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師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4: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干教師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骨干教師的作用

篇1

當前,要造就一名中學骨干教師,盡快形成一支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素質一流的中學骨干教師隊伍,已是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頭等大事,更是擺在我們師訓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當前的中學骨干教師培養,是在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師斷層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新事物,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要解決當前師訓工作所面臨的新課題,就必須靠我們去積極探索,認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問題,當然首先就應該從研究整個中學師資隊伍狀況入手,以尋求解決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對策。本課題就是在此背景下,對上海市中學教師和中學教師中各個層面(年長的,年輕的;知名的,在培的;當領導的,任一般教師的)骨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隨機抽樣調查500名中學教師,有效問卷449份,約占全市中學教師數1.25%)和實踐總結 (對華東師范大學舉辦的上誨市首屆中學語文、數學、英語……教育管理等16個學科的市級骨干教師[校長]培養工程的辦班經驗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結果。

一、當前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與發展機遇

國際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關鍵就在于提高勞動者的創新能力和對國際市場的適應性,而創新能力和適應性的基礎在于勞動者要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勞動者綜合素質的提高當然要靠教育也就是歸根到底要靠教師來承擔,這是歷史賦予教師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紀我國要實現經濟騰飛,說到底就看我們的教師能否擔當起這個歷史重任。這就是說當前我國師資隊伍建設既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又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分析現狀,找出差距,提出目標,主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發展中去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

1.當前中學教師隊伍數量可謂龐大,但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師奇缺,骨干教師隊伍青黃不接,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潛伏著的危機,將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發展。

——年齡結構出現了“斷層”。教師年齡在中間檔次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年齡在30—50歲段只占28.9%;

——學歷結構出現了“斷層”。農村或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中學教師的學歷狀況更令人擔憂,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欠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比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要低76.1%;

——職稱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中級職稱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中級職稱的只占39.2%;

——骨干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高級職稱與特級或知名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高級職稱的只占10.4%,特級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顯地可以看出,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的“斷層”,更加劇了骨干教師結構的“斷層”,加劇了骨干教師隊伍的青黃不接。更令人堪憂的是教育發展不平衡,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或農村,人才流失越嚴重,而且嚴重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與校長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原因是學歷層次一旦提高了,教師就要“跳槽”——不是調離教育系統,就是調離本校或當地,使得本來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從根本上扭轉這個被動局面,我們就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2.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的現狀與教育發展的要求存在著全面的差距,這使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數省市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改善,在數量上基本能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隊伍思想狀態總體上呈上進狀態,其政治素質、業務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強。但與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要求相比,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差距,不能適應中國教育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變化。諸如:

——不適應教育觀念現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觀念與政策的雙重影響,現有的教師隊伍在整體上只能適應應試教育模式,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仍舊是占主導地位,對于素質教育和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興趣與經驗。在這項問卷調查中,把“應試教育的困擾”列為教師隊伍存在主要問題之首的人數就占被調查總人數的 21.8%。

——不適應中學教育改革的要求。現有的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勝任教育和教學工作。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 10.7%的教師自我評價教學工作“不夠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夠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強,更是普遍現象,竟高達80.9%。而意識到自身與教育事業發展存在距離,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識更新方面,也高達71%。

——不適應中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現代化的要求。中學教育要把現代科學知識引入教學,教師不僅要打好學科的基礎,還要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重要知識,但廣大中學教師與這一要求相差甚遠。如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 57.5%的中學教師缺乏計算機基本常識與基本的應用能力,對多媒體和交互技術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語學科教師基本不掌握外語;有63%的教師對電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應用能力就是沒有這種意識。可以說,現有的教師隊伍仍廣泛存在教學手段相當落后的狀態,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講、學生聽的“原始”階段。

——不適應教育方法現代化的要求。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能按教育規律辦事,不了解教育理論的現展,不懂得該如何去發現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狀態,對少數需要進行心理與行為矯治的學生束手無策,仍然是憑“經驗”辦事。在這次問卷調查中,具有上述種種情況的教師總數也達到 68.6%。

篇2

[關鍵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角質形成細胞;創面愈合

[中圖分類號]Q8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3)07-0739-04

眾所周知,干細胞在創面修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為創面愈合提供了各種組織細胞。業已證明,成體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MSCs) 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作為組織工程中多種種子細胞。關于MSCs分化為多種組織細胞的在體或離體實驗研究,國內外已多見報道[1-6]。但MSCs體外培養分化為上皮細胞相關報道較少,其過程中各種調控因素尚不清楚。許多實驗以及臨床現象已經證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對促進創面愈合起了積極重要的作用。為了探討MSCs是否能體外誘導分化為上皮細胞以及在這一過程中RAS所起的調控作用,筆者以Wistar大鼠為實驗對象,體外培養其MSCs,觀察 MSCs是否可分化為上皮細胞以及在這一過程中血管緊張素II(ANGII)所起到的調控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MSCs的體外培養與鑒定:采用10~12周雄性Wistar大鼠(中山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大鼠頸椎脫臼處死,無菌條件下分離雙下肢,低糖DMEM培養液從雙側脛骨及腓骨沖出骨髓,50目網篩慮過骨渣,離心棄上清液,以含體積分數10%的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和鏈霉素(100μg/ml)的DMEM/ F12培養液重懸沉淀,1×109/L密度接種,于37℃、體積分數為5%的CO2飽和濕度培養箱中培養。24h首次半量換液,以后每3 天全量換液一次。按1∶3傳代培養,接近融合的MSCs用質量濃度0.25%的胰蛋白酶(美國 Sigma公司)室溫消化30s~1min。取第3代MSCs進行實驗。取生長良好的第3代BMSCs,以2×104/ml的細胞密度接種于孔板中,分別加入成骨分化及脂向分化誘導液,觀察誘導情況。用ALP染色及油紅0染色鑒定MSCs多向分化能力。同時用流式細胞儀檢測MSCs的CD29、CD45、CD71、CD90的陽性率。

1.2 成上皮誘導:取第3代MSCs按上訴濃度接種于孔板中,用成上皮誘導液進行培養,每3天全量換液一次。成上皮誘導液配置為含體積分數10%的胎牛血清青霉素(100U/ml) 和鏈霉素(100μg/ml)的DMEM/F12培養液中加入0.5nM骨形成蛋白-4(BMP-4) (R&D Systems),0.3mM抗壞血酸,3 ng/ml人表皮生長因子。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的變化。

1.3 ANG II調控成上皮誘導:取第3代MSCs按上訴濃度接種于孔板中,分別設置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按上述成上皮誘導方案進行誘導,實驗組在原有成上皮誘導液內加入1×10-7mol/L的ANG II。兩組細胞均培養于37℃、體積分數為5%的CO2飽和濕度培養箱中,每3天全量換各自誘導液一次。

1.4 免疫細胞化學染色:分別在對照組與實驗組細胞誘導7天及10天后,PBS洗去培養基,5%多聚甲醛固定,嚴格按照Maxim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免疫組化染色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氨基聯苯胺(DAB)顯色。角蛋白10(CKP10)多克隆抗體(Maxim)工作濃度1:100。蘇木精復染.以非特異血清代替抗作為陰性對照。角蛋白陽性細胞胞漿呈棕黃色。

1.5 流式細胞儀檢測:分別在對照組與實驗組細胞誘導3天及7天后,PBS洗去培養基,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細。CKP10多克隆抗體(Maxim)工作濃度l:20,4℃孵育30min。PBS洗滌3次,加入異硫氰酸熒光素(FITC)標記的羊抗鼠二抗(Sigma)工作濃度l:200,4℃孵育30min。PBS洗滌3次后,流式細胞儀(BectonDickinson)檢測。

2 結果

2.1 MSCs體外培養與鑒定:原代MSCs經24h體外培養,見少量貼壁細胞。貼壁細胞前2~3天生長緩慢,以后迅速增殖,呈克隆樣生長,細胞呈較均一的梭形,7~10天匯合,細胞呈比較均一的梭形(圖1)。BMSCs 經骨向誘導后第6天呈三角形或多角形。第8天,細胞外基質分泌增多,胞漿中及胞質外可見較多黑色顆粒,胞核色淡,胞漿色深。第21天,細胞聚集成多個散在結節,中心呈黑色致密團塊狀。鈣鈷法染色檢測 ALP 活性呈陽性,胞漿內見深黑色顆粒(圖2)。MSCs 經成脂誘導后第5天可見胞漿內黃色折旋旋光性小脂滴。隨時間推移,小脂滴增多融合成大脂滴,細胞核被脂滴擠于一側。10天油紅0染色示脂滴呈紅色(圖3)。同時,第3代 BMSCs表面CD29、CD90檢測陽性,CD45、CD71檢測陰性(圖4)。

