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反思范文
時間:2023-05-05 18:16: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師德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九月是師德師風月,我園九月份在園長的帶領下組織全園教師參加了師德師風的學習。近年來,隨著幼兒園安全事件、虐童事件的曝光,幼兒教師的師德師風也日益被人們所關注。
關于本次的師德師風學習活動,首先,全園教師都很配合,每個年級都有組織本年級的教師參加表演。有星星年級的幼兒園內生活片段的再現,有月亮年級的歌曲和詩歌朗誦,有太陽年級的情景劇師生情,有彩虹年級的詩歌朗誦。記得去年的師德師風學習活動,情景劇呈現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教師不好的行為,反面教材。而這次師德師風學習活動,情景劇方面傳遞更多的是正面積極的東西。教師學習的會更加的積極與直觀。曹院長也針對全園教師開展了教師的日常言行舉止行為禮儀的學習,從另一個方面來展開師德師風的學習。
通過這次師德師風的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作為教師在新時期的素質要求。首先,要愛崗敬業,熱愛教育事業。既然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積極進取、無私奉獻、不斷超越自己。其次,對學生要有愛心,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第三,以身作則,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模仿的典范,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品格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第四,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只有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取得進步,作為教師更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期幼兒教師。今后我會繼續加油,為成為一個新時期優秀的幼兒教師而努力。
篇2
勿庸置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除了父母長輩等家庭成員之外,就要數教師了。教師必須處處、時時、事事、言言、行行,嚴格要求自己。因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教師言行上不嚴謹,勢必會不知不覺地對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畢竟他們年齡還太小,對于是非、善惡、美丑還沒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斷的經驗。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賴的,他們認為教師所說的、所做的都是正確的,可見教師言行的好與壞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語,都會給他們以前進的動力。當然教師的不經意中做過的一件錯事(哪怕很小),或者說過的一句錯話(哪怕很短),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反之的教育,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教師在課前不認真備課,上課時應付了事,甚至課上傳授了一些錯誤的知識,或作一些模棱兩可的解釋,而后又不肯拉下臉皮向學生認錯,將錯就錯,最后損害的是教師的形象,是教師的威信。相反,若能知錯就改,學生不但不會嘲笑你,而會更尊敬你,大大增強了你的威信。
有一次班會課上,我看見教室地上有很多紙屑,于是彎下身子將紙屑一片一片的撿起來,學生們看見我在撿,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變干凈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見教室地上有紙屑。短短幾分鐘我一句話沒說,但卻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
篇3
一、 對新時期師德內涵的理解
首先,我認為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以對學生愛為核心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師之愛不同于父母的親情之愛,這種愛要著眼于對全體學生的培養,著眼于學生德、智、體、美等多方面全面發展。
其次,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包括先進的教育觀、教學觀、師生關系觀,代表先進的文化。必須要反映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教師來說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時期的師德,還應表現為一種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的工作是培養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遠影響的是教師的人格因素。我覺得將教師喻為學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時期的師德,還應表現為一種以先進文化為底蘊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說:“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師首先師自重。”教師是先進科學文化傳播的使者,所以,我們首先必須是一個“文化人”,能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二、對新時期師德建設的思考
1、人文關懷,精神建構
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關懷,精神扶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具體表現在對學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獨立性、創造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展。為學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學生在獲得科學文化的同時,獲得精神的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獲得愛、懂得愛、學會愛。”
我們教師應該注重人文關懷和精神建構,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業務水平的提升,知識結構的改善,還應充分重視人文精神的充實,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長城。使我們教師不僅成為科學文化知識的使者,更要成為弘揚先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說法,師德建設就是“建筑人格長城”!
2、終身學習,持續發展
我作為新時期的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自我思想、道德建設。現代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教育教學同樣處于與時俱進的狀態,所以,要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我一定會終身學習,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我會提高業務修養,不斷學習,改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能適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敢于創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始終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續發展的道路。
3、注重小節,修煉人格
教育無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關注的方面,往往起著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而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實現的,因為學生眼中的教師都是具體的,而教師又是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式人物”。所以,我們必須注重從小節抓起,重視人格的修煉。我要以先進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影響學生。作為學生的榜樣,引路人,要做到為人師表,時刻銘記-——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師德形象帶動更多的具有高素質人的誕生,培養學生現代人具有的素養。
4、樂于奉獻,實現自我
篇4
