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知識小課堂范文

時間:2023-05-30 16:10: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知識小課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保知識小課堂

篇1

“日立環保課堂”是面向小學生開展的環保知識課堂,旨在通過日立志愿者的交流與互動,向小學生傳達環保知識,培養“環保行動,從我做起”的思想,提升環保意識。為了能引起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環保課堂創新思路,將環保知識與童話故事相結合,通過日立志愿者對童話故事的精彩演繹,幫助小學生理解環保知識,啟發小學生環保意識,鼓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傳播環保理念,開展環保行動。

與去年相比,全新的“日立環保課堂”在今年改變教育思路,除了以往的故事型活動之外,今年活動增加了手工型活動,由日立志愿者帶小學生們利用材料,一起動手組裝顯微鏡,通過它來觀察植物的根、莖、葉細胞,從微觀世界體會植物與環境的緊密關系,一起探索放大150倍的世界。活動中,志愿者引導小學生們一起思考身邊的環境問題,啟發小學生們共同找出解決方法,更加強調學生的參與體驗。

在故事型活動開展中,日立志愿者編寫了全新的故事“小昱的奇妙歷險”,通過志愿者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為同學們帶來一出奇妙的“穿越劇”。在環保知識問答環節,志愿者們從“水”、“空氣”、“垃圾”、“沙漠化”四個方面為同學們準備了豐富的問答題。問題多注重實踐,在傳遞環保知識的同時,鼓勵同學們積極“去做,去實踐”。活動最后設置了“與家長共同創作環保作品”的環節,優秀的環保作品將會登載在“日立環保課堂”的網站上,并在年度活動結束后,公開評選年度優秀作品。

篇2

關鍵詞:“環保教育”;探究性學習;方案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227-02

目前從小學到中學這一階段的教育中仍沒有環保教育這門課,在中等職業學校農學專業基礎課《植物生產與環境》教材中也只是提到了保護環境,對于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效果不理想。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這一專題的活動。

一、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調查統計,了解本校——民勤——甘肅——中國——世界的環保情況,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初步掌握一般調查方法,并學會小論文的寫作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閱讀教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查閱資料培養學生收集、分析、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通過調查統計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寫調查報告、小論文、環保標語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合作能力。

二、活動指導

1.講授3課時:小論文的寫作方法1課時,小報的構思1課時,調查報告的寫作、調查的注意事項等1課時。

2.提供查找資料的途徑。到環保部門了解我縣的環保情況,查閱地方志等文獻資料,網上搜集信息,還可參考有關的報紙、雜志、電視等。

3.教師經常深入各班解決學生的疑問。不僅師生之間要多交流溝通,也要鼓勵同學之間相互討論,教師們要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活動,但不是一味地替學生們去做,可根據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某些情況提供建議和指導;密切關注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感知、思維走向以及情感動態。

三、活動步驟

以小組為單位,2~5人一組,也可以個人的形式進行,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活動。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全體參與,每人選2~3個課題來研究。具體步驟如下:

1.自主學習。為了獲得有關的環保知識,學生須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找課外資料,進行自學,從而懂得有關環保知識,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收集有關的信息,或查詢寫小論文的資料,學會設計、布局小報的版面。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可相互交流、討論、提供信息源。

2.調查研究。剛開始要求學生進行一些較簡單的調查活動,如調查教室內、宿舍內、盥洗間、食堂內、校園內環境的情況,并記錄數據,然后要求學生利用節假日調查自己所在鄉(街道)、整個縣城的環境情況,并記錄數據。

3.匯總整理。每個學生將調查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改進建議,并寫成調查報告或小論文,并設計環保標語,后在小組內討論、研究,力求達到小組內每個學生的調查報告真實、建議有價值,論文有理有據,標語有創意、新穎、易理解、易記憶、有創新。

4.討論交流。各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上臺朗讀調查報告、小論文,實物投影自己的小報等作品,并討論如何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做好環保?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小組長匯總環保建議,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評價。

5.寫倡議書。班長匯集各組環保建議,匯合成班級的環保共同目標,并向全校師生寫一份“揀起身邊的每一片垃圾”的倡議書,號召全校師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來共同愛惜我們生存的環境,愛護我們的校園,使校園的水更清、天更藍。

四、活動評價

活動評價是整個活動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重視評價考核這一環節,才能真正提高活動質量,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為了做好評價活動,我認真寫好每個學生每個階段的指導方法、調查階段小結,認真安排并記錄好每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此次活動結束以后,有大部分學生感觸頗深:“這種開放式的學習很有新意,既能根據自己的個人愛好和興趣選取自己喜歡的題材,又能鼓勵學生主動的積極的去找尋相關信息和資料,這樣學生們既獲得了知識,又增加了歷練,能深刻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護環境的緊迫性,這是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與體驗。”

