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基本分析方法范文

時間:2023-06-06 17:57: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工程基本分析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金融工程基本分析方法

篇1

    根據作者所在單位的多年跟蹤調查,證券投資與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主要的對口工作崗位為證券公司、投資公司、股份公司證券部等單位從事投資以及客戶服務崗位工作,這些崗位對實戰能力要求較強,需要畢業生具備較強的投資咨詢能力和投資決策能力。因此,作為高職層次的投資管理類專業,設置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時應將投資咨詢和投資決策能力作為本課程的首要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應該讓學生通過學習當前主流的證券投資分析方法和投資分析策略,能夠對當期證券市場的總體趨勢和市場總體投資估值進行較為準確、合理的判斷,能夠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尋找投資熱點,能夠為投資者進行產品推薦和提供投資操作建議,能夠在不同的市場行情實施成功率較高的投資操作等。因而,在對證券投資分析課程進行重構時了必須服務于這一獨特的課程目標定位。

    二、課程內容重構的實踐探索表

    1.根據課程目標定位來選取教學內容

    當前傳統的證券投資分析課程內容包括證券基本面分析(包括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證券組合管理理論、金融工程應用分析、投資操作策略等內容,根據高職專業的面向證券行業一線崗位就業定位和以培養投資咨詢能力和投資決策能力為核心的課程目標定位,結合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高職的證券投資分析課程在內容上舍棄了理論性強、難度較大的證券組合管理理論和金融工程應用分析兩個模塊,僅保留證券基本分析(包括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和投資操作策略三個模塊。

篇2

關鍵詞:證券投資學;網絡教學;實驗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2-0150-02

一、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內涵與證券投資學課程培養目標

地方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國家人才培養戰略調整的重要舉措。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涵是強調人才既具有寬厚的知識基礎、應用性專業知識和技能,又具有轉化和應用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人才培養的定位突出實踐應用與能力培養,所以教學內容既強調理論知識的基礎性,又要重視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證券投資學是金融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內容涵蓋證券投資的工具、市場運行、交易主體、投資組合理論、市場均衡理論、證券的分析與估值、投資組合管理等。課程的理論性強,同時又緊密結合實際市場,用市場去檢驗所學的理論。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了解證券市場如何運行,知曉國內外市場上證券投資工具的特征,掌握證券投資的基礎理論,能夠用理論去指導證券投資實踐行為,并能分析國內外證券投資領域的現象與事件,提出投資建議。

二、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投資學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我國日新月異的金融市場發展

我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市場快速發展,金融產品的創新有很多中國特色。但現有的教材顯然跟不上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對本土證券市場存在疏離感。本科院校《證券投資學》課程教材的選擇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國外的教材,常用的是滋維?博迪等著的《投資學》,該書以美國市場為背景,介紹了證券投資的基本知識、理論與方法,核心內容是投資組合理論、市場均衡理論及證券分析。其理論與實證檢驗都是以美國發達資本市場為依據,沒有涉及我國證券市場的實踐。另外一種是國內的教材,一般包括以我國證券市場為背景的基礎知識介紹,再加上國外成熟的投資組合理論、定價理論與方法、證券的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教材對投資理論的闡述多,但跟實際市場結合的內容少,針對證券市場的實際案例分析也很少涉及;對證券投資工具的介紹僅僅限于基本的投資工具,沒有涉及我國市場上日新月異的金融產品,比如分級基金、量化投資工具、證券化產品等。

(二)課堂理論知識傳授占比多,學生實踐操作環節薄弱

證券投資學涉及的理論多并且內容深,不容易掌握,比如市場均衡理論中就涉及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有效市場假定理論和行為金融理論,這些理論的創始者大多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可見其理論達到了很高的深度,要理解這些內容對本科生來說并非易事。所以,教師會在課堂占用很多的時間來闡述,這樣留給學生實踐操作環節的課時就不多,學生上實驗課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0個課時。在這過程中,學生至少需要完成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理論、證券分析這三個部分內容的相關實驗操作,并撰寫實驗報告。但往往因為時間倉促,實驗環節完成情況不是很理想。

(三)內容多,課時少,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深入透徹

完整的證券投資學的教材內容一般包括基礎的投資工具與環境、投資組合的優化選擇、市場均衡理論及應用、市場有效性理論及檢驗、證券投資的技術分析、證券投資的基礎分析以及投資績效的評價等。特別是國外的教材內容篇幅巨大,教材會建議學習課時為一年。國內很多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采用了國外的教材,但一般設置為48―51課時。在保證本課程體系完整講授的情況下,只能降低課程的深度,很多內容只能停留在基礎層面,不能深入展開。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也只能在淺顯的層次。

三、應用型本科《證券投資學》課程改革的思考

(一)利用超星的泛雅平臺,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美國新媒體聯盟對翻轉課堂的定義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生的學習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學生能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或問題)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從內容的呈現者轉換為學習的教練,重點放在師生溝通、回答學生問題、啟發并引導學生思考。利用超星公司開發的泛雅平臺,給學生提供網絡化教學手段,可以幫助實現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首先,利用平臺在課前進行視頻課學習。網絡化教學手段可以把很多教學內容轉移到課堂外進行。授課教師在平臺上預先錄制好一些視頻,學生可以在課外提前學習證券投資學中相關的知識,特別是教材中有一定難度并且比較重要的理論,比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模型、有效市場理論、股利貼現估值模型、市盈率估值模型等。這些理論一般涉及假設、推導、結論及應用或者檢驗,內容思想性及邏輯性強,有些還要借助高等數學的知識,學生單純通過看教科書不是很容易弄明白。視頻課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可以節省課堂的講授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課程學時少但內容多的矛盾。學生在課堂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教師交流,師生互動,進行探究性學習。

其次,利用平臺進行拓展閱讀。平臺內部有超星電子書庫,可以指定學生進行課內外拓展閱讀,比如其他的與證券投資學相關的圖書,指定學生閱讀哪些段落,并可以查看每個學生是否閱讀。還可以收集公共財經類視頻,比如第一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中跟證券有關的視頻,放入平臺,使得學生能夠貼近金融市場,追蹤證券市場熱點,了解投資領域的事件,傾聽專業人士的觀點,并引發自己的思考。在課外有了這些準備,在課堂就可以針對一些專題展開討論,比如2015年的股災事件、光大烏龍指事件、2016年的股市熔斷機制事件等,讓學生試著用投資學的相關理論去解釋。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會有觀點的沖突,這樣更能引發思考與學習。教師的角色從講授者轉變為輔導者、建議者,在課堂及網絡平臺上引導、啟發學生,對各種觀點進行點評和總結。通過拓展閱讀與討論,可以解決教材滯后于日新月異的金融市場發展的問題,并且培養了學生將投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金融市場與投資領域的意識與能力。

(二)利用國泰安的市場通金融分析軟件和CSMAR數據庫,進行有選擇的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形成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常用的證券投資學實驗操作軟件是國泰安公司開發的市場通金融分析軟件和CSMAR數據庫。通過實驗手段進行模擬、分析及檢驗,促使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投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該系統實驗內容豐富,包括金融市場行情的揭示與觀察、共同基金投資分析、投資組合構建與風險、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計算、證券的基本分析、證券的技術分析、金融衍生品及外匯分析等。

因為證券投資學課程的課時有限,分配給實驗課的時間一般是10個課時左右,所以不能對上述所有的內容都進行實驗教學,可以挑選核心的內容來進行。建議選擇三個內容進行,具體包括投資組合構建與分析、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及應用、證券的基本面分析與估值。這三個內容既是證券投資學的核心又是難點,所以需要在實驗課堂指導學生完成。其他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如何操作。實驗課可以通過組成實驗小組方式來完成實驗任務,小組方式的好處是可以發揮各小組成員的優勢、相互學習,來完成一個工作量大且有難度的作業。

(三)產學合作,引入證券、期貨公司現場教學以及專業人士的專題講座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點是注重能力培養,而培養什么樣的能力要與工作世界緊密結合。證券投資學課程對應的工作主要是證券、期貨公司。帶領學生進入這類公司進行現場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了解金融機構的運作,比如崗位如何設置、對專業人員的技能及素質要求有哪些,然后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一些專業技能。金融市場的專業人士接觸金融市場的前沿,掌握最新的金融工具的開發應用。所以,專業人士的專題講座可以讓學生了解市場前沿的知識與信息。專業人士還可以傳授投資中某個細分領域的實際操作,特別是證券投資學中創新型金融產品的投資操作,比如量化投資管理、阿爾法對沖基金的操作、分級產品的運作等等,使得學生對本課程有更直觀的認知與感悟,激發對該領域的興趣,從而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

(四)課程考核評估方法多樣化

課程的考核評估對學生的學習有引導作用。證券投資學現有的考核還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結合平時作業完成及考勤情況,給出綜合成績。實踐環節的成績占比一般比較低,這樣的考核方式沒有突出對實踐應用能力的評價,導致學生對于實驗課不夠重視。增加實驗課考核的占比,可以改變學生對實驗課的態度,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課堂討論與發言在考核成績中的占比也很低,導致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積極主動性不夠。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后,可以增加課程考核中課堂討論的占比,注重考核學生在實際投資領域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尊厚,胡繼成.基于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投資學教學改革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5,(9):37-40.

[2] 梁朝暉.關于《證券投資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0,(23):261-262.

[3] 劉煥陽,韓延倫.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及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2,(12):67-71.

