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中的哲學思想范文
時間:2023-07-19 17:3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茶文化中的哲學思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茶文化 哲學思想 和諧
一、茶文化的哲學思想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之國粹。茶文化在不斷沉淀積累的歷史長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優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為貴”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諧”的思想觀念。中庸之道是儒家處世信條,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儒家從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1]指出了“和”與“中”的關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必須節制而不放縱;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腦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無論陸羽提倡的諧調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致和,還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導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為中國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當,和是一切恰到好處,無過亦無不及。儒家主張以茶協調人際關系,實現互愛、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潔之精神磨練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養廉潔之風。中國茶文化以“和”為最高境界,充分說明了茶人對儒家中和哲學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還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認為人與自然是互相聯系的整體,萬物都是陰陽兩氣相和而生,發展變化后達到和諧穩定的狀態。人必須順應自然,符合大道,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學的重要思想,道家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明確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學命題。陸羽《茶經》創立茶道時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華,天人合一的理念成為中國茶道的靈魂。茶是吸取了天地靈氣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靈。茶的品格蘊含道家淡泊、寧靜、返樸歸真的神韻。茶性的清純、淡雅、質樸與人性的靜、清、虛、淡,兩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統一。道家在發現茶葉的生理功效時,也注意到茶葉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導和”的功能,可作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載體,于是道家之道與飲茶之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同時,道家的“和”與儒家之“和”有共通之處,二者可以互補。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范疇,共同豐富了中國茶道的思想內涵。
茶文化中,同時還融合了佛家“普渡眾生”的思想觀念。禪宗強調自身領悟,主張所謂有即無,無即有,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達些,而茶能使人心靜,不亂,不煩,有樂趣,但又有節制,佛教提倡坐禪,飲茶可以提神醒腦,驅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與禪宗變通佛教清規相適應。佛教思想追求純和境界,禪宗之要義是不借助任何東西,不追求任何東西,不被任何東西所禁錮,在一種絕對的虛靜狀態中,直接進入禪的境界,專心靜慮,頓悟成佛。茶的本性質樸、清淡、純和,與佛教精神有相通之處,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動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發展方面功不可沒,它勢必規定和影響著中國茶道精神內涵。中國茶道追求心無雜念,專心靜慮,心地純和,忘卻自我和現實存在,這些茶道精神是源于佛家思想的。
綜合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和靈魂,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著宇宙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中國茶文化的千姿百態與其盛大氣象,蘊涵著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諧的環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諧特性的中國國民培育、澆灌出來的,因而講求和諧成為中國茶文化應有的內在特質。
二、茶文化的當代意義
茶文化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和諧社會包含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伴隨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今的中國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受到破壞,茶文化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們棄置。人與自然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類應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人與自然是協調統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順應自然,這樣才能恩及子孫、澤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諧”精神還有利于促進人與人的和諧。當今的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以“和”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應當把茶作為人們交往的重要紐帶,成為連接彼此關系的重要橋梁。茶文化的 “和諧”精神還有利于人類自身身心和諧。在歷史上,茶是中國文人士大夫得志時修性,失意時安慰人生、平衡心靈的重要手段。得志時以茶勵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時從品茶的境界中尋得心靈的安慰和人生的滿足。保持人們的身心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寧靜、樂觀、平衡的心態不僅有益于個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會安定與和諧。
茶文化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培育和諧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在地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和諧文化。和諧文化既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也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動力。“和”是中華茶文化的靈魂,同時也代表著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漢字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比‘和’更能突出‘中國茶道’內核、涵蓋中國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2]我國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諧”內涵,則是這一傳統中重要的內容?!昂汀笔侵袊幕?a href="http://m.ushengzhilian.com/haowen/177951.html" target="_blank">哲學思想的核心。雖然儒、道、佛三家對“和”的闡釋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我們要深入挖掘我國傳統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內核,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茶文化有利于建設和諧世界。和諧世界的新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是緊密相連,它深深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與我國茶文化所倡導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著和諧、和睦、和平、和善,即認可世界的和諧本質,以和平與合作的手段謀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從而達到一種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昂汀蔽幕w現在國際關系上,主張“和”為主,“和為貴”。反對以強凌弱,干預他國內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建立包容的世界?!昂椭C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論內涵,就是要致力于實現不同文明和諧進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國傳統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強調絕對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異、有特性的事物和諧共處。無論國家的貧富、意識形態的差異,都應該彼此尊重,和平共處,以實現各國和諧共處,建立和諧、和睦的世界。
參考文獻
篇2
茶文化是人們在對茶的認識、應用過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融匯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豐富知識,人們進一步認識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又融匯了儒、佛、道諸家深刻的哲理,人們通過飲茶,明心凈性,增強修養,提高審美情趣,完善人生價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飲茶作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轉化為生活情趣與精神追求,不僅體現出人與人、人與茶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也完美地展現了人的人生價值觀。
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樣做人以及怎樣實現個人價值等方面的看法。這種價值觀,是人們通過茶事活動,在認識自然、了解社會的生產與生活中所形成的觀點和態度。它既反映出了人的本質,又揭示出了人與自然、與社會諸方面的關系。具體地說,包括了人與自我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民族和國家的關系,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的思想,與生產生活實踐相依托,與自然環境相結合,與人文和歷史相伴隨,貫穿于茶文化發展的歷程,形成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分析和研究中國茶文化關于人的人生價值的思想,對我們進一步了解茶文化的歷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發揚光大中國茶道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茶文化的人生價值觀與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就其要義來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重德——擺正人與自我關系的準則
重德,是中國茶文化人生價值觀中最基本的內容。講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是歷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內涵。而茶德的樹立,既是茶的自然特性的顯現,又是茶人精神的流露,同時又是茶人所確立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
首先,茶性蘊含著茶德。茶品即人品。茶品是指人們在對茶的認識中提煉出來的象征性品貌,陸羽在《茶經》一之源開宗明義地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辈璞环Q為嘉木,是因為茶的生長、體型、特色和內質等具有剛強、質樸、清純和幽靜的本性。茶樹生長在山野的爛石、礫壤或黃土中,仍不失堅強、幽深;茶葉凝聚陽光雨露的精華,其“性潔不可污”;茶湯晶瑩清澈,清香怡人,給人以智慧和幽雅的韻致。茶性與茶品相聯系,無喧囂之形,也無激揚之態,茶性與茶品這些自然的本質特征滲透到人們生活領域,表現在人對生活的一種理解,一種靜觀,一種品鑒,一種回味;延伸到人們的精神世界里,則是一種境界,一種理念,一種智慧,一種品格。因此,重德觀念的形成,源于茶的自然本性。
其次,茶德是茶道的靈魂。在茶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人們對茶德早已確認,并崇尚備至。陸羽在《茶經》提出的“精行儉德”,說明茶的美好品質應與品德美好之人相配,這是最早確立的茶德標準,也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來,唐代劉貞亮對茶德的闡述則更為具體:以茶散悶氣,以茶驅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養身體,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當代,王澤農,莊晚芳等茶學專家,對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澤農先生認為,茶道的本質精髓應該是“德”,德是天地的屬性,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莊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敬”為核心內容的茶德,他認為“廉儉”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來推行清廉與勤儉,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茶德的樹立和推崇,不僅為中國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礎、豐富了內容,而且也為茶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明確了方向。
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國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樹立茶德的基礎上創立的。盡管目前人們對茶道的論述,各執己見。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茶道講求的是精神內涵。中國茶文化繼承了儒、佛、道的精義,把飲茶等茶事活動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茶的品飲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洗禮和人格上的澡雪,這就是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中國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茶人精神推動了茶道的發展。被人們尊為茶圣的陸羽,幼為棄兒,長于佛門,一生不仕,致力于茶事研究,他常腳著芒鞋,獨行野中,采茶覓泉,品茶鑒水,以自己的親身實踐和對理想的追求,寫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為推動人類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而陸羽的一生,不羨官爵,不慕名利,甘愿荒餐野宿,櫛風沐雨,始終生活在人民大眾之中,他這種犧牲自我,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以及勇于吃苦、善于創新的探索精神,既是茶人精神的充分體現,也是中國茶道關于人的人生價值思想的完美表達。
