的知識。”很多有意義的知識或經驗不是從現成的知識中學到的,而是在做的過程中獲得的。學生通過實際參加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發現、自我評價和自我創造,從而獲得有價值的、有意義的經驗,這是最寶貴的知識。與此同時,在上述過程中,學生同時獲得了如何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這些方法和經驗又可以運用到以后的學習中去,從而導致對各種經驗的不斷感受及對變化的耐受性。

物理方法是物理學發展中的靈魂,高中教學中方法是從知識學習到能力發展之間的中間環節,是溝通知識和能力的橋梁,掌握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在實際學習中,物理方法的學習不如知識學習那樣明確,因為方法是以分散的形式隱蔽在知識表述之中的。為克服這種困難,一方面學生要自覺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論因素并努力加以掌握,另一方面則需要老師對重要的方法進行系統的總結。

篇4

關鍵詞:動量定理沖量動量的變化

本節課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物理第二冊(人教版)第一章第二節《動量定理》。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引入動量這個新概念并結合牛頓第二定律推導出《動量定理》。《動量定理》側重于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為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為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為本章第二節,是第一節《動量和沖量》的繼續,同時又為第三節《動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礎。所以《動量定理》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本節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矢量性,也就是如何正確理解“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尤其是方向的一致性,即合外力的沖量的方向和動量變化量的方向一致。

4.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大綱和學生情況,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于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動量定理的探究過程,嘗試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認識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學的作用。

(2)能夠應用動量定理處理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生活的意識。

(2)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團隊意識。

(3)關心國內、國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托,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

學生有根據加速度來分析力和運動的知識準備,利用2004年1月4日美國航天局的“勇氣號”探測器著陸火星的圖片,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把物理現象自然過渡到新知識點上,從而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

撞擊、打擊現象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充分發揮圖片、錄像和演示實驗的作用,符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學方法

應用實驗導入法、分組實驗法,啟發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來探究動量定理。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分為三個環節,圖片新聞創設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應用動量定理。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

通過圖片新聞的方式,應用多媒體展示“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過程的一組圖片,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讓同學們產生感性認識。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大部分同學會意識到有一系列措施減小撞地速度,安全氣囊的作用是延長作用時間。為了使思路明朗化,提出三個簡單問題:

(1)摩擦降(圖1)、降落傘(圖2)和反向發動機(圖3)的作用是什么?

(2)安全氣囊(圖4)的作用是什么?

(3)采取這些措施最終的目的是什么?

通過上述問題,大部分同學應該想到是為了減小撞擊力,還會粗淺地認為,對于同一個物體,撞前速度越小,撞擊力越小;撞擊時間越長,撞擊力越小。

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體驗力,為師生共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打下了基礎。把高科技的情景引入課堂,體現時代性,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論。

第二環節:建立模型

這時候速度、時間、動量、沖量、力等幾個物理量在學生的頭腦中還需要整合,從感性認識進一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師生共同建立物理模型,這個模型為水平面上的物體,在合力F的作用下,經過一段時間t,動量由mv0變為mvt。引導同學們根據所學到的牛頓運動定律的知識,去整理這幾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探索動量變化跟所受合力的沖量之間的關系。這與新課程標準中提倡的鼓勵學生體驗自然規律發現的過程,從而建立對自然科學的認識和掌握研究科學的方法是一致的。

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推導,大部分同學會得到一個表達式:

Ft=mvt-mv0或Ft=P

這時不要急于歸納它的物理意義,而是給出學生想像和討論的時間,讓同學們試著解釋它,剛開始可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結論,比如“沖量等于動量之差”或“沖量等于動量相減”,或“沖量引起動量發生變化”。隨著討論的深入,引導同學們回憶動量的變化這個概念。在的過程中,探究出合沖量和動量變化量的關系,比如數量關系,因果關系會逐漸清晰,但方向關系還沒有特別明朗化。在同學們基本理解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并板書動量定理的內容。在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中,通過原有知識的激活,然后再通過順應過程重建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系,使認知發展從一個平衡狀態進入另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衡狀態,這一點符合學生的學習建構理論。

