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課程總結范文
時間:2023-08-06 11:2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知識管理課程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工商管理課程 現狀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111-02
1 我國工商管理課程的概述
1.1 工商管理課程的概念
工商管理課程包括市場營銷知識、管理學原理、企業戰略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只有科學的設計工商管理課程、合理的進行計劃骨干人才培養是工商管理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學士課程旨在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人才,不斷提高自身的力量素質,以推動社會進步。
1.2 工商管理課程的作用
工商管理課程在本質上屬于一門社會科學,具有較強的邏輯和系統性。在正常情況下有自己的制度和知識結構,但大多數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涉及面廣,內容體系綜合性比較強的。他們往往會涉及一些抽象性和復雜性的法律、原則和理論,學生要認識到感知水平的限制,工商管理課程的目的是學生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為教科書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它不符合學習的目的,不利于學生的社會實踐。
2 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現狀
2.1 課程設置存在滯后性
從目前的國際或國內真正的基于管理工商管理課程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些學校在原則的基本上并沒有實際知識,關于就業有關的零散的形式已經列入教學計劃,雖然許多院校都設置了相應的課程,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但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不能與時俱進;教材陳舊,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指導低,實用性差。
2.2 理論知識過多,實踐過少
工商管理作為管理的一個重要分支,屬于一個面向應用的學科。基于管理學與經濟學范疇,在如何運用現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來對有效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的基本理論。就業的主要業務方向的業務管理崗位的基礎上的實際位置,例如: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但課程沒有安排實際操作和就業選配課程設置,教材講解這兩種情況,或者他們根本就沒有安排任何相關的課程和培訓,但完全偏向理論研究,缺乏足夠的訓練實踐。
2.3 在就業指向方面沒有發揮作用
工商管理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針對這兩個詞的管理,人們會想到要到畢業的企業管理職位,而不愿從基層做起,就業期望值高的開始。這一方面也是由于對知識管理的一套企業管理課程的重點和身份管理思想灌輸和培訓,致使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創新。缺乏職業指導,就業培訓和其他學生在課程和內容相關的就業,從而使學生能夠畢業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后,學生被認為從基層做起,開始是與專業相脫離,形成錯誤的用人理念。
3 改革工商管理課程教學體系的建議
3.1 增強社會實踐課程的獨立性
培訓企業管理人才應該以實用性,應用性為主。根據企業管理的專業性,應設置了多種類型的實習實踐,以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集專業性和實踐性為導向的課程,應根據工商管理培養目標,學生能力,專業技能,對目標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合理,合情,建立融合的時代,基本的做法實行漸進式的課程體系。為了能有實踐的操作和應用學到固化,分析,分類。總結和提高的結果。條件也應在課堂,現場教學,讓學生經歷,動手,實際上崗操作,以提高經驗之外。
3.2 構建理論與實際課程相結合體系
在課程設置,構建"理論+操作"的課程體系模式。從理論上講課程,不僅要安排基礎學科計算機,英語,法律等,而且還安排像在管理,會計原理,經濟學,統計學等知識,工商管理的學生結構,以深厚的理論基礎課程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操作的課程,而大學生喜歡來安排就業指導,模擬就業,職業教育課程和其他項目活動,與就業有關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環境能夠成功地脫穎而出。
3.3 完善新課程教學模式
新的課程模式是指以游戲和活動中心的課程模式,是指院校培養的就業能力為核心,以競爭機制為引導,把教學模式或教學計劃引入到學生學習中,在游戲和競賽中培訓和幫助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種族種族和促進評估目的。例如,設立就業計劃方案的競爭,就業培訓計劃或創新性的新的游戲活動。
結束語
目前,最根本的方法是如何有效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高等教育機構應根據市場變化,就業方式,及時改革課程設置,課程能有效地與市場進行,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有效地做到課程設置與市場接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就業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桂陵,彭斯超. 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創業教育研究[J]. 信息系統工程. 2009(12)
篇2
本科經濟畢業論文范文一:知識經濟管理發展趨勢分析
摘要:知識經濟在當前新經濟時代背景下,有著較大的影響價值。本文就主要針對知識經濟所具有的特色展開了探究,并分析了知識管理發展的趨勢,進而總結得出知識經濟時代下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希望通過本文的探究,能夠為相關的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管理;發展趨勢
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知識經濟開始出現,這一經濟形勢有效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其強調的主要觀點就是利益競爭創新,在知識經濟的影響下,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知識管理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才能夠符合新經濟時代的具體要求,下面本文就主要針對新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的研究。
一、知識經濟時代的特色
1.測量知識本身
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經濟活動所涉及到的內容和概念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般來說,人腦的研究屬于自然活動的范圍,在服務上以及在創新上只是一個概念,并沒有實物。所以,知識也就是一種服務的來源,但是其并不是指代的服務自身。經濟活動的開展究竟是對服務本身的測量還是對知識的測量,這一問題的存在,就使得的測量知識本身就有重疊性的特征。
2.生產單元的線性已改變
世界經濟之間的聯系逐漸加強,最終形成了全球化的經濟,這一經濟模式在實際的應用中,也促進了生產模式的轉換,使得生產關系出現了一定的變化,生產者之間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很多的生產者已經在概念上無法進行類別的劃分。
3.原本外部環境的改變依舊持續改變中
過去的經濟模式在長期的使用中,也帶來了諸多的益處,但是同時也伴隨著很多不好的影響,過去的經濟發展是以環境為代價進行的經濟發送站,而如今的知識經濟模式則對傳統的經濟模式不好的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彌補,使得環境得以有效的改善,并能夠進一步的推動經濟的發展。
二、知識管理的趨勢
1.重視知識管理的哲學面向
現今的知識管理多數存在于期刊書籍的管理中,而針對知識管理的研究報道卻并不一致,對于知識管理的定義也不統一,由于管理所發揮作用的不同,使得產生的效果和作用也不相同,由于個人對知識管理有著不同的認識,使得知識管理在實行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同的見解。一般而言,可以將管理哲學作為知識管理探討的基礎,這樣比較容易對知識管理的內涵進行窺探以及掌控。知識管理強調的重點內容就是創新,但是知識管理也會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使得創新無法順利的開展。針對不同的組織來說,由于外部環境以及內部操縱的不一致,使得知識管理在廣泛實行的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困境。因此,在對知識管理進行廣泛實行的時候,就要求組織成員能夠明確了解到創新環境的需求,深入了解哲學,依據哲學就可以將一些繁雜的問題進一步理清。