2.2 MSCs誘導為上皮細胞已經ANGII在其中的調控作用:BMSCs經成上皮誘導后3天開始,部分細胞梭形形態發生變態,圍繞細胞核成圓餅形,細胞質減少,細胞核所占細胞整體比例明顯增大,細胞核有突起,呈典型上皮樣細胞形態。誘導后7天時,兩組細胞角蛋白10(CKP10)染色均成陽性,但實驗組陽性細胞數明顯多于對照組。誘導后10天CKP10染色,該現象更為明顯(圖5)。流式細胞儀檢測,同等誘導時間下,實驗組MSCs誘導為上皮細胞誘導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圖6)。

3 討論

創傷后,機體除調動創傷局部組織的細胞直接參與修復以恢復受損組織的完整性外,還通過動員骨髓來源的干細胞向受損組織遷移,其在創面分化為創傷修復所需細胞來促進創面愈合。MSCs來源于中胚層,具跨胚層分化潛能,Friedenstein等(1974)把骨髓來源的成纖維細胞移植到腎包膜下,可以誘導形成骨和骨髓;體內外許多實驗表明MSCs有很大的可塑性,當把MSCs移植到非放射損傷宿主,MSCs可以分化為非造血組織細胞,包括肌肉、軟 骨、骨、肝、心臟、腦、腸及肺等[7-9]。胚胎發育中存在一系列上皮-間充質轉換,原始間充質細胞始于內細胞團,是首次上皮-間充質轉換,形成新的組織器官需從間充質向上皮轉換,反之亦然。關于MSCs誘導轉化為上皮細胞的研究,國內外文獻較少報道。木有已有的研究表明,支持MSCs能在特定條件下跨胚層誘導為上皮細胞,但誘導方案五花八門,誘導效能也各有高低[10]。在本試驗中,筆者將BMP-4、抗壞血酸以及人表皮生長因子加入常規培養基中,成功將MSCs誘導為上皮細胞,誘導成功率高。這一現象,提示在創面愈合過程中,MSCs有可能可以向上皮細胞轉化,為創面修復提供修復細胞,從而促進創面愈合。

雖然現有研究均指向MSCs能誘導分化為上皮細胞,但這一過程的調控因素及機制尚不明確。而由于MSCs的易獲得性、多能性以及低免疫原性,奠定了其作為再生醫學研究的重要靶細胞,并使人們看到了其臨床應用的實際可能。因此,闡明MSCs向上皮細胞分化中的調控因素對于再生醫學的臨床轉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是調節機體功能的重要激素系統之一。它不僅在調節血壓以及水電解質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還在心、腦、肺和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損傷修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最近的研究發現:RAS在皮膚損傷修復與再生過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1-12],本實驗亦證明了RAS在MSCs中的存在。而ANGII作為RAS中的重要活性物質,是否對MSCs誘導為上皮細胞這一過程進行干預,引起了筆者的關注。由本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添加ANGII組的上皮細胞轉化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高了誘導成功的可能性。一方面,機體內MSCs數量有限,若想獲得足夠數量的移植細胞,需經歷較長的體外擴增階段。如果在擴增階段對MSCs給予相當的誘導,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細胞分化時的不穩定性,指引其像上皮細胞分化。另一方面,在提供創面床ANGII含量,有助于已經移行至創面的MSCs高效的分化為上皮細胞,積極的參與到創面修復中來促進創面愈合。

MSCs向上皮細胞分化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可能涉及多種信號通路的調控。通過上述實驗結果,我們可以初步斷定,ANGII對MSCs向上皮細胞轉化有促進調節作用,而其調控實現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的實驗來證明。相信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MSCs轉化為上皮細胞從而促進創面愈合這一過程將清晰的展示在我們面前,并將為火熱的轉化醫學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Pittenger MF,Mackay AM,Jaiswal SC,et al. 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Science,1999,284:103-107.

[2]Orlic D,Kajstura J,Chimenti S,et al. Bone marrow cells regenerate infracted myocardium[J].Nature,2001,410:701-705.

[3]Yokoi H,Yamada H,Tsubakimoto Y,et al. Bone marrow AT1 augments neointima formation by promoting mobilization of smooth muscle progenitors via platelet-derived SDF-1{alpha}[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0,30(1): 60-67.

[4]Shi RZ,Wang JC,Huang SH,et al. Angiotensin II induc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synthesi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Exp Cell Res,2009,315(1):10-15.

[5]Poulsom R, Forbes SJ, Hodivala Dilke K,et al. Bone marrow contributes to renal parenchymal turnover and regeneration[J].J Pathol,2001,195:229-235.

[6]Mikako Sasaki,Riichiro Abe,Yasuyuki Fujita,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recruited into wounded skin and contribute to wound repair by transdifferentiation into multiple skin cell type[J].J Immunol,2008,08:2581-2587.

[7]Wu Yaojiong,Zhao Robert CH,Tredget Edward E. Concise review:Bone Marrow-Derived Stem/Progenitor cells in cutaneous repair and regeneration[J].Stem Cells,2010,28:905-915.

[8]Meijing Wang, Paul R. Crisostomo, Christine Herring,et al. Human progenitor cells from bone marrow or adipose tissue produce VEGF, HGF, and IGF-I in response to TNF by a p38 MAPK-dependent mechanism[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6,291:880-884.

[9]Yamaguchi Y, Kubo T, Murakami T,et al. Bone marrow cells differentiate into wound myo?broblasts and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 wounds with exposed bones when combined with an occlusive dressing[J].Cutaneous Biology,2005,06402:1365-2133.

[10]Sasaki Mikako, Abe Riichiro, Fujita Yasuyuki,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recruited into wounded skin and contribute to wound repair by transdifferentiation into multiple skin cell type[J]. J Immunology,2008,180(4):2581-2587.

篇3

訥河市第七小學是一所省級示范小學、省一類學校。近幾年來,學校把對骨干教師的培訓放在首要位置,同校本培訓有機結合,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指導和示范作用,在一套與教師繼續教育相配套的制度的保障下,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業務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有效培訓,收到了較好效果。

一、時間長遠,將培訓工作貫穿于骨干教師任期的始終

每一期骨干教師在認定后,學校的培訓、考核領導小組都及時召開骨干教師動員會。從最大程度上調動骨干教師參與培訓的自覺性、主動性,為骨干教師培訓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對骨干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是落在一個或幾個點上,而是貫穿于骨干教師任期的全過程中,即每一位骨干教師任期三年,從被認定為骨干教師起,就要接受為期三年的系統的培訓與考核,正是這種全程的培訓與考核保證了骨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二、目標高新,以提高整體素質為關鍵

每啟動一輪骨干教師培訓工作,學校培訓領導小組都和骨干教師共同研究,制定出培訓的目標。目標的定位要體現出“高、新、實”,也就是說對于骨干教師的培訓要求要遠遠高出對于普通教師的要求,但又要符合實際。例如,對于2003年認定的一批骨干教師,鑒于他們經過新課程的有關培訓,有一定的基礎,又考慮到新課程的新任務,所以,把他們的培訓目標定位在主要解決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一是夯實教師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進一步深化他們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認識,不斷總結、提升完善已有的經驗,豐富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工作,用科學研究的態度審視自己已有的成績,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與特色。

二是打造新課程理念。使骨干教師進一步認識課改的重要意義,了解掌握課改的任務、目標以及實施策略,進而建立與課程改革相適應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以及學生觀。

三是拉動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幫助骨干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標準,不斷探究學科改革的切入點,快速提升骨干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使教師積極投身新課改,自覺轉變教學行為,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開展教學創新,開創工作新局面。

