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知識培訓范文

時間:2023-07-06 17:42: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文化知識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茶文化知識培訓

篇1

3月,“____”證明商標獲得國家商標局核準注冊;2月,我市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是中國唯一的茶文化藝術之鄉;200*年5月,武夷巖茶(__)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全國茶類中唯一的代表入選。

__茶藝是__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弘揚__茶藝文化,培養__茶藝人才,促進__茶產業發展,決定舉辦首屆“__茶藝形象大使”選拔賽,方案如下:

一、組織機構

為了使本屆選拔賽的順利舉辦,由市茶業局等八家單位聯合組成首屆“__茶藝形象大使”選拔賽組委會。

主任__(市政府副市長)

副主( )任(排名不分先后)

__(市茶業局局長)

__(市委文明辦主任)

__(市廣電局局長、市青年文化研究會會長)

__(市旅游局局長)

__(團市委書記)

__(武夷學院團委書記)

組委會下設辦公室,負責選拔賽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__同志擔任,成員____*。辦公室設在市茶業局和市青年文化研究會。

二、競賽日程

(一)宣傳。通過有關媒體對選拔賽進行宣傳發動。

(二)報名。200*年5月1日前報名,采取單位推薦和個人自愿報名相結合。

(三)預賽。200*年5月13日前預賽。

(四)培訓。200*年6月,對入圍決賽的選手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茶文化基礎知識、茶藝表演、禮儀知識等。

(五)決賽。200*年9月決賽。

(六)頒獎。200*年11月,在第*屆“海峽茶業博覽會”上頒獎。

三、競賽內容

(一)茶藝展示。選手展示__傳統茶藝。

(二)茶文化知識問答。__茶文化知識問答范圍由選拔賽組委會在200*年5月1日前確定。茶文化知識采用問答式,選手應當脫稿應答。

(三)禮儀素質考察。考察選手的著裝、形體、語言等文明禮儀素質。

(四)才藝表演。選手根據自身的特長,通過才藝表演展示__茶文化內涵。

四、參賽對象

凡年滿十六周歲的茶藝愛好者和在校大中專學生均可參賽。

五、評委團

選拔賽組委會邀請茶業界專家(包括研究、教學、表演等領域)、文藝界專家組成評委團,按照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評定選手成績。

六、獎項和獎品

選拔賽評出冠、亞、季軍各一名;其他入圍決賽的選手授予單項獎。主辦單位對獲獎選手頒發相應的證書、獎金和獎品。同時,對選送單位頒發相應的獎牌。

七、媒體支持

省級電視臺、雜志社、報社,__市廣播電視臺以及有關網站、戶外平面廣告、戶外電子顯示屏等。

篇2

關鍵詞:茶文化;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人們對教育要求的逐漸提升,茶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珍寶,也是我國歷史逐漸發展下的產物,在提升我國教育界教學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茶文化顯示了人性、藝術性和思維性,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通過茶文化融入數學教育,能夠發揮數學教育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數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學科,在學生數學素養、數學思維及創新能力培養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將茶文化融入其中,可以借助數學教育的途徑,使數學教育更貼近生活,通過教育途徑傳遞茶文化和數學信息,也可以有效促使學生邏輯思考能力得到進一步發現,故教師應明確茶文化的知識內涵,在此基礎上開展數學教學,在教學期間可以不斷引導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茶文化知識,以及對數學教學期間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并在教學中可以在物質表象中深入挖掘,使學生內在更加豐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1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

小學數學作為綜合學科,在教育實踐中對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有著直接作用,故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應強調以數學知識、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向融合,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能夠充分確保學生有效融入到數學學習的環境當中,并在數學學習期間促使學生可以獲得較多的數學知識,其中包括數學能力、數學思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信息等,但是,從現在數學教育實施來看,一些數學教師很重視書籍信息的傳遞,把書作為指南,擴展數學信息的內容。在教育改革視角下,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為數學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保障,但從現在數學教育實施中,有些教師由于數學教育思想陳舊,新式教育思維和方法運用不充分,使得數學教育模式單一化。

2茶文化下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價值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界對知識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數學教學期間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需要正確認識茶文化的內涵,我國是茶文化的具體發祥地,隨著茶文化知識的逐漸進展,現已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實際教學期間,茶文化由于其具備豐富的文化內涵,蘊含著極為豐富的物質文化要素,同時其也有完整的精神內涵,可以提升整體教學效果,但就現狀而言,我國茶文化在發展期間,發展效率不佳,無法將傳統茶文化充分發揮出來,甚至有很多學生認為“飲茶”也屬于“飲料”的一種形式,因此,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需要轉變以往教學方式,借助茶文化的基本內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理念,促使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充分掌握茶文化基本內涵。目前,我國教育界在具體教學期間,為了可以將文化興國戰略進一步完成,就需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播,尤其是在教學期間可以將茶文化的價值很好地發揮在數學教學中,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就應加強對小學數學知識和茶文化的融合是必要的,在當前教育活動日益成熟的情況下,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現有教學模式,從而能夠賦予數學知識新的價值,且數學文化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可以將各種哲學思想充分融入其中。茶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其思想和內涵豐富,茶文化中包含著茶思想、茶精神、茶道主義等信息,這些信息是歷史發展過程中沉淀下來的信息,且茶文化中包含的“靜”、“思”、“淡”等內涵,都可以在個人發展過程中教育和引領個人,使個人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數學知識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人類生活發展模式為基礎,以數學思維模式解說事物與個體發展的內在關聯,能夠延長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等信息,從人類發展史來看,數學學科中包含著茶文化信息,基于此,在數學學科教育中,茶文化融入其中更能顯示數學學科的人文價值,促進我國茶文化的廣泛傳播。

3茶文化下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作用

隨著現代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驟然加快,且也是在此基礎上,互聯網和信息化的發展能夠人們生活帶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期間,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為人們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信息化社會給人們生活與學習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在“快餐文化”影響下,導致教學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營銷,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期間,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由于傳統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期間只是過于強調方法,學生無法充分掌握教學內涵,且在小學數學文化和技能培養期間,兩者之間具有強烈的關聯性,前者在實際教學期間會起到素質培養的作用,在實際教學期間可以明顯提升對學生技能培養的作用,而后者能夠起到能力培養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傳統教育更關心的是對于學生技能的培訓,而對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關心不夠。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融入茶文化內涵,從而將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且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應基于茶文化內涵出發,明確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價值,同時也可以基于文化角度出發,不斷在數學教學中向學生滲透茶文化的內涵,進而改變以往教學期間存在的功利問題,以優化和提高人才培養效果,通過豐富數學學科的教育內容,可以擴大數學學科的教育范圍,教師有意識地將茶文化融入其中,促進數學內容和茶文化的融合,以茶文化為引導開展數學學科教育,更注重對人類發展的訴求,以茶文化為指導開展數學學科教育,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加深對茶文化的認知,為學生設計數學活動內容,讓學生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從茶文化入手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

4.1轉變教學觀念

從茶文化入手,數學教學應轉變傳統數學學科的教育觀念,通過數學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新舊教學觀念的融合,為茶文化和數學學科教育融合提供契機,首先,數學教育的開展應加強教師對茶文化的理解,了解茶文化和數學學科的關聯,在開展數學教育的同時,促進茶文化融入其中,關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小學數學教育應以茶文化為引導,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以創新能力為教育目標,通過教育的設計和發展模式,在實際教學期間著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使學生具有創新思想;最后,在小學數學教育中,促進茶文化的融入,改變茶文化的數學教育模式,能夠為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由于教師隊伍對教育活動影響較大,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隊伍的實際能力也是最基礎、最核心的影響因素,如果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關心學生的既有意識,也在實際教學期間無法充分掌握對知識的運用能力,過于重視讓學生積極掌握數學知識,就會影響教育效果,因此,在現階段開展教育過程中,需要一定程度的調整,教師應從茶文化角度出發,讓茶文化知識進入教室,進入學生生活,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應注重教育理念的研究,從文化觀點出發,充分重視學生的素質培養。總的來說,在具體教育過程中,教師隊伍是教育的執行者,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而在數學教學中,從茶文化觀點來看,教師可以借助茶文化將現有教學模式進一步創新,這樣才可以促使教育理念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注重對學生素質、能力和技能的教育,為今后教育質量的提高提供支持。

4.2創新教育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下無法積極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而將茶文化融入其中可以改變傳統教學下存在的不足,但要想有效改善教學模式,就需要革新數學教育方式,首先,在以茶文化為方向展開的數學學科教育中,重視翻轉教室的運用,比如在學習數學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育平臺掌握數學概念信息,并通過課堂教學模式,促進茶文化和數學學科教育融合,引導學生深層探究數學概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究和研究,在思考數學概念的同時,發展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其次,數學學科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合,應該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利用意境教育模式,為學生創造茶文化境界,在數學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將茶文化內涵融入其中,就可以不斷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期間,要想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就需要創新教學方案,轉變現有教學模式;最后,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期間,為了能夠有效強化知識體系,需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在教育過程中,應用啟發式教育,借助該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此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應將傳統教學模式改變,充分重視新型教學方式的應用,將茶文化知識與小學數學內容相聯系,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文化知識的培養,需要主要的是,在教學期間,教師應將數學知識與茶文化進行融合,融合的茶文化最好是與學生有著關聯的文化,這樣才可以積極樹立學生正確的生活教育觀念,提升學生興趣,在此期間,教師還應在教學期間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真正學習茶文化,只有將茶文化和數學教育相結合,才可以創新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3延伸教學載體

