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改革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3: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師職稱改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師職稱改革

篇1

20xx年最新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細則目前,中小學教師職稱各自獨立,分別有三個職稱。改革后,兩者將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

在改革中,將原來相互獨立的中學與小學兩個教師職務系列,合并為統一的職稱等級和名稱,初級設員級和助理級,高級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員級、助理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職務)名稱依次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6月18日中金網)

并首次對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增加了正高職稱。經國家批準,部分省市將于近期推廣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使中小學教師實現新舊職稱的平穩過渡。

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負責人指出,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是提高中小學教師職業地位,鼓勵更多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從事中小學教育的重要舉措。

教師職稱制度配套改革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

事業單位取消編制,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同工同酬,增加社會公平,增加社會活力。縱觀關于北京高校這次事業編制改革的文件,卻是回避了高校中最嚴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的職稱工資問題。因為教師的職稱和財政經費、養老保險、住房補貼、出國交流都是息息相關的。教師職稱工資不進行配套改革,其他的改革都會流于形式。

首先,在高校內部,有編制的教師和合同制教師在工資待遇上并沒有太大區別。畢竟教師的待遇取決于職稱。職稱上去了,工資才會上去。而職稱對于教師來說卻相當于有編制的,名額有限。教師從講師到教授,其工作內容幾乎沒有發生任何的改變,但是待遇卻相差不少。這說明教師當前的職稱工資和當前的事業單位 工勤崗等其他崗位一樣,屬于新型的同工不同酬,并且更具有隱蔽性。

其次,由于各個地區和各個高校關于教授的認定條件并不一致,而且動態變化,這就導致了某些學校的講師水平甚至遠遠高于某些地方的教授水平。而職稱工資導致了跨學校的同工不同酬現象。而我們現在的人才流動大都還只是看當前職稱,這種職稱制度也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動。

再次,在編教師的退休工資里面,職稱是決定性作用。哪怕是退休前一天獲得教授職稱,退休金也會大幅度增加。這和當前的社會保險制度多繳多得是相違背的。對于其他教師的付出也是不公平的。更何況現在諸如住房公積金等很多分配方式都合職稱掛鉤,這更加劇了校內教師間的工資待遇差距,加劇了同工不同酬的程度。

最后,高校作為事業單位,教師無論是否在編,教師的工資待遇都是需要財政撥款,討論教師在編與否其意義并不是很大。這幾年合同制教師的探索也證明了這一點。對高校影響最大的并非教師的編制而是職稱崗位的多寡和職稱工資的公平性。高校行政編制的控制、工勤崗和服務崗推向社會可以減輕高校負擔,使得高校能夠輕裝上陣,但是教師編制和職稱的改革卻可以激發高校教師們的創造力,孰輕孰重,一目了然。所以,沒有高校教師職稱崗位和工資的編制改革,是不完善的改革。

20xx教師職稱改革:申報條件一、擁護黨的領導,胸懷祖國,熱愛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牢固樹立愛與責任的意識,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二、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及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在教育教學一線任教,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義務。

三、身心健康。

四、中小學教師評聘各級別職稱(職務),除必須達到上述標準條件,還應分別具備以下標準條件:

(一)正高級教師。

1.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發揮了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等工作任務,教書育人成果突出;

2.深入系統地掌握所教學科課程體系和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業績卓著,教學藝術精湛,形成獨到的教學風格;

3.具有主持和指導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并廣泛運用于教學實踐,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4.在指導、培養一級、二級、三級教師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在本教學領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認的教育教學專家;

5.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并在高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二)高級教師。

1.根據所教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想實際,能有效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比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等工作,教書育人成果比較突出;

2.具有所教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業績顯著,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

篇2

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實施辦法》適用范圍主要包括全省普通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及各級教育科研機構、電化教育機構、青少年宮等校外教育機構中的在職教師和教研人員。民辦中小學校可參照《實施方案》,參加中小學教師職稱申報評審。

《實施辦法》明確,在職稱體系建立上,將原來相互獨立的中學教師職稱系列與小學教師職稱系列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在職稱等級設置上,改變原來中學教師最高等級為副高級,小學教師最高等級為中級的規定,統一將中小學教師職稱設置為五個等級,資格名稱依次為:三級教師(員級)、二級教師(助理級)、一級教師(中級)、高級教師(副高)和正高級教師(正高),與原中小學教師職稱的對應關系是:三級教師對應原中學三級教師和小學二、三級教師、二級教師對應原中學二級教師和小學一級教師、一級教師對應原中學一級教師和小學高級教師、高級教師對應原中學高級教師。也就是說,中學教師在原中學高級教師(副高級)的基礎上,可申報評審正高級教師;小學教師在原小學高級教師(中級)的基礎上,可申報評審高級教師(副高級)和正高級教師(正高級)。

此外,《實施辦法》還包括按照突出師德素養、教育教學業績的導向要求,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切實改變過分強調學歷和論文的傾向;按照社會和業內認可的要求,建立健全同行專家評價為主的業內評價機制兩方面的內容。

據了解,云南省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工作將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首次評聘,初步實現制度入軌,具體步驟為:6月底前完成資格過渡,8月底前完成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的評審和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的申報推薦工作,10月底前完成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評審工作;2017年全省轉入常態化評聘。

雙江縣多種措施抓實教育精準扶貧

《云南日報》消息 雙江縣圍繞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把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謀劃,把群眾素質提升工程作為推進脫貧攻堅工作8個重點之一來抓,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子女入學難,實施貧困村、直過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

自2014年起,雙江開始實行高中階段免學費入學,統一由縣財政撥款支付。去年全縣財政收入達48 356萬元,教育投入達到25 666萬元。從2014年至今共免除高中學費416.72萬元。“2017年要實現全縣貧困村幼兒園全覆蓋,學齡前兒童入園(班)率達到90%以上,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確保無因貧輟學學生;繼續實施高中免學費教育,農村貧困戶幼兒入園每生每年補助300元,2018年起實施14年免費教育。”縣委書記黃光富介紹。

加快實施教育扶貧,雙江縣全面落實少數民族教育優惠政策,深入實施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工程,每年面向全縣招收品學兼優的4種主體民族學生各15名,縣級財政給予每人每年補助1 000元,并實行動態管理、重點培養。

