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發展范文

時間:2023-06-27 18:01: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商業銀行發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商業銀行發展

篇1

金融脫媒是金融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伴隨著中國政府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措施,直接融資在獲得迅速發展,金融脫媒的時代已真正到來。中國金融脫媒主要表現為儲蓄資產在社會金融資產中所占的比重持續下降,以及社會融資方式由間接融資為主向直、間接融資并重轉換的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滬深證券交易所的相繼成立,直接融資一度發展較快。2003年,中國非金融部門通過貸款融資的比率高達85%,通過股票和企業債券等融資約為5%。截至2008年末中國股票流通市值僅占GDP的6%,遠遠低于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初16%和54%的水平。由此可見,目前中國直接融資的水平還很低。同時,相關金融數據顯示,銀行信貸增長呈現低迷狀態。2006年2—6月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幅在12%~13.5%之間徘徊,而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幅卻呈現漸升趨勢。這種現象說明中國金融脫媒正在逐步深化。

中國金融脫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政府積極推動是金融脫媒的直接動因。金融脫媒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而政府主導下直接融資的發展是金融脫媒的直接動力。近年來政府監管部門以推動金融脫媒和金融非中介化為目標的舉措,分散了銀行的金融風險。(2)股票市場發展進入轉折期。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縱深推進、公司治理結構不斷完善,資本市場正處于一個轉折性的發展階段,股市的融資功能不斷強化,給銀行間接融資帶來巨大壓力。(3)全球各大基金、財團的資金大量涌入中國,不僅分流了公司客戶在銀行的存貸款,而且開始替代銀行提供財務顧問、融資安排等服務,對銀行業務造成了強有力的沖擊。(4)利率市場化改革也促進了金融脫媒的深化。一方面,銀行現有的以批發性利差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零售業務收入與非利差收入的比重將逐步得以提升,銀行對大企業的資金供給動力正在逐步弱化,比重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現有的存款定價體系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存款成本意識和存款效益觀念的顯著增強有效約束了銀行存款的增長幅度。(5)人民幣升值帶動了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價值上升,客觀上也導致了金融脫媒現象的深化。

二、金融脫媒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金融脫媒改善了商業銀行外部經營環境。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企業融資渠道的拓寬,有利于改善企業高負債率的局面。中國國有企業高度依賴間接融資,經營績效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增加。但在金融脫媒趨勢下,證券市場逐步發展,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提高權益資本比例、降低負債率,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補充流動資金、降低對間接融資的依賴,有利于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社會化。

2.金融脫媒也使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和治理結構得到優化和完善。長期以來,中國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單一,資本充足率低,難以依靠自身積累滿足《巴塞爾協議》所規定的最低8%的資本要求。而金融脫媒的發展為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提供了市場條件。商業銀行利用證券市場平臺,通過股份制改革解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單一產權問題,引進戰略投資者,完善治理結構。

3.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及表外業務面臨發展機遇。隨著金融投資品種的增加,企業資產選擇的機會增加,投資的專業性將增加,企業將更多地求助于專業機構對其進行現金、資產管理,為銀行發展相關業務提供機會。同時,支付結算業務將獲得良好發展機會。市場的需求也推動了商業銀行備用信用證、票據發行便利、貸款承諾、互換、貸款出售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等表外業務的發展,使商業銀行的業務在傳統表內業務基礎上得以拓展。

金融脫媒同樣給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發展帶來挑戰。從資產業務總量看,金融脫媒將導致商業銀行的貸款增長速度降低,銀行貸款占非金融部門融資總量的比重下降;從資產業務的結構看,更多的大型優質企業更傾向于通過股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資方式來募集資金,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使有潛力的小企業可以通過創業板獲得資金支持,從而對商業銀行的優質客戶造成顯著的雙重沖擊。負債方面,證券市場日益完善,產品日趨豐富,投資方式更加多元,這些將對銀行的存款產生替代效應。

4.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隨著中小企業在未來銀行信貸業務中比重的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是商業銀行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商業銀行的負債結構也將呈現出短期化趨勢,使商業銀行主要依靠短期資金支持長期貸款發展的矛盾進一步顯現出來。資產和負債期限不匹配的流動性風險將成為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的主要風險之一。此外,伴隨著直接融資的發展,商業銀行必須重視并加強對市場風險的管理。

5.金融脫媒導致金融信貸市場環境質量下降。在信貸市場環境質量沒有明顯提高的情況下,銀行傳統優質客戶(如鐵路、石油、煙草等行業)貸款的分流與退出,新建立信貸關系的中小客戶新增貸款風險相對加大,意味著銀行面臨信貸市場環境質量下降的局面.

三、中國商業銀行應對金融脫媒的策略選擇

1.轉變經營理念與轉換業務經營模式。金融脫媒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發展的長期趨勢,商業銀行應該主動適應,在新環境下積極更新觀念,增強創新意識。中國商業銀行要改變過去忽視直接融資市場的觀念,建立從單純重視信貸市場到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并重的理念,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的客戶資源優勢和規模優勢,發展與直接融資相關業務,強化商業銀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同時,商業銀行還應積極轉換業務經營模式。首先,中國商業銀行應把零售業務作為經營策略轉變的突破口,帶動整個銀行收入的增長。其次,針對高端客戶的私人銀行服務大多由外資銀行壟斷的現實,中國商業銀行必須通過聘用專業的金融人才,努力提高產品的質量,為客戶提供最具專業性的服務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同時,開拓信托和資產管理業務市場、提供更為便捷的綜合性金融服務也是提高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渠道。

2.調整客戶結構和資產負債結構。融資非中介化和儲蓄存款短期化將導致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萎縮和資產負債結構的錯配。因此,商業銀行要盡快完善中小企業與個人信用體系,開發和培育符合中小企業特色的金融產品。同時,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推出各類個人金融服務,吸引個人金融業務,推動個人消費信貸持續增長。在資產負債結構方面,商業銀行通過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次級債券和金融債券等方式,鎖定商業銀行的負債期限,以減輕其負債流動性風險。通過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等方式,將長期資產短期化,實現其資產與負債的持續期匹配,從而消除因利率變動而引致的市場風險。

3.積極參與企業資產證券化業務。企業直接融資勢必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產生較大的擠出效應。與傳統項目貸款相比,商業銀行為企業的資產證券化提供投資銀行服務,雖然收益相對較低,但卻可以大幅降低貸款對資本的要求。同時,也可以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有利于商業銀行的資產托管、貿易結算等各項其他中間業務的開展,從而有效地擴大市場份額。通過資產證券化可以使商業銀行迅速提高流動性、改善資金質量從而達到抵御和化解風險的目的。

4.加強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及商業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在競爭日益激烈背景下,銀行客戶導向戰略的實施必須以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服務為核心,變“單一經營”為“多元經營”,形成利差收入與非利差收入相對均衡的贏利格局。同時,商業銀行要加強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金融脫媒”勢必推動銀行向混業經營、全能服務發展。目前中國金融業還實行分業經營,但客戶的需求是無邊界、多元化的。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在強化服務的同時和各種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商業銀行有信譽、網點優勢,但缺乏信托業大規模組織社會資金的能力,缺乏金融租賃公司對整個租賃鏈條的管理能力,缺乏證券公司在一級市場上強大的融資能力。因此,金融行業內各類機構應加強合作,共同開發市場,共同服務客戶,共惠互利。

5.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并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首先,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步伐,引進戰略投資者,優化治理結構,提高資本充足率,強化金融創新和風險管理意識。其次,改革現行的分業經營制度。分業經營制度導致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投向和結構安排受到牽制,金融產品具有同質性,行業之間、市場之間的聯系通過不正當渠道進行溝通,風險和危機則因此潛滋暗長。在金融脫媒的長期發展趨勢下,商業銀行的戰略選擇就是要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拓寬業務領域,提高競爭力。因此,必須改革現行的分業經營制度,為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交叉和擴展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參考文獻:

[1]韓瑩.試析金融脫媒背景下中國商業銀行的發展[J].新疆財經,2007,(1):56-59.