從茶文化入手談數學教學活動,就需要通過延長數學教育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以茶文化為引導,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茶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課程的信息,例如,借用習題課的一環,將茶文化融入其中,同時將茶文化作為練習主題的主體內容,引導學生探究茶文化的信息;其次,教師通過茶道、采茶等活動開展數學課外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飲茶、采茶、茶文化,了解數學知識信息,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最后,教師應基于互聯網平臺,制作茶文化數學教育板塊,帶領學生學習茶文化和數學課程信息。在數學教學期間,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提升數學教學效果的主要模式,且數學活動發展也是能夠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由此可知,在開展相關活動過程中,教師避免在教學期間通過硬知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而是在教學期間應通過文化理念進行指導,在此基礎上,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興趣,進而能夠有效促進教育質量的優化,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將現有教學模式進一步改變,將茶文化知識融入在數學解題中,對數學教材進行充分挖掘,這樣可以不斷促使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程度。綜上所述,數學教學期間,教師應從茶文化中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創建的方式,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方式,不斷加深數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啟發性教育。數學文化和茶文化是從我們生活中產生的,不論是數學知識還是茶文化知識,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從茶的栽培、灌溉、采集以及最后制作等方面,分析潛在數學教育的思考,而通過數學教育和茶文化的融合,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茶文化的傳播,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也能夠有效解決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茶文化促進數學教育的發展,就可以在其中以茶文化為引導,發揮數學教育的育人性、文化性,強化學生的教育指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思考的培養,拓寬茶文化的傳播面,加強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促進茶文化的廣泛傳播和發揚,因此,數學教育應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重視茶文化融合,在數學學習中取得許多茶文化和數學素養信息,明確茶文化融入數學教育的價值,強調數學教育中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胡穎.從茶文化入手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福建茶葉,2020(09):299-300.

[2]賈長虹.談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6(23):138-139.

[3]申生蘭.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一代(下半月),2017(04):124.

[4]楊芙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析[J].情感讀本,2018(14):76.

篇3

本文通過對茶文化的角度對茶藝教育的研究對象以及茶文化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分析,最后闡述了茶文化與茶藝教育之間的關系,試圖為茶藝教育提供一種更有價值的理念與模式。

關鍵詞:

茶文化;茶藝教育;結構體系

1茶文化教育概述

文化主要包括物質行為文化與精神心理文化。隨著文化的發展進步,文化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形態,而是一套價值體系。茶文化正是這種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茶文化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的代表,以茶葉作為基礎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而且許多傳統的飲茶習俗還保留至今,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寶貴財富。隨著人類對茶文化研究的深入,茶文化也逐漸滲透到現代教育之中,成為一門專業化的教育課程。在關于茶文化研究中,如何組織更科學有效的茶文化體系,構建茶文化的應用領域,是當前教育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也是茶文化發展的核心內容。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些學者就呼吁應當將茶文化作為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茶文化有獨立的研究對象,有一定的研究內容,有標準的價值體系。茶藝是茶文化的主要組成內容,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進步,茶藝教育已經成為茶文化研究的代表內容。隨著當前茶藝活動的日漸繁榮,對于茶藝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許多高校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于是開設了茶藝課程。茶藝課程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是茶文化仍是其前提和基礎。

2茶文化教育的研究領域

茶藝教育作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目的是更全面地掌握茶文化知識,以滿足茶藝活動的各種需求。對于茶文化的研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區分。由于茶文化的發展現狀,如果要構建出一個統一完善的教育體系是不現實的,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可以構建不同的結構體系,使彼此之間相互補充完善。對于茶藝教育來說,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職業培訓,所培養的是專業型人才,是在科學系統化的知識基礎上能夠滿足社會需求,主要面向的是社會崗位,因此,只有以專業的茶文化知識作為支撐,茶藝人才的培養也要符合教育規律,要充分明確茶文化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關性,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2.1茶藝專業的目的是滿足社會需求

隨著茶文化的發展演變,最先吸引人們關注的是飲茶的規范化和藝術化,即茶藝。茶藝不僅展現了茶活動的技術性,同時也更傾向于藝術性和思想性,茶藝被人們賦予了更多的審美特性和藝術形態,因此被稱之為茶藝。茶藝的方式也十分豐富,無論是民俗生活還是普通飲茶活動都有茶藝的存在,人們在追求思想與精神的凈化與升華時也有茶藝,在現代茶葉宣傳推廣中,茶藝也必不可少。如何推廣更為科學的飲茶方式,以及如何在茶藝這種藝術形態中宣傳樹立茶品牌都成為當前茶文化的研究內容,茶藝是因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崗位,茶藝也成為專業人才就業的領域。茶藝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之一,提供了專門的職業與人才,而在他們背后,則是與茶文化內涵密切相關的科學進步,如果沒有茶文化的基礎與支撐,茶藝是無法真正確立起地位的。

2.2茶藝專業課程的構成

無論是從社會需求來看,還是從茶藝的結構層面來看,茶藝所涉及的學科內容十分豐富,主要的課程知識結構包括以下幾個系列。首先是茶葉學。茶葉學的課程主要可以分為茶葉種植、加工、茶綜合利用茶健康等內容。學科主要側重于茶的應用以及民族體質的提升作用。其次是經營學。主要是從經濟管理的角度研究茶產業的發展經營,主要包括茶葉外貿業務、茶旅游等內容。再次是茶藝學,主要包括茶藝、茶具、茶道、茶俗等內容,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對飲茶的形式、制度和技術等方面進行研究。最后是茶史學,主要包括茶文化發展史、茶文學、茶與哲學思想等內容,是從不同的角度學習飲茶文化及相關的文學藝術研究。

2.3茶藝內容的相關性

茶藝教育是具有茶文化特征的專業教育,教育內容與知識結構的研究對象相一致,二者不僅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關聯性。首先,茶葉學是茶藝教育中的基礎內容,也是茶藝課程中的基礎內容,主要研究對象是茶葉,只有以茶葉作為科學基礎,才能使茶文化得到穩固的發展,茶藝教育才能經得起檢驗。茶葉也是茶藝教育中最具實物特征的文化代表。茶葉的研究是極具知識性與藝術性的學科。其次,茶史是茶藝課程的主干內容,研究對象是飲茶文化歷史。由于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茶文化的研究包括了史學、文學以及哲學等綜合內容,厚重豐富的茶文化內涵,進一步促進了茶文化藝術的繁榮發展,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再次,茶藝學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主要以茶的行為實踐作為研究對象,因此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茶藝學是一門綜合的實踐學科,主要是以茶史為基礎背景,利用茶葉這一實物,演繹出豐富而具有創造力的飲茶方式,同時對茶葉的生產經營、經濟發展都有較積極的推動作用。茶藝是一門特殊的文化學科,也是體現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從茶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進一步豐富了茶文化的知識結構與表現形式。最后,茶經營學也是茶藝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對象是飲茶的經濟法則。經濟的發展與文化密切相關,學生在接受茶藝教育時,不僅要符合發展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獲得專業的提升與肯定,并從職業發展中獲得經濟收入。茶藝教育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和教養性,因此,將茶文化與茶經營學相融合,使茶文化能夠在現代經濟發展中激發出更鮮活的力量,才能有效促進茶藝的良性發展。

3茶文化在茶藝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茶文化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通過茶文化的滲透,茶藝教育能夠與人類的本性更加協調,使人在真善美等方面獲得更好的融合發展。茶文化的價值與茶藝目標價值是相一致的,這也使茶藝教育的意義更具典型性。

3.1真的價值

茶藝教育是一門實物教育,是以茶文化為基礎,具有求真的價值體現。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客觀物質的求真。茶文化是以茶葉為載體,通過對茶葉的質量鑒別、沖泡技術、品飲方法的學習和研究,對其內在的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以獲得其真的價值所在。茶文化的這一價值體現在茶藝教育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茶藝作為一種茶文化藝術形態,在教育實踐中也要求學生要遵守物質求真的價值觀,以獲得更真實有效的科學規律,有助于對茶文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其次,是對健康的求真。茶不僅是人們生活中的主要飲品,更有益于人體健康,通過多項科學實驗證明,茶葉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茶的養生功能被不斷的推崇,使茶成為世界上的健康飲品之一。最后,是對歷史文化的求真。文化與歷史是相互融合的,文化就是歷史,歷史也是文化,雖然歷史不可重演,但可以通過茶文化延續歷史,使茶文化的歷史得以還原,從茶文化史中可以更真實地看到中國文化的精彩一面。

3.2善的價值

茶文化中有善的價值內涵,這也是儒家思想所倡導的至誠為德,盡性是善。在茶文化中,有盡茶之性和盡茶具之性,即再遠大的理想也要通過實踐而實現,而在實踐過程中,要通過至誠來實成人與物的情感連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文化雖然是歷史的還原與再現,但始終離不開現代人的思想與感覺,茶文化有深厚的茶德精神,從特性到人性,最終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價值,這也是善的價值最形象的體現。茶文化不僅是文化的體現,也是人們價值觀的體現。只有滿足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茶習俗,才能與人們的生活意義相符合。同時,通過專業化的茶藝形態,能夠促進人們的完善生活,體現人們的價值觀,在繼承了歷史文化價值的同時更明確了生活的信念,使人們的生活理想超越了生活的人文意義。茶藝教育既營造了一種獨特的茶文化氛圍,同時也為社會生活的平和高雅塑造了文化榜樣。

3.3美的價值

美是人類的天性,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現,是人類對自由的想象與追求。茶藝中展現出的獨特藝術魅力正是茶藝之美的體現。茶藝之美是形式與內容美的統一,展示茶藝形式的同時也體現出其內在美。茶藝的形式美主要是由茶、水、器、環境的組成,茶藝的內在美實質上是泡茶的意境之美,茶藝活動體現了一種人與茶相融的意境之美,是最接近生活的藝術表現。茶藝之美主要包括外在美與內在美。外在美主要體現在茶葉、茶具、茶環境、茶技藝之美。內在美是指茶體現出的人格之美,以儒家思想為基礎,以提升茶藝的修身養性之樂,實現人與茶的和諧。通過茶藝教育,能夠培養學生豐富的人生情感,情順萬物、對應自然等思想情感。茶文化體現了怡情養性的和諧之美,茶文化的美是規范的美,是高潔的美,是自然的修養,是對于人生的無限憧憬與熱愛。

4結束語

茶文化是中華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是人們在幾千年歷史文化發展中形成的獨特藝術形態。以茶文化為基礎和支撐,為茶藝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樣本,使茶藝的外在形式和內在思想之美得以體現,對于學生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影響力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玲.關于中國茶文化學的科學構建及有關理論的若干問題[A].茶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茶文化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17-29.