四是開發骨干教師的創造潛能。增強骨干教師新課程實施中的責任意識,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正確發揮他們在課改實施和校本培訓中的主體作用、探究作用和創造作用,不斷發現新問題、研究新情況、尋求新突破。用骨干教師的智慧引領學校新課程實施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明確的培訓目標,既是學校培訓工作的指南,又為教師指明了努力和奮斗的方向。可以說,高標準的培訓要求是骨干教師培訓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內容全面,以新課程實施能力為主線

學校骨干教師培訓的宗旨是:立足于學校實際,為教育改革和發展服務,為教師成長和終身發展服務,為課程服務。從這一宗旨出發,每次培訓之前,學校都精心安排培訓內容,保證培訓工作科學、有序的開展。培訓內容主要分為四大模塊。

第一模塊:通識培訓,主要解決理論層面的問題。在通識培訓中,突出新思想、新理念。組織教師進行專題學習、教師論壇,提倡教師自學。包括對《綱要》的解讀、新課程理念、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角色轉換、學習方式、校本資源開發、教學評價等。

第二模塊:教研培訓,主要解決理論知識向實踐轉化問題。側重進行學科教材體系研究,了解新編教材的思路、內容、結構及目標定位,目的是提高教師使用教材、開發教材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模塊:校本培訓,主要解決實踐層面的具體問題。這一過程結合學校所有教師特點,根據本校實際,采取有效的方法,開展特色培訓。

第四模塊:遠程培訓,開展網上對話。將實踐中的問題與專家進行網上交流,以求得專業引領。教師的困惑與問題、思考與情感也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流與探索,實現互動。

四、實效操作,以帶動其他教師共同發展為目標

幾年來,在對骨干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當中,學校采用了參加上級培訓、請專家指導、教師自主學習、參與式的研討等方式,鼓勵教師進行網上交流、課題帶動、骨干教師上掛牌課、教師結對子、一幫一等多種形式,力爭做到培訓形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受培訓者的主體參與意識,使培訓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五、精確考核,以促進教師再發展為準則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學校時刻注意將對骨干教師的考核貫穿于始終,制定了骨干教師考核細則,通過分數量化考核、學年末公開成績的方法,獎優罰劣,考核不合格取消骨干教師資格,考核的內容包括教師師德情況、教學工作完成情況、業務水平和能力以及參與教研情況,考核方式為自評、他評、考核小組評和學生及家長評相結合,每年度給出綜合評價等級。科學的考核方式使骨干教師端正了態度,改進了作風,在培訓當中表現出全新的精神風貌。

六、細化管理,以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為發展方向

(1)明確工作職責。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骨干教師培訓考核領導小組,制定培訓工作方案,把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的議事日程。校領導每學年召開專門會議,討論骨干教師培訓計劃。教導處有專人負責教師出外學習、培訓的跟蹤管理、協調學科職務培訓、新課程培訓和參加市級教研活動,同時負責校本培訓、課題培訓的登記驗證。后勤部門提供必要的物資保障。各部門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從而形成學校行政為骨干教師培訓保駕護航的良好機制。

篇4

【關鍵詞】 五段循環式;骨干教師;培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00-01

國家教委在《關于加強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骨干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師的質量和數量不僅體現教師隊伍的總體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同時,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指出:“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通過研修培訓、學術交流、項目資助等方式,培養教育教學骨干。”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骨干教師培訓呈現出理念的相對滯后、過程相對封閉、方法相對單一。由此,各地教師培訓機構加強了骨干教師培訓工作,并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逐步形成了形式各異、方法多樣的骨干教師培訓模式。安康教師進修學校在骨干教師培訓方面也做了積極嘗試。

一、“三+五”研訓模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自2008年以來,學校依據陜西省“陽光師訓”工作精神,認真學習和領會文件的理論依據,校領導組織有多年培訓經驗的教師,依據當地實際的教師教育需求,并科學的進行調研。科學制訂了“三+五”研訓模式,即以“名師示范”――“互動交流”――“專家引領”――“個人反思”為環節的三天集中學習+參訓學員后期完成的“校本研修”五項任務為整體流程的實施方案。

1、名師示范環節

由學校組織科研人力,選拔市區級有影響的骨干教師、教學名師、省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提前備課,設計教學方案,并將教學方案提交學校,由學校組織研討教案設計、修改意見、提出可行性方案。

2、互動交流環節

名師示范課之后,輔導老師先組織學員進行分組,一般8-10人為一個交流小組,交流的主要內容,包括示范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整,教學理念是否先進,重點突出和難點解決情況,教學的組織與變化,教學的有效性以及是否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等。各小組選派小組長總結小組交流成果,收集交流問題,然后在大會交流展示。

3、專家引領環節

“三+五”研訓模式中,有遴選的專家進行指導,做專題講座,并回答學員提出的課堂教學問題。根據名師示范和學員交流匯報情況,及時組織教學,做即興發言或專題講座。讓教師在培訓以后有所得,有效地解決骨干教師存在的困惑。

4、個人反思環節

針對名師示范、互動交流、專家引領環節的內容,個人整理培訓中的反思、感悟或體會,撰寫個人反思文章。

集中學習結束以后,每一位學員還要完成五項校本任務,即“骨干教師培養書”。填寫教師專業成長基本情況;“他山之石”包括做兩次專題講座,觀看議課兩節“名師課堂”,專業閱讀兩部書籍;“校本研修”包括兩節“一課兩上”、課題研究、區域內講座、教學論文、優秀教學設計;指導學科教師意見、綜合評價。

三天四個環節的集中學習和參訓學員后期完成的五項“校本研修”任務,為“五段循環式”骨干教師培訓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

二、“五段循環式”骨干教師培訓模式構想

針對骨干教師培訓特點,學校繼續深化“三+五”培訓模式的實踐,植入參訓人員課題研究任務,強化教育科研導向,豐富、完善培訓模式。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五步循環式”培訓模式構想,這種模式仍在不斷完善和探索中。

1、問題調研:設計問題、分組調研、發現問題、提供依據

這是骨干教師培訓的首要環節。怎樣培訓教師,該培訓什么樣的內容,是面臨的最大問題,傳統的方式方法已經不受廣大教師的歡迎。作為培訓者,了解被培訓者的需求至關重要。依據以往的經驗,組織人員精心設計調查問卷,然后分散到基層鄉鎮學校,對近三年參加骨干培訓的教師問卷調查,組織當面座談交流。返校后,整理問卷、整理問題,為培訓提供第一手材料。

2、確定菜單:依據問題、確定專題、有備無患、有的放矢

根據骨干教師培訓需求,制定培訓內容;對于專題,學校采取試講制,按學科分類,要求先在小組內試講,再選拔優秀者進行大會交流,群眾打分取平均值占40%,評委打分取平均值占60%,兩項和達90分以上,方可通過。

3、專業引領:實踐課堂、專題講座、解答疑難、提升能力

就骨干教師而言,專業引領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實踐課堂提升課堂的駕馭能力;通過專家專題講座,充實先進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在答疑解惑中,不斷更新思想,提升能力。

4、研討反思:聽課議課、互動交流、反思總結、撰寫論文

實踐課堂之后,就是聽課議課環節。通過專家與學員互動、學員之間的互動形式,發現問題、總結優點、交流體會,最后將撰寫論文,轉化成果。

5、跟蹤反饋:實踐反思、跟蹤反饋、發現問題、及時總結

對于專家講座,實踐課堂,研討反思等培訓效果如何,同樣也有反饋機制。學校制定有每一位專家講座之后的定性評價和建議,并通過一定渠道反饋給專家。同時,根據需要,選派相關人員下鄉鎮基層學校,跟蹤檢查骨干教師的專業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為再一輪骨干教師培訓提供參考的依據。

通過骨干教師培訓,豐富了骨干教師專業素養,提高了骨干教師教學技能,提升了骨干教師科研能力,強化了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帶動了區域素質教育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五段循環式”骨干教師培訓模式的建議

1、加大教師的參與力度。讓更多老師參與此項教學工作中來,有利于不間斷地對骨干教師進行指導,使他們在教學中不斷成長,保證培訓模式的有效實踐。

2、更多地借鑒國內國外先進的培訓模式,優化培訓模式,積極提升培訓的有效性。

3、對于偏遠山區的鄉鎮骨干教師,可以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將集中附近鄉鎮的骨干教師,設置教學點,分散時間,專家送教下鄉。