篇2

概述

所謂的網上銀行,就是指銀行在Internet技術的輔助下,向客戶提供傳統銀行的服務項目,例如開戶、銷戶、對賬、查詢、轉賬、信貸、投資理財等等,通過網上銀行,客戶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對活期與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以及個人投資等進行管理。目前,網上銀行的發展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電子銀行,這類模式下銀行具有無形性,又被稱為“虛擬銀行”。另一種模式則是基于現有的傳統銀行,通過互聯網來卡站傳統銀行的服務。

相比于傳統銀行業務,網上銀行的優勢非常突出。首先,傳統銀行業務的開展會受到時間限制,而網上銀行則不存在這一問題,客戶可以隨時獲取快捷的服務,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其次,傳統銀行的經營理念、營銷模式以及經營戰略與網上銀行存在很大的出入。再者,在網上銀行模式之下,銀行服務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銀行對軟件與硬件的開發與維護得到升級,費用有所降低,面向客戶的成本也得到控制。此外,通過網上銀行,銀行的客戶群體得到擴展,規模經濟的實現范圍得到擴大。

商業銀行發展網上銀行的重要意義

有利于擴展經營途徑。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對網絡的應用越來越與普及,通過信息手段來實現消費與支付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站在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網上銀行業務群體數量呈現遞增趨勢。此外,網上銀行有利于我國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的發展,該模式能夠有效控制運營成本,并且擴大了金融服務領域。在傳統條件下,銀行顯然是難以隨時隨地與客戶接觸并提供相應的服務項目的,而網上銀行打破這一瓶頸,使得商業銀行經營途徑得到有效擴展。

有利于推動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之下,網上銀行得到快速發展,傳統金融業務得到全面改進,并逐漸趨于電子化與信息化,金融衍生品與金融創新得以豐富,銀行業務創新領域也不斷拓展,同時新業務操作模式的建立也得到足夠的技術支持。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網上銀行使商業銀行業務創新得到推進,其中理財類金融工具的發展尤為突出。

有利于取得競爭優勢地位。隨著我國加入WTO,外資銀行入駐數量不斷增加。這些銀行的優勢就在于企業客戶與優質個體客戶發展十分強大,并且有的遠程金融服務可以通過網絡來得到實現,他們不需要設置過多網點,并且不存在缺乏大眾信譽度的問題。由此可見,對于我國商業銀行而言,除了要重視傳統業務領域的競爭,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也十分關鍵,這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對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予以高度重視。

有利于推動商業銀行信息資產建設。我國商業銀行的優勢在于政府信用的支持,具有較好的社會信用基礎。為此,網上銀行業務的推廣具有可靠的平臺與機遇。借助此優勢,我國商業銀行的信息資產建設可以更加高效、快捷。

商業銀行網上銀行發展的影響因素

網絡安全問題。在網上銀行應用系統中,往往無法避免存在漏洞或者缺乏嚴密的防范措施,這就使得部分不法分子可以對他人賬戶進行非法入侵,轉移他人資金,進而導致網上銀行的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總體而言,網絡安全問題可以分為網絡欺詐、病毒破壞以及黑客入侵等三種。其中網絡欺詐指的是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用戶的網上關鍵信息進行竊取,例如身份證號、銀行登錄賬號與密碼等等,進而對用戶資產進行非法占有。病毒破壞則是不法分子對電腦病毒程序加以應用,對銀行系統進行破壞,并以此完成數據的竊取與資金轉移。而黑客入侵則指的是黑客對互聯網的開放性特點加以利用,對系統缺陷進行針對性攻擊,進而對網絡安全構成威脅。

網上銀行操作問題。網上銀行操作問題主要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客戶端業務操作是否出自本人、客戶端憑證的有效性是否確實、客戶端私人密鑰泄漏與否以及是否順利傳遞交易指令等。在商業銀行中,這些操作問題往往會帶來糾紛,對銀行形象構成威脅。因此,針對這些風險,必須采取有效應對措施予以回避。

網上銀行的收費問題。網上銀行經營的一大優勢就在于成本低廉,甚至不會產生成本。然而,在網上銀行業務發展不斷推進的背景之下,網上銀行收費問題開始暴露出來。比如全面收費導致部分客戶開始流失,或者收費沒有完全匹配服務,收費標準的權威性也難以得到認可,此外網上收費也會帶來一些糾紛。就銀行效益而言,為了使正常運轉得以維持,使經濟效益得到保障,銀行有必要收取一定費用。然而,網上銀行收費問題卻導致客戶源逐漸流失,因此必須對此應予以重視。

商業銀行網上銀行發展策略

加強客戶使用網上銀行業務的意識。站在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就本質而言,網上銀行業務的發展就是拓展網上銀行的目標客戶群。網上銀行的實質就是以實體商業銀行為依托,對互聯網加以利用,向客戶提供在線金融服務。因此,為了實現目標客戶群的拓展,關鍵就在于對客戶使用網上銀行業務的意識與習慣的培養。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網上銀行業務的推廣方面主要依靠的形式包括減免費用、免費限期使用、優惠商戶、綁定使用以及專屬理財產品等等。其次,對金融服務環境的改善也是商業銀行對客戶群進行培養的重要途徑,這是由于客戶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銀行金融服務水平的影響。基于允許范圍,對商業銀行網點進行增設,密集營業網點布局,使銀行自助設備的投放量增加,并配備相關人員支持業務開展,為客戶提供指引,通過自助設備開展一系列業務操作,如此金融服務環境就可以得到有效改善,在自助辦理業務的過程中,客戶也能夠感受到其優勢,進而有利于客戶業務辦理離柜率的提高,同時在該模式下客戶對網上銀行的使用意識也得到培養,對銀行電子化金融服務的信息可以逐漸積累起來。

強化網上銀行業務營銷。在我國網絡經濟不斷深化的背景之下,相對來講網絡用戶對網上銀行的使用在數量上依然不具有絕對優勢。究其原因,是由于網上銀行業務缺乏足夠的市場認知度。在全天候24小時營銷模式下,金融服務業務的開展必須要商業銀行對營銷進行強化,采取有效策略以支持網上銀行業務的推廣與普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必須堅持綠色金融的營銷理念,對網上銀行加以大力推廣。人們對綠色環保的關注度很高,而普及網上銀行業務對于商業銀行資源的節約無疑是一條重要途徑,由此可以使業務無紙化得以實現,并且銀行行政業務的審核費用也可以得到控制。站在綠色金融的角度來看,網上銀行業務的營銷,對于客戶的意識需求而言具有更強的適用性。其次,商業銀行應做好宣傳,在主要網點設置視頻設備,并將網上銀行業務流程及其操作進行展示,在工作人員的引導與協助下,幫助客戶進行網上銀行業務的自助辦理。之后對網上銀行業務進行簡單的宣傳,如此客戶對其的認識就可以得到深化。此外,銀行必須加強展業團隊建設,并深入到客戶群與企業當中,做好相關活動,對網上銀行進行宣傳與講解,并向客戶進行網上銀行業務操作的演示,使客戶對網上銀行的優勢有所體會。

加強戰略合作,對網上銀行金融軟件設計進行更新。為了確保客戶偏好得到滿足,就必須確保網上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軟件具有全面的功能以及簡單的操作。為此,我國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展開戰略合作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軟件技術方面的支持非常關鍵。應對成熟、先進的網上銀行金融軟件設計開發技術加以借鑒與引進,并且建立專門的設計部門,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商業銀行軟件設計開發水平。應以電子金融工具的操作特點為依據,對金融技術軟件進行不斷的更新,促使網上銀行提供的業務趨于全面化與便捷化。

豐富網上銀行金融工具種類。網上銀行業務在我國商業銀行中的發展,必須依靠豐富的金融工具。一方面,金融工具的創新有利于網上銀行支付靈活性的提升。在延伸了創新金融產品的背景下,金融服務不斷趨于多元化與信息化,不同的金融產品銷售渠道也得到豐富。其中線上銷售、企業網上銀行以及先進管理平臺的整合就是比較常見的途徑。另一方面,傳統銀行金融工具在電子化改造之下,業務辦理效率與質量得到提升,客戶能夠獲取更加優質的服務,經營管理成本由此得到有效控制,銀行收益水平得到提升。