篇3

關鍵詞:金融工程;學科特色;培養模式

金融工程學(Financial Engineering)是一門工程型的新興交叉學科,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隨公司金融、投資銀行與證券投資業務等多種創新型金融業務而迅速發展。金融工程學標志著傳統金融學走向了產品化和工程化,成為現代金融學的最新發展。

一、金融工程課程體系產生于引入的宏觀認識

金融工程最初的狹義定義是組合金融工具和風險管理技術的研究。金融工程研究領域所涉及的范圍包括如下層次:對創新型金融產品與工具的研發;設計開發新的金融手段;創造性地解決現實中的金融問題。各層次由淺入深,展現了遞進的三個層次。各層次對應實例表現如下:第一層次包括對銀行賬戶、共同基金,以及面向企業的期貨、期權,可轉換債券、新型優先股等給予創新型設計;第二層次包括銀行金融制度等的再設計;第三層次包括創新企業融資結構,新型現金流管理策略的給出等。金融工程學創始人之一的約翰?馬歇爾,曾任全美金融工程師協會執行主席,從實務角度也對金融工程的研究范圍進行了概括。其認為應包括如下四方面,即證券及衍生產品等金融工具的交易,投資與貨幣管理,公司理財和風險管理。在特定條件下,傳統型金融工具往往難以迎合公司兼并、收購等特定融資需求,其亟需金融工程師為其設計出能夠恰當解決問題的融資方案。在諸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面,主要目標是開發各種套利交易策略,涉及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金融工具、法律法規和稅率等多方面,包括純套利性質交易策略和準套利性質的交易策略。其是將高風險投資工具轉化為低風險投資工具的系統,包括開發“高收益”共同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以及正向回購和反向回購協議等。金融工程所對應的風險管理強調,將多種風險管理方法進行組合,以對金融風險進行分析和管理,即根據企業的風險管理目標,對企業風險進行識別并測度,繼而利用已有的金融工具構造出降低或規避風險的方案。

二、國內外金融工程專業方向學科特色比較

1.設在工程學院的金融工程碩士課程設置。(1)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是把金融工程碩士設置在工程學院培養的代表性學校。其中,哥倫比亞大學的金融工程專業位居北美金融工程專業第二,普林斯頓大學的金融工程運用專業位居北美金融工程專業第九。其中,哥倫比亞大學的金融工程科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由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的金融工程碩士學位(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由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授予。從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工程碩士專業設置中,我們了解到,運用工程學和統計學的相關技術解決金融實際問題是該校進行培養的特點,該校所畢業的學生應具備在銀行、證券及金融投資公司等各種金融機構從事相關分析工作的基本能力。哥倫比亞大學要求其學生必須掌握七門必修課程(金融工程隨機模型、金融工程統計工具、金融基礎原理、金融工程最優化、蒙特卡洛方法、資產定價與投資、連續時間序列),并將把統計學知識與工程學知識統一起來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作為考核要點。

2.對于設在數學或統計學院的金融工程碩士培養課程,是因為在美國,金融工程課程被一些學校安排在數學或統計學院進行講授。此種模式的代表學校包括芝加哥大學、斯坦福大學和康乃爾大學等。通過分析上述幾所排名前列學校的情況,我們發現,此種模式側重于理論方面的研究。康乃爾大學出版了《Mathematical Finance》,是金融工程學領域的第一個學術期刊;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金融工程相關研究成果也位于此研究領域中的領先位置。為此,培養金融工程領域中的專業學術型人才,是將金融工程專業設在數學或統計學院進行模式的一大鮮明特色。在該培養模式下,未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碩士研究生比例明顯高于其他,而且所畢業的學生還將獲得數理金融科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芝加哥大學的金融數學碩士課程設置中對數學成績的要求很高,而且學習難度也較大,其側重于對學生學術理論的培養。具體來講,該校此專業所設置的課程有高等數學與概率論,經濟學,金融分析與金融模擬等。培養既能利用數學模型和數學方法對金融問題進行定量分析,又能以此對衍生產品進行設計和定價的能力。

3.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把金融工程專業設置在Hass商學院。縱觀排名于北美金融工程專業前20的學校,將金融工程專業設在金融學院進行碩士培養的學校,僅此一家。不僅如此,Hass商學院還是全美商學院主導下惟一提供金融工程學位計劃的學院。相比較于普林斯頓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授予的金融工程碩士學位,芝加哥大學授予的數理金融科學碩士學位而言,Hass商學院授予的是金融工程文學碩士學位(Master'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文學碩士的培養模式較前者來講,更偏重于實際運用,屬于職業導向型教學模式,其對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要求較低。經濟金融領域中實用性質較強的課程中,如公司金融、金融機構分析、金融創新案例、應用金融設計等課程,均被Hass商學院金融工程碩士課程設置在內。此類課程的設置將會使其培養的學生更易適應將來的工作,要求國內金融工程課程設置充分考慮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

比較發達國家和地區排名靠前大學金融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后發現:首先,美國金融工程人才培養集中于碩士培養,而現階段我國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主要集中于本科階段,目標是金融工程本科人才,為此,美國模式對于我們來講存在較大差異性,不適宜直接照搬。其次,我國的資本市場尚處于轉型階段。這一時期的資本市場,往往層次感并不是很清晰、市場產品不能呈現多元化與多樣性,在法律監管、技術保證等方面還存在一系列的缺陷。這使得有效市場假說和現代金融理論基本分析方法,這些金融工程研究所依附的基本理論并不能實現在我國的充分使用。目前,國內諸多大學均在結合本校的綜合優勢,開設金融工程專業及其相關專業,力求培養出金融工程人才。經濟類學校教學的缺陷是,在工程教學上并無優勢。一般有著金融經濟理論和工商管理的基礎和優勢。因此,財經類大學開辦金融工程專業如何展現出自身特點?所培養出的畢業學生如何在工作領域中與綜合性大學學生進行競爭?財經類學校的金融工程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性何在?這都是我們一直在要探索、思考和研究的問題。適應市場發展,以需求為導向是我們的立足點。

真正適應我國情況的金融工程課程體系是,一方面以立足我國國情的實務性應用性課程為主,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還會不斷被豐富發展,在完全成熟規范之后仍需數理性較強的研究作為支撐,因此還需在應用性金融工程知識的基礎上增加定量性的金融工程相關知識。金融工程學科發展簡史告訴我們,金融理論是支持金融工程學形成與發展的理論基礎,現代的經濟學相關理論、數學定價方法的理論、統計學的數值分析理論、會計學和財務分析的理論、金融與法學理論和稅收策劃理論等其他學科理論,也正在向金融領域滲透。

因此,金融工程學科的建設應該以金融與經濟學結合的理論為基礎,借鑒工程論的方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手段,為資本市場、金融中介和公司財務的發展提供創新服務。所以,對于財經類大學培養金融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培養目標具體包括:造就能夠擁有廣泛而扎實的經濟學與金融學基本知識,數學知識背景適度,能夠運用多種計算機模擬測算技術熟練地進行數值計算和仿真建模模擬的金融工程應用人才。

三、財經類院校在金融工程人才培養的模式

1.設立院與院,系與系,甚至院與系之間的聯合培養模式。金融工程學本身就屬于交叉學科,學科交叉的特點明顯強于其他學科,其要求各個學校在都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需要在相關院系之間盡可能地進行橫向與縱向聯系,以共同培養金融工程人才。其中,尤其以將管理學院的管理特色和金融學院的金融優勢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為亮點。

2.建立靈活多樣的課程制訂規劃。由于金融工程專業與實務領域中的諸多問題有著直接的密切聯系,故而,靈活多樣應該是其課程設計的一大特色,以保證其前沿性與持續性。課程制訂規劃的具體內容可以劃分為如下三方面:①結合金融工程的學科特點和學校自身的發展優勢,制訂出體現學校培養特點的金融工程課程體系;②基于現實中一系列客觀金融實際,以及實踐課題需要,設計出相應的課程體系;③根據學生興趣、特長、愛好,給予一定數目的,能夠涵蓋全學科的廣泛的選修課程體系。

3.實施課堂教學與試驗、實踐教學結合的模式。強化實踐性的金融工程學,應對其給予實驗與實踐的高度重視,課堂講授與課堂練習的相輔相成,互相結合。課堂講授是一種“分析模式”的教學模式,其更多強調的是學習的抽象性,對問題思考的垂直化,對確定性的追求,個體工作的獨自性等。在課堂教學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需要重視金融工程專業的案例教學訓練。結合形式多變的金融市場,更多地開展案例式的教學方法,與金融實務教學是實驗教學中較為突出的特點。

4.強調團隊學習模式。合作學習和小組工作結合是試驗與實踐教學采用較多的方法。可以按照實際項目或某個實驗,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由學科教師進行輔導。學生們之間相互協作,共同完成項目,從中掌握相關知識,并使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學會分工協調,團隊合作。

5.提倡不同層次之間相互銜接的培養模式。金融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上應注意將本科、碩士、博士不同層次的不同要求,注重將各層次的人才培養進行銜接。其應是復合型、應用型的金融技術人才。為此,在本科培養階段,應強調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整體,并將理論實踐結合對接點的識別作為重要的培養點,繼而培養學生對金融工程方法、理念、意識的認知。這些是金融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本科階段的主體任務。在碩士研究生培養階段,如何能夠掌握現代金融理論和金融工程技術實踐能力是培養中所對應的重點。在博士研究生培養階段,強調提升金融工程課題的研究素質和實踐能力是對應的重點。

