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08-29 17:17: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標準;農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S28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039
高標準農田是指在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建成集中連片、高產穩產、設施配套、抗災能力強、生態良好、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符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需要增加宣傳力度,加大公眾參與力度。并且要嚴格選擇規劃單位,加大規劃人員的培訓,增強業務水平,避免低水平設計所造成的問題。規劃單位應當充分了解現場勘察情況,尊重生產者的意見,在充分了解當前形勢的基礎上,開展項目規劃工作。
1 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困境
1.1 權屬調整阻力大
當中國頒布的時候追求的是“絕對公平”的原則,而且分土地的時候也考慮到土地質量好壞、土地到家庭距離等多重因素,從而土地被認為分隔化、破碎化。而建設高標準農田就要打破原有的田塊、地塊破碎的局面,并且需要在田地增加灌排水設施,在田間修建耕作道路,而這又占據了部分耕地面積,因此需要相應地調整耕地承包經營權。但土地是農民的生存地,是生活的根本保障,調整耕地承包經營權關系到農民的根本權利,因此,開展工作麻煩進展緩慢,這又成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最大難點。
1.2 建設資金分散
國家農業部對耕地推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國家土部門實行的“土地整理項目”、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實施的“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等多個部門都已經開展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但這些部門相互之間沒有遵守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溝通原則,使各部門之間由于缺少溝通和缺乏協調合作而各自為政,并且每個部門的工作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家國土部門的土地整治要求是對田地、田地的小路、田地里面的溝渠等進行系統的整改,從而優化區域土地利用結構;而國家農業部門則是把重點放在了中低產田的改造上,以至于項目之間常常脫節,嚴重導致了重復建設、重置等現象。
1.3 村民阻止施工
農民是土地的所有者,是土地的主人。無論是否建設高標準農田,農民都有發言的權力,而完善公眾參與制度是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否符合當地實際情況,是否可以滿足農業生產的關鍵。因為只有當農民了解到建設高標準農田的實際情況,擁有是否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選擇權、獲得在建設高標準農田過程中的話語權的時候,才能真真正正地征詢到農民的意見,才能設計出符合實際、滿足農民的建設規劃。然而這些卻沒能在實際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全部實現。
2 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困境的對策探討
2.1 制定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規范制度
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的關鍵就是規劃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規章制度。由于中國土地寬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等諸多原因,這就意味著在不同生態區的自然條件、不同農業生產活動的發展前提下需要制定出不同的高標準的農田建設原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改,進行細化。
2.2 實施土地輪流機制
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是耕地規模經營,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具體表現恰恰也是耕地規模經營,這就說明建設高標準農田是推進農業現代建設發展的關鍵。根據“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調整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根據耕地產能對等交換的原則,實現農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輪轉。要采取相應的鼓勵措施來避免土地分隔化、破碎化現象的出現,杜絕因農民外出打工而使耕地荒廢現象的發生。
2.3 建立完善的公眾參與機制
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的目的是保障r民主體地位不受侵害,保障農民土地合法權益,以便農民不再阻止高標準農田建設,并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法規適合當地農民的生存發展需求。因此,必須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廣和宣傳,切實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手段讓農民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意義和內容,讓農民知道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后對自身利益的改變,以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農民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時候,要想提高農民參與的效果,就必須要突出農民參與的具體細節。農民必須切實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確定、選址、對田地進行現場勘測、實施建設等每一個工作環節,并且表達自己的意見。為保證公眾參與的規范性,就必須完善農民參與制度化的條令,對農民在參與過程中所提出的要求、原則等必須作出相關規定。
3 結束語
高標準農田建設對于我國人多地少的狀況,是一件造福子孫萬代的事業,對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我國農產品產量與質量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農民是土地的主人,只有農民有效地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當中去,充分發揮參與的積極性,不阻止施工的時候,才能有效落實、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
參考文獻
[1]黃玉嬌,陳美球,劉志鵬.高標準農田建設面臨困境與對策初探[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3(11):28-39.
篇2
【關鍵詞】高標準基本農田;必要性;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205:F3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435-02
一、什么是高標準基本農田
所謂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就是在我國當前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適合于農村集中連片和生態良好,高豐收,設施配套、抗災能力強,與當地經營方式相配套的基本農田。開展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必須要以國家的政策為導向,以規劃作為積極的引導,因地制宜,統籌兼顧,進行個別化整治。在建設的過程中,還要體現農民的主體地位,堅持生態環境與農業的數量和質量并重,并積極發揮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尊重農民的意愿,切合實際,聚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內容主要有灌溉與排水、農田防護土地平整、田問道路與生態環境保持等5項工程。具體組織形式是政府主導,國土資源部門牽頭、企業競爭介入、相關部門配合,然后通過農民積極參與,老落實共同的責任。同時在“十二五”時期,國家又提出建成4億畝旱澇保收高標準基本農田的任務,這個任務非常艱巨,面臨在大家面前的挑戰也十分嚴峻,所以,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建設,正好有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二、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大地是人類生命的搖籃,也是人類祖祖輩輩得以安居樂業的家園。她為人類創造了豐富的文化財富和精神文明財富,也提供了無限的資源。