五、活動體會

1.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幫助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符合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嘗試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喜歡嘗試、喜歡動手實踐是中學生的一大特點。探究性教學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簡單易行的小實驗,讓學生親身實踐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更深刻地記憶,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采用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組織教學,符合中學生團體意識增強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喜歡在團體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是中學生的另一大心理特點。通過分組討論和全班交流,讓學生互相啟發、討論,密切配合,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共同體會成功的樂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這樣的學習方式也為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學習環境,減輕了學生懼怕說錯的心理壓力,極大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問題的設置,抓住了學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點,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學生的另一個心理特點是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對周圍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非常強的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學通過設置情景問題,在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可以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篇3

【關鍵詞】初中 生物 教學 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7-0033-02

我國環境問題矛盾如此突出的原因不僅在于高速發展的經濟水平,還在于人們淡薄的環境保護意識。若想要徹底緩解這一矛盾,就必須在生物課堂中提高學生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在新的教育改革之下,對中學生生物教學中也提出了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理念。所以,做好中學生的環保意識教育,為我國逐步深入的環保事業做出貢獻,就要求中學教師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教育課程。下面將詳細闡述在生物課程中,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環保意識。

一、展開實踐教學模式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在學生進行生物學習的過程中,免不了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實驗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所以教師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要合理運用好實驗教學活動,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邊授課邊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例如,在講到影響鼠婦分布的因素時,教師可以事先帶領學生在學校周圍尋找鼠婦的生存地點,并且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詳細的貫徹與討論,在具體的時間環境下分析總結出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在觀察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將抓到的鼠婦放歸自然,并告訴學生不能肆意的去傷害自然界的動物,如果過度的獵殺動物,地球的生物鏈就會遭到破壞,許多物種將要滅絕。動物的滅絕必然將引起生態環境的巨變。又比如,在進行觀察魚尾鰭的血液流動時,教師要提醒學生勤往魚身上撒上適量的水,防止魚因缺氧而出現死亡。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實驗過程,防止學生因好奇對魚造成傷害。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在學生的腦海中就形成了環境保護的意識,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自覺性。

二、在課堂中滲透環保教育

1.擴展課外知識

初中生物課本上的內容多數為一些相對專業的知識,盡管涉及了許多與環保有關的內容,但是大多數的內容仍然不夠詳細,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過程中,這些內容不能夠滿足學生對環境保護知識的需要。鑒于書本中的內容相對狹隘的情況,教師應該對環境保護內容進行有選擇性的擴展,根據課本中的內容例舉一些與之相關的環保內容,進而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講到水域環境保護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由于這一節知識點較多,文字性的內容也比較多,很多同學見到這樣大篇幅的課程很快就會失去耐心,對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也會漸漸喪失。在這一節的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將這些專業內容轉化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在老師講述的過程中,教師也不要忘記對學生講述對水域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還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相關的擴展,例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我國水資源面臨的緊缺局勢。例舉我國人均水占有量以及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將二者進行對比可以更加直觀的反應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局勢。

2.展開豐富多彩的討論活動

在生物課堂上,設計符合書本內容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分小組對課堂內容進行討論,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充分的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在講到大自然的動物這一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在學生討論情緒高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販賣、屠殺野生動物的照片或者視頻,使學生認識到自然界的生物面臨的危險,引起學生對這些動物的同情心,學生便這些殘忍的捕獵行為產生憤怒感,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的為學生講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大自然和其中的生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還達到了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目的。

三、鼓勵并且帶領學生參加環境保護活動

單純的書本內容是無法起到良好的環境保護教育效果,教師還要不時的帶領學生融入社會,親身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向現實生活。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課本中無法傳達的心靈感受,也是對課堂內容的有效補充。學生環保實踐活動的進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首先,可以讓學生參與社會中的環保公益活動,例如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對垃圾進行分類、宣傳少用塑料袋、監督人們節約用水等。還要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也不要使用難以降解的一次性飯盒。教師還要對學生講解白色污染對環境的危害,要教育學生環境保護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還可以在班級內舉辦環保知識競賽和環保小技能的展示,讓學生在社會環保活動中學習到的環保知識通過這種形式表現出來。第二,還可以在重要的環保紀念日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例如在3月22日的植樹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植樹活動,也可以在課堂中講解樹木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等等。最后,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置分類垃圾桶,讓同學自覺地對垃圾進行分類,將可回收的垃圾進行集中的儲存,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將其賣掉,所得的費用充當班費。

