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0: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冬季;豬;呼吸道傳染病;病因;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0-0021-02
冬季氣溫較低,是豬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若防治不及時、有效,可能造成豬場極大的損失,豬的健康無法保障[1-3]。因而分析冬季豬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發病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弄清其發病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方法進行防治,才能保證豬場內豬的安全[4-6]。筆者抽樣選取某豬場1 000頭豬進行發病原因分析,并與采取防治措施后的1 000頭豬發病情況進行了對比。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村料與方法
1.1 材料
選取某大型豬場2014年冬季飼養的1 000頭豬作為研究對象,并于2015年冬季繼續選取該豬場的1 000頭豬進行對比研究,所有豬在體重、飼養時間、飼養方式等方面無差異。
1.2 方法
對2014年冬季的1 000頭豬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情況進行記錄,分析發病原因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全群防治,對2015年冬季的1 000頭豬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情況同樣進行記錄,與2014年的發病情況進行對比。
1.3 發病主要癥狀表現
豬出現呼吸困難、腹式呼吸、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量下降或者無食欲、結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生產緩慢及消瘦、不同程度潰瘍等[7,8]。
1.4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9.0分析數據,數據采用t檢驗,P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見,2014年冬季的1 000頭豬中發病18例,發病率為1.80%,高于2015年(0.10%)(P
3 小結與討論
豬呼吸道疾病是由于多種因素引發的呼吸道疾病總稱,該病是由細菌、病毒及寄生蟲、環境應激及豬體免疫力低下相互作用引發,其涉及多種呼吸道疾病病原體,包括原發性感染疾病與繼發性感染疾病[9,10]。由于該病發病原因十分復雜及病原體多樣化,一旦豬場豬發病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因而需積極防治豬呼吸道傳染病[11,12]。
本研究發現,冬季豬較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原因分為兩類,一為非傳染性致病因素,二為傳染性致病因素,其中非傳染性致病因素包括環境因素、管理因素、飼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等;傳染性致病因素包括i藍耳病、豬流感、豬Ⅱ型圓環病毒病、豬喘氣病等。研究數據顯示,2014年冬季的1 000頭豬中發病18例,3例環境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飼料因素、2例生物安全因素、2例豬流感、2例豬藍耳病、2例豬Ⅱ型圓環病毒病、3例豬喘氣病,1例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2015年冬季僅1例豬流感。發病因素分析如下:①環境因素。豬場晝夜溫差較大,豬舍內濕度大加上空氣不流通、空氣質量較差,圈舍設計不合理,環境較差。②管理因素。豬場管理不當,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情況豬群及不同來源豬群混養,且未嚴格實施飼養制度;斷奶豬嚴重應激或有的疫苗注射后應激反應強烈,豬群密度較大等。③飼養因素。豬在飼養過程中缺乏營養,缺少維生素A、E等,豬抵抗力較差;豬喂養過程中飼料霉變未發現或者飼料被污染,使得豬抵抗力與免疫力下降,導致豬發病。④生物安全因素。豬飼養過程中消毒不夠徹底,免疫程度不合理或者效果不佳,生病有感染豬未及早隔離,未按照計劃定期驅蟲等。⑤豬藍耳病。豬藍耳病病毒使得豬細菌性肺炎感染性增強,可能繼發鏈球菌病、胸膜肺炎等。⑥豬流感。由豬流感病毒引起,四季均可發病,冬季常見。⑦豬Ⅱ型圓環病毒病。其為引起多種疾病的新病毒,多發病于6~14周齡小豬,可感染肺泡巨噬細胞造成豬免疫抑制,引發間質性肺炎。⑧豬喘氣病。其為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接觸性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導致豬干咳、低熱、生長緩慢,該病發病率較高。⑨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引起豬出血性壞死性胸膜肺炎,可通過飛沫進入呼吸道發病。
豬冬季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病因針對性防治措施如下:①改善豬場環境。冬季溫度較低,需保證豬場內溫度,有必備的保暖措施,例如火爐、暖氣等,還需要有局部保暖設備,例如保溫燈、加熱板等;保持豬舍內空氣流通、做好消毒工作,保證空氣質量;搞好豬場衛生,舍內保持干燥,降低空氣中病原體與粉塵密度。②加強管理。加強豬場內豬的管理工作,不同免疫水平、不同健康狀況豬群及不同來源豬群分開飼養,降低豬密度,以保證豬安全。③加強飼養安全。需保證豬飼料營養充足,攝入足夠的維生素A、E等,飼料需安全、無發霉及污染。④做好豬免疫接種工作。冬季之前,做好豬免疫接種工作,例如鏈球菌病、口蹄疫、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的預防接種,并做好驅蟲工作。⑤藥物預防。采取藥物預防豬疾病及感染,哺乳仔豬3、7、21日齡分別注射一次長效米先,預防呼吸道疾病。母豬分娩前后一周,飼料中加入黃芪多糖。仔豬斷奶后一周,加入強力霉素。生長豬2~3周或者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其強力霉素、支原凈、泰樂菌素等。種豬群與后備群每月預防投藥一次,每次2 d。⑥藥物治療。每日密切留意豬的變化,一旦發現豬出現疾病,及時采取有效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控制病情發展,保證豬安全。2014年豬的發病率為1.80%,而通過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后2015年發病率僅為0.10%,表明針對豬呼吸道傳染病病因進行有效防治可顯著降低豬的發病率,其措施安全可行。
綜上所述,冬季豬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病因包括環境因素、管理因素、飼料因素、生物安全因素、豬藍耳病、豬流感、豬Ⅱ型圓環病毒病、豬喘氣病、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等,針對豬發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可顯著降低發病率,保證豬場內豬的安全,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之前.豬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診斷與治療[J].大科技,2016, 7(11):182,183.