關鍵詞:制度設計;師德考核;倫理困境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808(2011)01-0029-04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非道德行為的批評與不滿,師德問題不僅引起人們特別的關注,而且促使管理部門開始嘗試對師德進行考核,或是將師德作為考核的首要內容,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監督與管理。由此,師德考核作為一種制度設計,正式成為教師日常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然而,“所有人類社會的制度安排必定是既不夠完美又不甚完善的”因而總會引發許多意想不到的消極后果。各種有關教育管理的制度設計,都是在設想其所可能帶來的好的方面,全然不去考慮各種負面影響。與所有人為設計的制度一樣,師德考核作為一種制度設計,內在地隱含著諸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師德考核本身蘊含著倫理困境以及道德與管理之間的沖突。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則師德考核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反而有可能損及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素質的提高。
一、師德考核面臨的內在困境
教師職業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制度設計,其目的在于約束教師的教育交往關系,以維護教育秩序,提高教育效率,促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人們已經意識到,職業道德具有習俗、教育法律與政策、學校管理等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功能,因而需要道德來約束教師的職業行為。然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教師職業道德的約束力呈現出愈來愈弱化的趨勢。師德考核作為一種制度設計,本身就意味著職業道德已經不能有效地約束教師的職業行為,意味著社會及公眾對教師職業道德狀況產生了不滿情緒。在這種情況下,與加強師德建設相關聯的“師德考核”,就成為人們試圖增強教師職業道德約束力的策略選擇。所謂“師德考核”,是指將教師的職業道德納入到教育管理的領域,使之成為管理的對象與內容。而當師德成為學校管理考核的內容時,師德問題也就由一般的道德問題轉換成道德管理問題。與此同時,師德考核本身具有的內在困境也隨之暴露出來。
(一)師德考核面臨倫理困境
師德考核實質上是預設特定主體對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評價。這種道德評價通常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行為進行評價;二是對行為人的道德人格(品德)進行評價。正如包爾生(F.Paulsen)所指出的那樣:“每一行為都引起這樣兩種判斷,它們一是對這個人的意向的、主觀的、形式的判斷;一是對這個行為本身的、客觀的、內容的判斷。”然而,兩種道德評價(考核)的依據卻不同:前者看效果,后者看動機。穆勒(J.S.Mill)所作的精辟闡述就很能夠說明這個問題。穆勒指出,“功用主義的倫理學家主張動機雖與行為者的品格關系很大,但與這個行為的道德性無關”,因此,“好的行為并不一定表示有德的品格,可褒獎的品性也屢次發生可貶斥的行為。假如在任何特種場合,顯然有這種情形,那么,這種情形就影響他們對于行為者的評價(當然不影響他們對于行為的評價)”如此一來,對于師德考核的主張者來說,他們必然要面臨兩個兩難選擇:是考核行為還是考核行為者;是考核動機還是考核結果。
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這樣的情形也是經常發生的,即教師出于善良的動機、良好的愿望,最后卻導致了一個壞的結果。實際上,任何一件事情的結果總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絕不僅僅是職業道德不良此單一因素影響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某些事件的發生表面上看起來是職業道德問題,實際上可能是教師的心理問題或者能力問題所致。這樣,通過事情的結果來考核教師的職業道德便有可能出現錯誤。而當考核出現錯誤時,作為一種制度設計的師德考核就有可能失去制度的基本公信力。當師德成為考核的內容時,有可能導致在學校里出現“以成敗論道德”的局面。
(二)師德考核面臨管理困境
從管理學的角度看,考核只適合于那些易于度量的行為,而那些不易于度量的行為則不適合于考核。無論是從過程還是從結果來看,職業道德行為都屬于不易于度量的行為。各地所制定的師德考核辦法,多以教師違反道德的關鍵性事件為考核要點,由此可見考核面臨的管理困境。
從考核管理的角度來看,以關鍵性事件為師德考核要點,這樣的策略應該說是明智的選擇。它所帶來的問題是,師德問題也就被簡化為幾種特別突出的職業道德行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職業道德的總體狀況也會因為考核的細則而被遮蔽起來。此外,師德考核本身意味著監控或監督。然而,教師教育教學活動所具有的個體化特征,使得非在場的人們難以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表現進行道德行為表現的監督,無論是教育行政官員還是學校校長、中層管理者,都無法實現對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完全監控。這種情況的出現將使得師德考核沒有堅實的客觀依據。道德的約束力當然也與他人的監督有關,并且這種監督是以稱贊或譴責為其行為后果。不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監督是與普遍的輿論密不可分的,即只有當某種行為受到普遍的道德譴責或稱贊時,某類行為因受到道德評價而使得被評價者收斂或持續進行。任何生活在一種普遍的輿論環境中的人們,都將不得不受到來自輿論的約束或激勵。然而,就師德考核而言,其所施加的影響力并非依賴于普遍的輿論,而是來自于外在的利益得失。由此,師德就成為謀利的工具,而不是發自教師內心的道德信念或道德良知。這樣一來,在教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職業道德從根本上說就不是道德,而是一種精明。
制度影響人類選擇。師德考核作為一項制度設計,其基本出發點是“個人理性并不必然暗含著團體理性”。由此,在師德與考核之間形成一種內在的緊張關系:立足于職業道德,教師是超越自利性追求的道德存在者,意味著責任感和獻身精神將激勵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而從制度設計的角度來看,教師則被看作是一個理性的存在者,即個人在面對現實的選擇時,他將挑選“較多”而不是“較少”,從而實現效用的最大化。“師德考核”作為制度設計隱含著這樣一個基本前提,即教師會為自己的利益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結果,而不是遵從職業道德的要求來實現學校以及教育對象的利益;其隱含的思想是,師德問題歸結起來是一個激勵制度和懲罰措施的機制設計問題,師德因此也被看作是通過恰當的獎懲制度對教師的職業道德行為進行規制。
二、師德考核可能帶來的問題
師德考核所具有的內在困境有可能引發諸多現實問題。這些問題可歸結為師德考核的“去道德
化”,即師德考核可能引發各種“道德風險”問題、非道德化問題、道德行政化背后的制度成本問題以及師德考核作為一種人為設計之制度的不完善f生問題。
第一,師德考核可能引發教師職業實踐中的“道德風險”問題。“道德風險”是公共選擇理論和經濟學用于描述個體有利于私人利益但不利于公共利益行為的常用術語。林毅夫指出,由于個人理性以及信息的昂貴與不確定性,使得集體行為中會產生某些個人單獨工作時所不存在的問題,例如欺騙、“磨洋工”“搭便車”和“道德風險”等。道德風險最初的含義是,一個人因為參加保險而降低了他防止風險的努力程度,即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監督的不完全,人所付出的努力小于他得到的報酬。為此,需要一些制度安排來實現監督、強制執行等功能。實際上,教師的職業道德本身就屬于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基本制度之一,其功能在于防范上述問題的出現。
然而,當師德被列入考核的對象而成為管理的內容,依靠內在的自覺活動又被轉化成外在的管控對象時,信息問題以及個人理性問題就會重新被引發出來。例如,當人們試圖對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考核時,就會產生道德風險中的隱匿行為,即當事的教師有可能努力地將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隱匿起來,以便獲得較好的師德評價。隨著教師職業道德管理的制度化,類似的博弈行為就會出現,即產生“對策”現象。因為師德考核的制度設計,教師就可能會運用各種“權謀”來逃脫師德考核帶來的懲罰。師德考核最終會因為教師的策略行為而失去意義。實際上,無論設計出怎樣完善的師德考核體系,都不可能對教師的全部行為進行考核。
第二,道德問題的非道德化問題。道德是以偏離自利行為的方向為其特征的,如事業心、責任感、敬業精神、榮譽、忠誠等。而師德考核要實現其預定的目標,就必然要以利益的影響為條件,否則師德考核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師德考核將促使教師更加關注師德考核結果帶來的外在價值,忽略師德自身所確立的教育活動的內在價值。這樣,師德考核有可能更一步地促使教師背離自身的職業道德,而單純地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師德考核結果的去職業道德化,或許是那些鼓吹師德考核的學者和官員所不曾預料到的。這是由管理主義導致的管理與道德分離帶來的必然結果。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及其提倡,目的在于使得不可能實施實際管理的空間限度與行為表現體現為教師的自覺,以減少不必要的管理成本。然而,當師德成為考核對象時,那些原本應該歸屬于教師自律領地的行為,就由此而劃歸到外在的管理領域。這種道德的管理化或行政化可能使得教師的行為符合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但也可能使得教師不再受職業道德規范的約束。
