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區規劃設計范文
時間:2023-07-12 17:41: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住宅小區規劃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現狀
1.1住宅小區規劃缺乏經濟性。住宅小區規劃設計并不單單包括居住建筑,現在很多地方所謂的綠色住宅區,往往僅僅考慮到了居住建筑的設計,在住宅單體設計上強調建造“節能省地型”,“環保舒適型”,“綠色建筑”等住宅,而在一些公共建筑配建上隨意性過大,住宅建筑體現了綠色節約的原則,而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卻盲目追求造型的別致,拋開了建筑設計初期的經濟性原則。或者有些綠化景觀設計前期設計時候注意了節能環保,可是后期實施過程中浪費水源或者耗電的現象嚴重。當前設計人員在規劃設計中往往只關注房地產開發總造價,沒有計算住宅區投入使用以后的運營維修成本,在使用過程中才發現后期的運營維護費用極高。所以在規劃設計之初設計人員就要在居住區環境景觀營造方面,尤其是水景景觀方面,解決好經濟良好的水源和水動力設施問題。
1.2住宅小區功能定位不準確。住宅小區規劃包括住宅建筑設計、公共建筑配建、小區道路設計和小區景觀營建,一個良好的住宅小區不但是一個居住社區、更是集購物、休閑、娛樂和工作為一體的公共社區。理論和實踐都證明,現今中檔以上的住宅小區除了具有生活功能之外,同時又具有個人發展功能和享受功能[1]。然而現代市場競爭的激烈,專業人員分工的細化,造成很多居住區規劃設計的重點不是主要突出居住建筑的舒適,而是重點策劃公建配套設施的規模、小區環境細部。至于建筑內部的熱工性能如何,建造質量及設計是否經濟合理,則往往被忽視。住宅小區的主要功能不管演變得多么復雜和多樣化,生活使用功能都是位于第一位的,其他任何功能都是附屬部分。
1.3住宅小區配套設施不完善。目前,很多小區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調查研究不夠細致,高檔社區戶型雖然越造越大,而小區休閑、健身設施都跟不上,而很多小戶型,更是打著經濟適用的旗號,根本不重視公共設施的配置。甚至還有些小區在設計時雖然考慮公共建筑如小學,而實施時卻因為利潤驅使將原有的公建變成住宅,造成很多小區品質提升不上去,出現很多實際問題,如“買菜難”、“停車難”的問題。
2 規劃設計原則
2.1整體性原則
完善建筑群空間布局藝術性、避免單一呆板兵營式的組群布局,體現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融洽,可持續發展三大原則。建筑形式和空間規劃應具有親切宜人的尺度和風格,居住社區環境設計應體現對使用者的關懷。要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活動需要,為其提供相應社區服務設施,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過對物質形態精心規劃設計以及對住戶組織活動特性的研究創造更多積極空間,促進住戶之間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鄰里關系的和睦性。
2.2滿足多元化要求
運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視覺審美以及生活需求。家庭結構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齡化、住宅商品化、住區智能化、及私人汽車進入家庭的轉變勢必給小區規劃中住宅商品類型提出更多的要求,如別墅、花園陽房、多層躍層、小高層、高層、錯層、公寓式住宅。
2.3突出生態質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積率,高綠化率;設置大面積綠地(生態性),分散組團綠地(可達性):應當關心綠地率,并非綠化率。綠地率指小區綠地與組團綠地占小區總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綠地(此兩項分別屬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綠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綠化百分比:另外提高綠化率的前提下,必須結合景觀設計為住戶提供一種具有文化氣息的生活場所。
3現代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
3.1住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科學化。
3.1.1從"以人為本"出發,建筑與環境并重,現實與適當超前結合。一般應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時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內部功能應從改革開放前經濟水平較低時期主要解決"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問題,向今后的實用型尤其是舒適型發展,發揮住宅及住區的發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3.1.2住區的功能區應布置得當,有豐富的層次,布局結構有特色。住區以居住為主體,但在教育醫療、文化娛樂、體育鍛煉、交通出行、園林綠化......等功能區也要環繞居住中心,根據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樓的投影面積所占用地面積的比例(密度)應控制在30%以下;綠化用地一般應超過35%,并盡可能擴大,如有的優秀住區已達到50%以上。綠地分布應按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則。
3.1.3住宅群體的布置,應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間。合理的組團圍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豐富建筑空間環境,優化組團園林設計,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鍛煉。也可以設計立體交往空間,在相鄰的住宅樓(尤其是高層)之間及樓頂設計幾個交往層。
3.2住區的建筑設計與環境的組合應凸顯我國文化內涵,表現豐富的、有個性有特色的主題。
住區的個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發展商開發的小區也應表現不同的特色,不應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區做好了個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濃郁的文化氛圍為主題,有的以山水園林為主題,有的以生態環保為主題,有的以健康--體育為主題......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區要表現特色,住區內住宅組團(群落、院落)也應盡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體形態、標志,尤其是大型住區。如深圳的"四季花城"時尚樓盤,就按不同季節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題不突出的住區,在園林設計、建筑造型、社區服務等方面也應表現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繽紛的住區、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質量越高、居住環境越好,城市景觀越美。
3.3努力建設住區的生態環境系統。
在住區規劃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積率、只重建房不重環境的傾向。對住區空間的布置,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并按生態要求,本著"以人為本"原則,在住宅布置、環境布置、交通系統......等環節保證住區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氣,良好的通風,潔凈的水面,盡可能擴大綠化面積,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數(多種樹)和造氧功能。不讓小區有泥地,以盡量減少塵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樹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絕不能盲目破壞自然山水,隨便推山建房,砍樹取地。同時要做到處理"三廢",凈化空氣和水面,落實防風、防塵、防曬措施,改善小氣候,使住區生態環境比原來好得多。
3.4美化住區景觀系統,建設"山水住區"。
“山水住區”不是簡單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內涵主要是科學地利用原有山水,適當地創建人造山水,使住區園林化、生態化、美觀化,做到"常年葉綠,四季花開;開門見綠,推窗見景;雨不見泥,風不起塵;空氣清新,賞心悅目"。同時使自然環境繼承、發揮中國文化傳統,做到傳統與現代結合,洋為中用,設計出現代、有藝術價值、觀賞性強的山水園林景觀和各類小區,表現高明的創造性,傳統的文化性,高尚的觀賞性,顯現濃郁的詩情畫意,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區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造園手法,在喧鬧的市中心區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彎曲流動的溪澗水景,住宅建在種滿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邊,使居民享受到一種大隱于市的自然氣息和生態美景。
3.5交通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的影響。
通過合理規劃,把住宅區內的人車流線實現合理分開,并且滿足消防、救護需要,盡量減少對住戶的干擾,以營造寧靜舒適的生活為原則進行布置,以達到通達性、安全性、方便性、一體性、多層次性的要求。
篇2
關鍵詞:城市住宅小區;規劃原則;規劃理念;Abstract: City residential area is the basic area of people's life. Its construction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residential areas must have the proper function and reasonable economy, but also must make people feel happy,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comfortable. This paper analyses some problems of design process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Keywords: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principles; planning concept;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原則
1.1以人為本的原則。鑒于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更新或演進,規劃設計必須研究其新特點和新需求,努力創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觀風貌和高質量的人居環境,使入住后的城市住宅小區能滿足居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種需求。
1.2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城市住宅小區要建立人與自然有機和諧的統一體,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實現社會經濟與自然生態在更高水平上的和諧發展,既要考慮近期建設,又要兼顧長遠發展,以適應居民的遠期發展需要。
