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設計要點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1: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案設計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案設計要點

篇1

【關鍵詞】建設工程;腳手架;桿件內力計算;地基承載力驗算

一、腳手架的結構設計

1、建設工程腳手架立柱的地基與基礎必須堅實,具有足夠承載能力,防止發生不均勻的沉降。回填土應分層鋪攤和夯實,每層鋪土厚度不大于200mm,用蛙式打夯機每層至少夯打三遍,一夯壓半夯。然后在回填土上沿建筑物四周做200mm×200mm的砼梁,并在周邊設置好250mm×250mm的排水溝,確保腳手架架體的穩定安全。現場專職安全員對進場的腳手架的鋼管、扣件進行外觀抽查,確保架設工具質量,從源頭解決鋼管不合格造成的安全事故。搭設架子前工長應對架子工進行細致交底。腳手架搭設時應充分考慮上人馬道、物料提升設備的位置,確保搭設一次成功。上人馬道的搭設方法參見《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及各地、市《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標準圖集》的有關要求。

2、外腳手架采用落地式雙排鋼管腳手架時,要求做到立桿橫距Lb(1500mm),步距h(1500mm),立桿縱距La(1500 mm),腳手架設計高度H(建筑物高度),連墻桿設置為兩部三跨。腳手架要考慮綜合使用,結構做完后調整為裝修腳手架。

3、縱向水平桿要求

(1)縱向水平桿設于橫向水平桿之下,位于立桿內側,其長度不小于3跨,用直角扣件與立柱扣緊。在封閉型腳手架同一步中,縱向水平桿應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與內外角部立桿固定。

(2)采用對接扣件連接,接頭應交錯布置,不應設在同步、同跨內,接頭間距離及接頭與主節點間距離符合施工規范的要求。

4、橫向水平桿要求

(1)橫向水平桿必須設于主節點處,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而且嚴禁拆除;主結點處的兩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大于150 mm。

(2)支撐腳手板的橫向水平桿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要小于縱距的1/2。

(3)橫桿兩端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伸出外部的部分設為100mm。

5、腳手板要求

(1)作業層要滿鋪、鋪穩,腳手板設在三根橫向水平桿上(小于2米時,可采用兩根橫向水平桿支撐,但兩端要可靠固定,嚴防傾覆。)接頭采用對接平鋪,接頭處必須設兩根橫向水平桿,腳手板外伸長度取130-150 mm,兩塊腳手板外伸長度的和不應大于300mm。

(2) 作業層端部腳手板探頭長度取150 mm,其板長兩端與支撐桿可靠固定。腳手板的探頭要用直徑不小于3.2 mm的鍍鋅鐵絲固定在支撐桿上;在拐角、斜道平臺口處的腳手板應與橫向水平桿可靠連接,防止滑動。木腳手板寬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50 mm。

6、立桿要求

(1)每根立桿底部設木墊板,墊板長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上墊底座。立桿采用對接扣件連接,接頭位置同縱向水平桿。腳手架必須設置縱、橫向掃地桿。縱向掃地桿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處的立桿上,橫向掃地桿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桿下方的立桿上。立桿必須用連墻件與建筑物可靠連接。開始搭設立桿時,每隔6跨設置一根拋撐,至連墻件穩定后,根據情況拆除。

(2) 內立桿頂部低于檐口500 mm,外立桿高出屋面1.5m平齊,且上部立桿可以搭接且不應小于1m。

7、連墻件要求

(1)連墻件采用剛性連墻件。(2)從底層第一步縱向水平桿處開始設置,與施工完的下層墻體拉結,施工中不得隨意拆除。

8、剪刀撐要求

(1)剪刀撐設置應符合現行腳手架工程施工規范,并隨架體同步搭升,每組剪刀撐跨越立桿根數為6根,夾角控制在45°為宜,寬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米。在外側立面整個長度和高度上連續設置剪刀撐,剪刀撐斜桿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米,采用3個旋轉扣件固定,扣件距端部100 mm,中間均分一個扣件。

(2)剪刀撐斜桿用轉扣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橫向水平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150 mm。橫向斜撐除拐角設置外,中間應每隔6跨設置一道。

(3)斜道要求,按規范要求設定。

(4)采用之字形斜道,附于外腳手架設置,位置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建議設在南側或北側的端部。斜道寬1.2米,坡度1:3,轉角處設平臺1.2米寬。

(5)斜道兩側及平臺均設欄桿及擋腳板,欄桿高1。2米,擋腳板高180mm。側面加剪刀撐,寬度方向加之字形橫向斜撐,每隔兩步加設水平斜桿,連墻件必須與建筑結構相拉結。

(6)斜道腳手板順鋪時,采用搭接接頭,下面的板頭壓住上面的板頭,板頭凸棱處采用三角木填順。腳手板上每隔250-300mm設置一根20-30 mm厚的防滑木條。

(7)出入口防砸棚設置見附圖五。

(8)架體立面滿掛密目安全網,操作層以下必須滿掛安全平網。安全網統一用1.5*6米型的,要每30厘米一綁,綁在橫、立桿上;要求平整、美觀,接縫上下一條線對齊;平網每四步設置一道,安全網嚴禁隨意搭拆。

篇2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教案設計 閱讀教學 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9-0081-02

教案,也稱課時計劃,是教師在備課期間對于一節課的書面設計,是一種具體教學方案,它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規劃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是實施教學的設計藍圖,也是教師上好一堂課的前提。①然而,目前中小學的教案設計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許多教師為了減輕工作量,把教案設計成萬能型,無論上哪一課都套用固定的模式,甚至有的教案只是教學參考書或教案模板的翻版。

現今的許多教案缺乏閱讀教案設計的教育心理學思想,教學安排隨意化,甚至有的教師認為教案設計束縛了師生靈性思維的觸發,桎梏了課堂的開放性。科學和合理的教案計劃、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只有事先有了周密的計劃和設想,才能在把握課堂教學總方向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有效實施開放性教學,而沒有計劃的開放教學只能是脫了韁繩的野馬,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教學。②

以下從新課改閱讀教學理念、閱讀的整合、組織、精加工、監控五個方面對于漪特級教師閱讀課教案《春》進行分析,她的教案以及《教學后記》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一 新課改閱讀教學理念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認為閱讀教學應是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同時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思想的提出有科學的語文教育心理學為依據。

1.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從整體教學目標出發安排教學程序,讓學生直接接觸整篇課文。這一理念體現了古德曼“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認為閱讀是猜測的游戲,學生通過感知全文,對課文形成整體了解,形成對文章主旨的認識。

教案《春》在教學第二個步驟中向同學們提出問題“作者是怎樣描繪春天的?”同時設置了情境:學生正處于陽春三月。讓學生體會自己感受的春天與作家筆下的春天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通讀全文,認識文章從哪些方面描繪春天和歌頌春天。這樣的教案設計體現了“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首先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而不是拘泥于字句、段落。《春》這一教案整體感知設計的巧妙之處在于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創設了春暖花開的情境,讓學生思考現實的春天與作者筆下的春天的不同,這樣就讓學生在之后的閱讀中進行“自上而下”的猜測,進行比較,從而形成對春天的感知。因此,此時學生的整體感知以及對文章的猜測,在閱讀全文之前就已形成雛形,這樣能幫助學生形成對課文主旨的感悟。