第三,師德考核的制度成本問題。師德考核作為一項制度設計,就不能不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制度成本”或“交易成本”問題。貝納姆(A.Benham)指出,組織的生存以及游戲規則的持續都受到交易成本的影響。“交易成本”是指“用于制度和組織的創造、維持、利用、改變等所需要資源的費用”,其中包括管理性成本和政治性成本,前者是指組織內部行使命令權力的費用,后者則是指制度結構的運作與調整相關的費用。為了解決師德考核中的“道德風險”問題,學校管理者就不能不投入更多的資源,以獲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道德信息,由此又會引發出師德考核中的管理成本問題。這包括兩個方面的成本:一是教師職業道德狀況或信息的搜尋成本;二是“道德風險”成本以及師德考核不客觀而帶來的公平成本問題,即由于師德考核不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實際情況,由此使教師產生不公平感,從而反過來引發更多的職業道德問題。
第四,理性的局限性意味著,我們不可能設計一種完滿的激勵一控制體系來同時規約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自利(倘若我們把教師看作是基于自利性追求的理性存在者)。學校教育管理者能夠做到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嚴密控制嗎?如果做不到,那些逃脫師德控制的職業道德違反者又將產生怎樣的后果呢?更為重要的是,師德考核是否能夠保證教師的職業道德狀況有所改善,這并非是一個確定無疑的問題。毋寧說,師德考核能夠促進教師職業道德發展,乃是人們的一種想象而已。
三、師德考核走出困境之思考
學校管理者的重心應該是激發教師的奉獻精神,而非操縱教師的自利行為,至少就教師的職業道德而言,應該如此。伯納德(C.I.Barnard)早就指出:“責任感使獻身精神成為理所當然,并引起對合作的忠誠,少了它,組織能力將不能釋放,也不能提高……然而,組織的持存長度是與管理道德的寬度成正比的。這僅僅是說,深謀遠慮、目標長遠、理想遠大是持續合作的基礎。”加強師德建設,促進教師形成高尚的職業道德情操,對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管理主義的師德建設思路或道德問題管理化,顯然是有其內在缺陷的。面對師德問題,基本的思路應該是從倫理道德自身的邏輯出發來解決。過分迷信行政權威或管理效率,不僅難以切實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反而有可能進一步惡化教師職業道德提升的生態環境。考核的功利化傾向將使得教師更加從利己的角度而不是從利他的角度來選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引導教師離職業道德愈行愈遠。
首先,應當明確師德考核要解決的問題、能解決的問題以及怎樣的師德考核最為合理。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所施予的行為作為一種職務行為,其職業行為的道德性理應受到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和關注。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完全地局限在私人生活領域并據此提出相關的要求,不僅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可能帶來嚴重的教育問題。關鍵之處在于,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該如何看待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亦即他們該如何對教師的道德行為進行獎勵或譴責。毫無疑問,教師應該承擔因違反職業道德而應該承擔的道德責任。如此,則問題就主要有兩個:一是由誰來對教師的職業道德進行評價;二是由誰來認定和追究教師應該承擔的職業道德責任。職業道德的評價與職業道德的歸責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不應該將其混淆起來,彼此不分。
實際上,從目前師德考核的制度設計來看,一種量化的師德考核恰恰是把師德評價問題與師德歸責問題混同起來。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師德考核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失德行為的發生。但失德行為的減少是否就一定意味著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這很難說清楚。如果沒有這樣一種清楚的認識,那么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就會流于單純的形式考察。
其次,分離師德評價與師德問責,明確不同主體在師德考核中的責任分工。由于現代教育生活的組織化與制度化,作為組織體制內的教師,普通公眾確實難以對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給予問責。在一個完全競爭市場或自然社會中,人們通過對教師的選擇來表達一種道德問責的意愿。但在制度化的現代學校教育體系中,這種情況已然不可能。然
而,這并不意味著公眾如學生及其家長對教師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無能為力。是否擁有職業道德的懲罰權力以及如何實施職業道德問責,直接關系到師德考核作為補充性制度的合理性。著眼于解決師德考核中的人性困境、管理困境與倫理困境,可以將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歸于公眾,而將職業道德問責歸于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師德評價與師德問責的主體區分意味著,即使是強調把師德作為考核的首要內容,也仍然是以公眾對教師職業道德監督為基礎。唯有如此,才能夠保證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開放性。當公眾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質疑或批評時,學校或教育行政部門才獲得了問責的前提條件,同時使得對教師進行道德問責有了一個堅實的事實基礎。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建立一個公眾參與師德監督的輿論平臺,借助這個輿論平臺,公眾能夠自由地就教師的職業道德發表意見和觀點。對于教師來說,公眾的公開監督乃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之必然。而即使是追究教師的職業道德責任,也應當是確立職業道德底線,并以這種道德底線作為職業道德問責的標準,防止將問責的要求局限在較高的道德要求或目標之上。這就是說,即使我們認同師德問責,也必須持有這樣一種師德考核的立場,即將師德考核看作是對教師提出最低限度的倫理要求。
最后,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應注重加強師德教育,啟發教師的道德自覺。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應突出主體的自覺與自律,突出對教師的師德教育,喚醒教師的職業道德意識,并形成教師的職業道德自覺。道德的問題需要依據道德的邏輯來加以解決。問題的核心是,如何使職業道德對教師有約束力。從倫理學的邏輯出發,職業道德對個體的職業行為的約束力,無非發于內和源于外。前者是基于職業良心與道德良知,形成道德自覺;后者則是迫于失德帶來的各種懲罰,包括輿論的譴責等,它依賴于各種外在的約束,如督導等。任何只強調單一方面的道德約束力,都將不能保證行為的道德性,至少在純粹的道德主體尚未存在的社會中是這樣的。因此,我們需要促成道德自覺與外在約束的雙重努力。就師德考核作為一種強化師德外在約束力的手段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而言,我們更需要從道德的倫理自覺入手。
參考文獻:
[1]奧斯特羅姆,菲尼,皮希特,制度分析與發展的反思:問題與抉擇[M],王誠,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2]包爾生,倫理學體系[M],何懷宏,廖申白,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195
[3]穆勒,功用主義[M],唐鉞,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19
[4]席酉民,管理研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276
篇5
2012年10月24日上午,網友“@將講090080”通過微博的一張照片引起網民憤慨。照片中,一名女子強行揪住一名幼童雙耳向上提起,被揪耳幼童雙腳離地近20厘米,表情痛苦,號啕不止。相反,女子卻開心地笑著。
經網友“人肉”搜索,證實該名女子為浙江省溫嶺市藍孔雀幼兒園教師顏艷紅。隨后其更多虐待幼童的照片被曝光:往孩子的嘴巴上貼膠紙,把水桶、垃圾斗套在孩子頭上,更有甚者,直接將孩子扔在了垃圾桶中。
而這只是近期進入公眾視野的虐童事件中的一例。
誰制造了虐童“沖動”?
