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和財富管理范文

時間:2023-08-29 17:18: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資產和財富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資產和財富管理

篇1

【關鍵詞】政府采購;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

現階段,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瞬息萬變,不斷深化國有資產體制改革,實現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成為目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要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深化改革,首先要對其采購行為進行規范,其次要加強并貫徹落實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從而不斷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資產使用價值。本文就政府采購制度和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運用進行探討。

一、政府采購和內部控制概述

政府采購是指社會團體組織、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為了滿足公共服務的需要,確保在依法范圍內,利用財政性資金對其服務、工程以及貨物進行采購的行為。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且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行為。

內部控制指的是行政事業單位為了嚴格確保財政資金的合理利用,并且保障資產的信息資料的真實性,保障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進而在單位內部施行的控制、評價、規劃、約束以及自我調整的一系列措施、手續、方法的總稱。

二、政府采購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脫節的原因

1.資產管理體制職權不清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體制是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最終確定的“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使用和占用”的三級組織形式而建立的。由于該體制并沒有劃分具體的資產管理職責,也沒有對管理的具體責任和權利進行明確,導致了一些地區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部門是財政部門,而一些地區卻是國資部門,由于每個地區的管理部門沒有統一,因此其管理方式也就各不相同。

2.法律建設與資產管理制度滯后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Y產管理的主要依據為《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產權等級的實施辦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辦法》。但是由于這些規章制度的權威性不高、法律層次較低,甚至有一些部門的法律法規還存在著互相矛盾的情況,這是致使政府采購和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相脫節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采購與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應用的重要性

1.政府采購的重要性

在行政事業單位運營時,資金支出的最大項目就是政府采購。所以在其發展過程中,確保國有資產的穩定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有效防止國有資產的受損,并最大限度的促使國有資產的升值。因此,一定要嚴格的執行資產管理制度,對于國有資產一定要有詳細的記錄,對國有資產效益的保障才是最重要的。在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時,把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進行合理的結合,并且使得國有資產一直能夠保持合理運用,這不僅可以使國有資產的使用情況變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還能從根本上改良,杜絕不正之風的現象。

2.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內部控制的有效實行符合了我國時代進步的總需求。為了保證國家的快速發展,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運用中一定要增強服務意識,提高人們對行政事業單位的依賴與信任。這就要求國家要切實的完善其資產管理制度,保障國家財產的穩定與安全,并從根本上保障人們的根本利益。在新時期想要行政事業單位從自身發展,一定要保障內部控制的合理實行。面對如今國內外的局勢變化,想要長遠發展就要務必加強我國新型的社會和政府的建設,并要求單位自身要提升其監管力度,特別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這方面,才能使得單位有一個長足的發展。

四、政府采購與內部控制在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1.行政事業單位實行內部控制的策略

想要不斷完善部控制體系,我們必須不斷的加強內部控制的力度,才能把國有資產的利用率最大化的實現。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就一定要:(1)認真履行職責,強化內控制度執行。各單位領導高度重視,認真履行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責任,切實開展內部控制風險評估、黨風廉政建設風險防控工作。認真執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及會簽制度。重點關注經費預算、資金收支、政府采購、固定資產、建設項目及合同管理等業務層面的經濟業務風險。實行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及內部授權審批控制措施,業務經辦、審核及審批職責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建設項目及合同控制等內控措施,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有序運行;(2)切實開展檢查,強化內控制度監督。認真開展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才能保障內部控制制度得到嚴格、規范運行,并達到合理保證經濟活動合法法規、資金安全和有效使用、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升公共服務的效果和效率。進而確保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監督,切實防范內部控制運行風險。

2.行政事業單位實行政府采購的策略

對行政事業單位政府采購加強預算控制,必須要使工作人員對于政府采購預算進行深入了解,行政事業單位也要建立一些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自身發展需要的相關制度,并在制訂預算、實施采購的行為時嚴格遵守;加強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以便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員工都能夠準確把握采購預算的流程、內容及其重要性,確保國有資產增值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進而實現采購預算方案選擇的最優化。

面對目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工作也變得極其繁瑣和復雜,因此在其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要不斷提高對資產管理的力度和效果,才能有效地對國家資產的流失進行控制,使國有財產保持安全性與完整性,從而提高政府在人們心中的公信力。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財富管理中心;私人財富;財富管理機構

中圖分類號:F8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2)11-0041-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1.09

一、引言

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為財富管理提供了宏觀保障,居民收入的穩定增加為財富管理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人口老齡化成為財富管理的現實需求[1]。作為改革的先行區和示范區,深圳提出建設財富管理中心。為此,調查深圳的私人財富情況,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3份,有效問卷317份。涉及24家金融機構,覆蓋銀行、證券、基金和信托。銀行有6家,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證券公司有8家,分別是中信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安信證券、中投證券、第一創業、平安證券、華泰聯合證券。基金公司有8家,分別是招商基金、南方基金、鵬華基金、寶盈基金、大成基金、博時基金、景順基金、長盛基金。信托公司有2家,分別是平安信托和華潤信托。

二、深圳私人財富人群的基本特征

(一)性別與年齡

深圳私人財富擁有人士中,男性占56.3%,女性占43.7%,男性比例比女性比例高12.6%。以出生年齡階段來看,1960—1970年間出生的人群占比較高,為42.5%;其次是1970—1980年間出生的人群,占32.2%;而1950—1960年間出生的人群占比較少,為11.5%;占比最低的是1950年前出生和1980年后出生的人群,同為6.9%(見圖1)。

(二)學歷與職業

從學歷來看,深圳私人財富擁有人士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本科學歷占比56.3%,其次是碩士學歷占比23%。專科只占13.8%,而專科及以下僅占6.9%。而從私人財富擁有人士的職業類型來看,企業主占比最高,為36.8%,其次是高層經理人占28.7%,一般職員占18.4%,自營人士占8%,合伙人占5.7%,公務員或事業編制人群最低,僅有2.4%。

(三)年收入與個人資產規模

從私人年收入來看,200~600萬元的私人財富人士較多,占比28.7%,而20~50萬元和50~100萬元的財富人士同為18.4%,100~200萬元的占14.9%,20萬元及以下的人士占11.5%,600萬元以上的僅占8%。從個人資產規模來看,1~5千萬元的私人財富人士占比最高,達41.5%;其次是100~1000萬元的占比較高,為29.9%;5千萬至1億元的財富人士占比19.5%;100萬以下和1億元以上的占比均較低,前者為5.7%,后者僅占3.4%。

三、深圳私人財富來源與分布

(一)財富的主要來源

私人財富人士的多重財富來源中,主要來源于工資或企業分紅的占比44.3%,來源于企業的占比34.1%,房地產投資的占19.3%,股市投資的占15.9%,夫妻共有財產占11.4%,其他方面僅占4.5%,財產繼承僅有2.3%,自由職業不足1.1%(圖2)。

(二)境外資產

從擁有境外資產的廣度來看,僅32.3%的私人財富人士擁有境外資產,但境外資產在其總資產中的深度有所不同。絕大部分境外資產占總資產比例在20%以下,這部分人群占51.4%;總資產中境外資產占比在20%~40%之間的人群相當可觀,占37.2%;僅有11.4%的人群其境外資產占總資產比例在40%~60%之間。

對于擁有境外資產的私人財富人士而言,其投資類型也多種多樣。擁有股票的人群占23%,投資房地產的人群有14.9%,9.2%的人擁有債券,6.9%的人擁有金融衍生品,5.7%的人擁有實業,其它類型資產擁有人群僅占1.1%。這些擁有境外私人財富的人群中,其資產主要分布區域以香港為主,占比23%;其次資產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占19.5%;亞洲其他區域占4.6%;北美和歐洲均占3.4%,世界其它區域占2.3%。

(三)私人收藏

從深圳私人財富的多重收藏情況來看,46%的私人財富擁有者對收藏沒有興趣,51.7%的人沒有任何收藏,說明部分對收藏感興趣的人也沒有任何收藏。26.4%的人對藝術品收藏感興趣,但僅有18.4%的人具有藝術品收藏,16.1%的人對古董收藏感興趣,而只有12.6%的人選擇古董作為收藏品。對于奢侈品,24.1%的人感興趣,而收藏的比例為23%。由此可見,對相應收藏品有興趣的私人財富擁有者比例高于其實際收藏比例,并且收藏品對大部分私人財富擁有者吸引力不大。從收藏品價值來看,64.7%的私人財富擁有者的收藏品價值低于100萬元,34.1%的私人收藏價格在100~1000萬元之間,而僅僅1.2%的私人收藏品價值在1000~5000萬元。這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深圳的收藏品市場相對于金融市場而言,還不夠發達。