目前許多教案也會把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設計進來,但只局限于讓學生自行閱讀課文,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能夠整體感知課文,而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對于整體感知的能力和效率都存在不足,可能對課文只形成了相當模糊的印象,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對于整體感知這一步進行鋪墊和引導,可以通過情境設置,如吟誦一段類似主題的詩歌或者放一段相同意境的音樂,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形成整體感知,同樣也可以讓學生比較自身經歷與課文描寫,啟發學生閱讀。

2.重點擊破

對課文的重點突破,教師帶領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難點進行“局部分析”,使學生從微觀上加深理解。這一理念體現了高夫的“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這一部分就是在學生形成整體感知之后對于課文中細節上的問題進行把握。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的“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以及“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重點突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詞、句子、段落的理解。

《春》這一教案中,設置了“講讀體會”這一環節,把課文分成三段,通過教師設問各個擊破每個段落中的細節問題。如第一段“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讓學生體會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在上一步的整體感知中,學生對于全文只是形成了大致的概念,并沒有深切體會詞語使用的精妙,因此教師在教案設計中要明確課文中哪些修辭、表達方式、詞語的運用值得學生借鑒學習,在教學中進行提問,引起學生重視。

3.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新課改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重視學生獨特感受和理解的同時要加強閱讀課對于學生的指導和點撥,也可通過學生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這一理念體現了交易閱讀模式,教師應尊重學生多樣化的理解和體驗,啟發、引導學生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系。

于漪在對這篇教案的改進中提出,應該加強對于學生思維和語言的訓練,即在教案中示范課文如何描寫景物,舉一兩處典型的地方,帶領學生分析之后,再幫助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以及小組互助合作式閱讀,這樣可以讓學生逐步把握文章重點詞語和修辭的運用,形成自己多樣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她加強了單元之間的聯系,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還對導入課文也重新作了教案設計。這樣做就使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到一起。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了解到,新課程改革的閱讀教學理念暗含著語文閱讀心理學的知識,這也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體現。也就是在教案設計中,需要安排“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也不能忽視“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對于重點語句和段落的重點擊破。并且,教師在教案設計中,設置問題答案并不是為了向學生灌輸教師的思想,而是為了通過引導、激發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新舊知識的關聯。

關于閱讀,王小明老師認為可分成整合、組織、精加工、監控四個部分,在閱讀教案設計中也應該體現這四部分包含的心理學知識。

二 閱讀整合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首先,整合過程包括兩部分“激活個體頭腦中所具有的與所閱讀內容有關的原有知識以及將這一原有知識與課文中的新信息整合起來而理解新信息的意義。”③也就是說閱讀需要提取原有的相關知識,如果學生提取不出來就很容易對課文的理解出現偏差。

在《春》這一教案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提取原有的知識,形成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于漪在導入部分用學生學過的描繪春天的古詩引入,展開對春天的想象。這樣在大方向上對學生的理解進行引導,不會出現大的偏差。在講“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一句時,為讓學生理解“逼”字的含義,她讓學生用學過的詩句來表達。學生回想起了“兩山排闥送青來”的詩句,促進了對“逼”字的理解。④于漪老師教案中通過觸發學生原有知識中對于“逼”的描寫,對課文中的新知識加以整合。

因此,在教案設計中,導入部分非常重要,這一部分不能隨意地設置和安排,而是要調動激活學生頭腦中與課文相關的原有知識,從而幫助他們形成新舊知識的整合。

三 閱讀組織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組織過程就是“把握課文的要點及要點之間的關系。”⑤要建立文章的結構,不僅要明確每句話的含義還要了解要點形成的結構。閱讀教案的設計基于這一點,應該明確列出文章的結構層次。

《春》這篇教案中,安排了讓學生分層,并在教案中列出“第1節迎接春天。(第一段);第2~7節描繪春天。(第二段);第8~10節歌頌春天。(第三段)”這樣明確層次可以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同時為接下來的教學帶來清晰的思維。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會讓學生對課文劃分層次,但是落實到教案上,有時會忽略,其實文章的結構層次是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劃分層次不僅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同時也能使教案形成清晰的結構,促使教學有條理、有邏輯地進行。

四 閱讀精加工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在精加工這部分中,外國學者認為學生在閱讀中會進行推斷,有些研究指出給學生設置推理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是對于“自上而下”閱讀猜測模式的訓練。

《春》這一教案中讓學生推斷花下是什么情形,哪個字表現出了這樣的情形。學生通過“鬧”字推斷出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當然推斷題更多地運用在敘事題材作品上,特別是對于小說、喜劇情節的推斷分析。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以通過若干推理題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

五 閱讀監控在教案《春》中的體現

閱讀監控實際上是元認知對于閱讀的影響。許多閱讀能力差的學生不能有效閱讀的原因在于他們缺乏閱讀目標,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預設目標,明確閱讀任務,帶著具體問題閱讀。

《春》把課文分解為三大層次,每個層次包含若干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教師為學生在本層或者本段中預設的學習目標,當學生把每個問題分析理解透徹后,就能對整篇文章很好地把握。

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考慮學生閱讀的自我監控,不妨規劃一份課文預讀“自我監控問題單”,⑥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明確閱讀的目的。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于閱讀教學理念提出了閱讀教學應該是整體感知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同時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的要求。教案的設計應該遵循這一理念。整體感知是對全文大體的感悟,學生進行“自上而下”的閱讀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設計中對于整體感知這一步進行鋪墊和引導,可以通過情境設置。重點擊破是對于課文細節的把握,學生形成“自下而上”的閱讀模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中重點突破,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詞、句子、段落理解的細節內容。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體現的是教學并不是向學生進行灌輸,而是引導、激發學生形成交易閱讀,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新舊知識的關聯。關于閱讀整合、組織、精加工、監控四個部分,在閱讀教案設計中也應該體現這四部分中包含的心理學知識,形成新舊知識的聯系,段落層次的劃分,內容的推斷,自我的監控。這樣的教案蘊含著語文教育心理學的理念,可以幫助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教學。

注 釋

①雷家祥.關于語文教案的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1(19)

②鄒小平.芻議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案[J].科學咨詢,2012(2)

③⑤王小明.閱讀與閱讀教學:心理學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08(9)

④瞿葆奎等.語文教學經驗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8

⑥張向奎等.課堂教學監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關鍵詞]微課;微課制作;產品造型與快速制造技術

[DOI]10.13939/ki.zgsc.2016.02.168

1微課的定義

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左右時間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在教學中,微課所講授的內容呈點狀、碎片化,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

2課程的特點與需求

“產品造型與快速制造技術”是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快速原型設計方向)的核心技術課,是應用產品造型軟件及3D打印設備進行產品造型設計與快速成型制造的課程。該課程以Pro/Engineer軟件為造型工具,針對工業產品、電子產品、玩具、日用品進行造型設計,課程采用項目教學形式,圍繞核心職業能力的要求,設計了若干任務,要求完成每個任務的零件造型、裝配以及零件的3D打印,每個任務下設置了一定的項目,作為完成工作任務的支撐,以保證核心職業能力的實現。