2.強調創新價值與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知識管理應該逐漸向著強調創新價值和核心能力建設的方向發展。在知識經濟前提下,注重對價值實施創造,將能力作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充分的體現出組織的價值,根據相應的結果來判定個人的價值。相關的文獻中也指出了人力資源所具有的激勵特征就是使得能力產生的關鍵,就本質上來說,能力與資源價值都是不可測量的數值。由于能力與資源價值均具有不可測量性,那么如果一個公司要凸顯其能力,將能力作為公司發展的基礎,那么針對公司所具有的能力進行提升,大力支持資源的轉換,就可以使得組織中存在的一些本質上的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使得人力資源核心可以與人力單位產量保持一致,并且使得組織更加具有創新性。組織將能力作為其發展的基礎,在發展的過程中,其會重點強調技術的應用以及問題的解決。所以,只有充分的發揮出組織的能力,有效的實施創新,并重視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負面問題,就能夠使得組織實現高效的發展。
3.確立中階主管的組織地位
知識管理所強調的主觀精神就是創新精神,所以,在相關的組織中,需要對創新管理的職能進行切實有效的落實,使得中介管理人員能夠充分的發揮出其管理的職能。而知識管理的這一發展趨勢則有效的證明了知識管理融合哲學的重要性,在對組織理論結構進行強化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進行反省工作,確保中階主管組織所占的地位。知識管理重視創新價值的體現,而推動創新得以開展的主要動力就來源于知識漩渦。在組織中,知識管理主要是靠中階管理者進行管理。就相關的人員所提出的觀點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中階管理方式相較于過去的管理模式來說,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
三、知識經濟時代下人力資源管理的趨勢
1.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視
在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人力資源管理已經成為了國際探討的主要問題。在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下,企業的發展也逐漸的實現全球化的發展。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下,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組織結構都實現了有效的轉變,而就以人力資源管理來進行分析,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需要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策略,同時也需要依據不同的員工自身特色和文化差異來進行管理方案的構建。就以微觀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國際人力資源管理主要是在個人管理的基礎上發展得來的,其主要構建于對組織層次之上。組織層次的界定,可以被看做是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觀構架。由此就可以看出,人力資源管理中,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相較于國內的人力資源管理來說,其所占的地位逐漸提高,并漸漸的發展為主流趨勢。而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下,知識管理的發展趨勢就是更好的凸顯經濟價值和創新價值,使得人力資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國家的文化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認可。
2.對于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在弱勢群體逐漸受到人們關注的情況下,弱勢群體保護的念頭也逐漸的加強,在這種情況下,就衍生出了多元化管理。這種多元化管理是以弱勢群體保護為原則。到今天,都原發的發展潛能則需要進一步的由政府相關部門來進行挖掘,并制定相關的法律和法規來對弱勢群體實施保護。在多元化管理的理念下,人力資源管理多元化可以被理解為:在工作多元化的基礎上,有效的對組織進行轉變。通常來說,以大的層面來說,多元化主要是通過中下階層來進行體現。而就小層面來講,多元化則多體現于少數群體以及種族階層中。上級對下級有著一定的管理落差,多元化管理使得女性群體與少數群體在管理上不具備突出性。多元化管理中,以弱勢群體為主導,而其所造成的優點一方面幫助組織厘清、保護、探究與轉變價值和實務,并且促進組織績效;另一方面則培育幫助增進公共利益。
3.管理哲學與人文精神反思
目前與知識經濟相關的若干科技業,大都以代工(OEM)為主,若無法研發、創新,則我國的知識經濟依舊依附在美國的價值底下,代工是無奈甚至是長期科技發展的麻藥,專利數量是假象而非科技實力,較之加州硅谷的技術高門坎進入障礙與創新能力,目前仍居劣勢,發展若要穩固與持續,恐怕仍須回歸對高等教育的重視;而學術研究倫理的建立亦為根本之道,扭轉社會風氣與提升研究水平,知識分子將任重而道遠!猶有甚者,網絡上的活動一旦普及,并成為人類的生活方式后,新經濟與新社會也隨之成形;但生活的考驗與人文的變遷才開始運作,統合趨勢與人文抗爭并存的辯證邏輯,將是新社會演進的路徑。
四、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到來,使得社會經濟價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凸顯,該經濟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礎上,在新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管理的前提條件下,知識管理更加強調追尋,更加注重創新,而人力資源管理也更加注重對競爭模式的創建,實現思維的無國界交流,就人力資源管理和知識管理的發展趨勢來分析,知識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向著人文精神轉變,是人類生存本質的深思。
參考文獻:
[1]孟憲平.以人為本:改革的思維取向和價值選擇[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3).
[2]呂福新.新經濟時代對企業家的挑戰[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06).
[3]彭雅.論新經濟時代中國企業價值觀的變革[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1(01).
[4](德)邁諾爾夫?迪爾克斯(MeinolfDierkes)等主編,上海社會科學院知識與信息課題組譯.組織學習與知識創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年本刊總目錄[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5(12).
[6]潘連鄉,葉傳財,韋凱華.新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研究[J].企業經濟,2013(02)
本科經濟畢業論文范文二:經濟管理教學改革問題分析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濟管理型人才市場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由于運用專業的經濟管理知識來管理企業,可以大大地減少企業項目投資的盲目性,因此經濟管理人才也日益受到企業的熱捧。高校作為培養經濟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為了培養出更多理論知識基礎深厚和專業實踐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必須提高實際的教學質量,采取創新性的改革策略。文章簡要介紹了高校經濟管理教學的主要特點,具體指出了高校經濟管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經濟管理教學改革所采取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經濟管理教學;特點;存在問題;改革策略
濟管理學科的知識理論和技術方法,在當前市場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傳統的經濟管理方式與理論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的市場需求,因此對高校經濟管理教學進行改革勢在必行。針對目前高校經濟管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策略以真正提高實際的課堂教學質量,才能夠真正培養出符合經濟時展需要,具有豐富的經濟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
一、高校教育特點以及經濟管理教學的特點
