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課堂教學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級課堂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引言
高級英語課程是英語專業三年級必修課。教育部最新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的要求中指出:高級英語是一門訓練學生綜合英語技能,尤其是閱讀理解、語法修辭與寫作能力的課程。新《大綱》還指出21世紀的外語人才應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征: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好的素質。因此,英語專業的教師都應朝著培養符合上述要求的外語人才而努力;英語專業全部的課程設置都應圍繞上述任務而進行。如何對目前的高級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在新的環境下有效地實施大綱的要求,特別是優化現有的課堂教學過程,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以上認識,筆者討論了在高級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中我們要注重的若干原則。
2.以學生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
由于高級英語課本中的課文均為“名篇”,其中心任務是明顯地提高讀者的理解能力、分析批判能力和欣賞能力。為此,這些文章,無論從內容到語言,都有明顯的深度和難度,需要學生對這些名家的作品進行細細品味。其語言難度從一、二年級課本的基礎上上升了一個臺階,學生不僅要面對大量的生詞,分析豐富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還要深入探討文章的思想內涵。所以這門課通常就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由教師對課文進行詳細的甚至是逐詞逐句的分析,講解自己的研讀心得和體會,學生在課堂上則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因此,在課堂改革中,我們必須遵循的原則是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主導作用;學生則以學習活動主體的姿態出現,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教的結果在學生身上得以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求教師在各教學環節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手段、設計教學環節、安排課內/課外活動、組織教學評估等,指導學生“學什么”和“怎么學”。
但是倡導“以學生為中心”并不等于排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事實上,很少有學生在開始學習時就清楚“學什么”和“怎么學”。他們往往要經過一個相當的過程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這一過程只有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才能夠完成。所以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的作用非但沒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強化。
在高級英語教學中,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把握好材料的內容和難度。一方面,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滿足學生的意愿和興趣需求,注重語言的交際性和實用性,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另一方面,難度要適中,可稍高于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但不宜過難,要讓學生在理解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迸發出更高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實現主動學習的目的。
3.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和“細讀”能力
經過基礎階段“全面的、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熟練使用詞典等其它工具書獲取知識、解決一般性語言問題的能力(如單詞的正確讀音、詞匯的意義、詞語的搭配等)。因此,高年級階段的精讀課在教學任務和目標上的特點應突出體現在對學生“語篇分析”能力和“細讀”能力的培養上。
篇章分析學(text linguistics)作為一門學科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發展起來的。“語篇”在這里只指書面語言(text),不包括“話語”(discourse)。因此,“語篇”分析通常指的是“對比句子更大的語言單位所做的語言分析,目的在于理解人們如何構造和理解各種連貫的語篇”。
一般來說,語篇由一個以上的句子構成,它具有句法上的組織性和交際上的獨立性。對一個語篇進行分析,可以在語音、詞匯、語法、語義、語篇結構、語篇指向性等各個平面(level)上展開。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非常具有實際意義。以詞匯、語義平面為例,教師可指導學生對語篇中的句際關系(并列、對應、順序、分解、重復、轉折、解釋、因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做到不需借助辭書或其它工具書就可以準確地推斷出(infer)詞匯的意義。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還能使學生讀出詞匯的內涵(connotation)。
所謂“細讀”(studying),是與“尋讀”(scanning)和“略讀”(skimming)等快速閱讀技巧相對而言的。高年級階段的主要教學任務是繼續打好學生的語言基本功,高級英語課也是如此。一、二年級的英語教學一般側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對學生口頭、書面的英語表達并不苛求準確、完美。而高級英語課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學生能做到獲取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并對與文章有關的內容作出正確的事實性判斷是遠遠不夠的,還應領會詞、句、段的深層涵義(implied meaning),并且能用英語,尤其是書面語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一個“細讀”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這種“細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能使學生學會如何讀出字里行間的意義(read between the lines),而且還能對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觀點及創作意圖有更客觀、更深入的把握。
缺乏文化背景知識,越來越成為高級英語閱讀中的一大障礙。《大綱》指出,在培養學生交際能力、閱讀能力等的同時,要增進其對所學語言國家的了解。實際上,在多年的教學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由于現行英語教材涉及了許多國家的地理、歷史、政治、社會習俗,以及該國人民的思想態度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因此,教師要切實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就不可忽視文學和文化知識的教學。當然如何處理好文字、文學和文化三者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
4.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
語言技能(skill)雖說可以分成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但它們絕對不是可以完全割裂的。一次真實的交際活動往往需要兩種以上的語言技能同時使用。最有效的教學法應該在一個教學單元(如一堂課)里包含這四種語言技能的活動。Petrosky(1982)認為,學生寫閱讀心得是促使學生理解、評價原著的最好方法之一。采用復合技能教學(integrated teaching)還可以使課堂活動多樣化,避免課堂活動單調、沉悶,刺激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寫作和翻譯能力雖不是高級英語課的重點,但也不是可忽視的方面。教材所選的文章都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范文,尤其是那些觀點客觀、層次清晰、邏輯嚴謹、語言難度適中的文章更是如此。另外,有些難句、長句、精彩片段,很有翻譯的價值和必要性。這既可以使學生在英漢對照中加深對英語原文的理解,還可以彌補英語專業的學生漢語水平的薄弱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其漢語水平下降的局面。
5. 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專業高級英語課應以提高學生對難度較大的英文原始材料的深入理解和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為主,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Swales,John.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UP,1990.
[3]黃源深.多讀多寫――英語學習談[J].外國語,2002,6.
[4]胡壯麟.語篇分析在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1,(1).