二、尚和——協調人與他人關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義包括和諧、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諧。通過以“和”為本質的茶事活動,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茶文化關于“和”的內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學思想,又包括人們認識事物的態度和方法,同時也是評價人倫關系和人際行為的價值尺度。
第一,“和”是中國茶文化哲學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釋、道三教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雖然三教對“和”的闡釋各不相同,但“和”則是三教共通的哲學思想理念。儒家推崇的是中庸之道,《中庸》說:“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敝赋隽恕昂汀迸c“中”的關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因而儒家提倡在人與自我的關系上必須節制而不放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表現為親和自然,保護自然;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倡導“禮之用、和為貴”。佛教中的“和”提倡“父子兄弟夫婦、家室內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并強調“言色相和”,這是一種舍棄根本的“和”。特別是在茶道中的“茶禪一味”強調,人如果要脫離苦海,就須六根清凈,明心見性。禪茶是僧侶們通過品茶品味人生,這是“和”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致清導和”“物我兩忘”的境界,這種“和”表達了人們崇尚自然、熱愛生命、追求真善美的理念。總之,儒、釋、道三家關于“和”的哲學思想貫穿于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規律與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體現,同時也是特定時代的文人雅士人生價值追求的目標,如儒家基于治世的機緣,佛家則是緣于淡泊出世的操節,道家又賴于尊人貴生的精神等。
第二,“和”是人們認識茶性、了解自然的態度和方法。茶,得天地之精華,鐘山川之靈秀,具有“清和”的本性,這一點,已被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所認識。陸羽在《茶經》中關于煮茶風爐的制作所提出的“坎上巽下離于中”與“體均五行去百疾”,是依據“天人合一”、“陰陽調和”的哲學思想提出來的。陸羽把茶性與自然規律結合起來,表達了“和”的思想與方法。煮茶時,風爐置在地上,為土;爐內燃燒木炭,為木、為火;爐上安鍋,為金;鍋內有煮茶之水,為水。煮茶實際上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達到平衡的過程,煮出的茶湯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另外陸羽還對采茶的時間、煮茶的火候、茶湯的濃淡、水質的優劣、茶具的精簡以及品茶環境的自然等論述,無一不體現出“和美”的自然法則。
第三,“和”是規范人倫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價值尺度。中國茶文化對于“和”精神,主要表現在客來敬茶,以禮待人,和誠處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通過飲茶、敬茶,形成了茶禮、茶藝、茶會、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學等多種茶的表現形式,而實質內容則是以茶示禮、以茶聯誼、以茶傳情,而達到的目的則是以茶健身,以茶養性,以茶表德。
客來敬茶,以茶示禮,既是一種風俗,也是一種禮節。人們通過敬茶、飲茶、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創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之間的友情。這種習俗和禮節在人們生活中積淀,凝煉和闡發,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處世觀念和行為規范。體現在人倫關系與人際行為上,就是以和諧、和睦、和平為基本原則,來達到社會秩序的穩定與平衡。如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誠信、寬厚、仁愛待人是為了“和”;遇到矛盾時,求大同、存小異,這是一種“和”;在激烈的競爭中,堅持平等、公開、公正的原則,也是一種“和”;對待紛繁、浮躁的世俗生活,要求平心靜氣,則是另一種“和”。
總之,茶文化崇尚以“和”為目標的價值取向,對于建立團結和睦、和誠相處、和諧一致的人倫和人際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崇儉——處理個人與民族及國家關系的基礎
崇儉,就是倡導勤儉、樸實、清廉的個人思想品德與社會道德風尚。以茶崇儉、以儉育德,既是中國茶道精神的精義,也是茶文化關于人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思想內容。
茶在守操、養廉、雅志、勵節等方面的作用被歷代茶人所崇尚。陸羽在《茶經》中追述了自神農至唐代諸多有關飲茶的名人軼事,其中不乏以茶崇儉的例子。如齊國的宰相晏嬰以茶為廉,他吃的是糙米飯,除少量葷菜,只有茶而已。晉代的陸納以茶待客,反對鋪張,不讓他人沾污了自己儉樸的清名?;笢匾圆枋緝€,宴客只用七盤茶和果來招待。齊武帝在遺詔中說他死后,只要供上茶與餅果,而不用犧牲,并要求天下人無論貴賤,都按照這種方式去做。如果說這些以茶崇儉的例子只是對廉儉之風的追求,那么陸羽崇儉的思想,則更多地表達了自己匡時濟世的政治向往和憂國憂民的赤誠之心。
陸羽對煮茶的鍋,要求用生鐵制成,如果用瓷、石則不耐用,如果用銀制,則“涉于侈麗”,這種觀念仍然是崇儉。而他在風爐上鑄上“伊公羹、陸氏茶”和“圣唐滅胡明年鑄”的字樣,是陸羽用自己的茶比伊尹治理國家所調之羹,來說明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至于風爐的鑄造時間,標明是在唐代平息安史之亂第二年鑄造的,表明了陸羽對國家興亡的關注,同時也寄托了茶人積極入世,以身許國的高尚情懷。
陸羽一生勤奮好學,儉樸處世,他不求仕進,不成家,卻成就了《茶經》。他雖身為閑云野鶴的隱士,但卻處江湖之遠亦憂其民。在安史之亂時,他寫的《四悲詩》,就是對人民的痛苦有所感觸,用悲憤的淚水寫成的。
以茶崇儉,以儉育德,茶是人們寄托感情的媒介,也是歷代茶人愛國憂民的情結的載體?!班鄤钪?,咽甘報國”代表了茶人以愛國主義為人生價值的崇高品格。
四、貴真——溝通人與自然關系的要求
貴真,就是講求人與自然的親和,追求真善美的統一。這既是中國茶道的核心內容,也是傳統茶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時也是茶人對人生價值的最終追求。
真,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主要內容。莊子曾經說:“真者所以受于天,自然不可易,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解釋了真的本質,即“真”與“天”、“自然”是一致的,是不可改變的。所謂“天道自然”,“天人合一”,是古代先哲們解釋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基本觀念。中國傳統茶文化講究的真,包括了茶的自然本性之真、品茶的環境之真和人的性情之真。
第一,茶的自然本性之真。茶葉是天涵地載人育的靈芽,其天然性質為清純、淡雅、質樸。陸羽《茶經》指出,“茶之性儉”,“茶之為用,味至寒”。唐代裴汶在《茶述》中說:“其性精清,其味淡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碧拼娙隧f應物在《喜園中茶生》的詩中寫下:“潔性不可污,為飲滌煩塵”的名句。由此可見,人們對茶的發現、利用和享受,既有感觀上的真香、真味,也有精神上的真性、真趣。茶,由最初的藥用到生活中的享用,由提神醒腦的天然功用到致清導和的精神作用,由自然的茶品到社會的人品,這種漸進的認識、升化過程,不僅表現出了人對自然的認識歷程,而且也反映出了人與自然高度契合、和諧統一的過程,同時也彰顯出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過程。
第二,品茶的環境之真。人們品茶,還須要有適宜的環境、氛圍和時間,“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矣?!碧烊t是指自然天成的環境。《徐文長秘集》稱“品茶宜精舍、宜云林、宜永晝清談、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鳥間、宜綠蘚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里飄煙”。表明了品茶需要野、幽、清、凈的自然環境。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提出了品茶的適宜時候:“心手閑適,披詠疲倦,意緒紛亂,聽歌拍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話。明窗凈幾,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等,此外,歷代文人雅士選擇茶境時,離不開松、竹、梅、蘭與琴、棋、書、畫等,這些即是人與自然溝通時,對“真”的追求,也是人文精神與自然精神交相涵攝時,對美的感悟。
第三,茶人的性情之真。人們對茶的品飲,除了外在的環境之外,重要的還必須有內在的心境。自然環境與人的心境和諧一致,人就能真正地放松自己,進入忘我的境界,達到修身養性,品味人生的目的。
篇3
關鍵詞:體育教學;茶文化;引入;應用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茶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古代文人雅士認為品茶是生活中的樂趣,具有陶冶情操和性情的作用。伴隨著飲茶的日益盛行,我國茶文化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茶文化具備極為豐富的文化內容,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加快和社會水平不斷上升,當前社會人們對于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體育活動也逐漸受到人們重視。在體育活動中人們不僅能夠鍛煉身體還能培養興趣愛好,具有積極的意義。當前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體育活動,這使得傳統體育教學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因此當前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不斷革新體育教學模式和內容,從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思想素質。
1在體育教學中引進茶文化的可行性
1.1具有文化基礎
一是從表面上看雖然體育教育和茶文化一動一靜沒有太大關聯,但實際上兩者都具備有文化屬性。在漫長歷史發展過程中體育和茶文化具有許多文化交際特點,譬如體育與茶文化都和文學、詩歌、繪畫有密切的聯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內涵,因此體育和茶文化在文化上具有很大關聯。二是茶文化與體育文化具備著類似思想基礎。茶文化蘊藏著儒家思想、道家理論、佛家等哲學思想,注重人與自然的相協調,而體育文化教學也非常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開展體育活動時需要遵守環境法則,體育教學需要充分考慮所處環境和氣候。茶文化和體育教學在哲學思想基礎上具有人和自然相協調的相似性,規范著文化參與者的行為準則。在飲茶過程中重視雅、靜、養、道等,而武術體育要求靜、養、悟、道等,兩者都要求文化參與者調整自身行為和思想修養。三是體育文化和茶文化都具備著大量參與群體,兩者具備著相同文化參與者,能夠實現兩種文化融合,從而構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
1.2有助于培養生活趣味
我國茶文化是由悠長歷史傳承和發展演變而成的,集聚著我國民族文化精神和內容,茶文化代表著社會人們勇于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從品茶中人們可以獲得心靈上的寧靜,并讓人們遠離喧鬧的社會,安靜地去思考人生,我國傳統茶文化不僅能夠提升人們思想素養,還能夠提高生活趣味。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飲茶習慣也逐漸形成,人們在慢慢品茶中可以感受到品茶趣味,并能切實感受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快樂。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茶文化不但能夠提升高校學生生活趣味,而且還能夠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茶文化內涵。學生在茶文化精神內涵影響下,更加重視體育教學活動,并將體育教學活動當做是生活樂趣和享受。在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發現,部分學生極其厭惡體育活動,并且可能產生各種厭煩情緒。因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入茶文化有助于提升學生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并能積極融入到體育實踐活動中去。
1.3精神文化內涵存在相似性
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不但需要注重學生思想和專業知識的培養,還需要重視學生思想素質培養,只有具備強健的體魄,才能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因此對高等院校學生來說日常體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高等院校開展各項體育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在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身體,還能擁有良好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加強體育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從而以良好的心態進行學習。在悠長歷史演變過程中,茶文化具備了許多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加強對茶文化的認知有助于學習茶文化精神內涵,從而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茶文化涵蓋著平和的人生世界觀以及平和人生態度,通過了解茶文化能夠學習其平和處事態度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表面上看體育教學與茶文化相差甚遠,但是兩者實質內涵卻有著極為相似之處,都能夠培養人們高尚情操,并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兩者都具備著這樣的特性。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茶文化能夠推動體育教學的發展。
2茶文化引進體育教學的現狀
體育文化和茶文化雖然具有許多關聯性,但實際上我國體育教育和茶文化發展方向始終處于平行線上,兩者之間的融合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2.1體育教學沒有正確認識茶文化
高等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認為體育教學屬于運動文化,而茶文化則是屬于靜態文化,兩者之間不存在關聯性,并且沒有考慮到體育教學和茶文化兩者在文化上的相似性和共同點,部分高校體育教學認為茶文化對于體育教學是不利的,對運動員奮斗激情和學習積極性產生消極影響。
2.2當前在體育教學中引進的茶文化元素形式相對單一
當前的體育教學沒有將所有的茶文化元素引入到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一些省份在體育教學中雖然逐步引進茶文化元素,但是只是在體育活動調養階段引入,無法讓茶文化貫穿到體育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
2.3當前體育教學尚未建立和茶文化關聯的教學制度和體系
許多區域體育教學沒有對茶文化和體育教學關聯性展開深入研究,對茶文化和體育文化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以及價值功能等都不太了解,難以將茶文化真正貫徹到體育教學中去。茶文化具有生命力旺盛以及延伸面廣等特點,因此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引進茶文化有助于推動著體育教學的快速發展,對于創新體育教育教學有著促進的作用。
3茶文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全面革新體育教學和茶文化發展的基本現狀,應當加強對體育教學和茶文化的了解,認識到體育文化與茶文化的共同特性,并以創新思維來不斷考慮體育文化和茶文化的結合。
3.1體育教育教學應當積極引進“茶文化植入”思想意識,并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體育文化工作者應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以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并將茶文化精神內涵貫穿到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我國體育教育教學形式和內容。同時體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和茶文化的整體系統性,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體育教育教學和茶文化結合應當呈現動態發展,結合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以及基本需求等不斷發展變化,從而讓茶文化和體育文化結合適合更多的人群。此外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引進茶文化的基本目的是為人服務,體育文化和茶文化相互結合應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并將體育文化學習者和茶文化學習者始終放在第一位置,提高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學習者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取體育技能,還能夠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以及精神內涵。