[2] 亓慧娟,劉 偉,王春燕,等.呼吸系統傳染性疾病的臨床治療及防治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7):4382-4383.
[3] 李二民.豬細菌性呼吸道傳染病及其綜合防控措施[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5,31(12):125.
[4] 袁艷龍,丁秀丹.豬幾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及其防治[J].養殖技術顧問,2013,13(12):136.
[5] 楊 旭.豬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及其流行情況分析[J].現代畜牧科技,2016(6):156.
[6] 黃風平.一例豬流感與豬肺疫混合感染的診斷與防治[J].農家科技,2015(9):34.
[7] 洪志良.冬季豬場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5(3):48.
[8] 徐新林.冬季豬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綜合防治[J].獸醫導刊,2015(16):105.
[9] 博永剛,蔣守釗,縱豐學,等.冬季豬場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治[J].業,2013,8(1):49-50.
[10] 楊政學,董仲生,何土開,等.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J].畜牧與獸醫,2014,46(11):133-134.
篇2
【關鍵詞】 學校醫院;傳染病防范;管理
加強學校醫院傳染病管理工作, 建立傳染病防控體系, 及時掌握各類傳染病流行態勢, 預防控制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將各種傳染病控制在較低水平, 是高校醫院控制傳染病的基本目標。多年來, 吉林大學前衛校區醫院重視不斷加強傳染病、突發事件的管理工作, 具體做法如下。
1 加強傳染病防治的宣傳力度, 提高傳染病的防范意識
1. 1 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和健康教育活動 學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居住集中, 一旦發生傳染病可波及到學校及社會, 我們根據不同季節尤其在冬春季節組織各院系的學生骨干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還通過各種宣傳形式, 如發放宣傳單、健康教育處方、張貼宣傳畫、宣傳標語、健康教育講座、講課、咨詢、去學生宿舍進行消毒和宣傳等形式經常性的在各院系學生中廣泛地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教育。提高了同學們的防病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1. 2 加強校醫院醫護人員的法律法規培訓 在醫護人員中加強《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辦法》及各種《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傳染病的診斷標準的學習和培訓, 樹立和增強對傳染病的防范意識, 熟悉和掌握各種傳染病的種類、流行特點、診斷標準、隔離期限及防治知識等。在實際工作中爭強法制觀念, 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操作流程, 防止交叉感染和醫院感染。
1. 3 加強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工作 在每學期對臨床醫護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還對傳染病診斷標準傳染病報告時限、報告程序、傳染病報告卡片的填寫的要求進行培訓。對醫務人員進行院內感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消毒各類技術操作常規等培訓。從而大大提高的全體醫護人員對傳染病的防范意識實際工作能力。能得心應手的應對各種傳染病的發生, 及時果斷地處理, 做到了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2 健全傳染病防控制度, 規范傳染病報告程序
2. 1 規范傳染病報告程序 接診醫生發現傳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 必須按要求和規定的傳染病上報的時間和程序作好傳染病的登記、檢查、門診日志登記、傳染病的登記、填寫傳染病卡片, 送交預防保健科。預防保健科應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網上直報, 并作好各種登記, 同時作好對傳染病的流調和疫區的消毒工作。
2. 2 加強對傳染病管理的責任 由主管院長主抓傳染病的管理工作, 并明確責任分工, 保健科分管落實具體實施各項傳染病管理工作, 由專人負責傳染病疫情報告, 并定期下到各科室進行傳染病管理的監督、檢查、登記、上報及漏報的調查工作。一旦發現疫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杜絕和減少傳染病的傳播和蔓延。
2. 3 落實消毒隔離工作 建立并嚴格執行門診和病房各種隨時消毒制度, 血源管理、污水、污物處理制度, 由專人負責醫院感染和消毒隔離的監督、檢查、督導工作。定期監測、自查, 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并隨時接受上級疾控部門的監督檢查。
2. 4 隔離門診工作制度 堅持預分診制度并開設隔離門診和隔離病房, 在春、秋、冬季重點對呼吸道傳染病進行篩查和隔離;在夏季重點對腸道傳染病進行篩查和隔離治療。設專門診室、專門通道、專醫護人員等七專, 從而有效地控制了傳染病的蔓延同時也防止醫院內的交叉感染。
3 加強院內的檢查和督導
3. 1 醫院成立傳染病管理委員會, 組織機構健全, 構成一整套從院到各科室到每個崗位的傳染病疫情及醫院感染的檢測報告網絡, 并實行了首診醫生負責制, 建立了完整的傳染病報告程序。各科室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層層落實。做到24 h發現傳染病都能及時報告、及時處理。
