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07-03 17:55: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統文化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傳統文化的意義

篇1

1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是中國古圣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它是以儒家文化為思想主流,以道家和釋家思想為基礎,兼有法、兵、農、墨、縱橫、陰陽等諸子百家的思想,其核心是道德教育,重點是心性修養,基本特征如下。

1.1忠孝仁愛的中心思想

《論語》中,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4]這些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心思想,即忠孝仁愛,包括忠、孝、仁、義、禮、智、信。 “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仁義禮智信”稱為“五?!保橇⑸碇?。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國家和家庭,注重對人的道德定位,通過君臣父子、三綱五常,將小我規范于大我之中。

1.2中庸和諧的價值觀念

《論語》中,子曰:“過猶不及。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 《中庸》中,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孟子》中,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這些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即中庸和諧。中庸的思想是凡事有度,一方面保證了發展的穩定性,防止了過度的破壞,另一方面,對于根本性的變革,又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和諧的思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

1.3剛健自強的精神狀態

孔子有云:“剛毅木訥近仁。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又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孟子有云:“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這些表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剛健自強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在歷史上起了一定的推動國家向前發展的積極作用,也構成了現在一批又一批企業創新創業、昂揚向上的獨特精神面貌。

1.4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論語》中,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漢書?河間獻王傳》中,“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顏師古為其注解:“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 ”《漢書》中,“百聞不如一見。 ”這些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主要表現為重現世、重實踐、重事實、重功效。這種態度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歷代仁人志士的行為方式,也融匯在了當代一些企業家的思想中。

2國有企業文化創新的內涵

在中國,國有企業包括央企,也包括省級國資委管理的企業,還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資參與控制的企業,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

國有企業文化創新,是國有企業在企業文化理論探求與具體實踐中,將“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與“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5]的有機結合作為基本方略,形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促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學習型組織、創造型組織,在培育和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著全方位的文化引領作用。

國有企業文化創新在國有企業創新中,引領著國有企業管理理念的創新、國有企業經營理念的創新、國有企業技術理念的創新、國有企業服務理念的創新等[6],因而,文化創新在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步伐加快、國有企業市場經濟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的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國有企業文化創新不可避免,但又不可直接使用舶來的創新文化,這種與中國傳統文化背景脫節的文化創新是行不通的。只有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新型的、中國特色的創新文化,才能在穩住國有企業文化根基的同時,剔除傳統文化中阻礙創新的成分,保留可以促進創新的精髓,融合其他先進創新文化的要素,實現國有企業文化創新。

3華潤集團企業文化創新案例分析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是有著70多年光榮歷史的紅色企業,是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是世界500強企業。它的業務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主營業務包括:零售、電力、啤酒、地產、食品、醫藥、紡織、化工、水泥、微電子、燃氣、壓縮機、金融等。華潤一直將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作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即華潤的生命之本、動力之源。華潤的企業文化創新是華潤在70多年的艱苦創業和辛勤耕耘中,繼承中國文化傳統精華、剔除其中糟粕,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使其符合華潤發展戰略需要的基礎上形成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1國有企業特色顯著的忠誠仁愛思想

華潤文化創新始終順應時代潮流和歷史趨勢,不斷探索、不斷轉型,始終為了黨和國家的事業,為了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忠貞不渝、無私奉獻的忠誠文化,是華潤文化的特質之一,這種特質繼承了中國文化傳統的忠孝思想。華潤的經營理念也融入了中國文化傳統的仁愛思想,表達為一切以人為本、人口驅動增長、尊重人文精神、改善人們生活。這是華潤的經營方針和對改革發展、內控管理、業務開拓等方面的主張和觀點,隨著華潤從“聯和行”,到改名為“華潤公司”,再到改組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的各階段戰略目標的不同,而不斷豐富、充實的。這也是華潤標志中四個“人”字的內涵,它表達了華潤經營企業、服務社會、造福大眾的根本宗旨和不懈追求,體現了華潤仁者愛人,造福人們的觀念。

3.2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業績導向觀念

華潤摒棄中國文化傳統中與世無爭的中庸觀念,適應市場競爭,遵守市場規則,以市場為導向,樹立起業績導向、追求業績第一的價值觀。華潤要求業績不僅表現在經營規模、發展速度上,還要反映于效益和效率的改善、資產素質的提高、組織能力的提升、業務發展和管理模式的創新等各個方面,是均衡、全面、高質量的業績,這是華潤文化創新的又一體現。業績是華潤選人、用人、評人、勵人的基本標準。

追求業績的同時,華潤更加信奉客戶至上的理念。華潤悉心維護客戶和消費者的權益,努力為客戶提供更為優質、更為環保、更為人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不斷超越用戶的期望,精誠和客戶合作,為客戶創造價值,與客戶共同和諧成長,進而促進業績,這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和諧觀念相符合的。

3.3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主創業勢頭

華潤創業有限公司是華潤集團下屬企業的上市公司之一,為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之一。它專注于消費品業務,遍及中國大陸及香港,主要從事零售、飲品、食品加工及經銷、紡織及物業投資業務,支持著集團零售業務的持續增長。

華潤將自己定位于“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多元化企業”,傳承剛健自強的中國傳統文化,為實現“與您攜手,改變生活”的莊嚴使命,堅韌不拔、勇往直前,充分表現出了華潤自主創業的勢頭。通過自主創業,提升客戶生活品質,華潤將企業的發展融入到社會發展和美化生活之中,表達了華潤在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中求得企業自主、自強發展的價值取向。

3.4秉承優良傳統品質的誠實守信核心

誠實守信是優良的中國傳統品質,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是華潤的核心價值觀。華潤倡導全面的誠信觀,誠信于股東、誠信于客戶、誠信于員工、誠信于社會。

華潤誠信觀中的誠信于股東,就是要把股東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說假話,不做假賬,不做有悖于股東利益的事,全心全意為股東創造最大化的價值;誠信于客戶,就是要想客戶所想,竭盡全力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與服務,為客戶創造價值,與客戶共同成長;誠信于員工,就是要關愛員工,尊重員工,努力為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重視員工的職業健康,促進員工的職業發展,保護員工的各項權益;誠信于社會,就是要認真履行社會化責任,致力于節能減排和環境友好,積極開展慈善公益事業。[7]

篇2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 現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c)-0232-01

1 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

在漢語系統中,文化的本義就是“以文教化”,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對人的品德的教養。20世紀20年代先生提出“文化是一種文明造成的生活方式”,把文化與文明聯系起來。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發展在過程中創造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則包括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文學藝術、道德觀念等。中國傳統文化是指自古以來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優良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范圍很廣,包括諸子百家,其中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流;還包羅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戲?。恢袊ㄖ?;傳統中醫;宗教哲學;民風民俗;古玩器物;飲食廚藝等等,中華民族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異彩紛呈的傳統文化。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秉h的十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正確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綜合國力的戰略舉措。

2 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

2.1 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提高道德修養

當今全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時期,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碰撞激烈。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但西方腐朽思想趁虛而入,極容易導致道德滑坡。

良好的道德修養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儒學自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綿延至今已有兩千五百余年的歷史了,對中國人的德行規范影響深遠。儒學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包括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的道德要求。在現代社會這些品質仍然是中國人民最珍貴的個人品質。儒家提出只有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舍生取義便成為了人的自覺的選擇。

道家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注重人的責任與義務。道教提倡的倫理道德是忠孝節義,仁愛誠信。佛教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不妄語不飲酒,主張平等,去惡從善。中國傳統社會的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風骨和氣度,培育了民族的品格和精神,既是歷史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我們建設新文化的寶貴資源。

2.2 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自中國自走上工業化道路以來,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對大自然的過量開發,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惡化,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天人合一”思想理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價值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無為基礎上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主張順應自然,“任自然”,追求“不以人助天”,莊子強調順應天性。漢代大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思想,把天、地和人看作是一個全息同構的體系,天人相通,互相感應。董仲舒把“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向了神秘和極端,但客觀上也使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的地位得以鞏固?!疤烊撕弦弧彼枷胫鲝埲瞬荒苓`背自然、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征服、破壞自然,而只能在順應自然規律條件下利用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一思想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正確的方向。

2.3 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也就是和諧。儒家重視“和”的原則,強調“和為貴”。在儒家倫理中,主張“修身養性”,追求人的身心和諧??鬃犹岢觥昂投煌薄岸Y之用,和為貴”;孟子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敝袊鴤鹘y文化中,儒道互補,儒法結合,儒佛相融,佛道相通,儒釋道三教合一,諸子百家互相借鑒,不同地域文化融合統一,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諧精神的體現。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以和為貴”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社會心理習慣,如在政治上的“大一統”觀念,經濟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義思想,文學上的“大團圓”結局,美學上的“以和為美”的審美情趣等。和諧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規范了人們的行為,維護了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對中國社會長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以和為貴,不僅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還特別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提倡以“和諧”為最高原則來處理人際關系、民族關系、外交關系。中國人很早就提出構建“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中華民族歷來,注重親仁善鄰,講求和睦相處??鬃犹岢觥昂投煌钡闹鲝?,對于解決當今不同國家與民族之間的糾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不同國家與不同民族之間,由于文化背景、、價值觀念上的不同必然會引起各種沖突和分歧,“和而不同”的原則,有利于調節人與人之間關系,進而促進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諧相處。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在當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繼承并發揚古代倫理中優秀成分,為全面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益的思想啟迪。

3 結語

當今社會,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顯,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成為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一環。中國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的傳承,對現代社會來說,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應該在堅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地改造和轉換。

參考文獻

[1] 馬躍.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

[2] 宋銀桂.文化?傳統文化?文化傳統[J].文史博覽,2005(12).

