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活動作文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5: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區活動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天是這個學期的最后一天,老師像往常一樣給我們布置了暑假作業,并專門把綜合實踐活動的詳細資料發給了同學,并叮囑我們要好好完成。
我一回到家以后,仔細想了想,覺得約幾個同學一起來完成好一些,畢竟人多,就不會感覺到不好意思了。我便開始和他們聯系,但打了幾次電話,每次不是不在家,就是出去玩了,所以我這項活動一直沒有完成。后來,我決定獨自行動,但卻一直沒有找到一個好機會。
轉眼間,假期的第一個月就要過完了,我也漸漸忘了這件事。一天早晨,我正在睡大覺,一陣刺耳的“嘶嘶”聲把我從美夢中拉了出來,我便趕緊穿好衣服下了床,向陽臺走了過去,想看個究竟。我趴在陽臺上往下一看,啊!原來是幾位除草工人在修剪草叢,我看著看著,靈機一動,這不是一個絕妙的機會嗎!我可以幫助他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來完成綜合實踐活動。
我迅速下了樓,立即協助除草工人干起了活,一位在干活的老爺爺說:“小孩子懂什么,別來搗亂!”我聽了,很不服氣,小孩子怎么了,小孩子就不能做這些事了。我便拼命地干了起來。老爺爺看我來真的了,便細心地向我講起了怎樣做省力,原來用手拿小掃把最好要拿在掃把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用的力量是最少,而功效最大。我把一堆樹枝掃在了一起,便一手拿著掃把,一手拿著幾根樹枝往手推車上丟。可丟啊丟啊,用了好幾分鐘才丟了一半。老爺爺看不過了,讓我丟了掃把,拿雙手抱,我便聽從了他的話,效率高了許多,幾下就丟完了。除此之外,除草工人還告訴我了許多我聞所未聞的新方法,使我大開眼界。
篇2
人們都說:勞動最光榮。當我在切身體驗勞動時,我才更進一步地融會了這句話的精髓……
為了這次活動,我比以前早起一個小時,為這次義務勞動作了詳細的計劃。剛做完,就聽外面喊:“快,出發了!”我便和同學一起,去了我們的社區。
這是時間還較早,社區里沒什么人在活動,但是,辛苦的社區管理員已經忙碌開來了。見到這情景,我們便也毫不猶豫的加入到勞動當中去。管理員分配給我們第一個任務——整理圖書。接到任務,我們便飛奔圖書室。別看只是幾本書,整理起來可真不容易。看,我們正從書柜里抱出一大摞書,挨本打開,寫號蓋印,把書面擦得一塵不染,然后把書按順序排好……好不容易干完了,管理員姐姐又過來說:“把桌椅擺整齊,地掃干凈啊!要快,還有活哦!”我們本有些抱怨,但一想到為人們做好事,就埋頭苦干起來。不一會兒,圖書室就被我們打掃得干干凈凈了。我們走到外面,挺挺腰,喲,院子里“人滿為患”了。這人多了,垃圾肯定也多了,這不,大姐姐又來了,快快,拿掃帚,掃地吧!于是乎,我們就跟著大姐姐拿掃帚去了……
一會兒,我們抱著掃帚來了,從大門口開始,“唰、唰”的掃了起來,人們都為我們讓開了路,我們一看,干得更起勁了,把地上的紙屑果皮,統統掃進了垃圾箱,塵土掃起了一大片,堆在了墻邊。人們看我們這么賣力的工作,都好像覺察到了什么,把手中的廢紙屑都扔進了垃圾箱。
看著干干凈凈的社區,我們雖然很累,但是心里都有說不出的欣慰和喜悅。說實話,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真是受益匪淺:我充分體驗到一個社區工作者的辛苦,對他們有了肅然起敬的感覺,想想每個工作者每天辛勤工作就是為了給居民提供良好的環境,我們的社區管理員會是偉大的!同時,社區為我們營造了好的集體交涉的場所。在社區里,人們親如一家,突出了享親情,共建和諧社區的主題!