1.3生態環保的原則。城市住宅小區要在滿足日照、采光和通風的基礎上,加大力度進行綠地系統規劃,最大限度地使居民接近自然、享受自然,保證居民的身心健康。依據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運用建筑技術科學和生態學的基本原理,采用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將生態、環保和節能思想貫穿到建筑環境中。
1.4整體規劃的原則。城市住宅小區要充分地挖掘地方特色,綜合考慮小區內的物質因素,注重小區內外部空間的景觀設計以及兩者的有機結合,使建筑、綠化、道路、小品統籌規劃,有機結合,滿足居民的需求,形成完整的統一體。
2小區風格的塑造
2.1因地制宜的布局
小區的建筑離不開土地,它與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關,規劃設計要充分注意保護環境,防止污染,防止見山就挖,逢水就堵填,逢樹就砍,致使青山綠水不斷遭到破壞的行為。應善于把握歷史、地形、地貌和地物作為創作的依據,反映出小區的特色。漢中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在進行舊城區改造時要特別慎重對待基地上的古樹名木,不宜隨便將其移栽,要將其保護并與規劃的空間有機地組織,就能反映空間環境的文化歷史底蘊。
2.2傳統文脈的延續
小區是構成城市的細胞,應充分體現城市的建筑文化傳統、居住環境文脈、城市景觀環境等要素。充實小區的文化內涵,營造多種主題的小區,諸如綠色環保型、健身康樂型、山水園林型等,同時要求規劃從整體到局部以至細節都貫穿同一個主題。如江南城市可采用低層建筑布置,粉墻黛瓦以及傳統造園手法,體現出江南水鄉的古樸、清新、淡雅的特色。
2.3建筑形象的創作
小區風格主要由大量性的住宅風格形成,而住宅風格是由其形象決定。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內容的建筑空間藝術形象和建筑外形構圖。它首先反映建筑物的性格,反映小區的風格,它是建筑形式與內容兩者密切聯系的結果。其次是反映內部空間之間,內部與外部空間組合的情況,以及立面構圖、細部處理、材料的色彩與質感,光影和裝飾處理等;第三是反映不同技術條件、不同自然條件以及不同的民族特點等;第四是建筑物所在地區的氣候、地形、道路及綠化等。
2.4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小區規劃設計中,一定要樹立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它是以人為本,天人合一,遵循自然,回歸自然,人、社會、自然和諧,生態綜合平衡,生生不息的可持續發展。要敢于改革和創新,為居民創造舒適、美好、科學、衛生的生活環境,造福于后代。
2.5小區風格是由社會生活形態發展變化的環境決定
小區的步行、休憩、社交等公共活動空間,如景觀步道、健康步道、商業休閑步行街等特色步行系統,將成為人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如老年人休息場所、兒童游樂場所、公共活動場所等,應便于鄰里居民相互來往、交流,培養互愛、互助、互讓、互勉的精神。
3小區規劃設計中的空間環境
3.1協調中創造特色
將人工環境融于自然,融于周邊環境,融于地域文化,并在融溶的協調中,利用地理自然環境和地方人文環境的特殊性,創造小區的特色,使小區具有特殊的文化品位,給人以親切感、認同感和歸屬感。
3.2整體中突出中心
從空間的領域關系來看,由私有空間到共享空間,中間的過渡空間可有不同層次設置,有半私有空間或半公有空間,也有兩者兼具者,各層次特有的功能、內容、尺度無聲地規范著人們的行為,給予人們領域感和安全感。
3.3連續中溝通交往
連續的空間使人的活動連續,使社區具有一種擴大了的家庭形象,先進的物業管理增強了社區相對的獨立性和社會維護能力,整個小區則可減少封閉的圍合與分隔,以利于外部活動場地和空間的拓展與連續,使各類公共活動場地與設施的主動式交往空間和路徑、回廊、過道等被動式交往空間連接一氣,以使主動和被動交往行為交織起來,利于擴大居民的接觸和交往。
3.4配套完善的設施
環境設計的內容包括噴泉、雕塑、游泳池、小品、體育運動場所、娛樂場所、休閑場所等。但由于多種因素,目前的小區環境藝術設計出現了誤區:一是缺少人與環境交流的空間;二是人文意識缺少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過份崇拜歐化洋風,設計理念缺少人文和諧意識。
3.5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
滿足有關日照、通風、朝向、防火、防災等要求,保證居住環境基本衛生健康。對地區的風向、水文地質、地形等環境條件應作充分了解,對不利的環境因素要作防護隔離,對有利因素可作疏導利用。
4小區規劃設計中的園林綠化
4.1環境是小區園林綠化建設的主旋律
優美的園林綠化環境是住宅小區最基本的要素,對商品住宅的銷售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有許多開發商在住宅建筑尚未完工,甚至是剛開工時,就進行園林綠化的建設,為客戶展示真實的環境景觀,以達到促進銷售之目的。
4.2合理規劃和利用空間,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區綠地率
首先是利用自然條件和環境特點,結合小區規劃布局,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系統。其次是綠化除和各種活動場地結合,還要與住宅建筑空間、公共建筑環境結合,合理搭配和運用園林建筑小品、水景、園林植物、園路和鋪裝等諸要素,在空間組織上達到一步一景,景隨步移的效果,強調園林景觀與生活、文化等的連接,充分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營造生態型居住環境和高尚的人文景觀。再次是植物品種選擇應考慮植物生態,適應地方氣候土壤條件,反映地方特色;住宅庭院注意種植冬可透光、夏可遮陽、無毒無臭、防蟲、耐陰、吸塵、防火的植物品種的配植。
4.3景觀設計師參與住宅小區的總體規劃
規劃設計因素受到高度重視,成為住宅區銷售的強有力支持。各房地產開發商都不惜重金,邀請國內外著名的景觀設計公司參與小區的總體規劃,而不是在布局、結構完成之后,再進行園林綠化的規劃設計。景觀規劃的早期介人,可以保證小區開發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資源,保證小區園林綠化與建筑和諧統一,使小區的園林綠化體現社區文化的氛圍。
4.4水景設計得到廣泛應用
水是流動的生命,是小區園林景觀的靈氣所在,容易成為視覺的中心。住宅小區應合理地利用飛瀑、綠池、流泉、水梯、疊水、噴泉、水池、水霧、水幕墻等形式,為靜謐的家居生活帶來清純的水的活力。小區中設置淺水游泳池,不僅可以健身消閑,更使環境增色許多。
4.5大城市中的小區應設置避難的廣場綠地
大城市高樓林立、道路密集,由于沒有分布在居住小區的廣場綠地,對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隱患很大。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很短,人口密集,用地高度緊張,人均資源較少;二是在過去的小區建設中,比較忽略小區的綠化與環境問題,尤其是屬于工業性質的城市,伴隨著工業與污染的擴大,綠化卻在減少,屬于“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為有效應對自然災害,避免或盡量減少災害損失,小區應按相關規定設置避難的廣場綠地。
5結語
城市住宅小區只有不斷地更新思路、推陳出新,努力探索更多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才能為人們創作出人性化、個性化、智能化的新一代的住宅小區。在城市住宅小區規劃建設中突出與自然融合的總體布局、確立合理的規劃結構、合理建立與景觀相配合的道路交通規劃、優先確立與居住容量相匹配人停車場所,以及明確景觀和綠化系統規劃,才能最終為業主提供更為舒適的居住空間。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住宅建設小區生態規劃設計住宅產業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
前言
住宅建設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它涉及到每個居民的切身利益,影響著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繁榮。在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中,積極推進“以人為核本、順應生態環境”的設計觀念,進行“可持續發展”,通過規劃設計的創新活動,規劃設計出具有生態環境、設備完善、宜居的小區建筑,從而實現住宅小區人性化與環境生態化的和諧統一,創造宜居家園,是小區建筑規劃設計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以某小區工程為例, 淺議生態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要點。
1生態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
生態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必須綜合運用當代建筑美學、人工環境學、生態學、建筑技術科學以及其它科學技術的成果,把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健康、環保、高效、美觀的居住環境。近年來,伴隨著住宅產業化的發展,現代住宅不再單純地追求居住面積大小和適用的功能,,而更多地考慮還應具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人們提供空間環境、人文環境等具有觀光、休閑、度假等綜合性的功能。 隨著人們收入、閑暇時間的增多,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渴望多樣化的小區,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生態環境中回歸自然、放松自己,享受生活。因此,小區建筑的規劃設計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小區建筑能否滿足人們居住需求的同時,做到住宅小區的人性化與環境生態化的和諧統一。
東部華僑城由華僑城集團投資35億興建的大型綜合生態旅游度假區。本人作為項目負責人,組織和設計了東部華僑城天麓街區,東部華僑城萊茵堡萊茵莊園。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堅守“讓都市人回歸自然”的規劃宗旨,在山海間巧妙規劃了大峽谷、茶溪谷、云海谷三大主題。山間規劃有別墅,1號地塊別墅22幢獨立別墅坐落于大峽谷景區東側陡峭的山脊和山谷綠化帶間的坡地上,綿延起伏的山巒、郁郁蔥蔥的植被、壯闊的海景都是1號地塊的優美自然景觀。整個東部華僑城別墅都秉承著成就建筑藝術的思想,順應生態環境的設計觀念進行規劃設計。
東部華僑城萊茵堡、萊茵莊園總建面共5萬平方米以上,產品類型非常豐富,包括了:洋房、疊拼、雙拼、獨棟等物業類型,其中51套200平米左右疊拼別墅。萊茵堡位于鹽田區大梅沙,用地面積68437.58平方米,允許建筑面積11538平方米,規劃為德國城堡式建筑風格,秉承歐洲建筑工藝,展現德國藝術風情,感受德國小鎮風情。萊茵莊園項目位于鹽田區大梅沙,用地面積193830.53平方米,允許建筑面積39972平方米,其中住宅31660平方米,低密度住宅8312平方米。
東部華僑城天麓街區位于大俠谷、云海谷、茶溪谷三大景區交界處,項目用地面積123938.7平方米,建筑面積38809.947平方米,產品包括雙拼別墅、疊拼別墅和多層洋房,總共126套188-305平方米的雙拼、疊拼和洋房,還有配套的商業街同時面市。此街區以“瑞士山水風情小鎮”為主題,設計建造了功能多樣的景點,如商業街區、湖畔別墅區、生態瀑布區、山頂休閑區、湖畔生態觀光帶、玫瑰廣場等,同時結合東部華僑城景區內的山、湖、建筑、人文等元素,讓住宅與生態旅游景區融為一體,是東部華僑城內的核心景區。
2 生態住宅小區設計原則
生態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原則是以運用環境生態學原理和遵循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構思、組織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質因素,使物質、能源在住宅小區內有秩序地、充分良性循環轉換,保持高效、低碳、無污染,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生態環境不僅涉及住宅區的自然環境,也涉及住宅區的人文、經濟和社會環境。規劃設計生態住宅主要是在這種原則的指導下,在住宅建設規劃設計中,始終以生態問題為中心,整合各種環境因素、建筑、人文、城市道路管網等元素進行系統的規劃與建設,使住宅區生態環境處于良性循環狀態之中。
3怎樣追求高效、低碳、無污染的生態住宅小區呢?
