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任務范文
時間:2023-08-04 17:3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任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內容簡介:2009年全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指導思想是緊扣平安主題,強化協調指導,狠抓群防群治,創新工作格局。主要任務是:以全鎮新城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為中心,深入開展“平安鄉鎮”建設活動,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形成齊抓共管,部門協作,群眾參與,上下聯動的綜合治理新局面,為我鎮各項工作的穩步推進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治安環境。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大力加強全鎮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四級防控網絡建設,形成鄰里關照、村街自護,從而達到鄉鎮聯防、區域聯動,以提高我鎮預防和控制違法犯罪的能力。本著“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在預防和控制違法犯罪上下功夫,加強各村、各單位治安防范能力建設和治安防范意識培養,對護村隊、護廠隊工作定期檢查和監督,做到責任落實到人,有效減少和預防治安事件發生。二、加強基層專職干部隊伍建設。大力加強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機構和群防群治隊伍建設,重點加強對各村治保主任、調解主任、調解員以及鎮區內企事業單位治安保衛人員的指導和管理,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培訓力度,作到人員落實、制度落實、職責落實,強化提高素質,使其在基層形成有效的工作網絡。三、要根據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和我鎮新城建設的新要求結合“五五”普法規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活動,以不斷提高群眾的法律意識。以“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和諧社會”為主題,通過大力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
本文只有我站會員才能閱讀,如果你還沒注冊,請先點此收藏本文(注意:必須先收藏,否則可能無法閱讀),再免費注冊成為會員。
如果你已經注冊但還沒登錄,請點此登錄。
相關專題:社會治安 綜合治理 工作思路
篇2
2014年,全鎮“大平安”建設工作以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解決影響基層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嚴防發生嚴重刑事案件、重大、重大公共安全事故,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努力建設領域更廣、基礎更牢、水平更高、實效性更強、人民群眾更滿意的平安。
二、“大平安”建設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
(一)加強基層建設。一是規范機構設置。推進村創建平安工作站建設,切實履行綜治、、安全監管、防范和處理等職責,按照縣委統一部署,重新整合基層綜治、平安建設機構,將綜合維穩工作站更名為平安創建工作站,做到有機構、有專職人員、有經費、有辦公地點和辦公設施,全面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強化基層組織。推行網格化管理,結合實際按照上級部署保證一屯配備一名綜治協管員,進一步落實綜治協管員的職責,統籌做好基礎信息采集、隱患巡查、矛盾排查、問題處置、公共服務代辦、社會治安協防、法制宣傳教育、困難群眾幫助等工作,積極組建治安巡邏隊、聯防隊、綜治協管員、專職治安員、平安建設志愿者等多種形式的群防群治隊伍,確保社會安全穩定。
(二)構建城鄉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繼續推進街面、村屯、單位內部、互聯網、社會面監控、區域聯控“六大防控網”建設,繼續抓好社會面視頻監控工程、農村“平安之聲”大喇叭聯防互助工程,大力加強專兼結合群防群治隊伍建設,積極推廣基層平安建設的新經驗,努力提高安全防控水平。
(三)維護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始終保持對刑事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深入開展重點行業領域“打非治違”及各項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加強網絡管理工作,依法打擊網絡賭博、詐騙等犯罪。完善網絡輿情監測預警體系,有效導控網絡輿情。嚴厲打擊以“”、“全能神”為重點的組織搗亂破壞活動。妥善處置各類,努力做到發現得早、控制得住、處置得好,全面深化“大平安”創建活動,最廣泛地組織動員群眾參與“大平安”建設,提升創建水平,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四)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一是按照省市縣關于2014年至2015年在全省農村重點部位、重要路口安裝監控攝像頭工作要求,我鎮將大力推進以視頻監控系統為重點的農村技防建設,并力爭與公安機關指揮中心聯網,提高打擊違法犯罪能力。同時建議有條件的養殖大戶、種植大戶自行安裝監控設施,提高我鎮治安防范水平。二是繼續深化政法干警包村工作,積極開展法律宣傳服務、村情民意調查、主動開門納諫、化解矛盾糾紛、建立群防隊伍、幫扶困難群眾、辦好民生實事,提升服務群眾能力。同時政法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危害公共安全、盜竊、搶劫等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多發性犯罪。及時排查整治治安混亂村屯和突出治安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五)源頭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為主線,增加和諧因素,減少社會對抗。派出所、司法所要結合各自職能和職責,深入開展“大調研、大排查、大調解、大整治”專項活動,切實做實做細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要采取邊排查邊調處的工作方法,積極利用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訴前調解等工作模式,大力排查調處、經濟糾紛等不穩定因素和各種隱患。要扎實開展“大接訪”活動,各部門要公開接訪領導、接訪時間,盡量把矛盾和問題化解在本部門。對涉警、涉檢、涉訴的案件,各部門一定要盡力去化解,對積案也要創造條件去解決,當前解決不了的要落實穩控措施,扎實有效地做好穩定工作,堅決杜絕進省、進京非正常訪案件發生。堅持發動和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依托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和網格化管理,進一步延伸綜治工作觸角,發揮好村社干部、群眾組織、社會組織及群防群治力量的作用,把矛盾糾紛發現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六)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工作。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為著力點,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治安環境。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建立租住房屋、旅店住宿、單位用工實人實名登記制度,提高動態管理水平。對特殊人群落實常態化服務管理,分類建立幫扶管控制度。重點抓好就業培訓和安置幫教基地建設。加強特殊人群管理,推進“彩虹基地”和“綠色家園”建設,對容易肇事精神病人、問題少年、流浪兒童,要協調有關部門依托精神病醫院、綠色家園及時給予救助和幫助。加強信息網絡建設管理,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建設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要及時處理有害信息、有效打擊違法犯罪。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完善基層婦女兒童維權網絡。加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組織“三位一體”關愛幫扶體系。
三、推進“大平安”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思想認識。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提高對“大平安”建設的重視程度,增強責任感,切實把深化“大平安”建設活動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納入本部門年度工作總體規劃,做到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
篇3
人民調解制度一直是有效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糾紛、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當前,要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營造一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人民調解工作更顯其重要性和緊迫性。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要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確保社會政治穩定的高度,切實加強對人民調解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堅持依法治區、以德治區,努力促進人民調解工作的改革與發展。
(一)認真貫徹執行《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做到依法、及時解決**人民調解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二)注意總結、推廣人民調解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分析研究人民調解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拓寬思路,創造性的開展工作;
(三)加強與區人民法院在工作上的溝通聯系,建立民間糾紛定期排查、防激化通報制度、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專項通報制度、相互建議函告制度、聯絡員制度等,把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抓緊抓實。
二、建立健全和發展多種形式的人民調解組織,提高人民調解隊伍的整體素質
基層司法所要在所在街道黨政的領導下,按照《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和《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的要求,對現有的人民調解組織狀況深入調查摸底,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整頓、充實和提高,力爭三年內實現全體調解員達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一)在調解員的選任方式方面,要在民主選舉人民調解員的基礎上,推行聘用制。有條件的人民調解委員會可聘請專職調解員或專門工作人員。一般可聘請轄區范圍內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學者、律師、司法行政工作者以及離退休的法官、檢察官等擔任兼職調解員,或者組織他們為調解志愿者隊伍,全面建設調委會、調解小組、調解員三級調解網絡。
