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07-03 17:55: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幼兒年齡雖小,但身心發展的水平已具備了參加勞動的條件。再加上幼兒好奇、好動、好模仿,在正確的教育影響下,他們會很樂意參加各種力所能及的勞動。然而,由于社會、家庭和幼兒園條件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困擾,幼兒勞動教育得不到全面實施,致使幼兒缺乏為他人、為集體勞動的意識,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一、現狀分析
1.勞動教育的觀念
教師認為勞動不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比較注重幼兒知識的傳授、智力的開發,對幼兒勞動教育的觀念不足。許多家長認為時代不同了,教育孩子珍惜勞動果實已經過時了。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小,勞動教育為時過早,而不注意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
2.幼兒勞動的內容較少
幼兒勞動包括諸多方面,如自理、為他人服務等。在家里,有的家長工作忙,嫌孩子動手能力差、動作慢而耽誤時間,包辦代替太多,幼兒沒有動手鍛煉的機會。同時,也剝奪了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的機會。家庭和幼兒園勞動教育脫節,多以成人勞動代替幼兒勞動教育,使勞動教育得不到實施。
3.幼兒勞動教育的方法較單一
幼兒的勞動教育在內容、形式上過于簡單,主要是教師在教學后進行品德教育的一種總結性談話,采取的一般方法是“說教法”。而幼兒沒有勞動實踐的親身體驗,教育也空洞無力,教育意義并不深刻。現在多數家長希望孩子聰明、學習好,孩子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并不注重幼兒的勞動教育。對于幼兒自發的勞動,家長不能正確引導,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幼兒勞動的積極性,影響了勞動習慣的培養。
由于教師和家庭對幼兒勞動教育的觀念不正確、教育方法不適當,幼兒勞動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不能全面發展和實施。表現在幼兒身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會自己穿脫衣服,系鞋帶需要教師幫助,上廁所后不能很好地整理自己衣服等;幼兒勞動意識差,家長經常包辦代替,使幼兒誤認為事事都由家長做,如搬椅子、收拾整理玩具等;幼兒對玩具圖書不知道愛惜,不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正確認識對幼兒的勞動教育
1.加強成人對幼兒勞動教育的認識
首先,教師要轉變勞動教育的觀念,克服以往重教育、輕勞動的思想,要認識到幼兒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把幼兒勞動教育滲透到一日生活中,使幼兒勞動教育充分實施和發展。
筆者和家長及時溝通,幫助家長了解、認識到幼兒勞動的重要性。與家長交流,使家長認識到在家里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重要性,要處處為幼兒創設勞動的條件,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要與幼兒家長經常交流、溝通,共同協作,讓幼兒學會勞動,在豐富的勞動中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
2.使勞動教育得到落實
在幼兒園里參加集體勞動,可以培養幼兒的責任心,增強幼兒的集體觀念,從小培養幼兒熱愛集體、團結友愛的好習慣。在餐巾擺放活動中,幼兒都爭先恐后地說:“老師,今天我要擺毛巾。”在參與生活勞動、不斷走向獨立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和快樂,從中獲得了一些知識和勞動技能。
筆者利用一日活動,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組織一些游戲活動。如:在“看看誰能干,誰的本領大”的活動中,筆者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教師告訴他們:“我們要比賽穿衣服,看看誰能干。”到最后,幼兒興趣可高了:“老師老師,你看我穿得多整齊!”“我把扣子扣好了,還沒有錯呢!”在勞動過程中,教師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而不是觀察幼兒“是否需要幫忙”。
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
1.講解法
創設情境,增強教師語言講解的感染力,利用各種方法、談話、故事等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從中學習,增強勞動的意識。
2.示范法
教師和家長可以示范方法,教給幼兒自我服務和其他的勞動方法和技巧,供幼兒直接模仿和學習。
3.實踐法
要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就要讓幼兒親自參加力所能及的全面勞動,使幼兒親身體驗勞動過程的辛苦,親眼目睹自己的勞動成果。讓幼兒感到勞動的快樂,有利于培養其勞動習慣。
4.正面教育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篇2
一、通過集會、節日宣傳等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
要讓學生愛勞動,首先要從思想上進行覺悟。每周一我們學校都會舉行集會儀式,我們會組織對學生進行一些勞動方面的學習教育,如,尊敬學校的兩位清潔工阿姨、食堂工作人員、生活指導老師等,要對他們講禮貌;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重陽節、婦女節等教育學生尊敬周圍這些辛勤的勞動者、為他們獻上我們的祝福、用我們的實際行動表達敬愛之情等。思想教育了也要及時回頭看呀,平時我們會及時捕捉一些學生愛勞動的場景、事跡,利用晨間教育表揚,鼓勵更多的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更加熱愛勞動。現在不時能看見學生在校園行走時發現垃圾主動撿起的現象。
二、家校配合共同展開勞動教育
現在的孩子幾乎個個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很少有勞動鍛煉的機會。許多家長卻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忽視了勞動的重要性。我們德育處采取一些措施號召家長從一年級起,由低到高安排個人衛生自理,比如,洗滌小物品、整理個人生活用品、清洗水果蔬菜、使用一般家用電器、簡單的燒飯做菜等家庭勞動課。由家長對孩子的家庭勞動課及時跟蹤考評并給予等級評價。如果長期堅持開展這樣的家庭勞動課還能為學校素質教育展開一片新天地。寒假時,結合勞動教育我特地設置了一份《“做有責任感的小學生”評價表》,具體內容如下:
開展“做有責任感的小學生”寒假活動
親愛的同學們:
快樂的寒假就要到來了,讓我們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寒假里沒有老師的督促,大家應該做得更好!完成老師的“溫馨提示”后請你和家長商量后,制訂自己的假期計劃,并認真遵守。大家邀請家長對自己進行作業、看書、做家務、鍛煉身體等方面進行評價。請你的家長按時填寫下面的表格:做得比較好的內畫;一般的畫;不太好就畫。請你誠實地對待評價,及時改正,相信你一定會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寒假!
