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景觀設計案例范文

時間:2023-07-27 17:01: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園景觀設計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公園景觀設計案例

篇1

關鍵詞:里運河;公園;景觀規劃設計

0 前言

當今,人們生活在繁忙的生活環境中,面臨著工作的壓力和緊張的生活狀態,不同層次的群體都需要一個緩解生活的壓力的休閑娛樂場所。所以,對城市公園的功能和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今,公園的設計既要滿足市民追求世外桃源的與世隔絕感,還要滿足與都市生活緊密相連的便捷功能,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筆者認為城市公園的設計,不需要界定風格種類,也不是脫離大眾實際使用需求的華而不實的規劃設計,而是應當以人為本,以實際需求作為出發點的生態型景觀公園規劃設計。

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從整個城市環境出發,貫徹活水樂水、生態與城市相融合的主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自然條件,以景觀規劃優先,強調人文環境與社會相統一,注意防洪防汛和景觀綠地相結合,構建水環、綠環和人文景觀環,提升城市的時尚感,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 設計背景

淮安市地處長江三角洲,位于江蘇沿江經濟開放帶北側,北接寶應、金湖,西連天長市,南望揚州市,東連興華,西部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窗彩菤v史文化名城,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本案位于淮安市區東部的里運河上游河段附近,靠近市中心,周圍有多個居民區,人流量比較大,方案輻射群體比較多。地塊為一個比較規整的梯形,全長8公里,毗鄰城市主干道,東側北部有居住區,東側南部有學校,北側有居民區,南側有商業中心,面向的群體比較廣、雜。此地總面積20000多平方米,基地缺少停車場,道路較窄,設施不完善,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2 設計內容

俞孔堅提出“化妝”癥結種種,與自然規律背道而馳,無論是北方大都市,還是南國小城,無論是新建小鎮,還是千年古都,許多城市都為建設紀念性和展示性景觀大道而大興土木。它們往往以歐洲的巴洛克城市景觀大道為模板,強調寬廣、氣派和街景立面的裝飾。淮安里運河公園景觀規劃設計延續俞孔堅的論點進行概念規劃,以“四季如春”為主題,搭配自然植被景觀的選擇為主要方向,并通過對四周環境與內部空間交通互通關系分析,當地環境氣候的特點和方案的需要選擇自然植被,在滿足居民活動需求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景觀的美觀程度。整個公園的自然植被覆蓋率將占80%,四周更以密集灌木叢分割了內外空間,以保證公園活動的安靜舒適性。茂密的植被叢中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廣場,動靜結合。中心的水景則是本設計最突出的地方,方形跌水池既提升觀賞價值、滿足人的親水性,同時也為周圍的植被提供了生長的水源,減低了人工灌溉的費用。

作為一個以休閑娛樂為主的綜合公園,美觀固然重要,但實用功能性也很重要。如果一個設計方案缺少滿足人們需求的實用性,是虛有其表的,因此在設計中結合自然的景觀和周圍居民的實際需求進行了功能的分區,一方面阻隔了內外空間,避免交通的噪音影響園內的氛圍;另一方面也保證內部空間的相對獨立性,避免相互干擾。

由于地塊四周均為交通要道,根據四周實際狀況結合內部的道路分布,確定入口、中心干道、林間小路等道路類型,室內外交通貫穿聯通,便于人員出入便利。公園道路不僅要注意總體的布置,通常有意把公園小路引申到樹叢中,讓人的情感與大自然進行交流。整個里運河公園禁止車輛入內,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公園內由主干道,碎石小徑,木質水岸步道、林間小道等構成。主干道寬六米,由于公園內植物居多,主干道也可作為消防通道;林間小道寬1.5米,主要為散步者使用,保證兩人可并肩而行;木質水岸步道寬2.5米,略寬的步道可讓人與水面保持一定距離,防止危險的發生。

在道路中,功能區確定后,則可根據情況種植來確定植被種類、分布情況、配置方式等,用常綠樹種分隔空間,并作為背景,以此來完善空間布局。根據周圍環境綜觀內部空間,運用抑揚先抑的原理,充分利用原始地塊的地形,兩邊種植高大喬木過渡到矮小灌木,遠處同理,則形成一幅很好的框景效果。縱向考慮空間,同時考慮運用障景、框景、借景手法來協調遠景與近景的關系;橫向思考,周邊的交通,所以運用高喬木分隔,矮小植物圍植。并考慮與四周環境結合的對景運用,使公園內部景觀與外部環境趨于和諧。

3 設計節點

作為一個多功能的公園,要兼具休閑娛樂多種功能,并保證各自功能互不干擾。因此,可在此方案中規劃多個不同廣場,并運用碎石小徑、木質小道連接成一體。而兩個關系密切的主廣場,一個為中心活動廣場,一個為休閑廣場,用三角草坪連接,四周叢植樹木以避免影響周圍活動的人群。休閑廣場周圍規則的大喬木種植便于人們在樹下休息,根據人的親水性放置了一個鏡面噴泉,初夏供人嬉戲,秋冬則變成一鏡面景觀。根據人類對于開放和私密空間的行為需求,另設置兩個私密的小廣場,一個以功能為主的簡約集散地,另一個以草坪為主的休閑地,便于人們更加貼近自然,在草坪上活動休息。不論是開放性還是私密型的空間,四周均以草坪為主,且每一處的草坪和四周植被結合自成一個區域可休息、娛樂,大大提高了公園的空間利用率,也減少了區域的局限性,人們通過自身的需求對一些無明顯標志的場地進行利用。

4 綠化設計

園林綠化景觀設計應融合“人性化、生態化、自然化”的理念,營造富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園林綠化景觀。公共綠地在進行綠化景觀設計時,應統一考慮公共綠地與周邊環境的前提下,根據使用要求與功能要求,科學協調布置綠化景觀。

植被配置講究高低有致,層次分明。公園四周以高大的喬木和連片的灌木為主,作為緩沖隔離帶,并以常綠落葉植被為主,輔以色葉植物增加視覺的審美,保持公園植被的鮮活景色的同時增加公園的活力。園內主要運用適合于江南地區生長的銀杏、紅楓、紅花繼木、櫻花、杜鵑等植物,既保證了植被的日后生長,起到對環境的凈化作用,也兼顧了植物四季的觀賞性,同時植被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各個不同功能區由植被阻隔互不干擾。當四季更替時植物顏色變換,葉子掉落在草坪和水池中更添一分景致之美。

植被主要分為三層,形成一個包圍式的錐形。第一層為處于中心的高大喬木,以常綠植物為主,使得四季都可以起到遮擋作用。第二層為低矮喬木,多采用四季色葉植物,起到點綴色彩作用,四季呈現不同的視覺感受。第三層為灌木,采用叢植和列植的方法,即可做花叢也可做路旁綠籬帶,主要運用銀杏、桂花、桃樹、紅楓、杜鵑、大葉黃楊等。

5 設計總結

對于里運河公園景觀設計,筆者力圖改進傳統空間單調的弊端,結合周圍環境突出強調現代特色的同時與自然對話,營造新的城市公園空間,創造協調的宜人的生態景觀環境。通過“點、線、面”的組織,形成一系列的景觀,構筑人群集散交往的活動場景,強化公共活動環境的整體性和多樣性。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綜述

中圖分類號 TU985.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3-0234-02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城市工業用地的規模及空間布局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形成了大量的工業遺址。如何運用景觀設計的途徑保存城市工業文化特色、并重新組構產業價值,使工業遺址改造再利用,將是城市發展與特色營造的重大課題;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從而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避免引發許多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1 相關概念

1.1 工業遺址

所謂遺址(Sites)即人類活動留下的遺跡,屬于考古學概念[1]。套用上述概念,工業遺址(Industrial Sites)就是人類工業活動留下的遺跡,其中包含2層含義:一是工業遺產[2](Industrial Heritage),屬于不可恢復的歷史文化資源;二是棕地[3](Brownfields),屬于可改造再利用的閑置工業土地資源。

1.2 工業遺址景觀設計

工業遺址景觀設計就是運用景觀設計的途徑對具有歷史、社會、技術、建筑、審美啟發和科學研究價值的閑置荒廢的工業空間進行改造再利用,其空間主要包括場地、建筑、廢棄工業設施、廢棄材料、土壤、水體和植物等景觀要素。其內涵不僅僅是將廢棄的工業空間改造再利用,而要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前提下,通過對工業遺址的藝術處理,延續場地的工業文化特色。

2 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研究進展

2.1 發展歷程

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是歐美發達國家在20世紀60~70年代逐步興起,90年代獲得迅速發展的一個景觀設計領域。國外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歷程[4]:20世紀60~70年代,伴隨著工業革命遺留下來的環境問題,工業遺址景觀設計開始出現;20世紀70年代美國大地藝術家參與廢棄地的更新實踐,礦區更新運動與大地藝術結合;20世紀80~90年代,生態思想與生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了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德國魯爾區的更新標志著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成熟;21世紀初,科技的發展和生態美學思想的普及,促進了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繁榮。