在產品造型與快速制造技術課程教學中,三維造型技術是課程的關鍵,只有熟練掌握造型軟件的各主要特征工具,才能準確地實現產品造型的設計構想,從而完成產品的造型設計。而項目化教學是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任務“邊學邊練,邊練邊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達到鍛煉提高三維造型能力的目的。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課時較緊,在課程的項目教學中教師通常是結合項目產品造型所涉及的主要特征工具進行講解,以幫助指導學生完成項目任務。許多學生由于忙于完成項目制作,忽視了細致的理解造型特征工具的應用原理和技術要點,即便是在項目制作過程中,對某些特征造型工具的使用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能夠完成項目造型任務,但是時間一長,就難免遺忘,而當后面遇到實際問題時,就會束手無策。另外,Pro/Engineer作為一個功能強大的三維設計軟件,包含了許多造型特征工具,而每個特征工具又各有特點和操作要點,彼此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容易為初學者混淆。鑒于這些問題的存在,我們設想如果能結合項目教學制作出若干個微課,針對造型軟件幾個重要特征工具的原理、技術要點,進行重點講解,對于學生的復習提高,和全面認識掌握該造型軟件一定會有很大幫助,據此我們開始了此課程的微課制作。

3幾種主要特征造型工具的微課制作

3.1根據需要確定教學主題

通過對造型軟件的技術功能分析,我們選擇了10個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造型工具進行分析講解。依據微課具有“主題突出、高度聚焦、短小精悍”的特點,在選題時我們注意“小而精”,以10個特征工具的基本原理、操作要點、技術難點等作為微課的主題。

3.2根據主題設計教學方案

教學方案設計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同時也是微課設計制作的關鍵,如何能在5~10分鐘內,做到講解透徹精練,教學方案設計至關重要,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先講什么,后講什么,需要在微課的教案設計中反復推敲,做到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通過好的策略或創意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在編寫微課教案時,要注意基于教學設計思想,完全一對一地啟惑解惑,能有效解決實際教學問題,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高。

3.3收集素材制作PPT教案

在PPT教案設計中,注意內容上要根據教學方案計劃要求只放核心重點的東西,文字、圖片、語言上須準確無誤,設計要有啟發性、懸念性,版面采用PPT的首頁作為封面,這樣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知識點與作者。

另外,要根據教學方案要求,收集有關圖片素材并制作二維及三維動畫,還要對軟件操作過程進行錄屏或工作實景拍攝。

3.4微課腳本制作

腳本設計是制作課件的重要環節,目的是將PPT、教師講解、動畫演示錄屏演示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利用豐富的教學經驗,運用教育學理論和恰當的教學方法,對結構的布局、視聽形象的表現、人機界面的形式、解說詞的撰寫、音響和配樂的手段等進行周密的考慮和細致的安排,其作用相當于影視劇本。

從微課的開發制作看,腳本的創作通常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是文字腳本的創作,文字腳本是由教師自行編寫而成。編寫文字腳本時,應根據教學主題的需要,按照教學內容的聯系和教育對象的學習規律,對有關畫面和聲音材料分出輕重主次,合理地進行安排和組織,以完善教學內容,這也就是教學方案設計。第二步是編輯腳本的編寫,編輯腳本是在文字腳本的基礎上創作的,它不是直接地、簡單地將文字腳本形象化,而是要在吃透了文字腳本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引申和發展,根據多媒體表現語言的特點反復構思,這里也就是我們的微課腳本,它是微課的錄制的指導性文件。

3.5微課的錄制與視頻輸出

微課通常利用軟件進行視頻錄制和整合處理,軟件主要用到Flash、會聲會影、Camtasia Studio等,后期加工完成鏡頭組接,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剪輯,就是將PPT、錄屏、動畫等單獨畫面按照教學設計方案有邏輯、有構思、有創意、有規律地連貫在一起。另外,就是特效制作,如片頭3D特效及鏡頭的特殊轉場效果等,再有就是聲音的編輯。

3.6微課開發注意要點

微課最后是以視頻形式展現的,一般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就是微課講解時,要求聲音清晰,抑揚頓挫,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詳略得當。另外,就是要求教學內容呈現的畫面清晰,鏡頭銜接的邏輯性好。

4微課教學實施效果

微課程不僅是一種教學工具,更是教師成長的機遇,通過制作微課程,不僅提升了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而且教師在不斷地反思中提高成長。微課程便于傳播,教師間可以相互學習好的經驗方法,從而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我院實行項目化教學,微課的應用對項目制作起到了輔助支撐作用。微課以一個個完整而獨立的知識點呈現,學生不懂可以反復播放,有針對性地深入學習,利于學生落實重難點知識。避免了往日課堂項目練習后學生似懂非懂吃夾生飯的問題,保證了項目教學的順利進行。

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普及應用,都為微課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有效地節約了教學資源,與課堂教學相互補充,有利于學生開展主動學習,為教學改革開辟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劉萬輝.微課開發與制作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蔡躍.微課設計與制作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篇4

    1運用教材要“活”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范本,雖然不能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但是也不能照本宣科。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從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和專業特點出發,有所變通,同時要注重知識的更新。

    1.1突出專業特點

    對不同專業,在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課時的分配上應有所區別。針灸推拿專業培養的是中高級針灸和推拿專門人才,學生畢業以后主要在各級中醫院或綜合性醫院從事針灸推拿、骨傷、理療等工作。因此,針灸推拿專業中藥學課程在按照現行高職高專中藥學教學大綱組織教學的同時,應結合專業的特點,在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上做適當調整,例如增加與專業關聯程度較高的氣血類藥、祛風濕藥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做到學有專長,教有側重。

    1.2注重知識更新

    現代醫藥研究發展迅速,知識更新很快,教師必須站在學科的前沿,掌握學科發展的新動態、新進展、新成果,并把這些新信息及時反映到教學中去。例如相須、相使屬中藥“七情”中協同增效的兩種配伍關系。傳統知識中,相須是指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伍,相使是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藥物配伍。但在實際運用中,這兩者很難嚴格區分。另外,有些藥物在性能功效方面不具備某種共性或沒有相似之處,配伍應用仍能協同增效,卻不能被相須、相使所包容。這說明相須、相使對指導臨床配伍用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普遍的指導意義。有學者提出可以以協同配伍或增效配伍取代相須、相使,這種提法與臨床配伍用藥更加貼切,指導性更強。這一研究成果,豐富和發展了傳統配伍理論,將其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

    1.3章節順序適當調整

    從內容的連續性和類比性出發,講授時可把某些章節的順序做些變動。如“解表藥”和“化痰止咳平喘藥”這兩章內容,在教材中分別列為第一章和第十三章,考慮到這兩章藥物多歸肺經,功效主治聯系密切,可在“解表藥”內容后接著講授“化痰止咳平喘藥”內容;再如“理氣藥”、“止血藥”和“活血化瘀藥”這幾章內容同為氣血類藥物,都應先歸類后講授。

    2教案設計要“細”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舞臺演出,教案設計是臺下排練。”教案設計質量的優劣,關系到教學的成敗。提高教案質量,要突出“細”,要精心準備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為此,筆者做了3個方面的嘗試。

    2.1新課導入

    新穎奇巧的新課導入能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引導學生以濃厚的興趣學習新內容。具體方法有:(1)故事導入法。如車前子、益母草、天麻等藥,藥名有典故,通過故事導入,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輕松愉快。(2)謎語導入法。不少中藥謎語幽默詼諧,以此導入新課,學生興趣盎然。(3)標本圖譜導入法。講新藥以前,展示藥物標本或圖譜給學生,先介紹產地、來源、藥用部分及炮制方法,再介紹功效和主治,由淺入深,由次到主。實踐證明,應用這種方法學生興趣濃厚,直觀印象深刻。