平橋小學大隊部
“做有責任感的小學生”評價表
[日期\&作業\&看書\&家務\&鍛煉\&日期\&作業\&看書\&家務\&鍛煉\&2月1號\&\&\&\&\&2月14日\&\&\&\&\&2月2日\&\&\&\&\&2月15日\&\&\&\&\&2月3日\&\&\&\&\&2月16日\&\&\&\&\&2月4日\&\&\&\&\&2月17日\&\&\&\&\&2月5日\&\&\&\&\&2月18日\&\&\&\&\&2月6日\&\&\&\&\&2月19日\&\&\&\&\&2月7日\&\&\&\&\&2月20日\&\&\&\&\&2月8日\&\&\&\&\&2月21日\&\&\&\&\&2月9日\&\&\&\&\&2月22日\&\&\&\&\&2月10日\&\&\&\&\&2月23日\&\&\&\&\&2月11日\&\&\&\&\&2月24日\&\&\&\&\&2月12日\&\&\&\&\&2月25日\&\&\&\&\&2月13日\&\&\&\&\&\&\&\&\&\&]
綜合: 個; 個; 個。
[家長總評]
開學了,我們特將在寒假中能自覺完成老師的“溫馨提示”,認真實踐并填寫“有責任感的小學生”評價表,家長配合認真填寫總評表的學生,校大隊部在宣傳窗里公布各班推選的優秀學生名單予以表揚。讓那些認真學習、主動參與勞動的學生給大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也讓我們的家長認識到養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許多家長反映這個活動對自己的感觸很大,今后將繼續培養孩子多方面的習慣。
三、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勞動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必須給他們實踐的機會。記得2007年我們剛搬入新校園時,校園各處的綠化區內只有一堆堆黃土坡,沒有其他任何的裝扮。于是學校號召在學校內讓學生自己動手美化校園,如想標語、設計標語牌、植樹、栽花、給花草樹木澆水等,看到學校更美麗了,學生體驗到勞動的快樂,認為學校的美麗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他們會更愛勞動,更愛學校并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感受到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他也會更加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另外,我們也在校園的東南角開辟建立了一塊勞動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現有的勞動資源進行廣泛的勞動教育。本學期五一勞動節前,我們號召各班舉行了一次主題班會,內容與勞動有關,可以是勞動技能競賽、講勞動故事、看勞動影片寫體會等多種形式。另外,各年級分別組織一個適合本年級學生的有關勞動技能競賽,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參與到尊敬勞動、尊敬勞動者的活動中來。
篇3
一、勞動是每一個的必然歸宿
勞動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生活在社會上首先要滿足吃穿住行的需要,勞動是人獲得生活資料的基本手段。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較發達的今天,人們往往不再滿足于獲得基本的生活資料,而是追求自己最高價值的實現,勞動正是實現自己價值的根本途徑。但是在技術經濟的背景下,勞動技能的獲得必須通過教育和學習。勞動是基礎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目前實行的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中就開設了初中勞動技術課程。這對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的提高作用巨大。應該說,沒有勞動內容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素質教育的著眼點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素質俱佳的新人。但在目前初中的教育實踐中,還是有不少缺陷的,特別是在勞動與技術課方面有明顯不足。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使家校雙方都忽視勞動技術教育,由此帶來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學生好逸惡勞、動手能力差、輕視體力勞動者等等。當這樣的學生走向社會后,就會與社會環境格格不入,不能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的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初步的勞動素質,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因而,陶行知說“唯獨貫徹在勞力上勞心的教育,才能夠造就在勞力上勞心的人類,才能征服自然勢力,創造大同社會”。
二、打破教材局限,增強勞動實踐
初中階段的學習分為基礎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學習兩種。多少年的義務教育階段中,初中學校已經適應了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但屬于實踐能力學習的勞動與技術課則不適合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新課程理念要求綜合實踐活動不允許有原來意義上的教材出現,不允許每個學習領域都編成教材”。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性是第一位的,要緊緊地圍繞著勞動實踐來組織教學。“實踐活動是加強勞動教育的有效手段,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更應該是有目的、有內容、有方法、有陣地”。第一,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初中階段各個學科都會涉及一些手工制作,這是進行勞動實踐的很好契機。比如,在數學課中會涉及很多圖形,班級可以讓學生在勞動實踐課中引導對這些圖形加以制作。物理課中,半導體、滑輪等也都可以在勞動實踐課中讓學生進行制作。第二,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與校園的日常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比如,每周的一次的大掃除就是進行勞動實踐的好機會。校園板報、班級板報也是學生進行勞動鍛煉的舞臺。第三,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與家庭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可以安排“周末我給父母洗腳”“周末我做家務”等活動,然后教師通過家訪和課堂點評,總結相關情況,這種方式增進了學生的勞動能力,也加強了家校共建合作。第四,讓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報紙義賣活動、市區街道清掃活動,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在勞動的艱辛中體驗社會生活。
三、在勞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來自于實踐,向學生實施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初中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具體來說,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動手’‘設計’‘勞動’等內容結合起來,運用‘問題情景’‘探究設計’‘自主實踐’‘及時評價’等方法進行有效的教學,才能達到目的”。第一,學生是勞動實踐活動的主體,要讓學生充分發揮勞動實踐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那種參與到了勞動場面中卻飄在勞動實踐表層的行為是培養不出創新能力的,要謹防勞動實踐中的假“實踐”,要把勞動實踐真正地落到實處。第二,在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改變教師主導的強勢職業心理。通過讓學生發揮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開創創新性的學教活動。第三,教師通過及時評價,起到引導、啟發的作用。但如果不是嚴重的錯誤,教師不適合把問題全部抖開,要給學生留下想象、發揮、革新的余地,這樣可以鍛煉、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第四,學生在勞動實踐中互相配合、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容易培養各自的創新能力。如果是復雜性的、規模化的勞動場合,學生之間的配合、交流就更重要,老師要教育、啟發學生通過默契協作,完成勞動實踐任務、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
總結
勞動是應該從少年時期就培養起來的思想,初中生要樹立勞動觀念,并培養出初步的勞動技能。還有重要的一點是要在勞動實踐間活動中打造初中生的創新能力。這是初中勞動與技術課的根本責任與使命。增強勞動實踐的具體步驟是,第一,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第二,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校園的日常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第三,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與家庭生活結合起來。 第四,讓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中進行。要讓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中發揮主體地位,發揮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這樣才能夠培養出他們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J].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29.