20歲的顏艷紅萬萬沒有想到,她會以這種方式一夜成名。
只是為了“好玩”,她雙手捏住班上男童的耳朵,把他拎了起來。為了留下這個“好玩”的瞬間,她還叫正在班上實習的童老師幫她拍照。
本來這張照片也會同其他的多張照片一樣,安靜地待在這個“90后”女孩的QQ空間,而現在,這張照片宣告了她教師生涯的終止。
因算不出10加1等于幾,山西太原一5歲女童10分鐘內被老師連續抽打70多個耳光;因為操沒做好,陜西4歲男孩的手被老師用鋸條割出血……
在安徽省合肥市金星幼兒園園長李華看來,此類事件的發生,首先是師德教育的缺失。“這一點上教育主管部門的督查、幼兒園管理者的責任心至關重要。”
“園長如果從老師入職到教學過程中的考查嚴格把關的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干這項工作,愛孩子是前提,而這種愛是能夠在日常教學中看出來的:對孩子的熱情回應,給孩子的擁抱等等,這些細節,都可以反映一個老師的品行。目前很多投資集團看中了幼教市場這塊大蛋糕開始辦幼兒園,但對師德培養卻參差不齊。”李華說。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資深心理咨詢專家楊夢華認為,涉案教師做出此類舉動,或因沒有很好地管理自我情緒。
楊夢華說,現在的“80后”甚至“90后”年輕教師,他們情緒失控的原因來自兩點:一是他們多數作為獨生子女長大,備受家長呵護,自我中心是他們的成長標簽;二是他們生長的環境,包括物質的寬裕和思想的開放,導致他們社會化的狀態相對弱,個性化的狀態比較強,社會責任和社會規范在他們身上表現得不如父輩甚至更上一代那樣強。
“但他們的主觀意識并非真想傷害別人,不是那種跟你有多大仇恨采取報復行為,僅是為了滿足自我情緒的沖動,由此造成對孩子的傷害。然而,這種傷害對7歲以下孩子的人格成長影響非常嚴重。”楊夢華說。
有輿論指出,一些虐童現象的產生也反映出應試教育指揮棒下,中國學前教育過于功利。
據了解,山西老師“打70多個耳光”的直接原因竟只是孩子做不出一道算術題;2011年,陜西省旬陽縣磨溝幼兒園代課老師薛同霞因小朋友不能完全背誦課文,便用火鉗將孩子們的手燙傷。在中國家長“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情緒下,農村地區中小學體罰現象更為普遍,有的家長依然信奉“不打不成才”的荒誕邏輯,甚至囑咐老師,“孩子不聽話就打,都是為了孩子好”。
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上中學的課,有評論指出,超前教育受到家長追捧成為了幼兒園出現體罰現象的溫床。
公共幼教資源匱乏成“誘因”
在溫嶺幼兒園虐童事件中,顏艷紅沒有教師資格證被媒體反復提及。據了解,在藍孔雀幼兒園的16名教師當中,包括園長在內,也只有3位老師具備教師資格證。
“考慮到現實問題,持證上崗的幼師遠遠滿足不了幼兒教育的需求,先上崗后考證的問題普遍存在,目前幼師隊伍中持證上崗的比例是40%。”溫嶺市教育局副局長滕林華表示。
10月26日浙江省教育廳召開的新聞會上公布的一個數字,透露出浙江省幼兒教師隊伍的隱憂——目前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幼兒教師有4萬多人。
虐童事件由此引發了人們對公共幼教資源缺乏的反思。實際上,這種現象全國各地普遍存在。
此前,山東省教育廳也公布了他們對全省17個地市,194所幼兒園的抽查結果。抽查顯示,53%的幼兒教師沒有取得教育部認可的教師資格證書,17%的園長沒有取得園長任職資格培訓證書。其中德州市取得教師資格證的幼兒教師比例為零,萊蕪市的這一數據是3.2%。
一邊是民辦幼兒園爆發式增長下管理不到位、幼師資源嚴重不足,另一邊則是公辦幼兒園供不應求的無奈格局。
隨機采訪的家長,絕大多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公辦幼兒園,因為它經費充足、硬件好、師資條件好。但是把孩子送進數量有限的公辦幼兒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長期從事幼教工作、不愿提及姓名的人士告訴記者,在很多民辦幼兒園,老師沒有編制,前幾年連勞動合同都不簽,說開除就開除。相當一部分人每月工資只有1000多元,甚至還沒有保姆收入高。
“目前,幼師可以說是最需要人才卻最留不住人才的崗位,要求老師會彈、會跳、會寫、會畫,但是收入卻和付出不成正比,長此以往,越是有能力的人越不會在這個領域干很久。園方招人標準也只能隨之降低。”她說。
長期關注留守兒童研究的安徽省知名社會學家王開玉指出,尤其是進城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的入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他們中很多人都在“黑戶”幼兒園上學。
“如果教育資源長期得不到平衡,行政監管經常缺位,法制的陽光照射不到,缺少教育公平的幼教體系內就有可能產生虐童行為。”王開玉說。
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我一看到兒子被拎耳朵的照片,就渾身發抖起雞皮疙瘩,顏艷紅怎么還能笑得出來?”
