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監管現狀范文
時間:2023-06-08 17:45: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商業銀行監管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銀行監管;監管體制;監管效率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2-0114-01
截至2011年11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已經達到整個金融業總資產的近91%。銀行業的穩定與發展在中國金融業的穩定和發展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加強銀行業的監管和調控、完善銀行業的監管體系是金融監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從通常意義上講,商業銀行監管是指一國金融監管機構或者專門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的組織主體和經營行為進行的監督和管理。從更廣泛地意義上來看,銀行監管還包括銀行內部的自我控制和銀行間自律組織的監管。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監管分為外部監管和內部控制,外部監管當局主要有銀監會,其外部監管是強制性監管;內部控制則主要是公司內部的管理和風險控制。
一、商業銀行監管的目標
(一)維護商業銀行穩健經營、保證金融市場的有效運行
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隨著金融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其面臨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強。由于銀行業本身的脆弱性,以及一家銀行的問題會引起連鎖反應等問題。因此銀行的監管首要目標是保證銀行業運行的安全和穩定性。
(二)保護存款人的利益
由于銀行是以利潤為導向的企業,銀行是高負債經營,其總資產中自有資產比重較小。銀行的這些經營特點都使其存在較高的欺詐風險。因此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管,保護存款人的利益也是其重要的目標之一。
(三)提高行業效率、保證公平競爭
由于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相似性較高,因此競爭也異常激烈。通過監管,使其保持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有利于行業效率的提高。
二、我國商業銀行監管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過去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機構是中央銀行,從2003年04月開始,銀監會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新的監管機構,而中央銀行保留了檢查建議權等部分的權力。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管主要包括市場準入、日常經營和業務監管以及退出監管等三個層次的監管。雖然我國銀行監管機構在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時,采取了多項積極的措施,在應對房地產貸款、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理財產品方面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著制度、體制的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監管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我國金融行業是屬于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經營模式。然而我國的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的交叉現象已經普遍存在。因此這種“三足鼎立,各自為政”的現狀導致了缺乏管理的區域的存在。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控股集團也營運而生。金融控股集團公司是一種中央集權形式的企業經營管理組織。它一般以一個金融企業或者非金融企業為控股母公司,在同一控制權下,完全或主要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中至少兩個不同的金融行業大規模提供服務的金融集團。然而目前我國采取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因此對金融控股集團的監管制度較少。同時監管當局之間的信息不能夠充分的共享,這也引起了資源的浪費和監管效率的低下。
(二)監管內容較狹窄
銀行監管內容包括市場準入、日常經營和業務監管以及退出監管等三個層次的內容。目前我國銀行監管主要是對市場準入和日常經營的合規性監管,主要考慮的是信用風險,對市場風險、法律風險以及操作風險考慮較少。在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中重前者輕后者,因此在銀行監管的持續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三)內部控制機制不完善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經營者以實現經營目標為基礎,正確的貫徹經營決策,維護財產的安全,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以及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目前,一方面很大一部分銀行的內部控制環境建設較薄弱,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者內容不夠合理;另一方面我國銀行的內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較差,監管技術和機制上比較滯后;第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較差,不能夠很好地與機構風險相適應。
三、我國商業銀行監管的建議
《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對銀行監管的持續性出了要求,加強了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之間的協調,這是監管制度上的一個很大進步。同時我國銀行監管機構應該在部門合作、制度建設以及監管技術上有所創新。
(一)加強監管部門間的合作及信息共享
各監管部門在信息共享方面應該做出更進一步的合作。加強控股集團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的建設,對其母、子公司同時監管,從而保證整個集團的穩定運行。另一方面要加強外部監管,監管當局在對市場準入退出、資本金充足率、償付能力以及存款準備金等做出具體要求外還應該對其分支機構實行并表監管,做到信息的共享以及資源的最大利用。
(二)加強制度建設及技術創新
首先,我國監管機構應該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充分利用退出機制來降低市場風險。第二,我國監管機構應該加強對銀行的全方位監管,提高其信息的透明度,做到持續的監管。第三,學習先進國家的監管機制,提高我國的金融監管研究水平,培養具有專業水平的金融綜合型人才,設計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監管體系。
(三)加強銀行內部控制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將對風險的控制融合到企業文化中,加強企業管理者以及員工對風險的認識;建立和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構造一個具有獨立性的審計體系。從而確保我國商業銀行更加穩健、快速的發展。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童衛華.淺析我國商業銀行監管問題[J].東方企業文化(經營管理),2011,3.
[2]彭金龍.我國商業銀行監管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
篇2
隨著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事件的頻繁發生,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日趨重要。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尚處于初步認識階段,管理水平較低。操作風險大案要案頻發,給我國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既影響了銀行的社會形象,也影響了社會的正常秩序。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建議,進而不斷完善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
【關鍵詞】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風險管理;建議
由于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與現代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公民法律意識淡薄,加之社會巨變帶來的急于求富的浮躁心理,導致商業銀行欺詐和違規事件層出不窮。尤其近幾年,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案件頻發,損失數額之大令人震驚,嚴重影響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因此,如何正確認識操作風險并建立科學有效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提高操作風險管理水平成為我國銀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現狀
隨著中國銀監會《關于加大防范操作風險工作力度的通知》等相關文件的出臺,各商業銀行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取得了很大進展。但與此同時,問題也不斷顯現。
1.操作風險管理的觀念淡薄
縱觀近年來國內商業銀行頻發的操作風險案件,多人為因素導致,其原因在于:中國特殊國情和體制造成員工風險意識淡薄。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政府不允許銀行倒閉,且銀行董事會成員和行長等高管一般由政府或監管當局任命,造成銀行從上到下都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另外,國內商業銀行普遍害怕風險,遇到可能的操作風險隱患,極力壓制隱藏,等到風險無法控制完全暴露時,又急于事后找原因補救。
2.操作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缺失
在操作風險管理組織結構上,國內商業銀行基本處于模仿階段,與國際活躍銀行最大區別是“形似而神不似”,主要表現在:(1)基層操作風險管理機構職能缺失。實踐證明,操作風險事件多發生在基層分支機構,且數額很大、影響很壞。目前各商業銀行雖已基本設立有操作風險管理部門,但是對基層崗位的操作風險管理不嚴,同時基層風險管理機構權限較小,遇到問題只能上報,不能及時處理風險。(2)內部審計體系不夠獨立和權威。雖然銀行初衷要求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但權限上卻又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行致使其獨立性作用難以發揮,權威性不夠,結果必然導致其實質的稽核監督工作難以進行。(3)各部門職責的不一致導致操作風險管理工作難以協調。操作風險由人員、系統、流程和外部事件四類因素引起的,幾乎覆蓋了銀行的所有經營活動和所有部門。從我國銀行實際情況看,不同類型風險往往由不同部門負責,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和協調,也沒有一個統一協調部門,易造成某些風險管理真空地帶,使效果大打折扣。
3.操作風險管理流程不完善