結語:

在可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環境保護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僅僅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任。營造綠色的生態環境,不僅是為了我國經濟的更好發展,也是為了給我們的下一代留下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必須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社會活動當中,而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是加強環人們境保護意識的基礎,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中的所有人士必須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的解決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1]杜偉生.滲透環保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必要性[J].生物技術世界,2013(01)

[2]朱建燕.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與能力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16)

[3]麥永堅.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J].新課程學習(中),2012(07)

篇4

我們知道,許多學校沒有單獨開設環境保護課程,利用地理課向學生滲透環境知識,進行環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現實的效應。因此,提高中學生的環保意識,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負的使命,如何通過地理教學進行環境教育是每個從事地理教育人員的責任所在,身為一位地理教師,更應注重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環境意識。那么,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呢?

一、利用課堂教學傳授環境知識

課堂教學開展環境滲透教育,應遵循以現行教學大綱為“綱”,以現行學科課本為“本”原則。凡屬直接講授環境保護知識的內容,應結合教材講深,講透;凡屬不是直接講授環保知識,但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內容,應結合教材作一些必要的補充、引伸和擴展。

(一)傳授知識與培養意識、價值觀相結合

環境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而不是專業技術教育。中小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養其從事環保的技能,主要是通過傳授環境知識,培養學生對環境、對人與社會的正確態度和價值觀、進而使其形成與環境和諧共存的行為模式。

在地理教學中可采用啟發的探究式教學。可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如:幻燈、圖片、錄像來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課前組織學生收集資料,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適當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組織學生表演科學小品,通過環保教育和實踐,提高學生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態度和價值觀,提高環保責任感。使他們自覺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并形成積極參與環境改善與保護的動機。

(二)傳授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環境教育實現由知識傳授為主向知識、能力并重的轉變我們在環境教育中,既注重向學生傳授較為系統的環保知識,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果只從理論上講,學生容易產生繁瑣枯燥的感覺,所以,教師應從大家身邊的事例出發,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地方特色。適當補充介紹本地區當前的環境狀況,例如:全市有多少輛摩托車,多少輛汽車,所排出的尾氣對大氣的污染的嚴重性;還有本地區工業企業有多少,區位是否合理。這樣以學生身邊能夠感受到的問題對他們進行教育。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我們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不斷豐富環境教育的實踐活動。

同時,我們可以積極開展討論和調查,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環境問題,進行環境意識培養。我在講述有著環境問題時,經常在課堂上開展討論,對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對人口問題的解決方法;對綠化造林,節約用水的態度等等,并利用深圳是個移民城市,學生來自祖國各地的特點,隨機在課堂上作個小調查,請同學們談談家鄉的環境問題,使同學們對我們祖國各地的環境狀況加深了感性認識,從而引導同學們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人地協調、持續發展的觀點。早在1972年,聯合國就召開了“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呼吁世界各國保護并改善人類賴于生存的環境。如今已是2008年,世界的環境問題仍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反而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保護地球”已變成了“拯救地球”。

二、利用豐富的課外活動,強化環境意識

課堂教學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對學生的環境教育必須與學生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以鼓勵和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責任感,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采用適合學生特點,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多層次的環境教育,可促進學生樹立牢固的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環保行為。

(一)開展宣教活動

每學年都要就環境教育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地球日”、“人口日”、“愛鳥周”、“世界無煙日”、“世界環境日”、“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都是我們傳統的環境教育日。配合有關主題,舉辦環保知識講座,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利用黑板報、墻報進行宣傳展覽,排演環保節目,進行環保知識問卷調查等,這樣使學生對環境保護有了新的認識。

(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學生游覽附近的風景名勝,參觀植物園、動物園。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產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從而升華為熱愛大自然,以增強學生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組織學生調查附近的工廠、小河、垃圾處理場、生活小區等,當他們看到污濁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廠排出的廢氣、公路上的塵埃,自然就會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自覺行動起來,保護環境。

我們還可以舉行以環境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活動,拓寬學生對環境知識的了解,培養學生對環境的意識和態度。學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請有關環保專家作專題報告或講座,同時可舉行以環境教育為內容的演講比賽,讓學生暢談自己對環保的看法。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的作用,組織學生實地參觀,進行環保義務宣傳等活動,加深學生對環境的了解,提高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活動,營造綠化帶,種植樹木花草,使學生在實際行動中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激發學生熱愛環境的情感。