篇3
為推進全區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區旅游局緊密結合市場專項整治活動,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文明旅游宣傳和引導活動,向全社會倡導文明旅游、安全旅游、環保旅游的理念,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機構,增強活動保障機制。
緊密結合旅游市場整治專項行動,制定出臺了《關于開展全區旅游市場秩序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關于加強春節期間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做好《201X年度全區旅游行業安全質監資料集中備案檢查工作的通知》三個文件,成立了蔡偉杰局長任組長,吳易凝副局長和趙正權副調研員任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的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市場整治工作順利實施。要求各企業、局各科室突出重點,切實抓好春節黃金周安全與服務質量自查整改工作,要重點針對雨雪冰凍天氣、消防安全、車輛安全、食品衛生、特種設備、員工宿舍安全及酒店員工返鄉可能出現的管理真空問題抓好提前防范,要圍繞四個“嚴厲查處”做好自查自糾工作,確保假日期間旅游市場及安全防范工作有效落實。同時,還制定下發了《關于開展“文明旅游月”活動的實施方案》,實行責任制,確保活動有序開展。成立了以蔡偉杰局長任組長,黨組成員竺志軍同志為副組長、各個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的工作人員的的工作職責。
(二)是豐富載體,提升活動工作實效。
一是依托“旅游企業服務經理人制度”強化指導,全局班子領導、科室負責人及局全體干部每人包干3—5家不等旅游企業,對口做好行政服務指導工作。目前,全局機關干部均與所聯系的旅游企業進行了對接,耐心解答江北的旅游發展政策,對企業、從業人員落實《旅游法》中遇到的難點問題進行業務指導。二是依托教育培訓強化素質提升。邀請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專業教師專門針對《旅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分兩批對全區391名導游進行專題培訓;圍繞旅行社分支機構,旅游合同、旅游投訴糾紛,帶團旅游安全及旅游車輛檢查單的使用等內容進行了強化培訓。三是依托檔案資料清查強規范。重點對旅行社證照、旅游合同、質保金、責任險,分支機構、安全管理體系及應急預案等關鍵資料備案地毯式清查,強化了對旅行社車輛租用和出境業務委托招徠整體情況的清查力度;對個別旅行社責任險續保不重視,旅游合同、租車合同及計劃單使用不規范等行業中存在的共性突出問題,開展面對面約談指導,從機制上指導旅行社自覺全面規范經營常用必用文本使用,細化業務操作流程,以規范經營,化解市場風險,促進企業專業化、品牌化、精細化發展。
(三)廣泛發動,營造活動良好氛圍。
篇4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社區;路徑選擇
伴隨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社區管理及服務的人群規模日漸龐大。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促使著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漸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區所應當承擔的責任日漸增多。大力發展并增強社區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進一步將社區群眾文化團體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現已成為了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性目標之一。
1 以群眾文化活動為載體,引導群眾思想
行動受制于思想的影響,要想構建和諧社會,首先便應當做到思想統一,增強認知水平能力,在此過程當中便需要借助于教育活動的開展來實現。教育與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群眾文化活動是開展思想教育,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途徑之一。,當以群眾文化活動為載體來實現對群眾思想的引導,始終堅持文化精神建設與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促使廣大的人民群眾能夠在獲得優質的文化生活時,還可樹立起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
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人群范圍中,應當重點突出“群眾性”與“廣泛性”這兩方面的特征,盡可能的吸引社區中不同群體的廣泛參與,尤其是針對中老年群眾可利用他們身體健康以及拓寬交際范圍等方面的需求,來盡可能的將他們吸引到群眾活動的參與過程當中,促使其潛移默化的受到群眾文化教育的影響。這一部分人群由于閑暇時間較多,再加之對安全及精力等方面的考慮,其更加愿意就近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因此這也就對群眾活動的廣泛性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此相關的社區管理人員應當充分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來促使群眾教育的普遍性能夠得以良好的實現。
2 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平臺,陶冶群眾情操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單單具有教育載體的作用,同時也是陶冶群眾情操的重要平臺。對此在開展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當中,便需要將增長知識、提升能力以及陶冶情操作為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切實將相關文化團體的作用發揮出來,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促使廣大群眾在在感受文化魅力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對文化藝術的認識,掌握文化活動的要領;重點發揮“知能同步”原則,持續提升群眾文化活動機能;還應當合理利用文化活動這一手段,來促使群眾在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當中潛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并逐漸產生出與構建和諧社會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相適應的道德思想、行為習慣以及價值觀念。