在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研究歷程中,德國對工業遺址的保護與再利用、廢棄工業設施的循環利用和生態技術的開發與利用,促成了工業遺址景觀設計容納和集合了多學科多專業的技術和理念,將工業遺址景觀設計實踐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5,6]。

2.2 研究進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國內相繼出現了工業遺址觀設計實踐,國內學者在總結國外設計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提升,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

德國的魯爾區是老工業基地衰落的典型,對于魯爾區的復興與其中的景觀設計案例是國內關注的重點。王向榮[7]最早介紹了魯爾區中的北杜伊斯堡風景公園和薩爾布呂肯市港口島公園,含蓄地指出當代景觀設計師應該大膽探索并使用能“體現當代文化的設計語言”。丁一巨[8]多次介紹了歐洲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實例,特別是對德國做了豐富的研究,提出了“工業化的花園王國”概念。劉撫英等[9]結合對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現場調研,重點分析了公園設計者在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景觀整體布局、生態對策、尊重自然演化進程等方面的設計思想及具體措施。張艷鋒[10]介紹了杜伊斯堡鋼鐵廠的改造,以期為國內類似的廢舊工廠找到理想的開發模式。李建斌等[11]重點對德國工業景觀的建設進行研究與分析,分別從舊有工業景觀更新再利用到新建工業景觀設計和建設2個方面進行闡述,揭示其中蘊含的一些基本的設計方法和建設模式。羅萍嘉等[12]則從景觀層次與廢棄構筑物適應性再利用2個方面深刻分析了杜伊斯堡北部風景公園的設計手法。

此外,張杰[13]從政策、規劃思想和開發實踐3個方面系統分析了倫敦碼頭區改造的發展過程,深入探討了這一改造與英國總體經濟結構變化尤其是倫敦城市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孫曉春[14]則對理查德?哈格的西雅圖煤氣廠公園這一劃時代的作品進行了分析,認為他“在利用中合理保護”的做法值得人們在城市化進程中遇到類似的工業廢棄地改造學習和借鑒。虞蒔君等[15]認為菲爾德設計事務所為紐約市清泉公園設計競賽所作的獲獎方案“生命景觀”,開創了生態風景園的新形式以及工業遺址再生的新范例。張健健[16]認為多倫多當斯維爾公園設計競賽獲獎方案“樹城”的設計理念,無論是在城市公園的設計和建設方面,還是在城市廢棄地的恢復和重建方面,都為人們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鑒。

中山岐江公園的設計,是中國最早改造工業遺址最成功的范例,其設計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中國傳統園林或西方古典園林,更多地吸取了城市更新和生態恢復等現代西方景觀設計手法,表現出人們在生態學更新設計思想、美學和藝術思想、多元化思想3個方面的追求,為工業衰退所遇到的社會與環境問題帶來出路。簡圣賢[17]分析了歧江公園設計中的不足之處,認為設計師對于場地的認識與解讀存在不足,過多地強調改造和再生而忽略了保護工業遺產的原真性。

張艷鋒[18]從建筑、文化和產業等不同角度對沈陽鐵西工業區的改造振興進行了分析,探討并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手法。朱建寧等[19]介紹了改建日照市銀河公園的指導思想,以場地原有的景觀特征和歷史文脈作為設計重點,營造出既有自然文化特征,又與現代城市肌理融合的城市公園。俞孔堅等[20]通過2010年上海世博中心綠地的定位研究和設計案例,探討了大城市公園綠地的功能定位研究方法,以及工業棕地的生態恢復和工業遺產的利用途徑,在滿足大型會展功能的同時,為創造城市環境與文化的可持續性,提供一個可持續的景觀。

文化創意產業是新型的都市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為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也為舊城改造提供了新的契機,體現了保護工業建筑遺產的新思路。于雪梅[21]以前民主德國援華項目北京798廠為例,探討了在舊廠房與舊倉庫中打造文化創意園區的途徑,并對如何保護工業建筑遺產進行了思考。李飛[22]把歐美出現的大多數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成果歸為后工業景觀的園林,認為這種園林流派立于功能主義之外而繼承了文化。

對工業遺址的改造是受環境保護主義和生態思想影響從“環境生態原型”生發出來的[23]。包志毅等[24]對土壤基質改良、植物種類選擇和植物種植技術3個環節進行了分析,從環境生態特別是植被恢復角度探索工業遺址景觀設計,反映了風景園林學科與建筑學科、城市規劃學科不同的著眼點和理論背景。周曦等[25]從設計師的角度出發,結合生態學的觀點,對當前設計領域的所謂“生態設計”等一些觀點進行了分析和批判。

3 結語

工業遺址景觀是城市可持續性發展的體現,是具體解決城市健康而有序發展的一個新手段,也是延續城市活力的有效途徑。它已經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景觀設計領域,而更多的屬于城市及全世界范圍的可持續性發展問題,是一個龐雜的學術領域和一項復雜而艱辛的工作,需要更多相關領域學者的關注。中國工業遺址景觀設計還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對工業遺址景觀價值的認識以及實踐經驗的不足,造成目前工業遺址景觀改造再利用中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因此,需要人們在對國外經驗借鑒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為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與景觀、延續城市的歷史文脈特色,對工業遺址景觀設計展開更為深入廣泛的研究。

4 參考文獻

[1] 喻學才.遺址論[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2):45-49.

[2] TICCIH.The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R].Paris:TICCIH,2003.

[3] ?;鄱?美國對“棕地”的更新改造與再開發[J].國外城市規劃,2001(2):30-33.

[4] 梁芳.我國后工業公園設計探討[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

[5] 蔡海燕,彭震偉.德國埃姆歇地區的空間、生態和經濟更新――從埃姆歇園國際建筑展(1989-1999)到埃姆歇景觀公園規劃(2000-2010)[J].現代城市研究,2007(4):82-88.

[6] 迪特?哈森普魯格(德Dieter Hassenpflug).德國在后工業時代的區域轉型――IBA埃姆瑟公園和區域規劃的新范式[J].劉崇,譯.建筑學報,2005(12):6-8.

[7] 王向榮.生態與藝術的結合――德國景觀設計師彼得?拉茨的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J].中國園林,2001(2):50-52.

[8] 丁一巨,羅華.鐵城景觀述記――德國北戈爾帕地區露天煤礦廢棄地景觀重建[J].花園與設計,2003(10):11-13.

[9] 劉撫英,鄒濤,栗德祥.后工業景觀公園的典范――德國魯爾區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考察研究[J].華中建筑,2007,25(11):77-85.

[10] 張艷鋒,仝雷,陳伯超,等.舊工業建筑的改造――沈陽市鐵西工業區舊廠房改造[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9(4):292-295.

[11] 李建斌,王重亮.德國工業景觀建設[J].工業建筑,2008,38(1):45-49.

[12] 羅萍嘉,錢麗竹,井淥.后工業時代的風景――德國杜伊斯堡北部風景公園[J].裝飾,2008(9):67-69.

[13] 張杰.倫敦碼頭區改造――后工業時期的城市再生[J].國外城市規劃,2000(2):32-36.

[14] 孫曉春,劉曉明.構筑回歸自然的精神家園――美國當代風景園林大師理查德?哈格[J].中國園林,2004(3):11-15.

[15] 虞蒔君,丁紹剛.生命景觀 從垃圾填埋場到清泉公園[J].風景園林,2006(6):26-31.

[16] 張健健.從廢棄軍事基地到城市公園――多倫多當斯維爾公園設計及其啟示[J].規劃師,2006(3):94 -96.

[17] 簡圣賢,何志華.我國工業遺址設計案例分析――中山歧江公園[J].園林,2006(11):14-15.

[18] 張艷鋒,仝雷,陳伯超,等.舊工業建筑的改造――沈陽市鐵西工業區舊廠房改造[J].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9(4):292-295.

[19] 朱建寧,鄭光霞.采石場上的記憶――日照市銀河公園改建設計[J].中國園林,2007,23(1):18-24.

[20] 俞孔堅,凌世紅,方琬麗.棕地生態恢復與再生:上海世博園核心景觀定位與設計方案[J].建筑學報,2007(2):27-29.

[21] 于雪梅.在傳統與時尚的交融中打造文化創意園區――以前民主德國援華項目北京798廠為例[J].德國研究,2006(1):55-80.

[22] 李飛.1960年代以來的當代園林流派[J].城市規劃學刊,2005(3):95-102.

[23] 蘇龍,金云峰.現代景觀形態原型及案例解析[J].規劃師,2005(2):99-104.