篇3

一、轉變觀念

教師只有在教育教學行為觀念上同課程改革接軌,教育教學行為才能按照改革的要求入軌,才能培養出具有較高素質和水平的學生。

教師要更新的教學理念,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合作創造的過程;繼續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并能充分關注過程和方法,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要幫助和指導學生建立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開展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鼓勵合作學習,促進相互交流,實現共同發展;要尊重學生人格,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相信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在學生之上的傳統師者等。

二、轉變教師角色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和教學行為要轉變。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可按這樣的步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師生互動、解決問題—鞏固反思、總結歸納。在教師提出問題時,要創設好問題的情境,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建構活動,通過互動來實現。這樣教師的角色就不僅僅是教材的執行者、使用者,而是教材的開發者、課程的創造者。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究。教師不僅參與學生的討論,而且積極引導,對學生提出的意見、問題,給予及時、積極的評價。教師的活動“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變成了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參與者、合作者,是全心全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朋友。最后,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而不再僅僅是告訴學生答案。

教師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去掌握已有的經驗或現成的結論,而在于啟發學生會理解,掌握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重要的是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政治教師更要完成由傳授者、操練者向啟發者、引導者的角色轉換。當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具有傳授知識的高超本領,而且還必須掌握指導學習的科學方法、溝通交流的精湛技巧、啟發引導的絕妙藝術。

教師要實現角色的轉換,其立足點是要充分體現人文精神,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參與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閱讀自學,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有利于學生形成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教師要創造性地教,教會學生創造性地學。

三、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品質

傳統的教學論強調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前人已經有的認識。這對于學生來說屬于間接經驗,無形中抹煞了學生的探究、發現和創新的品質,妨礙了他們的操作、觀察、質疑、猜想、探索、歸納、類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發展。筆者深刻認識到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教師要努力變過去“接受性、維持性學習”為“研究性、發展性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來上課,下課帶著思考離開課堂,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潛能。

四、發揮思想政治課功能,推進學生養成教育

立足學生行為的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個復雜的、漸進的過程,其道德觀念、道德面貌是從他們的行為舉止上表現出來的,并且是在他們的實際行動中形成和發展的。

思想政治課應發揮應有的功能,政治教師也應積極配合學校及班主任做好這項工作。行為規范重在養成,應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加強引導,優化德育環境,突出實踐培養,促進養成教育。

一是建立健全相應的校紀班規,做到行為規范要求制度化、系統化、規范化。

二是強化日常管理落實,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監督考核辦法,實行“一日常規”檢查和階段性檢查,及時、準確地考查學生的行為表現。

三是大力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利用社會優勢,切實加強對學生課余時間和校外活動的指導和管理。

四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感受道德、踐履道德,選擇行為方式。

五是充分發揮教師的為人師表、率先垂范作用。教師要以身立教,以人格影響人格,以道德感召道德,要向學生展示正確的社會思想、道德規范的行為模式。

六是在學科教學中要有機滲透德育,制定學科教學的德育目標,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形成全面育人、教書育人的良好氛圍。

篇4

關鍵詞:工作過程為導向、教學方法、課程體系改革、實做任務式教學、工作任務式教學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bridge project to narrow the goal of training, course system and the actual work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iation between, must be teaching reform. Papers to the task of do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o work task module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method for example discusses teaching the superiority of the organization process. Emphasize shall be made i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drive the working process as the guidan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 reform, as long as this difficult in the reform of taking the first step, this reform will win out. This is my model reform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think the results.

Key words: process as the guidance, teaching metho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and practice teaching, job task of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目前,多數職校已經認識到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與社會現實要求之間的偏差,由此而引發的課程體系改革勢在必行。道路與橋梁施工專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只有真正擺脫了傳統的“科學本位”的職教模式,建立“能力本位”的職教模式,才能真正地以職業教育促進行業發展。然而要想讓學校的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的技能培訓直接掛起鉤來,是需要多方面的變革和努力的。多年沿用下來的教學體系、龐大的學生群體、真正意上的校企合作難等很多問題,都給理想中的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教模式的建構帶來了極大困難,整個改革過程任重而道遠。

萬事開頭難,在思想開放、方針明確的前提下,我們該如何邁開第一步呢?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一個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最該變革也最容易改變的是教學方法。我們應該以教學理念制定教學方法,以教學方法調整課程內容,以教學內容重組課程體系。用教學方法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線地位,培養學生去關注工作任務的完成和知識的學習之間的聯系。

以往教學改革的思路都是從大的方面到小的方面,需要先確定教學理念,然后在這樣的理念下完成制定教學體系、編制大綱、編寫教材、制定授課計劃等一系列工作,最后才談教學方法選用問題。而在此時教學方式方法的選用早已經受到了教學大綱、教材和授課計劃的層層制約。

在從事了多年教學工作后,我體會到,不管編寫的教材中知識多么準確案例多么生動,如果沒有合適的吸引學生的教學方式予以表現,就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那么這種教材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堆紙張;不管教學計劃的知識體系是多么完善,如果與學生樂于接受的認知過程相違背,不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的積極性,那么這種教學計劃對于教師來說僅僅是筆畫的組合。學生如果不高興接受,一切教學改革工作都沒有意義。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體系改革要想最后成功實施落實,就必須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促使學生樂學好學主動學。教師使用一定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最直接的途徑,教學方法的選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可以說教學方法的選用是一切教育改革措施落實的最后一個重要環節。我們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在教學理念思路清晰、人才培養目標明確、教學總體內容組成確定的前提下,先選定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再根據教學方法安排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過程,并在考慮了對時間、場地的需要后安排授課計劃;我們先選定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再圍繞著依照某個模塊的教學方法制定的授課計劃,去大膽地重組原有知識結構體系、安排教材的內容。我覺得完全可以這樣做。為了滿足教學方法的需要,并適應學生樂于接受的認知過程,甚至可以把多個學科知識穿插在一起組成教材,或是一個學科同時使用多本教材。我相信,課程模式改革的全過程,授課計劃、教學大綱、課本教材的內容和形式都永遠是為培養相應的人才這個目標而服務的。

根據我在教學第一線工作的切身體會,和在學生群體中調研的結果,我認為實做任務教學和工作任務式模塊教學這兩種教學方式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這兩種方式都很好地以明確的工作任務和實際問題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的積極性。下面我舉兩個教學中的實例來說明以實做任務和工作任務模塊這兩種教學方法為前提,組織教學授課的優越性。