(三)環保興趣小組活動

篇5

一、統一認識,建立和完善教育體系

學校領導以深刻長遠的理念,充分認識到創建綠色學校的重要意義。堅持以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的思想為指導,構筑起以學校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課堂和社會為載體,學校和環保部門共同參與的學校環境教育體制。成立了由校長孫凱任組長,各處室負責人和年級組長為成員的創建"綠色學校"活動領導小組,堅持以綠色觀念教育學生,在全校范圍內滲透可持續發展意識、環境價值觀、環境道德觀、環境參與意識與環境建設及創新意識。形成"綠色校園"-"綠色教育"-"素質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教育鏈條,把創建"綠色學校"、實施"綠色教育"作為落實整體素質教育、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切入點,把開展環境教育創建"綠色學校"作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視課堂主渠道,將環境教育滲透到各項活動之中

1、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環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采取多種方式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各教研組把環保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滲透環境教育的觀點。考試中有環境教育內容的題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環境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師生進一步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發揮了環境教育的輻射作用。構建起環境教育的課程體系。

2、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手段開展環境教育。充分利用廣播站定期廣播環保知識,利用宣傳欄定期出專刊宣傳黨和國家的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張貼環保標語等。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園綠化美化凈化的建設進程。學校配備了多媒體教室、語音室、電腦室等,征建了運動場,校園小廣場及其附屬設施,有計劃購買花草樹木在植樹節、青年節、婦女節等節日中種植。由于有科學規劃,有每年持續植樹和有效的管理,我校的綠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學校把校園劃分成若干區域,由各班專門負責凈化并進行檢查評比。每周一小結,每月一總結,每學期一次總評比,把環境教育和愛護校園列入評選文明班級的重要條件。做好滅蚊、滅蠅、滅鼠和防病各項工作。做到校舍凈化,無衛生死角,廁所無異味,食堂符合衛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溫消毒,保證教工、學生的身心健康。

4、投身社會大課堂,環境體驗教育效果突出。我校通過以生活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采用多種環境實踐的課外、校外及社區活動促進學生環境道德和環保行為的養成。每年3月12日植樹節、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糧食日組織學生參加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等活動;通過講座、詩歌朗誦、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繪畫比賽、演講辯論、科技活動等豐富學生的環境科學知識和環境法律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植綠護綠、垃圾分類、廢電池回收、愛鳥護鳥、綠色消費、對周邊環境進行監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行動;鼓勵學生撰寫環境論文、調查報告進行環保方面的小發明、小設計,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環保知識科普小制作競賽,在市縣級比賽中均獲得驕人的成績。培養了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區開展的環境保護活動,通過不同方式向群眾宣傳環保知識,進一步增強了環保意識,培養了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同時也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環境、破環生態的不文明行為,促進全社會都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篇6

關鍵詞:有效性 轉化 政治課堂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15)12C-0063-01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關于“轉化的靈感”有一段經典的解說:“這些乳白色的漿液令人浮想聯翩……秤盤里的白色粉末是石膏,它是把豆漿點化成豆腐的關鍵,那些原本讓大豆尷尬的不利因素,在古老的轉化手段中,都被自覺或不自覺地消除了……所有的這些,讓一粒黃豆得到了升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廣大一線教師應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學生的實際靈動處理教材,找尋屬于政治課堂的“轉化”密碼。

一、 化遠為近:讓課堂走近學生生活

教育要給學生提供生長的條件,而生活就是最好的土壤。新課程改革結合我國教育教學的實際,提出將“生活性”作為其基本理念,而思想政治課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切實貼近學生生活,有效地達成教學目的。學會化遠為近,尋找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有效聯結點。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這一課中,筆者從學生生活出發,從熟悉的霧霾現象入手,引入了柴靜的霧霾調查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引爆了網絡,有“點贊者”,有“砍柴者”,有“中肯者”,引導學生“用唯物辯證法中的原理談談如何看待人們對柴靜霧霾調查紀錄片的評價”。應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這兩者中找尋聯結點,歸納總結出相關的原理,理性分析社會現象。

二、化虛為實:讓課堂走進學生心靈

課堂教學有效與否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學生課堂獲得既指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也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升華。部分教學內容具有抽象性,學生會產生政治課“比較虛”的感受,要改變這一現狀,政治教師就必須具備“化虛為實”的轉化智慧。學會化虛為實,真正走進學生心靈。政治課教學應對“虛”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轉化”,立足于學生的自主體驗,強調課堂教學從“初步感受”出發,通過師生互動達到“理性感知”,最后達成“有效感悟”。以《走近國際社會》為例,通過“史海鉤沉”來初步感受中日關系的錯綜復雜;通過聚焦來還原歷史,圍繞我國設立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來認識國家的權利等;通過主席為期11天的訪歐行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國際社會,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我們從容、自信、進取的國際形象,“勿忘國恥、珍愛和平、振興中華”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三、化大為小:讓課堂增加親和力