雖然各商業銀行都建立有基本的操作風險管理流程,但實際執行過程并不順暢。流程出現問題使得操作風險管理的整個過程不能很好的進行,出現風險不能被及時識別或報告,從而使監管和控制滯后,風險損失累積到最后會更大。
二、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操作風險管理文化建設
1.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培育正確的操作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文化的建立不是朝夕之事,只有當銀行上下每一位員工全都牢牢樹立了風險意識,并自覺地付諸行動時,銀行資本的安全性才會得到保障。風險意識是深種在每一個員工的腦海里,而這正是國內銀行與世界先進銀行的差距所在。
2.以人為本,建立業務經營和操作風險管理的激勵機制。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操作風險管理責任主要集中在各分支機構,現實中這部分工作人員的收入水平卻是偏低的,其所承擔的風險責任與個人收入嚴重不匹配,銀行激勵機制缺失。但如果有相應的經營和操作風險管理激勵機制,基層人員收入較高時,操作風險損失事件自然會減少。
3.培養員工的制度意識,嚴格執行操作風險管理制度。制定并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建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文化的必要保證。操作人員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堅決抵制任何違反制度的行為。
(二)健全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組織架構
首先,成立操作風險管理委員會和主要業務線的操作風險管理團隊,明確各層級操作風險管理機構的職責并嚴格貫徹執行。
其次,設立一個能夠協調各職能部門與操作風險管理部門之間溝通配合的部門或崗位,避免操作風險管理過程中的真空狀態。
第三,確保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和獨立性。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委員會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下轄的內部審計部門應直接對委員會報告,不應與其他職能部門平衡設置,形成獨立的內部審計體系才能確保其發揮監管作用。
最后,適時引入外部審計并形成制度。外部審計有助于金融法規的實施,改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提高操作風險控制水平,同時又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便于審計作用的發揮,是對內部審計和操作風險管理的有效補充。
(三)完善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流程
首先商業銀行應參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并結合自身實際盡快對操作風險進行分類或細分,便于風險識別。同時,開發風險控制自我評估體系,建立操作風險預警機制,完善操作風險監測體系,統一和規范操作風險報告制度。此外,還應完善信息管理系統,為操作風險管理提供技術和系統支持。
三、總結
操作風險管理不是一套僵化的制度流程,而是一個過程,應隨著商業銀行面臨的內外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改進。我們在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事后風險管理措施的同時,更要注重事前的防范;在研究和制定操作風險管理制度的同時,更要注重貫徹和執行。
參考文獻:
[1]錢浩輝,徐學鋒.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問題解析[J].浙江金融,2011(12)
[2]柴鵬飛.中外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比較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3
[3]葛兆強.操作風險管理體制:框架、模式與建構[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8(9)
篇3
現代商業銀行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各種金融服務(金融產品)來獲取利潤。隨著資產市場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和經營風險都在不斷加劇。為了能夠更加全面精確地分析經營狀況、評價產品業績、合理配置資源,現代商業銀行必須利用管理會計工具。國外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建設,從最初的管理信息系統(MIS)到21世紀開始使用采用的“商業智能”系統,管理會計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現代化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開始實施管理會計系統較晚,近年來隨著業績價值管理(PVMS)思想在商業銀行中的廣泛運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已經邁出了運用管理會計的第一步。但和國外先進商業銀行相比,我國的管理會計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仍然較為落后。下面從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特點出發,分析當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運用管理會計的現狀。
2009年1月,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向股份轉型全面完成。但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特點仍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首先,盡管我國商業銀行經營已從行政經營主導轉變為市場主導,但財政部仍是各大銀行最大股東,國有銀行必然要在市場規律和行政命令之間進行平衡。因此,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會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也必然要同時滿足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需要。其次,我國商業銀行內部組織結構多是沿用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采用總行――省分行――市分行――支行――網點五級機構設置,不僅機構層級多,而且規模十分龐大。以工商銀行為例,全國網點數量超過22000個。面對這樣龐大的組織規模,商業銀行只能采取“統一法人、分級管理”的模式。經營權和核算權的過于分散導致管理的精確性和及時性大大受到影響。最后,從國際范圍來看,加人WTO后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加速,對金融市場的種種限制將逐漸取消,國外競爭對手也已經進入我國市場,因此我國有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不僅僅是不斷加劇的國內市場的競爭,更有國際金融市場的洗禮。這就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加快提升管理水平,管理會計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有商業銀行實施管理會計的現狀
(一)實施財務集中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業務遍布全國,雖然對外來看各個機構屬于一個整體,但由于規模太大,統一的財務核算不可能實施,只能將財務核算權限分散到各個層級中。財務權限的過度分散直接影響一是造成資源的浪費,二是在獲取商業銀行整體的財務信息時只能采用逐級匯總的方式,這勢必會影響到結果的精確性和及時性。因此,國有商業銀行財務集中改革是建設管理會計體系的首要任務。從我國國有商業實施財務集中管理的實踐來看,各家銀行均已經完成了財務核算向二級分行(市級分行)的集中,其中工商銀行在2008年完成了一級分行(省級分行)的財務集中。通過實施財務集中,進一步規范了財務收支行為,節省了財務資金,同時能夠更加及時和可靠地取得財務數據,為實施業績評價打下基礎。
(二)建立內部資金轉移計價體制 內部資金轉移計價的基本考慮是建立統一的內部資金交易中心,獲取存款的責任中心在獲取存款后將存款按照內部資金轉移價格賣給內部資金交易中心,貸款責任中心進行貸款發放時所需要的資金不再無償,只能從資金交易中心購買資金。這樣將市場機制引入銀行內部,能提高對貸款發放的約束,同時調動存款的積極性。
(三)建立多維度管理會計體系 對商業銀行實施管理會計核算,需要根據商業銀行的管理需要來建立會計核算的維度,建立管理會計維度有縱向和橫向兩個層次,縱向按照行政管理分支上將機構從上致下進行分解,將最末端的分枝為認定為一個責任中心,該責任中心應該是創造利潤、提供服務或產生成本費用的最小單元。橫向維度是指商業銀行的產品,如某一類型的存款或貸款都可以成為考核對象。管理會計維度建立后,如果橫向將同一層級的責任中心業績狀況匯總則可以考察機構的業績狀況,縱向匯總同一業務條線的責任中心則可以得到部門的業績狀況,同時還可以實現分產品進行業績評價。
(四)成本收入分攤以及業績報告 建立管理會計體系的目的就是要將發生的成本和收入與各個管理會計維度進行管理,從而才能提供全方位業績評價的數據,因此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將在日常業務中產生的成本和收入按照合理的方式分攤計人各個會計維度。這種分攤體現了全面成本的思想,即將所有耗費按照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進行劃分,相關成本記人歸屬對象,非相關成本分配給其他歸屬對象。
成本收入分攤完成了對各個維度的會計確認和計量,為出具業績報告打下基礎。業績報告的設計是以責任成本管理為主線,對費用成本、資產成本、風險成本、資本成本和稅務成本進行全面管理,并實現按機構、部門、產品、項目、客戶經理等多維的成本核算、分析和控制,同時考慮風險成本和資本成本,并最終計算出經濟利潤,從而為管理層的管理和評價提供依據。
上述計算過程可以是針對產品、部門、機構、客戶等各個管理會計維度的,也可以將不同的維度進行組合,得出部門產品、機構產品、等各種組合維度的業績數據。通過提供這樣一套業績報告,企業可以精確得衡量各個業務環節的業績狀況,并根據業績報告的數據實施管理。
由此來看,目前管理會計理念已經在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管理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粗放式經營管理所帶來的問題,促進了我國商業銀行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從總體來看,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所實施的管理會計仍然處于較低的水平,其主要存在的問題一是管理會計體系雖然已經具備規模,但管理會計系統主要作用仍然是完成核算,其價值管理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二是管理會計系統雖然能夠生成多維度的業績報告,但由于數據量過于龐大,通常一套完整的責任中心產品報表有上百萬張,處理并使用數據方法仍然落后;三是管理會計仍然依靠財務數據為核心,缺乏非財務數據的運用。
二、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未來發展的建議
(一)建設綜合信息系統平臺 由于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涉及大量的數據處理和分析,因此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必須依靠信息技術平臺才能實現。目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依靠財務管理信息系統(FMIS)以及業績價值管理系統(PVMS)來完成管理會計工作。管理會計系統所需要的基礎財務數據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對核心業務系統的數據進行加工,二是通過管理會計系統自主生成,三是通過其他管理系統,如信貸管理系統等進行獲取。數據源的分散造成管理會計系統必須耗費大量的資源完成基礎數據的整理工作,