篇3

關鍵詞:城市濱水空間;園林景觀設計;生態規劃

1.城市濱水空間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1.1整體性原則

公園、廣場、綠地、濱水地帶、街道等都是城市濱水空間的重要組成元素,它們都具有不同的空間形態,并相互影響,構成完整的濱水空間。在濱水區景觀設計時,要考慮構建完整的濱水景觀空間,使各地塊的設計風格、綠化形式統一,濱水區與市區要互相滲透,使其看起來完整統一。

1.2生態遺留地保護原則

濱水區通常是城市的命脈,對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設計中要保護濱水區的自然格局,并且保護水體不受污染,延續其防洪功能。

1.3人性化設計原則

首先要注重人文方面的設計,其次要合理規劃濱水空間的交通問題,最后要滿足人們親水的愿望,親水空間要給人舒適、愉快的感覺,兼顧美觀與實用。

1.4植物多樣性原則

在濱水植被設計方面,應增加植物多樣性,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模擬自然江河岸線,以綠為主體,創造自然生趣。

2.國內外濱水空間的成功案例

2.1查而斯頓水濱公園

查而斯頓水濱公園是美國南卡洛萊納州查而斯頓半島最后一塊進行規劃和開發的濱水地帶。整個公園的規劃設計是為人們創造一個接近水面,集觀景、作息、漫步、垂釣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濱水開放空間。

2.2日本東京LaLaport Toyosu碼頭休閑區環境景觀設計項目

在填海的場地上,建立綠色、水和地球3個漸進式的景觀主題,并設置咖啡廳、電臺等布置于場地中,場地中白色泡沫狀、珊瑚狀的長凳則散置在模擬海浪起伏的場地當中。游客在場地中可以感受航海旅行的感覺,自由通行,且能發現不同以往的驚喜。

2.3沈陽市新開河帶狀公園

沈陽市新開河帶狀公園,包含12個游園綠地,同時進行了服務設施規劃、紀念廣場、文化設施等規劃,以全線中心地段的聯合路橋為界分為上游地段和下游地段,建立13條綠帶,豐富了沈陽市的園林綠化景觀,同時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游憩的好去處。

3.城市濱水空間園林景觀設計的新思路

3.1打造立體親水空間

在保證濱水景觀安全性的基礎上,應逐步拉近人與水體的距離,實現人與水資源的親密接觸。親水性設計主要體現在河堤沿岸或濕地周圍的立面處理上,利用景觀節點打造復合岸線結構,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以往的設計師注重平面構成原則,但對于人的視覺來講,垂直面上的變化遠比平面上的變化更能引起關注與興趣。濱水景觀設計中立體設計包括軟質景觀設計和硬質景觀設計。軟質景觀如在種植灌木、喬木等植物時,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變化,再按植物特性種類分高低立體種植;硬質景觀則運用上下層平臺、道路等手法進行空間轉換和空間高差創造。

3.2植物元素的多層次選擇

濱水空間植物造景可將水邊植物、駁岸植物、水面植物等進行多層次組合。水邊植物的作用在于豐富岸邊景觀視線、增加水面層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邊,或配以碧桃、櫻花等韻味無窮。南方水邊植物種類更豐富,如水杉、水蒲桃、榕樹類、羊蹄甲類、木麻黃、落羽杉、烏桕、椰子等。在駁岸植物選擇上,除了通過迎春、連翹等柔長纖細的枝條來柔化巖石混凝土磚的生硬線條之外,還能在岸邊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過密,要與水面的功能分區結合,預留出游人的觀賞視線。

3.3與景觀照明、雕塑小品等現代元素相結合

在濱水景觀設計中植入景觀照明系統,可一定程度上延長濱水景觀的觀賞時間。除了考慮水體自然流動造成的聲音效果,更多時候,設計師們傾向于塑造一種隨環境改變的智能聲音控制體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觀照明,使得整個濱水景觀尤其是在夜晚呈現出一種立體動態的綜合性藝術效果。景觀小品是濱水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設計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和形象特征,呈現原生態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濱水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

4.天然環保建筑材料的應用

篇4

關鍵詞:創新、設計、 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現代城市海濱公園景觀是一個集休閑、娛樂、觀賞為一體的公共開放空間。濱水區景觀越來越受到當代市民的青睞,能夠極大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同時也反映了整個城市的形象和精神風貌。所以,海濱公園景觀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和研究價值,從現實角度看:結合設計項目該濱河公園周邊環境優越,東臨南北沂河,西沿濱河大道,周邊為城市形象居住區:沂河花園――開元商城、香榭麗都、香榭麗舍等項目。該區環境優雅迷人,通過眺望可以一覽沂河兩岸美景,沂河南北三大橋:沂河老橋-沂河中橋-沂河大橋(新橋),同時還可以盡情地觀賞聞名中外的沂河橡膠壩的壯觀。根據其周邊環境背景和地理位置的優勢,在海濱公園設計規劃中采取多種手法,注重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從而又為整個城市增添一靚麗的風景,更趨人性化、科學化;同時,海濱公園的建成也不僅提升了周邊房產的升值,也塑造了整個城市的形象又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

城市海濱公園景觀設計是景觀設計中最為復雜、綜合性很強的的課題,而景觀設計師必須通過遵循濱水景觀設計的原則進行創新、設計,著眼現實,從角度出發,為人們提供了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的雙重價值?!霸娨獾臈印笔冀K是人們內心的向往,而海濱公園景觀設計正是通過提高生活品質,提升生活品味,以人為主體,以空間環境為客體,構架著現實通向理想的橋梁。

當今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們遠離了大自然,被城市噪音等因素困擾著,十分渴望在自然環境中得到身心的安逸與心靈上的寧靜,調節單調的生活,走到一個舒適、宜人的環境下得以放松,使煩亂的心緒得到釋放,希望生活中有更三多的情趣和美好。然而正需要景觀設計師在城市的濱河、湖泊等區域設計這樣一個環境,本著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考慮到人的這種心理,順應自然的原則,探討和解決回歸自然的問題,把握好聆聽的美感尺度,營造一個與自然親近的、溫和多功能的環境空間。把更多的自然和美好帶給大家,讓人們生活的更加豐富、更加充實、更加健康、更加有意義。

各種各樣的景觀因素都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活動需要而建設的。翻開有關專家學家研究,通過了解得知:“英國規劃家W?Alonso曾指出,規劃師猶如一個翻譯,他的職責就在于把公眾的需要“翻譯”成物質的環境。人類有生理、安全、社交、心理、自我實現等五個基本需求,在景觀設計中,我們也應充分考慮到人的基本需求。在海濱景觀空間設計中,應該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要留出一定的活動場所?,F實中往往有許多只圖美觀做一些展示性的,不為人考

慮的案例,過分的夸大、過分的人工化、過分展示的做法都是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環境心理學的?!盵3]

現代城市濱水公園景觀的人性化設計就是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以人為本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標,是設計發展的更高階段,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雖然在任何設計中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早已被提出,但是,如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更好的體現出來,這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設計師們值得更加關注的一面。所以在濱水公園景觀設計中,人性化設計具體上就是以人為軸心,注意提升人的價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動態設計原則。以人為軸心不只是片面的考慮個體的人,而是綜合的考慮群體的人、社會的人,考慮群體的布局與社會的整體結合,使濱水景觀設計的發展與更為長遠的人類的生存環境的和諧相統一。因此,人性化設計理念就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方向,以綜合協調景觀設計所涉及的更深層次的問題。

同時,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之所以重視人性化設計,因為人是濱水景觀設計的第一要素,景觀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是為人服務的,不考慮人的因素的景觀設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人具有兩重屬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使人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另外社會屬性使人有工作交往、情感交流的需要。這些需要都有空間環境的要求,而城市海濱公園景觀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類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上的要求,給市民提供一個能夠得以釋放的空間環境。

通過了解歷史及分析前人的研究狀況得知:在景觀設計中以人為本的原則早被提出,關鍵是如何在現代城市濱水景觀中更好的體現人性化設計這一理念。把握好人性化設計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等。而相關資料證明前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甚至在某些工程上制作表面文章,裝樣子而已。例如,在海濱公園景觀設計中對生態的保護還做的不足。現實中存在許多景觀設計案例只顧及形式及美觀,而忽視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的保護,從而導致了城市濱河、湖泊等水域地區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現代我們一再強調:景觀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既然以人為本,那么我們的設計一定是充滿人情味的,一切都是圍繞人的文化結構、生活習慣、審美心理、行為活動來設計,人們在使用景觀環境時就能體會到景觀設計者所投入的情感,以及了解設計師對景觀人性化設計的理解程度。

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同時也體現了情感之美。人性化設計是建立在對人的生活、習慣、審美心理的研究之上的。在濱水景觀設計中更應考慮到這一點,只有考慮到人的情感色彩,才能使設計美感得到升華。比如,人們在游園的時候往往有超近路的習慣、希望某個空間能不能在大一點等等;還有景觀設計中的標牌導向、便利設施、親水區、飲水臺、洗手間、電話亭等等,例:(圖2-1、圖2-2)