四、深圳私人財富的管理需求

(一)財富管理目標與家人中選擇

深圳的私人財富管理的多重目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保值、增值和傳承。其中54%的財富人士選擇資產增值作為自己的主要財富管理目標,46%的財富人士選擇資產保值作為自己的主要財富管理目標,部分私人財富人士將資產保值和增值共同作為自己的財富管理目標,4.6%的財富人士將財富的傳承作為主要目標。對于私人財富人士的家人,32.2%的財富人士無親人選擇私人理財服務,47.1%的配偶、13.8%的兄弟姐妹、10.3%的父母、10.3%的其他親人、8%的配偶和1.1%的岳父母會選擇私人理財服務。

(二)風險偏好與理財方式

從私人財富人士的多重風險偏好類型來看,46%的人為中等風險收益偏好者,愿意承受中等的風險獲得中等收益;而低風險收益者占比為32.2%,比21.8%高風險收益者高出10.2%。對于多重的資產管理需求而言,60.9%的私人財富人士會選擇穩健理財增值,40.2%的選擇基金理財增值,僅2.3%的選擇依靠儲蓄增值,1.1%的選擇保持現有規模。低風險保值的私人財富人士會選擇依靠儲蓄增值、穩健理財增值或保持現有資產規模,中等風險偏好的私人財富人士會選擇穩健與積極理財兩種方式,而高風險偏好的私人財富人士大都選擇積極理財增值方式。

(三)理財需求與投資習慣

從私人財富人士的多重理財需求看來,65.5%的人認為專業知識和能力非常重要,57.5%的人認為投資產品機會介紹重要,41.4%的人需要投資產品的后續信息,36.8%的人需要資產配置的執行方案,32.2%的人需要投資活動信息并參與其中。私人財富人士的多重投資習慣中,62.1%的人依據以往經驗并盡可能地利用足夠數據信息進行投資,26.4%的人較多地依靠以往經驗而較少利用數據信息,11.5%的人會根據當時市場變化迅速決定,僅2.3%的人有其他投資習慣。

(四)資產管理主體與建議來源

從資產管理的多重主體來看,74.7%的財富人士會自己或委托家人幫助打理,24.1%的人會選擇理財師幫忙管理,而私人理財機構僅占16.1%。雖然絕大部分財富人士選擇自己打理資產,但是有50.6%的人會聽取理財師的建議,37.9%的人聽取家人建議,29.9%的人會采納工作上朋友的建議,12.6%的人選擇聽取共同興趣朋友的建議,而會計師和律師的建議采取率均不足5%。

五、深圳私人財富管理機構的影響力

(一)私人財富管理機構的總體影響力

私人理財機構的各自影響力方面,78.2%的人了解私人銀行提供的理財服務,41.4%的人了解證券公司提供的理財服務,了解基金公司理財服務的人士僅占19.5%,微高于18.4%的第三方理財服務,保險公司只占8%,其他類型公司僅1.1%。從了解私人理財的多重渠道來看,48.3%的財富人士有親朋使用或受親朋推薦,44.8%的人參加過機構的講座等活動,18.4%的人通過媒體廣告與報導了解,17.2%的人通過親朋工作單位了解。

(二)對私人財富管理機構的認識

選擇私人理財機構的多重因素中,58.6%的人選擇服務完善有品位的理財機構,56.3%的人選擇產品豐富收益好的機構,54%的人會選擇名氣大的機構,40.2%的人會選擇理財顧問專業水平高的機構,29.9%的人會選擇網點多的機構,19.5%的人選擇理財顧問態度好的機構,12.6%的人選擇手續費合理的機構,10.3%的人選擇理財顧問提供易懂咨詢的機構,6.9%的人選擇方便購買海外產品的機構(見圖4)。私人理財機構提供的多重價值中,79.3%的私人財富人士看重私人理財機構提供的合理理財規劃,70.1%的人看重豐富的產品信息,64.4%的人看重私人理財機構的風險控制,54%的人看重交易通道,僅有10.3%的人看重理財講座培訓和高爾夫等會員活動。

六、結論

深圳私人財富人群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女性在該群體中具有一定的財富能量;二是60后和70后共同組成了私人財富人群的主力軍;三是深圳私人財富群體具有較高的學歷。

由職業與財富來源可以發現,一定程度體現出深圳私人財富人群處于創富型的財富積累階段。私人財富人群的年收入分布相對比較均勻,個人資產規模呈現出橄欖型,資產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和香港。擁有境外資產的私人財富人士,依然將絕大部分資產配置在境內,股票和房地產在境外資產中比較受青睞。在收藏方面,深圳的私人財富群體有待進一步開發。

深圳私人財富人士具有中低風險偏好,對于穩健和積極理財增值具有很強的心理認可程度。在投資習慣上,不僅依據以往經驗,還會充分利用數據,對專業知識和能力、投資產品機會和投資產品后續信息的認可程度較高。但是在資產管理方面,盡管會聽取理財師和朋友意見,但是通常都選擇自己或家人管理。

對于私人理財機構的總體影響力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私人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第三方理財、保險公司,多數私人財富人士通過親朋推薦或者參加講座等活動了解私人理財服務,他們認為合理的理財規劃、風險控制和交易通道在私人理財服務中最具價值,通常會選擇服務完善、產品豐富收益好與機構名氣大的私人理財機構作為財富管理機構。

篇3

借鑒西方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發展經驗,它們為高端客戶提供的資產管理服務,囊括了豐富的個人金融產品以及服務,既要綜合考慮客戶在證券、保險、房地產等方面的投資情況,又要分析客戶的稅務、投資期限以及財產結構等方面,為客戶制定長期的投資組合方案。然而,國內的資產管理業務發展仍未達到上述的水平,只有一些大型銀行憑借其豐富的客戶資源和產品優勢,創建私人銀行部,較早涉足財富管理業務并奠定了基礎;其后,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也紛紛加入到此行列中。

既然中國的資產管理服務業已起步,那么,大型銀行私人銀行部、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財富管理水平,又孰優孰劣?產品又有何差異『生呢?

私人銀行與券商定向資產管理的相似性

2007年,中國國內首家國有銀行開設私人銀行業務,拉開了財富管理的帷幕,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有銀行與第三方理財公司。

而對于證券公司而言,資產管理業務在管理層的支持下于2005年得以重啟,適逢2006~2007年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單邊大牛市,為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提供了黃金的試水機會;隨后的大熊市和震蕩市中,催生了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衍生工具,券商資產管理業務更朝著對沖基金模式發展,這種有效抵御下行風險的投資管理模式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青睞。隨后的6年里,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經歷了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發展主要著眼于如何通過投資國內股票、債券、基金、期貨等證券來實現客戶財富的增值,投資方向單一、投資工具有限、僅僅關注客戶局部資產,仍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管理功能;在后一階段里,傭金戰白熱化程度越發高漲,傭金率下跌趨勢不可逆轉。因此證券公司迅速從單純提供交易通道的經紀商向提供綜合理財解決方案的金融服務商轉變,為高端客戶提供除證券投資以外,更多層次更全面的金融服務。

下面將列舉券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與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相似_生。

首先,財富急速擴容以及豐富的客戶資源是開展財富管理業務的兩大基石。與眾多追逐財富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相比較,私人銀行與證券公司一樣先天擁有豐富客戶資源的優勢,客戶基礎扎實。

其中,財富管理對于大部分的證券公司客戶來說仍是個新興事物,可挖掘的空間巨大。證券公司在開展財富管理業務時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而不需要過分依賴其它的外部資源。

其次,良好的銷售渠道與強大的銷售隊伍也是私人銀行與證券公司的突出優勢。

證券公司可通過自己的銷售渠道,除了銷售自主品牌的理財產品以外,還代銷多種類型的理財產品,如開放式基金、陽光私募等,為客戶在配置資產時提供多元化的理財產品選擇。

最后,銀行財富管理業務與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的本質是一致的,兩者均具備了“私密性、高端性、溝通性以及輕松性”四大特點。

“私密性”是指兩種業務均是一對一的一站式服務,根據客戶的理財需求制定解決方案,整個理財過程只有管理人與客戶了解,資料絕不公開,客戶的合法資料得到很好的保護;“高端性”是指無論私人銀行的財富管理還是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它們的參與門檻都很高,兩類業務均是針對高端客戶群體的;“溝通性”是指這種一對一的業務為高端客戶提供多種了解其資產管理情況的途徑,如面談、電話、電郵、傳真等,而且溝通是及時、有效和全面的;“輕松性”則是指在專業團隊的規劃與管理下,高端客戶可以輕松理財,大大消除由于專業不足而導致投資失利的煩惱。