這也同樣影響到最終結果的準確性。事實上,不僅僅是管理會計系統,南于我國商業銀行信息系統整體設計缺乏戰略規劃,沒有形成統一的數據平臺,造成系統與系統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數據交換,從而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島”。
因此,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系統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建設綜合信息系統平臺。綜合信息平臺的設計原理是要打破各個業務系統相互獨立的狀況,實現業務、核算與評價的分離,通過數據的生成、歸集和使用三個不同層次來實現信息的最有效利用。
業務層是信息平臺的第一層面,該層通過日常各項基本業務活動收集并生成基礎數據但不進行核算加工處理,而是將數據按照一定的規則傳遞至下一個層次,即數據倉庫。數據倉庫的主要任務是根據業務子系統反饋的信息完成數據的分類記錄工作。對同一筆業務信息,數據倉庫將從科目、責任中心,員工、客戶以及賬戶等多個維度進行反映,所記錄的信息內容也包括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綜合信息平臺的第三個層次是決策支持層次,是對數據倉庫中的數據進行篩選和加工并最終生成管理所需信息的過程。事實上,決策支持層所提供的數據與業務層密切相關,業務層往往需要根據決策支持層反饋的數據來完成業務動作。
(二)進一步強化財務集中管理 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集中程度較低,即使是已經完成一級分行的財務集中的工商銀行,也只是完成了物理集中,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邏輯集中。在目前的集中水平下,平均一家銀行全國有三百多個核算主體,規模仍然龐大。相比國外先進商業銀行則均建立了“大總行,大部門,小分行”的組織結構,通過權限的高度集中,實現財務資源實時歸集以及業務處理集中化、工廠化。
實施財務集中核算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國有商業銀行復雜的組織機構體系下,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財務集中并不簡單。當核算主體高度統一時,下級管理主體的各種財務數據只能通過成本收入分攤取得,因此必須制定出合理一致的分攤規則,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必須經過大量的實踐的檢驗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機構復雜程度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過度的集中在實踐中可能由于技術和資源的限制而無法達到,即使能實現,也可能由于管理網絡的過于龐大導致管理決策與業務需求的脫節。因此,適度的財務集中才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應當探索的道路。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法一是以一級分行為單位進行集中,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一級分行通常不超過40家,已經基本上能夠滿足財務集中核算的要求;二是采取事業部的方式進行集中,即以業務為主導,成立各個事業部的核算主體。相比較而言,前者比較容易實現,后者則更加符合市場的要求。
(三)實施預算管理與控制 管理會計體系要充分發揮其在管理活動中的作用,就必須融入計劃、控制以及評價的每一個管理環節。在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評價的管理活動循環中,我國商業銀行運用管理會計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完成事后的業績評價,事前和事中管理的缺失使得管理會計難以發揮其真正價值。
國有商業銀行管理會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需要從建立管理會計預算體系人手。管理會計下預算與管理會計業績評價相輔相承,一方面預算依靠業績評價的結果來編制,另一方面預算也是業績評價的標桿。和傳統預算方法相比,管理會計系統所能夠提供的數據更加全面和準確。管理者可以根據事先設定好的測算模型測定出初步預算數據,然后將初步預算情況下達至各層級機構,再由機構對預算數據調整后反饋至管理層,并形成最終的預算結果。上述過程盡管較為復雜,但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會計平臺無論在數據生成還是數據交換上都能夠十分便捷地實現。通過上述方式。既加強了預算控制,又能夠滿足實際管理的需要,使管理活動更加有效。
(四)建設全面業績評價體系 現代管理學認為,采用單一的業績評價指標是不完善的,企業的戰略、文化以及員工等都是衡量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外商業銀行逐漸開始引入綜合業績評價方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平衡計分卡。
篇4
選題意義、價值和目標: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開放和人民收入的逐漸增加,我國商業銀行在個人理財產品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也逐步增強。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近幾年,理財產品的銷售出現的個人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各家銀行紛紛積極推出了各種個人理財產品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火暴局面,但伴隨著其快速發展,一些關于理財產品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伴隨著金融市場對于個人理財產品需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金融產品結構的日益復雜。與此同時,理財產品的創新落后于市場需求,缺乏特色產品及個性化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多未跑贏cpi,同時存在長短期產品收益率倒掛現象;金融監管制度缺失、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及理財專業化人才培養等問題普遍存在我國的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如何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中實現人民資產的保值增值,降低金融理財產品的運作風險,本文就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特征和類型進行了敘述和分析,并對其風險管理提出了建議。
基于以上現實和理論背景,本文擬在對國內外已有研究總結梳理的基礎上,用swot分析方法及pest分析方法,從政策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技術環境四個方面對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以及機遇和挑戰進行研究。并根據wind數據統計對理財產品在我國執行效果進行實證檢驗,探析我國理財產品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并進一步提出對銀行理財產品監管措施,以促進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健康發展。
課題研究方案: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運用實證研究法和調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時間安排: XX年12月01日-XX年12月11日 收集相關資料并確定選題
XX年12月12日-XX年12月25日 完成開題報告
XX年12月26日-XX年03月05日 完成畢業論文初稿
研究中遇到的問題:
本文只分析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而實際上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創新是需要經過實證檢驗的,由于數據的限制本文未能對這些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受制于月度數據的可得性,本文在實證研究中對變量進行了替代,但這種數據處理可能會影響計量結果的準確性。
寫作提綱:
一、引言
(一)研究的主題和意義
(二)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三)創新點和存在的不足
二、文獻回顧
(一)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風險
(三)述評
三、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swot分析
(一)對國內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swot分析
(二)與我國其他理財產品就行對比后的swot分析
四、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實證研究
(一)檢驗模型與檢驗方法
(二)變量選擇與數據處理
(三)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及風險的實證研究
(四)小結
五、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理財產品的創新落后于市場需求
(二)收益率大多未跑贏cpi
(三)金融監管制度缺失、監管不到位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研究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未來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1] 黃志云.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江西師范大學,XX,5
[2] 吳澤群.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現狀及未來的思考[a].東莞理工學校,XX,6
[3] 呂雪.關于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探討[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XX,6
[4] 李晶.關于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幾點思考[j].安徽大學,XX
[5] 任玎.淺析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與發展[a].廣州大學松田學院,XX年 第6期
[6] 張岱云.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新金融.XX.8:31—32
[7] 李瑞紅.商業銀行個人理財: 產品創新、風險表現及建議[a].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XX ,3 :26 (1)
[8] 李冠青.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差異化競爭戰略[j].山東大學經濟學院,XX,0
篇5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風險管理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使得風險管理的問題日益凸現。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業在各國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由于金融監管的放松,金融市場的波動性也在不斷加劇,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在世界范圍內發生了三次大的金融危機——歐洲貨幣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這三次大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損失,引起了國際金融界對金融風險管理的高度重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更成為國際、國內金融界關注的焦點。信用風險是商業銀行主要的風險形式。信用風險的管理也成為當今風險管理領域中極具挑戰性的課題。因此,如何防范與降低信用風險已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管理的迫切要求。