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種類豐富的社區群眾文化活動,如建設老年活動室、社區文化廣場,組間社區舞蹈、歌唱等不同形式的文化藝術團體,不斷開展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不斷增強群眾文化知識的增長以及文化素質的提升。
3 以群眾文化活動為熔爐,激勵進取情感
要想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便需要在全社會范圍內能夠形成積極進取、昂揚向上的精神風尚,而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正是對于這種精神風尚的大力宣揚。將群眾文化活動作為打造積極進取精神的文化熔爐,借助于豐富多彩的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來促使廣大的人民群眾能夠產生出積極進取的精神鼓舞,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注入強效動力。
在具體的實踐活動開展過程當中可采取文化活動創編、匯演等形式,來將群眾日常的現實生活經過藝術化的加工呈現在群眾文化活動的舞臺上,極力渲染開拓進取、奮勇爭先、昂揚向上、頑強拼搏的新時期社區文化精神,對社區文化精神的目標追求與行為準則持續的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文化活動的開展,通過社區群眾文化活動本身所具備的強效復合價值來凸顯和諧穩固、群眾安居樂業的社區人文精神。通過為社區群眾文化活動注入新的時代內涵與打造優異的人居環境來推動社區文化品質的升級換代。這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所在。對此在日常的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應始終確保對和諧發展、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等主題的有力把握,僅僅圍繞這些主題思想來開展戲曲、相聲、歌曲、小品、舞蹈等藝術形式的創編,從而對社會正能量精神起到良好的引導與推進。
4 以群眾文化活動為橋梁,凝聚發展力量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需長期堅持的事業,此項工作具備有明顯的長期性、復雜性以及間距性,必須要將各方面的力量完全凝聚起來,從而促進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良好發展。通過開展社區群眾文化活動還可促使社區居民間的思想情感能夠得以聯系起來,在共同分享文化活動所帶來的愉悅時,還可實現對人心的凝聚,并達到密切聯系黨群的作用。因而,群眾文化活動便是形成凝聚力與向心力的重要源泉所在,也正因如此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也便成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推動力。應當發揮出群眾文化活動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借助于活動的開展,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積極的營造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廣泛的聽取各方意見,匯聚群眾智慧,謀求合力發展。本著共同建設共同分享的活動理念,社區可組織開展兵乓球比賽、拔河比賽,以及文化廣場演出等活動,積極動員社區居民廣泛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增強社區居民間的溝通與交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促使社區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發揮出文化橋梁的作用,從而對構建和諧社會產生巨大的推進作用。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促進和諧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價值不容小覷。將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作為對引導群眾思想的載體,陶冶群眾情操的平臺,激勵進取情感的熔爐,凝聚發展力量橋的橋梁。從而促使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產生積極且強有效的復合效應,進而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 李虹秋.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的特點和功能探討[J].神州(下旬刊),2013,(11).
[2] 初曉潔.社區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建設若干思考[J].藝術時尚(下旬刊),2014,(4).
篇5
夏天到了,暑假開始了,我的暑假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把它分成三段,分別是玩、學、樂。
首先,我去了菲律賓的長灘島和北京旅游。長灘島以白沙灘著名。走在白沙灘上,我感受到了濃濃的異國風情。漫步海灘邊,我看著大海一會兒風平浪靜,一會兒波濤洶涌,真神奇啊!北京是祖國的首都,北京的景點數不勝數:北京的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莊嚴肅穆;故宮磅礴大氣;頤和園景色優美;長城連綿起伏……
暑假,我也沒有放松學習。機器人興趣班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作文興趣班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英語興趣班為三年級學好英語打下基礎。除了上興趣班,我還復習了以前所學過的知識,使自己能牢牢掌握這些知識。通過閱讀課外書籍,拓展了我的知識面。
我還參加了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做蛋糕、搭“金字塔”、做游戲……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搭“金字塔”。我和三位同學一起搭“金字塔”,一開始我們動作不協調,一直搭不好,后來我們彼此配合,動作一致,搭好了“金字塔”。通過這次游戲,我明白了團隊合作就是要團結一致。
我的暑假生活真是多彩多姿啊!