政治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化大為小”的教學方法和路徑。剖析“大”“小”核心聯結點,探索教學轉化通道。實現“大”“小”之間的有機聯結,實質上是政治課如何從“宏大敘事”走向“小型研討”的重要命題。因此,只有深度剖析“宏大”與“細微”之間的核心聯結點才能打通兩者之間的轉化通道。筆者在一節高三熱點專題復習課中,圍繞年度熱詞“APEC藍”、新環保法的實施,設計了一系列熱點問題的變式訓練,如何才能讓“APEC藍”變成持久的“中國藍”, 新環保法鐵腕執行,發展和環保的平衡木該怎么走,通過這種“化大為小”的方式,將宏大的“課題”轉化為微觀的“話題”,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了,使復習課教學也能有一段新的人生體驗。

四、 化繁為簡:讓課堂呈現整體之美

“化繁為簡”即實現政治課堂的簡約化,簡約并非簡單和簡易,而是“寓豐富于簡單之中,是一種更為深廣的豐富”。政治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化繁為簡”,力爭讓政治課堂呈現整體之美。編織“兩條線索”,理順政治課堂脈絡。所謂兩條線索指的是知識和敘事這兩條邏輯線索。敘事線索應當是政治課堂的主線索(明線)。知識線索應當是政治課堂的輔線索(隱線)。將敘事線索作為課堂的主線索,只是起到了串聯課堂結構的作用,而真正的核心是知識的達成,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這是輔線索所承擔的重要任務,就像藤蔓與瓜的關系,“輔”與“隱”只是形式。在政治生活《當代國際社會》的復習課教學中,筆者貫穿了一條敘事線索,亞投行――你我知多少、亞投行――背后的故事、亞投行的朋友圈――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亞投行――未必這樣紅、亞投行的中國式煩惱、亞投行之你我大行動;一條知識線索,國家、國際關系、國家利益、外交政策等。主線與輔線有機交織,共同構建流暢、明快的課堂教學環節,政治課的整體之美也得以躍然實現。

《舌尖上的中國》向世人介紹了中國各地的美食,深諳轉化之道的中國人從身邊選取食材,經過各種手法加工轉化成舌尖上的美味,廚藝如此,教學又何嘗不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課堂教學過程也是教師教學智慧的展示過程,教師的“轉化”智慧,也能使政治課堂生動而豐盈。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綠色化學化學教育綠色化學教育

環境與發展問題,已成了當代世界共同面臨的兩難選擇,成了對21世紀人類最嚴峻的挑戰,人類不得不面臨新的環境問題。為了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必須依靠近年在國際上引起極大關注的化學領域——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y)。

一、“綠色化學”的提出和內涵

“綠色化學”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美國環保局的官方文件中,以突出化學對環境的友好。1995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副總統戈爾專設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以推動社會各界進行化學污染預防和工業生態學研究,鼓勵支持重大的創造性的科學技術突破,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杜絕化學污染源。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綠色化學”這個名稱廣為傳播。

“綠色化學”是當今社會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在“綠色化學工藝”中,理想狀態是反應物中原子全部轉化為欲制得的產物,即原子利用率為100%(原子經濟性)。原子的利用率越高,意味著生產過程中廢物的排放量越少,對環境的影響也越小。

把綠色化學融合于中學課程教材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之中,便綠色化學成為中學化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中學化學教育的嶄新課題。

二、“綠色化學”在中學化學中的滲透

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應該抓住教學中的各個方面,多角度的進行環保教育。

1.抓住教材的環保內容滲透環保教育

化學教師應該結合化學教材中的許多章節向學生介紹環保的相關知識。如結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紹空氣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結合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的教學,在課堂上介紹其對環境和人體的影響和相關的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結合煉鋼煉鐵的工業流程,介紹工業污染及廢氣、廢渣的處理;結合重金屬元素的教學,介紹重金屬對水的污染并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結合磷肥的相關知識,介紹湖泊水質的富營養化;結合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內容介紹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決方法等等。課堂是教師的第一陣地,作為化學教師,我們要抓住這一陣地,緊密聯系教材,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理解環保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逐步培養起環保意識。