總之,金融工程將不僅僅作為一門技術性的學科,而是將逐漸成為一種創新和開放的思想方法,日益滲透到金融、經濟乃至社會生活中。相應地,金融工程教學科研工作也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學習的熱情,不斷借鑒、思考、創新和合作,從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和發展金融工程學科,才能培育出好的金融工程人才。

篇4

[關鍵詞] 投資學 教學內容 課程

國內許多學者可能為了跟研究實物投資的投資經濟學區別開來,將金融學專業的投資學課程稱為證券投資學(比如,吳曉求,2006,等),但是,根據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的建議,本科層次的核心課程(或主干課程)可以包括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中介學、中央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保險學、國際金融學、公司財務、金融工程、投資學10門,可見該學科組使用了投資學這一名稱。國外一般都其稱為Investment(投資學),比如,Williams F. Sharpe et al.(2001)、滋維?博迪等人的《投資學》。結合國內外的情況,以免誤解,我們認為應該統一名稱為投資學。

一、教學內容的安排

國內投資學教學大綱一般講授的內容包括證券投資工具與證券市場運作、證券投資基本分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和投資組合管理四大部分。從國外投資學教材來看,比如滋維?博迪等人的《投資學》也包括四大內容:證券市場與工具的介紹、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證券的估值和資產組合的業績評價與管理。大體上看,國內與國外的教學內容差異不大,但是,如何設置課程內容結構,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突出重點,會使得教學效果迥然不同。以滋維?博迪等人編寫的投資學教材來看,要用兩個學期才能講完,并且要突出重點,才能講好。在安排教學內容時需注意如下幾點:

1.像證券投資工具與證券市場運作這些內容只需適當提及即可,因為像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中介學、中央銀行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保險學、公司財務、金融工程等課程都會涉及相關內容。

2.技術分析的內容必須講,讓學生明白投資管理不只是有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的應用也是非常普遍,但是,講授的課時不用太多,適當介紹即可,因為本來技術分析的內容繁多復雜,而且在實際應用時,五花八門,各有其道,也就是技術分析本身并無統一的框架。另外,技術分析知識的難度比投資組合理論要容易許多,可向學生推薦基本參考書,比如,羅伯特.D.愛德華、約翰?邁吉和巴塞提編寫的《股市趨勢技術分析》等,讓學生自學。

3.均值方差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有效市場理論和期權定價公式等理論是現代金融研究的基礎理論,也是投資學的基礎理論。只有理解了這些理論,才能說投資的基石是堅固的。以這些基本原理為中心,建立一個框架將內容串起來,其后的證券估值和資產組合管理也要統一于這些理論的指導。這些理論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同時這也是教學的難點,因為理解這些理論對于本科學生來說,面臨經濟學基礎理論、數學以及資本市場的理解等方面的挑戰,但是,誠如博迪等人(2006)所說,可以盡量去掉不必要的數學和技術性細節,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直覺,這種直覺可以幫助學生在職業生涯中面對新的觀念和挑戰。

4.來自資本市場的數據與案例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和實踐的認識。采用國內,還是國外的?國內許多老師認為,課程應該更多關注國內證券市場發生的事情(比如,初昌雄,2008,等)。在本人看來,這誠然沒錯,但是,我國證券市場作為新興市場,日新月異,許多經驗事實不具有規律性,耶魯大學教授希勒在《非理性繁榮》強調,即使像美國證券市場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市場許多統計規律與發現是否將來還可靠還是值得商榷。因此,在講授時,國內與國外的援例不可偏廢,應更偏向于國外市場。

二、投資學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

對于金融學專業來說,學習投資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能夠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為個人或機構增加財富,而該課程又是集金融學大成之學科,一門綜合性學科。投資學最好是在公司財務、金融工程、計量經濟學、宏觀和微觀經濟學等課程之后開設,因為宏觀經濟分析和公司財務分析是股票估值的基本功;微觀經濟學是投資學理論的基石;金融工程的部分基礎理論與投資學相同;計量經濟學是資產組合管理與分析的基本工具。沒有這些基礎課程的支撐,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教學難度增大,教學效果下降。

三、教學與自學

投資學理論性強,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學習的最終目標。學生如果只是學習投資學的教材,而不進行更多的課外閱讀,恐怕難以達到培養目標。課外自學包括兩大方面的內容:

1.投資學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投資學的基礎理論比較抽象,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伯恩斯坦的《投資革命》和其續集《投資新革命》等可讀性強的介紹資本市場理論的書籍,它們將投資學高深的理論如何應用于投資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希勒的《非理性繁榮》以通俗讀物的寫作方式,用學者的嚴謹論證,向讀者闡述了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演化機理。伯頓?麥基爾的《漫步華爾街》從理論的高度通俗地講解了應如何進行投資。

2.為了提高實踐能力,前人的經驗總結無疑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觀摩和借鑒的捷徑。這些經典書目包括:

一是投資大師的傳記。像愛德溫?李費佛(美)的《股票作手回憶錄》是20世紀初最著名的股票與期貨的投資者――李費佛的自傳,數十年來一代又一資人的必讀書,甚至被稱為華爾街的投資圣經。羅杰?洛文斯坦的《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是關于巴菲特的傳記,但是,要真正了解巴菲特的投資方法與技巧,還需閱讀小羅伯特?海格士多姆的《沃倫?巴菲特之路》、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羅伯特?哈格斯特朗的《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組合》等。

二是投資技巧。像菲利普?費舍的《怎樣選擇成長股》和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投資指南(聰明的投資人)》是巴菲特稱為老師所寫的書,提出了諸多一直被投資者采用的標準與原則。彼得?林奇等人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和《戰勝華爾街》為怎樣挑選股票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技巧。威廉?歐奈爾的《笑傲股市》提出的CANSLIM方法非常適合跟蹤當前股市熱點,進行短線投資,學生容易學以致用。喬治?索羅斯《金融煉金術》晦澀難懂,卻是把握國際金融市場的利器。杰克?茨威格的《華爾街點金人(新金融怪杰)》采訪了市場上超級交易員與成功的投資家,介紹了他們成功的經驗。

三是介紹歷史上著名的投機熱潮。像加爾布雷思的《1929年大崩盤》介紹了美國的股市大崩盤。查爾斯?馬凱和約瑟夫?德?拉?維加的《投機與騙局》包含了兩部書:查爾斯?馬凱的《驚人的幻覺和大眾的瘋狂》和約瑟夫?德?拉?維加的《困惑之惑》,前者描繪密西西比泡沫、南海泡沫和荷蘭郁金香熱潮的在繁榮與崩潰過程中人們的行為與心理;后者以對話的形式描述了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場的運作。

四、學習與實踐

投資學是金融學專業中理論與實踐聯系最緊密的課程之一。在學習投資學之前,絕大部分學生并未接觸過資本市場,通過模擬實踐,就可以給他們補上這一課。根據我們的經驗,可以讓學生挑選三只深滬交易所交易的證券構成模擬投資組合,每兩周可以替換一次。上課時學生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經驗交流,老師點評,期末學生根據投資組合管理理論與方法對自己的組合業績進行評價,加深他們對理論的認識,提高應用能力。最終組合成績作為課程平時成績的主要參考。大部分學生經過兩學期的投資學理論學習與模擬實踐,既能掌握現代的投資學理論與基本框架,也初步具備了進行投資實踐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愛德溫?李費佛:股票作手回憶錄[M].海南出版社,1999年12月

[2]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投資指南(聰明的投資人)[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3]彼得?伯恩斯坦:投資革命:源自象牙塔的華爾街理論[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年8月

[4]彼得?伯恩斯坦:投資新革命[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3月

[5]彼得?林奇 約翰?羅瑟查爾德: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v.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4月

[6]彼得?林奇:戰勝華爾街[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7]伯頓?麥基爾:漫步華爾街[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年4月

[8]初昌雄: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的教學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

[9]查爾斯?馬凱和約瑟夫?德?拉?維加:投機與騙局[M].海南出版社,2000年5月

[10]菲利普.A.費舍:怎樣選擇成長股[M].海南出版社,1999年10月

[11]加爾布雷思:1929年大崩盤[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10月

[12]杰克?茨威格:華爾街點金人(新金融怪杰).西苑出版社,2003年1月

[13]羅伯特.D.愛德華 約翰.邁吉 巴塞提:股市趨勢技術分析[M].東方出版社,1997年2月

[14]羅伯特?哈格斯特朗:沃倫?巴菲特的投資組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4月

[15]羅杰?洛文斯坦: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傳[M].海南出版社,1997年10月

[16]喬治?索羅斯:金融煉金術[M].海南出版社,1999年4月

[17]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M].股份公司教程,2004年1月

[18]吳曉求:證券投資學(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19]威廉.歐奈爾:笑傲股市(第三版) [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3月

[20]Williams F. SharpeGordon J. Alexander:Investment(影印本) [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21]希勒:非理性繁榮(第二版)[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篇5

[關鍵詞]現代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體系;構建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大多數企業的技術來源主要是靠模仿、靠引進,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差。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產品的更新換代更加迅速。為了牛存和發展,企業必須擁有自主的開發和創新能力,必須建立完善的,既能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技術儲備,又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的技術創新體系。

