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管理的主體范文
時間:2023-09-12 17:18: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有資產管理的主體,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縣國資辦主任
如何實現縣域國有資產由非經營性資產向經營性資產、由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由閑散資產向集聚效益的“三個轉變”,提升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水平和實效,亟需探索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落實出資人職責,解決所有者權益?,F狀分析
我縣國有資產構成主要是經營性企業和非經營性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專門的國資管理工作機構,加強了國資管理隊伍建設,不斷創新國有資產監管機制,對競爭性領域的經營性國有資產堅持“國退民進”原則,通過招商引資、吸納社會資金等形式,盤活了大量閑置國有資產,同時,部門預算改革,加強了對行政事業單位臨街門面、閑置辦公用房、設備出租收益的管理和調控,避免了國有資產經營收入的流失。截止====年底,全縣國有資產賬面價值=====萬元,其中,企業國有資產====萬元,主于分布于廣元杭利公司、九龍制藥廠、糧食企業、汽車站、自來水公司、武當市場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萬元,分布于===個行政單位和===個事業單位,主要是房產、交通工具、設備資產等。行政事業單位實有凈資產=====萬元,其中,行政單位擁有凈資產=====萬元,占==%;事業單位擁有凈資產=====萬元,占==%。
主要問題
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單位國有資產占有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責任難落實。國有資產存量不清,責任不明,賬賬、賬實不符。
二是國有資產配置不平衡。國有資產被各單位分散占有和使用,有些單位通過各種關系爭取大量資金建辦公樓,購置大量辦公設備,辦公條件得以改善,有些單位辦公地點陳舊、狹窄,辦公設施落后,資源配置不平衡。
三是擅自改變國有資產使用性質。一些行政事業單位把多占用的國有資產用來進行商業活動,如出租房屋、開招待所等,為職工謀“福利”;有的用國有資產投資辦企業,贏利歸單位所有,虧損由國家負責。單位職工之間苦樂不均,收入差別明顯。
四是國有資本不能正常保值增值。由于多種原因,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生產經營效益不高,國有資本不能正常保值增值。據調查,全縣====萬元國有資本中,增值的僅====萬元,其余====多萬元的國有資本每年大約以==%的速度虧損。
對策建議
一是健全制度,規范管理。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結合我縣實際,盡快出臺《蒼溪縣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對國有資產占有、使用、保管、維護、報廢和損壞賠償資產處置進行規范,實現我縣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
二是摸清家底,明晰產權。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機構改革,將非經營性資產進行了歸并,出現了部分閑置房地產及設備。應由國資委牽頭,縣財政局等相關部門配合,逐單位、逐部門地對國有資產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清理核實,掌握閑置資產的全面情況,分門別類提出處理意見,對產權不清的資產要由占有單位申報,進行產權界定,明晰產權。
三是創新機制,優化配置。針對全縣非經營性國有資產,分布不均的實際,對全縣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部國有資產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對各單位辦公樓等實行集中管理、統籌安排,優化配置;對交通工具實行統一管理,成立蒼溪縣公務車服務中心,各單位使用時向服務中心交納租金,以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對“非轉活”的資產,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基礎上,實行陽光交易,掛牌競價租賃。
篇2
(一)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不足
我國文化事業單位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小,與發達國家的文化事業水平相比差距較大。而且,一些文化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一直重資產輕管理,缺乏有效的規范機制和措施。由于我國文化事業單位的資產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或者無償撥付,所以文化事業單位作為資產實際使用者,缺乏對資產有效管理和有效使用的認識。
(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體制是加強文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由于我國長期處于經濟轉軌期,完善的管理體制尚未形成。目前,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著職能界定不清、權責劃分不明等問題。首先,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對于文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尚未有完整的管理體系,盡管現行的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對國有資產的形成、配置、使用、處置在原則上有相關規范,但是缺少具體規定。其次,管理職責界定不清。作為國有資產的管理部門,各部門間出現職能及權責劃分不明確的現象嚴重。具體表現為財政部門與事業單位主管部門、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職責劃分不清;文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與機關事務管理局職責劃分不清等。
(三)國有資產操作與運營不規范
操作與運營不規范是管理制度缺失造成的,具體表現為:在資產的前期配置環節,采用基數法,單位編制預算互相攀比;資產使用環節,資產使用效率低下且缺乏監督,例如使用者缺乏產權意識,對使用的設備不珍惜,從而造成設備損壞嚴重,大大降低了資產的可使用時間和效率;資產處置環節,處置程序和處置方式不合理,不按規定履行報批手續,甚至低價處置資產,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
二、加強我國文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提高文化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的認識
針對我國文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實際情況,應當從三個方面提高認識。1.明確管理的目標。2.堅持管理原則。3.重視管理地位。通過三方面努力,提高對資產管理的認識。
(二)建立健全文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建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關鍵是設置監管的主體。財政部門是事業單位的撥款單位,也是資產的出資人,掌握文化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情況,所以設置財政部門監管主體最為合適,同時應構建“國家—財政部門—主管部門—文化事業單位”管理模式。
(三)規范文化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運營
篇3
保證國家持有國有資產目標的實現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前提。
國家持有國有資產的目標包括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前者主要涉及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環境的穩定、國家安全、社會公平以及為實現國民經濟持續發展所必需的基礎設施與環境保護等方面;而后者則主要涉及如何通過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與增值,進而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增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作為實現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機制之一,必須能有效地保證國家實現持有國有資產的目標。這也是衡量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及其運行是否有效的基準。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其他國有資產由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這不僅為國有資產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明確了不同類型的國有資產在實現國家持有國有資產目標的過程中所具有的不同職能和使命。以中央政府為出資人代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等,是國家通過國有資產管理者一資源配置機制實現其社會目標的重要保障。因此,對這類國有資產及其相應的國有企業應堅持以法律法規和行政手段為主,由國家政府直接實施監管;嚴禁開放這類國有資產的產權交易,實行國家全資擁有、或者以國家絕對控股的方式經營;并保證國家擁有相應的投資決策權、運營和管理績效的考核評價權、人事任免權以及價格和收費標準的國家管制權。相應地,對其他國有資產則應主要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行投資主體多元化,推進管理體制創新。
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職能設計時,必須相應考慮到責任體系。
職能體系規定國有資產管理所具有的社會與經濟功能,具體表現為國家持有國有資產的目標所規定的內容;功能性的規定代表著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和管理者在配置社會資源方面所擁有的權利與權限。而責任體系則是為保證國有資產管理職能目標的實現所做出的一系列追溯制度的安排;這主要包括受托管理責任、財務責任、政治責任、政策責任以及道德與社會責任等;責任性規定代表著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與管理者在行使其管理權的同時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黨的十六大報告關于建立“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各級政府要“堅持政企分開,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論述,就是要求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設計要做到職能體系與責任體系的統一。歷史地看,以往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只重視職能體系的設計,而忽視了相應的責任體系安排,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缺乏必要的責任追溯機制。