2.在實驗教學中推進環保教育

作為化學教師,我們要利用實驗教學,讓學生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實踐中來。首先,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實驗習慣,如在密閉系統或通風櫥中操作有毒氣體,對反應后的尾氣進行吸收,不讓其擴散到空氣中,反應后的廢液、廢渣不隨意倒入水池,而是分類回收等等,使學生養成環保的好習慣。其次,我們要幫助學生學會從環保角度設計、改進、挑選實驗方案,選取實驗藥品。使學生盡可能采用一些無毒無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實驗方案和選擇一些無污染、可回收、可循環利用的藥品。從小培養學生在科學實驗和工業生產上的環保意識。

3.發揮考試的導向功能,強化環保教育

近年來,環境保護試題在各地中考試卷中都有出現。這些題有的落點仍在化學的基礎知識上,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導學生關心社會、了解社會,推動中學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認識。我覺得,中考中環保試題應向著綜合型發展,難度有所提高,范圍更加廣泛,促進我們更要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鼓勵學生多了解環保常識,多把書本中的理論與社會實踐相聯系。我們化學教師要在平時就注重把身邊實際與知識相結合,在日常考試練習中給學生營造一個重視環境保護的外部環境。

4.利用豐富的課外活動開展環保教育

根據現行《中學化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僅靠在課堂上的培養是不夠的。我們應該把環保活動作為化學課外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作為化學課外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來認真有效的實施。 ① 專題講座。結合國內外重大的環境污染問題和重大的環保活動舉辦專題講座。如結合6月5 日世界環境日向學生介紹當前世界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有哪些;結合9月16 日國際保護臭氧層日向學生介紹臭氧層的相關知識及其被破壞的原因和氟里昂的應用及其替代技術;結合我國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動談談白色垃圾的起源及其危害。 ② 組織學生參觀活動。我們可以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附近典型的污染工廠(如焦化廠、水泥廠和鍍鋅廠)和受污染河流等處參觀,與廠里工人和技術人員及河流周圍的居民交談,明確環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環保的緊迫性。③ 組織學生進行小課題調查研究 a.組織學生對雨水、江水和工廠廢水、民用廢水的pH值測定后進行比較;b.了解空氣質量是怎樣評估的,API值與空氣質量級別的對應關系,調查繁忙公路上二氧化碳及空氣污染氣體的含量;,c.調查目前各品牌冰箱中氟里昂的使用情況,與以前情況對比如何;d.對比小白鼠在不同空氣質量、不同酸度的飲用水的條件下的生長情況;e.從環保角度改進課本上一些實驗,并進行討論研究。通過這樣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活動在環保第一線,把平時所學的化學知識用到實處,親身參與環保活動,真真切切體會到環保任務的艱巨性,有利于學生把被動的培養環保意識轉為自發的主動的培養自身的環保意識。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一場綠色變革浪潮正席卷全球,二十一世紀將成為綠色世紀。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開展綠色化教育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綠色化教育有利于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學化學必須體現綠色化學教育,要讓綠色化學的思想和內容貫穿于整個教育活動之中,真正做到綠色無所不在,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夠充滿生機,綠意盎然。

參考文獻:

(1) 《十萬個為什么—環境化學分冊》

篇8

能力;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0—0091—01

伴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發展和變遷,社會對中職人才的職業水平和道德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到教學方面,這就要求中職教師必須以全新的視角去思考和改進教學方法。作為中職的化學教師,我認為要提高中職化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素質,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實踐表明,同一門課有的學生愛聽,有的學生不愛聽,其原因是教師講課水平和教學藝術高低的不同。要想喚起中職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的興趣,中職教師應有淵博的知識,并要認真備課,巧妙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在上課時要采用形式多樣、新穎的教學方法。此外,中職教師還要注意語言表達藝術,中職化學課堂語言除了要有嚴謹的邏輯性外還應有趣味性。口頭語言要簡明扼要、生動、幽默、活潑,聲調要有高有低。板書要整潔、明晰、美觀。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二、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不僅有助于化學知識的掌握、實驗技能的培養,而且在培養學生素質,使學生全面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下,中職化學實驗教學有了更為突出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抓好實驗教學是中職化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更是化學實驗中的主角,他們應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而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課堂上讓學生大膽地動手做演示實驗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但前提是在老師指導下反復練習,確保實驗成功。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的減少,使教學效果受到很大影響,也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和思維的空間。其實,我們都知道多數學生實驗只要嚴格按照正確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會出現事故的,危險源于不規范操作。例如,玻璃儀器輕拿輕放,避免破損;金屬鉀、鈉取用適量;切不可往正在進行加熱的盛有苯酚和甲醛混合物溶液的試管中加入鹽酸催化劑等等。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把學生定位為“發展中的人”。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需要教師格外的關注,讓其張揚個性。教學不要以現成的答案框定學生思路,不要以現成的教案預設線路。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時,我改變以往給學生設計步驟的方式,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設計。例如,在探究“石灰石與鹽酸”的反應時,會出現過量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不出現渾濁的現象。我先不告訴學生這一現象,由他們自己去發現。通過觀察,我發現各組實驗的現象很不一樣:有的石灰石取得多,有的鹽酸取得多。針對這種現象我要求各組互相交流、討論,讓學生得出化學反應的現象與藥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關系的結論。然后在引導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小結,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組織實驗教學時我都嘗試著這樣做,學生逐漸養成了預習實驗的習慣,能根據教材的提示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為了激勵學生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我以組織他們參加課外實驗作為獎勵,邀請設計實驗方案較好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做實驗,如“粉筆炸彈”,制作“葉脈書簽“、“會長毛的鴨子”,配制“去污劑“、“汽水”等。并把實驗產品拿給全班同學分享,這樣就培養了他們的探究和創新能力。