篇5

關鍵詞: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動因;作用

當前,要造就一名中學骨干教師,盡快形成一支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素質一流的中學骨干教師隊伍,已是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頭等大事,更是擺在我們師訓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當前的中學骨干教師培養,是在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師斷層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新事物,它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要解決當前師訓工作所面臨的新課題,就必須靠我們去積極探索,認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學骨干教師培養問題,當然首先就應該從研究整個中學師資隊伍狀況入手,以尋求解決中學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對策。本課題就是在此背景下,對上海市中學教師和中學教師中各個層面(年長的,年輕的;知名的,在培的;當領導的,任一般教師的)骨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隨機抽樣調查500名中學教師,有效問卷449份,約占全市中學教師數1.25%)和實踐總結(對華東師范大學舉辦的上誨市首屆中學語文、數學、英語……教育管理等16個學科的市級骨干教師[校長]培養工程的辦班經驗進行總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結果。

一、當前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與發展機遇

國際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關鍵就在于提高勞動者的創新能力和對國際市場的適應性,而創新能力和適應性的基礎在于勞動者要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勞動者綜合素質的提高當然要靠教育也就是歸根到底要靠教師來承擔,這是歷史賦予教師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紀我國要實現經濟騰飛,說到底就看我們的教師能否擔當起這個歷史重任。這就是說當前我國師資隊伍建設既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又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分析現狀,找出差距,提出目標,主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在發展中去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

1.當前中學教師隊伍數量可謂龐大,但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師奇缺,骨干教師隊伍青黃不接,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潛伏著的危機,將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我國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發展。

——年齡結構出現了“斷層”。教師年齡在中間檔次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年齡在30—50歲段只占28.9%;

——學歷結構出現了“斷層”。農村或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中學教師的學歷狀況更令人擔憂,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欠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比發達地區學歷達標率要低76.1%;

——職稱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中級職稱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中級職稱的只占39.2%;

——骨干結構出現了“斷層”。具有高級職稱與特級或知名教師的量相對地少了,據對449份調查問卷的統計,具有高級職稱的只占10.4%,特級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顯地可以看出,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的“斷層”,更加劇了骨干教師結構的“斷層”,加劇了骨干教師隊伍的青黃不接。更令人堪憂的是教育發展不平衡,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邊遠地區或農村,人才流失越嚴重,而且嚴重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與校長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原因是學歷層次一旦提高了,教師就要“跳槽”——不是調離教育系統,就是調離本校或當地,使得本來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從根本上扭轉這個被動局面,我們就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2.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的現狀與教育發展的要求存在著全面的差距,這使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多數省市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改善,在數量上基本能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隊伍思想狀態總體上呈上進狀態,其政治素質、業務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強。但與教育發展對教師的要求相比,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差距,不能適應中國教育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變化。諸如:

——不適應教育觀念現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觀念與政策的雙重影響,現有的教師隊伍在整體上只能適應應試教育模式,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仍舊是占主導地位,對于素質教育和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興趣與經驗。在這項問卷調查中,把“應試教育的困擾”列為教師隊伍存在主要問題之首的人數就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1.8%。

——不適應中學教育改革的要求。現有的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難以勝任教育和教學工作。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10.7%的教師自我評價教學工作“不夠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夠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強,更是普遍現象,竟高達80.9%。而意識到自身與教育事業發展存在距離,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識更新方面,也高達71%。

——不適應中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現代化的要求。中學教育要把現代科學知識引入教學,教師不僅要打好學科的基礎,還要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的重要知識,但廣大中學教師與這一要求相差甚遠。如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57.5%的中學教師缺乏計算機基本常識與基本的應用能力,對多媒體和交互技術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語學科教師基本不掌握外語;有63%的教師對電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應用能力就是沒有這種意識。可以說,現有的教師隊伍仍廣泛存在教學手段相當落后的狀態,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老師講、學生聽的“原始”階段。

——不適應教育方法現代化的要求。有相當數量的教師,不能按教育規律辦事,不了解教育理論的現展,不懂得該如何去發現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及其發展變化狀態,對少數需要進行心理與行為矯治的學生束手無策,仍然是憑“經驗”辦事。在這次問卷調查中,具有上述種種情況的教師總數也達到68.6%。

——不適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學教師待遇仍不高,加上社會價值觀的變遷,中小學教師職業還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從教。現在教師隊伍中責任感不強、敬業精神欠佳和鉆研精神不足的情況還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師受功利泛化的影響,沒有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有的把過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職業上,有的政治觀念淡薄,不注意引導學生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總結,甚至放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21.3%的教師認為教師工作僅僅是一種職業而已,甚至是一種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長、黨支部書記和9.5%的高級、特級教師對此有同感。

——不適應社區與家庭教育功能強化以后教師社會角色變化的需求。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區與家庭教育功能越來越被強化,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轉變自己的角色去擔任大教育的組織者。但事實是,現在許多教師仍然習慣于單一的學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擔任大教育組織者的社會角色。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就有47%的教師認同這一點。

當前中學教師隊伍現狀存在的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縮小乃至全部消除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發展,這是中學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重大的歷史挑戰。面對這個挑戰,我們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3.二十一世紀中國要實現經濟騰飛,就必須要發展教育。

經濟騰飛要靠教育來支撐。發展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師資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這是因為:

——教育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于教師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學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過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去落實,因而教師的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相當重要。高素質的教師可以彌補某些辦學條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設備再好,也無法提高教育質量,更不可能辦出好的學校。

——基礎教育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教師問題。這是因為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關鍵和難點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師處在這些改革中的主體地位與主導地位。沒有教師去積極參與、大力推進、認真落實,要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提高教師個體與隊伍整體素質以適應轉軌的需要就顯得相當重要了。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79%的教師都認同這一點。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對教師提出了最嚴峻的挑戰。一個缺少現代意識和未來意識的人是不可能在國際化、信息化、學習化的社會中充當教師角色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中,教師的作用不但不會削弱,反而會進一步加強。在這次進行的問卷調查中,有71%的教師認為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與教學形式甚至學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將發生變化,多媒體和交互技術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學生將廣泛接觸各種各樣的問題,其豐富的程度無可比擬。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指導顯得特別重要。當然,對教師的要求也提高了。

總之,要實現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就需要建設一支一流的師資隊伍。這是歷史賜予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我們同樣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二、培養骨干教師是解決中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重要對策

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抓緊培養骨干教師可以解決教育發展的要求與中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矛盾。這是因為骨干教師在教育和教師隊伍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軸心、驅動、輻射、穩定和促進作用。

1.軸心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這里筆者暫且將中學一級及其以下級別的教師列為非骨干教師,下同)普遍(占92.9%)認為,骨干教師不僅具備了從事教育工作的知識經驗和思想品德,而且有著追求事業成功與成就的強烈欲望,具備了很高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學校工作中起著軸心作用,在學校輿論上占主導地位。通過骨干教師的表現可以使學校在全體成員中維持一種精神飽滿、積極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與態勢。從這個意義上說,掌握了骨干教師就等于掌握了教師全體。

2.驅動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93.7%)認為,骨干教師在工作與學習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們的思想,使集體中的其他成員能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潛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驅動作用,以推動整個集體的工作。

3.輻射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89.3%)認為,骨干教師的工作態度與水平起著示范作用,能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轉化為集體中其他成員的態度與水平。當然,榜樣的質與量也決定了其產生影響的力度、速度與程度。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輻射作用,影響著集體成員中的每一個人。

4.穩定作用

在這次進行的調查問卷中,非骨干教師同樣普遍(占81.6%)認為,隨著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學齡人口急驟波動,教師的需求量也將隨之波動,同時教師職業還遠沒有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使得中學教師隊伍的流動成為必然趨勢。因此,中學教師隊伍建設要轉變觀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穩定。但是,沒有穩定,就沒有質量。只有穩定骨干教師,才能使整個教師隊伍中的精華保持穩定;只有“穩住一頭,放開一片”,在流動中優化教師隊伍,才能提高中學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骨干教師能產生穩定作用,達到穩定并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