[2]莊晚芳,王家斌.研究茶文化,振興茶業,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A].茶文化叢書編輯委員會.茶文化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30-34.

[3]胡塞爾.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越論的現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25-226.

[4]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298-300.

[5]朱紅纓.以茶文化促進茶產業品牌經濟發展[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3(4):18-24.

篇4

述職報告是檢驗我們工作的試金石,從一份述職報告中可以看出你一年的工作狀況是否合理有序的進行。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茶藝師年度個人總結報告范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茶藝師總結報告1前些時日,思想老化,閑于品茶,不禁對茶產生了許些好感。于是競開始研究起中國茶藝之道來。了解到一些關于茶藝的作品以及幾千年的中國茶文化,鑒于其學問的雅致,加之興趣所至,故亦思得若干茶藝,撰寫成文,以供賞閱。

有位作家說,人類歷史中的杰出發明中,其能直接有利地幫助我們享受空閑、友誼、社交與談天的,莫過于飲酒、吸煙,飲茶的發明。

煙酒之道我知之甚少,但于茶藝術卻頗感興趣,且略通一、二。茶錄有云,“其旨歸于色香味,其道歸于精燥潔。”可見自古以來飲茶發民展至今已成為一種文化,且有相當濃厚的學問。而諸種茶文化之中,上茶有禮,品茶有道,泡茶有法為其精髓。

古有詩云:寒夜客來茶當酒。而以茶待客須講茶禮。有俗成之禮曰:酒滿為敬,茶滿為欺。一般來說,予客上茶不當上滿,滿則不敬。倘若用大茶杯給客人泡飲,還應注意不時給客人加開水以保持茶溫,以讓茶之香氣縈繞不絕。可見茶當品、當慢,貴在雅趣,而酒當飲、當快,貴在豪情。所以,以茶代客是萬萬不宜催促的。

對于品茶,一般說來宜慢品而不宜豪飲,小茶杯三口一杯,謂之品也。此外喝茶亦需講究氣氛,古人云:“飲茶以客少為貴,客多則喧,喧則雅趣乏也”。嚴格來說,茶有三泡,第一泡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如妙齡的十六女郎,而第三泡則如婚后了。一般來說,幼女茶苦澀,提神醒腦;少女茶甘雅,鑒賞家認為此泡的茶最妙;而茶素淡,不可復飲。但實際上,享受“”茶的人仍很多。

關于泡茶之法,見經卷者諸多,且因茶的制作工序不同而異。在此不一一比較論之,但有一點重點共識:泡茶宜用陶瓷器皿而不宜用銅、鐵、玻璃等器皿。而且茶具的茶垢不宜清洗盡去,因為茶可養生,而垢可養壺也。

茶藝師總結報告2通過為期一周的茶藝實訓,我學到了好多平日里學不到的東西,從對茶文化一無所知的狀態里走了出來,不僅了解了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源源流長,甚至發展至海外,而且茶的種類有六種之多,每一種茶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功能,茶的制作方法及其泡制更是有深刻的考究,飲茶的意境也有講究,飲茶還有營養保健,修身養性,增進友誼,學習禮儀知識的作用,這些對我走向工作崗位,對人對事的態度有重要的啟示。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也有飲茶的習慣,但是也僅限在家里,從地里回來飯前往往會泡一壺茶,但是即不講究茶的種類和質量,也不講究茶的泡制和品茶方法,只是平常意義上的喝一杯有味道的茶,解解渴而已,所以在我的腦海里對茶并沒有深刻的了解也從沒有研究,就把它定義為家用茶水,后來見到的飲料如綠茶,冰紅茶也并不知道它們同屬一類,而且還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直到學了茶藝之后才開始了解并認識茶文化,體會茶的意境和精神。

茶的歷史悠久,制作方法多樣,泡制也十分考究,對我們做人處事有一定的借鑒。茶的制作方法有蒸青,炒青,烘青等每一種里面又有使用工具和手法的區別,制作出的茶的色澤,形態等也不相同,而且泡制時應用不同的方法限制時間和次數等可以把各種茶的味道達到最佳。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也應該有這樣的意識,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特點的作用,所以在做的時候也要用適宜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達到最佳的效果。我們從事公共關系,就必須要學會應對不同性格不同職業和不同愛好的人,要想取得好的業績就需要靈活的應對這些人根據他們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才能做到有效的溝通從而把工作做好。同樣的處在相同領域的人其處事方法和做事原則也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所以選擇的應對方式和原則也要因人而異,學會和他們相處好的同時也能發揮出他們的作用,讓他們為己所用,這也是一種智慧。

喝茶還要講究周圍的環境同時體會茶所代表的文化和意義。飲茶之風是由文人雅士發展到宮廷之中再由宮廷流傳到民間的,其間茶的種類也有了明確的分類,茶藝也日趨成熟,茶禮也形成了統一的風格。文人在飲茶時往往會選擇一處具有詩情畫意的地方,精心泡制茶種,以靜氣凝神,同時領略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領悟人生法則,有人還會突發奇想吟詩作畫,在古代就有以茶會友的說法,請客人飲茶也就表示對他人的敬重成為一種禮數,同時有清政廉潔,遠離污穢,消除雜念,修身養性的文化內涵,茶也就成為有文化有知識的象征,這就是所謂茶的“廉”,“美”,“和”,“敬”,盡顯茶的本色。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也需要靜心靜氣,以平和的方式待人處事,靜乃和之根本,我們工作本來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又往往會被一些瑣碎的事情而困擾,導致心情煩悶,甚至改變自己的心性,讓自己過的不愉快,所以以靜待人的同時也要以靜待己,這樣生活才會豐富而精彩。

謝謝老師給了我這次實訓的機會,也感謝老師這一周來對我們的指導和幫助,此次實訓使我受益匪淺,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和處事之道,為有效的工作打下基礎。

茶藝師總結報告3因為個人對茶的喜愛,我報名學習了茶藝。

在7天的學習過程中,我對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無論是茶的歷史文化、茶的分類、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沒有了解過的。7天的學習即將結束,雖然當前我只是淺淺地學習了一些入門知識,但濃厚的茶興趣已被激發,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繼更深入的學習茶,讓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藝培訓學習開設這樣關于茶的培訓課程,不僅僅為我們學員教授了茶文化,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友平臺。在當代社會,能有機會以茶會友,是很風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緣坐在一起學茶、品茶、賞茶、鑒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騷客一般,喝茶談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愜意。

源于對“茶”的喜愛,懷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仰,終于將學習茶道的小夢想付諸于行了。

如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茶藝亦如此。初級班給了一把打開“茶道”這只潘朵拉神盒的鑰匙,將原來飲茶的習慣及愛好的淺浮和模糊,引向明了,開啟更多愉悅之情。

短短幾日的茶藝課程,接觸到淺略的中國茶文化理論,學習到綠茶泡法、生活泡法、紅茶泡法、閔式沖泡四款茶藝表演。因為原本對茶的喜愛,淺閱過茶藝相關的書籍,學習中對茶藝的閱讀便有了更多的渴求與熱情。在老師授課時,我們也渴望老師能傳授更多的知識,有時因為課時的原因,未能更為詳盡,我想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茶藝師總結報告4到公司工作了一年了,對公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認為會所的茶藝師對茶文化的認識層面比較淺,并且我在茶文化這一方面比較占優勢,所以我就以茶文化>培訓和銷售為主來開展我的工作,將我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并為公司創造出利益。計劃如下:

1、與老客戶和固定客戶保持聯系,并根據情況請客戶來會所喝茶,維護客戶關系。

2、通過各媒體了解客戶信息,并能根據客戶所需提供相應的幫助。

3、利用空閑時間學習業務知識,多于同事,領導們及時溝通交流。

4、每周增加1~2個新客戶,每月要增加5~8個潛在客戶。

5、每天留出一個小時來學習銷售知識,并且利用到工作中。

6、每天下班后,對當天工作做一個工作總結,檢查工作中失誤與漏洞,以及怎樣才能將工作做的更好。

7、在三個月內讓會所的茶藝部在技術與茶文化知識上有一個提升,能有一個全新的面貌。

培訓計劃如下:

A、每周二利用一個小時來交流學習泡茶技術。

B、每周三周四利用一個小時來交流學習茶文化知識。

C、每次培訓之后向茶藝師提出問題,并于第二天解答。

8、積極配合領導與同事的工作,認真完成領導分配的任務,并且做到最好!