加強網上銀行業務安全操作。網上銀行業務的開展過程中受到網絡安全威脅的幾率很高,網絡會傳遞與劃撥大量的經濟信息與資金,一旦遭受病毒入侵,那么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并且不可否認在業務操作中會面臨軟件技術問題以及操作故障,因此必須對安全性問題予以高度重視。銀行必須針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系統進行大力建設,具體包括相關電腦識別系統的防護系統、高級別的安全Web應用服務、安全證書、數據加密、通訊安全控制技術等等。如此才能夠使信息安全得到保障,確保資金不會遭受威脅。

做好對網上銀行的金融監管。與傳統商業銀行業務不同,網上銀行將其向電子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進行了轉化,并且與部分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創新有一定的聯系,因此現行金融管理體制與監管政策出現空白在所難免。針對這一問題,央行也制定了一系列規定以強化對網上銀行業務的監管。我國商業銀行如果想要讓網上銀行發展趨于良性、健康,那么央行對其監管力度的強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對商業銀行網上銀行業務個環節技術標準進行規范的重要途徑。

篇3

金融對于現代經濟的發展極為重要,作為樞紐及命脈,它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的保障,這些年來,農村金融體制運行不暢導致了農村經濟發展受阻。而且,擔負著統籌城鄉經濟發展,促進社會主義農村建設良好發展大任的農村商業銀行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因而農村商業銀行成為了我國近些年戰略發展的重中之重。金融本身就是不穩定的,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在這個變幻莫測的市場大環境中,首要任務是了解農村商業銀行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優化發展戰略,進而推動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進而使其穩步發展。

關鍵詞:

農村商業銀行;常見問題;發展戰略

一、農村商業銀行市場現狀

近些年農村商業的發展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中一直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農村商業銀行的前身是農村信用社,后來經過股份制改造,依托信用社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由民營企業、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出資的股份制銀行,是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商業銀行,隨著它的良好運行,如今已經成為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農村商業銀行結合舊的農村信用社以及新的市場變化,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金融體系。憑借自身良好的機制和高效的決策,農村商業銀行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有了自己的立足之本,同時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及金融改革有著關鍵作用,尤其是推動了農村社會主義建設和農村大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進步。然而,在這個經濟市場大環境中,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會阻礙其發展,要想進一步使農村商業銀行穩定運行,就要優化戰略部署,克服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市場為導向,尋找出適合自身發展并可持續發展的光明之路。

二、農村商業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農村商業銀行在新的體制改革下發展速度較快,但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阻礙了其穩定發展,首先,一個完整的體系,就要有內部控制和嚴格管理,就要有風險管理制度。當下需要做的就是填補這一漏洞,完善這一制度。在農村商業銀行中有一些管理者有一定的觀念偏差,他們不注重企業內部的管理與控制,沒有嚴謹的規章制度,即便有條文頒布,也因執行不到位而未落實到根本。由于職責分配不合理,內部管理與監督的不到位,從而導致了權力制約不平衡的現象,個別官員、越權等問題的發生,嚴重制約了農村商業銀行的健康、快速的發展。其次,市場導向不明顯是很嚴重的問題,如果一個體系或者說一個企業不能按照市場大環境變化的方向去經營、發展,那必然會受挫,甚至走下坡路。改革后的商業銀行雖然擁有了新型商業銀行的特性,但仍保留了舊的農村信用社的特點,一方面堅持著輔佐農村發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又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上有一定的需求,這樣而來就造成了商業銀行發展的矛盾性。農村商業銀行存在的意義在于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同時又要發展自身經濟,創造自身經濟效益。這樣就要求農村商業銀行協調統一、協調發展,兩者兼顧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優化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戰略

在這個市場大環境中要想穩步發展就要克服自身存在的問題,第一,明確市場定位與戰略目標。農村商業銀行應該尋找市場定位,利用自身價值、優勢區別其他競爭對手,才能更有方向的前進,提高競爭力。要想占據市場地位就必須突出自身優勢,尋找合適的客戶群體,在農村地區設置網點,拓寬業務覆蓋面。在市場變化中隨機應變,穩步發展。第二,完善內控管理,提高風險管理。根據農村商業銀行現狀,要想促進其發展就要首先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可以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從而在制度的明令下激勵與約束管理人員,明確責任與權利,對于內部控制,尤其是加強重點環節與領域的控制制度,如:財務管理、借款制度等,從而進一步提高銀行風險管理意識。另外,需要提高監督意識,完善管理階層的內部結構,使各個管理階層把握權利,恪盡職責,互相監督,提高銀行的管理與經營能力。最后,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人們的風險意識,從而使防范風險的觀念扎根心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降低風險,減小損失。克服這些問題進一步促進農村商業銀行健康、穩步、快速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農村商業銀行對于農村經濟建設、統籌城鄉經濟建設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保證農村商業銀行健康、穩定的發展,就要優化戰略設計,明確市場定位,完善內控體制,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這樣才能實現農村商業銀行的最大價值創造經濟、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程歡,程鳳艷,陳誠,楊晏忠.協同學理論在商業銀行內控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金融電腦,2011,11.

[2]蘇鴻龍,周琳,肖俊,郭柳萍.淺談內部審計在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的定位及具體作用[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S1).

[3]易棉陽,陳儉,楊揚,周宗放.一種確定集團客戶動態授信額度的簡單算法[A].“中國視角的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中國災害防御協會風險分析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10.

篇4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發展歷史;問題;對策

        一、城市商業銀行發展歷史

        第一階段:城市商業銀行建立。城市信用合作社自成立伊始存在著資本金不充足、資產質量低、不良資產比率高等問題,為克服城市信用社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經營素質參差不齊的弱點,城市信用合作社開始合并為地方商業銀行。1995年6月22日,深圳城市合作商業銀行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城市商業合作銀行的誕生。

        第二階段: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1998年3月13日,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出通知,將城市合作銀行改名為“xx市商業銀行”,簡稱“城市商業銀行”。

        第三階段:嘗試跨區域經營。上海銀行2005年12月16日宣布,經中國銀監會審核,寧波銀監局已同意上海銀行在寧波籌建分行。中國銀監會表示,按照“扶優限劣”的原則,對于達到現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等以上水平的城市商業銀行,將逐步允許其跨區域經營,中國城市商業銀行開始了跨區域經營的嘗試。

        二、制約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份額低

        中商情報網研究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136家城市商業銀行資產總額41 320億元,2003~2008年間中國城市商業銀行資產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3.1%,存款余額33 928億元,城商行總體和單體均實現資本達標;全年稅后利潤407億元。但是城市商業銀行依然不能與國有股份銀行相比較,其資本在銀行體系所占份額較低,所以其影響力比較低。

        (二)城市商業銀行歷史包袱沉重

        城市商業銀行承接了原城市信用社大量不良資產,背負了原城市信用社留下的沉重的資金包袱,先天不足,成為大多數城市商業銀行的共同特征。出于防范風險的考慮,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均要求,本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達到巴塞爾委員會規定的8%的最低標準,否則,將對其經營活動進行限制。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尚未達到8%的最低標準。

        (三)市場地位不清

        隨著規模和業務的擴張以及市場競爭的加劇,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對市場定位和自身優勢認志不清,盲目地與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爭奪大企業、大項目,不僅背離了“市民銀行”的初衷,也使風險進一步增加。

        三、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的措施

        (一)產權變更

        1.通過增資擴股調整原有的產權結構。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抵御經營風險能力的增強,必須擴大實收資本,增大資本充足率;同時,調整資本的結構,增加企業和個人的持股比例,逐步降低地方財政在其中的持股比例,從而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2.通過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來改善產權結構。戰略投資者的持股期是比較長的,會所持股城市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對公司的經營進行監督,董事會的成員也不再由政府壟斷,公司治理將得到改善。

        (二)關注中小企業

        大多的城市商業銀行資本規模較小,在大項目上難以與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抗衡,在中小企業融資領域中卻有優勢。城市商業銀行對地方的企業比較了解,擁有信息的優勢,貸款比較容易監管,可以迅速的為中小企業提供小額貸款。

        (三)關注市民生活

        城市居民的生活體現于細小的日常各種費用的支付,要求比較基礎,這與資本有限的城市商業銀行所能提夠的服務正好對應。根據本地區居民的生活以及消費習慣、理財習慣為本城鎮居民量身定制理財產品,在便利了城鎮居民的同時,提升城市商業銀行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在當地的金融市場中獲取客觀的利潤。