5.促進作用

篇6

一、農村校本培訓的簡要回顧與反思

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在職培訓始終貫穿教師職業的終身,這也是《教師法》所規定的,因此學校的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一直就開展著。例如,暑期組織教師集中學習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組織班主任交流德育經驗,平時也有一些理論學習及課堂教學研討。但對培訓的認識還不到位,故目的性不強,活動零碎沒有形成制度。2005年,我省全面實施課程改革以來,為迅速提升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學校從高校邀請專家教授前來就新課標進行解讀。鎮江市教育局也贈送每位教師一些教育專著(如袁振國《教育新理念》、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教育部師范司《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等),并組織學習和考核。新課程強調靈活與放開、強調因時因地制宜,于是立足于學校實際、以學校為主體、為了學校師生的各項教育活動得到了重視并逐步興起,例如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學研究、校本教師培訓等。隨著課改的推進,以新課程的理念學習為重點的校本培訓逐步強化并形成制度。這些培訓迅速更新了教師觀念,使教師的教育理論得到了革命式和爆發式的增長。課程改革也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教學中如何開發課程資源、運用現代學習方式、科學學業評價等具體操作方面,還是需要一線教師領會課程標準創造性地實踐。為此一線教師經歷了艱難的調整與摸索,雖然取得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困惑。

近年來,校本培訓立足課堂實踐更加體現務實精神,并且還上升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連續性、終身性和一體化的高度。一線教師希望觀摩體現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學成效顯著的鮮活課堂教學案例,以便進行領悟總結、學習借鑒。心動還要行動,農村學校不少教師在教科研上還未起步,萬事開頭難,必須依靠學校的骨干教師對他們進行選題、方法、技巧等方面具體的幫助和指導。

二、校本培訓中骨干教師帶動作用的分析

當前,專業化發展已成為教師職業的必然訴求,課程改革也進入總結階段,提升課改實踐能力,打造高效優質課堂更成為基層學校和教師關注的熱點。農村教師人員眾多,基礎薄弱,專家教授講座報告的形式可能略顯單一,他們不可能常來指導,更不可能進行手把手的幫扶,所以專家引領與骨干教師日常帶動相結合就顯得非常必要。隨著教育布局的調整,不少農村學校進行了重組合并,學校規模的擴大帶動了骨干教師隊伍的壯大。這些骨干教師在取得教育教學實績的同時,專業化的道路上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他們大都在各方面均衡發展,有的甚至在課堂教學、教育科研上有一定的成績和優勢。因此,校本培訓中注重骨干教師的作用,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不但有了專家的指引,發展道路上也有了骨干教師切實的幫助。

1.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

教師專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培訓包括兩個方面:專業理論的增長和教學實踐技能的培養,也就是教育理論與實踐兩方面的培訓。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教師都參加了省、市級的新課程培訓或校級培訓,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的整體理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當前農村校本教師培訓的重點應該是課改背景下實踐技能的提升。學校的骨干教師在實踐方面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他們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夯實了教學基本功,磨練了教學技巧,且大都經過省、市、區教學競賽的檢驗,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他們有一定的理論水平且勤于反思善于總結,對傳統教學的利弊有深刻的認識,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后往往有自己獨到的感悟和實踐能力。課改以來,很多骨干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創新經驗和做法發表在各學科的權威刊物上。所以,他們能夠也應該更好地發揮作用,提升教師實踐新課程的能力,成為解決教育理論與實踐二元分離的重要一環。為此,區教育局圍繞“高效課堂”開展系列教研活動,在學校組織骨干教師開展“課堂改革我先行”和“課堂改革我能行”活動基礎上,統一組織骨干教師進行區級集中展示,提煉課改實踐經驗。區骨干教師講師團的講座主要也是針對實踐技能方面的內容,如高效課堂、有效備課、課堂決策、語文(外語)閱讀教學、各科問題教學等。

2.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要求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即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最近發展區,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其能夠發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對教學產生直接影響,對教師培訓也具有指導意義。教師隊伍龐大,其專業發展水平也有類似于金字塔式的高低之分,教師培訓也要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要求,分層實施。因此,各級骨干培訓的對象都是在各方面取得實績,通過培訓很可能成為各級骨干的教師。農村校本培訓主要是整體提升,另外還涉及某方面補短,骨干教師作為專業發展先行者的角色參與培訓符合培訓的層次需求。骨干教師與群眾親密接觸,周圍教師和他們并沒用距離感,骨干教師的專業化成績能起到榜樣示范的作用,激發身邊教師敢學敢超的勇氣并為他們指明努力的方向,骨干教師專業化的追求精神和努力過程也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帶動身邊教師。骨干教師了解當地特別是本校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便于實施有效引領,有針對性地補齊教師發展上的短板,幫助周圍教師穿越專業發展上的“最近發展區”實現更好更快成長,實現專業發展上的跳一跳夠得著。

3.易于形式多樣地常態開展

農村學校遠離高校和科研院所,教授和特級教師難得的培訓主要是把脈和指引方向,雖然彌足珍貴但難以實現常態形成持續推動力。而骨干教師參與的校本培訓注重實踐,形式多樣,能很好地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在課堂教學方面,骨干教師不但可以通過講座的形式分享教育教學上的經驗與得失;也可以通過區級或校級示范課、研討課的形式就新課程實施中的具體問題予以解答或點撥,總結教學經驗;還可以帶領身邊的教師圍繞有效課堂教學組織相關課題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以提升教師們的實踐能力,探尋教育規律;在論文的寫作方面本校的骨干教師可以隨時為周圍教師提供選題幫助、文字修改提煉、推薦成熟媒體(雜志)投稿等實實在在的幫助,將更多教師推上教科研的幸福之路。所以,骨干教師參與校本培訓能夠做到與日常教研活動有機結合,目的性、針對性更強并使培訓常態化,做到了貼身服務,形成持續的專業發展推動力。事實也是如此,骨干教師在各個學校大都為課題研究的主持人,擔任師徒結對的指導教師,幫帶著身邊的教師。而區教育局組織的骨干教師講師團和系列“高效課堂”系列活動更是將骨干教師推向常態的校本培訓的廣闊舞臺。另外,當地的骨干教師是一個隊伍,分布在不同的學校和教研組,能夠做到資源共享、以點帶面、多點聯動,形成了各學校教師專業發展上的燎原之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4.促進骨干教師自身發展和學校制度建設

篇7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骨干教師 培訓需求 培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004-02

一 研究的目的

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壯大骨干教師隊伍,是當前教育形勢發展的要求。為增強骨干教師培訓的針對性,提高骨干教師培訓的實效性,探索骨干教師培訓的科學模式,切實提高對骨干教師的培訓質量,使參訓的骨干教師盡快成長為學校、地區教學上的領軍人物,真正發揮他們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特做此調查研究。

二 調查對象和方法

對象:普洱市10個縣區教育局推薦參加培訓的市級骨干教師。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共培訓820人,其中,2011年小學教師、初中文科教師各100人;2012年小學教師、初中理科教師各100人;2013年小學教師100人,初中教師120人(語、數、英各40人);2014年小學教師110人,初中教師90人(理、化、生各30人)。

此次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辦法,我們自編問卷――普洱市中小學市級骨干教師培訓需求問卷調查表,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培訓教師對知識培訓的需求、專業能力的需求、培訓師資的需求和培訓教學形式的需求。共發放問卷220份,回收206份,回收率93.6%。問卷回收后,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了統計分析,對本次調查結果,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的方法。

被調查對象206人,均為一線中小學市級培訓的骨干教師。(其詳細情況見表1)

此外,為全面了解教師培訓的需求情況提供必要的補充和支持,我們還采取訪談、詢問、召開座談會等方法,收集有關的信息資料。

三 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綜合獲取的信息,骨干教師培訓需求如下:

第一,知識培訓需求方面。對于骨干教師知識培訓的需求,我們主要從教育科研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等十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統計結果見表2。

可以看出,教育科研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法知識,依次排在中小學骨干教師知識培訓需求的前三位,說明中小學骨干教師渴望通過參加骨干教師培訓學習,能將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同時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尋找理論支撐,并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實踐的實效性,因為教學方法的突破是優化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至于學科專業知識、現代教育技術知識、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則排在中間位次,與一部分骨干教師基本掌握了這三方面的知識,而另一部分骨干教師還需要通過學習進一步掌握這三方面的知識有關。另外,師德修養、教育政策與法規知識、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知識、人文修養和藝術鑒賞,依次排在中小學骨干教師知識培訓需求的后四位,與這些骨干教師目前所具有的這些知識水平,已能夠適應學校教育教學有關。