3.2將茶文化引進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明確技能以及綜合素養教育教學的基本目標
在實際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茶文化代表著兩者在教學中都是極為重要的,因此應當注重體育教學和茶文化的相互結合。體育文化和茶文化在結合過程中涵蓋著許多傳統民族文化內涵以及精神內涵,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體育技術教育教學,還需要加強文化培養,從而讓中國體育更具有豐富民族文化特色。應當將茶文化作為體育發展的基礎和方向,并不斷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體育文化和茶文化的相互結合中不僅要傳揚傳統體育文化知識,還要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茶文化精神內涵。此外體育文化教學者應當加強對體育動作的了解,熟練掌握教育教學動作技術,還應當加強對體育用品、標志、服飾及其他行為規范的了解,從而更好地進行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與此同時體育工作者還應當加強對茶文化內涵精神的了解,充分將茶文化內涵挖掘出來。茶文化和體育文化具有著許多共性,譬如審美觀、內涵精神、價值觀等,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充分融入茶文化能夠實現體育教學現代化,從而繼承并傳揚傳統茶文化和民族文化。
3.3現代體育教育教學中積極引進茶文化思想和內涵,應當和茶文化充分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的體育教學形式
現代體育結合茶文化教學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其中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和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展開茶文化民族體育教學,從而推動茶文化在體育教育教學中的發展。通過現代技術將茶文化和體育文化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習者能夠加強對體育文化和傳統茶文化的了解。譬如在體育教學中結合各種茶文化舞蹈,通過互聯網向學習者展現不同地區的茶舞蹈以及茶服飾等,讓學習者能夠從生動形象的視頻動畫效果中感受到茶文化精神內涵。此外體育教育教學中引進茶文化還可以通過體驗式方式來加強學習者對茶文化的了解,從各項體育運動中學生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動作形體的鍛煉,而且還能夠加強對茶文化的認識。在體育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融入茶文化,始終要以茶文化作為教學指導思想,并充分結合茶文化歷史以及體育文化,充分調動體育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再讓體育動作和民族文化互相聯系,通過舞蹈、競技等多種形式來不斷展現出體育教學和茶文化的相互共性。
3.4在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引進茶文化就必須構建完善的跟蹤反饋體制
要充分了解體育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生理變化,并結合學生實際反應靈活運用茶文化到體育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去,并構建獨具民族文化特色的體育運動形式,但實際上該種結合方式仍然處于創新性探索階段,需要經過長期實踐才能應用。在體育教育教學中引進茶文化和民族文化是較為長期的過程,因此就需要對體育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的各項生理指標以及心理指標等進行相應量化統計,經過各項數據對比,不斷完善茶文化引進體育教學體制,從而繼承和傳揚我國傳統民族文化。譬如贛南地區在實際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將采茶和體育健身操相互聯系起來,并構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運動方式,從而將茶文化充分體現在體育實踐活動中去。并且贛南地區的采茶操中還重視對肌肉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耐力以及靈敏度等多方面鍛煉,經過數據統計能夠不斷完善采茶健身操,并能夠在體育教育教學中融入茶文化,并構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體育教育教學形式,從而繼承和傳揚著我國優秀的茶文化。在進行茶文化體育教學引入中,應充分將茶文化的基本特點表現出來,將體育文化和茶文化緊密的結合起來,不斷完善體育教育教學機制和體系,從而建立起以茶文化為核心,建設具有茶文化特色的體育教學形式,以推動著茶文化和體育文化的發展,由此看來,在教育教學中引入茶文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4結語
在體育教育教學中積極引進茶文化不僅能夠鍛煉學習者的身體素質,同時還有助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極大提升學生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這對于現代體育教育教學創新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體育教育中引入茶文化需要注重革新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習者充分感受到茶文化精神內涵,并有效提升學生體育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從而促進現代體育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保龍,孫振波,李淑元.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德育價值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4):131-132.
[2]趙華清,李大龍.中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內江科技,2016(4):104-105.
[3]崔熙.大學體育教學中加強人文關懷的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3):117+119.
篇4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華大地上,孕育了4700多年,經過千百年的積淀,茶文化的內涵更加深厚,形式也更為豐富,對其他文化藝術領域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也開始與更多的藝術形式相融合,創新和改革了傳統藝術形式,豐富了藝術與文化的內涵。本文就茶文化在美術繪畫中的體現進行幾點分析。
關鍵詞:
茶文化;美術繪畫;體現
中國很多著名的畫作,都是以茶室為描繪的素材,這些繪畫作品不但展現除了古代茶室活動的內容,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也使美術繪畫的風格更加多元化。比如:中國明代,茶文化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時期,此時對于文人畫家的影響也最為深刻,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以“吳門四家”為代表,其中文征明以山水人物繪畫擅長,他對茶尤其喜愛,認為茶具有高潔的品格,能夠體現自然、樸質的精神內涵。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茶文化,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1美術繪畫與茶的淵源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展現著中國傳統文明思想,茶文化內涵豐富,包括飲茶、賞茶以及品茶等眾多方面,在與其他文化藝術形式的融合中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茶本身生長于自然之中,結合了天地精華與靈氣,具有清新淡雅的特性。茶葉最初以藥用為主,后來被文人雅士推崇,進而其文化底蘊不斷豐富,并與各種文化藝術形式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唐代茶圣陸羽的著作《茶經》中,對茶葉的生產過程進行了詳細的描繪,從描繪中我們能夠認識到,茶葉質樸、淡雅、高潔的特性,被視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文人雅士高尚品德的象征。茶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與茶性中自然閑適相得益彰,這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歡飲茶,熱愛茶文化的主要原因。中國茶文化結合儒釋道三家的思想,體現了文人高雅清靜的精神境界。從茶文化的發展歷程分析,從古至今,畫家都具有飲茶的習慣,他們認為飲茶的過程中,能夠達到人與自然的整合,山水之中,靜靜品味一杯清茶,身心都會得到放松。茶性與儒家核心思想相同,很多中國畫家受到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中有很多人心懷壯志,但是無奈仕途不順,內心的愛國之心和滿腔熱血無處釋放,最后選擇在茶品中“獨善其身”。同時,畫家們還會從茶文化中感受到道家思想,他們中的一些人遠離了世間的喧囂,在山林之中過著世外桃源一樣的生活。這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使他們的身心獲得解放,內心更加沉靜,在繪畫創作的時候,對自然、生命的體悟更加深刻,作品的內涵也富有茶文化氣息。
2茶文化對美術繪畫創作者思維的影響
經歷了唐宋元明清之后,茶文化與美術繪畫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兩者的融合更加和諧自然。中國傳統繪畫中水與茶、墨與茶、紙與茶,都能夠相互契合,這些元素的重疊與融合,可以將繪畫的內涵無限延伸,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創作出來的繪畫作品更富有藝術感染力與沖擊力。很多美術繪畫作品,都是畫家對自己生活的再現,畫家通過藝術構思,在生活中獲取繪畫素材,此時茶葉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并且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鐘愛的飲品,因此創作中自然而然會有很多茶事內容。在眾多傳統中國畫中,畫家展現內涵思想的并不是傳統的水墨,色彩構思,而是在作品中融入茶元素,因此彰顯審美思想與精神。以古代思維分析,這些作品彰顯了時代精神,而從當代角度分析,這些作品則展示了古典精髓。從我國現存的茶畫作品來看,其內容大多以人物畫為主,這些繪畫作品展現了人的魅力,肯定了人的價值,同時通過這些作品,也展現出來了作家本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存的思想,通過這些作品歌頌了生命的美好,在這些作品中,有人物故事畫,比如《蓮社圖》,繪畫中包含了大量的茶元素,人們在欣賞這些圖畫的時候,會感受到更多的情趣。除了人物繪畫,還有很多畫家將山水與茶文化結合在一起。山水是歷代畫家鐘愛的主題,畫家通過在繪畫中融入茶元素,展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比如:《四景山水圖》、《品茶圖》、《春山讀書圖》等,這些作品至今依舊非常受人們的喜愛,并且極具藝術研究價值,是中國美術繪畫與茶文化相結合的典范之作。時代的車輪不斷向前推進,美術繪畫迎來了近展階段,在近代,美術繪畫與茶元素相結合的作品也有很多,畫家通過這種方式,抒發內心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包含了對人性的思考??偠灾ㄟ^縱觀中國美術繪畫歷史,其與茶文化的結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這與茶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歷史背景有著密切關系,正是因為中國文人墨客對茶的鐘愛,使其在文學、繪畫創作領域得到了廣泛表現,同時茶性中“廉、美、和、敬”,是文人、畫家推崇的精神,很多畫家仕途不順,一腔愛國熱情無處釋放,最后轉而投向繪畫藝術中,通過對茶事、茶道精神的展現,抒發自己的情懷以及志向。
3茶文化在美術繪畫中的體現
繪畫創作需要大量的素材和靈感,縱觀中國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其中中國古代畫家的繪畫內容都與生活緊密相連,他們通過在自己的生活中尋求靈感、體悟情感,他們向往和平質樸的生活意境,喜歡與大自然親近,在其中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樣畫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形式更加豐富。繪畫過程中,畫家追求自然與繪畫的完美結合,從繪畫中人們可以體會到他們對自由的理解,以及對內心自由的渴望。而茶文化興于唐,唐代之前,中國繪畫作品與茶的結合非常少。被記入歷史中的最早的以茶室為主的繪畫作品,就是唐代的《調琴啜茗圖》,這是一副手繪的國畫,內容描繪的是宮廷女子一邊聽琴、一邊喝茶的悠閑生活。畫面中女子的體態豐腴,其中一位主人公是撫琴者,另外兩個主人公則是傾聽者,除此之外,還有兩名仆人,在傾聽者中,有一位身著紅色衣服的女子,目光久久停留在撫琴人的身上,手里的茶還騰起熱氣,另外一個傾聽者,則是在眺望遠方。繪畫的基調非常和諧,自然,畫中的人們都好似沒有煩惱,過著平靜、閑適的生活。這幅畫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茶文化與中國美術繪畫的基礎。在唐代之后,茶文化又迎來了進一步的發展與進步,與繪畫的結合更加緊密。到了宋代,描繪茶事的繪畫越來越多,現有比較完整的有關茶室的美術作品,以《婦女烹茶畫像磚》為代表,這是一副木刻的繪畫作品,手法十分精湛,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這個作品的題材取自民間,畫面中包括茶碗、茶壺,由此可見,在宋代,飲茶已經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茶事為素材的繪畫作品會越來越多。茶文化在宋代的普及,為茶文化與繪畫的結合奠定了文化基礎。在宋代擅長人物畫的畫家劉松年,有一副非常著名的畫作———《茗園賭市圖》,被世人封為宋代的經典畫作。在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點茶的,有提壺的,有舉杯的,這些日常的宋代街頭茶市景象,是當時人們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宋代民間有斗茶的風氣,這種獨特的民間茶文化,是《茗園賭市圖》創作的根基,這也是當時美術繪畫者的創作審美取向。到了元代之后,這種以茶文化為基礎的繪畫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文征明曾經說過:天地假我有其軀也,丹青假我有其圖也。通過這樣的描繪,可以看到文征明對自然、和諧、淳樸、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在繪畫中展現了自己品性的態度。后來,文征明科舉不順,在多次仕途失敗之后,文征明便放棄了科舉,不再沉迷科舉,進而全部投入到繪畫中,他借景抒情,從大自然中獲得精神的升華和體驗。比如:文征明的《煮茶》,這個作品所反映的內容就是友人與茶客共同品茶的場景,也可以感受到畫家本身的性格與品行。茶性高潔,雅致,作者將茶與自己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就是要表達自己性情高潔,與世無爭的品質。進入清朝,在清朝時期,美術繪畫與茶文化的結合呈現出了很多新的特點,這個時候,繪畫作品的繪畫內涵與形式都更加接近現代人的審美觀,同時也繼承和發揚了前面幾個朝代積淀下來的繪畫特點與經驗。王鑒、王時敏以及王原祁、王翚的作品在清代比較受繪畫家的青睞,因此得以傳承的很多,不管是繪畫的技術,還是方法、理念,都給清代很多畫家以引導和啟迪、借鑒。這四位畫家與當時的四王、六家并稱為“揚州八怪”,他們的繪畫的共同特點,就是喜歡以茶葉以及茶器等作為繪畫的題材。進入現代之后,中國茶文化迎來新一輪的復興,同時在繪畫領域也涌現出了更多的優秀畫家,此時茶文化與繪畫的結合更加具有時代感,畫家將自己的繪畫思想與茶文化融合在一起,通過自己的畫筆,將歷史的變遷,以及時代的面貌描繪得生動、形象,也抒發著自己內心的情感。比如著名的齊白石、張大千等著名作家,他們很多作品中都是以茶室為素材,在20世紀初期,齊白石先生創作的《寒夜客來夜當酒》,在這部作品中畫一盞油燈,并且燃燒著旺盛的火焰,一枝墨色的梅花插在青澀瓷瓶中,在畫的遠處,有一把墨色帶赭石顏色的提梁大壺,在壺的旁邊還有兩只透明的茶杯。整幅畫畫面清晰、簡單,顏色對比和諧、舒服,協調流暢,但卻十分生動,能夠觸動人們的情懷。欣賞畫作的人們,在欣賞嫩芽新出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畫家的心境,雖然沒有華麗的房屋和茶具,但是一壺熱茶,兩只杯盞,這就已經足夠了。這種超然、灑脫的心境,非常值得世人學習。
結束語
繪畫與中國茶文化的融合,可以追溯到盛唐時期,從盛唐開始,中國的繪畫藝術與茶文化之間就建立極為密切的聯系,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茶文化對畫家繪畫思維的影響更加深刻,并且涌現出了越來越多優秀的繪畫作品,不但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促進中國美術繪畫的創新與改革。
作者:王馳 單位:常州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余景學.淺析寫實雕塑在茶文化中的應用與實踐[J].福建茶葉.2016(5):385-386.