第一個例子,我選用筑路材料這門專業基礎課中水泥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通過對比來說明以實做任務教學方法組織授課過程的優越性。

常規教學中對于水泥相關知識學習過程是這樣的:

先是水泥的六種分類,接著是水泥的生產工藝,然后是水泥的化學成分以及成分不同所帶來的水泥性質的不同。以上內容都是以文字和化學符號的形式表現的,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沒有直觀了解,學習時都提不起興趣。幾種水泥的不同只是名字上文字的區別,水泥的組成也只是一堆化學符號。

然后學習的是硅酸鹽水泥的水化、凝結和硬化內容。這里內容又多是以化學方程式來說明問題的,而且有一定的時間跨度。學生聽來聽去又是一頭霧水,一點興趣都沒有。

接下來是水泥性質的學習。對于細度、水泥靜漿標準稠度、凝結時間、安定性和強度這幾種性質又是幾課時的講解。學生聽來聽去總是把握不住重點,五個性質都講一遍后,回過頭來知識點忘了一大半。

最后是做試驗,學生非常喜歡這種授課方式。所以他們總是把全部精力和熱情放到了試驗實做上,忽略了實做與理論知識的結合。試驗完畢后,可能學生對試驗的過程會保留一段時間的記憶,但是對先前學習的知識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凈。

如果用實做任務的教學方式來組織教學的話,可以按照以下順序安排授課過程:

一、先給學生觀看水泥膠砂試驗錄像并簡單講解。然后給學生分組,在學生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各組不同種類、不同強度和細度的水泥,讓他們分組去模仿水泥膠砂試驗。這樣,授課剛開始就以實做模仿任務吸引了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都吸引到了眼前的水泥上。

二、做抗壓、抗折試驗,同樣的試驗過程卻由于水泥種類、性質的不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試驗結果。由于學生先前并不知情,所以相互對比之后必然產生疑問。此刻學生主動找出原因的積極性十分高漲。

三、先用抗壓、抗折數據解釋水泥強度標號,再講解水泥的不同種類。以上內容都是在試驗后的實物前對比講解,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和深刻的記憶。這時學生對于水泥的強度標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接著介紹水泥生產過程,學生仍然能保持著興趣。再聯系試驗數據和生活現象介紹水泥化學組成,學生也不會厭煩。

同樣的思路,完成水泥凈漿標準稠度試驗,之后講解細度、凝結和硬化相關知識,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從上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教學的主要內容沒有什么大的變化,但是以實做任務的教學方式作為前提和主導所安排的教學順序,更適應學生的認知過程,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顯著。現場工作過程中有很多這種實做任務,而以往在教學安排中我們常常只把它們當作實訓,當作學習后的上崗實習等。

按照我所提出的以教學方法改革帶動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我認為應該把實做任務提升到主導的地位,發揮實做任務的主導性,進而調整出學生樂于接受的認知過程,制定嶄新的教學計劃,再適當拆分重組教材內容,這樣會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個例子,我選用地基處理為例,通過對比,來說明以工作任務模塊的教學方式組織授課過程的優越性。

地基處理的內容在公路概論、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多門課中都有體現。在常規教學中都是先簡單介紹濕土、軟土的基本性質,然后就是換填法、夯實法、擠密法等等一些常用地基處理方法的介紹。學習了這部分內容,即使在不同的科目中學習多遍,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也就是記憶文字,學習興趣不濃,無法使理論知識和現場實際相結合。

如果用工作任務式的教學方法來組織這個模塊的教學,可以按照以下順序安排授課過程:

一、班級同學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拿到不同的不良地質土質和路基荷載情況,但任務相同,都是要回答應該通過怎樣的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地基處理方法對地基加固,保證使用過程中不發生地基沉降。以工程實例引領學生進入到了地基處理這個工作模塊情境中,實際問題激發學生挖掘答案、繼續學習的動力。

二、各組學生分別介紹自己工程實例資料的地質情況,教師進行簡單分析后,由學生總結濕土、軟土地基的共性。這個環節學生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生參與和繼續學習的積極性。這個部分還完全可以加入土力學中不良土質特點的相關內容。

三、提出評價現有地質情況能否符合路基荷載作用下的使用要求這個問題,引出地基承載力計算和現場地基承載力檢測這兩部分教學內容。

四、介紹地基處理方案,然后每組學生選擇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處理方案來完成自己工程實例情況的任務。完成后每組選出最優方案,并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說明選擇這個地基方案的原因。

五、提出如何實施這個方案的問題,引出各地基處理方案施工方法這個教學內容。

到此,地基處理模塊內容教學全部完成。按照以上的思路來安排教學計劃,需要穿插工程地質、土力學和路基路面至少三門課程的知識,對現有的教材內容有很大改動,涉及到學科間的雜糅,對教師也有更高的要求。這個思路實質上是以工作過程中的幾個問題把整個模塊分割成幾個部分,學生又按照這幾個部分學習相關知識。可以說采取這樣的教學思路,就使學生學習的認知過程,與他們未來現場工作流程相同。對于一個完整工作模塊來說,這樣的認知過程思路連續、內容完整。學習中,在解決了一個個問題的同時,就是在完成地基處理這個大任務中的每個小任務。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自己以后在這個模塊中的工作內容,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的需求,又以任務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完成任務的積極性。這不就是我們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所希望最終達到的目標么?但回過頭來看,我們實際工作中最先確定的是工作任務式模塊教學方法。可見教學方法的選用,對教學改革的全面影響。

用教學方法改革帶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教課程模式改革,這就是我對職教課程模式改革的思考結果。

在此我要強調兩點:第一就是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含義的理解。我認為它并不僅僅是教學環境要更接近工作環境,教學內容要更接近工作需要,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認知過程要更接近工作流程,然后按照這樣的認知過程安排授課計劃、教材和大綱。第二點要強調的是教學方法改革是職教課程模式改革實做工作中的第一步,它最先要貫徹的是“工作導向”精神,其后但同等重要的是達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實做任務教學和工作任務式模塊教學這兩種教學方法,是我提出的觀點的具體體現。

教學方法本來多種多樣,工作在第一線的廣大教師群體又在不斷地探索和創造新的教學手段,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既適合“工作導向”精神又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出現。這就將為道路與橋梁專業各個知識模塊提供更多的實現教學目的新思路。當然,這只是萬里第一步,后面編制適應各模塊教學方法的授課計劃、教材大綱、課程標準和書本教材的工作量是十分繁重的。盡管任重而道遠,但是只要邁出用教學方法改革帶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教課程模式改革這艱難的第一步,端正了出發點,找準了方向,在后面的改革道路上我們一定會越走越快,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教課程模式改革終將勝利。

[參考文獻]

[1] 武昕.構建工作過程導向的職教課程模式[Z]

[2] 蔣慶斌 徐國慶 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 [G]《職業技術教育》2005-22

[3] 楊金土 職業教育的“現代”理念 [G]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06-3

[4]李政儀.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8-17

[5]雷軍環. 軟件技術專業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J]. 職業技術教育,2008(8):13-15.

