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專業建設范文
時間:2023-04-28 08:43: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校專業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民間傳統工藝;專業建設;思路
傳承我國民間傳統工藝,培養民間傳統工藝和民俗特色的繼承人才,是開設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的首要目標。職業院校中的中等職業學校對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起到關鍵性作用,對傳承和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新時期,國家也逐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旅游開發建設的聯系,建立文化產業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模式,并大力提倡培養民間傳統工藝人才。
一、弘揚和傳承民間傳統工藝的重要性
只有不斷弘揚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才能確保在文化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我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傳統文化包括傳統思想、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和傳統文藝,其中傳統文藝包括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和民間藝術等,民間傳統工藝作為民間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極其重要。民間傳統工藝是華夏民族五千年來智慧的結晶,同時也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精神和審美傾向。我國古代人民利用物質精心打造工藝品,美化生活環境,由此可見,民間傳統工藝體現了國人的精神追求。地域性是民間傳統工藝的重要特點。各地區和民族的民間傳統工藝都代表了各地區和民族的傳統文化內涵,正因如此,也造就了我國民間傳統工藝的種類各種各樣,具有較強的民俗風情。民間傳統工藝代表了我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同時也體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勤于創造的傳統美德。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越來越注重文化的開發和保護,各地區政府部門也開始采取相應措施,加大對民間傳統工藝人才的培養力度,各地區學校也越來越注重當地傳統文化,紛紛開設民間傳統工藝專業,從而培養更多的人才。但目前部分職校民間傳統工藝專業建設還不完善,因此,其應該根據民間傳統工藝的特點對專業建設的思想進行創新,更好地建設民間傳統工藝專業,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以人才培養為教學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
教學體系建設不僅包括教學模式改革、教材編寫和開發以及課程體系建設,還包括人才培養。人才對民間傳統工藝的傳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建設教學體系過程中,職校應該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同時也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改革教學內容設置,優化教學環境,探索民間傳統工藝的傳承方法,并將其作為傳承民間傳統工藝的核心。在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要結合傳統工藝師的優秀特點,尋找不同工藝制作的方法。教學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教材編寫和開發,在教材編寫和開發過程中要確保教材的實用性,并挖掘民間傳統工藝技藝。課程體系建設與培養民間傳統工藝人才密切相關,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職校要結合民間傳統工藝的傳承特點,建設符合民間傳統工藝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體系。
2.提高社會對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的認知度
通過各校間相互聯合,促進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社會影響力的提升,從而提高社會對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的認知度。雖然民間傳統工藝專業已經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且代表了地區和民俗的形象,但就目前專業設置而言,影響力和規模小是該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學生及其家長對該專業的專業認知較少,因此報讀該專業的學生也相對較少。解決該現象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各校相互聯合。通過各校間相互聯合,提高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的影響力和認知度。通常情況下,各校間聯合發展的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區域內所有開設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的職業學校聯合,另一種是開設專業種類相同的職業學校聯合。
3.拓展院校與企業間的合作
校企合作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尤其是在民間傳統工藝專業建設進程中,校企合作對該專業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學校不僅要大力建設民間傳統工藝專業,還需要更多企業的認可和支持。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如果學校加強了民間傳統工藝人才的培養,但培養的人才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也會影響到民間傳統工藝專業建設。就目前而言,該專業的師資來源均為民間,各大院校還未能培養出具有專業民間傳統工藝技能的師資力量。因此只有拓展院校與企業間的合作,才能為院校提供更多的師資。
三、結語
目前職業學校民族傳統工藝專業建設面臨嚴峻挑戰。民族傳統工藝專業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我國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各大院校也紛紛建設民間傳統工藝專業,以往傳授民族傳統工藝的主要途徑是師徒傳授,在新時期,通過教學體系改革等多種方式實現該專業建設,從而提高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培養更多的民間傳統工藝人才,有利于弘揚和傳承我國傳統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張揚.淺論中職民間工藝專業建設.職業,2013(33).
[2]董馥伊.民族間傳統工藝數字化教學的思考.裝飾,2013(6).
篇2
1.目前中職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差距較大。中等職業教育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中職學校受傳統辦學觀念的束縛,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專業設置結構與人才培養方向含糊不清,教學計劃安排理論課時占的比例較大,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忽視結合行業需求進行實踐性教學,培養的學生專業知識匱乏,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使營銷人才市場結構性人才比例嚴重失衡。
1.2 市場營銷教學理論與營銷實踐嚴重脫節。目前我國中職學校從事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校門到校門,并沒有真正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的實踐經驗,教師只會講而不會做是普遍現象,缺乏與中等職業教育相適應的市場營銷教師隊伍,制約著學生市場營銷職業能力的形成。由于教學任務重,教師深入企業參加營銷實踐活動的時間較少,所以在教學中營銷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較嚴重,不能很好地解決現實營銷問題,難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1.3 缺乏與市場營銷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師在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內容一一講解,學生被動去聽,即使采用一些營銷案例教學,也缺乏調動學生主動思考與分析問題的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只不過起到師生雙邊教學,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這樣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營銷基本技能的訓練,難以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