篇5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風險管理

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運用各種金融知識,專業技術以及廣泛的資金信用等專業優勢,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和具體要求,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財富的日益積累,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資產能夠保值增值,希望得到專業的理財服務。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個人理財產品不斷豐富。據統計,2007年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發行了1302只,外幣理財產品發行了1760只,均遠超過2006年的水平,呈現出爆發性的增長。2008年上半年,伴隨著資本市場的深幅回調,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遭遇重創。盡管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在4月份經歷了較為嚴厲的“監管風暴”,但憑借其穩健、多樣化等優勢,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成為資本市場弱勢下的資金避風港。銀行理財產品在2008年上半年取得快速發展,共有53家商業銀行發行了2165款理財產品,其中40家中資銀行發行了1780款產品,10家外資銀行發行了385款產品。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業務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1.受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值的影響,人民幣理財產品市場占比不斷增加,達到60.8%,美元理財產品市場占比不斷下降,為19.6%,其它幣種的理財產品合計占比與美元產品相當。2.由于CPI居高不下、通脹壓力加大、資本市場持續低迷,短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受投資者青睞,6個月期以內產品市場占比55.9%,成為市場主流產品,尤其是穩健型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3.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不斷升溫,產品發行數與市場占比持續上升;而由于A股市場大幅調整,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在短暫延續了去年的輝煌之后出現大幅萎縮,到5、6月份幾近消失。4.QDII理財產品遭遇資本市場風險,在指責聲中艱難前行;結構型理財產品經歷了年初的零收益事件之后,在第二季度逐步走出陰影。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近年來有了長足發展,但是與國外銀行理財業務相比,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內容上都差距甚遠,存在不少問題。

(一)理財產品雷同,產品設計管理機制不健全

目前國內各家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雖然名目眾多,但實質上大同小異,互相效仿,沒有本質上的差別,銀行理財服務實質性內容少,產品整體技術含量較低。一些商業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時沒有充分考慮客戶利益和風險承受能力,沒有從資產配置的角度進行產品開發和投資組合設計,沒有應用科學合理的測算方法預測理財投資組合的收益率,沒有設置相應的市場風險監測指標和有效的市場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體系。

(二)專業人才缺乏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業務,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服務要求高,要求理財師具備較高的素質。一個優秀的理財師需要全面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功能,熟練掌握證券、銀行、保險、法律、稅收、財務等多方面知識,具備豐富實踐操作經驗,并有良好的交際和組織協調能力。但是國內銀行普遍缺乏高素質的優秀理財人員,一些理財人員自身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行業知識和管理能力,對所從事業務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規章也不了解,對所推介產品的風險特性認識不足,造成了銷售行為的不規范。(三)產品宣傳中風險揭示不足,客戶評估工作欠缺

一些商業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的時候風險揭示不足,沒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進行表達,過分強調預期收益率,追求銷售業績。一些商業銀行在為客戶提供理財服務時沒有對客戶進行風險偏好評估,或隨意評估。對客戶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風險認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導致客戶購買了并不適合的理財產品,造成了客戶的損失。

(四)科技支撐力度不足

以計算機網絡和通迅技術為中心的金融電子化是理財業務發展的技術依托。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技術服務手段落后,通迅網絡、計算機應用軟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數商業銀行還在以宣傳圖表、資料、計算器等簡單工具為主,缺少專門為客戶設計的電腦軟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詢和市場資訊服務,更談不上為客戶做理財分析、調查、量身定做理財目標和計劃等。

三、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路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還處于新興階段,龐大并持續增長的個人金融資產,為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一)加快理財產品的創新

隨著社會不同經濟主體對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以及銀行間競爭的加劇,要求商業銀行不斷推出有市場特色、有效益的新產品。商業銀行應積極與證券、保險、信托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努力發展交叉性金融業務,不斷推進產品整合、開發能力,加快個人理財產品和服務創新。商業銀行應建立完備的客戶信息系統平臺,細分客戶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客戶設計不同的理財產品與投資方案,提供有針對性的、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

(二)個人理財服務的改進

個人理財服務的質量對理財業務的開展至關重要。中資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應以客戶為中心,理財師要幫助客戶分析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理財目標,詳細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及其它各方面的投資需求,向客戶傳達正確的理財觀念和方法,推薦適合的理財產品。除此之外,理財師應定期訪問客戶,根據客戶財務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商業銀行應定期為客戶寄送理財明細,便于客戶隨時了解自己的資產負債狀況、可運用的資金、盈虧情況等,讓客戶感受到貼心的人性化服務。一旦成為銀行的貴賓級客戶,要能享受銀行一些特別的優惠服務,比如房屋按揭優惠利率、信用卡消費打折、外匯兌換優惠等。

(三)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機制,完善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宣傳銷售理財產品、投資及后續服務等環節應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及時向客戶充分披露相關信息。監管部門應嚴格監管,要求理財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要向投資者完整、準備、詳盡地揭示每個產品內在的風險結構,讓客戶了解產品的操作方式和風險度。對那些在理財產品的宣傳中沒有進行充分、明確的風險提示的商業銀行進行一定的處罰。

(四)增加科技投入,培養高素質人才

各商業銀行應在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計算機等設備的基礎上,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計算機網絡、相關軟件建設。開展個人理財業務,人才隊伍的建設是關鍵,要重視和培養理財業務的高素質人才,建立相應的個人理財業務人員資格考核與認定、繼續培訓、跟蹤評價等管理制度。銀行要對現有個人理財業務從業人員加強培訓,鼓勵員工學習進修,提高員工的從業素質,培養一支專業的理財隊伍。

參考文獻

[1]喻強,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新趨勢[J],中國金融,2007(21)

篇6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確實給商業銀行很多啟示,但是更多的是競爭與挑戰。伴隨著第三方支付不斷在壯大,他的功能也不只限于充當銀行的網關,借著商務電子發展的力量,第三方支付已經能跳過銀行單獨執行一些業務,例如擔當銀行支付中介、交易雙方信用擔保等。所以第三方支付正在不斷地擠占商業銀行在我國支付市場上的份額,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一個不容小覷的勁敵。雖然我國銀行業在發展電子化的過程中已經適當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和從缺點中找出一些可行的解決辦法,但仍不能阻擋第三方支付快速發展的趨勢以及繼續擠占我國銀行業份額的腳步。本文的意義就在于在面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當前發展的形勢,客觀地分析其對商業銀行的利弊關系,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可行的、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二、 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現狀

因為近幾年來,在第三方支付的構成中,支付寶一直占有將近一半的份額,所以以支付寶為例來闡述第三方支付的發展現狀是可行的。

支付寶最初是馬云為淘寶網公司設置的用來解決網絡交易安全的一個功能。只要雙方都開設了支付虛擬賬戶后就可以進行交易,買方在選定商品并支付給支付寶平臺,這時賣方并沒有立即受到貨款而要等到買方進行確認收貨后才可收到由支付寶平臺發來的款項。在交易中,支付寶就相當于一個信任平臺,起到了中介的作用。起初,網上支付的金額大多數都比較小,對于銀行來說并不用在意這些小業務,所以支持支付寶在網上支付的發展,還能為銀行爭取一些新的客戶。后來由于支付寶具有門檻相對較低的優勢,其業務主要走“薄利多銷”的路線,所以業務規模的擴大十分迅速,最終成為了銀行強有力的對手。

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上,除了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已成為中國在線支付的角逐者,尾隨逐漸也出現了“微信支付”“微博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總體水平發展得很快,2014年國內這一市場規模增長了近4倍。

三、 第三方支付與商業銀行的合作

1.第三方支付推動了銀行業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

電子商務的虛擬性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交易雙方互相不信任所以交易取消。這時如果出現一個能使買賣雙方都信任的平臺,那這些交易就可以放心成交。在這些歷史條件下,第三方支付平臺就形成了。

支付寶以馬云領導的阿里巴巴集團為主要支撐的情況下,贏得了個人和商家們的信任。第三方支付在買賣雙方之間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他們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推動了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贏得了很多個人和商家的信任,同時吸引了很多客戶。而第三方支付平臺系統的運行與網上銀行業務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客戶必須通過銀行網上銀行才能使銀行資金賬戶對接上第三方支付賬戶,所以銀行這時就可以共享第三方支付方面的客戶信息。所以說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廣泛運用,銀行業的電子銀行業務也得以發展。