一、構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基本原則

(一)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

技術進步的核心是創新,企業唯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是,作為經濟發展中具有獨特意義的技術創新,不能不以制度創新作為社會約束條件,而新的企業體制和制度的確立也不能不以技術創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經濟質態的深刻變化作為依托。把技術創新與企業改革、改制和改組結合起來,依靠體制的轉變來推動增長方式的轉變,依靠制度創新和組織結構調整來帶動企業技術創新向縱深方向發展。

(二)技術創新與市場開發相結合

企業經營活動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而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獲得利潤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技術創新最根本的動力來自于企業競爭的效益和利潤,技術創新就是要讓企業的產品不斷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在較高的技術起點上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實現創新所帶來的超額利潤。技術創新的目的是通過創新技術來創新產品,通過創新產品來創新市場。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必須緊密圍繞市場需求來展開,即圍繞滿足和創造市場需求來進行技術創新。把創新活動的重點放到創新市場,采用和創造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建立新標準,引導新消費上來,而不是過多的考慮去搶占和分享現有的市場。只有市場開發的成功,才能實現技術開發的成功,市場開發的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最終標準。

(三)技術人員的激勵與員工素質的提高相結合

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是技術人員,包括本企業內的技術人員和社會各方面的技術人才。應當通過各種激勵方式,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聰明才智,創造更多的為企業所需要的研發成果。要讓企業技術創新成果最終轉化為經濟效益,還需要企業廣大員工的參與和配合。因此,全面提高員工隊伍的素質,對企業技術創新是至關重要的。

(四)生產技術進步與管理技術進步相結合

通常所講的技術進步,主要是指生產(直接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活動)技術進步,這并不全面。

在今天,管理技術進步對于提高企業科學管理水平,切實做到向管理要效益,有重大的作用。企業的各級經營管理者都要深刻領會在信息化背景下科學管理的內涵,善于運用管理技術進步的新成果,不斷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

二、現代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構及運作機制

(一)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構的基本分析

企業創新體系的建構就是尋找體系的構成特征并構造這些特征的作用關系。為了尋找這些特征,需要作些基本分析。

技術創新的首要問題是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創新?為什么要采用新技術,采用新的管理方法?這些問題可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客觀動力源,稱為企業外部動力源。而當企業決定要進行創新,又如何去保證創新人員產生創新的動力?如何使創新人員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投入到創新中?這些問題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觀動力源,稱之為企業內部動力。綜合起來,這些問題屬于動力問題,即技術創新的動力機制。

企業在具備了產生創新的動力之后,需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去把握創新的方向。任何形式的創新都需要各種資源要素,而企業的資源具有稀缺性,這樣就不可能對所有的創新行為都進行足夠的支持,所以引導創新的方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也就是理論上稱之為技術創新的約束機制問題,就是通過限制創新的立項及創新資源的配置等方法去引導創新的方向,使之在符合企業戰略的基礎上順利進行。接下來就是建立創新的支撐機制問題。創新的運行,需要各種要素的支撐,這是企業得以成功運行的基礎。最后就是對創新方法的選擇問題。創新需要技巧,需要方法。正確的創新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貼于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總結出,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要特征要素由以下幾部分構成:創新的動力機制、創新的激勵機制、創新的約束機制、創新的運行機制、創新的支撐機制、創新的方法選擇。盡管不同類型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具體運行方式存在細微差異,但其運行的機理在總體上是一致的。

(二)建立以技術中心為核心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1.技術中心的內涵。1993年,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聯合頒發的《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技術中心暫行辦法》,對“技術中心”作了較嚴格的定義,一般是指隸屬于企業(集團)具有較高層次、較高水平的,其中心任務是為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和企業生產技術上提供技術和技術儲備的研究和開發機構。

2.加強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使其真正成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企業一旦擁有具備高水平創新能力的技術中心,就能大大增強企業科技體制的活力和動力,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后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應堅持“一個中心”,即以提高企業技術開發能力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能力、增強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為中心。在技術中心的日常工作中要突出技術創新的指導思想,強調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而不是以成果為導向,以水平為中心。從市場和銷售開始,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價格,來決定采取何種工藝、需要什么技術、并以系統的觀點,按系統工程來管理項目,而不是就技術論技術。強調已有科技成果的綜合集成,并以產品為龍頭帶動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與配置,最終獲得商業利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不是僅僅追求單項科技成果的開發利用。技術中心的效益是體現在整個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上,而不是追求技術中心自身的經濟效益。這一指導思想的確立對于推動技術中心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三、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運作機制

1.實行市場拉動與目標拉動的機制。企業的技術創新必須緊密圍繞市場需求來展開,即圍繞滿足和創造市場需求進行技術創新。這一機制就是將技術創新定位于企業的事業發展和市場開拓,使每一個技術創新項目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定位,以目標拉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帶動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為強化技術創新的市場效益標準,縮短研發與市場的距離,技術中心內部成立了市場部,以提高市場占有率及獲取商業利潤為目標,不斷尋找市場空間,創造新的市場賣點。

2.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有效的運行機制。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有效的運行機制,形成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從而保證技術創新體系高效有序地運行。這樣,通過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工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龍頭,以效益為中心,以管理為基礎的自主創新的技術進步機制,宋達到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市場競爭能力的目的。

3.努力培養造就企業技術人才隊伍,保證技術創新體系有人才智力支撐。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而在企業中進行技術創新的是具有高層次、高水平的人才,因此,人才就構成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基礎。贏得人才,就擁有技術和項目,也就相應地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技術創新人才管理不僅要引人、求人、借人,更重要的是育人、敬人、用人、留人。為了贏得技術創新的持續性,必須對人才資源進行儲備。人才—資源儲備包括人員儲備和知識儲備兩個方面。人才儲備是指企業所需各類各層次人才必須有年齡分布上的連續性。由于一個技術共同體的技術風格、工作作風、服務態度是在企業技術創新文化理念長期塑造下、在員工代際關系中形成并傳遞的一種難以言表的無形資源,一旦人才斷檔,這種無形資源的損失是無法挽回的。因此,任何一種技術創新活動,都需要有不同年齡和不同專業的技術人才組成的技術共同體來完成。知識儲備是指個體和群體的知識庫要不斷更新,使企業人才資源不斷增值。因此,建立企業的新員工培訓體系、管理人才培訓體系、專業技術培訓體系、用戶培訓體系等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要加強建立有效的企業技術創新人才的激勵機制。組織成員的目標。與組織目標并不完全一致,激勵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環節就是要引導成員的行為,使其盡量與組織目標一致。而人的行為受動機驅動,動機又來自需要,因此,激勵的過程實質上是通過滿足需要以影響行為,即分析需要是激勵的起點。

篇6

關鍵詞:戰略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流程;重塑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全球影響下,企業外部“開源”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和挑戰,內部“節流”降本增效便成為其渡過難關的首選。然而,縮減日常支出、裁員減薪等成本控制措施收獲的效果通常一般,且易損害企業的社會信譽和員工凝聚力。企業必須注重成本策略和結構上的改進,才能找到一條長效的“節流”之道,安全渡過危機。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吻合的戰略成本控制,成為現代企業成本控制的必然選擇。

一、成本控制重心轉移

(一)成本控制理念的更新

傳統成本控制以“降低成本、減少支出”為宗旨,符合中國一貫提倡和秉持的“節省”觀念。但是,在實施控制的流程中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控制范圍局限于生產經營過程;二是壓縮預算費用不分階段不論主次不管緣由一刀切。簡單化的控制模式直接導致企業的成本費用管理缺乏彈性,具體操作時“一緊就死、一松即散”,遠未達到“控制”應有的成效。將戰略成本管理引入到成本控制的實施過程中,就要求企業更新控制理念,樹立為節省而花錢的新思想,將控制重心轉移到與企業發展戰略相結合的高度,即向其兩翼——產品研發與設計階段和社會成本階段傾斜。盡管企業為此會相應地增加一部分開支,但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來看,卻可以為企業帶來成倍增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成本控制手段的擴展

戰略成本控制的實施,需克服傳統成本控制中的兩個不利因素:一是控制信息的反饋滯后;二是信息的準確度值得商榷。因此,企業必須按照自身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進行動態實時控制,建立起相應的成本動態反饋控制模型。開發以計算機信息系統為基礎的交互式成本控制系統和成本管理決策支持系統,以提高成本反饋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同時,通過人機交互方式,能判斷企業的調控措施是否存在弊端,是否達到控制目標。ERP系統的推廣實施為戰略成本管理信息化構建了技術平臺。ERP系統充分運用價值鏈分析,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綜合評價及重組優化,摒棄了那些不創造價值的流程,從源頭上消除了無效成本的發生。根據企業的不同戰略目標,在ERP系統中輸入不同的參數,可以使ERP系統的運行符合企業戰略的要求。如企業可在“成本管理”模塊中選擇不同的成本歸集、核算、分配和分攤方法等。

(三)成本控制重心前移

傳統成本控制范圍局限于生產領域中產品的生產和成本形成過程,其控制方法是首先建立起一套固定的標準成本指標體系,其次在日常成本管理中偏重于單一成本的降低和費用的節省,最后以成本費用的升降作為評價管理成效的唯一標準。這種“單一”的觀念,越來越不能適應現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企業為保持長期競爭優勢,必然要求一種全面性與前瞻性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策略。戰略成本管理實施,需要適時改進標準(或限額),重構成本控制模式,在傳統的制造成本控制基礎上,將重心轉移到產品研發和設計階段,進而再將控制對象延伸到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形成一條脈絡清晰的價值鏈,以適應產品更新換代快,新技術投入比重不斷加大的現實狀況。