一、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經濟學解釋
商業銀行在經營中會遇到很多中風險,其中信用風險是金融市場中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金融風險形式之一,它是金融機構、投資者和消費者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影響著人們對信用風險概念的理解。
傳統觀點認為,信用風險是指交易對手(受信方)拒絕或無力按時、全額支付所欠債務時,給授信方(信用提供方)帶來的潛在損失。授信方可能是提供貸款的銀行,或是以信用方式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公司。授信方總是會更多地考慮信用風險問題,比如發放貸款的銀行,其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在商業銀行的早期業務中,常常將信貸風險等同于信用風險。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演變和發展,信用風險出現了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
從廣義上說,信用風險還包括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對銀行信用的影響,使銀行經營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發生背離,從而導致銀行造成潛在損失的可能性;
從狹義上說,信用風險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借款協議、償還本息而使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信用風險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借款人或債務人沒有能力或者沒有意愿履行還款義務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另一個是指由于債務人信用等級或信貸資產評級的下調、信貸利差的擴大導致資產的經濟價值或者市值下降的可能性。前者主要著眼于貸款是否違約,成為違約風險;后者則強調信貸資產質量價值的潛在變化,所以通常稱為信貸利差風險。
另外,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幾點:(1)道德風險與信息不對稱是形成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2)非系統性與系統性。(3)風險和收益的非對稱性。信用風險的收益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對稱性。(4)信用風險的歷史交易數據難以獲取。
二、國內外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監管的現狀分析
隨著現代經濟中信用活動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信用風險所涉及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因此,各個國家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視的。
(一)國外先進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
1、風險管理上升到銀行發展戰略高度,董事會直接負責風險管理政策的制定。近些年來,一些大銀行由于風險管理失敗而遭受了巨額損失,甚至破產倒閉,使得銀行股東、經理們以及金融監管當局領略和感受到銀行風險的嚴重后果,深刻地認識到現代風險管理對于銀行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目前,國際上一些大銀行的最高決策層已把風險管理納入其發展戰略計劃,將之作為銀行內部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風險管理在整個管理體系中的地位已經上升到銀行發展戰略的高度。
2、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開始出現,風險管理趨于日常化和制度化。與風險管理上升到銀行發展戰略高度相適應,現代銀行風險管理在組織制度上形成了由董事會、風險管理委員會直接領導的,以獨立風險管理部門為中心,與各個業務部緊密聯系的風險內部管理體系。風險管理決策與業務決策的適度分離,改變了風險管理決策從屬于以盈利為首要目標的業務決策的傳統管理體制。同時,以獨立風險管理部門為中心的風險管理體系的運行是建立在管理日?;椭贫然幕A上的,這就進一步加強了商業銀行在復雜的風險環境中及時、有效地管理風險的能力。
3、更加重視全面風險管理。與主要重視信用風險的傳統風險管理不同,現代銀行風險管理還非常重視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更全面的風險因素。而且不僅將可能的資金損失視為風險,還將銀行自身的聲譽和人才的損失也視為風險,提出了聲譽風險和人才風險的概念。
4、市場風險日益突出,市
場風險管理技術得到迅速發展。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市場風險成為銀行風險環境中的重要因素。同時,金融自由化和銀行綜合化經營的發展,使得商業銀行傳統的以信用風險為主的模式發生變化。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兩者,無論是在管理技術手段上,還是在管理理論上,都構成了現代金融風險管理的兩個基本內容。
5、風險管理技術趨于計量化和模型化,各種風險管理計量模型發展迅速,銀行風險管理的科學性日益增強。與傳統風險管理的特征不同,現代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視定量分析,大量運用數理統計模型來識別、衡量和監測風險,使得風險管理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客觀性和科學性的特征。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現狀
1、我國商業銀行尚未形成正確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多數工作人員對信用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夠充分、信用風險管理理念比較陳舊。不能適應新時期業務高速發展及風險環境復雜的需要。
2、信用風險管理的組織機構不健全。在我國商業銀行中,負責信用風險管理的主要是貸款部門的信貸員,這遠遠不能滿足實際信用風險管理的需要。
3、不良貸款比例高,貸款資金趨向長期化、集中化。我國銀行業的貸款人多集中在房地產或其它人型資產投資項目上,且數額巨大。而貸款資金長期化將導致銀行資產的流動性降低,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減慢。一旦累積的信用風險暴露出來,勢必會造成嚴重的信貸損失,對銀行的長遠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4、內部評級不完善,風險揭示不充分。與先進的國際性銀行相比,我國大多數商業銀行內部評級無論是在評級方法、評級結果的檢驗,還是在評級組織結構、基礎數據庫等方而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從而極大地限制了內部評級在揭示和控制風險方而的作用。另外,由于會計信息不完備和真實性有待提高,以及缺乏衡量風險的技術方法,銀行信息披露的質量和數量方而都遠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
三、針對我國現狀提出完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監管的建議
第一,提高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度量和管理技術水平。根據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要盡快提高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首先,各商業銀行應積極開發以計算機為平臺的客戶信息系統,廣泛收集充分的客戶信息,建立起完善的數據庫。其次,我國商業銀行應根據我國的國情,堅持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積極開發出適合自身條件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
第二,確立完善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保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策略得以落實。商業銀行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應根據中國銀監會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在對各類業務的各環節風險進行識別的基礎上,對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進行整合、梳理和優化。首先,通過授權管理、崗位制衡等手段防止操作風險在業務環節中的出現。其次,通過標準化的內部控制管理實現內部控制的連續性和系統化,從而嚴格控制銀行內的各項業務和管理活動。最后,通過不間斷的調整和改進,不斷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確保其經營目標的實現。
第三,強化風險外部監管,完善宏觀外部環境。強化風險外部監管是完善風險控制體系的必然要求。首先是市場約束的要求,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規定最低資本要求、監管當局的監督檢查、市場約束為金融監管的三大支柱,強調銀行應及時、準確地向市場披露銀行財務狀況、經營業績、風險管理戰略和措施、風險敞口、會計政策以及業務、管理和公司治理6個方面的信息;其次,監管當局必須在強化合規性監管的同時重視安全性監管,逐步強化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同時要對銀行風險評估體系的合理性、準確性及信息披露的可信性進行監督,嚴格監管紀律,推動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科學化,實現從注重合規性監管向注重風險性監管的轉變,健全非現場監督體系,并保持監督的持續性。再次,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銀行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形成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金融法制環境。落實《物權法》,修訂完善《破產法》和《擔保法》等,在完善商業銀行的立法基礎上加大執法力度,維護金融秩序。
第四,規范社會信用關系,推動社會信用文化建設。要建立健全有關社會信用的法律體系,推進信用文化建設。據有關機構分析,社會信用指數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可以促進gdp增長0.9%,促進生產率提高0.7%。
參考文獻
[1]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下)[m].北京:商務出版社,1983,255-256.
[2]p.jorion.value at risk[m].new york:mcgraw hill.1997,128.
[3]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6-7.
[4]陽.金融風險分析與管理研究——市場和機構的理論、模
型與技術[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1.
[5]崔炳文.新巴塞爾協議下中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6.