[2]王碧.從中西茶文化差異探究茶葉翻譯技巧與方法[J].福建茶葉.2016(5):64-65.
[3]趙淑娟.以茶歷史為切入淺析茶文化蘊含的哲學思想[J].福建茶葉.2016(5):259-260.
篇5
關鍵詞:茶文化;德育功能;大學生思想道德;途徑
一提起中國茶文化,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會是種類豐富的茶品種、精致的茶具、優美的茶藝表演等內容,但是除此之外,我國茶文化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和思想內涵。尤其是思想方面,中國茶文化與我國傳統思想相互交融碰撞,形成了以“禮、和、真、靜”為基礎的思想內核,長久以來對廣大的飲茶者以及我們的國民性格產生著巨大的影響。而在社會價值多元化的今天,面對大學生出現的種種思想道德問題,高校若是能夠從中國茶文化中汲取營養,探索出一條合適管用的思想道德教育之道,那對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將大有裨益。
1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偏差
在我國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有了顯著提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充分看到,受社會價值多元化的影響,以及移動互聯網普及所帶來的思想文化沖擊,作為思想前沿陣地的高校校園,是最先被影響到的地方。因此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就不可避免地出現諸多問題,同時一些高校在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也存在很多偏差,這些問題應當引起人們足夠的注意和思考。思想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的整體規劃中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大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就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高校往往會將就業率擺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大學生入學一開始,便圍繞四年后能否找到好工作為主要目標而設置和安排教學內容以及課程安排,以此來保證大學生在專業知識和技能上能夠適應社會需求。但是也要看到,對就業率的過分重視,必然會導致高校忽略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培育。從現實中看,一些學校在思想道德教育上普遍缺乏規劃性、系統性,一方面是思想道德課程較少,又往往是一些沒有嚴格要求的選修課程,另一方面課程內容較為落后,教師多為照本宣科,沒有創新,缺乏解讀,導致課堂質量較低、形式枯燥,難以勾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相關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待提升。很多高校在引進師資和提升教師能力時,最看重的是其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往往會忽視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缺乏有針對性及有效的培育和管理措施。因此,經常能看到一些教師雖然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但卻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思想道德品質,而這種現狀的存在,就難免會通過教學等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激勵機制和評估機制有待健全。如何解決高校思想道德的偏差問題?一個重要辦法就是要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思想道德考核評價體系。但是在現實中,我國一些高校在對教育的考評中,主要還是以專業分數和就業率為主要內容,在思想道德教育考評上,沒有嚴格的激勵和評估機制,即便是有考試,也大多為開卷考試,學生可以帶書考試,只要抄滿試卷,基本上都能及格。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考核體系上的缺陷,就難以激發出教師與學生對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熱情和積極性。
2茶性對德育工作的啟示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性,茶亦如此。茶生于天地之間,長于青山綠水中,吸收日月精華而成,蘊藏著清凈、幽雅、質樸、高潔等自然特質,這與我們民族文化所倡導的勤儉、樸實、清廉的個人思想道德十分契合。茶的自然特性對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大有裨益。第一,我國的茶樹多生長于一些偏遠的山區之中,而一些名茶,往往產于山峰險峻之處,所以茶具有了遠離喧囂而親近自然、堅韌不拔的性格。茶文化形成初期,正是我國儒家思想被推崇和發揚的重要時期,因此茶文化不可避免地與儒家思想相互交融碰撞,逐漸孕育了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內涵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哲理,并要求人們要以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種種苦難,并堅強不屈、用隱忍和努力去達到預期的目標。而現在很多大學生,從小便在“溫室”中長大,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生活,缺乏足夠的拼搏精神和遠大理想,受不得一點點委屈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脆弱。當他們步入社會后,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時,很容易因為這種脆弱的抗壓能力而遭遇種種不如意。因此,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茶性內涵,能夠讓大學生的心理變得更為強大,讓他們擁有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和不懼困難的抗壓能力,有助于增強他們吃苦耐勞的能力。第二,茶所具有的清純質樸精神,能凈化大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國古人把茶樹稱為嘉木,因為茶樹的自然特征上具有質樸、幽靜、高雅以及清純的特點。茶樹喜靜,如高士般高雅;茶樹吸收日月雨雪之精華,純凈而高潔;茶湯外觀清澈晶瑩,口感淡雅清香,讓人頭腦清晰且回味無窮,能夠給人以智慧的啟迪。這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大有作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價值觀和人生觀泥沙俱下,交織出現,而大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不良風氣的影響,有的沉迷于燈紅酒綠,有的沉湎于網絡游戲,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游戲一場夢,把理想抱負當成一種笑話,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因此,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茶質樸的特質,能夠讓大學生內心平靜下來,看清自己的來時之路,明白自己的未來方向,擁有清晰而明確的頭腦以及清澈高潔的內心,進而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3茶道在德育工作中的直接作用
茶道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茶道從總體上說,可以分為環境、禮儀、形式等方面的內涵。首先來看茶道所注重的環境。中國的茶道對環境的選擇和營造特別注重,大概可以分為兩種,第一類是自然環境,飲茶者多喜歡在有著竹林小溪的靜謐環境中去追求“天人合一”的茶道境界。第二類是在室內,比如說一些寺院、道觀和一些極具傳統色彩的古典建筑內,能夠讓飲茶者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茶文化蘊含的這種茶道精神,能夠讓大學生充分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這對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其次是茶道中的禮儀。這種禮儀一方面體現在茶具上,我國的茶文化對茶具十分講究,煎茶飲茶,不能隨便倒茶飲之,也不能如解渴一般大口而喝,而是要選擇精致而合適的茶壺、茶杯去沏茶和倒茶,讓茶具與茶葉本身發生美妙的化學反應。另一方面,是茶道中嚴格的程序和禮節。作為煎茶的主人,會通過友善而尊敬的舉動、語言,來向客人表示出地主之誼。無論是對茶具的講究,還是在禮節上的注重,都能體現茶文化所具備的精益求精和與人為善的精神。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這種茶道內涵,不僅能夠讓大學生在學業上更加上進和勤奮,同時也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友好待人、和善處世。第三,茶道博大精深的特點能夠讓大學生的思想更加廣闊、胸懷更加寬廣。我國的茶道精神不僅體現在茶事活動的過程之中,更是與社會各個領域相互通融,充分融合,具有博大精深和包羅萬象的特質。譬如說,茶文化與儒教、道教、佛教等宗教思想及哲學觀點相互碰撞交融,錘煉出一種對人生對世間萬物獨特的辯證價值觀念,這種價值觀既有儒家所倡導的修身養性的入世精神,也有道教追求的回歸本真、天人合一的出世精神,同時也囊括了佛教“禪茶一味”、“枯寂清凈”的禪學內涵。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這些方面,可以讓大學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建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以及淡泊明志的價值觀,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始終以一種平和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之路。另外,除了在哲學思想方面,茶道精神更是集美學、科學、文學藝術于一身,具體呈現在詩歌、書法、繪畫、建筑、音樂、舞蹈等諸多方面。如果把茶道的這些特點融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能夠使大學生的胸襟更為寬廣,激發起他們對各類知識的學習欲望,這不僅會讓他們的氣質更加大氣,同時也能使其知識面更加豐富,成為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4茶文化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融合的途經分析
首先,要真正重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增加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中的比重。相關教師要轉變思想,不能再把思想道德教育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科目,一方面要增加課程數量,另一方面要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用深入淺出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茶文化的比重,可以從歷史、藝術、茶藝等多個方面,向學生講解茶文化所蘊含的深厚精神文化內涵。在這一點上,要針對不同院系大學生的專業實際,進行分門別類的教學,比方說,對于中文系的大學生,要多從一些與茶有關的詩詞歌賦入手,讓學生們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修身養性的精神內涵。而對于建筑專業的學生而言,則可以向他們講解茶文化對于我國古典建筑的影響,增加他們對我國傳統建筑美學的認知程度,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古典建筑所融入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這不僅對他們的專業能力大有裨益,更能讓他們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進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貫徹這種精神。其次,要建立和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的考核機制。為什么一些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同虛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嚴格的考核機制,因此高校就要針對這一缺陷,改變過去那種落后的思想道德教育考核方式,將其與其它考試放到同等地位,并制定更加嚴格的考評機制,以此來增加學生們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但同時也要看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相對枯燥,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把與此相對的茶文化內容融入到考評當中,從而使學生們能夠帶著興趣學、帶著熱情考,真正做到學有所知,學有所用。
作者:王乾 單位:河北大學
參考文獻:
[1]張學連.淺談茶文化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其開展[J].科技文匯,2009(5):58-58.