高校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社會所需專業應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務,高校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人才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高低。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主要培養目的就是培養出具備經濟管理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高校教育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第一,本科教育與傳統的高中教育具有明顯的差別,高中教育注重基礎性知識教學,教學課時和教學科目都比較固定;本科教育的教學課程數量居多但學習時間較少,學習內容更加寬泛和靈活,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了較大的改變。第二,高中教育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應試能力考核,而本科教育則更加關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經濟管理教學的特點可以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針對性。經濟管理教學既要注重對學生專業的經濟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還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大綱要求,擬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并且能夠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能夠結合具體實際的案例進行分析,能夠對比所學的經濟原理,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參與性。高校的經濟管理教學特別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注重整體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一定要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教師將自己搜集到的材料和觀點加以分析,在相互的討論過程中開拓創新思維能力。最后,實踐性。經濟管理教學旨在培養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專業性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別注重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注意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驗操作,同時也特別注重學生在畢業后對經濟管理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和學生管理經驗的積累。
二、高校經濟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濟管理作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其重要性在實際的企業經濟管理過程中會進行處理。但是目前高校的經濟管理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手段單一。高校目前的經濟管理教學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的影響,存在課程教學理念滯后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很多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會采取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往往由于過分放大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導地位,很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很容易降低學生對課程本身的學習興趣。很多經濟管理的任課教師對學科的教學目標定位不夠科學,過于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講授而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容易忽略學生自身的實際特點,導致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比較少,從而導致實際的課堂教學效果欠佳。
2.教學硬件設施不足,實踐基地缺乏。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科應用性比較強,對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配套教學硬件設施和實踐基地的要求也比較高,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經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硬件設施配備和實踐基地建設嚴重不足。在經濟管理課程上需要針對教學案例播放某些視頻,但是由于學校沒有配備專業的多媒體設備而導致學生無法更加直觀和形象地了解到教學內容。此外,很多高校仍然存在著教育實踐基地發展滯后的問題。由于學生會在經濟管理的實際課堂中學到如市場營銷、生產運作以及經濟管理等理論知識,但是如果沒有在實踐中真正地加以演練,那么學生就很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導致理論與實際的脫節。由于學生實習的地點多為金融機構、證券公司、貿易公司、物流公司等經濟相關單位,而專業所涉及的崗位也包含了財務管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比較核心的部門,因此多半不愿接收在校大學生的實習,因此學校硬件設施不足和實踐基地缺乏會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3.實踐性教學程度重視不足。很多高校由于受到傳統理論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教育經費不足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加上還沒有對實踐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高校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實踐性教學長期得不到重視。首先,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一種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注重讓學生收獲較多的理論知識,因此在教學上的很多實踐課程都停留在了形式的層面上,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其次,高校經濟管理教學主要采用的是理論加上實踐舉例的方式,缺乏一些實踐環節的安排,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經濟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如果不經過實踐平臺上的操作練習,是根本無法累積到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和實戰經驗的,如果學生不能夠自己操作所學的理論知識,那么一旦學生遇到了實際問題就會出現束手無策的尷尬局面。最后,經濟管理所涉及的知識范圍非常寬泛,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行業領域相關知識非常多,但是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卻過多地關注了書本教材上一般性的知識介紹,而對實際前沿的實踐理論脈絡無法從整體上清晰地把握,因此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差。
三、高校經濟管理教學改革的主要策略
針對目前高校經濟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必須結合經濟管理專業教育本身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教學改革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實際的課堂教學質量。
1.優化課程結構,建立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要想提高實際的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將實際的課程結構進行合理的優化,將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建立起來。首先,一定要對整個經濟管理專業進行合理化的歸類和劃分,準確定位經濟管理的專業特點,包括其實踐環節的具體內容安排,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安排,建立一套科學而完善的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學生對經濟管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其次,要高度重視實踐教育的意義并能夠充分發揮出實踐教學的優勢,真正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充分地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學校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分階段性地開展教學,并靈活而及時地進行教學時間上的安排和調整,突出環節中的重點。最后,課程本身要有一套科學而完整的考核標準,教師要能夠從學生的考核成績中及時了解到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程度和真實的評估情況,以便日后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