    2.2板書設計

    中藥學課堂板書設計分為兩部分:常規板書和輔助板書。常規板書要工整有序,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輔助板書用小黑板和圖表實施,課前精心設計和制作,宜于藥物比較和章節小結。

    2.3精選病例

    中藥學在臨床課以前學習,學生臨床知識缺乏,對藥物知識的理解較淺,所以要輔以病案講解,幫助其加深理解。例如講授“芳香化濕藥”時,例舉“濕阻中焦證”病例,從癥狀分析病因病機,再聯系到重點藥物藿香、砂仁等的功效和主治。

    3課堂講授要“精”

    由于高職低年級學生綜合理解能力不強,要求教師課堂教學內容要“精”,即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淺顯易懂。筆者注意抓“首”“、身”“、尾”3個時段。

    (1)“首”即每節課的開始。在每次課講授新內容以前,把重點、難點及目標要求寫在黑板的右上角,讓學生聽課時明確要點。

    (2)“身”即課堂講授過程。各味藥物的重點內容是功效和主治,而功效又是重中之重,通過詳講功效,引導出主治。其他內容,如來源、炮制、用量、用法等,可略講或學生自學。抓住重點,由此及彼,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提高,課后復習輕松。記住功效觸類旁通,跳出了死記硬背而又記不住的怪圈。

    (3)“尾”即做好小結。小結有課堂小結,章節小結和階級總結。①課堂小結結合授課前明確的重點、難點和目標要求進行,需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內容要明確區分。②章節小結提倡比較法。比較項目有來源、炮制、性味、歸經、功用、用量用法等。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七十余組藥物的比較,對學生理解記憶有較大幫助。③階段總結要有系統性,可以列表比較總結。如對清熱燥濕藥、利水滲濕藥、芳香化濕藥和祛風濕藥的功用主治和用藥注意事項等進行總結。

    4復習輔導要“巧”

    傳統的復習課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的主動性不夠,學習興趣提高不起來。為此,筆者嘗試了兩種復習輔導方法。

    4.1競賽法

    期中和期末考試前分別組織一次競賽,競賽題分為必答題、搶答題和幸運題,由學生出題,教師審題把關,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推薦3名參賽選手回答必答題和搶答題,其余學生以抽簽形式回答幸運題。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變能力和思維能力,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

    4.2電教法

    把電教手段引入復習課,組織學生觀看有關中藥的視頻和幻燈片,并由學生擔任解說員,每名學生介紹幾種藥物的功用。學生參與意識強,學習有壓力,復習抓得緊,效果也比較好。

    5信息反饋要“靈”

    教學信息反饋包括3個方面。

    5.1授課過程中的信息反饋

    講課的同時要隨時把學生的表情、神態、舉止納入自己的注意范圍,調控好語速、語調、音量和板書,從而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思維。

    5.2輔導答疑中的信息反饋

    筆者有一次答疑時,發現有的學生對“升降浮沉”的含義理解模糊,誤認為“升降浮沉”就是藥物在水中的沉浮,完全由藥物的比重決定。而“升降浮沉”的真正含義是指藥物在人體內的作用趨勢。發現問題就要及時糾正。

    5.3考試后的信息反饋

    考試既是對學生學習的督促,又是對教師教學的檢查。每次考試,筆者都進行試卷分析,了解教學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質量。有一次期中考試,發現有關“歸經”內容的一道選擇題答錯率達89%,經了解發現,學生對歸經的含義理解有偏差,后來筆者在試卷評講時重新講解了這部分內容。期末考試又以填空題形式考查歸經的含義,絕大部分學生回答正確。

篇5

關鍵詞:教師備課;高效課堂問題;問題式教學

子曰:“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強調好學、多學、善思有機結合。

“問題式教學”把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教師所給問題(或學生提出問題)為主導,學生主動思考,合作探討,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單純地傳授學生知識為主轉向更多地培養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要表演者,而是整個課堂的導演和編劇。教師備課的關鍵也由對知識的全面準備轉向設計出能啟發思維的優質課堂問題上,問題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

設計“優質課堂問題”的幾個要點:

一、必須從新課程標準出發,圍繞學科教育的任務提問,那么問題解決了,這個學科教育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以語文科為例: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強調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問題的設計必須兼顧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既要有培養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訓練的關于字、詞、句、篇方面的問題,又要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創新精神、審美情趣、健康個性等方面的問題。

例如,周邦彥的《蘇幕遮》,既要疏通文字整理信息,了解作者,又要感悟詩境,品評詩韻,又要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體會詞中作者的情感。

二、深挖教材是設計出優質問題的關鍵

教材是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化,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源泉。教師想要有效地組織教學、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認真鉆研所任學科的教材,吃透教材所蘊含的知識,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明確教學目標,因材施教,最終提高教學效率。

因此,在《蘇幕遮》的教案設計之初,先是反復的研讀教材,爭取做到能理解每一句詩、每一個意象的含義,明確詩文上下闋的關系,分析作者所處時代,知人論世。最終得出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1)通過對重要意象“荷”的理解,達到感悟詩境,品評詩韻,體會情感的目的;(2)培養學生鑒賞詩歌、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備學生是設計出優質問題的保證

通常,一個年級有不同層次的班級,一個班級有不同層次的學生,所以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鑒于此,在對《蘇幕遮》的教案設計中,可以給出這樣程度不一的幾個問題:

1.掃除文字障礙,初步理解詩文含義及主要情感

對于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查字典及小組合作,獨立或互助完成,老師只需抽查即可。

2.重點理解“荷”這一意象

有兩個問題:(1)表現夏日思鄉的意象如此之多,詩人為何獨選“荷”這個意象?(2)荷的情態如此之多,又為何獨選“荷舉”這一情態?這兩個問題就需要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對于不能理解的部分,老師負責解惑即可。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就很好地解決了文章的重點、難點。

3.拓展

尋找有“荷”意象的古詩詞,分析作者賦予它的不同情感。這個問題就要求大家先自己查詢資料,結合課堂理解,合作完成。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只有程度不同的問題,才能讓每個學生動起來,加入到課堂討論和探索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體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而成績好一點的學生也可以在幫助其他同學的過程中,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并培養他們樂于助人的高尚情操,而成績差一點的學生也在聽取同學的講解中學會傾聽,從而形成互助學習、和諧交流的良好班風。

篇6

(一)備課:分項過關。

備課即在進行正式的課堂教學前對課堂教學進行整體設計,內容包括課標研讀、文本解讀、學情了解、目標設定、重點確立、難點挖掘、過程設計、方法選擇、課時安排、課件準備、板書設計等,最終落實到教案編寫。課堂如同戰場,教案如同作戰計劃,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對課堂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其中既體現出師范生對教育教學理論的掌握情況,也體現出他們的專業綜合能力,難度較大,可以采取分項過關的方式。可以先過文本解讀關,然后練習目標設計,初步掌握目標確定的方法,能夠運用比較規范的語言表述教學目標。如:“學生(行為主體)在課堂討論中(行為情境),至少能夠比較(行為動詞)兩種(行為標準)課文所用修辭手法(行為對象)的異同。”之后進行教學過程設計的訓練,在對程翔的“起領—教讀—自讀—總結”四步單元教學過程模式、鐘德贛的“中學語文反芻式單元教學法”以及潘鳳湘的“八步教讀法”、魏書生的“六步法”、錢夢龍的“導讀法”、余映潮的“板塊式”等單篇課文教學過程設計及依據了解的基礎上模仿總體教學過程設計,再根據課堂教學過程所需技能分項訓練,如導入、提問、講解、結課、板書等。這樣一步一步逐項訓練,最后對整個教學設計進行修正,相對會減輕備課的難度,而且比較扎實。