[2]劉天成. 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課程資源規范研究課題研究報告[EB/OL].2008-12-22 [2013-07-01].
篇4
關鍵詞: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當代啟示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7-0001-02
蘇霍姆林斯基作為上個世紀前蘇聯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依舊對我們當今的家庭教育開展有著積極的指導和借鑒作用。由此,筆者通過對當前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誤區進行反思,從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中的特色之處得到了以下啟示。
一、深化家長對家庭教育功能的認識
蘇霍姆林斯基始終強調要重視家庭教育的功能,他認為家庭教育不僅對孩子的童年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是家長對社會教育事業的精神力量奉獻,也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與紐帶。而現在大多數家長只局限于對家庭教育功能第一層次的認識,即家庭教育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而并未升華到更高的層次。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提出深化家長對家庭教育功能的認識,應從兩方面入手。
1.增強對社會教育事業的責任心和義務感。首先應該使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不僅關系著個體家庭中孩子的成長發展,更關系著整個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和程度。作為家長,應該把教育孩子當作自己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會工作去做,這是對社會教育事業特殊的精神力量奉獻。具備社會責任心和義務感,家長才會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益,進而推動社會教育事業的繁榮,促進全民教育和終身教育社會氛圍的形成和鞏固。
2.正確理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目前仍有一些家長存在著錯誤的觀念,如他們依然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抑或有些家長即便意識到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卻不愿意花費時間與精力去跟學校和老師認真溝通孩子的情況,總以各種借口推托。他們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與社會、學校的聯系,意識不到三者緊密聯系的重要性。所以,正如蘇提出的那樣: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和紐帶。家長只有真正理解了這些,才能跨出從根本上改變三種教育之間長期分離現狀的第一步。
二、加強對孩子的勞動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勞動鍛煉,他提出勞動鍛煉應成為家庭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義務感。因為他已用實踐證明,勞動具有很強大的教育作用。眼下的家庭中多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躲避討厭勞動,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由父母辛勤勞動換來的舒適生活。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建議家長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來加強對孩子的勞動教育。
1.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培養其勞動義務感。家長應盡早教育孩子,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通過勞動創造得來的,沒有白來的食物,讓孩子在意識和情感上熱愛勞動。如教導孩子要積極參與家務勞動,使其明白自己是家庭成員之一,也應為這個家庭的干凈整潔付出,在勞動的過程中增強孩子內心的勞動義務感。
2.引導孩子積極參與勞動鍛煉。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地引導孩子參與勞動鍛煉。如,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以鍛煉孩子的體力,克服懶惰;適度的社會勞動,能讓孩子體驗生活,體會父母工作勞動的不易;尤其鼓勵進行手腦并用的勞動,發展孩子們創造性的思想,培養高尚的情感等。家長應該明白,使孩子盡可能地參與到勞動鍛煉中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重視孩子精神世界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教育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技能,更要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使得孩子能夠實現全面和諧地發展。這對當前中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長片面強調孩子智力的發展,盲目追求高分數,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卻忽略對孩子精神世界的引導有很大的啟示。
1.保護孩子心靈的純潔性,提高其道德修養。當今社會,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盛行,孩子的心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污染。他們也開始變得虛榮攀比、自私自利、沉迷于享樂之中,失去了精神信仰和支柱。這無疑是危險的,家長一定要注意防范,如,教導孩子信奉善良,防止心靈空虛;培養孩子良好的情感,學會同情理解他人,防止麻木不仁;教育孩子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防止孩子變得自私自利;等等。
2.教會孩子獨立思考,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獨立思考,是一個孩子進行是非判斷的關鍵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一能力,孩子才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免于不良思想和風氣的毒害和侵蝕。作為家長,尤其要重視這一點。當遇到問題時,要教導孩子先冷靜下來,試著去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找出解決方法。凡事多獨立思考,用正確的價值觀做出判斷,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
四、家長要正確地愛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曾明確指出,家長應該明智地愛孩子,要正確地使用自己的權力,對待孩子應該做到“熱情關懷和嚴格要求、和嚴厲相和諧”。然而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如皇帝般一味嬌寵溺愛的家長大有人在,對孩子嚴厲要求甚至不惜棍棒相加的家長大有人在,忽視孩子的精神需求、只用物質彌補親情的父母也大有人在。對于這一現實問題,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的原則也深深地給我們以啟示。
1.家長要正確地使用權力。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自然有權力教育孩子,甚至是在必要時采取合理的懲罰措施。雖然家長愛孩子是不容置疑的,但切不能讓愛成為孩子的精神桎梏。溺愛最終帶給孩子的是與年齡不相符的幼稚和自私自利;專橫的愛讓孩子的心靈遭到破壞性的傷害,棍棒帶來的后果往往是變本加厲的叛逆與反抗;而贖買式的愛更是帶來孩子精神的空虛和情感的冷漠。家長一定要避免以上這三種形式的“不明智的愛”。
2.家長應該尊重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把兒童永遠當兒童看待。孩子也會逐漸長大,他們也需要個人的空間,也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所以家長也要學會尊重孩子,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和愿望。千萬不能因擔心孩子太小,不能正確處理事情,而一味地干涉并“全權”。這樣反倒會讓孩子厭煩,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會愈加逆反。父母對待日益長大成熟的孩子,一定要多聆聽,多交流,盡量去建立和諧、民主、融洽的家庭關系氛圍,而不是用家長的絕對權力去壓制和禁止。
參考文獻:
[1]胡繼淵,陳文彬.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踐初探[J].外國教育資料,1993,(4).