3. 2 定期組織醫護人員, 特別是重點科室(門診、急診室、發熱和腸道診室、處置室、化驗室、口腔科、供應室等)的醫務人員業務學習, 增強防控意識, 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篇3
【摘要】當前,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各級衛生主管部門、衛生防疫機構、醫療單位以及基層社區通力協作,在防控傳染病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基層社區成為了全社會防控傳染病的重要前沿陣地。為了提高基層社會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的成效,應當從強化社區傳染病防治教育、有效控制傳染源、強化信息反饋、改善社區生活環境以及科學管理流動人口等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基層社區在防控傳染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基層社區;傳染病防治;分析研究
近年來,在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傳染病流行的態勢,防控工作不容樂觀。對于我國而言,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曾經留下了慘痛的教訓,至今仍記憶深刻,存在新舊傳染病大面積爆發的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傳染病防治工作一定要強化社區這一關口的相關措施,前置工作環節,夯實工作流程,掌控處置信息,全面有效消除傳染病威脅。本文主要針對社區傳染病控制工作進行簡要分析。
一、強化傳染病知識宣傳,提高社區群眾思想認識
在當前全世界范圍內,絕大多數新發傳染病缺乏疫苗,無法進行有效的針對性治療,疫情一旦爆發就會呈現出大面積鋪開的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群眾開展相關的傳染病知識宣傳,是對傳染源進行有效控制以及關閉傳播通道、滅殺疫情的重要前置性措施。傳染病知識教育活動不僅要對醫護人員開展,提高他們的防護知識和處置能力,更要注重通過社區層面對普通群眾開展宣傳,幫助群眾全面了解傳染病的成因、傳播途徑、治療和預防措施等,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各種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能力水平。同時還要強化對高位人群的針對性教育普及工作,和增強群眾面對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從實際效果上分析,社區作為最基層的組織,衛生服務機構能夠在群眾中有效普及傳染病防治知識,通過畫廊、宣傳欄、宣傳手冊以及設點接受咨詢等方式,將傳染病防治知識以最為形象生動的方式傳授給群眾,有助于群眾提高傳染病預防配合工作,為傳染病全社會防控奠定堅實基礎。
二、強化傳染源排查控制,消除疾病暴發潛在威脅
在傳染病控制工作中,傳染源的排查工作具有基礎性作用,基層社區衛生單位承擔了第一線搜集相關資料的職責,要在第一時間發現相關的疑似病例,并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治療和上報,對患者相關情況摸排清楚,鎖定可能存在的傳染源。對傳染病患者的診治工作要堅持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早上報、及早隔離以及及早治療,對傳染源進行有效的控制,確保不出現在新的場所、對象之中蔓延。對新診斷的疑似病例,應當按照規定在指定醫療場所進行診治或者強制隔離治療。要強化社區傳染病防治工作硬軟件建設,可以建立專門的綠色通道保證信息的及時上報,要在第一時間發現并上報傳染病病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傳染源的及時控制,杜絕出現二代傳染病例。社區全科醫生的培養也是這一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多起重大疫情防治工作中,對傳染源的排查與鎖定工作,為整個疫情的有效控制與消除,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區在這一項工作中,要沖鋒在前,利用群眾基礎好、工作扁平化的優勢,協助相關衛生防疫部門及時查清并控制傳染源,為整個防治工作奠定基礎。
三、強化傳染病信息反饋,提升群眾共同參與水平
在傳染病防治工作中,信息的及時反饋是實現區域共同防治、提升防治成效的重要舉措,也是緩解群眾恐慌情緒的有效措施。防治工作中,對于區域范圍內的傳染病疫情要及時上報和反饋,尤其是對疫情蔓延情況、病原體檢測和預防措施等,進一步提升對傳染病整體防治水平,通力協作打贏這場無煙的戰爭。只有實現了傳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的共享,才能夠在區域范圍內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提高協同作戰能力,有效防治傳染病疫情。同時,及時將相關的疫情防治信息公開,也是穩定公眾情緒以及消除社會各種流言、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也能夠提高群眾參與、配合傳染病防治工作的成效。社區在這一方面不僅要及時上報各種疫情信息,還要將上級的精神、真實的情況反饋給群眾,提高整體防治水平。
四、強化環境性改善工作,鏟除疾病傳播載體媒介
環境的改變也是導致傳染病頻發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急性傳染病類型疫情,所以,強化環境整治工作有利于從源頭上消除傳染病暴發的隱患。社區屬于最為基層的組織,承擔著群眾環境整治的重要責任,要多方面改善環境,要對衛生死角進行徹底的清除,將各種垃圾雜物、建筑廢料、死水積水清理和處置徹底,進一步消除蚊蠅、老鼠等,減少腸道傳染病以及蟲媒體傳染病的滋生土壤。社區在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要逐一明確轄區責任人,采取網格化處理方式,并建立起環境整治的長效機制。另外,社區衛生機構還應當強化對群眾的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主動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五、強化流動性人口管理,完善疾病監測管理信息