篇6
關鍵詞:真實閱讀;生活元素;本質需要;評價提高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多年來,小學作文教學的改革不斷發展,因而衍生出諸多的作文教學方法、模式和評價手段,這對小學作文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時至今日,眾多的學生對作文仍感厭煩,更談不上對作文產生興趣。習作教學依然成為語文教學改革中較為突出的棘手問題。
我們的教研組經過一系列的習作教學的實踐和探索,汲取了部分專家的視角觀點,結合同行前輩的教學經驗和方法總結以及學生的習作生活需要,總結了一些方面的問題,對小學作文的創新教學實踐策略進行初步探究。
一、融入生活,重抓閱讀――為學生習作創設真實的生活元素
翻開學生的作文,一個學期下來,寫的倒是不少,但真正成功的習作往往是鳳毛麟角;打開學生的日記,那童言無忌而洋溢著活潑個性的語言、鮮活的內容、流露的真情卻如清新的楊柳風撲面而來,真實地撥動讀者的心弦。這種現象不難解釋,“文貴真情”!日記往往是學生內心情感的真實體現,完全是有感而發,隨情而行,不論首尾與章程,“喜怒笑罵”皆成文。而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由于受考試、升學的影響,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時,往往“立意標準化”“寫作技巧化”,過多地注重語言文字的表達,忽視了學生的個性需要和發展,扼制了學生習作的創新能力。因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些內容貧乏、思想蒼白、單一化、套路化的學生習作。
二、落實重點,感悟情境――為學生的習作靈性搭建展示平臺
1.要主動觀察生活。觀察不僅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去聽,更重要的是動腦去思考。指導學生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找到寫作的好素材。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去考察河流的今昔;讓學生深入樹林,觀察生機勃勃的大樹;讓學生參與社區活動,感受社會人的真實生活。讓學生置身于豐富多彩的自然生活中,擴充捕捉作文素材的機會。
2.學會在讀書中積累材料。學生時代的初期,對于學習知識、廣讀書籍是極具濃厚興趣的重要階段,不管是有意精讀還是無意瀏覽,都會在人的敏感大腦皮層留下一定的信息儲備,包括與之相關的聯想及想象。
3.收集生活的實例。讓學生關注身邊的小事。早晨,媽媽端來的一杯牛奶;晚上,爸爸批閱作業時專注的眼神。拾貝助學、捐款助困,承擔責任愛的使者。沮喪時朋友一句鼓勵的話……把觀察的一切,用心揣摩記錄下來,品味生活中的溫情與美好。
4.創設情境,感悟中積累。濃厚的人文氣息,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中年級學生作文潛能的早期開發奠定基礎,玩中學、學中畫,創設讀說的機會,引導比較,循導學讀,促使中年級學生的讀思悟結合,并積累著。
三、形式求變,催化情感――為學生提供習作表達的本質需要
首先,我們語文教師在指導小學中年級以上作文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改革陳舊的作文命題形式,寫作范圍不再局限于人物描寫、景物描述上,把范圍擴展開去,力爭達到“直線、曲線皆是形,生活、情感皆文章”。在大范圍下教師精選習作的題目,從學生的習作本質需求著手,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使學生愉快主動地把寫作當成表達內容、表達真實情感的一種工具,而不再是沉重的課業負擔。其次,在習作情感的把握上,介于學生和教師的生活實際,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相似感受,這些感受可能是對生活的零碎體驗,可能是生活中的點滴心得,也許就是一現即逝,而且是永遠不會再出現的,但是可以回味的一種心靈感悟,也可能是經常出現的情感體驗。
四、注重鼓勵,理性評價――為學生形成初步的寫作風格釀輿論
作文既培養個性,又負載個性。真實與新穎內化為個體穩定的傾向,用個性化語言表達出來,便形成了作文的風格。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但是在我們的作文教學課堂上,要形成學生的初步寫作風格也是必然又與時俱進的工作。
五、倡導換位,自主提高――為學生習作的成功體驗拓展空間
篇7
【關鍵詞】課內閱讀課外閱讀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
在每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教學中,要求學生作文時,總能聽到他們的哀嘆聲,總能看到他們無奈的眼神。小學生普遍怕作文,這是長期以來客觀存在的問題。小學生作文水平不高,也是不爭的事實,更何況我們是農村小學呢?在家講方言習慣了,寫起作文來,就更是土話連篇。作為長期擔任語文學科的老師,怎能不思考“該怎么辦”呢?