3.1生態住宅要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滿足人體的舒適要求。做到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空氣清新,及無輻射、無污染、低能耗以及環境舒適、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在人文方面,既要保證安全性、私密性,又要滿足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交往需求。達到住宅與人、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盡可能減少建筑對自然環境、建筑對人的負面影響,如材料的無害化、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環,減少有害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及不使用有害建筑材料等等。
3.2充分利用資源,因地制宜、合理開發,杜絕浪費與大能耗的行為,以最低的能源、資源成本去獲取高效益的建筑出品。
住宅小區與大自然和不和諧,不僅體現在能量、物質方面,同時也體現在精神境界方面,包括生態住宅與自然景觀相融合,與社會文化相融合。人們在選擇住宅時,不再單純地追求居住面積和適用的功能,而更多地考慮空間環境、人文環境、區域位置、物業管理、物資采購、交通等諸多因素,因此對小區總平面規劃的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區域建筑規劃、住宅單體設計、建筑能源系統的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建筑位置、朝向、造型、標高、道路和綠化的布置、地形、地貌以及物業管理、物資采購、交通等諸多因素的細節處理,如維護結構材料選擇、保溫方式、門窗形式、布置室外綠化布置(包括屋頂綠化和墻壁垂直綠化)和水體規劃等等;充分考慮氣候因素和場地因素,盡可能利用天然熱源、冷源來實現采暖與降溫;充分利用自然通風來改善空氣質量、降溫、除濕;在適當的范圍內進行雨水收集、中水處理、水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 使用本土材料、降低由干材料運輸而造成的能耗和環境污染。
4結語
要將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做好,就必須處理好建筑與地形道路、綠化、相鄰建筑和周圍環境等之間的關系, 同時對人們的居住模式、居住心理和居住觀念要有深刻的了解,積極推進“以人為核本、順應生態環境”的設計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從而創造出一個高品質、高效益的人居空間,實現住區人性化與環境生態化的和諧統一宜居家園。
生態住宅是多種技術集成的結果,它需要科學技術的進步,更不能離開在政府相關政策法規的鼓勵和正確引導。只有在設計過程中各專業人員的相互合作與共同努力,綜合運用當代建筑學、建筑技術科學、生態學及其它科學技術的成果,從技術、經濟、環境、能源及社會等角度出發系統地評價與設計住區的室內外環境,才會有更多更好住宅生態規劃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周滔,李啟明.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在中國的發展分析[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2,(1).
篇4
關鍵詞:現代化住宅;建筑設計;規劃;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據調查顯示,近年來,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多,為緩解城市住宅壓力,住宅小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節約用地至關重要。建筑是小區的主體,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規代化建筑取得了很大進步技術不斷更新施工工藝呈現出多樣化而且朝著節能環保的方向邁進,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建筑的規劃設計效果直接影響著小區的形象,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所在城市的發展水平必須加強重視。
一、現代化小區建筑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化小區建筑規劃設計應緊跟時展步伐,相應的增加科技技術的應用,引進國際化的設計理念。不過根據現代化小區建筑規劃設計的現狀來看,雖然給社會公眾群體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是更多的環境破壞以及威脅公共安全的潛在因素也在滋生,加重了社會公眾群體的心理負擔,違背了舒適性的住宅小區要求。
首先,現代化設計施工建筑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施工技術陳舊落后,無法滿足現階段現代化小區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其次,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筑材料也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建筑材料的品種選擇與質量問題也是影響現代化小區建筑規劃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現代化建筑小區規劃中大量的應用了假山、人工湖、園林等設計,雖然美化了現代化小區的環境,但是較為容易由于人為因素導致假山坍塌、人工湖溺水等情況出現;如果小商販、超市、娛樂場所等如果進駐小區,就會擾亂小區正常秩序,威脅小區正常治安環境,還容易產生噪音污染;最后現代化小區在日常運轉的過程中,會消耗非常多的能源,包括電能、天然氣、水資源等等,由于節能技術應用不到位,導致大量的能源浪費。
目前,現代化小區建筑多為高層建筑,而高層建筑最重要的就是突況的緊急疏散能力,如果緊急疏散通道設計不夠合理,那么久不利于住戶的人身安全。
因此,現代化小區的建筑規劃應該立足于當前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現狀,以優美的環境、舒適的住宅氛圍、以能緩解壓力為重心進行科學合理的建筑規劃設計,促進人與自然得完美結合,才是現代化小區建筑規劃設計的根本。
二、現代化小區中的建筑規劃設計措施
(1)建筑的布局
現代化小區建筑的布局,首先要考慮的是能否便于住戶日常生活與出行,其次還要考慮到當地的自然環境,根據道路的分布、綠化帶的分布等情況,合理的規劃設計小區建筑的朝向、分布,保證現代化小區建筑整體布局的合理性、觀賞性已經舒適性。在確定小區建筑的朝向之后,就需要根據設計人員的實際考察,確定小區內部公共設施、建筑間距等一系列的位置,使現代化建筑小區整體布局井井有條,也能使現代化小區建筑整體的美觀性得到提升,也能保證住戶每天都能獲得美的享受,在繁雜的工作后能夠得到舒適、溫馨的休憩之地。
(2)綠色節能設計
現代化建筑正朝著綠色節能的方向發展在保證建筑實用性的基礎上應重點考慮屋面、地面、墻體、門窗的節能問題,如外門窗,能耗較大加若設計不合理,熱量很容易散失,包括1/3 的冷風滲透和1/3 的傳熱損失,所以,在不影響日常通風、采光、觀景需求的前提下,盡量縮小住宅外門窗的面積。加強其氣密性,減少冷風滲透和外門窗自身的傳熱量,提高外門窗的保溫性能。
在整個建筑工程中,外墻占的面積最大,能源消耗量也最大,必須重視外墻的節能工作。在外墻節能設計時,主要是依靠保溫隔熱材料來實現傳熱系數的關鍵其節能效果,因此必須選擇適宜的材料和結構。當前的保溫結構主要有三種:一是外保溫,二是內保溫,三是夾心層保溫,且這三種保溫結構都各具特色。外保溫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其發生在實際中,常會出現的冷橋熱橋的現象,還能減少能源消耗,保護主體結構,有效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因此在節能設計時外保溫體系多被人們采用。
(3)電氣設備設計
首先供配電系統要合理,在實現正常供電的同時盡量簡單設計,參照用電負荷容量及其分布、用電設備特征等因素進行合理設計,保障系統實現最佳狀態的經濟節能運行;電纜盡量選擇安全性較高的環保節能型材料,變壓器的數量和容量合理設置,在調速控制方案和用電設備選型一定的條件下,如果供配電系統的功率因素不符合接入電網的要求,要及時補償無功率,以減少線路損耗和變壓器損耗。
其次,在照明設計方面,對自然光加以利用,將其引入室內與人工照明互補,減少能耗使用節能開關,如公共場所以聲控開關為主樓道則盡量選擇節能自熄開關。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推廣一些高效低耗的光源電器,如T8 熒光燈等。
(4)打造特色小區
現代化的小區,還應有自己鮮明的特色,要創新規劃設計理念。對小區進行準確定位,通過多元化的組織手法和多樣的居住空間創造方法,結合小區所在地段、城市大環境,建設特色小區。
可以運用靈活的組織手法,創造豐富的藝術生活空間。小區景觀可以充分借用周圍的景觀,并巧妙應用過渡、滲透、對比等豐富的組景手法,打造主題鮮明、動靜結合、軟硬搭配的建筑結構空間,提高整個小區的文化品位。
還應重視小區規劃與當地的歷史文脈相結合,要與城市整體形象相協調。在規劃設計上充分考慮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使小區能夠延續所在地區的歷史文脈,體現出文化傳統的積淀。
(5)轉型為生態型小區
現代化小區應該逐步向生態型小區轉型,在保證住戶的舒適溫馨住宅環境前提下,讓人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首先是要融合生態學,建筑學,美學,生態學等學科,綜合小區的實際環境,協調生態平衡,充分利用綠地建設,增加小區綠化面積。而且,增加綠化面積不僅能夠美觀小區,在夏天,濃密的樹冠能夠吸收反射將近50%的太陽輻射,可有效改善城市熱島效應,降低溫度,調節濕度。
然后,對于現代化小區的設計,應該盡可能節約土地資源,利用最少的土地建造達到最好的效果,合理設計管道,盡可能的節約寶貴的水資源。除此之外,設計者應該學會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賞賜,通過利用陽光熱能,風能等使用節能燈,降低成本的同時,創造了不可小視的生態效益。最后,生態型小區必須保證綠色環保,對于日常生活垃圾等進行良好的分類,回收。
三、結語
總而言之,建筑的規劃和設計效果直接反映了小區的綜合水平,這就要求在保證建筑具有實用價值的前提下應積極引進現代化工藝建設。把和諧社會理念的建設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理念融入到住宅小區的實際建設規劃中,從而保證住宅小區的建設規劃與時代特點相符合。還有,在對住宅小區進行建筑規劃的時候,要著重注意對相關高科技的引入和運用,努力做到將人們傳統的居住生活模式與相關的新技術、新觀念以及新材料進行有機的結合,從各個方面保證建筑的合理性及現代化。
參考文獻:
[1]鄭凱. 鄒議住宅小區的建筑規劃設計田.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5(7):192-193.