[3] 張豈之.中國傳統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篇3

1.發展歷程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成立、發展和壯大,已經構成了我國經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截至2012年,民營經濟稅收占全部稅收比重達73.1%,固定資產投資占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61.3%。現在,民營經濟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已超過50%,創造新增就業崗位占我國新增崗位的80%以上,而且我國民營經濟的技術創新也越來越有活力??梢哉f,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是促進就業的主要渠道并有利于社會穩定;是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是外貿的新興主力和海外投資的探險者,也是我國城市化和進一步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量。發展民營經濟,對促進我國經濟轉型,激發我國經濟活力,實現社會和諧發展有重要意義。2.現狀分析然而我國民營經濟跟國際上的跨國企業比起來,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1)民營經濟規模小、治理結構不規范:民營經濟缺乏規模導致市場、經驗、融資技術等都資源上缺乏競爭優勢;(2)誠信度不高,有待加強:民營經濟存在大量不正當競爭問題,導致其自身信譽不高;(3)人員素質不高,優秀人才待遇不高,導致民營企業缺乏知識經濟的支撐:我國民營企業還不夠重視知識和技術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4)民營企業家族式經營導致不能更好地吸納社會優秀人才,不利于品牌締造與傳承,不利于產品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傳統文化與我國民營企業成長的關系及影響

1.傳統文化對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主導性影響我國民營企業的建立與發展,離不開創始人及企業員工的奮勇拼搏、兢兢業業的辛勤汗水,這其中我國傳統文化起到了很強的指導、激勵和規范作用,是我國民營企業創業期企業文化的活水源頭??鬃拥摹凹核挥鹗┯谌恕?,自己所不愿意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條道德底線已經被寫進聯合國普世倫理宣言,在企業經營中,同樣要秉持這樣的理念,杜絕惡性競爭行為,追求雙贏,才能使企業有更好的發展。例如華為在初創期就不搞惡性競爭,而是與各地區主管通信的機關共同出資設立通信產品制造公司,這樣既降低了成本,促進了就業,也擴大了華為的市場。實現了雙方的雙贏。中國傳統文化從不缺乏感恩之心,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些名典名句時刻在提醒企業家們不要忘記感恩于社會的扶持,要積極回報社會,這樣的企業才會得到長盛不衰的發展。例如福耀集團的曹德旺,就積極做慈善,拿出企業的經營所得來搞助學、搞賑災捐款等等,使他個人獲得了中國首善的美譽,也使得企業獲得了良好的名聲,進一步促進了企業的發展。佛教的眾生平等思想,強調不要求人絕對服從某力量和意志,強調眾人平等,并無貴賤之分。這是佛教的基本精神和重要價值觀。對于民營企業而言,企業內部,不應搞企業領導的絕對權威,而是應用制度來規制員工的行為,同時企業領導跟員工要同甘共苦,共同實現大家認可的企業戰略和目標,而且要以人為本尊重員工在企業的發展權利。例如華為就制定了虛擬股份的管理制度,每位員工,只要肯努力,為公司做出貢獻,都會獲得虛擬股份,并享受利潤分紅,這體現了尊重每位員工勞動,為員工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的管理思想。道家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在管理哲學上,體現了差異化競爭的思想,中國民營企業正是選擇了勞動密集型創業道路,乃至今天的知識密集型發展道路,才能規避外資企業的正面競爭。民營企業選擇了外資企業所顧及不到的細分市場入手,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效果,例如近幾年興起的藥妝,就是民營企業的高明創新,利用了日用品外資企業在藥妝細分市場的薄弱而展開的攻勢,現在看,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市場份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強調吃苦耐勞的重要性,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鼓舞了無數中國人,將苦難磨練視為成長必經的基石,進而以苦為樂,以苦為榮。中國民營企業正是靠著無數勤懇刻苦的勤奮工作,才有了企業的創立和發展。例如我國快遞行業的順風快遞,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正是靠著快遞人的在較低薪酬下仍然勤勞拼搏,才打敗了外資快遞的高新技術,實現了快遞行業我國民營企業基本壟斷的大好形勢。中國傳統文化十分強調思考的重要性,例如儒家強調的“學而不思則罔”、“靜坐常思己過”,都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反映在企業經營上,要注重對市場需求的分析,對企業經營戰略的思考,頭腦得靈活,這樣才能抓住商機,實現跨越式發展。例如吉利集團的李書福,他在創業致富道路中,就不乏新點子促成企業的飛速發展,看似天馬行空,其實這與他勤于思考,勤于考察市場所分不開的。我國民營企業家十分推崇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中的戰略戰術精髓,在商戰中大量運用而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例如雅戈爾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李如成先生,就十分推崇孫子兵法,并在企業發展中靈活運用,高招頻出,使得企業長久發展,屹立不倒。2.傳統文化與民營企業后發展需要的契合(1)生態環保意識中國傳統文化不乏生態環保的主張,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天人合一等等。古人早就認識到生態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反對過度利用生態資源。先秦時期,政府就規定自已自然休養生息,根據時令來捕獵動物和砍伐樹木,這與現代企業經營的環保思想不謀而合,現代企業應多學習傳統文化的環保思想。(2)均衡發展現代市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技術更新淘汰日益加快,這導致企業經營的風險日益加大,而我國市場經濟還不夠規范,行業發展常遇瓶頸,這時很多民營企業盲目擴張,撇棄本行業的根基,錯誤投資于不精通的行業,導致經營失敗,企業虧損。而傳統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法(載于《尚書--大禹謨》,是我國上古時期有道明君大舜傳禹王的修心之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可以這樣理解:強調事業應當克制人性的貪婪和冒進,事物規律博大精深需要從細微入手,做事業應當專一而精益求精,秉持不偏不倚,不冒進不退縮的中庸之道。民營企業家應當立足本行業精專深鉆,而不是盲目去多元化經營??傊袊鴤鹘y文化對我國民營企業的創立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戰略指導作用,我國民營企業應當積極學習和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促使傳統文化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三、我國傳統文化促進民營企業跨越式發展的策略

篇4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繪畫教學;分析;建議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尤其在繪畫藝術方面,中國的傳統文化為繪畫大師們提供了無限的創作靈感,貢獻了無數經典作品。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及思想的革新,繪畫教學中產生了傳統文化缺失的現象,究其原因,是因為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沒有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繪畫教學的重要性。

1 中國傳統文化對繪畫教學的重要意義

1.1 中國傳統文化是繪畫教學的文化基礎

在繪畫教學的最初階段,是對繪畫技法的相關教學,可以說是繪畫學習的技術基礎。然而繪畫藝術的最終發展是一種藝術的創造,所以在繪畫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至關重要?!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的文化儲備才是藝術創作的基礎。隨著我國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不再以文化課單一指標的考量決定學生的未來,但在此背景下,文化課水平依然影響藝考生考試的整體成績。進入大學后,一些學生也會因為文化知識的匱乏而影響繪畫的學習,制約他們繪畫水平的提高。所以,無論在哪一階段的繪畫教學中,都應該注重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把中國傳統文化帶到繪畫教學之中,為學生繪畫水平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促進繪畫教學的完善

隨著素質教育的有序開展,教學實踐中的各個學科都在進行創新建設,不斷進行學科的完善。藝術類教學雖然覆蓋面不及常規教學,但也肩負著藝術人才的培養責任,同樣需要進行教學的革新。將傳統文化引入繪畫教學,能夠充實繪畫教學的內容,完善繪畫教學的課程體系,為繪畫教學工作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1.3 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實現繪畫教學人才培養目標

近年來,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藝術創造受到各方思潮的沖擊,動搖了傳統文化在繪畫教學中的基礎地位。西方文化的輸入,讓部分國人輕視甚至否定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在繪畫中的傳承面臨危機。中國不僅是一個經濟大國,也逐步向文化強國這一目標邁進,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國的一張最具特色的名片,是國家軟實力提升強有力的文化支持。[1]繪畫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繪畫人才,更高目標是通過人才的培養,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藝術影響力,推動世界繪畫藝術的共同繁榮。所以,在繪畫教學中確立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是培養我國藝術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我國文化復興的重要保證。