Teaching method reform drives to

篇5

關鍵詞:控制工程基礎 教學改革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3(c)-0-02

《控制工程基礎》是該校測控技術與儀器、車輛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等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主要運用控制論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思想方法,分析研究機械工程中有關信息的傳遞、反饋及控制等有關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學會信息處理和系統分析與綜合的基本方法。由于所研究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對工程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

該課程在整個知識結構框架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聯系機械與電氣技術、液壓技術以及動力工程等技術的紐帶,是基礎理論學習到專業知識學習的橋梁,為設計機電控制系統及進一步研究學習控制理論打下堅實的基礎。

同時,由于《控制工程基礎》是一門理論性與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學科,且與數學學科聯系緊密,課程內容較為抽象,具有作圖和計算多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思索和總結,探討在新的教學模式體系下,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和更好的培養學生。

1 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內容多,學時少

本課程是一門較為開放的學科,涉及的數學知識、電子技術等其他學科的內容越來越多,尤其是隨著計算機的發展,新內容不斷涌入,控制論的知識越來越豐富,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學時卻被一再壓縮,目前已減少至38~40學時(其中還有4個學時的實驗內容),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越來越

突出。

(2)實驗單一,理論與實踐脫節

實驗是理論教學的不可或缺的有益補充,同時也是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原動力的主要方面,然而,目前由于近幾年招生規模的擴大,實驗室設備明顯不足,通常采用三、四個學生一組的方式,就造成學生沒有動手的機會,更給缺乏學習主動性的部分學生提供不做實驗的借口,而且實驗室所開設的實驗大都是驗證性實驗,缺少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造成學生理論與實驗、實踐環節脫節,根本無法滿足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的需要。

(3)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教科書是信息傳遞的主要媒介,還有黑板、粉筆、掛圖、模型、儀器等,雖然有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但仍停留在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為載體,照搬教材文字和內容進行教學的方式,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這已大大不適應信息社會對《控制工程基礎》教學的要求。

(4)考核方式單一

在中國傳統教育中,考試作為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師教學活動的唯一標準和方式[2],抹殺了個別學生的個性發展,這種考核方式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必然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過分追求考試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忘記了學習的本質,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也缺乏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創新的動力。

2 課程教學改革的若干方法與實踐

為適應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滿足培養應用型機械工程技術人才的需要,我們課題組全體教師對《控制工程基礎》課程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實踐,具體如下。

(1)優化教學內容

根據控制理論的學科的發展趨勢,結合我校對機械類工科學生的人才培養的整體要求,教研室全體教師集體討論,在既注重強調基礎訓練、抽象思維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又符合時代特色和學科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制定新的教學大綱,優選合適的教材,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增加了實際工程中經常用到的根軌跡法和現代控制論的初步內容,強化MATLAB軟件在控制領域的應用內容,刪去一些不夠典型且已陳舊的例題和習題,取而代之的是與工程應用結合緊密、具有代表性的習題和例題,精簡了一些要求過高的內容,比如高階系統的時間響應分析、信號流圖和Mason公式以及赫爾維茨判據內容,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能保證對控制論整體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加強實驗教學

注重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結合,針對以往實驗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在實驗內容設計時,正確處理課程內容的技術性、綜合性和探索性的關系,以驗證性實驗為基礎,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的比例,在已有2個實驗的基礎上增加了系統的頻率特性測試及校正、PID調節器設計等實驗[3],這些內容突破傳統的實驗模式,既有實物的實驗,也有計算機軟件模擬仿真的實驗,例如我們在針對一階系統、二階系統的典型輸入信號的時域響應的實驗時,我們只給出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一種是在實驗室搭建真正的電路,另一種是采用計算機仿真軟件如MATLAB或MULTISIM實現,或者讓二者結合,互相驗證,從而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結合自己的興趣點,完成實驗內容,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

(3)教學手段多樣化

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科學合理地有機結合,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多媒體課件,一定要精心組織內容,絕對不作教材內容的“搬運工”。課件將工程實踐中與教學相關的圖片、視頻等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信息量大,且時常更新,做到短時間內傳遞大量信息,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工程實物結合[4],有效地彌補了教材的不足,使學生的理解、體會更加深刻,順利地突破這些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授課時,絕對不局限于僅僅做一個幻燈片的播放者,不能一味地依賴課件,一定要結合黑板板書等傳統的授課形式,或者做一些簡單的推導和證明,注意學生課堂上的反應,對學生進行啟發,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既做到在有限的課堂提供給學生盡量多的信息,又盡可能地留給學生做筆記的時間和思考問題的空間,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運用,使教學效率及效果得到真正意義上的

提高。

(4)建立信息反饋平臺,教學相長

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從控制論的角度來說,理想狀態應該是一個帶有信息反饋的過程,該過程可用圖1所示的方框圖來表示[5]。所以,如果要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信息反饋平臺必不可少,我們采用利用網絡、QQ群、課外學習小組、課后作業、課后答疑、平時測試、課堂提問等多種方式,有效地和學生建立了學習情況的反饋機制,通過這個平臺,根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研究和調整教學方法,適時改變教學進度和節奏,教學相長,把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不同的主體緊密的聯系起來,使得教師應傳授的知識與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的誤差趨近于零。

(5)豐富考核方式

根據控制工程基礎對理論性和實踐性要求都比較強的特點,在課程考核方面,我們嘗試采取理論考核、實驗考核和平時考核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合理分配三者之間的比例,其中平時考核占20%,主要由平時上課出勤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回答問題情況等組成,實驗考核占30%,主要從實驗態度、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完成情況、實驗報告等組成,考試占50%,采用開卷和閉卷相結合的靈活方式,對于常識性、客觀性的內容采用閉卷形式,開卷主要以主觀應用型題目為主,避免學生花大量時間死記硬背公式,著重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應用能力(圖1)。

3 結語

《控制工程基礎》作為工科機械類專業中的一門核心課程,對學生的工程能力的培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教學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在工程實踐中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多年來,我們教研室全體教師一直以此為目標,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嘗試進行教學的改革和探索,初步形成具有校院自身特色的教學模式,達到了較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學質量得到了持續改善,適應對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若青,羅學科,王民.控制工程基礎及MATLAB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蔡文伯.改革考試制度培養創新人才[J].教育發展研究,2000(12):47-49.