現代農業要發展,首先就要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繼續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觀,切實做好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既能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又不以犧牲后代的利益為代價。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面對糧食短缺,我們應該著眼于實際,立足于我國基本國情,然后來建設我國的高標準基本農田。耕地作為糧食補充的重要途徑,其肩負的作用是不可輕視。可以說,基本農田的建設計幾乎是耕地中的精華,也是保證我國糧食供應的安全底線,它承擔著我國全部的糧食生產任務。但是,當前,由于我國可耕地的面積本來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一些土地利用形態破碎、零亂,使得我們可作為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低規劃中也提出,建設有利于項目區農民耕作技術及農業科技水平提高,該規劃設計項目區通過實施河道治理、排灌工程、土地平整、興建機耕道及生產便道工程,可使當地群眾受益,項目規劃設計實施后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這對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和諧社會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當前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管理現狀
新時期,我國積極推進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規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基本實現了由田、路、水、林等綜合整治,幾乎有2億多畝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建成,其中糧食平均畝產提高10%-20%,生產成本也相對普遍降低10%-15%。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效益。
但是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目前正在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的企業或者個體,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算重建輕管。基本農田建成后,很少認真研究過如何進行科學化管理,出現的直接問題便是不到兩年左右,水渠出現裂縫,當然更沒有人來進行維修;還有極少數農村,把高壓線上的線就偷走了,水泵也不敢放在井里。可以看出當地有些人的素質極低,影響著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如果在后期不進行管理,群眾根本得不到實惠。要想使項目成為“民心工程”,唯一的途徑便是加大農田建設項目,做好后期的項目實施管理工作。
四、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對策
1 提高管理的思想認識
據有關數據顯示,要經過1.2萬年到4萬年時間才能形成良好的土質,但是如果想隨意破壞還用不到一年的時間。所以,對于每個農民朋友而言,提高加強項目實施管理思想認識是十分有必要的。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指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必須要進行科學管理,不然,花費的大量金錢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灰燼。加強績效評價制度,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實施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加強和提高項目實施管理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管理水平,因為只有在懂得管理技能和文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做好科學、規范的管理,也才能在項目實施管理工作中運用農業新技術設備,新服務手段,來實現農業的穩產高收。而且,國家政府部門關于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建設管理工作,也先后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性文件,特別在今年以“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宣傳主題,其目的就是增強全社會的國家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民眾對土地的節約,促進科學發展,在建設已有的高標準基本農田的項目實施管理中,要提高項目實施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讓化過的錢不要白化,切實把管理做徹底做下去,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2 加強法律監督,推動節約集約用地
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以法律約束是實現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問題的當務之事。尤其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城鄉二元化趨勢的明顯加劇,大片優質的耕地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所代替。面對這個現實問題,只有加強法律監督的力度,才能有效推動節約集約用地。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建立耕地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健全基本農田四級管護網絡,完善土地管理綜合監管平臺,形成查辦、監督等一體的法律體系。突出動態巡查,強化執法監察,嚴肅政紀法綱,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耕地特別是占用基本農田的行為。不斷提高土地基本國策的意識,切實推動節約集約用地工作,確保“建成一塊、保護一塊”,進一步提升耕地質量。在改善耕地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科學安排建設預留區,強化土地調控管理和用途管制,嚴防寬打窄用、多圈少用、違規冒用等問題發生。積極引導新上項目和規模較小項目首先使用存量土地、閑置土地以及利用效率較低的土地,突出保障工業經濟、城市建設、民生事業等重大項目用地,不斷促進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3 搭建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的新平臺
面對用地需求逐步增加和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現實壓力,積極探求與時俱進的基本農田建設的項目實施管理措施,搭建實現基本農田建設的項目實施管理保護工作平臺,項目承擔單位在基本農田的地塊處,設立公示牌、村保護標志牌、田塊標志牌等,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項目公告,利用各種媒體開展項目實施宣傳工作,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并在沿主要道路兩邊的基本農田地塊埋設基本農田區界址樁,以此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總量的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4 加強基礎建設的管理,提升隊伍素質
科學的管理,必須要有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國家制定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規范(試行)》中強調了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隊伍的素質問題。因此,當地政府,應該把提高農民或者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的專業人員的基本素質放在核心位置,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他們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或者組織他們到別的基本農田去參觀交流,學習經驗,把有效的、科學的項目實施管理的經驗和方法,學到手,可以回到家鄉,再為其他農戶做經驗交流、和短期培訓。只要管理者的素質提高了,意識增強了,實現科學現代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管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篇3
5月20日,兵團土地整理中心主任馬金玉、三師國土局副局長秦愛民一行蒞臨五十三團復核2013年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該團黨委副書記、團長曾寧江陪同檢查。
