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業發展現狀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1: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科技企業發展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高科技企業發展初期的風險特征,必然決定了企業在各個階段可獲的資金來源的可能途徑。結合不同階段企業融資需求的特點,可以設計出我國高科技企業發展初期的融資路徑圖,如圖1所示:
(一)種子期資金需求及融資路徑分析
種子期階段,企業資金需求量并不大。資金的主要用途是用于產品的研發,一般依靠企業創業者的初始投入資金即可滿足企業資金的需求量。有些高科技項目如風電等項目可能需要的研發資金會比較多,此時企業投資者的初始投入資金無法滿足資金需求。這個時候企業應當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性貸款支持或者爭取政府補助。由于該階段,企業還無法產生現金流入,所以現階段企業要想獲得銀行等金融結構的貸款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該階段企業也可以積極尋求天使投資人的投資,天使投資是企業科技積極考慮的一種外部融資渠道。
(二)初創期資金需求及融資路徑分析
初創期階段,企業資金需求量很大。企業創業者自己投入的資金已無法滿足發展所需,此階段企業必須尋求外部的幫助。然而此階段企業的管理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又比較大,而收益相對比較少,且不確定性很大。從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關系來看,商業銀行并不樂意貸款給高科技企業,這主要與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技術的不足有關。那么現階段企業可供選擇的融資路徑主要是爭取政策性貸款、政府補助以及風險投資。此階段企業的特征更容易吸引風險投資者,企業在選擇相應風險投資人的時候,不可來者不拒,而應該有所選擇。在選擇風險投資人的時候應該考慮在引入風險投資人資金的同時,更要考慮引入的投資者能否改善公司的管理水平,能否有利于公司銷售渠道的拓展等。另外,近年來我國也在大力發展企業集合債。企業集合債是一種非常適合高科技企業發行的債券,企業可以在此階段積極參與集合債的發行。
二、完善高科技產業發展初期融資環境的政策建議
(一)種子期階段融資路徑的完善建議
1.政策性貸款機制的政策建議。目前種子期階段的企業能夠獲得政策性貸款的數量相當有限,而此階段的企業更需要獲得政策性貸款的支持。造成目前不良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與貸款機構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貸款機構無法真實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從而造成了不具有成長性的企業由于一些特殊關系反而獲得了政策性資金的支持。要改變企業與貸款機構之間的矛盾,就需要貸款機構建立一套項目選擇機制,將資金投向真正有成長潛力的項目。在考核項目是否具有高成長性的時候,傳統的項目評價方法顯然并不適用,因為種子期階段的企業沒有財務數據值得分析和評價。所以項目的選擇機制必須以其他衡量指標為主,如技術新穎性、技術可實現性、技術未來可改進性以及創業者的背景等指標。在進行項目評價過程當中,應當舉行專家論證,而不是單純由貸款機構來決定。另外對政策性貸款的發放也應該是逐步發放的過程,對于發放貸款的使用效益要跟蹤分析,從而為下一步貸款的發放提供依據。2.天使投資發展的政策建議。目前,我國天使投資得到了長足發展,大多數天使投資都是由民間資本構成。然而從我國民間資本的數量來看,絕大多數的民間資本仍游離于健康的市場之外。大量的民間資本進入房地產投資、地下錢莊等渠道,這主要與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有關。政府需要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天使化,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天使投資以優惠,使得民間資本能夠有效服務于實體經濟。
篇2
關鍵詞: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區域競爭力創新
產業集群理論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哈佛商學院的競爭戰略和國際競爭領域研究權威學者邁克爾•波特創立的。高技術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受經濟發展及投資環境的影響,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從國際來看,美國發達的經濟取決于高科技的發達,高科技的發達取決于硅谷等高科技產業集群的發展。從國內來看,浙江省產業集群在數量和質量上在全國領先,因此浙江省的競爭力和人民富裕程度也在全國名列前茅。由此可見,發展高科技產業集群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國外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產業集群理論是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一種西方經濟理論。其涵義是:在一個特定區域的一個特別領域,集聚著一組相互關聯的公司、供應商、關聯產業和專門化的制度和協會,通過這種區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構建出專業化生產要素優化集聚洼地,使企業共享區域公共設施、市場環境和外部經濟,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區域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外部效應和區域競爭力。
(一)美國擁有比較完整的研究與開發體系
美國硅谷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高科技創新中心,引領著世界科技革命和技術創新潮流。在美國高科技產業發展歷程中,美國硅谷形成了以微電子為主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其高技術產業集群以小企業為主。硅谷高科技產業集群各企業雖同在一個行業,但類型多樣、發展重點不同,企業在相互競爭和學習中尋求發展。據統計,在目前全球100家最大電子和軟件公司中,有20%是在硅谷創業成功的;美國100家大科技公司有1/3總部設在硅谷。
從研究與發展(R&D)的投資來看,盡管美國財政連年出現巨額赤字,但研究經費卻不斷增加。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用于基礎研究的開支,按不變價格計算增加了60%,工業部門用于基礎研究的投資增加了70%。1989年美國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投資達1292億美元,比英、德、法、日、加的總額還要多。由于在高科技制高點競爭地位的變化,使得美國在27個關鍵技術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總之,在美國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的歷史上,美國產業集群發展思路對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再加上政府的有效扶持,成就了美國世界科技強國的現狀。
(二)歐洲被稱之為“世界科技革命的搖籃”
以蒸汽機為標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以電力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都發源于歐洲,因此歐洲被稱之為“世界科技革命的搖籃”。借助這兩次產業革命的浪潮,歐洲一度在世界高科技產業中獨占鰲頭。然而,20世紀7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性石油危機,給歐洲各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此前20年的經濟繁榮景象猶如曇花一現,歐洲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滯脹。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盟國家為了盡快擺脫石油危機給歐洲經濟發展造成的嚴重影響,普遍重視并加快了在高科技政策領域的一體化進程,通過建立和協調歐洲國家的高科技產業政策,力爭改變歐洲國家在全球經濟競爭中的不利局面。歐洲國家將高新技術視為一個動態概念,不作硬性的統一定義,一般而言,它通常是指那些集知識、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為一體的現代科學技術產業和科技產品。
歐盟先后了七個科技框架計劃。這一系列科技框架計劃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官方綜合性科研與開發計劃之一,具有投資規模大、研發領域寬、參與機構和人員多等特點,是近20年來歐盟實施其科技戰略和行動的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作為歐盟科研活動的主體,科技框架計劃已經發展為歐盟最重要的發展戰略計劃。隨著科技框架計劃的發展,歐盟的研發投入規模顯著增加,由最初的32.7億歐元上升到第六框架計劃的175億歐元,翻了近6倍。金融危機后孕育的“歐盟2020戰略”,將在未來10年為歐盟國家實現在科技上趕超美國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和政策基礎。在歐盟看來,如何在全球高能源價格時代保持歐洲國家競爭能力,關鍵在于:迅速從傳統經濟向低碳經濟結構轉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高新、綠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幫助歐盟國家迅速擺脫經濟衰退、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鞏固歐洲國家高新制造業基地的地位,利用低碳節能技術、清潔能源技術來實現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新目標。這些思路應為我國高科技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借鑒。
(三)日本更重視“技術立國”戰略
日本發展高科技產業集群,筑波科學城就是一個典范。筑波科學城的建設與發展受到世人關注,并在1980年名噪全球??萍歼M步對日本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30%左右提高到60%。20世紀90年代,日本推出新的“科技政策大綱”,其發展重點都是放在高科技產業上。為了實現提出的目標,政府通過信貸、稅收、財政補貼等經濟手段,扶植高技術可獲低息貸款,若開發成功,按低息還本付息,若開發失敗,則免付利息。政府還規定對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產業實行優惠稅制與折舊制,對企業的高技術研究開發給予補助。由上不難看出,日本高科技產業集群屬于資本與技術結合型的產業集群。研究日本高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現狀,我國最好能借鑒的是其兼并收購方式。這有利于加快我國高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降低我國高技術產業前期研發風險。
(四)大德科技園是亞洲最大的產、學、研綜合園區及韓國的經濟增長動力
大德科技園是韓國最大也是亞洲最大的產、學、研綜合園區,被稱為韓國科技搖籃和二十一世紀韓國的經濟增長動力。為發展高科技事業,增強國際競爭力,韓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仿效美國、日本等國家,建立起一批集科研、教育、生產一體化的高科技園區。韓國大德科技園規劃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現已成為與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相媲美的科學城。大德科技園從一開始就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當首批院所遷入后,特別強調為科研人員提供優厚待遇和配套服務。此外,在引進人才方面,他們也注重從旅外本民族科技人員中吸引人才的引進戰略,這些成功的措施可為我國科技園的發展提供借鑒。除此之外,大德科技園緊密配合韓國骨干產業的發展,從重化工的技術開發,逐漸轉向電子通信等高技術工業,帶有較明顯的階段性,而且在園區規模和產學研聯系方面,也是先由小區起步,然后根據需要向周圍地區擴展,逐漸發展成為目前規模的科學城。而且大德科技園為使產品更快的進入海外市場,還努力加強與國外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的聯系和協作,開設科技市場,進行科技成果的展示和營銷。在研究新興市場國家—韓國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思路的啟發下,我國最好借鑒的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即建立科技園區應循序漸進,由小到大、由內而外的規?;l展,繼而成為亞洲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科技產業集群基地。
我國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步走向深入,產業集群的發展也逐漸從民間層面進入政府視野,從低技術、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甚至微型企業的集聚發展到高技術、創新型產業集群嶄露頭角,從東南沿海向內地蔓延滋長。目前,《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明確規定我國未來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戰略目標是:到2010年,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0%;到2020年,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一)我國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的成功代表當屬北京中關村