[2]羅成翼.論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3(05):30-32.
[3]高旭暉,張子強.論茶文化與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培養[J].中國茶葉加工,2003(2):36-38.
篇6
關鍵詞:茶文化;大學體育;教育作用
茶在中國歷經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象征,被冠以“國飲”的美稱,對于華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精神寄托。中國茶道文化思想所蘊含的精神已經相當完善、成熟并富有極高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在近現代國外文化入侵嚴重的時代背景下,弘揚茶道文化思想,將其與各種類型的教育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必然發展趨勢。在大學體育教育中融合茶文化思想,對提升學生運動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生不驕不躁的運動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1茶文化思想與大學體育教育
1.1茶文化思想
“茶”幾乎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之一,善于從自然風物中尋求精神支持的中華民族,將茶的地位追捧的很高,這就決定了茶文化勢必會成為華夏兒女的一種精神寄托。茶文化思想實際上是一種禪意的哲學思想,其中最為講究的內涵當屬“怡、清、和、真”四個方面,“怡”即“怡然自得”,形容的是飲茶時的輕松愉悅的心態,“清”即“水潔冰清”,形容的是茶葉本身和茶水的品質,“和”即“心平氣和”,形容的是飲茶時的一種和諧氛圍,“真”即“真心誠意”,形容的是飲茶人的一種誠摯的心態,飲茶人真心體會飲茶之道,茶文化思想的內涵才能被完全揭示。從上述四面可以看出,茶道文化思想分別從飲茶心態、所飲之茶、飲茶氛圍以及飲茶之人提出相應要求,而這幾點恰恰能夠與大學體育教育緊密聯系起來。
1.2茶文化思想與體育教育目標
在大學體育教育活動中,首先確定的教育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實現身心健康,將之拆分開來就是“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并存,這正如茶文化思想所追求那種健康之道相近,常飲茶有利于強身健體,這就是人們飲用茶的最初目的。如果飲茶對身體有害,那么是不會倡導人們常飲茶的,這就正如體育鍛煉能夠增強體魄是一個道理,體育活動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激發每個鍛煉者對運動的興趣,從而達到增強個體體能的目的。茶有多種類型,紅茶、綠茶等,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飲用所有的茶,那么個人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選擇,以利于自身發展,體育項目也一樣,不是每一種體育項目都適合每個人,有些人體能較差,可能適合對體能要求較低的項目,如健美操等,有些人就喜歡激烈對抗的項目,如籃球等,所以體育教育的基本目標是引導鍛煉者形成一種輕松與平和的心境,正面對待自身的實際條件,進而達到身心健康的鍛煉目標。在大學體育教育活動中,對學生人格發展的培養也同樣重要,雖然處于大學階段的大部分學生都已經成年,但人格發展在大學階段依然不可忽視,因此在體育教育活動中就是要通過集體性活動開展,在相對熱烈的氛圍中幫助每個學生塑造具有差異性的社會人格。茶文化思想的內涵顯示出一個人就應該像一杯茶一樣,爽快直接、不做作,公平公正、不摻假,尤其是在體育項目開展中,要秉持平和、冷靜、公平公正的態度,這與國際上很多體育組織所堅持的原則是一致的,堅決杜絕一切作弊行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鍛煉者的人格發展形成良性影響。中國人一向樂于以茶會友,茶文化也是最能體現包容以及和諧之意,古語有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即使是在世界性的體育比賽中,“以和為貴”、“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也是被極力推崇的,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學生在體育鍛煉活動中可以保持更加平和的心態,也擺脫了傳統教育中將體育視為“副科”的誤區,為學生體育技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能夠指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學習目標。茶文化思想中對飲茶之人的要求是最能夠體現出大學體育教育目標的,這種要求不僅是對茶道的尊重與敬畏,更說明只有真誠之人才能體會出茶文化的思想真諦。同樣的道理應用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就是要求學習者在體育項目的學習與開展中要保持真摯的初心,不弄虛作假、不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只有用心做好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才能進一步領會體育精神。
2茶文化思想在體育教育中的具體應用
2.1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養成運動心理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茶文化思想與大學體育教育目標之間的密切聯系,這是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運動心理養成的基礎。在面對學業等多重壓力時,學生要面臨的競爭壓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發揮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運動心理是很有必要的,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弘揚體育精神都有著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在茶文化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養成“靜心”的品質,即保持自身內心的平靜,在這個繁雜煩擾的社會中要保持一顆靜謐之心實屬不易,但也并不是不可能,在茶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學生在喧鬧的活動中歸于平靜,保持一顆平常心,將自身體育水平完全發揮出來,不受外界干擾、得到屬于自己的成績。近年來,很多運動比賽活動中都能夠聽到作假、作弊的新聞,一時之間對體育競技精神的質疑層出不窮,甚至有些人對體育競技失去信心,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消極,相信新一代青年在正確的指導下必定能夠保持初心、堅持底線。所以在大學體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避免過于重視成績而忽略人文教育和道德培養,正確利用傳統茶文化思想內涵,將茶的清正、廉潔、純粹、質樸等品質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對培養出具有高尚人格、健康運動心理的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茶文化思想中一直強調在制茶、泡茶、倒茶、品茶、鑒茶的過程中,要從善如流、穩穩當當,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品鑒出茶水中的獨特滋味,領悟心靈純澈的美好。體育項目開展過程中也是如此,學生要不急不燥的將每個動作展示出來,行云流水的動作流暢輸出,既能體會體育運動的美感,也能體現出運動者平心靜氣的氣質。
2.2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體育項目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體育活動還是相當豐富多彩的,可供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之多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對于學生而言,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項目就顯得尤為重要,此處將運用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體育項目。如茶之種類,有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和紅茶之分,每個人體質不同所選擇的茶種類也就有所差異,綠茶、新白茶、輕發酵的烏龍茶屬涼性茶,重發酵的烏龍茶、一定年份的生普和白茶屬于中性茶,紅茶、熟普屬于溫性茶。那么學生在選擇體育項目時,首先要對自身能力以及興趣愛好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如體育基礎差、身體素質弱的學生可以從較為簡單的運動項目著手,選擇一些運動強度不大的項目,包括健美操、太極拳、交際舞等,而對于熱愛高強度運動的學生而言,可以選擇足球、籃球、排球等。
2.3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
眾所周知,在品茶過程中重要的就是心境,擁有一個良好的心境能夠品鑒出茶文化中的內涵真諦,進而將這種思想延伸到人生哲學中來,那么在體育鍛煉中也是如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利用茶文化思想開展體育鍛煉。在日常體育鍛煉中,學生要講求運動的真心,不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去運動,是從自身能力發展與體能訓練出發,將體育鍛煉這項活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不僅僅是每周的固定課堂學習;日常鍛煉還要求學生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盲目與其他同學攀比,不要因為其他人的選擇而改變自己的初心,在平淡之中予以日復一日的堅守,最終將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日常鍛煉過程中還需要創造一種和諧的運動氛圍,良性的體育鍛煉應該是最大程度促進每位學生在活動中建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而不是被功利化,因此秉持茶文化思想中的“怡、清、和、真”四大內涵,對開展健康常態化的體育鍛煉是非常重要的。
2.4茶文化思想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學習
在大學體育教育中,不僅注重學生體育技能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在這種輕松學習氛圍中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開展綜合學習才是體育教育的最終訴求;綜合學習所包括的內容十分豐富,在此文中我們將重點針對“禮儀”與“審美”兩個方面進行解析。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相應的飲茶禮儀,比如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并用雙手奉上,茶杯應該放在客人右手前方,在談話過程中要及時為客人添加茶水。正是因為飲茶過程如此的講究,才能使得人們在對待茶時產生一種敬畏之心,而茶文化中的禮儀應用到體育運動項目中也顯得更加珍貴。體育雖然是一種激情澎湃的運動,但基本的體育禮儀也是必不可少的,禮儀的重視將促使體育活動變得更加制度化與和諧化,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得到禮儀培養。比如茶文化中宣揚的“長幼有序”,在體育鍛煉中學生就應該充分尊重授課老師,尊重同學,做到謙讓有禮。茶文化中的藝術之美也是非常具有欣賞力的,茶藝最明顯的體現就是烹茶過程中的藝術性,茶與藝的結合向世人展現的是一種飲茶人的日常習慣與生活藝術氣息。茶藝當中包含的內容有很多,對茶藝的習得要求也非常嚴格,首先需要對茶葉的基本知識進行了解,然后是對茶品質的追求,這種品質不僅體現在茶葉的本身,也體現在泡茶葉所用的水源,甚至于現在有專門提供泡制茶葉的供水組織。茶藝的藝術欣賞需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同樣,體育項目的美感也是需要學生在接觸、了解與熟悉中不斷發現、探索出來的,每個體育項目都有其在動作、韻律、節奏上的美,例如舉重、鉛球等項目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力量之美,高低桿、吊環、健美操等項目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動作靈活之美,輪滑、游泳等項目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形體和諧之美。對于大學生而言,在課業壓力下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好好欣賞體育項目當中蘊含的美感,這對學生開展運動項目時的心態要求也比較高,但卻能夠讓學生在繁雜塵世中靜下心來、放慢腳步,欣賞周邊事物所散發出來的美,對培養大學生藝術追求領悟力、人文素養水平提升都有著重要意義。
篇7
關鍵詞:漢語教學;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具體應用
漢語是中華兒女使用最多的一種語言,同時其使用人數也比較多,由此可見漢語的重要性。另外,我國有著古老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在發展中常會與各項傳統文化進行融合,進而形成我國傳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漢語教學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是中國文化與漢語能夠得到世界認可的關鍵。通過我國傳統文化——茶文化的滲透,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的茶藝,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漢語教學內容加以豐富,為枯燥、乏味的漢語教學增添一絲趣味。
1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的起源與內涵
1.1茶文化的起源
中國的《神農本草》是最早記載茶的著作:神農氏在進行百草的品嘗中,因為吃到了一片毒草而即將毒發死亡,此時有一類草本植物解了神農氏的病毒,也就是“茶”,由于茶葉有著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所以也被人類視為重要藥材。起初茶的數量還比較少,但一般是上流階級的奢侈品,在中國平民百姓也比較鮮聞,后來由于中國栽培茶樹規模的增加和制茶工藝的提高,使中國平民百姓慢慢地接觸到了茶文化,從而在中國民間社會興起了喝茶風潮。與此同時,茶文化漸漸在中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人們往往會在飲茶中吟詩作賦,誕生了茶文學,并規定了飲茶的動作和制茶的方法,進而出現飲茶風俗。
1.2茶文化的內涵
中國茶文化作為從茶葉本身的物質層次而引申出來的文化特征,從更為宏觀的視角分析,中國茶文化既包含了茶具、茶品等的物質層次,又包含了茶文化和茶俗等的文化層次。而中華茶道的內容可以大致總結為喝茶氛圍、泡茶使用的水、各種種類的茶、煮茶的火力和盛放茶的茶具等,它也被稱為"五境之美"。人類在喝茶過程中既解決了自己的“渴”求,還能平心靜氣,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茶代表著清廉的品性,其生長環境、茶葉形狀以及茶的甘甜都在體現這一品性,所以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應時刻進行自身反省,以此來保持美好的一面。
2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的教育價值
漢語教學中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首先,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通過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漢語的認知程度,加強學生的漢語應用能力;其次,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底蘊充分決定了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將學生的視野加以拓展,而傳統文化本身的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熱情。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漢語教學中積極滲透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其代表性相對較為強烈,茶文化與我國傳統哲學思想具有十分緊密地聯系,同時其存在形態較為多元化,如茶書、茶畫、茶藝、茶詩等。因此,將茶文化滲透到漢語教學中,可以有足夠豐富的教學題材與教學內容,同時讓學生以茶文化作為基礎了解中國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并增強自身的語言應用水平,實現文化素養和語言綜合素養共同提高。