建立合理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又一基本問題。
國有資產管理的業績評價是對整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運行效果進行考核和鑒證,并通過反饋機制來不斷修正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由于國有資產管理績效的評價結果往往涉及到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及其管理者的切身利益,所以評價標準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總的來說,國有資產管理績效的評價標準是看其是否真正實現了國家持有國有資產的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但在確定評價體系時則應考慮在國有資產分類分級管理的條件下,各類各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及其管理者所負有的不同職能與責任,避免“一刀切”。具體來說,與國家持有國有資產的目標相適應,國有資產管理績效的評價指標可分為社會性指標和經濟性指標兩大類。社會性指標主要考察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運行結果的“公共性”,而非盈利性;這類指標主要包括穩定性、安全性、公平性和效果性等。經濟性指標主要是考核國有資產的盈利性,從而判斷國有資產保值與增值的狀況和水平;這類指標主要涉及國有資產使用的效率性、效益性和增長性等方面。應該指出的是,社會性指標和經濟性指標在很多情況下是相互矛盾的或此消彼長的,如當強調國有資產配置效率時,可能會對就業和環境保護等社會性目標造成不利影響等,但是從國有資產的性質和國有資產管理的責任要求來看,社會性指標可能更重要。因此,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運行及其績效評價過程必須在社會性與經濟性之間進行有效權衡。
探索國有制的多種有效現實形式,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的重要突破點。
篇4
現階段,在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和解決。其問題主要在于:首先,從管理層的角度上來看,監督權不夠明確,管理主體三方的關系處理不好,實施的是多頭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模式使得公路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效果不佳,容易產生管理上的矛盾,而且管理者對自己的權利和責任并不是很了解,難以實現有效的統一,出現問題的時候也無人承擔責任。其次,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公路經營企業的內部體制并不夠完整,缺乏企業凝聚力,而且在編制財務核算等內容的時候,并未按照實際情況來制定。而且公路經營企業并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文件的要求來執行工作;最后,將這兩個部分結合來看,交通主管部門和公路經營企業之間的矛盾較大,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交通主管部門是管理者,而公路經營企業則是被管理的一方,卻難以服從于管理者,也正是如此導致公路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二、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監管利弊
(一)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監管的有效作用
在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建立完善的監督機構,對其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第一,高質量的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監管工作,能夠清楚地認識政府和企業的之間的關系。利用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能夠將政府和企業的職能分開,協調政府和企業的關系,以為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提供重要的保障。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是出資人,而公路經營企業則是被出資人,二者之間的關系需要利用法律來約束和規范,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干預公路經營企業的現象。第二,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監督工作的開展,備受人們的關注,能夠增強人們的信心。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活動,可有效的改善當下公路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愿望。
(二)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監督的不利之處
雖然發揮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的監督作用,能夠帶來一定的優勢,但是在實際監督工作中卻并未能得到預期的效果,這是因為此監督工作的開展缺乏法律的保障,不具備科學的依據。在開展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監督工作的時候,影響了公路經營企業的工作,削弱了交通主管部門對其的管理,而且在此過程中主要以盈利為主,反而忽視了公路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社會效益。
三、構建新型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一)明確公路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確定正確的方向
在構建新型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時候,應當明確公路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公路國有資產管理十分重要,有效的管理能夠促進整個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可為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有利于帶動我國經濟的增長,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制定公路國有資產管理目標時候,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我國公路行業的實際發展狀況為基礎,結合我國公路國有資產自身的特點,來確定其目標。新型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目標應當包含以下幾點:首先,所制定的管理體制要能夠保障公路國有資產的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性,突顯出公路國有資產管理的公益性;其次,要確保公路國有資產具有安全性,所實施的管理體制要能夠保證公路質量不受損害;最后,所制定的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要能夠促進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促進公路國有資產效益的提高,從而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除此之外,還應當確定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方向。第一,要明確公路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主體者,要將國有資產的管理權和使用權相統一,以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積極性,協調地方政府和中央的關系;第二,要建立健全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設置出資范圍;第三,尋求最佳的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方法,有效整合公路資源,嚴格按照相關立法來執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二)把握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的關鍵之處
在構建新型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時候,應當把握其關鍵之處。首先,一定要有一個出資人代表,將此工作落實到位,以保障出資人代表的權利,促使交通管理部門的工作更加便捷,從而提高公路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質量。其次,要完善公路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實施兩級出資政策。兩級出資制度中涉及到了三個主體,一個是交通主管部門,一個是公路經營企業,最后一個則是公路國有資產經營管理企業。嚴格貫徹兩級出資制度,有利于協調三方的出資關系,分配各自的職責和權利,能夠避免行政干預,保障各方的權益。
(三)創新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為了保障公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科學性,應當突破傳統的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模式,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以適應新時期下的要求,從而提高公路國有資產管理效率。在新的管理模式中,應當分配好各個主體的職能??梢詫嵤┚哂袑哟涡缘穆毮芄芾砉ぷ鳌T诘谝粚哟沃?,主要是由交通主管部門來進行管理,將其作為公路國有資產出資人,并且用法律的形式來明文規定。第二層次的管理則是由公路國有資產經營機構來執行,其貫穿于整個國有資產經營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負責優化公路國有資產結構,促進公路行業的穩定發展。第三層次則是公路經營企業,其主要是嚴格按照相關制度來實施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企業內部制度,并且根據公路企業經營發展的不同階段來應用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做好財務核算工作。
四、結束語
篇5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月28日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是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逐年增加,對資產管理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還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著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如何解決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成為目前經濟發展不容回避的問題。