(二)在建立健全街道、居委調解組織的基礎上,局將與區有關部門商榷,探索在區工業城、殘疾人聯合會建立人民調解委員會,為務工者、殘疾人解決**矛盾糾紛、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提供服務。
(三)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培訓、示范培訓、素質培訓,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人民調解隊伍。局將每年組織舉辦一場調委會主任培訓班,今年擬安排在第二季度。其他調解員的培訓由當地司法所負責。
(四)局將試行人民調解員持證上崗制度。初步擬定同益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岐山街道寨頭居委調委會為試點單位,并逐步在全區鋪開。
三、積極推進人民調解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和廣大人民調解員,要嚴格遵守《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和《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堅持人民調解的民間性、自治性的特征,堅持平等自愿原則和便民利民的方向,充分運用說服教育、耐心疏導、平等協商等方法化解矛盾糾紛。
(一)按照《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的要求,盡快實現我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六統一”(即:標牌、印章、人民調解標識、程序、制度、文書的統一)和“五有”(即:有標識牌、相對固定工作場所、印章、調解回訪記錄、統計臺賬)。
(二)在調委會建立民情民意分析制度、重大疑難糾紛報告制度、定期排查和專項治理制度、糾紛調解督辦制度,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準確依據。
(三)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要結合本地實際,針對突出的社會難點、熱點問題,加強工作機制的建設。尤其是依托司法所建立的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要在街道綜治委的協調、指導下,加強與其他有關職能部門的配合,按照綜合治理、歸口管理的原則,綜合運用調處手段,建立矛盾糾紛的聯合調解機制,構建大調解格局。
(四)基層司法所要加強對調解協議合法性、規范性的日常檢查和指導。
(五)逐步推廣首席人民調解員制度,提高人民調解組織對復雜、疑難糾紛的調解能力和調解成功率。
四、切實強化人民調解功能,拓寬工作領域
人民調解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調解民間糾紛,新時期的人民調解工作,要強化三項功能:一是強化調處民間糾紛功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糾紛,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二是強化預防糾紛、防止矛盾糾紛激化功能,及時全面掌握有關信息,為黨和政府正確決策提供依據,努力減少“民轉刑”案件的發生;三是強化法制宣傳教育職能,努力提高基層群眾的法律素質,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發生。做到事后調解與因人、因地、因事、因時預防在前的主動調解并舉,建立解決**社會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堅持“調防結合,以防為主”方針,把預防矛盾糾紛作為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重點,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把矛盾和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爭創“五無”(無民間糾紛激化引起的自殺、兇殺、群眾性械斗和群體性上訪、無重新犯罪)街道,維護基層社會穩定。
各級調解組織和廣大人民調解員要適應民間糾紛發展的新情況、新特點,根據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積極擴大工作領域。為此,要將人民調解工作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相結合,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相結合,與人民來信來訪工作相結合,使人民調解工作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做好傳統的公民與公民之間婚姻、家庭、鄰里、賠償等常見性、多發性糾紛調解工作基礎上,積極參與調解公民與法人之間、公民與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矛盾糾紛。要圍繞農民減負增收、重點建設項目、國企改革、城市規劃、發展民營經濟、基層民主法制建設等方面問題搞好調解工作。在涉農地方,要努力排查化解土地承包、稅費改革、民主管理、生產經營中出現的矛盾糾紛;在城市要主動及時調解市政建設、舊城改造、拆遷、職工下崗等引發的矛盾糾紛;在企業要認真研究解決**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糾紛,引導職工正確理解并支持改革。
篇4
關鍵詞:社區警務;不足;原因分析;改善途徑
中圖分類號: D5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社區警務是依托社區而建立起來的新型警務機制,是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社區的形成、發展和完善,社區警務正以其獨有的社會綜合功能,為社區管理防范提供了有力保障,已得到越來越多的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推動了公安機關與人民群眾的進一 步融合。新的形勢要求公安機關必須建立與社區發展相適應的警務運行機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區,警務前移到社區,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和發動群眾,充分依托社區加強社會治安的預防、控制、管理和服務工作,實現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被動打擊向主動防范的轉變,單一治標向綜合治理的轉變,管理為重向服務為主的轉變,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體化的治安管理長效機制,實現社區長治久安,群眾安居樂業。然而,在社區警務運行的過程中,一些問題也正牽摯、阻礙社區警務的發展,亟待得到有效解決。
一、社區警務建設的不足及原因
(一)對社區警務的理解認識不深刻
目前,我國的社區警務建設才剛剛起步,尚未形成一整套科學的理論指導,一些領導和社區民警對于社區警務的內涵、組織系統、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等問題的理解不夠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領導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公安機關的部分領導對社區警務的理解,僅限于公安派出所工作和警民關系的協調之上,在相關的制度規范中甚至僅限于對社區警察的配置上。認為搞社區警務沒有偵察破案重要,“重打擊,輕防范”的思想占主導,舍不得在經費投入、警務配備、素質培訓上下功夫。
其次,有些社區民警片面地把社區警務理解為一定區域內的警察工作,沒有充分依靠和利用社區資料,組織、發動社區群眾。少數社區民警在思想上不重視,不愿下社區,認為工作辛苦、壓力大、提升難,工作業績不是短時間就能看到的,不如干別的工作。
最后,“以打為主”的觀念在我國的公安機關中根深蒂固。由于“重打擊,輕防范”等傳統警務思想的存在,社區警務理念尚未被完全接受,一些基層社區公安民警還未完全接受現代社區警務理念,難以適應新時期社區功能發展的需要。受這些傳統執法理念的影響,許多地方的公安機關將案件的偵破率和抓捕率作為評價警察工作的標準。導致許多基層社區公安民警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破案、抓獲犯罪嫌疑人,而不是社區的防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警務的深人開展。
(二)社區警務信息化程度不高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社區警務信息化成為社區警務基礎工作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然而,目前我國社區警務還未完全突破以往的警務資源和警務空間,缺乏現代化的警務科技裝備和信息化網絡體系,警務工作平臺不統一,無法實現信息資源的集中存儲與共享,也無法做到網上實時治安預警和情報信息的綜合研判。少數社區民警作為社區警務信息化的第一責任人,對此項工作認識不足,應用意識不強。有的只停留在收集信息,完成派出所綜合信息系統錄入任務的表面工作上,對社區信息化的內容、意義知道甚少。有的對信息主導警務模式概念模糊,缺乏應用派出所綜合信息系統的積極性、主動性,以致派出所綜合信息維護不及時,信息資源庫不能保持準確鮮活。社區民警不能很好的利用現代化的信息網絡與社區單位和群眾加強溝通,實現新時期、新形勢網絡化的互動。
(三)社區警民關系不協調
1、個別社區民警對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重要性認識不清
有的社區民警對構建警民和諧關系的重要性、必要性、長期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致使工作重心出現了偏移,一心撲在大、要案件的偵破上,一味的追求完成打擊任務,而忽視了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缺乏宗旨意識,對待群眾不能夠真正的投入感情,遇事不能夠很好的從群眾利益出發,“冷、硬、橫、推”等現象時有發生,疏遠了警民關系,影響了民警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基礎工作,忽視了打擊犯罪與構建和諧警民關系二者互為統一的整體認識。
2、社區群眾對社區民警的職責了解不夠深
群眾對公安職責認識上的偏差和對警察過高的期望,使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難度加大,個別群眾對國家法律和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斷章取義,對社區民警的正常執法活動不支持、不理解;阻礙民警依法執法的現象時有發生,從而導致了警民關系緊張。另一方面,隨著公安機關對社會作出的一系列承諾,群眾對警察的期望值也不斷提升,普遍認為警察是萬能的。一旦群眾的期望不能落實,群眾對公安機關就會產生消極的看法,轉化為負面效應,差生不滿情緒,使一些有失偏頗的認識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警民隔閡,導致警民關系緊張。
3、個別民警嚴格執法不力
個別的社區民警思想覺悟不高,法律水平有限,有意無意的出現了執法不嚴、執法不公、辦“人情案”、“關系案”等現象,從而傷害了群眾感情,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影響,損害了群眾利益,影響了構建和諧警民關系。
(四)社區治安防范乏合力
個別民警不能充分挖掘、利用現有的居委會、群防組織、治保組織等基層力量,工作中不發動群眾,不依靠群眾,使得群眾對社區治安工作缺乏熱情,自治、自防能力下降。