[2]唐其慈.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比較教育研究,1982,(4).
[3]唐其慈.蘇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比較教育研究,1982,(5).
篇5
【關鍵詞】幼兒 勞動習慣 培養
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有的家長注重幼兒的勞動教育,但也有不少幼兒受到家長的過度庇護、過分溺愛,所有的勞動事務都被家長包辦;或是一些家長過分重視幼兒學習知識和培養藝術修養培養幼兒的,而忽視了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這些情況都使幼兒失去了勞動的機會,喪失最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我們有必要助其拾起。
一、樹立正確勞動觀,萌發幼兒的勞動意識
勞動對培養和發展幼兒健康的人生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教師應形成正確的勞動培養觀,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勞動心理,有助于他們健康成長。幼兒總是興致勃勃地跟隨大人或教師身邊做這做那,這是其最初的勞動行為表現,具有無意識性和游戲性。教師應保護和尊重幼兒這種萌芽狀態的勞動本能,用語言和神態去認可他們,使幼兒的勞動熱情得到進一步激發,形成勞動的意識。
二、通過各種活動,激發幼兒的勞動欲望
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各種活動,并且在這些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勞動的意義。運用恰當的方法,有助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使幼兒間互助勞動。鼓勵幼兒勞動,并不是讓其掌握多少勞動技能,而是為了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1.勞動貫穿于一日生活中
充分利用幼兒的一日生活,教育、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并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服務能力,促使幼兒間養成互相幫助、互相團結的意識。在勞動中,教師給以指導、評價,堅持把培養勞動習慣與勞動態度的教育貫穿于一日活動之中。
案例1:小班,15:45,自由活動
教師對吃飯好、午睡好的小朋友進行“金蘋果”獎勵,獎勵個數控制在五位小朋友之內,以激勵幼兒的競爭意識。這個舉措實施后,教師發現班級閱讀區內的圖書不再凌亂不堪……同伴間還會因為爭取而相互鼓勵。
案例分析:每個人都有一種出于本能的精神需求,就是“感受自己的重要性”。得到“金蘋果”會讓幼兒體會到自己的價值,為了這種被周圍人尊重和認同的感覺,自己心甘情愿地付出勞動。這種出自于幼兒內心的想法,將成為他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2.勞動滲透于教學活動中
教師嘗試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培養,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自主活動為基礎的勞動教育模式,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活動之中,認識勞動的意義,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鼓勵其參與、體驗,并且持之以恒、反復強化,最終形成良好習慣。
案例2:中班,9:15,教學活動
教師出示頗有趣味性的課件,“幫助桌子解決洗澡難題”,教師發現孩子們拿著毛巾給桌子洗起了澡。之后,大家以兒歌的形式總結洗桌子的過程,小朋友們還能把兒歌里的主角替換成別的事物……
案例分析:教師給幼兒一個寬松、愉悅的活動空間,使幼兒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其從發現問題、學習思考,到動手操作,讓幼兒在玩樂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
3.勞動滲透于游戲活動中
玩是幼兒的天性,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為。游戲是幼兒最易接近的教育方式,又是幼兒實現愿望和獲得經驗的重要途徑。把握幼兒這些“原始”的意識和行為,正是對他進行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培養的絕好基礎與契機。
案例3:小班,15:45,區域游戲
菜園的“植物”發出請求:“看誰照顧的植物寶寶多?”兩位小朋友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一人“作戰”變為多人“作戰”,教師則醉翁之意不在酒:“植物們今天能飽餐一頓啦。”
案例分析:幼兒最初是抱著游戲的態度去參與勞動的,教師可組織其把勞動當作游戲來完成。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讓幼兒去“感受”、去“體驗”勞動的意義,將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的任務融入幼兒喜歡的游戲中。
三、家園共同攜手,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
無論哪一種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勞動習慣的培養更是如此,更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可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家園聯系冊等形式,多與家長進行溝通;通過網絡QQ群介紹家長們的成功之處或讓大家來幫忙解決一些在平時遇到的困難;展示幼兒園的教學計劃、方案,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家園同步發展。
篇6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認識到,一個沒有道德感的人,就是有再多的知識學問,也難以成材。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子做人。這里我們和廣大家長一起來討論一下:道德教育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應該怎樣進行?家庭德育主要內容和方法?