篇2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問題的提出
實施高中學生的素質教育,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增強社會主義的綜合國力的核心領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舉措,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把重點放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更加注重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新課程,在如何更好地發揮教育功能的背景下,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華,是思想政治教師的嚴峻考驗。為了使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的背景下,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在面對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的重要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成效更系統的研究將有助于新課程思想政治課程的整合,國家深化教育改革和培養新的人才一般要求,將有助于改善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水平,建立和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中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只強調真理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體現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教學方法,教學不是固定不變的。“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把教師主導的‘目標一一策略一一評價’的過程與學生經歷的‘活動一一體驗一一表現’的過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精心設計,創意設計,主張在教學過程中一個獨特的,個性化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每個人得到的思想啟迪,情感培養身心偷悅相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門科學,不僅有科學依據,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推出新課程,關注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和其他科學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如理論教學,課堂觀察,教師和教學的理論基礎,學生的行為分析,教學和教學行為的結果變量的有效性的教學體系。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在這方面的成效是問題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融入科學、藝術的教學,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注重成效,減少負面影響。
全面實施新課程后,在貴州省的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教科書編排系統多樣化,內容豐富,布局合理,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在培養學生在課堂上更敢于舉手,敢于質疑的勇氣,發表不同意見的勇氣;同時,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和教師課堂教學帶來很多方便。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對新課程的理念和方向推進,并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教師了解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經驗。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的能力和限制,已成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改革教師教學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因此,作為一個站在中學教學工作者,探討教育的前列,到實踐,到真正需要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教育,推進階段的責任教學改革作出貢獻。
本文對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情況,教師的教學思想,學生的學習條件和學校教學資源做一些研究,并已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嘗試,并有針對性的改善對策,形成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原則和課堂教學模式,以推動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一)國外相同領域有關研究情況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外就開始出現對于有效的教學研究。經過有效的教學和研究的深化。有效的教學研究國外大多以心理學為基礎,側重于教師和學生的視野的意見和策略,學習任務,學生活動和學習經驗的特點,這兩個方面之間的聯系。在國外,課堂教學研究20世紀上半葉。早期的研究來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什么樣的老師是一個有效的老師嗎?在研究中,找出問題,可能會影響教學和教師的課堂行為特征,如教師的特點,性別,年齡,知識和專業培訓教師的程度水平,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和效益對學生的影響等。
1.關于教師特征與教學的有效性:
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斯蒂文思做了一項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他發現他對教師的研究中提到的問題,66%的課堂中提取直接從教科書類型的內存問題。卡特爾發現的受訪者使用最頻繁的話描述的優秀教師的質量如下:個性和意志,智慧,慈悲與智慧,豁達,幽默。賴安和他的同事們也取得了一項觀察性研究,找出有效教學的影響,表現為激情和理解,無情的形式肯定和否定兩極相對的,有組織和有效率的;激動人心的兩個主要變量,想象力和單調乏味,墨守成規。客觀地講,西方20世紀60年代前,“只是將教師特征與教育結果機械相連,幾乎忽視了課堂實際”教育成果,但后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研究結論認為,老師的評分陽性到底是更貼近每個因素,那么,他是比其他接近教師的教學“更有效”的極端。目前的研究中,研究更加了解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成績,學生之間的復雜關系,不只是從教師的人格特質,自我發展,教師的特點。
2.關于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的有效性。
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在整個60世紀70年代,西方更加積極和富有成效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注意擴展到整個課堂活動,而不是一個單一的教師因素的這段時間,雖然,教師是影響教學成效的一個主要因素。
國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學本質上取決于教師建立能夠實現預期教育成果的學習經驗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自20世紀以來,許多心理學家學生學習心理狀態的研究,揭示了許多學習和促進學習的心理概念,規則和程序。加涅的學習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從早期的學生之一。 1965年,他在《學習的條件》出版,信息加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心理學思想的應用,形成一個學習理論可以解釋大部分課堂學習系統。除了加涅,布魯納,奧蘇貝爾等。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的基本原則,以正確的方式來教任何任何年齡的孩子可以使用。布魯納相反,另一種認知心理學家奧蘇貝爾還強調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重要性,然而,就其促進認知結構的發展,從而導致教學理念的方式,卻沒有達成一致。但無論什么,這段時間一直關注學生和學生的學習,但應該指出,它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并沒有否定教師的作用,相反,無論加涅的教學設計,布魯納的“發現學習”,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的學習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關注交往與溝通;關注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策略;關于教學環境與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的一個中心任務是產生新知識,新技能和概念框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被視為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成效的關鍵因素取決于教師的良好接觸。教學不再是取決于老師,但由雙方決定。例如,純粹的贊譽和學生成績之間的沒有一致關系。此外,利用在課堂上的認可和獎勵最大的缺點是,有些人往往可以得到的一致好評,有的則是很難獲得。更可怕的是,沒有得到表彰和獎勵學生開始考慮自己“不夠好”,這會給一些學生帶來的潛在危害。教師意識到這一點轉過來對全體給予過分慷慨的表揚和獎勵,但是學生們能看出實質,他們能把不自然的、不應得的表揚與獎勵或華而不實的獎勵與真實的事情鑒別開來。”所以,社會互動和文化環境的課堂內外成為研究的視角了。最近的研究都強調了合作與交流,對教學和學習,強調對學生的學習文化和社會影響的作用。 此外,社會文化理論和活動理論擴展了教學和學習的定義,以強調教學和學習社會、語言、文化和環境。在這些理論,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合作施工過程中,存在于教師和學生,在教室的社會結構中存在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學校的更大的機構之中。
有效的教學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學生的學習,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預計可以達到最佳效果,除了教師、學生、內容和其他因素的影響,以及對環境的影響。考慮到課堂教學活動的環境,這是明確的教學情況和教學成功或在學校的教學環境.課堂教學和學習環境有關的許多方面可以是任意的。對于教師,他所面臨的任務是確定需要考慮環境因素是適合的學習活動。困難在于研究,教學和學習環境的研究只考慮對環境的某些方面,在一定時間內,此外,有證據表明,環境的一個方面,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取決于環境等方面在同一時間。如學校規模,富裕的社區和貧困社區是不一樣的。
評價:總之,豐富的物質環境,學習的過程。然而,最近的研究,不僅專注于教學的物理環境,充分重視教學的精神和文化環境。
(二)國內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
中國一貫高度重視自學,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的教學是“不叩不鳴”,自學是教師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現代教學方法的嘗試,自學輔導教學,指導和一脈相承的獨立自主學習。最新的研究表明,建議的內化學習,體驗學習與研究有效教學.國內的研究的新趨勢是兩個緯度上的有效教學標準的基礎和發展。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郭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有效教學的內涵,其核心思想是明確的界定。他提出了有效的教學理念:首先,“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觀念,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展必須是一個”整體“的發展。教師不能高估了他們的紀律的價值,不能夠只在紀律紀律的價值目標,但應在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定位,第二個是“有效的教學涉及到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和概念的有效性”。第三是“有效的教學,更注重可以測量和量化”。如與具體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以測試教師的工作成效。有效的教學不僅要反對拒絕量化,也反對過于量化。結合定量與定性,過程和結果應被視為科學,全面反映學生的學業成績和教師的工作表現。第四,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識,每一位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嘴經常的教學行為,問:“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嗎?” “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的教學更有效?第五,有效教學是一種策略,他提出分兩個階段教學的教學,具體教學策略的制定,實施和評價,但也表明,教師應掌握戰略知識,所以,面對的具體情況。新課程改革以來,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和從事一線教育教學的教師越來越多地關注有效教學和有效的學習,決策從角度來探討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摸索。
現代課堂教學崇尚的應該是充滿生命力的、和諧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一些研究十分強調師生互動、動態生成,這是實現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思想政治課程有效教學的角度,從這個點,不僅可以進一步豐富了課堂教學實踐的內涵,教師和學生在政治課的活力,以實現真正的增長,這是值得在未來的喜悅引用和深化。國內學者研究的教學思想和政治效益的主要方面,包括:從利用研究性學習的角度,研究有效的教學思想和政治路線的變動;從思想政治上的焦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研究的思想和有效的教學動向;從一個有效的課堂提問,非智力因素的技能,有效的課堂教學點的觀點。這些研究的理論定義是有效的,什么是無效的,低效的,其性能的負面影響。有效的教學系統的經營理念,擴大教學理論的研究范圍,在理論的指導下,強調教學成效。從深層意義來理解的課堂教學結構和背后的促進課堂教學的原動力。
綜合在國內和國外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這項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學和情景以下特點:1.在我國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有效教學;2.關注教師的有效教學,讓學生主動采取在一個特定的教學情境下教師教學行為的影響,建構知識,發展自己探索的知識和思維能力,以及應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有效的教學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教與學之間的關系,任課教師要使學生能夠采取主動調整根據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學的教師風格或特點和步驟,教師必須調整自己的教學,達到教學相長。
有效的教學策略,把重點放在課堂活動,教師和學生參與創造性活動; 注重學習的背景化,根據學生的知識背景發展其新的知識和技能,開展教學和對話,以便學生表達,交流,對話,并展示學生的觀點,判斷和理性推理。
參考文獻:
[1]陳厚德.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人民出版社,2008.