[3] 宋小娜,喬文生,孫帥.機械控制工程虛擬實驗平臺的開發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8(5):54-56.

篇6

關鍵詞:崗位任職教育;教學施訓改革;航空器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9-0119-02

《航空器材》課程是依據航空器材管理專業士官大專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航材保障部隊實際,按照“突出任職需要,強調技能素養”的原則設置的一門課程。本課程在士官大專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中屬于主干課程,是后續崗位任職課程的基礎。因此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影響著學員后續課程的學習。筆者緊貼學院辦學轉型精神,結合器材課的教學經驗,從航空器材的課程基本屬性出發,分別從課程目標、課程理念、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辦法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探討。

一、課程目標

學員通過《航空器材》課程的學習,能夠熟悉航空器材的功用、構造,掌握各類機載設備器材的型號命名規則以及其表示方法,熟練掌握航空器材在日常接收、發付和保管中的基本特點、要求,具備獨立進行航材接收、發付和保管維護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航材工作作風和綜合業務素質,最終達到國家職業技能鑒定中級保管員水平。

二、課程理念

本課程立足航材保管員的崗位任職需要,緊貼部隊一線航材倉庫器材管理實際,結合士官層次崗位任職教育的特點,堅持“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強化理論結合實際,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員實踐技能。

1.以任職崗位需求為依據,構建航空器材內容體系。本課程以航空器材倉庫保管員的任職需求為主線,以航空器材收發保管能力為牽引,在內容的選取上以常耗器材為主體,兼顧器材屬性,突出夠用,兼顧自學,科學構建航空器材的內容體系。

2.在教學目標上以能力培養為主,培養學員過硬的專業素養。本課程旨在使學員形成航空器材的識別保管能力。航空器材在航材目錄上約有幾萬項,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學員的培養過程中,重點以方法引導,教授分析問題的方法,杜絕授人以魚,為其后續其他崗位任職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到部隊后的持續崗位任職發展奠定基礎。通過對部隊的深入調研,將優秀航空器材技師和優秀航空器材保管人員的案例,不斷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將活生生的實例,擺在學員面前,使學員體會到“所學即所用”,徹底擺脫“理論知識無用論”,充分認識到航材保管工作的持續性。

3.在教學方法上以啟發式為主,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在教學方法上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和成熟的航空器材保障案例,引導學員自主學習;確保學員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樂于探索,勤于思考,掌握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結合后續的職業技能鑒定和組訓能力考核以及總部對學院畢業學員的聯合考核的標準要求、成績認定和學籍處理辦法,充分調動學員的憂患意識,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

三、課程內容

本課程內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根據學員崗位需求確定內容模塊,結合學員實際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深度結合工作工程,進行航空器材自身屬性挖掘。

1.明確崗位需求,重組教學內容模塊。結合學員保管員的崗位特點將課程內容重組為四大模塊,即儀氧模塊、電氣模塊、電子模塊和照救模塊。四個模塊相互獨立,自成體系。新的內容體系以器材屬性、消耗規律和送修工廠為分類依據,更加貼合學員的崗位需求。

2.依據學員特點,進行教學內容調整。通過交流,發現學員知識基礎較弱。作為任職教育課程必須以知識應用為主,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減少器材原理、電路、氣路等復雜問題的內容比重,刪除知識性強的模塊,重點突出在崗位任職中的高發環節,例如器材的收發注意事項,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注意的問題,在采購修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問題等。

3.依據工作過程,進行知識深度挖掘。在以往的教學中內容以功用、結構、原理、供應特點、保管要求為主要模塊進行闡述,對器材送修、籌措等信息沒有提及。在本次改革中,結合學員特點,去除原理。結合崗位工作過程,新的內容以分類、功用、結構、籌措屬性、保管屬性、送修屬性展開,完全符合工作過程,且結合器材特點環環相扣。

四、教學方法改革

《航空器材》課程是一門崗位任職課程,從工作中來,到工作中去,具有內容跨度大,涉及學科廣,模塊間聯系弱等特點。學員知識基礎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多數學員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因此教學方法改革重點是學員學習興趣的提高、知識趣味性的增強和理論實踐的有效結合。

1.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員主動去學。通過與學員進行深入交流,以及幾天課程的施訓,發現學員對課堂講述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而且經過和多名教員交流發現,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而與此同時,學員對部隊實際發生的案例或者部隊進行考核的一些情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針對這一特點,改變本課程教學施訓模式,變“教員傳述知識”為“學員學習知識”。在本課程中的做法是采用啟發式教學。

如何實施啟發式教學?途徑如下:(1)創設問題情境;(2)啟發式提問;(3)討論與議論;(4)利用知識的遷移性進行總結。將教學與實際需要交織在一起。例如,在講述電臺的過程中,材質、構造、分類屬于供應保管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首先介紹基礎知識,然后將法規融入,最后將保管、供應屬性引出,也就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將這一部分應用啟發首先提出問題,我們根據已有知識,根據法規和以往器材課的經驗提出問題;其次,分析當前該器材在保管過程中需要注意那些問題,然后根據學員發言情況,不斷引出新的問題,進行深入地討論;最后,將發言情況進行總結,最終得出該類器材在保管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啟發式教學的實施,不但可以提高學員思考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掌握基礎知識,達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典型帶一般”,類比式教學。由于課時的關系,課堂講述的過程,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典型器材,進行典型講述,使學員掌握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其他器材進行類比式自學。

例如在電氣模塊,電路設備器材單元,器材非常多。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對實際需要進行調研,掌握常用的器材以及日常器材保障過程中有特殊需求的器材。在調研中發現,滿足需求的器材,只有屬于電路連接的航空導線和屬于電路安全的保險絲。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把這兩種器材作為典型器材進行詳細分解,總結一種分析器材籌供管儲運修屬性的方法,讓學員按照這種方法進行后續自學。