3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意義
3.1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茶文化作為一項獨特的飲茶文化傳統知識,同時蘊含著我國古代儒家、佛家與道家的三大主題思想,中國古代茶文化的重要主題思想也是關于弘揚古代儒家思想,儒學在反映個人文化精神狀態變化方面始終強調和諧社會與茶共生,堅持和具有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人生理想信念;佛家中的“茶禪一味”思想,通常會在飲茶中蘊藏佛理,通過茶來領悟禪的涵義;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清靜的養生觀念,對會茶文化造成極大的內涵影響。就拿信陽毛尖為例,其我國綠茶文化品鑒性和觀賞價值比較高,然而與信陽毛尖茶葉綠茶文化有關的許多文化名詞具有一定的翻譯難度,影響我國茶文化傳播的關鍵因素就是語言障礙。但是,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有效路徑就是漢語教學,將我國優秀的茶文化滲透到漢語教學中,既可以提高漢語課程的實踐性,又能加快我國茶文化傳播的進程。
3.2塑造學生懂禮、知禮等品格
我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滲透了儒家思想,作為儒家代表的孔子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無禮,無禮立”,由此可見不論是在現代還是古代,禮貌都是極為重要的,懂禮、知禮不僅可以展示高尚的品格,還能彰顯知識水平。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更是禮儀之邦,在茶藝活動中也能體現我國利益形式,比如在倒茶時將茶水倒至七分滿是最佳的,在敬茶是需雙手舉著茶杯。伴隨著時代的更迭,人們對于個性化發展愈發重視,尤其是年輕人,嚴重缺少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了解,所以在漢語教學中加強茶文化的滲透頗為重要,既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傳統文化,又能塑造學生懂禮、知禮的良好品格?,F階段,我國社會對素質教育比較關注,而教師就可以在漢語教學中通過茶文化知識的滲透對學生開展素質教學,組織學生開展茶藝活動來塑造學生的性格。
3.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文化作為人與人之間互相溝通的成果,在漢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一方面,我國的茶文化中蘊涵著較多的含義,“和”是最關鍵的部分,茶文化所宣揚的是和諧文化,教導人們應和諧相處,通過茶文化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相處方式,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合作的形式學習關于茶文化的知識,能夠激發學生互相溝通的積極性,有助于加強學生間的情感交融。所以,漢語教學中的茶文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水平,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交流基礎。
4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教學設計
4.1教學原則
根據茶文化開展漢語教學時,教師遵循科學性、針對性以及實用性原則,以此來保證茶文化教學可以有效開展。首先,科學性原則。在漢語教學的目標指導下,對于教學方式的選擇、實際教學內容的確定應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尤其要借鑒已經總結出的茶文化教學經驗與教學規律,確??梢院侠淼亻_展茶文化教學工作,為增強茶文化教學效果奠定扎實的基礎。其次,針對性原則。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教學,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并且還能提高學生的漢語交際能力,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得到更為優質的發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具體學習需求進行教學設計工作,保證教師所展現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難度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水平,以便于提高漢語教學成效。再者,實用性原則。教師應保證學生在學習茶文化知識后,可以增強自身的語言能力與身心健康,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盡可能避免發生空談理論知識的現象,要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對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認同度。
4.2教學方法
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教學工作中,應選擇較為合理的教學方法,并構建出多樣化的教學體系,以此使茶文化教學效率有所提高,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所以,在漢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實際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特點優化教學方法。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四種:體驗法、參觀法、理論講授法與展示法。首先,理論講授法,該教學方法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在關于講解茶文化基本理論的知識中,教師通過口頭語言詳細解釋教學內容,將學生的茶文化基礎予以夯實;其次,展示法,茶文化中的大部分知識點無法通過理論講述讓學生理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法為學生呈現茶文化知識,如視頻、圖像等為學生展示關于茶葉、茶具的圖片,讓學生可以更加地感受到茶文化;再者,參觀法,教師除了在課堂中進行茶文化教學,也可以多元化開展茶文化教學場景,帶領學生參觀文化館、博物館中的茶文化內容,感受茶文化的歷史底蘊與魅力;最后,體驗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茶園中進行茶葉采摘、茶葉加工等,加劇學生對茶文化的體驗,從而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認同。
4.3教學內容
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教學應體現較為專業、系統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理解茶文化的深層涵義,而茶文化能充分發揮提高學生漢語能力的作用。同時,在確定茶文化的教學內容時,應全面考慮學生的漢語基礎、學習需求等方面,重點強調茶文化特點的實用性與基礎性。漢語教學中茶文化內容主要分為是三個方面:第一,茶史方面。在講解茶文化的相關概念時,應向學生介紹茶文化與茶葉的發展歷史,便于學生了解茶文化的由來、演變以及在傳統文化體系中所占據的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進而更好的學習其他內容;第二,介紹傳統文化與茶文化的關系。茶文化與我國傳統的文學藝術、哲學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體現這一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拓展文化事業,有助于學生學習我國其他的傳統文化;第三,茶藝文化。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體驗茶文化,可以加深對茶文化的認知,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茶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師在茶文化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應重視學生的參與度,確保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發揮,同時還應保證關于茶文化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需求較為契合。
5漢語教學中茶文化的應用
5.1以不同角度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
由于茶文化中的知識點相對較多,教師在漢語教學中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進行茶文化教學,加深學生對我國茶文化的認知程度。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解關于茶文化的歷史,如“神農說”、“西周說”,讓學生認識到茶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教師對茶文化的起源進行講解時適當融入現代歷史,例如“西周說”,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西周的分封制,讓學生提高對歷史的認識。要想更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讓學生在歷史中學習茶文化的歷史。其次,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漢語教學時可以講述茶對生活發揮的作用,推動中醫文化的傳播。例如茶具有藥用的功能,綠茶不僅利尿,還能抗衰老,在困乏的時候可以喝綠茶來提神;紅茶可以幫助消化,消除水腫,其中的黃酮素化合物能夠降低出現心肌梗死的概率。最后,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茶詩教育,從詩詞中學會我國茶文化。茶詩在古代中國的詩詞體系中占有了頗其重要的地位,例如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中所描述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中所描述的“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嘻乳戲分茶”。而老師茶詩介紹給學生,能學生意識到中國茶文化占據的重要歷史地位,從而提高對中國茶文化的了解。
5.2開展茶文化知識講座,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
我國傳統文化——茶文化博大精深,倘若通過淺嘗輒止的方法展開教學不僅難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還會降低學習傳統文化的主動性,進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教師為學生講授茶文化的知識時,可以通過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教師進行茶文化的知識講座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關于茶文化的圖片、視頻,激發學生的茶文化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教師在正式講授前可以讓學生對茶葉進行品嘗,讓其感受有著悠久歷史的茶文化便于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茶葉的味道與形狀。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其他活動,通過“茶吧”的方式開展交流活動,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更好地學習我國茶文化。
5.3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茶文化知識
為了可以加深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教師在漢語教學中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并由此方法來增強漢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老師就可按照學習者對茶文化的實際掌握程度,將其教育分成三種不同的階段。針對更深層次的學習者,也就對其所了解的茶文化認識得更加深入,而老師也可對其展開深入教育,如茶馬古道;對于中層次的學生,老師可向其展開有關茶文化活動的課程,使學生在了解茶文化活動內容的同時提高對茶文化的了解;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為其講解茶的種類,進而直觀地認識茶。教師在教學中應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逐漸加強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另外,茶文化承載著我國諸多的精神,當學生已經對茶文化的實質性內容有所了解后,教師可以進行深入的教學:如何從品茶中認識道家思想。由此可見,為了可以在漢語教學中更好地融入茶文化,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有所增強,教師應進行針對性教學,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茶文化知識。
5.4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推動了教育的改革,茶文化教學應緊跟時展的進程,積極創新。在漢語教學中,教師應對文化因素與文化范疇加以認識,尤其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茶文化教學有用的內容,將其滲透到教學中,并將目前的茶文化理論知識體系予以完善,促進漢語語言與傳統文化的深度整合。實踐教學需要以理論作為基礎,只有讓理論有了突破,才能讓實踐有依靠,否則任何實踐都將會成為虛影。漢語教學中的茶文化教學,單純依靠理論知識遠遠不夠,還應該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進而實現茶文化教學的目的,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教師對茶藝活動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學習茶歌、茶舞,如《采茶歌》、《茶山小調》等,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采茶歌》的視頻,讓學生觀看采茶的過程,在歌曲的學習中加深對茶文化的認識。不僅如此,在漢語教學中不管是校外還是校內,都要間生活交流與交界,為此教師在教學時應重視茶文化知識傳授的實用性,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到所學習的理論性知識,避免教學脫離實際的情況,通過結合實際生活進行的茶文化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此外,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茶園體驗采茶,之后學習炒茶與制茶的過程,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到我國的茶文化,并予以深入地了解。
6結語
總而言之,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自身的文化視野,加強學生的漢語應用水平,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與強烈的教育價值,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嚴格遵循科學性、針對性與實用性的原則,以此來保證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茶文化精神內涵,更好地學習茶藝,促進我國茶文化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潘樂英.中國傳統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結合之探——評《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J].中國高??萍?2021(08):108.
[2]鄒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江叢刊,2020(30):59-60.