篇4
[關鍵詞]基層鄉鎮;傳染病控制;措施;思考
最近幾年來,傳染病在世界范圍內呈現出流行態勢,這對其防控工作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我國,曾經發生的非典、禽流感等傳染病為我們留下了極為慘痛的教訓,讓我們記憶猶新,而新舊傳染病大面積存在并時刻有有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尤其在農村地區傳染病患者比較集中,防控形勢嚴峻,這就要求當前基層鄉鎮傳染病控制工作必須采取強化這一關口的相關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村人口流入地傳染病發病率。在本文,擬就當前基層鄉鎮傳染病控制工作進行分析。
一、面向鄉鎮群眾強化預防傳染病的宣傳工作
就目前世界范圍內來看,凡是新發傳染病絕大多數缺乏相關的疫苗,也就難以展開針對性強的有效治療,一旦有疫情爆發就可能呈現出大面積鋪開的態勢而很難遏止。正是基于這樣的形勢下,鄉鎮基層防疫部門就應多向群眾宣傳預防傳染病的相關知識,這是有效控制傳染源以及將傳播通道關閉、滅殺疫情的一個重要的前置性途徑。不僅要做好向醫護人員開展傳染病知識的教育活動,讓其掌握和提高傳染病的防護知識與及時處置能力,特別要重視面對鄉鎮基層群眾展開宣傳教育,以便使群眾對傳染病的成因、傳播途徑、治療和預防措施等有一個全面透徹的了解,從而促進基層群眾對各種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能力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并且,還需要加強對那些高危人群做好針對性強的普及教育工作,讓群眾面對疫情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強。再就實際效果來看,鄉鎮基層疾控部門作為最基層的組織,可以將傳染病防治知識有效地在群眾中進行普及,可以采取畫廊、宣傳欄、宣傳手冊以及設點接受咨詢等一系列方式,通過最形象生動的方式為群眾傳授傳染病防治知識,可以提高群眾參與預防傳染病的積極性,全面增強整個社會的防控水平。
⒉深入排查控制爆發傳染性疾病傳染源的工作
排查傳染源為控制傳染病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鄉鎮基層疾控部門所承擔的是第一線搜集相關資料的任務,必須要在第一時間將相關的疑似病例發現,同時依照嚴格的規定程序做好治療和上報工作,要摸排清楚患者的相關情況,及時把可能存在的傳染源鎖定。診治傳染病患者必須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上報、早隔離和早治療的基本原則,有效控制住傳染源,以便能保證其不在新的對象和場所中發生蔓延。一旦出現新診斷的疑似病例,就應按規定到指定的醫療場所采取診治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要加強鄉鎮基層傳染病防治的硬軟件建設,應將專門的綠色通道建立起來,以確保能及時上報信息,第一時間發現傳染病病例并上報,同時采取及時控制傳染源的有效保證措施,確保不發生二代傳染病例。與此同時,好要把鄉鎮基層全科醫生的培養作為重要工作,使其能首當起沖,發揮群眾基礎不錯和工作扁平化的優勢條件,積極協助鄉鎮疾控部門將傳染源及時查清并控制住,奠定良好的防控工作基礎。
⒊調動群眾共同參與來強化傳染病的信息反饋工作
在鄉鎮基層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好及時的信息反饋工作有利于區域共同防治的實現,也能提升防治成效,也能有效地緩解群眾的恐慌情緒。在開展防治過程中,必須及時上報和反饋區域范圍內的傳染病疫情,特別是關于疫情蔓延狀況、病原體檢測及預防措施等等,確保整體防治傳染病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當達到了共享傳染病防治工作信息的程度,也就能在鄉鎮基層范圍內,進一步將這個范圍內的各種資源整合好,增強協同防治能力,使傳染病疫情得到有效防治。并且還要向社會公開相關的疫情防治信息,這也能夠對公眾情緒的穩定、社會流言的消除和社會穩定的維護產生重要的作用。而群眾有能夠積極參與,并主動配合防治傳染病工作。另外,作為鄉鎮基層疾控部門,在及時上報各種疫情信息的同時,還應向群眾傳達上級的精神并反饋真實的情況,確保整體防治水平的提高。
⒋強化環境整治從源頭上消除傳染病暴發的隱患
環境的改變可能成為傳染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特別上那些急性傳染病類型疫情更是如此,由此來看,做好加強環境整治工作對于從源頭上消除傳染病暴發的隱患特別重要。對于基層鄉鎮疾控部門這一基層組織來說,其也擔負著整治群眾環境的重要任務,這就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環境改善措施,徹底清楚掉轄區范圍內的各種衛生死角,徹底地清理與處置好各種垃圾雜物、建筑廢料和死水積水等,要將蚊蠅、老鼠等進一步消除干凈,從而使腸道傳染病及蟲媒體傳染病的滋生土壤盡可能地減少。在鄉鎮基層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必須將轄區責任人逐一進行明確,處理方式要實行網格化,同時把轄區內的全面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構建起來。不僅如此,基層鄉鎮疾控部門還必須加強面向群眾的健康知識普及工作,使其將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培養好,能夠對發生傳染病進行主動去預防。
