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的質量分數范文

時間:2023-06-16 17:37: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學的質量分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化學的質量分數

篇1

【關鍵詞】化學教學;教學行為;評課;質性描述;量化分析

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徑是教師間的聽課、評課、磨課,在評課中推動聽課者、評課者、授課者的共同提高。近兩年福建省教師課堂教學技能大賽有評課這一項目,為了提高教師的評課能力和評課水平,筆者根據自己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研究結合實際評課經驗,認為評課不能只是簡單評述某節課氣氛好,收獲多,細節處理到位,或引入巧,重點突出,結課妙等等,也就是說以前的單純質化描述已不能適應了,必須引進量化分析,把質化描述和量化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量化中認識一節課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客觀、科學評價一節課。

一、化學評課中的質化描述

質化描述評價是指評課者用語言或文字對授課情況進行描述性的評價,主要是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師素質,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說。近幾年有研究者還對上面五個方面進行細分,賦予一定的分值,根據達成度分等次給分,最后評出總分。根據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以及多年的評課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一看面,二看線,三看點,四看輔助線”來描述評價一節課。一看面:即課的整體效果。主要看課堂是否整體把握住學科體系,在學科體系中展開教學;看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看課的結構與安排是否合理,課堂教學節奏是否合理;看課的目標達成度,即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二看線:即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這條主線。師生互動、交流,達到共同成長,教學是否關注到主體與個體的成長。具體一條是教師教的這條線,從教師的語言、教態、機智、親和度、課堂表現、教學基本功、教師情緒等方面評價。另一條是學生學的這條線,從學生學得如何、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的參與度與參與愉悅度來考量。三看點:即課堂教學的亮點、創新點、個性特色。可以是教師對問題的處理有特色,也可以是師生教與學認知的碰撞點、課的延伸點的絕妙處理,還可以是教師教學的個性特色,他人難于模仿雷同的,不能是大家都差不多的。四看輔助線:即教學的輔助與服務。考量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情況;多媒體的合理應用情況;作業的布置與反饋情況;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方法的指導情況。從以上四個維度來描述一節課已是較全面準確的,對單課堂也能較好地評說,但他取決于評課者的專業水平、經驗,沒有固有標準,是一種模糊評價,比如課堂教學怎樣的節奏才能算是合理呢,沒有量的限度;學生的參與度如何計算;教師的提問、講解、追問等語言行為是否合理等等。這就需要有量化的分析。

二、化學評課中教學行為的量化分析

我們通過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研究,選取東北師大鄭長龍教授在《化學課程與教學論》一書中對教學行為的分類法,即語言行為、指導行為和直觀行為三類,具體如下:

語言行為 直觀

行為

指導

行為

啟發式提問

追問

設問

強調

過渡

總結

指正

學練

法習

指指

導導

表1課堂教學行為分類

根據評課的要求和聽課者在聽課過程中易于記錄關注的點,我們只選擇其中幾項重要的教學行為進行統計比較,通過比較、分析讓教師們從量的觀點認識教學成功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從量化的觀點來評價一節課。下面以《鹽類的水解》第一課時為例來進行說明。

在學習《鹽類水解》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衡特征及移動原理,并討論了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包括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和水的電離平衡兩個平衡體系。學生也初步從微觀角度認識了溶液酸堿性的實質。本節內容包括鹽類水解和鹽類水解的利用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重點內容。教材在設計上先是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鹽溶液的酸堿性,獲取鹽溶液并不一定呈中性的感性認知,并通過討論活動從宏觀上認識并概括出鹽的組成與其溶液酸堿性之間的關系,這是第一層。在學生完成感性認識后,教材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去探究鹽溶液呈酸堿性的本質,教材分類討論了鹽在水溶液中形成弱酸或弱堿的過程,分析了這一變化對水電離平衡的影響,從微觀粒子變化的角度揭示了鹽溶液酸堿性的本質。第二部分實際上是討論平衡移動原理在鹽類水解平衡上的應用,及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意義。第一課時的知識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實質,掌握水解的規律,學會鹽類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一)課堂教學時間控制分析

表2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表

引入

(分鐘) 展開(分鐘) 小結

(分鐘)

老師 7 鹽類水解規律 鹽類水解實質 水解離子方程式 4

8 9 14

從教學時間的分配來看(見表2),老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材內容進行處理,在引入時,先復習初中堿跟酸反應生成鹽的類型歸類,為后面講解鹽的類型與其水溶液的酸堿性的關系打下伏筆,接著由學生生活中玩過或抹過肥皂水的滑膩感引出氯化銨水溶液與鎂條的實驗,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并提出學習目標,這樣從學生熟知的生活現象中發現問題,形成認知沖突,激發探究欲望,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準備解決的問題上來,講課很順又節約時間。在水解規律,水解實質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分別用8、9、14分鐘,從本課的重點、難點分析是合理的,課堂節奏較好,結課用了4分鐘,結合課本練習的講評歸納本節學習內容。在水解實質中,老師抓住水的電離平衡的影響因素,醋酸根結合水電離出來的氫離子,生成弱電解質,使氫離子濃度降低,促進水的電離,溶液呈堿性。既簡單明了,又抓住本質。接著讓學生依據例子自己解決氯化銨的水解,將教材中其余鹽的水解的分析,改成問題解決由學生自行解決,既能及時鞏固剛剛學習的分析方法,又能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在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老師用14分鐘,時間充足,練習到位,易錯點點撥到位。結課用了4分鐘,歸納引導好,指導學生學法。