券商由資產管理向財富管理延伸

券商資產管理業務重啟以來,盡管個性化的理財需求源源不斷,但由于開發不足、成本過高、靈活度不夠等原因,定向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一直遠遠落后于集合資產管理業務。若定向資產管理業務能成功將專家理財結合證券投資、提供更多靈活的理財增值服務作為業務發展的突破口,將有助于定向資產管理業務保持強勁的發展后勁。

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包括定向、集合以及專項等三項業務。其中,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是對單一客戶進行的,根據客戶理財需求量身訂制投資方案,其本質與目前私人銀行的財富管理相仿。因此,證券公司可依托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平臺,綜合考量高端客戶整體的資產負債結構,通過常用的證券投資以及外購其他金融機構理財產品的方式,進行全局性的資產配置,為客戶提供更多綜合性的增值服務,藉此建立起內涵更豐富的資產管理業務體系。

券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向財富管理延伸的優越性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專家理財結合證券投資管理,有效鼓勵客戶長期投資,提高高端客戶的穩定性。

在這種新的業務模式下,證券公司不僅要考慮客戶所委托的資產,還要充分考慮客戶整體的資產負債結構以及其他理財需求,為客戶制定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案(即需要投資哪類資產,其投資比例分別是多少)。由于這樣的資產配置方案是基于客戶的整體情況而設定的,配置了多種類型的資產,且不同類型資產的相關性低,因此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大大降低客戶投資的波動性,使客戶更愿意長期持有,提高客戶的認同度和穩定性。

其次,證券公司從“單一的投資管理”向“一籃子的理財解決方案”轉變,為客戶提供更多靈活的理財增值服務,有利于證券公司改善收入來源結構。單純的投資管理只能為證券公司帶來管理費和業績報酬費用,由于行業競爭激烈,利潤空間不斷下降,將影響定向資產管理業務的后續發展。但為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理財規劃,從同質化走向差異化,將是未來定向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方向,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最后,綜合理財方案涉及到內外部理財產品的配置,促使證券公司與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加強合作。

證券公司為高端客戶制定最優的理財方案,建議客戶配置的資產不僅局限于公司內部理財產品,也會包括銀行、基金、信托、保險等外部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證券公司暫時并不能代銷所有類型的理財產品,當客戶需要外購理財產品時,證券公司可借此契機與外部的金融機構通力合作,將原來“兩強相斗”的競爭狀態轉變成“強強聯手”的合作狀態。此外,通過長期的對外合作,證券公司也可多了解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尤其是創新產品,汲取其精華,將創新元素融入到自主發行的產品當中,培養核心競爭力。

監管建議

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必然伴隨著財富管理需求的激增。相對于財富的迅速累積,投資者將面臨信息的匱乏、對自身風險承受力的難以準確判斷以及投資研究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難題,亟需“理財專家”型的專業團隊為其管理財富。

篇4

4月15日,國家統計局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158526億元,同比增長6.7%。主要經濟指標雖好于預期,但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同時,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與此相對應的是,目前中國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僅為1.5%。進入負利率時代,中國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實際價值不斷流失。

在此背景下,財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中國新興中產階級的壯大,居民可用于投資的資產顯著增加。現階段,居民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基金、債券、股票、房產等。除此之外,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業態,互聯網金融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熟知,進入大眾理財的視野。作為一個廣義的概念,財富管理并非通過單一的投資渠道就可以完成,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經驗豐富的從業者根據投資者不同人生階段的財務需求,設計相應的產品與服務,保障資產在不同經濟周期及生命周期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并最終實現傳承。

財富管理理念的逐漸興起帶動了國內一些財富管理公司的發展,捷越聯合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風控官王曉婷表示:“在萬億級的市場中,財富管理在中國剛剛興起,尤其新貴階層的財富管理,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在中國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篇5

“幫我選個基金或股票,最好半年就漲兩到三倍!”從事財富管理的10年里,大量國內投資者向宜信財富高級副總裁趙若冰提出這種“簡單粗暴”的需求。

趙若冰無數次回應,財富管理機構能夠幫助人們增值財富,但不包括“一夜暴富”,“要建立正確的、理性的財富管理理念”。

宜信公司創立于2006年,宜信財富是宜信公司旗下獨立財富管理品牌,至今已為近20萬名中國高凈值人士和大眾富裕階層提供資產配置服務。

增值財富≠一夜暴富

《支點》:您有多年外資銀行工作背景,為何后來會加盟新興財富管理機構?

趙若冰:2006-2007年,我在銀行工作期間,參與了一份有關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調研,對中國財富管理發展水平、發達國家財富管理現狀、國家經濟發展到什么階段時財富管理行業會有大發展等,有較深入的了解。

我當時的判斷是,中國財富管理即將迎來蓬勃發展的時代。據我的經驗判斷,這種變革發生在大金融機構的可能性不大,新生企業更有機會。

2008年,我認識宜信公司CEO唐寧,他的思路和理念與我的調研結果不謀而合,于是我便加入宜信財富。

當時,很多人都不支持我的想法。但從我個人角度講,加入宜信財富是建立在行業調研之上,并不是外界認為的“瘋狂的行為”。

《支點》:與歐美中產階層相比,國內大眾富裕階層在資產配置偏好上有哪些異同?

趙若冰:目前中國已有相當比例的大眾富裕階層,我們和《福布斯》中文版聯合的《2015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顯示,2015年底中國大眾富裕階層人數達1528萬人,私人可投資資產總額達114萬億元。

財富管理包括資產管理和事務管理,其中資產管理是基礎。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大眾富裕階層對資產配置的認識還不夠成熟。

首先是心態的差異。

我曾在加拿大銀行工作,加拿大信用體系、投資體系、金融體系都比較發達,中產階層極少有一夜暴富心理,比較遵從科學的投資方式。

這種情況下,我會詳細分析投資人的財務目標和現金流需求,并給他們提供投資方案,如子女教育、退休規劃、車房處置等等,分門別類、分清賬戶。

但在中國,投資人通常將高收益當作第一要素,會說“你只要告訴我哪只股票收益最高就可以,至于資產如何配置你就甭管了。”

其次,資產配置理念也有很大不同。

中國投資者通常認為自己什么都懂,且在投資時喜歡迷信小道消息,自認為可以判斷買入賣出的好時機。而在加拿大,投資人會更加尊重理財師的意見。

綜上所述,我認為現階段,“客戶教育”依然是財富管理機構需承擔的重要責任。財富管理能夠幫人們資產增值,但不能做到讓他們“一夜暴富”。

資產配置的“黃金三法則”

《支點》:低利率趨勢下,國內“資產配置荒”的憂慮開始出現。這種情況下,高凈值人群應如何實行合理的資產配置?

趙若冰:所謂的“資產配置荒”,我認為是過去被大家所喜愛的資產――信托、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等產品越來越少了。但實際上,市場中仍有許多未被大家充分了解的好投資渠道。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以前,中國投資者資產配置只重視單一資產形式,而沒有完全樹立資產多元化配置的觀念。

今年初,我們連同哈佛大學等高校及專家,了《2016宜信財富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這份報告通過研究大量全球實踐案例,得出了“資產配置黃金三法則”:多資產配置、全球資產配置和加大另類投資。

投資領域有這樣一句鐵律:“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個“籃子”不僅指股票、地產、債券等不同資產類別,更指不同國家和地區。

目前,全球高凈值人士在本國之外配置資產平均比例為24%,而中國只有5%。

如今,房地產、債市等國內曾經存在的收益高、風險低等紅利已逐漸消失。若將部分資產投資在海外,能分散風險,避免單一市場震蕩造成的損失。

同時,全球資產配置對財富管理產業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當國內投資者有相當部分資產配置在海外時,國內投資市場即便發生震蕩,投資者心里也不慌,不會盲目退出,也不會對本已震蕩的市場形成更惡劣的影響,而市場震蕩也將隨之很快回歸平靜――這對市場和投資者而言,都是利好。

此外,黃金投資法則中的“另類投資”,指的是私募股權、對沖基金等流動性慢一些,需要一年或數年長期持有的資產,這也是幫助投資者獲得長線收益的重要類別。

《支點》:在“黃金三法則”原則下,您會給投資者資產配置哪些具體建議?