2 分析繪畫教學中傳統文化相關問題

2.1 繪畫教學中缺乏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在藝術生高考中,我國把文化課成績同專業成績一樣作為升學的考量,這樣做的初衷當然是想讓藝考生們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2]但實際上,由于藝術考試對文化課成績的分數線設置較低,導致教師、學生以及家長都忽視了文化課的教學和學習,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主了解和主動學習更加難以實現。然而在大學階段的繪畫教學中,類似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因為大學中對于學生的教學和管理相對來說比較寬松,學生又缺乏自發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相關教學管理的約束,傳統文化的普及更加難以實現。

2.2 繪畫教學中偏重于技法教學

隨著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壓力不斷加大,高校更加注重提高學生的繪畫技法,導致高校的繪畫教學產生急功近利的弊病。如此一來,學生接受的繪畫教學往往是偏向于西方的,[3]使傳統文化的傳承在繪畫中出現了斷層的現象。雖然西方的相關造型技法有著不可忽視的優點,但中國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繪畫者獨有的藝術源泉,是我們都應該掌握并傳承的。

2.3 傳統文化的教學形式單一枯燥

在繪畫教學中,雖然有部分學生進行了傳統文化的學習,但是學生們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普遍接受的是“填鴨式”的教學,并沒有建立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而且教學過程往往枯燥單一,學生參與感不強,沒有產生期望的效果。

3 把中國傳統文化引入繪畫教學的建議

為了提高繪畫教學的質量,培養更加優秀的繪畫人才,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帶入繪畫教學實踐刻不容緩,必須讓社會、學校、繪畫教師以及學生產生應有的重視。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3.1 完善相關考試政策

在藝術院校以及相關藝術類專業招生時,除了對考生專業水平的考察,還應該注重對其文化知識的考量,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通過詳細的研究和嚴謹的判斷,適當增加文化成績占藝考成績的比重,在政策上引起繪畫老師和學生的重視。

3.2 更新高校藝術類專業課程設置

與高中階段的藝考改革相呼應,高校的繪畫教學工作也必須作出調整。一方面,增加與中國傳統知識相關課程,以選修或必修的課程形式讓學生們進行傳統文化的集中W習,提高繪畫專業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通過考試的形式約束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在校園內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傳統文化的普及。例如,開設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展,讓學生們自發地了解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融入繪畫創作中,而通過展覽的形式可以讓更多的同學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主動了解和使用。

3.3 提升繪畫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

作為繪畫教學的一線工作者,繪畫老師應該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在繪畫教學的實際工作中,繪畫教師除卻這一本職身份,也應該是一名繪畫創作者,[2]必然要具備一個創作者應有的素質。我們講“言傳身教”,也就是說在對繪畫知識的日常講授之外,繪畫教師更要以身作則,把傳統文化融入作品的創作中。

3.4 強化繪畫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

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歷史文物,不能將它束之高閣,而應該在繪畫教學以及繪畫實踐中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利用,實現傳統文化的價值。在繪畫教學中,繪畫教師可以把代表性強的以傳統文化為靈感而創作的作品介紹給學生,詳細向學生講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產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并將其融入創作的強烈愿望。

4 結語

在這個文化多樣、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的困難。同時,在對繪畫的研究和教學中,我們不斷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及對繪畫教學的指導意義。經過相關研究,以科學的方法將中國傳統文化帶入繪畫教學,促進繪畫教學的完善,培養更具文化底蘊的繪畫人才,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復興。

參考文獻:

[1] 劉勁蓬.淺析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在當代繪畫中的借用[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4(02):114-117.

篇5

關鍵詞:傳統文化 高職工科 課堂文化 道德理性 技術理性

一、高職工科課堂文化存在的問題

當今的高職教育已從外延式發展逐步轉入內涵式發展的道路。教育內涵發展要求我們必須研究課堂教學的改進,而改進課堂教學,就要從根源上改善課堂文化,因為課堂文化是課堂的“土壤”和“元氣”,這是教學與育人并重的教育目標決定的。通過對高職工科課堂文化的研究,我們發現主要問題是學習環境和教學管理制度的相對先進與學生被動學習與缺乏自律的學習內驅力不足之間的矛盾,再研究下去,就是高職工科課堂文化缺少理性精神,不少學者都贊同“技術理性需要大力提升”這樣的觀點。

二、對西方理性主義的思考

理性技術、技術理性、工具理性這些名詞都來自西方,技術理性精神意味著人對自我和世界秩序性和規律性的堅信與探究精神,它可以是人們在功利性的目的之外認識事物的精神動力。然而技術理性一但摻進了功利色彩,它就自然而然地只重邏輯而背離人文道德。所以“人與機器的關系其實是一個人文問題,也就是一個道德問題,并非是技術的問題,技術理性就是邏輯理性或者一種注重功利而不顧道德的理性,所以當技術理性背離了人文理性的‘最高律令’——道德之后,機器就變成一種冷冰冰的無任何情感的東西。科技本來是要提高效率造福人類的,但當一種功利性超過道德感的時候,技術就沒有道德可言了,它會追求有利于自己的東西,而不顧及是否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技術理性過度擴張是導致西方國家后現代危機的主要原因。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也要發展科學技術,為避免出現西方的后現代危機,就必須找到遏制技術理性過度膨脹的有效工具。具體到課堂文化來說,課堂文化的主導因素是課堂的價值觀,課堂文化的轉化或者說良性發展也就在于課堂價值觀的轉化。從整體上我們不能借鑒已經出現危機的西方文化,以我國傳統文化為本,促進傳統文化的課堂化就成為我們改革課堂文化的不二選擇。

三、傳統文化對技術理性發展的借鑒意義

1.傳統文化可以為技術理性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理性精神發展的精神動力來自于對世界秩序性和規律性的信仰,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信仰是對自己還沒有達到的原理和境界的一種堅信。由于受教育者沒有明確的遠大志向,就缺乏發展自身和探索世界的內在動力。傳統文化中,求學的目標是志在圣賢,《大學》中更是告訴我們思維的程序步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我們現在需要恢復對傳統文化的信心,重建我們的道德信仰。深究一步說,技術理性就是人的理性思考研究的習慣,理性思考的習慣養成來源于思考的興趣和思考能力的培養,也就是人性中邏輯能力的開發。傳統文化提倡從人一生下來就培養他的道德能力,要“吾日三省吾身”,一直到老道德理性都要不斷提高。理性也可以說是對秩序性和規律性的信仰,道德理性和技術理性是相通的。道德修養高的人精神能量自然充足,只要有需要有機會接觸到技術問題和技術知識,就比較容易研究、掌握和使用,或者創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孝”,百善孝為先,“孝”是大理性。在家能孝順父母,長大之后就能孝忠社會和人民?;仡櫄v史,我們很容易看到有孝心的人精神充實,能夠有所作為,而不孝的人往往內心頹廢,白白埋沒了或濫用了聰明才智。

2.傳統文化可以規范技術理性

西方后現代危機的根源是人們對科學技術的過度依賴導致的技術理性的無限制的盲目擴張,我們現階段雖然需要發展技術理性,但一定要有預防后現代危機的保證措施,從這方面來講,我們也必須依靠傳統文化?!皟仁ネ馔酢笔侨寮宜珜У睦硐肴烁?,也就是一個人在內要有很高的修養,在外可以做現實中的事業,成為他人效仿的楷模。內圣是本,外王是末,要重本而輕末,崇本而息末,厚本而薄末。只要培養了本,末只要有機會就能得到發展。做好現實中的事業需要有技術理性,而技術理性是末,道德理性是本,要優先重視道德理性的發展,而后再發展技術理性,這個次序不能顛倒,技術理性始終要服從道德理性,不能本末倒置。要做到不讓技術理性來主導人的精神世界,還在于對道德理性的信仰,這也離不開用傳統文化來“化”人。

技術理性的過度擴張之所以會導致社會危機的哲學根源是對世界的主客二分法,一開始就錯誤地把人和外界對立起來,而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則認為人與自然界是息息相通的一個整體,人與天合是合乎規律的,人與天分是違背規律的。西方科學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這樣一個事實:宇宙是一個整體,所有生物彼此相互依賴,交流互動。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依據這一思想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社會價值體系,使中華文明薪火相傳。

三、構建合乎理性的高職工科課堂文化

合乎理性的課堂文化,就是人的合理的本能在課堂教學中的自然體現,是中西優秀文化的集中,即道德理性和技術理性的和諧統一。構建合乎理性的高職工科課堂文化,也就是使高職工科課堂文化要凸顯道德理性和技術理性,并且以道德理性來統馭技術理性。