[2]門楊飛. 淺談現代化小區中的建筑規劃設計[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9):123―124.
篇5
【關鍵詞】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
引 言
我國城市住宅政策由建國初期的集體住房演變為單位分房到現在的商品房階段,發展經歷至今,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促進了住宅小區的設計思路。在這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國住宅小區的設計程序日臻成熟。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是一個繁雜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不能獨立地作為住宅小區的設計工作而完成。因此對于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人員來說,需要對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方法理論進行系統的認知,全面地掌握各種理論方法,才能做好規劃設計工作。
1、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基本原則
作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居住環境,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以及建設水平對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起著重要影響作用。住宅小區需要為居民提供完善的功能和生活便利的同時,還需要為人們在此環境下生活感到足夠的舒適。為此,在進行城市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時,需要基于下述幾點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的原則。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發展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升高,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理論也隨著時代根據新需求調整,需要結合居民對于住宅環境的新要求,為其提供具有特色的高質量住宅環境。
(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隨著全球資源逐漸減少,我國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需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著眼于人居環境的構建。城市住宅小區規劃時應將人與環境協調發展,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做到可持續發展。
(三)生態環保的原則。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時遵守的生態環保原則,核心目標就是保證居民生活在綠色環保的環境中,使其保持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在通風、日照和采光上做好相關的規劃設計,根據當地的自然生態條件,為城市住宅小區居民提供綠色環保的人居環境。
(四)整體規劃的原則。城市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城市所在當地的人文歷史背景,以及小區所具備的物質條件,將住宅小區的景觀設計與地方特色相結合,使之與城市文化形成有機的整體,加強居民對于城市的存在感。
2、規劃設計住宅小區的價值定位
不同的居住區規劃項目在面對不同的消費人群和市場情況時,對項目自身設計要求和設計條件會有所區別。在居住區開發項目中,價值取向的不同會直接導致項目的市場定位、消費人群、建筑品質控制和建筑形象的風格取向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區別。在現行的居住區開發項目中,根據居住區的使用者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價值取向。
第一是將通常所稱“經濟適用房”的住宅小區開發項目進行價值分析,簡單地理解就是指的政府為家庭經濟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的城市居民提供的住房政策,這類開發項目的責任主體依然視房地產開發商。此類住宅小區的特點就是,居民在購買經濟適用房時,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經濟補助,它的價格本身較其他商品房更低。但由于經濟適用房本身是屬于房地產開發商開發的商品房,其核心目的在于攫取其中的經濟利益,所以在開發建設過程中需要壓縮建設成本,從而在其更低的房價中獲取利潤。因此經濟適用房的住宅小區的整體品質不如其他商品房,但需要滿足國家對于住宅用房的基本技術標準,所以該類住宅小區的規劃上就顯得格調單一、建筑形態和色彩簡單。
另外一種開發項目是企業為自身員工提供“福利”的住房,帶有一定的企業行為。面對企業員工進行“低價”銷售。一般會由企業開發建設或者委托其他開發商進行開發。此類項目具有一定的特點,同樣也是帶有“福利”色彩的開發,但從產生的影響來說,是直接面對企業自身,無論是項目的品質和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形象,所以在項目的設計要求上會突出一定的企業特色和品質要求,最為突出的可能就是企業自身的特色。從使用功能和形象要求上都帶有一定的個性色彩。
第三種是以開發商個人行為進行開發控制的純商業性開發項目,此類項目開發的操作空間較大,項目差異化也比較大,主要從居住區的使用者進行一定層面的劃分:
1)一種是普通的面向大眾的開發項目,符合大眾生活的基本需求。
2)另一種是面向一定范圍的消費客群,客群可以是按經濟消費能力和文化程度的標準來劃分,此類項目多數會經過前期的策劃,對消費人群進行定位分析和調查,隨著地方文化的差異化,項目特色會越明顯,居住的使用功能會更完善,環境和交通會適度的考慮人性化設計,建筑形象更為鮮明,在對環境的要求上會更加的注意和設計。
3)第三種就是為少數消費人群量身打造的高檔居住區。
由于居住區使用者的劃分所產生的項目價值取向的區別,使項目本身從前期設計定位到工程建設階段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3、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理念
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過程中,設計理念多數在小區的規劃概念設計初期進行,一般地,我們將概念設計定義為:“在對預設目標充分理解后,確定設計理念,構想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采用適合預設目標的表達形式,構成多種可行方案,評價和決策最優方案,作為詳細性設計的依據的一種設計過程”。設計理念提出之前,需要規劃設計人員充分考慮了項目建設的基本情況,包括小區的價值定位、銷售群體、潛在住戶對于住房的需求特色的要求。現有的居住區規劃設計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對現場調研之后,有的設計者會通過自身以往的設計經驗,從而總結此類項目本身的特點以及如何挖掘項目的亮點,爭取做到“有賣點”“、有標簽”,這個是設計中慣用的口語表達方式,實際就是找出項目在同類項目中的突出特點,從而提出規劃設計的概念。有的會從現有的條件中挖掘,如果沒有,設計者將會通過設計創造出“亮點”,這個階段一般會伴隨居住區規劃結構的形成同時進行。對于設計“概念”的確定主要有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相關的概念策劃機構或企業提出了相關的概念和基本的設計要點,規劃設計人員需要根據概念的最終方案,并立足于概念的限制進行設計,這樣就導致了概念策劃人員與規劃設計人員必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和設計的脫節情況;而另一種方式就是建筑規劃設計在前,當設計方案完成后,根據方案的特殊再找概念,這種浮于表面的概念更多的是形式上,經不起細節的推敲,從而與真正的概念設計存在較大的偏差。而對規劃結構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控制經濟指標計算的基礎上,所以在此也要將方案設計與經濟指標直接建立聯系,要在指標控制的范圍內對建筑的數量、層數、包括布局形態進行安排,這個過程是規劃結構建立雛形的重要階段。
4、結 語
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需要考慮住宅小區的價值定位的不同進行合適的規劃設計,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案供業主方選擇。要做好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需要突出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充分考慮居民對于生活品質的新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的人文特色,使小區的規劃設計方案融入城市文化特色建設中,并做到綠色環保,實現住宅小區可持續發展,使居民在小區生活區域內保持身心健康,就是一個成功的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 城市規劃資料集:第 5 分冊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胡紋.居住區規劃原理與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篇6
關鍵詞:經濟型 大眾住宅節能省地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推動了住宅市場的高速發展,各地區間經濟水平發展和地理氣候的差異,導致了經濟型大眾住宅小區的出現,既符合中國國情,也成為住宅市場多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經濟型大眾住宅,是指由政府和社會組織開發的適合于城市中低家庭收入群體的居住空間場所。創造一個經濟舒適,以人為本的的大眾住宅小區,規劃-建筑-景觀整體性設計是重要元素之一,規劃構思應基于“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緊緊圍繞“節能省地型”住宅產品技術,通過規劃設計的創新活動,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且達到新世紀居住標準的居住環境,從而使我國住宅建筑技術獲得整體的提高。
三河市百世金谷美麗城住宅項目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總用地面積為108352㎡,項目規劃容積率為2.5,總建筑面積為27萬㎡,其中住宅部分面積為25.7萬㎡,商業會所、幼兒園及其他配套用房面積為1.4萬㎡,地上34層,地下一層為機動車停車庫。規劃設計中提出了“以人為本”、“人車分流”的城市高密度大眾住宅的現代居住模式,和“綠色生態”、“節能省地”的居住概念主題。住宅小區在居住規模、生態化環境、綠化景觀、智能化管理等方面的指標,基本滿足了中國新世紀城市后小康居住建筑的標準。
通過對本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對其他項目的研究總結,我們認為盡管經濟型大眾住宅的地點、類型和規模存在著多樣性,但在成功的范例中無一例外的體現了以下幾條重要的設計規律:
經濟型大眾住宅小區的生態化建設
近年來,人們不斷研究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策略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其中“生態建筑”的設計理念成為了當今建筑規劃設計的主流。用生態學的方法和原理,有節制、有計劃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追尋最適合人類生存與進步的可持續性,把建筑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具有結構以及相應功能的整體系統來維護,這就是生態建筑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
生態型住宅小區除了要注意達到舒適、健康外,還應體現生態效益,并呈現出一種新的人類生活方式與環境的協調關系,其特點表現在:提高綠化率、節約土地資源、節約水資源、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對垃圾實行分類處理等方面。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可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調節地區氣候并減少污染物總量的功效.