趙若冰:私募股權,是全球主流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人群資產配置最主要類別之一。國內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加速,將為跨境私募股權投資提供新機遇,尤其是海外很多被低估、錯配的資產,如果與中國市場的成長相結合,將產生新的機會。

這一背景下,全球性的母基金,將成為個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最佳工具。母基金指的是投資其他基金的基金。母基金通過匯聚大量資本,能投資黑石、IDG、紅杉等其他投資機構旗下基金,成為“有限合伙人(LP)”,分享投資成果。

首先,母基金大幅降低了與機構投資者合作的門檻。以往,這個門檻往往在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而母基金將門檻降低到100萬元左右。

其次,母基金能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即便是歷史業績再好的機構投資者,也會有失敗機率,而母基金同時與全球多個機構合作,在全球范圍內分散風險。

再次,受市場波動影響小。母基金投資封閉期往往長達數年,基金管理者在這一過程中會堅定這種分散的投資策略,這種堅持往往會幫助投資者避過市場短期風險波動,賺取豐厚收益,享受時間和復利帶來的紅利。

機構投資者將成為市場主體

《支點》:對大眾富裕階層來說,是選擇個人配置資產,還是交給機構打理為好?

趙若冰:我認為,關于富裕階層的資產配置,機構投資者將會成為市場主體。

當投資者以個人姿態出現在市場上,信息不對稱讓投資者無法判斷哪些機會更有利。另外,就算找到好的機會,資源不對稱也會讓投資者無法參與其中。

以投資股票為例,要深入了解一只股票,需要大量分析,隨著關注數量增多,要處理的數據也呈幾何數增長。如果投資范圍擴大到地產、債券、二級市場甚至更多領域呢?沒有人能成為所有資產類別的專家。

資源不對稱,則主要體現在財富數量上。投資市場上掌握資金量越多,就越有機會接觸到好的項目,獲得更好收益。這往往需要上億元甚至數億元的資金量才能夠實現,而個人投資者往往難以企及。

機構投資者匯聚大量專業人才,他們了解不同資產類別運作模式,熟悉不同國家政策和稅收政策,同時也匯聚了大量資本,掌握一定話語權,能將資金分散投資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為個人投資者創造價值。

很多投資者崇拜巴菲特,但他們只看到了巴菲特一個人的成功,卻看不到巴菲特每筆投資背后,都有專業研究團隊支撐。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沒有辦法成為巴菲特,但同樣可以找到優秀的投資機構幫自己實現更好收益。

數據統計,美國市場上機構投資者交易量占比已超過70%,而這一數據在1950年僅為7.2%,目前中國也正在經歷這一進程。

《支點》:那么,未來財富管理機構的服務模式將走向標準化還是定制化?

趙若冰:針對中產或中低產階層,未來可能會有機器人理財或在線方式,來滿足相對比較簡單的財富管理需求。

但針對高凈值客戶,我認為定制化服務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當服務向“定制化”發展,對理財師的要求自然越來越高。這就要求財富管理機構在培訓體系、工具建設上下很多功夫。

此外,為一位高凈值客戶提供服務的背后應是個團隊,包括宏觀經濟學家,細分行業專家比如房地產、消費、醫療、健康等。為此,我們還提出“咨詢式財富管理”概念,讓曾供職于麥肯錫、IDG等公司的員工提供企業戰略咨詢服務。

2016年全球投資渠道展望

《支點》:可否分享下2016年的全球經濟形勢及投資市場展望?

趙若冰:從全球層面看,我們認為2016年全球經濟仍將蹣跚前進。

美國進入復蘇中期并開啟加息周期;歐洲經濟有望進入第三個復蘇年;日本“安倍經濟學”進入第四年但效果有待確認;中國經濟正由制造業主導轉型至由消費者主導,并進一步推進市場經濟,經濟增長存在不確定性。

從全球股票市場看,本輪牛市已進入成熟期但仍具投資價值,繼續看好歐洲和日本股市,美國股市維持中性。相對工業板塊,消費板塊表現更值得期待。

債券方面,亞洲債券可能長期受惠于經濟、通脹及信貸穩定表現,值得期待。

外匯方面,通脹低迷與新興市場放緩使歐洲難以收縮量寬,故小幅看空歐元。此外整體看空新興市場貨幣,適度看跌人民幣。

作為與股票和債券市場相關性較低的資產類別,另類投資作用正日益顯著,建議加倉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

聚焦中國市場,我們也有具體投資建議。

股票市場,建議圍繞“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一帶一路”、“制造 2025”、“虛擬現實”等主題尋求機會。

篇6

(一)綜合化發展

模式目前,國外主流的私人銀行大多采用的是綜合化的發展模式。在2011年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10位的私人銀行,都是依托于綜合性銀行集團或者投資銀行集團。由于充分發揮了與集團其他業務的戰略協同的方面的優勢,這些私人銀行具有管理資產規模大、網點多、品牌美譽度高、產品服務來源廣等特點。

(1)綜合性銀行下的私人銀行目前國外主流的私人銀行一般都隸屬于綜合性的銀行集團,例如瑞銀集團、瑞士信貸、花旗、德意志銀行。這類私人銀行的共同特點是所管理的客戶資產規模龐大,在全球擁有眾多分支機構,具備高效率的操作流程,同時與集團下屬的投資銀行和零售銀行之間存在較強的戰略協同。

(2)投資銀行下的私人銀行國外很多知名的投資銀行通過發展私人銀行業務,將財富管理業務整合到投資銀行中,謀求私人銀行業務的高利潤。一方面,投資銀行是私人銀行業務投資產品的主要來源,投資銀行也能通過自身旗下的私人銀行尋找具有后Pre-IPO投資需求的客戶,另一方面,私人銀行也能為投資銀行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及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高盛、摩根大通等都是此類型私人銀行的典范。

2011年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20位的私人銀行2.專業化發展模式雖然國外管理資產規模靠前的私人銀行大都具備綜合性金融集團背景,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規模較小的私人銀行采取專業化的發展模式,依靠數百年的品牌積淀和客戶關系管理,贏得了資產上億的超高凈值人群的青睞。例如瑞士百達銀行、寶盛銀行、隆奧達亨銀行,專注于私人銀行業務,憑借長期深耕富裕人群建立起來的信譽,成為國外私人銀行業的翹楚。

(1)完全獨立注冊的私人銀行國外獨立注冊的私人銀行的形式和規模多種多樣,有中型規模的上市集團,如JuliusBaer(瑞士寶盛銀行)和Sarasin(嘉盛萊寶銀行);有私人所有的銀行,如UnionBancairePrivée;有家族所有的銀行,如Sal.Oppenheim和LesFilsDreyfus;還有綜合性銀行的獨立私人銀行資銀行,如顧資(Coutts);有堅持合伙制的私人銀行,如英國的Hoare&Co。這類私人銀行的歷史比較悠久,針對超高凈值人群,客戶黏性較強,在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提供定制化的服務。

(2)金融顧問公司金融顧問公司在歐洲是非常有競爭力的類私人銀行從業機構,主要是為私人銀行客戶提供全面的財務規劃服務。例如,意大利最大的金融顧問公司之一———BancaFideuram,其主要工作包括幫助富裕客戶和高凈值客戶管理資產、選擇最合適的基金和各種投資品種、進行資產配置。這類私人銀行機構的特點是擁有專業的團隊,依賴較高的專業水準和作為第三方的中立態度,贏得客戶的信任。

(3)私人銀行家事務所瑞士的私人銀行家協會(SwissPrivateBankersAssociation)認為,只有私人銀行家事務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私人銀行。瑞士大多數私人銀行家事務所都擁有約200年的光輝歷史,其中百達(Pictet&Cie)銀行是最成功的私人銀行之一,其采用的是合伙制的形式,客戶囊括了歐洲上流社會前1000位最為知名、富有的家族,服務的客戶群體相當有限,可謂是專注于頂尖服務的私人銀行業務代表。

(4)家庭辦公室家庭銀行辦公室盛行于美國,美國的家庭銀行辦公室在數量上比歐洲更多一些。據報道,美國大約有4000家家庭辦公室,歐洲可能只有500家。而且,很多優秀的家庭辦公室都來源于大型私人銀行,瑞銀集團、摩根大通都建立了多客戶家庭辦公室,相對更加注重產品和服務的開發。

(二)國外私人銀行的服務模式

私人銀行業務的核心工作包括產品、服務和客戶關系管理三個方面內容,產品和服務是表現形式和媒介,客戶關系管理是核心。私人銀行為客戶提品和服務,在產品和服務之下傳達的是私人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的理念。