2.利用多種形式加強經濟管理的實踐教學。由于受到諸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導致經濟管理的實踐教學環節長期得不到重視,而實踐環節對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利用多種不同的形式來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首先,可以利用模擬教學的形式,如運用ERP沙盤模擬形式開展經濟項目管理的實踐教學,讓學生真正有機會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其次,安排學生到社會企業的實習,制定系統的實習指導方案,包括常見問題解決辦法等。還可以鼓勵廣大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經濟管理的真實理解,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建立多種模式并用的實踐教育平臺,鼓勵學生運用自身創造性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推進創業實踐。通過高校、政府以及企業等三方面的協調管理,搭建完善的創業平臺,可以引進風險投資基金,以更好地解決學生創業的資金問題。最后,還可以依托于一些課外科技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創業綜合技能,利用一些如競賽等渠道有效地提高實踐效果,如創業沙龍、創業論壇、創業培訓班、創業研討會、創業俱樂部等,還可以結合經濟管理專業的具體特點,舉辦一些挑戰賽,如電子商務大賽、商務公關大賽、商務談判大賽、物流設計大賽、股市期貨模擬大賽等,讓學生在實際的操練過程中加深對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
3.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相較一些如土木工程、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專業性比較突出的專業而言,經濟管理專業的專業性不是很強,但是其實際的覆蓋范圍相對比較廣泛,畢業生在畢業后的擇業方向更是多樣,因此對學生知識面的寬度和廣度的要求都比較高。因此在實際的經濟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并且要注重整個教學體系的完善和全面,要適當地進行不同領域和行業的管理理論以及管理方法的介紹,要讓學生能夠脫離書本上的純理論知識,多了解一些社會企業經濟管理方面的背景知識。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別是要結合當前最新的發展形勢,介紹一些經濟管理理論的新情況,如增加一些對大型復雜項目管理理論的講解,最好是能夠借助一些真實性的案例,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管理性的專業人才已經成了我國社會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在加快市場經濟發展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經濟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廣泛從事于財政、稅收、金融、貿易等經濟部門,也會有很多人在大中小企業擔任經濟相關的管理工作,因而其在校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但是由于當前我國的高校經濟管理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某些不足的地方,因此需要在相關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改革性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實際的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國平.經濟管理教學改革相關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9:180
[2]歐陽勝.基于微信的電子商務教學實踐論[J].信息化建設,2015,05:75-76
[3]劉芳.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教學改革研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10:187-188
[4]歐陽勝.高校電子商務在線教學設計的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5,10:377-378
[5]林云華.經濟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J].科技經濟市場,2014,09:108-110
篇3
[關鍵詞] 企業大學定義經營模式發展趨勢
一、企業大學產生的背景和定義
企業大學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1927年通用汽車成立GM學院,但被學術界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只是近十年的歷史。20世紀90年代,信息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是信息技術及全球化帶來的復雜競爭環境的壓力;二是企業內部“人才過時”的問題。為了在市場上取得競爭優勢,企業需要具備有多方面的才能、能夠自主且有獨立工作能力的員工。企業大學的觀念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倍受重視,是企業為了應付不斷變化的商務環境,加強競爭優勢的一個戰略。
企業大學的定義,從學術研究角度來說,未達共識。李察? 迪積(Richard Dealtry)在2000年定義為“一個組織性的專業管理流程,在演變的商務環境中,不斷注入一種尊重知識,以才領導的企業文化。” 另一位企業大學專家麥克?艾倫(Mark Allen)在2002年提出“一所企業大學是一個教育的實體,是作為一個戰略工具,借著不同活動來啟發及培養個人和組織的學習、知識及智慧,以協助公司達成任務。”前者的定義側重于營造一個學習型文化的氛圍,把企業塑造為“學習型組織”。后者的定義融合了組織學習和知識管理的新管理觀念。盡管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企業大學與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的理念相關。從深層次上講,三者之間的本質意義是一致的,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Prince 和Stewart在2002年他們發表的論文中也提出了企業大學是有知識管理、組織性學習及學習型組織結合而成的觀點。
二、企業大學與傳統培訓部門的區別
企業大學既不同于普通高校教育也不是傳統培訓部門的升級,而是一種戰略層次下的全新組織形態。企業大學與一般高校的不同之處就是“企業”二字,企業大學中的教學、培訓都要圍繞企業這個核心展開。企業大學在許多層面上與傳統的培訓部門有很大的差異。
1.企業大學是積極、主動地探索企業的學習需求,針對企業戰略建立學習戰略方案。企業大學不僅關注改善員工工作績效,更重視組織整體績效的提升。傳統培訓部門只提供行政服務,一般根據主管和員工的培訓要求被動式做出反應。
2.企業大學屬于戰略層次,獨立經營,確定企業文化的一致性及貫徹性,幫助企業實現戰略和目標。這對于跨國公司的管理尤其重要,企業大學能夠集中資源和管理,避免培訓資源的重復及分裂,確保戰略、目標和文化的統一。而傳統培訓部門屬于戰術層次,通常依附人力資源部,集團公司內部各個分公司培訓資源分散。
3.企業大學提倡“終身學習”的持續流程,提供全方位的“硬性技能”和“軟性技能”課程,如領導能力、創意思考和解決問題等課程。培訓部門的課程形式固定、單一,通常課程設計的對象為一般員工,內容深度有限,培訓局限于提高工作崗位技能。
4.企業大學的建立和執行需要CEO、高層經理、商業單位及員工全面支持與認同,相反,培訓部門幾乎不進行內部行銷,直接指定員工來接受培訓,認同和配合程度較低。
5.企業大學關注企業的整體性,即整個企業工作績效和核心勝任力的提升,而傳統培訓部門以提升個人技能為主。
總而言之,企業大學是積極性、專業性及長期性的獨立個體,用企業品牌和大學的稱號,顯示企業對投資人才資本的長遠承諾。
三、中外企業大學發展的現狀
目前,世界財富500強企業中,有超過80%的企業已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大學。按照新企業大學研討研究報告,在過去的十年美國企業大學以每兩年400所的速度增加,至今有2000多所的企業大學。2002年美國公司花費在企業培訓費用每年大約560億美元,英國160億英磅。在中國企業大學也在蓬勃發展,除了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可口可樂、惠普等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的國內企業大學,海爾、聯想、伊利集團、TCL、泰康人壽保險、華為、康佳、金蝶、實德、力諾、金大地、UT斯達康、吉利、蒙牛、武漢小藍鯨等國內知名企業的企業大學也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專家預測,5年之內,國內的企業大學還會有相當大的增長。