1.4 校內營銷實訓室建設與校外營銷實訓基地建設滯后。據調查,到目前為止,中職學校幾乎沒有與當今企業要求相適應的營銷實訓室。究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學校對市場營銷專業資金投入較小,另一方面是營銷專業實訓室的建設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實用性。有的學校不積極創造有力條件支持專業教師認真思考、研究營銷實訓室如何組建,才能與企業需求相適應,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就行,從而制約著市場營銷專業的發展。同時,缺少校外營銷實訓基地,這無疑是影響實踐性較強的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
2.加強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幾點建議
2.1 明確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目標,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營銷人才。中職學校的市場營銷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面向企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練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能勝任營銷工作的初級專門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一切活動和措施辦法都要始終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以培養學生營銷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使畢業生具有營銷基本理論知識、營銷基本技能強、素質高為特點,以就業教育為目的,科學設計課程體系,并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采取“訂單式”培養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2.2 大膽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以適應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需求。改變市場營銷專業傳統教學模式最有效的方法是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3 建立與中等職業教育相適應的市場營銷專業教師隊伍,使營銷理論與營銷實踐緊密結合。市場營銷專業教師要定期深入企業體驗營銷實踐,尤其要利用寒暑假期間到企業參與營銷全過程,克服教師只會講不會做的現象。要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實效,使提高專業教師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每學期要聘請企業具有豐富營銷經驗的人員給學生上課,密切學校與企業的關系,外聘教師的課時比例應占專業課時比例20%以上。同時加大對教師參加各種校外培訓的力度,現在對中等職業學校有國家級培訓和省級培訓,有企業實踐,學校要充分利用這些培訓機會,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2.4 建立和完善校內市場營銷專業模擬室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模擬室可以建立一個模擬營銷公司,下設若干個部門,如市場部,營銷策劃部,業務部等,并有相應管理制度。各部門人員分工完全由學生擔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可以進行開業慶典、促銷活動方案、營銷策劃等一系列營銷活動。學生定期輪換各種角色,身臨其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實習中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其技能得到綜合訓練。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一方面是建設中職學校自己的實訓基地;另一方面是與多家企業聯合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把學生定期送到企業去實踐。在企業實習中,企業人員對學生進行傳幫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使學生的營銷理論在營銷實踐中得以運用并予以糾正,使學校與企業真正實現“零距離”接觸。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學生的營銷綜合職業能力得到提高,學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篇3
關鍵詞:日喀則職業學校師資建設 設施設備建設
中圖分類號: U47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科學技及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技能人才需求呈現出日益強勁的態勢。在80%以上人口是農牧民,讓這一部分人掌握一技之長,多一項致富增收的技能,這就離不開職業技術教育了。針對職校中的汽修專業,其加強汽修專業基礎能力建設,提升職業教育的培訓水平,滿足社會和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當前經濟發展的緊迫需要,也是推進跨越式發展所需要的。
一、我校加強汽修專業基礎能力建設的必要性
2009年3月30日,總理在湖北武漢考察時曾指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要大力發展”。此外《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一2020)》明確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伴隨著普九任務的完成和全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趨勢,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寓意深遠,極具緊迫性。據中華英才網2004年5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汽車維修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存在80萬的缺口。據2010年統計,拉薩市每12人就擁有一輛私人汽車,是全國平均擁有量的3倍。而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日喀則有一百多家汽修廠,從業人員僅一千多人,對汽修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
從上面的引用數據中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汽修專業建設要適應汽車市場的需要,真正做到社會需要什么、我們培養什么,力求在辦學方向和社會需求之間尋求平衡,努力實現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零距離”,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因此,建校10年來,在“以就業為導向,靈活多樣辦學;以服務為宗旨,不拘一格育人”的辦學理念的引導下,在學校領導班子帶領下,廣大教職員工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將我校打造成了一所功能完善、設施齊全、設備先進、管理規范、質量一流并在后藏大地享有盛譽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汽修專業的發展。先后有7人參加國家級,省級汽車維修培訓;其中2人派到德國進修學習。建設了一間汽修廠,四間實訓室,一間仿真實訓室。但是由于職校畢竟底子薄,在基礎能力方面仍有待加強。
二、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和設施是職業教育缺一不可的。教學質量即教師質量。職業教育要想穩步發展,其師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是教育思想的貫徹者,教育方針的執行者,教育政策的實施者,學校中大量的教育教學工作是通過教師來完成的。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必備條件,只有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質量合格、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才能確保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才能使專業健康發展。專業的特色,關鍵是師資的特色;專業的質量,關鍵是師資的質量。職業教育對師資隊伍的要求有別于其他教育層次。它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要有過硬的實踐技能及實踐教學經驗。迄今為止,師資問題,特別是專業師資仍然是制約我校發展和改革的主要因素。
1、師資隊伍現狀
職業教育起步晚,發展速度慢,師資隊伍建設存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偏低,尤其缺少“雙師型”教師。我校汽修專業現專職教師只有4人。師資問題比較突出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目前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是影響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截止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有601人,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數量少,沒有形成較強團隊和合理梯隊。“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數的比例偏低,只有3.21%。師資力量結構不合理,己成為制約職業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我校汽修專業教師都是從別的專業轉型的,缺乏理論和實踐鍛煉,理論知識不扎實,實踐水平較低。因此,“雙師型”教師培訓任務非常艱巨與緊迫。