1.國外私人銀行的產品和服務

(1)產品和服務國外的私人銀行提供的產品涵蓋了各種風險、收益、流動性不同配比的金融產品,不僅包括現金及流動性管理、固定收益類投資組合、權益類投資組合等傳統金融產品,還包括了各種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定制適合客戶需求的結構化產品,以及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基金、房地產投資、藝術品投資等產品,以便靈活地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構建和調整投資組合。國外的私人銀行業務范圍覆蓋較廣,包括資產管理服務、保險服務、信托服務、稅收咨詢及計劃、遺產咨詢及計劃、房地產咨詢等服務。而且,私人銀行的服務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各個地區的歷史文化狀況、客戶的實際需求和私人銀行自身的戰略和能力,進行不斷地演進、豐富。因此,私人銀行能夠通過服務內容的擴大,不僅僅是提供金融理財產品的投資顧問服務,更為高凈值人群和超高凈值人群提供了全方位的“財富管家”服務,讓私人銀行的服務滲透到了富裕人群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此外,私人銀行還結合高凈值人群的個性需求,為客戶提供各種定制化的咨詢服務。特別是對于那些擁有綜合性金融集團背景或者投資銀行背景的私人銀行,能夠為企業家客戶提供企業財務咨詢及解決方案,包括企業并購、出售、分拆、私有化等方案提供咨詢、建議、籌資方式建議,以及與集團的投資銀行等業務進行戰略協同,提供符合企業家客戶需求的融資服務和財務計劃。

(2)發展趨勢目前,國外的私人銀行業在產品和服務方面呈現出一種明顯的變化趨勢,即產品提供從純粹的私人銀行產品轉為提供結合私人銀行、投資銀行產品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所有的私人銀行都努力拓寬獲得產品的渠道(如獲得資本市場投資產品等),以豐富產品的供給。花旗、瑞銀、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等世界級先進金融集團都選擇將其私人銀行與投資銀行、資產管理部門緊密結合在一起,借助自身集團的大投行優勢促進私人銀行業務發展,從而形成了一種集私人銀行精深的顧問咨詢服務和投資銀行產品于一體的財富管理融合模式。以瑞士信貸為例,為了發揮集團的整體合力,瑞士信貸集團積極實施“一體化”戰略,提出了“ONEBANK”的口號。在“一體化”戰略框架下,強調“同一品牌”建設,并建立了統一的管理信息系統為私人銀行、資產管理、投資銀行提供共享服務。在產品開發方面,私人銀行業務產品的開發不僅由私人銀行部門獨立承擔,對于那些比較復雜的、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開發,資產管理部門和投資銀行都會提供全力的技術、人才支持。

2.國外私人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

財富管理的實質是客戶關系的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戶需求的管理。作為高端的財富管理機構,私人銀行的價值鏈更強調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只有充分地了解客戶的需求,并且為之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私人銀行服務,客戶和私人銀行的關系才能真正建立,財富管理的功能才得以實現。

(1)充分傾聽和了解客戶的需求了解、分析和滿足客戶的需求應始終作為國外私人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的重中之重。例如,瑞士信貸集團會全面了解客戶的需求,對他們的資產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然后采用結構化的方式來評價客戶的產品認知度和投資經驗,確定每個客戶的風險承受力。在這個基礎上,瑞士信貸集團的客戶經理才會和客戶一起制定個人投資策略,通過執行這個投資策略用來保證投資產品組合的風險標準和投資工具都是適宜和適當的。

(2)個性化的全方位服務在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后,國外的私人銀行會提供定制化的服務,特別是對于那些采用專業化發展模式的私人銀行。由于是合伙制,銀行客戶關系簡單清楚,因此更能集中精力管理客戶的資產,將客戶利益置于首位,而且更能靈活響應客戶的需要,在服務方面更加個性化,并為客戶提供跨越代際的私人銀行服務。例如,隆奧達亨銀行是瑞士最為悠久的私人銀行之一,始終一絲不茍、忠心耿耿地為古老而富貴的家族客戶提供投資、避稅、收藏、繼承等全方位的服務。即使歲月消磨,客戶從爺爺換成了孫子,銀行合伙人也世代接替,薪火相傳,充分體現了私人銀行是“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詮釋著私人銀行的價值。

(三)國外私人銀行的組織機構

除了歐洲專注于私人銀行業務的老牌私人銀行外,目前國外綜合性的金融集團出現了明顯的私人銀行業務與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相互協同、融合的趨勢,充分地將產品和渠道相結合,發揮整個金融集團的產品和服務優勢,為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而服務。因此,許多私人銀行的組織機構方面出現了新的調整,即轉向了“制造—銷售”模式,集中資產管理業務,把私人銀行業務作為單獨的分銷渠道,或者在資產管理部門內部再單獨建立一個專門服務于私人銀行部門的資產管理單位。例如,瑞士信貸集團的組織結構就以業務為主、區域為輔,明顯有助于實現跨事業協同。私人銀行客戶可以投資于投資銀行部門提供的產品,這些資產由資產管理部門具體運作,私人銀行部門負責監督執行和績效管理。2006年,瑞士信貸集團實施了“ONEBANK”的戰略,提供收入協同的5個領域,其中3項與私人銀行和投資銀行的交叉銷售有關,分別為提升隸屬于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的客戶與投資銀行關系;向超高凈值客戶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與獲得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服務的通路;向對沖基金和共同基金管理人提供一流服務和執行,提升私人銀行關系。此外,瑞士信貸集團還專門設立了共享服務部門,以實現私人銀行、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部門的戰略協同。

二、國外私人銀行業務模式對我國信托公司發展的啟示

國外私人銀行作為最高端的財富管理機構,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和歷練,已經形成了成熟穩定的財富管理業務模式。與之相比較,我國的信托公司的發展歷史不過區區三十多年,在歷經行業數次整頓仍在苦苦探索屬于自己的業務模式。因此,在我國財富管理市場迅猛增長、各路金融機構秣馬厲兵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應當借鑒同為高端財富管理機構的國外私人銀行的寶貴經驗,抓住轉瞬即逝的歷史性機遇,走出信托公司的財富管理之路。

(一)產品

從產品看,產品依然是開展高端財富管理業務的必備要素。如前所述,國外像花旗、瑞銀這些綜合性銀行下的私人銀行與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等產品部門的合作和協同日益緊密,努力拓寬產品渠道,這充分說明了產品對于發展高端財富管理業務的重要性。信托公司作為我國唯一能跨及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領域的金融機構,在產品供給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信托公司近幾年的快速發展,與其提供高收益的固定收益類產品必不可分。但是,信托公司要走高端財富管理路線,必須要更加豐富的產品線,以完全對接高凈值人群的個性化需求,除了提供穩定安全、期限固定的固定收益產品,還要能提供各種流動性、收益和風險不同配比的理財產品,為富裕人群提供各種靈活的資產配置選擇。

(二)服務

從服務看,服務是信托公司接觸高凈值人群、開展高端財富管理過程中必須完善的短板。國外私人銀行能提供資產管理服務、保險服務、信托服務、稅收咨詢及計劃、遺產咨詢及計劃、房地產咨詢等一攬子財富管理服務,并圍繞富裕人群的需求而量身打造。因此,國外的私人銀行的客戶黏性較高,特別是瑞士那些專門為家族服務的私人銀行,更是體現了私人銀行服務的無微不至。相比之下,在目前的中國金融市場格局下,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主要還是金融理財產品的制造商,信托產品的銷售渠道過度依賴銀行等代銷渠道。這就造成了信托公司與高凈值人群之間的脫節,信托公司并不清楚高凈值人群的財富管理需求是什么。而且,目前信托公司對高凈值客戶基本沒有提供增值,僅僅是針對富裕人群的投資需求提供了穩定的高收益產品,但對于富裕人群的其他財產安排需求的服務則處于真空狀態,由此導致了客戶對信托公司的黏性較低,隨著產品的收益率而流動。

(三)客戶關系管理

從客戶關系看,客戶關系管理是信托公司成為高端財富管理機構的核心競爭力。高凈值人群大多擁有成功的事業、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如何贏得這些客戶對于財富管理機構的信任,是開展財富管理業務的關鍵。國外的私人銀行時刻強調以客戶為中心,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客戶經理團隊,通過客戶經理耐心地傾聽和了解客戶的需求,并給予積極的反饋,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這一切都讓客戶感到私人銀行是“和我一起管理”,而非“為我管理”。因此,對于我國的信托公司來說,了解、分析和滿足客戶的需求應始終作為信托公司客戶關系管理的重中之重。信托公司已經開始探索財富管理之路,從單純的產品供應商轉型為富裕人群“財富管家”,這都要求信托公司不斷地改進客戶關系管理模式,通過與客戶的雙向互動,實現客戶的維護和保持。