復核驗收組首先來到該團的項目建設工地現場進行了實地查看,聽取該團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實施情況的匯報,之后對項目相關資料進行了詳細檢查。該團2013年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自2013年9月10日開始施工,于2014年8月15日竣工,項目總投資2008.79萬元。累計完成現澆渠道防滲工程23.44公里,配套建筑物235座;建設高效節水膜下滴灌面積2723畝;田間道路砂礫石硬化11公里,配套建筑物12座;建設農田防護網203.3畝。該團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工程的實施,一是使渠道輸水安全有了保障;二是通過田間道路硬化,方便了職工出行和田間作業;三是提高了條田標準化建設程度。該團4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分布在三連、六連、十七連等連隊,在方案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當地耕地情況來確定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布局,以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為目標,選擇一些整治潛力大且相對集中成片的田塊。綜合運用調查、勘測、評估等各種手段,準確摸清項目區耕地質量和權屬狀況,明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效益的分配方案,確保收益權調整與分配方案的制定公開、公平、合理、合法。
項目完成后,將進一步提高農田的防洪抗旱能力,為實現農田增產、農業增效、職工增收奠定良好基礎。
通過檢查,復核驗收組對五十三團高標準基本農田施工、建設情況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希望該團繼續加強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機制,科學調度用水,保證渠道的安全運行,充分發揮項目工程效益。
篇4
關鍵詞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做法;成效;問題;建議;寧夏彭陽
中圖分類號 S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2-0257-02
彭陽縣自2002年就被列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縣,并被自治區作為寧夏南部山區的典型區域進行重點扶持,通過多年來的不斷投入,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提高,農民收入得到有效增加。特別是2009年以來,把生態建設的成功經驗與農業綜合開發結合起來,組織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田林路統籌規劃,梁峁溝坡臺綜合治理,農林牧副全面開發,中低產田改造、區域產業培育、小流域生態治理協調推進,走出了一條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取得了生態顯著改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初步成就。
1 主要做法
1.1 創新思路,提高認識
彭陽縣將小流域綜合治理與中低產田改造有機結合起來,將農業、水利、林業、科技等進行綜合運用,以促進地方優勢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加農民收入,走小流域生態農業綜合治理之路,創立了山區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的新模式[1]。
1.2 科學謀劃,合理布局
縣委、政府提出了“圍繞一個中心,實施兩大戰略,加快三個進程,推進四個轉化”的總體工作思路,對全縣各個流域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踏勘、調研論證、規劃設計,編制完成了《彭陽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十二五”規劃》。并積極探索以發展小流域生態農業綜合治理為主,配套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爭取實施高標準農田示范工程,逐步拓寬農業綜合開發在南部山區新的發展空間,使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成為加快推進彭陽生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1.3 多措并舉,統籌推進
通過坡改梯,使人均基本農田擁有面積達1 333 m2以上,采取開挖水平溝整地造林、截流蓄水,打機井、找水源、旱改水等方式建設節水示范田,發展節水高效農業,實現了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2-4]。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載體,統籌規劃各流域單元,以村為單位整體推進,農林水牧項目捆綁,按規劃要求實施的工程,收到了“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效果。
1.4 明確責任,狠抓落實
對于重點工程的組織實施,一律實行行政干部包進度、包規模,技術干部包技術、包效益的辦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生態農業示范項目,采取打攻堅戰的方式,集中勞力,集中時間,集中會戰,集中流域綜合治理,整村推進,落實到位,探索大規模生態農業項目建設的成功經驗。
2 取得的成效
3年來,彭陽縣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2 835萬元。農業綜合項目的開發實施,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農業得到加快發展,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
2.1 改善生態環境,增強農業抗災減災能力
營造優質經果林133.33 hm2、水土保持林416 hm2、高接換頭嫁接改造666.67 hm2、農田道路防護林20 hm2,項目區森林覆蓋率達到42.4%,基本上達到荒地林草全覆蓋,初步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和“山綠、水清、地平”的目標,既涵養了水源,增加了灌溉蓄水,增強了農業抗災減災能力[5]。
2.2 改善農業水利基礎設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近3年累計建成高標準坡改梯田200 hm2,拓寬鋪砂田間耕作道路60 km,配置小高抽20處、建成容量不等的各類蓄水池12個,水保塘壩2座,新打及維修配套機井37眼,鋪設輸水管道123 km,建日光溫室及水泥拱架棚1 600棟。項目區基本實現了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機能耕的田園化格局,旱、澇、漬等障礙因素基本得到排除。
2.3 促進生態產業鏈形成,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通過3年來的農業綜合開發,培植了一批優質化、標準化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如紅茹河流域的辣椒種植、肉牛養殖,長城塬的菌草生產,草廟的紅梅杏,北部山區的苜蓿草收儲加工、林地放養生態雞,彭陽果脯加工等優勢產業都得到了長足發展。初步形成以糧食生產為基礎,林果、草畜、勞務為主體,特色種植、多種經營并舉的格局,發展后勁持續增強[6]。
2.4 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引進推廣,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在實施農業綜合開發的過程中,除了加大投入硬件設施外,還重視軟件設施的建設,積極引進推廣各類農業科技成果,加強對農技人員和農民的培訓。項目區共舉辦各種培訓班30期3 000人次,實現了10戶農民就有1名農民技術員。紅河鄉上王設施農業示范區是彭陽縣確立的設施農業技術創新示范園區之一,占地面積166.67 hm2,重點推廣水泥拱架和鋼竹混合結構2種棚型,共建成日光溫室50棟6.67hm2、移動塑料大棚2 758棟160 hm2,加之引進蔬菜良種良法配套推廣,據測算,僅設施蔬菜一項可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近700元。
3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彭陽縣小流域生態農業綜合治理兼顧了山區農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優化了農業生產的結構和功能,在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
3.1 農業基礎環境差,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立項原則有一定差距
彭陽縣地處寧夏東南邊緣六盤山東麓,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殘塬區,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區域的選擇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議山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區域劃分上也應以小流域為單元,考慮到山區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約1 333 m2的實際情況,建設規模應在連片333.33 hm2左右,格田面積控制在2 000 m2以內。