茶藝師總結報告5時光飛逝,轉眼間又到了總結的時候,這既是對之前的回顧反思,又是對新的一年的規劃。

茶藝師首先是一個服務人員,這不僅僅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服務的外在體現。好的服務質量需要我們首先要喜歡這個工作,真心實意地能夠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和快樂,并能夠在工作過程中要做到形象氣質俱佳、儀容儀表整潔大方;主動熱情地接待客人,并根絕顧客狀況和季節不同推薦相應的茶飲。雖然臨近春節之際,心情會因大家的回家過年而出現稍微的波動,但就像邊防戰士一樣,即使八年沒有回家和父母過團圓年,也要兢兢業業為國家的邊防工作做出努力,因為這是一種對顧客、對公司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篇5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生;禮儀修養

中圖分類號: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0X(2018)07-0041-03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禮儀修養則是指對人際交往行為規范和準則的認知程度和水平[1],簡言之,即禮儀達到的一種程度。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作用體現在以茶育人、以茶言志、以茶喻理等方面[2]。大學生是國家及社會建設性發展的人才保障,同時也是科技文化教育發展的重要承載者,結合茶文化活動,加強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于國家于社會均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禮儀修養對當今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案件頻發。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大學生正處于由校園步入社會的轉型時期,在此期間,他們面臨著升學就業、戀愛交友、師生關系、家庭問題等多重因素帶來的心理影響。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切的財富和成就,都源于杰出的智慧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實現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標的前提,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基礎,也是大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必備條件[3]。在大學學習生活期間保持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大學生進行禮儀修養培養有利于幫助學生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他們學會尊重他人、誠信待人、舉止得體,談吐適度。進一步具備化解人際沖突、加強其與他人的合作精神,鞏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同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學習與生活中,表現出正面態度多于負面態度,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培養應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對待消極情緒的調節能力,從而建立心理預防機制有效防范心理疾病的發生。

(二)有助于大學生塑造人格與自我完善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品格及資格的總和。從心理學角度而言,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等特征的總和;從倫理學角度講,人格指人的品格,體現人在一定社會中受教育和自我修養的文明程度;從法律角度講,指人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體現人在一定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權利和義務的統一[4]。從倫理學角度闡述:禮儀修養能從言談舉止等外在的行為上提升人的姿態和氣質,塑造優良的形象,同時可以展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精神面貌。這說明禮儀修養可以使大學生擁有積極健康,青春活潑的形象,落落大方的氣質和彬彬有禮的禮儀風度,同時展現自身的道德素質和品行修養,體現人格魅力。禮儀修養培養幫助大學生不斷剖析自身性格和處事的不足,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其今后盡快融入到復雜的社會環境和富有挑戰性的職場生活。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5]。當代大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自我促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發展以及學習禮儀,遵守規范,提高交際技巧和應變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個體社會化,禮儀修養是一門必修課[6]。

(三)有助于大學生學有所成

校園中,良好的禮儀風尚有助于發揚樸實求真、勇于創新的學風。例如在學術研討會中,激發學生之間思維火花相互碰撞;在討論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參加考試,誠信守信,不違規不越矩;學術競賽上,求真務實、真誠參賽、營造公平公正的良性競爭氛圍等。從以上多個方面都可以看出禮儀對于學風建設的益處。

同時,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禮儀修養有利于維持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大學學習期間,難免遇到學業上的問題,如實驗課題進展緩慢、專業知識理解一知半解、對研究方向前景迷茫等,都可以虛心地向老師請教,老師定將答疑解惑、耐心指導,幫助他們在學業上取得進步或者實驗上獲得進展,為今后步入社會或繼續進行學術研究、出國深造奠定堅實的專業基礎。

二、大學生禮儀缺失的表現

(一)公共意識淡薄

公共意識淡薄是大學生禮儀缺失的常見表現。具體現象可以涉及到社會與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乘坐公交車、地鐵旁若無人地吃有氣味的食物,大聲外放音樂引發喧嘩;圖書館中違反規定隨意占座,嬉戲吵鬧,手機不靜音,接電話音量大;在校園街道、草坪上隨意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煙頭,無視告示故意采摘花草,冒險攀爬雕塑拍照;騎行共享單車亂停亂放,惡意損壞公共設施等。

(二)個人素質欠缺

個人素質高低可以從日常待人處事中體現出來。如能否尊敬師長,能否正確引導新入學師弟師妹建立正確的學習生活態度;能否尊重體諒和關心同學,能否維系寢室生活融洽;能否具有集體榮譽感,能否按時參與集體活動、服從組織安排和是否有責任心與使命感,能否對待社團與學生會工作盡心負責;以及能否在課業方面誠實守信,不弄虛作假等。當代大學生活中時常涌現與同學老師關系冷漠,缺少溝通;班級集體意識淡薄,經常缺席公共活動;偶遇老師,刻意躲避甚至無視老師;集體撒謊逃課,普遍曠課,學習功利心嚴重,考試作弊的現象。

三、茶文化對大學生禮儀素養培養的內在聯系及意義

(一)茶文化的定義

茶文化的定義首次出現于莊晚芳教授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與傳播》一文中。陳文華則提出了從廣義與狹義兩個角度定義茶文化的概念:廣義的茶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7],它以物質為載體,反映出明確的精神內容,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和諧統一的產物,是一種對茶事認知集合形態的人類現象[8]。而狹義的茶文化則專指注重精神享受部分[9]。目前茶文化的研究重點在其精神功能與傳播價值,且茶文化涉及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美學、傳播學等,是茶與文化綜合全面的結合。故本文主要從廣義的角度來闡述茶文化對于大學生社交禮儀的推進作用。

(二)茶文化對禮儀素養培養的內在聯系

茶是尊重的象征。前人有宋代詩人宋耒“寒夜客來茶當酒”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高雅。今時有尋常百姓“引座上茶”的待客之道。“來客不篩茶,不是好人家”,來客奉茶是中華民族傳承了幾千年的最起碼的待客禮節,表達出主人熱情友好、誠摯尊敬的心意[10]。一杯熱茶疏解了客人沿途的疲乏,人情之暖勝過冬夜之寒。進門一杯淡茶,不似烈酒濃烈醉人,淡然清香中傳達的正是一份恰到好處的尊重。茶道吸收中國傳統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求人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發現與遵循客觀規律,戒驕戒躁、耐心沖泡,方顯對茶葉,這片神奇的來自大自然恩賜的“東方樹葉”的尊重和對客人滿滿的敬意,將精神的東西融進茶中,使之成為精神文明的代言,從而讓茶文化成為精神文明的體現[8]。

茶是和睦的象征。常言道:“茶品如人品,茶道即人道”,茶之所以被稱之為“君子之飲”說的正是茶與為人之道的關系[11]。飲茶之人其精神內涵與品性修養也有一定的高度:待人和睦,為人真誠。茶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吸收中國傳統儒家“和”的精神。唐代詩人裴漢在《茶述》中寫到“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而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論述到“祛襟滌滯,致清導和”。這些都表明古時茶人將和諧、中庸的思想引入茶文化中。

茶是清廉的象征。古時有陸納以茶作為“素業”倡導廉儉,反對奢靡的美談,流芳百世;茶神陸羽作有茶詩《六羨歌》云“不羨黃金暈,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惟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此詩將陸羽淡泊名利、不慕榮華、不貪功名、不同流俗的高尚品格傳達地淋漓盡致。如今“茶之廉,推行清廉、勤儉有德、以茶敬客”仍是正道,通過接納茶文化這一健康、生活、不以虛華為榮,而以廉儉為貴的文化風尚標,自覺接納現代禮儀規范,正是茶文化與當代禮儀又一默契的切合點。

從以上三個方面來看,茶文化與禮儀有著緊密而深刻的聯系。

(三)茶文化對禮儀素養培養的意義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不斷壯大,經久不衰的豐厚滋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高貴的靈魂,只有文化興才能國運興,文化強才能民族強。茶文化作為中華名族傳統文化的特殊形式,其海納百川,傳達著高尚而普世的價值觀,并且深入尋常百姓家。人們以茶明敘倫理,以茶熱情待客,以茶和睦氛圍。這些都是禮儀涵養所需要的精神境界與行為規范,具有文化的教育功能。而茶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茶文化對人的教化作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道德和行為規范[10]。一方面,茶文化的廣泛傳播直接向人們傳達仁義、樸素、熱情、真誠、團結、勤奮的精神導向。另一方面,茶文化的價值輸出從一定程度上與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切合。二者都倡導和諧友善、對于傳播社會正能量,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而良好的社會風氣可以約束人們自覺遵守社會秩序,提高社會公共意識,培養社會公德心與責任感,進而提升禮儀素養。從全民飲茶到全民愛茶再到全民興茶最終全民進步的偉大跨越。

四、茶文化對大學生禮儀修養的推進——以湖南農業大學校禮儀隊為例

(一)學習茶詩,提升綜合素質

茶詩作為茶文化的形式之一具有語言優美、意境高遠、體裁多樣、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等特點[12]。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13]。湖南農業大學禮儀隊通過學習茶詩中飽含的思想和精神,可以加深對傳統文化精髓的理解,也是對中國茶文化的繼承。

古往今來,修身養性、明倫怡情的茶詩妙句不在少數。蘇軾在《汲江煎茶》中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取水、烹茶、斟茶等茶事活動,用以表達詩人高雅的情趣,托茶喻志。“茶圣”陸羽在《茶經》中寫下“茶香寧靜卻可以致遠,茶人淡薄卻可以明志”,源自諸葛亮的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用以表贊飲茶之人重德行、尚和睦的特點。詩僧皎然在《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寫道:“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徒自欺”[14],倡導以茶代酒,探討茗飲藝術境界,對唐代中后期中國茶文學——詠茶詩歌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禮儀隊開展茶文化的學習是當代大學生對茶風古韻的傳承,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茶文化教學不但可以傳播茶文化知識,同時豐富學生內涵修養,綜合提升素質。

(二)茶藝培訓,增進操作技能

禮儀隊隊員定期參加茶藝課程培訓。通過品茶、泡茶等過程,不僅讓禮儀隊隊員對茶文化有了直觀的了解,而且提高隊員們動手、動腦、動心的能力。同時在茶事活動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利于培養隊員的組織管理和協作能力。茶藝中鞠躬禮、伸掌禮、寓意禮、著裝要求、神態規范、解說演示等[10],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隊員的氣質和日常言行,可提升隊員們良好的外表形象和氣質。禮儀隊隊員結合平時生活實際的需要,通過練習茶藝,既豐富了業余生活,又掌握了一門特長,是將茶文化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最佳方式。