(二)說課:開口論辯。

說課是既要說出課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說出為何要這樣上,既考察教師的實踐能力,又考察其理論素養,是進行教學研究、培訓師資的重要活動形式,可放在課前,也可放在課后。課前說課,主要說為何這樣設計,可起到對課堂教學矯正的作用,增強上課的理性;課后說課,主要說為何這樣設計及課堂教學實效,可起到檢驗教學設計的作用,反思意味濃厚。說課能力提升的關鍵在三個方面:一是提升理論素養,撰寫好說課稿。說課稿一般要涉及五個方面: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其核心應是說出教師本人對教材的獨特理解及教學設計的思想、思路,力求達到既具備科學性,又具備理論性、可操作性。二是多開口練習。稿子過關后讀熟,直至脫稿,把握好說課的時間,提高說課的邏輯性與藝術性,力求語言表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字正腔圓,悅耳動聽。三是在論辯中提升說課水平。一般訓練把說課僅僅作為了一種形式,師范生說課完畢后輔導教師點評一下說課就結束,忽視了說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與同行及專家交流。所以說課訓練除了讓師范生準備好說課稿,自己多開口練習外,應有重要的一環,即提問與答辯。教師與其他師范生在說課結束后可模仿專家與同行,針對教材內容、目標設置、教學思路、方法選擇、重難點突破等提問,使說課者在與專家及同行的對話交流中進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學設計,提升說課水平。

(三)講課:自講合作。

自講即按照教案設計,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復演練,進一步熟悉教學內容、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等,發現疏漏,及時修改。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為下一步保障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打下基礎。試講中的合作學習主要體現為小組活動及班內交流,在個人講熟之后把全班師范生編為小組,在小組內試講,進一步發現問題,使教案更加科學,教學更加有效。還可結合年輕人精力旺盛、爭勝好強的特點,在組內展開比賽,以賽促講。小組試講之后,組內選拔代表進行班內交流。講課要求抓住重點,突出重點,讓學生掌握重點,透徹理解重點,能夠結合運用,轉化為能力最好。因為師范生的試講沒有真實的教學對象,缺乏真實的體驗,講課易出現兩個問題:其一是忽視學生的學,以個人講解為主。講課中要培養師范生一種教學生學,引導學生喜愛、理解、欣賞、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意識,而不是當知識的“掮客”。其二是貪多,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很多,結果每個問題都是走馬觀花,要引導師范生學會一節課著重解決一兩個問題。這些都要在師范生自講與合作學習的反復練習中加以解決。

(四)評課:先寫后評。

評課實際屬于教學研究范疇,評課訓練不僅使師范生具備評課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導引教學的作用。從以往師范生的評課來看,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過多關注外在的東西,如教師的儀容儀表、語言表達等,對教學內容是否適切、教學方法是否靈活、課堂結構安排是否合理、學生接受是否難易等涉及較少。還有的要么全評優點,看不到問題;要么全評缺點,一概否定,抹殺授課者的創造,嚴重打擊授課者的自信。作為師范生的能力弱項,不妨先練習寫較詳細的評課稿,慢慢明確評課的原則、內容、方法后,再寫較簡略的評課稿,直至最后列出要點評課甚至打好腹稿脫稿評課。評課稿主要包括評課的內容與思路。評課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效果、教師素質等方面。評課思路可以有兩個:一是按照上述內容逐項點評;二是抓住一項或幾項內容點評,先說優點,再提出問題,最后提出建議。評課稿必須有理有據,不能只有論點。評課可培養師范生的反思意識,自我反思有利于師范生專業發展,因此在他評前應該先自評,進行自我剖析。

二、專業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語文教學能力的高低,除了與師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科教學理論高度相關外,其自身具備的聽說讀寫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聽說讀寫能力本身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區別于其他專業師范生的重要標志,是進行教學的基礎、底氣、看家本領,可稱為專業核心能力。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始于小學一年級,直至大學四年級,本文著重探討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業課學習中如何有意識地培養師范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聽:課例講座。

教師要對學生的答問做出反應,具備良好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對語文教師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對話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原則,而對話的基礎是理解與尊重,其表現則是傾聽能力。現在的大學生,個性都比較強,善于自我表現,對別人缺乏應有的尊重與理解,可借助師范生課堂試講、見習、聽講座等機會,對其進行聽的能力的培養。一是善于傾聽,在別人講課解說時盡量不交頭接耳、嘀嘀咕咕地說,有問題記下來,可在小組互動、師生互動環節進行表達。二是聽課、聽講座要專心聽,記錄要點。三是邊聽邊思,記錄自己的感想、問題。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師范生聽的能力會有所提高。

(二)說:備課講課。

說課就是說備課,是面對同行專家介紹說明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設計依據的教學研究活動,是培訓師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訓練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說的能力的良機。說課前要求其撰寫好說課稿,自己課下反復練習,直至脫稿,然后小組內說課,借助微格訓練,調出錄像反復查看比對,查漏補缺,提升說課的邏輯性、藝術性,從而提升說的能力。講課中的講授技能訓練、課堂引導及課例觀看后的反思評課,也是提升說話能力的機會,可組織師范生辯論研討,一方面增加了開口說話的機會,另一方面加深了對教學的理解。比如針對案例發表自己觀點的即席講演,考察了師范生多方面的知識儲備,特別是訓練了師范生敏捷的思維能力、快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

(三)讀:教育名著。

讀書,應該是語文教師的一種生活狀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閱讀能力培養的主要憑借是教材及語文教育名著。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文學名著讀的較多,語文教育名著閱讀量較少,對語文教材的閱讀也比較忽視,不明白語文教材閱讀與一般閱讀不同,一是不管喜歡與否都應細讀,二是閱讀中不僅有教師與文本的對話,還有教師與作者、教師與編者、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從而把語文教材閱讀簡單化。針對上述情況,可在課程開設之初,向學生開列語文教育名著書單,推薦語文教育名著,如《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導讀的藝術》、《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思想錄•中學語文卷》等,以及語文教育報刊雜志《中學語文教學》、《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國教育報》、《語文報》等,要求做好筆記,在合適的時機以讀書報告會的形式進行交流。語文教材的閱讀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如朗讀、誦讀、細讀、讀書報告會等。

(四)寫:教學論文。

研究,也是教師的生存狀態,是未來語文教師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師需要對教育教學進行創新,如果認為其只是技能的疊加,則教學活動就會很快陷入滿足,繼而無趣,行而不遠,體驗不到職業的幸福感、愉悅感。目前,語文教育科研的訓練欠缺,畢業后能夠寫出教研論文者寥寥。只有認真從事教學研究的教師,才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學的規律,更好地運用技能傳授知識。要學會在調查中了解,在實踐中反思,在研討中提升教學科研能力。要結合教材分析、教案設計、說課稿撰寫、評課稿撰寫、讀書筆記、調查等常規訓練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把探討的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并在寫作中創新。寫作是思維的利器,是教師專業化的必由之路,教師只有寫,才會寫,如果能夠把其中優秀的文章修改發表,對師范生會產生更大的激勵作用:一方面在寫作中提高了寫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體驗到了問題解決的喜悅,增加了對原有問題的認知與解決能力。