一般跨國企業平均花在員工培訓方面的費用是總薪金的10%。根據2005中國企業培訓現狀調查,41.30%的國內企業每年為員工花費的培訓成本,占其員工工資總額的1%以下;39.13%的企業每年為員工花費的培訓成本,占其員工工資總額的1%~5%;15.22%的企業每年為員工花費的培訓成本,占其員工工資總額的5%至10%;4.35%的企業每年為員工花費的培訓成本,占其員工工資總額的10%以上。調查顯示企業基層員工每年接受的培訓次數整體高于中層和高層,基本技能培訓是基層員工首選培訓內容(占85.11%),管理技能培訓是中層管理者和高層管理者的主要培訓課程(分別為78.72%和74.47%)。 由此而得,國內多數企業雖然認識到了培訓的必要性,但在對員工培訓的投入上并不是很大方。當然企業加大對培訓的投入,必然增加企業的成本,這是多數國內企業所不愿看到的。(以上數據來源:省略)。
一項研究中國培訓行業的報告指出,跨國企業對員工培訓需求和花費最高,本地公司中,國有企業領先,其主要培訓項目是技術訓練。美國培訓發展協會(ASTD)2002年的研究顯示,企業利用外部培訓機構的各項比率,顧問公司最高(96%),獨立顧問和產品供應商其次(84%),大學位于第四(68%)。根據培訓業在中國(2004目錄)顯示,中國企業所采用的培訓提供者的各項比率,顧問公司最高(77%),獨立顧問其次(67%),大學最低(8%)。可以看出,國外與國內企業都愿意聘請顧問公司、獨立顧問進行課程培訓。但在與大學合作培訓上,兩者的態度存在明顯差異。
四、企業大學的經營模式
企業大學的經營,就所培訓服務對象來說有三種:第一是對內式企業大學。服務的對象局限于企業的內部員工,目的是要從根本上持續地提升企業內部各級員工的工作績效、綜合素質和傳承本企業文化,稱為企業自制人才的基地。如聯想大學、海爾大學、泰康企業大學等國內大多數的企業大學屬于對內式企業大學。第二是對外式企業大學。外式企業大學的典型是中國惠普有限公司2001年創辦的惠普商學院。惠普商學院將企業大學對外培訓的功能發揮到極至:惠普商學院所有的培訓都面向外部客戶開放,通過將惠普公司多年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成功管理方法進行總結,并加工、設計成適用于中國企業的管理培訓課程,介紹給國內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到目前為止,惠普商學院相繼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建設銀行、萬科股份、鐵道部、國稅局、平安保險等企業提供近千場定制培訓服務,參加過培訓的人數已超過4000人次。這樣來看,惠普商學院更類似專業的培訓機構。惠普商學院的授課教師絕大多數是中國惠普有限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及一線經理人,他們將寶貴的經驗、個案與學員直接交流,使學員獲得了傳統高校學院所鮮有的“第一手”資料與“實戰”借鑒。第三種是內外結合式企業大學。隨著商業環境的變化,如客戶關系管理和供應連管理的日益重要,來自客戶和供應商的需求也被公司視為至關重要的業務組成部分。這就導致了公司大學必須重新調整自己在企業中的角色,不僅致力培養出色競爭能力的員工隊伍,而且要“對外開放”,為外部客戶提供培訓服務。典型代表是摩托羅拉大學,它在2002年從一個純粹的企業內部大學轉變成為供應商客、客戶和合作伙伴的戰略同盟,通過他們提供的培訓和咨詢,把摩托羅拉公司70多年的在全球積累的經驗與合作伙伴分享,以改善其業績。摩托羅拉通過對外釋放摩托羅拉大學這一培訓資源,更好地和客戶進行雙向溝通,更容易認同彼此,以此進一步鞏固與他們的合作關系并增強客戶的忠誠度。目前,國內的企業大學中很少能做到培訓資源開放。
企業大學的管理課程大部分是專門訂制的,不同于普通高校商學院提供的傳統公開課程。由于每個企業所采取的戰略目標都不同、每個行業特征不一、企業自身條件各異、經營理念和管理風格不同等,企業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可能有統一標準。對內式企業大學大部分會按照職位和工作級別來組織培訓課程,對高層、中層、低層員工分別設計不同級別的學習計劃,包括必修和選修課程、學習期限等。例如,泰康企業大學下設四大主題學院:營銷學院針對業務員層級;經營學院涉及業務主任和業務經理;管理學院服務與業務總監和營銷服務部經理;教育學院面對全系統專、兼職講師和組訓人員;共包含25門必修課和20門選修課培訓項目,采用多元化訓練,如講課、角色扮演、研修等。對外式企業大學像惠普商學院擁有完整的體系,能夠提供領域廣泛的企業培訓課程的企業大學現在國內還并不多見。內外結合的企業大學在課程設計上依據本企業的特點和優勢開發,有的企業兼顧價值鏈上的所有客戶和供應商,在更深層次上進行營銷、占領市場,如UT斯達康大學、金蝶大學等;有的還提供認證課程,如甲骨文大學軟件認證、金蝶ERP認證、SAP公司顧問學院SAP認證等;有些則與高等學府合作,或結合自身產業經營優勢創辦專業學院。企業仰賴大學或學院的智力資源,大學依托企業的資金和品牌,從而形成市場――企業(行業)――大學(學院)――人才――企業(行業)――市場的良性互動,實現了學院與企業的共生雙贏。如北京吉利大學、托普軟件學院、力諾大學等。
企業大學為了達到學習的最佳效果,會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例如課堂教學、行動學習、體驗學習、教練式訓練、回饋方式(360°評估)、電子學習(E-Learning)和混合方式等,哪一種較為合適,通常根據情形而定。目前,在美國有超過60%的企業通過網絡的方式,對員工進行培訓。據美國培訓發展協會(ASTD)預測,到2010年有90%公司員工大于500人的企業會采用這種方式。據Bersin & Associates的2005年度企業E-Learning分析報告,目前全球超過25%的公司培訓采用了在線模式,中國企業E-Learning還限于電信、保險、銀行等少數大企業。但自2004年以來,中國企業E-Learning正在加速啟動之中。電子學習優于課堂教學無疑是快捷、廣泛、低成本、高效率和較高的回報率。
五、企業大學在中國面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
中國企業建立企業大學,是中國企業家在探索現代企業管理道路上邁出的不可或缺的一步。總體而言,當前企業大學在中國的建立和實施還面臨不少的問題:首先是觀念問題。企業對員工缺乏信任,擔心花錢培養了人才又留不住;培訓往往被認為是成本,不是投資;培訓預算集中在高級管理層,部分企業把教育基金全部用于高層修讀MBA、EMBA等。第二,企業缺乏清晰的遠景,對企業大學沒有深入的了解,對于一年開設什么課程、培訓多少企業員工無規劃,企業大學形同虛設。還有很多企業還沒有搞明白企業大學與人力資源部的培訓或傳統高校教育的區別,就迫不及待地建立企業大學,結果可想而知。第三,一些國內企業大學采取企業與高校聯合開辦的方式,但實際上不少聯辦大學往往為了完成定單式培養任務而放松培訓人員的考核要求。因面子、關系而產生的管理不嚴格尤其出現在對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上面。第四,課程內容設計缺乏針對性,并沒有真正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很多企業抱著舊觀念,把員工安排到正統學院或培訓公司上課,在指定的課程中選擇一些課程,無法達到為企業發展人才的目標。
1.必須立足本地化。由于中外企業不同的企業文化背景,造成了跨國公司企業大學與中國本土公司的企業大學,在培養、提升和儲備人才上,既有共通的地方,又有很大的不同。另外中國在現代企業管理方面與西方有相當的差距,而企業大學概念和研究全都是以歐美西方國家為主,所以不可能完全套用國外企業大學的模式。例如,國外企業利用360度平衡計分卡,但將它應用于國內的企業,這樣往往是缺乏客觀和準確性,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為在中國的企業環境中,企業成員非常重視“關系”,尤其是下屬評論上司時,都會給比較高正面的分數。所以,在引用西方企業大學模式的同時,需要做出一些調整,以適應具體環境。
2.企業大學不僅要關注企業的戰略、成為功能完善的機構,未來的企業大學應該超越原有職能,根據客戶的需求,為所有的客戶、供應商和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達到幫助本企業及商業合作伙伴更快、更有效地完成目標。
3.考慮到企業大學高額的建立及營運費用,將來的企業大學不能依賴企業撥款,而是視為企業的一項營銷業務。企業大學的規劃和運作由一個獨立的商業單位來經營,策劃有效的培訓營銷項目,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拓寬多種方式的創收項目。
4.在選擇課程方面,未來的企業大學要以客戶服務為導向來經營,根據企業各部門的短期和長期學習需求,指定相應的課程。在授課方式上,發展趨勢是企業大學提供彈性課程,采取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電子學習網絡平臺,讓員工自己負責他們的學習,變被動接受培訓為主動自行管理學習。
篇4
[關鍵詞] 網絡教學平臺; 選擇和分析; 評價模型; 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G434[文獻標志碼] A
[作者簡介] 王志軍(1986—),女,湖南湘潭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遠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E-mail:。
一、引 言
國內網絡教學平臺取得了蓬勃的發展,國外各種商業平臺和開源平臺也大量進入中國,網絡教學平臺市場一片繁榮。與此同時,我們依然看到眾多機構仍在花大筆資金進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其理由是現有的平臺滿足不了其需求。調研發現,其根本原因是用戶不了解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現狀、對自身的需求模糊,且缺乏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和選擇分析的標準,導致選擇過程比較盲目和片面,甚至作出錯誤的決策。解決該問題最可行的方法是構建一套能夠幫助用戶快速決策的選擇和分析模型(Selection and Analysis Model,簡稱SAM),幫助用戶在明確自己需求的同時,全面分析、對比、鑒別、診斷和評估各個平臺,從而作出正確的選擇。
二、網絡教學平臺發展現狀和已有研究述評
(一)網絡教學平臺發展現狀