家庭德育的不同要求
一、對嬰幼兒說“好”或“不好”
任何兒童在1歲以前,還不可能有道德判斷,也不可能做出什么道德行為。1歲以后,在兒童與兒童的交往中(游戲是最主要形式),就可觀察到各種積極和消極的關系。如為搶奪玩具而呈現的攻擊性動作,因失去玩具而放聲大哭等,這可算是兒童道德行為的最初形態。隨著兒童依呀學語,逐漸掌握語言后,道德行為就同時在成人的影響下,開始逐漸強化。如當兒童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時,成人投以愉快的表情,并用“好”、“乖”等詞語給予正刺激,或負刺激。這個過程,就可促使兒童不斷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會十分有利于兒童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與此同時,兒童很自然地會認定成人贊許并說“好”、“乖”的行為是好的行為,而被成人斥責并說“不好”、“不乖”的行為是不好的行為,這就是嬰幼兒的最初的道德判斷。只是這種最初的道德判斷,僅僅只有“好”、“不好”兩大類而已。從兒童很小的時候起,就用合乎年齡特征的方法來培養兒童正確的道德判斷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對兒童以后的個性品質的形成,有非常巨大的意義。
二、對學齡前孩子明確提出要求
學齡前兒童的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發展,對事物已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評價,在道德行為方面,有了各種道德感的明顯表現,如:大些的孩子樂于照顧小孩子,同情被欺侮的小朋友,互相謙讓玩具等。然而,學前兒童的道德感以及被這些情感激發出來的行為雖然多是真誠的,但道德行為的動機往往受當時刺激所制約,需要成人對其提出明確的要求。而且,學前兒童在道德判斷方面,還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受暗示性。有實驗證明,學前兒童對于道德觀念的理解還是很空洞、模糊,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大多數學前兒童常把英雄與混為一談。還不能將“英雄”提高到道德原則上來加以評價。因此在對學齡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中一定要注意,讓孩子有實際的道德體驗。對良好行為進行練習是這個時期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而空洞的道德說教絕難奏效。同時,鑒于學齡前兒童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的特點,家長的示范作用很重要。要孩子做到的,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三、對學齡期孩子要規范其行為,強化道德意識
學齡初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也是加強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時期。因為,從這個時期開始,兒童正式有意識地參加集體活動,學習成了他們負有責任的主導活動,并且是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和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真正開端。有研究確認:自覺地運用道德意識來評價和調節道德行為的能力是從小學時期才逐步開始形成的。
學齡初期兒童道德意識形成的發展具有如下特點:1.從比較膚淺的表面的對道德知識的理解,逐步過渡到比較精確、本質的理解;2.從只注意道德行為的效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關系;3.道德判斷從受外部情境制約逐步過渡到受內心的道德原則、道德信念的制約。需說明的是,學齡初期兒童雖然形成和發展了道德意識、道德判斷,但并不能因此絕對保證他們一定會有良好的道德行為,因為,這一時期兒童言與行,認識與行動脫節的現象時有所見。因此學齡初期兒童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幫助他們把道德意識轉化為道德行動,還應注意的是,作為一個人的道德觀點、道德原則、道德感情相聯系的道德意識的高級形態——道德信念,也是這一時期兒童在已有的道德認識基礎上產生的,它是道德行為的推動力量。通過教育,可望使小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小學生)明確學習動機,從而表現出認真完成作業,用心聽課,遵守紀律等良好道德行為。
家庭德育的主要內容
一、愛心教育
具體講,愛心教育包括: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尊老愛幼等。
對孩子來講,進行這方面教育,應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培養他們的愛心。愛心教育要從孩子生活的環境開始,由近到遠、由淺入深、逐步升華。比如,先引導孩子愛家庭,愛父母,愛自己周圍親近的人,進而開闊他們的眼界,引導他們愛自己的家鄉、居住的街道和村莊,愛名勝古跡、壯麗山河,最后升華到愛祖國愛人民。
如今的孩子,大多獨生,得到了太多的關注與愛,可是很多家長卻常忽視孩子的愛心教育。不少家長認為:現在我們疼愛孩子,孩子長大后一定會回報的。其實不然,你從不教孩子愛父母,孩子從哪里學會愛你們?
愛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二、文明禮貌教育
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修養、有道德的反映,許多國家把文明禮貌看作是國民教育的頭等大事。如果人人都很文明禮貌,生活就會很愉快、健康,社會秩序也會更有保障,國家建設就能更順利進行。
文明禮貌教育具體有以下一些內容:1.禮貌用語。2.待人接物的禮節,如大人講話時,小孩不能隨便插嘴;不經允許不能隨便拿他人東西;到他人家中要先敲門。3.文明行為規則,如講究個人衛生,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果殼;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破壞公物等。
三、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讓孩子理解勞動的意義,懂得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中磨煉孩子意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學會勤儉節約等。
勞動教育內容主要有:1.生活自理,勞動教育要先從自我服務開始,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生活自理。2.家務勞動,這是要求孩子逐漸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應該主動去干點家務,培養孩子責任感。3.集體公益勞動,孩子入學后,應積極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社會上組織的勞動,培養孩子的集體主義精神及社會責任感。
四、良好品格教育
誠實、正直、勇敢、毅力、進取心、自尊心等等,這些都是做人的一些不可缺少的品格。一生對電學做出杰出貢獻的富蘭克林,從青年時代起就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達到道德圓滿的勇敢而艱苦的計劃”,他為此特地做了一本小冊子,將“節制”、“誠懇”、“儉樸”、“正直”、“謙虛”等十三項美德記錄在冊,每項占一頁,并用紅筆畫成空格,每天晚上都要做一番反省。如果日間犯了某一項過失,就做一個黑點,記錄在相應的空格里,一星期換一本小冊子,他這一計劃一直堅持了五十多年,始終嚴格躬行。因而,富蘭克林的美德和他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就一樣,永載史冊,留芳百世。
家庭德育的主要方法
一、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自己德行如何,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品行。一個老是對親人、同事、朋友說謊的父親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實,不能說謊”是絕不會取得相應的教育效果的。因為他自己的行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啟蒙學校,要讓孩子品行端莊,父母要做出榜樣,以身作則。
二、寓教育于故事游戲中