1.合理利用水資源
我國是個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一些地方不但缺水嚴重,浪費也同樣嚴重。所以做好“開源節流”是節水的關鍵措施。居民對水的消耗主要在引用方面。所以在住宅小區,根據不同用途設置兩套供水系統。一套系統專供飲用水。這個系統的水必須是符合引用標準的潔凈水。另一套系統專供使用水。這個系統的水可以循環使用,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用水。
2.規劃用地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土地資源逐年減少,對于住宅小區的節約用地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容積率并非越低越好,應該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停車場入地,建造立體多層停車場;
加大控制建設大型別墅力度,應興建多層或高層公寓。
3.繼續加大整治力度,促進環保
房屋的建設和使用都存在著環境污染問題,從而直接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關于環境污染問題,過去只強調了“三廢”問題,現在增加了防治聲污染和光污染的內容。但是電磁污染問題還沒有得到重視和廣泛的關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磁污染已經初現苗頭,并有不斷增長之勢,建議將電磁污染盡快加入治污計劃和措施之內。
二、經濟型大眾住宅小區的智能化建設
強調了生態問題,我們還應返回來思考作為現代化的住宅小區,智能化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新世紀以來,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革命的時代,住宅應朝著滿足生活、辦公、娛樂、會客、健身、停車等諸多功能要求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舒適性、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智能化住宅小區應運而生。我國住宅小區智能化起步較晚,近年來,隨著國民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人們對住宅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住宅小區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機遇。
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是將建筑技術與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與網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將住宅小區的安全防衛、物業管理、多元信息服務與管理、家庭教育與辦公與智能化系統集成,為住宅小區的使用與服務、用戶生活提供高技術的智能化輔助管理方法,提高小區的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以期實現高效、快捷的人性化服務,為住戶提供更加安全、方便、舒適的居家環境。
住宅小區智能化已成為當今住宅小區建設的熱點。對于智能住宅小區,首先應該是一個具備普通居住條件的合格的居住小區。然后,并能在智能化功能方面滿足以下的技術條件:
(1)小區用戶具備家庭布線(Home Bus);
(2)小區有網絡管理中心,通過此中心,物業部門可以對小區內的居民各戶進行網上服務,從而建立小區局域網(Intranet)構架;
(3)小區居民可以方便的與外界進行通訊聯系(通過不同的地域寬帶接入和廣域網機互聯網Internet連接);
(4)對小區設施(安保、設備、消防等)能進行有效的控制。
2.3智能型與綠色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結合措施
(1)在水土保護地區盡可能少的使用木材。缺水地區設計更加有效合理的節水設施,可以采用雨水收集設施、循環用水的凈化技術等。
(2)有效利用太陽能和風能對居民進行部分供電等。
(3)用智能、經濟、節能的生產方法,開發環保建筑材料。
(4)在建筑造型及規劃設計中多考慮環境與生態效益。
三、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產品技術
在生態型和智能型住宅的基礎上,能耗不可避免的成為了關注的焦點。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30%,建筑物保溫隔熱性能很差,再加上供能系統的低效率,致使建筑物要達到規定的舒適度,單位面積所需的能耗比同緯度發達國家高出3到5倍。因此住宅小區進行建筑節能規劃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整個建設活動中,通過綜合衡量住宅小區各個方面,在不破壞原有環境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自然資源耗費,將環境、氣候等綜合因素轉化為高品質的空間、高舒適度的環境和完美的建筑形式;同時小區在使用和管理過程中,應盡可能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消耗,最大限度的減少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帶來的污染,盡可能多的利用可再生、無污染的能源達到高舒適度的環境要求。根據住宅小區節能規劃設計的原則,給住宅小區環境規劃和住宅的各個組成部分設計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1. 建筑規劃節能設計
1)優化建筑布局,提高居住區風環境質量,達到夏季通風良好,冬季減少住宅冷風滲透量,從而達到節能目的。
2)合理的建筑規劃設計,應盡可能確保建筑物合理的間距、最合理的朝向,應多采用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間應該避開冬季主導風向,并盡量提高建筑物冬季的太陽輻射熱利用率,且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一致,夏季盡量減少太陽輻射熱。
3)注意小區住宅太陽能資源的合理使用。
2. 做好建筑物節能設計
1)外墻保溫隔熱節能設計;
2) 阻斷熱橋節能設計;
3) 屋面保溫隔熱設計;
4) 外門窗系統節能設計;
5) 遮陽設施節能設計;
另外,要嚴格控制建筑物的體形系數。建筑物體形系數為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體形系數越大,外表面積越多,熱損失也越大。
結語
總之,要建設經濟舒適、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型大眾住宅小區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們每個設計者在規劃設計上搞創作,不拘泥于教條,不難設計出具有特色的與周圍環境協調適合人們居住心理的住宅小區,盡可能地給人們提供舒適、智能和生態的居住環境。這也同時需要我們每個規劃設計者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學科的知識。
參考文獻:
[1] 夏云,夏奎,施燕.生態與可持續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2]王文昕,陳紅延.淺談外墻外保溫系統的應用[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5
篇7
【關鍵詞】:房地產;住宅小區;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F29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房地產項目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舊城改造、新城建設等等,使得城市的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環境。但是社會在進步,人們對住宅小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房地產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也要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才能實現房地產住宅小區的價值,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要提高房地產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質量并確保可實施性,就要從項目的品質定位、對原始地形地貌的理解、產品形態布局與社區配套的選取、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及對國家與地方政策法規的熟悉了解等方面著手,多措并舉。本文以下內容以某項目規劃設計的從業經歷,從采取何種措施形成高標準、高品質并且切實可行的規劃設計方案著手,對房地產住宅小區規劃設計進行簡要的分析,僅供參考。
2、項目概況
某房地產住宅小區位于某市濱臨長江與國道相重合的生態旅游度假區內,項目總占地約6000多畝,內有湖泊約600畝,呈盤龍狀,用地內丘陵起伏,山形優美,地勢南低北高,其最高海拔約147米,最低處約49米,地理位置較好,交通便捷。其中房地產規劃凈用地約570畝,建成后容積率不大于1.01,建筑密度不大于20%,綠化率不小于40%。
3、高品質房地產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探析
作者根據此項目的從業經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才能設計出切實可行的高標準、高品質房地產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方案:
(1)準確的房地產住宅小區檔次品質定位。項目的檔次與品質定位直接決定了項目的成本投入,同時也直接影響住宅的銷售價格,但成本的投入與預期的銷售價格并非嚴格成正比,如何對項目進行準確定位則至關重要。對該項目來說,其擁有優越的江、山、湖、林景觀資源,交通便捷的區位優勢,以及所在城市潛在利好的巨大發展空間,最終將項目定位為“某市首席、區域一流、低密度、低容積率、高綠化率”的城市山水經典大盤,從目前來看所定位的檔次標準是非常正確的。
(2)充分的理解原始地形地貌。本項目地形地貌復雜,原始地形高差接近100m,規劃設計前首先考慮了如何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原有水系和植被等原有生態環境,例如針對項目內的遺棄水塘改造成景觀水系,保留了大量原生態大樟樹,其中為了能夠保留一棵“一家三口”造型獨特年代較長的大樟樹,不惜調整建筑單置拉大樓棟間距,以上等等因地制宜的舉措對項目品質的體現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此項目規劃設計充分尊重原始地貌,并加以合理的改造,生態在社區中不僅沒有遭到破壞,而是形成依山傍水的獨特格局,具有很強的標志性和唯一性。