一、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對國有資產管理認識不清、重視不夠。目前,我們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多依靠財政投資,很多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從而導致其對資產重購置輕管理,各個部門都從自己使用出發,不斷購置資產,購置后又不能充分利用,從而大大降低了資產的使用效率。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數量大,種類多,許多設備價格昂貴,國有資產的管理責任重大,然而目前國有資產管理不規范,重購置輕管理的思想容易使單位放松對實物資產的管理,造成資產賬物不符,家底不清。思想上的輕視,導致國有資產在利用和管理上出現漏洞,最終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順、制度缺失。隨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改革有了一些成效,但是還是沒有完全理順,管理主體不明,管理職責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種種不規范的管理體制必然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不力,甚至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另外,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主要依靠財政投資,長期以來各單位對國有資產不夠重視,管理力度也不夠,資產與財務管理沒有結合起來,很多制度僅僅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有關管理制度與法制建設遠遠滯后于實踐中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沒有具體完善的財產管理制度將直接導致國有資產的損失和浪費。
(三)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預算管理脫節。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管理缺乏統一規范的管理制度,其資產管理基本采用分散管理、分散使用的形式,從而使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脫離,主要表現為有的資產購置后不及時辦理財務手續,有的調撥或捐贈資產長期賬外運行,有的資產隨意報廢、報損,從而導致資產臺賬不健全,無法進行正常的財務核算,資產的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脫節,缺乏對資產有效的財務監督。同時,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嚴重脫節,部分單位預算編制粗糙,只重視資產購置、不重視資產管理,只求擁有資產、不求資產效率,資產購置隨意、盲目、重復,資產閑置浪費現象嚴重,這不僅降低了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而且嚴重影響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四)國有資產管理監管乏力。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普遍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的雙重缺失極易引起國有資產的流失。從內部監督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大都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和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沒有專人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激勵機制,常常出現賬物分離或者賬賬、賬物不符的現象;從外部監督來說,財政、審計等國有資產管理監督部門工作繁雜,人力有限,很難對國有資產的購置、使用、處置等各個環節實施有效的控制,監督力度薄弱,很容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充分認識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形成國有資產管理的觀念,樹立全員參與,共同管理的意識,從根本上認識到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重視和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同時,行政事業單位要轉變其重購置輕管理的舊有理念,應充分調動各部門各環節的工作人員,要讓每個人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資產的管理中去,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要使國有資產管理更加透明,將國有資產管理落到實處,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
(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首先要確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政府分級所有并監管,單位占有、使用”的管理原則,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分級管理,厘清各級各部門的責任,真正做到產權清晰、責任明確,切實促進國有資產的合理配置與有效使用。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是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的根本保障。隨著時代的進步,一方面對不符合現實情況的制度做必要的調整與修改,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廢棄那些已經不適應新時期工作的制度規定,出臺新的管理制度與方法;另一方面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形勢和今后發展趨勢的新要求,建立一些新的、必要的制度。加大技術和資金支持,建立健全一整套比較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制度,并保證其全面貫徹執行,不斷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及資產管理能力,促進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專業化。
(三)強化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預算管理的結合。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財務管理制度,堅持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資產與財務管理辦法,對資產的購置、使用、處置等環節實施全過程的財務管理與監督,全面掌握本單位的資產狀況,杜絕賬外資產的存在。此外,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大對資產預算管理的重視,建立合理可行的資產配置制度,實現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強化預算約束機制,科學編制預算,加強預算執行力度,科學、合理地使用和配置資產,通過預算管理制度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四)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乏力,極易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監督管理機制勢在必行。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首先從自身出發,建立一套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確定專人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對資產和賬務抽查,對出現的盤盈盤虧找出原因,及時處理;另一方面國家資產管理監督部門,應加大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完善國有資產購置、使用、處置等重要環節相應的制度和程序,對容易出現問題和漏洞的環節加強審計監督力度。此外,應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執法力度以及資產管理的激勵機制,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積極性,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努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要求,為適應行政單位、事業單位體制改革,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充分認識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清本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正視其中的問題并努力加以改正,不斷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水平,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穆冬枚.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探析[J].現代商業,2013.35.
[2]李顏.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探析[J].中國外資,2013.23.
[3]徐艷.關于國有資產管理改革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3.12.
篇6
[關鍵詞]高校 國有資產 管理 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1)06―0095―02
[作者簡介]黃炳輝,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助理、研究員(江蘇南京210016)
高校國有資產是指國家、地方政府或有關部門對高等院校的各種投資以及高校自身發展積累所形成的資產,是整個社會國有資產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高校國有資產普遍表現為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及對外投資等形式。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主要是對高校所擁有或控制資源的具體運用和優化配置,以資產的價值動態管理為基礎,以獲取價值增加為目的的管理過程,表現為高校資產數量及其結構的不斷變化以及不同資產形態之間的不斷轉換。與其他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一樣,高校國有資產管理也存在著管理主體的“越位”、“缺位”、“虛位”等現象。如何進一步增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動力、活力和競爭力,確保高校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助推高校的教學科研活動,是高校管理部門當前積極探索的課題。
一、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動力、活力與競爭力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動力源自于高等教育與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是決定高校發展活力的決定因素和源泉所在,也是進一步提升高校競爭力的內在需要。