(2)、數量不足,近幾年我校招生不斷擴大,我校2011年面向全區招收1950名普通中專生、400名成人中專生,面向本地區招收300名職業高中生。招生數量的迅速增加,導致師資數量嚴重不足。
(3)、專業教師實踐機會少,盡管《職業教育法》已出臺多年,但是由于沒有鼓勵性和強制性的政策制度,真正愿意與學校“聯姻”的產業組織還不多,大多數企業不愿意接受教師參加生產實踐,社會服務的職教體系尚未形成,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因此教師能夠真正通過實際鍛煉而使專業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的機會不多。我校汽修廠現有一家企業經營,但是由于沒有鼓勵性和強制性的制度,教師實踐機會還是很少。
(4)、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缺乏切實有力的制度,如物質獎勵、優先考慮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等,無法真正調動教師參與“雙師型”建設的積極性。
(二)設施設備建設
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是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密切結合。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專門人才,為學生走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沒有必要的教學設施是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的,如現代化裝備的專業教室、用于教學與生產實習的實驗室和實驗場地,以及對口的企業、行業實習基地等等。那種“黑板上修車”,教室里學來的“操作技能”是適應不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企事業單位不歡迎這樣的學生,從而造成一些職業學校缺乏吸引力。學校實驗實習設備缺乏、教學手段落后、沒有相應的實習基地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的質量和聲譽。良好的教學設施、完善的實驗條件和配套的實習基地,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保證,是職業教育辦學最基本的物質基礎。
1、設施設備建設現狀
2009年底,各級職業院校在校生5000余人,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達到21357人。初職在校生26000余人。各類縣級職業培訓培訓量達到3萬余人次。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比例基本接近6.43:3.57,但與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談會確定的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比例達到4:6的目標正好相反,在5年內實現大的扭轉和進行大幅度的規模結構調整,任務相當艱巨。2006―2010年,中央財政向自治區職業院校投入資金3.1億余元,支持6所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國家級示范性高職學院1所,建成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2個。“十一五”期間,國家和自治區級財政投入職業教育專項經費1.19億元。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職教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實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示范性職業院校建設”、“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四大計劃,資金投入基本覆蓋了區內高等職業學院、中等職業學校和縣級職教中心。我校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通過中央財政支持投資280多萬元,建設了汽修廠、實訓室等。今后繼續加強設施設備建設和如何利用好現有條件是關鍵。
2、我校汽修專業存在的問題
(1)資金不足
雖然近幾年國家及自治區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建設了幾個實訓室,但我校專業教學設施還是達不到國家的標準要求。專業教學設施普遍缺乏,實訓基地建設嚴重滯后,實踐教學無法正常開展,直接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從教學設施看,個別學科條件得到改善,配備較為齊全。但有的學科則因為設施的技術檔次落后,學過的東西到社會上不能用。有的則因為設施數量過少,而“只能看、不能動手”,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另外,職業教育很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實習操作機會和條件,沒有足夠的、合適的實習場所。投入不足是制約我校汽修專業的發展的重要因素。
(2)與企業、行業聯系不足
缺乏創造條件、積極協調企事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和產學結合的能動性。缺乏產學結合、校企合作。這里的產學結合教育一般是指學校與經濟部門的有機結合,互為依賴、互為支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種合作最關鍵的是真正的合作、雙贏的合作;而不是學校的單邊行為,經濟部門的做秀;產學合作的實質內容是:學校主導、雙向參與、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實際動手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但目前不能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和優勢,培養應用型人才,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缺少學校與企業合作、學校與經營單位等合作的新途徑,沒有擴展、開辟產業與就業的新空間,增強職業教育發展的后勁和社會影響力。不能較好的讓企業完全參與進來,企業沒有為學校提供實習實訓的場所。學校不能培養適應企業技術崗位需要的人才,使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后不能很快進入角色,適應就業環境。
(3)教學現代化有待加強
教學模式落后,方法單一,實習、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在黑板上“維修”的現象較為普遍。職業教育教學的核心環節是以傳授技術為主,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知識傳授以必須夠用為原則;學科教育培養理論研究型人才,以傳授系統的學科知識為主要目標;而實踐教學主要目的是驗證理論。職業教育要充分考慮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方法應該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突出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但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嚴重滯后。
(4)模塊化教學有待完善
職業教育還在套用以往普通教育教學方式、管理理念以及傳統的班級授課體制等老方法;缺少 “大專業、活模塊”的課程模式和“實訓與生產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擺脫不掉書本、課堂的制約。還是運用原有課程體系、教材體系、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不能適應職業教育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使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規格、類型與企業需求之間沒有形成“無縫對接”,從而適應不了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多樣化的需要和市場競爭力。
三、措施及建議
一、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企業掛職實踐,實現雙師培養常態化
學校應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輪訓,并制訂詳細的掛職實踐計劃和管理辦法。使教師到企業實踐常態化,確保每一位專業教師均能到相關企業進行實訓,切實提高實踐能力。專業教師,去修車,真正體會這些工作崗位的辛酸苦辣,肯定會極大地促進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這學期我們有機會到學校汽修廠參觀學習,對我們理論和實踐技能的提高幫助很大。十二五期間,我校對專業教師定向培養,擬規定每年至少有2個月到企業實踐。我們要利用好每次實踐機會。
2、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
面對21世紀對教育的嚴峻挑戰,單靠教師本人刻苦地自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為教師創造新的繼續學習的環境。隨著終身教育思潮的興起,教師培訓受到了高度重視。在職培訓是終身教育中備受推崇的一種形式,它有助于教師隊伍中的所有成員提高其理論和實踐方面的教學能力。由于近些年來,我區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較快,不可避免的出現了部分教師知識更新跟不上時代的窘態,因而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展的步伐。除了教師本人的個人努力之外,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都應該多層次、多渠道、有計劃的進行教師的再教育。不要讓繼續教育與培訓流于形式.因此,針對以上種種因素,學校要健全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的管理制度,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并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使教師意識到這種教育和培訓是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的良好途徑。