如何改變學生怕寫、厭寫作文的狀況呢?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習作材料,即人們常說的 “厚積”。那么,如何讓學生能做到“厚積”呢?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過程中體會頗深。
一、在閱讀品味中積累
(一)在課內閱讀中學會積累
課內閱讀是閱讀教學的主渠道,也是教會學生積累詞語方法的主要陣地。課堂的積累語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1、學會咬文嚼字。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有這樣一組句子:“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香氣。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蘋果、橘子,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腳常常被那香味勾住。”教學中可讓學生自讀這組句子,品悟詞句,進而引導學生想象,想象秋天里誘人的香氣,體會果子成熟時的喜悅,從“躲”、“勾住”等詞語中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學生在品悟中內化成欣賞優美語句的能力。2、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新教材在編排問題設計意圖中體現出對積累好詞好句的重視。因此,我在每單元的教學中都安排“我會摘錄文中的好詞佳句”的教學內容。在教學中遇到好詞佳句就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其精妙,并把這些好詞佳句分門別類記錄在本子上。例:寫人物的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等;寫季節的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寫物類的分色、形、味等。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交流整理,讓學生加深對這些詞匯的印象。
(二)在課外閱讀中擴充儲備量
古人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古人論及讀和寫關系的經驗,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大量作品對于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性。《語文課文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量應在100萬字以上,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因此,積累不光要讓學生在課內積累,更應注重課外積累。教師要不斷開辟閱讀的途徑,同時,要求學生把學習到的積累語言的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指導他們在閱讀中摘錄好詞佳句、名言警句、成語格言、優美詩詞。如: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讓學生多到圖書室借書看;把家里的課外書拿來與同學交流看;鼓勵學生訂報刊,全班同學合作,一人訂一份報刊,統一放在班級的圖書角,課后隨時可以看,這樣既能讓學生獲得大量的閱讀,又減輕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如今已經進入信息社會,網絡迅速普及,學生閱讀的渠道更寬了,可在書報中閱讀,也可在網絡上閱讀,閱讀的內容也更豐富了。這樣,在課外閱讀中廣擷博采,建立一個充實的語言倉庫。語言材料積累多了,寫起文章來語言就會豐富、生動,表情達意就能揮灑自如。
魯迅說過:“必須和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這也告訴我們大量進行課外閱讀是習作的重要條件。因此,學生不但要多讀書,讀好書,還要注重讀書方法,廣泛吸取其精華,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勤于動筆,不斷擴充習作材料倉庫的儲備量,習作時便于采擷應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積累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過:“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小學生習作的源泉。學生生活在五彩繽紛,不斷變化的世界里,周圍的一切都是學生豐碩的習作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校園生活
校園生活看似平平常常,其實不然。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快樂、有趣,最富有意義的,這是學生取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尤其是形式多樣的各種活動:無論是故事講演、朗讀比賽,智力、作文競賽,還是各類文娛、體育、科技活動,各種勞動,以及趣味游戲等,都將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和最深刻的感受。如:中秋節到了,我們班利用班隊課舉行師生一起博餅的活動,校園里充滿了清脆的骰子聲,孩子們歡快的叫喊聲、歡呼聲。活動后學生們從不同的角度自擬題目(例《一次活動》、《博餅》、《今天我真高興》、《真失望》),用真實的語言記下了這次活動,把活動中自己或他人手握骰子時充滿希望,博不到餅時的失望,及博到大餅時的興奮,表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積累了寶貴的作文素材。
(二)家庭生活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小天地,家總是充滿溫馨與幸福,家庭的生活蘊含著許多讓人留戀的作文材料。學生與家人在家里的時間較長,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到自己的親人,都會收到親人的關愛,耳聞目睹家里所發生的一切,家人的言談舉止、思想風貌、家中發生的新鮮事,自己參與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這些都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是學生作文的好材料。比如:小琦在家里看見媽媽把水龍頭開得很小讓水慢慢地滴在桶里,使水表不轉,節省自家的水費;而在公園洗手時,媽媽卻要她把水龍頭開大,理由是公園用的是公家的水,不用掏自家的錢。這件事使她的心靈受到沖擊。事后,她以《媽媽,我想對您說》為題,用真切的語言,寫出了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表達了真情實感。
(三)社會生活
社會生活是錯綜復雜的,但又是色彩斑斕的。在街上、路上、車上的所見所聞,外出探親訪友,參觀訪問,進行社會調查,參加社區活動;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改革開放日新月異的農村變化,都是習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學生是個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從各個角度觀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生活,擴大寫作視野。如:我班的張婉倩同學,她曾在一則日記中這樣寫:“今天早上,我去上學,在路上,看見一個外地人在早餐車上買了一包豆漿和一個面包,可能是急著要上班吧,只吃了一半就扔在路邊的垃圾堆里。我想:這多么浪費糧食呀!也很浪費錢。糧食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呀!更何況他們掙錢那么辛苦。”雖然語言不多,也沒多優美,但是那么的真實,讓人感覺得到,觸摸得到,就因為她平時勤觀察、勤記錄,才能寫出如此情真意切的感受。