1 強化資產管理是市場經濟發展對高校的必然要求。我國現行高等教育體制是從傳統的高度集中計劃經濟管理體制延續過來的。傳統高度集中的教育體制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計劃經濟發展的需要,但背離了近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和現代大學的發展方向,嚴重阻礙了我國大學的發展。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對教育體制的改革逐步深化,高等學校辦學自不斷擴大,高等教育投入日趨多元化,使得高等教育與市場經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高等教育市場化趨勢愈來愈明顯,迫切要求高校按照市場規律來經營學校資產。
2 強化資產管理是提高學校辦學活力的現實需要。受傳統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高校長期在政府的直接控制下開展管理,其運行狀況對高校的發展沒有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國有資產管理缺乏內在驅動力。當前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必然要求高校按市場規律辦事,進一步盤活高校的存量國有資產,提高辦學活力;要求資源管理走向精細管理、運作管理,提升辦學活力并進一步拓展高校辦學動力。
3 強化資產管理是提升高校競爭力的重要形式。高校競爭力是一個多維的、綜合的、動態的概念,人力資源固然是高校競爭力的關鍵與核心因素,而高校的物質資源和管理資源也是高校競爭力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物質載體。高校的物質基礎資源是為高校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持的要素資源,它包括經費來源、基礎設施(校舍、辦公設備、教學設備、實驗條件、圖書資料等等)、高校信息化資源等多個方面;管理資源則是虛擬資源,體現為對高校運作過程的控制能力,是構成高校競爭力的軟要素,能夠保障高校整體價值與職能的切實履行和發揮。兩者的有效結合集中體現了高校資源管理對高校發展的重要性。
二、當前高校資產管理缺乏動力、活力的表現
由于歷史原因和計劃經濟的影響,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缺乏動力、活力,比較輕視國有資產管理對高校競爭力的實質影響。
1 樹立國有資產全員管理的理念比較困難。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的影響,部分師生缺乏全局意識,以局部利益為出發點,被動接受的多,主動爭取的少,“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亟需全體人員共同努力,積極爭取項目,盤活資源,樹立全員管理學校國有資產的理念,不斷提升學校的活力。
2 管理機構設置分散,缺乏完整的管理體系。由于歷史的原因,高校資產管理往往分屬于多個部門,有些資產的責任主體不明確,部門之間工作缺乏相互銜接,甚至出現部分資產管理交叉或真空的現象。高校內部存在信息“真空”、不對稱、不完全等問題,領導與下屬、主管領導與分管部門、部門與部門之間都存在著程度不等的“信息鴻溝”,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整體力量的發揮,有些時候難免出現“1+l
3 管理制度不完善,資產管理不規范。高校的資產管理長期處于粗放經營狀態,缺乏系統、規范、相互銜接的規章制度,存在“人治”大于“法治”,人情、面子大于規矩、制度的問題,更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資產管理體系,無法適應高校快速發展的需要,也無法適應高校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影響到高校競爭力的集聚與提升。
4 信息化程度較低,難以適應精細化管理的需要。由于高校對資產管理的不重視,資產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較低,已完成的信息化系統多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滯后于高校規模的快速增長,難以適應高校資產管理精細化的要求。
5 實驗室管理基礎薄弱,大型儀器設備難以充分共事。目前多數高校的實驗室是以學科專業為基礎、以理論教學為依托、以科學研究為導向而建設的,存在設置小而全、管理較為松散、部分儀器設備重復購置等問題,致使大型儀器設備難以共享,功能的深度開發較為困難,影響了各類資產的運行效益。
三、提升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競爭力的途徑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應以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政策規定為依據,以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效益和效能為目標,以國有資產的高效運行和精細化管理為手段,全面構建資產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教學科研的順利開展提供物質保障。
1 管理理念由粗放式走向精細化,不斷提高資產的運行效率。高校資產管理一直是高校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高??傮w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資產規模的擴大,資產管理也處在不斷改進之中。我們要更新觀念,樹立購置設備重要、管理設備更重要的思想意識;要強化精細化管理意識,優化資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投資效益;要以“確保非經營性資產合理有效地使用。確保經營性資產保值增值”為指導思想,構建轉型時期的高校資產管理體系。
2 以優化機構設置整合為切入點,為學校資產管理奠定基礎。為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高校應認真貫徹國家有關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精神,依據財政部《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暫行辦法》(財政部第36號令)逐步改革校內機構設置,構建符合學校資產管理需要的管理體制。隨著學校機構的優化組合,逐漸明確資產管理責任主體,提升資產管理的競爭力,繼而提升高校的整體競爭力。
3 以制度建設為導向,提高資產管理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制度建設是管理工作的基礎。應加快出臺資產管理、公用房調配、實驗室管理等方面的相關制度,逐步形成資產管
理從購置、管理、使用到處置整個周期的系統規章制度,使資產管理的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使國有資產處于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監控之中,為資產精細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競爭力不僅僅是一種產品或是一種服務,而是一個系統,它全方位地反映了高校組織系統在社會大系統中發現價值、尋找價值、利用價值、提升和創造價值的能力。作為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工作者,首先要學會自我管理,不斷修煉自我素質,塑造出向上的、自信的、嚴謹規范的職業形象。
4 以信息化平臺建設為栽體,加強國有資產的精細化管理。通過不斷完善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建立即時、動態的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準確地掌握高校國有資產的數量、價值、分布、購置日期、使用與經營狀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為購置、管理、使用、調配、報廢處置提供決策依據,加強國有資產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管理的水平。
5 以方法創新為途徑,切實加強國有資產的過程管理。為了使資產管理責任真正落到實處,必須認真落實校院兩級資產管理責任體系,明確相關責任人的職責范圍,層層分解資產管理的責任,使每項資產都落實到具體負責人;同時認真摸清家底,建立國有資產報告制度,并對各學院、直屬單位開展資產管理與使用評估;根據資產處置的程序、方法和權限,在資產報廢處置過程中,采用招標競價的方式,使整個資產處置過程透明化、公開化,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切實制定資產管理考核評價標準,從資產的計劃采購、保管使用、報廢處置等環節考核二級單位資產管理是否規范,調動二級單位加強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的積極性。
嚴格規范設備采購環節,認真執行政府集中采購和零星采購管理制度及大項設備采購招投標制度,對一次性采購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項目,必須采取招投標辦法。這樣做不僅可以節省資金、提高經費使用效率,還可以促進廉政建設。
資產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如何形成一個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提高資產的運行效率,需要高校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國有資產的精細化管理,把學校的資產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斷提升學校的競爭力,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長春,李北群.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導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2]范愛民.精細化管理[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3]鄭永扣.大學發展戰略:理念、目標與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篇7
關鍵詞: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8-0115-02
1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1.1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意識淡薄
高校沒有樹立使用國有資產要承擔保值、增值的責任意識,這就導致高校在國有資產管理中,“重投入、輕管理,重使用、輕維護”的現象普遍存在,使國有資產價值管理和實物管理相脫節,賬物不符等問題屢屢出現。原因分析:一直以來,高校國有資產的形成主要是靠國家財政撥款無償取得的,這種機制沒有進行嚴格的科學成本核算,也沒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資產評估,使用中既不提折舊,也不計算盈利。造成高校普遍認為國有資產不能直接創造經濟效益,只是消費性資產。
1.2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不健全
許多高校仍舊采用不同部門對不同類別的國有資產進行“分頭管理,各管一塊”的多頭管理體制。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能分別由幾個部門共管,很容易出現國有資產管理主體不明、職責不清,缺乏統一性。部分高校雖然成立了國有資產管理處,但其他部門,如后勤管理處、財務處都設有資產管理科,相關資產的管理仍由這些部門承擔,導致國有資產管理處對資產的管理缺乏足夠的號召力、協調力。