當前,為確保“雙證書”制的順利實施,學校可以把是否具有“雙證書”做為評職晉級的先決條件之一,以調動專業課教師提高實踐與動手能力的積極性。從2007年起,我校每年有教師到內地參加國家級、自治區級汽修培訓,對我校師資建設起了很大的作用,相繼有4位教師獲得了汽車維修等級證書,但理論和實踐技能水平還是較差,需要進一步加強。"十二五"期間,自治區教育廳在2011―2015年,每年培訓職業院校"雙師型"專業骨干教師300名左右,用5年的時間將我區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專業教師輪訓一遍。每年選派的300名教師中,高等職業院校教師20名,中等職業學校教師130名,縣級職教中心教師150名。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次機遇,提高我校的師資力量。
3、加強人才引進
主要途徑有:①、從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中錄用;②、可以大量聘請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將他們培養成學校新型的師德好、技術能力強的專業帶頭人,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形成知識、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專兼教師隊伍,穩步提升師資隊伍的教育教學、社會服務能力,最終建立起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在此,要強調注重培養少數民族的專業教師,保證師資隊伍的穩定性。在我校十二五規劃里有引進優秀人才計劃,本人認為以現有的師資力量,從社會和學校引進優秀教師是非常必要的。
二、設施設備建設
(l)加強多渠道籌集資金
職業教育屬于專業教育,又強調實踐與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為配合理論教學而進行的實驗、實習、實踐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這些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是與配套、完善的教學設施密不可分的。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需要大量的教學設施方面的投入,屬于高成本教育。教學設施的配備離不開資金的保障。我校通過各種途徑在汽修專業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我校要想發展更大、更快、更好,就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
(2)加強學校與企業、行業的合作
為了學生有實習機會、實習場地、實習用品,提高實習質量,學校還應重視學校與企業、學校與行業的合作。值得效仿的是德國“雙元制”辦學模式和瑞士“三元制”辦學模式,理論學習在學校,實際操作在企業。這樣既節省了學校的資金投入,又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學生、企業和社會都是受益者,一舉多得,是非常值得探索的合作辦學之路。我校從今年開始走上了校企合作之路,學校非常重視校企合作,今后探索合作形式,合作機制是我校汽修專業的重要課題。
(3)加強教學設施的現代化程度
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陳舊的教學方式己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了。大規模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所有的學校來說,不管它們己經發展到怎樣的水平,都是必要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專業建設的深入發展對硬件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學校均意識到硬件設施的配套可以使專業更好地發展,同時也為充足的生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各學校都在利用有限的經費對現有設施進行改造和更新,加大了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只有教學設施跟上時展的步伐,培養出的學生具有熟練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才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現我校汽修專業教師能很好的利用計算機,未來我們實施“無塵”化教學是汽修專業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
(4)加強科學合理的布局
以本地區企業需求和學生的發展為目標,突出“學中做、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按照培養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設置專業技能課程,創設與企業相近的情境,讓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的形成過程中了解和熟悉企業的工作環境,主動適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需要建設汽車發動機構造與拆裝實訓室、汽車底盤構造與拆裝實訓室、汽車一級維護實訓和鉗工實習室等。才能實現工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和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
綜上所述,為使日喀則職校汽修專業更好、更快、更強的發展,我們只有充分利用好國家有關政策,在師資建設、設施設備建設以及校企合作方面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張越友 瓊達卓瑪職業教育發展探究
2、張濟民 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發展
3、李清連 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
4、樓世洲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5、斯英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研究
篇4
一、農村職校汽修專業現狀[SS]
隨著汽車的普及,現在很多中職學校都開設汽修專業,農村職校也不例外。然而農村職校汽修專業大部分是由原來的農機維修專業轉化而來或是剛剛起步的新專業,教學實訓設備幾乎沒有或是相對落后,無法承擔當前中職課改所要求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農村職校汽修專業教師主要源于高校畢業生或由文化課教師改行而來,他們對企業生產工藝缺乏了解,動手實踐能力普遍薄弱,專業化水平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教育要求。高校出來的教師偏重理論知識,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由物理、機械等專業轉型過來的,又沒有系統學習汽車的相關知識,只能教授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只能由教學多年的教師來完成,比如農村職校汽修的核心課程由原來教學摩托車修理多年的教師完成。
農村職校學生主要由初中分流出來的學困生和因家庭經濟而造成的貧困生組成。不管是學困生還是貧困生,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學習基礎薄弱、厭學情緒強、心理自卑。其實他們只是理論知識比較薄弱,其他方面并不差,甚至在學習技能、生活自理方面更勝一籌。
二、當前教學模式[SS]
雖然大家都提倡理實一體化教學,但是現在多數農村職校汽修專業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主要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帶學生在實訓室實訓為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曾經在我國職業教育史上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其特點是先學習理論知識,后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由于中職生缺乏對汽修結構抽象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分別進行,造成理論跟實踐嚴重脫節,因而無法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去形成系統的綜合技能,容易出現“你說你的,我做我的”的實訓畫面。實訓教師也不得不反復講解理論知識,這樣不但浪費了時間,最后也完成不教學任務,教學效率低、效果差。這種模式也違背了當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著重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和學會學習的要求,不符合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
三、“滾動”教學模式[SS]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兩者都強調了職業教育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突出職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要“授之以漁”。目前許多城市中職學校采用角色調換的方式,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讓學生自己挖掘自己的潛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農村汽車市場的發展,農村職校汽修專業完全可以嘗試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滾動”教學模式。