第二,專業能力需求方面。對于骨干教師專業能力培訓的需求,主要從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七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統計結果見表3。

可以看出,排在前兩位的依次是教學實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這說明骨干教師想通過培訓學習,使這兩項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至于教學設計能力、溝通與合作的能力、反思與發展的能力、教育教學評價能力,依次排在中間的位置,這說明大多數骨干教師已基本具備這四方面的能力。而班級管理能力排在最后的位次,這足以說明,這些骨干教師目前已基本能夠承擔班級管理任務。

第三,培訓師資需求方面。對于骨干教師師資培訓的需求,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統計結果如表4。

表4 中小學骨干教師師資培訓需求情況

選項

總人數

總分

平均分

排序

教學研究人員

201

784

3.90

1

高校專業教師和專家

202

749

3.71

2

優秀中小學教師

201

704

3.50

3

教材編寫者

198

465

2.35

4

教育行政部門領導

197

455

2.31

5

可以看出,最受歡迎的培訓師資是教學研究人員,比較受歡迎的培訓師資是高校專業教師和專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受歡迎的程度比較一般,而教材編寫者和教育行政領導則不太受歡迎。教學研究人員之所以最受歡迎,這與中小學骨干教師對教育科研知識與教育科研能力的需求有直接的關系;高校專業教師和專家比較受歡迎,可能既與高校專業教師和專家對進行骨干教師培訓的高度重視和精心準備有關,也與高校專業教師和專家的科研素養較高有關;優秀中小學教師作為培訓師資,只得到骨干教師們的一般性肯定,這與大部分骨干教師認為,優秀中小學教師在一線工作所獲得的經驗,他們在同樣的一線教育教學活動中都已經具備有關;教材編寫者、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排在師資需求的后兩位,說明骨干教師們已能夠把握教材,而且不希望骨干教師培訓,再聆聽太多的教育行政領導的政策性說教。

第四,培訓教學形式需求方面。對于骨干教師培訓的教學形式需求,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統計結果如表5。

表5 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形式需求情況

選項

總人數

總分

平均分

排序

在專家指導下進行的課題研究型

202

966

4.78

1

案例評析和參與式培訓型

198

944

4.77

2

專家講座和報告型

201

907

4.51

3

觀摩名師課題教學型

198

883

4.46

4

同行經驗交流分享和教學展示型

197

871

4.42

5

實地參觀考察型

200

870

4.35

6

自主學習型

198

853

4.31

7

可看出,以上7種培訓方法都得到中小學骨干教師的高度認可。相對而言,在專家指導下進行的課題研究型、案例評析和參與式培訓型得到認可的程度較高,專家講座和報告型、觀摩名師課題教學型、同行經驗交流分享和教學展示型得到認可的程度一般,自主學習型得到認可的程度則相對較低。

四 結論及啟示

通過本次對普洱市市級中小學骨干教師的問卷調查,我們得出的如下結論:(1)希望通過培訓學習,提高教育科研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法知識水平。(2)希望通過培訓學習,提高教學實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3)在培訓師資方面,骨干教師們需要教學研究人員、高校專業教師和專家對他們進行培訓指導。(4)在培訓的教學形式方面,骨干教師們希望采取在專家指導下進行的課題研究、案例評析和參與式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因此,培訓機構相關人員進行培訓設計時,要重點考慮以上幾方面問題,并把與此相關的課程作為主干課程。同時,還應考慮到由于各縣區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參培骨干教師之間的差異性,培訓遵循分類分層、因材施培的原則。

啟示:可采用集中學習―在崗研修―集中交流分享的三個階段培訓模式(簡稱“三階段模式”)進行培訓,這是很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培訓模式,是提高骨干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的有效培訓模式之一。

1.集中學習

利用二至三周的時間,加強學員所急需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接著再用一周的時間,組織教師們到就近的中小學名校跟崗學習。

為加強骨干教師所急需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組織培訓機構在聘請授課教師時,要注重聘請教學研究人員、高校專業教師和專家,重點對骨干教師們進行教育科研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法知識的培訓。培訓學習的主要形式有專題講座、案例評析、小組研討交流。

跟崗學習階段,主要聘請一些中小學名校中的名師做骨干教師的“帶教導師”,安排一周的時間讓骨干教師去跟崗學習,在名校中聆聽講座、參與交流討論、觀摩示范課、研制教學方案,并執教于課堂教學。其中,重點讓骨干教師觀摩“帶教導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和教研工作,深刻感受和領悟“帶教導師”的教學和科研理念、策略和行為。

2.在崗研修

在崗研修是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階段,是檢驗集中學習階段所獲得的學習成果的階段。在此階段用大約10個月(兩個學期)的時間,提高骨干教師課堂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研修方式:(1)建立培訓導師負責制,加強跟蹤指導。分配每位培訓導師包干指導5~8名學員。采用遠程網絡指導和臨場指導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指導,及時幫助學員解決在崗研修中所遇到的問題。(2)組建小組QQ群,設公共郵箱,成立課題專項研究小組。通過小組QQ流經驗,分享案例,解決實踐中的疑惑;以公共郵箱的方式向學員課堂教學案例;成立課題專項研究小組,以課題申報的方式、論文征集的方式積極整合資源,讓學員共享。(3)建立骨干教師培訓網站。網站的主要作用,一是讓學員提交在崗研修作業和交流學習心得。二是在網站上開設分主題的各種論壇,采用學員發帖、跟帖及導師在線答疑等方式,深化研修成果。三是創立開放平臺,由學員和導師共同建構“骨干教師培訓小百科”。(4)參加教研活動和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要求學員積極參加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和各級教研部門組織的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把集中學習階段學到的新理念、新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中,不斷解決在課堂中遇到的棘手問題,努力提高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5)深化反思教研活動。反思教研活動的范圍包括課堂教學反思、課題研究反思、個人成長反思等。

3.集中交流分享

篇8

【論文摘要】骨干教師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代表,名師是城市的名片,重視骨干教師團隊建平設,必須加強其專業發展能力的引領.而為骨干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運用名師工作室是培養骨干教師梯隊建設很好的模式。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名師自身發展,更有利于引領骨干教師的發展。可以通過名師工作室為骨干教師搭建建學習的平臺、研究平臺和展示交流發展平臺。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優質的教育資源,擁有一支優秀骨干教師團隊是基本前提,而骨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專業引領,需要為骨干教師成為特級教師,成為名師搭建平臺。

湖北省武漢市長期重視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開展名師工作室,通過授徒的方式,集中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師人室學習,從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筆者近期參加武漢市關于名師建設的項目研究,為了解和把握武漢市目前中小學骨干教師發展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對骨干教師培養,我們課題組對其中推薦參加名師工作室人室弟子—中學骨干教師做了一份調查,對他們目前發展水平,發展需求做了一個了解,為制定下一步培養工作方案和實施效果考評提供了基礎。

一、骨千教師發展現狀值得關注

1.骨干教師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期。wWW.133229.coM在對62名骨干教師所做的調查中,男教師46人,女教師16人。他們的年齡主要集中在30-49歲之間,占被調查對象的98%0(如表這是一批年富力強的骨干教師團隊。

在對職稱狀況的調查研究中,62名受調教師高級職稱占到了79%0(如表2)

從對目前所取得的榮譽稱號中調查所得,市級學科帶頭人和市級優秀青年教師占到了62%0(如表6所示)上述三項調查說明這是一支處在成熟期的教師,發展的潛力很大,但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正處在專業發展關鍵時期。

2.關注各學科骨干教師協調發展。從所調研的對象看,語文學科占到31%,是第一大學科,集中了很大一部分優質資源,骨干教師相對集中,而在美術、政治、體育、歷史學科只有3%-5%0(如表3)

在中學骨干教師頒調查中了解到,主要集中在高中階段,占到68%,初中骨干教師培養是一個值得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如表4)

上述表明在骨干教師培養問題上,各學科各學段骨干教師發展不均衡值得重視,應采取有效措施解決。

3.關注農村骨干教師的培養。從表5可以看到,在所人室的弟子中,從農村選派進人名師工作室學習研究的已占到60%,這對推動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和骨干教師的成長大有好處,但進一步具體分析還是存在這些對象主要集中在農村的城區和重點學校,對偏遠農村教師還有待進一步關注的問題。這也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必然要求。