圖2-1娛樂休閑區圖2-2服務休閑區

來源本次畢業設計來源本次畢業設計

這都必須建立在人性化的設計理念之上的。在設計時當我們考慮到這樣的情景時,就會清楚如何真實的體現其人性化:當人們在濱水區游園時,走累了有休息椅;渴了有水喝;夏天樹蔭遮陽通風;冬天沐浴燦爛陽光。例:(圖)

處處體現了景觀設計者的關愛和親和感,通過遵循人性化的原則,將人工造景與自然環境結合,為使用者帶來了方便、安全、舒適、美觀、宜人的環境,這才真正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的本質。

圖2-3沿海景觀區

參考文獻

[1] 黃文獻.景觀設計[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3。

[2] 荀平.景觀設計創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 濱海新區將建兩大生態環境區[J],天津日報,2007.4.5。

[4] 唐劍.淺談現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一些理念[J],中國園林,2004.4。

篇5

關鍵詞 居住區規劃景觀設計綠色住區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什么是建筑?這個問題看似容易,卻難以回答全面,畢竟,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都離不開建筑。顯然,與我們最密切相關的建筑,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居所,我們日常生活之地。

居住區整體環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在物質社會發達的當今,人們對居住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需求,于是有進步。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房地產對于居住區的開發,均以環境優良為加分項,景觀設計在居住區規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使景觀設計與居住區規劃相得益彰,成為了規劃設計師們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1、居住區規劃

居住區規劃的定義為:對居住區布局結構、住宅群體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務設施、綠地和游憩場地、市政公用設施和市政管網各個系統進行綜合的具體的安排[【1】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1】。

居住區的出現可追溯到春秋至漢的里坊制,當時說的“里” ,(“里”在北魏以后稱為“坊”),也就是居住集中區。雖然里坊制采用封閉性管理措施,但作為居住區規劃的雛形,棋盤式的街道將城市分為大小不同的方格的最初形態,與現今的居住區道路系統組織作用相仿。而接著出現的里弄、街坊、鄰里單位等居住區形式,均構成了居住區規劃的演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根據居住區規劃的歷史演變,不難看出,住區景觀從里弄屋宅的門前大樹,到街坊的街頭綠地,再到鄰里單位的綜合開敞綠地,最終形成了現代居住區的景觀環境體系。

圖1里坊制 圖2里弄

圖3街坊 圖4鄰里單位

圖5現代居住小區

2、居住區規劃中的景觀設計

居住區規劃如同一個結構完整的系統,由住宅建筑、道路交通、服務設施及公共綠地等組成。如果說住宅建筑、道路交通、服務設施是居住區的硬件,那景觀環境就是軟件,她的設計風格是否與住宅建筑風格相協調、她是否能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親和場所、她是否體現真正的綠色環保……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居住區規劃中景觀設計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故此,對于居住區規劃中景觀設計,與公園景觀設計等將有很大區別。

居住區景觀的設計包括對基地自然狀況的研究和利用,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和發揮,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和協調。包括道路兩側綠化的布置、水景的組織、路面的鋪砌、照明設計、小品的設計、公共設施的美化處理等等,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義,又涉及到視覺和心理感受。在進行景觀設計時,應注意整體性、實用性、藝術性、趣味性的結合。

首先,應注重居住區整體環境景觀的風格統一性。

隨著全球化的迅猛發展,景觀設計的風格不再單一,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開始關注人們不斷提升的審美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即使業界倡導適地設計,但歐陸風格、法式園林風格、美式自由風格等,還是占據了景觀設計的一席之地。當然,中國式園林風格及現代簡約風格也常見于大型的樓盤中。

為了使景觀環境能為居住區錦上添花,除了使景觀風格與居住區規劃設定的風格相統一外,景觀設計自身的風格選擇也不宜種類過于多樣。例如,現代風格的住宅適宜采用現代景觀造園手法,而地方風格的住宅則適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歷史語言的造園思路和手法。即使在大型樓盤中出現多個不同主題的景觀分區,風格也應該統一于一個方向,做到多而不亂。

圖6歐陸風格 圖7現代簡約風格

第二,應營造“親民”景觀,突出景觀環境的共享性。

景觀設計除了美觀要求外,“親民”也很重要。住區的景觀最大的作用就是為居民所享用,從花草樹木,到亭臺軒榭,以及水體景觀,均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居民的休閑娛樂需求為前提;景觀環境共享性的越大,越有利于達到居民歸屬領域良好的效果。因此,環境景觀應更加關注景觀環境的共享性,不僅為人所賞,還為人所用,使居民生活更舒適性,并創造自然、親近、宜人的景觀空間。

第三,應重視居住區景觀環境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住區景觀環境功能的發揮,故此,植物配置不僅要遵循科學性,而且要講究藝術性,力求科學合理的配置,創造出優美的住區配套景觀效果。

植物的配置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各種植物相互之間的配置,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樹叢的組合,平面和立面的構圖、色彩、季相以及園林意境;另一方面是植物與其他要素如水體、建筑、住區道路等相互之間的配置。

3、案例分析――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規劃設計

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從優良的地理優勢和景觀條件出發,突出“城市里的公園,公園里的房子”的生態住區理念。

(1)景觀體系概況

規劃采用中央綜合景觀開放空間的景觀布局模式,使住宅、商業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圍繞3.5萬平方米的大型中心園林展開。對于如此大面積的綜合住區景觀體系,如何把景觀元素通過有效、創新的手法組織起來,并使之受到住戶的歡迎,成為本住區景觀設計的首要問題。

規劃最終通過“三條軸線+五個景觀節點”,并配以豐富優美的植物搭配,構成住區的景觀體系:景觀主軸園林空間從東往西依次為入口廣場區、中心廣場區、親水平臺、景觀湖、湖岸眺望臺、主題公園廣場區、以及位于最高的水潤園,共七大景區領域。多層次的立體景觀設計,打造出極具魅力的大型住區園林空間。

圖8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規劃設計總平面圖

圖9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規劃設計景觀構成分析圖

(2)景觀細節分析

――東西向主軸

入口廣場為對稱構圖,圓弧形鋪地配以高大的景觀樹,打造簡潔、大氣的入口空間。進入小區內部,與之對景的是一個大型中心廣場。廣場西側是一個約3000平方米的景觀湖,并設置親水平臺,為居民提供休憩戲水之地。軸線往西,通過湖岸眺望臺,直接對景于中央景觀的核心――主題公園廣場。此廣場采用中心向外發散式的橢圓形構圖,形成整個小區景觀的視覺焦點。同時,幾何感強烈的平面構圖,結合曲水流觴的景觀水系,使整個景觀環境既尊貴大氣又溫馨親切。

――西北―東南向次軸

本軸線從小區西北角的次要入口進入,經百草園至小區泳池,再經景觀湖達中心廣場,最后結束于東南角的下沉廣場處,總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小區泳池同為景觀的一大亮點,它與自然山石相結合,設置休閑游憩區、兒童戲水區、成人鍛煉區等幾個功能區塊,增強了小區居民對中心景觀體系的參與感。

――植物配置

住區綠地是人們休息、游憩的重要場所,為了創造舒適、優美、潔凈的綠化環境,應分考慮樹種的選擇及其配置,才能達到綠化、凈化、美化的效果。

此次大型中心景觀的植物配置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豐富,有變化,避免種類單調,配置形式雷同。樹種選擇和配置方式做到可適合不同綠地的要求。如在住區主要道路兩側以喬木為主,選用花灌木為陪襯;在車行與人行的交叉口,道路邊要配置色彩鮮艷的花壇;在集中綠地的入口處和重點地方,種植體形優美、季節變化強的植物,如珊瑚樹、火棘等常綠灌木,這些花色艷麗、紅果累累的花灌木,能起到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更能顯示出綠地的整體美;在住區內部分半私密的庭院綠地中以草坪為基調,適當點綴些生長速度慢,樹冠遮幅小,觀賞價值高的低矮灌木。

圖10湛江公園一號商住小區植物配置效果圖

――綠色住區

小區住宅設計運用了多種節能設備,如節能反饋電梯、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景觀燈等等。其中,太陽能景觀燈在造型選擇上與周邊綠化、景觀環境相融合,共同為居住區的綠色環保建設加分。

圖11 景觀視線分析圖(上圖)

圖12 景觀節點意向圖(左圖)

圖13 景觀設計效果圖(下圖)

4、設計感想

篇6

濱水公園景觀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景觀中兼具觀賞性與使用功能的一種城市公共綠地,是城市景觀中最富變化與活力的景觀形態,是展示城市經濟發展狀況、體現地域文化特色與大眾生活的獨特窗口。因此,本文針對當前我國現代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和建議,旨在通過對現代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的探討,尋求適合人們進行戶外體閑娛樂消遣的城市濱水公園景觀環境設計方法,以供今后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