所謂“滾動式教學”就是使學生輪流成為課堂相應內容的主角、文本主要導讀者和疑難問題解惑者。這里的“滾動”一詞,包含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自身各種素質之間及教材知識點與學生操作能力間的相互帶動發展。
一)教學內容模塊化
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學做一體”的教學方式下,在“理實一體化”實訓室進行滾動式模塊教學,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及技能,完成應知、應會技能的培養。具體方法是把整個年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大組,大組再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進行不同的實訓任務,任務完成后跟其他小組互換完成另一個任務,直到這大組的全部成員輪流完成相應模塊,再跟別的大組更換學習其他模塊,這樣就完成一個滾動教學過程。比如以汽車底盤實訓為例,底盤分成傳動系、轉向系、制動系三大模塊,其中傳動系模塊有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四個任務,轉向系模塊有轉向器、轉向操作機構兩個任務,制動系模塊有鼓式制動器、盤式制動器兩個任務。把整個年級九個班學生分成A、B、C三大組,A組在兩個月里學習傳動系模塊,B組學習轉向系模塊,C組學習制動系模塊。A組學生分四個小組,四個小組對應完成離合器、變速器、萬向傳動裝置、驅動橋四個任務,相互更換完成任務,在此期間B、C兩組類似A組的做法,直到A組學生全部完成傳動系模塊,A、B、C三組再相互交換學習模塊,這樣就完成了汽車底盤的滾動模塊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優點:每位教師就專門在一個模塊教室教學,是固定不動的,減少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和以往教師間上課搶實訓設備、教室等現象的發生;學生是流動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愛好和技能水平,避免了學生厭學逃課現象的發生,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動實踐、手腦并用的創新型”轉變,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也合理使用實訓設備,實訓教室不再發生空蕩蕩現象。
二)學校教學與企業見習同質化
在校學習期間二年級學生利用上半學期或下半學期2~3個月的時間在校外合作汽車企業工作崗位見習中,采取“滾動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了解、熟悉并認同企業文化,在日常學習、生活管理中按“滾動式”教學模式要求來強化學生的技能行為,促進學生慢慢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在價值取向上認同企業,適應企業管理的模式和要求,特別是在專業行為特征上接近企業的生產管理要求,為學生今后進入企業較快地完成角色的轉換、更好地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時代的汽修專業教師應不斷根據汽修企業的發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讓更多先進的教學理論運用到課堂教學模式中去,為汽車行業培養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總之,“滾動式”教學模式[www .DYLW.NEt專業提供論文寫作和的服務,歡迎光臨]是一種具有優勢的新型教學模式,它摒棄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主張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學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實物、 現代教育技術”轉變,全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教學質量,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及關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使中職生越來越受企業青睞。
參考文獻:
[1]關志偉.現代職業教育汽車類專業教學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篇5
【關鍵詞】專業建設;動態視角
專業建設是發展職業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職校內涵發展、上臺階、提升辦學水平、提高社會聲譽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競爭的加劇,專業建設的核心地位越來越得到顯現。目前,專業建設已經成為職業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一所職校和一個地區職業教育好壞的重要標志。
目前,從我們紹興縣的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情況來看,應該說通過網點的調整和重點職校的創建,學校的規模從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擴大,專業的開設也有了相對的集中,但與“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相對照,光做大學校規模是遠不夠的,我認為:在做大學校規模的同時,必須十分重視做大且做精現在已相對集中的專業,繼而達到做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和效益。
但也應該看到,專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這不僅是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同樣,也是社會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期望,更是教育發展觀對職業教育的具體要求。因此,學校在專業結構的調整、專業課程的改革、專業目標的確定上,就必須以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出發。建立起一個有專業、課程、目標三者有機結合的動態體系,來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與企業的要求。以下三個動態視角就是我對專業建設的初淺認識:
動態視角一:專業設置要新
專業設置要與本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建立在以專業調整的基礎上,做到以優化資源配置和做大做優專業為目標,在鞏固老專業、傳統專業的基礎上,在最大限度地避免低層次的擴大規模,要通過調整,開發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新專業,使專業設置達到最優,有利于形成競爭機制,創辦自己的特色。
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尋求教育的內在規律,是要讓教育能夠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人的健康、和諧的發展),是根據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的需求培養合格的人、有用的人。所以,課程改革的前提應該是保證教育過程的平穩、健康、正常。
但是,目前好像存在著一些偏激與浮躁。把課程改革規定必須要在什么時間內完成,規定在一定時間段之內要出成果。不是探索課程改革所應該走的光明而有前途的道路,而是把課程改革當作一場疾風暴雨的運動,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力圖追尋課程改革的光環與金杯。仿佛是教育官員與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只要下定決心,就一定能夠排除萬難,就一定能夠跨上課程改革的同一個平臺,就一定能夠實現教育的跨躍式發展,課程改革就一定能夠把教育存在的問題全部改掉。
既然是探索教育的內在規律,恢復教育的本來面目,課程改革就不應該有成功和失敗之說。按照內在的規律辦事,恢復教育的本來面目,就必然是循序漸進的,就必然是穩定發展的。教育只有在穩定的基礎上才能夠有發展。穩定出質量、穩定出效益。
動態視角二:專業設施要精
實習實訓設施是實施專業教學的必要條件,學校應該在加快校內教學實習設施的建設同時,要加強同企業合作,建立固定的多層次的生產實習基地,為滿足專業教學的需要。校內實習實訓設施主要是為了滿足專業老師的課程教學實習需要,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主要適用于學生的見習與生產(畢業)實習。
教育部副部長王湛說:促進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與產業部門的合作,積極實行產教結合。要采取激勵政策,讓企業界、科技界及社會各有關方面通過參與校董事會、專業顧問委員會等形式,積極參與學校建設與發展重大問題的決策、咨詢工作,為學校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在目前形勢下的職業教育與企業產教合作的關鍵,在于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形成有利于產教結合的新機制。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建立職業教育主動服務企業,企業發展依靠職業教育的緊密關系,力爭創建互動、互惠、雙贏的合作機制;二是要建立由企業參與的學校董事會,讓企業直接參與學校的專業建設;三是要組建學校專業教師,企業技術工人組成的學生實習實訓指導委員會,實現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共享。