(二)課堂教學行為時間控制分析

表3課堂教學行為時間表

教師類別 教師展示、實驗講解

(分鐘) 師生互動、問答

(分鐘) 學生小組活動(分鐘) 總教學時間(分鐘)

老師 時間 25 11 6 42

占總課時比例 59.5% 26.2% 14.3%

從課堂教學行為時間上看(見表3),講解時間占總教學時間的59.5%,講述時間太長說明老師沒有采取實驗探究教學,在時間統計時我們將教師展示、演示實驗計為教師講解,老師總體安排合理,講解時間若扣去演示時間8分鐘,對本節屬概念教學是合適的;從課堂上學生小組活動的時間占總教學時間的14.3%,老師給學生留出了比較充分的時間去觀察實驗現象和練習,課堂上老師演示實驗操作完,五支試管分五組讓學生傳遞細致觀察,討論實驗現象,另留出3分鐘來讓學生練習水解離子方程式書寫,時間充分有效;老師課堂上師生互動、問答的時間占總教學時間的26.2%,這說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都是在和教師的對話和交流中學習的,師生問答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交流分析水解的規律和實質,教師給與及時的反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緊湊,思維流暢,有老師對這節課評價為“行云流水”,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問的有效性分析

表4提問情況統計表

提問次數 單獨提問次數 提問停頓(在3秒以下的次數) 學生個別回答人次 “是非型”提問的次數 提問后學生沉默次數

老師 70次 2 0次 2人 0 0

從課堂提問的次數來看(見表4),提問70次,老師采取的是“引導、討論”為主的啟發教學,由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質疑,通過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故整堂課都是在師生的問答、討論、交流中完成的。還有老師善于設計臺階式問題,降低了提問的難度,課堂連續性較好;如在剖析水解本質時,設置如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①溶液顯堿性的本質是什么?②是由CH3COONa溶液中哪種離子引起的呢?③為什么CH3COO-會引起這種變化?這樣設計的思考題,既切合學生實際,又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從思維起點逐漸向終點延伸,最終得到了答案。

老師提問次數多,但提問很多是對學生的啟發式提問,在課堂上沒有出現“是不是”、“對不對”的簡單低效提問,這個是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注意的問題。

總之,在課堂教學評課中,評課者有意識記錄教學行為時間,次數,在評課中把量化化分析和質性描述有機結合起來,會達到有理有據的評說效果。這樣,才能讓上課者恍然大悟,讓聽課者茅塞頓開。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瑞舒伐他汀;頸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

[中圖分類號] R972+.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6(c)-0069-03頸動脈粥樣硬化多缺乏明顯自覺癥狀,且容易導致心腦血管意外的突然發生,往往造成重要臟器不可逆損害,臨床治療較為棘手,患者往往預后不良,遺留嚴重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1],所以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極為關鍵,而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多合并高脂血癥,且高脂血癥也是導致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病因[2],所以在預防治療中控制血脂尤為重要。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是誘發早期頸動脈粥樣硬化發作和心血管病進展的主要因素之一[3]。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類藥物,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較其他他汀類藥物療效更為明顯,且具有良好的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作用[4],本研究采用3種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研究其劑量與調脂以及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作用之間的關系,并分析其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08年5月~2011年5月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110例作為臨床研究資料,本組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標準篩選,診斷符合頸動脈粥樣硬化且合并高脂血癥。將本組患者隨機抽樣分為3組,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即5 mg組(A組)、10 mg組(B組)、20 mg組(C組)。A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48~73歲,平均(58.36±3.69)歲;B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齡47~75歲,平均(57.97±3.87)歲;C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齡46~72歲,平均(59.63±3.66)歲。所有患者治療前12周均未接受過他汀類或其他影響血脂的藥物治療,均未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無糖尿病、高血壓,無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

1.2 治療方法

本研究3組患者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A組給予5 mg,晚餐后頓服;B組給予10 mg,晚餐后頓服;C組給予20 mg,晚餐后頓服。6個月為1療程,所有患者接受的其他基礎治療相同。

1.3 觀察指標

3組患者治療前后均查血脂、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并觀察記錄其治療前后變化,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以及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所有數據經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P < 0.05或P < 0.01),但總體療效C組優于B組;B組優于A組(P < 0.05或P < 0.01)。見表1。

表1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各指標比較(x±s,mmol/L)

注:各組間相比,*P < 0.05,**P < 0.01;與A組相比,#P < 0.05,##P < 0.01;與B組相比,P < 0.05, P < 0.01

2.2 3組患者血脂治療前后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比較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降低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P < 0.05或P < 0.01),但總體療效C組優于B組;B組優于A組(P < 0.05或P < 0.01)。見表2。

2.3 不良反應

本研究所有患者治療過程中經過觀察,僅C組出現1例患者短期轉氨酶輕度升高,2周后復查好轉,3例患者出現消化道反應,對癥處理后好轉,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