[3]小學思想品德和中學思想政治教材編寫委員會. 思想政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孫亞玲.國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國考試在線論壇,2008,(8)
[5]劉華蓉.師生、生生,看似簡單的關系不簡單[J].中國教育報2002(12)
篇3
它的“靈魂”都在于交際。
關鍵詞:課堂教學;交際環境;交際任務;交際策略;交際能力;
一、對交際是英語課堂教學的“燈塔”的理解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強調:高中英語教學,仍要堅持組織進行聽、說、讀、寫各項活動,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以提高他們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可見,英語教學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根據這一目的,新課程標準提倡任務型教學法。然而,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思路(the task—oriented approach )是多年來交際教學思路(Communicative approach )的一種發展,是把語言應用的基本理念轉化具有實踐意義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當然也就離不開交際。語言并不是一些簡單的形式規則的組合,而是一個動態的、以注意為中心的開放系統,語言交際的過程是一個各種語言技能綜合應用的過程。運用學習任務組織教學,強化了語言的應用和二語習得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語言的交際本質。
鑒于英語教學的直接目的,加上英語的交際本質以及交際活動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所以,愚以為交際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靈魂”。
二、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交際”的有效實施
(一)創造交際環境
1.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教師要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或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2.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巧妙創設情景,引領學生親自體驗
語言的交流活動離不開語言情景,所謂語言情景即情景和語境,它是指用語言進行聽、說、讀、寫時相互交流信息的社會環境。因此英語只有在交流活動中才能真正掌握,交流是學習英語的目的,而情景是交流活動的基礎,又是英語學習的途徑。
我在教材中經常穿插介紹一些英美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和思維方式等真實材料,吸引學生的興趣,了解英語與母語的不同點,從而讓學生積極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能運用英語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例如,在上NSEFC Module3 Unit2 Healthy eating 的Warming Up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了一個美國母親和她的女兒在超級市場購買食品和蔬菜水果的短片,讓學生感受其真實的情景,激發興趣,吸引注意力,然后展示了各種食物的圖片,引導學生先說出一些食品的名稱。最后,聯系學生自身生活,詢問學生哪些是他們經常吃的?哪些是他們喜歡吃的?如果飲食不均衡會發生什么呢?這些內容都來自真實生活和真實體驗,容易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自然就在知識、語言和情感上作了熱身準備,為以下的教學活動作好了鋪墊。
3.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
隨著學生英語知識的增長和運用英語能力的提高,在高中階段使用英語組織教學和講解語言材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教師要利用學生以學的英語來解釋或介紹新的教學內容,以便在真實的教學情景中增強運用英語的能力。對于一些抽象的詞語或英語的特殊表達結構,可以適當地利用母語加以說明或翻譯。同時,教師應努力讓學生盡快適應以英語為主的課堂教學。
4.自主高頻的小組互動
英語課堂教學中,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指導下,教師可以將參與交流的人群分成若干小組,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擁有高頻率、近距離、深感情的信息交流。
英語課上常常大量使用pair work 和group work來啟動高效的小組活動,如小組討論、作業互批、采集信息、小組互查、小組競賽等,這種互動有利于擴大學生參與面和增加使用新學語言的機會,而且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之間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即興成分,交際的真實感更強。教師擔當著參與者、監控者、協調者、指導者、促進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解決問題,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主體作用。
(二)設計交際任務
1.任務的定義以及與練習的區別
任務是指學習者應用目的語所進行的促進語言學習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最后解決問題的一組相互關聯的,具有目標指向的課堂交際或互動活動。任務與傳統的練習是有區別的:首先,任務的目的具有兩面性,一是任務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學目的,二是任務設計者期望任務參與者所達到的教學目的,而練習只有教學目的;其次,任務通常會產生非語言性結果,而練習是產生語言性結果。
2.設計交際任務的原則
①遵循可行性
教學的可行性是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保證.教師在設計任務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設計難度適中的活動;同時合理安排活動所需時間、活動步驟以及學生在活動中的分工.
②靈活多樣性
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形式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活動形式的多樣性,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三)培養交際策略
交際策略是指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交際策略是有助于語言表達和實現交際意圖的一種手段.在進行課堂交際活動中恰當地運用交際策略,交際時就能獲得更多的語言輸入,保持交際渠道的暢通,增強信心,克服焦慮.
篇4
一、激發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情感大部分來自于他們對語言的認知和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切實做到保護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這種積極性的激發首先要求教師能夠從教學中探尋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點”,讓這種興趣點能夠成為他們學習感知的生成源。其次是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氛圍,讓學生能夠實現自我學習發展的價值。最后,允許學生能夠有多元化的學習思維和方法,以此來培養他們正確的思維和語感。如:在《牛津高中英語》(Advance with English)模塊三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教學中,針對學生對世界各地的名勝風景感興趣特點,筆者就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作了如下的安排:(1)建議學生以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的方式完成“Reading A”中的四個題目,特別要求學生能夠結合“Reading strategy―Reading Diary entries”中提及的方法予以閱讀理解;(2)組織學生就文章的主題進行分組辯論:How to under-stand the lost civilizations?以此來培養學生獲得思想個性的能力;(3)要求學生就文章提供的事例,對我國的富有傳統意義的古代文明進行學習交流,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
二、關注學生差異性,尊重發展需要
學生的學習差異是教學中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任何教師不可回避的話題。學生在學習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更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好學生的學習差異性,依據差異采用分層次教學來實現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任務。筆者以為,關注學生差異性,尊重他們的發展需要,主要體現在:設計具有層次性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都能夠有所學習發展;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為他們的學習發展提供可展示的機會;運用誘導成功引導的辦法來評價學生在學習中的閃光點,讓他們獲得發展的動力支持。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的教學中,筆者就課堂教學一般采用如下的教學方法:(1)設計好教學層次目標,特別是一些針對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發展目標,依據學生的語言認知差異來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等方法來完成;(2)注重“Reading”教學,鼓勵學生能夠在自我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3)要求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始終按照如下思維開展學習:①What’s the main mean of the article?②Why did it happen?③What can we get from the article?(4)在布置課外作業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學生的學習承受力予以布置,以便能鞏固所學內容。
三、激發學生創造性,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程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使他們成為一個具有鮮活思想和鮮明個性的人。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優化教學思維過程中,圍繞務實學生學習基礎、提高學習技能的目標要求,激發學生學習、發展、創新的激情。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創造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不妨注意以下幾方面:允許學生有自主學習的選擇權利,尊重他們多元化學習的方式;建議學生多樣化表達學習過程,并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學習成果,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教師為學生的創新提供機會,并能夠予以積極的鼓勵引導。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情感激勵運用,一方面,能夠充分體現新課程英語教學目標所倡導的關注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的理念,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夠推動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構建融洽、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以利于反思教學,真正實現教學相長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王君豪.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反思[J].現代教育教研.2009年第6期.