(四)自然景觀
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秀麗風光是孩子們美麗童年的一幅風景畫,也是小作者們的一片沃土。屋前的大榕樹,山坡上的龍眼林,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這些都是最熟悉的景物。我在教學過程中常常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自然界中的景物,并認真記載。譬如:五月份連續下了好幾天的雨,有一天早上霧很濃。我早上到學校不急著上課,先組織學生站在走廊上觀察霧中的景物與晴天有什么不一樣。學生通過觀察 發現霧中的遠景近景都與平時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然后回到教室,讓學生馬上動筆把所看到的寫下來,邊看邊寫,同時不斷有新的發現。經常這樣訓練,學生就會慢慢養成細心觀察,認真記錄的好習慣。
誰也不會否認,一個人有了一對善于觀察的眼睛,有了一顆樂于思考的心靈,有了一雙勤于記錄的巧手,只要留心發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大事小事,留意身邊的自然景觀 ,并把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的有意識有選擇地記錄下來,不讓他們輕易溜走,天長日久便能為習作積累下豐富的材料,到習作時,便可根據題目要求,像一位辛勤的淘金者,在記憶的寶庫里多如沙粒的材料中,篩選出能發出耀眼光芒的金子。
參考文獻
篇8
論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而在社會參與的力量中,家庭對小學生成長最為重要。家長是否有效地協同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決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協同開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優勢,用家庭教育的優勢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學校教育指導家庭教育,即雙方優勢的相互利用和互補,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優化。
青少年學生的成長環境主要有學校、社會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社會參與學校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而在社會參與的力量中,家庭對小學生成長最為重要。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是整個社會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則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礎。所以,家長的教育行為是關系著孩子良好個性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關系著民族素質、國家命運的大事。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決定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是學校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敗的關鍵。家校心育的協同開展,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優勢,用家庭教育的優勢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學校教育指導家庭教育,即雙方優勢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補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優化。
目前,有關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學校如何指導家庭,認為學校在協作中起主導作用。這是因為:一方面現實中家長素質良莠不齊;另一方面,學校是從事教育的專門機構,擁有大量的教育專職人員,懂得兒童的身心特點和發展規律,能按教育規律科學地對兒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起主導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成為一個一致的過程。而如何深入進行合作,家庭在協作中的主觀能動作用如何發揮,未有較深入的研究。這就造成了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現狀,在實踐中存在著種種問題。
一、家校協同開展心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教師對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
我曾對本校部分學生家長,進行家校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家長認識到協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認識與行動存在差距。無論是與教師的談話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家長很少涉及或沒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從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看,大部分家長缺乏參與意識,沒有認識到參與是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或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專業人員的事情,是學校的任務,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一上了學,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兒地全推給了學校,從思想上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把家長參與看作是學校推卸責任、是學校無能的表現。
在對數十名教師進行的調查中發現,有個別教師認為“與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會工作得更好”,認為“后進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長的關心”,“家長讓孩子看電視太多了”,“覺得家長不關心他們的孩子”,“放棄了父母的職責”。有個別教師認為,家長一般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素養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長并不太了解,學校若組織家長參與心育麻煩太多,簡直是自討苦吃;或認為除了學校家長對學校的其他活動并不積極,他們跟教師在教育問題上存在不同的見解和期望,很難達成一致的意見。另外,一些學校認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個心理咨詢室或輔導室應付上級檢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談不上與家長合作;或只由個別教師面向少數心理有問題的學生,要與這些家長聯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化,熱衷于編家長讀本、講概念,搞形式主義。