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環保教育是中職化學第二課堂教學中的重要部分。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大量的工業“三廢”使得生態失衡、環境污染,這些也將最終破壞人類自身的生存發展。化學制品是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職化學教學必須與環保教學相結合。

篇9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滲透 環保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同樣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環境教育是貫徹這一基本國策的基礎工程,是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事關千秋萬代的大事,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環保教育工作是一項極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今天,環境保護已成為人類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重大課題之一。在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新形勢新課標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

一、正確認識環保,樹立環保意識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世界是一個“地球村”,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劣,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地球在痛苦的。人口激增、水質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資源衰退以及地球大氣層變化等嚴重問題一次又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為了我們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作為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應該從小愛護環境,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大到關心全球環境問題,小至節約一滴水、不亂扔一張廢紙、愛護一棵草……

二、深入研究教材,挖掘環保素材

在語文課上,將語言文字練習與環保教育相結合,既是可行的,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所選編的教材中,有不少是涉及環境保護內容的課文,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從實際出發,因課制宜,認真吃透和掌握教材,做到文道結合,水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課文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滲透。例如在教學《長江》、《黃河頌》等課后,我讓有條件的學習上網查找資料,看水土流失除造成黃河的變化外,還引發了什么惡性后果?經過上網查找,他們搜集到了98年長江發大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長江上游的植被破壞和人們無節制的亂砍濫伐所導致,了解到目前黃河面臨著工業污染治理舉步艱難,生活污水和農業退水污染加重的狀況,污染形勢十分嚴峻等。這些資料,對學生都有深深的觸動。又如在教學《那樹》時,課前讓學生先收集有關資料,了解樹木砍伐,破壞環境的危害,課堂上讓學生討論思考:①對于一棵阻礙現代化建設的千年古樹我們應該怎樣處理?②我們中學生能為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做些什么切實可行的工作?針對上述問題,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分析,紛紛談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一定要積極參與保護樹木、植樹造林,不隨意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護好我們周圍的環境。可見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認識到破壞環境的危害性,體會到人類生存環境遭破壞的嚴重后果,從而增強了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這樣通過教學,就能夠把環保意識滲透、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去,使他們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必要性。

另外寫作訓練是語文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有機地將環境教育滲透于作文教學中,以增強環境意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結合散文、說明文、游記等體裁給學生們安排自然為話題的作文,使學生在抒發對美景的喜愛的同時,既得到了美的教育,又強化了環保意識。

三、利用現代手段,強化環保意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教媒體走進語文課堂,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利用幻燈、錄像機和多媒體電腦等手段,向學生展示我國乃至全球令人堪憂的環保現狀,分析目前我國環保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展望二十一世紀環保工作的前景,強化學生對環保問題的理解,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學生認識到:應該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愛護我們居住的家園。例如在教酈道元的《三峽》時,利用多媒體展示三峽神奇秀麗的風光,把三峽工程近期進展情況用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比課文中描寫的三峽與現代三峽的異同,認識到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討論三峽工程對環境的影響,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筏子》時,通過多媒體展示黃河的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黃河的恢弘氣勢,培養學生的熱愛之情。同時播放有關黃河環境污染、缺水斷流的慘狀。觸目驚心的情景強化了環境保護的意識,使學生清楚認識到愛護環境、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開展課外活動,實施環保行動

篇10

關鍵詞: 高中化學 環境教育 滲透

當前,我國經濟持續保持迅猛的發展態勢,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斷豐富和充實,加之全球氣候逐年變暖,人們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因此,學校將環境教育作為各個學科教學的重點。高中化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工作者亦將環境教育作為重點研究課題。