篇5
關鍵詞:課堂教學評價;評價主體;評價指標;網絡查詢;申訴機制
作者簡介:李朝紅(1974-),女,河北獻縣人,石家莊鐵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講師;徐光興(1974-),男,江西上饒人,石家莊鐵道大學國防交通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河北 石家莊 050043)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7-0046-02
一、高校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我國高校擴招,生均教育資源減少,高校教學質量出現下滑。為了維護學校聲譽、提高競爭力,改進課堂教學質量無疑成為了學校管理者實施教育改革的核心,其中建立健全大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的為依據,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在系統、科學、全面分析課堂教學信息的基礎上,評價主體運用科學的評價技術對課堂教學活動的現實價值或潛在價值進行判斷、發現問題并做出及時反饋的活動。課堂教學評價不僅可作為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標尺、規范,更是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催化劑。
二、目前我國高校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的弊端
我國高校目前大都建立了本科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但是,由于起步較晚,真正意義上大規模開展高校教師教學評價至今不到30年的時間。[1]隨著高校之間競爭的加劇、西方先進的教育教學模式的引入以及具有創新精神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我國高校教學評價體系亟待發展和完善。目前我國高校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弊端:
1.評價目的相對狹隘
課堂教學評價應該以激發師生潛能、使學生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及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為目的。但是目前我國高校基本上是把課堂教學評價作為約束、管理教師的主要手段,評價的目的在于區分教師教學質量的優劣。以這樣的目的進行評價雖然會在短期內規范課堂教學,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但是從發展的觀點,容易使教師形成兩種不良傾向,一種是變得謹小慎微,放棄教學個性,不求精彩但求無錯;另一種則是將教學變成了表演,過分強調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而忽略了學生的認知需求。由于評價目的狹隘,難以將評價結果用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更無法起到引導、反思、發展的作用,“監而不控,評而不變”的現象普遍存在。[2]
2.評價指標過于單一或限制過多
為了體現評價的公平性,學校往往采用單一的評價指標,而這種表面上看似公平的單一性卻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公平。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會有很多事實上的差異存在,比如評價主體、被評價者教齡、職稱、課程難易程度及學時、聽課學生人數等都會存在差異。如果忽視這些,不僅會導致評價指標缺少針對性,還會降低評價標準,評價結果也不科學。
評價指標限制過多,沒有留給教師發揮的空間,失去了教學自由。事實上,教師只有享有一定的教學自才能根據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再創造,才能選擇既契合自身個性又適應特定教學情境的教學方法,而對教學內容的個性化再造和對教學方法的創造性運用正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精髓所在。[3]
3.評價結果反饋不到位
目前,評價結果通常是由學校教務處匯總,評定后將結果反饋到各二級單位的負責人,信息并不直接反饋給本人,更不會公開。教師若想知道評價結果可以到二級單位查詢。如果被評價教師不涉及職稱評定或評優,甚至有可能不去管自己的評價結果如何,這樣就使評價完全失去了意義。即便查到了自己的評價結果,也只是最終的優、良、中、差的評定等級,至于好在哪里、差距又在哪里根本無從知曉,評教的作用也就隨之弱化了。
4.缺少評價申訴制度
評價結果對教師的積極性有著深刻的影響,也直接關系到個人利益,必須要做到實事求是、公平公正,經得起大家的監督。目前,教學評價往往是單向的,評價結果一旦公布,被評價教師只能被動接受。如果對評價存在異議,則無處申訴,這樣會造成被評價教師心中不滿,消極對待,降低對評價結果的接受程度。
三、完善課堂教學評價的措施
1.采用多元化評價主體
評價主體是決定評價體系合理與否的主要方面之一。通常評價主體應包括專家、同行、學生以及教師自身。
專家一般是學校聘請的離退休教師或是在職老教師,他們教學經驗豐富、利益競爭較少,能夠站在一個較高層次對評價的教師提出中肯的意見。不足之處在于他們對新的教學手段、教育理念接受較慢,有時比較固執。同行評價對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完整性以及教學目標是否實現能夠進行專業性的評價和切合實際的建議,但是同行評價客觀上存在著人情面子、利益糾葛等因素的影響,容易與事實不符,流于形式。[4]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全過程,教學評價具有全面、客觀和互動的特點,其局限性在于受主觀認知水平限制,有些學生缺乏正確的評判能力,部分學生對評價存在隨意性。自我評價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所進行的剖析,但容易以自夸或應付的心態來對待評價。
因此,采用任何單一的評價主體都是片面的,應該有機結合,只有評價主體多元化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評價的客觀、公正、系統、豐富。
2.設計分類評價指標
考慮到評價的可執行性,評價指標可以在基本框架一致的前提下針對評價的主體和客體制訂相應的分類指標。評價時依據評價主體、被評價教師兩個方面靈活加以組合。
評價主體區分專家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自身評價四個方面。專家評價側重于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和手段、課程組織;同行評價側重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難易程度;學生評價側重于教學熱情、講授水平、教學啟發;自身評價側重于教學投入、教學效果、經驗積累等教學反思。
職稱層次代表了教師的教齡及其教學、科研能力,被評價教師依據其職稱層次的不同對評價指標采用不同的權重。教授應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與升華、學科前沿的知識滲透;副教授應具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多種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完整、深入,科研與教學能相互結合;講師應體現積極的教學熱情、教學內容具有完整性和計劃性,有良好的師生互動。分類評價指標能夠與教師的個人發展緊密結合,體現了教育評價的目的,比采用單一評價指標更具公平性。
3.評價結果及時反饋與網絡查詢
教學評價結果是對被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綜合評定,因此評價結果必須及時反饋到被評價教師。評價結果反饋可以分兩種形式,一種是隨時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在專家、同行聽課結束后應及時與被評價教師進行溝通,學生也可及時向老師反映想法。這種交流及時、有針對性,也很客觀,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反思;不足之處在于有時專家同行會礙于情面只肯定不否定,學生則會因懼怕老師而不敢提意見。另一種則是在學期末最終評價結果產生后的信息反饋。評價結果采用半公開的網絡查詢方式。學校在教務處網站的教師管理系統中開設教學評價專欄,教師可通過登陸自己的賬號查詢。評價結果應該列出各評價主體的評分統計情況,專家和同行評價還應附上簡明扼要的點評信息,學生評價則應該顯示各等級的票數,這樣根據評價結果教師可以明確自己的教學格次、優點和不足,而且也不會給部分評價較低的教師造成太大的精神壓力。
4.建立教學評價申訴機制
課堂教學評價由于涉及多個評價主體、客體,課程類別豐富,評價環節多,難免在評價過程中出現一些紕漏,影響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因此應該建立相應的教學評價申訴機制。
教學評價申訴機制可由學校教務處設立,委派專人主管,在各基層單位設立聯絡員。當被評價教師認為對自己的評價結果難以接受時,可以首先向所在基層單位聯絡員提出申訴申請,聯絡員經審查,認為申訴合理便啟動申訴程序,向申訴機制負責主管反映,主管依據反映內容責成教學評價負責人核查,并規定一定期限,核查結束后將核查結果及相應證明逐級返回到被評價教師,評價結果被相應的保留或修改。這樣被評價教師不僅具有知情權,還具有話語權,對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結合以上分析,構建了多層次高校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內容涉及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表達、教學效果五個方面,適用于對教授、副教授、講師三類職稱人員的課堂教學評價。評價結果設為4個級別: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60~79分為“中”,59分及以下為“差”。專家、同行、學生評價教師課堂教學的指標體系采用百分制量化表格形式見表1至表3,教師自身評價以課堂教學總結形式進行,并自評格次。最終評價等級由以上4個主體的評價結果通過不同權重進行綜合。
參考文獻:
[1]孔羽,方耀楣,張希勝.中美高校教師本科教學評價體系的比較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6,(11).
[2]畢菁華.建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實踐性探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篇6
一、設計內容