濱水公園 景觀設計 城市濱水景觀

中圖分類號:TB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7-0125-02

一 城市濱水公園景觀概述

1 濱水公園的釋義

濱水公園是城市公共空間中的一個特定的空間地段,是臨近水體區域而建,它的主要功能是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需要,為居民提供娛樂、文化交流、游憩健身等活動的城市公共綠地。在現代城市生活中,濱水公園成為了人們親近水域、親近自然的重要場所,被稱為“城市綠肺”??梢哉f,濱水公園的景觀環境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居民活動空間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濱水公園景觀的特征

濱水公園景觀是城市中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相互交融的公共開放性空間區域,它在豐富城市空間環境的同時,給人們帶來休閑娛樂與游憩健身等活動的空間場所。總結城市濱水公園景觀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公共開放性

從城市的空間構成來看,濱水公園景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性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的濱水公園景觀不僅具有豐富的空間環境,同時濱水公園中的濱水綠化帶、廣場等景觀要素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與大眾吸引力。

(2)功能多樣性

城市濱水公園景觀具有空間元素與功能的多樣性。從濱水公園的空間多樣性上,包括水體空間、游憩空間、健身空間、自然環境空間等多種空間要素。從構成空間活動行為的多樣性上,包括休閑娛樂、健身散步、旅游觀光等活動。濱水公園作為城市重要的綠色開放性空間,它的多樣性特征正是其魅力所在。

2010建成的上海世博后灘濕地公園是我國濱水景觀設計中的優秀案例。公園不僅滿足了游憩休閑、安全疏散等功能,同時還承擔著濕地保護、記載歷史、濕地處理等職能,成功地改善了當地濱水景觀環境,展示了富有時代精神的景觀設計。(圖1)

(3)文化歷史性

城市濱水區域對于城市的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展示與傳承作用,因此從城市濱水景觀的興衰歷史與發展建設就會領略到城市的發展與文化內涵。

例如,中山岐江公園在設計上保留了粵中船廠舊址上的許多舊物,并且加入了許多和當前主題有關的創新理念與設計,不僅更好地保護了造船廠的工業元素和生態環境,同時又體現了環保節約與創新等設計理念,具有展現與承載創業歷程、記錄城市記憶的功能。(圖2)

3 城市濱水公園景觀的作用分析

濱水公園景觀對于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展示城市歷史及文化特色等方面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總結城市濱水公園景觀的作用,大致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護生態景觀與環境

濱水景觀作為城市的命脈,對城市整體的生態環境與景觀都有著很好的保護作用,它不僅能調節城市的空氣濕度、減少污染,同時對城市水體之間的循環、防洪抗災、保護城市綠地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改善與豐富居民生產、生活

城市濱水公園作為大眾娛樂休閑的重要公共開放性空間區域,能夠給人們提供多方面的活動需求,它不僅為大眾提供健身、娛樂、交流等活動的場所,同時濱水公園中的水體質量也直接影響到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與城市的發展。

(3)景觀環境營造與情感的體現

城市濱水公園景觀中的水體是城市景觀中最具生機與活力的元素,因此,濱水公園景觀能夠滿足大眾觀賞水景、親近水源等活動的需要。同時,濱水公園景觀是人與水的結合點,是人們生活理想化與創造能力的情感結晶。

(4)展示城市地域特色、豐富文化內涵

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能夠更好地展示一個城市的歷史與經濟發展狀況、城市地域特色與文化,是一個城市最集中的代表。因此,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濱水公園景觀能夠讓大眾在娛樂游憩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燦爛文化與歷史,對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與內涵,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 目前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當前城市濱水公園的數量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然而隨著快速發展與盲目開發建設的同時,許多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如忽視城市濱水公園的水體空間、水體污染較為嚴重、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盲目開發、設計手法單調等。分析當前國內城市濱水公園景觀環境的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分區規劃不合理、功能單一

許多濱水公園景觀在設計上更加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對基地的環境狀況、地域人文特征、功能需求等諸多方面更合理的考慮。造成濱水公園景觀的功能區域劃分不夠合理,各個分區的形式與功能單一,區域之間的功能性相對較弱,不能很好地針對不同區域的特點與主題進行功能設定。

2 生態觀念與景觀生態觀念相矛盾

在對濱水公園的開發與建設中更多考慮的是經濟效益,而忽略了高度工業化和快速建設發展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許多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變成了混凝土包裹,原有的自然植被已被人工景觀所破壞,原本的自然河流被掩埋等。同時,由于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許多城市濱水景觀受到了破壞,致使城市濱水公園的生態功能逐漸減弱。

3 忽視人性化設計

很多濱水公園設計更為注重對基礎設施、綠化設計、景觀等因素進行考慮,往往忽視了人的行為因素和心理因素,不能很好地滿足大眾的需求。

4 缺乏整體性、與周邊聯系較弱

在對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的研究中發現,有些濱水公園景觀的設計缺乏整體性,沒有對既有的基礎設施、交通條件、人文歷史等因素進行統計與總結,致使濱水公園景觀與周邊的聯系性不強,周邊的交通條件較弱,從而形成濱水公園開發后人煙稀少,利用率不高,居民與濱水公園景觀在很大程度上相對隔離的狀態。

5 對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體現不足

濱水公園景觀作為一個城市中公共開放性的地帶,是體現一個城市地域特征、地方文化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標志之一。但是,隨著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與過度追求現代化,許多城市濱水公園景觀的設計趨向模式化,對城市地域性特色的體現也正在逐漸減弱,城市的歷史與文脈無法得到繼成與延續,空間的可識別性變弱。

三 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的改進策略

1 注重功能的設定與合理劃分

在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的前提下,應根據濱水景觀的各個區域特征、整體設計的主題等對濱水公園進行功能區域的合理劃分,做到更好地進行因地制宜。劃分應主要根據現有的環境狀況、各個區域的功能設定、區域活動的性質、活動人群的層次等多種要素,并應更加注重各個分區之間相互的關聯性。

2 生態環境與人工景觀的有機結合

濱水空間是人與自然聯系的樞紐,處于過渡區域。因此,在對濱水公園景觀的設計與開發建設上應盡量保護地域的自然生態景觀,尊重自然,加強濱水景觀與自然生態的和諧性與聯系性,使生態環境與人工景觀有機結合。例如:構建濕地生態循環系統,通過水景處理手法的多樣化營造與水質的維護相結合,同時呼吁政府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引導采取積極措施。(圖3)

3 注重人性化設計,加強人的參與性

濱水公園整體環境創造上應更加注重人性化的環境景觀特征,加強人的參與性與可達性,展現舒適和諧的濱水公園景觀環境。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服務對象是城市中的人,因此考慮“人”的因素,必然是整個濱水公園景觀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必須要以人為本,全面分析人的心理特點與行為特征,并將人的行為特點與心理特征充分注入到城市的濱水景觀設計中去,全方位地解讀與分析各個年齡段人群的不同層次需求。營造和諧的城市濱水景觀最重要的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提高濱水景觀的服務性、參與性、趣味性。

(1)服務性:是指濱水公園景觀環境中不僅要有水景、花草樹木以外,還應該更多配置一些必要的服務性設施,以供人們休息。同時,濱水景觀的設計上要全方位考慮不同使用者的活動需要。

(2)參與性:是指濱水景觀中不能只有可供欣賞的美景,還應該有可供參與的活動設施與活動項目。(圖4)

(3)趣味性:是指在濱水景觀的布置上要增添一些富有情趣的內容,來增添濱水景觀的美感與吸引力。例如在今年中國羊年到來之際,英國倫敦還在舉行了以“小羊肖恩在倫敦”的主題游活動。肖恩羊是英國動畫電影《小羊肖恩》的形象,據悉當時這個藝術展在倫敦個地標性建筑前樹立有60多座肖恩羊的塑像,游客可同時縱覽倫敦全貌,還可以用從未體驗過的方式領略倫敦全城的景觀,大大增添了當地的風貌。

4 構建周邊整體性,加強交通聯系

濱水公園景觀的設計上應更加考慮與注重與周邊的聯系,加強周邊交通路網,良好的交通是市民和游客在公園進行游憩休閑活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周邊交通條件―方面保證居民可以欣賞到豐富的濱水景觀,另―方面也使得居民們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相對隔離的狀態,增進了市民之間的交往活動。

5 注重對歷史遺跡的保護與傳承

在進行現代濱水公園景觀的設計時,不能脫離當地原有的歷史與文化特色,應充分繼承和保護歷史遺跡,將歷史遺跡文化與現代的濱水景觀有機結合,使人們感受到歷史文化氣息與遺跡,使歷史遺跡與之相適應的空間相結合,進一步體現現代城市濱水公園景觀的特色。同時通過用現代的設計方法展示歷史文化,可以更好地保護與更新城市歷史文化,傳承風俗民情,突出濱水公園環境特色,使現代城市的濱水公園景觀既具歷史文化,又能彰顯現代城市的魅力,為城市注入活力與生機。