1.3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
財政部實施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第68號)將高校固定資產分為6類。教育部實施的《高等學校固定資產分類及編碼》(第三版)又將固定資產分為15類。高校資產財務管理和資產實物管理采用兩套不同分類體系,造成固定資產日常核算管理、統計對賬工作困難。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號)出臺至今,許多高校仍然缺乏一套統一、完整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有些高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執行不到位。由于沒有完整、統一的管理制度制約,造成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混亂。
1.4資產配置不規范,使用效率低
高校資產配置不科學,資產投入明顯向重點院系或專業傾斜,高校“獨自占有”的思想根深蒂固,資源一旦配置,從始至終就被長期占用,最初的使用部門寧愿讓資產在自己部門閑置,也不愿意讓其他部門使用,無法實現資源共享。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和日常保養維護不足,造成資產過早折舊和損耗,提前處于待報廢狀態。又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觀念影響深遠,導致資產閑置積壓、使用效率低、重復購置的現象普遍存在。
1.5高校產權意識淡薄,經營性國有資產未實現增值
隨著高校體制的轉變,高校逐步通過盤活現有資產,采用市場化運作的方式來增加資金收入。但在非經營性資產轉入經營性資產的過程中,高校沒有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產權轉移手續,也沒有進行資產價值評估,更沒有明確校方和經營方的權利和義務,造成產權不清,投資不明,資產管理和資產使用相脫離,致使經營方經營國有資產,而學校卻得不到投資收益。經營性資產不能實現增值,這背離了非經營性資產轉作經營性資產使用以“創收”來彌補高校經費不足的初衷。高校產權意識淡薄,最終導致資產歸屬不清、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1.6缺乏對無形資產的有效管理
許多高校的無形資產都沒有納入資產管理體系。沒有進行價值核算,也沒有通過相關評估就被他人廉價或無償使用,使得經營者直接獲取無形資產帶來的收益,造成國有資產隱性流失。分析原因:高校資產管理和財務核算僅僅重視有形資產,而忽視對無形資產的管理和核算,上級部門也不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報送報表不需要全面、明晰地反映這部分資產。
1.7管理人員結構不完備,專業能力偏弱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專職人員的崗位編制普遍缺失,各部門資產管理人員幾乎都是兼職。國有資產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業務水平偏低。原因分析:高校對教學科研人才的引進非常重視,而忽視對國有資產管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2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創新探究
2.1管理意識創新
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首先從意識上加以更新,其一運用創新的思維和觀念對國有資產進行科學的管理,其二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增強服務意識,主動自覺地維護國有資產,只有在意識上實現創新和轉變,才能促使高校國有資產管理朝著更為規范化和科學化方向發展。
2.2管理體制創新
從管理學的理論來講,管理必須有一個主體,多頭管理必定帶來管理體制上的混亂,誰說了都算,結果必定是誰說了都不算。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建設,徹底打破高校資產分口管理的局面,建立“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集中三層級管理模式”。將財務、基建、后勤、圖書、科研、產業等部門的資產管理職能剝離,并入統一管理中。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一級)、各部門(二級)、資產最終使用人(三級)三個層級逐級負責管理,同時彼此之間又具有明確的權責劃分,從而徹底克服了實際管理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了監管效率,最終實現國有資產的一體統籌規劃和持續發展管理。
2.3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和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是進行國有資產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證。高校應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規范化、科學化、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涵蓋國有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如資產審批、評估、配置、清查和處理制度;各項日常管理制度,對固定資產的計劃論證、政府或自主采購、驗收、移交、使用、調撥、維護、維修、報廢等程序進行規范;健全房屋、土地、非經營性轉經營性資產的管理制度;對無形資產,主要是制定科學的確認、計量、記錄、統計和報告的工作程序與方法,同時制定科學的知識產權保護、科研成果的申報和對外轉讓審核制度以及收益分配制度。使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并保障每項制度都具有可操控性,切實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做到職責和權利相統一。
2.4加強管理隊伍
高校要注重引進精通國有資產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通過組織學習、培訓;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實現對各類國有資產的科學管理。高校還應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激勵管理人員高效、規范的管理國有資產。對在國有資產管理中表現突出者,給予獎勵;對違反規定者給予處罰,對確實無法適應國有資產管理崗位的人員進行淘汰。構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3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創新的實施途徑
3.1資產購置程序化
高校應將新增資產納入預算,形成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機制。高校應統籌安排經費預算,核定出各部門資產的購置預算,本著能利用的不再購置、有閑置的充分調配、必須購置的要嚴格按標準執行,制止和克服超預算辦事、超標準購置等現象發生,從源頭上控制資產重復購置。在編制高校固定資產購置計劃時,還應充分考慮相關資產的專用性和指向性可能帶來的損失,高校應規范國有資產購置程序,嚴格按照“部門提出需求―組織專家論證―學校領導審批―財務落實預算―審計核定上控價―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采購”的流程執行。高校還應確立資產購置整體框架模式,即公開招標、競爭性談判、協議供貨、網上競價。實行招投標依據公開,程序公開,內容公開,評標議標定標公開,中標結果、貨物驗收公開,使采購過程公開、公正、公平;逐步走向良性循環,嚴把國有資產入口關。
3.2資產管理動態化
資產動態管理機制的建立,是實現國有資產有效管理的保障。動態管理的目的主要在于對資產進行保值、增值的運作,動態管理的方式可為將國有資產采用向社會租賃、組織實驗生產、強化產學研結合機制等方式,使其產生增值效應。如:(1)在寒暑假期間,將部分教室、報告廳、體育館向社會機構租賃,承接培訓、會議、運動比賽等,但租賃過程中,應配備專人進行監管。(2)建立實驗中心,將儀器設備統一管理,達到資源共享,提高設備利用率;在保證本單位使用的前提下,將大型儀器設備對外開放。(3)高??捎脽o形資產服務地方經濟,同時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自身科研項目和教學方案的完善。最好在相關專業學生實訓周期內完成對外承接任務,實現完成教學、實訓任務和資產保值增值的雙贏效果。對經營性資產實行“分項管理,分類收費”的有償使用管理原則,嚴把國有資產使用關。
3.3資產配置標準化
資產配置的內容包括資產調劑、資產調撥和配置資產安排。高校通過全面清產核查,充分掌握全校資產現狀,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及學校資產總額、各部門資產存量情況,再結合各部門工作量的實際需要及學校財力狀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標準,按照“定額分配、超交缺補、有償使用”的原則配置資產。具體措施是先核算出各部門資產配置標準定額,對配置定額內的資產,由部門無償使用;對超出配置定額的資產,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組織調撥調配,若不同意調出的部門應無條件向學校繳納資源占用費。實行資產定額配置,使部門的無償占有轉變為有償使用,促使資產使用者有效利用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對新增資產的配置主要傾向于資產配置定額不足的部門,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資產優化配置。高校固定資產也可以采取租賃或整合社會資源的方式靈活配置,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資產處置規范化
高校加強報廢資產的日常管理,建立監督約束機制,規避安全風險;定期盤點,健全完善管理臺賬;擬定年度處置計劃,及時清理回收;對處置不及時的報廢資產,統一存放,由專職資產管理人員負責管理。按照“先調劑后拍賣”的處置原則,嚴格規范廢舊資產報廢審批、校內調劑、殘值評估、拍賣處置等程序。充分挖掘閑置報廢儀器設備的潛在作用,根據不同設備的性能及功能,對可再利用的零部件,通過專家論證,進行二次調配或招標競價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置,讓其再次發揮作用。這樣既考慮到設備的自然壽命,又考慮到其技術壽命和經濟價值。嚴把國有資產出口關。
3.5管理系統信息化
高校應充分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一套適合本校的資產管理網絡信息系統,涵蓋資產管理的全部內容。建立及時、完整的國有資產管理數據庫,準確掌握每項資產的實時狀態,實現資產的動態監控管理。通過信息化資產管理系統平臺,可以促使資產和信息共享,及時盤活閑置資產,促進資產合理流動,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4結語
高校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更新國有資產管理理念和責任意識;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建立監督考核機制;不斷改進國有資產管理措施;創新與優化國有資產管理模式;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嚴防國有資產流失。對高校的經營性資產實施產權管理;明確產權關系;依照現代企業制度運作,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以促進國有資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李新惠.引入經營理念與創新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20):176-177.