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規定,是預期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感行為等方面應產生變化的具體明確的規定。符合教學目標的活動有共同的指向,成為教學中的行動方向。教學目標制約著教學的過程和教學的評價,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語文教學目標的制訂,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認真研究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明確其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深入細致地分析教材,確定重點目標和難點目標,把握住目標間的隸屬關系。語文教學目標一般分為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教學內容的設計
高中語文新教材全面貫徹了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充分體現了一個長期被忽視的最基本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的思想。它重視學生的創造能力和人格個性,尤其注重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說明中指出:“閱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三個階段從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到初步欣賞能力的培養,再到研討、評價文學作品能力的培養,貫穿三個年級,形成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訓練序列。
新教材冊與冊、單元與單元、篇與篇之間具有整體規劃和內在聯系,即保持了整體上的嚴謹性、遞進性,體現時代的要求,具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很明顯,沒有單元意識、不兼顧時代性,都不符合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呈現重點突出、一線拉動的思路。
3.教學組織方法的設計
(1)用目光環視組織教學。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富有表現力的眼睛,往往勝過生動的語言。慌亂中的、走神的學生,一旦看到教師注意自己了,也就迅速平靜下來了。用目光環視全班,使每個學生都在教師的目光注視之下“一覽無余”,常常可以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達到組織教學的目的,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2)用情感組織教學。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當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心理互換的過程。通過情感的傳遞影響學生,也能達到很好的組織教學的目的。當學生因困倦無精打采時,教師飽滿的精神會使他們受到感染而提起精神;當學生慌亂、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的平靜、專注,會使他們受到影響而集中注意力;教師進入意境,感情充沛的講授,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熱愛,會被學生所覺察并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因此,教師的情感,在組織教學中有異乎尋常的作用。
(3)用語言藝術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語調、語速的變化,富有感染力、鼓動性、幽默感的語言“俘虜”學生,使學生感動、向上。因此,用語言藝術組織教學,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技能。
(4)用激疑法組織教學。教師根據教學的任務和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問則疑,疑則思。教師通過個個相互聯系的問題,布障設疑,激起學生的疑問,通過釋疑使問題步步深入,使學生產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收到良好的組織教學的效果。
4.教學媒體的設計
教學媒體是傳遞教學信息的工具,它直接溝通教與學兩個方面,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影響很大。課堂教學中媒體的含義是廣泛的,是包括語言、文字、粉筆和黑板等傳統媒體和現代電子媒體在內的一切媒體。以多種信息技術方式表達與傳輸課堂教學內容,改變高中語文課堂單一的呈現方式,有利于多層次、多角度地解決問題。
二、設計思路
1.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建平等、自由、民主的課堂
教師要改變在課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權威者自居,應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把學生視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認識者和發展的對象,而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由知識的傳遞者,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與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學生中的一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隨時隨地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及課時安排等征求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他們的心態和需要,不斷改進教學計劃,在師生的互動中即興創造,超越預定的目標要求。因為某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與否并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是在民主、信任、合作的氣氛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自主精神。
篇7
關鍵詞:高職教育;課堂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是近兩年來討論和研究的重要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成熟運用,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受到了現實的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學生獲取知識的需要。職業技術教育需要與社會發展同步,應當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以現代的教學手段將最先進的生產流程、工藝及成熟技術運用等實踐成果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根據學習時空的變化,進行課堂教學形式改革
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校園網絡硬件環境的不斷改善與寬帶網絡技術的成功運用,擺脫了網上教學的技術與響應時間的限制,數字化校園在教學中的地位日趨突出,虛擬學校、虛擬課堂的出現與現代遠程教學的運用,使學習者的學習空間和時間不再受課堂教學的限制。通過網上教學功能的實現,學校可以將最優質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利用網絡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地點上網學習,已成為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課堂教學課程改革方面,要引導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可以合理安排一些課程或教學內容的網絡教學,并選派優秀教師在網上答疑,將教學的空間擴展到課堂教學之外,使學生自由支配上網學習的時間,減輕課堂教學中課時數不夠或課程較多的壓力。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網絡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修課程,不僅可獲取一定的學分,拓寬知識面,而且能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各高職院校雖然都已建設了校園網,但網上教學資源不多,特別是由本校開發的可供學生專業學習的網絡課程很少,也不能實現交互式學習,網上模擬實驗實習的材料就更少了。因此,需要購買一些成熟的優秀網絡教學課程,或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教師積極開發網絡教學課程,為學生提供網上學習的優質教學內容。另外,在開展高職網絡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學生也是很好的人力資源,有意識地讓一些優秀學生參與網上教學資源與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可促使學生手腦并用,在項目中學習,其學習效果要比課堂教學更好。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合作性與創造性,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根據信息技術的發展,進行課堂教學內容改革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效率得到提高。據報道,在不遠的將來,醫學院的學生將可以在虛擬的人體上學習解剖學,觀看血液細胞通過心臟的全過程,而不用在真人身上“動刀動槍”,還可以進行各種仿真的診斷與治療的教學,這就給專業教學開發模擬實驗實習課件與網絡課程以很大的啟發。
利用計算機實現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于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增加了單位時間的教學容量(在單位時間內可同時接受多個班級的學生同時進行同一課程的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同時享受優質的現場教學提供了可能。但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質量不高,一些教師只是將課堂教學的內容以文字形式做成簡單的PPT便認為是多媒體教學,并且占用多媒體教室,使有限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不能真正發揮作用,沒有達到多媒體教學應有的作用和效果。