三、結語

篇7

關鍵字:初中;化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8-0044-01

教育改革給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這是不容質疑的實事。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各地都在強調辦學規范化、教育規范化,以使基礎教育得到均衡化發展。顯而易見,傳統的依靠增加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的辦法已然不可取。在此背景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對象。初中化學是一門較難的學科,幾乎所有的化學教師都在探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以為探討高效課堂之前,首先分析一下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

1.學生方面。貪玩心理較強;沒有堅強的學習毅力;缺乏探究精神;沒有預習、合作的習慣;對化學知識索然無味。

2.教師方面。教師素質較低;缺乏系統的現代教學思想;知識面窄,備課不足;很少探索課堂效率問題,沒有做教案設計;很少使用情境,未激發學生熱情;缺少教學反思。

3.學校方面。很少主動為學生創造積極向上的氛圍;忽視問題學生;對學生的激勵不夠;重成績,輕管理。

這幾個方面看似繁雜,卻又有著相互聯系之處。教師是貫穿所有問題的中心,他可以在課堂中刻意導向,以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進而影響校園,甚至是社會。因此,高效課堂需要教師來構建,并且在不斷的打磨之中將效率提升至極致。下面略談筆者在構建高效課堂時的幾點做法。

一、優化教學設計

這是一個老話題,看似老生常談,但我們并沒有將它做好,因為我們做的很粗糙,不夠細致。首先,教案設計要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想。現行初中化學圖文并茂,很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但好的教材沒有好的教師教也是徒然。許多教師不能完全拋棄傳統思想的包袱,在課堂上雖然講的面面俱到,天花亂墜,但沒有給學生留下任何的消化空間,實際上這是變相的限制了學生的能力發展,是不科學的課堂教學。我認為課堂要講的內容應該是重點、難點、疑點、規律、總結。如“NaOH和CO2反應”是初中化學中的一個難點,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實驗:向充滿CO2氣體的礦泉水瓶內倒入稀NaOH溶液,迅速堵住瓶口,瓶子變癟了,然后再向里面注入稀HCl后,有氣泡冒出。可以啟發學生做相似原理的噴泉、氣球變大等實驗,學生興趣盎然,并且不斷激起思維的浪花。誠然,“講”并不是單純性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解惑”,利用師生的互動過程,啟發和點撥學生主動進行知識構建。

學案是教師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而設計的一系列方法指導、要點強化、問題探索等綱要式學習指導方案。它主要包括學習內容、學習目標與總結評價。如在學習“酸”一節中,可以做這樣的設計:(1)了解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2)了解它們的化學性質以及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實例;(3)認識濃酸,并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4)總結歸納。

二、教學情境的有效創建

教學效果的體現與學生學習狀態有莫大關系,學生的學習狀態好,學習效率自然事半功倍。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善于開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高效率的知識輸送通道,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

1.問題情境的創設。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創造力增強的過程,有效的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望,造成心理困境,誘發學生不斷對知識整合和理解,使創造性思維得以發展。例如,“氧氣含量測定”這一實驗,為學生設計幾個關鍵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做實驗。以下是幾個問題:怎樣才能準確測量空氣中的含氧量,它的原理是什么?做實驗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什么,才能保證實驗成功?實驗原料紅磷可否用木炭來代替呢?如果用木炭,實驗需要注意什么,或改進什么呢?師生、生生之間互相交流探討,集思廣益,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課堂效率。

2.實驗情境的創設。實驗是化學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化學由難變易的一個最具優勢的轉換途徑。實驗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趣味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散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如銅綠加熱會變色,鐵絲也會燃燒,親手可以制氧氣等,這些都會將他們引誘到奇妙的化學世界。再如“CO2氣體的制取”,為學生設計實驗情境,讓他們解決新問題。問題如下:CO2的實驗室制備方法是什么呢?制備過程中都需要什么樣的裝置?實驗廢氣中含有H2S有毒有害氣體,用什么方法可以吸收?記錄實驗步驟,并說明為什么需要這些步驟?學生會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更多的思考,他們通過親手實驗,提高了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并將之內化成自身的素質。

3.創設合作情境。合作不僅可以增強學習者之間的友誼,還可以使學習者之間取長補短,互相啟發。合作學習已經作為一種被公眾普遍認可的學習模式在學校推廣。例如“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教材中并沒有指出這一實驗的尾氣如何處理,這就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思維空間。以此為課題,讓學生分成小組,通過討論做出實驗方案,并付諸實踐。合作學習增加了學生的視野,可以用更多的觀點和角度看待問題,從而建構了更深層的理解。

三、課后的教學反思

一節課完成了,該做些什么呢?“教然后知不足”,即使課前再充足的準備,課上也一定會出現未預知的問題,教師如果每一次都能把握住這些問題,查漏補缺,那么教學效率會很快提高。教師對教學情節回顧反思,總結教學得失、改進教學方法,才可以使教學活動趨于合理。同時,一節課的尾聲是下一節課的開始,教學反思正是下一節高效課堂的準備。

總之,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期望的目標,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教師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借鑒他人之長。讓我一起努力吧!為教育,為孩子們的未來奉獻力量吧!

參考文獻

[1]冉繼文.新課改環境下如何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現代閱讀,2012(2).

篇8

一、思想品德課教案的編寫原則

1.應在進一步鉆研課文的基礎上動手編寫。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是教師備課的核心,教師必須在研究單元教材的基礎之上,對課時教材作進一步地鉆研,具體分析課文的內容、體會課文中的材料和觀點、確定該課在整個思品教材體系和該單元中教學的地位,以掌握教材。

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精讀和熟讀課時內容。精讀的目的是理解教材。通過仔細、深入地揣摸和鉆研每一課、第一節的具體內容,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了解教材的精微,做到心領神會,融會貫通。熟讀的目的是要能夠純熟地掌握教材,駕輕就熟地駕御教材。即不僅要懂,而且要熟,要做到從整體結構到具體內容,都胸有成竹,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為一體。

同時要處理好教案和教材的關系。教案的編寫原則應是對教材的加工過程。關鍵在于使教材適應本班的水平和需要。教案既不能簡單地照搬教材,是教材的重復,也不能完全拋開教材另搞一套。

有了教案也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師可把重點問題,如課文中所明之理加點、波浪或序號、注釋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2.一定要掌握學科特點。目前小學思品課已形成較系統的教學理論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明理、激情、導行是思想品德課的總特征。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握這個基本特點,不能將思品課教案寫成語文課的教案。思想課同樣要學習和閱讀課文但教學目標不在于掌握字、詞、句、篇章、結構,而是在于學文明理,是通過分析字、詞、句的感彩,體會和理解所明之理,并內化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進行行為指導。這樣,教案才會編得有思想品德的味道。因此,編寫教案時要緊緊抓住學科的特點。