當同學們基本能運用動量定理初步解決恒力的問題時,可引伸到動量定理也適用于隨時間變化的力,比如打擊力或撞擊力,但這個力F應取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力。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便于他們自覺的運用所學知識來處理問題。

第三環節:定性應用

為了培養學生在物理學中從實踐到理論,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的研究方法。鼓勵學生將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技術聯系起來。首先圍繞定理Ft=P分情況進行討論。

首先設置一個問題:如果把雞蛋從一米高的地方釋放,摔到水泥地上,碎了,采取什么措施可保證雞蛋不摔碎?讓同學們設計多種方案,他們會猜測在地上鋪上沙子,或放一盆水,或海綿等一些彈性好的物質,接著利用有代表性的彈性好的海綿加以驗證,把同學們的設計留成興趣作業。對那些有創造力的設計,給予充分的欣賞和肯定。

減小力的作用。繼續和同學們一塊分析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展示圖片(圖5),引導同學自己找出生產、生活中的更多例子。

為了引導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繼續通過播放錄像創設了下列的物理情景:鐵錘釘釘子,沖床沖壓鋼板并提出問題。讓同學們繼續歸納出共性規律:作用時間短,作用力大。引導學生自己找出生產、生活中的更多例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知識遷移的能力。

通過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上述兩類問題深入分析,使學生對動量定理加深了理解。實現了“學中做”和“做中學”的結合。促使學生從理性認識再到感性認識,符合認識論。

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再次舉出第一節的例題,給出這個例題有三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是在上一節分析碰撞過程中動量變化量的基礎上,這節課給出撞擊的時間,同學們可以應用動量定理來計算撞擊力的大小。

在師生共同分析的過程中,第二個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探索出了怎樣應用動量定理解題的關鍵步驟,比如必須首先規定正方向,求動量的變化,再應用動量定理列方程求未知量。

第三個目的:突破難點,也就是動量定理的矢量性,設計兩個有梯度的問題來降低難度。

例1:質量為0.1kg的鋼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運動,碰到一個堅硬的障礙物后被彈回,沿著同一直線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運動,接觸時間為0.02秒,小球受到的彈力的平均值有多大?

問題(1):物體動量變化量是什么方向?

問題(2):聯系你學過的彈力產生的條件,從形變的角度分析彈力的方向,合力沖量的方向應該是什么方向?

通過這樣的比較,同學們將發現:合力沖量的方向與動量變化量的方向相同,使動量定理的矢量性這個難點具體化和逐漸明朗化。

為了進一步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繼續研究第一節中“思考與討論”題。

思考與討論:

例2:一個質量為0.2kg的鋼球,以2m/s的速度斜射到堅硬的大理石板上,入射的角度為45°,碰撞后被斜著彈出,彈出的角度也是45°,速度仍為2m/s。

問題:除了能應用平行四邊形分析撞擊過程中的動量的變化的方向,能否根據動量定理來分析小球動量的變化?

有上節課的基礎,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能夠判斷動量變化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根據彈力方向的判斷,合沖量的方向也在這個方向上。為了使問題形象化,準備了一個小動畫,以顯示撞擊的過程中小球的形變,以明確小球受到的彈力的方向,進而顯示合沖量的方向。以此深入地體會動量定理的表達式是一個矢量式。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避免了老師的“一言堂”,做到了“老師搭臺,學生唱戲”,在課堂上增強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氛圍。

神州5號的成功發射和回收,是中國航天技術的又一個里程碑。通過錄像和圖片,讓同學們圍繞動量定理,來分析神州五號如何采取一系列措施實現軟著陸的。當同學們發現自己能夠用新知識解決如此驚天動地的偉大創舉時,必然熱血沸騰,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培養他們振興中華,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至此,這一節課的學習基本結束,老師根據板書小結本節課的重點-動量定理的內容,留作業:

篇5

關鍵詞:高校數學;數學應用能力;培養對策

一、在高校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學生的社會發展能力

教育教學活動直接面向的是高校學生,從20世紀后期開始,全世界數學知識領域就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提升突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廣泛應用時期,數學知識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引領了人們數學價值觀的變革。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應用型的數學思維和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并利用這一思維和理論基礎去解決生活實際存在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讓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夠得到有效發揮。高校的數學以高等數學知識為主,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會進行充分的辯證思考,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與綜合實踐精神,從而適應并推動社會綜合水平的發展。

(二)促進數學理論體系的發展

開展高效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并不是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理論知識,而是要對社會現象和人類思想進行解讀,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應用技巧,從而隨著科學社會的發展不斷促進數學理論體系完善。在數學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總會有人在基于前人所驗證的數學定理上進行推論、延伸、猜測,并且通過不斷的驗證和實踐創造出更多的數學理論。因此,提升和培養高校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扎實的數學知識體系,能夠在實踐中靈活應用數學知識,并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數學理論的創新和突破。

(三)提升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

有很多人認為,高校數學教學不具備實用性,因為就算學習了函數、指數、導數、代數、微積分等等一系列的數學知識,但是在生活中基本不會用到,并且也不會真正遇見應用題一樣的數學問題。其實這正是因為學生對高等數學不夠了解,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學應用能力。在社會的發展之下,數學知識已經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現代社會賴以生存的科學技術、醫療技術、信息技術、航天技術等高新領域,更是離不開數學知識的加持。數學的內容是抽象且無限的,應用能力不僅僅是對數學知識固化的應用,更是一種思維模式的體現。目前,高等數學的學習及應用能力已經成為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程度的重要評價標準[1]。

二、高校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提升現狀及問題

(一)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單一

高校的數學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由來已久,盡管沒有受到“以高考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但是正因為高校教育模式相對比較寬松,很多師生在對于高效數學教學理念的認知上存在很大偏差,他們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培養發展以及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沒有充分了解到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對于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夠深入清晰。并且學生雖然不用為高考奮斗,但是大部分高校依舊采用了以考試分數論成敗的教學模式,考試結果在學生綜合素質判定上占據了過多的比重,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引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思維僵化,應用能力差。

(二)教材與師資力量嚴重匱乏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能夠影響高校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培養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材和師資力量等教學資源的匱乏是主要的問題。同初級數學教學不同,高校的數學教學知識更加深奧,很多理論的推導都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其中蘊含的知識原理和思維路徑都非常復雜深奧。但是現階段的高校數學教材大多以理論知識的推論為主,很難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的綜合實踐活動。其次,高校數學需要借助科學的教學過程去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以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核心素養,這些都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嚴重缺乏從事高效數學教學的專業人才,這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造成了負面影響[2]。

三、高校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對策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法

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會引領教學模式的變革,促進教師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手法,對于提升高校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比如,教師要將自己的教學目光和評價標準從學生的考試成績中挪出來,更加重視學生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綜合表現,除了所謂的班級紀律、出勤率等等,還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和思維性。并且要積極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教學工具進行概念講解,要重視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和學習水平與教學方法的結合,將學生的應用能力作為高校數學教學的重要指標。

(二)豐富教學資源,完善數學教材

教材和教師是高校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影響效果最大的教學資源,對于教學質量及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想要提升現階段高校數學的教學質量,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完善教材的編寫內容是重要前提。首先,只有通過優秀教師專業化的教學、講解與分析引導,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自主創新與靈活應用。因此教育領域更改重視對專業高校數學教師的培養,可以通過師范類院校的標準提升,也可以鼓勵專業數學學者兼任高校數學教師,又或者通過培訓教研的方式對校內數學教師進行培養。其次務必要對高校數學的教材進行重新整合、優化編撰,通過對教學結合的完善和教學內容的更新深化,全面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從教學出發思考實際問題,再從實際問題入手推論出數學理論。