職業技術教育兩個最顯著的標志就是“職業性”與“實踐性”,其專業教學內容與市場結合較緊密,應將生產單位的生產工藝、操作流程、施工流程、技術革新或施工技術等現場作業的內容,通過現代化的工具和手段制成教學錄像或課件,用于多媒體教學,其效果要比單純講解更為顯著。因此,高職院校要大力提倡教師制作專業教學課件,要有目的地組織教師攻關,每年完成一定數量的專業課件或精品課程的建設,也可以購買一些專業公司開發的高質量課件,直接用于專業教學,逐步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效率。
各高職院校都很重視專業精品課程的建設,但投入的人力、財力仍顯不足。精品課程的建設需要有教學經驗豐富、掌握現代教學手段的優秀教師作為帶頭人,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材,然而,多數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用于研究課程內容整合或精品課程建設的時間有限。精品課程建設還需要有一定的資金,其中課件制作需要有專門的工具,開發高質量的素材庫等等都需要資金投入,才能保證課程建設的質量。此外,各高職院校已建成的精品課程,特別是通過教育行政部門評審獲得精品課程稱號的課程,應該公開上網,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如果開發的精品課程只作為本院校的資源,那么,教育行政部門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教師投入大量辛勤勞動的成果——精品課程就失去了應有的使用價值。相信通過多方努力,能在教育網上專門開辟一個公共的精品課程庫,將已建成的精品課程供各高職院校共享,以此促進高職院校整體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根據學制的變化,進行課堂教學內容改革
教育部長周濟特別指出:“要把高職教育學制由三年逐步過渡到兩年。這不是一個單純的學制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導向和機制問題。要積極推進更加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及在政策措施上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在不遠的將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學制將以兩年制為主,各高職院校都在積極進行兩年制或“2+1”模式的學制改革試點。專業教學計劃必須改革,對三年制的課堂教學內容必須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兩年制或“2+1”模式的教學需要。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應以夠用為度,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加以改革,例如,一些采用小班制教學模式的課程,需要大量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在師資緊張的情況下,應合理整合教學資源,選擇優秀教師組織教學,讓優秀的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或網絡教學的優勢,而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公共課這樣的課程,應盡快針對不同的要求,整合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或學習形式。
靈活的學制要求專業課程建設能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對教學內容不斷加以調整,加大實踐性環節和生產、管理中的案例教學內容,對教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職業技術教育專業教材的編寫仍然是以高職院校教師編寫為主,邀請企業或公司人員參與編寫或做主編的教材非常少,如果教師本身實踐能力不強,或對專業生產、管理、施工等不熟悉,對新方法、新工藝的運用不清楚,其所編寫的教材必然理論脫離實際,所培養的學生的實際技能恐怕也是紙上談兵,不能適應企業對高素養人才的要求。
采取多途徑學習方式,嚴格學分制管理
我國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顯得比較輕松,這種現象的產生除有一定的社會原因外,也與學校教育教學的計劃安排、組織教學、教師指導、考試管理制度等的具體實施有關。要使學生增加學習的緊迫感,可采取如下辦法:
首先,對不同的課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授課形式和學習形式。一些職業素質教育公共課可采用合班多媒體教學;可打破班級授課制,采用基礎班、提高班的授課形式;對專業實踐技能要求較高的課程,可更多地采用以現場教學為主的形式。
其次,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要求學生通過嚴格的考試獲得學分。應允許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例如網絡學習、講座式學習、社會實踐方式的學習等,可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使學生有選擇地學習。對學習結果的評價,應建立嚴格的考試制度,要求學生通過嚴格的理論與實踐考試獲得必要的學分,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就要求管理者提高管理和組織水平,合理編排教學計劃,做到有條不紊。
再次,實施網絡課程教學。高職院校實施兩年制或“2+1”模式的學制改革,最困難的問題是專業課程結構的調整。由于學生在校總時間的縮短,有些課程可能要刪除,有些課程可能要壓縮課時數,還有一些課程需要整合,在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時,往往過多地考慮壓縮公共課程教學時數,以保證必需的專業課教學。其實,目前校園網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一些高職院校的校園網絡硬件基礎非常好,可在網上為學生提供一些公共課或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規定學生必須通過網絡學習,修完規定的網絡課程內容,參加學院組織的嚴格考試獲取學分。這樣,既可減輕專業課時不足的矛盾,也可減輕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負擔,同時可促進學生和教師運用網絡從事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校園網絡的應用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充分發揮“名師”的指導作用
篇8
關鍵詞:高中數學;交點坐標;提問法;情境設置
代數與幾何是高中數學學習的兩大板塊,而“兩直線交點坐標”的學習則可以將兩者相結合。面對高中生日益繁重的學習任務,高中數學教師對于數學課堂的設計就要進行“穩、精、準”的把握,讓學生在自己所設計的45分鐘課堂教學中進行知識的全面吸收,教師通過完美的課堂教學來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與課堂效率的提高。
一、巧用提問法,溫故而知新
溫故知新是教學中最常用到的教學方法之一。溫習舊的知識從而進行新知識的探索,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讓他們能夠將兩者進行聯系從而進行知識的鞏固創新。在學習《兩直線交點坐標》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舊知識的回顧,直線方程的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一般式的形式特點及其適用范圍等等。
例如,在學習“兩直線交點坐標”之前,教師就可以進行問題的引入,根據課時的安排來設計所要進行的課堂目標。點斜式的直線方程是y-y0=k(x-x0),在引導進行回憶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問:“同學們,點斜式的直線方程是上面這個公式,但是在習題運用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是不是這個公式可以在所有的運算習題中都能運用呢?”此時學生通過對舊知識的回憶就會想到,老師上面所說的公式還差了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公式中的k必須是存在的,且點斜式的直線方程運用中需有一個過(x0,y0)的特殊點,而在表斜線或水平線中這個公式又有其局限性。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新課的引入:“點斜式、斜截式等的直線方程在運用中都有其局限性,而他們都會有一個特殊的點。今天我們將根據這些直線方程來學習兩直線的交點坐標。”教師利用提問引發學生回憶,讓他們在自己的問題中進行知識的銜接。這樣不僅僅能夠幫助他們進行新舊知識的整合,更能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情境設置,讓學生融入新課課堂
教學情境的設置在數學課堂中尤為重要。數學不似語文、物理有大量的文字描述,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注重的是學生思維的擴張與實際運用的能力,讓他們通過學習兩直線交點和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關系來認識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情境設置的時候,就應該將這些點進行整合,讓學生可以進行實際的操作運用。
首先課堂之前教師已經通過提問法將新課進行了引入,那么接下來就是要學生盡快地融入新課課堂進行知識學習。教師就可以利用幻燈片進行直角坐標系的建立。在大屏幕中打開直角坐標系中的兩條直線,然后進行直線的位置移動,并讓學生對它們移動的位置進行觀察。教師在進行情境設置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引導:“在直線方程的概念中,我們知道直線上一點與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關系。但如果兩直線像大屏幕中這樣相交于一點,那么這一點與兩條直線的方程有何關系?怎樣可以求出交點坐標?這個交點坐標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有什么關系?”教師邊進行演示邊講解,讓學生體會“形”的問題可以由“數”的運算來解決。這樣通過多媒體與設問情境的結合,讓學生盡快進入兩直線交點坐標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進行“數與形”的結合,更能讓他們盡快融入新課課堂,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
三、交流討論,運用例題進行分析
數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由于高考的壓力致使很多高中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神經都處于緊繃的狀態,進行例題的交流討論可以讓他們在與老師同學的互動中進行數學知識的輕松理解,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在學習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更能促進他們與同學之間的共同合作。