一方面, 由于社區群眾對社區工作參與意識差,對社區治安和群防群治的理解模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限制了社區人力資源的整合和群防群治網絡的建設。另一方面,社區公安民警的工作能力不強、工作積極性不高。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的加劇,對外交往的增多,社會各類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不少公安民警現有的知識結構已老化或不合理,加上培訓機制不完善,無法進行知識的有效更新,難以適應社區警務改革及日益發展的形勢對公安民警知識素質的要求。
二、加強和改善我國社區警務的途徑
(一)提高對社區警務建設必要性的認識
應該看到,社區警務戰略是一個國際趨勢,也是經過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警務方式,各級公安機關應提高對開展社區警務戰略的認識,徹底轉變以打為主的觀念,真正樹立打防結合、以防為主、標本兼治的戰略指導思想,不斷完善和鞏固我國獨具特色的社區警務發展戰略。
篇5
【關鍵詞】基層維穩 組織管理 機制 轉變
維護基層穩定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當前基層維穩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管理力量分散、條塊分割、職能交叉、信息不能互通共享。福田作為深圳市中心區,是問題集中區、視線聚焦區。福田區從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入手,深入推進街道綜治維穩中心(簡稱中心)建設,加強基層維穩工作,著力構建綜治、、司法、應急“四位一體”的大綜治、大調解工作格局,實現了組織管理、運作模式、工作方式、考核形式的“四個轉變”,全面夯實了基層基礎。
創新管理機制,實現以條為主向條塊結合轉變
街道是做好維穩工作的主要力量,福田區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的作用,一手抓服務,一手抓管理,全力打造街道服務和管理兩個平臺,推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方式,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一方面,街道行政服務大廳實行“一站式”服務,統一受理民政、勞動、租賃、計生等部門業務。另一方面,中心以綜治辦牽頭,司法所為基礎,整合各職能部門資源,統一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分流辦理隱患信息,統籌負責街道綜治、、維穩等社會管理工作。
為強化管理,街道黨工委書記兼任綜治委主任,副書記兼任綜治辦和中心主任,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勞動保障所、出租屋綜管所、行政執法隊作為中心的主要成員單位,打破部門界限,層層落實責任,既發揮“塊”的能動性,又提高“條”的執行力,大大增強了中心協調能力和工作權威。
在網絡覆蓋方面,以中心為平臺,向上延伸至區大廳,向下延伸至社區工作站,建立受理群眾、調處矛盾糾紛、消除綜治隱患三級網點。街道黨工委成員全部駐點社區,社區工作站、社區綜治維穩工作站合署辦公,全面整合租賃、計生、安監、執法等部門協管力量,實行統一管理,開展矛盾糾紛和隱患問題的排查反饋和前期處置工作。
創新運作機制,實現分散治理向有序管理轉變
部門分散式管理,容易造成信息壁壘,工作推諉扯皮的被動局面。為此,街道中心依托區街道綜治維穩信息系統,推行步調一致,同步聯動工作機制,實現有序管理。
中心設立受理平臺,負責對各類矛盾糾紛和問題隱患事項的受理、送審、分流交辦、催辦督辦和結案建檔工作,改變了過去糾紛、隱患多頭受理或無人受理現象,成為街道綜治維穩工作的信息樞紐和協調指揮總臺。各類矛盾糾紛和隱患信息,根據事件性質和輕重緩急,由中心分流到責任單位,實施歸口調處整治。對跨部門或者職責不清的事件,由中心協調相關部門聯合處理,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并通過信息系統領導督辦、網上督查、短信提醒、定時報警、超時亮燈、每月通報等方式,適時追蹤各部門辦理情況,監督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根據各類矛盾糾紛和隱患信息的難易程度,實行三級預警管理,指定處理期限,限定反饋時間。超時未辦結的,信息系統自動扣分納入考核,不斷促進工作。
創新聯動機制,實現粗放操作向精細管理轉變
福田區委政法委牽頭負責,創新“六聯”機制,實行網格精細化管理,有效改變了過去協管隊伍管事率不高,群防群治力量分散,社區單位責任不落實等問題。
“一格五員”聯管。街道綜治維穩中心以社區工作站(居委會)為管理區域,按照居住人口狀況、出租屋數量、管理對象均衡的標準,將社區細分若干個網格,實行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配備督導員、管理員、警員、協管員、物管員(樓管員)五類人員,主要任務是采集基礎信息、排查矛盾糾紛、發現問題隱患,盡其所能將問題化解在網格內。街道掛點社區干部作為督導員,指導和監督網格管理工作;社區工作站定額人員擔任管理員,檢查督促協管員、物管員(樓管員)工作;社區民警負責網格內治安防控工作。
“無縫對接”聯調。積極在重點地區、行業或人群中建立維穩信息員,發展兼職調解員,與律師事務所簽訂購買法律服務協議,每個社區安排律師掛點聯系,全面參與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對于社區上交的矛盾糾紛,按照司法所、中心專職副主任、中心主任三個層級依次組織調解,中心律師常駐協助。區大廳為上訪人員開通“一站式”綠色通道,指導協調全區問題。三個層級調解不成功,由當事人提起仲裁請求或訴訟,確?!靶∈虏怀錾鐓^,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三定一包”聯防。全區成立1個治安聯防支隊、32個治安聯防大隊、108個中隊、499個分隊,區、街道、社區分管綜治工作副主任分別擔任支隊、大隊、中隊政委(指導員)。參照派出所動態勤務模式,采取“四班三運作”滾動執勤,實行“三定一包”(定崗、定人、定責、包安全),落實簽到制度,實現社會治安網格布防,應急處突整體聯動。
“分層分級”聯處。大力推進以科技防范為支撐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通過政府政務內網,直接將全區3000多個一、二類監控探頭信號全部接入中心,中心值班人員24小時與派出所視頻監控中心遙相呼應,實現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在加強防控處突的同時,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提供支持。對全區性、行業性問題,由區應急指揮中心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與,聯合處置;對區域性、苗頭性問題,街道綜治維穩中心組織“一格五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及時解決。
“專業社工”聯幫。對精神病人、吸毒人員和刑釋解教人員等特殊人群,借鑒香港模式,引進社區矯正、禁毒幫教、法律服務等專業社工和關愛協會會員,實施單位、社區、家庭“三位一體”安置幫教銜接機制。全面建立刑釋解教、吸食、人員等重點對象信息庫,由社區工作人員、專業社工、重點對象關系人實行“人盯人”、“一幫一”常態掌控,跟蹤幫教。
“績效考評”聯創。建立完善區對中心、中心對社區、社區對“五員”梯次考評機制,每季度開展社會治安評估,采取系統生成、現場抽查、明察暗訪等方式,對各社區和街道綜治成員單位進行考核??己藘炐愕膯挝缓蛡€人,區財政每年撥付專項獎勵經費,考核末位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存在問題的單位和責任人,實行通報批評、黃牌警告、一票否決三項處理。
“通報摘牌”聯創。中心統籌協調,派出所擔當主力,部門單位各負其責,實行網格日反饋、社區周例會、中心月講評制度,定期通報物業單位發案情況。對發案多、防控不到位的安全文明小區,中心成立倒查小組,查找漏洞,限期整改。3個月整改不到位的,予以“通報摘牌”。
創新監督機制,實現務虛考核向實效考評轉變
建立完善區對中心、中心對社區、社區對“五員”梯次考評機制,量化考核標準,嚴密考核程序,兌現責任追究,確保綜治工作有抓手,有效改變了過去務虛協調、綜而不治的局面。全區每季度開展社會治安評估,對街道中心進行考核,年度排名定級。中心每季度采取系統生成、現場抽查、明察暗訪等方式,對各社區和街道綜治成員單位進行考核,按照得分情況排名。區維穩及綜治辦牽頭負責,協調區紀委、監察局、組織部、人事局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凡是發生嚴重影響社會穩定重大問題,立即啟動排查。對存在問題的單位和責任人,實行通報批評、黃牌警告、一票否決三項處理。
實踐證明,建立街道綜治維穩中心是創新形勢下基層社會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對于加強基層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已經發揮出重要的作用。一是理順了管理關系。有效改變了過去街道綜治維穩工作不規范,部門勢單力薄,各行其是、難以作為的局面,真正把基層管理和服務工作落到了實處。二是暢通了渠道。街道中心成立以來,全天候受理群眾來電來訪,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8798宗,調處成功率93%,未發生重大群體性上訪事件。三是增強了防控能力。通過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構建嚴密防控網絡。一年來,全區接報刑事警情同比下降8.9%,其中“兩搶兩盜”警情同比下降18.9%。四是提升了管理效能。確保了轄區重大、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重大惡性刑事案件“零發案”。
篇6
(2021年2月24日)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2021年度**系統作風效能建設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蘇州、常熟市作風建設會議精神,動員系統上下圍繞市委、市政府“美麗常熟”建設目標和系統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全面強化系統作風建設,提升履職能力,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過去的一年,我們緊緊圍繞上級工作大局和系統重點任務,突出疫情防控,突出農資保供和城鄉流通體系建設,突出基層社重建和“三會”制度建設,強化作風效能,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在服務意識、管理能力、履職效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升,系統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步 。
雖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上級要求和先進單位,我們的工作還有不小的差距和不足。特別是去年我們在全市考核中位列第三等次末位,這里面固然有一定客觀原因,但我認為主觀因素是主要的,追根溯源,是我們的作風和效能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局意識和組織觀念不強。部分同志政治站位不高,缺少大局意識,對中央、上級的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在沒有深入學習和完整把握的情況下,就大發議論、橫加批踏,又提不出積極的、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不能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中央、上級和市總社黨組保持高度一致。有些同志缺乏組織觀念,對上級安排的工作,總喜歡權衡得失,講究絕對公平,稍有不滿就搞抵觸鬧情緒;有的習慣跟組織講條件要好處,更有甚者不服從不執行。有的同志對單位、系統缺乏歸屬感,只在意個人的利益和感受,集體利益、榮譽根本不在心上;有的同志工作分得太清,缺少協作意識、配合意識,“只掃自家門前雪”,對其他工作習慣性往外擋;有的同志胸襟氣量較小,聽不得不同意見,聽不得批評;有的同志喜歡空頭議論,自己閑著不做事,對做事的同志卻品頭評足、百般挑剔,缺乏換位思考。