兒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特征,而且,兒童對道德的認識也是從無到有,由淺到深,從簡單到復雜,由零碎到系統發展起來的。因此在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注意形象性、榜樣性、漸進性和針對性,而游戲、故事是兒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三、教導結合,啟發思考,培養孩子言行一致
教導結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導行動相結合,使孩子切實達到言行一致。
有些家長,雖然也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看電影、電視、錄像,但往往不考慮孩子能否辨別其中的是非、惡善,不明確怎樣引導,讓孩子從中學到一些什么,而是聽其自然。這樣即使是有教育意義的文藝材料,也往往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現在家家有電視,家長常管不住孩子看電視,這就更需要家長的引導教育。如5—6歲的孩子看了武打片,如果不加分析,孩子只會對武打姿勢感興趣,容易產生一些副作用。
四、道德教育必須從小抓起
篇7
針對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在實際工作中對班級學生提出了“主動明德、主動求知、主動審美、主動健體、主動勞動、主動適應”的口號,并積極利用心理健康手段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1.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求知的意識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明確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的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判斷學生學得是否主動、積極,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有關的學習經驗,掌握學習方法。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認為教師的命題妨礙了自己的表達方式,或是今日的生活體驗中有他更感興趣、更愿意表達的內容,不愿意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學習環境,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有趣的情境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教學活動中,適當的運用激勵性語言也會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謂鼓勵性評價,就是教育者著眼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尋找閃光點,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不斷增強學生成功的愿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往,教師常以一個統一的標準,用分數這把尺子簡單化一地評價所有學生。這種不恰當的學習評價方式是造成“學習困難學生”的反復失敗的重要原因。它壓抑了一批本來可以學得好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破罐子破摔”,有的學生甚至向相反方向發展。“學習困難學生”的失敗心態與這種評價方式是分不開的。在教學評價中,我除了采用教師評價之外,還采用了學生群體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這樣也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學生具有了主動學習的興趣,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也就處理了,主動求知的欲望由此也就產生了。
2.結合勞動教育培養學生主動勞動的意識。
許多孩子受家長的溺愛,缺乏主動勞動的意識,更不具備勞動能力,因此結合勞動能力來培養學生主動勞動的意識是很有必要地。開展勞動教育,各年級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級側重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要求學生擺脫依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自己想辦法克服。如學習整理書包、削鉛筆、做值日、洗刷小物件等活動。通過勞動,磨掉了學生的嬌氣,使學生認識到了勞動創作財富,勞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美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好品德和勞動意識。為了激發學生勞動的興趣,積極地參與錘煉,可適時地開展一些勞動競賽,如“系鞋帶比賽”、“剝豆比賽”、“給小樹澆水”活動等。也可以與雛鷹爭章結合起來。我校結合雛鷹爭章在勞動教育中進行主動勞動習慣的培養:低年級爭自理章、家政章、服務章,鼓勵學生參與勞動堅持勞動,主動地戰勝勞動中碰到的困難培養主動勞動的意識。
3.結合體育鍛煉,培養學生主動健體的意識。
優良的意志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培養毅力。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勇敢地參與體育活動。有的學生膽怯、懦弱,因怕摔跤而不敢跳箱、爬云梯等。可請同學示范,增加學生的信心,降低要求,給予鼓勵幫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并懂得成功需要付出勇氣。其次,教師應鼓勵學生循序漸進地堅持體育鍛煉,培養毅力。跑步,特別是長跑,是鍛煉意志品質、培養毅力的最好的活動。比如繞操場跑一圈,起跑很輕松,跑到中途累得難耐,想打退堂鼓,這時候就需要堅強的毅力,只有堅持跑到終點才是最后的勝利。當學生鼓起勁跑到終點,他已經經歷了一次考驗,戰勝了一次挫折,增添了一份自信。能夠堅持不懈地參與鍛煉,就會形成頑強的毅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比別人堅強。
4.幫助學生克服片面的個性特征,培養學生主動適應的能力
學生的沖突行動和消極情緒的產生,外因是來自家庭、社會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質的影響,內因是學生未能充分認識自身的片面性格特征,有的學生對自我弱點缺乏認識,在學習中對困難估計不足,認為自己一學就會,題目一看就知道該怎么做,表現在看書不認真、練習時馬虎,這類學生屬“成功傾向型”;有的學生對自我優勢缺乏認識,認為所學知識太深,自己學不好,表現在課堂上怕老師提問、怕板演,練習時不敢做題,這類學生屬“失敗傾向型”,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意志表現,應采取不同的措施。對“成功型”學生,不僅在階梯、提問等方面要有量的要求,還應在質上提出較高要求,使他們受到質的約束,而不敢草率從事;對“失敗型”學生,先要求他們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簡單題或回答顯而易見的提問,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再在質上逐步提高要求。同時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內外規章制度,在講、練、實踐、檢查等環節中引導學生自我鍛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的適應能力逐步得到發展。
5.利用班隊會,使學生主動明德,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
篇8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 德育 學校 教師 家長
全球化競爭給中小學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使得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而國家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首要條件就是文憑,這使得中小學的校領導、家長、學生更多關注的是考試成績。尤其是農村家庭,家長認為跳出農門的最好途徑就是考試成績,在這種環境的壓力下,農村學生完全成了應試教育的追逐著,而家長和學校卻忽視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黨的十將科學發展觀確立為指導思想,無論是教育的發展,還是人性的發展都應具有科學性,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學生。為了加強農村中學生的德育教育,這就需要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轉變思想觀念,做到角色轉換。