3 討論

頸動脈是動脈粥樣硬化最先累及的血管[5],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的標志,而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病情發展也反映了預防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征的療效。高脂血癥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6],動脈硬化患者往往會合并高脂血癥,故而調節血脂對預防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尤其關鍵,通過觀察血脂水平以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及頸內膜-中膜厚度可以良好的反映預防和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7]。另外高脂血癥還會導致動脈血管舒張功能受損,致使血壓升高,加劇高血壓靶器官損害,與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存在密切關系,調節血脂對于預防腦血管疾病以及防治高血壓靶器官損害意義重大[8]。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類降脂藥物,是全合成單一對映異構體化合物,有研究[9]證明其對HMG2CoA還原酶的抑制作用較同類藥物更強,另外瑞舒伐他汀對肝臟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的競爭抑制作用以及降脂作用均較其他現有他汀類藥物更強,可顯著提高患者降脂達標率[10],另外其還具有藥物相互作用小,選擇性高,不良反應少,年齡以及性別對藥代動力學無影響,半衰期長,只需每日1次,服用方便,患者依從性高等優點。

本研究采用不用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并觀察其血脂指標以及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發現瑞舒伐他汀可以顯著降低TC、TG、LDL-C以及頸動脈斑塊面積、頸內膜-中膜厚度,可以有效升高HDL-C水平,且劑量越大療效越明顯,說明瑞舒伐他汀藥效存在一定的劑量依賴性,臨床用藥應該根據患者需要選擇合適劑量。3種劑量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不過在大劑量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輕度的轉氨酶升高和消化道反應,說明大劑量治療時需要密切觀察,與低劑量組相比安全性較低,但不排除本研究受到樣本數量不夠大的制約而出現誤差,有待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抽樣研究確定。

綜上所述,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經動脈粥樣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療效存在一定的劑量依賴性,其調脂抗炎、抗動脈硬化作用等作用顯著,不同劑量治療均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可以臨床推廣,但瑞舒伐他汀的劑量與療效相關曲線仍值得多中心、大樣本的隨機抽樣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國富. 老年心腦血管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 山東醫藥,2008,48(25):66-67.

[2] 李玉靜,陳宏強. 高血壓合并高血脂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影響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1,7(1):110-111.

[3] Johnson NP,Gould K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ew concept; resting myocardial perfusion heterogeneity quantified bymarkovion analysis of PET identifies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2 erosclerosis in 1 034 subjects[J]. J NuclMed,2005,46(9):1427-1437.

[4] 牛甲民,尹杰.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鈣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 哈爾濱醫藥,2010,30(2):19-21.

[5] Cohn JN,Duprez DA,Grandits GA. Arterial elasticity as part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of cardiovascular risk and drug treatment[J]. Hypertension,2005,46(1):217-220.

[6] 丁紹祥. 脂質代謝失調作為慢性應激原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2154-2157.

[7] 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crate lipid lomering with statiom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40.

[8] 馬杰,徐新娟. 高血壓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09,30(1):55.

[9] 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 al. 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the ASTEROID trial[J]. JAMA,2006,295(13):1556-4565.

篇3

分層教學現如今已經在教學中應用的非常廣泛,應用分層教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不至于出現顧頭不顧尾的情況,這種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高效性和人性化。在職業化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的方法是教學歷程的一個很大的進步,如今的社會存在學生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更新教學手段以及研究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知識的教學措施是適應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所以,在職業化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進行教學顯得格外重要。

一、 職業化學教學分層教學的目的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依據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因材施教。在現代化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學生化學水平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教育生源組成復雜,如果再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授課,必然會造成一種兩極分化的現象,造成優秀的學生更加優秀,同時成績差的學生更加差,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職業化學教學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方法,以達到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要求。

二、 職業化學教學分層教學的措施

(一)教學對象分層。由于接受職業教學的學生數量過于龐大,能力方面也是各不相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教學對象分層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學習化學的障礙。按文理科來分,可以將學生分為理科生和文科生,因為理科生的化學基礎和文科生的化學基礎是大不相同的,在教學中必須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才能真正的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再者,一些城市即使是理科生也有可能不學化學,例如江蘇等地的理科生可以任意選取自己擅長的課程,而不作為強制,這種即使是理科生,但是在進行職業化學教學的分層教學中依然被歸為非化學類理科生。教學對象分層也可以分為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顯性分層就是依據化學水平的不同,進行分班,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能夠輕松許多,對于學生來說學到的知識也會大大的提高。隱性分層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化學水平的了解,在心里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范圍,對于化學基礎比較扎實的可以鼓勵他們學習一些更為深層的東西,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教學對象分層的初衷也是為了整體的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學校的初衷也是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 教學過程分層。化學的教學是一個非常具有系統性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按照書本的順序,從頭到尾來給學生進行講解,但是在進行職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將整個化學教科書進行整體的規劃,決定先講哪里后講哪里一定要提前給弄清楚,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化學知識掌握的情況來進行教學,而不能盲目的進行施教。比如說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技巧可能對于理科生來說不是什么難事,但是一定要考慮到文科生的情況,所以,理科生可以適當的輔助一下文科生,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學習化學的困難,可以在化學教學順序上進行以下調整:首先進行各種化學物質的名稱、化學符號以及這些物質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等基礎知識的講解;其次進行各種化學反應現象的講解,這一部分必須要和試驗結合在一起,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各種化學用具拿到教室里給同學們演示化學反應,也可以將學生帶到實驗室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加大學生對各類反應的印象,之后為同學們講解各類化學方程式的講解,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和配平相當于化學的入門基礎,這一部分教師一定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最后才應該進行各種有機化學的講解。應該也這樣教學過程來進行分層。教學分層主要是教師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將化學教學進行分層,從而取得職業化學的教學分層的高效性。