此外,在規劃設計前期即進行深入的豎向設計研究及土方平衡計算,而非通常的房地產住宅項目到實施階段方重點考慮豎向設計的深入研究或忽略此事宜,往往會對項目的開發周期及成本投入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此項目規劃設計伊始,即委托專業咨詢單位進行專項的土石方平衡測算,經測算項目總體挖方量達260萬m3,填方量約為50萬m3,在意識到項目土石方工程量及成本太高后,對總平面的豎向設計進行了仔細推敲,對小區園路系統及樓棟單體的豎向設計進行了優化,并調整思路重點在項目的低洼溝壑處布置集中大地下車庫,優化后的豎向設計促使項目土石方工程量將減小30萬m3以上,不僅大大節約了成本,更提高了項目品質,并確保了可實施性。
(3)合理的產品形態布局和社區配套選取。該項目在產品形態布局上遵循依山就勢,景觀資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則。在面臨良好的湖面景觀或運動休閑果嶺景觀區域布置雙拼別墅或聯排別墅,視野開闊,私密性良好;隨山勢層層遞增的園區道路布置多層電梯花園洋房,依次排布,建筑形態富有變化而不失韻律感;在坐擁氣勢磅礴的江景和氣質婉約的山林景觀區域布置臨江高層,戶戶觀景,比擬空中別墅;同時在地塊最內側高層住宅依山而建,逐漸提高,形成了城市中一道獨特的景觀天際線。前述產品形態的布局不僅確保了容積率,同時大大提高了項目品質。
在戶型方面,本小區在詳盡調查的基礎上,確定所開發的產品包括雙拼別墅、聯排別墅、電梯花園洋房、18-33層的高層景觀住宅,戶型面積區間由60平方米到近300平方米,各種戶型需求應有盡有,囊括了市場上大部分物業形態,為客戶提供了多種居家選擇。
在社區配套設施方面,包括室內恒溫親水景觀游泳池、湖畔晨跑道、網球、籃球、羽毛球場、3500余平方米的商務活動中心與健身場所、風情商業廣場、親水平臺、濱湖公園、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等,讓每一位業主不僅擁有恬靜安逸的居家生活,還享有便捷、高效、全方位的社區服務。
(4)人文化的建筑設計。此項目整體建筑形象以巴黎的浪漫休閑文化為基礎,以古典主義為藍本,取用現代建筑設計中簡潔而富有邏輯性的體塊關系,塑造一種全新的折中建筑形象,同時強調建筑天際的豐富性、美觀性,建筑群落的樓層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恰當地表達了建筑特有的美感。在建筑手法上,采用“歐式古典技法”與“現代技法”相結合的新古典主義,針對古典建筑中的山花尖頂、飾花柱式、通花欄桿、石膏線腳等,加以簡化或局部使用,使有著干凈利落的體塊的“形”和符合經典審美原則的“神”有機結合,現代與古典相融合。同時,建筑設計將地形自然形成的高差有效的利用起來,合理組織車庫和部分生活空間,使居住功能更加完善。
(5)生態化的園林景觀設計。此項目園林景觀取材于地中海的景觀設計風格,定位為安養、休閑、浪漫的生態化的花園景觀,同時充分利用優越的江、山、湖、林景觀資源項目特有優勢,形成山水五重奏:第一重開闊大氣的濱江景觀,第二重碧波蕩漾的湖體景觀,第三重起伏延綿的運動休閑果嶺景觀,第四重各具特色的組團景觀,第五重綠意盎然的屋頂花園和私家花園景觀,將項目景觀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五重景觀通過建筑布局,道路組織,親水平臺,園區會所,休閑步道等要素組織串聯起來,形成整體有機的空間效果,為業主提供絕佳的生態居住環境。
(6)充分熟悉和了解國家、地方最新規范、標準及政策。判斷一個項目規劃設計方案的好壞與是否可行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方案本身能否順利通過當地規劃部門的行政審批,因此對國家、地方的最新規范、標準及政策的熟悉與了解則至關重要。該項目一個深刻的教訓就是在規劃設計創作過程中沒有充分的了解地方標準、政策,而項目所在城市屬于建筑市場管理相當規范的地域,很多地方標準、規定都高于國家的規范、標準、規定,在日照、間距、建筑面積計取、容積率計算、停車位配比與尺寸等技術經濟指標方面的規定都高于國家標準,導致本以為可行的規劃設計在報建審批過程中進行了反復的調整修改,進而浪費了大量寶貴時間。
(7)此外,一個成功的房地產住宅小區規劃設計離不開深入的市場調查、準確的市場定位、精明的策劃以及正確的決策等等,而充分的市場調查更包括房地產市場環境調查、市場需求和消費行為調查、房地產價格調查、房地產產品的調查、市場競爭調查等。總之,一個好的規劃設計方案是由全方位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資源在合理的時間內科學整合的過程。
通過該小區的住宅銷售情況及所形成的建筑、景觀實體展示情況來看,此房地產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還是十分成功和切合實際的,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更取得了廣泛的社會效益。
4、結尾
以上內容首先根據作者所從業的某小區規劃設計的實際經歷,從小區定位、原始地形地貌的利用、產品形態布局與社區配套的選取、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及政策規定的研究等方面對如何形成高標準、高品質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了探討,表達了觀點,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是作者深知,高品質的住宅小區,最根本的是以人為本,只有滿足了住戶的需求、方便了住戶的生活、提高了住戶的生活質量,才算是高品質的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真正地落在了實處。
【參考文獻】
[1]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
[2]《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3]《居住區規劃與環境設計》白德懋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 《當代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方案精選》韓秀琦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 《當代商業住宅區的規劃與設計》王受之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篇8
關鍵詞:規劃設計、綠色生態建筑、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
1引言
近年來,人們不斷研究有利于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其中“生態建筑”的設計概念成為了當今建筑設計的主流,綠色環保生態型住宅小區也就應運而生了。筆者認為,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尋求最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可持續性、把建筑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具有結構和功能的整體系統來維護,這才是生態建筑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
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是要保持生態系統內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規劃建設生態住宅小區,可改善人類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空間環境。生態住宅小區是多維、立體、環保的工程、具備實用功能、環境效益、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模式,并將該居住建筑融于地域的自然生態平衡系統中。生態住宅小區需要即適應生態環境,又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建筑,還有著節水、節能、改善生態環境、低污染、無毒無害、延長建筑物壽命等優點,表達人性化設計,通風和采光良好,是人類運用科技手段尋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居住環境,使建筑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良好循環。
2綠色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與功能分析
2.1綠色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
綠色生態型住宅小區除了要注意達到舒適、健康外,還應體現綠色生態效益,并呈現出一種新的人類生活方式與環境的協調關系,其特點表現在:
1提高綠化率,但是這種環境綠化絕非簡單的栽種花草,而是結合生態學、建筑與美學、生物工程學、地理學、城市和小區環境規劃、水資源等科學,妥善處理好生態平衡并充分利用綠地建設。
2節約土地資源。重視采用綠色建筑材料,這樣可以節約土地。將有限的土地面積歸還人類并合理利用其為當代和后世子孫造福。
3節約水資源,這是綠色生態住宅小區開放和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國是缺水的國家,對于雨水和中水資源的收集利用遠不如西方和一些發達國家。我們不要等到水資源專家所預測的,到2025年水資源危機空前爆發的時候方才研究水資源的節約問題,到那時候為時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將綠色生態設計引入住宅小區設計中,因為每一生態系統都有其各自的結構和相應的物質循環方式及其途徑,常規狀態下,其循環和能量流動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如利用陽光和熱能,室內設計采用系統化的節能燈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開發出生態效益。
5對垃圾實行分類處理。此項工作雖不屬于住宅設計的內容,但它是綠色環保、住宅物業管理工作。
2.2綠色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功能作用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可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調節地區氣候并減少污染總量的功效,主要體現在:
1保持城市綠色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系指諸多生物與環境的結合形成的生態復合體總和及其相應的生態過程。內容包括生物物種、遺傳及其生態系統多樣性。此外,生態住宅小區可以保證城市自然生態過程的整體性、連續性、減少城市生物物種分布和流動的阻力,改造目前的環境,同時為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環境。
2調節地區氣候,減少污染物總量,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有效利用墻面、窗臺、陽臺等空間,種植花草、樹木等綠色植物。可達到吸碳制氧,凈化水體、調整溫濕度、改善區域氣候的功能;亦可減少城市噪音,可吸塵,可營造出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換言之,在相對投資環境下,住宅區綠化程度高,不僅有利于降低空氣污染,提供氧氣,保持水土,改善住宅氣候,而且有利于住宅區的美感。
3現代生態型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構思