動態視角三:專業師資要優
教師是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主體,教師隊伍的水平決定學校建設的水平和專業的發展潛能。針對當前專業教師偏少,專業教師隊伍結構不盡合理的現狀,學校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努力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素質,優化專業教師隊伍結構,在教師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不斷學習的氛圍及激勵機制,使職業學校的教師成為“雙師型”;“技能型”;“專家型”。
篇6
【關鍵詞】職業教育;專業師資;雙師型
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王湛在2000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師資問題始終是關系到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問題,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就不可能有一個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已是職教發展面臨的大課題,筆者認為:中等職業學校必須認清形勢、轉變觀念、大力加強“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一、加強“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同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相適應的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勞動者和初中級應用型人才。這就對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特別是區別于普通中學的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
21世紀是一個知識、信息、通信的時代,是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與以往的經濟形態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它的繁榮不直接取決于資源、資本,硬件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賴于知識或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正如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強調的,當今時代更需要技術集成創新。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將取決于人們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即取決于培養人們這方面能力的教育者。這就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挑戰,未來的職校畢業生只有具備較寬的理論知識面,較強的相關專業的實踐運用技能,才能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這就要求作為職校的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教師的素質。
(二)新時期科技進步的要求
科學技術進步一般都會對社會職業的種類和職業活動的內容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新時期,社會職業從總體上看越來越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崗位變得越來越模糊,從事某些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之間的差距愈來愈難以區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就指出:“為就業做準備的職業教育,應當為卓有成效地、愉快滿意地工作打下基礎,為此應當使受教育者獲得在某種領域內從事幾種工作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選擇職業時不致受到本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在一生中可以從一個活動領域轉向另一個活動領域……”這就要求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專業知識面和一定相關專業崗位群的實踐能力,如機械專業的教學,除了具有傳統機械知識和普通機械加工實踐能力外,還必須具有較強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數控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等。
(三)新時期職校發展的要求
在20世紀70年代,國家做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由于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急需大量的初中級技術人才和熟練勞動者,社會對職業教育產生了強烈的需求,使得中等職業教育取得了極快的發展。近幾年,由于就業的市場化、社會對應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和普通高校的擴招,雖然國家一再強調:“職業技術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化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重要支柱。”但是,中等職業教育生源的質量和數量明顯呈下降趨勢,給職校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此,職校必須及時轉變觀念,走內涵發展的道路。一方面設置合理的適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如機械專業應根據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設立數控專業,減少普通機械加工專業,增加新知識、新技能(我校這兩年數控專業的畢業生呈供不應求的局面是最好的例證);另一方面確立終身教育的觀念,在專業理論教學中強調寬基礎,為學生的多元化(就業和進入高等學府)發展打下基礎,根據學生的狀況因材施教,積極采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學生的畢業質量。這就要求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必須既有現代教育理論知識又掌握現代教育技能,既有本專業最新的理論知識又有相關專業的新技能(如機械專業除了普通機加工的技能外,還有CAD/CAM軟件應用技能、數控操作、維修技能等)。
(四)新時期課程改革的要求
隨著科技經濟的發展和中國加入WTO,教育部提出了“面向21世紀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的意見,強調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專業需要,開設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職業能力與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課程,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筆者在主編《數控系統》的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此次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主要體現在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綜合能力為本位,增加新知識、新工藝、新技術,實現課程的綜合化上。這就要求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必須具有該領域的最新理論基礎和最新的實踐技能。如:《數控系統》這本新教材,它不僅包涵了數控的硬件、軟件知識,現代控制、檢測技術,可編程控制器,通信、網絡、接口等理論知識,而且相關的知識點均針對性地增加了實踐環節,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綜合。
二、“雙師型”專業教師的內涵和作用
中等職業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培養和訓練職業崗位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的教育,它具有專業性、實踐性強,理論基礎性寬、教學媒體多樣、多變的顯著特點。職業崗位的專業性、多樣性、發展性和社會需求的變化性,決定了從事中等職業教育的“雙師型”專業教師的內涵和作用。
(一)“雙師型”專業教師的內涵
具有教師職稱和工程技術系列職稱(或職業資格)是“雙師型”專業教師的重要特征,筆者認為新時期“雙師型”專業教師的內涵表現為:
1.具有較強的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能力。“雙師型”專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學,除了必須具備普通教師應有的素質(即能掌握教學規律,有處理教材的能力、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組織協調能力和對學生管理的能力等)外,還應具備不僅能勝任相關專業多門學科的教學工作,還能掌握現代教育的理論知識,教學中能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積極從事教育教學的研究工作,具有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如多媒體課件制作等)。
2.具有較寬的專業理論知識。“雙師型”專業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廣博精深的知識結構,了解本學科或該領域的發展動態和最新技術成果,積極參與相關專業的理論研討工作,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是處于學科領域前沿的領頭人。