[3]曾慧瑜.淺析中國茶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導入研究[J].福建茶葉,2020(09):286-287.
[4]曾思倩.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設計探究——以客家擂茶文化教學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07):192-193.
[5]楊德霞.中華傳統茶文化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傳播與影響[J].福建茶葉,2018(10):288-289.
篇8
中國傳統色彩中的“五色觀”
人類對色彩的觀察是從自然界開始的,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五彩繽紛的花草樹木等等,都給人們認識色彩提供了源泉。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造就了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從這些歷史傳承來看,色彩是民族藝術不可或缺的表現要素。我國人民早在幾千年前就對色彩有了詳細的理論,并根據對自然界的認知建立了五色體系,這表明我國對色彩科學的研究具有獨特的理念。我們通常所說的傳統五色是指青、黃、赤、白、黑。隨著人們對色彩認識和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了更多色彩,因此在西周時期開始提出“正色”和“間色”之說,所謂正色即為青、黃、赤、白、黑,間色為綠、碧、紫、紅等,所謂間色即為正色之間混合而成。五色體系是中國傳統文明的代表,它貫穿與整個歷史文明中。
中國民間色彩的文化意蘊
1.色彩在封建禮教中所展現的文化底蘊
在一段歷史時期內,封建禮教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一度成為人類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的思想指導,民間文化作為人類社會生活所產生和創造的一種現象,必定受到生活習俗、生活方式、思想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每個歷史時期的民間色彩都會受到當時封建禮教的影響而形成一定風格,承載一定文化底蘊。道教形成于東漢,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認為美來自于自然。道教較為推崇黃色和黑色,黃色是尊貴的象征,黑色是深遠靜寂的象征,隨著道教的發展,開始推崇紫、白、黃三色,又稱“三元氣”。佛教源于古代天竺,對蓮花表現出更多的喜愛,因此比較推崇白色,同樣黃色也被認為是尊貴的代表色彩。
2.古代哲學中通過色彩體現的內涵
收到我國傳統宗教思想的影響,以及人們對天地之氣的崇尚和向往,正色被擺在正統的地位,五色也隨之被與“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敖?、木、水、火、土”為“五行”,是我國古代哲學的核心思想與外在體現。五行相生相克,依據“金、木、水、火、土”五種自然界物質之間的自然屬性所產生的相生相克理論,承載了我國古代相對主義的哲學思想。同時又根據物質的外在特征用五行代表五色,即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黃之色。在古代哲學體系中,常用色彩、五行、四季、方位相配,演變出相應哲學思想。用四季對應色彩產生青春、朱夏、紫秋、玄冬,用四種色彩來表達人們對四季的自然感受?!八姆健崩砟罾镒罹哂写硇缘臑橹烊浮⑿洹⑶帻?、白虎,四種神獸掌管四方,保衛人間平安。色彩與無形、四季、方位等對應相配,表達了當時人們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實際色彩觀給我國古代哲學思想披上了五色的外衣,讓中國哲學獨具色彩。
3.色彩所承載的民俗禮儀文化
色彩是自然魅力的展現,是人類生命與意識繁衍的主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對不同活動需求的喜好和要求,為能更為豐富多彩的表現生活,通常將色彩融入于社會方方面面,體現在民俗禮儀之中。比如春節用紅色代表喜慶和幸福的向往,端午節用五色鎮住“五毒”等。
民間色彩元素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1.傳統“五色觀”的延續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與世界接軌,除經濟外,文化間的交流也日趨頻繁,中國開始借助越來越多的世界性活動來展現傳統民族文化,在當期世界范圍內,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民族色彩體系開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國傳統水墨畫色彩觀在現代廣告設計中得以延伸,用以體現高雅、寧靜致遠的感覺。紅白色在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廣告設計中運用最為廣泛,紅白顏色的搭配更適合民族傳統色彩的喜好。比如北京奧運會火炬色彩的搭配為紅白顏色的云紋,北京奧運會會徽則采用了獨具中國民族特色的印章形式,紅白的強烈對比一方面展現了喜慶熱情奔放的理念,另一方面蘊含了傳統民族文化的意蘊,活用中國獨有的民族印章和書法,令人耳目一新。
2.傳統色彩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運用
中國傳統民族色彩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運用最為廣泛的主要有茶葉包裝、煙酒包裝、月餅包裝等具有中國特色產品的包裝之上。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茶葉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因此茶葉的包裝設計更能體現民族文化元素的文化積淀。茶在中國代表的是一種文化,不同茶品展現不同思想意境,綠茶給人清新鮮爽之感,紅茶強烈醇厚,花茶清香味純,青茶馥郁清幽。這些所展現的意境需要具備傳統文化底蘊的色彩體系與之相配才能使人產生共鳴。具有古樸雅拙色調的民族傳統色彩完美展現了茶葉的屬性,顯現了我國茶文化特有的儒雅、悠遠、超凡脫俗。
在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酒不僅被詩詞歌賦廣泛傳頌,更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因此,對酒產品的包裝,引入民族色彩元素則使廣告創意設計更具有文化感和民族感。比如許多酒類產品的包裝設計都采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青花瓷等極具歷史文化積淀的外觀及色彩體系,使得產品看上去具有濃郁的文化底蘊。
3.傳統色彩元素在現代招貼設計中的運用
篇9
中西方茶文化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些文化差異中蘊含著豐富的跨文化交際元素,因此對當代英語跨文化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作用。英語教學應充分利用中西方文化差異中蘊含的文化元素,將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比較引入英語跨文化教學實踐中,將茶文化與教學內容、方法密切結合,促進學生提高跨文化意識,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
中西茶文化;英語;跨文化;作用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讓中西方文化之間擁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作為中西方文化中較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在跨文化交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也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中西方茶文化雖然同根同源,但是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也造成了很多的文化沖突和誤解,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以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培養英語跨文化應用能力;如何通過中西茶文化學習為契機,幫助學生了解掌握西方文化習俗,提高文化適應能力,促進大學英語跨文化教學的質量,現已成為當代文化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1從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中西方由于地理、歷史及人文環境的不同,在茶文化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可以歸納為語言交際及非語言交際兩個方面:
1.1中西茶文化語言交際差異
中西方茶文化重要的交際手段就是兩者的語言形式,茶葉相關的語言內容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尤其折射了茶文化在不同語境中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情況。總的來說中西茶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首先,我國茶文化語言交際范圍較廣,涉及士農工商各個階層或各個文化領域,而西方茶文化的語言交際范圍較窄,并且數量較少。我國茶飲及茶文化有數千年發展歷史,而西方茶文化雖然源于我國,但只是隨著16世紀中西方茶葉貿易的發展流傳至歐洲各地,直到17世紀在英國及法國貴族或統治階層的推動下,舶來的茶文化才與西方語言逐漸結合,因而具有典型的階級特性。例如西方茶文化詞匯中“皇家茶”、“伯爵茶”等貴族型詞匯比比皆是,直到19世紀后期茶文化才走入尋常百姓家,但與我國相比語言應用范圍較窄。其次,茶文化語言交際在我國文化中以質樸和簡單為主,而在西方文化中相關語言應用多發生了階級性或暗示性的“喻義”或“轉義”現象,茶文化語言交際的內涵與西方社會發展結合較為緊密。尤其西方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物質文化的推動,讓茶文化語言在交際中成為特色文化內容,甚至某些詞匯擺脫了東方文化內涵。
1.2中西方茶文化中非語言交際差異
從跨文化角度看,中西方茶文化除了語言交際方面差異外,更存在著明顯的物質、行為、價值觀方面的差異。首先,中國茶文化中茶葉主要由綠茶、紅茶、白茶、青茶、黑茶、黃茶六大茶類構成,尤其推崇非發酵性綠茶為主,在茶具上以瓷為主,包括:茶壺、茶杯、茶托、水方、水盂、各式茶具,形式多樣。而西方茶葉以紅茶為主,種類較少,茶具以維多利亞貴族特點為主,崇尚華貴瓷器活銀質茶具,包括:茶慮、茶碟、點心盤、餐巾等凸顯物質條件奢華要求。其次,中西方茶文化在品飲方式上,中國注重茶的單純,以清飲為主,而西方為增加口感和個性,以“混飲”為主,同時在飲茶時間上,中國并無固定時間要求,而西方對飲茶做了“早茶、午茶、下午茶、晚茶”的規定,并其飲茶成為重要的餐飲內容和社交方式。最后,在精神層面上,我國茶文化以“儒、道、佛”等哲學思想為思想精華,茶文化的內涵被提升到道德等價值觀層面,“天人合一”等思想成為我國茶文化精神主旨,但是西方茶文化突出“實用主義、物質主義”等階級思想為主,以茶凸顯統治階級的財富和生活方式,彰顯貴族特性和品味。
2中西茶文化差異對跨文化教學的影響和作用
2.1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就是培養能夠適應中西方文化交流,熟練掌握和應用西方語言技能的文化參與者。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學習對于我國文化環境下的跨文化交際者來說,為他們認識西方茶文化及創建茶文化交流氛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讓我國文化學習者在我國文化內了解西方茶文化所承載的文化內涵。事實上,在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的學習中,學生不僅感受到茶文化帶來的茶葉相關語言交際差異帶來的沖擊,更在茶文化的理解上受到多元的挑戰,對中西方思維習慣、價值觀念、文化習俗等中西方茶文化內容進行適當的、客觀的反思。因此,通過中西茶文化之間的對比,學生能以茶文化在中西方語言、物質、行為、精神層面的差異為契機,接受、理解、處理跨文化交際中的問題,進而在豐富多彩的茶文化中重新認識西方社會,正確認識文化現象和語言應用的價值,促進跨文化意義的提高。
2.2減少跨文化交際的錯誤
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為英語跨文化學習者來說,不僅提供了語言學習的多元素材,而且讓英語學習者以更有趣、快捷、形象的方式適應西方茶文化等抽象文化內容。中西方茶文化差異讓英語學習者在文化比較中,形成對中西方文化正確客觀的認知和理解,并對以西方文化審視我國價值觀念及思維方式,形成對中西方跨文化的深刻理解。當然,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中涉及內容多種多樣,涉及的文化沖突也非常普遍,難以避免,但是通過兩種茶文化與英語學習的結合,可以讓英語學習者認識到中西文化沖突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過茶及茶文化的對比,盡量減少文化沖突,并對中西方文化沖突做出應有心理預警和準備。