筆者通過相關文獻、網絡和專家指導,對國內外網絡教學平臺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目前國際上主流的網絡教學平臺主要有以LearningSpace、Topclass、Virtual、Blackboard為代表的商業平臺和以Moodle、Atutor、Claroline、Sakai、LAMS、JoomlaLMS、Claroline等為代表的開源平臺,這些平臺都支持多國語言(包括中文),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也得到了中國用戶的關注。國內研發的較成功的平臺有以Vclass、4A、清華教育在線(THEOL)、電大在線、WebCL等為代表的傳統型平臺和以學習元、下一代互聯網教師專業化發展平臺、籬笆樁等為代表的體現Web2.0理念的新一代學習平臺。
(二)已有相關研究現狀及述評
經調研發現,國外在2003年就開始了網絡教學平臺比較、評價等方面的研究,且出現了專門的比較與選擇平臺的機構與網站(如省略/)。其中比較典型的網絡教學平臺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如下五個:(1)Edutools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1](2)Ferl在2005年提出的學習平臺評價模型(Learning Platform Evaluation Model);[2](3)英國聯合信息委員會于1999年公布的虛擬學習環境的教育評價框架(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3](4)美國紐約州教育技術服務機構(EduTech)提出的EduTech的評價框架;[4](5)英聯邦學習聯盟開發的評價工具(LMS Report Card)。[5]這些指標都試圖對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全面的評價,有些指標在國際上都產生過重大影響(例如Edutools至今還有一些機構在使用)。而國內對網絡教學平臺評價的研究較少,2003年張偉遠教授在《網上教學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中構建了系統的評價指標體系,[6]此外還有兩個借助國外的Edutools標準對網絡教學平臺選擇和評價的研究[7][8]以及一些平臺之間的比較研究。[9~17]分析發現,現有指標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設計時間較早,并沒有進行持續更新,已經落后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實際
英聯邦學習聯盟指出:“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所提供的評價量表只是當時平臺發展情況的縮影,要跟上發展的步伐,此評價工具也需要持續不斷地更新,基本上半年到一年更新一次。”[18]上述指標都是在1999年到2006年期間制定的,其更新的步伐沒有與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同步,一些新的學習理念與模型、網絡教學平臺設計與開發的新技術均沒有體現,如學習設計、分布式認知等理念,移動通訊技術、語義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Web2.0等。
2. 很多評價標準都只停留在功能或者功能模塊有無的層次
根據袁松鶴歸納的網絡教學平臺評價研究的三個階段(功能評價階段、可用性評價階段、有用性評價階段),[19]這些研究關注某項功能的有無,屬于功能評價階段的研究,而可用性評價階段、有用性評價階段的研究還沒有開始。我們知道,同一個功能有多種實現形式,它們的邏輯結構、頁面布局等都會影響到交互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所以僅從功能有無來評價,無法深入分析平臺是否能夠順利地支持教學和交互的開展。
3. 以功能評價為主,缺乏對用戶體驗和教學可用性的關注
這些指標最大的不足在于缺乏對用戶體驗和教學可用性的關注。現有網絡教學平臺的很多問題都是由于在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注重功能實現而忽視用戶體驗與教學實際需求的結果,導致功能雖強大,但是邏輯不符合用戶的心理模型、使用習慣和教學的實際需求而被擱置。這也可能是在Edutools網站上評價最好的Blackboard(8.0版本),卻遭到了中國眾多用戶批評的原因之一。
4. 不符合中國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實際和用戶習慣
我國的網絡教學平臺隨著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以及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開始形成了許多不同于國外平臺的特點,如對精品課程的支持、對界面設計的注重,并且開發出了一些符合中國教學實際情況的功能。國外的平臺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很多本土化的改造,特別是其命名體系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國外的很多指標體系較難被中國用戶接受。
5. 均只注重對平臺進行打分,評價優劣,并非幫助用戶選擇平臺
從這些指標體系設計的目的和出發點來看,這些平臺都注重評分,通過評分來區別平臺的優劣。筆者認為,不同的平臺有不同的設計理念,其所面對的用戶群體和使用的情境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通過一套統一的指標體系定量評價平臺的優劣是不合適的,并且用戶需求的差異性較大,在某套指標體系中得分較高的平臺,并不一定是對用戶需求滿足比較好的平臺,反之亦然。
因此,真正有資格對網絡教學平臺進行評價的應該是明確自身需求的用戶。用戶只有根據自身的需求對不同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選擇和分析才能夠對平臺作出較客觀的評價。此外,對于用戶來說,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越有針對性、越能體現自己辦學特點的平臺越好。如果功能與辦學特色不匹配,功能太多反而是一種累贅。網絡教學平臺評價指標制定的出發點應該是幫助用戶明確自身需求,并根據自身的特點,幫助其有針對性地選擇和分析平臺。
(三)SAM構建的原則
根據已有的研究現狀,本研究希望構建一個幫助用戶選擇最適合自己辦學特色的教學平臺選擇模型,模型構建原則如下:
1. 理論和實踐并重,融合最新的學習與教學理論、最新技術與最優秀的實踐
只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緊跟學習與教學理論、最新技術與最優秀的實踐,才能真正幫助用戶作出理性的選擇。如建構主義、情境認知和分布式學習理論對網絡教學平臺的要求,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等新的學習形式的要求,Web2.0技術給網絡教學平臺帶來的變革等都應該體現在該模型中。
2. 以用戶的實際需求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和教學可用性
對用戶體驗和教學可用性的重視不僅是用戶選擇和分析網絡教學平臺的關注重點,同時也是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和開發人員的工作宗旨。應該把這兩點融入到網絡教學平臺的整個設計、開發、測試、實施和評價的流程中,以此來指導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才能夠開發出高效、易用、交互友好的網絡教學平臺。對用戶體驗和教學可用性的關注是本研究最高指導原則。
3. 以區別不同網絡教學平臺為特點,以幫助用戶選擇和分析平臺為目的
本研究中將總結適用于不同用戶群體、不同情境的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具體指標的設計需要幫助用戶了解網絡教學平臺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自身需求,有針對性地分析同類型的平臺,從而作出正確的選擇。
4. 結合中國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實際和用戶的習慣
具體指標的總結將重點參考國內的優秀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實際,采用中國用戶所熟悉的術語,體現對精品網絡課程、網絡課程建設相關規范的支持。
三、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
為了構建該模型,本研究從網絡教學平臺選擇和分析模型維度的確立、每個維度下具體指標的設計、該模型的應用研究三個方面展開,各部分的研究過程和方法如下:
一、二級維度的確立經歷了文獻分析、理論研究、用戶調研與網絡教學平臺分析四個相互交錯、不斷修改的過程。(1)通過文獻分析獲得對國內外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現狀和研究趨勢的整體把握。(2)通過對教育軟件評價理論、網絡教學平臺設計理論和用戶體驗相關理論進行研究,為本模型的制定提供理論指導。(3)通過訪談法和問卷法調查不同用戶選擇平臺時關注的重點,提高模型的針對性。(4)通過對主流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功能模塊、具體功能特性的分析和比較,了解網絡教學平臺的實踐發展情況。
具體指標的設計經歷了共性指標構建、個性指標構建和最終指標形成三個階段,通過多輪反復修改,才形成了最終的指標。在此過程中采用了綜合歸納法、問卷調查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具體如圖1所示。
模型的應用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對4A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分析和評價。(2)用于適用于不同使用情境和用戶群體的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與參考模型的構建。