3.注重教學實踐,理論與實踐并重。士官作為航材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航空器材保障的執行者,是航材保障效率的主導者,只有貼近崗位任職工作,用實戰的標準進行評價,才能確保在未來戰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因此需要將學員放在航材保障現場進行任務演練,在實際演練中強化學習效果、鍛煉器材保管維護能力和尋找自身不足進行查缺補漏。在課時安排上每個模塊都安排了部隊實踐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通過有經驗的保管員進行實地講解和實際操作,達到眼見為實的目的,然后選取典型器材,進行實際操作,鍛煉動手能力。

五、評價辦法

評價是檢驗學員學習效果和教員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本課程采取實做技能評價和理論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評定學員學習效果。實做技能主要考核學員對器材日常保管維護能力的掌握情況,學員通過角色定位、虛擬任務,進行知識應用考核。理論評價主要考察學員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兩種考核方式相結合達到最終的培養目標――懂理論,會實踐。其中技能考核占總成績50%,筆試占總成績50%。

1.技能評價,分為平時表現和結業考核。平時表現主要包括學員的出勤情況、實習報告的完成情況、日常實踐的完成熟練度和理論教學課堂活躍度。結業考核針對考核大綱和崗位工作過程,考核學員的動手能力,以及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充分夯實崗位技能,避免眼高手低,確保畢業即可就業,就業即可上崗,縮短由新手到熟練工種的時間。評價實施過程中,借鑒國家人力資源保障部進行保管員技能考核的形式,采用抽簽的形式進行試題選擇,確保技能考核的全面性和獨立性。

2.理論評價,針對航空器材保障過程中的常識性內容進行的評價。該部分采用筆試和口試相結合的辦法進行。口試的進行主要彌補實驗室教學條件的不足,對于有些操作時間較長或實驗室無法實現的科目,通過口試的方式進行評價。筆試則是考察學員對常識性內容的掌握程度,該部分考核是采用試卷庫的形式完成,完全教考分離,確保考核的公平公正。

通過對幾期學員的回訪以及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的研究發現,全過程考核效果明顯。

六、結束語

教學目標定位明確,教學內容貼合實際,教學方法手段多樣,達到士官中專航空器材管理專業崗位任職教育的最終目的――為航空器材倉庫保管員以及統計員、封存員的任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滿濤.新時期士官教育方式方法探討[J].西安通信學院學報,2005,4(4).

篇7

課程教學的原因

按照教育部頒布的16號文件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高職院校各專業培養目標的主要內容之一,《施工制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基礎課程,課程主要內容有:制圖基礎知識、投影的基本知識,點、線、面和三面投影等。

1. 高職學生學習的普遍現狀

隨著高考改革,高職院校的生源情況也隨之發生變化,單一化的生源時代已經過去,各高職院校的環藝專業面臨的是普高生、藝術類普高生、中職生、注冊生多生大融合,電子產品的極大豐富和網絡的快速發展,使得學生們面臨的誘惑無處不在,整體上學生本身的自控能力不強,使得學生更容易分心。

2.教學現狀

《施工制圖》內容較多,不少教師照本宣科,不能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增刪,優化組合,減少部分較深、少用的內容,學生學習的興趣難以提高,專業基礎不能夯實,為后期其他專業主干課程增加困難。

改革課程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1.教學方法

(1)實物教學法

學生在接觸《施工制圖》之前,專業基礎比較薄弱,設計思維還未形成,專業表達的能力較弱,對空間感念,三維空間體的概念欠缺,在繪制室內設計工程圖畫法幾何之前,采用實物練習,讓學生直觀了解平面、空間下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要求學生能在紙上繪制所觀看的實物輪廓,先草圖繪制,再逐步精確繪制。

(2) 臨摹法

臨摹原只按照原作進行仿制書法和繪畫作品的過程,在對空間里點、線、面、體有一定了解之后,適當安排一些施工圖紙、工程圖紙給學生進行臨摹,由簡單到復雜,在臨摹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真實的施工圖紙和空間圖片兩種材料,不是簡單的臨摹,在臨摹的過程中,需要空間進行分析,經過實踐證明,通過臨摹可以達到以下效果,一是使得學生逐步了解圖紙的規范繪制,二是讓學生在臨摹后獲得較大的成就感,也可以提高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

(3)項目教學

本課程是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主干技術基礎課。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工程規范的手工繪圖能力、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和識圖能力以及繪圖的實際技能。項目教學中項目的選擇至關重要,項目選擇必須目標明確,要明確項目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兩者有一定的系統性,能激發學生主動性,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工作任務確定具體項目,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是:制圖基礎,幾何制圖;第二是室內裝飾施工圖(含平面圖、立面圖);第三建筑施工圖(含建筑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以第二大類:室內裝飾施工圖為例,我們采用的一個項目就是:繪制宿舍平、立面圖,由教師對宿舍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明白本項目需要學生了解要完成此項目所需要的知識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要求繪制自己所住宿舍的平、立面圖,且多角度拍照以便后期考核時比對信息。

(4)網絡教學

網絡的快速發展,為獲取更多的學習資源提供了便利,逐步建立課外互動學習模式,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為學生解答問題,下達項目任務,共享學習課件,網絡為教學通過了便利,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拉近了老師與學生距離。網絡越來越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方式。

2. 教學手段

傳統的黑板教學顯然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需求,通過運用多媒體或課件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采用,現代技術的適當使用,可以幫助學生的認識從感性逐步過渡為理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授課教師進行演示的同時,安排與學生互動環節,即提高了授課教師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會帶動課堂氣氛。

3.考核評價方式

首先考核的內容和標準要適應發展,單一的考試考核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為了與教學改革相適應,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知識能力素質相結合的考核制度,考核方式也應進行變革,將統一考試與多樣化考核相結合。對原有的考核方式進行重新安排,將簡單的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進一步細化,學生分組,作品分類,采取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方法,將課外練習納入考核內容,同時將簡單模型制作、大作業、團隊協作等結合起來,對學生學習該課程進行全方位的評定。