接受媒體采訪時,溫嶺虐童事件中被拎耳男童的母親君燕泣不成聲。“兒子現在在家,耳朵還有淤血,一聽說去學校就害怕。”
專家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奠定一個人人格成長的基礎。三五歲的孩子受到傷害,影響可能在10多年以后,所以受傷害程度很難量化。就算是十幾年以后,量化之前傷害造成的影響也是個難題。因而,當務之急應是如何避免悲劇的重復上演。
王開玉認為,中國學前教育必須盡早擺脫“應試”影響,加強對生命尊重和敬畏的教育。同時加強師德建設,并從職業規范、法律與制度層面解決幼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問題,政府則要加大投入,保障和提高幼師的收入待遇。
11月13日,以“尋釁滋事罪”被批捕的顏艷紅,被當地檢察機關做出“暫不批捕決定,案件退回警方重新偵查”,11月16日,顏艷紅無罪釋放。盡管如此,關于虐童罪是否應該入刑的討論并沒有停止。
目前,我國刑法并無“虐童罪”,已有的虐待罪僅限于虐待家庭成員,且量刑一般不超過兩年。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星水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我國將虐童行為入刑,“條件已經成熟”。
“我國未成年人的比例約占總人口1/4,城鎮居民又多是獨生子女,避免虐待事關兒童最基本的生存權利,無論從家長的期待還是國家的未來角度,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都應該優于成人,實行‘特殊人群、特殊保護’。”張星水說。
“我國原則禁止虐待兒童的法律法規很多,比如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但大多是倡導性的,不足以保護兒童免遭傷害。”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藝軍表示,從虐童行為本身的內涵看,它其實包括了所有對未成年人的侵害,不止幼師進行肢體傷害那么簡單。
皮藝軍說,未成年人保護法里有類似規定,但不具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缺乏一套可落實的司法程序。兒童是沒有社會化的群體,依賴性非常強,一旦受害,沒有獨立表達訴求的能力。兒童有什么樣的訴求,向誰,誰來控訴,誰來負責,都沒有相關規定。”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未成年人法研究會會長姚建龍對媒體表示,不可操作性首先是現有法律對“什么是虐待兒童”定性不清,以致很多人不知道虐待兒童的邊界,也不認為取樂、侮辱、忽視兒童的行為屬于虐待。
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著名律師劉曉穎看來,虐童行為入刑,是放寬虐待兒童的入罪標準,“將沒有造成死傷但是性質惡劣的,或者有可能對兒童造成傷害的行為予以定罪,這是法治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不過,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劉憲權撰文指出,不應過度受輿論與民意的影響,在刑法中增設所謂的“虐童罪”。
“現在真的已經到了防止‘刑事立法狂躁癥’的時候了,即我們應該糾正一有風吹草動就增設刑法新罪名予以應對的錯誤理念。”他說,“事實上,我國現有的刑法條文中有關故意傷害罪、侮辱罪等的規定,已經足以調整相關虐童行為。”
篇6
凡客的閃光與尷尬
與此同時,好聲音版凡客新季廣告正如火如荼。凡客的套路正是中國電商和準上市公司們最常見的技法和玩招。拼眼球和關注,拼規模和體量,以此吸引投資公司一次再一次的注血。但,為什么不拼一拼實質營銷、實質經營、實質管理的功底?使得巨量的震撼投資真正實質化、成效化、最佳化?
國內電商燒錢兇猛,但經營團隊普遍營銷和經營基本功上先天不足,用海量資金來增長經驗,摸索成敗,真正贏利的只有數得過來的極少數。經驗和概念是其中一方面,心態是另一方面,投資人的錢花著不心疼,恰如我們的公款消費。運營者的資歷和經驗匹配才會有擔當,更帶來成效。
手握巨資時,凡客走的是精品路線,韓寒、李宇春們代言的特立獨行的文化青年范兒給予了普通化的大眾商品以氣質。只是沒有人知道凡客背后燒錢的速度快得驚人,缺乏經營成本概念,費用控制做得很糟糕。按這樣的方式,賣上一百年,也是鐵賠不賺。何況同樣的T恤、襯衣真能賣上一百年?阿迪、耐克們也做不到。
凡客成功的是廣告,失敗的是經營。即使曾經風靡一時,那些僅僅只是曇花一現。一招鮮無法持久,網上賣T恤的方式很快會被眾多弟兄模仿去,投資和經營回報無法達成時,品牌也會很知到生存的壓力、資本的冷酷。產品沒有核心價值,未形成品牌核心屬性和附加值,很快就會陷入尷尬和遇冷。
更加尷尬的是當凡客們有了業績的壓力、利潤的壓力、生存的壓力時,就會想盡辦法最大化利用已有的電商平臺賣一切可能賣掉的東西,把自己做成了雜貨鋪。戰略、營銷、經營上的嚴重短板使凡客一次次穿梭于天堂與地獄。當品牌只剩下一個面容模糊的名字,就是品牌的地獄。只燒錢不賺錢,無法為經營和投資人負責的企業不會是一個健康、成熟、錢途無量的企業,相反隨時可能壽終正寢
品牌定位、產品定位、人群定位、價格定位---一切都要清晰,更要專業化和競爭力十足。面容模糊時,就會出現品牌不清楚自己的衣服賣給誰穿,受不受歡迎,能不能賣出去,更不清楚自己的身份究竟是在網上賣衣服的賣家平臺凡客,還是主打互聯網銷售的凡客服飾品牌。消費者也不大知道款式和質量平平,揮淚大甩賣式的凡客與自己有什么相關。看重品牌的看不上樣式,看重價格的不消受價牌。中國式營銷、中國式經營、中國式管理、中國式投資的凡客看似龐大和強大,銷售、經營、管理依然只是停留在原生態。
凡客同樣忘記了創新,更忘記了以凡客的平凡品質和特定價位,拓展企業會議裝和員工裝、旅游團隊裝、促銷宣傳裝、學生裝等新的渠道定位是另一種更快速的批量產出方式。人無我有,公款消費不會挑挑揀揀,搞定渠道就可以,以雷總在實業界強大的號召力和資源優勢,隨隨便便就能拉來很多給面子的訂單。
面對消費者做時尚品牌并非凡客經營者的背景強項,服裝業的整體低迷,設計的乏善可陳、質次價高,高度雷同,都給凡客這樣半路出家的經營者提出了嚴苛挑戰。
實業的視角反思
十幾年前做投資時,注意到國內企業贏利的不足三分之一,包括一些合資企業。這其中固然有所處階段的因素,如果企業還在市場投入和培育階段,無須苛求。除此以外,則需要更多地思索內中的根源。
龐大而失控的運營成本吞噬了凡客、京東們作為電商本應具備的價格優勢,成本優勢,渠道扁平化優勢,不上不下,不尷不尬,人員經驗與管理不到位,費用下不來,銷量上不去,利潤虧空,也成為中國電商和準上市企業們的普遍通病。
不少企業誤以為營銷就是打款發貨,能怎么賣就怎么賣;管理就是表格、績效和條例,KPI、組織架構加會議;上市和投資就是多買幾個企業,加合包裝充大業績,其實,都只是霧里看花,恰恰遺忘了營銷、經營、管理都只能實質化,經驗匱乏只會讓自己在市場上步履蹣跚,舉步維艱,虛無縹緲和不接地氣只會讓自己由盛而衰。這些形似和貌似恰恰是造成營銷、經營、管理失血的漏洞。將近六周歲的企業不能獨立經營創利,還在頻頻伸手向投資商奶爸要奶喝,以凡客為代表的電商運營集體現狀值得中國實業界和投資界深思。
無數環球巨頭由于產品和技術落伍、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營銷和經營乏力或者退出了歷史舞臺,或者隱退了光環。而如凡客一般,即使砸錢砸的兇猛,不會當家和產出,也會很快現金流吃緊,規模和體量雖然可以用賠本賺吆喝的方式快速催肥,但很快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打回原形,露出虛空的底色。
亡羊補牢,雖不為遲,但喪失的是時間成本和海量投入與效益損失。堤欄的修補,早動手,少損失,但更重要的是從企業營銷、運營、投資、管理的第一天起就把事情做對,方法用對,用人選對,更要把戰略和方向選擇對,這樣才會保證更佳的效率和結果,而不是倒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成為工商管理探討的唏噓案例。 醫藥行業的健康診斷
回歸到醫藥行業,企業家們不妨用腦力為自己的企業簡單做個健康診斷,為思維和方法做做健身操。
1.有無形成核心團隊
人是創造價值的關鍵。企業是否建立起核心團隊,團隊的相關經驗、專業化程度、能力、資源、品行能否確保企業營銷和經營目標達成至關重要。產品和政策再好,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得力人員來實施,依然不生不死。不做團隊投入,依靠單槍匹馬,同樣成不了大氣候。
2.有無形成核心產品
不少企業產品數量眾多,銷量零敲碎打,個個長不大,沒有形成核心產品。需要重新梳理,選擇有潛力和優勢的重點產品,對產品價值深度挖掘和包裝。抓住重點和核心,方能使力。
3.有無形成核心競爭力