(二)實踐中家校協作心育的誤區
1.目的不明,活動簡單化。在實踐中,一些教師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于家長,認為是家教不好。或者將家長會,家訪等家校協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長告狀的好機會,很少與家長協商解決問題。反之,家長也會有這種行為。有了這樣一道屏障,雙方根本無法平等地進行溝通合作。另外,學校開展的活動少有心理教育色彩,與班隊活動協同;或在家長學校活動時什么都講,沒有專題。
2.活動缺乏針對性,流于形式。學校開展的健康教育活動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目標籠統而空洞,內容龐雜而無序。往往是班主任認為必要時就進行,許多是有了問題才想起家長。即使是已經開展的活動,也往往沒有計劃、活動記錄和總結,在活動時間上時斷時續,只是圍繞幾個大的時期如期初、期末、節假日等進行,就是健康教育板報和小報也是幾個月才出一期,家長學校好幾個月才組織一次活動,隨意性、盲目性強,家長所獲得的也只是一些規勸性的知識和技能,很難遷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學校為中心,雙向交流少。許多學校在實踐中采用簡單的灌輸方法,僅僅把書報雜志上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傳欄或小報上,算是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家長會幾乎成了報告會——基本上是教師講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或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家長只是接收器。這種單向交流,處處以學校為中心,只考慮到學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專業人員匱乏,部分教師專業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協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教師。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無論從規模還是業務水平,都不能與現實的需求相適應。專業教師相當匱乏,一所學校專職教師一般為1名,而需要服務的學生達幾千人。部分教師盡管接受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的訓練,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由于教育教學經驗不足,還基本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有的教師倉促上陣,缺乏科學基礎知識,容易誤導學生,造成不良影響;有的教師只是講授心理學知識,并要求學生上課記筆記,劃重點,在對家長進行輔導的時候也是如此,這種重知識輕體驗的授課反而加重了學生負擔。另外,部分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擔憂……優秀師資的欠缺,是制約家校協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頸。
二、國內外開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國外如何開展家校合作
當今世界各國已普遍認識到,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僅靠學校單方面的努力是難以完成的,需要社會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為一些發達國家的學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美國學者按家長在學校合作中擔任的角色分為三類:
①家長作為支持者和學習者。家長以這種角色參與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小報、家庭教育咨詢、家校書面聯系、電話聯系和個別家長約見等。
②家長作為學校活動的自愿參與者。這類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長報告會、課外輔導、家長幫助指導職業實習和特殊技能訓練等。
③家長作為學校教育決策參與者。家長參與決策的具體合作方式有:家長咨詢委員會、教師-家長會、家長出任校董事會成員等。
2.我國開展家校合作的實踐
在我國,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種:
一是傳統的“家長會”。根據學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開學、期末考試結束或舉行大型活動之前,召集家長到校,溝通雙方的情況。
二是近年來興起的“家長學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為家長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識和技巧。
三是家訪。一般情況下,學校會將普防、隨訪和定期訪問結合。家訪可以具體個別地針對學生情況,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家校聯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家長對教育子女的主動性。
三、我校家校協同開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強化協作理念,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
1.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提高教師的認識和心育水平。學校要創設良好的家校協作氣氛,首先要培訓教師,讓所有教師明確協作的意義及目的,懂得學校與家庭的協作是教育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利益。另外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提高教師的心育水平。我校全體教職工通過定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如:①征定并閱讀《中小學心理健康》雜志;②請進來,2007年7月我校請山西大學心理教育專家劉麗老師、2008年9月請太原電視大學的張奠石校長為全校教師作專題講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專人到北京和哈爾濱參加了全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論壇;2008年10月校領導親自參觀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過這些方式一是讓教師學習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認識,增加自身素質;二是掌握協作心育的基本要領,以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為協作伙伴,視家長為教育資源,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
2.通過參與活動和針對性培訓,提高家長的認識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過每年落實“421”工程。即:4次家長培訓會;2次家長參與的親子活動;1次家長開放評價。