二是擔當精神不足。部分同志認為***現在是小部門、邊緣部門,自己再怎么做工作也是“吃力不討好”,排名也總是在后頭,因而工作目標定位不高,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不敢爭一流。有些同志事業心責任感不強,對待工作沒有熱情,缺乏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拼勁。工作缺乏主動性,有的喜歡“等”, 如同算盤珠“撥一撥動一動”,個別甚至撥了也不動;有的喜歡“拖”, 不催不辦,能拖就拖;有的同志存在“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思想,不想著自己給單位多做點事情多做點貢獻,而是總想怎么少干點、輕松點。有的同志工作不肯擔責任, 甘當“甩手掌柜”或“二傳手”,將決策推給上級,將責任推給下級,該管的不管,該抓的不抓,自己“無事一身輕”。有的同志沒有走出“舒適區”, 對工作挑肥揀瘦,只干輕松的、簡單的工作,對復雜工作就想辦法回避推脫,遇到矛盾問題繞道走,而且還不匯報。有的同志干事不肯花心思下苦功,而是像守株待兔,既不愿意向上向橫向爭取,也不注重內部挖潛,更不發動基層,任其自然,放任結果。有的工作粗枝大葉,不耐心不細心,經常出差錯。
三是履職能力不強。有些同志學習意識不強,對業務工作鉆研不深,對上級的要求把握不清,對基層的實情了解不全,思考問題比較簡單,工作缺乏思路、辦法,語言表達、文字撰寫等基本功一直沒有長進。思想比較保守,事業比較狹窄,創新意識不強,習慣于墨守成規,存在“路徑依賴”,總用老思路、老辦法來解決問題,工作缺乏特色、缺少亮點。遇到工作既不開動腦筋,也不深入研究,更提不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方案和操作辦法,而是只會等領導下命令,或是機械教條的執行,簡單應付了事。抓落實的能力不強,只會以文件貫徹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不會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有的缺少計劃性和預見性,對工作中可能發生的問題缺乏相應準備,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往往驚慌失措、亂了陣腳;有的思考問題制定方案不系統不周密,工作不能閉環;有的作風不實,只會布置下命令,不會下基層了解實情,也不會指導、服務、督查,更不會調動一切因素想方設法去推動去完成。有的工作缺少重點,平均施力,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工作缺乏韌性,淺嘗輒止,不能一竿子到底不達目的不罷休。
四是執行紀律還不夠嚴。部分同志對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執行不嚴,對單位的規章制度不以為然,比較自由散漫。有的上下班不準時,有事外出不說明、不請假;有的心思不放在工作上,上班時間開小差,做無關工作的事;有的對會議紀律重視不夠,不遵守會議時間,心不在焉,交頭接耳,玩手機等現象。
今年是黨的百年華誕,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開啟***綜合改革新階段、**事業發展新征程的一年,可以說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時間緊迫,要開好局、起好步,要實現今年的既定目標,要在考核中進位次、上臺階,就必須全力推進作風建設,今天我們第一次把會議范圍擴大到系統企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振奮系統精神、凝聚系統合力,形成系統上下齊抓共管作風效能的良好局面,一天接一天,一級抓一級,一刻不放、寸步不讓,以一流作風創造一流業績,打造出“最美窗口”中的“**風景”。
一、增強“爭先意識”,精神狀態上要添滿“動力”
春節剛剛去過,蘇州、常熟就先后召開了作風建設大會,可見上級對作風效能的重視。常熟市委*書記在全市作風建設大會上強調要突破鴕鳥思維、部門思維、求穩思維、甲方思維、惰性思維和啃老思維,對今年作風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要實現“思維轉變”,就必須要實現“面貌轉變”,干部職工要時刻擰緊思想上這根弦,提振精氣神,繼續發揮我們在去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展現出來的責任意識、使命意識,以“爭第一、爭上游”的昂揚斗志和工作態度,投身新一年的工作,堅決杜絕得過且過、懶散懈怠的工作惰性,以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作風,創出新成績。
二、突出“跨越意識”,工作落實上要開足“馬力”
作風建設最終要落到具體工作上,開展好今年的工作,要積極發揮“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钡木瘢T一股勁、爭一口氣,全力以赴抓好工作落實,推動工作實現“撐桿跨越”。
一是要突出重點抓落實。要始終圍繞“兩爭一前列”,圍繞“美麗窗口”建設,圍繞美麗常熟建設,圍繞系統確定的十件重點職能工作來抓好工作落實。要樹立**系統就是“主戰場”,企業科室就是“主力軍”,干部職工就是“主人翁”的意識,著眼大局,突出重點,把自身工作與系統重點工作、全市工作大局聯系起來、融合起來,嚴格對照任務分解,緊抓工作主攻方向,全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以每個人的一流匯成每個企業、科室的一流,匯成系統跨越發展的一流。
二是要突出責任抓落實。要以目標化、節點化、責任化的思路推進工作,明確各項工作開展的“路線圖”,建立時間倒排、任務倒逼、責任倒查的工作機制,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自己和分管領域的工作,對重點難點問題親自研究,推動解決。相關企業、科室要對照績效考核分解任務,認真研究,列出清單,逐項布置,明確責任,落實專人,抓實細節,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工作,實現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做到任務不完成不放手,目標不實現不放手。
三是要突出創新抓落實。**這個部門要煥發新活力,必須依靠創新,要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須要突出工作創新,要以創新思維破解系統發展難題。思維要多活躍,要加強學習,更新觀念,以“創唯一”的魄力,跳出思維定式抓工作,想人所未想,能人所不能。精力要多集中,要瞄準農業社會化服務、電商發展、項目建設等系統重要創新點,大膽嘗試、大膽作為,推動工作“模式創新”、“方法創新”,在為農服務上闖出新路,在經營管理上闖出新路,力爭創造常熟**模式、常熟**經驗。眼光要多向下,機關干部要多到基層、到企業去走動,多開展調查研究,多了解系統情況,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新問題,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創新點,在基層一線抓好工作創新落實。眼光要多向外,要打開工作眼界,堅決打破老化固化的工作思路,杜絕墨守成規、坐吃山空的思想,要向高處攀,把自己放在全市所有單位里比,放在全國**系統里比,向最高標準看齊,要向先進單位學習,積極引進先進經驗,積極轉換學習成果,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業務水平。眼光要多向內,要建立完善聯動、互通、協調、考核等工作機制,加強系統內部聯系,形成整體創新、協同創新的發展聚合力。
三、強化“考核導向”,監督管理上要加滿“壓力”
要利用好考核這根“指揮棒”,抓工作、抓落實都要瞄準“考核”、指向“考核”,以用目標倒逼進度、用考核倒逼作風,充分發揮出考核推動工作的“加壓器”、“助燃劑”作用。
一是要以組織領導傳導壓力。要繼續發揮好機關作風效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強化協調、監督、考核功能。各企業、科室負責人要切實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對科室存在問題進行查擺,落實整改,督促科室干部職工樹立廉潔、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開展好今年的工作。分管領導要及時掌握工作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解決,確保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二是要以上級考核任務傳導壓力。凡是市里明確的考核任務,都要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一項項對照、一條條明確、一件件落實,確保各項考核任務全面、及時、高質量完成。各企業、科室要緊盯分解的考核任務,定期向上匯報工作進度。
三是要以內部考核制度傳導壓力。全面完善系統內部各項考核制度,為系統工作推進和落實提供制度支撐,形成層層有考核、事事有考核、人人要考核的系統考核管理體系。要在去年出臺《機關工作人員平時考核實施細則(試行)》的基礎上,完善相關操作機制,抓好《細則》的執行,是全員考核制度落到實地、見出實效。要繼續完善全資、控股企業考核細則,加強規范化、目標化、合理化,不斷細化考核指標,壓實工作責任,提升系統治理水平和能力。要抓緊制定出臺基層考核方案,有效強化對基層的管理,傳導考核壓力到基層、到為農服務第一線,提升系統服務水平。
四、強化“規矩意識”,紀律執行上要擰成“合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系統的作風效能,首先體現在工作紀律上,要把紀律挺在最前面,個人、機關、企業共同發力,擰成系統轉變工作作風的合力。
一是要突出黨建引領。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建立健全作風監督機制,認真糾治系統內存在“”等問題,確保各項制度執行到位、落到實處。要重點抓好對干部和企業領導日常履職的監督檢查,對違反工作紀律、履職不盡責的要加大問責追責的力度,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二是要完善制度約束。要進一步完善機關《工作紀律管理制度》,重點加強制度執行情況的自查自糾,把相關工作制度切實落實好、執行好。相關企業也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工作紀律管理方法和制度,明確責任和相關處理辦法,嚴格管理、嚴格執行,上下合力,確保系統作風和工作紀律上不出問題。
篇7
這次城建城管工作暨“清潔共享文明”大行動動員大會,是2011年第一個大規模的會議,是事關“十二五”起始工作的第一個大會,也是市區體制調整后第一個涉及城建城管領域的動員大會,主要任務是按照建設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現代化國際性大都市和區委七屆十一次全會提出的建設“宜商宜居、活力時尚”城區的要求,主動承接市區體制調整,主動擔當責任,緊緊圍繞“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出形象”的目標,來研究部署城建城管和“清潔共享文明”大行動工作,動員全區上下共建城市、共管城市,改善環境、再造環境,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下面,我先具體部署四項工作。等會兒,余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
一、堅持高起點謀劃,切實抓好城建工作
去年10月份以來,市里作出了一系列改革,推出了城區財政體制改革、市區的土地出讓分成體制改革,深化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啟動了城鄉統籌綜合改革、考核評價體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核心就是要理順關系,調動區級工作積極性,實現責權利相統一,以此激發新動力、新活力,這是個機遇,也是個挑戰。我們必須搶勢而上,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積極適應市區體制改革,主動擔當起當家作主的責任,加快城市轉型發展。為此,我們在“十二五”期間初步確定了今后五年城市發展的三大平臺:要做好存量的調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高標準加快城市轉型,改造以舊城舊村、老工業區、商業街區、歷史文化街區為主體的“百個舊城舊村舊片區”,提升綜合功能;在城區西部主要是結合城鄉統籌綜合改革的縱深推進,做好行政區劃調整的同時,加快規劃建設西部新城,為西部發展奠定基礎;在城鄉結合部和雙嶼、仰義周邊山地,通過仰義林里片區山坡地開發,帶動藤橋、上戍周邊區域整合建設,抓好城市功能的拓展,真正體現大都市核心城區的地位?;谶@三大平臺的構筑,今年我們要著重抓好三件事:
一是規劃建設城市平臺。規劃是龍頭,但規劃之前是謀劃,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做好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率先一步,統籌謀劃。一要加強城市規劃修編工作。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和城鄉統籌綜合改革,抓緊編制全區綠地系統規劃、森林規劃、西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的鎮域總體規劃,修編林里片區山坡地利用規劃、仰義片區規劃、江濱路A、B線規劃,完成制革業基地改建、雙岙片和仰義漁渡片等規劃編制工作?,F在繞城高速公路西線段、330國道仰義至雙嶼段、金溫鐵路擴能改造段工程等等都已經確定,這些都有利于整個西部規劃的確定,要把西部發展的拼圖規劃好。二要加快城市功能集聚區建設。扎實推進濱江商務區、七都島、仰義林里片區山坡地、西洲島開發等城市功能集聚區建設。主動承接濱江商務區建設,加大對楊府山商務中心、濱江沿線地區、各片區中心地區以及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四大領域重點項目的拆征力度。加快七都島綜合開發建設進度,抓緊建設緯一路、緯二路和經三路、經四路一期等市政工程。深化仰義林里片區山坡地開發前期工作,先行推進啟動區開發,啟動重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僅是帶動開發,更重要的是要連接西部,如寶昌嶺遂道,要確保今年開工。三要全力打好舊城舊村舊片區改造攻堅戰。啟動橫瀆河西地塊拆遷、制革業基地改建、輕工產業園區及戍浦江周邊區塊、工業區的灣兒浦公園周邊工業區等一批舊片區改造整治項目,江濱路指揮部要加大力度推進永川路改建,以及一系列安置房建設。市里對城中村改造的政策調整馬上要下來,我們要緊緊圍繞“2010年啟動舊村改造工作,2011年動工建設條件成熟的舊村改造,3到5年要完成舊村改造的一系列任務”的目標,切實抓好葡萄、東嶼、橫瀆、上蒲州舊村改造試點,啟動推進試點村拆征工作,并確定10個左右舊村進入前期工作。在實施舊村改造的同時,要按照城市化和構建新型社區要求,積極做好撤村改居和城中村管理體制變革,推進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
二是扎實抓好市政配套。一要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建成沿江防洪堤主體工程及景觀綠化一期工程、七都標準堤塘北堤和西堤、江心嶼防洪堤加高加固主體工程、匯昌河水上公園D1段C3段景觀綠化工程、藤橋一小主體工程,確保江濱B線道路和劃龍橋西路延伸工程全線通車,積極推進甌江南岸、江心嶼綜合旅游文化開發項目等一批城市景觀項目建設。二要扎實推進市政環衛設施建設,輕工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要抓緊勘探,沙頭工業園污水處理要抓緊建設,翻修背街小巷10條以上,完成2個片區的截污納管工程,啟動建設2座垃圾轉運場,確保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同時,啟動1-2個老住宅社區電梯改造工程試點工作。三要堅持安置房與重點項目建設同步謀劃、提前推進,扎實推進安置房建設,統籌落實安置房建設用地,確保完成安置房建設新開工項目6個以上(8到10個)、工作進度要重點考核,在重點工程建設時,先統籌落實安置房。落實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建設項目,確保5萬平方米廉租房建設工程主體結頂。
三是統籌整合城市資源。一要建設投融資平臺。1月22日前,要成立七都綜合建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藤橋鎮新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3個投融資平臺,要通過資金的統籌運用,加快建設。二要做好土地經營工作。城市資源必須統籌,不能著眼于一眼一地,要盤活有限的資源。邊角地等零星用地要統一納入整理、區級成片出讓,切實抓好市里已經明確的9200余畝轉而未供土地的整理清理工作,今年要完成70%。要做好成熟地塊的出讓。三要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城市建設開發。要充分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城市改造、民生事業和基礎設施。要結合“新36條”精神,先行先試,開展試點,突破現有機制。
二、堅持精細化管理,切實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011年城市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以深入開展“六城聯創”活動為主載體,完善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機制、新載體,突出抓好數字城管、市容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使我區的城市文明程度、衛生狀況、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爭取獲得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省級示范文明城區和省環保模范城市榮譽稱號。按照上述要求,重點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市容環境整治。把地掃好,把影響市容環境的亂點整治好,這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基礎工作。要扎實推進以前已經在做的行前農貿周邊、下呂浦一區、前莊路、洪殿北路、附二醫周邊、火車站周邊等城區主要市容亂點的集中治理。精心組織工業園區(中國鞋都)、農貿市場、校園周邊、城中村、城郊結合部環境綜合治理。堅持“疏堵結合、以堵為主”,嚴格管理流動攤點的占道經營,鞏固五馬、大南商業繁華區和繡山行政中心區及以迎賓大道和濱江休閑帶為主的6條攤販嚴管街。要將物業管理作為加強城市管理的重要抓手,引導物業管理進入老舊住宅小區。
二是抓好“數字城管”工作?!皵底殖枪堋敝饕峭ㄟ^各種信息手段,掌握各種情況,采用網格化的管理,提高處置效率。今年1月份,我區“數字城管”平臺已經正式投入運行,一期覆蓋五馬、南門、水心、蓮池、江濱、蒲鞋市、南浦、繡山等8個街道,已經開展路面信息采集等工作?!皵底殖枪堋睉眉仁菍ξ覀児ぷ鞯谋薏?,更是對政府效能的檢測,要確保問題發現率達90%以上,按時處置率達99%以上,結案率達60%以上的目標。
三是抓好違章建筑整治。按照“減存量,控增量、抓重點、攻難點”的整治思路,采取自拆與依法強拆、教育和嚴格處理相結合等方法,依法加大違法建筑整治的攻堅力度。對現行違章、09年以來違章、機關單位違章、黨員干部違章及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違章等5類重點違法建筑要堅決拆除。現在關鍵是責任不落實,要更好地研究定位、定責、定崗的問題,積極完善拆后管理機制,按照市政府下發的違法建筑拆除后土地利用和管理實施意見,抓緊對拆后空地,尤其是已進入土地儲備中心管理的土地,進行綜合利用試點,優先安排相關的基礎配套和公共事業配套,切實鞏固拆違整治成果。
四是抓好城區道路“規范停車、規范收費”專項工作。這項工作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要抓緊做好道路停車泊位智能收費管理系統實施工作,通過收費系統的調劑,解決重點路段道路資源的過度利用帶來的擁堵問題。加快停車場庫建設,今年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計劃建6個停車場庫,我們要按照建一批、改一批的思路,用好閑置土地和挖掘現有地下室資源,鼓勵企業利用自己的空閑土地改造作為停車場庫。
五是抓好園林綠化工作。要挖掘利用空隙,能綠則綠,超額完成市里下達的造綠指標,確保5月份前完成3個公園、40個新增綠地、25個改造提升綠地的建設。加快塘河沿岸綠化改造,構建親水生活體系、濱河慢行系統及文化休閑體系,全面完成今冬明春6.5萬平方米綠化任務。包括主塘河、劃龍橋河、呂浦河、匯昌河、勤奮河等5條主要河道“路通”工程,以及匯昌河南岸3.2萬平方米、小南門沿岸3600平方米、劃龍橋河沿岸4500平方米、南郊鄉各渡河沿岸5000平方米的景觀綠化工程,要進一步加強“兩拆兩綠”工作,第一批29家單位要逐個落實,沿河涉及的50家企業,要限期完成。
三、堅持多方面聯動,切實推進愛國衛生運動
為切實改善城鄉環境衛生,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區委、區政府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從今年1月份起,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持續一年的“清潔共享文明”大行動。這次行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1年底前,實現城區主要道路、公共場所、住宅小區和城鄉結合部清掃保潔到位,地面無明顯污跡,無垃圾亂傾倒、亂堆放,無衛生死角;道路及其附屬設施完好,小區環境潔凈有序,綠化美觀;沿街建筑物、店面無亂張貼、亂涂寫;廣大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較大幅度提高,良好的衛生習慣逐步養成,疫病防范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高。這項活動的重點有四:第一,全面清理街區環境;第二,全面清理城鄉重點部位環境;第三,全面清理住宅小區環境;第四,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為此,我們重點是開展以下三項活動:
一是開展“城鄉大保潔”活動。堅持城鄉聯動,分片推進,抓好重點部位:城區內以主次干道、住宅小區、城中村、建筑工地、農貿市場以及車站碼頭、公園廣場等為重點,抓好生活和建筑垃圾的清運、占道經營的管理和市容秩序的管理等工作;城郊結合部以鐵路、公路、高速公路沿線和城市出入口、集貿市場、廢品收購站(點)等為重點,抓好白色污染、亂搭亂建和垃圾違規堆放等現象的整治;西部農村以生活垃圾堆放點、廁所周邊和河道溝渠等為重點,抓好衛生死角的清理和“滅四害”工作。繡山、南浦、蓮池、黃龍4個街道和南郊鄉、雙嶼鎮要在做好轄區衛生保潔的同時,突出做好轄區內火車站、汽車站、碼頭等區域的衛生保潔工作,為群眾出入創造整潔有序的市容環境。
二是開展“全民大掃除”活動。主要是做好三個方面:第一,外環境衛生大清掃,集中清理居民區、小街巷路、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村居等部位的垃圾、殘土、雜物及衛生死角等,對易被傾倒的區域要著重清理,制定清潔措施;第二,單位衛生大清掃,組織各類單位打掃室內外環境衛生,擦洗門窗玻璃,徹底清除垃圾、雜物、積塵等;第三,病媒生物消殺,各單位要針對鼠、蚊、蠅、蟑螂等病媒生物危害情況和孳生繁殖特點,按照“環境治理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方針,認真組織開展城鄉聯動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預防和減少病媒傳播疾病的發生和危害。
三是開展“垃圾不落地”活動。發動全體市民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人人做到“垃圾不落地、雜物不亂扔”,解決垃圾雜物亂扔、亂倒和隨地拋撒問題。區城管與執法部門要選擇1條以上道路或繁華商業區作為試點,規范設置廢物箱,定時上門收集垃圾;工商分局要切實履行職責,做好“門前三包”的牽頭工作和農貿市場的管理;各基層職能部門要在街道、鄉鎮的統籌下,開展相關工作;各街道、鄉鎮要分別選擇3個以上的社區、村等作為試點。同時,要發動群眾開展“垃圾不落地”萬人勸阻不衛生、不文明行為活動,制止亂扔雜物、隨地吐痰,行人和車輛不按道路標志線行走、亂闖紅燈、行人翻越護欄等不文明行為,并制定處罰標準,通過管教結合,提升群眾文明素質。
四、堅持高標準承接,切實強化各項工作保障
這次市區體制調整,可以說壓力空前,考驗空前,責任空前,但機遇也是空前的,要更好的激發我們的精氣神,培養干部在崗在行在狀態。