教師是課堂文化的締造者,課堂教學要求預設,所以教師不僅要預設課程,也要預設課堂文化,并且把教學要求的知識技能融化在理性的文化之中。要做到這些,教師就需要提高自己的理性素養,把自己沉浸在合乎道德理性和技術理性的文化氣氛中,充分開顯自己的道德理性和技術理性,先把自己化成一個合乎理性的人。自己轉化的越充分,就越有能力轉化學生,就象一塊磁鐵把其它的磁性材料磁化成磁鐵一樣。所以假如一個老師希望改變自己的課堂,能有合乎理性的校園文化推動當然最好,如果沒有,不必等待客觀條件的改變,安下心來轉化自己就好。所謂修身而后齊家,課堂就是一個暫時的家,是為師生開顯理性聚到一塊兒的家。當然合乎理性是說合乎人性,即人的合理的共同本質規律,并不排斥個性。每個人因自己的資質和經驗不同,文化的表現形式一定會多種多樣,或者可能豐富多彩。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厚本而輕末,重視合乎理性的共同價值觀,不用特別強調課堂文化中的個性表現形式。

參考文獻

[1]舒揚.當代文化的生成機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7,10

[2]鄭航.和諧社會的“好生活”與“道德理性的生長”[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24(2)

[3]劉利.高職院校學習文化的困境及出路——對高職院校學習文化現狀的思考[J].繼續教育與研究,2012(9)

[4]林夕寶.論傳統文化教育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J].教育與職業,2008(29)

篇6

【關鍵詞】空;文字學;中國傳統文化

一、引言

“空”字是中國歷史上出現較早的一個字,譬如《詩經·小雅·大東》中有這么一句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管子·五輔》也有一句話:“倉廩實而囹圄空”;《史記·莊子傳》:“皆空言無事實”……隨著其字義的不斷發展,所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空”不僅是詩歌的一種境界,也是繪畫藝術的一種境界,還是佛教道教的理想境界,更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二、“空”字的本義

辨析一個詞的本義,首先我們要從這個字的字形入手。因為漢字的形體結構與意義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來的意義往往是其本義。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變的歷史,特別要當心字體傳訛的情形。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里對“空”的解釋是:空,竅也,“從穴工聲”,哭紅切?!案[也”,就是“孔”的意思?!皬难üぢ暋笔紫日f明,“空”是一個形聲字,“穴”的偏旁表示這是一個與土壤相關的字。除了從字形初步推測,我們還必須要有實際的語言材料來證明?!妒酚洝の宓郾炯o》“舜穿井為匿空旁出”,意思就是說舜把井壁穿一暗孔到別的井出來。再根據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對“空”的釋義有:

kǒng 通“孔”。洞。

因此,我們可以初步判斷“空”的本義是洞,且是一個通假字,通“孔”。

三、“空”字詞義的演變與拓展

一般說來,一個字的字形所表現出來的意義與實際語言中作為詞的意義相符合時,就是它的本義??墒牵S著社會的發展和語言自身的因素,字詞的意義也在不斷地作漸進式的發展或改變。字詞的本義有時候卻反而消失不用,只用最常用的基本義了。為了解析“空”字的字義發展脈絡,筆者將自己在ccl語料庫中搜檢到的包含“空”字的句子進行一個統計,大致把握了“空”這個字的字義以及演變情況。從資料庫檢索來看,“空”字含義豐富,詞性多樣,可以作名詞、形容詞、動詞、副詞。下面,一一舉例說明:

【名詞】

⒈空中;天空

⑴復道行空?!啤ざ拍痢栋⒎繉m賦》

⑵濁浪排空?!巍し吨傺汀对狸枠怯洝?/p>

⒉佛教用語。萬物從來都是因緣而生,沒有固定,虛幻不實,“空”亦特指天臺宗所立“空、假、中”三諦中的真諦。佛教認為世界一切皆空。因此佛教又稱“空門”。如“遁入空門”。

“空”又可以指佛門,如:空王,這是佛教徒對佛的尊敬。

⒊道家謂虛靜之性。

⑴澹乎若深泉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空而浮?!段倪x》。

【形容詞】

⒈空虛;內無所有。引申為空虛處,空檔。

⑴空,空虛。——《廣韻》

⑵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水經注·江水》

⑶而或長煙一空。——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⒉罄盡;空其所有。引申為沒有。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吨傺汀对狸枠怯洝?/p>

⒊廣闊;空曠。

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笏肌对伿贰?/p>

⒋岑寂;幽靜。如:空峽,指寂靜的山谷

⒌明凈無掛礙。如:空灑灑,形容胸懷灑脫,毫無牽掛

⒍空洞而不實際;空泛;虛構。

⑴以空言求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⑵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澹奎S宗羲《原君》

【動詞】

使空虛;使罄盡。

⑴內空府庫之藏,外乏執備之用。——《鹽鐵論·本議》

⑵乃出圖書,空囊橐,徐徐焉實狼其中?!R中錫《中山狼傳》

【副詞】

⒈徒然;白白地。

⑴白云千載空悠悠?!啤ご揞棥饵S鶴樓》

⑵空余淚痕?!濉ち钟X民《與妻書》

⒉只;僅。

⑴雪上空留馬行處?!啤め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⑵此處空余黃鶴樓。——唐·崔顥《黃鶴樓》

“空”的基本義是

空,這個義項使用的頻率高,致使我們都錯把它當本義。而“空”眾多的義項都是通過“天空”這個義項或引申或比喻得到的。但是,這個佛教和道家用語“空”具體和“天空”這個義項是什么關系,還有待進一步考察。不過,我們可以考證其形容詞的義項全是“天空”這一義項直接引申得到,又叫做輻射式引申:

罄盡;空其所有 空洞而不實際;空泛;虛構

↖ ↗

明凈無掛礙天空空虛;內無所有

岑寂;幽靜 廣闊;空曠

比喻義,是就漢字(詞)的原有的某義項因為比喻而產生的意義。因此,比喻也是一種引申義,是一種間接引申?!翱铡敝蟮膭釉~和副詞義項都是其“天空”義項的間接引申,也就是比喻義。“空”字的字義發展,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順序,它的詞義事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變化過程。需要我們注意的是,文字的發展與社會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文字與社會文化的關系也是文字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下面,我們就研究下“空”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義和內涵。(下轉第217頁)

(上接第215頁)

四、“空”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

⒈佛教之“空”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一直為廣大人民所尊奉,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佛教的既豐富又深刻的思想和精神。“空”為其主要思想之一,當然,佛教的“空”,并不是我們常態理解的“一切皆空”“什么都否定”的消極思想,而是有著多層次的內涵。 首先,佛教的“無我觀”用現代人的眼光來詮釋,那就是:精神高于物質,人格高于生命,社會高于個人。這就要求我們忘記小我,成全大我;淡泊名利,淡泊享受。這也是“無我”與“有我”“自性”與“空性”的辯證統一。其次,佛教的“空”,從解脫的意義來說就是要超越生命的意義,視“生老病死”為常事,坦然面對自身的缺陷以及不足,不張揚不喧囂,活出最真的自我,這是“無?!迸c“有常”的關系。

有無、虛實、真假這些根本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在歷史上既留下了理論誤區,也留下了理性思辨,利弊兼有。而復雜的佛家讓筆者這個佛教“門外漢”始終不得其要領,因此,寥寥幾筆,勾勒便罷。

⒉詩之“空”

毋庸置疑,“空”是文學語言,“空”在王維詩中營造出了一種幽美空靈的意境,它似乎是詩人王維用來描述其詩性人生的特殊畫筆,將美展現在讀者面前。在王維的神筆下,有“空山”、“空谷”、“空林”等意象和“虛空”等意境。如: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渡骄忧镪浴?/p>

行踏空林落葉聲?!哆^乘如禪師蕭居士嵩邱蘭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句詩中的“空”,一字傳神,這一“空”字不僅寫出山中的幽靜,更寫出密林之幽深,溪流之清澈,以及詩人的情感。而“行踏空林落葉聲”中的“空”也是不可替換,絕妙至極,空曠的樹林,滿地的落葉,颯颯的風聲,以及腳踏落葉發出的沙沙聲,惟妙傳神。

古詩詞中頻頻出現“空”字,一是與其本身的表現力有關,“空”者“無”也,而“無”正適應了詩歌充分想象力的需要,以“無”來表現無窮的“有”。二是與封建社會正直文人的坎坷經歷有關,因為“空”字可傳遞出詩人或隱居或抑郁或惆悵或憤懣等諸多復雜的感情。

⒊人之“空”

不管是佛教,或者道家思想的宣揚,我們不得不承認,“空”字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很多人都在追求這個“空”。玄奘的“空”成就了他的大愛,歷經艱辛,取得真經。當然,人們所追求的“空”首先是“六根清凈”“無欲無求”,這與佛教人士的又有所不同,“六根清凈”“無欲無求”是說:追逐夢想,實現自我。人更應該注重的是自己的心靈凈化,是自己的精神提升,也就是說精神世界的豐富。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空”是一個意義豐富的字,是詩歌領域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貫穿佛教道家哲學理論的中心思想,是人們追求的心靈至高境界。尚“空”心態,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也有現實意義。在“空”的環境中,我們的創造才更加純粹。

【參考文獻】

[1]董山民.析“空”[j].唐山學院學報,2003(12).