(三) 教學評價分層。教學評價分層能是指在化學考核的過程中應該采用不同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對于同一份化學試卷,基礎好的同學可能考得也不錯,基礎差的同學考出來的分數就不是那么理想,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以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分數來衡量基礎知識弱的學生的分數,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帶給學生一種挫敗感和失落感,他們可能會從此一蹶不振。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前一段的化學知識的考核的時候,一定要采用教學評價分層的方法,對于分數高的,教師應該給予鼓勵,爭取下次考得更好,而對于分數不理想的,教師應該仔細分析他們的錯誤,幫他們糾正錯誤,爭取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教師也應該采用教學評價分層的方法,對于基礎知識比較扎實的同學可以提問一些與現代社會相關的一些知識,鼓勵他們在學習的同時把眼光擴向世界,鼓勵他們將化學的學習融入到生活當中去,而對于那些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同學,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提問一些與課本知識有關的基礎知識。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以其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進步和提高程度作為評價學生是否完成化學教學目標的基準,也是分層教育的一重要的方面。

篇4

關鍵詞: 物質的量 摩爾 概念

上了高中,開學的第一個月非常關鍵,對于化學學習,儼然就是一個分水嶺。因為這里涉及學習方法及習慣的養成,還涉及一些化學的基本概念,特別是有關“物質的量”的概念及相關計算。

任何一門學科都離不開概念,化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當然也不例外。中學化學中有許許多多的基本概念,“物質的量”作為高中化學中的基本概念,是高中化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化學學習的一個關口,是教學中公認的重點和難點。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物質的量”的概念:“物質的量”這四個字是一個整體,不能拆開,用來表示含有一定數目微觀粒子集合體,“物質的量”可以把肉眼無法看到和用現代化工具難以稱量的微觀粒子跟宏觀上可稱量的物質聯系起來,它是國際單位制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n,單位為摩爾(符號為mol)。1mol某種微粒集合體含阿伏伽德羅常數個微粒。

由于“物質的量”用于表達微粒數目,因此在使用摩爾作單位時,應指明具體的微粒,且粒子的種類要用化學式表示。物質的量這個詞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抽象、難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將物質的量和物質的質量混淆起來,以致錯誤地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應該注意:摩爾只是物質的量的單位,切忌將摩爾當做物理量使用,例如說水的摩爾是1mol是錯誤說法。長期的錯誤認知將導致知識系統的混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物質的量”及單位“摩爾”作為概念教學的重點內容,應該認真分析其內涵及外延,才有利于建立正確的概念,才有利于學生靈活運用。

新課標對“物質的量”做出了規定,它要求學生能“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因此,“物質的量”是中學化學教學基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貫穿于高中化學的始終,處于化學計算的核心地位。如果物質的量知識有所缺失,則勢必會影響整個高中階段化學的學習。

“物質的量”是中學化學教學中的重、難點之一,是學生學習的分化點。這是由于“物質的量”不僅是一個遠離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的比較抽象的概念,而且“物質的量”外延比較廣,通過其導出“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與“質量”、“微粒數”、“溶液體積”、“溶液密度”、“質量分數”等之間眾多的轉換關系,從而導致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和應用“物質的量”概念系統。而在初中化學知識中,“物質微觀組成”等知識將影響學生正確掌握“物質的量”概念,從而影響“物質的量”系統應用于物質組成與結構問題的解決;“相對原子質量”、“質量分數”等對“物質的量”系統應用于化學式確定、混合物組成問題的解決將產生影響;有關溶液組成的知識將影響“物質的量”系統應用于溶液計算問題的解決;“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含義及應用”方面的知識將影響“物質的量”系統應用于單步或多步化學反應計算問題的解決。

造成學生對物質的量的學習困難,原因是多方面的。(1)由于學生從未接觸過物質的量和摩爾這兩個專有名詞,且學習這個基本物理量,學生需要有相當多的知識儲備,新、舊知識不能順利地融會貫通。對后面的一系列學習活動產生了恐懼心理,影響了他們進一步接受下面的知識。所以有一大部分學生都覺得“物質的量”太難學了,從而大大降低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2)高一年級學生還沒有完全適應高中的學習節奏和方式,學習以直接興趣為主,他們的觀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上,認知能力處在較低水平。不同學生的智力因素是不同的,他們的學習態度也不盡相同,而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延續初中的那種定勢:老師會替我總結好;到時考前再背一背,等等,會出現不同的情感體驗。面對物質的量的概念學生會有怎樣的情感和態度對教學會產生很大影響。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通常是根據自己的實踐或情感體驗理解概念。學生在學習物質的量概念之前,學生已經熟知國際單位制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中長度、質量、時間等,掌握它們的基本單位,具有熟練運用能力。而且通過前兩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和一定分析能力,初步建立實驗觀察能力,能借助簡單的實驗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進一步認識事物。

如在“物質的量”教學中,為了更直觀體現這集合體的關系,理解“物質的量”概念,我介紹了生活中常遇到的情況:去超市買一打毛巾就是12條,某品牌礦泉水一箱20瓶,10箱共200瓶。我再設計了以“稱量1粒米”的問題情境:用托盤天平稱量1粒小米,1粒大米的質量,再稱量100粒小米,100粒大米的質量。而實驗的事實說明托盤天平難以稱量1粒大(小)米的質量,而稱量100粒的質量是極易辦得到的。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掌握并建構物質的量的概念,建立微觀與宏觀的聯系。