(四)組織機構

篇7

依照2006年以來歷年的數據變化情況,《2009全球財富報告》本應該是這樣開篇的:

“今年是我們第13年這份報告,并仍試圖以此理解富人的行為以及財富經理的反應。如我們所知的那樣,由于財富管理和高凈值個人自身的學習能力的加強,他們的財富規模正如同資產組合一樣,繼續擴大并變得愈加多樣化,這些資產跨越了國際界線和資產種類,并被賦予了更強的流動性。

經濟面的波動對高凈值個人的影響有限,他們不像普通人一樣,要承受來自市場的巨大風險,而來自亞太、東歐以及中東地區的富人由于資產規模和增速超前,仍舊在全球范圍內維持他們對“熱情投資”(passion investrnents即藝術品收藏和奢侈品)不斷增加的需求……

依照我們一直以來的理解,無所不能的財富管理機構可以超越市場的低潮、經濟的不景氣,讓富裕人士的資產不致與普通人一樣,被市場大潮左右。但是,金融的魅力正在于此――你永遠無法預測明天會發生什么。

事實是,因為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2008年全球富豪人數銳減15%,這是全球財富報告13年以來觀察到的最大跌幅。超富裕人士人數(Ultra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則下跌了24.6%。這種空前的跌幅,使得2006年與2007年兩年累積的增長化為烏有,全球富裕人士的人數與財富均跌至2005年水平之下。數據觀察到,富豪們的總體財富縮水約19.5%,降至32.8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內地的高資產凈值人士數量下跌了11.8%至36.4萬人,但到2013年中國內地的高資產凈值人數有可能超越北美。

盡管受到了很大影響,但是2009年的報告仍預期,高資產凈值人士的財富在接下來的4年內將以每年8.1%的速度增長,并在2013年達到48.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報告認為金融危機的影響會很快過去,并不會影響“全球高端財富列車”行使的方向。

報告觀察的標的仍舊是除去其主要住宅、汽車、收藏品等非流動資產,仍擁有可供投資資產至少達100萬美元的高資產凈值人士(HNWI)。

亞太區略好于全球平均

中國的排名今次超過英國,躍居全球富豪排名的第四位,BBC對此評論說,因為西方經濟衰退讓發達國家的富豪身家大縮水,而且金融危機對于英國的影響頗大,在金融服務業、股票市場和房地產業的崩潰讓百萬富翁的數量急劇下跌。英國《每日電訊報》評論更稱:中國在世界財富報告中的排名在“無情地”前進著――2007年超過了法國,2008年又超過英國。

不僅如此,報告顯示整個亞太地區的情況都好于全球平均,富裕人士數量下降了14.2%,略低于全球平均值15%。報告稱,中國富裕人士在消費方面的貢獻甚至比美國都要大得多,汽車和房產銷量的上升證明中國對國內經濟的信心在增加。可以預見,在中國等新興市場帶動下,富裕人士數量的回歸指日可待。

德國媒體對此評論說,金融危機對中國富翁們的影響并不大,由于對國內經濟充滿信心,中國富豪中的82%并沒有改變生活方式,他們相信,在未來6個月至一年的時間里,中國將徹底擺脫金融危機,重新回到高速發展的道路上。

凱捷咨詢表示,中國的排名不止一次的上升說明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和穩定的增長。此外,相對成熟市場來說,中國的開放程度還有差距,因此受的沖擊要小于英國等國家。

報告還認為,新興市場的情況要更復雜一些。

單一經濟模式受影響巨大:中國香港地區“高凈值個人”2008年降為3.7萬人,比上年減少61.3%。印度“高凈值個人”2008年人數比2007年減少31.6%,人數縮減比例僅次于中國香港。在2007年猛增后,俄羅斯“高凈值個人”人數在2008年減少28.5%,均高于平均水平。

財富與國際市場關聯度負相關:報告顯示,拉丁美洲國家富豪表現搶眼,巴西擠掉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第一次躋身前十。報告發現,巴西上位的原因是對國際市場依賴性不強,出口僅占GDP的15%左右,而且拉丁美洲國家的富豪們更傾向于擁有固定收益證券、選擇現金儲蓄等保守理財方式。

多買地,全球不變的經典

Chris Selby,美林環球財富管理的董事總經理認為,財富報告的調查結果對于財富管理公司為客戶服務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是高資產凈值人士的“財務偏好”。

新的報告中提到了這些變化,是高資產凈值人士“致富”的幾個關鍵性調查結果:

更注重固定收益和現金的投資:低風險投資在整體高資產值人士的投資組合中占了50%的份額,比2007年增長了6%左右。

房地產投資仍是重點:房地產投資呈逐年上漲趨勢,去年投資額增長了4%,占了高資產值人士資產比例的18%。

回到本土市場: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許多高資產值人士把過往在海外市場的投資資金撤回到自己較為熟悉的本國市場。

信息化和科技的利用:高資產凈值人士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對投資的關注之中。他們關心如何更有效地在網上獲得他們投資組合的資訊。

報告認為,對于現金和固定收益基金的投資比例加大,顯示了富裕人群對于未來投資的保守化策略,他們同時可運用財富管理機構的優勢,選擇以不同的幣種和交易方式進行結算,以達到適當的杠桿效應,這使得他們的投資組合收益高于均值。同時,用更多的時間在收集咨訊、關注自身賬戶變化等方面的變化顯示,富裕人士有興趣保持適度的參與性和刺激,而不是我們原本理解的“完全交托”。

如果說,《2009全球財富報告》如往年一般清晰的描摹了財富發展和變化的路線圖的話,還有更為特殊的一點應引起重視,就是它對財富管理行業未來發展提出的思考和建議。

報告預計,即使經過2008這樣嚴重的“倒退”,到2013年全球高資產凈值人士掌握的資產規模仍可能超過48.5萬億美元,亞太區的占比將持續加大。

專為高端客戶量身定做“私人財務及投資管理”解決方案并為其嚴守機密――這一度曾是所有財富管理機構追求的終極目標,也許現在仍是?

但問題是,富裕人士決定換個游戲方式了。

《2009年世界財富報告》顯示,2008年共有超過25%的高凈值個人客戶撤回資產或離開他們的財富管理公司。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和市場低迷已動搖了HNWI對市場、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及投資組合管理原則的信任和信心。而實際的市場損失和信心減少迫使很多高凈值個人客戶把他們的財富轉變為更安全的多個機構投資,以降低風險。

在中國的私人銀行家還在困惑于如何教育客戶,使他們接受全面完整而又關懷備至的金融服務的同時,成熟市場的客戶卻開始學著

拆分他們的金融資產并投入到不同性質的金融機構中去。這是否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般的困惑?

除往年的數據對比和回顧之外,今年報告的聚焦話題為“優化客戶服務”。報告中的調查建立在大量的統計學樣本上,包括對1350多位顧問、200多位高凈值客戶和60多家財富管理公司高層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服務質量、網絡能力和風險管理,特別是在報表和透明度能力上,是增強客戶留存率的關鍵因素。

顧問和高凈值客戶在留存領域存在的觀念差異。理財顧問通常了解客戶留存的關鍵驅動因素:88%受訪高凈值客戶和87%受訪客戶認為,服務質量“非常重要”,是留存率提升的關鍵驅動因素。然而,受訪理財顧問低估了一些對客戶留存率有很大影響力的驅動因素效果,包括:66%的客戶認為在線服務和能力“非常重要”,但只有32%的顧問認同――有34%的差距;財務報表和報告質量間有24%的差距;風險管理和盡職調查能力間有19%的差距;費用結構顯示有18%的差距……這些領域仍有降低觀念差異的空間。也就是建議,財富管理機構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尋求改進,拉近與客戶關系。

在受訪的HNWI中,73%認為風險管理和盡職能力是他們2008年決定繼續使用當前財富管理機構或是理財顧問的重要因素,而只有54%的顧問認為該因素是客戶正在和將要留下的理由。

受訪的理財顧問中,對公司在服務和支持領域表示不滿的顧問,幾乎90%在2008年丟失了客戶,因此確保顧問對核心服務組成部分滿意顯然是公司的最佳利益所在。2008年顧問最不滿的是公司在金融危機期間的溝通和指示,以及在線客戶服務和報表功能。顧問對這些支持領域的重視并不令人吃驚,即要求在當年大事件頻發的期間提供透明、準確和及時的信息。