以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基礎,依托強大的科技基礎設施和豐富的專業服務資源,以及以創新型企業、行業協會、產業技術聯盟為代表的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關村形成了我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結構最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實現了從單打獨斗、封閉式創新向開放式協同創新的轉變。中關村擁有以聯想、方正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近2萬家;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高等院校40多所;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為代表的科研院所130多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57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個;各類孵化器50余家,大學科技園14家;以清華大學國際技術轉移中心、中科院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為代表的技術中介機構上千家;企業自發設立、自主管理、職業化運作的新型協會組織超過30家。
近年來,中關村出現了產學研結合、協同創新的多種模式,一批企業與大學院所成立聯合實驗室;36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企業開放,提供研發檢測服務,并掛牌為“中關村開放實驗室”;由企業牽頭、圍繞核心技術和標準成立的產業技術聯盟達到22個;形成了中關村軟件園、中關村生命園、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等10多個產業特色明顯、集聚效應突出、創新活躍的國家級專業園和產業基地。
(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享譽世界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自1992年成立以來,一直被國際同行稱為“TheSiliconandMedicineValleyinChina”而享譽世界。經過近二十年的開發,園區構筑了生物醫藥創新鏈、集成電路產業鏈和軟件產業鏈的框架。在科技創新方面,園區擁有多模式、多類型的孵化器,建有國家火炬創業園、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一批新經濟企業實現了大踏步的飛躍,目前的張江正向著世界級高科技園區的愿景目標闊步前進。2010年園區經營總收入達到1100億元,年總收入增速達15%左右,成為我國高科技產業化的龍頭區域。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透露,“十二五”期間,張江物聯網產業將設立百億元級產業基金,成長為千億元級產業集群。由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上海浦東軟件園承辦的“2010年上海軟件外包國際峰會—中國軟件園區高峰論壇”于2010年11月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舉行。本次由上海浦東軟件園承辦的“2010年上海軟件外包國際峰會—中國軟件園區高峰論壇”,是首次將全國知名軟件園區管理者聚集起來,共同探討關于我國軟件園區如何建設、經營、發展的大型論壇。各軟件園區代表在論壇上溝通運營經驗,并就“園區發展形勢、軟件產業特點、品牌向外輸出、集成服務體系以及園區與政府關系”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從而探尋軟件園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基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這一基本國情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特殊要求,北京、上海在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都注重發揮自身的優勢,突出體現在都把挖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資源潛力為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突破口,都努力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都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發展社會化科技中介服務,培養及吸引各類創新人才,實行財稅優惠政策,開展科技風險投資服務。在高科技產業發展的環境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使京滬同時被公認是我國發展高新科技的二大板塊。上海提出在2020年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經濟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著眼于這樣一個跨世紀宏偉戰略目標,上海市作出了加快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進程,發揮高科技產業集群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的領頭羊作用這一重大戰略抉擇。
結論
綜述國內外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可以發現高科技集群發展的可持續性核心在于企業的技術自主創新力。21世紀,世界經濟增長的熱點在我國,我國應以國情為出發點,以企業為本創新出適合我國高科技產業集群發展新模式。既要學習借鑒又不完全照搬才是我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之道。
參考文獻:
1.池仁勇,王會龍,葛傳斌.英國企業集群的演進及分布特征[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2)
篇3
【關鍵詞】 風險投資 高技術企業 成長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具有高科技含量、以高成長、高風險、高回報為特征的高技術中小企業的發展已成為各國政府和理論界關注的焦點。美國硅谷大量高技術中小企業的成功實踐以及由此帶來的高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更是引起了人們對高技術中小企業的強烈興趣。然而,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市場體系不完善以及經濟轉換時期特有的問題,我國的高技術中小企業面臨著嚴重的融資困難,資金問題已經成為束縛我國高技術中小企業成長的瓶頸。
風險投資的產生既彌補了傳統融資的巨大缺口,又為高技術中小企業的融資活動開辟了新的方式。如果說,高技術中小企業是發展經濟的動力機,那么,風險投資就是動力機的重要能源。
一、風險投資在發展高技術產業中的作用
風險投資是指把資本投向蘊含較大失敗危險的高新技術開發領域,以期獲得成功后高資本收益的商業。其實質是通過投資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群,將其中成功的項目進行出售或者上市,實現所有者權益的變現,這時不僅能彌補失敗項目的損失,而且還可使投資者獲得高回報。”由此可見,風險投資是隨著高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在高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始終起著“發動機”、“催化劑”和“孵化器”的作用。
首先,風險投資為新創建的高技術企業提供創業資金,加速了新技術、新知識和發明創造轉化為新商品的進程。
其次,推動和促進了全社會的技術創新,為高技術成果的規模生產培植了土壤。
第三,風險投資的擇優投資原則,使有廣泛市場需求的高技術或高技術產品首先投產,引導了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第四,風險投資家參與高技術企業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減少企業風險,促進高技術企業的順利成長。
第五,風險投資進一步改善了高技術產業的投資環境。
二、高技術企業成長的階段性特點
對于企業成長階段的劃分,一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格雷納將企業成長過程劃分為創業、指導、分權、協調、合作五個階段;而美國管理學家伊查克•愛迪思將企業生命周期劃分為產生、成長、成熟、衰退和死亡五個階段,并更進一步地把企業生命周期細化為10個時期: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本文根據典型的企業成長階段理論、我國風險企業的發展現狀和目前對風險企業成長階段的常用劃分方法,將高科技企業的成長過程劃分為五個階段:種子期、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
三、風險投資在高技術企業不同階段的作用
(一)種子期
種子期是高科技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醞釀與發明階段。這一時期企業的資金需求量相對較少,企業創立所需要的資金往往來自創業者個人、創業者的親屬、朋友等。如果從這些渠道獲得的資金數量還不夠使企業實現高科技產品的商業化生產,企業往往會尋求風險資本的支持。這一時期的風險投資成為“種子資本”。此時風險投資公司往往會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信息和人際關系網絡,幫助高技術企業提高管理水平、開拓市場。
(二)導入期
導入期是高科技企業產品或服務的試銷階段。此階段內,企業需要制造少量產品,解決技術問題、排除技術風險;還要進行市場營銷,贏得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因此,企業的經費投入顯著增加。企業資金主要來自原有風險投資機構的增加投入。這一時期投入的風險資本成為“導入資本”。
這一階段,風險投資公司除了提供資金,更要幫助創業者組建一個強勢團隊和組織機構,以有效規避團隊風險和由于關聯經濟性帶來的風險。通過幫助風險企業把需要的技術、管理、財務、營銷專家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資金與管理相結合的催化作用。
(三)成長期
成長期是高科技企業技術發展與生產擴大的階段。這一階段的資本需求又有所增加,資金支持是風險投資在這一階段的重要作用之一。風險資本的注入會促進實現高科技產業規模經濟性和速度經濟性,還能幫助企業解決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如果創業者不能有效領導和控制企業,風險投資公司應果斷采取措施 ,避免創業者能力風險。同時,還應在追加投資時應對風險企業再次評估,避免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道德風險。這一階段,風險投資起到了使資金與管理再次融合,使高科技企業快速成長,實現速度經濟性的催化作用。
(四)成熟期
這一階段是指被投資的高科技企業上市前的階段。這一階段對資金需求不象以前那么迫切,風險投資公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業知名度,美化公司財務報表,為公司上市做準備。嚴格地講,這一階段的資金投入從性質上已不屬于風險投資。
這一階段要實現將高科技企業由風險企業向現代公司制度組織轉變。風險投資公司在此階段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完善公司治理、包裝企業,實現首次公開發行 上市或把企業推向資本市場,尋找風險資金退出的途徑。
綜上所述 ,本文把決定風險投資成功的關鍵因素分解為品牌 、網絡資源 、資金、團隊建設、戰略制定、培訓、營銷輔助、治理結構、技術支持等,各因素在不同階段的重要性不同。風險投資的介入不僅解決風險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而且用其特殊的運行機制有效結合科技、資本、管理、金融等資源,促進高科技產業按照其所具有的經濟特性快速發展 。
四、結論
在高技術企業每一成長階段均可能存在技術風險、生產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融資風險以及其他風險等.這些潛在風險在不同的投資階段具有不同的分布,其發生變化的規律以及風險損失均存在顯著的差異。因此,風險投資公司應當對處于不同階段的風險企業需要采用不同的支持手段。
風險投資公司的目的是實現資本增值,這與風險企業的成長目標一致。要實現風險企業的高速成長,風險投資公司所投入的資源應與高科技企業所處的成長階段相匹配。因此,風險投資公司在選擇投資機會時,應根據自身能力選擇相應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高科技企業在進行融資時,要在正確分析自身所處的成長階段基礎,選擇資源與其相符的風險投資公司。風險投資公司應與所投資的風險企業建立起這種獨特的戰略同盟關系,把高科技企業的各種資源與能力有效整臺以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
[1]陳克文.高技術風險投資理論.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2]成思危.積極穩妥地推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
[3]愛迪思.企業生命周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237.
[4]王莉.發達國家和地區風險資本與中小企業創新結合模式比較.經濟管理,2002,(21):73-76.
[5]孟憲昌.風險投資與高技術企業成長.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6]任學峰,孫紹瑞.風險投資與高技術企業成長過程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1.