因此教師在設計這節課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利用一些背景資料,聯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問題,通過問題揭示概念產生的矛盾沖突,充分展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運用一定的探究方法發現知識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概念,再探究該知識的實際應用,得到一個完整概念。在教學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種學習過程的體驗既克服了他們的思維障礙,又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物質的量”在教學中的困難既有客觀原因又有主觀原因:客觀原因是概念本身的特殊性,主觀原因是學生自身知識儲備不足及學習方式的不適應性。由于上述諸多因素的客觀存在,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江蘇教育出版社.

[2]吳菊英.高一學生“物質的量”相關問題解決的研究,2006.

[3]劉志剛.“物質的量”概念教學的理論研究,2007.

[4]劉瑞東,祁雪莉.中學化學概念教學新探.化學教學,2004,U,13-51.

[5]孫國娣.正確把握化學概念教學策略.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0,5.

[6]王彩霞.中學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方式探討.中學化學教學參考,1997,11.

篇5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育教學;教學方法

化學是高中學科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它一方面要求學生理解并記憶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要求學生能解決實驗和計算等問題。因此它對于學生思維的培養、智力的提升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高中化學也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學好化學可以幫助我們解釋生活中的許多自然現象,從而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一、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現狀

學生在學習高中化學時,由于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面對復雜深奧又零散的化學知識,通常會感到高中化學知識難以理解,從而失去對化學的興趣。教師除了教授學生化學知識,還可以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高中化學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適應現代高中化學的教育教學任務

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師教學的手段和思維單一,教師在課堂上通常只是一味地講授高中化學知識,而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正確引導。學生只是認真地做記錄、做實驗,從而得出數據、總結結論。其次,在當前的化學教育中,學生的成敗一般由分數的高低來決定,從而造成了學校刻意地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機械地學習高中化學知識,容易使學生忽視化學本身的意義,難以做到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逐漸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師與學生在化學教學中缺乏互動

高中化學知識對學生而言通常較為深奧且零散,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向學生傳輸知識,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學生就會在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較為吃力,很難全面地接受與吸收所學的知識。如果不改變傳統的“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的教學模式,不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愈發缺乏了解。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生所遇到的重點問題,就無法針對學生的問題而改進教學方法;學生不向教師積極地反饋自己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學習的困難程度就會逐漸增加,從而喪失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是空談。

三、解決高中化學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的方法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高中化學的教育教學主要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因此,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地位。教師要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在參與中積極地思考、探索、實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達到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制化學模型和化學實驗,通過舉辦化學講座和化學知識競賽、制作化學板報、召開化學博覽會、參觀與化學相關的工農業企業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師生互動,改進教學方法

學生學習高中化學吃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與學生缺乏互動,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缺乏了解,從而難以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教師有必要改進教學方法。可以通過做實驗和畫圖表的方法,將復雜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形象化,便于學生更好地吸收。可以通過提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知識,在寬松的學習范圍中使學生完成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改變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探究合作教學法對學生進行分組,各小組針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加以探究,教師可提出部分疑問,各小組內部或小組之間通過合作探究,也可以與教師進行合作探究,進而解決問題,既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知識的局面,又能加強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合作,進而提升學生的素質與能力。

目前,我國高中化學的教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舊遵循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而嚴重制約著學生對高中化學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在高中化學的教育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現問題,將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能力,促進高中化學教育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藏永德,丁海紅.對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探討[J].求知導刊,2014(11):13.

篇6

關鍵詞:初中化學;計算能力;影響因素;解決對策

化學計算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對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單純的數學計算不同,化學計算是學生對相關化學概念、原理的綜合理解和應用過程,不是簡單的方法技能復制。因此,化學計算可以說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部分學生在面對化學計算時,往往有束手無策之感,進而產生學習心理障礙。基于這樣的學習現狀,筆者認為:教師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應當加強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尤其是對于農村初中化學的教學而言,教師更應當改變傳統落后的知識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靈活運用相關的化學知識和原理,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計算能力。

一、影響農村初中生化學計算能力因素分析

結合前面的分析可見:學生在化學計算的過程中,并不是單純的數學計算,而是一個復雜的知識理解和應用過程。在農村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影響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如下:

(一)相關基礎知識、原理掌握不牢

化學計算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直接反映了學生對相關概念、知識和原理的掌握情況。因此,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如果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那將會嚴重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首先,充分掌握化學概念是提高化學計算能力的基礎。如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溶質質量分數等概念,都是學生計算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的,如果學生不了解,將難以進行有效的化學計算;其次,對化學原理的掌握是學生計算能力提升的保障。在化學計算的過程中,各種化學原理如質量守恒定理、元素化合物等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相關的知識、原理掌握不夠充分,則將難以有效地計算出相關的問題,從而不利于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提升。總體而言,學生對基礎知識、原理等掌握不夠牢固,是影響學生化學計算能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二)學生存在思維惰性,對化學計算興趣不濃,自主獨立能力低下