此外,茶藝學習也培養了隊員們勤儉養德的品行。如白族三道茶茶藝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精神意蘊,“清苦之茶”寓意年輕一輩“要立業,先吃苦”,這與中華傳統文化常說的“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相互照應。好似著名茶學家莊晚芳教授倡導的“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的茶德[15]。

(三)開展茶會,豐富精神涵養

將禮儀隊中對茶文化有興趣的學生集中起來,定期舉辦茶話會,每期精心制定不同的主題,籌劃不同形式的活動。如六大茶類的品茗會;茶與茶點搭配的品鑒會;茶歷史小知識有獎問答等。參加茶話會的成員面向所有年級,無年紀大小區分,都應一視同仁,讓隊員們在自然平和,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品賞不同的茶,了解有關茶的小故事與小常識,并以愉快的心情去接納茶,以從容的姿態去欣賞茶,以喜悅的態度去分享茶。通過一系列與茶相關的活動,促進了隊員們之間的交流,提供更多機會給大家用心感受他人的優點,是增進隊內友誼的絕妙方式;同時讓隊員學會修身養性,培養審美情操,也是豐富隊員們精神涵養的良好方式。

(四)走進茶園,培養勞動品德

茶本為山間普通一草木,可日常食用而性儉。去茶園感受茶葉最原始的姿態,以回歸本真的方式讓禮儀隊隊員全面知曉茶葉,拓展茶葉知識面。中國種茶和制茶歷史悠久[16],包含了從采茶、萎凋、發酵、揉捻、干燥等各個程序,六大茶類,工序各異,如綠茶制作過程關鍵環節在于殺青,紅茶的品質好壞與發酵有密切聯系,青茶有特殊的搖青與作青工藝,而白茶萎凋看似簡潔實則萎凋程度相當考究,黃茶在綠茶制作上有悶黃環節,黑茶的色香味在渥堆或發花環節提升顯著。在茶葉采摘生產季節,組織禮儀隊隊員在生產季節參觀湖南農業大學的長安基地茶園,參與制茶的相關工藝的流程中,培養隊員們實踐勞動能力和嚴謹的思維能力。

五、結束語

篇6

面對潮州工夫茶現在的傳承危機,筆者意識到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刻不容緩,深感有責任有義務去做好這一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傳承文化教育、文化傳播工作。

從潮州工夫茶文化的文化內涵中我們應該傳承什么呢?筆者認為,潮州工夫茶的文化歸結起來有三個方面:禮人、忘我、養生。這三方面集中國茶道文化于一體,蘊含了潮州工夫茶文化深刻豐富的文化內涵。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道的存在形態。潮州工夫茶之所以能存在,能為潮州人所傳承,就在于它能發揮其文化功能。隨著潮州以外的地區對工夫茶產生需求。不僅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互動,還帶來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本文認為,可從兩大方面入手,來更好地傳承潮州工夫茶文化。

一、在校園開展茶文化教育培訓

各地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新經驗,把茶藝引進校園,為校園文化增加了新鮮內容,為素質教育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也為普及茶文化拓展了新的空間,這有著積極的意義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一)潮州工夫茶藝可以與德育結合。潮州工夫茶藝集中體現了工夫茶道的核心思想“和”上。其突出功能是讓茶人與茶客融為一體,且有“茶德”、“茶理”之道德導向。一杯好的潮州工夫茶的產生需要集體合作,從布置場地、準備器具、材料,到傳杯遞盞、分贈客人,收拾場地道具等一系列活動要集體的力量和有效的配合,這是鍛煉學生組織協調能力的好途徑。茶藝表演則以小組和班級、學校為單位組成,通過組際、班際、校際比賽,激發集體榮譽感,培育團隊意識。同時,老師輔以解說潮州工夫茶制作工藝和歷史,介紹古今著名茶人,介紹名茶產地和典故,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祖國的感情。

(二)潮州工夫茶藝活動與學習知識、開闊視野結合起來,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學茶過程中還可以觀察到一系列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現象。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參觀茶園、茶廠,參加種茶、采茶、制茶勞動,訪問茶館、茶店,在實踐中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

(三)潮州工夫茶藝是對日常生活技巧的提煉,是生活的藝術化。開展茶藝活動,是美的創造。如茶室環境的布置,伴之音樂、花道等藝術形式的配合,茶具茶葉的選配,茶藝員的形象設計,身體動作的韻律,茶葉的變化,品飲的感受等等,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從不同角度獲得審美體驗,提升審美水平。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可以由淺入深進行美學欣賞和創造。茶藝還可以兼容其它藝術類別,例如歌舞、音樂、朗誦、講解、對聯、謎語、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與茶藝表演配合進行,使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更有文化內涵,特別是為學生提供了多方面展示才藝的舞臺。

(四)潮州工夫茶藝是一種藝術性的勞動,是訓練勞動技能的有效手段。如針對不同品飲對象、不同茶葉品種的沏泡方式、茶水比例、燒水方式和浸泡時間,都需要根據經驗掌握分寸;茶席設計、茶器放置差距、如何移動茶具、沖水投茶的動作幅度與力度也要從實用與藝術的角度準確把握。當一杯好茶從一系列操作過程中產生的時候,學生會由此而獲得創造性勞動的成功喜悅,也體會到泡好一杯茶的不易,久而久之,就可以養成樂于動手,認真嚴謹,規范踏實,敢于創新,追求完美的行為習慣。

傳承潮州工夫茶文化精髓,尋回教育之本和文化之根,從校園的教育培訓中,幫助他們確立好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潮州工夫茶文化的熏陶下,將優秀的潮州文化精髓更好地傳承下去。

二、利用茶藝館做為茶文化傳承的渠道

(一)開發工夫茶藝館

茶館作為茶文化的物質載體,隨著茶文化的發展不斷變遷,茶藝館便是現代意義上的茶館,它將飲茶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發展成富有文化氣息的品飲藝術,對弘揚中國傳統茶文化,促進茶葉消費,提高社會休閑生活品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經營者和顧客。現今都市生活的節奏高壓緊張,人們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心靈的距離卻越來越遙遠。于是,一股飄溢著茶香的清新之風又在各大城市的休閑餐飲業中吹拂,在街市上的茶館、茶室,也為我們的生活添加了悠然清香。茶不再是閑人雅士的寄情之物,茶館、茶室成了凡人俗士的歸心之所。光顧茶館、茶室,不單純是消費,更是為了消閑、怡情、修身。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道的集大成者,代表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在新的歷史時期,借助工夫茶藝館的經營模式,開發工夫茶藝館的市場,不管對工夫茶文化本身,還是對中國茶文化事業都有重大的意義。工夫茶藝館秉承了工夫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市場開發中突顯出與眾不同的文化內涵。工夫茶藝館不同于一般的茶館。工夫茶藝館是工夫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的是現代工夫茶藝館的經營目標是向群眾傳授品茶技藝和傳播茶文化知識。因此,工夫茶藝館可以說是工夫茶文化事業的前哨陣地,對工夫茶文化事業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

(二)工夫茶藝館開發傳播的策略

工夫茶藝館作為工夫茶文化重要的物質與精神載體之一,能起到了很好的中介傳播作用,所以工夫茶藝館想要真正發展壯大起來,就要深度挖掘和運用工夫茶文化。

1.茶館選址與設計

茶館經營的成敗主要很大程度取決于室內外經營環境能否給人留下良好印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老經商哲學已經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質疑。現代風水學更重視對茶館所在地理位置的研究,包括附近商業環境、交通狀況、顧客消費圈、競爭店情況、采購環節等綜合考慮和理性分析。因此我們要從環境、格調等方面注重茶館的審美。

2.工夫茶藝館的市場定位

工夫茶藝館立足傳播工夫茶文化,提供舒適高雅的飲茶環境。一般的情況下,沒有人會因為口渴而去茶藝館飲茶,他們去茶藝館往往是為了休閑放松和突出自己的文化品位。工夫茶只是一種載體,通過這種載體,工夫茶藝館需要把一種獨特的格調傳遞給顧客。小巧玲瓏的茶具,嚴格考究的沖泡技藝,謙讓融洽的氛圍等,構成了高品位的工夫茶文化。因此工夫茶藝館的目標市場適宜選擇知識分子和高收入人群,如對工夫茶文化有興趣的學者、商人或白領階層等。目標群體確定為知識分子和高收入人群,是由于這一部分顧客不僅有一定經濟基礎,承擔得起在工夫茶藝館的消費水平,而且他們的社交或商務活動都追求環境的高品位,工夫茶藝館正好能夠滿足人們這種需求

3.工夫茶藝館的品牌塑造

工夫茶藝館的主旨就是傳播工夫茶文化,其品牌核心就應該把工夫茶文化的內涵和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在服務和營銷方式上充分體現出“和、敬、精、樂”的文化內涵,突出工夫茶藝館的品牌核心。隨著物質產品的極大充裕,消費者在多樣化選擇中認同的不再是產品的使用價值,而更注重文化價值。當今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發展潮流中,每一個市場品牌都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工夫茶本身就已經蘊涵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工夫茶藝館具備形成自己文化品牌的基礎。