四 結論

篇7

關鍵詞:地域文化;景觀設計;漢城湖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060-03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在這個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內很多的景觀設計項目出現了西方化、雷同化,造成了中國大多數城市景觀千城一面的題,如不對地域文化進行及時的保護和繼承,中國的景觀將很有可能完全西方化,失去本土的文化特征和優勢。因此在設計中,如何有效地保留地域特色,將中國本土的文化、歷史、科技以及與人們日常生活等相關的元素融入到具體的景觀構成當中,從而給予景觀設計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就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 地域文化的含義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區域的人民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產生的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重要作用的文化特征,也是一個區域的文化、傳統、人文、藝術的主要體現。地域文化可以是在一定區域內長期形成的方言文化、飲食文化、民間信仰、生產方式、政治系統、經濟制度、社會習俗、文化形態,也涵蓋了人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的歷史遺跡、自然資源、建筑風格和等。雖然中國的景觀設計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很多獨具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卻沒有得到具體的景觀表達。因此,在對地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過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觀實踐中加以呈現,也是詮釋地域文化的一種重要方式。

至于地域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可以通過當地的社會風俗、歷史人物、民間傳說、及歷史遺跡等方面進行提煉和吸收。通過分析,把抽象的文化內涵轉化成為具體的景觀構成,再結合實際案例把這些景觀元素運用到方案設計中。

3 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地方特有的文化,人文風俗等要素,理解文化與自然的密切聯系,才能使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得到生動的詮釋和表達;同時,景觀設計也為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載體,并且在景觀創作過程中使中國的地域文化得到升華?;诘赜蛭幕木坝^作品,就是要求設計者從場地基本的人文特征出發,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符號,以景觀設計要素作為載體,營造具有人文地域特征的人類行為空間。

景觀設計是為了解決人類的精神享受而創作的文化藝術空間,只有認識到地域文化與景觀設計的密切關系,才能表現出具有強烈地域文化內涵的精神場所。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手法具體如下。

(1)“借代”是景觀設計中表達傳統文化元素的開端,也是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例如承德博園的殿外景觀就是直接使用傳統的文化符號作為景觀元素。

(2)“抽象簡化”就是把傳統具體的文化符號抽象簡化成為更具視覺美感的景觀元素。例如,秦皇島奧林匹克公園的主題性海鷗雕塑,抽象化地傳達了秦皇島海洋文化的特點,并且也展現了奧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的精神。

(3)“夸張變形”就是把傳統的地域文化采用藝術化的形式進行夸張放大,從而產生具有震撼力的感官效果,增強景觀元素的視覺傳達力。例如西安大雁塔入口處雕塑就是采用書的形式,給人們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仿佛感受到了幾百年來歷史的風云變幻。

(4) “元素重組”就是把不同時代和地域的傳統景觀符號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有美感的景觀體系。例如河北園博園的張家口園主景長城城墻就是把歷史上八個朝代變遷的歷史按照時間順序組合在一起。

(5) “場景再現”就是把歷史事件和神話傳說的某些場景通過藝術的手法進行設計和表現,使人們對地域文化的理解更加具體和生動。“場景再現”在現代景觀設計中通常使用文化墻、鋪裝、雕塑、文化柱、景觀小品組合的表達形式。例如西安秦二世遺址公園的雕塑小品組合‘指鹿為馬’,就是采用場景再現的表達手法,把當時的場景直接生動的傳遞給大家,使人能夠最直觀的感受秦朝歷史。

4 西安漢城湖公園的地域性表達應用研究

4.1 西安漢城湖公園的現狀

漢城湖公園位于西安市的西北部,湖體從大興路延伸至鳳城三路,左岸毗鄰漢長安城遺址,右岸臨近北二環、朱宏路,古時為團結水庫(古漕運明渠),由東庫、中庫、西庫和團結庫4個水庫組成,根據史料記載,漢朝時這里是長安城主要的的漕運河道。水面最寬處為80 m,最窄處30 m,水深約4~6 m,湖面850畝,規劃用地面積208.92 hm2。

4.2 漢城湖區域的文化特色

漢城湖左岸緊鄰漢長城遺址,又是漢朝時期長安城重要的漕運河道,因此漢城湖公園主要是體現和傳達漢文化主題的生態公園。漢朝是繼秦朝之后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個歷史階段。東漢由漢武帝劉秀所建立,都城為洛陽。西漢是由漢高祖劉邦所建立,都城為長安;漢代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統?!盁o為而治”為漢王朝奠定了立國之本;“獨尊儒術”為漢王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龍鳳文化”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思想體現。漢朝的嶺南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關中文化、齊魯文化、北方文化、吳越文化等傳達了地方文化的區域特色。

4.3 規劃主題定位

由于漢城湖緊靠漢長安城遺址,漢城湖是原來的團結水庫,是當時漢長安城的漕運河道。漢城湖公園設計的文化主題詮釋了漢城湖本身所具有的水文化和漢長安城遺址所蘊含的漢朝文化,形成以表現傳統水文化和漢朝文化的主題公園。經過提煉和吸收,形成了“水韻漢魂”的文化主題定位,即以“水文化”為韻,以“漢文化”為魂,把水的靈動與磅礴相結合,漢朝之大氣與柔情相融。

西安漢城湖公園以漢朝文化和水文化為主題定位,結合西安漢城湖區域文化的特征,打造具有漢朝文化特色的產業圈,形成集游賞觀光、商業經營、文創產業、文化娛樂、特色餐飲等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公園。

4.4 景觀布局

西安漢城湖公園的核心文化為水文化和漢文化,沿漢城湖水體走向進行整體的設計布局規劃,形成集防洪安保、景觀游賞、濱水生態、農業灌溉和文物保護等為一體的生態文化公園。公園的總體布局以營造漢城湖水文化和漢朝歷史文化為根本,采用“一心、三線、七區”的景觀布局?!耙恍摹敝敢詽h長安城遺址為核心;“三線”即形成水線、步行線、電瓶車線三條游覽線路;“七區”包括安門盛世、流光伴灣、御景覆盎、角樓疊翠、漢橋水鎮、霸城溢彩、封禪天下7個以漢文化為主題的景觀布局。構成安門盛世贏天下,流光伴灣水幽雅,角樓疊翠漢史覽,漢橋水鎮肉清風,霸城溢彩漢古情,封U天下漢武臺,欲問王者今何在的主題文化內容。每個分區都有其不同的文化主題,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觀空間(圖1)。

4.5 景觀節點設計

漢城湖公園總體以營造漢城湖水文化和漢朝歷史文化為核心的景觀布局,主要分為7大主題文化區,分別為安門盛世景區、流光伴灣景區、御景覆盎景區、角樓疊翠景區、漢橋水鎮景區、灞城溢彩景區和封禪天下景區。七個不同的景觀節點表達不同的文化主題,每個分區會有不同的景觀表達對該區域的文化內容進行表現和闡述。具體內容如表1。

5 結語

地域文化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任何一座城市在進行文化環境設計時,都應該繼承和發揚當地的文化特色,并不是盲目地借鑒和模仿,也不是刻意地創新或追求現代,設計師應該用專業的眼光去觀察和探索場地現有的文化內涵,然后通過景觀設計的創作手法把地域文化生動地傳達出來,怎樣通過設計使景觀既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有能給人以精神寄托,使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當中傳承和發展是設計師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貝爾格,JI、C.景觀概念和景觀學的一般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

[2]蔡 晴.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化景觀保護[D].南京:東南大學,2006.

[3]馬歆惠.蘭州黃河風情線濱水景觀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篇8

1.1生態遺留地保護原則

濱水區通常是城市的命脈,對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設計中要保護濱水區的自然格局,并且保護水體不受污染,延續其防洪功能。

1.2人性化設計原則

首先要注重人文方面的設計,其次要合理規劃濱水空間的交通問題,最后要滿足人們親水的愿望,親水空間要給人舒適、愉快的感覺,兼顧美觀與實用。

1.3植物多樣性原則

在濱水植被設計方面,應增加植物多樣性,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模擬自然江河岸線,以綠為主體,創造自然生趣。

2國內外濱水空間的成功案例

2.1查而斯頓水濱公園

查而斯頓水濱公園是美國南卡洛萊納州查而斯頓半島最后一塊進行規劃和開發的濱水地帶。整個公園的規劃設計是為人們創造一個接近水面,集觀景、作息、漫步、垂釣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濱水開放空間。

2.2日本東京LaLaportToyosu碼頭休閑區環境景觀設計項目

在填海的場地上,建立綠色、水和地球3個漸進式的景觀主題,并設置咖啡廳、電臺等布置于場地中,場地中白色泡沫狀、珊瑚狀的長凳則散置在模擬海浪起伏的場地當中。游客在場地中可以感受航海旅行的感覺,自由通行,且能發現不同以往的驚喜。

2.3沈陽市新開河帶狀公園

沈陽市新開河帶狀公園,包含12個游園綠地,同時進行了服務設施規劃、紀念廣場、文化設施等規劃,以全線中心地段的聯合路橋為界分為上游地段和下游地段,建立13條綠帶,豐富了沈陽市的園林綠化景觀,同時為市民提供了休閑游憩的好去處。