化學計算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獨立自主能力。但是,在當前農村初中化學的教學中,一些學生存在較強的思維惰性,不愿意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尤其是對于一些留守的農村孩子而言,由于父母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處于長期缺位的狀態,隔代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們養成了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得他們不愿意思考和解決實際的化學問題,進而影響了其在化學計算能力的提升。

(三)教師教學質量有待提升

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在農村初中化學的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教學的方式方法有問題,致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學計算的方法、技巧,從而使得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由于對知識、原理和計算方法等掌握不夠透徹,最終影響了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提升。

二、農村初中生化學計算能力的培養對策

綜合以上分析可見,影響農村初中生化學計算能力的因素很多,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的因素。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化學計算能力,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方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提升。

(一)夯實學生化學基礎知識,提升計算能力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于農村初中化學的教學而言,要想在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化學計算能力,首先需要的就是夯實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讓學生對相關的化學概念、基礎知識、計算原理等爛熟于胸,這樣,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才能夠很好地審題,了解題目的意義,并懂得用相應的原理來解決問題,提高解題的準確度,促進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提升。因此,作為化學教師,應當加強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培養,為全面提升學生的化學計算能力奠定基礎。

(二)找準問題關鍵,培養解題技巧

教師在農村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原理、常規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融會貫通,找準問題的關鍵點,從關鍵處入手,快速有效地解決化學問題。例如,在一定溫度下,有某種物質的溶液若干克,將其分成兩等份,一份通過自然蒸發減少水分20克,溶液即變成飽和溶液;另一份通過加入6.8克該物質后,也變成了飽和溶液,求此溫度下該物質的溶解度。面對這道題,很多學生會感覺到束手無策,覺得問題很棘手。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學會巧妙地解決問題,找到問題的關鍵點,這樣就能快速輕松地解決問題。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復習飽和溶液的相關概念;其次,認真分析題目中的數據:同樣的溶液,一份減少水分20克,一份加入6.8克溶質,兩份都成為了飽和溶液,從這兩個數據入手,問題馬上迎刃而解。所以,面對棘手的化學問題,學生要掌握解題技巧,這樣就能快速地解決化學問題,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拓展學生解題思路

在化學計算的過程中,并不是只有一種類型的題讓學生來解答。化學題目可謂是千變萬化、各式各樣的。因此,在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面對不同的題目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促進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提升。例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不同的題目,學生都應當能夠觸類旁通,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全面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綜上所述,在農村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影響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學生基礎知識不牢、思維惰性、缺乏獨立性等,基于這些問題,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通過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解題技巧、拓展學生解題思路等多方入手,為促進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崔瓊琳.有關化學式計算的命題[J].中學考試研究,1999(9):2-3.

篇7

1 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好功課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調動一切因素,積極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渴求知識的欲望,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尋求知識目標,用自己潛藏的內在動力去突破重點、難點,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

1.1 創設精彩的課堂引入,先聲奪人,激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新穎、精致的開頭,會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本堂課的情境之中,掀起學生積極情感的浪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用化學實驗入手,自主體驗,激發學生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窗口,生動形象、奇幻變化的實驗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們不但要做好演示實驗,還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條件,在課堂演示實驗中注重師生、生生互動。通過學生對實驗的親自參與和教師的講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培養了學生在實驗中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1.3 從課堂提問入手,培養學生邏輯推理、判斷分析、綜合運用的能力。

提問語言要有啟發性。啟發式提問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判斷分析、綜合運用的能力。這就要求化學教學的語言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化學學習具有很強的系統性,要使學生認真地聽、主動地學、積極地思索,就必須使學生面臨著"問題",讓問題來吸引學生。例如:20℃某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為a克,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b%,比較a、b的大小。啟發提問:

(1)固體溶解度是指什么?

(2)溶質的質量分數怎樣計算?

(3)怎樣通過固體溶解度的概念推算出溶質質量分數?

(4)比較它們的計算有什么關系。

通過層層提問,一步一步地分析,比較,最后就較容易得出答案。這樣就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和自信心,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1.4 從聯系生活入手,學以致用,誘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找準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切合點,把學生熟悉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化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的聯系。

2 實施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2.1 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

在教學中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教學,它強調"知識與技能",突出"過程與方法",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知識與技能"是"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基礎;而"過程與方法"是實現"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載體;"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對前面二者的實現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將三維目標具體分解到各年級、各單元、各節內容之中,細化落實。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要把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孩子感到厭煩,不要把他們引入一種疲勞和對一切漠不關心的狀態,而是使他們的整個身心都充滿歡樂。"要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化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就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對化學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喚起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去探索知識,從而感受學習的快樂。

2.2 教師要以一個健康的心態對待學生。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師生雙方的心理距離越近,教學效果越佳。教師必須放下架子,以學生的學習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挖苦譏諷學生,師生平等對待,教學氣氛才能活躍、和諧。

教學實踐有這樣的教師,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識的主宰者,自己說了算,學生只是機械地接受知識就行了,如果學生有反對意見,認為是給老師過不去,其實這是教師的心態沒有擺正,要知道學習是師生雙邊活動,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只要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去組織教學,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一定是最佳的。

2.3 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注意以下三點:①要進行角色轉換,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和關注每一個學生。②讓學生走進生活,彌補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的不足。③致力人文關懷,關愛每一位"后進生"。

2.4 教師必須提高教學技巧、技能。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的教學基本功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如教師提出問題后要善于等待,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不要急于給出答案。