(三)結合生活現象,開展實踐教學

數學不僅僅是一種體系完整、架構清晰、概念復雜的知識和技能,更是一種對我們生活中所有數學及物理現象的解讀,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基石。所謂應用能力自然不能缺少學生的數學實踐,實驗教學是近些年來高校數學教學改革的主要趨勢,教師需要重視教學過程中理論同實踐的結合,運動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借助計算機、平板電腦、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技術,立足于生活實踐,運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來發現、分析、總結、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優化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及應用能力。

(四)組織綜合活動,進行數學建模

高效數學教學更需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模式引導,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正確地理解數學概念體系,通過清晰的數學發展過程樹立正確的數學思維和方法,掌握數學的邏輯規律,開展針對性、創造性的綜合活動,從而培養高校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數學建模教學是現階段高校數學綜合活動中最常見的形式,主要是借助抽象語言描述的數學問題,利用學生已知的數學知識和自己的數學方法對問題進行具象化與簡潔化處理。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學識水平開展數學建模比賽,通過比賽的競爭性來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技巧,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四、結束語

篇6

關鍵詞:物理試題;素材;新高考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7)6-0014-5

高中物理常規考試小到各類單元測試、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大到市級質量檢測考試、省級的學考與選考、全國高考等。考試的意義在于檢查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的識記、理解和應用能力,測試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并為教師的后續教學提供反饋信息,對學生與教師的雙邊教學關系起到導向與激勵的作用。所有的考試都會涉及到試卷的命題,一份好的試卷是由好的物理試題組成,所以高質量的物理試題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編制高質量的物理試題應該成為物理教師必備的重要技能之一。

筆者基于對2016年浙江物理選考試卷及杭州市物理教學質量檢測試卷的命題分析,從物理試題素材的三大來源談談對高中物理命題的認識與思考。

一份好的物理試卷離不開原創性試題的加入。原創性試題的數量多少與題目好壞決定了整份試卷的質量高低。原創性試題能夠很好地融合新科技和加入新的物理情景,使得物理試題能推陳出新,貼近生活與現代科技社會,尤其在浙江省新高考(物理選考與學考)的改革背景下備受青睞。

原創性試題要求命題教師要善于觀察和記錄生活,要密切關注現代科技,要對物理課本和經典試題了如指掌;在這樣的基礎上,還要求命題教師能夠選取合適的情景,提取出相應的素材,提煉出合理的物理模型,科學地設置問題,還要做出規范的配套解答。在這一系列的命題過程中,還需全盤考慮所給數據是否合理,所設置的情景是否科學,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到位且在《考試說明》規定的范圍內。如果試題給出的數據之間出現不自洽的情況,就會出現科學性的錯誤。這種情況有時難以避免,包括高等級的考試試題偶爾也會受到同行的爭議。因為一份試卷在公開測試之前,能夠接觸到試卷題目的教師、學生畢竟是極少數,而原創試題至少在數據上是全新的、沒有在大范圍內使用過的,所以在試題測試之中或之后,就有可能出現預先沒有想到的問題或有待商榷的地方。這就對命題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命題教師需要對試題反復推算、仔細揣摩,必要時找同行尋求幫助。

原創性試題最重要的來源是課本、生活和現代科技,這也是新高考命題青睞的三大“寶庫”。物理課本是課程標準唯一的權威載體,而生活c科技更是物理的源泉與動力。

1 源于課本的題目

例如,浙江新高考2016年4月份選考卷(以下簡稱“4月卷”)第8題:

密立根油滴實驗原理如圖1所示。兩塊水平放置的金屬板分別與電源的正負極相接,板間電壓為U,形成豎直向下場強為E的勻強電場。用噴霧器從上板中間的小孔噴入大小、質量和電荷量各不相同的油滴。通過顯微鏡可找到懸浮不動的油滴,若此懸浮油滴的質量為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懸浮油滴帶正電

B.懸浮油滴的電荷量為

C.增大場強,懸浮油滴將向上運動

D.油滴的電荷量不一定是電子電量的整數倍

圖1 密立根油滴實驗原理圖

本題利用了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37頁“科學足跡”中的圖1.9-8進行編制,利用“科學足跡”中描述的情景和原樣的插圖進行選項的設置,考查學生對課本的研讀程度和對課本相關欄目的重視程度。