[2]劉娥英,何春梅,黃庫樓.產權理論下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研究[J].內江科技,2010,(1):11-41.
[3]朱玉蘭.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1,(23):232-233.
[4]李健生.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探索綜述[J].經濟師,2012,(5):89-91.
[5]黃曉華.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及優化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2,(8):139-140.
篇8
摘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資產不僅可以克服“市場失靈”,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還可以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保管好、利用好巨額的國有資產,優化國有資產結構,充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進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是目前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
關鍵詞:國有資產 會計管理 市場經濟 可行性
國有資產就是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由國家擁有的資產。它是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國家存在的重要保障。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資產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可以克服“市場失靈”,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還可以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如何保管好、利用好巨額的國有資產,優化國有資產結構,充分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進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是目前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國有企業尚未實行兩權分離,沒有真正的經營自主權,經營績效非常低。改革開放以后,政府開始進行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國有企業的活力日益增強,對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后的今天,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國有企業在改革中不斷發展壯大,總體實力不斷增強,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有資產管理成效顯著,國有資產占絕對統治地位的狀況有了很大改觀,國有資產已經有了全面的提升和發展。
然而,從總體上看來,國有企業改革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目前許多企業仍然因為改革滯后而難以擺脫經營困境。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仍然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國民經濟的命脈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國有經濟的手中。而且國有資產管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弊端:國有企業政企不分、產權不清;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嚴重;國有資產效益不佳、使用效率低下;國有資產的監管制度和相關法規很不健全:高新產業和技術、產品研發投入不足;人力資源流失嚴重等等。因此必須在現有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機制。
國有資產管理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是理論界研究討論的熱點,并且到目前為止,國有資產管理理論的研究成果已經很是豐富?!皣匈Y產會計管理”是國有資產管理的一種特殊形式,這一概念的提出從根本上實現了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以及與財務管理的統一,是國有資產管理的重大理論成果。
1 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概念
國有資產會計管理是國有資產管理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根據國有資產管理的基本目標和基本任務,運用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對國有資產及其發變化的過程進行會計管理。這一概念的提出從根本上實現了國有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的結合以及與財務管理的統一,是國有資產管理的重大理論成果。
關于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理解:
(1)國有資產會計管理歸根到底是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國有資產的獨特性決定了國有資產會計管理必定有別于其他會計管理。既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本目標,還要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職能。
(2)國有資產及其發展變化過程是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內容。包括國有資產的使用、處置、評估、監督等等各個方面,根據國有資產發展變化全過程的特點,對其實施會計計劃、核算、考核及分析等會計管理方法,最終形成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方法體系。
(3)運用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是對國有資產進行會計管理的手段。國有資產雖然是一種特殊的資產,但國有資產的管理在客觀上也需要實現與會計管理的統一,構建形成具有國有資產管理特色的會計管理體系。
2 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2.1 國有資產管理現狀及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的國有資產已經有了全面的發展和提升,國有資產占絕對統治地位的狀況有很大改觀,國有資產管理的成效不容小覷。但從總體上看來,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仍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國民經濟的命脈仍然牢牢地掌握在國有經濟的手中。國有資產管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弊端。具體來說,目前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有企業政企不分、產權不清。
(2)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嚴重。
(3)國有資產效益不佳、使用效率低下。
(4)國有資產的監管制度和相關法規很不健全。
(5)高新產業和技術、產品研發投入不足。
(6)人力資源流失嚴重。
2.2 加強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重要性
如前所述,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雖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從總體上看,國有企業改革仍然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因此為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重要作用,必須在現有體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機制。然而,要想做好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工作,首先必須認識到對國有資產加強會計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到會計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盤點國有資產存量,優化國有資產配置。
(2)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建立國有資產管理的績效考核體系,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3 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國有資產會計管理作為一個嶄新的概念,力求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思考國有資產的管理問題,進而建立一種全新的管理體系。從會計確認和財務管理的角度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目標.同時也為會計管理增添了新的研究內容。國有資產會計管理有其特定的形成依據和形成條件。
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形成依據可以大體分為:會計本質方面的主觀依據和當前資產管理現狀方面的客觀依 據。
受托責任是在經濟主體的所有者向管理者讓渡財產保管權和使用權時發生的,會計從本質上說是有關受托責任的一種管理活動。這樣看來,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的會計就是受托責任會計,國有資產會計管理則是一種明顯的受托責任關系。
會計在認定及解除受托責任的過程中對體現了對國有資產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即所謂的會計管理。所以會計本質的這種受托責任觀念是對國有。資產進行會計管理的重要依據之一。
對國有資產進行會計管理的客觀依據是當下資產管理與會計確認和財務管理相統一的局面。全國企業資產與財務管理工作會議上曾經指出,“新形勢下,企業資產與財務管理是公共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努力加強資產與財務統一管理工作。”這為國有資產會計管理提供了客觀依據。
國有資產會計管理形成的現實條件是:現行的國有資產計價核算管理方法。資產計價核算管理屬于會計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規范國有資產管理和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實行嚴格的實物資產計價核算管理,有利于逐步實現與預算管理的銜接和與財務管理的結合。現行的國有資產計價核算 管理辦法,是國有資產管理的重大突破,構成國有資產會計管理形成的現實條件。
4 加強國有資產會計管理的具體措施
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首先要維護國有資產的完整保值,其次要提高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最后要實現國有資產的最優配置,充分發揮國有資產的效益。從會計的角度看,加強國有資產會計管理應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4.1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建立和完善包括產權登記制度、國有資產統計報告制度、產權收益分配制度和資產評估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以確保國有資產管理職能到位,做到固定資產家底清楚、產權明晰。具體來說:
(1)完成產權登記,規范產權交易行為,合理優化資本結構。
(2)全面加快資產評估,提高評估的科學性。
(3)實行政企分開、“兩權分離”、分類管理相結合的管理辦法。
4.2 完善責任會計制度