(四)成本控制重心后移

現代企業是由股東、員工、供應商、客戶、政府和社會等構成的一個利益共同體。作為利益共同體,企業承擔著多元化責任,既要為股東創造財富,為員工構建培訓和發展的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又肩負著公益、環保、和諧等諸多社會責任。因此,企業應當全面衡量產品壽命周期內的成本與效益,以社會成本最小化作為成本決策的依據,實施真正的全壽命周期成本控制。

二、成本控制新模式

(一)成本抑減

1.含義。“成本抑減”一詞,源自西方,英譯為CostReduction。其意是指有組織、有計劃地運用各種技術方法和管理措施對企業成本形成環境進行改造,以消除和減少無效成本的管理方式。成本抑減,屬于戰略成本控制的初級形態,具體表現為“成本維持控制”和“成本改善控制”兩種執行模式。

2.對比。從兩種控制的對比中不難發現,成本抑減,較之傳統成本控制更積極主動,更富開拓性、創新性和前瞻性。實施成本管理時,可持續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以改進成本費用支出標準,提高工作效率,達到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抑減的實現,必須借助于良好的成本控制基礎和運行機制,通過成本抑減所建立起來的新的成本控制標準,也必須依靠健全的成本控制體系來維持。

3.成功案例。在世界化工行業,王永慶被譽為“經營之神”。由他任董事長的臺塑集團,無論臺灣經濟高速增長還是低迷蕭條,總能保持一定速度的成長率。臺塑“神話”,得益于王永慶構建并付諸實踐的“合理化”成本“抑減”管理模式。

這套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在產業特性一定的前提下,從構成產品成本的最原始因素出發,沿著生產與管理流程逐項作異常點的深入分析和持續改善,以促使效益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能達到最合理的境界。如此循環往復,永無止境。

王永慶的創新之處在于,提出了“單元成本分析法”。強調對構成產品成本的各個最小單元進行不同于以往的深入分析,以發掘問題點進而解決問題點。這就將“成本控制”、“成本抑減”與“目標管理”更為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其做法大致可描述成“標準—目標—分析—控制—抑減—新目標—新標準”這樣一個循環公式。基本分為五個步驟:一是以石化工業的產業特性為前提,依據構成產品成本的最原始因素來發掘成本異常,各成本項目以“魚骨圖”或“成本樹”的形式列示;二是針對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之間的差異,沿生產線逐項作深入分析和持續改善。比如,王永慶在實踐中發現,任何一套引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需要采用單元成本分析法,依靠臺塑員工的切身感,沿既有的生產線逐項做點的改善;三是若差異連續三個月為正值,則重新檢討并據此設定新目標;四是若差異為負值,則不論時間長短,一律采取專案方式立項改善并連續跟蹤改善結果,直至由負轉正為止;五是由點及面,形成制度,如此周而復始,不斷追求效益提高與成本降低。

A、整理問題型魚骨圖(各要素與特性值間不存在原因關系,而是結構構成關系,對問題進行結構化整理)。

B、原因型魚骨圖(魚頭在右,特性值通常以“為什么……”來寫)。

C、對策型魚骨圖(魚頭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來寫)。

(二)成本避免

1.含義。“成本避免”一詞,英譯為“CostAvoidance”,是一種立足預防,從源流管理的角度來挖掘成本降低潛力的控制模式。它主張事前預防重于事后調整,企業應在早期盡力避免可能發生的無效成本,節省費用支出。這就需要企業在產品的開發、設計階段,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如去掉產品的無用功能、用新材料替代舊材料、對產品的設計、生產工藝、生產程序進行改造與改善等。2.實質。成本避免屬于戰略成本控制的高級形態,必須與工藝、工序在源流階段的革新相結合,共同實施。因而現代成本避免的實質是“成本革新控制”。其核心內容是:一是在生產經營活動開始之前,對成本動因展開深入的調研和透徹的分析;二是在滿足企業整體效益和符合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重新構思和規劃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三是追求科技和管理進步所產生的成本效益效應。

3.成功案例。日本的“成本企畫”(TargetCosting),被美國《幸福》雜志稱為“鋒利的日本秘密武器”、“為預測、監控和解釋成本的體系,相當‘簡單’……但是有效”。其特征是,“目標成本的設定、分解、達成、再設定、再分解、再達成……”,這一多重中心實施循環。每一次循環就代表對成本的一次擠壓。豐田公司通過實施全流程多重中心控制,將價值工程分析法與成本管理結合起來,實現先導式、更具成效的成本免除。豐田公司的成本企畫是一種獨樹一幟的成本避免。獨特之處在于,它針對的源流對象是“制品concept”。“制品concept”的確切含義是“產品觀念”。以汽車為例,外在有式樣、格調的“觀念”,內里有行駛性能、駕乘舒適度、操作及功能上的“觀念”等。所有這些“觀念”反映的均是源自對產品本身的要求,具有較強烈的主觀導向。鑒于此類“觀念”,開發設計人員就會把眼光轉向車身、底盤、馬達、剎車、動力源、內裝和附屬備品等一系列具體問題。但是增加材料、改進加工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必然拉動整體成本的上升,這在設計攻關中將會引發技術人員對成本的思考:能否使這部分成本少上升甚至不上升,能否使上升額在其他“觀念”改變較少或不改變的領域得以消化吸收。其實,所謂的“產品觀念”,就是服務于源流管理,匯集了現有工程和成本要素,并可融入未來成本思考的一種“產品構想體”。針對產品構想體的管理是成本控制質的飛躍,較之于傳統的反饋型成本控制模式有了根本的轉折,即以產品觀念為對象實施自覺的、前饋型成本控制。

(三)成本筑入

1.含義。“成本筑入”一詞,英譯為“Building-inofCost”,是成本避免思想在實務中的深化。其本質是預防性、前饋式成本控制。由于“筑入”的成本是“先天性”成本—在生產階段無法左右其開支的成本,所以,只有當這部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時,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大幅度降低產品成本。

2.實質。成本筑入的過程,是企業優化成本結構的行為過程。它將技術與會計結合在一起,按功能分解目標成本,并在設計制造工藝上予以具體化,進而進行會計估算,用以衡量設計和制造工藝決定的產品成本是否在目標成本范圍內。這一過程可以形象地表述為:對成本這種特殊部件的削減與重新裝配。因此,成本筑入,實質上是結合價值工程進行成本改善與功能成本分析評價的方法,其目標是獲取最優化成本結構。

3.實踐。時下,“低碳”、“綠色”觀念深入人心,可持續發展備受社會關注,化工產品的棄置和環境損害問題成為化工企業不容回避的問題。廢棄成本主要包括產品和包裝物廢棄后的廢物處理、回收、循環利用成本;環境損害成本主要指由于產品的生產、使用、廢棄而損耗、保護、恢復環境和資源后所支付的成本,包括保護成本、恢復成本、再生成本、替代成本、損失成本等。作為“社會人”的企業,理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在“成本筑入”時期就考慮到產品的棄置成本,在研發設計階段“筑入”產品的棄置成本。這樣,一方面能滿足企業自身成本控制目標,另一方面又能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既符合社會效益,又符合企業長遠利益;既降低了產品的社會成本,又拓寬企業的成本優勢范圍。

篇7

關鍵詞:高頻交易;股指期貨;有效性;趨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1.20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01-53-03

一、引言

在全球范圍內高頻交易的迅猛發展,引起了金融業的廣泛關注。作為一種全新交易方式它的發展主要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應用,使得金融交易的到達時間大縮減,交易的范圍也由交易所擴展到世界的每個角落;二是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與進步為高頻交易的統計、分析、建模、評估的需要提供了大量的理論支持。三是現代交易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也促進了交易方式的不斷演進。這些有利因素共同促使高頻交易成為了現代金融工程中最重要的發展前沿。

TABB Group數據則顯示,美國股票市場高頻交易量所占份額已經從2005年的21%上升到2009年的61%,其中47%是做市交易和套利交易。波士頓咨詢公司(BCG)預測歐洲和美國高頻交易比例都將達到60%以上,而亞洲也將超過20%。

以上數據表明,高頻交易正在發展成為金融市場交易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交易方式。中國于2010年4月推出了最重要金融衍生工具——股指期貨,作為新興的發展中國家,股指期貨的推出是我國金融發展與創新的重要進程碑,但無論是交易制度、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水平、高頻數據分析處理的理論水平在我國都還處在起步階段,可以預見,未來的中國金融市場將迎來高頻交易快速發展的階段。

二、高頻交易與股指期貨

對于高頻交易目前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公認高頻交易具有以下特征:(1)處理分筆交易數據或1分鐘、5分鐘數據;(2)每筆交易的收益率較低,但交易頻率、成功率較高,投資資金周轉率非常高;(3)大多數高頻交易策略保持著市場中性,采取日內開平倉操作方式;(4)交易的決策與執行大多是由電腦自動完成,也有少部分交易頻率要求不太高的模型,可由電腦給出交易信號,人工完成下單操作。