3.2 山區農業綜合開發生態與農業并重,治理措施多樣化,高標準農田涵蓋不足
在小范圍集中成片的農田中,實行水利、農業和科技措施綜合治理,建設高標準農田,而在宜林荒山、荒溝上沿等高線統一放樣,進行工程整地造林,防風保土,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因此建議將小流域綜合治理也納入高標準農田的范疇,以滿足山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需求。
3.3 投資標準偏低
一是自籌資金難以到位,導致實際投資標準低于計劃投資標準。二是物價上漲幅度較大,相應下降了建設標準。三是山區農田建設成本偏高。由于山區大多都是人多地少,人均吃飯田僅為1 333 m2左右,因此,在農田規劃設計時,一般按照1 000~2 000 m2一塊進行設計,相應的灌排渠系設置也較為緊密,從而增加了大量渠系襯砌的工程量與田間平整土方工程量,大大影響了實際的投資標準。
3.4 資金整合程度差,項目開發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農業綜合開發是一項跨行業、跨部門、多學科的系統工程,按照“渠道不變,資金配合,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進行整合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因政出多門而產生的扯皮現象將很難避免。建議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全部項目資金由一個職能部門來投放,有利于項目的組織實施,有利于建設標準的提高。
4 參考文獻
[1] 舒琳.都市區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評價研究與應用[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
[2] 楊磊,鄖文聚.加快良田建設 促進農業轉型―對寧夏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土地,2013(9):57-58.
[3] 楊邦杰,楊磊,鄖文聚.加快良田建設,夯實農業轉型基礎―寧夏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情況調研報告[J].中國發展,2013(4):7-11,2.
[4] 王利香,劉峻嶺,劉麗麗,等.天津市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相關問題思考[J].中國房地產,2013(20):54-57.
篇5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以改造中低產田為手段建設高標準農田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的一大重要舉措,也是當前乃至今后“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加強領導,加大部門溝通與協調,積極推進我縣整合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工作順利開展,我縣成立了由副縣長周世育任組長、縣發改委、縣財政局、農業局、水務局、國土局、縣農辦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專門辦事機構,辦公室設縣農業局,具有獨立的辦公場所,室內各項制度健全,并抽調6名工作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二、編制規劃、合理布局
我縣從發展思路、總體布局、方法步驟、資金籌措、責任要求等方面,對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進行了詳細規劃并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在規劃及實施過程中,按照“定好一張單、各炒一盤菜、共辦一席宴”的思路,堅持“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歸口申報、各司其職、各記其功”的原則,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設計、統一施工、統一監管、統一驗收”,變過去各涉農項目的“單槍匹馬”、“各自為戰”為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的集團作戰方式,真正做到共搭一個臺,同唱一首歌。一是科學設定項目區。堅持在農田基本保護區選擇項目區,依據土地資源潛力大,有一定生產基礎和良好生態環境等條件的片區,搞好項目區設定;二是工程合理布局。按照基本達到“土地平整、道路相通、溝渠相連、橋涵配套,農田作業機械化、農田防護林網化,農業設施現代化”的建設目標,結合項目區地形地貌、水系、村莊等內外部條件,進行項目區灌排、交通等工程的合理布局,充分發揮工程的全覆蓋作用;三是捆綁項目跟進。項目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后,集中捆綁各負其責,國土、農業、農業綜合開發負責土地平整,水利負責解決灌溉渠道“最后一公里”。
三、精心組織、注重實效
本著分工協調,部門配合,各司其職的原則。根據全縣整合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統一規劃和實施意見總體發展思路和工作要求,我縣集中統一制定了2011年度工作計劃,并在領導小組集中領導下,各職能部門采取分線進行工作銜接和項目申報,分塊運作實施,有效地發揮了項目資金最大效益,促進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整體推進和部門之間的共同發展,整合和建設工作取得了實效。
1、資金整合情況
2011年我縣積極組織項目編制與申報工作,爭取和整合項目資金共計3138.8萬元,其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資金745.8萬元,小農水資金1750萬元,種糧大戶糧田建設工程項目資金643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計劃面積2.1萬畝。
2、項目運行情況
我縣成立整合資金建設高標準農田領導小組后,縣政府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縣主要領導親自抓,縣財政、發改委、水利、國土、農業、農業開發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了方方面面齊抓共管的格局。領導小組成員經常就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尤其是資金整合問題進行研究、協調,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領導小組設有專門辦公場所,下設督查組、施工組、協調組、資金監管組,各組分工負責,為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縣重點走好“三步棋”:一是落實項目責任制。按照“一個項目、一套方案、一個指揮部、一支隊伍、一抓到底”的要求,成立各個項目建設指揮分部,任務完成情況與指揮分部工作人員業績掛鉤,營造了互促互比的良好工作氛圍;二是實行交流互促。不定期組織各項目施工單位負責人、鄉鎮分管領導、村委會負責人和工程監理人員到各個項目工地進行學習交流、交叉檢查,督促先進,鞭策后進;三是狠抓現場監理。我縣采取專業監理與群眾監理相結合,在項目區選擇熱心集體事務、有責任心的受益群眾擔任義務監督員,對項目實施全過程進行監督,并賦予工程計量簽字權,形成政府、社會、群眾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有效抵制了“豆腐渣”工程出現。
3、資金管理情況
為了充分發揮資金的集聚效益,在資金管理方面,嚴格實行統一監管。一是對發改、農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國土等涉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統籌安排,重點投入,避免了資金使用的分散性與盲目性,突出了資金使用的“拳頭”效應;二是不斷完善財務制度,實行報賬制,做到專人管理、專戶儲存、專賬核算、專款專用,各部門按照工程進度填寫資金申請計劃,財政分期分批下撥資金,并向受益區村民公布,接受監督。三是工程竣工后,財政委托中介機構進行工程決算,審計局進行審計,強化資金監督檢查,實行跟蹤問效,確保建設資金落在實處,真正讓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4、工作宣傳情況
篇6
一、2012年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成效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及全年目標完成情況預測
累計爭取并完成高標準農田示范項目、中低產田改造、產業化經營、山區開發、墾區配套五類農業開發項目投資3.29億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2.10億元,開發治理面積18.8萬畝,建設農業開發高標準農田10萬畝,實施國家農業開發產業化經營補助、貸款貼息項目20個,推動項目區農民比非項目區多增收500元以上。
預計全年農業開發項目總投資3.30億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2.20億元,建設農業開發高標準農田10.75萬畝,實施國家農業開發產業化經營補助、貸款貼息項目20個,推動項目區農民比非項目區多增收500元以上。
(二)主要亮點工作。