四、SAM各級維度和指標的確立及效果驗證
(一)一級維度確立
經過調研發現,國內外對網絡教學平臺的評價維度只包括課程設計和開發、資源管理、教學和學習支持、交流協作、管理五個方面。根據網絡教學和網絡教學平臺發展實際和本研究的原則,對其修改和調整如下:
1. 增加教學可用性、用戶體驗兩個維度
網絡教學平臺不同于其他社交或商業平臺之處在于其教學可用性。教學可用性主要關注通過對教與學過程的支持來促進教學質量的發展和學習者學習技能的提高兩個方面。[20]對教學過程的支持體現在對教學設計組織實施,對多種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包括合作學習、協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的支持,而對學習過程的支持體現在工具支持、學習動機的激發、學習興趣的維持和學習遷移發生等方面,以及相關的激勵機制。學習者學習技能的發展需要通過給學生提供符合自身水平和能力特點的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習資料等,促進教師和學生習慣的養成,即適應性學習,并且能給用戶提供一個便于教學和學習開展的個性化學習環境。
用戶體驗表現在平臺交互設計、界面設計、導航設計是否友好,功能的設計是否簡約、易用,能夠給用戶提供方便的支持等方面。用戶體驗從低級到高級包括感官意義上的體驗、知覺意義上的體驗、行為意義上的體驗、情感意義上的體驗四個層次,[21]良好的體驗能夠給用戶帶來感官、知覺、行為、情感上的滿足,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生,保證教學效果。
2. 增加學習評價、技術特性兩個維度
網絡教學平臺的重要特點即能實現對教學與學習過程的全面記錄與跟蹤,這些信息是對學習者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在網絡教學中,教師通常設計多種活動、作業或者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確保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學習評價功能是在實際教學中通常是教師使用最多的功能之一,特別是在遠程學習中,該功能尤其重要。目前它也是各大網絡教學平臺深入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現有網絡教學平臺一般都支持多種評價方式,自評、互評與他評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清華在線設計了基于CIPP 模式的網絡學習跟蹤與評價系統,[22] 4A網絡教學平臺設計和開發了基于發展性評價理念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評價系統。[23]這些都說明學習評價是網絡教學平臺的重要特點。而從調研來看,以往的指標都忽視了學習評價功能。
此外,技術特性,包括平臺在部署、安裝、訪問、維護的過程中所需的技術要求。這些都是用戶(特別是管理員)在選擇平臺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3. 修改與調整課程的設計和開發、交流協作、教學與學習支持三個維度
IMS在2003年開發了學習設計規范( IMS Learning Design),來支持學習活動的設計;余勝泉教授等在2009年提出e-Learning 平臺的發展九大趨勢,第一條就是“從內容到活動”,即從注重對內容的設計和管理轉向注重內容和活動的設計與管理。[24]而《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規定:“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25]由此看來,學習活動已經成為了一個與學習內容等同網絡課程的組成部分,網絡教學平臺的核心功能即支持網絡課程,因此有必要將 “課程設計和開發”分解為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的設計和開發。
教學支持系統從為教師的教提供更好的支持轉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獲取信息、解決問題提供工具支持,輔助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和溝通,從而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互,以彌補師生時空分離造成的不足,即更好地支持學生的學。因此將教學支持修改為學習支持。同時交流也是學習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將其納入到學習支持中。
經過上述修改,選擇模型的一級維度為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習支持、學習資源、學習評價、管理、技術特性、教學可用性、用戶體驗九個維度,其中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學習支持、學習資源、學習評價五個維度與武法提教授對網絡課程要素的界定網絡課程的六個要素[26](教學策略體現在教學可用性中)相吻合。這九個維度分為兩個層次,教學可用性和用戶體驗是最高的指導原則,它們既是網絡教學平臺的綜合考察維度,又是各個具體功能模塊設計的重要考察點。一級維度如圖2所示。
(二)二級維度確立
筆者通過按照一級維度對國內外18個主流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功能梳理和分析,將其進行拆分、分析,相似功能合并、歸納。根據芬蘭坦佩雷理工大學的Silius等對教學可用性的界定,以及用戶體驗、網絡教學平臺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成果,構建本模型中的二級維度(如圖3所示)。
其中教學可用性包括教學設計、協作和合作學習、適應性學習、個性化學習環境、激勵機制、教學標準兼容性六個方面。用戶體驗包括功能設計與定制、交互設計、幫助設計、導航設計、界面設計和易用性六個方面。學習內容專指結構化的內容,而非結構化的內容屬于學習資源。學習活動依托于學習內容而開展,包括如答疑、討論、調查、投票、任務布置等學習活動,也包括由這些活動組成的學習活動序列。但諸如作業、考試、測驗等與學習評價密切相關的活動,盡管在很多文獻中都稱為學習活動,但在實際教學中更多的是用于學習評價,因此將其納入學習評價中。
(三)具體指標形成
通過圖1所示的具體指標的研究過程,征求專家、用戶、開發人員的意見,經過五輪的修改,形成了各個維度的最終指標。根據這些指標的通用性和用戶對具體指標的重視程度,所有的指標被分為基本項(共性指標)和擴展項(個性指標)兩類,其中基本項是平臺的基本的判斷標準,擴展項代表了平臺的最新發展。
為了保證該指標體系的效度,筆者邀請網絡教學平臺的專家(4名)、一般用戶(4名)、有選擇網絡教學平臺選擇經驗的用戶(4名)對該模型進行評價。
根據訪談結果,筆者將重復指標刪除,相近指標合并,對歧義指標進行解釋,并調整指標之間的關系,形成了包括9個一個維度、38個二級維度和272具體指標(其中基本項166個,擴展項106個)的最終模型。
為了幫助用戶更直觀地查看各個維度的分析結果,筆者采用雷達圖的形式將維度的結果可視化。本分析模型沒有給出具體的評分標準,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某一模塊重視程度的不同而自由設定。雷達圖的構建方法如下:總得分/某項總分乘以5,轉化成五分制評分標準,然后在雷達圖的編輯狀態輸入分值,即可以雷達圖的形式查看結果。
為了驗證該模型的使用效果,筆者邀請了三位用戶采用SAM對4A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綜合評價,根據報告,二級維度的一致性達到100%,三級指標中只有1~2個指標存在偏差(后調查發現偏差是由于有些用戶不了解最新開發的功能)。用戶指出該指標能夠較全面地分析和反映4A網絡教學平臺的真實情況。并且通過將4A的雷達圖與Moodle的雷達圖進行疊加(如圖4所示),可以很直觀地看出兩個平臺在各個維度上的差別以及各自的發展空間。
五、基于SAM的教學平臺選擇參考模型
在SAM效果驗證過程中發現該模型對用戶的專業化要求依然比較高。為進一步簡化操作,幫助用戶區別不同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某一類平臺,筆者根據用戶群體和使用情境將平臺分為中小學輔助、高校輔助、遠程學習、教師培訓、企業學習平臺五類。利用SAM分析不同類型的網絡教學平臺,得出各類平臺的特點及參考雷達圖。為避免個人總結的主觀性,筆者邀請了27位專家對五類平臺在九個維度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并對總結的特點進行評價,從而構建了這五類平臺的參考特點以及理論上的參考雷達圖。
(一)各類網絡教學平臺的特點和參考雷達圖
1. 中小學輔助教學平臺
中小學輔助教學平臺特點:編輯器操作簡單,擁有常用的編輯功能,支持公式編輯,允許嵌入多種動畫表情和互動方式(紅花、掌聲)等以增加內容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學習活動以討論、調查、投票、答疑為主;擁有符合中小學生實際教學特點的課程學習和輔助學習工具,如語文閱讀與寫作工具,英語、數學學習工具;允許嵌入配套的學科學習資源庫,支持個人、班級、系統資源庫的管理和共享;有專門的教學設計工具(授課頁面),方便教師設計教學和學生參與學習;支持符合中小學生特點的激勵機制的設計;能支持中小學的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管理方面,系統能直接生成年級以及年級課程目錄,支持對課程、班級、學科、教師和學生的批量化操作與管理。平臺功能簡單實用,易于學習和使用;平臺整體風格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風格。
根據典型平臺分析以及專家調查結果,中小學輔助教學平臺參考雷達圖如圖5所示(理論值是根據專家對此類網絡教學平臺在八個維度的評分的平均值統計出來的,下同)。
2. 高校輔助教學平臺