[2]馮廣藝.空:作為元語言和對象語言——以王維詩為例[j].江漢大學學報, 2005(10).

[3]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04.

[4]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

篇7

[論文摘要] 我國的成人高等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視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對學生人文素質進行強化教育的傾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蘊涵著“自強不息”及“允執厥中”等豐富的人文精神,它們對加強成教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素質是一個人在其思想、道德 、心理及文化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力人文素質作為人的綜合素質形成的基礎,它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人文知識、人文文化的積累情況。成人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全面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任務成人高校實施的亦是科學與人文并重的綜合素質教育。人文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提高其人文素質的教育。它可使學生的精神、道德、情感心靈都得到感染和凈化,促進其個性的發展與人格的完善,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價值觀。因此,加強成人高校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對于充分發揮高等學校教育 的整體功能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優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五”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得到迅速發展,初步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跨越。成人高等教育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然而在發展的同時,不少成人高校亦出現了一些令人憂慮的實用主義傾向,如重專業教育,輕人文教育;重技能教育,輕素質教育;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重功利,輕道德等。大學的工具理性被過度夸大,而人文精神及素養卻 日漸萎縮。

(一)理想觀念淡漠,價值方向迷失

成教大學生的年齡跨度、知識結構、人生閱歷、工作經驗及能力等不盡相同,其中的一部分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他們僅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找一

個好的工作”“有一個好家庭”,并把能拿到畢業文憑作為上學的最高目標。同時,他們重物質利益、經濟實惠。部分學生受拜金主義 、享樂主義等影響,把 當官 、發財作為人生幸福的唯一標準。精神世界空虛、迷惘。

(二)學習勁頭不足,思想趨于片面

成人高校的學生大都是利用業余時間上課,且他們中許多已建立家庭,故其學習與工作 、學習與家庭的矛盾比較突出,學習的目的和動機也各異。其中相 當的一部分抱著得過且過的消極思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學習動力不足。與此同時,面對現實社會中局部的陰暗面,他們常一葉障目,不見森林 ,要么過分夸大 ,要么遇事抓不住其主流和本質 ,表現出情緒化、主觀化、偏激化 、極端化。

(三)奉獻理念淡化,功利色彩濃厚

一些成人高校學生時刻以“自我”為中心。實際生活中,他們往往過于注重實用,重視現實,恪守 自己的利益不受影響 ,而忽視個人對集體 、社會的義務,缺少群體觀念,缺乏集體的團隊精神。行為上表現出無私奉獻少 ,個人功利主義傾向強烈。如在就業問題上,他們不是選擇到 “祖 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到能“賺錢最多的地方去”;生活態度上 ,他們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不愿從事義務性的艱苦勞動等。

(四)文化素質低下,責任意識缺乏

部分成人高校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差,文化功底較差,藝術修養不高,欣賞品位較低。也有一些學生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感,如簡歷造假 、考試作弊、忘恩負義,根本沒有報效黨和國家培育之恩的意識。甚至還有少數學生一味放縱自己,直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等。

以上情況表明,當前不少成人高校忽視了人文素質教育。所以,加強成教大學生人文素養,引導他們樹立崇高的人文精神,積極肩負起社會的責任 ,是當前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課題 。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正是培育成教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路徑。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等的總和,包括政治制度 、經濟生活、宗教禮俗 、學術思想 、科學技術及衣食住行等。傳統文化以社 會倫理和道德修養為主要內容,富于民族特色和人文價值。

傳統文化教育主要是通過傳授傳統文化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推崇優 良道德規范和符合時代特征要求的倫理道德觀念等來促進大學生世界觀 、人生觀的形成和優 良道德品質等的養成。傳統文化教育是成人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具體來講,傳統文化能在以下幾方面提高成教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一)“格齊治平”與“自強不息”:世界觀與人生觀的架構

傳統文化規劃了人一生的奮斗途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f《大學》)。即通過提高 自己的素養“為天地立心 ,為民生請命,為天下開太平”。同時,傳統文化信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如先賢“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賦《離騷》;左丘失明 ,厥有《國語》;孫子臏腳 ,《兵法》修列 ;不韋遷蜀 ,世傳《呂覽》”(《史記·太史公自序》)等,皆充分反映了中華英烈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奮起抗爭的自強不息精神。

“格齊治平”思想能促使成人高校學生將個人“小我”置于國家 、社會這個“大我”背景 中,將個人理想 的實現同社會進步結合起來 ,在社會的發展中實現 自己的人生 目標;“自強不息”精神有助于磨礪成教大學生的意志,增強其化解挫折的能力及堅忍不拔的心理素質,培養其競爭力和創造力。

(二)“允執厥中”與“天人合一”:處世觀 與宇宙自然觀的建構

在人與人關系方面,傳統文化提倡“己欲立則立人,己欲達貝達人”,推崇“禮之用,和為貴”,并把“中和”之道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在此基礎上,又強調“和而不同”:“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中庸·知法》)、“和實生物 ,同則不繼”(《國語·鄭語》)。追求一種超然、曠達、“海納百川”的情懷。在對待自身上,傳統文化追奉淡泊名利,以一種平常心來看待萬事萬物,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解脫。而在人與宇宙自然的關系方面,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一方面強調天 、地 、人相統一 ,另一方面也強調人的能動性和特殊性。表現在人與 自然的關系上,不主張片面地征服自然,而是追求一種“與天地和其德 ,與 日月和其明,與四時和其序”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境界。 “允執厥中”的處世之道有助于成教大學生正確地對待現實生活中不同的意見 ,懂得如何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 ,知曉對持不同觀點的人不是強行批判,而是要寬容 、理解,這樣才能游刃于人際關系;“天人合一”觀讓學生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認識到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身,把 自我價值的實現與自然和社會融為一體,從而實現精神世界的升華和超越。

(三)“仁愛禮智”與“夙夜在公”:道德觀與社會責任感的塑構

傳統文化尚德 、尚德育 、尚德風。孔子以仁、義 、勇為達德;孟子以 、義、禮、智作為四基德,并將它擴展為五倫十教;法家管仲更將禮 、義、廉、恥稱作“四維”??梢姷赖陆逃谥袊鴤鹘y文化教育中居于極其重要的地位。

其歸旨即在于啟發主體的內在道德功能和自覺性,從而對人的內心進行啟迪。傳統文化還強調個人對國家、對社 會的責任義務及愛祖國、民族的思想。 早在先秦時期,《詩經》便提出“夙夜在 公”,《尚書》寫出“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墨子》道出“舉公義”。如此意念 歷代經久不衰,如屈原、范仲淹、陸游、 岳飛 、文天祥 、于謙 、顧炎武及林則徐等皆高唱出一曲曲為國家和民族無私捐軀的慷慨之歌。 “ 愛禮智”思想有助于提高成教 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解決 他們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難題;“夙夜 在公”精神能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意識的養成,激發他們關 心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從而提高其 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四)“先義后利”與“求真向善”:價值觀與審美觀的重構

傳統文化強調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義為上。講求道義,弘揚仁德,遵 循 “先義后利”“義以為上”“見利思義”“以義制利”的道義原則,是傳統文化在 價值觀上的體現。另一層面,傳統文化歷史悠久 、博大精深。存在于其發展旅 程中的歷代文學作品間的樂觀進取的 人生追求 、務真求實的理性態度及各種 寬容仁厚 、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美德善行等長期以來也是人們所反復稱頌的對象。這些作品具有音樂美和意境美的特點,是富于人情美、人性美的篇章。它們以獨特的方式熏陶和孕育著中華 民族特有的人文素質和民族精神。

“先義后利”觀能促使成人高校學 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種種復雜的 社會現象不茫然、不盲從,從而把自己 打造成一個正直公義、誠實善良、勤奮進取的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人文教 育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人人“成人”。“求真向善”的審美觀能使成教大學生 從悠久絢爛的傳統文化中受到感染、 鼓舞、感動和啟發,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商領域,成為一個具有美好情 感和高雅審美情趣的人。

參考文獻:

[1]李學林.大學生綜合素質概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2]馮進 高校成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I]成 人教育,2004,(9)

篇8

    一、動畫題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傳統文化經由各種媒介和藝術樣式留存,五千年中國文明史,留存了浩瀚豐富的創作素材,當電影、電視成為傳播媒介時,自然而然地會從以往的媒介留存中尋找文化的血脈和創作的素材。中國傳統動畫,作為一種新的影視形式,影片的題材主要來源于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傳統文學、寓言故事等。如我國動畫史上的經典之作《大鬧天宮》就是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中的一個章節,《西游記》原著是一部極具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偉大作品,是中國最優秀的古典神話小說之一,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可謂家喻戶曉。又如:王樹忱導演的動畫片《天書奇譚》,選材于明代小說《平妖傳》。《平妖傳》是一部明代的章回體小說,是由民間神異傳說故事收集整理而成,民間的傳說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演繹出的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往往反映了百姓的愿望,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題材。再如阿達導演的動畫影片《三個和尚》,便是取材于中國民間的一句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并在此諺語的基礎上進行了改編,顛覆了原來的結局,創作了全新的立意。