總之,農村傳染病控制是鄉鎮基層疾控部門的一項衛生防疫管理的新課題,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探索和完善。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開闊思路,重視新思維、新觀念和新手段的應用,把防控工作的環節盡量向前延伸,以便使自己能夠發揮好在基層鄉鎮傳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礎作用,從而促進傳染病防治的立體化目標的有效實現。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字】健康教育;手足口病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232-01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引起本病的腸道病毒達20余種,以柯薩奇A16和EV71型最常見[1]。本病好發于夏秋季,以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發病為主,能通過空氣、唾液、糞便傳播,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皰疹,少數患兒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致死亡。2008年5月2日衛生部將其確定為丙類傳染病。我院3年來對手足口病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活動來防控手足口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現將我院開展手足口病的宣教介紹如下。
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來門診共診斷手足口病6897例。年齡為6月~11歲,男女比例2.3:1.3。傳染病發病情況:2009年上網共報告手足口病2299例、2010年例4011、2011年1712例。
2 健康教育形式
2.1 語言教育 是健康教育中最常用的較易掌握的一種教育方法,應貫穿患兒接受診治全過程。護士在患者候診和輸液過程中采取群體教育的方式,對只接受服藥或肌內注射治療的患兒采取個別教育的方式。
2.2 文字教育 除利用宣傳欄進行宣教外,把手足口病的病因、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家庭護理等,制定成健康教育處方發放給患兒家長,便于家長自由閱覽,仔細領會,宣傳范圍廣泛。
2.3 影像教育 利用電視機播放健康教育圖片、資料,家長和患兒可在等候就診或在輸液過程中觀看,形象生動,以達到對患兒和家長實施健康教育的目的。
3 健康教育內容、方法
3.1 利用宣傳欄、宣傳手冊、宣傳單、宣傳畫、黑板報、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識的健康教育工作。疾控中心印制了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彩頁1萬份,并通過門診、學校、托幼機構,保證轄區內居民每戶一張;印發《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腸道病毒(EV71)感染診療指南》8000份,張貼宣傳畫150張;出黑板報、宣傳欄12期,24塊。通過宣傳,提高了家庭和個人的衛生意識和防病能力。
3.2 在學校、幼兒園通過交談、宣傳海報、宣傳小冊子等方法,向家長介紹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流行特征、預防措施等。消除家長對手足口病不了解而至的恐懼心理,鼓勵家長主動參與到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來。
3.3 在流行期間請醫院手足口病的專家對中心職工、轄區小學、托幼機構衛生老師進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全員培訓,從手足口病的危害、臨床特點、診斷到預防、消毒、晨檢方法等對參會人員進行細致培訓。
3.4 在社區中心做好院內健康教育工作。在門診及隔離門診前設立宣傳咨詢臺,擺放手足口病防治宣傳展板,主動發放手足口病防治宣傳材料,對每一位前來就診的家長宣傳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宣傳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消除對手足口病的恐慌心理和盲目要求住院心理,減少交叉感染,避免社會恐慌。
3.5 住院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督促各病區配合中心開展的“護患溝通”和“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在病房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識培訓,制作手足口病的明白卡,對所有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對手足口病的特點、防治知識及消毒預防等進行教詳細的講解,使患兒及陪護家屬積極配合,生活上做好預防消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教育自己的家人及親戚鄰居積極參與到防病治病中來。
3.6 出院患者及家屬健康教育。出院時醫護人員詳細記錄患兒家屬的聯系電話,在出院1個月左右主動詢問患兒出院后的情況,并給予相應指導,同時把社區中心的聯系電話留給病人,以便患兒家屬遇到健康問題時可以隨時咨詢。另外針對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教育,出院后繼續教育不夠的現狀,鼓勵出院后的患兒及家屬參與到社會中去,促進鄰里與社區間的相互交流,對全社區預防控制本病都很有益處。
4 討論
4.1 增進患兒家屬的手足口病知識,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健康知識轉變成健康行為,促進“知、信、行”行為模式的建立。知識是基礎,信念是動力,行為的產生和改變是目標。因此,我們通過對患兒開展健康教育使患兒的主要家庭成員獲取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為行為改變打下良好的基礎。
4.2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的發生與傳播,傳染病的流行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衛生部劉謙部長指出:預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是最好的疫苗。
篇6
加強腸道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嚴防霍亂、手足口病等急性腸道傳染病暴發事件的發生。為做好我市霍亂防制工作,根據上級業務部門有關要求和《市2021年霍亂防治工作計劃》等相關工作計劃,切實加強疫情監測、疫點疫區處理和飲水、飲食衛生管理,全面落實各項綜合性防制措施。同時完善急性腸道傳染病的各項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演練工作,提升應急機動隊的應急處置能力。