企業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何在?是否成立,能否持久?市場更新換代的速度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時時客觀審視自己,才能領跑和不被淘汰。
4.有無實質化運作
經驗不足,實施不利,方法不當是營銷、經營、投資失敗的最常見因素。究竟做了沒有,做得怎么樣,是否保質保量,富有成效,還是恐龍招牌,落地空空?
5.有無明顯的短板
實質化運作需要環環相扣,很多時候有一個環節脫節,結果并不是設想的90分,而是零。這個漏水的環節一定要堵住,而且要及時。
6.要維持,還是要發展
生存與發展,時時考驗著企業家的決策。維持現有小康,還是追求持續發展,決定著企業的投入方向以及運作方式能否改良。與之相應的,則是思想觀念和管理理念、經營理念、營銷理念和投資理念的更新和開闊。
篇7
[關鍵詞] 反思能力;教師成長;提高
思考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它是促進大腦思維活動、改善行為的一種高級認知過程,人經常要思考、要內省。而反思考則更是區別普通人與智人的標志。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反思是教師自我評價的手段,是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幼兒園教師肩負著啟迪幼兒智慧、塑造孩子幼小心靈、培育其良好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培養國家未來創造性人才的遠大重任。所以我們更應該學會反思,加強在教學中的反思,在實踐中的反思,在工作中反思,讓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基本能力和習慣,讓經驗和智慧在反思中升華,讓遺憾和不足在反思中改變。做到教育更適合于幼兒,更貼近于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一、反思可以促進理論型教師的形成
教育工作者從師德和天職主動積極地去反思,去梳理、去審視和剖析自己的教學,那么這種反思是深刻有效的、真正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的。善于反思的教師必定會主動學習,自覺提高,把學習當成自己內心的要求并付諸行動。因為教師在反思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反思時要查閱有關的一些著作、書籍、資料,要求證一些理論的依據,支撐自己反思內容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因此善于反思的教師必定是鉆研好學的先行者。
善于反思的教師經常會讀教育名著、教學專著、幼教專刊資料等,并將關鍵的理論記成筆記,將經典的話語記在心里,將受益匪淺的感受寫成心得。經常會去看優質課課例或聽他人的課,帶著思考的眼光去看去學習,在學習中自然而然換位思考,如果是換成自己組織活動,會對這個環節怎么處理,會如何導入,會怎樣去組織,會運用什么方法破解重點和難點等。教師還可經常讀政治、經濟、哲學、文學等書籍,關注熱點現象、社會問題,這些看起來與教育教學無關,但是在閱讀的同時能在這些知識的海洋中去感悟去受啟發,并與自己已有的想法、經驗融會貫通,內化為自己的理論修養,在學習的過程中無形中提高了理論水平,逐步成為理論型教師。
二、反思可以助長研究型教師的形成
教學是一門永遠有缺憾的藝術,就算教學設計得天衣無縫,但是在實踐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意想不到的問題,不去實踐你永遠都發現不了,不去反思你也永遠都解決不了。“改進教育實踐的最好希望是把教師提升為自主和反思的人。”可見反思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緊密相結合的,它的運用對提煉教學智慧,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如筆者幼兒園的“一課三研”活動,首先是組織教師一起備課,在課前進行反思,預設能夠達到的目標是什么,找到重點和難點。材料的投放是否有助于解決難點,有助于幼兒的發展,過程的環節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等。然后由執教者上第一次研討課, “第一次研討”活動結束后教研組立即組織教師進行研討,首先由執教教師反思自己在本次活動中成功之處以及存在的困惑和不足。然后讓參與研討的教師共同分析診斷,深入研討,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改進意見,大家再進一步調整教學過程的環節,設計提問,完善教案。再進行“第二次執教和研討”,第一次執教后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成效如何,找出問題,大家又再次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再次進行分析調整、再改進,接著又確定第三次開展研討活動。就這樣,教育活動在實踐、修整、提煉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成為集思廣益共同雕琢出來的園本課、精品課。還可組織教師推門聽現場課,看錄像實例課,課后進行反思:活動中有什么好的經驗、閃光點值得學習;有什么不足之處,如何改進;如果我是執教者,我會怎么做?并將反思認真記載,整理成教育心得或是反思日記。在“一課三研”活動中,教師通過在教學中自主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在這種螺旋上升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去提高和改進課堂,實現了理念向行為的遷移,提高了教師的教研能力,促進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三、反思可以促進教師不斷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要有創新型教師。而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在教學情境中能用批判的精神和否定的思維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教學的能力,能用靈活的教學手法來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必須要先進行教學反思,因為沒有反思、沒有批判、沒有否定,就不會有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在實施過程中能提升到情感、意識、能力、知識等全方位的培養。在設計提問中要考慮問題拋出后孩子能不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發散性思維, “發散點”應該在哪里,教學是否具有開放性,能不能調動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和創新。如,教學音樂活動《破冰進行曲》中,筆者意識到以往的教法中孩子比較容易厭倦,興趣不高、不愿參與,于是我們大膽地創新,改變以往用講解、打擊樂、表演的形式來理解音的強弱、節奏、旋律、樂段的模式,而是通過音樂游戲的形式將音樂各要素融入游戲中,首先創編故事情節,讓幼兒傾聽、欣賞,然后設計游戲情境,渲染游戲氛圍,示范游戲規則,幼兒都變成一只只可愛的被冰凍僵了的希望得到解救的小鴨子,在音樂中一邊體驗旋律節奏的不同,一邊做解救小鴨子的游戲,孩子們隨著節奏用肢體語言、用神態表情來表現音樂感受音樂,不同的動作和神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在游戲中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力令人驚嘆不已,整個活動幼兒興趣高漲、情緒飽滿,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看出,反思是一種自我成長的過程,是一種幫助教師調整教學行為、形成自我建構的過程,它能促進教師大膽進行創新,勇于超越。
四、教師通過反思可養成良好的思考和記錄習慣
教學反思是一種完全自主化的行為,它不應該是一種任務,而是一種長期的教學習慣,但是它必須是一種踏踏實實的行動,而不是作“秀”,當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時,記錄也就信手拈來,教師要做到:
1.記下成功的經驗和亮點,這些點滴的經驗積累都能成為以后豐富的教學資源,也有助于梳理自己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記錄幼兒的真實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幼兒反饋的信息,幼兒的情緒表現,幼兒的參與程度,幼兒在課堂上的獨特創造、精彩的語言、智慧的“小火花”,都要及時記錄下來。同時,要把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這樣往往可以使我們更適當地把握幼兒的心理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更好地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使師幼共同成長。
3.教師還可如實記下干預課堂的一些不利因素,尤其從課堂的準備、材料的投放、過程的設計、教學的方法、教學的效果等方面查找失敗的原因。因為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一些無法預料的錯誤等。因此課后需要教師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積極地診斷查找根源,然后再對癥下藥尋求對策,以免重蹈覆轍,從而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和教學水平。
經常反思可以使人睿智、使人周密、果敢成熟。教師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多去反思,及時去調整,將會體會到“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在教育生涯中不斷反思會使教師受益無窮。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0).
[2]劉占蘭.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理論與實踐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篇8
【關鍵詞】 技工院校 教學名師 培養與反思
為進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切實加強學校內涵建設,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每年在全市技工院校開展全省技工院校示范專業、精品課程、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評審推薦工作以及市級重點專業的評審工作。
一、技工院校教學名師的選拔要求
1.基本資格要求:要求從教年限已經滿足從事技工教育10年以上,要求具有副高級及以上教師職務,專業理論課教師具有三級及以上職業資格。并且具有學科帶頭人稱號,被評定為市級或學校學科帶頭人。2.職業素質要求:要求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師德高尚,能夠教書育人,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近五年至少二次年度考核優秀或獲得市級及以上優秀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能力方面,承擔班主任工作或學校行政管理工作,成績突出,班級或部門工作受到市級及以上表彰。3.教學改革要求:要求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主持或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工作,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得到同行認可。在理論、實習一體化教學方面,具備一體化教師的素質,并積極承擔理論、實習一體化教學。在教學方法方面,注重教學方法改革。4.教學質量要求:課堂教學近三年,所任教課程學期總評成績及格率95%以上,優秀率40%以上。在社會培訓方面,積極承擔各類社會培訓教學任務,近三年所任培訓課程合格率95%以上,學員滿意度90%以上。在技能競賽方面,指導學生或教師本人參加各類技能競賽,獲省級競賽前3名,獲國家級競賽前6名。5.教研成果要求:主持或主要參與省級以上教研課題一項,成果通過鑒定。在論文教材方面,近三年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教研論文2篇以上,或主編省級以上規劃教材1部。在產學研結合方面,主持或主要參與產品研發、教具開發等。6.示范指導要求:在示范作用方面,在全省或本地區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較高的影響力,近五年開設市級以上公開課或學術、業務講座二次以上。在指導作用方面,積極開展師資培訓,近五年成功培養二名以上青年教師,在省級以上師資培訓班擔任主講教師等。7.繼續教育要求:在培訓進修方面,主動參加培訓進修,近五年每年達到規定學時,專業課教師每二年參加生產實踐不少于2個月,其中到企業實踐不少于1個月。
二、教學名師的特質分析
1.敬業。熱愛職業教育事業,具有開拓創新精神,有高尚師德和先進的工作理念。敬業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受到很大的沖擊,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敬業當作自己工作的靈魂,時刻牢記。職業學校教育的本職工作是教學生做事做人,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講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2.兢業。教學者始終多年如一日,堅持認真備好每節課,全身心的教學投入和奉獻在教學崗位上。在技工院校,很多教師還要任班主任工作,會占用很多的心血和精力。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和實驗實訓教學第一線,從事多門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完成規定學時數倍的實踐教學和培訓任務。3.精業。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產業轉移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只有一流的教師才能培育出一流的學生。職業學校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也要具備實踐教學的能力,是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雙師型”教師。普遍具有“雙師型”教師的素養和能力,專業知識淵博,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技能嫻熟,教學藝術精湛,教學反思能力強。
三、教學名師制度的反思
1.教學名師制度的目的,是能通過這個形式培養更多的好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各學院也高度重視專業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在技工院校開展“創示范專業、講精品課程、做名牌教師”活動,是加強技工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舉措。2.對于從事基礎科的教師,不能完全照搬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要與實操結合起來,最好能一專多能,要求學校的老師緊盯市場發展的方向。一般來說,與一般高校相比,技工院校更加貼近企業、產業的實際需要,更講究實際操作能力。3.名師評選作為一個導向,以名師促進教育專業的改革。這個專業的改革一定要和產業結構緊密相關,誰為這個產業調整培養出的人才多,那你就是當之無愧的名師。
目前,通過增加技工院校候選人名額,完善技工院校教師的評選指標體系,能夠使一批既有較高教學水平、又有行業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入選“教學名師”團隊,通過他們的示范和輻射作用,不斷提高中高職教師的整體素質和中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
參 考 文 獻
[1]張桂春. 職業學校“教學名師”的特質[J].教育科學,2012,28(6):62-65.