一是農開項目資金爭取再上新臺階。今年以來,市農開局積極搶抓全省農業開發項目投資“向資源稟賦高的地區傾斜、向開發成效好的地區傾斜、向項目效益高的地區傾斜”的政策調整機遇,累計爭取國家、省級以上農業開發項目總投資3.30億元,其中財政資金投入2.10億元,財政資金增幅居蘇北五市之首。經全力爭取,海州區已被國家農發辦列為國家農業開發項目縣(區),從2013年起安排國家農業開發土地治理增量項目,從此我市農業開發項目實現縣區全覆蓋。
二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新進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農業基本現代化的重要監測指標之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我局積極發揮牽頭部門的組織協調作用,聯合市農委、國土局、水利局加快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抓好與省有關部門的溝通銜接和確認,搞好縣區建設任務分解落實,將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農業萬頃良田建設、高產創建、水利灌區改造、農田水利建設以及國土土地整理等項目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結合起來,優化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統籌協調有序推進,預計全年建設高標準農田26.25萬畝,高標準農田比重實現值達到45.1%。
三是區域特色開發呈現新變化。今年以來,我們繼續把山區開發和沿海圍墾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增長極、農民增收致富的增長點緊抓不放,抓緊抓好,抓出成效。山區開發上,深入開展山區開發先進鄉鎮評比活動,評出班莊鎮等7個先進鄉鎮并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通報表彰;累計爭取省級山區開發項目資金3000多萬元,立項實施山區開發項目30個,治理面積3萬畝。與此同時,沿海開發上,認真組織開展全市資源調查統計工作,通過積極爭取,本年度已落實配套項目4個,爭取財政補助項目2160萬元,治理面積2.8萬畝。
四是項目管理創新實現新跨越。以完善系統目標考核為手段,以市級統一工程監理、統一規劃設計為動力,推動全系統通過創新來提升項目管理水平。市級統一規劃設計,制定出臺了專項考核意見,成立市農開規劃設計室牽頭組織規劃設計工作,統籌各類專業人才,較好完成了2012年度國家土地治理、省級圍墾、山區開發項目的規劃設計任務。市級統一監理在2011年恢復工作的基礎上,繼續完善監理招投標、監理工作方案,實現穩步推進。項目立項、實施、監督“三權分離”改革扎實有效,市縣農開局已全部獲市縣編辦書面批復并正式運行,新浦區全省第一家成立鄉鎮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探索化解基層農業開發項目管理斷層難題。
五是項目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今年以來,我們以確保通過國家、省級項目驗收為目標,用三個月時間,在系統內扎實開展“規范項目管理、提升開發水平”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各縣區深入學習農業開發項目政策規定,積極查擺并整改突出問題,建立和完善規劃設計、項目招投標、資金報賬、項目管護、工程監理等長效管理機制,取得顯著成效。2011年度國家、省級農業開發項目不僅完成了縣級自驗、市級全面驗收,而且順利通過了省級抽查驗收,并為進一步提升農業和綜合開發項目管理水平、做好迎接國家驗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是農開系統自身建設邁向新征程。強化廉政教育和業務骨干培訓,完善各項制度,農開隊伍素質普遍提升。市縣(區)互動、聯動推進工作,機關思想、文化建設呈現新氣象。今年10月15日至18日,我局成功承辦了全省農開系統第二屆“農開杯”運動會。這次全省農開杯運動會,達到了濃重熱烈,組織有序,保障有力,開幕精彩,閉幕圓滿的總要求,受到省相關部門領導和全體參會人員的高度贊揚,集中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農開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支持,展示了我市農開人“能干事、會干事、干大事”的精神風貌。
在充分肯定今年農業開發工作成效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市縣農業開發部門和農業開發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個別項目區規劃設計圖與項目工程實際不符,實施變更調整較多,項目整體形象不佳;項目基礎工作不夠扎實,軟件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個別項目縣業務骨干人手少,與繁重的項目管理任務不相適應;個別項目資金報賬與使用有待于進一步規范等;農業開發宣傳信息工作一般宣傳、動態報道多,直報各級黨委、政府的重磅信息少,投向省以上主流媒體的精品力作少。對待這些問題,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二、2013年農業開發工作安排
1.明年工作思路: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精神,緊緊圍繞“全省一流、蘇北領先、全市有位”的目標定位,按照“彰顯特色、創造品牌、培育典型、擴大規模、增加效益”的工作思路,深入貫徹“農業開發崛起、種植結構轉型、特色產業跨越、農民收入倍增”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在項目資金爭取、區域特色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提升四個方面實現新的突破,為加快全市農業基本現代化進程做出應有的貢獻。
2.預期目標任務:全年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總投資3億元以上,其中爭取國家省級農業開發財政投資2億元以上;開發治理面積15萬畝,其中建設高標準農田10萬畝,山區特色產業基地3萬畝,沿海墾區配套基地2萬畝;通過貸款貼息、財政補助等方式,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左右;推動項目區農民比非項目區多增收500元以上。
3.重點事項和重要舉措。
一是進一步加大農開項目資金爭取。在做好2012年資金爭取掃尾工作的同時,提前謀劃2013年農開項目庫建設。加強調研,摸清家底,統籌規劃,使農開項目規劃與各縣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項目選項重點圍繞生態旅游、休閑觀光等優勢產業基地和產業化龍頭加工企業擇優選項入庫,對那些鎮村干部重視、群眾積極性高、按要求落實的單位,項目優先入庫上報,確保2013年全市農業開發項目投資盤子穩步攀升,繼續領跑蘇北五市。著重幫助連云區做好國家農業開發項目縣區、省級山區開發資格申報爭取工作,力爭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進一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在市高標準農田聯席會議的統一領導下,繼續發揮好市農開局的牽頭作用,督促市有關部門搞好與省級有關部門的匯報銜接和確認,搞好對縣區、鄉鎮的任務分解落實和統計,嚴格按照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確保年度項目落實、投入資金落實、目標責任落實,圓滿完成2013年建設任務。
三是進一步加快區域特色開發。以開展全市山區開發先進鄉鎮評比活動為引領,以發展特色林果茶和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為方向,以省級山區農業開發項目資金為引導,加大全市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把該區域建成為我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增長極、農民增收致富的增長點。
篇7
一、嚴格招標控制源頭
就我鎮今年正在實施的1.5萬畝農業綜合開發主體及追加工程為例,兩項工程總投資額達3750萬元,中標單位均為外地公司,資質均符合招標要求。但項目的實際中標人確是借用資質的本地個體“包工頭”,持被借用資質單位的法人授權委托書,全程參與工程建設。雖然符合招標手續,但實際卻他們卻不具備承接工程的資質,為支付高額的借資質費用,對分包班組層層壓價,小班組必須通過偷工減料才能確保盈利。在項目施工過程中,“五大員”不到位,業主單位除輕微的予以處罰,無其他抓手可管理中標單位。建議區招投標主管部門加強源頭控制,明確對投標人注冊地或以往業績實施地點進行限制,盡量限制非南通企業進入本地市場。同時,還應加強打擊力度。發現借用資質的,依據有關規定,首先出借資質證書允許他人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的,處以罰款并一律取消其在通州的投標人資格。
二、加強培訓充實隊伍
鄉鎮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業主單位,在工程的推進及質量管理上不能完全依賴監理單位。這就需要組建一支專業的隊伍來參與工程管理,但目前基層最缺乏的就是其相關的年輕技術人員。所以要高度重視基層水利行業整體人力資源的開發。一是從水利站、機關、村居等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業隊伍,參與工程建設,技術骨干做好工作經驗的“傳幫帶”,鼓勵年輕同志在一線歷練,掌握專業知識,提高整體素質,以適應崗位需要,為專業人員的更新換代充實好后備力量。二是組織部門每年在招聘公務員時對于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資源管理、地質及地下水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適當向項目鄉鎮傾斜,同時鎮組織部門嚴格按照專業分配到項目建設崗位,通過實踐鍛煉,結合理論知識,培養能承擔起相應的工作專業人才。三是適當考慮返聘原崗位技術骨干,通過簽訂協議,明確工作職責,獎罰分明,為基層設施建設發揮余熱。