篇4
關鍵詞:高科技 中小企業 融資 困境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3-263-02
在我國,高科技中小企業主要指具有國內或國外領先水平,從事技術研發和創新以及高科技產品開發和經營的中小企業,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等特點。
一、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
高科技中小企業作為一個經濟組織,也會同生物一樣,會經歷一個由生至死不斷發展的生命過程。從出生到死亡盛衰之間,企業會呈現出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命周期。研究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能夠發現不同時期的資金來源與融資風險。
(一)種子期
在該階段時,高科技中小企業已初具雛形,但不具有公司或企業的組織形式,創業者僅擁有幾項能夠達到國際或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的技術,這項技術可能是幾個創意或發明、新型專利技術、新開發的軟件或著作登記權。這項在實驗室中得到的科學技術是否可以轉化為大眾所接受的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產品,仍然是個未知數,此時創業者需要投入大量金錢到新技術的開發研究中。此時,高科技中小企業討論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將新技術及創新轉化為有市場并被消費者所喜愛的產品或服務。以上特點都決定了企業所面臨的技術風險與融資難度是巨大的,而對于投資者來說,對處于此階段的企業進行投資,其面臨的風險也是最多的,所以此時企業的融資更多不是來自于大型的金融機構,以天使基金、風險投Y和自由投資為主。
(二)初創期
在該階段時,高科技中小企業已經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成立企業,采用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居多。企業已初步建立起了規范的制度和企業營運方案,有自己的技術研發人員和市場銷售隊伍,具有較高科技技術含量的產品或服務也已經被開發出來和被投入生產,一步步向市場投放,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但企業成立的時間還較短不夠成熟,綜合實力與其他企業比仍然較弱,須縮短與客戶和供應商的磨合時間,拉近距離建立和諧關系,還要注意提防同行業大公司的并購,此時高科技中小企業需要加大對自己核心知識產權的開發與保護,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場和經營風險上。
(三)發展期
當企業處于發展期時,高科技中小企業已擁有了高技術含量的科研開發團隊、完整的組織結構、具備完善的生產工藝流程與營銷團隊。通過實體、新聞、廣告、網絡等媒介等,使用各種營銷方式或渠道,使企業的技術、產品、以及服務已經大體上得到了公眾和市場的認可,市場占有率大小、以及在產品消費人群中的客戶滿意程度和知名度更上一層樓。此時的企業進入了快速成長時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大大提高,這時的企業開始擴大生產規模,引進更多更新的技術和生產工藝,積極地投入到新技術產品的研究開發中,準備好產品升級、更新換代,企業面臨的主要是管理風險以及融資和財務方面問題,此時企業也已具備到IPO上融資的資格,融資渠道更寬融資能力也更強。
(四)成熟期
企業進入成熟期時,服務或產品已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與知名度,在整個行業中也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和影響力。此階段企業銷售收入增長率開始慢慢下滑,生產力也大致飽和,產品的開拓空間已達到最大值,不再需要繼續投入和擴大生產規模,此時應側重于維護產品和品牌形象,在維持老客戶的同時,積極投入開發新的市場,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此時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和市場風險均不大,企業考慮的側重點應是如何成功從這個時期過渡和下一步如何轉型。
二、高科技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
通過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的融資路徑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為國內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其具有明顯的行業特點。
(一)高創新性和高投入性
高科技中小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產品都具有高科技含量,這就需要企業具備先進的科技水平和強大的研發能力,技術優勢是保證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立足的根本條件,技術優勢的喪失也就意味著企業市場優勢的喪失。因此,為了穩住和拓寬在市場中的份額,企業需要在研發上不斷投入資金,領先于競爭對手,更好地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二)高收益性與高風險性
在初創期和成長期,高科技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經營理念上的優勢,使得它們具備較高的成長性和收益潛力,但高成長性、高收益性往往是與高風險性相伴隨的。同時,企業面對的往往是新的產品市場,再加上管理及經營制度上的缺陷,往往面臨著比其他企業更高的產品、技術、經營及市場風險。
(三)外部融資需求大,自有資金少
高科技中小企業為維持其高成長性,就必須加大在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上的資金投入,資金需求量非常大。但在初創期和成長期,企業尚未形成規模,盈利能力相對虛弱,內部融資能力差,這就使得它們的資金主要依靠外部融資獲得。此外,高科技中小企業模糊的產權關系、不完善的治理結構和不科學的組織結構等也會導致企業外部融資的困難。
三、高科技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一)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
信息不對稱,銀行無法全面地了解判斷企業融資項目的真實性,因此而無法正確快速地做出放貸的決策。此外,由于高科技中小企業規模偏小以及高科技企業融資特點的影響,與大規模的企業比較,中小企業的貸款規模與成本不對稱的問題突出,并且交易的成本也過高。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高科技中小企業的交易成本中涵蓋了信息分析成本、項目審核成本、抵押品評估成本、貸款后監督成本等內容,并且這其中還包含了許多固定的成本,無法降低或削減。
(二)我國信用擔保體系的不完善
擔保行業在我國起步于1992年。20多年來,擔保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直接專門從事擔保行業的從業者與人才明顯無法滿足擔保行業的發展需要,擔保行業大批量的從業者缺少工作的經驗或是缺少足夠的專業素養,某種角度上看,這會導致我國擔保機構的擔保信譽較低、并且擔保風險較大。
(三)資本市場相關法律制度的限制
在我國,企業通過主板市場進行融資是主要的融資方式,但國內公司和證券法律法規中對企業上市進行交易或者發行企業債券的行為等都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和要求,很多高科技中小企業大都無法達到要求,只能另謀出路。當前,我國的資本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形成一個完善整體的制度體系。我國的高科技中小企業在缺乏強烈的信用意識的同時信譽還相對較差,無法在約定時間償還貸款或利息的行為時有發生,這些因素都在無形中增加了其發行企業債券的難度;《公司法》中規定,公司進行上市融資的條件之一就是發行企業的債券。在注冊資金的要求上,注冊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凈資產不能少于3000萬元人民幣,注冊的有限公司其凈資產不能少于6000萬元人民幣。但是,能達到上述硬性要求與規定的高科技中小企業簡直屈指可數,無形中企業進行融資的困難程度增大了。眾所周知,我國的風投行業已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但仍未形成成熟并有效的風投機制。所以風投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發展亦未起到其應該起到的作用。例如,風險資本退出機制不完善,風險投資資本無法經過公開的上市方法安全退出,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風險資本的退出渠道狹窄,致使潛在的投資者持觀望態度。同時,由于風險投資本身專業性強,而我國的風投中介機構服務不到位,在投資者投資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大量的不對稱信息的影響,必須花費較多的成本去聘請業內專業的中介來提供信息等方面的服務,但我國目前從事該類型工作的個人或中介機構、還有專業性的人才,都遠遠不能夠滿足我國資本市場的需要。
四、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路徑
(一)企業自身
當企業無法從其他途徑獲得自我發展需要的資金時,面對融資困境,如何抓住契機、自我提升,通過各種途徑尋求融資助力企業發展,是企業家們必須不斷思考的問題。
1.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從自身方面來看,高科技中小企業必須積極自覺地提升自我的管理經營能力,通過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完善企業制度,夯實企業發展基礎,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同時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必須要重并不斷加強,一個企業只有通過財務數據才能更好地反映出企業的經營實力來,為外部投資者提供客觀的評價,杜絕企業財務作假,保證財務信息的通暢、準確,切實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透明度,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處獲得貸款。
2.培養良好誠信意識。在我國,信息的不對稱問題普遍存在于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一旦銀行不了解企業的整體運營情況,對企業債券的償還和企業自我經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與評價,那銀行就不會輕易放貸。當前,我國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評價,信用狀況的評價仍然停留在一個較低的起始水平。這時若企業無法做到良好自律,不去樹立起自己本身良好的信用評價,對于企業自身來說將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國應該以政府為主導,建立起科學公正的信用評價機制,成立權威的信用評價機構,把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信用評價納入體系中來。同時,企業經營管理者申請貸款資金時,必須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際償債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自覺而主動地去向金融機構提供風險保證,響應好政府關于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號召,并自覺地遵守我國現在已建立的各項法律法規。
(二)外部支持
高科技中小企業的外部資金獲取是支撐其發展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企業一般很難從內部獲得足額發展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外部支持變得非常重要。