2.3形成英語跨文化教學體系
中西方茶文化在語言、茶葉種類、茶具、飲用方式、價值觀念上的種種差異,已經讓茶文化成為凝聚了文化和語言學習的重要內容。在英語跨文化學習中,中西茶文化無時不刻的滲透著西方文化重要內容,尤其對于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來說,中西文化差異對比可減少語言學習的心理負擔,增加對英語學習興趣。同時茶文化在中西方之間的比較,讓英語教師在語言教學中容易確定跨文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茶及茶文化導入設計安排英語文化學習內容,將文化學習內容具體化到各種茶文化的實際案例中,進而實現英語學習與文化學習的雙管齊下。
3以中西茶文化差異促進英語跨文化教學的途徑
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內容五花八門,不能簡單的在英語課堂上生搬硬套,必須著眼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目的,對現有英語文化學習進行改革,要想讓茶文化對比進入課堂,必須從以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發展。
3.1以中西茶文化差異,確定教學內容
如上所述,中西方茶文化內容涉及語言、茶葉、茶具、茶飲、價值觀等各個層面的內容,如果直接生搬硬套,很難形成系統化的跨文化學習體系,同時茶文化信息量過大,可能會影響英語認知層面教學的質量,所以必須確定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學習的具體內容,對中西方茶文化及跨文化教學的方向予以明確。首先,立足中西方茶文化語言對比,茶葉物質、茶葉行為、茶文化精神為輔助的理念。英語跨文化學習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跨文化能力,語言能力是其學習的主要目標,所以以中西方茶文化差異為教學內容時,必須強調中西茶相關語言應用差異,同時用茶葉對比、飲用方式、茶文化作為語言學習或調解英語學習的輔內容。其次,確定中西方茶文化差異與英語跨文化教學的結合方式。中西方茶文化之間存在很多差異,但是在英語跨文化教學中不能隨機參考,必須樹立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的目的,從課程導入到課程內容都要認真、科學的分析,找到合理的結合方式。
3.2以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通過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對比和分析,提高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和意識,就必須要在實際教學方法上將茶文化對比融入其中,主要包括:首先,中西茶文化注釋法。茶文化對于學生來說屬于較為陌生的文化范疇,在英語跨文化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西方茶文化屬性及學生文化程度,對中西方茶文化涉及的語言及文化知識進行注釋,尤其特殊詞匯和行為進行跨文化性對比。如“中國清茶、英國混茶”或“redtea”和“blacktea”進行適當注釋。其次,中西茶文化實踐教學法。中西茶文化雖然為英語跨文化教學提供了素材,但是如果只局限于茶相關資料對比,很難強化中西文化差異和學生的理解。因此,必須開展中西茶文化差異的跨文化實踐訓練,在茶飲及茶葉相關活動中對茶葉語言、詞匯、茶會、茶俗等內容進行訓練,組織學生參與到茶文化的氛圍中,并對中西茶文化感受進行分析和討論,進而促進對中西文化的理解。最后,中西茶文化的多媒體對比法。茶文化在我國和西方雖然屬于傳統文化,要想在當代英語活動中激發學生興趣,必須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結合,適應學生的現代心理特性及文化需求,讓傳統茶文化彰顯時代色彩。
4結語
中西方茶文化雖然同根同源,但是卻在語言、茶葉、飲用方式、茶俗、價值觀念等各個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文化差異中蘊含著豐富的跨文化交際元素,因此對當代英語跨文化教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我們必須在跨文化教學的實踐中,正視中西方茶文化與英語語言、跨文化交際能力之間的關系,以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為契機,探索如何以文化現象推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既保護和傳承中西茶文化的精華,又為我國跨文化交際實用型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作者:王云羨 胡玉輝 單位:石家莊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1]呂春.中英茶文化的內涵差異分析[J].貴州茶葉,2014(1):13-14.
篇10
關鍵詞:中國文人;茶文化
在久遠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的古代先民最早發現和利用了茶葉這種植物有利于人健康的特性,人們在經歷了茶的藥用、生煮羹飲、粗放煮飲、細煎慢品的飲茶等不同的歷史階段之后,直至盛唐時期方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茶文化。茶文化的歷史表明,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文人雅士,無論是僧侶道士,還是普通百姓,都曾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飲茶這一生活藝術活動中來。然而,正是由于有了文人雅士的參與,才使得飲茶能夠超越生活必須品的范疇而進入一種高尚的文化境界,從而實現了從單純滿足口腹之欲到精神愉悅的飛躍,從此,茶文化這樣一枝深深植根于民族心理之中的藝術奇葩,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綻放得更加鮮艷奪目,散發出無比誘人的芬芳。
1、中國茶文化的特點
從廣義上講,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文化層次上來講,中國茶文化可以包括四個層次的文化: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由于中國人種茶、飲茶的歷史的久遠,所以中國茶文化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中國茶文化的歷史非常久遠;二是中國茶文化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演進,呈現出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是非常久遠的。追溯歷史,可以看出,茶在中國被作為飲料的歷史也遠溯至春秋戰國時代,而有可靠文獻記載則是始自秦漢時期。當然,茶的最初發現與利用比這要早得多,相傳遠古時期“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農本草經》);由于古代“荼”字和“茶”字通用,所以這其中的“荼”可能就是后來的“茶”。也就是說,中國人飲茶和使用茶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神話傳說時期,足可見其歷史的久遠。到了春秋時期,史書中對于茶和飲茶的記載就更多了,在《爾雅》中有“,苦荼”的記載,由于《爾雅》是周朝的大臣周公所作,所以可以推斷,當時茶葉已經在周王朝的宮廷中存在了。
中國茶文化表現形式的多樣首先體現在喝茶的過程中??梢哉f,中國人喝茶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文化的表現,雖然是簡簡單單的喝茶,但是中國人在喝茶的器具上就附加了文化的含義,例如,陸羽設計的煮茶風爐上刻有八卦圖案,代表著陰陽和諧的含義,而清代飲茶用的蓋碗,意為“天、地、人”,取意“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含義。除了茶具,中國人飲茶載煮茶用水、飲茶禮節和對于飲茶環境的要求等方面都講究文化的含義。而這方方面面的講究,使得中國茶文化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表現出來。
2、深沉雋永的文人茶情
中國茶文化在其誕生之初,就是和中國文人密不可分。而在隨后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的佛教、道教、儒學等哲學思想以及中國人的世界觀都已經融入到中國茶文化之中,同時,中國茶文化又對中國人的審美、處世等起了重要的影響。歷代的中國文人在他們的作品中都表達了自己對茶的眷戀之情。
追溯歷史,漢代史籍中已經開始有文人飲茶的記載。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在其一本雜字書《凡將篇》中,記載了二十多味中草藥,其中一味叫“詫”,指的就是茶。另據有關史籍記載,漢帝曾到江蘇宜興的茗嶺招收學童,進行種茶技術培訓;名士葛玄,曾在浙江天臺山設“植茶之圃”,辟園種茶。這些史料,向人們透露出了這樣的信息:漢代文人開始關注和飲用茶葉,飲茶已成為一種高雅時尚。
唐代是中國茶文化發展的第一座高峰。茶圣陸羽所撰了的世界第一部茶書《茶經》,《茶經》構筑了一個氣度恢宏、體系完備的茶文化體系,極大地推動了茶飲風習的普及和飲茶藝術化過程。使唐代成為一個茶文化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然而,唐代”茶道大行”,除茶圣陸羽的推動以外,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推波助瀾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作為最有文化、最有藝術品味的群體,文人士大夫階層把飲茶視為一種能夠顯示高雅素養、寄托感情、表現自我的藝術活動,不斷地雅化茶事,從而形成了以“品”為主體的飲茶藝術。當時許多朝中重臣都喜好茶事。而在唐代詩人中,醉心于茶事,有茶詩傳世者,也為數不少。其中的許多都是我們熟悉的大家,如李白、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杜牧、劉禹錫、柳宗元、溫庭筠等等,他們皆有飲茶之佳作傳世。
進入宋代以后,雖然茶已經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茶事也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但是,把飲茶當作一種高雅的生活藝術,引領茶文化潮流,規范茶文化發展方向的群體,依然是文人士大夫階層。宋代文人對品飲藝術的追求和飲茶的風習與唐代稍有不同,唐代文人品茶,有固定程式,側重于烤、碾、煮、分、酌等方面技藝,而宋人則注重品茶過程中的情趣和韻味,追求品茶過程中的自我表現。因為,茶所體現出的那種寧靜淡泊、深邃雅致特性,與宋代文人的追求悠遠意境和內省雅致的時代心理極為相契。文人士大夫們在飲茶的同時,著力營造一種優美、雅致、和諧的品茗氛圍,在這種藝術氛圍中陶冶心性、觀照自我,同時不斷地推進飲茶藝術化的進程。
從明初起,散茶逐漸占據了統攝茶壇的地位,隨之而來的是,簡便異常的散茶瀹飲法取代了唐宋時期繁瑣的煎茶法,人們在品嘗到茶之自然、純樸、甘芳之風味同時,能夠通過飲茶怡情悅性、雅志修身。同時,明代是中國文人撰述茶書數量最多的一個朝代。現今存世的明代茶書有三十多部。在明人的詩歌作品中,也有不少詠茶的佳句名篇,如高啟、王世貞、文征明、徐渭、袁宏道、湯顯祖等都有關于茶的作品,盡管明代文人的作品大都不能和唐宋時期的名家大作并列,但是明清時期簡約茶風的形成,離不開明代文人們所創立的茶文化理論。
清代繼承了明代茶文化中簡約、雅致的茶風,并一直延續到清末。清代詩人納蘭性德、曹寅、厲鶚、丘逢甲、連橫等,都有相當數量的茶葉詩詞傳世。這些充分顯示了清代,飲茶在文人生活中極端的重要性。
從上面可以看出,無論是唐代“茶道大行”的繁復,還是宋代的飲茶的雅致精巧,亦或是明清時代的簡單而淳樸的簡約茶風,都說明歷代文人對于飲茶的喜愛。對于歷代文人來說,他們對茶有著深厚的情感,茶永遠是他們的喜愛,同時,茶永遠是他們作品中永恒的主題之一。
3、“士”對于茶文化的影響
“士”是中國古代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對于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中國古代,文人在習慣上被稱為“士”。古代的“士”,其意義大致相當于今天的所說的“知識分子”或“文人雅士”。“士”的構成十分復雜,其中既包括已謀取功名、撈得一官半職的人士,又包括那些篤實好學但又一貧如洗的落泊之士;既包括位極人臣的朝中顯要之士,又包括那些歸隱山林、不問世俗的隱逸之士。士對于中國文化起到了傳承和發展的作用,把士視為中國文化的大傳統,已成為海內外學者的共識。可以說士是中國文化的托命之人,士的精神為中國歷史文化的傳統精神之所在。
對于中國古代的“士”來說,茶是他們生活總必不可少的內容。有人說,作為一個文人,如果一生不嗜茶,那將是最大的遺憾。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受這種‘清?!?,首先就必須練功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在中國茶文化漫長久遠的發展史上,是文人最先體會茶之神韻,并在品茗過程中不斷雅化茶事,而這種變化把飲茶這種普通的生活方式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文人對茶文化的貢獻,由此可見一斑。因此可以這樣說:沒有文人的參與,便沒有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