3.具有較高的專業實踐能力。“雙師型”專業教師必須具備特定崗位群的技術技能,熟悉生產實踐,有較強的親自動手示范、親自解決疑難問題的現場指導能力,能傾注相當的精力抓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工作或能從事相關專業技術開發和專業技術服務工作,具有與學生獲取的多種崗位資格證書或崗位技能證書相關的證書(級別要高于或等于學生所獲取證書的級別),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踐的綜合能力,并能及時掌握本專業群的最新操作技能(如機械專業中的CAD/CAM軟件應用能力、數控機床操作能力等)。
(二)“雙師型”專業教師的作用
社會實踐是教育的最好例證。對教師來說,實踐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應是將實踐所得應用于教學,為學校提高教學質量、辦出特色提供可靠的保障。
1.有助于學校的專業設置。“雙師型”專業教師掌握了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的最新動態,了解相關專業市場需求的變化,有助于及時建議學校開設合適的專業課程,使學校在競爭中搶得先機,保證畢業的學生符合社會的需求,增加學生的就業率和生存能力,從而吸引更多的生源。
2.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實踐能力的教師,在理論教學中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有效地結合,內容豐富,概念清晰,方法靈活。他們不僅能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通過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不僅能更透徹地理解教材、及時傳授新知識、新理論,而且能及時介紹新工藝、新技能。此外,還能打破原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離的格局,減少學生無謂的重復學習的時間,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
3.有助于產學研的開發及論文質量的提高。“雙師型”專業教師利用自己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能力從事產學研的開發,其成果會更具有社會的公認性和先進性,其產品會具有更高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由此撰寫的科研教育論文更具有創新性、開拓性。
4.有助于促進師資水平的整體提高。“雙師型”專業教師要想在實踐競爭中取勝,就需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接受相關專業實踐培訓,實現自我的終身教育。這樣就能以“一”帶全,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雙師型”專業教師培養的措施和途徑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僅注重校內活動的參與性和教學工作,對勞動力市場和職業分析活動的關注度較低、專業實踐能力不夠,師資隊伍亟需提高。教育部《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意見》指出:“學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工作或實習鍛煉,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專業課教師應當首先通過培訓,成為“雙師型”教師。
1.“雙師型”專業教師的培訓措施。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專業教師的培訓工作,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學校必須充分重視、積極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1)提高認識,制訂好規劃。學校行政部門要把加強“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戰略措施來抓,將“雙師型”專業教師的培養納入職業教育發展和師資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2)改變專業教師的工作環境,為“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條件。學校應有意識地安排好教學計劃,建立崗位輪換制,加強校內外培訓基地建設,使專業教師能有時間和機會與生產工程緊密聯系。(3)建立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的激勵制度。學校要進一步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地位、待遇,不斷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如在選拔培養專業帶頭人、出國進修培訓,申報高級職稱時給予優先考慮,鼓勵教師通過自學,獲取多種證書,促進教師自覺地更新知識,參與在職培訓和實踐訓練,提高自身素質。
2.“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1)新教師見習期培訓。作為剛走出校門,走上教學工作崗位的見習教師,由于他們在大學中學習的主要是專業理論知識、文化知識,接觸實踐較少,故很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崗位技能的培訓。在這一點上,筆者認為德國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的培養方法值得借鑒。在德國,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的培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大學學習階段),大學生們要掌握的是專業科學、專業教育法、教育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第二階段是為期二年的見習期,主要是為了能讓剛就業的大學畢業生進行實踐教學、提供咨詢、輔導學生,并致力于學校的技術革新等,從而提高他們的理論和實踐的綜合能力。這期間的培訓是由職業教育部門直接組織安排的,只有經過考核合格后,才能成為真正的專業教師。
篇7
【關鍵詞】市場營銷 專業建設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3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238-01
一、市場營銷專業發展的現狀
(一)營銷專業人才整體需求增大,發展前景廣闊。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市場營銷已經滲入到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所以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將繼續看好。我國房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房產推銷員;汽車業的發展,汽車營銷人員也將走俏職場;保險推銷人員,也將成為熱門職業。可見,現階段市場上市場營銷人才的總體狀況為需求大于供給,供需缺口較為明顯,就業前景較好。
(二)市場營銷專業對學歷要求不是很高,顯示出社會對應用型營銷人才的渴求。近幾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始終在75%左右徘徊,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早已突破95%。中職學校為企業培養有技能的“藍領”人才成為就業新寵。
二、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市場營銷專業作為一門順應社會經濟大潮發展而壯大起來的新興專業,它還在探索和思考中前行,在專業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與市場經濟中企業的崗位需求不相適應。
從近幾年我市職業學校的招生情況可以看出,人才培養的數量與需求差距很大。以2010年為例,全市市場營銷共有就業崗位一千多個,共有畢業生六百多人,但面向企業的就業班學生數只有近四百人,供應與需求嚴重不平衡。
(二)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與企業對市場營銷人員的要求嚴重脫節。
通過對畢業生跟蹤調查,企業普遍認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較為欠缺。上崗前,一般都要經過較長時間的二次培訓。職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與企業需要的實踐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有較大差距。
(三)市場營銷專業不能對接產業,實訓基地建設水平不高。
近年來,我市各種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一批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中高端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支撐。但我市市場營銷人才的培養基地建設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求。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導致人才數量的結構性失衡。
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失準,與企業發展的現狀較為隔膜。不能根據企業發展的新要求新標準對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內涵和內容及時做出調整和融合,在培養人才的規格上出現了偏差,導致了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的崗位能力和專業實踐操作能力不強。沒有彰顯中職學校以“能力本位”的辦學指導思想,忽略了市場營銷專業實踐課程的學習,片面強調理論的學習。