2.互相合作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在網上支付的過程中,資金安全是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交易雙方覺得憂心的問題。那么怎么才能保障客戶的資金安全你?曾有人質疑第三方支付平臺是否存在在風險?因為現今社會上頻頻出現了電子詐騙的案件,使很多客戶的財產蒙受了損失,由此一來人們對電子支付發起質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是什么造成客戶的資金不安全呢?說明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還存在漏洞,給不法分子有細縫可鉆。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應該共同擔負著保護客戶資金安全的責任,銀行有必要跟第三方支付平臺加強合作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五、商業銀行該如何發展

伴隨著第三方支付的飛速發展,未來的中國會出現許多比支付寶更完善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銀行的發展將會出現更多樣的不確定性。通過以上對最主要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進行了分析之后,我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推動第三方支付的發展:

1.加強與第三方支付的合作,積極擴展銀行業務

第三方支付不僅為商戶和客戶提供了一個交易平臺,也為銀行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營銷平臺。支付寶作為我國國內目前最為成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其擁有最多的客戶資源,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業可以利用其優勢來開展更多的業務,應該積極尋求合作,在此基礎上,吸納新客戶,大力豐富銀行業各項業務,如理財業務、業務、基金業務等。

2.引進人才與技術,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人們的娛樂休閑、工作、消費等活動方式和支付模式也逐漸發生變化,同時,人們也更加注重效率,商業銀行的業務如果不能及時開發出迎合客戶節奏的金融產品,將會被客戶所拋棄。所以,銀行要結合市場需求,開發出符合廣大消費者訴求的快捷支付模式,提高支付效率;借跨境支付,拓展國際市場:現在很多網民都有跨境購物的渴望,全球網上購物市場發展迅猛,而且相對于境內的支付業務,跨境業務能夠給銀行帶來的利潤更高。

篇7

中間業務成本低、風險小、收入穩定,受微觀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較小,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競爭的焦點。而與國際商業銀行相比,我國中間業務發展仍相當落后。

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落后的原因

據有關部門統計,美國銀行業中間業務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重1980年就達到了22%,1996年上升到了39%;,該比重平均達到50%左右,一些大銀行如花旗銀行竟高達70%以上。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各項收入的比重高的約6%一8%,低的不足1%,中間業務收入水平明顯偏低。

(一)從內部來看,商業銀行觀念、機制、人才均不適應

1.受傳統經營觀念束縛,重存貸款業務,輕中間業務。多數商業銀行以犧牲中間業務為代價換取存貸款業務的快速增長。為了占領信貸市場,采取不收費或少收費,甚至無償提供辦公場所、辦公設備。一些銀行為拉存貸款業務,不惜倒貼、不計價格、不計成本,嚴重損害了商業銀行的利益。

2.商業銀行在實施中間業務收費方面步調不一致。如有的商業銀行倡導對信用卡收費,有些商業銀行積極響應,有些行尤其是剛成立不久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同意,致使收費難以實施。又如工資業務數額較大,但絕大部分地區由于商業銀行間協商不一致而沒有收費,只有個別地區的工資業務做到了每人每月一元錢由單位代交。結果表明,銀行之間協商一致和對客戶宣傳到位,并沒有發生客戶炒銀行的現象,反使客戶認識到銀行收費可以接受。結果當然是所有的銀行都收益。

3.大部分商業銀行沒有專門管理機構,制度不健全。當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管理大致有四種情況,第一是成立了專門的中間業務管理機構,管理辦法和相關制度建設較為完善,能夠對全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制定系統的規劃;第二是成立了專門機構,但管理辦法和相關制度建設不完善、不系統,即所謂的扎好了架子;第三是沒有成立專門機構,但明確了主管部門,主管部門只是進行業務之間的聯系和協調,沒有整體的發展規劃;第四是既沒有成立專門機構,也沒有明確主管部門,中間業務自發、零亂地發展。

4.服務品種單一,功能不全,含量不高,服務對象層次劃分不細。據悉,全國已開辦的中間業務品種多達260多種,但起主導作用的仍是那些籌資功能較強、日常操作簡單的結算類、類業務,而具有高附加值的融資顧問類業務即為市場提供智力服務的中間業務比較少,很多業務尚處于初級狀態,如銀行卡業務,從數量上看增長很快,但絕大部分是借記卡,有的行全部是借記卡,并且商業銀行普遍反映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有的商業銀行看似開發了不少品種,但量很小,有的甚至僅搭了個架子而已,有的根本不收費,形成有架子無,有內容不收費的局面。

5.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缺乏,阻礙了中間業務的發展。缺乏開拓中間業務的專門人才,已成為技術含量高的品種發展的障礙。長期以來,商業銀行培養了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但缺乏既懂銀行業務,又懂證券、保險、信托等業務的復合型人才,致使有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業務商業銀行想開展而難以開展。如一家國有商業銀行欲成立投資銀行業務部,專門開展兼并重組、基金托管、上市、融資顧問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業務,但因人才缺乏,人員不到位,致使該項業務進展緩慢。

(二)從外部來看,市場環境不佳制約了中間業務的發展

1.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政策不統一。2001年6月,人民銀行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管理暫行規定》給予了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空間和動力,然而,我國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收費政策并不配套,原有收費法規政策缺乏一致性,直至 2003年6月《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價格管理的真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收費行為的規范性,致使銀行與客戶之間、銀行與地方政府部門之間的誤解與糾紛時有發生。如2003年5月份,某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該市物價局聯合發文,為整治企業經營環境而全面清理整頓經營服務性收費,并要求對行政事業單位如工商、稅務、財政、審計、司法、、建設、質量、監督、電力、通信等部門和行業進行重點檢查。但物價部門在執行過程中卻把銀行這樣的企業納入了重點檢查對象。而銀行在中間業務收費中除了支付結算按政府指導價外,其余均按市場調節價執行,表現在銀行與客戶簽訂各類協議。而物價局認為銀行收費沒有依據,要對銀行收費進行清理整頓。據反映,物價局要求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費實行報批制,重新核定銀行的收費標準。而工商部門認為商業銀行各網點開辦的收費業務在網點的營業執照上并未注明,屬于超范圍經營,如未注明保險等。目前,有的商業銀行已被罰款,有的商業銀行正就此事與工商部門交涉。有些工商部門還認為銀行為鼓勵持卡消費對超過一定消費額進行獎勵屬于不正當競爭。與此同時,手續費退費政策得不到很好地執行。按規定,代扣利息稅中的2%作為商業銀行的手續費,但有的稅務部門不認真執行政策,退費不積極,銀行與其多次協商無果,致使退費無限期擱置。以某國有商業銀行為例,自1999年11月開征利息稅以來至2003年6月份,稅務部門應返還該行全省代扣利息稅手續費1592萬元,經過幾年的不斷協商,返還1153萬元,還有439萬元未收回來。而其總行要求代扣費用進大賬,否則視為貪污、挪用,目前該行只能先用營業費用墊支。

2.受傳統觀念,客戶付費意識不強。客戶認為銀行提供無償服務是應當的,吃慣了免費的午餐,一旦收費,客戶抵觸情緒很強,出現客戶炒銀行的現象。如某行對借記卡試著先收取一半即5元的年費,就使該行流失了一批客戶;又如,2003年7月份,某省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儲蓄存款較上月下降3.83億元,其中,活期下降5.58億元,原因主要是該行的總行要求從2003年 7月份開始對異地存款實行收費,致使那些使用此項業務較多的客戶清戶轉行,出現存款搬家現象。

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對中間業務發展的認識。加入WTO以后,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步伐越來越快,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利差將越來越小,利息收入對利潤的貢獻度將大幅下降。到2005年,外資銀行將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如不未雨綢繆,競爭優勢不多。愛立信南京公司轉投花旗銀行上海分行事件,無疑給中國銀行業帶來震驚與思考。因此,商業銀行應盡快轉變“中間業務只是存貸款業務的附屬業務、派生業務”的觀念,制定長遠的戰略規劃和近期發展目標,真正將重心轉移到中間業務收入上來,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戶對不同服務品種的需求。