在現代的繁華城市里,人們為鋼筋水泥構架的現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靈可以休息的綠色家園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結。在此筆者本著綠色生態居住環境的設計理念,試圖詮釋一種嶄新的現代生態生活社區,從而營造一個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園。
綠色生態環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綠”和“水”,“綠色”在這里已從狹隘的色彩概念轉變為環保和綠色生態意識概念。綠色不單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種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也。水在人與自然關系中起著特殊的協調作用。它不僅能給人帶來歡愉、輕盈、柔和的感覺,而且還具有凈化空氣等重要的環保作用。有了“綠”和“水”的完美結合,既能取得豐富的環境效果,又能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
3.1具體規劃思路
綠色生態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筆者設計思路的方向,體現“以人為本”和“以自然為本”
3.1.1對人與環境的思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的生存在和生命的延續都依賴于自然環境所饋贈的給養;同時,自然環境也只有被納入到人的生活軌跡中,才能成為人的現實生活要素。人類的建筑活動作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種創造性勞動,毫無疑問具有明顯的實用功利目的,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尊重生態法則,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免其遭受破壞。所有的科技、所有的文明,都不可能置身于環境之外,當然也因此會對環境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在從事建筑設計活動時,一定要從綠色生態角度考慮保護環境。
篇9
關鍵詞:生態型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生態建筑;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Q146文獻標識碼:A
1引言
近年來,人們不斷研究有利于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其中“生態建筑”的設計概念成為了當今建筑設計的主流,綠色環保生態型住宅小區也就應運而生了。筆者認為,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尋求最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可持續性,把建筑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具有結構和功能的整體系統來維護,這才是生態建筑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
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是要保持生態系統內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生態平衡,規劃建設生態住宅小區,可改善人類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空間環境。生態住宅小區是多維、立體、環保的工程,具備實用功能、環境效益、科技含量高而又可持續發展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模式,并將該居住建筑融于地域的自然生態平衡系統中。生態住宅小區需要既適應生態環境,又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建筑,還有著節水、節能、改善生態環境、低污染、無毒、無害、延長建筑物壽命等優點,表達人性化設計,通風和采光良好,是人類運用科技手段尋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想居住環境,使建筑物和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2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與功能分析
2.1生態型住宅小區的特點
生態型住宅小區除了要注意達到舒適、健康外,還應體現生態效益,并呈現出一種新的人類生活方式與環境的協調關系,其特點表現在:
1)提高綠化率。但是這種環境綠化決非簡單的栽種花草,而是結合生態學、建筑與美學、生物工程學、地理學、城市和小區環境規劃、水資源等學科,妥善處理好生態平衡并充分利用綠地建設。
2)節約土地資源。重視采用綠色建筑材料,這樣可節約土地。將有限的土地面積歸還人類,并合理利用其為當代和后世子孫造福。
3)節約水資源。這是生態住宅小區開發和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內容。水是生命之源,我國是缺水的國家,對于雨水和中水資源的收集和利用,遠不如西方和一些發達國家。我們不要等到水資源專家所預測的,到2025年水危機空前爆發時方才研究水資源的節約問題,到那時為時晚矣。
4)充分而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將生態設計引入住宅小區設計中,因為每一生態系統都有其各自的結構和相應的物質循環方式及其途徑,常規狀態下,其循環和能量流動具備一定的穩定性。如利用陽光和熱能,室內設計采用系統化的節能燈等,即可降低工程成本,又開發出生態效益。
5)對垃圾實行分類處理。此項工作雖不屬于住宅建設的內容,但它是綠色環保、住宅物業管理工作。
2.2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功能作用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可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調節地區氣候并減少污染物總量的功效,主要體現在:
1)保持城市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系指諸多生物與環境結合形成的生態復合體總和及其相應的生態過程。內容包括生物物種、遺傳及其生態系統多樣性。此外,生態住宅小區可以保證城市自然生態過程的整體性、連續性,減少城市生物物種分布和流動的阻力,改造目前的環境,同時為生物提供最佳生存和繁殖環境。
2)調節地區氣候,減少污染物總量。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有效利用墻面、窗臺、陽臺等空間,種植花草、樹木等綠色植物。可達到吸碳制氧,凈化水體、調整溫濕度,改善區域氣候的功能;亦可減少城市噪音,可吸塵,可營造出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換言之,在相對投資環境下,住宅區綠化程度高,不僅有利于降低空氣污染,提供氧氣,保持水土,改善住宅氣候,而且有利于住宅區的美感。
3現代生態型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構思
在現代的繁華城市里,人們為鋼筋水泥構架的現代建筑所窒息,而要想生活在心靈可以休憩的綠色家園里,成了城市人的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都市情結。在此筆者本著生態居住環境的設計理念,試圖詮釋一種嶄新的現代生態生活社區,從而營造一個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自由漫步式家園。
生態環境最基本的要素是“綠”和“水”,“綠色”在這里已從狹隘的色彩概念轉變為環保和生態意識概念。綠色不單指色彩,而是代表一種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也。水在人與自然關系中起著特殊的協調作用。它不僅能給人帶來歡愉、輕盈、柔和的感覺,而且還具有凈化空氣等重要的環保作用。有了“綠”與“水”的完美結合,既能取得豐富的環境效果,又能達到生態環保的目的。
3.1具體規劃思路
生態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筆者設計思路的方向,體現“以人為本”和“以自然為本”的設計思想。
3.1.1對人與環境的思考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延續都依賴于自然環境所饋贈的給養;同時,自然環境也只有被納入到人的生活軌跡中,才能成為人的現實生活要素。人類的建筑活動作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種創造性勞動,毫無疑問具有明顯的實用功利目的,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尊重生態法則,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以免其遭受破壞。所有的科技、所有的文明,都不可能置身于環境之外,當然也因此會對環境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在從事建筑設計活動時,一定要從生態角度考慮,保護環境。
3.1.2從生態角度看可持續性發展
這里的可持續發展是指一個生態系統在永久的將來都能繼續有效地發揮其正確的功能作用,而不會受到那些關鍵性資源的耗盡或過荷的強迫而衰退。從現代生態型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上看,小區總體布局、單體空間組合、房屋構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節能措施以及綠化系統的設計,都以遵循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和目標。具體設計上,注重綠化布局的層次、風格與建筑物要相互輝映,同時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補充融合,發揮綠化在整個小區生態中其他更深層次的作用,如隔熱、防風、防塵、防噪音等。房屋的建造則考慮了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需要,注重節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對自然空間和人際交往的需求。3.1.3空間結構的多層次性
從住宅的內部空間到外部交流空間以至公共復合行為空間的擴展,并與城市社會的交匯,這樣的層層推出將空間系統化。從園林、回廊、噴泉、休閑廣場、宅間綠地到游泳池、健身會所等,通過多個交流場所,創造一種自由漫步式的家園模式,將為人際交往傳統的延續和自我娛樂的健康發展提供設施保證。
3.1.4自然再造環境
僅僅利用人工因素打造一個臨時性的自然環境并不能實質性體現生態社區的概念,能夠讓整個社區具有自然再造功能,真正“活”起來,讓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相互交融,是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另一個著眼點。因此設計者常常利用有利的地理條件,把水引入園區內營造自然再造區。