一、學校領導要端正認識,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機制要有新的突破。
多年以來,農村中學的校領導更多關注的是教學質量即升學率,他們認為只要學生的學習成績好,什么也就好了,一俊遮百丑。正因為只注重教學質量,所以他們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往往片面的只追求分數的高低,如果某個班的學習成績好,那么老師就會被評為優秀教師或師德標兵,分數高的學生就會被評為優秀學生。這樣迫使老師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狠抓教學質量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對于學生而言,認為自己只要學習成績好,就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往往忽視了自身品德修養的提高。在學校領導的這種片面引導下,哪有時間去顧及學生的德育工作。
學校要想培養出真正德才兼備的學生,領導必須重視德育工作。作為學校領導應該做到:首先,校長要坐鎮德育工作,親自制定德育計劃,組織隊伍建設,及時考評,落實項目責任制;其次,學校領導要經常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及時的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為制定學校德育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再次,領導要以身作則,要求老師和學生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比如使用文明語言,不在學校內抽煙喝酒等等,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用自己人格的力量來增強德育的力量。
二、教師的工作要到位,對學生要做到“言傳身教”。
雖說思想品德課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主要課程,但在其它各科教學活動中也要滲透德育教育。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把課本上的社會知識轉化為個體知識,把凝聚于知識之中的智力活力轉化為個體的心智素質,把社會道德規范轉化為個體的思想行為。各任課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把思想品德的培養滲透到教學中去,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
在學校教育以“德育為首”的倡導下,教師的角色應作出相應的轉換。由課本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生人格魅力的塑造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具有示范的作用,中學生身心發展正處于未成熟的年齡階段,模仿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老師不僅要注重言傳,更要注重身教,事事要為學生做楷模。要求學生不說臟話、不濃妝艷抹、不穿奇裝異服,首先教師必須要做到。教師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要克服各種不良的思想和行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為人師表,這樣才能塑造出品德優秀的學生。
三、家長要轉變思想觀念,重視對子女的德育教育。
在農村教育的大環境下,家長基本上不太注重對孩子德育方面的管教。他們沒有清晰的認識到:德是人才的靈魂,是立身之本,一個人學習成績的高低,對他的人生有一定的影響,但品德的好壞,則會影響他的一生。為此家長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應注重自身修養的提升。
農村的家長們多數缺乏知識,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有些家長甚至說話粗俗,為了一點蠅頭小利不惜與左鄰右舍大打出手,這一系列的行為舉止都會感染到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尤其在孩子面前,父母盡量避免爭吵打架,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第二、要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使孩子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懂的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這樣,孩子才能體諒父母親,從而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不大手大腳的花錢,不會只做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他們知道應該幫父母親做家務活來減輕父母的負擔。通過勞動磨練了孩子們的意志,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心,孩子們也學會形成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
第三、家長要與學校積極合作。
農村家長普遍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尤其是寄宿制學校,自己就萬事大吉了。孩子的學習,孩子人格的培養那都是學校的事情,與自己毫無關系。沒錯,學校教育是學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對學生德育的教育只靠單方面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家長必須與學校老師合作,一起對孩子的思想言行進行管理,使孩子的思想認識更加合理,更加成熟。
學校要多為家長講座,多開家長會,家長也要勤進學校,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而不能以家務活太多,外出打工等理由拒絕與學校的聯系。
總之,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過程,不能只靠某一方面的努力,必須要是校領導、老師、家長及社會的通力合作。而就我作為一名教師,我要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作為一切工作的核心,因為一名學生的德育的優劣可能會關系到他一生的命運,我要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中時時不放松德育工作,這樣才能符合21世紀的教師素養,才能真正對得起教育這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事業。
參考文獻
[1]中學生政治教學參考2001年06期
篇9
一、農村小學勞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校缺乏合格師資和必備設施
勞技課程具有跨學科的特征,它既是已有知識的綜合運用,也是新知識與能力的綜合學習。這就要求任課教師知識面非常廣泛,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這對任課老師的要求非常高。但學校很少有專職教師,往往是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兼任,因此學校缺乏合格的勞技師資就成為不爭的事實。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課程綱要(試行)》的精神,學校應為學生提供勞技專用教室及必需的工具設備和用品,這在實驗學校都不具備,何況是在其它學校呢?學校教育經費的緊張是人所皆知的事實,不少學校都欠了債,尤其是實施一費制之后,經費更是捉襟見肘,有時甚至連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都有困難,怎么可能去配備勞技專用教室及必需的工具設備和用品呢?有的學校為了節約經費,甚至都不征訂與教材配套使用的學具,學生怎么能進行手工制作呢?