教師在進行情境設置之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歸納出兩直線是否相交與其方程所組成的方程組有什么關系?讓學生根據課本上的例1與例2進行分析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加以引導:“當兩直線平行、相交、重合時,方程組會發生什么變化?”這樣學生通過與同學的合作交流及對例題的分析演算就會得出“兩直線相交時,二元一次方程組有唯一解;平行時,無解;重合時,有無數解”等結論。通過交流討論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分析解讀,讓他們在交流中進行知識探究,加強與老師與同學之間的共同合作。讓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
四、啟發擴展,進行知識的靈活運用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進行完以上三個步驟之后就可以進行知識的擴展訓練,讓學生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創新,將新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兩直線的交點坐標中有很多知識都需要學生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那么教師就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進行知識擴展。
例如,在上面所提到的學生交流討論的例題中,教師就可以根據討論結果進行知識的啟發,在判斷各直線位置關系與交點坐標的時候,同學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直線的共同特點是經過同一點。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找出或猜想這個點的坐標,將方程式帶入其中然后求得結果,這樣學生就會發現方程是表示經過這兩條直線的交點的直線的集合。這不僅為后面所學的知識打下了基礎,更能讓學生在啟發擴展中將新知識進行利用,通過自己的猜想與推論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啟發擴展不僅鞏固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更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擴展能力以及數學意識的提高。
五、課后小結,幫助學生將知識進行整合
在學習完一節課之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小結以幫助他們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濃縮,突出重點,抓住難點。在“兩直線交點坐標”這個知識學習中,學生需要在這節課上學習如何判斷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如何求兩直線的交點坐標;知道兩直線相交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系等。課后的小結就可以幫助學生進行這些知識的整理,讓他們糾正自己的不足,看看自己是否已經對這些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有哪些知識還需要請教老師同學。這樣通過課后小結,學生學會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來解決,并將其進行正確合理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國冰,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方法簡析[J].數學教育,2012(3).
[2]林嘯,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M].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1(07).
篇9
關鍵詞:色彩 素描 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培養
色彩、素描是美術專業教學中培養造型能力的基礎課程,通過學習,培養人的正確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能錘煉藝術語言,提高造型表現能力。但是有人認為色彩、素描是訓練寫實能力的最佳途徑,作為寫實造型能力的訓練方式之一,也是美術基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視覺藝術領域,這種能力的訓練具有不可替代性,但絕不會是美術基礎的全部內容。在現代高校美術教育中,色彩、素描在普通高校的美術專業教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然而普通高校的美術招生卻又是應試教育的結果,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在現行教學大綱課時量縮減的情況下,教師們感到無法完成新教學目標和要求。因此如何實施有效手段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是每個高校美術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從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入手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
傳統的美術基礎課教學都是沿襲了寫實的、模仿現實的教學方法,過分注重專業技能訓練、輕視理論學習的教學方式,很不利于學生開闊眼界,也極大地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專業知識學習不夠充分,造成學生思想的局限性,對豐富的藝術門類和藝術表現形式產生抵觸和偏見,認為所學的具象寫實表現和高考美術就是好的標準,并用此標準來界定和評價其他的繪畫形式。為了強化學生的藝術觀念,教師可以打破教學常規,使學生在色彩、素描專業知識的學習中,欣賞和學習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從中汲取審美意識、審美思想的養分,通過開闊眼界,了解美術的藝術發展規律,學習藝術創造的各種表達形式,積淀深厚的文化素養,提升對藝術的欣賞能力,提高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二、突破傳統、培養新的視覺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色彩、素描作為造型藝術離不開技法訓練,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就應該突破傳統,尋找繪畫能力提升的更大空間。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色彩、素描寫生訓練中嘗試使用水粉、鉛筆以外的畫材來作畫,只要符合造型藝術訓練的要求,教學中都可以嘗試和體會,在技法表現上則可以用寫實法、裝飾畫法、色塊畫法、抽象畫法等表現手段,教學形式更應該和高考美術的應試教學區別開來,并不是單純在畫形式、結構、明暗、光影等,而是要發展畫面的內涵、氣質,注重獨特視角的訓練和培養。
反思傳統的素描教學,整個素描基礎的教學體系,只重技能訓練,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上不能體現創造性思維培養和創新能力培養,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從古典主義、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錯視覺藝術、表現主義、波普藝術等藝術形式中去尋找學習的靈感,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將具象變為抽象,這是現代藝術常用的表現手法,也是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除了對素描造型訓練要求的形體、空間、質感進行學習,還要對畫面的情趣及表現形式進行探索和研究,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精神。通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造型表現能力,結合不同的表現方法完成明暗素描的技法練習是第一個階段目標的深化和提高,是全面深入地接觸素描知識、培養學生全面觀察和表現能力的關鍵。此階段要讓學生大量觀摩、賞析中外優秀的繪畫作品,讓學生從寫生和臨摹的提煉、分解、抽取、壓縮、改善等藝術轉換方法中,學習藝術創新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要領樹立藝術觀念,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藝術表現能力。
三、高級階段的技法學習與能力培養
在素描教學的高級階段,最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提升其藝術表現能力,深化素描的造型能力,發揮其個性,使之具備藝術創作的初步能力和創作的主觀性能力。例如,素描的比例問題,教學如果只重單一的技法訓練,只求真實地再現對象,只拿比例是否準確來評價,學生將變成拿著畫筆的機器人,畫面中無法呈現個人對自然的感受和想象,學生將陷入苦惱的局部比較中。比例在藝術上不應該完全是尺度的準確,它有美的規律,即整體上的協調,它來自客觀形象和畫家經驗的總結及智慧的發現,教學中應該使學生認識到,眼前的物體都只是意識的載體,最重要的是整體感受和認識上建立的自信心,以及必要的藝術夸張和主觀處理,在作畫時如果只強調物體的共性特征,畫出來的形象就不可能有大的變化,也沒有藝術感染力,學生的藝術才能和創造性也在我們的教學中被輕易地扼殺了。教學中應該保護學生作品中出現的個性萌芽,鼓勵和保護這些不穩定的個性表現因素,進行精心引導,絕不能為學生制定單一的審美標準。如梵高的作品《咖啡館》,看作品就知道畫家并沒有受到傳統嚴謹的刻畫表達方式的束縛,而是用夸張的造型,充滿激情且呈長條的、放射狀的筆觸借以寄托再現對象時近乎瘋狂的內心狀態,正是因為這樣梵高走上了藝術的巔峰。所以,教學中應啟發學生及時抓住客觀形象的特征,大膽地創造鮮明的、屬于自己的造型語言。培養學生自主地對每一個繪畫要素進行研究的能力,并能發現自己對物體的內在感受力和情感表達需要,針對自己內心的需要,學會用合適的繪畫語言去描述對象,把基礎訓練從單一的技法訓練變成對個人感情需要的表達,進一步觸發創造力和創造精神。
色彩、素描是學習美術的基礎,應該為造型服務,打下基礎就是為了更好地創造,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探索和發現色彩、素描造型表現的未知領域,提倡個性張揚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賦予色彩、素描課程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劉虹.素描[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袁元.素描教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3]高天雄.色彩教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篇10