4項目規劃實例
井陘縣城某住宅小區占地面積為6萬多m2,以多層和小高層框架結構的住宅為主,總建筑面積近10萬m2,小區定位為現代生態型高尚住宅區。
4.1規劃組織形式
整個小區規劃遵循了中國傳統的南北朝向的建筑布局結構,汲取了江南傳統的造園藝術,針對地段的特殊位置,采用其特有的系統設計的概念進行空間的組合,以景觀主軸為人流交通中樞。并通過主軸進入每個組團形成一個嶄新的空間序列:住戶――宅間綠地――組團綠地――公共綠地;建筑南北向以小高層、多層為主,加上東西向的圍合,高低錯落,這一規劃打破了傳統的或現有的居住小區規劃的模式,同時住宅建筑的布局也打破了以往的小間距、狹長、閉塞的空間感覺。整個小區構成了別具特色的、向心圍合的、開敞多用途的綠色大宅院和住戶日常生活是最直接貼近的交往、休息、活動空間,而且大大改善了生態環境條件,增加了戶外活動的內容,豐富了鄰里之間的社會交往,還給現代居住模式提出了新的理念。
4.2規劃系統分析與設計
4.2.1規劃結構功能定位
將概念模式翻轉成一個空間模式,利用小區交通路網和綠化帶將小區分為用地住宅區、公共服務設施區、商業區和綠化休閑區。分區明確,聯系便捷,形成以綠化休閑區為核心的家園模式。同時,園區內的空間設計包括從公共到私密形成多層次性的、完整的空間序列。我們在尋找著這種等級及等級間關聯的體現和建筑及場所空間的歸屬感與參與感的相關特性,從而避免歸屬感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
在園區內設置了相應的景觀空間節點,從而使其產生一種明確的歸屬感和場所的可識別性。注重處理好各個交接處的呼應與延伸,從而較好地完成了引導作用。空間集合與節點的相依相成,使規劃結構完整、嚴密。
4.2.2交通組織
強調交通組織的多元性和平等性。采用環路網狀將小區的多個清晰的結構加以分區并成網狀向各個目的地延伸。盡可能減少設計小區內機動車流與人流活動的交叉和并行長度,利用環境暗示的方法多重限速。特別注意消除車流對社區綠化系統的穿越,以保證整個步行系統的維護。另外,為方便殘疾人,在園區內還設了殘疾人坡道。
4.2.3景觀空間
整個小區由兩岸的景觀所帶動,并著力于對景觀視線的組織安排、分析和組合視景,小區的主入口景觀軸線與沿江景觀軸線交會于中心活動廣場。景觀與人及為人所用區域和空間的聯系,確保功能和景觀的相互和諧,是我們努力探索的重點。同時開闊的景觀空間設計,使小區內部空間視覺走廊暢通,并對視線產生持續的向心性吸引力。
4.2.4綠化系統規劃
注重點、線、面的結合,在城市干道周邊及小區主干道上,多以常綠樹種為主種植,形成結構線型綠化,削弱城市噪音干擾,保持小區內及私密空間的安靜,減少揚塵污染,同時又可美化環境。結合休閑綠化林蔭路及建筑周邊綠化等構筑小區內綠化網,廣場綠化及過渡空間呈點狀分布,常綠植物及落葉植物相交,并配置灌木及花草。自然生態環境再造區可調節小區的小氣候,形成富有特色的小區園林環境。此外,貫穿景觀軸線的水體既是景觀環境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綠化工程的重點。
4.2.5水系的引用
人工水體導向設計是本方案的重點特征之一。把河水引入小區內,貫穿整個景觀主軸線,并運用曲線有節奏地引伸至湖面。不同的水體形態連接了景觀的點和面,使水、綠、路、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人與自然共生的和諧局面。
4.2.6照明系統
小區內的照明系統由高位照明、低位照明、景觀照明三個部分組成。交通干道上的照明應符合車行和人行的不同的要求。車行干道用高位照明,人行干道用低位照明,景觀園區用園林照明,以兩條景觀軸線上的景觀為重點,強調了景觀的趣味性和怡人性。并按道路級別及功能的不同性質確定不同的亮度,通過這三個層次的燈光組織,展現整個小區層次豐富的空間氛圍和突出小區夜晚的景觀。
4.2.7環境裝置系統
環境的裝置系統不僅要求在其使用功能上強調合理性,同時在造型上亦追求個性化及趣味性,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配合廣場休閑綠地適當安排中小型雕塑,提高小區的文化品位,增強小區內的藝術氛圍。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居住行為的展開是通過人的活動在不同的場所實現的,場所的人格化和場所精神的營造是居住區生態環境設計的要旨,應充分表達對人的尊重和關懷,對自然的尊重,通過對居住行為的深刻理解,組織空間形態,創造一個高質量、高技術、高情感的生態型園林式居住小區環境,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滔,李啟明.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在中國的發展分析[J].建筑管理現代化,2002,(1).
篇10
關鍵詞:城市規劃;住宅小區;設計
1 生態小區的規劃內容
1.1 生態小區規劃的方法
運用生態規律,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工程措施和技術手段為支撐,對傳統意義上的小區進行規劃設計,使小區成為真正的生態小區,以小區生態文明推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1.2 生態小區規劃的內容
包括小區自然生態規劃、經濟生態規劃和社會生態規劃。
自然生態規劃、綠化指標、該指標是衡量。生態小區建設水平最重要的指標之一。綠地率(包括景區和水面)須達5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應在28平方米 以上。地面保水指標:本指標強調建筑基地滲水保水能力,盡量減少混凝土覆蓋面積,采用自然排水系統,以利于雨水的滲透,理想指標是小區80%的地具有透水性能。
節水指標:此指標以開辟另類水資源(開源)與省水器具的使用(節流),作為節水的主要方法。前者系指在小區建筑設計中導入雨水利用或凈水系統的設計,后者系指把雨水、生活廢水匯集處理后,達到規定的用水水質標準、重復使用于非飲用水及非與身體接觸的雜用水。
節能指標:重視節能建筑的設計,通過空調系統、照明、白晝光利用、太陽能利用等途徑節約能源。
2 經濟生態規劃
總體目標是資源的低消耗、環境的輕污染來取得經濟的高速增長,并養成文明科學的消費方式。為此,應用綠色消費科技和綠色生產科技,逐步改變能源結構,加速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應用水能、風能、生物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風和自然采光,減少能源消耗;在小區內實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
社會生態規劃為增強小區的歸屬感而建立標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廣場和對居民有魅力的開敞空間;建立配套齊全、布局合理的生態基礎設施,創造便利于各個年齡層次人群的生活環境;小區提供多樣性、個性化住宅,以保證各種經濟收入的人與各種年齡層次人們的需求;小區有商業活動、市民服務、文化活動、娛樂活動等集中的中心地區。
總之,生態小區既是一種小區規劃新理念,又是未來城市追求的遠景目標,將成為可持續城市理想休憩樂園和未來住宅小區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的建設是一項宏偉的綜合工程,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努力。
3 生態住宅的設計及建設
3.1 充分利用太陽能
太陽能是綠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廣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優點是極為豐富、潔凈、安全、廉價。目前,在住宅區中太陽能的利用主要有3個方面: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空調和太陽能電池。據資料介紹,安裝一套供300 人全年用熱水洗浴的太陽能中央熱水系統需投資約15 萬元,全年的節能費約為8萬元,2a就可收回全部投資,而太陽能熱水系統的使用壽命為15~20a,那么這套設備的節能費就高達100~140萬元。近幾十年來,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開發、利用太陽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以澳大利亞和以色列最為顯著,其太陽能熱水器的普及率分別是30%和50%.我國研制開發太陽能起步較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及率僅為6%左右,且發展不平衡,西部地區較集中,云南省普及率最高,達10%.
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年日照時數為2500h,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有的地區高達3000h.這為我國開發利用太陽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太陽能利用的范圍將會更廣,能量轉換效率將會更高。
3.2 合理利用水資源
我國是個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一些地方,一方面缺水嚴重,另一方面浪費嚴重。節水的關鍵措施還是“開源節流”。居民對水的消費主要是飲和用,其中飲食用水量約占總消費量的5%,其余95%用于洗滌、排污等。在住宅小區,根據兩種用途設置A、B 兩套供水系統。A系統專供飲用水(包括沖茶、洗米、洗菜、煮飯)。這個系統的水必須是符合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B系統專供使用水。這個系統的水應該循環使用。將住戶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內,進行過濾、凈化、去污等物理、化學處理,再輸入住戶的“使用水管”,供洗地、洗車、綠化、水景、沖廁、排污等使用。這個系統的水循環使用,可節省大量的用水。
3.3 規劃用地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土地資源逐年減少。關于住宅小區的節地問題,應從3方面著手:
(1)容積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
(2)停車場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體化的多層停車場或地下、半地下停車場;
(3)從節地與節能兩個因素綜合考慮,宜建造多層和小高層萬方數據公寓,控制建設單門獨戶的別墅,尤其是依山傍水、景觀優美的“風水寶地”更不應建造高檔別墅和私家花園供極少數人享用,而應建造小區公園等公共設施,供大眾享用。
3.4 強力整治、促進環保
房屋的建設和使用都存在著對環境污染的問題。環境被污染,直接危害人類健康,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關于環境污染問題,過去只提“三廢”(廢水、廢氣、廢渣)污染,現在增加了防治聲污染和光污染的內容。這是切合現實情況的。還有個問題,就是電磁污染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器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也在日益提高,電磁污染已經出現,并有不斷增長之勢。建議把這方面的內容納入治污計劃和措施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