高效輔助教學平臺特點:對在線網頁式學習內容要求比較低,內容的管理以文件夾管理課件或者大綱直接關聯課件為主;學習活動主要以討論交流、調查投票、答疑、在線交流等形式為主。擁有整個系統范圍內用戶的討論交流(簡易化的學習社區);注重對各種學習資源的建設、管理和分享的支持;支持精品課程的建設和展示;注重對考試、作業、成績的管理;要求有較好的合作學習和協作學習支持機制;支持研究型教學、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注重用日歷(日程)來管理學習任務;能夠按照專業和班級進行管理用戶;系統功能分類明確,操作簡單。
根據典型平臺分析以及專家調查結果,高校輔助教學平臺參考雷達圖如圖6所示。
3. 遠程學習平臺
遠程學習平臺特點:對九個維度的要求均較高;特別強調對多樣化教學內容的支持和編輯,包括文本和視頻的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的結合;支持給每一模塊提供建議學習時長,并記錄學生學習歷史情況,可自動從上回學習結束之處開始學習;支持常見的學習活動,并能夠為多樣化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支持;支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及時的反饋;擁有清晰、便捷的同步、異步學習支持和Web2.0的互動交流方式;支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易于檢索使用的資源庫;支持自動化答疑;注重教學設計功能,支持導學設計、重難點展示,并能為學生參與學習提供明確的學習指導;支持多樣化的激勵機制的設計;有提醒機制幫助或提醒學習者參與學習;擁有學習資源的自適應機制,支持多樣化的幫助形式,能夠給用戶提供隨時隨地的幫助。
根據專家調查結果,遠程學習平臺參考雷達圖(理論值)如圖7所示。
4. 教師培訓平臺
教師培訓平臺特點:學習內容方面支持按專題提供培訓;學習活動方面,支持多種互動交流方式,并能為教師網絡教研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擁有教師教學過程中常用資源的專門的資源庫,并能支持在線播放優秀的教學視頻案例;擁有多重合作學習和協同工作的方式(支持協同備課、wiki、協同研究);支持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的開展;支持“自組織”式的圈子和團體的構建(形成同伴互助團隊);支持教師的知識和人際網絡的構建與共享和師徒制學習的開展。
根據專家調查結果,教師培訓平臺參考雷達圖(理論值)如圖8所示。
5. 企業培訓平臺
企業培訓平臺特點:支持企業知識管理、分享與共建;擁有員工職業發展和崗位認證體系;支持企業的崗位能力課程模型;能夠為各種數據提供強大的統計報表的功能;擁有強大的在線考試功能;具有積分和激勵管理功能;支持輔助企業文化管理;遵循ISO10015標準(ISO10015培訓過程管理);能夠與內部培訓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集成;有基于組織架構的分級管理和崗位縱向管理等多種管理方式。
根據專家調查結果,企業培訓平臺參考雷達圖(理論值)如圖9所示。
(二)SAM的使用方法介紹
該模型的使用比較靈活,用戶可以用于單個平臺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多個平臺的比較,還可選擇全部指標或者部分指標進行分析。最佳使用方法,是先了解自身需求,判斷所要選平臺的類型,根據提供的不同類型參考模型和參考雷達圖,選定功能點和具體指標,然后對平臺進行分析,形成對比報告。為了直觀地比較各個平臺,可計算各維度得分,將得分輸入雷達圖中進行對比,然后作出選擇。具體流程如圖10所示。
六、總結與展望
本研究從如何幫助用戶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和分析網絡教學平臺的角度出發,提出構建一個網絡教學平臺選擇和分析的模型(SAM)。在廣泛調研網絡教學平臺的發展現狀和已有的網絡教學平臺評價指標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的基礎上,提出了該模型構建的原則。通過文獻調研、理論研究、平臺分析與比較以及用戶調研確定了該模型的一、二級維度,并通過共性指標構建、個性指標構建和最終指標形成三個階段,確定了具體指標。最后基于平臺分析和專家調查總結出了適用于不同用戶群體的網絡教學平臺的功能特性和參考雷達圖。
該模型著重從教學可用性和用戶體驗角度來綜合分析網絡教學平臺,體現了網絡教學平臺服務于教學、關注用戶的使用體驗,注重功能的易用性等特點。具體指標的設計既立足實際又注重發展。例如對內容和資源的協同構建,對序列化學習活動、發展性評估、個性化學習、Web2.0技術對教學的支持、知識管理和人際網絡等的關注,對平臺功能的開放性、靈活性的重視等都較好地順應了網絡學習時代對平臺的要求。希望該模型能夠幫助用戶明確自身需求,并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
不過,該模型缺乏相應的系統提供支撐,用戶只能手動查找、分析、計算,操作不太方便。在后續的研究中可以基于該模型開發一個網絡教學平臺選擇和分析的軟件,使分析過程變得更加簡單。同時,隨著新技術和新的教學理念的不斷出現,網絡教學平臺將繼續發展,該模型也應隨著平臺的發展而調整、發展。
[參考文獻]
[1] Edutools[EB/OL]. 省略/static.jsp?pj=4&page=HOME,2010-09-16.
[2] Félix Buendía García.Evaluating e-Learning Platforms Through Scorm Specifications[EB/OL].省略/Multi2006/ Papers/15/S020_EL.pdf,2010-11-12/2011-4-10.
[3] Sandy Britain, O.L. 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EB/OL].eric.ed.gov/ERICWebPortal/recordDetail?accno=ED443394, 1999-00-00/2011-04-15.
[4] Evaluation of Open Source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 2005. [EB/OL].edutech.ch/lms/ev3/,2010-7-11/2010-8-14.
[5] [18] LMS Evaluation Tool.[EB/OL].省略/SiteCollectionDocuments/LMSReportCard_Final.xlsCC-BY-SA-3waynet Inc. and the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2004.
[6] 張偉遠,王立勛.網上教學環境評定指標體系之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3,(17):34~39,78~79.
[7] 黎加厚,趙怡.課程管理系統(CMS)及其選擇[J].現代教育技術,2008,(9):64~71,75.
[8] 王志軍,余勝泉.基于Edutools的網絡教學平臺測評[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4):73~78.
[9] 范良聰.Atutor、Blackboard和Moodle之比較分析[J].科技信息,2009,(6):130~133.
[10] 繆茜惠.Claroline與Moodle網絡學習平臺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5):500~503.
[11] 閆靜怡.LAMS與Moodle的比較與整合[J].軟件導刊,2010,(3):19~20.
[12] 王木林,洪偉林.Moodle和電大在線平臺之比較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7,(5):53~55.
[13] 何銀.Moodle還是Edu2.0——教育欠發達地區的LMS選擇[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2):70~72.
[14] 張麗,孟紅艷.Moodle與Blackboard網絡學習平臺之比較[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3):76~78.
[15] 王海榮,劉丙利.Moodle與Sakai功能對比及對公共服務教學平臺的啟示[J].中國遠程教育,2008,(6):67~69.
[16] 翟菁.SAKAI與MOODLE的比較研究[J].軟件導刊,2008,(9):33~34.
[17] 曲楓,高興.從基礎架構方面對Blackboard、 Moodle和Sakai三種虛擬平臺的比較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10,(33):30,41.
[19] 袁松鶴.遠程教學與管理平臺的評價研究與質量觀[J].開放教育研究,2007,(6):59~62.
[20] Silius, T.K..The Usefulness of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EB/OL].matee.tut.fi/arvo/liitteet/usefulness_of_web.pdf,2011-3-4/2011-4-6.
[21] Lucas Daniel. Understanding User Experience[J].Web Techniques,2000,(8):42~43.
[22] 李景奇,韓錫斌,楊娟,劉英群. 基于CIPP模式的網絡學習跟蹤與評價系統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 2009,(7):53~57.
[23] 呂嘯,余勝泉,譚霓.基于發展性評價理念的網絡教學平臺學習評價系統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11,(2):73~78.
[24] 謝曉林,余勝泉,程罡,黃燁敏.網絡教學平臺的新發展[J].開放教育研究,2007,(1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