4.工夫茶藝館的綠色營銷

茶本身就是一種綠色食品,工夫茶是用烏龍茶葉沖泡的,烏龍茶本身有預防蛀牙、消除危害美容與健康的活性氧的工效,飲用烏龍茶還能瘦身,抗腫瘤、預防老化等作用。但由于工夫茶沖泡程序過于講究,對水資源造成的浪費較多,因此,工夫茶藝館在提供優質服務的同時,要形成節約用水的綠色營銷觀念。比如,可以把洗杯的清水儲存起來,用于澆花或清潔衛生;倒掉的茶水經過過濾可以用來洗手,有很好殺菌去污能力。沖泡過的茶葉可以曬干,制作成精美的“茶包”或小巧的“茶枕頭”,再把這些當成小禮品贈送給喝茶的顧客,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工夫茶藝館秉承了工夫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精神內涵,是弘揚工夫茶文化的窗口和前沿陣地。潮州工夫茶館開發是一項長期的綜合的工程。所以,需要多方努力進行持續開發,這樣,潮州工夫茶將會在持續地展現其魅力同時,為社會創造更多文化和財富。

結語

潮州工夫茶文化,歷經歲月洗歷而留陳,縱千百年而流傳。 “讓潮州文化進校園”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同時提高個人文化素質。而茶藝館作為文化產業,更能助推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傳承之路在繼承其文化內涵之上借助創新文化品牌產業的支持定能蓬勃地發展弘揚。

參考文獻:

[1]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學研究.1995(4):P29;

[2]陳向軍.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覽.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P155;

[3]陳香白.潮州工夫茶.汕頭大學出版社,2001;

[4]林倫倫,吳勤生.潮汕文化大觀.汕頭大學出版社,2002年;

篇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9703

1 茶文化旅游定義

茶文化旅游在業內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專家學者們分別根據旅游、茶文化各自的特點做出了闡述。王京傳認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利用茶葉的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保健實用價值吸引旅游者,以休閑和娛樂、獲取知識和體驗人生價值為目的而開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旅游活動[1]。孫艷紅認為:茶文化旅游是以體察了解中國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藝術為吸引物,以增長知識、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茗觀景為目地,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購物于一體的一種文化旅游[2]。姚國坤、高旭暉對茶文化旅游也有不同的認識:將茶文化相關資源和旅游資源結合,對其綜合開發和全面開發形成新的旅游方式,通過觀光、參與體驗等游覽方式,使游客獲得知識的熏陶和內心的愉悅。

2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資源評價

2.1 歷史價值

祥源祁門紅茶,簡稱祁紅,中國歷史名茶,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伐并稱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著名紅茶精品;祁門紅茶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一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艷”四絕馳名于世。《祁紅復興計劃》稱:“吾國出口紅茶聲譽最大,價格獨高除印度大吉嶺所產,無與相頡頏者,舉世紅茶,唯此兩種”。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祁門紅茶獲得一等金質獎章。這一系列關于祁紅榮譽和史料記載使祥源祁門紅茶文化影響甚廣,同時也為茶文化與旅游資源的有機結合奠定了基礎。

2.2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資源現狀

近年來,祥源祁門紅茶產業迅速發展。至2014年,茶園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分為歷口茶園、金山茶園為主(圖 1);年產干毛茶達6000多t,綜合產值突破20億元;茶園面積快速擴張的同時,茶葉產量、產值同步增長。自2005年以來舉辦了多屆國際祁門紅茶節,舉行了大型文藝的演出,全方位展示了紅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并以茶為媒、以茶會友,弘揚祁紅文化,提升祁紅品牌,促進祁門與世界的交流和合作。

3 發展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的意義

3.1 推動祁門旅游發展,提升祁門知名度

傳統的“走馬觀花”式觀光旅游已經難以滿足游客的需求,祁門要發展旅游,應該轉變旅游業發展模式。茶文化旅游集觀光、娛樂、休閑、體驗為一體,與當代旅游者追捧的旅游方式十分契合。同時開展祥源祁紅茶旅游能夠調整祁門旅游發展結構以及帶動祁門縣內其他景區的發展,進而推動祁門旅游發展。茶文化旅游的發展,能使越來越多的旅游者了解祁門,從而提升了祁門的知名度。

3.2 增加茶葉銷售,促進茶產業發展

茶文化旅游是將茶文化與旅游資源緊密結合的旅游方式。它將茶葉的采摘、制作、飲用、銷售等環節與旅游者的內在需求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茶文化旅游的開展使游客更直觀地了解茶葉生產的各個環節,從而使游客對該品種茶葉的認識進一步加深。[3]通過發展茶文化旅游能夠使茶葉銷售量增加,進而提高茶產業的收入,又能進一步促進整個茶產業的發展。

3.3 帶動祁門經濟發展,提高居民收入

隨祥源祁門紅茶產業園開園,中國祁紅博物館開館迎客,給當地茶農和連鎖景點帶來經濟收益逐年增加,通過祥源祁紅茶旅游的發展拉動祁門縣交通、住宿、餐飲,商業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由政府搭建平臺,給企業和農民機遇,自發地投資建房,開辦農家樂,推動一產變三產,帶動農村經濟效益的極大提升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優勢分析

4.1 區位優勢

祥源茶祁門產業園位于皖浙贛三省交匯處的祁門縣境內,距杭州、合肥、南京、南昌車程均在4 h左右,特別是高鐵開通后,黃山至合肥1.5 h、至南昌2.5 h,至杭州3.5 h,交通便捷,除南昌、合肥外均為經濟發達區域,擁擠的城市和膨脹的人口為外出旅游提供客源保障,為茶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4.2 資源特色優勢

祥源祁門紅茶,祥源祁門紅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地位、工藝等在國內眾多的茶文化品牌中一枝獨秀,并在巴拿馬世博會獲得金獎榮譽,祥源祁門紅茶擁有1萬畝的茶園基地,傳統的手工制茶技藝,第一座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中國祁紅博物館,目前亞洲最先進的現代化制茶工廠,都彰顯祥源祁門紅茶獨特的文化元素。

4.3 產業價值鏈優勢

近年來,隨著紅茶文化的2次發掘與傳播,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觀光體驗、休閑度假、養生健體的特色旅游模式深受游客的青睞,并且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在皖南區域內有自己的其它文化類景區、酒店、營地、旅行社、商業等資源,可以形成互補和引流,易形成價值鏈和集群效益。

4.4 政策優勢

為了促進祥源祁紅茶旅的發展,祁門縣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且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制訂完善區內茶文化旅游規劃,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尤其是每年一度的國際祁紅節,更是得到祁門縣政府的重視,不僅邀請茶企業參加展銷,而且還組織到祁門茶廠、茶園的旅游大巴,這些措施都對祥源祁紅茶旅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5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發展問題分析

5.1 區域旅游品牌競爭壓力大

在整個皖南地區,旅游產品基本以黃山、西遞、宏村為代表的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為主,只有在春季采茶時節,旅行社才會以此作為旅游產品投放市場,由于觀光旅游為主,游覽時間短,不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區的旅游發展剛剛起步,外界的知名度小,旅游市場尚未開拓,與之相對應的周邊景區,知名度高,發展成熟,基礎配套設施完善,所以競爭異常激烈,給景區的發展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5.2 旅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交通對旅游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可進入性差是困擾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應高度重視區內、區外交通網絡的建設;祥源祁門紅茶文化產業園目前標識系統不完善,旅游人才奇缺,導游人員講解不規范,廁所等基礎設施有待提升;住宿設施資源目前主要以祥源祁門紅茶周邊賓館和農家樂以及所在地祁門縣城酒店為主,接待能力不足,缺乏服務意識,急需提檔升級。

5.3 旅游產品開發相對薄弱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資源獨特,具有開發多元旅游產品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目前開發利用的水平低,產品處于最低的觀光層面,體驗不足,附加產品開發不足,沒有形成2次消費,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旅游產業鏈有待完善,由于景區剛剛起步,沒有門票收入,線上旅游互聯網平臺和線下旅行社推廣的積極性不高。

6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發展策略

6.1 突出“茶”旅特色,整合區內旅游資源

祁門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發展旅游應突出“茶”為特色的旅游地形象,以“一圈兩翼”(一圈:祥源祁門茶園以及祁紅產業園;兩翼:牯牛降國家4A級自然保護區,倒湖十八灣精品旅游區)為總體開局,以祥源茶園生態旅游區(金山茶園、瀝口茶園)為主要依托開發,輔助開發牯牛降生態旅游區、大洪古道歷史文化區,打造生態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為主線的旅游產品;形成以茶文化旅游為主體,生態旅游為支撐,歷史文化為底蘊、休閑農業、工業遺產旅游為補充的旅游產品結構體系[4]。

6.2 開發“茶”旅產品,提高參與、體驗性

開展茶文化旅游要以資源為依托,市場為導向,根據游客需求設專項的旅游產品,如茶園生態觀光游、制茶車間游、茶文化親子體驗游等。可針對小朋友推出以親子游為主題的茶鄉夏令營活動,游覽茶園,學習茶文化知識、茶藝、茶禮,向父母敬茶,并讓小朋友到茶場親身體驗一片樹葉變成茶湯的過程;對中老年游客,則應以養生度假為主,在休閑、放松的旅游過程中,品味茶文化、內涵,體味茶風俗、禮儀,并可讓他們品嘗名茶和學習制作調制茶飲品。

6.3 豐富“茶”旅線路,感受徽派文化

開展茶旅專題線路游、生態文化線路游、徽文化線路游,傳播祁紅文化和徽文化,對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茶旅專題游以茶園觀光―制茶車間―祁紅博物館―非遺展示為代表,生態文化游以區內牯牛降自然保護區―大洪古道遺址、古戲臺為主線的2日游,同時與周邊景區聯動,開展跨區際旅游線路,包括黃山―西遞宏村―祁紅產業園為代表的特色旅游線路。