1.開發針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貸款品種。我國金融機構針對高科技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提供的貸款方面的品種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難以滿足其需求。在國際上為高科技中小企業量身訂制的信貸產品種類多樣,貸款承諾和透支是借貸企業與銀行之間的長期約定中的一種,金融機構與企業會約定,在一段時期內若企業貸款數額達到了雙方事先約定的條件,在信用等級沒有改變的前提條件下,金融機構可以隨時隨地將資金借給需要的企業,這種承諾的貸款以及契約在節約金融機構的費用支出的同時還能夠讓高科技中小企業及時地融到資金。我們還可開發一種類似于供應鏈的融資方式,金融機構從產業的供應鏈視角出發,得出一個行業的綜合評價,評價內容主要包含了該行業的供應鏈情況和基本信息。供應鏈模式是通過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催生的,它主要是以資產產生的可以確定的未來現金流量作為目前的還款直接來源,通過使用豐富的金融產品,來制定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并借助中介企業的渠道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發展必要資金,在提高了供應鏈的協同效應的同時,又降低了融資運作成本。
2.增多抵押品類別。如何擴張企業能夠提供的抵押品范圍呢?站在高科技中小企業角度看,其難以給金融機構提供足夠的抵押品,因為高科技中小企業的核心資產就是知識產權。因此,金融機構可以不僅僅局限于機器設備、建筑物等一些固定資產,適當地擴大貸款抵押品的范圍,例如對于企業的一些人力資本、知識產權可以估值抵押,企業應收賬款也可以作為抵押等。
3.加強與中小信用擔保機構合作。與高科技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合作,一方面可降低信貸風險,打消銀行方面顧慮,滿足高科技中小企業對于信貸資金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有了擔保機構在高科技中小企業和銀行等金融機構間的橋梁作用,就能夠很好地促進信用體系下企業順利拿到擔保信貸。
(三)資本市場
1.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是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缺口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市場經濟發達的經濟體系中所必備的要素。該體系主要包括風險資本市場、二板市場、區域性的小額資本市場三個層面。它們所面向的群體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首先,二板市場為高科技中小企業的創業接近成熟期階段解決融資問題,風險市場主要針對創業之初的那些高科技中小企業,而區域性小額資本市場主要針對那些尚未達到二板市場準入要求的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同時,完善的資本市場還可為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資和幫助。
2.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我國信用體系需建立與完善,尤其對我國當前的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市場來說,它不僅很好地約束了企業的行為,幫助化解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同時還可以減少金融機構的事前和事后開支,幫助高科技中小企業更好地獲得信貸資金。這個體系的建立涉及了許多的部門,不僅僅是金融機構,還涉及到其他部門,例如水電、交通等部門,一個完整的信用體系一旦建立起來,可讓銀行降低貸款風險和管理成本,讓各個企業能夠遵守市場經濟中的規則制度以及條款。金融機構拿出更多的資金來放貸給高科技中小企業,需要國家相關部門來聯合完成。
參考文獻:
[1] 楊安華,趙昌文,白廣斌,基于信貸配給模型的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提升機制研究[J].管理學報,2012,09(7)
[2] 趙忠貴,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11)
[3] 易博松,李燦,對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途徑的研究――基于企業生命周期視角[J].科學之友,2013(8)
[4] 王欣蘭,高科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江蘇商論,2015(11)
[5] 張風珍,新三板發展現狀與中小企業融資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6)
篇5
關鍵詞:民營科技企業;產權明晰;風險投貪;融資
1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現狀
從改革開放初至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民營科技企業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截止到2007年,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已超過15萬家,從業人員約1300多萬人,經濟規模已接近8萬億元,繳納的稅金約占全國稅收的十分之一、全國工業企業繳納稅金的四分之一,工業增加值約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五分之一。
我國民營科技企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革,這中間涌現了諸如聯想、方正、華為、遠大和東軟等一批著名企業,然而也有一些曾風行一時的企業,如巨人、京海、科海等己被淘汰。據統計分析,民營科技企業的倒閉率約占20%,在市場逐漸成熟和規范的過程中,其生命臨界為三年。
2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存在的問題
2.1產權明晰問題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科技企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然而在其向深層次發展過程中,產權不清問題一直是限制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瓶頸”,由于產權不清問題產生的種種弊病日益顯現。例如,小霸王企業倒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母公司任意抽調小霸王的流動資金使得企業捉襟見肘,生產設備改造、技術創新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嚴重阻礙了企業由一個高峰向另一個高峰躍進,從而最終導致了一個明星企業的隕落。我國民營科技企業由于產權不清而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1)產權主體不清晰,不利于企業的資本積累,因而從根本上動搖企業的競爭力。(2)產權不清,從根本上影響企業的治理結構,進而影響企業的管理權威。(3)產權不清,由此界定的有關人員間的權、責、利就不明確,易產生“搭便車”的道德風險。
2.2融資問題
融資是現代經濟運轉的必要條件。融資困難是我國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遇到的一個問題。傳統的企業融資方式主要有商業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企業合資聯營等等。由于商業銀行風險約束機制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不信任和存有偏見,以及高科技企業自身的特點之一就是高風險,使得企業難以通過正常的銀行融資渠道獲得大量的貸款。在證券市場上,民營科技企業直接上市有嚴格的資格審查,對于創業初期的企業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而高新技術產業化成功率低的特征又決定了企業很難具備企業合資的可行性。由于缺乏可靠的投融資渠道,使得我國大批技術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的高科技項目難以實現商業化、產業化。
2.3其他問題
(1)企業國民待遇尚需落實。民營科技企業在土地供給、稅收優惠、進出口經營權等方面,仍受到不公平待遇。此外,科技服務體系尚不健全,為民營科技企業服務的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培訓中心等數量少、功能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民營科技企業的發展。
(2)知識產權。國家近幾年雖然也加強了在這方面的法律保護,有了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軟件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但法律力度還不夠,尚未形成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的風氣。
(3)創新問題。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與品牌,中國制造的產品很多長期處于獲利鏈的最低端。盡管民營科技企業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支生力軍,但是在創新發展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技術積累不足導致的創新后勁不足、對技術創新缺乏有效的管理,自主創新還沒有成為所有企業自覺的意識和普遍的行為等。
3促進我國民營科技企業健康發展的建議3.1明晰企業產權
雖然至今還沒有哪一種產權制度是盡善盡美的,但是產權明晰滿足了一個企業之所以成為企業的起碼制度要求。從根本上說,清晰私人資本的產權,首先是民營資本自身的權利,因而應尊重民營資本自身的選擇,不能有任何直接的外來干預,更不能存在否定民營資本自身選擇權的各種強制。因為民營資本最清楚重新界定產權對企業發展究竟有效、無效,最清楚重新界定產權所需要支付的代價究竟有名高。對于這種有效性和成本,別人是難以體察的。
3.2完善我國的風險投資機制,深化金融改革
風險投資機制的出現可以大大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和分擔投資風險。高科技企業的特點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而風險投資追求的目標是,高新技術商品化、產業化后所能夠獲取的高資本收益。因此,風險投資的特點恰恰滿足了高科技企業成長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二者在投融資的動機上具有驚人的契合性。風險投資的魅力就在于其是一種特殊的金融創新,它不僅是一種投資,同時也是一種融資。并且,投資和融資的工具都是以權益形式存在的,即作為金融中介的風險投資公司或風險投資基金,首先從投資人那里籌集一筆以權益形式存在的資金,然后又以掌握部分股權的形式對一些具有成長性的企業進行投資,當風險企業通過運營、管理獲得成功后,風險投資家再安排其股份從風險企業中退出。樹立風險投資意識和建立風險投資機制是科學(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技術向生產轉化必不可少的條件。
3.3其他問題的對策
(1)在民營科技企業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鼓勵創新的土地供給、稅收優惠、進出口經營權等方面的政策。建立民營科技企業社會服務體系,為民營科技企業提供完善的社會化服務。在鼓勵發展會計、審計、法律、信息咨詢、市場營銷技術服務等各類中介機構的同時,積極設立技術市場,大力加強經紀人隊伍、科技情報研究所、科技培訓中心等建設,努力提高為民營科技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首先可以有效的促進新的創造發明,鼓勵更多的資源用于科技的研究與開發;其次,可以促進新技術的應用于推廣,促使更多的發明被公開,從整體上促進科技進步。
(3)創新是企業發展不竭的動力。技術創新離不開制度機制創新。如在對新技術新產品的識別上,既注重國家關于產業與技術政策的導向,更注重技術與產品的國內外市場需求及前景;在對人才的選拔上,既注重科技人員的學歷、經驗和成就,更注重其思想、創意、潛力,能夠不拘一格降人才。進入新時期,民營科技企業應進一步完善創新機制,摒棄“一次創業”時只重簡單的量而忽視質的粗放外延式企業發展模式,轉向重視技術創新、加強研發體系建設的內生式企業發展模式。
總之,民營科技企業作為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要從外部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此外,民營科技企業自身也要加強治理,在發展方向、運作機制以及思維方式、管理模式、經營特點、誠實信用等方面,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苦練企業“內功”。
參考文獻
[1]沈衛堅.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迅猛[J].中國經貿導刊,2003,(3).
[2]代勇登,陸新文.中小企業發展與政府扶持問題初探[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6,(9).
[3]鄧佩玲.我國中小型民營企業內部沖突管理研究[J].暨南大學,2006.