篇6
關鍵詞:商業銀行 資產管理業務 投資運作
在金融結構調整的背景下,原有的國內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因而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為了穩固自身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其必須采取相應措施調整自身內部業務投資運作形式,以此來提升自身業務管理水平,為自身發展贏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以下就是對國內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未來國內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參考,并帶動其不斷提升自身業務管理水平。
一、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作用分析
(一)提高理財服務品質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提高理財品質是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作用之一,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銀行存款為客戶提供了一個財富管理的基礎平臺,由于其與其他財富管理手段相比風險較低,因而更好的滿足了傳統低風險偏好客戶群體需求。然而,隨著金融體系的完善與健全,更多的客戶則希望獲得更高的收益率。這就對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升資產管理業務水平,才能更好的吸引留存客戶。第二,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構建了相應的高端客戶業務體系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理財投資工作,如私人銀行業務等,在保障客戶財富安全的前提下為客戶提供了更多投融資渠道,從而為客戶提供了一個更為良好的理財環境并由此提高了客戶對銀行理財服務品質的認可,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在國內銀行發展中占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相關部門應給予此問題高度的重視。
(二)拓展融資渠道
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從當前的現狀可以看出,資產管理業務幫助企業融資的方式即為為其提供理財渠道、多種監管要求的項目投資方式等。進而改變了原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將信貸、票據作為自身的主要融資方式,同時其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型融資辦法,并有解決了企業發展中存在的資金不足的問題,且加快了其發展步伐。另外,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為企業提供了多種項目投資方式,便于其開展投資行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其投資行為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安全保障。此外,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滿足了企業發展需求的同時,也為自身發展贏得了更多高端企業和個人客戶,將企業融資和個人資產保值增值緊密聯系起來,并最終為自身存款服務等的進一步優化營造了一個良好環境。
(三)協調業務發展
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協助業務的均衡發展,作為各業務條線綜合發展的紐帶和橋梁,這是資產管理業務最為重要的作用之一。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單一業務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強化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資產管理業務與傳統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先進管理業務間的互促。在2010年的相關調查中發現新股申購、代客境外理財產品的推出推動了商業銀行投資業務體系的構建,同時也促使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形式逐漸趨于規范化,其協調和綜合發展的作用也由此顯現。為此,政府部門應通過采用新媒體手段等擴大對其的宣傳力度,以便在此基礎上提高廣大群眾對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關注和認識。
二、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中存在的幾項風險分析
(一)法律風險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中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其風險的產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法律條文中的收益權方面的法律明細的設定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如,法律條例中的收益權與基礎資產相互分離的法律內容,導致雙方在合作期間,出讓方出現違約現象時,受讓方只能憑借法律條文維護自身收益權益,而其自身的基礎資產卻得不到有效的保護;第二,對賭條款在股權投資中的應用較為普遍,但是由于法律條文對股權回購和利潤差額補足等方面的設定仍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從而導致公司利益受到一定損害時,公司經營者的權益可能由于股東的逃避行為而遭到嚴重的損害。在此背景下,為了提高法律條文的規范性,要求政府部門應根據法律實施現狀對其缺失內容進行合理補充。
(二)產品流動性風險
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實際投資運作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產品流動性風險。商業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的產品結構具備較為復雜的特點,從而導致商業銀行的管理業務過程中將受到一定限制。另外,由于部分投資者在開展實際投資行為的過程中過于追求利益,忽視投資風險管理,在投資過程中增加杠桿和期限錯配,最終導致實產品流動性風險增加。其次,由于部分投資者在開展投資行為的過程中過于追求高收益率,通過將理財產品資金投資到二級市場的形式為自身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但是此種投資方式在確保投資者收益率的同時,市場資金面寬松等現象的發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其產品的整體收益。
(三)其他風險
1、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的產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商業銀行在進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的過程中其內部控制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從而導致其資產管理資金的操作風險逐漸擴大,最終影響到了商業銀行投資中利益的獲??;第二,在商業銀行進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投資交易員的不規范操作行為將為投資運作帶來一定的操作性風險。如,投資交易員對項目風險判斷不足的現象的發生即會為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帶來一定的操作風險。另外,部分投資交易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未提前對自身所投資的項目展開全面的了解或未及時調查融資企業資產負債情況,那么其不當的操作行為必然會影響到投資中的收益,甚至會出現無法回收投資本金的現象。
2、道德風險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道德風險。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高風險標的理財產品投資運作中,相關工作人員未在產品說明書中標明收益分配細節,從而在投資運作的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投資者的收益,甚至導致其投資本金將遭到一定損害。其次,部分投資交易員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未向投資者介紹其所投資企業的真實情況,并采用歪曲事實的方式促使投資者展開投資行為,造成投資者本金的損害。此現象的發生即為道德風險的一種表現形式,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過程中應避免此現象的發生。另外,部分投資交易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還存在著的行為,違規操作等行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道德風險,嚴重影響到投資的正常運作。
三、強化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對策
(一)完善法律主體地位
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國內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過程未強調法律在投資中的主體地位,由此導致國內商業銀行在實際經營的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資金風險,對于此,要求國內商業銀行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應通過利用新媒體的手段來對法律主體地位進行宣傳,從而確保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中出現問題時可及時采取法律保衛自身合法權益。其次,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要求商業銀行應與監管機構就政策問題進行溝通與探討,以便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最終由此為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投資運行提供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且促使商業銀行業務能夠在此背景下更為健康的發展。
(二)加強監管文件的執行
加強監管文件的執行是強化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對策之一,對于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為了加強監管文件的執行,要求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應根據監管機構資金資源管理要求完善自身的理財資金投資標準,且最終確保監管文件能夠得到有效落實;第二,在現代化社會發展背景下,原有的商業銀行資金池投資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資金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應不斷完善自身投資模式,確保產品流動性風險的有效控制。另外,在此基礎上為了確保監管文件的有效執行,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應采取相應措施控制自身項目資產管理質量,最終為監管文件的合理執行打下良好基礎。
(三)注重投資項目風險調查
投資項目風險調查工作的開展是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的基礎,其調查工作在國內商業銀行發展中的實施可有效控制投資運作中的風險,并及時發現風險產生的源頭,且對其展開有效的解決。經過大量的實踐調查表明,投資運作中風險的產生將嚴重影響到商業銀行的聲譽,且促使其經營中的經濟效益將遭到嚴重損害。對于此,要求商業銀行在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中應安排相關的工作人員開展投前盡職調查、風險審查和投后風險管理調查等,以此來總結出投資中存在著不定向風險,并針對其潛藏的風險構建相應的風險防御對策,以便在商業銀行投資運作中出現風險時,可對其展開有效的控制,且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業銀行項目投資質量。
(四)完善產品設計制度
完善產品設計制度也是強化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對策之一,對于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由于客戶對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提出了期限短、低風險的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在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應根據自身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構建相應的產品設計制度,以此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并為自身業務發展贏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第二,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國內商業銀行在商品設計中存在著產品單一、形式簡單等問題,因而為了吸引更為客戶的關注,要求國內商業銀行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綜合現代化科學技術,實現產品多元化設計形式,并促使投資者在產品的吸引下能展開投資行為。此外,為了提高客戶的滿足度,國內商業銀行在產品設計過程中應綜合客戶心理需求、經濟能力等因素,最終達到最佳的產品設計狀態;第三,在市場競爭日益劇烈的背景下,要求商業銀行應將結構、安全兼顧的理財產品設計化為自身業務發展重點,最終提高自身整體核心競爭力,穩固自身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第四,為了有效控制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風險的產生,應對產品的期限、收益率、投資方向等要素嚴格把控,最終達到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四、結束語