4.關注骨干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在調查2008年以來參加過的各類研修學習情況時,結果表明:被調查的62人中多數人參加過市級半月以上的高級研修班,一部分人參加過大型學術交流或考察的,但還有一部分人什么也沒參加過。制訂分類具有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就顯得很重要了。

在調查2008年以來骨干教師展示教學及研究成果情況時,有}8%只在區內交流,少數在省、市里交流。骨干教師要走出學校、走出武漢、走出湖北,成為名師還有一段路程。在調查2008年以來參加課題研究情況時,只有少數人主持了省級課題,多數人參加省級或主持和參加市、區級課題,也有相當部分人還沒參加任何課題研究。在調查2008年以來公開發表的教學科研成果時,有27人沒有發表成果,也就是在教育教學研究過程中能物化為成果的能力還顯得不足。

現狀調查研究表明,我們骨干教師發展后勁不足,成員之間的差距較大。因此,研究骨干教師發展現狀,探討骨干教師發展規律,為骨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學術能力的提升制訂針對性的培養方案是十分緊迫的任務。

二、組建名師工作室,有效引領骨千教師專業化發展

在調查對參加名師工作室的學習看法時,十分渴望和感到榮幸的超過100%。雖然有人是從服從組織安排角度上來考量,他們沒有去考量事實上的大,但希望參加學習則是共同的愿望。通過調查,不少骨干教師認為,骨干教師團隊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引領。

在目前工學矛盾依然突出的情況下,依托名師工作室無疑是解決骨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最佳路徑之一。名師工作室可以使其成為優秀教師培養的發源地、優秀青年教師的集聚地、未來名師的孵化地。向名師學習,這種直接的學習是大家夢寐以求的;有展示交流的平臺這是名師工作室獨特優勢;能向同行學習,也是他們的渴望之一。總之,對參加名師工作室學習是深得骨干教師歡迎的。

1.通過名師工作室為骨干教師搭建學習平臺。名師工作室通過確定本工作室研究發展方向,擬定名師工作室的工作目標、工作方案;制訂每學年各個成員學習計劃,通過制訂本工作室日常管理制度、明確名師工作室活動時間表,使人室弟子明確工作任務、內容和時間安排以及活動形式和地點。參加名師工作室的學習,不僅能面對面向名師學習,還可以在名師指導下向理論學習,在名師工作室內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將讀書和研究結合起來,不斷提高骨干教師的理論素養;在名師工作室內向同行學習,通過學習內化成果,豐富理論,提高專業修養。

篇9

學校骨干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一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數量適當、素質優良、具有開拓創新意識的小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隊伍,結合我校當前教育教學實際,特制定本小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培訓實施方案。

一、培訓對象

全校40周歲以下的在崗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教師(不含市、區級名師、學科帶頭人、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

二、培訓目標

本次培訓以培養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努力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為目的,促使參訓教師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科研型教師的轉變,由模仿型教師向創新型教師的轉變,由工作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的轉變,使參訓教師成為學區及學校的學科帶頭人。具體培訓目標:

1、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先進教育理念;

2、深化本學科基礎知識,關注學科發展前沿;

3、具備熟練的學科教學技能;

4、能把握基礎教育科研動態,具有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

5、具有創新意識,在教學研究及改革中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

三、培訓形式和方法

根據培訓工作的定位與目標,結合學校工作的實際需要和受訓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實際情況,采取集中培訓—互動交流、分散實踐—反思研修、校本培訓—總結提升的培訓模式。運用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探索相結合,觀摩課堂實際教學和課后研討反思相結合,課題實驗研究和論文寫作指導相結合等方法,切實提高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整體素養。

四、培訓內容及時間安排:

1、20xx年9月份組織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參加理論與教育能力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學校領導親自帶隊與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一起參加培訓,培訓后各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回到自己的教研組,把自己培訓的收獲向同組的其他教師傳達,起到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

2、20xx年10月份,組織全體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認真上好一節公開課,同教研組的其他教師參加聽評課,讓每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得到展示,使教師在學習中發展。

3、20xx年11月份,利用政治學習時間進行師德培訓,認真貫徹和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中小學職業道德規范》及師德相關文件,在提高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素質的同時端正教師的思想狀態,使教師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4、20xx年12月份,為了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人人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在教研與科研工作中,通過認真研究,按要求寫出自己的教學模式或論文,談出你在教研與科研過程中的實踐收獲或困惑,已達到研究的目的。

5、20xx年3月份,繼續對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與教育能力培訓,按上級文件要求,組織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培訓學習,適應時展的要求,本月我們要認真學習“當代的教育思想”、“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問題和對策”,使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在教育理論及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6、20xx年4月份,繼續對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進行師德培訓,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努力提高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師德素質,使他們成為教師隊伍中真正的排頭兵。

7、20xx年5月份,完成學習反思或心得體會。

8、20xx年6月份,全體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要認真做好傳幫帶工作,每位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要把自己如何做創綁帶工作的經過整理好,向學校回報,在自己本學期的工作中有哪些幫帶過程取得哪些成績,真正發揮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

總之,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是學校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力量,他們的成長決定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因此做好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培訓工作十分重要,也決定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的進步幅度。

學校骨干教師培訓工作計劃二

為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思想,面向全體教師,以師德為首,以教育科研能力培訓,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為重點,以實效為目的,以創新教育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求得學校新一輪發展的動力源;堅持以改革促進發展,通過改革和創新,突破教育發展的瓶頸。通過加強中青年骨干教師的培訓,使這些學校的中堅力量在提高職業道德素養,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本學科的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知識結構和知識層次,發展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履行崗位職責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成為覺悟高、觀念新、業務精、能力強、善創新的教育工作者。特制定我校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如下:認真做好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強化師資培訓,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真正把繼續教育培訓落到實處,努力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法,如:中青年教師優質課、專題教研活動、案例剖析式,把學校專題培訓與教研組培訓、教師自培自練結合起來;把專家講授與分組研討結合起來。具體培訓內容有:

一、師德建設。繼續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部分章節,提高全體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自我進取的意識。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新型教師形象。認真貫徹執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深入領會《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的職業內涵,對照、排查、糾正不良教育行為,樹立愛崗、敬業、愛生的職業精神和職業習慣,重塑21世紀教師的新形象。重申職業紀律,杜絕體罰、變相體罰及侮辱學生人格等一切有悖于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

二、師資培訓:

1、教學培訓。

一是明確培訓目的:掌握新理念、實踐新理念、優化教育過程,為全面課改打實基礎。

二是確保培訓時間:用足、用好業務學習時間。

三是形成培訓系列:重點圍繞說課、上課、評課開展專題研討活動,在一個個案例中實踐、體驗新的課程理念。

四是加強合作交流:邀請區教研員來校講座、輔導;派教師外出學習、觀摩,要求外出學習的教師返校后,及時向教研組、學校傳達先進思想、理念,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信息技術培訓。繼續有針對性地開展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培訓。為方便教師課堂教學,使計算機能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師電腦應用能力,讓中青年骨干教師都能熟練掌握并應用簡單的課件制做并能獨立制作課件。為這些青年骨干教師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施展教育教學技能和才華的空間。

3、進行教育科研基礎培訓。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拓寬教師視野,更新教育觀念,加快知識結構的調整優化,根據區教研室的要求,本學期認真作好了這項培訓工作。及時制定計劃,安排輔導人員,建立健全培訓制度,認真開展培訓工作。

三、其他

篇10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16-02

骨干教師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當前,對骨干教師進行培訓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筆者以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以下簡稱京口區)為例,對該區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現狀進行分析,在指出該區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嘗試探索優化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的策略。

一、骨干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學習自主性不高

在問卷調查中,有33.65%的教師認為接受培訓是為了服從上級的命令以及評職稱的需要。通過對個人進行訪談得知,有的骨干教師認為自己已經“功成名就”,不愿意繼續學習;有的骨干教師缺乏對自身發展的長遠規劃,對參加培訓不感興趣;有的骨干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沒有時間參加培訓;有的骨干教師自我期望值太高,而現實又限制了其才能的發揮,從而影響了他們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培訓課程設置不合理

調查結果顯示,有28.04%的教師認為培訓課程設置不合理。有的培訓課程理論性過強,缺乏實踐性和針對性,脫離教育教學實際,無法使教師生成基于情境的理解力和創造力。在這樣的培訓活動中,培訓者往往說起來頭頭是道,但是受訓者實施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因此,培訓課程有待改變。