篇6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創業板;家族式經營;江西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2-0016-02
一、引言
風險投資是對新興的創業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創業企業提供資本支持,并對所投資企業進行培育和輔導,在企業發育成長到相對成熟后退出投資以實現自身資本增值的一種特定形態金融資本的投資活動。很多企業就是在風投的資金支持下迅速占領市場,由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公司轉變為全球知名企業,例如百度、阿里巴巴等。風險投資在為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引擎的同時,還賦予了其高屋建瓴、卓爾不群的企業素質。
二、江西省風險投資發展現狀的比較分析
作為一個成功的風險投資家,他就必須具有敏銳的投資眼光,準確的市場定位;而被投資的企業則應具備獨特的商業模式,優秀的管理團隊和富于前瞻性的技術創新。而截至2009年上半年江西僅有4家風險投資機構,分別為江西高新技術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資金規模6 900萬元人民幣;南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管理資金規模2億元人民幣;南昌高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管理資金規模1億元;南昌新世紀創業投資公司,首期注冊資本為3億元人民幣。
2008年全國風險投資金額為339.54億元人民幣,截至2008年底,風險資本量的82.96%集中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個地區。北京地區風險資本總量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占全國風險資本總量的39.60%。深圳地區2008年的風險資本量僅次于北京,占全國資本總量的26.17%。上海地區的風險資本比例則為17.2%。
可見,江西省的風險機構的資本規模遠遠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城市。以上海為例,它與江西省進行比較,優勢在于:
1.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上海市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具有龐大的工業基礎,擁有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穩定的市場秩序、完善的法治環境和政策環境,并已初步形成全球人才流動的局面。而江西省位于中國的中部地區,經濟較為落后,人力資源也相當匱乏。
2.擁有強有力的支撐產業。對風險投資而言,支撐產業主要包括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其資本市場非常發達。截至2008年末,上海銀行業機構124家,所轄營業性機構3 167家,商業銀行營運中心43家;證券業機構94家;保險業機構291家。而江西省內的證券公司以及銀行數量相對而言較少,其中總部設在江西省內的證券公司僅有2家,保險公司分支機構也只有25家。
3.推出了積極的扶持政策。上海明確了高新技術成果可作為無形資產參與項目投資并在稅賦上給予減免等優惠政策。而江西省在有效的政策推出方面存在比較大的缺陷。因此,江西省應努力吸取類似于上海這些發達城市的成功經驗,制定出符合省情的發展道路。
三、江西省風險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從資金需求來看,盡管科技型中小企業急需資金發展,但對于江西省內的企業愿意通過風投來融資的卻不是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江西省的中小企業大多數為家族式經營。風投的介入在帶來資金支持的同時也會起到稀釋股權的效應。家族式企業的掌舵者們就不得不在資金與股權這兩個方面進行權衡。而往往企業家們在權衡利弊后會放棄風投的引入,采取其他方式融資,比如說向銀行借貸、發行公司債券等等。其中,中小企業采取最多的融資方式就是內部融資。內部融資的對象一般為原有股東或是員工,這樣就可以使得融資成本最小化。
2.從資金供給方面來看,風險投資家對江西省中小企業投入的甚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江西省中小企業的家族式管理結構存在諸多弊端。特別是對于高科技企業,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公司規模的擴張,企業的管理者也必須與時俱進,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而有些變革速度過快,臨時性的學習是望塵莫及的。這時引入職業經理人就勢在必行。管理者是否愿意放權,放權后又是否會引發內部人控制問題,這些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管理風險讓風險投資家們望而卻步了。
(2)江西省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存在缺陷。風險資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有首次公開發行、兼并與收購、股份回購、清算或破產。首次公開發行這種方式對于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是行不通的。到目前為止,在主板成功上市的僅有江西銅業等22家江西企業,其中科技型企業屈指可數;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僅有黑貓股份、正邦科技、江特電機三家企業;作為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的創業板上也未出現江西企業的蹤影。唯一一家上會的企業恒大高新也未順利過會。
恒大高新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公司實際控制人朱星河及其家族關聯自然人合計持有100%的股份,控制權之集中為創業板公司所絕無僅有。恒大高新首發未通過的原因主要是發審委對家族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的公正合理性表示懷疑,同時恒大高新的招股說明書也存在一些問題。可見家族模式是制約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功融資的關鍵因素。
由于不能通過股票市場來退出風投資金,江西省企業的資金投入也就只能通過兼并與收購或是股份回購來實現回收。從理論上講,對風險資本家而言,只要將被投資企業出售的資本收益的貼現率比被投資企業仍保持獨立存在時的貼現率高,則通過并購的方式退出風險企業是合算的。但是風險企業是否能夠良性發展以至最后成功被并購就又具有不確定性。而監督企業健康成長、尋找合適的并購者難免使得風險投資家們負擔較高的成本。
股份回購是指風險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風險資本家將股份賣給創業企業家。對于風險資本家來說,如果他覺得在一個企業的投資不是很成功,采用股份回購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退出方式的選擇。我們可以看出,盡管股份回購可以回收資金,但風投家們獲得的盈利是很少的,采取股份回購往往是風投家們的無奈之舉。
風險投資素有“成三敗七”的說法。江西省處于中部地區,經濟水平也比較落后。即使當前該企業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也難保將來該企業能成功地被市場認可,持續發展。因此,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最終面臨破產清算的可能性較大,風投家們也就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
四、發展江西省風險投資的對策建議
1.政府出資組建創司。政府要有意識推動江西省的風險投資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政府通過出資組建的創司,可以大力扶持一些高科技產業,比如江西的光伏產業等。
2009年2月8日,由南昌市政府出資組建的“南昌新世紀創業投資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南昌市組建風司,主要是借鑒經濟發達地區創業投資成功經驗,促進南昌市高科技、高成長型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這有助于政府對科技型、有風險投資項目支持方式的轉變,用市場化手段,扶持和管理創業企業。
作為江西省第一家由政府出資組建的創司,南昌新世紀創業投資公司定會為高科技、高成長型中小型企業裝上“發動機”,緩解南昌優質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2.政府精選擬上市長期培養對象。江西省政府可以根據本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選出處于初創期或成長初期但成長潛力良好的企業,將這些企業定位為擬上市長期培養對象。也就是說,政府并不是選出幾家企業,立馬就希望它們上市,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監督管理,使得這些企業朝著符合上市條件的方向發展。臨時抱佛腳過于被動,只有主動出擊,未雨綢繆,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才有可能成功登陸創業板。
而政府監督管理的方式有多種。例如,政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對選定的企業進行盈利性指標和風險性指標的檢查,若發現差錯,及時警告企業并監督其改進。政府還可以派遣專業人員擔當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獨立董事,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做出理智決策,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管理風險的作用。
既然企業從初創期就按照上市條件來發展自身,又加之本身技術和成長性的優勢,風險投資家們就沒有理由不去關注這些具有良好盈利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了。當然,政府在監督企業風險管理時,也不能過度干預企業的經營決策,否則就會阻礙企業的快速發展。
3.改變家族經營模式,引入職業經理人。家族模式是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最大弊端,它不僅阻礙了企業登陸創業板,還讓風險投資家們猶豫再三。既然家族式經營不能符合市場需求,企業家們就應改變傳統觀念,適當放權,引入職業經理人,組建優秀的管理團隊。管理模式和團隊合作是風投家們進行投資時考慮的重要因素。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只有完善自身的管理結構,加上已具備的成長潛力,才能吸引風投家們的注意力。當然對于引入經理人可能產生的內部人控制,企業應當及時采取業績考核等激勵措施解決。
4.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控制內部風險。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必須不斷改進產品,改革技術,從而逐步占領市場,獲取更多利潤。在具備足夠的盈利能力以及完善的治理結構后,企業才能使得在主板或中小企業版或創業板上市成為可能。作為科技型的中小企業存在著管理風險、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等諸多風險。企業可以采取內部指標控制的方式,預警風險從而規避風險或將損失最小化。企業完善的風險控制結構使得風險投資家們的投資風險得到降低,他們也就愿意將更多的錢注入企業。企業的風險得到有效防范,那么企業的信用等級也就隨之上升。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進行融資的可行性自然而然就增大了。
總而言之,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找出自身存在的缺陷,不斷地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高盈利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這樣,企業才能夠符合風險投資家們投資及上市的條件,企業的融資渠道才會變得越加寬廣。
參考文獻:
[1]馮曉琦.風險投資[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陳家洪.江西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支持研究[J].求實,2009,(3):60-63.
篇7
關鍵詞:中小企業 銀行貸款 融資中介
引言
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點之一。很多人建議拓寬融資渠道,如鼓勵中小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規范和發展民間信用,采用私募股權融資、典當融資、金融租賃等方式。筆者認為,拓寬融資渠道確實很有必要,但其建立、發展還需要假以時日。從實際情況和企業融資習慣看,目前,銀行貸款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就連金融業十分發達的美國,企業外部融資中貸款仍占61.9%,其中大部分貸款是由銀行提供的。 因此,破解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難有著重要意義。本文主要著眼于銀行貸款這個渠道,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與對策。
一、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難的原因簡析
(一)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難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所謂“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一方對交易另一方的了解不充分,雙方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在金融市場上,資金需求者與供給者之間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 由于信息不對稱,容易引起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銀行發放貸款的首要目的,是在確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獲取利息收入。而中小企業規模較小,多數經營管理不規范、財務信息不規范、透明度低,銀行很難對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和收益做出正確的評估;中小企業固定資產相對較少,缺少可用的抵押物;中小企業逃廢債務現象嚴重,增加了銀行貸款損失的概率,挫傷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
(二)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成本收益比低也是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一個重要原因。銀行發放貸款,無論數額大小,經辦環節大致相同,每筆貸款的信息成本和成本差別不大。貸款數額越大,銀行的單位貸款管理成本越低,反之則越高。大企業貸款類似于銀行的批發業務,而中小企業貸款則類似于零售。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貸款自然會傾向大企業。