對手足口病的防控要按《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4年版)》的要求繼續開展手足口病的監測工作,做好學校和幼托機構的健康教育和防治知識的培訓工作,做到病例的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防止手足口病的暴發流行。
繼續做好瘧疾的監測工作,我市已達到消除瘧疾標準,多年無本地病例出現,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工作重點是建立規范和完善的瘧疾防治與監測網絡系統,積極開展消除瘧疾監測,及時發現和管理瘧疾病例,尤其是輸入性病例的發現和管理,清除可能存在的傳染源,阻斷瘧疾傳播。同時做好瘧疾的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對到東南亞、非洲等瘧疾流行地區的歸國人員的健康教育工作。
篇7
近年來我縣按照省市部署,結合創建國家衛生縣城,進一步落實各項衛生防病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現將近年我們的主要做法報告如下:
1 不斷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在2005年完成公共衛生應急防治體系建設規劃和2008年創建國家衛生縣城以來,根據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要求,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認真完善了相關應急預案后規程。開展傳染病疫情等鑒別、分析、加強重大傳染病的預警預測。繼續實行24小時疫情網格直報,實發疫情報告處置及時率達100%。加施消殺藥品、疫苗等應急物資的儲備,添置了檢測設備、防護裝備,消殺器械等應急設備。調整充實了應急隊伍,組織開展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知識和技能培訓演練,提高了應對突發事件的整體能力。
2 傳染病預防控制繼續鞏固
近年來持續開展各春季肝炎,呼吸道傳染病和夏季腸道傳染病等常見傳染病的防治,傳染病防控和管理及時率達100%,傳染病發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各級醫療單位傳染病24小時無漏報,發病率控制在145/10萬以下。無暴發疫情發生。傳染病流行病經調查率98%以上。認真落實血收要病防治目標責任制,年監測查爆20萬m2.積極推行結核病防治規范化管理。DOTS策略覆蓋率100%,完成新發涂陽,復治涂陽全年目標任務均達96%以上,治愈率93%以上,大力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每年完成高等人群艾滋病監測200多人,免費咨詢監測100多人。繼續強化兒童計劃免疫工作,具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覆蓋率穩固在100%,其它擴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95%以上。
3 加強衛生監測
以食品衛生安生為監測重點,加強食品衛生、公共場所、飲用水衛生監測。食品衛生監測率達85%以上,公共場所監測率75%以上,飲用水衛生監測率100%。公共場所從人員健康讓持讓率90%以上。
4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健康教育活動,全縣8個鎮在主干道人員窯集處設有健教專欄,108個行政村(居委會)設立了健教活動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有固定的宣傳欄和黑板報,定期進行內容更新。全縣中小學校每2周開設健教課1次,開課率100%。2009年以來,全縣認真開展健康教育資料入戶活動,充分結合農村“三下鄉”和地方集合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入戶率達80%以上,居民及學生健康行為形式率達85%以上。
5 居民健康建檔及慢病管理
2009年以來,著力推進居民及重點人群健康檔案建立、慢病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我縣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目前全縣居民健康建檔達40%,60歲以上居民健康檔率為65%以上,高血壓病、糖尿病規范管理率60%以上。
雖然我縣近年在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方面得了一些成效,但對照以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①由于一些村級醫生養老保險未能解決,非傳染病村級網絡建設管理還需加強。②居民健康檔案和高血壓病、糖尿病管理還未達到上級要求,團隊管理人員和工作質量均需要加強。③繼續強化10室計劃免疫門診工作,保詩兒童計劃免疫疫苗較高的接種率。④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做好廣大居民健康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手足口病 流行病學
中圖分類號:R181.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0-364-02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可經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也可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播,亦可因接觸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傳播;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癥狀,少數患者可出現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甚至死亡[1]。衛生部自2008年5月2日起,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傳染病管理。為了解連州市手足口病的發病情況、流行特點及變化趨勢,為制定傳染病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現對2008-2010年連州市手足口病監測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資料來源