篇9
具有這種心態的人,恐怕不在少數。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你想過沒有?你所爭的只不過是一錢一兩、一分一角。有時買賣雙方爭得面紅耳赤,即便占了幾角錢的便宜,也索然無味,沒有了好心情。在眾人面前,既丟了面子,也失了風度。
記得十幾年前的一件事對我觸動很大,自那以后,凡是我去買菜,從不還價。要是買農人賣的菜,我總是多買點,如果對方需要找給我一兩角零錢,我也總是說不用找了。
那一天早上大概九點多鐘,我從銀行取款后,便到菜市場逛逛。剛要到菜市場時,見馬路邊一位老農的臨時菜攤上有野生薺菜,我便彎下腰來,稱了兩斤。剛要起身離去,賣菜的老農說:“先生,我這兩個甲魚是野生的,今天早晨現捉的。”我問了價,老農說八十元一斤,我堅持四十元一斤,通過討價還價,憨厚的老農好像忍痛割愛似的說:“好吧,賣給你!”我以八十元,買了兩只兩斤重的大老鱉,自認為撿了個便宜,便“打的”回家。見了愛人就高興地說:“這一下可以大飽口福了。”可是剛一放下薺菜和甲魚,我猛地一驚,我的包呢?我馬上意識到,我從銀行取的兩萬元還放在包里。我驚出一身冷汗,對妻子說:“我兩萬元丟在菜攤上了!”妻子催促我趕快去找,我失望地說:“現在已快十二點了,不可能了。”
在妻子的鼓勵下,我只好懷著僥幸心理趁出租車去碰碰運氣。剛下出租車,遠遠地就看見一位老農站在路邊,扁擔、菜筐背在肩上。我快步向前,老人見到向他走近的我,伸頭打量著我:“你是買我甲魚的先生嗎?”我激動地說:“是的,老伯,你見到我的包了嗎?”老人毫不猶豫地從蛇皮袋中取出我的小包,因為在討價還價中,他對我的印象是深刻的。“請你點一點!”老人的態度仍然是敦厚的、和藹的。我隨手從口袋里掏出兩百元給他,以十分激動的心情連連說“謝謝您!”老人有風度地說:“謝謝可以,錢我是絕對不會收的。”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很不情愿地說:“那好吧,你還按八十元一斤,補我八十元吧!”一句話羞得我無言以對,只得從命。我遞上一百元,他還堅持找了我二十元。
篇10
本人本學期主要擔任七、八年級共六個班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在學校領導的關心指導和正確領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嚴格按照上級的指示,以及教學的要求認真履行自己的各項職責。
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以勤懇、頑強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以科學發展觀、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工作任務,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在工作中以科學發展觀、新課程理論為指導,積極學習、宣傳并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學校的發展;決不做有損國家、社會、集體和他人的事;顧全學校大局,維護學校的合法權益,維護學校的名譽;決不做違背教師職業道德和有損教師形象的事;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要求;積極參加學校和科組組織的政治理論學習活動;堅持升國旗儀式;積極要求上進,能以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在社會上,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以良好的師德師風行事。平時較注重個人品德修養,嚴以自律,潔身自愛,決不參加打麻將等賭博活動;團結同志,互相合作,為其他教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等。
二、在教學工作方面
堅持做到與時俱進,勇于開拓創新。開學前制定科學的學期教學計劃和單元教學計劃,使教學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平時較注重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教學能力的提高,積極探究符合學生實際的、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作為科任教師,我十分注重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理論,認真備課,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集體備課組活動,幫助、參與和指導其他教師備課和上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本人備課時,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備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認真寫好教案,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及反思;上課時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認真、嚴肅的形象去面對學生。
按照「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理論知識,還注意以德育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學生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由于所教課本版本更換,所以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片放映等多樣形式,培養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期末時能制定好復習計劃,并能認真備好復習課,培養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后進生。本學期在扎實搞好常規教學基礎上,在教學實踐中施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了由單一的知識傳授向綜合能力的培養的轉變、實現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變,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均得到了提高,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利用課前或課后進行針對性講評,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大了對后進生的輔導的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生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生思想的輔導。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解決他們的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每周利用課間時間與其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幫助他們解決有深度的習題。另外,經常利用賴飛龍、張南生、唐秋紅等本校同學的典范,讓學生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并在實際生活中踐行 。
三、在教研教改方面。
本學期能夠積極參加教研教改學習活動,平時注意結合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和新課程的特點,有目的,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及時在課余時間、科組學習時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相互交流,全面提高自身的業務綜合素質。課余時間認真閱讀《新教育》等教育教學刊物,了解當前教育動態。參加了20xx年的遠程培訓,教師之間相互聽課15節,參與集體備課活動一節,做到教師間虛心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四、在考勤出勤方面
本人身體和心理健康,能適應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做到出滿勤,沒有遲到、早退或缺過一節課,沒有請過一天事假和病假;堅持上班準時簽到,從不讓人代簽。假期輪值班準時到崗,堅守崗位,頻繁巡邏查看學校財物。
五、取得的成績
順利完成學校要求的各項工作任務,包括教學計劃、教案及反思、學期教育教學總結、假期輪值班等;順利完成保亭教研室下達任務;所教學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良好,實現了本學期的教學目標。其中20xx年九年級中考本人所教科目全縣排序第二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