篇8

【關鍵詞】ECFA;閩臺;海峽;文化旅游;品牌

我國文化旅游業主要包括民族文化旅游業、紅色文化旅游業、影視旅游業、民俗文化旅游業、宗教文化旅游業、茶文化旅游業與非物質文化旅游業等。《福建省文化旅游產業2010-2012年規劃》 指出“充分挖掘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畬族文化、朱子文化、閩茶文化、瓷藝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的內涵,圍繞表現文化、延伸文化,積極整合、包裝我省文化資源,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旅游產品,有效發揮文化資源的最大價值”、 “深入挖掘閩南、閩北的茶文化內涵,將旅游與閩茶文化相結合,設計多樣的茶文化專題旅游產品,打造一批以茶為主題的文化旅游景點,吸引游客參與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活動。加強保健茶、茶具、茶食、茶工藝品等開發,做大茶文化旅游業。”

閩臺文化旅游產業合作,不論對于福建還是對于臺灣,都是互利雙贏的,不僅能使區域景區有機銜接,還能促進旅游企業的跨區域發展與旅游企業管理的合作,促進閩臺兩地作為一個區域性的旅游集合體的發展,促進閩臺成為一體的經濟文化圈,還能借此為執政當局營造兩岸進一步交流與互動的條件。

ECFA簽訂后,閩臺應積極深化閩臺文化旅游產業合作,努力打造“海峽文化旅游”品牌。ECFA首先是建立架構,再充實其中的內容。雖然ECFA已經簽署并生效,但全面落實還有個較長的過程。ECFA的后續協商將逐步推進,什么可以做,必須找到先行先試的試驗區。福建應當充分與臺灣一水之隔、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優勢,使閩臺文化旅游產業合作成為海西先行先試的重要載體。

一、加快制定閩臺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先試的開放政策

閩臺文化旅游產業合作先行先試首先重在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先試是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不同于大陸其他地區對臺合作的主要特色,未來閩臺文化旅游產業的合作方式,除了發揮海西區與臺灣各自比較優勢,加強一般性的交流與合作外,重在政策、機制、體制上的創新與探索。國務院支持海西的意見中提出“支持開拓對臺旅游市場,適時擴大大陸居民從福建口岸赴臺灣旅游。支持福建試行便利兩岸人員往來的管理方法,包括為臺灣本島居民辦理來往大陸通行證和大陸居民赴臺旅游證件等”。福建應積極爭取中央支持盡早落實,樹立對臺文化旅游合作的領先地位。

(1)爭取福建居民赴臺旅游“自由行”更加開放

以前大陸居民赴臺旅游是以旅行團的形式進行,仍有各種限制。隨著兩岸直航,交通便利大大改善,“自由行”的條件逐漸成熟。特別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事故發生后,對臺灣文化旅游業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臺灣急需擴大旅游客源,因此臺灣當局也在考慮進一步開放大陸游客“自由行”的相關政策。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啟動,首批試點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廈門。6月底以來,自由行人數始沖不上來,表現不如預期。2011年10月13日,臺灣海峽兩岸光旅游協會、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在北京就擴大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試點城市相關事宜行磋商。臺灣希望大陸能再開放五個城市,提出希望增加南京、天津、重慶、深圳及杭州等五個城市,希望在今年年底前,陸客來臺自由行人數達每天500人上限。福建不應被邊緣化,應主動與臺灣當局協商,積極爭取中央比照大陸居民赴香港自由行時廣東省先行先試的做法,開放更多城市實現福建居民赴臺旅游“自由行”。

(2)進一步放寬福建與“金馬澎”的旅游政策

爭取擴大福建的旅行團組團去金馬澎的權限,除了福建居民,還可以組織異地旅游團的外省市居民赴金馬澎旅游。特別是針對參加在福建舉辦的全國性會議或展覽的外省市代表,允許其在福建辦理相關證件和手續赴金馬澎旅游。

(3)放寬旅游投資限制

率先允許臺商在福建投資旅行社,經營中國內地居民出國旅游業務以及赴港澳臺地區的旅游業務。允許臺商在閩投資旅游項目,閩臺合作提升旅游項目科技含量和服務品質。

二、注重閩臺文化旅游資源整體規劃

閩臺應組織編寫閩臺旅游合作區規劃,可以邀請內地和臺港澳的旅游規劃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編制。閩臺兩地要立足資源優勢,整體規劃,突出區域特色,以市場和競爭為導向,整體旅游規劃要閩臺“一盤棋”,兩岸各市、縣(區)以及重點區域的旅游發展規劃要與閩臺文化旅游對接總體規劃相銜接,避免各唱各的調,形成協調、完整的旅游規劃體系。按照《海峽旅游區域協作備忘錄》,充分發揮“閩臺港澳”的區位優勢和市場優勢,共同協商、設計、編排連接四地的適合旅游者需求的旅游線路。推動閩臺旅游文化的整合與文化旅游產業化發展。

閩臺應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盡快與國際接軌,拓展閩臺文化旅游業務,鼓勵臺商在閩旅游投資,協作開發個性化旅游產品。要重視旅游的深度開發,突出文化和生態主題,多開發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兼備的旅游項目,開發適銷對路的新型旅游產品,優化閩臺文化旅游產品結構。高標準規劃和開發旅游產品,共同提升兩岸文化旅游產品包裝、行業經營品質和服務水準,提高旅游經濟的綜合效益。加強景點景區、旅行社、飯店、旅游交通之間的協作,做大文化旅游產業集群;還要借助旅游業與其它行業的相互合作、滲透,延長產業鏈,使各種資源產生疊加效應。

三、多方面拓展文化旅游項目

兩岸互設旅游辦事處后,要加強旅游市場研究,倡導、推動閩臺深度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實現旅游市場向廣度、深度發展。培育度假旅游、體驗式旅游和各類主題旅游活動項目,增加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吸引力。開發多元化的特色、專項文化旅游項目,如生態、文化、商務、會展旅游產品和主題公園(樂園),美食、保健、修學、節慶、民間藝術、民俗風情等專題旅游,以適應出游能力強的新一代旅游者的需求。

發揮閩臺文化同質性強的優勢,以文化傳承為方向,加快閩臺之間尋根謁祖、宗教朝圣、風俗民情等人文旅游項目建設

(1)向臺灣推廣“閩南文化尋根游”。比如辦好中國閩南文化節、閩南文化論壇、客家文化論壇、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等。閩劇、梨園戲、提線木偶、布袋戲、歌仔戲、薌劇等地方劇中輪番在閩臺兩岸進行交流展演,促進臺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與臺灣關系密切的旅游節、懇親會等,加強姓氏宗親社團的聯絡,通過開展族譜溯源旅游,吸引臺灣民眾到祖籍地旅游。

(2)組織宗教和民間信仰社團“朝圣游”。閩臺宗教和民間信仰一脈相承,尤其是臺灣的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主要是大陸先民從家鄉分靈過去、設堂供奉的。開展宗教、民間信仰“朝圣游”,如媽祖朝圣、保生大帝朝圣、南普陀朝圣,吸引臺灣游客到福建祖廟旅游。

推動閩臺個性化深度旅游

(1)將臺胞農業科技創業園區與文化旅游開發結合,推出“科技農家樂”。如結合地方土特產、工藝品、美食小吃、休閑購物等,開展專項營銷,吸引更多游客參與體驗。

(2)借鑒臺灣經驗,發展現代溫泉休閑游。閩臺的溫泉資源都十分豐富,福建應向臺灣學習,把溫泉國際衛生標準和先進管理開發經驗引進大陸,并把福州作為示范點,推動福建溫泉旅游與國際溫泉旅游的接軌。

3、增設直航航線,發展海峽郵輪旅游業

利用閩臺一水之隔的優勢,要大力培育、發展郵輪旅游業,閩臺合作組建海峽郵輪旅游公司,開設專門航線,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開辟新的閩臺文化旅游線路,提供多元化的旅游服務。

深度開發茶文化旅游項目

中華茶文化歷史悠久,臺灣的茶文化主要由福建傳入。臺灣的茶文化已經逐步產業化,科技水平已經相當高。閩臺兩地應注重茶文化旅游氛圍的營造,培育更為廣闊的客源市場。閩臺應聯手將茶文化與文化旅游結合,整合閩臺茶文化資源,以茶文化為主題,深度開發茶文化旅游項目,開發多種形式的演藝活動,廣泛進行中國茶文化的內涵、養生及休閑功能宣傳, 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推出“閩臺茶香游”,如:“鐵觀音茶文化游”、“武夷山巖茶――阿里山高山茶文化游”等特色項目。

(1)合作推廣觀光生態茶園,將茶文化與名勝景點相結合,推出精品生態旅游線路。

要積極推廣生態茶園,實現茶業與觀光旅游的有機結合。往往產名茶的地方就是風景名勝區,閩臺兩地旅游資源豐富,擁有世界“雙遺”武夷山、安溪、福鼎太姥山、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諸多名勝。閩臺合作發展茶文化旅游,可以使傳統的茶葉生產過程轉變為人類觀賞與體驗茶事活動的全新過程, 使茶業具有生產和觀光的雙重屬性, 同時將農事活動和旅游休閑融為一體, 實現了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跨越式對接和優勢互補,對實現茶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安溪開發了茶葉大觀園、茶葉公園、茶葉生態探幽等旅游精品,天福在漳浦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茶博物院,中華武夷山茶博園等,把茶和旅游有機地結合了起來。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下發《福建省文化旅游業2010~2012年發展規劃》,明確我省將構建文化旅游片區,而閩南文化旅游區將成為片區的重中之重。安溪縣感德一品茶都入選省文化旅游精品線路重要項目。