(三)從銀行貸款的實際操作來看,中小企業貸款具有“短、少、頻、急”的特點,經常是應急性資金需求,而銀行貸款審批程序復雜、環節多,放貸周期長,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
二、解決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難的對策建議
(一)從中小企業自身來看
1、提高經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俗話說,打鐵還得自身硬。中小企業要取得銀行貸款,首先得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經營管理能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具備較高的成長性和良好的盈利預期。
2、加強財務管理,增強財務信息的規范性。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準確、合法合規。另外,企業高管要有意識地增強財務知識的積累,以便與銀行順利溝通。
3、加強對銀行的了解。首先,應了解各銀行的市場定位、目標客戶群、貸款品種和各品種的貸款標準。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變化,選擇不同的目標銀行。其次,應努力了解當地各銀行負責人的貸款風格,向看好中小企業的銀行申請貸款。當然,要求一個企業家經常研究銀行可能是不大現實的,而這正是金融中介機構的用武之地。
4、學會在銀行積累信用。應在對各家銀行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在有可能得到貸款支持的銀行開立帳戶、辦理業務,在日常與銀行的業務往來中積累信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信息不對稱,取得銀行的信任。
(二)從銀行來看
1、改進中小企業信貸管理機制。針對中小企業貸款“短、少、頻、急”的需求特點,對銀行分支機構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限,簡化審批程序,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縮短貸款審批時間,提高放貸效率。
2、積極進行金融創新,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推出更多的金融服務產品。
一是創新貸款發放方式。對經營效益和信用記錄好的客戶,允許發放一定數額的信用貸款??刹捎谩耙淮问谛?、循環使用”的方式,提高放貸效率,滿足企業應急性資金需求。
二是創新抵押、質押方式。針對中小企業的不同情況,試提供可變現庫存抵押、應收賬款質押、應收貨物倉庫保全質押、商標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排污權質押、人壽保險單質押、股權質押等方式,擴大中小企業的質押品范圍。
三是創新還貸方式。由于中小企業的現金回籠更多地受制于客戶,因此,目前通行的整貸整還的還款方式對其不適用??删C合考慮中小企業所處行業、經營狀況和回款周期等因素,開發按季付息、到期還本,按月等額償還本息,按月付息、按季等額還本等還款方式,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
(三)大力發展各類融資中介機構
除繼續促進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公司等中介機構的發展外,還應大力發展信用評級、融資擔保、專業認證評估等中介機構,為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架設橋梁,提供便利。
1、大力發展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企業信用評級機構是專業從事企業信用資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分析,評定企業信用等級并進行動態監測的機構。如果企業信用評級市場發達,評級結果可靠,必然會降低銀行發放貸款的成本和風險。
應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 設計一套科學的信用評級指標。將一般信用評級中注重的企業經營規模調整為企業經營效益,適當提高經營性現金流、償債能力、行業發展前景、經營者素質、個人信用及管理水平等分值權重,使信用評級能幫助銀行更客觀地判斷中小企業的償債能力。
2、大力發展融資擔保機構
近十幾年來,我國的融資擔保業有了較大發展,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相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需要,擔保業的發展還不夠充分,擔保體系還不完善。應進一步采取措施,規范擔保企業運作,壯大擔保機構實力;豐富擔保產品種類,提高擔保放大倍率,有效發揮信用杠桿作用;建立風險防控體系和風險分散機制,完善再擔保制度。
3、大力發展中小企業行業協會,開展行業內信用擔保
在行業協會的協助下,銀行能夠更準確地判斷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和風險所在,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首先,行業協會對本行業企業的資信度、產品市場前景、設備價值的判斷會比較客觀準確,而且有行業自身的風險測算辦法。其次,行業協會負有維護行業和協會自身信譽的義務,一般不會為了幫助不符合標準的企業獲得貸款而提供不實意見。
4、發展專業認證、評估機構
主要是高科技企業標準認證服務機構和知識產權評估機構。中小企業一般不具備豐厚的資產,但其科技含量和知識產權將為其帶來良好的發展預期,進行認證、評估后,也可作為融資質押品。但高科技領域門類繁多、專業性強, 有必要建立高科技企業標準認證服務機構,對企業技術的先進性進行鑒定;對知識產權進行科學準確的評估也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由專門的中介機構來完成。
5、建立融資輔導中心
可以借鑒我國臺灣地區的做法, 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組建由金融機構、信用保證機構、貿易促進機構、行業協會等組成的全方位的中小企業融資輔導中心。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進行評估,提出建議,并協助企業聯系對口的銀行和信用擔保機構。
(四)從政府角度看
1、對銀行和中介機構給予政策支持
首先,調整完善信貸政策。近年來,人民銀行已適度放開利率浮動空間,同時也注重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還可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力度較大的商業銀行實行沖銷壞帳、補貼資本金等措施。
其次,設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給予風險補償。
再次,對各類融資中介機構的發展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2、健全相關法律規范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信用評級機構、擔保機構、各類認證評估機構等的設立和運行有法可依。明確其法律地位,制定準入與退出標準,規定業務范圍、業務種類、工作人員的從業要求。保障融資中介機構的健康發展。制定統一的行業規范、評價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增強評估結果的廣泛適用性和權威性。
3、加強監管
對融資中介機構加強監管,防止“中介腐敗”,確保融資中介在健康合法的軌道上運行。
對中小企業加強監管。及時認定逃廢債務行為,建立逃廢金融債務“黑名單”并定期公告。對有償還能力卻逃廢債務的企業和個人進行嚴厲制裁,提高違約成本。
三、結論
解決中小企業銀行貸款難,需要中小企業、銀行、中介機構、政府共同努力,多管齊下,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降低中小企業貸款經營成本,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姜正富,陳革章.關于銀行融資角度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海南金融,2010(5)
[2]榮長玲.我國信用評級業發展現狀及規范,現代企業,2007(10)
[3]孫培寬.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0(2)
篇8
【關鍵詞】新三板公司 融資方式 融資策略
一、引言
自新三板公司出現以來,其融資功能的不活躍始終是其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新三板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然而,隨著新三板市場的不斷發展及市場機制的改善,新三板公司融資功能不活躍的缺陷也得到了明顯的彌補與改善,并且將隨著社會市場經濟機制的深化改革呈現出適應性、兼容性的發展趨勢。相對于創業企業以及中小型高科技企業,新三板為其的融資方式提供了更為多樣化、系統化的選擇,尤其是新三板的運轉周期相對較短的定向增發的融資方式已經成為新三板公司越來越重要的一種融資方式。與此同時,新三板公司制定合適的融資策略也已成為當前新三板公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二、新三板公司的相關概述
新三板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俗稱,是國務院為了發揮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于2012年7月在北京市設立的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是我國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新三板”市場原指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進入代辦股份系統進行轉讓試點,因掛牌企業均為高科技企業而不同于原轉讓系統內的退市企業及原STAQ、NET系統掛牌公司,故形象地稱為“新三板”,由于中關村的企業有限,因而當時的新三板也沒多少成交,交投極度不活躍。
三、新三板公司融Y方式分析
(一)定向增發
新三板公司股權融資的方式主要是定向增發,新三板公司融資方式與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有明顯的差別,新三板公司是非上市的的公眾公司,所以,其定向增發有明顯差異,上市公司向少數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進行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行為就是定向增發,而新三板公司定向增發的融資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定向增發的融資條件相對比較寬松。對于公司的業績、融資額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制相對寬松,新三板定增無限售期進行規定,除非定向增發對象自愿做出關于股份限售方面的特別約定,否則,定向增發的股票無限售要求,股東可隨時轉讓,當前,定向增發已成為新三板公司進行再融資的主要方式。
2.新三板人數不得超過35人,增發對象為公司股東、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員工。符合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定的自然人和法人,新三板定增定價較為靈活,參考公司所處行業、成長性、每股凈資產、市盈率等因素,并與投資者溝通后確定。
3.根據《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新三板簡化了掛牌公司定向發行股票核準程序。新三板簡化了掛牌公司定向發行核準程序,在股權融資方面,允許公司在申請掛牌的同時或掛牌后定向發行融資,可申請一次核準,分期發行。
(二)股權質押融資
企業掛牌新三板后股票價格與流動性都會顯著增強。掛牌公司股東可以將所持的股票抵押給銀行向銀行借款取得資金,目前部分銀行已接受股票質押貸款。股東以其持有掛牌公司股票為掛牌公司借款提供質押也是可行的。股權質押貸款、借款也是掛牌新三板企業的重要融資途徑。
(三)銀行貸款融資
掛牌公司納入證監會統一監管,履行了充分、及時、完整的信息披露義務,信用增進效應較為明顯。企業掛牌新三板后企業聲譽得到了提升,管理得到規范,財務信息公開透明,信息披露準確及時,這為銀行增加企業貸款授信額度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這使得企業授信額度提高,自然從銀行等渠道籌資金的能力增強,從銀行貸款的資金可以增多。
四、新三板公司融資策略分析
(一)完善券商同步督導機制
新三板公司在融資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到位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三板公司在融資的過程中的風險。基于此,為了能夠保證新三板公司融資渠道的暢通,可以通過對券商同步督導機制的健全來加強對企業信息披露內容的審查與監督,再由券商對新三板企業進行定期的材料抽驗來促使其與企業能夠保持相對密切的聯系,以此來確定融資渠道。
(二)完善企業信息披露制度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不規范的問題,必須以完善企業信息披露制度作為重要基礎與先決條件。新三板公司應從加強企業相關人員的信息披露知識的培訓出發,促使企業的相關工作人員充分意識到信息披露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此外,還應將信息披露的責任落實到每一個相關工作人員,將信息披露的內容予以精確的劃分,明確每一個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以此來確立企業在投資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繼而促進企業融資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健全場外市場交易機制
新三板公司在當前的交易方式主要包括做市轉讓與協議轉讓兩部分,交易的方式相對單一。對此,為了達到促使企業的融資渠道得以有效的拓寬的目的,監管層可以通過對場外市場交易機制的健全來積極鼓勵PE、券商等相關機構積極參與做市轉讓,以增加企業市場活躍度,促使有價無市的市場情況的改善,為企業滿足融資需求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五、結束語
通過上文對新三板公司的相關概述及融資方式的分析,可以得知,新三板公司的融資方式主要包括定向增發、股權質押融資、、銀行貸款融資以及資產證券化等,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新三板公司的融資方式也將隨之發生變化,基于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本文提出了完善券商同步督導機制、完善企業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健全場外市場交易機制等幾點新三板公司的融資策略,以期對新三板公司的長足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永基,雷虹.新三板融資方式探析――以點點客為例[J].時代金融,2015,24:170-171.
[2]方先明,吳越洋.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市場融資效率研究[J].經濟管理,2015,10:42-51.