“去年的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客戶對于投資的想法。很多客戶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的戰略和投資組合,以及重置他們對于在增長減緩環境下對投資賬戶的期望。那些真正理解他們的客戶已經經歷過了什么,并能投資資源和工具來幫助他們前進的公司,將最有可能在未來取得成功。”美林全球財富管理總裁Dan Sontag說道。

此外,報告還建議,更全面的客戶風險評估能幫助客戶和顧問在投資分布上做出更精明的決策。這可能需要借鑒行為金融學、情景分析,并深化投資多元化原則,來幫助客戶加深理解,如收入損失和意外市場損失等事件綜合影響所帶來的實際貨幣價值影響。

篇8

在外貿信托財富管理中心的財富顧問看來,進行穩健的財富管理應走好三步:

第一步:穩健的投資理念

我們知道,財富最大的敵人就是通貨膨脹。如果您擁有1000萬元資產,不進行任何投資,假設通貨膨脹率5%,40年后資產將會縮水超過80%,只剩100多萬的購買力了。

能夠戰勝通貨膨脹唯一的武器就是復利。通過長期穩健投資,合理利用復利的力量是我們戰勝通貨膨脹的最有效手段。以10%的復利計算,1000萬元的資產40年后將增值到4.5259億元!不僅成功地戰勝了通貨膨脹,還做到了財富的保值、增值。

第二步:穩健的資產配置戰略

想要獲得長期穩健的回報,僅僅通過投資某個產品來實現幾乎是不可能的,通常需要對整個資產進行合理配置,資產的合理配置是資產保值、增值的關鍵。

資產配置看上去可能像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實際上指的就是選擇一個有著多種資產的投資組合。我們組建一支球隊,既需要有“進攻型”選手來得分,也需要有堅強的“防守型”選手做后盾。資產配置的核心就是尋求非相關性,即將不同風險類型的產品、不同幣種的產品、不同期限的產品配置起來,其目的是分散風險,獲得長期穩健的整體收益。

資產配置通常是根據個人或家庭的風險偏好進行選擇的。

金字塔配置

普通家庭投資可采取金字塔配置。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收入、年齡、風險偏好選擇“金字塔”的寬窄:年齡偏大、穩健型的投資者可采取“穩健的金字塔”,

即多配置些低風險資產,少配置些高風險的產品;較為激進的年輕投資者可采取“倒金字塔”型配置,可多配置些股票、股票型基金、進行基金定投等。

“核心—衛星”配置

高凈值資產的投資者可采用“核心—衛星”配置策略。投資者可將投資資產分為兩部分,作為 “核心”的相對穩健產品對整個投資組合的安全和收益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這部分投資產品的比重大;另一部分相對激進的投資產品,像一顆顆衛星圍繞著行星遨游太空一樣,在一定條件的約束下,有更主動、積極、靈活廣闊的投資空間。

啞鈴型配置

針對超高凈值資產的客戶、可采用啞鈴型配置,這類資產配置的方式類似于一個兩頭大、中間小的啞鈴,其一端為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產品,另一端為較為保守的低風險理財品種。

第三步:穩健的投資選擇策略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有一條成功的投資理念——“投資你所熟悉的”。對于高凈值資產投資者來說,投資的數目往往較大。因此,自己一定要了解投資的方向、風險的控制措施等,切莫盲目跟風。

了解品牌。在投資前應重點考察公司的“資金實力”、“誠信度”、“資產狀況”、“理財能力”、“人員素質”和“歷史業績”。公司的資本實力、管理能力與團隊的智慧創新能力是產品收益的重要保證。

了解產品。投資前應明確投資方向、投資策略以及預期收益和期限等基本因素。金融產品的投資領域很廣,你不但可以參與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投資,還可以參與實業類項目投資。在投資時,對于這些基本要素了解越深入,風險也就相對越小。

了解風險。投資者要了解產品的風險控制措施。金融產品在進行結構設計時通常會采取抵押、質押、擔保、結構比分層、銀行托管等多重保障措施來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高收益總是伴隨著高風險,因此,我們在選擇金融產品時不要片面追求高收益。如果只憑預期收益選擇產品,就偏離了高端財富管理穩健的宗旨。

篇9

關鍵詞:財富管理;高凈值客戶;信托公司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1-0062-02

自從財富財產制度確立以來,財富管理一直被作為一種財富保障的方式、資產管理的方式和經濟治理的重要方式。隨著貨幣的興起和經濟金融化這個趨勢,財富管理演變成為金融機構或者資產管理機構,利用它掌握的客戶信息和金融產品,幫助客戶實現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財富管理市場產生了強烈的沖擊,發生了新的變化。中國財富市場的崛起吸引了眾多金融機構的關注,中國高凈值財富人群總體可投資資產的分配中,信托領域所占份額僅在4%~5%左右,信托業開展財富管理業務的潛力巨大,財富管理業務是信托業未來的藍海。

一、后金融危機時代財富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新興市場的財富分布和投資增長迅速

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經濟陷入困境,財富市場增長速度減緩。2008—2011年間,歐美市場的復合增長率只有6.3%,而新興市場中亞洲地區復合增長率達到20%,財富份額占全球財富份額的比重達到26%。在全球的財富管理市場中,中國最有吸引力,中國財富市場的崛起,已經成為全球財富管理的重要趨勢,中國財富管理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

(二)客戶財富管理的需求多元化

金融危機之后,投資者更加深刻的認識風險,風險偏好趨于中性和穩健。貝恩咨詢調查顯示,2011年全球約70%的投資者傾向于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獲得中等的收益。價值偏好方面,追求更多的財富目標的重要性下降,追求高質量的生活,財富安全,財富繼承、子女教育的偏好明顯上升。產品和服務偏好多元化的配置,特別是橫跨貨幣、資本、房地產、貴金屬、衍生品、私募股權、藝術品這種市場的綜合性理財方案受到歡迎。

(三)財富管理投資組合變化顯著

房地產投資占比趨于下降,房地產中實物投資的比重降低,而房地產的投資信托基金的比例迅速上升;另類投資受到關注,私募股權、對沖基金、結構性產品等增速迅猛。結構性的產品在過去兩年的增長率高達160%。

(四)財富管理的盈利模式發生變化

財富管理長期以來的盈利來源主要在于帶給客戶交易所收取的傭金,比重高達90%。但是這種方式,容易導致財富管理機構和客戶之間容易發生利益沖突。現在財富管理的盈利模式逐漸的變為按照客戶的資產規模和理財方案的知識含量收費。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這種利益沖突,減少客戶承擔的風險。

二、中國的財富管理發展現狀

(一)財富管理需求顯著增長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財富人士的數量快速增加,財富積累出現集中趨勢。波士頓咨詢公司的《2012年全球財富報告》中指出,在大量首次公開募股及主要由企業家產生的新增財富的推動下,中國的百萬美元資產家庭數量有望繼續保持強勁增長,至2012年底,全國個人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額預計達到62萬億元人民幣,高凈值家庭總數將達到121萬戶。報告預測,從2011年底至2016年,中國的財富增長速度預計會達到15%,超過全球每年的平均增速。

在高凈值財富增加的同時,后危機時期的全球經濟震蕩不斷,在中國高通脹和產業轉型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認識到財富保值增值、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財富管理需求的急劇增加,催大了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吸引了中外金融機構的高度關注,銀行、券商、信托、保險、基金、第三方理財公司等紛紛涌入財富管理領域,借助各自優勢,各種新型投資工具層出不窮,投資渠道日益多元化,中國財富管理業務逐步走上正軌。

(二)財富管理業務發展情況

目前中國的財富管理業務僅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業務的形式與內容還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一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資產配置的轉變才剛開始;二是產品結構雷同、形式單一,產品推介和增值服務不夠深入;三是專業人才和產品類型的缺乏是阻止財富管理服務機構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四是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競爭激烈,銀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都對財富管理市場虎視眈眈,想從中分得一杯羹。

三、中國信托公司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策略分析

(一)信托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

第一,財富管理不僅僅是信托公司行業的未來模式,也是整個理財市場或者金融市場各類機構共同的發展模式。信托公司獨家能做的業務,其他類型金融機構都在紛紛效仿;信托公司或許也要通過各種方式去切其他類型機構的蛋糕了。這就是所謂“大信托”的現象,前年、去年的時候這些似乎還是端倪,現在已經非常明晰和確定了。所以,信托公司確定自己的方向,應把自己放在更大的金融市場變遷的背景下。第二,中國金融市場近年來發展較快,變化不斷,今后變化會更快,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為客戶提供服務。這是信托公司確定未來方向的基本出發點。從這個角度看,未來信托公司可能分為專門私人客戶服務的、企業客戶服務或為金融市場同業服務的不同類型。當然,這個分類可能還可以細分,不同的公司可以在其中組合選擇,又生成專業化或綜合化的不同發展類型。