3.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案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方案,但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注重三點:(1)教師要設計好啟發式的問題和運用啟發的方法。使學生有思考余地,既能說出一點、又說不完整,要開動腦筋分析綜合一番后方能掌握這個問題。還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如分析一事物的多角度、分析一事物的原因和結果、分析一事物與它事物的關系等。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發表意見、得出結論。(2)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緊扣小學生的身邊事。如一位教師在講《關心他人》一課時,在明理之后給學生出了這樣幾個問題:誰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吃什么?誰知道爸爸愛看什么樣的書或有什么嗜好?誰知道媽媽每都是幾點鐘起床做飯等問題。問題提出后,有的同學興奮地搶著發言,有的同學則一臉的懊喪。在老師提出問題后,他們都領悟到關心他人不僅僅是課文中的事,而且就和自己有關。幾個問題提出之后,也就知道了自己是不是關心他人,是口頭的還是真正做到。因此,在教案編寫時還要做到心中有學生。

二、思想品德教案的編寫過程和方敞

教案一般分講義式教案、提綱式教案和圖表式教案等幾種。教師要選擇哪一種取決于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經驗。

教案和內容分一般情況和具體內容二部分。一般情況是指每一課時的教案都應寫入的內容:包括授課班級、上課日期、課題名稱、課型、教學目的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等;具體內容是指這一課時完成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它是教案的正文和重點。

教案和具體內容的教學過程是聯系在一起的,內容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內容,過程是教案內容的講授過程。要把講授的內容組織成教學過程,安排好教學進度、教學順序和教學步驟,構成完整的教案。總地說來,就是按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特點,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的、按照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設計總體結構、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順序和步驟,組織好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環節的編寫組織教學指的是教師步入課堂、宣布上課這一環。組織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課間休息或上節課內容的興奮點轉移到本課中來,集中注意力,做好聽課的準備,使學生的精神狀態做出“預備”。不能“心不在焉、視見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大學》)

組織教學通常要采用一些方法。因此編寫教案時要緊緊圍繞教學這一目的進行。如可以把上節課布置的作業進行檢查、講評,并把講評的要點條理化;高段的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就事先準備好的內容安排進行一分鐘講演、發表自己的對某事的見解等。

以這種方式組織思品課教學,能較好地達到集中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思品課興趣的目的。

2.導入新課環節的編寫教師還應充分準備從組織教學過渡到講授新課的導入問題。導入時既要注意和上節課知識的銜接,又能自然引入新課,并通過導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并產生興趣,為講授新課——明理做鋪墊。

導入新課可從“縱”“橫”兩方面導入。“縱”指過程,即導入指在課前進行的引入新課的方法。“橫”指拋開過程性導入新課,這種導入的方法有很多。

從“縱”的方面導入的方法有:

(1)課前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如第三冊第二課《光輝的節日》,老師直接板書課題,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光輝的節目指的是什么嗎?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光輝的節目》”,并板書課題。

而課中和結尾時點化揭示課題,就不單純是導入的方法問題又屬于明理內容。下面也附帶說明。

(2)課中揭示課題:如第二冊第七課《做勇敢的孩子》。老師教學中已經使學生明白了“小紅不膽小,她不怕黑,不怕打針吃藥、敢當眾發言是一個勇敢的孩子”后,再提問:“那我們應該怎樣做?通過動情明理,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做勇敢的孩子,教師適時板書課題。在課中適時揭示課題既可以激發學生做勇敢孩子的愿望,又為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3)結尾時點化課題:如第一冊第八課《我愛祖國》。當老師完成明理和導行部分之后,總結全課學習內容,提出課后行為要求時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中國是我們的祖國。它面積廣大、祖國富強又可愛,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在結尾時揭示課題,既總結全文,又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

以“橫”方面,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種:

(1)教師運用談話、設問比較的方法:

如《熱愛家鄉》一課,教師運用談話方法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來學習《熱愛家鄉》一課。怎樣做才是熱愛家鄉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文中的兩位大哥哥都是怎樣做的?”

又如《珍惜集體榮譽》一課,教師用設問的方法導入新課。教師:“小朋友都喜歡做一個維護集體榮譽的孩子嗎?(板書“集體榮譽”)誰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維護集體榮譽嗎?(板書“維護”)為了班級得到衛生評比的“小白鴿”就把垃圾收起來又倒在共它班級的分擔區,是維護集體榮譽還是破壞集體榮譽呢?同學們一定都很想弄清楚,下面我們就來學新課《維護集體榮譽》

(2)借助其它手段,如故事、謎語、哲理、名言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園園和方方》一課,老師給孩子們講了《大象和小花貓》的故事,使孩子從中了解到,大象和小花貓都有各自的優點,只有互相學習、互相合作才能辦好事情。這個小故事使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么我們看《園園和方方》又告訴我們什么?

謎語導入:《小鳳送桃》一課,老師出示一則謎語:“胖娃娃、沒有腳,紅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溝,肚里有味道”。學生回答:“桃”。老師說:“孩子們猜對了,今天我就給你們講一個《小鳳送桃》的故事。”

哲理、名言導入:《最可愛的人》一課。老師出示了“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這句南疆戰士的豪言壯語,提出問題: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歸納發言后,老師又說,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最可愛的人》。

此外,還有用歌曲(音樂)、舉例、圖片或實物、音像等創設情境等多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這里就不一一講述了。

(3)教師使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以游戲、小品表演、匯報等方式導入新課:

如《做媽媽的小幫手》一課。課前教師安排小品表演。一組是小女孩放學回家看到媽媽洗衣服腰酸腿疼,就主動給媽媽捶背、替媽媽洗衣,媽媽睡著后又輕輕地給媽媽蓋上被子;另一組是小女孩放學回家,看媽媽洗衣服就把口袋里的臟手絹掏出來扔到盆里,看電視時媽媽叫她去買火柴,她卻不耐煩地說:沒看見我在看電視嗎!真討厭!……老師提出問題,二組表演各反映了一個什么問題?哪個小女孩做得好?……由此導入新課。

匯報:教師在課前有目的的組織參觀、調查、走訪等活動,通過學生課前匯報活動情況的方法導入新課。

還可以通過行為測查引出問題導入新課:以上的各種方法導入都不要忘了一個“巧”字,既要引得自然、合情合理,又要引人入勝、動人心弦。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3.講授新課環節的教案編寫講解新課是教案正文部分的中心,所占篇幅最多。一般說來,一堂課質量如何,主要是看這一環節完成得怎樣。

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課來說,這部分主要包括明理、激情、導行三個主要內容。主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并把具體內容安排設計明確地寫在教案上:(1)設計好講授新課的整體步驟;(2)把握每個步驟的重點和難點;(3)設計出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明理、激情、導行,做到內容和方法相統一,方法為內容服務。并達到掌握重點和突破難點的教學目的。

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寫清基本概念,如遵紀守法中的“法”和“紀”;

(2)多選用具體形象生動的事例說明觀點;

(3)注重重點和難點部分的編寫。如設計一組問題,使學生抓住關鍵重點,或使學生化難為易;

(4)講新課和鞏固新課要同步進行,邊講邊鞏固,不能一節課講完了,再找專門時間鞏固。根據思品課的特點,一般可分三步驟鞏固觀點;a.學文明理,即學完新課后就概括總結出新觀點;b.引入相同觀點的其它題材,再深化觀點;c.聯系實際導行時按著觀點的不同側面的內容要求與小學生思想行為實際逐一對號,進而鞏固新觀點。

(5)設計好板書。板書應完整系統。應簡煉,板書應反映出整個觀點,或整個觀點的操作內容。要抓住觀點設計板書,否則就會支離破碎,前言不搭后語。不要成段地抄書,板書字型要規范,不能隨便亂寫造字。