4.現場參觀實踐

部分院校因多種因素往往忽略了現場參觀實踐,課堂教學與項目教學雖然能提高學生紙上或電腦上的動手能力,但現場參觀實踐,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圖紙上的線與實際中不同材料所形成不同“體”的差異,讓學生對不同角度的立面有了直觀的了解,參觀實踐的內容按照擬定的知識要點進行,觀后學生上交參觀報告,也是對學生理解專業知識的一個檢驗方法。

雖然實際工作中《施工制圖》是全部采用電腦軟件繪圖,但手工制圖必不可少,手工制圖是基礎,學生必須手工練習,親手體驗制圖,才能對制圖中各種規范圖標有清晰的感受、認知,才會牢記制圖標準,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和項目實踐,學生識讀專業圖的能力明顯增強,不斷提高繪制圖紙的能力以適應工作需要。

篇8

一、與課程特色相結合,完成教學目標設計

在中職學校中,大部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都比較弱,正是因為如此,教師的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其需求,需要完成教學模式的轉變,將能力培養作為主線,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的融合。需要對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有效突出,將就業的實際情況作為重要參照,從而為學生可以順利就業提供重要保障。

在計算機動漫與游戲設計專業中,影視后期制作課程占據著重要位置,是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對于影視后期制作課程來說,需要同課程特色進行充分結合,將就業崗位群和職業能力作為重要依據,對課程內容進行設置,并且制定完成有較強可行性的教學目標。其一,從知識目標方面來說,在第一階段,所需要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攝像機等設備的應用,而且需要進行外景實地拍攝,掌握Adobe AE等軟件操作方法。在第二階段中,需要學習AE、PR等Adobe系列軟件,熟練應用多種技術處理方法,主要包括字幕、轉場等。在第三階段,對影視合成、特效制作等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可以對多種影視后期軟件技術進行綜合應用,也包括與c4d軟件的適當結合,從而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其二,從能力目標的角度來說,企業會提出相關要求,同此進行充分結合,通過軟件的熟練應用來制作綜合片。其三,從素質目標的角度來說,需要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等的培養做到足夠重視,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完成示范性課堂的構建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做到足夠重視,主要的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W生可以對影視后期制作技術進行全面掌握和熟練應用,并且提高其創新能力。對于教師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留心觀察多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比如電視散文和電視劇等等,同時,從中挑選出比較典型的作品,以此構建教學案例庫,并且不斷充實和豐富。這種方式和手段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中學習到比較多的文化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影視后期制作起到示范作用。

舉例來說,《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延續了第一季優良的制作手法,是享譽盛名的美食紀錄片。在該片制作上運用了多種手法,充分展現了我國傳統美食制作手藝。其中,制作人員通過快鏡頭的應用呈現出發酵過程,使得觀眾觀看到肉眼所無法看到的景象。當描寫原始食材的生長全過程和食材制作的過程變化的時候,整個畫面非常靈動,在制作手法上體現出了非常高的藝術性。像這種典型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教學案例在展示過程中,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發言,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當開展中職影視后期制作課程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發揮引導的作用,如果在教學剛剛開始就將方法和答案告訴學生,必定會影響學生獨立思考和想象力的培養與鍛煉,所以,教師切忌如此,需要引導他們進行發現和探索,實現細節的創新,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其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三、強化基礎練習,有效完成技術和藝術關系的處理

當開展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教學的時候,其重要基礎是對技能進行學習和掌握。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對學生對于相關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做到足夠重視,對基礎聯系進行強化,使得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多種制作軟件。在教學過程中,對多種新型教學方式進行充分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避免其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對多種制作技能進行有效掌握和應用,在此基礎上,制作出更好的影視作品。與此同時,需要強調藝術在影視后期制作中的重要性,是其先導。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對技術和藝術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處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比如,當對過往事件進行表現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會將畫面設置成泛黃色調,將陳舊的感覺凸顯出來。而當表現歷史資料的時候,會調整黑白色調,以此襯托畫面。藝術性是這些制作技巧運用的重要特征,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使得影視作品帶給觀眾更大的沖擊,使其印象更加深刻。

當開展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教學的時候,首先,教師需要強化基礎訓練,與此同時,對藝術和技術之間的相互滲透做到足夠關注和重視。對于影視作品來說,技術可以為其藝術表現提供重要支持,同時,與藝術的表達也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只有實現兩者的結合,才能夠制作出更加上乘的作品。

篇9

水質分析與測試是電廠化學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不僅蘊含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是以分析與測試水樣中某些成分含量為目的,通過水質分析技術來監督和控制水質質量。同時,該課程又是電廠化學專業后續課程(電力用油分析、煤質分析)的基礎,因此,掌握水質分析與測試技術十分重要。傳統的教學方法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必須進行教學改革。近年來,對電廠化學專業水質分析與測試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進行了教學改革與實踐,實踐證明學生能夠正確和熟練地掌握水質分析與測試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培養了開放式思維和創新能力,增強了就業競爭力。

一、構建一個平臺,實現“教學做”一體化

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采用教師講、學生聽,老師演示、學生看,看完以后學生操作訓練的模式。在講解時,教師把基本原理、實訓內容、測定步驟、注意事項一股腦地都告訴學生,造成學生思想上懶惰、心理上依賴的現象,缺乏主動性、參與性,缺少獨立思考,使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常此以往會養成“實訓前不預習,實訓中照方抓藥,實訓后沒印象”的壞習慣。傳統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大多是“一名教師、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間教室、一套設備”的封閉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訓;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這對培養學生的開放式思維和創新能力極為不利,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為了克服上述不足,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課前先下達學習任務書,學生必須仔細閱讀任務書中的有關內容和要求,收集、查閱有關資料,通過閱讀教材、預習指導書,明確實訓內容和實訓項目,做到心中有數。教師的講解以精講、答疑、糾錯為主,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學生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既可以小組討論,又可以詢問教師,整個學習過程氣氛活躍、互動性強。通過構建一個平臺,為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創造了必要條件。在建設“教學做”一體化平臺過程中,學校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一個高標準、規范化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購置一些必要的教學設備、學習參考資料和實訓設備儀器等,將“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按功能不同,劃分為學習討論區和實訓操作區。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互動性,教師扮演著導演、教練、裁判的角色,學生扮演著演員、運動員的角色。通過這個平臺,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對操作技能的培養,有利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融合起來。