(三)培訓形式過于單一

骨干教師培訓方式以集中培訓為主,注重課堂講授,這種培訓方式經濟實用,但是缺少交流和互動。授課者往往以自己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很少顧及聽課者的感受,對骨干教師的已有經驗、創造力和行動力關注不夠,不利于骨干教師進行自我反思,也不利于骨干教師提高教學能力。

(四)考核評價不連貫

培訓部門對培訓者需求的調查沒有形成常態化,各種培訓活動往往是由京口區培訓機構統一規劃和組織,并將名額分配到各個學校,再由各個學校選派教師參加培訓。然而,由于培訓缺乏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只是對接受培訓的教師給予相同的學分,而對教師的自我評價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并且缺乏跟蹤指導,因此收效甚微。

二、解決對策

(一)完善運行機制,保證培訓高效運轉

1.加強教師培訓法律法規的建設。法律法規建設是保證教師培訓質量的必要條件。20世紀90年代,我國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但是這些教育法律法規還是難以解決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此,需要對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進行專項立法。近年來,京口區已經出臺了《中小學、幼兒園校本培訓規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考核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了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使教師培訓工作進一步規范化。例如,規定了教師每年必須完成一定的培訓課時;規定了培訓后考核的范圍、標準、要求;規定了教師在職進修期間的工資待遇等。在制定了一系列培訓制度之后,教師在職進修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并且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重視。

2.建立培訓約束制度。當前,京口區已經將教師參加培訓的次數與教師資格制度、職稱評定制度和拔尖人才評選等結合起來,建立了培訓約束機制。在職稱評定方面,除了要求教師每年完成80個學時的課程培訓,還要完成市級公需科目考核、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相整合考核,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夠申報高一級職稱。在拔尖人才評選活動中,申報人員必須參加過相應級別的拔尖人才培訓班的培訓,并獲得相應的學時。同時,京口區還將有發展潛質的骨干教師組成后備培訓班,進行重點培訓。在任職資格方面,民辦幼兒園教師必須參加崗位培訓,公辦學校的新入職教師必須參加崗前培訓,新聘任的校級行政領導必須參加相應的資格培訓后方能正式上崗。

3.健全培訓學分登記制度。京口區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考核辦法》中明確規定了考核的范圍和標準。教師每年參加的各級培訓均需登陸網上學分管理系統進行網上申報,經由學校審核后上報京口區教師培訓中心進行集中審核。京口區教師培訓中心根據學員完成培訓的情況,分等級給予不同的學分,這樣做改變了過去培訓學時由個人填寫出現的隨意性現象。在學分管理制度的約束下,找人頂替參加培訓的現象沒有了,培訓中遲到、早退的現象減少了,教師都希望能夠在培訓結束時獲得更多的學分。現在,京口區教師培訓中心正在摸索建立綜合性學分登記制度,雖然操作難度比較大,但是只要本著教師個人專業化發展與全員發展相結合的目標,就會獲得良好的培訓效果。

(二)建立師資隊伍,保證授課教師的質量

1.精心組織授課教師隊伍。京口區教師培訓隊伍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京口區培訓中心教師組成的專職教師培訓隊伍;二是由教學一線的業務尖子、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專家等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這樣組合形成的授課教師隊伍的優勢在于:第一,專職培訓教師均是京口區教師培訓中心在編教師,他們不僅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還有著豐富的培訓經驗,并且對各個學校老師的情況比較了解,因此,開展培訓工作能夠做到游刃有余。第二,兼職教師人員不固定,他們可以由優秀的教師承擔授課任務,而這也給教師培訓隊伍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偏重實踐性、技能性的學科就要立足教學實際,開展培訓時可以邀請教學一線的業務尖子來給骨干教師授課;介紹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信息,可以邀請高校教師來授課。

2.對培訓者加強培訓。培訓機構里的教師是制定培訓目標、選擇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的負責人。他們的學識修養、授課風格、學術態度和人格魅力直接影響著培訓活動的效果。因此,培訓者必須與時俱進,吸收新理念,加強個人修養,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京口區教師培訓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1人,其中省特級教師1人,市骨干教師5人,中學高級教師5人,雖然這些教師素質比較高、能力比較強,但是每年還是需要集中外出進修,并通過嚴格的年度考核。此外,培訓教師隊伍里的每一位教師每年還需要完成相應的學習課時,發表一定數量的教育科研論文等,這樣有效地促進了培訓者的專業化發展。

(三)優化培訓設計,加強培訓的針對性

1.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目標。骨干教師培訓目標應該包含3個層次:培訓總目標、培訓課程目標、教師個人成長目標。培訓總目標應當由培訓主管部門根據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來制定,將骨干教師在接受培訓后的收獲作為下一次培訓的起點。培訓課程目標應該由培訓者來制定,培訓者要充分考慮到受訓者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避免出現培訓內容過難或過淺的現象。教師個人成長目標需要由接受培訓的教師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和未來規劃而定。因此,在制定培訓目標時,培訓者要廣泛收集受訓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明確教師們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哪些問題是需要及時解決的,了解教師們迫切希望獲得哪些教育信息,而受訓者需要對照自己已有的教學水平,經過全面考慮后制定切合實際的個人成長目標。

2.明確培訓內容。培訓內容是整個培訓活動的核心。在確定培訓內容時,培訓者要充分考慮骨干教師的特點、骨干教師專業化成長所必備的知識、技能及面臨的困惑等。調查結果顯示,接受培訓的骨干教師在注重掌握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的同時,也非常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為了使培訓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骨干教師的需要,培訓者可以將培訓必修課和培訓選修課結合起來。對于必須掌握的公共基礎知識,每一位接受培訓的骨干教師都必須掌握。此外,培訓部門還要提供一些選修課,以滿足不同教師的興趣。例如,京口區教師培訓中心已經開始嘗試“掛牌選課”制度,即邀請培訓者結合自身專業特長開設選修課,受訓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從中挑選相應的選修課程。

3.創新培訓形式。培訓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培訓方式的選擇。導師制培訓法、反思性教學培訓法、案例教學培訓法等培訓形式,都非常注重教師的參與,因此,培訓者可以選擇相應的培訓方式開展培訓。在選擇培訓方式時,培訓者要結合培訓內容的特點,在講授“教育技巧”這一內容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進行講解,讓學員在分析案例的同時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講解教育教學理論時,培訓者可以采用專題講座或共同研討等方法,讓教師在自主學習、相互探討與自我反思中提高理論素養;在培訓高層次拔尖人才時,培訓者可以給受訓者選定導師直接進行指導,使教師達到快速成長的目的。多樣化的培訓方式能夠使教師主動參加培訓活動,有助于教師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四)做好培訓評價

1.培訓前的評價。在開展培訓活動之前,培訓者要根據骨干教師提出的意見對培訓內容進行適當調整。比如,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有哪些,他們對哪些教育教學理論比較感興趣。當然,骨干教師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開展培訓之前,培訓者要對骨干教師的知識背景和個人情況有所了解,如了解骨干教師的年齡、職務、所教學科、受訓經歷等。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幫助培訓者制訂相應的培訓計劃,選取合適的培訓內容,從而加強培訓的針對性。

2.培訓中的評價。首先是對培訓者的評價。骨干教師對培訓者進行中肯的評價,一方面能夠使培訓者及時了解骨干教師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的看法,并對培訓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一方面可以促進培訓者與骨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培訓者更加重視自己的培訓工作。其次是對受訓者的評價。這是整個評價活動的關鍵。在培訓過程中對骨干教師進行評價,培訓者可以采取書面考核、教學展示、口頭交流匯報等評價方式,通過評價,培訓者能夠掌握骨干教師的學習情況,也能夠使骨干教師進一步了解培訓目標,從而提高培訓的效果。

3.培訓后評價。培訓后評價是衡量培訓質量的重要依據。在完成培訓后,培訓者可以對教師的論文、筆試、出勤率等進行評價,評價骨干教師在接受培訓后的教學工作情況。評價骨干教師在接受培訓后對教育工作的貢獻,培訓者可以從他們為學校的教育質量做出的貢獻、對全體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作用、學生成績的提高等方面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