篇8
廣西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截止2017年4月,廣西已劃定全域永久基本農田約24.40萬畝,大部分優質耕地已劃入基本農田,基本做到劃足數量,保證質量。但是,由于廣西的特殊的地形地貌、建設發展情況等原因,廣西基本農田保護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基本農田劃定與相關規劃用地布局未能有機銜接,基本農田保護難度較大。發改、交通、建設、旅游、水利等多個部門的項目用地都有可能涉及到基本農田。但是由于基本農田布局劃定與相關部門規劃編制,項目選址等未能有機銜接,要么導致項目難以落地實施,要么導致基本農田被占用。隨著基本農田保護力度的日益加強,多部門的規劃需進一步協調優化。
保護基本農田獎懲機制不盡完善、農村建設中占用基本農田現象難以管控。一方面,基層耕地保護力量不足。由于人員、經費的限制,導致基層政府和國土部門保護基本農田執法監察力度不夠,基本農田難以得到有效管護。另一方面,由于耕種的效益比較低下,農民對保護基本農田的積極性低靡,出現基本農田撂荒現象。其三,農民對于依法進行申請宅基地的用地意識較弱、村屯的建設與規劃拖后,導致農村建房占用基本農田的情況頻出。目前廣西僅是對破壞基本農田行為有相應的處罰規定,并沒有制定保護基本農田個人或集體的相應獎補制度。保護基本農田的獎懲機制仍然有待完善。
基本農田質量保護有待加強。長期以來,基本農田保護存在著重數量,輕質量等情況。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一部分質耕地被建設占用,新補充的耕地又存在耕作條件較差,質量偏低等情況。此外,在基本農田劃定時,存在著將偏遠的耕地劃入基本農田,而城市周邊、交通沿線的優質耕地卻因發展建設需要未納入基本農田的情況。從而導致基本農田總體質量不高。
廣西基本農田保護的完善對策
多措并舉,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堅決貫徹及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和制度,始終堅持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一是嚴格執行以“以補定占、先補后占、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方針,以少占或不占耕地為前提,在用地預審和項目選址方面,加強指導;二是深入研究旱改水政策,盡快落實“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占補政策;三是建設完善補充耕地交易市場,升高耕地開墾費用征收相應的標準,建設補充完善的耕地的交易機制。
加大建設投入力度,穩步提高基本農田質量,以建設促保護。一是加大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力度,加大投入,創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范區,提升基本農田質量。二是提高農民群眾參與基本農田建設的積極性,大力推行龍土地“小塊并大塊”的整治模式,提升耕地的整體生產力,完善農田基礎的基建。三是加快推進“旱改水”提質改造工程項目建設,對現有的耕地,通過土壤改良、配套水利設施和土地平整等措施,來提升耕地的質量,將干旱地區改造成水澆或水田地,促進提升耕地的質量。
篇9
為深入貫徹落實xxxxxxx講話精神,落實xxxxxxxxx關于農田水利管理的批示要求,全面掌握全省農田水利灌溉現狀,切實發現農田水利運行管護中的問題,促進農田水利長效良性運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水安全,根據《xxxxx關于開展全省農田水利灌排工程管理現狀調查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由xxxxxxxxx成立調研組,于6月2日~3日赴XX縣開展農田水利灌排工程管理現狀調查。
本次采取現場調查和書面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調查工作,通過查閱資料、問題訪談、現場考察及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了解了XX縣農田水利灌排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聽取了基層同志的相關意見和建議。現將調查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工程基礎設施基本情況
XX縣總耕地面積54.47萬畝(該數據來自于農業農村局確權劃界數據),總灌溉面積44.25萬畝(該數據來自2019年水利統計年鑒),設計灌溉面積36.48萬畝,總有效灌溉面積35.46萬畝,實際灌溉面積30.66萬畝,其中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14.80萬畝(包括2020年實施的4.31萬畝,已完成縣級自驗,暫未完成市級驗收),高效節水面積1.51萬畝,高標準農田與高效節水覆蓋率達30.0%。全縣實際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87.4%。
XX縣現有200畝以上農田灌區278座,其中:重點中型灌區1座(走馬垅中型灌區),一般中型灌區4座(五渡港中型灌區、白蘭中型灌區、上逕中型灌區、逕口中型灌區),200畝以上小型灌區273座。
XX縣小(2)型以上水庫82座,其中中型水庫7座,小(1)型水庫10座,小(2)型水庫65座,總蓄水量14143萬m3;山塘4610座,總蓄水量4287萬m3,其中萬方以上山塘1022座;水陂922座;機電灌排站401座,裝機容量1465kw;機電井354眼,裝機容量346kw。灌溉渠道總長3389km,其中:砼襯砌的渠道長588.7km,石襯砌的渠道長12.2km,預制塊襯砌的渠道長589.2km,磚襯砌的渠道長19.4km,土渠2179.5km,渠道完好率65.2%。
(二)工程建設情況
近年來,XX縣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縣財政也積極配套相應資金,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近年來共計投入財政資金2.40億元,2010~2017年縣財政配套資金近千萬元。覆蓋全縣16個鄉鎮近226個行政村,共改造農田灌溉面積24.0萬畝,完成山塘整治171座,水陂改造42座,提灌站更新改造7座,襯砌渠道1210km。2010~2012年及2013-2015年實施了兩批次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2016年實施了農田水利項目縣建設;2017年實施了農田水利項目縣和水利扶貧工程項目建設;2019-2020實施了走馬垅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對灌區總干渠8.55km和左干渠19.18km進行了配套改造。但自2017年以后,因為政策原因,原水利資金被整合至高標準農田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基本停滯。
(三)工程管理運行情況
1、中型灌區
2006年,在XX縣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中已明確XX縣五渡港、白蘭、走馬垅、上逕、中村五座中型水庫管理委員會(2021年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變更為水庫工程管理站)負責本水庫及灌區的調度運行和日常管理維養工作,但管理體制改革未有效落實,水庫管理委員會僅負責本水庫的日常運行管理和維養,并未對灌區的骨干工程進行運行調度和維養。據統計,XX縣中型水庫的維養資金合計約200萬元/年。
灌區的骨干工程無專人管護,而農戶需要用水灌溉,因此灌區骨干工程管護主體責任自然而然落在受益主體即所在鄉鎮。但受人員、經費缺乏等制約,鄉鎮也僅對干渠規模以上的水閘安排專人放水及除銹等簡單維養工作,并未對骨干渠系進行系統性維養。
田間工程根據“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由所在村組負責運行和維養,但無具體責任人,管護效果差,只有在渠道難以輸水,田間缺水時才進行疏浚工作,渠系破損基本無人維修。
2、小型灌區
(1)小型水庫管護主體為鄉鎮或所在村委。據統計,近年來全縣小型水庫每年約有100萬的維養資金,用于水庫的日常維修養護工作,目前管護情況良好。
(2)山塘和灌區骨干工程管護主體一般為所在村委,若山塘出現水毀、設備老化、漏水,灌區骨干工程破損、漏水等需要維修加固的情況,管護主體無力負擔,村委便向鄉鎮匯報,鄉鎮向縣水利局打報告,努力爭取上級資金對其維修加固,但因縣財力有限,近年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基本停滯,多數情況均無法落實維修整治經費。管護主體為村委,但無明確專門責任人,農戶的“等、靠、要”思想嚴重,灌區骨干工程出現淤堵也時常無人清淤疏浚。
(3)攔水堰無明確管護主體,主要在使用過程中,由受益農戶進行管護,但如堰前清淤、岸坡固腳等費用較大的維護目前處于缺失狀態。
(4)提水灌溉泵站的運行管理及維養由所在村組負責,由村委通過攤派灌溉用電電費,負擔基本的養護經費,而一旦出現損壞、老化等需要大修的情況,則村委向鄉鎮或者縣水利局申請維修。
(5)田間工程管護主體為受益村組或新型經營主體,但無具體責任人,管護基本缺失,效果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按照每畝6.00元的標準下撥了維養資金,但維養資金未落實到管護主體,從實際情況來看,維養資金并未發揮應有效果。
二、存在的問題
(一)工程基礎設施問題
多數農田水利工程存在老化失修,供水功能萎縮,工程效益呈下降趨勢。