股指期貨,是指以股票指數為標的物的一種金融衍生品,由于標的物的虛擬性,其交割只有現金交割一種方式。2010年4月16日,中國金融交易所推出了中國的股指期貨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當月合約、遠月合約、當季合約、下季合約等四個主要合約。這一金融的推出結束了我國證券市場20年來的只有上漲才能盈利的單邊盈利模式,使得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對沖持有的大量股票倉位的風險,同時股指期貨對于滬深300指數甚至整個股票市場的價格中樞,都有著重要的價格發現與價格功能引導的作用。

目前股指期貨的行情信息頻率為2次/秒,已經具備了高頻交易數據的基本特征。已經運行了兩年的股指期貨,其主力合約的日均持倉量達到8萬手以上,日內交易穩定在50萬手以上,日均交易金額超過3000億,市場流動性充沛。這使得股指期貨成為非常理想的高頻交易對象。

三、股指期貨市場的有效性

市場有效性假說認為在弱式有效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應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額等;其重要推論:如果弱式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則股票價格的技術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還可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

高頻交易要想從大量交易數據,找到并甄別能夠帶來穩定收益的交易信號,其先決條件就是該市場的交易數據中存在可預測部分。在高頻交易關注的微觀市場結構中,交易機會的多寡可以用市場有效程度來度量,在有效市場中,所有交易證券的價格會立即反映所有的可用信息。如果信息是慢慢的整合到證券價格中的,那么就會存在套利機會,同時可以認為該市場是有效程度較低。

多年以來,計量經濟學已經發展出了多種對市場有效性進行檢驗的方法,其中最早的是由Louis Bachelier提出的,該方法度量一系列連續的正的或連續的負的價格變動(或稱“游程”)出現的概率,以此檢驗價格變化方向的持續性。

(一)市場有效性檢驗

1、游程檢驗的具體過程。

(1)按照所要求頻率的價格運動樣本數據,記錄下包含嚴格同方向價格運動的序列的個數。如果所要求的頻率是每一筆交易(或每一分鐘),那么一個游程就是每筆交易(或每一分鐘)價格變動嚴格為正或價格變動嚴格為負的序列。

(2)統計樣本數據中變動為正的樣本數n1,變動為負的樣本數為n2。

(3)統計樣本數據中所有的游程總數u,包括正游程數和負游程數,u=n1+n2。

(4)如果價格變動是完全隨機的,則對于隨機的樣本,其連續次數的

期望值為■,標準差為■。

(5)假設:■;■。

(6)假設檢驗:通過樣本的觀測值、期望值、標準差,我們可以得出■。

若Z1.645,則可在95%統計置信度下拒絕游程隨機的原假設。

下面以2012年12月25日股指期貨主力合約1301合約的全天分筆交易數據為樣本進行統計分析,該樣本數據頻率為2次/秒,已經具備高頻特征,全天樣本數為31949筆交易,統計計數結果如下:

該結果顯示,當日高頻交易數據的游程檢驗,該樣本統計量Z=83.66,可在95%的統計置信度下拒絕游程隨機的原假設。

2、數據頻率對高頻交易可能性的影響。

當我們的數據頻率發生變化時,對高頻交易的可行性,即價格變化的趨勢性是否產生影響?下面我們以一個日內窄幅波動的交易日數據為樣本,并分別以1分鐘和5分鐘的交易數據(收盤價)來考察它的隨機性。

檢測結論:

第一,訪樣本的1分鐘數據統計量z=2.75,即在以1分鐘收盤價數據存在著顯著的趨勢性;

第二,當數據頻率降到5分鐘或更低時,由游程檢驗所計算的市場無效程度會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四、高頻交易實證研究

基于上述對股指期貨的高頻數據游程檢驗測試結果,我們發現日內的上漲與下跌通常存在連續上漲和連續下跌的現象,即日內交易存在穩定的趨勢利于價格變動現象。下面以技術分析中的箱體理論,來實證考察高頻交易的可獲利性。

箱體理論,是指股票、期貨等具有較高流動性的金融產品,其價格在一定期間內的波動會形成階段性的“箱體形態”,箱體的上下價差的大小與所關注的時間周期的長短相關,股價在箱體底部時會受到一定買盤的支撐,價格在箱體頂部時會受賣盤的壓力。一旦股價有效突破原箱體的頂部或底部,股價就會進入一個新的箱體里運行,原箱體的頂部或底部將成為重要的支撐位或壓力位。

(一)高頻交易策略

實證的高頻交易策略選取開盤后30分鐘內作為一個箱體的觀測時間段,即早盤9:15-9:45之間不進行交易,而只獲取該期間內所形成的最高點(早盤高點)與最低點(早盤低點),并以此作為當日交易的重要參加價格。因為在股指期貨的早盤時間段通常會消化主要的隔夜風險,而早盤的走勢對全天的日內走勢形成重要影響。

觀測:9:15-9:45觀測交易數據,提取該時間段的最高和最低價格;

開倉:9:45分以后,價格突破早盤高點開多單;價格突破早盤低點,開空單;

止損:多單止損線為早盤低點,空單止損線為早盤高點;止損后反向開單;

平倉:當日交易結束前,即15:10左右平倉。

(二)交易策略回顧測試

在交易系統確定后,需要利用歷史數據進行測試,即回顧測試(back test)。通過至少兩年以上大量的歷史數據足以檢驗該策略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穩定性。

回顧測試時間范圍: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26日;

數據頻率:股指期貨當月合約1分鐘交易數據;

起始資金:20萬;手續費:0.003%;保證金比例:18%。

(三)交易策略的實證結果

結果分析:

第一,日均交易次數達到1.61次/天,且沒有持倉過夜,屬于高頻交易方式;

第二,勝率雖然僅為42.15%,但凈利潤率達到了255.46%,體現了該策略是以“把握趨勢”為主要盈利手段,即較低的成功率和較大的成功回報的盈利模式,這在下面的盈虧分析中可以再次驗證。

結果分析:高頻交易對市場多空的總體方向保持中性立場,即日內交易時并不會過多考慮整體趨勢的上漲或下跌,而只關注當日走勢的方向。實證數據多空交易次數為1:1.15,基本保持著中性立場。而空頭交易的次數及勝率大于多頭交易次數和勝率,體現了測試時間段內標的滬深300指數由2865至2457下跌總體趨勢。

結果分析:

第一,盈虧比達到1.67,體現了趨勢易策略的特征;

第二,夏普率0.0739>0,即單位風險所獲得的風險回報率大于0。但該指標比較小,說明該策略還有待優化。

(四)結論

股指期貨的分筆交易數據及1分鐘交易數據呈現出弱式有效的市場狀態,日內波動中存在著趨勢性的交易性機會,通過一定的交易策略可以利用這些非隨機性價格變動,為投資帶來穩定的盈利,同時還能有效規避隔夜風險,提高資金周轉率。

參考文獻:

[1] 李學、劉建民、靳云匯.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游程檢驗[J].統計研究,2001,(12).

[2] 駱瑩、胡海鷗.股指期貨即日趨勢交易研究[J] .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9).

篇8

關鍵詞:經濟類非會計專業 會計課程設置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早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高等學歷教育中,會計被賦予愈來愈重要的地位,1998年教育部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明確將會計學課程作為經濟類、管理類專業和其他有關專業的主要課程,高校的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一直將會計學設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從事會計教學的教師不僅要承擔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工作,可能還包括不同學歷種類、不同學歷層災的教學,特別是近些年高校擴招,教師的工作量增加較快,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和有限的學時內,使經濟類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掌握會計理論與方法,全面了解會計主體經濟活動的資金運動,培育他們有效運用財會信息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理性導向經濟決策的能力,確是有待深入探討的教學研究課題。

一、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設置原則

從理論上說,非會計專業開展會計教育的動機一則是考慮到會計理論知識與財務會計工作實務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即會計的普遍適用性;二則是基于不同學科內在邏輯聯系而架構本學科知識結構完整性的需要。非會計專業開設會計課程實施會計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期望學生通過學習會計課程,理解掌握會計這樣一種價值信息核算技術,培養他們對經濟數據的認知能力運用能力,拓展思維,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符合高等教育培養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培養目標,這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業人才”有明顯差異。

非會計專業,根據學科方向、針對不同專業知識結構要求,一般開設2—4門會計課程,作為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學時學分有限,教學中不可能完全移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

故課程設置應符合人才培養方向和教育目標的要求,結合專業特征,與專業要求相銜接,注意與其他課程的互補與滲透,突出教學重點,安排適中的會計教學內容、教學難度,并采用與教學對象相協調的教學步驟與教學方法。

二、合理設置各門會計課程

在整個大學本科階段,經濟類非會計專業開設的會計課程一般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有的專業(如應用經濟學科類的專業)還開設行業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各門課程之間注意有機銜接,每門課程安排適當的實驗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延伸至實踐或實踐模擬,具體設置見下表:

三、優化教學思維與教學內容

從學科劃分看,會計屬管理學科,經濟學是其基礎,反過來會計又服務于經濟學。在對非會計專業教授會計課程時,不能就會計將會計,特別是第一門會計課程——會計學,需要運用經濟學等學科知識進行課程導人和會計專業知識點的講述。會計學課程內容分三個層面:一是會計基礎理論與會計方法;二是從企業成立、經營活動主體過程到財務成果核算及年終決算;三是會計信息加工程序。按學生理解能力,掌握循序漸進的三個關鍵點:會計對象;會計帳務處理;會計報表,逐步使學生學習掌握會計主體經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及其相應的會計處理、理解并合理運用會計綜合信息,并通過一定的實驗教學,切實培養學生運用會計信息思考經濟問題、理性分析相關問題的能力。