責任會計制度是現代分權管理模式的產物。它是一種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在企業內部建立責任中心,并對各個責任中心分別負責的業務進行控制,從而實現業績考核與評價。責任會計制度要求建立一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這一系統的建立首先要根據各級單位的權力、責任及業績評價方式,將企業劃分為不同形式的責任中心,還要以責任中心為主體,以權責利相統一為特點,以責任預算、控制和考核為內容,最后通過信息的加工和反饋而形成。責任會計就是要利用會計信息對各個分權單位的業績進行計量與考核。
4.3 堅持權責發生制
權責發生制是企業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登記收入則意味著資產增加,登記支出則意味著資產減少。如果企業已經承擔付款的責任但尚未實際付款時并不登記支出,利潤自然高計,資產補償或保值便做不到。
因此,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堅持權責發生制,按照取得收款的權利和承擔付款的義務來登記收入和支出。還要公正合理地確定企業損益,并確保企業收益的合理分配。
4.4 實行穩健性原則和通貨膨脹會計
金融危機以后,伴隨著中東局勢動蕩、日本地震等多重因素,全球通脹壓力逐步蔓延。2010年以來。我國物價輪番上漲,CPI不斷走高,“負利率”倒掛現象愈發突出,通脹形勢日益嚴峻。我們知道,在物價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按照幣值不變的假設和歷史成本原則基本上能夠真實地反映經濟情況;但當處于通貨膨脹尤其是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歷史成本則會較多地背離真實的資產價值,會計信息給使用者帶來的并非是真實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維護國有資產就應該實行穩健性原則和通貨膨脹會計。
4.5 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能有兩個:反映和監督。會計監督職能又稱會計控制職能,是指控制、規范單位經濟活動的運行,使其達到預定目標的功能。它是全部會計管理工作的核心,與會計核算有著密切聯系,具有監督經濟活動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兩個方面。
加強會計監督,有利于保障國家宏觀調控所需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助于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和維護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會計不僅要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進行監督,還要對生產經營的物質基礎即國有資產的使用、管理、收益分配和處置進行監督。
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需要做到:
(1)完善會計信息質量保障系統。
如果沒有符合質量標準的會計信息,會計管理也就無從談起。
(2)完善會計管理體制,改善會計發揮職能的環境。
為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真正地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除需要企業內部監督之外,還需要政府的審計部門、稅務財政部門以及司法監督部門的監督和控制,以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監督環境,從而使會計的監督職能能夠正常發揮。
(3)實現會計人員的職業化管理。
會計人員在從業前必須要通過財政部門統一組織的考試,并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證書。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管理,對每個會計人員的從業情況進行記錄并定期考核。
篇9
關鍵詞:獨立學院;國有資產;資產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2-0019-02
一、當前我國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意識淡薄。眾所周知,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數量較大、種類繁多,對其管理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然而當前在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管理上,各級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存在輕視的現象,加上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最終使得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管理權責劃分不明,導致國有資產管理漏洞百出,資產重置現象嚴重。
2.獨立學院國有資產核算體系不完善。近些年來,獨立學院的會計審核制度發展較快,有關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核算標準也在不斷變化,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一套完善、標準的會計核算體系,這也就使得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價值總量無法得以確認。在當前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核算方面,很多高校采取以往的會計標準或者核算政策,在所難免會與當前獨立學院發展的實際情況相背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我國獨立學院的發展壯大。
3.獨立學院資產的歸屬權界定不清。隨著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主體不斷擴大,獨立學院的資產所有權的歸屬問題也日益顯現,特別是對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權屬問題沒有進行清晰的界定。當我國獨立學院的辦學規模擴大和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辦學資產價值也不斷提高,由于獨立學院資產的歸屬權不清,直接導致了獨立學院的辦學者、合作者與獨立學院的運營權、使用權產生矛盾和糾紛,這也不利于獨立學院健康、有序、快速地發展。
4.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方法滯后、專業資產管理人員短缺。目前來看,我國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模式仍然比較單一化,還處在單機版的運作模式,未能充分運用當前高速發展的網絡技術,甚至出現脫節現象。這也使得獨立學院內部的資產管理科室溝通不暢,國有資產管理數據信息更新緩慢,加上獨立學院缺少專業的國有資產管理人員,最終使得對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方法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也影響獨立學院國有資產保值或增值目標的完成。
5.獨立學院國有資產利用效率低下。在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使用管理中,普遍存在著認識不統一,重視不夠,存在著重資金投入,輕建設規劃,重使用,輕維護等問題,導致資產利用度不夠,浪費比較嚴重。在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沒有擺脫母體大學模式,國有資產經濟效益意識淡薄。另一方面,對經濟的預算較為重視,并已形成不注重的實體資產購置,片面追求“小而全”,不能做到物盡其用。
二、提升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效率的對策研究
1.提高對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意識,切實轉變國有資產管理理念。一方面,獨立院校應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宣傳力度,提高學校管理者的重視程度。使資產管理作為學校管理者工作的重要組成,明確國有資產的管理權限和責任劃分,切實提高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明確對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的部門劃分。筆者建議在財務處單設資產管理科,由其進行對國有資產進行集中統一管理。而學院的二級部門負責本部門內部的所有資產管理工作,在獨立學院內部實行“二級管理”,即“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責任到人”,進而從根本上保證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開展。
2.構建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統一的核算體系,提升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為了提高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核算效率,應加強對國有資產的會計核算標準的制定,以保障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首先,應細化資產管理核算條目,要切實貫穿到資產采購、驗收、付款、增加、調撥、報廢和減少等各個環節。其次,加強對國有資產全過程的核算監控,進一步細化對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管理,進而提升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效率和水平,促進獨立資產管理的有序、健康發展。
3.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的產權制度,實現獨立學院資產的有效劃分。針對獨立學院的資產管理可以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擁有產權”的標準進行劃分,進一步明確資產的權屬。根據獨立學院的辦學主體,我們可將其作以下兩個劃分:第一,獨立學院由其母體高校自辦或與國有單位聯合承辦的,其資產的產權應為國家所有。第二,獨立學院由母體高校與其它私人、個體聯辦的。其產權有以下三種途徑:首先,可將獨立學院具有國有資產的成份通過轉售變成私人產權,此時,獨立學院資產所有權威出資者所有。其次,可將獨立學院的非國有資產逐步轉換為外部借貸,由母體高校分期償還債權人,債務償清后,產權由其母體高校所有。最后,約定在一定時期內母體高校與非國有資產投資者根據出資比例分配所有權,并約定合作期滿后產權處置方式。除此之外,在獨立學院資產產權界定上,應就獨立學院的投資者的權益分配原則、產權組織形式及解散時的資產清算原則等作出明確規定。
4.加快獨立學院資產管理的專業隊伍塑造,提高資產管理的業務水平。要想提升對獨立學院資產管理的效率,離不開專業的資產管理人才,針對當前獨立學院資產管理人才隊伍短缺的問題,高校有必要加快資產管理方面的人才建設。除此之外,由于人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開展對現有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切實提升人員的管理素質,明確各個管理人員的崗位責任和工作內容,使管理人員熟悉從國有資產的申請、購置、登記、驗收、入賬到國有資產的使用、維修,再到國有資產的損毀、報廢、清理、核銷等一系列程序和相關的手續,并且還要確保資產管理的各項制度、政策落實到位,以有效地做好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
5.構建“協作共用、資源共建和共享”的國有資產機制,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效益。獨立學院應著眼于建設一個“資源共享”的機制,有效抑制重復投資帶來的資源配置不合理、浪費現象。始終堅持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提高效率的基本守則,充分發揮其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作用,促進跨部門的協作共享。同時,還應該充分利用校園網資源,開發和利用動態、實時的資產信息管理系統,提供方便、及時、準確和完整的使用信息,了解所有國有資產狀況和最新發展,實現在固定資產、設備及其它資源間的信息共享。建立一個真正有效解決資源配置并符合需求的長效機制,提高獨立學院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周建華.淺談獨立學院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3(5).