疫情數據和人口資料均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2008-2010年連州市手足口病資料分析統計。
2 結果
2.1 流行概況 2008-2010年連州市累計報告492例,年均發病率為35.87/10萬,2010年發病率最高,為46.22/10萬,2008年發病率最低,為23.48/10萬;累計報告重癥病例2例,無死亡病例;發生聚集性疫情5起,無報告突發公共事件。
2.2流行病學分析
2.2.1 時間分布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累計報告302例,占總發病數的61.38%(見圖1)。
圖1 2008-2010年連州市手足口疲發病時間分布
2.2.2 地區分布 2008-2010年連州市12個鎮(鄉)累計均有病例報告,從多到少依次為:連州鎮245例、西岸鎮37例、星子鎮34例、東陂鎮33例、大路邊鎮28例、保安鎮26例、九陂鎮22例、豐陽鎮20例、瑤安鄉18例、龍坪鎮13例、西江鎮11例和三水鄉5例(見圖2),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動人口密集的連州鎮,占發病總數的49.78%。
2.2.3 人群分布
2.2.3.1年齡、性別分布 發病年齡分布在10~歲組及以下兒童,主要集中在5~歲組及以下,占總病例數的97.76%;其中1~歲組病例最多,累計發病130例,占發病總數的26.42%,其次為2~歲組和3~歲組兒童(見表1)。男性累計發病337例,占發病總數的68.50%,女性累計發病155例,占發病總數的31.50%;男女發病性別比為2.17:1。
圖2 2008-2010年連州市手足口病病例數地區分布
2.2.3.2職業分布 發病分布在散居兒童、幼托兒童、學生和其它四類人群中,主要以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為主,其中散居兒童累計報告380例,占發病總數的77.24%,托幼兒童累計報告92例,占發病總數的18.70%,學生和其它分別占發病總數的3.66%和0.41%(見表2)。
2.2.4 聚集性疫情 2008-2010年全市共報告聚集性病例事件5起,無暴發疫情報告;聚集性疫情均發生在2010年,分別為 4月份和6月份各2起,7月份1起,共發病12例;其中5起發生在幼托機構,另1起發生在某單位宿舍區。
2.2.5 病原學檢測 2008-2010年共報告實驗室診斷病例19例,其中EV71型陽性9人,占47.37%,CoxA16型陽性8例,占42.11%,其他腸道病毒陽性2例,占10.53%。
3 討論
2008-2010年連州市共報告手足口病492例,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年均發病率(35.87/10萬),但遠低于2010年全國手足口病發病率(132.95/10萬)[2],這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連州市位于廣東省西北部,雖與粵、湘、桂三省交界,但地處粵北山區,經濟欠發達,流動人口較少;其次,手足口病于2008年5月2日始納為丙類傳染病,部分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務人員)對手足口病的診斷及報告意識不足。病例主要集中在4-7月,5月為發病最多,這與本省其他地區相一致[3] 。全市各鎮(鄉)均有病例報告,其中連州鎮病例最多,這與以下因素相關:連州鎮為連州市政府所在地,人口較密集、流動人口及托幼機構相對較多,群眾患病就診率較高。病例主要分布在5-歲組以下的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這可能與成人大多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的抗體有關[4]。聚集性疫情大部分發生在幼托機構,其次為人口密集的宿舍小區,由此可見幼托機構和人口密集的聚居地是防控重點。實驗室診斷病例顯示:連州市手足口病病原體以EV71型和CoxA16型為主,這結果與相關文獻報告一致[5] 。
手足口病病毒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疫情控制難度大,建議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各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將任務納入各自職責范圍,確保措施落實。二是加強各級醫療機構(特別是個體診所和衛生站)醫務人員手足口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做到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減少重癥病例及死亡病例的發生。三是各級預防控制機加強疫情監測工作,做到及時審核并分析醫療機構報告病例情況,及早發現聚集性疫情,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果斷采取各項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四是相關部門加強對幼托機構和學校管理及監督,將防控措施落到位,加強晨午檢及因病缺課登記,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報告。五是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宣傳畫冊、報紙和墻報等形式向公眾宣傳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特別是高危人群家長及保育人員)的防病意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2009,6,4.moh.省略.
[2] 2011年1月及2010年度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衛生部,2011,2,10. moh.省略/
[3]曾耀明,盧展鵬,張巧利,等.東莞市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熱帶醫學雜志,2011,11(4):470-471.