(二)規范中間業務收費。2003年10月1日,《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將開始實施,《辦法》把收費分為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這意味著收費價格混亂的局面即將結束,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領域的競爭將走向規范,并將從價格競爭為主轉向以提供優質服務為主。各商業銀行應嚴格執行。但《辦法》中的 20條基本都是原則性的,商業銀行應盡快出臺實施細則,給中間業務更明確的依據和操作依據。

(三)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一是加大監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管力度。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既要嚴格監管,又要給予指導,處理好監管與發展的關系,為中間業務的發展與創新提供環境和政策導向;二是應充分發揮銀行業協會的作用。應由協會牽頭,加強商業銀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中間業務收費等一系列進行磋商,達成共識,對拖延、拒絕繳納手續費的單位或變相要價的委托方,商業銀行要協商一致,聯合行動,讓客戶“待價而沽”、炒銀行的現象不再發生,以創建公平競爭環境;三是政府部門要轉變觀念。尤其加入WTO以后,政府應盡快將條塊性的專業市場管理轉變到以提供優質服務為主上來,促進中間業務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中間業務管理機構。各商業銀行應成立中間業務管理委員會,負責一切中間業務的有關事宜,制定發展目標、新產品開發戰略和市場營銷策略,實現中間業務計劃,開展中間業務統計活動,進行監測、和通報,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檢查監督本系統全省中間業務的開展情況。

(五)建立健全內控制度,防范中間業務風險。中間業務品種繁多,有的業務存在風險,商業銀行必須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如建立中間業務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建立客戶信用評級制度、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加強對中間業務的內部稽核和監督等。

(六)加快培養綜合性人才,加快中間業務發展。中間業務是集人才、技術、機構、、信息、資金、信譽等于一身的特殊業務,因此,中間業務對員工綜合素質的要求特別高,要求員工既要熟悉傳統業務,又要具有創新意識;既要熟悉銀行業務,又要懂保險、證券、信托、房地產等其他金融與非金融業務;既要懂人民幣業務,又要懂外幣業務;既要懂財務管理,又要懂市場營銷;既要了解國內中間業務發展狀況,又要了解國際中間業務發展狀況與趨勢。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隊伍對促進中間業務發展的影響意義重大,中間業務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各家商業銀行要采取措施,引進人才,培訓現有員工,對自學成才或在培訓中、在業務中成績突出的員工實行獎勵,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僅如此,決策層的領導也要盡快掌握關于中間業務的知識,實踐經驗,以提高決策層的領導水平和科學決策水平。

篇8

關鍵詞:債務市場;商業銀行;中間業務

中圖分類號:F83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4392(2007)08-0020-04

在當前債務市場迅猛發展、政策層面強調間接金融與直接金融平衡協調發展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傳統模式面臨空前挑戰,發展新興業務的巨大商機日益顯現。這迫使商業銀行必須實施戰略轉型,從傳統的存貸款業務轉向債務市場業務,從而改變自身的生存環境、業務結構和管理模式。

一、債務市場發展現狀及其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債券發行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有待改善

近年來,我國債務市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見表1)。一方面,債券發行總量從2001年5849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57096億元,增長了8.8倍,呈現逐年快速大幅度增長勢頭。另一方面,債券品種呈現多樣化,不僅發行了政府債券、金融債券、企業債券,而且還大量發行了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債、資產支持證券和國際機構債券等新興品種。

但從債券的結構看,目前我國債券是以央行票據、金融債券為主,而以企業為主體發行的債券較少,尤其是企業債券的規模過小。2006年,央票和金融債券占債券總量的80.8%,其中僅央行票據就占64.0%,從2002年到2006年增長了17.9倍;而以企業為主體的債券只占19.2%,尤其是企業債券僅占1.7%。以央票和金融債券為主的債券市場主要是為金融機構服務而較少為實體經濟服務,容易促進虛擬經濟發展而實體經濟融資不足。因此,債券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二)直接融資發展較快,對商業銀行貸款客戶的分流明顯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和資本市場的發展,規范市場運行的法規制度日益完善,資金供需雙方之間的信息更加透明化,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日益降低,資金需求方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不僅成為現實可行的選擇,也是降低融資成本、改善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效手段。因此,優質大中型企業通過股票上市、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不僅有其內在動力,也是當前國家大力提倡改善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范金融風險過度集中于銀行的政策著力點。這些能夠進行直接融資的企業往往是銀行的優質客戶,毫無疑問,直接融資分流了銀行的優質貸款客戶,對以存貸款為核心業務的傳統銀行帶來巨大沖擊。

從2001-2006年,我國以股票、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為主構成的直接融資所占比重由最低的4.5%提高到23.2%,直接融資占比大幅提升(見表2)。而在我國企業直接融資構成中,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日益成為重要品種,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10.1%提高到2006年的41.2%。在這六年間,銀行貸款增量在企業融資中所占的比重由95.5%降至76.8%,下降了18.7個百分點,直接融資分流銀行貸款的影響十分明顯。

(三)我國債券占銀行資產的比例處于較低水平,發展空間巨大

債券占銀行資產的百分比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一個國家銀行融資和債務融資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20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我國債券占銀行資產的比例都在10%以下,而同期德國、日本、韓國的這一比例基本處于50%左右,美國平均水平更是高達近200%(見表3)。按照同一口徑比較,我國2001-2006年債券占銀行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8%、5.6%、8.5%、11.9%、16.7%、19.5%。這一比例近年來有較大幅度提高,主要由于人民銀行從2003年起發行了大量的央行票據,但仍與成熟債券市場的國家有較大差距。這表明我國債券市場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債務市場發展促進商業銀行轉型

(一)推動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轉型

以債券為重要品種的資本市場業務快速發展,迫使商業銀行積極拓展中間業務。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大中型企業將在更大程度上依賴發行債券等直接融資渠道獲取資金,商業銀行傳統的以大中型客戶為貸款導向的信貸盈利模式將受到直接沖擊,但以承分銷為代表的投資銀行業務和債券等各種衍生產品的投資業務將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成為商業銀行的重要利潤來源。同時,資本充足率8%的監管要求也給銀行貸款業務的擴張帶來了較強的資本約束,迫使商業銀行積極開拓低資本占用的債券業務,并通過債券市場的產品設計、承分銷等多種業務,進一步提高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有利于推進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轉型。

目前發達國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一般為40%-50%,已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如美國銀行業從1998-2004年,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由29%上升到4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無論是絕對量還是相對量都很低,占總收入的比重一般都低于10%,只有少數銀行超過了這一比例水平。

(二)推進商業銀行改善管理模式

債券及其創新工具的發展,推進商業銀行擺脫傳統的僅從資產和負債結構考慮流動性問題的模式,而以債券資本市場獨有的特點為其提供主動和動態的流動性管理,從而提高流動性管理水平。商業銀行通過在銀行間市場進行主動負債,如發行次級債券、大額可轉讓存單、金融債券等方式,鎖定負債期限,減少或消除流動性風險敞口。在信貸風險控制操作上,商業銀行還通過資產證券化,將較長期限的資產,特別是信貸資產以證券化的方式通過債券市場進行銷售,從而縮短商業銀行資產的整體期限,優化存量資產結構。

隨著央行票據等短期債券品種的增加,Shibor報價和做市商管理新規的推出,商業銀行具備了利率市場化管理的基礎條件,可以根據利率的變化,制定公開市場操作的統一策略,提高統一定價能力,從而運用短期利率市場化的手段來調控銀行系統內資金的運用用途。

按照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商業銀行可以發行債券,并可計入附屬資本,從而提高資本管理能力。2004年6月,銀監會與人民銀行聯合了《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管理辦法》,允許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市場發行次級債券,明顯改善了銀行資本金不足、資本補充渠道單一的狀況。為進一步擴展商業銀行補充資本的渠道,2005年銀監會又推出了“混合資本工具”,為商業銀行開辟了補充附屬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的新渠道,并選擇以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債券作為主要形式,命名為混合資本債券。因此,商業銀行在可以最多發行占核心資本50%的次級債的情況下,推出混合資本債券,可以填補次級債不足核心資本100%的差額部分,從而提高附屬資本在監管資本中的比重。