(2)結合歷史文化,多層面開發茶文化旅游產品。

茶文化是一種蘊含文化理念的審美活動,對有些文化內涵的理解,還需要旅游者掌握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因此,對茶文化內涵進行發掘和外化并進行適度的推廣和普及就成為必要。在茶文化旅游的宣傳促銷中應注意挖掘和介紹茶文化內涵,讓潛在旅游者對福建茶文化的特色有一定了解,進而激發他們的旅游興趣。閩臺都處于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亞洲茶文化圈內,在飲茶習俗、茶道、茶藝方面,都有相通之處。重點推出以“茶鄉訪古游”為中心的茶文化旅游線路和產品,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聯手開發多種形式的茶文化演藝活動,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一方面,進一步規范兩地茶藝表演,普及傳統茶文化演藝項目。閩臺烏龍茶的泡飲技藝都別具特色,通過閩臺兩地茶藝的交流和茶藝小姐的聯合培訓,規范和創新茶藝,普及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掀起茶文化熱潮。另一方面,聯手茶文化文藝演出,打造精品茶文化演藝項目。2003年中央電視臺《同一首歌》專題欄目走進安溪,推動了鐵觀音的宣傳。由當紅影星范冰冰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婀娜公主》,劇中融入了厚重的閩南風土人情和茶文化,主人公吟誦茶詩信手拈來,烏龍茶的淵源娓娓道來,閩南生活風俗比比皆是,茶藝茶道成了該劇不可或缺的情節,通過藝術的表現形式演繹了豐富多彩的安溪茶文化。目前,武夷山《印象大紅袍》是全世界唯一展示中國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武夷山借助著名導演張藝謀等人的高水平創意策劃,把悠遠厚重的茶文化內涵用藝術形式予以再現,使之成為可觸摸、可感受的茶文化旅游項目,和美麗的自然山水濃縮成以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打破了傳統旅游方式與審美方式,不僅首次展示了夜色中的“雙世遺”武夷山之美,同時還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今后閩臺要聯手推出更多高質量的茶文化文藝演出,適應旅游市場需求的大型文化旅游演藝活動,不斷提升茶文化旅游產品的品位和檔次,滿足游客旅游文化活動的多樣化需求。

【參考文獻】

揚軍事網省略 ;

2、搜搜百科baike.省略;

3、《閩臺旅游業合作透視》,省略.cn/haixia福建海峽文化研究會;

篇9

關鍵詞:天福;營銷策略;品牌文化;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8-00-02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必定有其成功的特質;一個成功的企業,必定有其不平靜的發展歷程。天福集團作為茶業龍頭企業之一在發展過程中同樣遇到了機遇與挑戰,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天福集團不斷創造著奇跡。

一、天福集團概況

天福集團創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茶葉自產、制、銷、科研、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茶業集團。天福集團本著“根植福建、香傳全國、名揚世界”的經營思路開設連鎖專賣店,至2012年2月已在中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設了1200多家零售門市及專賣網點(包括位于街道、購物中心的商店、百貨公司及大型綜合超市的專柜),同時產品還遠銷美、加、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一)創始人簡介

天福集團是美籍華人李瑞河先生創辦的集團公司。他是世界李氏宗親總會永久名譽會長、美國林肯大學名譽博士、臺灣天仁集團、美國天仁集團、中國天福集團的總裁。祖籍是福建漳浦,210多年前其祖先從這里渡海到臺灣開始在種茶、賣茶,到他已是第七代傳人。

(二)創業歷程

第一階段:1953年李瑞河先生在臺灣創辦了第一家天仁茗茶,四十多年來在臺灣開辦了60多家茶葉連鎖店,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茶業集團公司“天仁集團”。第二階段:1980年天仁集團進軍美國,在美國各大城市開設了天仁茗茶專賣店,并相繼發展到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形成了擁有近百家連鎖店的跨國集團公司“美國天仁集團”。第三階段:1993年2月,李總裁以“根植福建、香傳全國、茗揚世界”的宏偉目標,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以“無年無節、不眠不休”的拼勁,開始在中國大陸投資創辦天福集團,只用五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十年開100家連鎖店的計劃。

迄今已設立了八家公司、五家茶葉、茶葉食品及茶葉蜜餞加工廠,以及遍布全國的一千多家天福茗茶連鎖店,形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茶業產供銷一條龍企業集團。

二、綜合運用營銷策略

天福集團的成功取決于很多方面,其中重要一環是合理運用營銷策略。

(一)分析市場,了解并吸引消費者

1.注重社會文化環境的分析。文化滲透于社會的方方面面,決定著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模式。銷售茶產品并為其設計較好的、有效的營銷模式同樣受到所處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注重對其分析非常重要。通過分析天福了解到:北京人把茶當飲料飲用,對茶文化知識并不了解,為此連鎖店專門開設了“茶藝課程,茶道表演”等服務項目,很好地吸引了消費者;服務人員可以熟練地向客人講解“茶史、茶類及泡茶方法”,慢慢培養了一批具有茶文化知識的固定消費群體和對茶有著較強喜好的忠實消費者。

2.分析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是消費者在一定的購買欲望(動機)的支配下,為了滿足某種需求而購買商品的活動過程。天福在經營過程中明確消費者購買茶及其產品的頻率,得出消費者使用商品的數量、對商品的喜好,進而不斷調整企業營銷策略,獲得市場營銷的主動權。

3.正確運用消費者行為模式。人的行為受心理活動的支配。從心理到行為,即“刺激-需求-動機-行為”。刺激產生需求,需求強烈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誘發動機,動機強烈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其行為。天福通過不斷刺激消費者需求(如,注重宣傳力度、免費試用、品嘗、贈送小禮品等),誘發其購買欲望,使消費者在溫馨的購物環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購買決策,從而實現其購買行為。

4.天福對進入市場的新產品、新品牌,采用高價銷售策略。高定價不但可以突顯其產品檔次,還可以讓消費者從內心感受到尊重和地位的提升。

為了對市場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進行更準確的掌控和定位,天福還對消費者的“購買時間、購買地點、購買方式”進行分析,取得了可喜的業績。

(二)密集性營銷策略的運用是企業邁向成功的重要手段

1.密集性營銷策略的涵義。密集性營銷策略,亦稱“集中營銷策略”,指企業以一個或少數幾個細分市場為目標市場,集中企業營銷力量,實行專業化生產和銷售。這一策略的著眼點在于:與其在整個市場上擁有較低的市場占有率,不如在較小的細分市場上擁有較大的市場占有率,即與其到處“蜻蜓點水”,不如“扎根”一處。這一策略較適用于資源條件有限、規模不大的企業。

2.天福集團運用該策略實現其品牌效應。(1)針對茶業營銷的特殊性,最好的營銷方式就是多開店(選擇合適的一個或幾個市場)。把天福茗茶的招牌樹立在各大、中城市,起到較好的廣告宣傳效果,讓消費者認識到“天福”這個品牌。(2)商業地段開設門市“由點到面”。在大都市的鬧市區設立直銷店,并在實踐中培養服務人員,之后選拔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擔任分店長一職,并在鄰近的區域開設分店,由1間變2間、2間變4間,幾乎是以等比的速度增長。

篇10

后來,厲害的女孩自己找到老板,老板不僅退回了多收的錢,而且為舊菜單沒有收回而造成的過失道歉。

在我看來,似不應為一兩元錢的東西,把自己變得張牙舞爪。這是一個充滿了傳播中國文化機遇的時代,然而最大的媒體是人本身。包括我在內,國人應該懂得的是,在個人的權利之上,有更高的文化權利,即與人為善、助人為樂、樂善好施的文明形象。

不可忘了我們原先是禮儀之邦,講究的是做人溫柔敦厚,不要過于咄咄逼人。譬如在吃自助早餐時,就有人從我的肩膀上越過去急急地取東西,缺少排隊的習慣。

第二個故事。

我們的導游是一個在西方國家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華人,而且出生在音樂世家,文化知識特別豐富。他一路講了很多關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的音樂、文學、美術、建筑等方面的知識,但是居然有中國的團員投訴他,說我們是出來休閑旅游的,不是來增加文化知識、不是來上課的。導游感嘆說中國的人文教育太可悲了,人都變得這樣功利和沒有文化。我也贊成導游的觀點。其實,像這樣的中國旅游者,也傳播了國人的文化形象。就像某些游客可以在船上、車上打麻將,從三峽打到新疆。

但是這個問題也引起了爭執。上海女孩認為投訴有理。為什么呢,因為導游確實太過于西方中心論,太西方化了,譬如講一個咖啡也要講很久。其實我們的茶文化也很偉大嘛。沒有必要講那么多、學那么多西方的知識,特別是沒有必要表現出西方的就是最好的。

這里有兩個問題,不要混淆。一個問題是有些國人的文化教養確實不夠。西方人對藝術的態度虔誠專注,那種仔細認真地看畫、看展覽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另一個問題是,這表現了中國當代的一種思潮,即民粹主義,青年一代愛國,對中國文化有了感情,這是好事,但是不應該把自我尊重與學習別人對立起來,變成兩個相互不能容忍的事情。仔細想一想,她們自大自尊的感覺,其實類似一種暴發戶的心態,我也有錢,你憑什么教訓我?我也有好東西,憑什么你只說你的好?我花錢是來買服務的,憑什么要來接受培訓?我消費,我就是主人,憑什么我要被人消費?這樣,其實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了。

暴發戶與自閉者,這兩種極端的形象,有時候是統一的。

第三個故事。也是吃飯。

我們的合同確實是寫明了:用餐“自助”。導游沒有責任為每一位客人點菜,因此,導游就自己吃自己的,常常不管游客。正好有兩夫婦來自重慶,他們是來探親的,不懂英文,也不懂法語,無法點菜,所以就到處請人幫忙。這個現象后來成為大家對導游不滿的一個理由。導游一方面死扣合同上的“自助”二字,另一方面大談西方社會如何讓人“自助”,以及這背后的文化精神,即讓每一個人都能夠自主、自立、自己發展自己,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導游這樣一說,大家也就沒有話說了。

以上三個故事像三面鏡子,警示我:不要迷失在幻象之中。國人的這一鏡像,恰恰說明中國社會變化太快,真實的東西沒有沉淀,似是而非、以丑為美、弄假成真,我們都讀不懂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