1、水源工程病險多。82座水庫有4座被列為三類壩,計劃2022年完成除險加固;1022座萬方以上山塘中已整治171座,需整治760座;922座水陂已整治42座,需整治710座;401座泵站已整治7座,需整治197座。未整治的山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險情,如引水灌溉涵管破損老化、壩體滲漏嚴重、庫內淤積嚴重等,導致山塘蓄水能力差,蓄水量減少,嚴重影響到灌溉效益。
2、大部分骨干渠系工程未整治。全縣灌溉渠道總長3389km,其中:砼襯砌的渠道長588.7km,石襯砌的渠道長12.2km,預制塊襯砌的渠道長589.2km,磚襯砌的渠道長19.4km,土渠2179.5km。渠道襯砌率35.7%,渠道完好率為65.2%。骨干渠道不同程度地存在滲漏、淤積,放水不暢通等問題。限于資金,整體整治達標欠賬較大。
3、渠系建筑物損毀嚴重。全縣渠系建筑物自建好以來基本無專門的維修,經過多年運行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損壞。受限于資金,僅在有上級項目資金建設時才會對項目區內的建筑物進行維修改造。大部分渠系建筑物損壞后,因無資金來源導致維修不及時,損壞程度逐年遞增。
(二)工程建設問題
1、部分已建工程不夠系統。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時,僅僅考慮田間工程建設,并未對項目區的水源工程及骨干渠系工程進行建設,大量存在水源蓄水不足,骨干渠系工程淤積或滲漏現象,無法有效將水引至項目區,導致高標準農田即使建好后無法充分發揮高標農田的效益。
2、部分已建工程不達標。存在部分高標準農田建設時未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實施,導致來年無法進行機械耕種,或導致耕作土質變差,影響收成甚至是拋荒現象;存在規劃設計不夠合理,影響耕種灌溉效益和耕種效率。例如水陂或分水口等建筑物存在設置不合理、漏設情況,導致局部田地灌水慢,甚至是無法灌水的現象;存在人行橋、機耕橋設置不合理影響農戶耕種效率。
3、部分已建工程遭到破壞。存在因其他工程建設如高速公路、鐵路投資建設破壞現有灌排工程體系,實施期間缺乏有效監管,相關實施單位未對破壞的工程進行及時恢復或設置臨時解決措施。另外,農戶機械耕作時不愛護也時常導致已建工程破壞。
(三)工程管護問題
1、管護體制缺失
隨著農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的實行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村集體逐步退出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的主置,特別是取消了“兩工”后,農田水利建設的農民投入部分急劇減少,管理上出現“無人問津”的現象,“等、靠、要”思想嚴重。后續沒有有效的運行管理體制替代原農村集體作為運行管理主體的體制。
2、管護主體缺位
有中型灌區和小微灌區,中型灌區雖設有專門的水庫管委會,但通過現場調查發現,仍存在工程管護責任落實不到位或管護主體責任不明等情況。除水庫落實了管護,山塘、泵站及機井等水源工程由村委代管外,其他工程均處于無人管理狀態。
3、維修養護經費缺口大。2017年之前,上級每年會下達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養資金,約120萬元/年。自2017年以來,因職能轉變等政策原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養資金被整合到高標準農田建設。據統計,近年來,XX縣用于小(1)、小(2)型水庫標準化的維養資金約100萬元/年,中型水庫的維養資金約200萬元/年,上級未下達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養資金,且縣級未配套相應的維修養護專項資金,維修養護經費缺口大。
(四)灌溉水源問題
本次調查到,XX縣大部分病險山塘蓄水量減少,水源水量不足;大部分鄉鎮不同程度存在灌溉用水與農飲水之間的矛盾、山塘養殖用水與灌溉用水之間的矛盾、上下游用水戶之間的用水矛盾,導致灌溉用水需求得不到滿足;部分地方在枯水季節灌溉水量得不到滿足,如鐵石口鎮的上塘、寨背村,西牛鎮的天龍村、源和村,油山鎮的新水塘村、坑口村、紅米塅村、長安村,大塘埠的大塘村、樟塘村等。
(五)耕地面積問題
根據調查,XX縣嘉定鎮侵占耕地的現象,據統計侵占耕地面積達500畝;各鄉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拋荒現象,其中嘉定鎮1700畝,虎山鄉1200畝。
三、問題分析
(一)工程基礎設施問題分析
1、水源工程病險多,灌溉渠系及其建筑物損壞和未整治工程,均無資金加固整治。自2017年以后,因為政策原因,原水利資金被整合至高標準農田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基本停滯。而縣、鄉鎮財力有限,水源工程病險多,灌溉渠系及其建筑物損壞和未整治工程,均無資金加固整治,導致部分灌區無法有效灌溉。
2、工程管護不到位,加速工程老化、損毀,縮短了工程使用年限。由于缺人、缺資金、管護體制等工程管護問題,農田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有限,老化失修,使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原來只需小維修即可,現在需要大整治才能發揮功效,導致供水功能萎縮,工程效益呈下降趨勢,部分灌區無法有效灌溉。
(二)工程建設問題分析
1、建設項目多頭審批,無統一管理的平臺。以往項目因無統一審批平臺,項目建設存在多頭立項、多頭審批、多頭建設情況,造成工程不能相互銜接、資金浪費。
2、已建工程不夠系統,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時,未考慮對已有的水源工程和骨干渠系工程進行建設,主要原因是《江西省統籌整合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中高標準農田專項資金用于建設內容不包含水源工程和骨干渠系工程。
3、部分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因方案設計前期調查工作不到位,導致人行橋、機耕橋、水陂或分水口等渠系建筑物出現漏設、設置不合理的現象,還有因資金的限制,原征求群眾意見該設置的渠系建筑物在方案評審時被更改,甚至被取締,導致與實際生產需求存在偏差,最終無法有效灌溉。
4、其他工程建設導致已建的灌排工程被破壞,因為管護責任主體管護意識不強,缺乏有效監管。機械耕作導致已建工程破壞,主要因為農戶對灌排工程保護意識低,部分農戶機械耕作怎么方便怎么來,即使發現農戶破壞了相關工程,也無處罰措施,缺乏有效監管。
(三)工程管護問題分析
1、考核機制不合理。目前水利工作考核主要針對水利部門,未對地方政府、基層政府抓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的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核。灌區管護僅由水利部門監督,無法有效推動,管護難以落實。
2、管理體制改革落實不到位。工程管護責任落實不到位或管護主體責任不明,管護經費來源缺乏,未建立有效的維養制度。中型灌區雖進行了水管理體制改革,成立了灌區管委會,但管理體制改革未有效落實。小微灌區沒有建立統一的管護機構。
3、抗旱保障措施不完善。由于防汛壓力大,汛期強調水庫等要保持安全水位,甚至是低于安全水位,不讓蓄水,一旦到了干旱季節,抗旱保障措施不夠完善,用水高峰時部分水源工程蓄水量不夠,導致無法有效灌溉。
(四)灌溉水源問題分析
1、水量不足。主要原因是水源工程病險多,滲漏嚴重、庫內淤積嚴重,未對其進行加固整治,蓄水能力差;其次是骨干渠道與末級渠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滲水、淤堵等問題。
2、灌溉用水與農飲水之間的矛盾,以前很多水源僅作為灌溉水源,隨著農飲工程的建設,共用水源需優先保證農飲水安全,導致枯水期灌溉用水水量不足;山塘的養殖與灌溉用水之間的矛盾,目前還存在許多山塘被承包養殖的情況,山塘養殖對水位有一定要求,干旱季節養殖戶不讓放水;上下游用水矛盾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上游來水不足,如水源水量不足,渠系淤堵或滲漏導致上游來水不足;二是因為缺乏有效運行管理,上游水浪費嚴重,甚至會出現灌溉水入河的現象。
(五)耕地面積問題分析
因項目開發或百姓建住宅等人為原因導致耕地被侵占。
耕地拋荒的原因:1、耕種經濟收益低,農業收入在家庭收入占比逐漸減少,農村勞動力年齡結構老齡化嚴重,農戶耕種的意愿低;2、部分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單位未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實施,耕作機械化程度低,或導致耕作土質變差,農戶不愿種植;3、土質和灌溉條件較差的地方,盡管實施了高標建設,部分農田也流轉不出去,無人愿耕種;4、鄰近山腳的田地莊稼易遭野豬等野生動物破壞,極大影響收成,無人愿耕種。5、部分鄉鎮存在礦產開發導致耕地土質變壞無法耕種的問題。如嘉定鎮的龍舌片,因早期稀土礦條件差,運行管理不到位,尾砂流入農田,導致耕地土質變壞,無法耕種,2020年雖采取整治措施,但效果甚微。
四、問題處理情況
(一)工程基礎設施問題處理情況
針對基層群眾反映的農田水利問題,如有具體問題時,相關的負責部門能提出措施及時解決。近年來關于農田水利方面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相關部門都積極協調解決,但由于各種原因,無法全部得到有效落實解決。
(二)工程建設問題措施處理情況
針對建設項目多頭審批,無統一管理的平臺問題,相關部門建議頂層設置統一的項目審批機制,目前并未形成相關機制。
對農戶機械耕作導致已建工程破壞問題,鄉鎮和村組加強對農戶宣傳教育,如有損毀要求其對損毀工程進行恢復。
(三)工程管護問題處理情況
根據《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關于加強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的意見》水農〔2005〕502 號文,XX縣按文件要求在各鄉鎮成立用水戶協會負責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與管理。但近年來由于管理人員與資金的缺失,用水戶協會職能已名存實亡,無法發揮效益,現XX縣用水戶協會已全部注銷。工程管理問題目前無有效解決措施。