(三)推動商業銀行實現財富管理職能

銀行間市場交易的債券是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投資品種,所以債券品種的結構和收益水平將直接影響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影響銀行能否實現財富管理的職能。在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中,銀行扮演著社會資金供給的主導角色。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居民收入出現快速增長,而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帶動了居民金融資產的增加和對金融產品需求的多樣化。因此,原來的以間接融資為絕對主導的融資格局將逐漸被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平衡的格局所替代,債務資本市場得以長足發展,以直接融資為特征的理財產品大量出現,從而推動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快速增長,其財富管理職能日益凸顯。

由于債券產品與金融創新密不可分,許多復雜的金融衍生產品都是源于債券,大量的理財產品更是以債券為基礎和依托。據《2007中國金融理財報告》分析認為,我國理財市場已進入到發展的黃金期,理財業務將是未來中國市場上最具成長性的業務。這為商業銀行實現財富管理職能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由于銀行業占據著大部分金融市場份額,擁有數量龐大的營業網點和銷售渠道,因此在競爭中可利用其網點和規模優勢,成為理財業務的主要角色,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服務,進而實現財富管理職能。

三、依托債務市場促進商業銀行轉型的思路與措施

(一)積極拓展企業債券市場業務

從國家政策層面看,今后我國將推進企業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繼續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促使發債主體的多元化,選擇更多的優質企業,包括民營企業發行債券。商業銀行應抓住這一機會,努力創造條件,大力拓展企業債券市場業務。

一是確定銀行間債券市場作為企業債券交易市場的主導地位。目前,企業債券主要在交易所上市流通,由于缺乏成熟的機構投資者,二級市場不活躍,一級市場發債成本偏高,從而制約了企業債券的發展。銀行間債券市場經過十年來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具有較大規模的合格機構投資者市場,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框架和登記托管結算體系,可以作為企業債券交易的成熟平臺。

二是發揮商業銀行的優勢,開拓企業債券市場業務。可以利用銀行網點渠道多的優勢,設立銀行基金公司,發行債券基金,開辟非金融企業和個人間接投資債券的渠道,探索與債券登記公司共同組建債券經紀公司,專門從事債券經紀業務。其次,努力開拓商業銀行的債券承銷和擔保的功能,開展債券自營和業務,探索對非金融機構和個人開展柜臺交易,提高企業債券的流動性。

三是完善企業債券的政策環境。首先,尋求銀行投資債券的政策突破和支持,利用銀行自有資金,并爭取監管部門批準銀行更大范圍的資金投資企業債券。其次,加強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業債券發行主體的市場透明度。再次,放松管理制度;取消企業債券額度管理,改發行審批制為核準制; 取消發行利率管制,由企業信用和市場供需決定利率水平;取消強制性的擔保要求,推行內部增級和專業擔保機制。

(二)開發國債和市政債券市場業務

一是優化國債期限結構,擴展商業銀行的投資機會。商業銀行開發國債市場業務,要以國債市場本身的完善為基礎。我國國債大部分是3-5年期,長期(10年以上)和短期的國債品種和市場存量均不足,這種期限過于集中的國債結構容易造成財政償還高峰和國債流動規模膨脹過快,也會影響商業銀行資產配置的需要和國債投資的需要。因此,我國應適度增加超長期和短期的國債品種,優化國債結構。商業銀行可擔當國債主承銷的角色,對國債進行做市,提高國債的流動性;發展柜臺國債市場,滿足廣范圍、多元化的國債投資需求。

二是發行市政債券,為地方經濟建設開辟資金渠道。目前首先需要國家以法律法規形式明確地方政府的發債權,選擇部分城市進行試點。在此情況下,選擇銀行間債券市場作為市政債券的交易平臺,以銀行柜臺市場作為輔助和補充,形成順暢的市政債券發行和流通機制,帶動商業銀行在市政債券方面的投資機會。

(三)開拓新興債券市場,發展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

目前,各家商業銀行都在積極探索綜合經營趨勢,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債務市場的發展以及以債券為基礎的衍生創新產品的大量涌現,既是綜合經營趨勢的推動力量,也是其實踐場所。對于發展初期的銀行,受業務資格和自身能力約束,適宜以銀團貸款、資產買賣、短期融資券、項目融資、財務顧問等債務市場業務為主。對于相對成熟的銀行,可以探索設立金融租賃公司、銀行保險公司和年金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并可收購信托公司或與之全面合作。

從債券市場的角度考慮,商業銀行近期可重點開拓下列業務:

一是與信托公司展開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商業銀行可在信托業務中擔當信托資產托管人、賬戶管理人的角色,可以合作發行銀信連結理財產品,還可以開展受益權質押貸款、投資管理、資產置換和擔保等業務等。同時,抓住目前監管層支持商業銀行收購信托公司的政策機會,針對信托公司目前處境比較艱難的狀況,商業銀行可以收購信托公司,并開展人民幣理財、信貸資產轉讓信托、企業年金以及不良資產處置等信托創新業務。

二是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對于“短存長貸”矛盾突出的銀行,其資產負債期限不匹配,流動性風險將不斷加大。為消除或緩解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壓力,可通過特殊目的信托(SPT)方式將流動性較差的中長期貸款資產證券化,同時獲取高流動性的現金資產。因此,流動性存在一定風險、長期資產比重較大的銀行應當是資產支持證券的出售方,而新興銀行急需擴大資產規模,應當是資產支持證券的購買方。

三是拓展企業年金業務。企業年金分為受托人、賬戶管理人、托管人以及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四類,商業銀行可重點擔當賬戶管理人以及托管人角色,還可以積極探索商業銀行自身設立企業年金管理公司,更加全方位地拓展企業年金業務。

參考文獻:

[1]羊子林:《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積極探索綜合經營》,《天津日報》2007/4/20

[2]何志剛:《中國企業債券市場:效應與發展模式》,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

篇9

關鍵詞:低碳;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1

一、前言

隨著全球氣候不斷變暖,各類氣候災難頻發,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其中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氣體成為造成全球氣溫升高的元兇,節能減排成為全球人類迫切解決的問題。繼2005年《京都協定書》為世界提供了節能減排機制后,哥本哈根大會再一次把發展低碳經濟,聯合遏制全球變暖擺在了人們生存面前,發展低碳經濟成為當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

中國碳金融市場發展相比國外而言,在時間上起步晚,在發展規模上相比而言比較低,在銀行業參與方面,深度水平弱。中國碳金融市場雖然具有豐富的碳能源替代資源和減排市場,但中國碳金融市場也發展卻先對滯后。據測算,2013年發達國家完成60億頓的減排項目其中就有約40億噸來自購買中國的減排指標,而中國每年至少約1.5億噸的二氧化碳核定減排量則能夠創造低碳交易最高可達23億美元,但是,中國銀行業涉及碳金融業務主要集中在減排貸款方面,僅有少數銀行拓展了CDM咨詢中介及相關服務、碳金融理財產品經營。當前,雖然中國銀行業在碳金融業務市場有所發展,但是核心技術層面并未觸及,中國銀行碳金融產品政策、產品研發和銷售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如果中國銀行不能果斷在低碳背景下就碳交易、碳證券等金融產品進行研究和開發,那么中國銀行碳金融業務就會和世界碳金融市場脫軌越來越嚴重,就會喪失在碳金融市場的發言權和定價權。

三、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戰略分析

1.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的優勢

中國商業銀行發展至今,資本實力不斷壯大,在管理上也更加科學化、專業化,部分商業銀行已經走出國門在境外上市,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中國商業銀行有著完善的機構布局和穩定的客戶源,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商業銀行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機構布局,積累了一大批穩定的客戶源;中國商業銀行與本區域政治、經濟有著密切關系,有利于掌握充足的市場信息和吸收可靠的政策保障;在經歷市場經濟改革風險過程中,中國商業銀行積累了寶貴的風險管理經驗,具備一定的抵御風險能力。