3城市濱水空間園林景觀設計的新思路

3.1打造立體親水空間

在保證濱水景觀安全性的基礎上,應逐步拉近人與水體的距離,實現人與水資源的親密接觸。親水性設計主要體現在河堤沿岸或濕地周圍的立面處理上,利用景觀節點打造復合岸線結構,滿足人們的親水需求。以往的設計師注重平面構成原則,但對于人的視覺來講,垂直面上的變化遠比平面上的變化更能引起關注與興趣。濱水景觀設計中立體設計包括軟質景觀設計和硬質景觀設計。軟質景觀如在種植灌木、喬木等植物時,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變化,再按植物特性種類分高低立體種植;硬質景觀則運用上下層平臺、道路等手法進行空間轉換和空間高差創造。

3.2植物元素的多層次選擇

濱水空間植物造景可將水邊植物、駁岸植物、水面植物等進行多層次組合。水邊植物的作用在于豐富岸邊景觀視線、增加水面層次、突出自然野趣。在北方,常植垂柳于水邊,或配以碧桃、櫻花等韻味無窮。南方水邊植物種類更豐富,如水杉、水蒲桃、榕樹類、羊蹄甲類、木麻黃、落羽杉、烏桕、椰子等。在駁岸植物選擇上,除了通過迎春、連翹等柔長纖細的枝條來柔化巖石混凝土磚的生硬線條之外,還能在岸邊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過密,要與水面的功能分區結合,預留出游人的觀賞視線。

3.3與景觀照明、雕塑小品等現代元素相結合

在濱水景觀設計中植入景觀照明系統,可一定程度上延長濱水景觀的觀賞時間。除了考慮水體自然流動造成的聲音效果,更多時候,設計師們傾向于塑造一種隨環境改變的智能聲音控制體系,再配合河堤沿岸、水面的景觀照明,使得整個濱水景觀尤其是在夜晚呈現出一種立體動態的綜合性藝術效果。景觀小品是濱水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設計中注重地域文化的植入,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和形象特征,呈現原生態的生活面貌,折射出濱水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

4天然環保建筑材料的應用

篇9

關鍵詞:生態關懷意識 煤礦礦區 景觀改造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5)09-0126-02

一 煤礦礦區環境景觀改造設計研究的背景及現狀

1.1研究背景

煤炭不僅是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社會財富的重要源泉,但是在給人類帶來一系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的嚴重危害。無止境的采煤對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露天煤礦讓土地無法再使用,漫天飛舞的粉塵污染空氣,洗煤后的酸性礦山排水會滲入河流中,造成水污染,產生對人體健康的不良影響。煤礦業城市的發展明顯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日益突出,如果不對煤礦礦區進行相關的生態治理以及景觀重建,很容易產生礦業城市的衰退。

1.2國內外城市煤礦礦區景觀設計研究現狀

我國煤礦礦區圍繞著環境治理與生態的角度,大多建成濕地公園或者是森林公園。典型案例就是唐山南湖公園。改造前是130多年開采導致的塌陷,形成了占地32.54公頃的大水面。改造以生態修復為主,形成了集游憩觀賞和水上活動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公園。它在景觀設計上采用了生態濕地的方法,讓采煤造成的塌陷地變成了旅游勝地。

國外我們所熟知的典型案例是德國杜伊斯堡景觀公園,改造前是一個集采煤、煉焦、鋼鐵于一身的大型工業基地,改造后是以工業背景為主的大型工業旅游主題公園。園內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工業設備并進行改造,將創意的景觀改造方法引入到礦區景觀設計實踐中,保留了礦區城市的文化特色,促進了社會和諧與文明的發展。

二 煤礦礦區環境景觀改造設計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1研究目的

通過對所研究的煤礦礦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分析和總結,基于生態關懷的角度,對煤礦礦區的景觀改造設計提出自己的見解,來解決煤礦礦區工作和生活區域的改善和修復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2.2研究意義

煤礦礦區的環境景觀設計研究具有社會意義。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大量煤礦礦區的存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引起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城市發展問題、安全問題等。通過景觀改造和設計,可以改善社會問題,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避免矛盾激化。

煤礦礦區的環境景觀設計研究具有生態意義。煤礦礦區的無節制開采,對環境以及工作和居住在此的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危害,的矸石山,漫天飛揚的煤灰,土壤質量的降低,植被的污染與破壞,煤灰在風力、降雨等的搬運下,對水環境、大氣環境造成污染,而且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中也含有很多重金屬,有些污染日積月累帶來的傷害甚至是致命的。煤礦礦區的景觀改造設計,能夠對原來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得到改善。

煤礦礦區的環境景觀設計研究具有經濟意義,在礦區環境景觀改造設計之后,會帶動周邊農業、旅游業的發展,并且根據所在區域的功能需要,對廢棄場地和礦區設備用創新的方法改造,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 生態關懷意識與煤礦礦區環境景觀設計的融合及相關研究

3.1生態關懷的概念

生態關懷指的是對構成大自然生態環境所有要素的一種關愛之情,在這次研究中我所認為的生態關懷,是通過生態景觀的設計手段,來表達對陪我長大的煤礦礦區情感上的關愛,是一種故鄉情感的寄托。

3.2生態關懷與煤礦礦區環境景觀設計的分析

3.2.1人的情感關懷與煤礦礦區環境景觀設計

煤礦礦區的景觀空間是以人為主體的,在這個空間中,人們有不同于其他空間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所以在煤礦礦區進行景觀設計,要從習慣出發,充分考慮和體現出人們對這個區域的情感關懷。根據不同空間不同功能劃分,人性的需求、差異、行為習慣等,營造相適應的設施環境,使使用者能夠在空間中感受到滿足和舒適,最后感到愉悅,讓工作和生活環境更加舒心。對煤礦礦區這種特殊環境的空間,要結合人們的情感關懷來進行相對應的生態景觀設計。

3.2.2煤礦礦區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煤礦礦區環境景觀設計須走生態路線

煤礦礦區特殊的工作性質,作業環境惡劣,環境污染很大。煤礦工人每天都需要在地下幾百米甚至幾千米的空間工作,并且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讓他們不能有規律的飲食和作息,每天的下井工作從地面進入礦井之后,由于礦石表面氧化、木料腐爛、鑿巖、爆破以及裝運等作業產生的粉塵和有毒害的氣體,導致礦井空氣成分發生變化,不同于地面,井下空氣的變化,造成礦井作業環境惡劣,空氣質量和氣候條件很差,嚴重有害礦井職工的安全與健康。地下工作環境通過礦井通風與防塵可以改善,地面裸漏的煤場,植被的破壞,二次揚塵等,就可以通過生態景觀設計的手法來進行改善。

3.2.3煤礦礦區的背景環境需要煤礦礦區環境景觀設計中有生態關懷

幾乎每年都會有煤礦事故發生,每天在惡劣的煤礦礦區工作,即使是微小的礦塵,也會產生爆炸,造成國家財產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而且呼吸過多,會導致矽肺病,在礦區工作的工人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病。在煤礦礦區的環境景觀改造設計中,要融入更多的生態關懷。

四 以河南省平頂山市四礦為例

4.1四礦簡介

平頂山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是典型的煤礦資源型城市。四礦,是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大型骨干礦井之一,東與一、二礦相接,南與三礦為鄰,西鄰六、五礦。礦區東西長約2.5km,南北長約5.5km,礦區面積約12.7149km2。礦區北部以農業為主,零星分布有家庭養殖業。南部以生產區為主,占地面積約8×10000m2,生活區位于生產區的南北兩側,在四礦工作的人們幾乎都住在南北兩個生活區內。

4.2現狀分析與問題

平頂山四礦經過了幾十年的開采,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的煤炭資源,有力地支援了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在煤炭開采過程中,也產生了大量的問題,對工作環境和身體健康的危害非常大,而且礦區生產區南北兩側都是生活區,礦工不僅工作環境沒有保障,而且生活居住環境也受到了污染。

四礦礦區目前存在的問題有:地面水下沉、錯動下沉、水水污染、煤矸石占地及風化污染、植被破壞、二次揚塵等。這些都是無節制的礦業活動帶來的后果,可以通過景觀改造設計來改善礦區惡劣的環境。

4.3設計主題

從生態關懷角度出發,打造一個交叉重疊的具有多層空間層面的煤礦礦區環境景觀空間,具有煤礦礦區的特色的空間體驗,遵循工作、時間和空間的序列,創造一個自由隨性的煤礦礦區關系景觀網。不是單純的景觀或是單純的礦區,而是一種景觀和礦區完全融合的結構。滿足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同時又是生態、煤礦文化、娛樂、運動、放松休閑相結合的開放性的場所。