(四)灌溉水源問題處理情況
水源缺水問題:遇到干旱災情田間缺水時,積極發動水利、應急部門和鄉鎮根據需求給農戶配備臨時抽水機進行抽水灌溉。用水矛盾問題:一般由所在鄉鎮或村委協調解決。
(五)耕地面積問題處理情況
項目開發或百姓建住宅等人為原因導致耕地被侵占的情況在早些年較多,隨著縣政府要求對基本農田的嚴格保護和對農村宅基地的嚴格審批,近幾年耕地被侵占的情況控制較好。
針對農戶種植意愿低的問題,對種植農戶進行精準補貼,鼓勵村干部和種植大戶承包種植,加快土地流轉。
篇10
關鍵詞 耕地;保護措施;基本農田;湖南新晃
中圖分類號 F32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7-0350-02
新晃縣的耕地土壤養分平均含量有機質為24.67 g/kg、全氮為2.06 g/kg、有效磷為16.20 mg/kg、速效鉀為78.94 mg/kg、緩效鉀為158.78 mg/kg,pH值5.94。
新晃縣耕地中,一級耕地為2 284 hm2、二級耕地3 266 hm2、三級耕地1 968 hm2、四級耕地3 475 hm2、五級耕地3 721 hm2、六級耕地3 191 hm2、七級耕地2 652 hm2,分別占總耕地面值的11.68%、16.70%、10.06%、17.77%、13.91%、16.31%、13.56%。由此可見,四級地最多,占17.77%;二級地其次,占16.70%;六級地第三,占16.31%。高產田占28.38%,中產田占41.74%,低產田占29.88%,說明新晃縣的中低產田面積多于高產田。
在此大環境下,不得不對新晃縣耕地保護高度重視。新晃縣糧食產量逐年增加,但隨著人口的增長、社會進程的加快、土地利用的加深,新晃縣耕地面臨的問題不可小覷,土地過度利用的后果需要直接面對。只有建立更好的耕地保護機制,才能實現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耕地保護工作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工程,涉及到規劃、耕保、征地、利用、執法等各環節、各層面,必須統籌謀劃、多管齊下、齊抓共管。要將保護耕地作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務,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堅持耕地保護優先、數量質量并重,全面強化規劃統籌、用途管制、用地節約和執法監管,加快建立共同責任、經濟激勵和社會監督機制。
1 總體思路
加強耕地保護,重點要強化制度剛性約束,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堅守耕地數量紅線;要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盤活存量資源,挖掘土地潛力,切實減少耕地占用;要加大土地綜合整治,研究制定耕地質量等級地方標準,科學使用化肥、農藥、地膜,全面提升耕地質量。規范農村土地流轉,重點要加快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從2015年起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要尊重農民意愿,依法依規、嚴格有序地推動土地流轉,探索能使各方受益的流轉方式,推動適度規模經營;要規范引導工商資本參與,既把工商資本與農戶聯結起來發展現代農業,又要加強監管,有效防止流轉土地“非農化”,堅決杜絕以改革的名義損害農民的利益[1]。
2 堅守耕地數量紅線
強化耕地保護意識,嚴格執行征占地年度計劃和審批程序,確保現有耕地面積基本穩定,尤其是制訂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要盡量避開永久基本農田,不能隨便亂占,搞好占補平衡,做到可查可控。切實強化督促檢查,做好分類指導,對各類違反政策的要全面核查,及時查處糾正。
落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度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建立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實現動態監管。加強補充耕地項目開發建設力度,努力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著力打造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范縣,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
依法依規,不折不扣落實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占補平衡制度,從健全制度、完善機制、強化監管等方面綜合施策;加強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強化永久基本農田對城市開發建設的實體邊界和剛性約束作用,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2-3]。
加強耕地保護,重點要強化制度剛性約束,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堅守耕地數量紅線;要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盤活存量資源,挖掘土地潛力,切實減少耕地占用。
3 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2015年年初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已經召開了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設施農用地管理視頻會議,對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作出了全面部署。當前,重點要按照兩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切實做好106個重點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優先把城鎮周邊、交通沿線易被占用的優質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農業、國土部門搞好摸底調查,確認可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就是一條“高壓線”,不經國務院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和改變用途。同時,各地還要結合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將基本農田信息標注到承包經營權證書上,做到“一證兩確”。
4 強化耕地質量保護
加強耕地質量保護和建設,著力提升耕地質量,實現“藏糧于地”;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嚴控增量、盤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努力減少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堅持“占一補一,占優補優”,確保補充耕地數量質量雙到位;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和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著力強化耕地建設性保護;完善約束激勵機制,調動社會各方嚴格保護耕地的積極性[4-6]。
把好補充耕地質量驗收關,做到嚴格程序、嚴格標準、嚴格驗收,對驗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補旱等行為。認真組織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抓好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深松整地等技術推廣,重點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減少化肥農藥的投入量,力爭在5年內實現化肥、農藥使用總量零增長。切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抓好畜禽規模養殖場的糞便污染防治和綜合利用,抓好廢舊農膜回收和尾菜處理,抓好重點地區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工作,確保耕地質量不下降。各地要抓緊建立健全耕地質量保護的政策法規體系,努力構建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的長效機制。
加大土地綜合整治,研究制定耕地質量等級地方標準,科學使用化肥、農藥、地膜,全面提升耕地質量。
5 參考文獻
[1] 劉彥隨,吳傳鈞.中國水土資源態勢與可持續食物安全[J].自然資源學報,2002(17):270-275.
[2] 石玉林.中國1∶100萬土地資源圖數據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4.
[3] 國家林業局.中國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公報[R].北京:國家林業局,2015.
[4] 陳小瑋.論我國耕地保護機制的構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9):219-222.
- 上一篇:農貿市場環境衛生管理制度
- 下一篇:相關法律法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