2.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的劣勢

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的劣勢在于社會責任感相對不足,過分注重經濟利益,而碳金融發展盈利過程相對較長,這與商業銀行發展的營利性追逐理念相背離;中國商業銀行對碳金融業務認知缺乏,在對碳金融政策、市場、產品等方面認識不到位的情況下,商業銀行不愿意扛著風險進入;中國商業銀行缺乏碳金融專業研發、管理與銷售人才,在我國碳金融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面對國際市場競爭,人才就顯得至關重要,而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人才儲備時間短,人才結構相對單一,這使得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缺乏人才支撐。

3.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的機遇

碳金融業務發展在國際上依然形成共識,國際化合作與交流也日漸頻繁,這些為我國商業銀行了解世界碳金融發展提供了機遇,有利于通過交流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的開發能力,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政策也對碳金融發展提供了支持,契合了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我國碳金融市場潛力巨大,我國國內碳排放量相對較高,在履行節能減排義務的同時,碳金融業務開發也贏得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4.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的挑戰

一是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缺乏必備的碳金融交易制度,也沒有完善的碳金融交易場所和平臺,這些因素導致我國在降低溫室氣體方面效率低下,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國商業銀行在國際碳金融領域沒有話語權;二是碳金融業務具有較大的風險性,中國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業務不僅要承受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還要承受然金融國際政策和國家政策影響,因為國際碳金融協議具有階段性,在協議完成階段后國際政策和國家政策也會相應出現變動,這給國際碳金融發展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三是國際碳金融業務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起步晚,不具有市場優勢,在業務競爭方面缺乏競爭力。

四、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對策

1.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要善于運用外部機遇

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面臨的劣勢處境決定了其必須進行高效的外部機遇應用,這就要求中國商業銀行需要與經濟、政治各界多交流、多協商,提高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完善商業銀行的內部運行機制,提高商業銀行技術整合和產品研發能力。

2.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要善于戰略轉變

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具有階段性,因此在發展戰略選擇上要具有靈活性。當前階段我國應選擇借鑒為主的道路,通過學習和交流,多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并做好引進工作,等發展時機逐步成熟,經驗積累增多后,然后再選擇創新發展道路,通過利用國內資源和政策優勢,創造符合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的市場平臺,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發展渠道。

3.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內要抓人才,外要抓政策

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發展關鍵在于人才,通過儲備碳金融人才來達到提高競爭力的目的是一條可持續性較強的發展道路。因此,商業銀行要專門組建碳金融人才引進和培養機構,多鼓勵人才對外交流,吸納國際市場最新的碳金融發展信息,為提高中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碳金融業務發展離不開外部的政策環境。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碳金融發展符合當前發展需要,中國商業銀行要善于把握政策導向,提前針對政策組建碳金融發展團隊,以便加強碳金融產品的研發和銷售。

參考文獻:

[1]陳游.碳金融:我國商業銀行的機遇與挑戰[J].財經科學,2009,11.

篇10

在金融體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動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無疑是我國銀行業改革的主體,我國國有銀行曾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不容置疑,但是現如今其本身體制已嚴重束縛了自身發展。加快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發展不僅有利于其本身經營效益的增長,也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本文從國有商業銀行發展現狀入手,在深入研究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體制問題的基礎上引出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今后的改革發展與未來展望。

【關鍵詞】

國有商業銀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體制

中國現有的機制體制決定了短時間內我國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國有商業銀行的主體地位不會動搖,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即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力軍,也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先行者。然而,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增加、經濟效益下滑、風險規模增加。因此,加緊實施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與發展,提升金融服務質量、提高經濟效益、改善銀行金融管理,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資源配置和中國金融全球化、國際化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20多年以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已然取得了不小的收獲,但是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發展遇到了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

一、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的體制問題

(一)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發展現狀20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金融市場的日益發展和金融全球化、信息化、自由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外部環境隨即受到影響,國有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生存環境面臨著巨大的威脅,銀行業開始調整其發展戰略和組織結構,業務范圍擴展到證券、基金、信托、投資及資產管理等,至此,國有商業銀行不僅具有傳統的信用中介功能、融資功能,還具備資產管理、信托投資、保險、經紀和投資銀行等功能。伴隨著改革的日益深化,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意識,風險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皆不可同日而語。但與國外銀行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規模上看,國有商業銀行在資產規模和業務規模上都位居世界銀行前列,但沒有達成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優勢。在風險性方面,從資本充足率上看,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較低,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風險資產占比大,從不良資產比率來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率比國外高。在效率性指標方面,從人均利潤率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明顯不占有優勢,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國銀行冗員嚴重,人員結構有待優化。

(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產權不明晰嚴重制約了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具體來說一是產權結構單一,單一的公有制國有獨資企業的安排,導致了政府所有權的不明晰,以致企業缺乏所有權的約束;二是政企不分,目前四大銀行仍存在著企業和國家機關的雙重性質,作為企業由于單一產權體制致使約束的軟化,以致存在著以公謀私的現象,作為企業,銀行內部職工的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銀行利潤最大化的根本目的得不到最大限度的釋放。2.經營結構和治理能力上的缺陷國有銀行的發展歷史決定了其不可避免存在計劃經濟的烙印,官商一體的長期性制約了其市場意識,導致其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競爭意識淡薄,創新思維滯后。因此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在其長期發展的進程中形成了體制陳舊、機構臃腫、人員冗雜的種種不良現象。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與治理能力已嚴重限制了其發展壯大。

二、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策略

(一)重組國有商業銀行,實現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均衡發展70年代末期以來,我們打破了銀行業“大一統”傳統模式,實現了銀行組織體系多元化。目前,我國基本上建立起了以國有銀行為主體,股份制國有商業銀行和地方國有商業銀行共存的多元化金融體系,這一金融體系無疑不僅加強了銀行業競爭力,也提高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然而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體系仍是具有寡頭壟斷性質的,其特點是行業過度集中,少數銀行規模過大,更多的銀行規模過小;依托國內市場的銀行過多,依托國外市場的銀行過少,以致損害了競爭的公平性。中國現行的經濟體制決定了未來一個較長時間內國有銀行的主體地位不會動搖,其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矛盾決定了國有銀行改革力度要大,其一解決其產權主體缺位的問題,建立起規范,有力的產權制度;其二是并撤分支機構,精簡人員。而股份制國有商業銀行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的扶持與支持,在利率政策和稅收優惠的基礎上扶持其發展壯大;科學界定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的平等競爭關系,避免政策歧視。

(二)加速電子銀行建設,加快電子金融產品創新步伐數字化社會的發展一日千里,電子網絡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并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信息獲取方式;對銀行業來講,在信息化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的時候,銀行業改革也迫在眉睫。全球國有商業銀行在當前信息化技術的影響下,業已形成經營方式網絡化,機構網點虛擬化等趨勢。在網絡金融格局的影響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應加快銀行電子化和網絡化建設以適應現代國有商業銀行發展的要求,根據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電子化發展現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依據自上而下的技術開發模式,全行全方位的協調配合,面向市場,面向管理,共同致力于金融電子化建設;二是信息化系統的建設規劃,建設以電子網絡為平臺,集業務處理,客戶服務,客戶維護為一體的電子信息化系統;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通過電子化網絡的建設,引導整個銀行業業務服務流程,經營管理模式和功能的創新再造。

(三)落實風險責任制,提高員工創新能力與動力如今是知識經濟與互聯網相輔相成,取長補短的年代,當前競爭的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企業應牢記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其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國有商業銀行需實施行長責任制,將其任免、升遷、提拔與其在任的績效相掛鉤;在中層領導干部之間鼓勵能者上、庸者下,增強其責任心促使其努力工作;實行員工績效工資制和末位淘汰制,鼓勵公平競爭的同時,獎勤罰懶,提高員工工作動力和創新能力。

三、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發展展望

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依然存在著經營機制不健全,資本充足率低的現象,其改革在相應的政策和法律的相輔相成的,我們應繼續對國有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造,以產權改革為突破口,因地制宜的走市場化道路,改制成有獨立法人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形成真正意義的市場化主體,在把握銀行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完善提升其各項職能,推動改革的創新發展,并應積極迎合歷史潮流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相信國有商業銀行依然是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主力軍。

【參考文獻】

[1]郭建偉,孟奕岑.中國金融穩定的實現:金融倫理道德的實驗分析[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1).

[2]董曉健.依靠改革創新激活發展活力[J].當代江西,2015.(11).

[3]高灼琴,楊瑩.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