綜上可知,近年來,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方面的內容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由于在商業銀行投資運作過程中將產生一定的風險,因而要求其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從自身角度出發,完善產品結構設計,豐富產品形式,以便從根本上限制投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并給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更多的投融資選擇。另外,為了確保國內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運作的有序進行,商業銀行應在發展的過程中應采取相應措施不斷提高理財服務品質,提升品牌形象和社會公信力,確保資金池穩定,以保障投資運作的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王哲.“泛資管時代”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趨勢研究及建議[J].北京金融評論,2015,12(01):210-211
[2]羅雅方.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方興未艾[J].金融博覽,2014,21(01):52-53
[3]山東銀監局課題組.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轉型管研究[J].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轉型及監管研究,2015,35(03):80-82
[4]崔江薇.美歐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經營模式探究[J].金融理論前沿,2014,23(07):118-119
篇7
關鍵詞: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現狀;問題;策略
隨著金融經濟環境的變化和行業競爭的加劇,我國商業銀行的利潤收入從傳統的依靠存貸利差轉向多元化,其中創新產品的收入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金融產品創新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金融產品創新在金融創新體系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指商業銀行運用新思維、新技術,不斷創造、更新、推廣新的業務品種和服務項目,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金融消費需求,從而實現銀行經營利潤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的經濟行為過程。金融產品創新是相對概念,不僅指商業銀行自主開脫的原創性產品,還包括對原有產品功能的拓展、從國外引入已經成熟的產品、產品間的重新組合、產品的重新市場定位等。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產品創新方面還存在重復建設、創新速度慢、產品創新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競爭,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消除制約金融產品創新的因素,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質量與效率,增強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額現狀及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現狀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和銀行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我國金融產品創新速度加快。一些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一系列的產品創新,為其發展開辟了新的路徑。此后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相繼推出專門的產品創新機構,致力于探索新的金融產品。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已從傳統依靠存貸利差收入轉向多元化的收入,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新產品,如各類理財產品、資金托管、企業年金、投資銀行等。建設銀行通過研發機制,根據市場需求推出的創新產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商銀行借助技術平臺,完善了創新管理體制,為產品創新提供了大力支持,特別是引入了客戶體驗極致,使工商銀行具有了絕對優勢。
從整體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產品創新在推動金融發展,提高金融運行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必須給予重視。
(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
1.金融產品整合度不高
從我國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管理來看,銀行多以產品為中心開發新產品,而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創新意識不強。部分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注重規模,忽視效益,主要目標是提高自身知名度,占有市場,而不是真正以客戶的需求來創新產品,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另外,產品開發多從行業內部的利益出發,沒有整合客戶需求,致使開發不出具有前景性和吸引力的金融產品。雖然我國商業銀行業務品種不斷增多,迅猛發展的科技也為商業銀行產品創新提供了機遇與平臺,但現階段客戶需求趨向多樣化,商業銀行還不能真正為客戶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2.金融產品創新層次低
西方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不管創新動機來自于利益驅動、技術促進還是客戶需求,大部分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都屬于原創性。這些商業銀行立足于國家政策,以客戶為中心,充分挖掘客戶需求,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樹立了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沒有轉變傳統觀念,產品創新方面注重數量擴張,而不注重提升產品質量,最終導致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缺乏活力,吸納性的多,原創性的少,同質化現象嚴重。雖然產品創新范圍廣,但主動挖掘客戶的意識不強,沒有根據客戶需求開發產品,大都是便于操作、科技含量少的低層次金融產品。同時,各商業銀行的定位差異不大,使得各商業銀行的產品種類、結構相似,大都是在傳統存款、貸款、結算、擔保等業務方面的創新,缺乏期貨、票據等復雜的衍生金融產品創新及各類金融產品組合創新,導致商業銀行間的激烈競爭,同時也會使部分產品閑置,造成資源浪費。
3.金融產品創新體系不完善
西方商業銀行一直比較注重資產類、負債類、中間業務產品的創新,一邊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增加銀行收益。而我國商業銀行已有的創新型金融產品中,負債類金融創新產品大大多于資產類金融產品創新,并且在資產類創新金融產品中,真正能夠做到能確保收益而風險低的營銷型產品比較缺乏。另外,我國商業銀行開發的新產品規模小,在銀行整體業務規模中占的比重小,很難在優化整體資產負債結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更不用說能起到規模效應了。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結構單一,破壞了金融產品創新應有的協調性,從而阻礙金融產品創新作用的發揮。
4.金融產品創新風險意識弱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能轉移風險、分散金融風險,但在轉移、分散風險的同時又會增加新的風險。所以,如果沒有有效的金融風險約束機制,金融產品創新不僅不能帶來相應的收益,可能還能引發更大的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與制度規范制定之間存在時間上的間隔,一般都是產品創新出來后,才會開始制定制度規范,這種不規范的管理,使產品創新帶有很大的隨機性,隱藏著金融風險。
5.金融產品創新進展慢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還處在初級階段,這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大都是根據自身需要從西方商業銀行金融產品中引進的,并加以相應的改造。我國資產類和中間類產品創新取得了一定成績主要是因為政策的開放和補償性的增長。但從整體上來說,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基本上還是處在補償性增長階段,如電子化等創新,這在國外商業銀行中已得到廣泛的運用。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速度慢,進展不大,帶有自身特色的金融產品不多見。
二、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制約因素
(一)法制因素
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與外界法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現階段,我國法制環境建設與金融創新發展不相符,阻礙了金融產品創新的發展。
1.法制建設滯后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金融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但法制建設卻跟不上時展的步伐,一些法律法規中的條款已不能滿足商業銀行發展的需求。如《商業銀行法》中的對銀行業務范圍的保護多集中在傳統業務范圍內,不利于新產品的保護,也不利于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
2.中間業務產品創新需求與法律滯后存在矛盾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法律滯后不利于其大力發展。如我國商業銀行的服務創新主要體現在綜合理財和電子銀行服務方面,但是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較為滯后。如網上銀行業務理應得到很好的推廣,但由于法律不完善,網上銀行業務存在一定的風險,使得客戶望而卻步,因此業務開發緩慢,基本上還是處在推銷階段。另外,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在技術方面比法律發展的快,但由于法律的匱乏,產品創新只能停留在法制的框架內,不利于金融產品創新的發展。
(二)監管因素
隨著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國金融監管制度比之以前已有了很大的松動,但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金融監管制度還比較嚴格,大大縮小了金融創新的空間。
1.金融監管激勵機制未形成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多是金融機構根據自身需求開發的,金融監管部門還沒有制定相應的保護和激勵機制來調動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的積極主動性,也沒有制定金融安全條例,為商業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處理好安全與效率問題提供參考依據。
2.金融監管創新意識落后
目前,金融監管部門也一定程度上鼓勵商業銀行進行業務創新,但是這種監管理念是比較保守的,還沒有形成只要不違反法規都可以做的意識,而是完全按照規定來,規定允許做的才能做。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開發的新業務實行逐級授權的原則,給予審批或備案。一般情況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開發的業務,不能超過上級銀行的業務范圍,所以金融監管部門在審查新業務時,往往會超出規定的產品創新持等待態度,或者不經過研究直接就給予否定,這與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需求不相符。
(三)政府管制因素
金融產品創新受外部的影響較大。西方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主要是由商業銀行自發進行的,然后政府再把這些創新型產品規范化、制度化,從而形成一種自上而下,以市場創新為主,制度創新為輔的形式。而我國由于政治經濟環境的限制,我國商業銀行大都采用“分頁經營、分業該管理”的框架,這決定我國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主要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進行的。政府在金融產品的規模、價格、交易等方面起著管制作用,商業銀行推出的創新性產品必須要得到政府的審批才能予以發行。在這種管制下,商業銀行缺乏金融產品創新的積極性,致使銀行創新的品種單調、趨向雷同。