    中國傳統動畫影片的題材,總是和中國傳統文化和故事聯系在一起。其中,取自古代寓言故事的還有《愚人買鞋》《猴子撈月》《南郭先生》等;取自民間傳說的有《神筆馬良》《驕傲的將軍》《九色鹿》《葫蘆兄弟》《一幅僮錦》《蝴蝶泉》等;取自古典神話小說的還有《鐵扇公主》《哪吒鬧?!返?。

    二、動畫角色塑造中的傳統藝術元素

    由于中國傳統動畫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淀中孕育成長的,因此,縱觀中國傳統動畫藝術中所塑造的角色形象和性格都被烙上了深深的傳統文化的印記。

    首先,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創作者們廣泛吸取了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各種元素。如《三個和尚》中的角色造型,突出了中國漫畫的特色,用夸張的手法描繪出濃厚的喜劇色彩。造型風格簡單、平面化,體現了中國畫中重神似、講意趣以及散點透視的美學精神和構成原則,使整部影片靈動、傳神,通體散發著中國味道。另外,《豬八戒吃西瓜》《濟公斗蟋蟀》《漁童》《金色的海螺》等動畫影片,在造型設計上都吸收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既生動活潑,又豐滿傳神。還有“人參娃娃”“漁童”“哪吒”這些動畫角色,他們在造型上都借鑒了年畫中娃娃的畫法,夸大角色的頭、眼,凸顯角色的活潑、可愛,但由于他們各自的性格不同,他們在造型上也各有特點:“漁童”的性格活潑、可愛,因此就借鑒了戲曲武生的短裝打扮;“哪吒”的性格剛正、英勇,因此就汲取了傳統年畫的元素;“人參娃娃”則直接運用了楊柳青年畫的畫法,使“人參娃娃”更顯得稚氣和爛漫。

    其次,在角色性格的塑造上,也潛藏著中華民族隱忍、堅韌、善良、勤勞的高尚品德。傳統民族藝術和動畫都是大眾通俗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賴以生存的土壤,在我國傳統動畫影片里,人物的性格設置也是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性格的。如《大鬧天宮》中,孫悟空是猴,因此具有機靈活潑的特征;他又是神,因此又具有人所不能的通天本領;在思想上,它具有正直、樂觀、不畏強權的高貴品質。玉皇大帝,位高權重,養尊處優。平時看起來外表端莊、慈祥,當遇到反抗時就本性畢露,眉梢眼角之處都盡顯兇惡之相,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玉皇大帝的偽善和奸刁。兩個角色的塑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傳達了影片歌頌善良、正直,反對強權,勇于反抗的深刻主題?!度齻€和尚》一片中,通過對三個和尚的性格塑造,真實地反映了人性丑惡的一面,自私、懶惰、貪婪。但經過火災以后,三個和尚終于團結在一起,通過努力,獲得飲水,三個人和睦相處。從表層含義來看,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現狀,鼓勵大家戰勝自我,團結一致,共同走出一窮二白的生活困境。從深層含義來看,傳達了中國傳統的善、惡觀——善大于惡,善惡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換,但最終還會是善戰勝惡。

    三、動畫藝術風格中的傳統藝術元素

    巴拉茲在《電影美學》中指出:“民俗標志著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美學。它代代相沿承襲,顯示出一種孽生的沉穩性,在它身上集中聚顯了一個民族的特征與個性?!敝袊鴤鹘y動畫的形式多種多樣,大部分取材于中國傳統藝術形式。

    其中水墨動畫即是對傳統水墨畫的繼承發展,它獨特的“中國風骨”為中國動畫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成功地奠定了“中國學派”的國際地位。傳統動畫一直沿用單線平涂的技法,而水墨動畫卻將將中國畫中獨特的筆墨情趣引入到動畫中,并發揮得淋漓盡致?!缎◎蝌秸覌寢尅贰赌恋选返葎赢嬜髌芬殉蔀椤爸袊鴮W派”的典型象征,具有典型的中國品格。

    《大鬧天宮》一片是最早開啟中國傳統繪畫與動畫藝術相結合的道路,它取材于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片長2小時,在風格上大量汲取了廟堂美術、壁畫以及年畫的創作手法,在色彩上,大量運用了青、赤、黃、白、黑等中國漢代的色彩元素。這部作品也被西方人認為既體現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又兼具了迪斯尼作品的美感。

    此外,剪紙片也是“中國學派”中獨樹一幟的片種,它借鑒了民間剪紙、皮影的藝術形式,在線條、色彩、圖案上吸收了皮影戲的元素,在工藝上又汲取了剪紙的鏤刻技巧,使人物形象具備了新穎的立體透視感。剪紙片試制成功后,在國際上獲得了普遍認可。《金色的海螺》《漁童》就是當時剪紙片中的華彩之作。

    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還有很多被借鑒到“中國學派”的創作中。如極具中國山水畫風格的動畫作品《一幅僮錦》;中國花鳥畫風格的動畫作品《小燕子》;漢代畫像磚風格的動畫作品《南郭先生》等。

    四、動畫音樂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音樂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中國古代音樂不僅優美動聽、形式多樣,而且地位很高。在古代,音樂甚至被看作一種最高的道德修養境界和社會理想境界:做人,要“成于樂”,才能成為“圣人”;治國,要“通于樂”,才能造就“盛世”。在民間,音樂也滲透在勞動人民的衣食住行之中,民間音樂有系統的定義可溯自遠古,例如:中國西元前的《詩經》歌曲就可以視為民間音樂。民間的器樂種類繁多,如弦樂,包括箏、琴、瑟、二胡、板胡、三弦等;木管樂器,包括笛、簫、笙、嗩吶等;打擊樂器,包括鼓、鑼、梆子、木魚、鐃鈸、木琴、鈴、板、砂槌、揚琴等。常見的民間音樂樂曲調有:長安古樂、上陽化鼓樂、五圓鼓、八仙鼓、八仙板、南留鑼鼓、華陰素鼓、陜北民歌、榆林小曲等。

    在中國民間,傳統的娛樂形式大多是觀看一些民間演出,這些演出由于地域不同,形勢就多種多樣,這些演出載歌載舞,向老百姓們講述著一個個美麗的傳說,其中很多音樂、唱詞在勞動人民中間廣為流傳,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深受勞動人民喜愛。中國傳統動畫的音樂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幾乎全部取材于傳統戲曲和民間音樂。比如《大鬧天宮》一片的音樂都是采取的民間色彩的樂調,運用了京劇的打擊樂器和鑼鼓點子。《牧笛》一片中運用了南方民間音樂曲調,使用了包括牧笛、揚琴、三弦、高胡、銅板琴、鋼板琴、小提琴、簫等多種民間樂器?!度齻€和尚》中把佛教色彩與現代風格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并使用不同樂器的不同音色來刻畫不同的人物。板胡音色清脆,小和尚機靈小巧,用板胡的中音、低音區來襯托小和尚,簡直是惟妙惟肖;墜胡的演奏手法富于變化,高和尚的性格具有不穩定性,因此墜胡所帶來的豐富的色彩感對于襯托高和尚也是適宜的;管子音色渾厚,胖和尚憨態可掬,以管子襯托高和尚,可以說是珠聯璧合。另外,片中還多次伴有木魚、鼓等打擊樂器,增強了影片的形式感和趣味性。在影片《驕傲的將軍》中,大量的使用了京劇配樂,使影片從頭至尾都洋溢著濃郁的中國式京劇效果。以鑼、鼓等為代表的傳統樂器創造了強烈的節奏感,就像戲曲表演中用鑼鼓打擊樂來加強音樂的效果一樣,影片中的人物動作、鏡頭銜接、轉換都與鑼鼓點緊緊相扣、相得益彰。

    五、動畫作品情感中的傳統文化元素

    美學家蘇珊·朗格說,藝術是情感的符號,所有的藝術品都是用一定的符號來表達感情,而且,這個符號系統表現的不是個人的情感,而是人類的普遍情感,是人類普遍情感的物質載體。中國傳統動畫作品飽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情感特征,“天人合一“萬物有靈”是中國傳統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人們追求美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追求超越自然、天人合一的無我境界,在《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媽媽》《三個和尚》《不射之射》《嶗山道士》等眾多動畫片中都傳達了這樣的主題思想。