低年級學生也可采用板畫形式設計。

一般,板書分基本部分和輔助部分。基本部分包括大小標題、內容要點:輔助部分可根據情況將重要的概念、數字、生詞、生字等設計在內。可以在教案正文旁另組織板書系統。

也可以在正文中把字寫大,改用彩筆的辦法把應該板書的地方標增出來。

(6)要設計教具和使用方法。思品課為了增加直觀效果,要充分利用教具、圖、幻燈、投影儀和錄音、錄像。教案設計上要寫上運用什么教具、需要什么設備、寫上制作什么內容的幻燈片、錄音像帶,通過課前有計劃地準備,防止上課后因缺少備件而使計劃落空。

4.布置作業環節的編寫布置作業要和鞏固新課相銜接。它起到鞏固新課,啟發學生運用新課內容,指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的作用。在進行小結的基礎上布置作業。通過小結把本課的基本部分、重點和難點,讓學生有個明確的結論,作業題要想好寫出,要求也要簡明地寫在教案里。

三、熟悉教案

篇9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頁加減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提示:

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計算中,無論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過活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 題的能力。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后的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比、推理、總結混合運算的特點,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草稿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學習用品嗎?

生:買過。

師:買過什么文具?

生:買過2個筆記本和1支筆。

師:你買的筆記本每個幾元,筆每只幾元?

生:筆記本每個2元,筆每只1元。

師:,你們能幫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錢嗎?

生:5元。

師: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筆記本的錢2×2=4(元),再算4+1=5(元)

師:說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類的問題。出示課題:加減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題

師:生讀題,說說要解決的問題。

生:買文具盒和書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師:獨立列分步算式解決問題。小組內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誰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個文具盒多少錢,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42+55=97(元)

師:誰能把這兩個算式合并到一起嗎?

生:可以寫成:6×7+55

生:還可以寫成:55+6×7

師:這兩個算式對不對。(小組討論)

生:第一個對。因為先算乘法,第二個先算加法。

師:像上面的算式無論乘在前還是在后都應該先算,所以都對。在一個沒有括號綜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減。應先算乘,后算加減。

講解:像同學們這樣,分列了兩個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步解答”,這兩個算式叫“分步算式”。我們還可把這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兩步的算式,這種算式叫做綜合算式。在綜合算式中,我們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設計意圖:再現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2、試試身手。

81-17×4

師:計算這道題時,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減法。

81-17×4

=81-68

=13

再次總結:在一個沒有括號綜合算式里,有乘有加減。應先算乘,后算加減。

三、鞏固新知

1、完成第59頁試一試。

2、將下面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綜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48-18=30

3、亮亮今年7歲,爸爸的年齡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歲?

答案:1、536、 1 2、20+3×5 6×8-18 3、28歲

四、達標反饋

1、24×3+19 (注意運算順序)

2、森林醫生。(改正錯誤)

16+40×8

=56×8

=448

3、小紅拿50元錢去買8個6元一個的筆記本,應找回多少錢?

答案:1、91 2、16+40×8 3、2元

=16+320

=336

五、課堂小結

師:大家回顧一下,綜合算式中有乘有加減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減。

師:為什么?

生:因為加減是同級運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所學,在交流反思中,意識到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數學內容的延續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欲望。

六、布置作業

1、我會列式計算。

3個7再加28是多少?

71減去6個8是多少?

2、我來算一算。

65-8×8

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看了4天,每天看6頁,還剩13頁沒有看。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多少頁?

4、媽媽買來12盒月餅,每盒有9塊。送給奶奶16塊,還剩多少塊月餅?

答案:1、49、23 2、1、45 3、37頁 4、92塊

板書設計:

加減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

分步:7×6=42(元)

42+55=97(元)

綜合:7×6+55

=42+55

=97(元)

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和乘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看了四年級上冊數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設計的人還看:

1.四年級數學上冊預習提綱要點以及教案

2.2016年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3.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北師大版

4.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范文

篇10

一、改革教案設計,突出以學為主的原則

教案一般包括:授課時間、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教學過程、教后札記等幾個環節。其中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準確把握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要達到的目標,設想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則應注重三點。1.復習與學前引導,它既起到引導學生溫故知新的作用,又可激發學習新知識的興趣。2.自學提綱的編寫,這不僅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習能力,而且是學生在課堂自學的主要依據和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的提綱,更是教師啟發講解的提綱,它集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給學生編寫自學提綱,自學提綱的編寫要力求具有指導性、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3.要有符合學生特點的啟發點,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既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備教材要抓住問題的關鍵、要點;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以使啟發性語言精練、準確,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并給他們留有余地,使他們有盡可能多的思維空間,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教學的意識。

總之,教案的設計需要教師付出艱辛的勞動,把課本知識簡單化、序列化,自學提綱編寫具有啟發性,啟發點設計合理,使當堂的問題當堂解決,邁出給學生“減負”的第一步。

二、優化數學課堂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素質

優化課堂練習設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既可以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及相關科學問題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數學素質,又能切實解決“減負”而不降低教學質量的問題,促進學生全面、合理發展。

課堂練習設計一般應體現如下特點:

1.有明確的目的,數學練習應通常分課前練習、課中練習、課后練習(即作業)三種,每種形式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課前練習要針對本課時的學習內容設計,其目的在于為學習新知識鋪路架橋,為實現知識的遷移進行知識準備;課中練習則要針對新知識的應用,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鞏固新知識。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達到該目的,可采取單一練習和針對性練習相結合的方式設計方案,對重點、難點進行分解訓練,從而鞏固新知識。

3.靈活新穎,處理好“質”與“量”的關系。為避免練習的枯燥乏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一內容可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表格、填空、選擇、判斷、改錯、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回答解題思路等靈活新穎的形式,但切忌讓學生重陷“題海戰術”的泥潭,題目寧可少一點,卻不可不精,課前練習、課中練習的時間宜分別控制在5~8分鐘和10~15分鐘內,決不可單調重復。

三、合理設計并布置作業,發揮學生潛能,提高學習能力

作業,即前面所提到的課后練習,它是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為使學生鞏固教學內容,并進一步系統理解、掌握知識體系,有目的地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的練習,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認真研究并合理設計作業對提高課堂效果、減輕學生學業負擔起著重要作用。筆者認為設計數學作業應注意以下問題。

1.作業設計要有目的性,《數學教學大綱》對每一章的知識達成度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教師要根據大綱要求精研教材,在作業的設計上突出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兩個目標,并通過學生作業的完成落實目標要求。

2.作業設計要有系統性,作業的設計要注重知識的橫向、縱向的訓練以及知識的相互交叉滲透。在《數學》教材中,每一章節自成體系,各章內容又相互銜接,互相交叉,所以數學作業的設計既要涵蓋本節的所有重點內容,又要突出知識的縱向聯系以及向其他章節的滲透,使學生通過作業達到自主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的目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中學生尤為重要。

3.作業的設計要考慮題目的難易程度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業設計一要考慮難度,一般把握對知識要求上的三個層次,即:(1)初步理解并掌握知識,(2)能熟練地應用所學知識解較容易的問題,(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問題。二要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作業設計時可考慮設計必做和選做兩部分,這樣既能讓基礎差的學生減輕心理負擔,提高練習效果,又能讓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得以發揮潛能。

4.作業設計要適量,切忌使學生疲于應付,影響其個性的發展。否則將是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