(四)內部因素
1.商業銀行現有制度制約產品創新
我國商業銀行近年來加大了內部控制力度,強調經營管理制度的統一。這種統一性對提高營銷層次、防范整體風險、加強內部管理等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各個銀行分支機構之間存在差異。因為基層經營單位與市場結合緊密,創新的動力大,但其權限有限,很難確保創新的針對性,必會抑制基層單位產品創新的積極性。
2.創新人才匱乏
目前,商業銀行正處在經營模式轉型期,投資理財與信息科技等產品創新方面的人才比較匱乏,銀行自主創新的能力較弱,這是商業銀行產品創新還停留在模仿階段的主要因素。比如個人理財業務還停留在表面,很難有實質性的突破,主要是因為缺乏專業的個人理財師。
三、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策略
(一)觀念創新策略
任何創新都需要觀念的創新,我國商業銀行必須緊跟時展步伐,從傳統觀念中解脫出來,創新觀念,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1.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
我國商業銀行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建立起每個員工都有機會施展才能的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促進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的發展,實現員工與銀行的雙贏。
2.增強情感管理觀念
目前,各商業銀行推出了大同小異的金融產品,單靠這些金融產品的作用很難激發客戶的熱情?,F代商業銀行創新活動以由機械化的金融服務提升到情感型服務。這種服務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進行產品創新,通過科技信息工具將客戶需求傳遞到相關部門,從而根據需求開發針對性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這就是金融產品的第二價值體現。
(二)戰略創新策略
1.品牌戰略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出現,我國金融市場競爭加劇,金融產品品牌戰略能大大提高金融業的核心競爭力。品牌具有潛在的價值,能以其現有價值換取未來的先進流量,增值無形資產,并轉為有形資產,從而帶來利潤。加強品牌戰略,提高品牌意識,摒棄金融產品創新中出現的產品同質化、產品創新層次低等問題,探索集約化經營路子,實現低成本、低風險、高效益,從而提高競爭力。
2.地域戰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金融意識逐漸增強,對金融產品的需求趨向多樣化。同時由于人們在家庭構成、收入、工作等方面的差異,金融需求體現出個性化。我國商業銀行應樹立戰略意識,根據不同地域人們的特點,給人們提供個性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務,從而真正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三)科技創新策略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獲得了快速發展,并得到了廣泛應用。信息服務體系為商業銀行產品創新提供了平臺,并且產品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成本越來越低。自動化、網絡化、虛擬化的銀行服務會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趨勢。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國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商業銀行服務手段走向現代化,提高商業銀行的服務水平,從而利用科技推動金融產品創新。
(四)監管創新策略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活動穩步推進,必須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完整、有效地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控制。對創新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風險的環節加以改進,并探尋防范金融風險的措施??傂斜O管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最大限度的減少由于產品創新帶來的風險。對一些投機性強的金融產品創新,要認真審核,嚴格控制。而對具有發展前景的金融產品創新要認真研究,切實確定可行性給予審批。并且引入知識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法律、金融方面的專家,提高監管人員的素質。另外,要借鑒西方商業銀行的監管體系,走以銀行自主創新為主、制度創新為輔的路子。
(五)產品創新策略
我國金融市場競爭的核心是金融產品的競爭,金融產品是商業銀行打開市場、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商業銀行只有不斷開發出適合客戶需求的金融產品,并提高金融產品的科技含量,才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我國商業銀行產品創新要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在研究市場、跟蹤分析、關注區域經濟、行業經濟的發展動態基礎上,分析市場環境中的新情況,為產品創新提供思路。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在滿足客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具有競爭力、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從而實現效益的最大化。(作者單位:廈門大學)
參考文獻:
[1] 韓曉坤.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存在問題及對策[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8(4)
[2] 郭賽君.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策略探討[J].海南金融,2011(4)
篇8
關鍵詞:銀行業監管現狀發展趨勢
一、我國對銀行業監管的現狀
1.利率政策
我國利率改革的方式是明確的,即漸進、有序,原則上遵循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農村、后城市,先大額、后小額的步驟。但是中國目前還沒有明確全面實現利率市場化的時間表。利率市場的起步較晚,從1996年開放同業拆借利率開始,此后又開放了銀行間債券利率。2000年開放了外幣利率(小額外幣存款除外),2004年存款利率管上限,貸款利率管下限的格局。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至今也尚未形成基準利率體系,自然也沒有簡單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權和期貨。這使得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不僅落后于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存在差距。
2.商業銀行的跨區域經營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即城市商業銀行不能跨區域經營?!冻鞘猩虡I銀行暫行管理辦法》第6條規定,城市商業銀行在地級以城市設定,一個城市只能設立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第二條規定,城市商業銀行主要為本市中小企業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務。
分析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的城市商業銀行是清理整頓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風險的產物。與此同時還承擔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支持中小企業的重擔。城市商業銀行人員素質較低、經營管理水平不高、風險高度集中。這是監管政策明文規定城市商業銀行不允許跨區經營的背景。
隨著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推進,城商行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城商行提出了拓展發展空間、實現跨區域發展的要求。對此,銀監會與相關部門進行了認真研究并達成共識,城市商業銀行完全可以走出城市。2009年4月,銀監會調整了中小商業銀行的準入政策。規定中小商業銀行的機構發展不再受數量指標控制,不再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設立分行和支行設定統一的營運資金要求,從而實現了基本上統一監管標準,實施同質同類監管。
3.混業經營
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最初期,我國金融業并不是分業經營的。當時,商業銀行可以設立信托投資公司、證券公司,比如,交通銀行和太平洋保險就是連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后來金融業出現了一些混亂情況,當時一種主流的看法認為這些混亂來自于混業經營,因此就逐漸把金融業務切分開來;同時在立法上加以保證,形成了一種比較嚴格的分業經營體制。1995年通過并于2003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43條規定,商業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不得向非自用不動產投資或者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但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進一步完善銀行業監管法律體系的相關思路
我們正處于一個金融市場迅速創新、競爭不斷加劇的年代。這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和銀行業法規建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監管部門應當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明確相關政策法律改革調整思路,進一步完善銀行業監管法律體系。
完善調整金融市場主體關系的主導性法律制度。首當其沖的即是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相關法律制度的調整。這些年,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銀行業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不僅為國有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剝離不良資產,也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風險控制、財務管理、薪酬激勵等方面進行了改革,但由于進行市場主體制度設計過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開改革,而未按照私法原理明確主體權利與義務,導致體制和機制等深層次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改革在許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未來幾年,法律需要在商業銀行產權制度、出資人制度、股東權利與義務、股東行為約束、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會關系的基礎上,作出科學明晰的規定,在私法層面明確銀行在市場中的商事主體地位,保護其自治權利,維護市場對于市場主體的選擇和對于金融資源的配置。
建設開放性市場準入制度,培育多層次金融市場主體。銀行業是有限持牌的行業,我國銀行業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這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但過高的準入門檻也容易導致市場壟斷,我國現有金融機構之間在服務方式上、組織構架上、經營模式上、服務對象上、產品設計上、業務流程上都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同質化情況嚴重,供給動力不足。因此,如何實現經濟的平等性是今后中國銀行業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作為國際政府管理的長期趨勢,放松管制對于銀行業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金融機構的豐富可以使優質資本進入銀行業,提高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實力;另一方面,各類金融機構可以提供不同的產品,實現服務多樣化,從而解決金融市場供需矛盾。
篇9
摘 要 如今國內外金融創新步伐日益加快,為順應時代潮流,發展表外業務已是我國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但是我們也應看到隨著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發展,與之俱來的風險也愈發突出。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透明度較差、風險分散、自由度較大的特點,使它的風險具有一定的隱蔽性,較難預測和評估,這就意味著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防范有較大的難度。商業銀行有必要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防范的力度,使我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真正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關鍵詞 商業銀行 表外業務 風險防范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自由度大、透明度差、交易集中程度高的特點,使其風險相應地具有隱蔽性強、難以預測、不易控制的特征。尤其是表外業務中衍生的一些金融產品,一旦發生風險,它的高杠桿性將會給商業銀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不斷扶持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防范的大力發展,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政策,切實有效地進行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風險防范,是商業銀行順利推進表外業務發展的前提和關鍵。根據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發展現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風險防范。