篇9
關鍵詞:科技型;小微企業;風險
1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涵義及發展現狀
1.1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涵義
從我國的發展情況來看,科技型小微企業仍屬于新興事物,其具體的涵義還沒有得到權威和統一的界定。但近年來,根據各界學者研究成果,我們也可以總結出一個比較統一的含義。2012年,秦瑤根據研究對比后,將科技型小微企業定義為具體從事高新技術研發、產品生產、經營、核算的智力密集型的小微企業,這類小微企業的業務領域主要包括新能源、生物科技、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同時這類小微企業有著共同的特點,即規模小、人員素質高、投資相對較少、人員普遍較為年輕。2012年,劉洛、陳樹文則將科技型小微企業定義為由科技人員自身或由少數科技人員參與和創立的,具有先進科學技術知識及一定的知識產權的小微企業,這類小微企業主要通過科技創新的方式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結合以上觀點,筆者將科技型小微企業定義為企業規模小,人員數量偏少,依靠高素質、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通過科技創新的方式提品且具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
1.2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特點
1.2.1員工素質相對較高,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初步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調研反饋,此類小微企業科研人員的學歷普遍較高,基本都是大專及以上學歷,這部分科研人員素質較高且接受過專門的高等教育。相對于其他小微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具備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其對新市場和新技術的探索,遠遠超出其他小微企業,這類企業大多將發展與科技創新同步作為企業的企業文化進行傳承,這是與其他小微企業最大的不同。1.2.2企業規模相對較小,面臨的風險相對較大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員工人數一般較少,在50人以內,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屬于科技密集型企業。科技型小微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三方面:第一,由于自身企業規模的不確定性;第二,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第三,科技創新產物的不確定性??萍夹托∥⑵髽I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使得其受到的風險較其他企業較高,一旦某一不確定因素嚴重影響企業的創新成果,都將會使得科技型小微企業蒙受巨大損失,甚至直接退出市場,如新技術發展過程中被其他技術替代,直接導致研發成果貶值,前期投入均付之東流,嚴重的可以直接導致這類企業倒閉,風險極大。1.2.3市場潛力大,適應性強,經營方式靈活科技型小微企業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隨時調整研發成果,通過科技創造出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產品,能夠迅速適應市場的發展,同時,其生產成本一般較低,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回報,而產品卻適合市場需求,同時其經營手段較多,方式靈活,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潛力極大。
1.3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
1.3.1規模小,人員流動性較大技術創新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核心競爭手段,而技術創新需要高素質人才,但是由于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規模一般較小,資金儲備相對不足,而且科技人才流動性非常大,導致很多正在研發的項目,由于人員流失、資金不足等原因,在研發過程中擱淺,使得企業的研發成果無法或不能夠及時進入市場,導致其缺乏核心競爭力,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1.3.2政府政策支持不足,稅負相對較重由于科技型小微企業規模小,投資相對較少,且處于產業鏈的下層,所以其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不足,相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講,政策支持少之又少,另外,由于優惠政策不足,部分稅收種類設置不合理,導致科技型小微企業稅費較高,稅費較重,直接限制了其發展。1.3.3資金獲取困難,融資渠道不足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融資渠道不足和資金獲取困難??萍夹托∥⑵髽I在成立時,所需要的資金不是很多,啟動資金較少,這是小微企業的一個優點,但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對于銷售和盈利能力較差的小微企業困難較大,因為規模小,可以用來抵押的資產較少,且其抗風險的能力不足,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取所需的資金,只能通過自我籌資的方式獲取資金,融資渠道嚴重不足。1.3.4社會的認知不足,易受歧視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對大中型企業比較關注,科技型小微企業處于劣勢地位,由于在規模、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容易受到歧視,很多企業在進行相關產品采購的過程中,直接將科技型小微企業排除在外,還有部分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及社區服務等社會團體并不會向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服務,這導致科技型小微企業獲取的利潤較小,發展困難。
2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財務風險
2.1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2.1.1法律體系不健全,發展過程困難重重隨著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興起,國家也相應地制訂和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中小企業促進法》等,但對于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仍然需要完善。第一,在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信用擔保制度和資信評估制度不健全,導致這部分小微企業無法獲取資金,研發進度受阻;第二,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不強,對于自我研發成果保護不到位,雖然國家制訂了相關法律法規,但是損失仍然很嚴重,打消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第三,由于缺乏法律依據,大部分科技型小微企業在實際市場競爭中受到不當競爭等問題的阻礙,使得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造成損失,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2.1.2發展過程缺乏技術支撐,企業很難存活對于科技型小微企業來講,科學技術是其發展的生命線,擁有先進的技術和充足的技術支持,將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業穩定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從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過程來看,雖然北上廣地區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數量在逐年增長,但大約有70%的企業都無法存活,通過進一步分析可知,主要是由于科技型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導致小微企業創新資源不足,很難獨立承接大型項目;同時,獨立進行創新研發需要的資金量較大,從而提高了營運風險,但是研發成果卻很難獲得認可,使得企業的生存受到限制。另外,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機構不完善的運作機制,也使得其研發成果轉化度不高,有限的資源利用率也不高,資源浪費,成本增加,企業很難生存。2.1.3人才獲取困難,科技創新力不足21世紀,人才是企業競爭的關鍵,但在人才方面的競爭中,科技型小微企業處于劣勢,由于其自身規模及發展狀況的問題,高素質、高技術人才一般不會選擇科技型小微企業,導致其人才獲取非常困難,相應的依靠人才發展的科技創新力嚴重不足,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另外,由于無法提供穩定的工資保障等福利,無法招攬到相關的生產管理、財務會計和市場營銷方面的人才,使得科技型小微企業即使獲得了研發成果,也很難在后續的運營中充分利用,致使很多科技型小微企業都只是曇花一現,逐漸消亡。2.1.4與科技型小微企業配套的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隨著科技型小微企業的不斷發展,與之相配套的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民營服務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是國家社會服務體系的兩個主要內容,通過對發達國家的了解,民營服務體系在實際運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發展存在整體化和多元化的特點,但我國民營服務體系仍不健全,并且發展進度緩慢,相應的中介功能比較匱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這就使得民間團體等社會中介結構,有選擇地避開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服務,進一步影響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2.2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財務風險
2.2.1違規風險科技型小微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違規問題,風險也是比較大的,造成違規風險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科技型小微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由于受到經營流程簡單,企業規模小,經營者注重短期收益等因素的影響,通過采取違規操作的方式達到目的;另外,由于投入資金較少,長期戰略考慮不足,使得其很難抵御外界沖擊,這也是科技型小微企業出生率和死亡率雙高的原因。第二,由于人才的匱乏,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財務人員主要是從大中型企業“淘汰”下來或非專業人員,基本素質不高,專業度也不夠,風險意識不強,導致違規操作,也未及時發現情況的發生,提升了企業的違規風險,不利于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2.2.2資金管理風險受到融資困難的影響,科技型小微企業實際運營資金嚴重不足,而如何管理有限的資金成了科技型小微企業運營的關鍵,但科技型小微企業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資本結構設置不合理,對于資金的使用沒有節制,往往受到利息償付等壓力的束縛,不能充分利用閑置資金,使得企業在經營不理想的情況下,資金鏈斷裂。2.2.3財務管理風險科技型小微企業的實際管理者一般都是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也不會在財務制度的建立和財務人員的培養上投入過多成本,使得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逐步提高。另外,由于企業規模較小,員工間關系復雜,多為朋友、同學、親屬等,內部控制和管理不夠清晰,也成為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提升的因素之一。2.2.4融資風險融資渠道單一和融資成本過高是科技型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主要融資風險。據不完全統計,由于融資渠道少,能夠從銀行中獲得貸款的企業只能占到全行業的1%,比例過低。另外,在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情況下,大多數科技型小微企業采取民間借貸的方式獲取資金,但是這就大大增加了借貸成本,使得科技型小微企業本就不高的利潤再一次減少,使得科技型小微企業舉步維艱。2.2.5信用管理風險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科技型小微企業獲取訂單的機會較少,市場占有率較低,為了擴大業務面,提升市場占有率,科技型小微企業一般采取放寬信用額度的方式,增加實際銷量,這樣就給科技型小微企業帶來了隱含的風險,信用管理風險,如果不對賒銷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細致審查,很容易導致大量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情況,一旦發生,對于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3科技型小微企業應對問題及風險的管理建議
3.1合理運用企業資金,合理地加大技術創新投入
科技型小微企業對于有限的研發資金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科技型小微企業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對所有的資金使用都應當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可行性分析,使得每一筆錢都能夠有效運用,同時應當結合市場環境和公司的研發水平,合理地加大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保障研發能力的持續性,從而應對外界技術層面的競爭壓力。
3.2加強長期戰略規劃,逐步提升企業業務操作的規范性
科技型小微企業管理者應當逐步加強長期戰略規劃意識,并融入實際管理中,改變原來只注重短期效益的管理方式。另外,應當逐步建立內部管理制度,通過建立相關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來具體規范企業的具體業務活動,保證全部業務都是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進行,降低企業的違規風險。
3.3提升員工福利,加大人力成本投入
科技型小微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通過提升企業員工福利等方式招聘人才,因為人才是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這樣會增加成本,但對獲取的利潤和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來講,這部分成本是值得的。另外,雖然科技型小微企業規模小,但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能欠缺,因為如果沒有明確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會發生職責不清、定位不明的問題,從而降低員工工作積極性,甚至造成人員流失,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3.4共同努力,解決融資問題
第一,國家應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過提供專項扶持基金或獎勵政策等方式扶持科技型小微企業,使得科技型小微企業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另外,還需要國家逐步調整稅收政策,降低科技型小微企業的稅負,提高企業利潤。第二,科技型小微企業需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從各個角度尋求資金,如通過合資的方式獲取資金,保證資金鏈安全。
參考文獻
[1]楊楠.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業成長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企業管理,2016(04).
[2]宋林琳,李凱旭.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經營管理,2016(4).
[3].微創新與科技型小微企業成長性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5(11).
[4]張歡.我國科技型小微企業成長環境評價分析[D].陜西科技大學,2015.