一是做到“管人干事理財”。城市管理“以塊為主”。要想守住你的攤,首先守住你的道。此“道”就是自身首先要硬,要求我們重視干部隊伍建設和服務能力建設,對城建城管系統的要求是邊籌建、邊規范、邊運作,對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要求是善于管人干事和理財,學會管人管事管資產。管人,不僅要關心關愛城市工作者和環衛職工的工作、生活,還要理順管理機制、監督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發揮每個干部每個崗位的最大潛能和最大效能。干事,就是要能干事、干成事,要善做善成,不僅要鼓足精氣神,還要在崗在行在狀態。理財,“人隨事轉、權隨事轉、費隨事轉”以后,干部均要有生財有道、聚財有方、用財有章、理財有規意識,每個單位每個項目均要有統籌全年的工作計劃、建設計劃和資金保障計劃,再也不找借口理由,不容推諉扯皮。2011年區政府將調整街道鄉鎮的財政管理體制,對征地拆遷、土地出讓等工作將以“以獎代撥”或“比例分成”形式實行績效掛鉤。
二是實現“建章立制見效”。管理的基礎是建立長效機制,突出網格管理、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推動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一要建立城市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實行周指導、月檢查、季通報、半年匯總、年終考核全過程監督,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領域的突出問題。對建筑泥漿、偷倒渣土、違規偷排、無證經營等要切實管好。二要制訂城市管理服務統一標準,在城市容貌管理、環境衛生作業、道路灑水、門頭牌匾等各方面明確管理標準,從工作流程、崗位要求、工作職責等方面進行規范,并大張旗鼓地向市民宣傳,形成全社會共同聯創、共同監督的濃厚氛圍。三要大力推進城市管理創新,積極主動承接市區體制調整,以改革為動力,切實增強城市服務管理的源動力。在總結提升南門街道委托執法的基礎上加快點面鋪開,嘗試直接向社區委托執法,簡易程序收費由街道鄉鎮自行處置。深化保潔招投標改革,全面放開道路清掃、保潔、養護等作業推向市場,建立一個作業、監管和管理三位一體的環衛運行新機制。
篇8
這次全區社區矯正工作動員會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和全國、全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浙江省在我區開展社區矯正試點的各項工作。下面,我代表區委、區府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當前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重要意義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通過思想改造和勞動改造,矯正其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對于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刑罰執行制度,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是進一步完善社會服刑人員監督管理機制,確保社會長治久安的需要。目前,全省社會服刑人員包括被判決管制的、被宣告緩刑的、被準予監外執行的、被裁定假釋的和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監外執行的五種罪犯,共有兩萬人左右。我區有300人左右。對這些人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總體上是好的,但監督管理工作也有待進一步加強,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創新。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不是司法行政與公安機關的簡單替代。而是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整合審判、檢察、公安、司法行政等各方力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把對社會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工作納入到全社會的維護穩定長效機制之中,以利于進一步加強對社會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維護社會的穩定。
(二)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是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質量,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需要。浙江省在押罪犯總數居全國第三,監禁率居全國第一,全省監獄和看守所關押任務十分繁重。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將一些不需要監禁或不再需要繼續監禁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矯正,既有利于對他們實施針對性的社會化教育,使其盡快融入社會,避免重新犯罪;又有利于監獄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矯正那些只有在監禁條件下才能改造的犯罪分子,提高教育改造質量。同時,開展社區矯正工作,還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社會力量參與對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降低行刑成本,提高行刑效率。
(三)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是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實現刑罰執行工作與時俱進的需要。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是新時期政法工作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同時,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逐步擴大非監禁行刑比例,縮小監禁行刑比例,既符合世界行刑制度的發展趨勢,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體現。據20__年統計,僅就假釋、緩刑兩種行刑方式,在加拿大社區矯治人數是監禁人數的3.94倍;在美國為2.36倍;在日本為1.11倍;在俄羅期為0.81倍,而我國目前緩刑假釋的比例只占所有服刑人員的17。
因此,我們要立足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從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探索、改革和完善我國刑罰制度的高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做好工作。
二、建立健全社區矯正工作的組織體系和工作制度
社區矯正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涉及問題復雜,工作任務繁重。各鎮鄉黨委、政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要從加強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入手,確保浙江省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在我區的順利開展。
(一)要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的組織建設。為了搞好社區矯正工作,區里成立了社區矯正工作委員會,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區的社區矯正工作,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鎮鄉黨委、政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有關部門要按照區社區矯正工作意見和實施方案的要求,盡快建立相應的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工作機制,規范工作程序,確保社區矯正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各鎮(鄉、街道)司法所將承擔社區服刑人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處在社區矯正工作的第一線。各地要針對我區司法所在人員力量和基本設施等方面相對薄弱的情況,切實加強對司法所為重點的基層社區矯正工作組織建設,區司法局要盡快設立社區矯正工作管理科,并積極創造條件,理順局與所的管理體制
,及早實行局對所的直接管理,把政治業務素質強的同志充實到社區矯正工作隊伍中去,確保社區矯正工作的質量。
(二)要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的制度建設。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建設是根本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問題,區社區矯正組織和有關部門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創建社區矯正工作制度體系,保障社區矯正工作的依法、規范運作。我們一要按照《寧波市鄞州社區矯正工作意見》的要求,結合具體實際,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好《意見》的各項規定;二要把社區矯正工作與學習“楓橋經驗”和創建“平安鄞州”結合起來,全力抓好落實;三要認真總結工作中形成的好經驗和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全面提升社區矯正工作制度建設的水平。
三、切實加強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領導
目前,全國確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6省(市)為社區矯正試點地區,浙江省確定杭州市上城區、寧波市鄞州區和諸暨市楓橋鎮為試點地區。我區能成為省社區矯正試點地區,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對我區政法工作的充分肯定,市委徐福寧副書記還對我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作了重要批示。我們要不辜負上級黨委、政府的信任和期望,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抓好社區矯正工作。
(一)要加強社會矯正試點工作的領導。社區矯正試點工作法律性、政策性很強,涉及面廣,責任重大。各鎮鄉黨委、政府和街道黨委、辦事處要把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作為維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加強領導,認真研究,狠抓落實。要按照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和《通知》的要求,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的基本建設,夯實社區矯正工作的基礎。要保證社區矯正工作必需的經費,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完善社區矯正工作方案,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篇9
關鍵詞:農村金融;成長方式;改革目標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07)09-0022-05