一、構建與完善表外業務管理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發展起步較晚,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法律、法規滯后于業務發展的情況。因此有關管理當局在倡導發展表外業務的同時,應盡快借鑒國際上相關管理制度的,并依據我國國情制定出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操作的具體管理規定。商業銀行要針對每一種表外業務的重要風險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一系列的細則、操作規程和風險防范措施,商業銀行的各職能部門根據授權嚴格按照內部規章制度去有效率地執行。同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應會同有關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發展表外業務的操作程序、服務標準、收費標準等做出統一規定,將表外業務的發展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二、強化商業銀行的自律意識
我國商業銀行要強化表外業務經營的自律意識, 因為這是加強表外業務風險防范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主要方面著手:首先是自覺配合監管部門的工作――我國商業銀行在現行的分業管理模式下, 要自覺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 嚴格規范業務經營范圍和經營領域, 涉及保險、證券等業務的, 應該及時向其他監管部門報告, 申領執照或資格證;其次是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商業銀行對目前信用風險度相對較高的擔保、票據承兌、備用信用證等表外業務, 要視同貸款嚴格管理, 比照貸款管理辦法執行, 一旦發生違規操作, 要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完善表外業務信息披露方法
中國人民銀行應建立、強化各類有風險的表外業務的報告制度。2002年5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商業銀行信息披露暫行規定》。但規范相對寬松,具體披露事項的披露細節性要求也不夠明確,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此外我國現行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對表外業務披露的規定應再予以細化,規范表外業務信息的披露范圍、內容、原則及披露標準,盡快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同時應強化信息披露真實性要求。提高信息披露標準,嚴格信息披露程序,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
四、強化對表外業務的監管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大規模發展只是近幾年的事情,它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我國銀行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沒有出臺嚴格的監管法律法規。正是我國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嚴重滯后,使得我國商業銀行的表外業務都不同程度地潛伏著風險。如遇到國內經濟金融的波動和國際金融風險的影響,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風險將會很快由潛伏狀態外在化,引發我國的整體金融風險,甚至是誘發金融危機。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風險有所認識,但總地來說,對表外業務的監管還不能與國際接軌,存在許多漏洞。
所以,中央銀行及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表外業務的監管。基于我國現有的經濟金融發展水平和制度條件,我國商業銀行發展表外業務必須根據經濟金融改革與發展的要求、銀行經營行為的規范化程度和風險控制水平、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金融監管效率與質量的提高以及法律體系的健全程度等的發展變化,使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有步驟地進行。
五、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
縱觀國內外商業銀行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表外業務是一種知識密集型金融產品,孕育著許多金融創新的機會。它的很多業務,尤其是那些新興業務不但交易復雜而且技術要求很高,需要一批熟悉國際金融業務、精通先進電子技術、掌握現代管理和法律法規知識的復合型人才。而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一直傳統地經營著資產負債業務,加上這幾年實行嚴格的分業經營、分業管理,員工遠離投資證券業,缺乏從事財務顧問的專業經驗,衍生金融工具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由這些業務產生的風險可想而知有多么的難以控制,所以要想真正的對表外業務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必須重視表外業務相關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洪純.試析我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發展現狀及風險防范.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2010(4).
篇10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現狀;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2.3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前言
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情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歷程來看,盡管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當下較為火熱,但是我國的整體行業發展時間較短,許多配套的設施和制度還存在較大的缺陷,尤其在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服務方面,缺乏相關的理論體系,導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存在較大的局限性。為此,我國對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強,相關的制度和措施也在不斷的完善當中,極大程度的保證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良好發展。除此之外,商業銀行自身也要總結經驗,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增加自身的適應能力,注重發揮出創新意識和能力,同時要加強風險管理,才能促進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長遠發展。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監管制度和行業規范逐漸完善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好,因此,個人金融業務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人們希望通過個人金融業務的辦理增加自身的保障力度,另外,我國在醫療、教育以及養老等方面的政策改革不斷深入,利用商業銀行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出市場調節的作用,同時也能極大程度的減輕政府的壓力。因此,在實際的商業銀行監管方面,市場的需求和國家的重視都使得行業逐漸朝著規范化方向發展,監管制度和行業規范不斷完善,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良好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保障[1]。
(二)個人金融業務發展戰略不明確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辦理主要還是傳統的存貸業務,即便為了適應當下的社會發展現狀,滿足于不同用戶的需求,商業銀行相繼開展了個人金融業務,但是在發展戰略上,個人金融業務的地位還不夠明確。商業銀行的發展受到傳統模式的限制,在個人金融業務上缺乏相關的經驗和技術指導,使得個人金融業務存在較大的風險性。另外,作為商業銀行的新興業務之一,個人金融業務對傳統的運營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商業銀行不僅要在個人金融業務辦理上投入大量的資金物力,最為關鍵的是,個人金融業務為商業銀行帶來的經濟收益較小,因此,限制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2]。
(三)技術和人才存在較大程度的缺陷
個人金融業務對于傳統運作模式下的商業銀行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金融創新盡管是商業銀行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優勢最為有效、直接的途徑,但是在實踐過程中,技術和人才的缺陷限制了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良好發展。從業人員專業能力素質不佳,在實際的業務辦理過程中無法發揮出個人的作用,同時個人金融業務的操作流程不夠規范,在技術上難以提供有效的支持,使得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開展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影響了整體行業的良好發展。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對策
(一)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和規范
為了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良好發展,必須要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和規范,要注重分析外部市場環境因素,通過制度來調節業務發展的平衡,規范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辦理流程,提高商業銀行的服務意識,利用制度手段調控我國的金融市場,擴大市場內需的同時,為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3]。
(二)完善內部管理機制,確立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戰略
商業銀行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才能促進個人金融業務的良好發展。首先,商業銀行要提高對金融業務的優勢,不能依照與經濟收益來制定發展戰略,要著眼于商業銀行的長遠發展,通過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鞏固商業銀行的優勢地位,其次,商業銀行要強化對市場的分析力度,增加管理的靈活性,才能多種金融產品組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會群眾,達到良好的宣傳作用,最后,商業銀行必須要注重對人才的培養,要選拔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在實際的個人金融業務辦理過程中發揮出創新作用,從而提高整體行業的服務質量。
(三)加強個人金融業務的風險防范能力
個人金融業務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使得商業銀行望而卻步,但是風險性無法消除,商業銀行必須積極面對這種情況,通過加強個人金融業務的風險防范能力,不斷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運用有效的手段消除風險因素對商業銀行發展的負面影響,才能穩住商業銀行的用戶,從而避免經濟上的損失,對于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市場的巨大需求為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要注重管理機制的完善,增加管理的靈活性,注重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同時,加強個人金融業務的風險防范能力,才能將個人金融業務轉化成商業銀行的市場核心競爭手段,才能促進商業銀行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世長,徐薇薇,廖文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市場特征與競爭策略研究[J].南方金融,2010,01(0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