例如,浙江新高考2016年10月份選考卷(以下簡稱“10月卷”)第8題:

如圖2為某一電場的電場線,M、N、P 為電場線上的三個點,M 、N 是同一電場線上的兩點。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M、N、P 三點中N 點的場強最大

B.M、N、P 三點中N 點的電勢最高

C.負電荷在M 點的電勢能大于在N 點的電勢能

D.正電荷從M 點自由釋放,電荷將沿電場線運動到N 點

本題利用了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1第20頁“問題與練習”第3題的圖1.4-6進行編制,考查學生對課本中“問題與練習”的掌握程度。

像這樣利用課本中的原樣插圖進行編制的題目在4月卷和10月卷中還有很多。例如:4月卷的第13題(固定在x軸上的兩個電荷)來源于選修3-1第15頁的“問題與練習”;10月卷的第15題(氫原子的能級圖)來源于選修3-5第58頁的課本插圖18.4-2;第20題(過山車模型)來源于必修2第80頁“問題與練習”第2題的圖7.9-4。

又如2016年杭州市物理教學質量檢測(以下簡稱“檢測”)高一試卷中的第6題:如圖3所示,兩束光分別沿著與坐標軸平行的方向照射從O點水平拋出做平拋運動的物體A,在兩個坐標軸上留下了物體的兩個“影子”。下面四幅圖中能正確描述“影子”運動的圖像是( )

A.影子在x軸上的x-t圖 B. 影子在x軸上的v-t圖

C.影子在y軸上的x-t圖 D.影子在y軸上的v-t圖

本題中的平行光照射平拋物體的圖像就是高中《物理》必修2課本中的原圖。經過一番描述之后,便可以考查學生對平拋運動兩個方向上分運動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并且此題中還融入了x-t圖像和v-t圖像的考查,既屬于基礎的重點內容,又有一定的綜合性。要求學生既對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非常熟悉,又要求學生對x-t圖像和v-t圖像有一定的掌握。

在“檢測”中利用課本插圖作為原創題目取材的還有高一試卷的第10題(自行車腳踏板、鏈條、后輪聯動裝置)來源于必修2第22頁“思考與討論”的圖5.5-5。

這樣的題目一般奉行的出題原則就是源于課本,高于課本。這類題目常常來源于課本的經典方法、圖形圖像、“思考與討論”、典型例題、“說一說”“做一做”“問題與練習”、演示實驗、“科學漫步”和課題研究。教師在教學中要理解教材中不同欄目的設置及其功能,結合具體的問題落實到位,在與學生交流、討論、檢測中都可以靈活多樣,要符合學情和考情,科學地處理好教材資源,真正讓教材成為廣大師生的“助考器”[1]。

2 源于生活的題目

2.1 源于日常生活

例如4月卷的第10題:

某卡車在公路上與路旁障礙物相撞。處理事故的警察在泥地中發現了一個小的金屬物體,經判斷,它是相撞瞬間車頂上一個松脫的零件被拋出而陷在泥里的。為了判斷卡車是否超速,需要測量的量是( )

A.車的長度,車的重量

B.車的高度,車的重量

C.車的長度,零件脫落點與陷落點的水平距離

D.車的高度,零件脫落點與陷落點的水平距離

本題以交通事故作為背景,考查平拋運動的知識。車輛與障礙物、車輛與車輛相撞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也是考生平時都有所見、有所聞的情景。

又如10月卷中的第5題:

在G20峰會“最憶是杭州”的文藝演出中,芭蕾舞演員保持如圖4所示姿勢原地旋轉,此時手臂上A、B兩點角速度大小分別為ωA、ωB,線速度大小分別為vA、vB,則( )

A.ωA

B. ωA>ωB

C. vA

D.vA>vB

本題利用了杭州近期重大的國際要事G20峰會進行編制,這樣的背景是每一個考生都知道的,從而體現了高考的公平性;此題考查了圓周運動中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關系。