一、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

當前,我國教育部門特別重視向學生開展環境教育,因此,化學教材編寫組在教材各個部分都設置了大量環境教育素材,這就需要高中化學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上課之前認真備課,對教學內容和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思考能夠向學生滲透環境教育的化學知識點,將環境教學寓于化學教學之中。另外,處于江蘇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學教師,更要密切關注社會熱點,熟練掌握日常生產生活中的環境知識。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融會貫通,巧妙地創設既與環境相關又能夠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知識與環境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蘇教版化學必修2教材中《解決環境問題需要化學科學》這一專題專門向學生介紹“綠色化學”的相關知識。教師應當打開思維,開闊眼界,在課堂上要既有針對性又自然地引入綠色化學思想,將環保知識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達到帶領學生深刻認識到“綠色化學”對當今時展的重要意義的教學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各個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所差異,教材內容亦有較大差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運籌帷幄,搭建能夠恰當地向學生滲透環境教育的平臺。與此同時,高中化學教師在向學生開展環境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先進理念,引導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實現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確保中學生可以擁有良好的生存、生活環境。

二、化學實驗中強化環境教育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與語數外等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不同,化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它將實驗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化學實驗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廢渣、廢氣和廢液等,俗稱“三廢”。若無法對“三廢”進行環保處理,而是直接將其排放或丟棄,極其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基于這一認識,高中化學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規范化的實驗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廢棄的化學藥品殘留的重視,在帶領學生做完相關實驗之后,要及時指導學生對其進行綜合的環保處理。例如,“常見的物質檢驗”這一實驗涉及眾多具體的小實驗,具體表現為“溶液中的銨根離子的檢驗”、“溶液中的氯離子的檢驗”、“溶液中的鉀離子、鈉離子等的檢驗”,這些小實驗會使用到氯化銨溶液、硫酸銨溶液、硝酸銀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等眾多藥品。教師應當在學生進行實驗之前,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利用試管、酒精燈和燒杯等儀器對這些藥品進行取量、轉移、加熱和過濾等操作,要嚴格按照操作步驟規范有序地進行操作,減少不必要的污染產生。再如帶領學生進行關于燃燒實驗的過程中,對于實驗用剩的化學燃料,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將其收集在一起,方便下次實驗的時候使用。在進行測試溶液酸堿度實驗的過程中,對于使用過的廢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每個廢液具有的不同特征對其進行分類,進而對其進行有效的處理。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關于化學知識的積極引導和教育,以及對“三廢”的正確處理,能夠促進學生對化學內容的吸收和掌握,更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課外活動中拓展環境教育

要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高中化學教師不能只將目光局限于課堂上,還應該充分發揮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等載體的積極作用,將高中化學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為學生開設環保講座、帶領學生進行關于環保問題的問卷調查和公益活動等具體方式向學生滲透環保教育。與此同時,教師要增強學生愛護環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斷鼓勵學生,保護環境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積極參與地方環境與發展問題相關的活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內容的過程中,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天然水當中的雜質及城市自來水的獲取過程。首先,教師要利用PPT和環保講座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天然水和自來水的知識鋪墊,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采集水資源樣本,并對樣本進行水質實驗和分析,進而得出相關實驗結論。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一味追求發展經濟,不惜犧牲環境,使我國大部分區域的水資源水質日益惡化,長期發展下去,人們的生活用水將受到極大影響。通過課外活動,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若不及時對居民進行潤物細無聲和深入人心的環境知識普及與環境保護教育,空氣質量和水質將進一步惡化,人們的居住環境將受到嚴重影響。高中化學教師將調查研究作為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有效途徑,既可以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認知度和學習自主性,更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以外的化學環境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環保意識。

四、作業測試中體現環境教育

新形勢下,我國教育部門提出要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考試卷不再將出題范圍局限于課本,而涉及社會現實的方方面面。由于近年來我國環境質量日益惡化,其理所當然地成為出題者的出題重點。在此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高效利用課后習題及練習冊中的習題,通過習題提高學生對綠色化學思想的認識,指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在一起。與此同時,化學教師可以采取自己設計化學習題的形式,在設計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將環保常識與化學知識融會貫通,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可以設計“酸雨形成的緣由、危害和治理”、“汽車尾氣的危害和治理”等方面的習題,利用這些習題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思想的教育和引導,提高學生對建設綠色中國的認識。此外,化學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后多閱讀環保讀本,從而為掌握更多的綠色化學知識奠定一定的基礎,有利于高中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踐行化學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和措施,高中化學教師要向學生展示化學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環境的各個層次,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利用已學的化學知識為改善身邊的環境做努力,從而達到增強環境教育的教育功能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