2.部分教師對勞技教育認識片面
有些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深入,對于農村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理解、開發與整合力度不夠,認為勞動與技術就是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讓學生正常值好日,打掃好包干區就行了;有些教師認為要嚴格認真地上好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現有師資不合格,還是不教為好,別誤人子弟;更有少數教師的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認為勞動與技術教育可有可無,學不學無所謂,不如多學些語文、數學知識更實惠。
3.家長忽視對孩子進行勞技教育
現在的學生通常是獨生子女,孩子到家幾乎不需要做任何家務,有時甚至連拿碗盛飯這樣的小事都不需要自己動手。一方面是由于家長認為孩子小,做事粗手笨腳,與其讓他們做得不如自己的意,不如自己緊緊手就行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多數家庭重視的還是孩子的分數。雖然媒體經常出現一些大學生因為獨立生活能力欠缺、離開家庭就無法生活而不得不退學的報道,但他們總認為那是別人家的事,離自己的孩子太遙遠,常在有意無意中忽略對孩子進行勞技教育。還有的家長把讓孩子勞動當成孩子調皮或考試沒考好的懲罰,導致孩子對勞技教育的反感。
4.學生在學校疏于接受勞技教育
現在的學生學業負擔比較重,再加上學校考慮安全問題,因此除了讓孩子值日以外,很少讓孩子進行其它勞動;另一方面,學生在校偶爾參加值日或班級勞動,只是為了給老師留下好印象,或迫于老師的壓力而不得不勞動,到了家中就變成小皇帝,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會做,什么也不能做,一些基本的家政類勞動和初步的技術類勞動根本就不動手。
二、針對農村小學勞技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1.政府及主管部門要保證經費投入和師資培養
政府在保證學校正常辦公經費的基礎上,要為學校添置一些必備的教育設施,使學校具備獨立的、合適的專用教室及必需的工具設備和用品;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對現有教師的繼續教育力度,并向勞技師資培訓方面適當傾斜,力爭在短時間內為各個學校培養一批勞動與技術方面的專用教師,學校領導在教師接受培訓的時間和經費上要給予保證和支持。在此基礎上,教育主管部門還要經常開展教研活動,促使勞技教師有較高的業務素質。
2.學校要對所有教師進行勞技教育方面的校本培訓
學校要對所有教師進行有效的勞動與技術教育,使所有教師都明白: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學生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技術教育是使未來社會成員具有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歷的教育,它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廣泛而又獨到的教育價值,它是區別于傳統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
教師必須接受相應的校本培訓。具體地說,①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②進行技能培訓,掌握教學勞技課所必備的家政、紙工、泥塑和手工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為自己正常上好合格勞技課奠定基礎;③組織外出學習、聽課的老師上好移植課,讓所有教師觀摩,使大家在掌握基本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力爭上優質課。
3.學校要向家長廣泛宣傳勞技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對子女的評價和態度的偏差會對子女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學校可以通過家長學校、家校聯系卡、家長會和家訪等手段向家長廣泛宣傳勞技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長既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又重視讓孩子接受一定的勞技方面的訓練。那種讓孩子輕視勞動,不想讓孩子勞動的想法是錯誤的;那種一心只讀圣賢書、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終將成為被社會淘汰的人。現在有很多沒有實踐能力的大學生已經難以找到工作,即使是名校的大學生也如此。這在新聞媒體上屢見不鮮。相反,一些專業性的技能人才很容易就業,尤其是熟練技工、高級技工已成為國家緊缺的人才。因此,為了國家的將來,為了孩子的將來,家長必須要重視孩子的勞技教育。
篇10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接觸最多,是學生效仿、學習的直接對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班主任應在此基礎上把道德精神和理念傳達給學生,做好德育工作,筆者認為這是一項協同工作,需要學生、教師、家長和必要的社會活動參與。
1 班主任應做好道德榜樣,提高自身德育素質
由于班主任是班級的教育和管理者,是經常與學生在一起的人。因此,班主任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道德品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初中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與好奇的年齡,價值評價體系并不成熟,缺乏對事物的評判能力,常常“有樣學樣”。基于此因,班主任作為學生的“影響源”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行為舉止得體的重要性,即所謂“言傳終于身教”。另外,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育素質。東北師范大學榮譽教授王逢賢指出:“德育素質的內涵是隨著德育觀念和德育實體的不斷完善、德育經驗的不斷豐富、德育理論成果的科學化,不斷呈現擴展和嚴謹的趨勢”。因此,班主任應隨時展加強德育理念的學習,及時鞏固既有的經驗成果,并能科學的運用于實際德育工作中。
2 德育與心理學的融合
學生正處于思想逐步成型的基礎教育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心理多變,情緒不穩,思想活躍,既容易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丑惡現象的侵蝕和危害。因此,無論家庭、學校還是社會,都要針對青少年成長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采取多種多樣、易于為青少年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方法,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把個人成才同國家前途、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思想道德教育同歷史教育和形勢教育結合起來,使廣大青少年感同身受在家庭、學校、社會的良好教育環境中,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這時候的德育工作要靈活,掌握好“無聲”與“有聲”方法的運用。在處理某些事情時班主任并不必須要施以言教,無言的關愛也許更合適,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溫情。此外,由于初中生身體急劇變化,第二性征凸顯出來,會讓不少學生產生羞澀感,同時也讓學生感到自己已長為成人,并開始用評判的視角審視周遭,一部分學生還會對教師和家長產生抵制情緒,即所謂的“叛逆期”。由此,作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力的班主任對待學生要投入更多的關愛與耐心。班主任實則也是學生的“心理咨詢師”,對有心理遇挫的學生班主任應憑借其敏銳的觀察力及早發現,并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時機與學生誠懇的談心。用教師自身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并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與此同時,不同年齡段的班主任應充分發揮其年齡的優勢,展現友情、親情的關照。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及體驗到情感的歸屬。總之,教師德化教育要在充分尊重學生思想的基礎上進行,盡管這一階段的學生心智并不成熟但身為“心理咨詢師”的教師應秉持一份耐心與智慧,靈活應變學生的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環境。
3 家訪或與學生家庭保持溝通是必不可少的
學生的德育工作需要老師、家長共同的參與。但很大一部分學生極其厭煩班主任家訪的,怕班主任“打小報告”,也有的怕班主任看到自己是單親家庭或貧困家庭。因在上文中已提到成長中的學生會產生強烈的自尊心,由此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變換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方式,逐漸地通過師長雙方的感染,樹立起學生的信心,敢于坦然面對現實,并在此基礎上樹立良好的道德價值取向。
4 必要的社會生活的參與是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重要環節
班主任要充分發掘現有的社會資源,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例如組織學生參與募捐活動、照顧孤寡老人、做環保倡議等等。最后根據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上學生們的發言討論作出科學的德育評估,以便教師能合理地安排接下來的德育工作。每學期組織一次大型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形式有:走進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走進蔬菜大棚,接受勞動教育;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魅力。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