篇9

【關鍵詞】南方 北方 南北差異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道:“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在文化初期,第一類富源具有決定性意義,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第二類富源具有決定性意義?!蔽覈蟛糠值貐^處于北半球中緯度地帶,生活資料的空間配置和組合十分優越,因此世界上最古老的幾大文明之國都出現在這一代。地理環境?,是指能夠為人類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質資源和活動場所的系統。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人類意識或精神產生的基礎。幾千年來中國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地理環境?,它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生具有廣泛的影響。如果單純的從地理上劃分中國的南方和北方,一般都是以秦嶺――淮河為界。秦嶺淮河以南被稱之為南方,以北則稱之為北方。然而文化上的南方和北方的劃分一般則是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南稱之為南方文化,以北稱之為北方文化。羅家倫先生曾在《歷史的先見》中寫到:“中國的氣候是溫帶性的,它的文化始自黃河大平原,然后至于長江流域。溫帶的氣候,沒有酷熱嚴寒,因此養成趨向中和的民族性,中和的思想便容易發達?!彼哉f,中庸思想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然而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南方和北方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這兩種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南北文化上的差異總的來說表現在性格差異、飲食差異、藝術差異、方言差異以及建筑差異等方面。

首先是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上的差異。北方的自然條件相對惡劣,造成北方人的生活條件較差,人們的心思大多會被用于和自然斗爭,和生存斗爭。因此北方人的思想比較單一,直率,質樸,甚至可以說是純真的傻,在思維上善于走直線,不喜歡拐彎抹角。因為在強大的大自然面前,人們顯得非常渺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于是北方人習慣于過這種簡單的思維和艱苦的生活,他們身材高大,粗獷彪悍,性格暴躁好斗,思想上則比較保守,進步雖遲卻得寸守寸,敗之不易。相比較北方南方則生活條件良好,人們的心思在滿足生活所需的同時還會有大量的剩余,他們就可以對自身和大自然進行冥思,于是文學,藝術,人際關系,社會關系在南方就得到了迅速發展,他們逐漸養成了曲線思維的習慣,做事比較含蓄委婉,在考慮自己的情況同時還會考慮別人怎么想,因此處事靈活,頭腦發達。相對北方人的好斗直爽,南方人則習慣于安逸委婉,勤于休養,身體柔脆退化,性格溫婉喜和,比較開放,但感官敏銳,害怕死亡。

其次北方人與南方人性格上的迥異造就出南北方飲食文化差異。北方人愛吃面,南方人喜吃米;北方人喜歡大塊吃肉,南方人則要把肉切得細細的,煨的爛爛的,炒的嫩嫩的;北人喜歡大碗喝酒,甚至在冰冷的冬天也喝冰啤酒,南方人則喜歡把酒燙的溫溫的,甚至是煮出來的“黃酒”;南人喜歡吃青葉子菜,幾天不吃就不能如廁,北人就無所謂,即使只吃肉也不影響;北方人愛吃餃子,尤其是過年或者團圓的時候最不能缺的就是餃子,在北方人看來餃子意味著團圓。南方人喜歡吃混沌,北方的餃子用醋蘸蘸就吃了,一口一個,而餛燉則要湯碗、調料齊全,一口只咬半個,這也就體現了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考究;在調味料方面:南方人喜歡吃蔥,北方人喜歡吃蒜,南人喜歡吃泡菜,而北方人愛吃咸菜;由于南北方地理環境的差異,南方人吃辣椒是為了祛濕,北方人吃辣椒則是為了驅寒,南方人是咸辣、麻辣、油辣、甜辣,北方人則多是干辣、酸辣;北方人把吃讀成“癡”,癡癡地只管吃,不包括其他,南方人喜歡把吃叫做“七”,叫“恰”,叫“食”,叫“噎”,叫“夾”,叫“塞”,南方人喝茶也叫吃茶,南人喜歡吃各種各樣的茶,細細品味每一種茶的味道。北方人大多只喝花茶就夠了,他們覺得花茶既香且濃,卻不知那是花香而非茶香,北方人不懂品賞真正的茶中精品,比如龍井、碧螺春,因為這些茶大多味道太淡,所以要細細品慢慢嚼才有那么點味,不適合牛飲,這正如南北方人的性格,北方人直爽而南方人則感情細膩。

此外南北方的差異還表現在藝術的差異上:比如北方唱戲熱鬧喧天,甚至有些劇種干脆就是“吼”出來的,如秦腔。而南方唱戲則抑揚頓挫、一唱三嘆,許多劇種近似于民間的小調,如黃梅戲、花鼓戲。北方劇講究的是真功夫,適合演帝王將相,演繹歷史劇。南方劇則是玩弄小情調,更適合才子佳人,民間傳奇。北方劇藝術的代表就是京劇,其特點是男人妝扮女人。南方劇藝術的代表則是越劇,其特點是女人妝扮男人。北方的女人唱京韻大鼓,也能夠唱出一股子英雄豪氣。南方的男人唱評彈,咿咿呀呀的仿佛是小鳥依人,所謂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具有男子氣概,除了吃出來,還有很大一部分程度都是唱出來的。北方人唱歌是燕趙悲歌,悲壯、蒼涼、激越、凝重、悠遠,南方人唱歌則是輕快、婉轉、玲瓏、親切、凄涼。中國人可以根據不同的情緒來分量唱南戲或北戲,唱南歌或北歌,哼南方調或北方調。

另外,南北文化的差異在語言方面則表現在方言上,比如罵人,南方人喜歡罵人是癟三,沖子,十三點,二百五,一般事從經濟收入題,原因是南方人多少受到徽商文化的影響,因為窮人受教育程度不如富人高,而且罵得很委婉,充分表達了對你的蔑視,很符合南方人的思維習慣;北方人罵人罵得很干脆直接,比如下三濫,彪等,一般是從道德品質入題,這主要是受了北方晉商文化的影響,就事論事,從不指桑罵槐。在稱謂上,北方男人稱朋友父母為咱爸咱媽,偏重于自己與朋友的關系;南方男人則稱朋友的父母為張叔李姨,偏重于雙方父母的關系。北方女人稱公公為爸爸,是順著丈夫叫,南方女人稱公公為爺爺,是順著兒子叫。

最后南北文化的差異還表現在建筑風格上:南北方在建筑上風格明顯,各成系統,一提起南方的建筑,很多人立刻就會想到那小橋流水的美麗畫卷,江南的一些舊式的保留著原始氣味的小鎮,比如烏鎮,它們大多是一條小河流過,兩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順的馬頭墻,青灰瓦,安安靜靜的。由于南方緯度低氣溫高,多陰雨潮濕,所以南方的建筑屋頂大多是高而尖,且建筑的窗戶較大,這樣是為了利于通風散熱,及時排水。北方維度較高,氣溫低陰雨少,所以北方的建筑屋頂大多數是平的,建筑的窗戶較小,這樣利于太陽直射取暖,且可以收集雨水,增加資源的利用,緩解干旱。在園林的設計上南北方也各自不同。南方園林輕巧纖細,玲瓏剔透,內外空間連貫且層次分明典型代表就是蘇州園林;北方園林建筑的設計大多平緩嚴謹,粗壯質樸,內外空間界限嚴格分明,典型代表就是皇家園林。中國著名的園林學家陳從周總結中國園林特點:南方為相間,多敞口,北方為窩多封閉。

總的說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南北差異的特點,我們要充分利用南北文化的特點來實現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同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使中華民族幾千的文化更加輝煌燦。

參考文獻:

[1]張九辰.中國近代對地理與文化關系的討論及其影響[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9,(6).

[2]李中華.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華文出版社,1994.

[3]王坤紅.原始之鏡:怒江大峽谷筆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篇10

民族化是我國動畫藝術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以及民族特色充分融入到在動畫藝術設計中,是推動我國動畫藝術設計的發展的重要途徑。盡管當前,我國的動畫藝術設計開始走向多元化吸收元素和不斷創新的發展之路,但是要想真正的形成“民族化”的動畫藝術而設計還具有很大的差距。這不僅要求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需要傳承和發揚光大,而且還要通過借鑒和創新來實現實現和國際化接軌,從而讓我國的動畫藝術設計真正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本文將以我國動畫藝術設計的“民族化”為出發點,詳細闡述我國動畫藝術設計的發展階段,分析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特點,進一步探討我國名族傳統文化元素對動畫藝術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動畫藝術設計;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動畫片節目形式作為時代的一種標志符號一直在發展,動畫片行業也逐步成為成熟和系統的文化產業。動畫片不僅傳承和弘揚著民族的文化特點,同時也引領者當今時代的發展潮流,可以說,動畫片的所具有的文化和傳播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動畫藝術設計作為動畫片的核心內容,在動畫片行業和領域中不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娛樂方式而存在,而是成為應用的重要文化傳播新興媒介。因此,在文化軟實力日益突出的今天,更應該關注我國動畫藝術設計的發展,在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結合我國的自身文化,在動畫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加入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能夠真正設計出傳承和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的動畫作品,讓我國的動畫片能夠在世界動畫行業領域內“獨樹一幟”,真正推動我國動畫產業的發展壯大。