與此極為類似的是“檢測”高二試卷的第7題(“檢測”卷于2016年6月份進行了測試):

電子滅蚊拍是夏天必備的滅蚊神器。如圖5所示,假設用手握緊滅蚊拍的手柄,轉動手肘關節揮動滅蚊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的A、B兩點線速度大小相等

B.圖中的A、B兩點中B點線速度較大

C.圖中的A、B兩點中A點角速度較大

D.圖中的A、B兩點中A點向心加速度較大

本題的圖片來源于“淘寶”上的圖片,只要打開“淘寶”APP的軟件,在首頁輸入“滅蚊拍”后,類似的圖片數不勝數。而“滅蚊拍”本身也是大家生活中常備的“神器”,廣為人知。這樣的題目情景讓考生能夠體驗到物理來源于生活,物理就在身邊;讓考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是物理,物理處處是生活。本題考查的是角速度相同的A周運動中半徑不同則線速度、加速度大小不同。

除此之外,筆者利用日常生活中諸多的情景進行原創的題目在“檢測”中還有很多,例如高一試卷的第2題(手握杯子)、第3題(高速公路)、第5題(樹葉落地)、第8題(日常刷牙)、第14題(滬寧高速常州段重大車禍與高速路上停車拍照)、第15題(常州恐龍園里的“通天塔”)、第21題(生活中的傳送帶系統)等。

可以看出,其中以公共運輸、交通事故為背景的題目較多,一是公共運輸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二是以交通事故為背景能夠提高考生的安全防范意識,達到一定的安全教育的目的,也是一種寓“德”于題的體現。

2.2 源于體育運動

例如4月卷中的第2題:

如圖6所示是某人在投飛鏢,飛鏢在飛行途中受到的力有( )

A.推力

B.重力、空氣阻力

C.重力、推力

D.重力、推力、空氣阻力

這是一道以投擲飛鏢作為背景的試題。這樣的情景也是考生非常熟悉且很可能玩耍過的,考查學生對物體受力分析的正確認識。

類似的還有4月卷的第5題(短道速滑)、10月卷的第3題(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中的比賽)、第6題(野外攀巖)。

又如“檢測”高一試卷的第4題:

跑步機已經慢慢進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在下雨天的時候,跑步機可以讓你的鍛煉風雨無阻。如圖7所示是某位健身愛好者在跑步機上跑了一段時間后的顯示屏照片(跑步者開始跑步時所有數據從零開始計),由圖片顯示的信息可知,該健身愛好者在這段時間內(等同于在操場上跑步)的平均速率約為( )

A.2.36 m/s B.3.1 m/s

C.5.8 m/s D.11.6 m/s

本題的來源是體育運動中跑步鍛煉的情景。考查學生對體育運動中的物理相關知識的掌握與計算。

除此之外,利用體育運動中的情景進行原創的題目在“檢測”中還有高一試卷的第16題:背景為學生在體育測試中的引體向上,設置了與功和功率相關的物理問題。

這樣的命題思路與來源,是和當代社會提倡“全民健身”的大背景相吻合的,是一種順應現代社會要求的體現。

2.3 源于影視動畫

例如“檢測”高二試卷的第20題:

動畫片《熊出沒》(圖8)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某天熊大和熊二中了光頭強設計的陷阱,被掛在了樹上。聰明的熊大想出了一個辦法,讓自己和熊二蕩起來使繩子斷裂而被解救,其過程可以簡化為圖9。設懸掛點為O,離地面高度為H=8 m,兩熊可視為(處于它們重心A處的)質點,總質量m=1000 kg,懸掛點O到A處的繩長L=3 m(且在運動過程中保持不變)。若兩熊的運動始終處在豎直紙面內,它們蕩起來使繩子偏離豎直方向的最大夾角θ=30°,不計一切阻力。求:(本題計算中取=1.7)

(1)兩熊蕩至最低點時的最大速率;

(2)若兩熊能被解救,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不超過多少?