[2]杜娟.現代高校獨立學院的資產管理[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6(3).
[3]韓莉.淺談獨立學院的固定資產管理[J].現代商業,2010,(3).
[4]張濤,鄧治春,彭尚平.統籌城鄉職業教育發展的價值取向及機制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3,(03).
篇10
首先,突出體現在所有權的理論問題上,明確了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資產管理的新思想。十六大報告指出“在堅持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建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边@完全符合中國當前的實際。
歸納起來,對于國有資產歸屬與管理目前主要有兩種提法:一是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統一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二是社會上有人提出的分級所有,授權經營;三是十六大明確的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履行出資人職責。
“分級管理”的提法是針對當時國有資產管理狀況提出的,但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表明這種提法缺乏可操作性,管理的涵義和范圍也比較模糊,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出資人到位的問題,更無法明確權、責、利。
“分級所有”的提法是借鑒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試圖改變政府直接經營管理國有企業,承擔無限責任的現狀,徹底廓清各級政府管轄范圍內國有資產的邊界,以避免政府的隨意、短期行為。這種方式涉及修改憲法等一系列法規,理論認識也不盡一致,具體操作也相當復雜,既不利于中央集中體制的鞏固和政令、法規的統一,而且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一旦面對各個利益部門,反而會引起一些爭論和認識上的混亂。
“分級產權”的提法,實際上就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在堅持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從法律規定和管理實際上都是與現實相符的?!胺旨壆a權”的表述不僅結束了“分級管理”還是“分級所有”的爭論,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權理論的重大發展,而且有利于做到分權合理、集中有度、責權明確,有利于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
體制創新
十六大報告指出“建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所有者權益,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边@就為國有資產管理創新明確了總體目標和基本框架。
首先,在體制框架上,確立了要與建立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相聯系,即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在堅持國家統一所有的基礎上,政府分級行使出資人職責,委托專門機構管理經營,探索建立權責明確的國有資產管理新體制。
堅持國家統一所有。一是明確最終所有權歸國家。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國有資產:屬于全體人員,歸國家統一所有。二是在于各級政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營運和監督都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法律和法規,這在現實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家要制定法律法規,政府代表國家統一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必要時有權統一配置資源。
分級行使出資人職責。通過逐級授權,明確管理國有資產的范圍,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級行使出資人職責,負責所轄國有資產的管理、收益和處置等。這與現行體制的區別在于,不再由國務院統一行使全部國有資產的所有權,地方政府將明確享有所投資企業的產權和產權收益。
委托專門機構管理經營。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與行使出資人職責的機構分設。各級政府成立專司國有資產管理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代表政府統一管理國有資產。由國資委授權具備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作為國有資產營運主體,具體行使所投資企業的出資人職責。
其次,在管理機構上,明確要求在“中央政府和省、市(地)兩級政府設立國有資產管理機構”,這是對多年來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踐的總結和提高,是尊重實踐、尊重群眾首創得出的科學結論。新建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是受政府委托統一管理國有資產的特殊法定機構,代表政府專門行使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以資本為紐帶,理順出資關系,進行產權管理。它不是政府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不納入政府序列,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國資局。
管理創新
明確了由分散管理到統一管理。針對多個部門分割管理,分別行使出資人職能的現實問題,要求進行統一的管理,構建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集中行使出資人職能。國資委的主要職責是:制訂國有資產營運戰略方針、結構調整方向和投資發展規劃,編制國有資產經營預算;選派和更換國有資產營運主體的董事、監事和財務總監;考核國有資產營運主體的營運業績,決定國有資產營運主體的設立、分立并、變更等重大事項。
明確了管理層次。國家國資委受國務院委托,對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國有企業行使出資人職責,其他國有資產由國務院授權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委托地方國資委行使出資人職責。地方政府只設省、市(地)兩級,這比較切合實際,若管理機構層次過多,會減低管理的有效性。
國資委對國有資產營運主體行使出資人職責,通過授權明確國有資產營運主體的權利和責任。國有資產營運主體主要是從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中進行選擇,可以是國有控股公司、投資公司、集團總公司、資產經營公司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也可根據需要新建,但不能是行政性的翻牌公司。國有資產營運主體按照投資份額依法對全資、控股及參股企業行使出資人職責,對所投資企業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享有資本收益、重大決策和選聘經營管理者等權利,但是并不介入企業的日常經營。
明確了管理的范圍。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要圍繞繼續調整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這個主線,強調要對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部門進行分類管理?!瓣P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大型國有企業、基礎設施和重要自然資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其他國有資產由地方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边@樣,一方面通過對國有經濟行業和領域的劃分,妥善解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管理國有資產的權責問題,明確國有資產出資人。另一方面通過成立統一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著重解決部門多頭管理中“人人負責、但又人人都不負責”的問題,從而落實管理資產的責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