教師如果教學語言風趣、幽默,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喜歡聽,教學活動自然活躍、歡快,當然教學效果就佳。同時教師的肢體語言對學生的學習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恰當運用手勢、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于教學活動,可以避免學生長時間機械聽課造成疲勞。

篇8

一、運用比較進行化學概念教學,使知識淺顯化,深刻理解概念。

初中化學具有啟蒙性,基礎性,很多的概念都存在相似之處,而初中生認識事物時,常常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對那些相近的概念,如化合物與氧化物,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元素與原子等等成對出現,前后聯系的名詞,混淆不清,琢磨不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深鉆教材,分析概念的特性和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選擇有相關聯系密切的概念,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到它們的異同,準確地掌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避免混淆和張冠李戴。如講原子,分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就是通過列表格,讓學生充分認識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加深對這三個概念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理解了化學變化的本質,并為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作好鋪墊。

二、運用比較進行元素性質教學,使知識規律化,牢固掌握性質。

初中化學教材中,物質的種類繁多,很多名稱沒聽過,性質也復雜,學生只是單純的去記憶知識點,也不會靈活運用,如果教師能運用比較教學,設法讓學生將相關知識有效聯系,將知識橫向和縱向統攝整理,讓知識規律化,使之能準確地把握物質的不同性質。

如學習了氫氣,碳,一氧化碳之后,他們的化學性質有許多相似點,就可以通過比較,讓學生系統地了解,學習了酸堿鹽之后,也可以對它們的通性做一詳細的比較,可以更好地掌握物質的性質。

三、運用比較進行化學實驗教學,使知識完整化,合理設計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在掌握知識,把握重難點時,離不開實驗。而教材中也安排了一系列的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經常運用對比實驗來輔助化學教學,更有效地說明問題,使知識理解的更到位,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也使得化學實驗的教學更富有思考性,邏輯性,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設計一些對比,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內容,又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如在學習氧氣,二氧化碳,氫氣三種氣體的制取,教師就可以把三種氣體裝置有意的放在一起,通過比較,觀察,區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學生能熟練應用三種氣體制備裝置的目的,不難理解氣體制取裝置選擇的原理,從而初步領會設計實驗的思路,使以后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顯得非常輕松,得心應手。

四、運用比較進行化學計算教學,使知識易懂化,徹底領悟計算。

對于初學化學的同學來說,化合物組成,混合物的組成的計算,溶液質量分數等這幾類計算題來說不太好理解,難度也比較大,尤其化合物組成的計算是化學計算的入門,它的掌握對后面的知識的理解,計算的掌握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此的時學生又剛剛對物質的組成有了認識 ,還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對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題就不能很好的理解 ,尤其是已知某元素的質量,求化合物的質量,或者已知化合物的質量,求某元素的質量。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類比化抽象為具體,從而降低知識難度,實現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事物和概念,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所以就選擇班級這個簡明而熟悉的數學問題作比較,從而讓學生通過列表法比較,化難為易。

列表比較

班級人數 班級組成

44人 女生人數:32人

男生人數:12人

CO2的質量 CO2的組成

44克 碳元素的質量:12克

氧元素的質量:32克

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 44克相當于班級人數,碳元素的質量相當于女生人數,氧元素的質量相當于男生人數,求男生占全班人數的分數,學生很快地回答出來了。那求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篇9

關鍵詞: 聯系實踐; 化學實驗; 師生融洽; 幽默教學; 激發興趣

中圖分類號: G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3-0161-01

九年級上學期學生開始接觸到了一門新的學科――化學,這門新功課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套用,很多地方需要自己摸索,再加上上九年級后,各門功課都變難了,花在化學上的時間和精力也有限,中考分數少、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會引起學生重視,因此不容易學好更難教好。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學生的化學啟蒙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好化學,可以根據化學的學科特點,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發明創造的精神源泉。九年級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教師如果從第一節課起就激發和培養出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因勢利導,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落實到行動上,就一定會事辦功倍,取得好成績。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這方面的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上好第一堂課是打開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大門

有趣,是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形成和發展的前提。經驗告訴我,第一堂化學課尤為重要,它背負著為學生開啟化學之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重任。俗話說得好:“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如果能把第一堂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興趣就會被點燃。新教材的第一課中有很多材料可以作為激發學生興趣的切入點。事實上,新教材的第一課中不但給我們安排了很多古今中外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物質,如青銅器、青霉素、DNA、光導纖維、納米材料等,還安排了許多和生活聯系緊密的科學事例,如大氣檢測、海水淡化、安全使用農藥、污水處理、偽科學等。我總會充分利用課本內容,盡可能多地收集有關資料來豐富自己的相關知識。借助這些內容,我可以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解與他們聯系緊密的生活中的化學以及生產的化學,每樣物質,每個事例,都能讓學生長知識,增見識,令他們耳目一新:生活真奇妙,化學好有趣,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神奇的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要多聯系課本內容,收集有關資料,巧妙地設計好第一堂化學課,為激發學生的興趣,邁開關鍵的第一步。