(3)若兩熊能被解救,在它們運動前方離O點水平距離為s=4 m處有一個水池,通過計算說明兩熊是否能落入水池中。

這道題目的背景是較為知名的動畫片《熊出沒》。以這樣的背景命題能激發考生一定的興趣,讓物理題顯得不那么單調與乏味。像這樣的命題來源還可以是很多知名的影視片,因為影視片中的場景、情節就含有很多物理知識。筆者編著的省級精品選修課教材《物理視角中的電影》[2]一書中就有大量鮮活的例子。這樣的命題思路在以后的各類考試中也定會有所體現。

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情景是物理試題的重要來源之一。所以,這就要求出題老師平時多觀察、多記錄生活(通過拍照、拍攝視頻等形式),以避免“素材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局面。另一方面,從考生的角度思考,這就要求考生平時要多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不懂就問,把生活與物理聯系起來,要逐步養成多用物理思維思考生活的習慣。以生活情景來命題也能讓考生體會到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不難的。

3 源于科技的題目

例如10月卷的第12題:

如圖10所示,“天宮二號”在距離地面393 km 的近圓軌道運行。已知萬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地球質量M=6.0×1024 kg,地球半徑R=6.4×103 km。由以上數據可估算( )

A.“天宮二號”的質量

B.“天宮二號”的運行速度

C.“天宮二號”受到的向心力

D.地球對“天宮二號”的引力

又如10月卷的第4題:

如圖11所示,無人機在空中勻速上升時,不斷增加的能量是( )

A.動能 B.動能、重力勢能

C.重力勢能、機械能

D.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此題以現在較為熱門的“無人機”作為背景進行編制,融入了生活中的科技情景,考查對能量的認識與判斷。

其實,早在6月份的高二“檢測”中筆者就以相同的科技背景進行試題的編制,例如第8題:

在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在天宮二號發射后擇機發射,并與天宮二號對接,如圖12,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神舟十一號由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假設天宮二號在距離地球表面400 km的軌道上做勻速圓周運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天宮二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9.8 m/s2

B. 天宮二號的運行周期約為1 h

C. 天宮二號的運行速度可以達到7.9 km/s

D. 神州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后,運行速率一定比對接前天宮二號的速率大

除此以外,在2016年新高考中,利用新能源、新科技等作為題目背景的還有4月卷的第11題(探測衛星“悟空”)、第12題(太陽能路燈)、第23題(火箭發射裝置),10月卷的第11題(機器人)、第23}(質譜儀模型)。

物理學的建立與發展往往都是與科技相關聯的。科技上的需求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而物理學的發展又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尤其是現在熱門的無人機技術、航天技術、環保節能技術等更是試題青睞的題目背景。所以,不管是作為命題老師還是考生,在平時都應該多多對這些科技背景加以關注,這對于教師命題或考生備考都是很有益的。再如,課本中提到的科技――回旋加速器、速度選擇器、磁流體發電機、霍爾元件、電磁流量計等也經常成為命題老師出題的首選,甚至是試卷的壓軸題。

另外,試題編制完成以后需要編制參考答案,確定評分標準。試題、答案都檢查無誤后,還需要仿照格式,規范字體字號排版,重點檢測圖片是否有缺漏、錯位等。等到最后正式印刷之前,命題人還要做最后的確認,盡量讓印刷出來的試題趨于或達到零差錯。

在試題用于檢測后,命題教師要及時采集和分析該試題的相關數據,并作好詳細的記錄(例如最高分、最低分、優秀率、合格率、整卷平均分、各題平均分以及各題的典型錯誤)[3],這樣一方面可以及時對本次命題進行反思和反饋,調整和修正有疑義、有爭議的題目,收集學生中優秀的多種解法,完善參考答案;另一方面也為以后的命題積累原始數據與材料,組成自己的圖庫和題庫,為下次編制更完善、合理、科學的物理試題做好充足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吳俊.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充分挖掘與利用教材資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6,45(Z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