在接下來一個學期開設的行業會計中,減少或刪除會計基礎理論和基礎會計方法論部分,突出各專業相對應的行業要求,按不同行業特征安排教學內容。如金融專業開設的金融企業會計,重點在于金融行業主要業務核算,以及外幣業務、長期投融資中的債券業務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開設的外貿會計,重點在于商品流通核算、對外貿易業務核算、外幣結算等。

財務管理課程劃分三個部分:基礎理論、財務主體理財環節、理財專題;對經濟類非會計專業一般教學重點放在前兩個部分,突出財務估價、資本成本資本結構、(長期)投融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等內容。對學生來說,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理解可能較難一點,教師注意掌控教學廣度與深度,在基礎理論與投融資部分可以安排章節論文,安排2個學時進行講評,了解學生學習掌握情況,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運用財務知識,評析客觀經濟生活中的一般財務現象。在教學實踐環節中,根據專業需要與經濟動態安排專題講座、實地觀摩、模擬實驗等,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他們做一些有關方面的問題研究。

會計報表分析課程注意與前面課特別是財務管理的銜接,對于將該課程作為主干專業課的經濟類專業,比如金融專業,更要注意做一些鋪墊與補充,除課程主體內容(會計信息分析方法論、單項分析與財務效率分析、上市公司綜合財務分析)外,增加完全成本(制造成本)與變動成本比較、會計控制、會計法規、傳統行業標準等內容。引導學生學會客觀理解會計信息,正確運用相關理論與方法分析會計信息,在實驗教學中,重點安排對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財務判斷提出建議等內容,開展投資理財模擬實驗,有條件的參與國家、地方和院校舉辦的模擬實驗競賽。在此需要說明一點:對于不開設會計報表分析課程且會計學課程中未曾展開報表分析的有關專業來說,可將報表基本分析理論與方法、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指標及其運用等內容安排到財務管理課程中。

四、改進并充實教學方法

會計本來是專業性強、知識結構邏輯嚴密、實務性強的專業,面對非會計專業學生,受學時少、教學條件短期內難以改觀等制約,制定適宜的教學策略、采取靈活相應的教學方法,非常需要教師潛心策劃、精心安排。

筆者認為傳統的“粉筆+黑板”方式,利于老師掌控課堂教學節奏,演繹思維推理過程,邏輯關系清晰,關鍵知識點易于展開,仍不失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同時,現代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夠加大課堂容量,處理圖、文、聲、像,而且成熟的教學軟件能夠很好地演示會計學課程中的會計核算流程、賬戶體系圖、賬表、實物等內容,這樣可加深學生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在財務報表分析課程中,教學軟件系統的運用,可追蹤資本市場行情,方便地演示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篇9

北京物資學院地處運河源頭的溫榆河畔,是1980年建立的財經類高等學校。學校現有4個二級學院,3個系,21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390多名,各類在校生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6000多人,碩士生500多人。

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現有教職工57人,其中,教師49人,教學管理及行政人員8人。在教師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21人;講師19人。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22人。從學生情況看,截至2010年9月,經濟學院共有本科學生1095名,產業經濟學研究生146名。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在學科、專業建設、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含證券期貨方向)三個專業。有商品與金融期貨研究創新平臺、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有流通經濟研究所、商品期貨價格信息數據處理中心等研究機構。

二、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專業

1、歷史沿革

1993年初,北京物資學院管理工程系期貨專業成立,是國內首家且是唯一的培養本科層次期貨人才的專業。

1993年,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專業成立

1994年,第一屆期貨專業學生畢業

1997年,更名為經濟學專業證券期貨方向

1999年,正式納入本科招生計劃

2004年,并入金融學專業,更名為金融學專業證券期貨方向

專業設立時,就以培養期貨市場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為目標。為此,本專業在制定培養方案時,除研究如何加強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的教學,還建成了在當時幾乎是全國唯一的財經實驗室――物通實驗室,該實驗室模擬期貨交易所的運營環境,安裝了路透交易系統,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和實踐期貨交易所的環境和運行方式;此外,與中期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期公司成為了本專業首家期貨實踐教學基地,通過中期公司的實訓培養學生的分析實戰能力和決策水平。

2、現狀

(1)專業培養目標

秉承專業一貫的培養理念和方法,并且不斷改革和完善。目前,本專業以鞏固基礎、提升專業能力、強化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應用型證券期貨專門人才為目標。

(2)教學方式改革

目前本專業有兩門課程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聘請期貨公司分析師、結算崗位、風控崗位員工及高管等為學生授課,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學習并掌握期貨公司主要部門的運作方式;套期保值、套利方案制定;訓練并掌握期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方法和技能等。通過四年專業培養,本專業的學生應該能夠很快適應期貨公司主要業務崗位的工作。

(3)實踐教學條件

證券期貨專業除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完善培養方案、研究教學和方法,加強案例教學,實驗室實訓外,本專業積極尋求校企合作,建立了多家實踐教學基地,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等聯合,簽署實踐教學基地協議。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以及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的長期聯系,為本專業開展學術交流、安排學生實習以及為學生就業提供了便利。

目前的金融衍生實驗室安裝有路透財經接收系統、世華財訊和模擬交易系統和瑞思數據系統,為證券期貨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教學條件。

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更加深入。在建立人才培養基地的同時,還成立了研究中心。

2009年3月24日,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與一德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聯合成立“北京物資學院――一德期貨研究中心”和“一德期貨――北京物資學院人才培養基地”,在金融領域研究、高校期貨人才培養、期貨知識市場推廣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

在簽字儀式上,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院長郝玉柱和一德期貨公司董事長常志武分別代表合作雙方致辭。隨著人才培養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期貨專業人才,不斷探索和創新校企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的模式和內容,推動雙方的戰略合作走向深入和持久。

適逢鋼材期貨即將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之際,許多鋼貿企業主動出擊,吸納期貨專業人才。此次簽約儀式上,天津及周邊地區的主要鋼鐵貿易企業悉數到場,與北京物資學院及一德期貨公司就期現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并現場面試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專業應屆畢業生,簽訂用人意向。

2010年9月,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與華證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雙方合作正式啟動。2010年11月13日,由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期貨日報社、華證期貨經紀有限公司主辦,宜興市投資市場研究會承辦的“北京物資學院華證期貨研究院揭牌儀式暨首屆期貨市場人才隊伍建設交流研討會”在江蘇宜興隆重舉行。江蘇證監局局長助理許加林、宜興市副市長華學文、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院長郝玉柱、黨總支書記趙嫻、副院長劉崇獻、教研室主任劉宏、華證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閔明、總經理趙東、期貨日報社副主編陳亞光,以及證券期貨教研室部分教師出席了揭牌儀式及研討會。來自期貨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全程報道了揭牌儀式及研討會情況。

宜興市副市長華學文、華證期貨董事長閔明、經濟學院院長郝玉柱教授分別為大會致辭。華學文副市長希望北京物資學院與華證期貨強強聯手,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實現產、學、研對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江蘇證監局局長助理許加林和經濟學院黨總支書記趙嫻教授共同為“北京物資學院華證期貨研究院”揭牌,標志著北京物資學院華證期貨研究院正式成立。

揭牌儀式后舉行了北京物資學院華證期貨研究院“首屆期貨市場人才隊伍建設交流研討會”。經濟學院郝玉柱、劉宏、單磊、陳景同老師以及期貨日報社的丁衛東副總編在交流研究討會上進行了主題演講。13日下午,經濟學院談志琦老師為華證期貨員工作了“國外期貨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專題講座。

(4)重要活動

本專業自2007年開始舉辦“期貨論壇”,目前已舉辦四屆,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屆:首屆期貨論壇暨證券期貨校友會成立大會,2007年11月24日舉辦。

第二屆:期貨論壇暨證券期貨專業成立十五周年紀念研討會,2008年11月8日舉辦。

第三屆:以“金融危機、金融創新、期貨發展、人才培養”為主題,2009年11月14日舉辦。

第四屆:以“期貨發展、人才培養”為主題,2010年11月6日舉辦。

(5)專業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

①2006年“科技創新基地(平臺)建設―商品期貨價格信息數據處理中心”獲得批準。

②2006年“證券期貨創新與應用團隊”被批準為校級科研創新團隊。

③2007年“金融衍生實驗室”批準建設并投入使用。

④2008年證券期貨專業被批準為校級特色專業。

⑤2008年,“證券期貨教學團隊”被批準為的校級優秀教學團隊。

篇10

黃金,雖然在金融危機下頗受青睞,可從近30年的數據來看,甚至無法跑贏通脹;

債券,經濟衰退期看似穩健,但考慮到1992年的美元實際購買力只有1962年時的1/3,持有債券安全的前提是成了能購買到利率為8%的30年期國債;

房產,被統一了口徑的保值品,可想想如果失去了土地的所有權,30年以后房子會折舊成什么樣子,所有投資客都會選擇持有房產,但不會長期持有同一個房產;

接下來我還可以列舉持有珠寶、藝術品以及其他所有可投資產品的缺陷……

問題是,我們還能看好并長期持有什么?

企業。是的,回答是一家或幾家企業。理由很簡單:

第一,福布斯的富豪榜上,全球最富有的人中,你能看到的大多數人都是企業家,少數的例外比如巴菲特,財富積累也是源于買入了一些企業。

第二,企業是活的投資而不是設計好的某種金融工具或是因為某些看不見的需求制造出價格泡沫的稀缺品,它真實、可觀察到、令人放心。

第三,投資一家企業,是有挑選的介入到有前景、有潛力、有目標的企業中,參與方式可以多元化。

重點在于,這些企業什么樣子?它在哪?