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如何深化改革,構建新的農村金融體系,是當前及今后我國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擬就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金融改革的幾個理論問題談幾點認識。
一、共生: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三農”和農村金融關系的再認識
傳統理論認為,“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對經濟具有反作用”,由此推論,在“三農”經濟與農村金融的關系中,“三農”經濟是農村金融的核心和基礎,與“三農”經濟相比,農村金融處于從屬或被決定的地位。以此作為出發點,則可以把農村金融與“三農”的關系簡單概括為支持與被支持的關系,即農村金融通過信貸資源總量與結構配置,支持農業、農村、農民“三農”經濟的發展,二者的關系是單向的。過去乃至現在,我們基本上以此作為政策理論依據,設計和制定農村金融方面相關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措施。
現代經濟學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金融將發揮核心作用,農村金融與“三農”經濟之間不再是簡單的支持與被支持關系,而是共生共榮,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即要求我們從共生理論出發,重新界定“三農”經濟與農村金融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共生理論中,所謂“共生”,是指共生單元之間在一定的共生環境中按某種共生模式形成的關系。該詞最初來源于希臘語,是一個生物學概念,原指不同種屬按某種物質聯系而生活在一起。在現代社會中,共生現象不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廣泛存在于社會體系、經濟體系中。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三農”經濟和農村金融亦是一種共生關系,即“三農”經濟與農村金融通過貨幣資金這種特殊的物質媒介形成“三農”和農村金融共生發展的有機整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有機整體中,農業、農村、農民、農村金融作為重要的構成要素和共生單元,農村金融取之于“三農”,又服務于“三農”,并與“三農”共同存在、共同發展。需要強調的是,在農村金融中,農村商業金融、合作金融與“三農”之間是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共生關系,而政策性金融由于其特殊性,與“三農”關系可以理解為“體外”支持。特別是在商業金融、合作金融難以滿足“三農”發展需要的貧困地區,需要政策性金融發揮主導作用。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的理論觀念的束縛,在“三農”與農村金融的關系上,往往強調農村金融對“三農”的支持作用,甚至背離金融業發展的基本規律,超越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強化了國有銀行對農村金融的主導作用,并在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的示范下,農村金融背離了“合作制”本質,變成事實的商業化經營,最終造成農村金融發展的邊緣化,破壞了農村金融與“三農”共生關系,使“三農”發展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是農村信用社體制變遷過程伴隨著不良資產累積和合作制本質的缺失。中國農村信用社經歷了人民銀行管理、農業銀行管理、人民銀行(中央銀行)代管、銀行監管部門代管、省農信社聯社管理等體制變遷,由于定位不準,經營主體目標不明,導致農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本質逐步缺失,在其發展過程中往往承擔著半商業性、半政策性的任務,在各級政府強調重視農業的強力推動下,農信社以低廉的資金價格承擔著支持農業發展的重任,甚至還承擔著主管部門(特別是農業銀行管理時期)指定的政策性業務,或風險較大、盈利較低的半商業性業務,形成了政策性目標、合作制目標、商業性目標的混合目標。在一個混合的目標下,農村信用社既無法真正遵循商業原則把財務質量搞好,又無法按合作制原則全力支持社員的發展,從而導致不良貸款不斷累積,財務虧損不斷加劇。
二是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撤離,農村金融競爭力嚴重不足。隨著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工、中、建按效益原則、業務量原則,大面積撤銷縣及縣以下分支機構及營業網點,即使是農業銀行,隨著商業化改革的深入,也加大了對縣以下營業網點的撤并力度,業務重點全面向城市收縮,相當一部分縣市城區只剩下農業銀行與信用社兩家機構,鄉鎮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機構,縣及縣以下商業性金融機構缺失,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下降。
三是農村資金的非農化趨勢不斷加劇。郵政儲蓄在農村有很多郵政網點,吸收了大量農村存款,由于郵儲機構沒有貸款功能,吸收農村資金難以用于農業、農村,更無法直接用于農民。郵政儲蓄吸收存款的特殊功能及政策、機制優勢,使農村信用社在與郵儲的競爭中居于劣勢,郵儲存款呈快速增加態勢,加上國有銀行一級法人體制改革,貸款權限上收,業務向大中城市、大行業、大項目集中,縣及縣以下機構往往成為國有銀行的“吸存”機構,也加速了農村資金的流失。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對三農的基本服務,在新增資金方面,主要是中央銀行用利率較低的再貸款支持農村信用社。再貸款資金使得農村信用社在亞洲金融風暴以后,特別是在1999年以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對“三農”的貸款總量。眾所周知,中央銀行再貸款在原理上不能用于此用途,這樣的再貸款能否收回也成問題,因此運用中央銀行再貸款支持農村金融,是一種“體外”支持,并不是一個長久的、可持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外生金融還是內生金融: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金融成長方式的選擇
金融發展理論認為,金融成長是金融增長和金融發展概念的綜合,包含了增長與發展雙重內涵,如果我們把金融資源規模的大小看成量的規定性,把金融結構與效率歸結為金融成長的質的規定性,則金融成長本身就是質與量的有機統一體。從理論上分析,由于起始條件的各異,我們可以把金融成長分為外生金融成長和內生金融成長。
外生金融成長是基于對外部金融模式的移植,是在外部金融業發展的示范下,將外部金融模式移植于某經濟體系的一種方式。這種金融成長一般由政府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是一種政府主導的金融成長,金融組織機構或微觀金融企業處于被動地位,甚至會受到排斥。這種金融成長模式,由于是政府主導、政策移植、人為推進,缺乏與本國或當地經濟主體相互作用、共生共長的培育過程,所以難以與該經濟、文化結構相適應。
內生金融成長主要是基于微觀經濟主體的參與和貢獻,在當地經濟與文化環境的內在機制作用下自覺形成的金融增長。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等市場主體的自主作用是主要的,政府只是在企業和個人自主活動的基礎上介入金融成長過程。因此,內生金融成長
一般包含著較為完善的金融激勵、創新、約束機制,金融成長是一個自發、自主、漸進的演化過程。在這種金融成長方式下,企業和個人作為資金的供給者和需求者,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是金融機構開展金融創新的動力。內生金融成長體現出了企業等經濟主體對金融成長的參與和貢獻,能夠有力動員和有效配置國民儲蓄,從而提高整個社會資本形成水平和效率。正因為與外生金融成長相比,內生金融成長方式具有的這種優勢,各個經濟體都在努力使外生金融向內生金融成長轉化。
就我國農村金融而言,從整體上講,仍未從根本上改變外生金融成長的基本路徑。到目前為止,農村金融改革取得的進展主要體現在對現有金融機構的分工整合、管理規范和體制完善等方面。農村金融機構趨向單一、經營網點減少,還遠遠沒有建立競爭性的、充滿活力的市場機制。因此,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農村金融改革應堅決摒棄外生金融成長方式,積極創造條件,促進農村內生金融的成長。在這一過程中,政府職能轉變至關重要,其職能作用重點應是培育和規范金融市場,形成多樣化的、主動創新的、開放的農村金融市場,而不是對金融機構的具體組織和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滿足農村地區分散性、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構建新的農村金融體系,其要旨在于農村經濟主體在改革中實力的增長和壯大,使得國家對金融體系的外在供給讓位于農村經濟主體自發性的對金融體系變革的內在需求,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建立市場退出機制,讓農村地區的金融交易行為產生出眾多形式的市場金融組織,實現良性循環,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個穩固、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
三、產權制度改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金融改革的核心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金融改革的核心和關鍵,也是各種矛盾的焦點。透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變遷,在農村金融的產權制度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認識:
一是所有權是最具備激勵效果的制度安排。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農村,到后來的蘇南鄉鎮企業模式,以至1990年代以來浙江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都是不斷的所有權下放,產權主體逐步明確的過程,與之伴隨的是世人矚目的績效。而與此相反,在農村金融體系的歷史變遷過程中,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產權關系長期處于模糊狀態,相伴的就是大量的不良資產和虧損掛賬。農村經濟金融正反兩方面驗證了所有權制度安排的激勵效果。
二是控制權是產權結構中的核心和重點??刂茩鄾Q定收益權,20世紀80-90年代我國農村合作基金會由盛至衰,最后被清理關閉,其根本原因在于合作基金會的各投資主體目標函數差異較大,造成投資權與控制權脫節,實際控制權由基層社區政府控制,農民名義上的收益權無法落實。同樣,農村信用社對鄉鎮企業貸款形成的不良資產等歷史問題也從另一個角度表明,農民僅僅是農村信用社的名義所有者,實際上手中并沒有控制權,必然出現農戶從農村信用社貸款難的問題。
三是收益權的持續性與金融機構發展高度相關。以農村信用社為例,農村信用社歷史包袱的形成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合理制度安排形成的不良資產問題,如行政干預、指令貸款支持鄉鎮企業等;二是體制轉換過程中產生的新呆賬,如行社脫鉤過程中的資產分割與劃轉,國有銀行資產剝離過程中形成的借款人道德風險問題(主要表現為逃廢本來可以償還的貸款,寄希望于剝離);三是國家政策原因形成的資產質量問題,如保值儲蓄的貼補支出;合作基金會帶進的呆賬等。可以說,歷史包袱問題本質上是制度問題,由于農村金融體制安排失當,農村金融服務主體出現異化,損害了農村金融機構現實收益權的穩定性、連續性。加之。地方政府部門及農業行政部門、金融機構管理層的“任期效應”,固化了農村金融機構經營目標與利益分配的短期化。