首先,每學年初要進行家長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參與教育的情況,及時捕捉信息。通過匯總,了解家長參與情況,已有的認知水平,進行針對性的培訓。①對家長所存在的心育問題,劃分類型,再有針對性地組織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能密切聯系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②組織專家與家長面對面座談,現場解疑。如:我校請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專家對全校家長進行專題講座,隨后進行了與專家的面對面交流;2008年請“知心姐姐”報告團的老師對全體家長進行賞識培訓;③向家長發放有關學習材料,并推薦針對性較強的書籍;④請學校的部分教師、優秀家長介紹成長的經驗,因為榜樣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最容易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產生隱性和顯性的綜合效應。2007年11月我校組織學校領導、優秀教師夏燕萍和袁巧榮分年級與家長進行座談;2008年5月邀請長治好家長周大淇對全校家長進行經驗交流;⑤學校有針對性、有計劃地組織一些親子互動的情境活動,如:每年5月的體育節,親子趣味運動會,設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與孩子的項目;11月讀書節,父母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們作為主要組織者,使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認識,并能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觀念,更主動地與學校協作。
(二)協調組織機構,促進家校協作升華
為鞏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須建立專門的組織協調機構。因為家庭和學校建立有效聯絡時,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力量可能很難達成目標,需要學校從制度方面對合作加以保障與鼓勵。
為此,學校應成立專門的協調機構,逐步形成從上到下的行政領導、主要負責人、家長委員會三方指導體系。行政領導負責抓具體協調工作,協調各方,齊抓共管,統一領導,形成合力;主要負責人實行指導與管理結合、扶持與檢查并重的工作方針,保證家校協同發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標明確,方案落實;家長委員中的專家、學者、家長代表負責調查反饋合作情況,通過舉辦培訓,經驗交流等方式,推動家校的有效協作,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三)從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長自身素質
1.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系列講座,傳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以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為家庭、學校的協作打好基礎。家長學校授課內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從學校工作出發,也從家長的實際需要出發,做到有計劃,有針對性。參加講課的有專家學者,也有學校的領導、教師,還有家長本人。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舉行大型心理健康講座以及經驗交流會,給家長提供相互學習的平臺。如:在聆聽了長治優秀家長周大淇的經驗介紹后,家長寫心得交流講座感受。另外通過參觀學生作品;召開小型家長座談會,共同研究個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如:2008年11月我校舉辦家長學校的代表座談會,讓家長學校的成員來到學校參觀校園、學校的設施設備、參加學校學生的早操、進到教室聽教師授課,并和校領導座談等;2007年5月,校長、心理教育的兩位專家和學校單親家長召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討,就單親家庭的教育問題展開了討論,為單親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訪是學校和家庭聯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訪制度。學校要求班主任每學年對學生普訪一次,對學生存在的缺點和問題,主動從學校、教師的角度承擔責任,不埋怨家長,不指責學生,和家長學生一起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學生進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開了全校教師集體家訪大行動,全校教師家訪一位結對的學困生和一位單親家庭的學生,走入學生的家庭,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并通過和家長的討論、了解,共同找到學生存在問題的癥結,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和辦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強宣傳和咨詢,讓家長和社會更多地了解并關注學校教育,形成積極參與教育的協作氛圍。利用學校板報、廣播、家庭教育小報等,指導家庭教育。請家長走進校門,參與學校活動,了解學校,重新認識學校,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舉辦親子趣味運動會;6月舉辦學生綜合展示活動;下半年舉辦“讀書節”親子共讀書并交流分享活動;英語節家長參與活動,請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活動,體驗教育,增強親子感情。
(四)挖掘社區教育資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區教育是時展的客觀要求。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更包括社區的、家庭的正規的、非正規的一切教育過程。實施家校合作,客觀上必須進行教育空間的拓展,開展全程、全員、全方位的社區教育,讓每個學生、每個家長,隨時隨地都有學習的機會,隨時都能感受到“教育場”的作用,從而提高家校協作的成效。社會的教育資源豐富多彩,如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公園等文化設施,各類工廠、機關、部隊,還有社會上各種文藝人才、英雄人物、離退休干部、教師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學校主動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把家長學校與各種形式的社區活動聯系起來,加強指導與引導,整合與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大環境。
總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協同開展,才能優勢互補,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資料
1、程正方 《學校管理心理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00.8
2、教育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2002.8頒布
3、沈貴鵬載《教育研究》 《關于心育的幾點思考》 2002年5月刊
4、姚本光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 東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