二、利用兩種手段,加強成績考核

利用好兩種手段,即單個項目競賽制和學習全過程考核。考核是目前檢查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傳統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有的是出一套試卷,讓學生做一做,給個成績就完了;有的是讓學生做一個簡單的實訓項目,檢查一下學生的操作,打個成績完事。針對上述考核方式,無法真正體現學生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的要求。因此,在學生學習考核方式上,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成績考核體制,實行單個項目競賽制和學習全過程考核。在實訓操作中,有些實訓項目做起來枯燥乏味,有的學生只做一次就不愿意做了。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單個項目的操作考核中,引入競爭機制,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的懶惰行為,防止學生借用甚至抄襲別人的數據。學習全過程考核即對學生學習的所有項目進行考核,按照考核指標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此制定了詳細的學習成績考核指標,從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每個項目的實訓操作到最終的數據處理都要進行打分。水質分析與測試分為化學分析(占60%)和儀器分析(占40%)兩個項目;化學分析又包括化學分析基礎及基本操作、酸堿滴定法及應用、配位滴定法及應用、氧化還原滴定法及應用、沉淀滴定法及應用、質量分析法及應用六個子項目,各占10%;儀器分析又包括三個子項目,即電導分析法及應用(占10%)、電位分析法及應用(占10%)、分光光度法及應用(占20%)。學生每學習完一個子項目后都要進行考核,考核時采用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避免作弊現象的發生,采取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和操作進行點評,指出亮點,糾正錯誤,指明改進的措施。通過對考核方式的改革,學生平時操作練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發揮,學生的操作技能得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斷增強,為學習后續課程及今后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三個結合,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加強三個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訓內容與生產現場相結合、考核內容與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為實踐服務,通過實訓操作使理論知識得到了驗證,同時也使理論得到了升華。老版本的化學分析教材,大多數是理論驗證性實驗,內容主要為滴定分析,實驗過程大體相同,可概括為:稱量、標定、測量、數據分析與處理。實訓內容存在較大的不足,主要表現為:實驗項目陳舊,驗證型實驗多,綜合型、設計型實驗少。學生做的大多數是輔導教師設計準備好的,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少,造成學生動腦少,甚至不動腦。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實訓內容上進行了改革,根據電廠化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實訓內容上進行了精心選擇,形成了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相結合的實訓內容體系。在實訓項目的具體選擇上,為了提高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開設了分析器皿的洗滌與使用、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分析操作練習等基礎性實驗,目的是使學生熟練規范地使用化學分析常用儀器,如電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托盤天平、量筒等儀器,為以后的實訓操作及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結合電廠化學專業特點和生產現場中的實際應用,開設滴定管容量校正、容量瓶容量校正、工業鹽酸中鹽酸含量的測定、工業硫酸純度的測定、工業燒堿中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含量的測定等設計性實驗,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在生產現場中的具體應用。開設多用途滴定管研制、容量瓶保護架研制、多種型號的分光光度計性能差異性分析等綜合性實驗,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精心選擇的實訓內容都是生產現場需要監督的水質指標,如酸度的測定、堿度的測定、游離二氧化碳的測定、硬度的測定、化學耗氧量的測定、電導率的測定、pH的測定、pNa的測定、磷酸鹽的測定、銅的測定等,這些實訓項目掌握了,將來就業后就可直接頂崗,不需要再培訓。為了保證學生畢業時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實訓操作內容應與職業資格鑒定相結合,學生將上述精選的操作項目中的理論知識和實操內容學習并掌握后,就可以考取電廠水化驗員中級工證書。因此,通過加強三個結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培養四種意識,養成良好習慣

篇10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師素質;研究者

古往今來,教師都是知識的傳授者,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面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質,將知識轉化為智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所關注的是學生會不會提出問題,是不是積極思考,是不是在學習活動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其職責越來越多地注重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這就需要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課程改革需要師德高尚的教師

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他說:“教學生讀書易、教學生做事難”。“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使學生學會做人,使學生學會關心他人,成為勇于進取、遵紀守法、嚴格律已、忠于職守、承受挫折、品德高尚、具有中國心的人。這就要求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文明的舉止、廣泛的興趣、愉悅的心境、熱情開朗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去培養和熏陶學生。課程改革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之間互相了解、影響、激勵、鼓舞,這就是說教師要改變師道尊嚴的面孔,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寬容的課堂氛圍,與學生一道尋求真理。

二、課程改革需要學識廣博的教師

課程改革設置了以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由于課程內容涉及多門學科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以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素質,并不斷超越自己的知識視野。除了專業知識外,還應當涉獵科學、藝術等領域,使自己的教學更能得心應手。為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必須強化以下幾種能力:

1.精湛的業務能力。備課做到心中有書、目中有人、腹中有案,既備知識,又備學生,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適度地把握知識的擴展與延伸。上課時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既能掌握知識,又能發展智力,最終形成能力。

2.自我學習的能力。對所任學科的新發展和教學方法的新變化,要了如指掌,對相關學科的信息也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學習,博覽群書,廣采眾長。使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更好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3.指導學生學習和健康成長的能力。課程改革需要創造性學習。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學生的生理、心理處于迅速成長發展過程中,他們面臨著許多的困惑、矛盾,教師要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地看,認真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形式,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4.教育教學媒體的使用能力。新世紀現代教育迅速發展,高科技將沖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將被廣泛使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熟練操作、合理使用教學媒體、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

三、幫助教師成為教學的研究者

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漸進過程,主要取決于平時每節課的教學狀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研究。教師只有以親身經歷的大量實踐經驗為基礎,在理論的指導下對一些問題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專題研究,才能使教育教學水平發生質變,才能形成獨特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即研究者”顯得非常突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么就應當引導每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即研究者,每位教師都要確立研究目標,為教育實踐服務,關注學校的實際需要,立足于改進教學實踐,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鼓勵教師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培養學生求知的欲望,從“學會”逐步達到“會學”,從而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對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教師的角色是幕后的編導。不明確這個問題,就不能準確地分析和判斷教師的課是否有個性風格,是否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是否有助于培養有智慧、有創造性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師不單是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而是走下講臺,加入到學生當中,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應做到:1.向學生提供有效地學習素材。2.組織合理的課堂結構。3.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4.對學生要積極地旁觀,適時地幫助。

總之,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必須站在時代的前列,努力提升自已的師德修養和學術水平,優化課堂教學,增強科研意識,大膽創新,開拓進取,使學生體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真正把學生帶到通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