4.4設計分塊模式

4.4.1以礦區采煤為主的工作區

以煤礦礦區人們工作時共有的習慣需求為出發點,比如工作順序會產生相對應的空間,進行景觀設計,由需求進行分析設計相關的空間,解決習慣需求問題的同時也可以改善礦區環境。

通過結合景觀設計,廢棄煤礦資源再利用,使其產生新的價值。比如對煤矸石可以景觀綠化,能有效遏制煤矸石對環境的污染,還能為草本植物和菌類生物的成活創造較好的微生態環境。綠化后的煤矸石山再加以改造創建,為礦區工人改善工作環境的同時,也可以轉化為優良的旅游資源。將廢舊建筑產生新的建筑價值,鐵軌,拉煤車,井架等廢棄物件形成新的景觀小品等。在四礦辦公樓前廣場,是職工等班車的區域,礦區環境惡劣,粉塵嚴重,再趕上刮風下雨的天氣,露天的廣場無處躲藏,設計輕盈透明的等車空間,加上廢棄鐵軌和拉煤小車作為景觀小品的裝飾,讓等車的時間也可以心情舒暢。

廢舊的建筑空間改造翻新,可以為工人設計更多的公共空間,在工作之余帶來一絲愜意,也可以開力煤礦礦區博物館,介紹四礦的歷史發展路程,煤炭開采知識,展示煤炭開采過程中發生的災害事故圖片,進行安全教育等;在安全的前提下開展井下參觀游,組織前來的游客身穿礦工服,背礦燈,感受礦區工人工作環境,也帶來了旅游效益。

4.4.2以礦區周邊的果園、有林地以及水澆地為主的農業區

整個礦區后面是擂鼓臺山,不同的季節田野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在農業區強化這種自然的感覺,給黑灰色的礦區增加亮點,并且可以改善礦區環境。

利用這些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結合著礦區和生活區對其進行規劃,加以適合煤礦礦區的綠化植物,形成各類休閑區,為整個礦區融入田園風光結合的生態景觀設計,并且改善了周圍住戶的生活環境。平頂山目前還沒有與煤礦旅游相結合開發的景區,兼具礦業旅游資源和農業旅游資源的景區,不僅可以吸引對礦業旅游有興趣的游客和周邊居民,還為需要接近自然、放松休閑的人們提供場所。充分利用煤礦礦區內及其周邊的果園、有林地和大片水澆地等農業資源,比如開辦特色果園、菜園、花圃等,讓游客享受田園樂趣,開設自然生態農場,親身參與農業生產活動,在感受完礦區文化之后還能體驗農耕生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4.3以礦區南北方向居民樓為主的生活區

礦區的生活區和工作區緊挨著,受到地下采煤影響,原本一排排的平房因為地下煤空缺產生裂紋,導致不能入住已經部分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五層高的樓房。大部分之前的平房住戶早已經習慣熱絡的鄰里情,幾乎都是住了四五十年的老鄰居,樓房分淡了感情,大家還是還念平房時的熱絡。想通過景觀設計,來幫助生活區的住戶找回住在平房時的熱絡。給整個煤礦礦區關系景觀區增添濃濃的人情味兒。

采用和工作區生活區一致的相呼應的景觀形式,利用一些廢棄的拉煤小車、鐵軌等礦區元素,根據不同程度的塌陷地形,在地表上營造促進鄰里間交流的公共生態空間,讓空間來促進鄰里之間的交流,給煤礦生活區帶來活力。在居民樓圍合形成的空地設計一塊休閑廣場,利用廢棄鐵軌,加上帶滑輪的可推拉的組合椅,在廣場中間設置淺噴泉,還可以凈化小范圍空氣,為礦區職工提供放松愜意的生活空間。

五 結語

篇10

關鍵詞:濱河;景觀;功能;劃分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1-0178-01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濱河地帶,原來的濱河地帶以及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和娛樂的需要了,需要重新對其進行規劃設計來滿足人們對濱水地區的需求。如何設計出一個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濱河景觀環境,滿足城市發展的功能需求,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創作優美舒適的娛樂休閑環境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如何將整個濱河景觀區域進行合理的功能劃分是一個重要課題。

針對該課題本文就一個實際案例進行探究濱河景觀的功能劃分方法。本案例是西安市灞橋區“長安?碼頭”水上旅游度假中心規劃設計。本規劃范圍包括約長4.1公里、寬450米的水域,向北至隴海鐵路北貨線,向南至1號壩,向西至灞河水面中心線,向東至河堤外擴30米,包括河道堤岸的3000畝水面和800畝河道濕地。

本案例的指導思想:把握濱河景觀設計的普遍規律;結合長安碼頭地域特征;尋求環境、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綜合最優。依據濱河景觀設計遵循的普遍規則進行設計:其一、生態優先: 重視河流系統在城市生態格局、城市綠地系統中的廊道作用,保護原生河道、維護自然駁岸、加強濱河綠化建設。把握濱河景觀設計的普遍規律; 其二、園林意境:將濱河景觀帶作為城市帶狀公園進行設計,運用造園藝術和技術手段,營造宜人的園林環境供市民游憩。其三、傳承文脈:發掘地域歷史文脈特色,結合時代要求在設計中予以詮釋和重構,使優秀的地域文化得以弘揚,增強地域認同感和設計識別性。其四、親水游憩:充分重視人與生俱來的親水特性,在駁岸設計中采用多種途徑來充分滿足游人的親水行為,提升游憩品質。其五、立體設計:擯棄在設計中平面化、圖案化、形式化方式,重視三維乃至四維的立體設計方法;不僅重視視覺設計,也重視其他四種感官在環境景觀感受中的訴求。

該案例的設計目標是:其一、塑造城市形象:通過濱河景觀帶的營造,為市民提供一處高品質的綠色游憩空間,對游客打造一處游覽的文化、休閑景觀作為西安的一個形象窗口,成為城市生態景觀建設的示范區。其二、弘揚地域文化:在設計中挖掘地域和再現地域文化,以西安的文化、地方特色產品為設計主題來源,通過形象性的表達與詮釋,使優秀的地域文化得以弘揚,增強地域認同感和設計識別性。其三、帶動區域經濟:通過沿河長堤的建設,以及濱水形象的改善,提升灞橋文化環境品質,改善投資環境,增強城市“軟實力”,帶動區域經濟。

通過前期大量的調研工作,搜集各種原始數據、人文地理歷史等文獻資料與圖片和與之相關的規劃設計依據,將整個壁畫景觀劃分為四個分區:第一、兒童活動休閑度假區;第二、商務娛樂區;第三、觀演、展示、管理區;第四、生態保護區。濱河景觀各區域內又設計各個重要景觀節點,這些景觀節點從南到北分別為:第一、南部片區的湖心島、民族特色建筑展示、橋頭堡、兒童活動區、救生碼頭和親水碼頭;第二、中部片區的商務中心、餐飲中心、會議中心、游艇碼頭、手劃船碼頭、休閑棧橋及水上娛樂;第三、北部片區千米文化長廊、船博物館、水上演繹;第四、生態保護區的濕地公園。

各區域的重要景觀節點設計根據以上的大的分區來完成不同功能的任務劃分,來滿足游客們對濱河景觀設計的不同方面的需求。其中重點講解一下第一個區域:兒童活動、休閑度假區:(一)湖心島:開展水上競技比賽、運動隊訓練、水上活動俱樂部活動人員和游客休憩等需要配套的簡易房體設施。(二)民族特色建筑展示(小木屋 56個民族特色建筑)開展餐飲業,各種娛樂項目,各類紀念性和觀賞性商品商店,一系列游玩服務設施,比如相機租賃處、照片沖洗店和各類運動器械……(三)橋頭堡 (大門景區建設)主要功能:供游客、行人安全穿越公路,該橋的外形是采用的是西安典型的城樓外形,即體現了西安獨特的地方人文文化特色,又傳承歷史脈絡,人文價值頗高。(四)親水平臺(兒童活動區)兒童喜愛的各種水上娛樂項目,可以開展各種兒童水上娛樂比賽項目,以增加游客們的公共參與性與相互交流需求,同時也增加了游玩的熱鬧、歡快的氣氛。(五)救生碼頭:主要是用來保證游客在進行湖面娛樂、比賽活動項目是的人身安全所設立的安全保障項目。平時也可以兼游玩快艇,和各個水上娛樂項目的使用,有效利用現有資源,為該區的經濟效益創利潤。(六)親水碼頭是供游客們臨近湖水,觀賞湖光景致所設立的觀景平臺,同時它也用來??看坏拇a頭功能。該景點可以開展水上劃船、快艇比賽等娛樂項目;其他三個區域的具體景觀節點功能就不再展開分析。

通過對本案例地深入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濱河景觀功能劃分方法總結如下:第一、應當依據相關的規劃依據進行劃分。第二、應當依據規劃的指導思想進行劃分。第三、應當依據規劃的設計目標進行劃分。第四、應當依據濱河景觀設計遵循的普遍規則進行劃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