篇10
[關鍵詞]眼鏡企業;競爭環境;變革創新
中國眼鏡行業作為朝陽行業,經過數年的發展,其消費及生產潛力日漸增強,時至今日,眼鏡產業已經成為了國民經濟中重要的產業之一。目前,在全球化與市場化的發展環境下,眼鏡企業十分注重科技、品牌及管理等,但通過對我國眼鏡企業的發展情況調查可知,其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民族品牌面對著激烈的競爭與挑戰。在此情況下,中國眼鏡企業為了實現健康、穩定與高效的發展,需要明確自身所處的競爭環境,并加強現代化管理,通過變革與創新,以此提高企業管理的水平,進而為其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眼鏡企業發展的現狀
眼鏡企業發展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在產品方面,眼鏡產品主要分為五類,分別為太陽鏡、光學鏡、老花鏡、隱形眼鏡及鏡片等,各類產品的商品特性存在差異,如太陽鏡的裝飾性、光學鏡的功能性、隱形眼鏡的美容性等。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推進,老花鏡所占市場份額日將增大,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眼鏡產品逐漸發生了改變,即:由實用產品轉向時尚產品,同時其消費群體具有了多元化。在市場方面,自改革開放后,中國眼鏡企業的管理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國有、獨資、合資及私營等所有制形式日漸豐富,近幾年,隨著物價的上漲,眼鏡企業的生產成本不斷提升,經營利潤大幅度縮減,在此情況下,小型企業難以生存與發展,紛紛倒閉,而僅存的大中型企業也面對著諸多發展的難題,如:較高的生產成本及較為激烈的競爭環境。在此情況下,眼鏡企業應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創新管理方法,轉變經營方向。在戰略方面,隨著全球化、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及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眼鏡企業發展不僅要應對國內的競爭,還要迎接國際的挑戰,在多變、復雜的競爭環境下,企業應結合內外的條件,適當地調整自身發展的戰略。
2.眼鏡企業發展的競爭環境
2.1外部環境
在眼鏡企業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外部環境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管理、運營及文化等,因此,各企業應結合自身所處的外部環境,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具體的內容如下。
2.1.1政策環境
對于我國眼鏡企業而言,在其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擁有了一定的規模,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日漸顯著,為了鼓勵企業的發展,我國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提高出口退稅率、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推動企業產業有序轉移、加強眼鏡企業貿易保障等,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眼鏡企業發展具有了區域性、特色化與常態化。
2.1.2經濟環境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國經濟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此情況下,帶動了消費與投資,進而為眼鏡企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據統計,我國眼鏡行業的產值及產量均在穩步增長,其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但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眼鏡企業競爭逐漸側重于服務、技術與質量,為了良好應對國內外的挑戰,眼鏡企業應注重重組與兼并,不斷提高企業的集中程度,通過有效的管理,以此增強自身產品的技術含量,使其服務與質量進一步提高。
2.1.3文化環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費觀念有所轉變,此時要求眼鏡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視力保健及視力矯正等作用,還要擁有一定的藝術性與時尚性。目前,眼鏡產品已經實現了產品功能的轉變,即由實用轉向時尚,在此基礎上,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使消費群體具有了多元性。
2.1.4科技環境
眼鏡企業作為高科技企業,其產品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融入了新材料研發、光學設計與精密加工等,但目前,我國眼鏡企業的科技水平相對較低,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制約著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高。
2.2內部環境
在組織結構方面,眼鏡企業十分注重產品的研發、設計、營銷及服務,為全球范圍內的消費者提供了優質、時尚的產品,在經營收入逐漸增多的情況下,大中型企業實現了集團化經營,成立子公司,從而創新了企業管理的模式。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部分眼鏡企業的組織結構缺少合理性與高效性,制約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部分眼鏡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未能優化,生產人員所占比重較大,部分工藝仍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自動化制造水平偏低,再者,企業各類人員缺少定期的培訓,其綜合素質難以提高,致使企業發展缺少可靠的人才保障。
現階段,在科研制造方面,眼鏡企業積極轉變著發展的戰略,在創新經營理念的引導下,逐漸開始關注產品研發與科技創新,從而提高了自主研發能力。通過調查可知,約20%眼鏡企業成立了研發機構,促進了產品的研發與設計,但對于大多數眼鏡企業而言,由于其管理與技術團隊的成立時間較短,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對國外先進技術的依賴性較強,導致其研發、設計人才十分匱乏,同時企業自身欠缺人才培養的規劃,在此情況下,技術人員的數量及素質均未能適應眼鏡企業發展的需求。再者企業不具備完善的技術創新機制,技術創新缺少可靠的制度保障,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難以提高。
在營銷方面,面對激烈的競爭,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生產制造水平及品牌營銷能力,在品牌營銷方面可采取品牌、自營品牌及二者結合的模式,同時,在營銷過程中,要注重營銷團隊的組建及營銷體系的完善,在此基礎上,市場份額的占有率才能夠逐步增多。
在企業文化方面,在眼鏡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文化屬于軟實力,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加強員工培訓,注重企業文化營造,隨著員工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在和諧的工作環境下,其工作質量及效率將得到可靠的保障。
3.眼鏡企業變革與創新的對策
3.1創新組織結構
眼鏡企業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便是組織結構,有效的組織結構才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進而利于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特別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眼鏡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發展目標,不斷創新組織結構,以此促進差異化戰略的達成,并且實現市場的進一步細化。新型的組織結構應具有靈活性與動態性,具體的措施如下:當前,眼鏡企業的組織結構組建依據為經營管理內容,雖然適應了企業過去發展的需求,保證了企業各項業務的有序開展,但在新時期,眼鏡企業為了實現變革與創新,并且滿足其技術領先型企業發展的需求,要求組織結構應由金字塔形轉向矩陣型,即由垂直結構轉向開放式結構,在新型的組織結構下,企業部門設置將更加靈活,組織內部與外部的聯系將更加高效,同時,在新技術、新產品及新項目發展過程中,獨立的結構將逐漸分化,進而促進了組織結構的扁平化發展。創新的組織結構改變了眼鏡企業各部門的工作方式,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完善了部門的業務流程,提高了部門的管理水平。
3.2注重技術創新
對于我國大部分眼鏡企業而言,在其發展過程中,受自身財力的影響,十分依賴技術引進,同時,對現有技術的應用,也利于規避經營風險。但在未來企業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因此,眼鏡企業應結合技術引進與創新,以此為企業長足與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引進與創新過程中,應注重二者關系的處理,引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創新,可以說引進技術是自主創新的手段,通過對現有先進技術的引進、吸收與借鑒,在產學研結合的基礎上,以此實現模仿創新與改進創新,進而自主創新的能力才能夠逐漸增強。
首先,眼鏡作為高科技及高附加值產品,其與新材料研發、光學設計及精密加工等技術均有著緊密的聯系,眼鏡企業為了實現創新,應注重與其他行業的聯系,如高科技、醫療衛生及時尚消費品等。同時,企業要構建自主創新體系,成立自主創新機構,配置相關的技術人員,如研發工程師、技術文員及各類工程師等,在結構內容,應采用以老帶新、內外結構的培訓方法,以此提高研發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研發技能更加系統、研發經驗愈加豐富;其次,企業加大研發的投入力度,為自主研發及設計提供雄厚的資金、設備及其他資源保障;最后,企業要健全技術創新機制,如產品研發獎勵制度,以此調動員工創新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技術創新過程管理體系,具體包括科技立項、科技開發及產業化等,產學研合作制度等,通過技術合作、交流與溝通,以此提高新產品及新技術研發及應用的速度。
3.3加強人才培養
對于任何企業來說,其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便是人才,人才作為企業的第一戰略資源,應以全局、長遠角度出發,構建人才培養規劃,同時要注重對人才的吸引、培訓及運用。在眼鏡企業發展過程中,對知識型員工的需求較為迫切,員工的需求層次相對較高,十分注重體現自身價值,同時,也關注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為了達到此目標,其希望獲得良好的教育及系統的培訓。在此情況下,知識型員工受發展動機、成就動機等因素的影響,頻繁流動,因此,眼鏡企業的人才較為匱乏,進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J
眼鏡企業應注重人才的培養,通過完善的人才戰略規劃,以此吸引人才,高效利用人才,具體措施如下:用人機制。大膽運用世界各國的人才,摒棄地域、資歷等觀念;招聘機制。采用科學、全面的測評工具,使招聘手段更加嚴謹、公正與開放;考評機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公司發展的戰略,構建績效考評機制,以此促進員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激勵機制。通過薪酬體系及獎懲機制的結合,客觀評價員工的價值、能力及其共享,將員工個人發展目標與企業發展目標進行有機的結合,并且為其營造和諧、愉悅與輕松的工作氛圍,進而利于吸引人才,利于調動其工作的熱情;培訓體系。企業應加大培訓的投入力度,保證此體系的科學性與先進性,通過產學研結合,促進員工研究能力的提高,進而利于新產品的開發,同時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通過與國內外專家的交流與溝通,以此掌握先進的技術與經驗,通過定期的培訓與輪訓,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將大幅度提高。
3.4完善治理機制
眼鏡企業應優化股權結構,使其更加分散,借助專業經理人的能力,以此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同時,現代眼鏡企業應注重內部監督制度的完善,利用激勵與約束機制,以此維護經營者及所有者的利益;再者,企業要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通過信息披露制度,以此促進公司信息披露的規范化與全面性,進而將有效監督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情況。
3.5改善營銷體系
目前,眼鏡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各種品牌混雜,消費者難以直接找到適合的產品,因此,眼鏡企業應積極開展市場調研與分析,進一步細化市場,根據目標市場與市場定位,樹立差異化、創新性的品牌。在實際細化市場過程中,眼鏡企業可考慮以下因素:年齡、性別、職業、個性、國家及地區等,根據市場的吸引力程度,確定目標市場。最后,突出產品的競爭性與特殊性,在市場定位方面,具體的戰略有產品差異化、服務差異化、形象差異化及人員差異化等。與此同時,在企業營銷過程中,品牌策略也十分重要,因此,眼鏡企業應注重品牌形象的樹立,特別是在全球化與經濟化的環境下,企業應不斷強化自身的品牌競爭意識,以此增強品牌競爭力,同時,企業要對自身的品牌進行精準的定位,以此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及忠誠度。
3.6構建企業文化
眼鏡企業為了突出自身的技術優勢,應注重構建技術創新的企業文化,在實際建設企業文化過程中,應關注企業外部及內部文化,前者建設需要借助資金投入,即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提供配套設施,如科研器材、資料文獻及信息支持等,后者建設需要營造技術創新環境,此時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及普通人員均要注重創新,并積極參與創新,對于創新型員工,給予物質及精神鼓勵、表揚,使其成為其他員工的模仿榜樣。同時,眼鏡企業應營造積極、創新及奮發的文化精神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企業員工,使其競爭意識、使命感及責任感等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