危機中的潛力股

馬 瑜 裴 培

國有企業依靠資源傾斜維持高額利潤,有活力的民營企業,卻在金融危機中受創頗重。4萬億投資是固定總投資可持續增長的保障,卻也有很大的可能會加劇這種結構失衡。以一家太陽能公司為例,它身處炙手可熱的新能源行業,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技術,在國際上亦毫不遜色。雖然在金融危機中它的股價同樣遭遇大幅下跌,但如果新能源的確如一些人所料想的,在未來幾年內獲得長足的發展,這家公司想必不會落下。

過去兩年,中國的太陽能光伏企業是國際資本市場的寵兒,在華爾街、倫敦和香港市場都炙手可熱,無數的PE,VC競相折腰,創造了無數的暴富神話。然而自從2008~9月以來,金融危機愈演愈烈,賽維LDK股價暴跌85.5%,尚德股價暴跌72.3%,其余光伏企業也暴跌60%~90%不等。最近半年,除了興業太陽能在香港上市成功之外,沒有一家中國光伏企業實現IPO或增發配股。VC和PE對光伏行業的投資也變得相當謹慎,行業分析師裴培在過去兩個月出席過幾次光伏行業投資者會議,聽到的大多是悲觀的言論,雖然很多人認為最寒冷的日子已經過去,但春天仍然相當遙遠。

全行業產能過剩,需求萎靡不振,融資難求,上市無望,企業應該怎么做,投資者又應該尋求什么出路?有一個現成的答案,那就是并購,通過并購實現行業的橫向整合,擴大領頭羊的話語權,削減過剩的產能。許多中小企業早已處于虧損狀態,之所以還未關門大吉,只是出于回收現金的需要。這些中小企業往往不考慮設備折舊和機會成本,只要售價高于現金開支,就會毫不猶豫地將價格戰進行到底,結果光伏產品的價格在最近半年一直下跌不止。事實上,很多企業都愿意以很低的價格出售設備和廠房,收購方還可以獲得經驗豐富的人才隊伍。問題在于,現在市場需求還沒有回暖的趨勢,大企業普遍抱有謹慎的心態,雖然橫向并購的好處多多,但至今還是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傳出任何實質性的好消息。

在任何新興行業,通過并購實現橫向整合都只是早晚的問題。隨著國家出臺商業銀行并購貸款政策,并購的融資難度有所降低,太陽能行業的并購有望提上議事日程。要成為被收購的對象,僅僅有產能和規模是遠遠不夠的,關鍵在于擁有優質客戶和核心技術。擁有優質客戶,才能夠把產量轉化為銷量,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中提高市場份額;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夠提供足夠的差異性,占據獨特的細分市場。在目前的中國,只有極少數太陽能企業滿足以上條件,其中大部分都已經上市。所以,太陽能行業的并購多半還是會呈現“少而精”的格局,投資者必須精挑細選,才能發現來之不易的機會。

行業、行業還是行業

未來的好公司在哪里?北京正略鈞策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顧問陶亞東的看法是要從行業入手,找到二級市場中的標桿企業,在對其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更廣范圍的篩選。通過對歷史數據及當前宏觀經濟的分析,陶亞東認為在經濟危機期間大致有七八個行業具有投資價值。

而在大羽華裳傳媒董事長趙鵬的心目中,朝陽產業有傳媒、新能源、網絡等。新能源,一種是真正的國際正在提倡的新能源,有節能減排概念和意義,另一種獨到的理解則是可以節省空間和時間的模式,如網上購物等。

在四月初舉行的展恒理財私募基金報告會議上,知名私募基金經理田榮華也分享他的投資思路。除了前文提及的幾個行業,田榮華還看好經濟復蘇和估值反彈中的先導性行業及高彈性行業。包括資源類、地產類、金融服務類等。他的武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著四只陽光私募基金。其中較早發行的“武當一期”和“二期”在4月10日最新數據顯示,近1年之內凈值分別累計增長27.98%的24.54%。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了29.62%。

“人”才是制勝法門

一個多星期之前行業分析師裴培去拜訪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對話結束之后,對方提議共進午飯。一行人跟負責接待的執行董事一道進了員工食堂,這位董事深懷歉意地說,如果事先得知會留下吃午飯,可以在旁邊的小餐廳里弄點東西吃,不用吃大鍋飯了。所謂的小餐廳,也不過是員工食堂附近隔出的一些雅座而已。

按照公司的說法,絕大部分訪客都是在員工食堂吃飯的。這家公司的兩位高管,包括一位在業內極負盛名的技術專家、多種專利持有者,就在裴培旁邊一張桌子吃飯。吃到一半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拿著一碗切成片的香腸走過來,在幾個人的碗里各撥了幾片,然后給鄰桌的人也撥了幾片。

彼得?林奇曾經說過,一個公司高管的負責程度,與辦公室裝修和接待來客的奢華程度成反比。這家公司沒有用燕窩、魚翅或鮑魚來款待客人,而他們的管理層、技術骨干們和普通員工吃著一樣的飯。僅從這點來看,就讓人對其未來發展前景信心大增。

管理團隊以及企業領導者的力量在中小型企業中顯得格外重要。陶亞東在拜訪企業的過程中也積累了大量的心得,他認為看管理團隊,首先看團隊的組合情況,最好是懂技術、懂市場、懂財務的兩三個優勢互補的人一起運作。創業團隊要有各方面的人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業務,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其次,陶亞東談到他在去年與某目標企業接觸的例子時,反復強調企業家的品德。當一個企業把主要精力用在“講故事”而非產品銷售和技術研發上,就意味著這家企業難以在較遠的未來達成“跨越式”成長。

紅海還是藍海

陶亞東的工作就是找出潛力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并以其為標桿發掘企業特點,研究其投

資策略和未來發展方向。再以標桿企業為基礎發掘同行業具有發展潛力的其他公司。包括做最肥的市場,選擇自己能做的最大的市場;選擇正確的時間點切入新的領域;專注、專注再專注。形成自己的核心產品并確定領先優勢,盡力在某個垂直市場做到數一數二的位置。

光伏行業一年多來的激烈廝殺生動的詮釋了競爭優勢的重要性。在太陽能技術領域,有所謂“三代電池技術”的說法:第一代太陽能電池是現在流行的晶體硅技術,就是尚德、LDK、英利等巨頭使用的技術路線;第二代太陽能電池是非晶硅薄膜電池,雖然也以硅為原料,但技術手段有很大差別;第三代太陽能電池是金屬化合物薄膜電池,包括碲化鎘、銅銦鎵硒等,美國的First Solar是這一領域的領頭羊。第二代和第三代電池統稱薄膜電池,它們雖然成本較低、技術較新,但是光電轉換效率較低,占地面積較大,安裝成本也相對偏高。中國新近出臺的太陽能補貼政策,讓薄膜電池企業看到了新的希望。目前國內實力最強的薄膜企業,當屬上市公司天威保變旗下的天威薄膜以及正泰集團旗下的正泰薄膜,兩者都已經實現非晶硅薄膜的量產,光電轉換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并且都有分拆上市的計劃。于此同時,盡管補貼政策為薄膜太陽能電池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但其作用是有限的,大部分缺乏核心競爭優勢的薄膜電池企業仍然難以生存。

2008年,從事硅棒、硅片環節的LDK和昱輝都在2008年投入巨資建設自己的多晶硅工廠,從事電池、組件環節的尚德則巨資入股國內外多晶硅企業以確保優先得到硅科;一時間,整個產業鏈都在向上游擴張,“垂直整合”成為時髦的概念。進入2009年,“垂直整合”的主題已經變成了向下整合,即向系統安裝進軍,因為只有太陽能系統安裝商能夠直接接觸客戶,了解市場行情,擁有系統安裝業務有助于擁有較強的定價權。在中國財政部推出太陽能安裝補貼政策之后,擁有系統安裝能力的太陽能廠商無疑處于最有利的位置,可以向國內客戶提供~整套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占據先機。尚德電力在國外收購了數家系統安裝公司,在國內則成立了尚德能源工程這一專業安裝公司;從事上游業務的LDK竟然越過電池、組件兩個環節,與德國電池廠商Q-Cells合作建立了安裝公司;今年唯一上市成功的興業太陽能,也是一家以建筑一體化光伏產品生產和安裝為主的公司。事實證明,投資者對此非常買賬,在中國宣布太陽能補貼政策之后漲幅最高的就是尚德和興業,LDK在宣布成立安裝公司之后,股價也有小幅反彈。

在合適的價位勇敢買進

找到幾個有潛力的行業相對簡單,深入研究個股的特點則需要我們做足功課。等到我們準備進行交易的時候,估值和價格問題又擺在了我們面前。這只股票的估值是否合理,價格有沒有足夠的安全邊際,財務狀況是否健康?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保證長贏不輸。

根據股票的定價原理,低市盈率、低市凈率、每股未分配利潤高、高派息率、高成長性的上市公司,才有可能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即使一個公司幾乎完美無缺,我們也必須在合適的價格上買進才有利可圖。不過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根據有效市場理論,業績確定性越強,未來發展空間越清晰的公司,就越難找到合適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