篇9
一、加強組織管理,落實防控措施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重視春夏好發的流腮、痢疾、手足口病、感染性腹瀉等急性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要認真分析研判轄區內好發傳染病疫情形勢,制定切實可行、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和防控工作方案,早部署、早安排,切實加強監測、報告、處置儲備工作。要強化季節多發傳染病監測與防控的技能培訓,提高基層醫療衛生人員診療水平和防控能力。要切實加強轄區內醫療機構、學校、托幼機構傳染病防控工作的技術指導,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二、加強重點人群的防控力度,防止疫情暴發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高度重視學校、托幼機構、寺廟、建筑工地等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傳染病與食物中毒的監測和防控工作,有效實施傳染病、食物中毒的早期防控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將疫情控制在萌芽狀態。嚴防各類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演化升級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醫療單位要結合本地實際,摸清人群聚集場所家底,查找傳染病防范風險點和薄弱環節,加強對該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傳染病報告管理的培訓和技術指導,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防止傳染病暴發和疫情擴散。
同時,春夏季節是農民群眾活動在自然疫源地區的高峰期,接觸染疫動物幾率增加。各醫療衛生單位務必高度重視鼠疫、炭疽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加強動物與人間疫情的監測與控制工作;高度關注毗鄰地區疫情動態,高度重視外部區域防控,努力提升聯防聯控能力;加強全方位疫情監測,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和事態擴大。各醫療衛生單位要按照乙腦監測方案的要求,做好病例、生物媒介、宿主、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等監測工作。
三、加強疫苗接種,建立免疫屏障
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切實加強疫苗針對傳染病的防控工作,在全面加強常規免疫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研判邊遠地區、流動兒童等薄弱地區防控形勢,切實落實查漏補種措施,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建立免疫屏障。
篇10
【關鍵詞】手足口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防控措施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Chaoxia Men
( Rizhao Port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Hospital Of Shandong ,China,2768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hands, feet, mouth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17 case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and careful observation of patient abus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of epidemic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of children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without complications. Contro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roper territorial scope of non-hand-foot-mouth disease outbreak. 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the number of species of intestinal virus infection by a variety of way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hand, foot skin ulcers herpes and oral mucosa characterized.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re entirely possible, and early treatment of early detection and its preven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cei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are very good.
【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Epidemiologicalsurveyanaly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17例患兒,男8例,女?9例,年齡最小(22個月),最大(7歲),平均年齡3歲。發病1-4天入院,發燒者4例,手、足、口均出現皮疹者17例,臀部皮疹者7例。
1.2臨床特征患兒多為突然發病,約1/4患兒出現發熱,常以手足口皮疹為首診,先是呈現玫瑰紅斑疹或斑丘疹,一天后有部分皮疹形成皰疹,皮疹呈離心性分部,主要見于手指、足趾掌面,指甲周圍及足趾邊緣,臀部皮疹多見于2歲以下患兒。皰疹呈卵圓形,單房性直徑多在2-5mm,未見有破潰,無繼發感染,2-4天皮疹含微混漿液吸收干燥,脫痂不留疤痕。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口腔皰疹破潰出現淺潰瘍,底部呈灰黃色,周圍有紅暈,多在口腔兩頰粘膜、舌邊、軟腭。病程在5-7天,均無神經系統并發癥或心肌炎。病理反射體征均未引出。生理體征正常。
1.3治療原則抗病毒治療抗感染、對癥治療、支持療法、隔離治療護理。通常用喜炎平或病毒唑或炎琥寧或阿昔洛韋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鹽水靜脈點滴。水溶性維生素等加5%葡萄糖或0.9%生理鹽水靜脈點滴。個別患兒給予大青葉合劑5ml,Bid口服或抗病毒口服液5ml,Bid口服,一般療程5-7天。給予患兒二級護理。治療護理效果好,無并發癥發生。
1.4流行病學調查分析
1.4.1病原學手足口病是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常見的有coxA16病毒、71型(Ev71)病毒與脊髓灰質炎病毒同屬于小核糖核酸病毒。可在人體腸壁細胞內增值,通過淋巴系統入血,在血液中以游離形式存在。病毒對紫外線及干燥敏感,各種氧化劑(高錳酸鉀、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滅活病毒。
1.4.2傳播與流行環節手足口病的傳染源是病人和健康攜帶者(隱性感染者),病人在發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糞便中排出病毒時間較長(約3-5周)。傳播途徑:可經多種途徑傳染健康人。
2防控措施
2.1應急措施①兒科接診到患兒,隨即報告我們醫院防疫站,接到疫情盡快核實病情,并立即到病房現場進行個案調查,進行流調分析,及時進行網絡直報,和手足口病個案調查報告網絡直報。②監督配合醫護人員做好患兒各項檢查,血標本,病毒分離標本采集、各項治療護理等相關消毒隔離措施及病人家屬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知識宣教。③對患兒所在托幼機構直接指導消毒防控方法,與患兒直接接觸的物品進行徹底消毒,對患兒密切接觸者進行密切觀。
2.2平常防控措施
2.2.1對醫院監督檢測門診日志病例登記,采集疑似病例標本,藥物效果、臨床分型、診斷治療等。檢查醫院的預診分診專病診室的布局,各項傳染病制度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