二、聯系生活實踐,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學科,我們要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的社會價值,認識到學到的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如剛開始教學《打開材料的大門》的章節時,我們先讓學生分析,教室里到底有哪些是材料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有哪些是后來合成的?學生經過分析會發現完全是天然的、拿來就用的東西其實微乎其微,我們再告訴學生,我們用的大多數物質都要經過合成,這個合成的過程大多需要利用化學。在講到有機合成材料――塑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設想一下,當我們早上一睜眼,突然間所有的塑料制品全都消失會發生什么狀況?學生就會想象:開始想到很多包裝都是塑料制品的,包括常見的藥瓶。再繼續想的話,其實好多管線都是塑料的,甚至包括水管,他們會發現,如果沒有塑料,我們完全沒有辦法維持現在的生活,在教學《燃燒和滅火》時,我們可以從最開始人類對火的一種應用以及在應用火的過程當中出現的冶金、陶瓷、冶煉等方面應用,來展示從古代的用火到近代的用火之后使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以及在對燃燒的本質有進一步的認識之后內燃機、蒸汽機的開發和利用,使我們的社會一下進入到工業時代。到現在我們對如何控制火的研究、再到奧運火炬能在珠峰點燃也體現了人類對火的控制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經過類似這樣的活動,非常生動地體驗到化學技術對改變我們的生活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很貼進我們生活、貼進社會,化學離我們并不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學好化學服務于生活、社會乃至人類。

三、做好各種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實驗教學是九年級化學教學的一塊重要陣地,是化學學科教學的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具有極強的誘惑力,不僅加深學生對化學學科特點的認識,激發了學習興趣,也培養了他們動手、動腦、觀察、想象、思維的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這塊陣地在培養學生興趣方面大做文章。國際學習科學研究領域有句名言: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能學的更好。因此對于學生實驗,只要條件允許,學生實驗我都會開足開全。實驗前,讓學生反復預習,結合我的提示,對實驗步驟和實驗注意點心中有數。在實驗中我反復巡查,認真指導。一次次美麗火花地綻放,一次次煦麗顏色地改變,一次次實驗的成功完成,都會激發學生化學的強烈興趣。

四、構建融合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總是在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背景下進行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發生的前提,也是制約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記得上九年級時,我的同桌很不喜歡我們的化學老師,他認為化學老師給我們上課純粹是應付差事,一點兒也不負責任。每次下課鈴聲剛一響起,化學老師馬上會拿起書本走出教室,絕不多說一個字,即使他剛才的話只說了一半。因為對化學老師的討厭,他再也不喜歡學習化學,結果化學成績一落千丈。由此可見,要想讓學生樂于學習這門課程,首先他要喜歡教這門課的老師,我深有體會:若你喜歡哪位老師上課,就總是盼上這門課,一上起課來興趣就特別濃。社會心理學研究也表明,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的人格發展,并能調適心理健康問題。

五、用幽默的課堂教學方式,誘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篇10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習題教學中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一部分教師不切實際,專挑偏題、難題講解,忽視了基礎知識和基本題目的分析和講解,同時有些教師喜歡搞題海戰,致使學生的負擔過重,挫傷了學生做作業和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還有一部分老師對學生解題缺乏指導或不善于指導,導致解題與落實知識技能及培養智能脫節,影響了化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明確解題思路,確定解題步驟就成為習題教學的重中之重。下面我通過兩個例題的解決談談化學習題教學的技巧。

例一:有A、B、C三種元素,它們之間形成AC型和BC2型化合物,已知A2+離子、B原子和C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B原子和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0,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的3倍,試推斷A、B、C各是什么元素?

解本題需要的知識點:

①有關原子結構理論及核外電子排布規律,②弄清原子結構與離子結構的區別及聯系。根據題中已知條件與相互關系,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再根據因果、依存關系推知其它。本題的突破口是“C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的3倍。”由此推知:⑴、C原子的次外層只能有2個電子,因為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只能是等于或小于8(H、He除外),⑵、最外層只能是6個電子。⑶、C原子只能有兩個電子層,即8號元素——氧元素(O);再依據B原子與C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B、C為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0,推知B為碳元素(C);又A2+也和B、C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則說明A原子比B、C多一個電子層,即為第三周期ⅡA主族的鎂(Mg)(一、二、三周期為短周期,都為主族元素)元素,最后A、B、C之間可以形成AC型和BC2型化合物——MgO,CO2進行驗證,符合題設條件。

例二:20℃時,有等質量相同質量分數的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兩份。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將其中的一份加入5克該物質恰好達到飽和;將另一份蒸發掉32.26克水也恰好達到飽和。求該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

本題目需要學生熟知溶解度和溶液組成的表示法部分課本內容。因為題目中沒有給出某物質原不飽和溶液的質量和質量分數,況且兩個已知條件分別出現在毫不相關的兩個部分,所以給人一種似乎條件不足、解題難以下手之感。其實解決本題的依據就在于兩個已知量的內在聯系。由題意知,20℃時某物質原溶液之所以不飽和,就是由于其中多了32.26克水或還差5克該溶質,換句話說,就是多出的32.26克水中再加入5克該溶質,溶液就飽和了。所以,根據題意,題目可以改為:在20℃時,32.26克水中溶解5克某物質即達到飽和狀態,求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學生很快就可以算出了。

當然,對于化學習題課的教學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忌亂彈琴,無病。做好化學習題課的教學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精心準備,認真備好學生,備好知識點和考點,有目的有計劃由淺入深地布置數量適當、富有啟發性的化學習題。

2.為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使用習題時,要注意習題的多樣性、綜合性和適度的靈活性,并控制習題的數量,不搞題海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