因此,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重構我國農村金融體系應著力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產權制度改革必須把收益權交給農戶。農村金融的產權制度改革必須有利于進一步突出“農”字號的市場定位,通過制度安排,用經濟手段不斷提高農村信用社為“三農”服務的能力,提高扶農、支農水平。農村金融機構面對的是農戶和農村經濟,其生存和發展與農民的利益是緊密相聯的。因此,構建新的農村金融體系必須把收益權切實賦予農民,這是農村金融機構保持經營目標、經營理念和經營質量一致性的重要前提。
第二、產權制度改革應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核心在于明確和規范出資人與經營者各自的權力和責任,建立良性的委托一關系,從而形成產權的激勵和約束機制。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村地區的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農村信用社的關系貸款問題,農村合作基金會的濫用集體資金問題以及部分地區農村政策金融的資金挪用問題,根源都在于這些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出現金融機構管理層內部人控制和地方政府外部人的行政干預?!敖柁r村金融之雞,下非農之蛋,結果是雞飛蛋打?!?/p>
第三、產權制度改革要充分信任農民的理性和創新能力,支持和鼓勵農村金融組織形式創新。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認為,農戶相當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單位,農民比起任何資本主義企業家來毫不遜色,基于此,改造傳統農業的出路在于激勵農民為追求利潤而創新的行為。S.波普金更是直言,小農的農場完全可以用資本主義的公司來刻畫,也就是說,小農無論是在市場領域還是政治社會活動中,都更傾向于按理性的投資者的原則行事。從這一思路出發,我們可以看到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愿景:由農戶自發組織起來的,集所有權、控制權和收益權于農戶一身的農村金融體系,這種內生于農村經濟中的金融體系必然具有持續的生命力。
四、科學界定政府與市場在新農村金融體系中的職能定位
(一)政府職能:供給公共產品。針對當前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政府需要在三個方面提供公共產品:
一是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政府要調整發展戰略,消除歧視農業和農村、傾向工業和城市的發展策略,要建立科學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按照比較優勢發展經濟。政府要通過制定和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為農村金融體系有效運行提供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二是金融基礎設施。包括進行法律、監管和制度方面的改革,如建立完善抵押物擔保物權;建立完善相關法律體系以減少交易成本;取消利率限制,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針對準正規金融機構和非正規機構建立特別的監管框架;建立農村信用擔保中介和農村金融風險分擔機制等,從而使農村地區獲得更多的信貸資金。
三是政策性金融。政府通過建立政策性金融機構,直接提供政策性資金,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資金主要用于農田水利設施、飲用水、電力、通訊等設施建設,以及農戶適用技術應用和推廣,農村市場及公平交易的環境建設等,以此改善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農村居民的金融交易能力,提高農村金融交易水平。由于這里的資金支持是對農戶的脫貧支持,因而也是公共品。
因此,在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中,政策性金融機構任重道遠,必須著力改革我國農村政策性金融體系。既把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作為國家“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政策性資金運用的窗口,為國家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又直接面向農村地區和農戶,把消除貧困、平抑主要農產品價格波動、降低農民的系統性風險作為主要任務。
(二)商業性金融機構:提供私人產品。商業性金融服務是典型的私人品,其消費具有嚴格的排他性和競爭性,只有條件好、抗風險能力強、經營前景優良、信用等級高的農戶才能獲得。因此商業性金融機構必須堅持資金配制上的優勝劣汰,徹底將政策性業務從商業性金融機構中分離出來,最大程度地降低道德風險,堅持按市場原則配置信貸資源,引導資金投向,促進產業、產品和技術結構的調整。
(三)合作金融:提供準公共產品。真正的合作金融提供的是介于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之間的準公共產品。一方面,在合作社社員之間,金融服務具有非排他性,只要是社員,就有權利獲得附帶各種優惠條件的金融服務。但在另一方面,在各個社員獲得金融服務的質量上具有競爭性,即不同條件、不同信用狀況的農戶得到的融資支持是不同的。目前在農村信用社中普遍推廣的小額信用貸款中,各地普遍實行的信用額度核定和貸款證發放基本遵循這一邏輯。同時,國外合作金融發展的經驗也表明,農村合作金融的建立和有效運轉也離不開該國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現實問題是,從1996年實現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行社脫鉤”以后,初步形成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組成的政策性、合作性和商業性并生并存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但并沒有帶來農村金融的全面發展。根本原因在于農業發展銀行政策界定單一,沒有充分起到提供公共產品的作用,農村信用社也脫離合作金融的本質,不具備合作金融的特點,農業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根據優勝劣汰的原則進一步向大中城市和優勢產業、壟斷行業、優質企業集中。農村金融體系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沒有解決。
五、混合金融體制: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金融改革的目標選擇
這一改革目標包含四個層次的內容:
其一,轉變政府職能,放棄對農村金融企業的具體組織和參與,將重點放在建立完善農村金融法律環境、規范金融市場方面。在實行審慎監管的同時,逐步降低行業進入門檻,允許正當合理的民間金融機構設立,確保農村金融市場真正成為充分競爭、有效率、開放式的市場。
其二,構建以商業金融為主體,合作金融、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分工協作的混合型金融體系。盡管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存在多樣性和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特點,但從總體上講,經過二十多年的市場化改革,農村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結構、金融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受此影響,商業性金融在農村金融體系中日益發揮主體作用。
其三、商業原則與市場運作。市場機制是農村金融體系運行的基礎,堅持市場機制推動適應農村經濟金融需求特點的、以中小金融機構為主的多元化金融機構的相互競爭、共同發展,通過建立科學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使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引入市場化競爭機制,提高農村金融體系的綜合效能。
其四,支持農村非正規金融的發展,政府重視并創造條件實現農村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的功能互補,提高農村金融體系的整體績效水平,通過金融深化,最終消除二元金融結構對農村經濟的抑制,滿足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構建新的農村金融體系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組織多樣性,強化農村金融領域競爭機制建設,擴大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競爭帶來效率,擴大金融服務供給,不斷滿足不同農村市場的金融服務需求。總體看來,我國各類金融機構往往只擁有同質的、最基本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難以滿足多層次的農村金融市場的需求。客觀上需要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組織體系,包括非正規金融的存在,作為正規金融市場的有益補充,從而促進市場競爭,增進社會福利。
二是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在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中的主體作用。農村金融市場的主體應該是競爭性商業金融,在競爭環境下,合作金融對其成員而言是合作性的,但是對外仍然需要按照市場規則運作,因而也是競爭性商業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商業化小額信貸的效果可能好于包括貼息貸款之類的一般政策性金融。農業銀行的貼息貸款很容易產生弊端,容易扭曲和破壞競爭性商業金融市場。
三是改革拓展農業發展銀行的職能定位,充分發揮其農業政策性金融功能。農業發展銀行是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當前,農業發展銀行要根據國家農業政策在做好收購資金封閉管理的同時,積極拓展現有業務范圍。首先,支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其次,支持農村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地區平衡發展,提高農村社會化、現代化建設水平;再次,支持農業產業化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抓住重點企業、項目進行支持,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最后,全力支持貧困地區人口盡快脫貧解困,緊緊圍繞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的目標,重點支持有助于直接解決溫飽的種植業、養殖業和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除此之外,政策性金融還可以在建立貸款擔保體系、農業保險體系、農村金融組織結算體系、建立金融服務信息系統等方面發揮作用。
四是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培育真正的合作金融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重點是明確產權關系和管理責任,強化內部管理和自我約束機制,進一步增強為“三農”服務的功能,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作用。要根據不同地區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改革,對經濟發達地區,改制為商業性金融。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主要以當地農戶為服務對象的農村信用社,可以按照合作原則改造成為規范的合作金融組織。同時,應該積極培育農民的合作意識及思想,引導農民組建真正的合作金融組織。
- 上一篇:檔案管理理論知識
- 下一篇:交通工程專業就業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