一、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分析

我國的歷史文化發展源遠流長,經歷長達五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為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孕育了肥沃的生長土壤,可以說,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具體來講,我國動畫藝術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主要來源于以下方面:

1)神話小說和古典小說。我國的神話小說和古典小說經歷的時間非常漫長,有著十分豐富的素材和資料,可以說是動畫藝術設計劇情的主要來源。很多民間傳說、神話小說以及古典名著中的情節和內容都可以改變成動畫片的形式,比如說,像干寶的《搜神記》為很多動畫片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和內容來源。

2)傳統的琴、棋、書、畫以及民族建筑和服裝首飾。在很多動畫片中,都會以我國傳統的琴、棋、書、畫等作為設計創作的重要內容,而傳統的民族建筑和衣服裝飾也會在動畫片中進行展現。像動畫片《美猴王》中,天庭和寺廟都會以傳統的古代皇宮、寺廟等作為背景造型,這些元素都來源于我國的傳統文化。

3)古代戲曲、傳統名族樂器。我國的古代戲曲以及傳統的名族樂器也會作為動畫設計的重要內容,不僅在動畫片中作為劇情和道具出現,同時還承擔了動畫設計中音樂的展示部分。比如說,像在動畫片《鐵扇公主》中,就有一段琵琶的音樂橋段,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國動畫藝術設計的內容和形式。

二、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設計中的重要性

1、拓寬動畫藝術設計的題材。

在動畫藝術設計中,題材是動畫作品中的核心部分,能有效拓寬動畫作品的內容。優秀的動畫作品不僅具有賞心悅目的視覺觀賞性,還需要具備寓教其中的教育意義。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能夠拓寬藝術設計的題材,動畫藝術設計就不僅僅只是圍繞星球大戰、變形金剛等這種具有國外科幻電影色彩的題材,而能夠通過故事情節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2、豐富動畫音樂藝術設計。

動畫音樂是動畫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起到烘托觀看氣氛、渲染故事主題、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動畫音樂主要是為動畫情節服務的,大鼓鼓點讓動畫情節振奮、琵琶的“大珠小珠”讓動畫情節緊張刺激、古箏的“高山流水”讓動畫情節高雅淡薄,這種具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樂器元素豐富了動畫的音樂藝術設計。

3、創新動畫藝術造型和表現手法。

動畫藝術造型是動畫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形神兼備的動畫人物設計、協調搭配的動畫場景設計、精彩紛呈的動畫情節設計對動畫作品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動畫藝術設計中,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的話,無疑會讓動畫設計更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具有中國民間特色風情,在表現手法上與眾不同。

三、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對動畫藝術設計的影響

在我國的動畫藝術設計中,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和匯集形成的,并且反映名族特征和名族風貌,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底蘊、豐富的形式影響著動畫藝術設計人員,同時也影響著動畫片的受眾人員。在動畫藝術設計中,融入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符合我國中國人的自身審美觀念,能夠讓國人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出現而產生共鳴,增強名族自豪感,同時對于我國動畫藝術設計、動畫產業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從我國動畫藝術設計形式還是動畫藝術設計流程來看,都可以體現出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動畫藝術設計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并且未來這種影響力還會持續擴大。

1)體現名族特色。我國傳統文化元素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演變,凝結著歷代古人先驅的智慧,這些傳承下來的經典文化元素運用到動畫設計中的話,能夠給動畫藝術設計帶來非同尋常的本土化浪潮。給動畫藝術設計和動畫片內容中注入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無疑將會給我國的本土文化營造良好的氛圍,從而也體現出了我國本土的民族特色,展示了本土的文化魅力。比如說,對于我國大型動畫片《西游記》來說,這部動畫片取材于我國古代四大名著,同時作為我國最為著名的神話小說,在眾多中國人的心中都占據著非常大的分量。這部動畫片既然描述的是我國唐朝時期的“故事”,那么在動畫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每一個動畫人物、每一個動畫場景、每一個動畫元素的設計都蘊含著非常強烈的中國古典風,而在動畫后期的制作包括像動畫的動作設計、音樂、背景等都體現著中國的傳統文化風格。依據于廣大的《西游記》群眾基礎,為觀眾也樹立了非常典型的形象,無論是唐僧的一往無前的精神、孫悟空機智英勇的形象,還是豬八戒貪吃幽默的品行、沙和尚老實憨厚的個性都十分符合原著的描述。這為動畫片的藝術設計、動畫片產業增添了強烈的本土氣息,進一步展現了本土的名族特色,開拓了本土的動畫市場。

2)傳播了民族文化。毫無疑問,動畫片作為一種有趣和藝術化的節目形式,深受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對未來少年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將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動畫藝術設計中,無疑為我國的動畫片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對于傳承和傳播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在動畫片中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無疑會給廣大少年兒童普及幾千年來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尊老愛幼、明禮誠信、謙虛謹慎、團結友愛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少年兒童能夠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并且能夠學習和遵守。比如說,在《孔融讓梨》的動畫片中,就是將禮讓的中國傳統美德充分體現在動畫片中,由于少年兒童年齡較小,很多倫理道德通過口頭說教的方式很難能讓他們明白和了解,在動畫片中,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能夠讓孩子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盡管他們可能不完全明白,但這種“耳濡目染”式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3)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縱觀世界動畫市場,每一個地區的動畫市場,其動畫藝術設計都具有當地的地方色彩,歐美動畫市場的動畫設計傳承的是西方文化,像唐老鴨、米老鼠等形象,日本動畫市場的動畫設計體現的則是日本本土的文化,像日本動畫市場的奧特曼、忍者等形象。而我國的動畫設計在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宣揚中國特色文化色彩的同時,不僅能夠使得我國動畫產業在世界動畫市場能夠擁有一定的競爭力,在世界動畫市場中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動畫產業在世界動畫市場中占據著一席之地,同時能夠使得我國動畫市場和其他國家的動畫市場能夠構成新的動畫格局,推動世界動畫市場的興盛繁榮。比如說,動畫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中具有很強烈的中國特色,其中勾畫出的喜洋洋、灰太狼、紅太狼等形象很符合傳統的中國文化形象,并且也逐步進入其他國家的動畫市場。而像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形象,在世界動畫市場也具有很大的知名度。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中國動畫藝術設計中,極大程度上增強我國動畫產業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也進一步提升了世界動畫市場的活力。

四、如何在動畫藝術設計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元素

動畫藝術設計在設計和創造中有其本身的發展規律,這種設計創作規律在世界動畫市場都是通用的,像色彩的使用、動畫人物的創作、動畫后期的制作、動畫配音剪輯等工作;但是動畫設計又具備民族化特色,動畫市場才會更加充滿活力。在動畫藝術設計民族化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運用傳統文化元素,以此推動動畫產業的發展。

1、充分挖掘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元素。

中國民族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中的素材都可以作為動畫設計的“瑰寶”。無論是傳統的中國古典名著,還是民間神話傳說;無論是中國民族地域風俗民情,還是傳統的中國民間服裝和飾品;無論是中國傳統的禮儀道德,還是傳統的建筑和字詞古跡,這些無一不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因此,動畫設計人員要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善于挖掘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比如說,可以將《聊齋志異》、《封神演義》、《論語》等這些傳統的中國古典小說或者書籍進行章節的篩選,或者是民間神話傳說,像后羿射日、開天、女媧造人等選取其中具有教育意義、具有典型價值的情節進行動畫形式的改編。當然,不僅是針對于題材內容的挖掘,還需要在情節中融入中國傳統元素。像中國長城、京杭大運河、唐詩宋詞、京劇臉譜、筆墨紙硯等在動畫藝術設計情節和場景中協調出現。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為動畫藝術設計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施展空間。

2、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動畫技術理念相結合。

當然,在動畫藝術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為了加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而強行“塞進去”,這不僅會使得整體的動畫藝術效果大大折扣,給觀眾帶來誤導,而且有可能讓觀眾感覺反感。因此,動畫設計工作人員在進行動畫藝術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尺度,要讓觀眾感覺和諧。同時,對于動畫藝術設計形式要不斷創新,將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時尚潮流元素相結合,提高動畫藝術設計水平,讓動畫藝術設計更加符合當前的時代潮流。

五、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博大精深,只有進行深入地剖析,才能在動畫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更好地汲取傳統藝術設計的內蘊。在未來的動畫藝術設計中,要深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實現“民族化”和“現代化”相融合,不斷進行創新,推動我國動畫產業發展更加壯大,更大眾創作更為優秀的動畫作品。

參考文獻

[1]彭超.論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對動畫藝術設計的影響[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4:99-100.

[2]高陽.論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對動畫藝術設計的影響[J].神州,2013,08:211.

[3]馬茜.論我國傳統文化元素對動畫藝術設計的影響[J].神州,2013,15:208.

[4]翁華江.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4,12:45.

[5]李丹丹.中國傳統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運用與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