關鍵詞 新課程;高中信息技術;自主探究學習;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21-0086-02
普通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究基礎的信息知識,滲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對其進行必要的加工、分析、管理,綜合處理的能力。這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積極實施差異化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升自身素質,做學生學習的指路人,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1 以生為本,做好學情調查,為實施差異化教學做好準確
盡管江蘇省上岡高級中學是省級重點高中,但隨著普高的普及率提升,生源的質量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各有差異。面對這樣的教學實際,在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做好學情調查,為實施差異化教學做好準備。差異化教學包括設計符合學情的課堂探究活動;對教材有效整合,更好地符合學生的實際,最大限度提高教材使用效率。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基礎能力測試等多種途徑對每個學生進行具體了解,為分層實施,進行差異化教學做好準備。在具體實施差異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設計出多樣化的教學方案,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比如設計基礎性的知識、能力發展的知識、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等,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體驗成功的快樂。
由于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基礎學科有著不同的特點,信息社會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認知途徑。有些學生基礎比較好、有特長、學習欲望強,他們對信息技術學科達到酷愛的程度。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將之成為一項特長發展下去,為將來在信息技術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埋下希望的種子。而對于基礎相對弱一些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基礎性知識為主,著力傳授學生適應社會必需的信息知識,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筆者曾經接手過一個班級,從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知識掌握情況來看,千差萬別。針對學情,筆者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采用差異化教學手段,在進行實踐操作時,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引導基礎弱的學生,實時演示,有效指導。通過這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班級的整體學習能力,有利于自己課堂教學的組織;另一方面為教學評價奠定了基礎,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不同程度的提升。
2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型課堂教學新模式
高中信息技術內容的學習具有多元化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能力及提高思維表達能力等都是課堂教學目標。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型課堂授課模式,學生不僅獲得問題解決的方案,同時培養合作精神、創新能力,激發思維能力。在實施探究性教學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探究類型。
簡單知識點的探究 對于比較簡單的基礎知識,教師的枯燥講解不如學生自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并能發揮他們的思維能力。比如在“Excel數據計算”一課,對于“單元格的相對引用和絕對引用”知識點,學生經常忘記而造成計算錯誤。在教學中不如讓學生親自體驗一次錯誤,待技術出現錯誤后,再引導學生去認真分析過程中的錯誤解決,探究解決的辦法。
給定課堂案例,組織學生探究 在有關作品設計教學中,經常采用案例式探究形式,是呈現完整的案例,通過問題分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最終能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案例式探究一般以成功的作品為基礎,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后,讓學生圍繞作品展開自主探究,以完成任務為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指導,并給予合理評價。
以網絡為主題的課堂探究 網絡環境下的探究課堂,極大地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靈活設計網絡環境下的主題探究活動。網絡探究活動首先明確探究主題,關注探究的過程,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探究方式,獲得知識,提升探究能力。如運用剛學習的“網頁的設計與制作”這節知識內容,筆者曾設計過這樣一個探究性學習活動:首先讓學生搜集大量關于詩人杜甫的詩詞,并深入研究杜甫親民、愛民的思想,然后讓學生自主設計一個“詩圣李白”的專題網站。學生興趣濃厚,設計新穎,網頁分布千差萬別,內容豐富,色彩艷麗,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 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提高教學效率
回歸生活,讓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是課程改革的方向。隨著信息技術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材的“角色”也發生了改變。這要求課堂教學必須圍繞實際生活展開,讓該學科成為教師和學生真正的生活“朋友”。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結合學生生活和教學實際,對教材進行有目的開發和拓展,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整合生活中有關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的知識,并把枯燥乏味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去,體現直觀性原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學習信息技術選修模塊“算法與程序設計”時,以生活中的簡單問題為基礎,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算法,將抽象的算法理論與生活應用融于一體。在具體課堂教學實踐時,可以先讓學生接受“算法設計的基本知識”,然后把“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VB程序設計”提出來讓學生通過有趣的實例來了解基本的算法,也就是把“算法實例”的理論知識穿插到“程序設計”中,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用生活和學習的實例來理解算法,實現高效課堂教學。
4 提高自身素質,教學相長,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信息技術知識在不斷更新,并且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緊跟時代,緊跟潮流。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新知識結構,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而且要加強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注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掌握,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大膽探究課堂教學的新模式,總結新方法,積極投入到教學科研和實踐活動中去。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主動性和實踐性的培養,并大力提倡學生的協作精神與創新精神。
總之,新課程要求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好信息技術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明確學習目的,認真踏實刻苦,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勵學生在探索與思考中發現并提出更新、更深的問題,在更高層次的思考、探究中給學生指導和幫助,在潛移默化中強化的學生問題意識和發現意識,在對未知世界的解密中發掘學生的潛能,真正使學生成為新時代的新型人才。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新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實施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好信息技術的意義,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大膽探究,努力實踐,努力成為一名有人格魅力和個人真知灼見的優秀的計算機教師。■
參考文獻
[1]李藝,李冬梅.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繼承與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