(二)高端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格局

毫無疑問,整個金融市場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高端財富管理市場的競爭尤其激烈。過去的競爭比較多的是金融同業間的競爭,比如銀行與銀行、信托與信托,現在已經逐漸發展到行業間的競爭,未來一定是全市場范圍的競爭,甚至大批非持牌金融機構也來參與這個市場。

這個過程中,信托公司的牌照優勢、甚至我們現在還以此為傲的制度優勢都將逐步消失。當然,其他機構的相應優勢也會逐步消失,那就要比拼公司的產品、服務、品牌這些內在的能力了。進軍財富管理市場其實意味著迎接全新而艱巨的挑戰,富人們不僅看某家公司富麗堂皇的貴賓廳、豪車和游艇,他更看重的是這家公司的投資管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以及對他和家庭生活質量、境界的提升。這些要求對信托公司而言,意味著巨額的投入、長期的堅持以及管理的磨煉,還要面臨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

(三)信托公司開展財富管理的發展策略

信托公司做好財富管理應當對三件事有認識:一是財富管理是什么,簡單地說,它不是銷售又離不開銷售;二是公司的資源稟賦或基礎在哪里;三是公司進入這個市場的目標是什么。這三個問題解決之后,才是如何做的問題。信托公司開展財富管理業務的大致思路是:第一,以客戶需求為中心,以資產配置實現產品的量身定制。財富管理的核心在于資產配置和組合運用,最關鍵的就是改善產品供給能力、堅持從客戶需求出發進行產品的開發設計,以產品鎖定客戶。第二,加強品牌建設,實施交叉銷售和聯盟合作策略。信托公司應將品牌建設突破點,通過多種形式整合資源,以點帶面,全方位地傳播宣傳信托公司財富管理品牌,持續提升品牌價值。第三,提供綜合化產品服務,完善客戶服務內容。合理配置經濟資源和人力資源。信托公司根據財富管理業務的特點、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合理配置劃分業務部門、設置分支機構和資源配置,招募大批知識面廣、業務能力強、敢于競爭、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第四,推進優勢技術,努力開拓新型服務渠道。目前財富管理服務渠道自動化、網絡化趨勢非常明顯。信托公司應建立統一、標準的信息中心,形成大型的信息網絡,建立客戶數據庫,從個體客戶需求出發,充分挖掘現有電子化服務系統的服務功能,建立客戶關系管理及營銷一體化的系統。

參考文獻:

[1] 賈明東.后金融危機時資者的財富管理方式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2,(2).

[2] 潘新民.中國財富管理發展趨勢與應對策略[J].時代金融,2012,(3).

[3] 王慶武.崛起的中國財富管理[J].金融博覽:財富,2012,(7).

[4] 馮珊珊.角逐財富管理市場[J].卓越理財,2012,(4).

篇10

盡管證監會對券商資產管理業務有了大幅松綁,但對于券商和基金公司本身而言,在進軍財富管理市場的同時,需要面臨的挑戰還很多。

跑馬圈地

9月27日,證監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其中指出: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設立子公司來投資于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券及其他財產權利以及中國證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產,并允許基金管理公司通過設立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這就意味著,基金公司的經營范圍大大擴展——不單純是客戶資產管理公司,還可以從事銷售、投資咨詢等第三方業務,對財富管理市場進行“重重包圍”。

“自從相關政策出臺后,券商和基金公司都有機會接觸到二級市場以外的資產,同時由于信托公司原來的制度紅利在下降,進軍財富管理市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業內人士反映。

今年10月,據一份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券商資管規模已超過9735億元,其中,集合理財資管規模約為1635億元,定向資管超過8000億元,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已經超過100億元。而去年年底,券商資管的規模還只有2818.68億元。

“發展的速度驚人,券商和基金公司有向財富管理市場大肆進攻的意味。”業內人士分析稱。

專業知識和人才未跟上

“目前證券公司傳統的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都萎縮不振,向財富管理市場進軍,能夠拓寬他們現階段過于單一的盈利模式,改變過去幾乎完全‘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恒久財富謝亞凡認為,進入財富管理領域,使得證券公司在不同的市場周期中實現均衡盈利成為可能。

有不少人樂觀地估計,券商和基金公司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迅速摸索出財富管理之“道”。然而更多的業內人士則認為,這個時候大談迅速鋪墊格局,還為時尚早。

“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普遍存在著產品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足、同質化比較嚴重等問題。”吉博金融腔股集團董事長陳國定認為,在本專業領域尚未做好的情況下,要進軍財富管理市場,券商、基金公司現行的研究實力還跟不上。

與此同時,“人才流動率也比較高,行業里經常出現排名老大的中層員工跳到排名老二的公司做高層管理的逐層跳槽情況。同時,基金公司的員工去做私募的也為數不少。”陳國定介紹,人才的流動對于證券投資、基金公司的研究實力影響嚴重。

謝亞凡認為,一個全新業務模式的專業人才儲備需要時間,而中國財富管理市場的發展只有五年,嚴重缺乏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才,券商和基金也不例外。而與其他財富管理機構相比,券商和基金在吸引人才方面也尚未形成獨特的優勢,單純靠企業培訓等方式則需要一個較長的貯備周期。

除了專業知識、經驗和人才的不足之外,券商、基金公司在財富管理市場上更缺乏品牌、市場和公眾充分的信賴。“券商、基金公司這幾年給我們投資者的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如果他們進軍二級市場以外的財富管理領域,我還不敢輕易嘗試。”一位理財客戶如是說。

與信托還有差距

雖然證券投資和基金在財富管理領域里躍躍欲試,但實際上,由于信托已經在財富管理的市場做了好些年,券商、基金這個時候進入這塊市場,“已經有點晚”,葛智華認為。

“由于目前該類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暫時沒有相對成熟的方法和體系支持,各券商和基金公司目前還是以‘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進行嘗試和規劃,業務實際開展之前的積累與創新仍是一個需要時間來逐步沉淀的過程。”謝亞凡認為,目前證券投資和基金與信托公司的差距有點遠。

“券商和基金的產品不具備信托產品的法律地位,在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力度上無法完全比擬信托公司。”謝亞凡認為,在財富管理市場中,券商和基金的法律框架與執行《信托法》的信托公司還有一定的距離。

比如,當客戶本身出現債務或法律問題時,委托資產有可能被查封或凍結,而產品中的其他集合客戶的投資收益也勢必因此受到牽連。相比之下,如果客戶出現債務問題或有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發生,《信托法》凍結的只是相關客戶信托資產份額,而不是信托資產。“這樣,其他客戶的利益就能夠受到保障。”

與此同時,信托產品的“剛性兌付”一說,盡管在所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信托合同、信托說明書等文件中均找不到任何根據,但是為了保護信托公司的品牌,信托公司依然會踐行,這也是投資人群趨之若鶩的關鍵所在。然而,對于券商或基金公司而言,同樣的交易結構剛性兌付不可實現,甚至是違規的。

當然,券商和基金公司也有自身的優勢,如葛智華所說的,信托只是被動放債,而券商、基金平臺則是主動管理,可設計的產品較多,也更為豐富。

“以基金公司為例,他們的創新能力比較強,最近創新的一些產品雖然不是太成功,那是因為主要面對的是二級市場,是標的的問題。今后可以利用一些杠桿把產品做得更好。”

利潤將逐漸被攤薄

雖然券商和基金公司切入財富管理市場的時間較晚,但是目前中國整個財富管理市場都尚未成熟,缺少成熟的理念和經營模式,未產生市場領導者。

以目前的情況看,“大的基金公司把財富管理看成是彌補金融創新的一個手段;而中等基金公司倒不是太熱衷,畢竟現在沒有生存的壓力;但是對一些小的基金公司來說,財富管理是彌補虧損的手段,因此不得不做此項業務。”

而對于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進入,業內人士介紹,財富管理市場的利潤將逐漸被攤薄。因為競爭的激烈,使得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逐漸下降。其中信托公司的壓力比較大,需要提升產品設計能力才能保住市場地位。

對于第三方理財公司而言,新競爭者的加入首當其沖地將對那些定位于“第三方產品銷售平臺”的理財公司產生沖擊。因為券商和基金公司在營業網點、團隊規模、銷售經驗以及客戶資源方面都具有相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