(二)職校市場營銷專業建設滯后于產業發展,專業建設缺少針對性。
中職學校由教育部門主辦的,缺乏清晰的行業背景,政府和社會也沒有相應機構為職業學校提供及時、準確的人才需求信息服務指導,面向市場辦學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市場營銷專業建設滯后于產業發展,體現在專業的開發、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等方面應變能力比較弱。
(三)校企合作的社會環境和機制沒有完全形成,企業和專業兩分離。
校企合作停留在淺層次合作上,如企業接受職校畢業生就業以及聘請企業、行業專家、領導做講座等。在教學計劃的制定、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工學結合型實訓基地的建設等環節均缺乏深層次的合作。
四、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重新確立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標準。
當前中等職教教學的普教化色彩仍然較為濃厚,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沒有真正列入人才培養的考核標準。定位好職業學校市場營銷畢業生在新就業人群中的崗位層次,關系到社會對專業辦學質量的認可。因此,必須對中職市場營銷專業職業能力的要求,設計出適應本專業方向特點和行業特色的課程標準,將操作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列為培養的主要目標。
(二)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它引領著職業教育的變革。為了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中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崗位要求和職業標準為依據,并能滿足學生職業生涯和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
1.以崗位職業資格為依據,確定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標準。中職市場營銷專業課程標準要符合企業崗位職業資格的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學歷證書外,還可以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2.以培養市場營銷專業能力為目標,確定課程體系。中職學校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從崗位職責的需求出發,以崗位任務為主線,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標準和考核機制。
(三)積極探索適合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一是在培養模式上,實行“平臺+模塊”,即“大類專業+專業方向”,專業方向采用靈活獨立的學習模塊,最大可能地對接市場實際需要。二是實行“訂單式”培養。在辦學體制上,建立地方專業性職業教育集團,中職學校與企業股份制辦學,成立集團理事會。
(四)促進市場營銷專業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建立校企合作委員會。中職學校要成為專業對接產業的主體,引入現代學校制度,成立由學校領導、專業負責人和企業經濟部門及負責人參加的校企合作委員會。
建立專業指導委員會。由高校教師、企業技術人員、行業專家、職能部門領導和資深教師組成,共同規劃專業計劃開發、專業市場分析等,為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發揮決策和參謀作用。
建立定期校企互動機制。每年組織召開“校企合作洽談會”,加強網絡平臺建設,開設網上課堂,提供在線培訓等,主動實現服務手段現代化和高效化。
中職學校如何有效培養出企業歡迎的市場營銷人才,是市場營銷教學永恒的主題。只有不斷地加強市場營銷專業的建設,才能培養和造就出高素質的應用型市場營銷人員,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日新.創建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J].成都大學報
[2]肖雙喜.管理類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二合一”探索[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篇8
關鍵詞:高職院校;鉆井液實訓;空間設計模式
前言:
“高職教育”是高等職業技術的簡稱。目前我國對高職院校的建筑設計研究較少,科別分類下的實訓空間設計的研究更少,本文以建筑設計的角度對高職院校鉆井技術專業的鉆井液實訓空間進行調查研究,并總結使用現狀問題,對調研實訓用房進行優化設計,分析鉆井液實訓空間的設計模式,豐富鉆井技術專業實訓空間的建筑設計研究。
1研究背景
1.1高職院校建筑設計研究現狀
高職院校承擔著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教學角色。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其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和培養目標與普通高等院校有著本質的區別。由于我國對高職院校建筑設計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少,而且我國現行的高職院校建設標準較少,199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簡稱“92指標”),以及《技工學校建筑規劃面積指標》等,已實行二十余年,與現狀脫節,設計指導意義減弱,亟須修訂與完善。[1]很多高職在校園規劃建設時參照普通高校的設計模式,各個專業的實訓空間沒有按照課程需求設計,造成了實訓空間面積不足或浪費的現象。
1.2鉆井技術專業
鉆井技術專業是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下的石油與天然氣類里的一個專業,其專業代碼為540401,鉆井技術專業是高職院校石油工程院系的一個主要專業。鉆井技術是以整個鉆井過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應用性極強的學科。
1.3鉆井液實訓空間
鉆井液實訓是鉆井技術專業實踐訓練的一門必修課程。鉆井液實訓空間主要包括實訓室和準備室兩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使學生掌握常用測試儀器的結構和測量原理,掌握常用處理劑的性質作用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
2鉆井液實訓用房現狀調研
2.1調研方法
(1)實地調研分析法本文調研選取YA職校、TJGC職校和CDSY高專為對象,對調研對象進行建筑圖像采集、室內外環境調研、建筑平面測繪和師生訪談,然后繪制實訓用房平面圖,通過計算機輔助分析,為課題研究獲取詳實有效的實證信息。(2)對比研究法綜合上述已有資料,從建筑學角度進行論證,對實測內容進行分析繪制數據表格,從而總結其空間的相似性和特殊性,運用科學的數據進行量化分析。(3)相關學科交叉分析法高職院校的實訓建筑與教育學、建筑學、規劃學、環境行為學等多個學科有聯系,結合上述學科,綜合分析鉆井液實訓用房的空間設計,系統地對實訓空間設計模式進行研究。
2.2平面布局及使用現狀
鉆井液實訓用房的空間沒有相應的建筑設計參照,現有的實訓空間多數按照普通實驗室的標準設計,缺乏專業特色,不能滿足教學目標。
2.3影響鉆井液實訓用房的因素
(1)學生數量。實訓空間的使用主體是學生,上課學生數量決定了實訓空間使用的舒適度,一般情況下2人一組進行實驗,分15~20組,生均指標是衡量實訓室使用舒適度的標尺。(2)學科建設。各高職院校的學科建設重點、招生數量不同,對實訓室的需求程度存在差異化,所以在建設初期面積的差異化就體現出來。(3)實驗要求。實驗需要良好的通風系統、上下水系統,以及鉆井液廢液處理處。
3鉆井液實訓空間設計模式
3.1設計模式
設計模式是指實訓空間的建筑尺寸、空間組織、面積配置等,結合實訓設備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設計,形成量化標準。高職教育的實訓應按自身定位創建特色。課程設計應注重專業實踐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3]鉆井液實訓用房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的場所,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標準化原則。實訓用房應以標準的實驗臺操作距離設計,實驗臺有良好的上下水系統,在實驗臺兩側設置交通空間,形成標準化的實驗實訓空間。(2)規范化原則。實訓空間應遵循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采用規范化的建筑模數。(3)實用化原則。空間設計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空間滿足操作需求,體現實用化原則,使實訓用房使用較為合理。
3.2優化方案
筆者在CDSY高專的鉆井液實訓室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1)調整理論教學方向,并將實訓設備區域放置在教室一端,留出一角專門用于鉆井液廢液收集。(2)在原有黑板處放置實訓儀器存放柜,方便儀器保存。(3)在實訓室一側設有準備室,為教師提供操作準備區域。(4)鉆井液實訓室同時滿足40人操作實驗,2人一組,共計20組。鉆井液實訓室實訓設備為中小型設備,對層高無特殊要求,可以設置在任意樓層。具體的設計方案及對比如表2所示。鉆井液實訓空間需要容納學生操作的實驗臺,應有良好的給排水、通風系統,且需設置鉆井液廢液處理處。各院校在建設鉆井液實訓用房時可根據院校特色和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調整。
4結論
高職院校鉆井技術專業的鉆井液實訓空間設計應結合院校特色和需求,以標準化、規范化和實用化為原則。實訓空間是高職院校建設的核心,我國的高職院校實訓建筑的理論研究較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細分化研究,豐富高職教育的建筑設計。
參考文獻:
[1]王琰,李志民,羅琳.關于西北地區職業技術院校校園規劃與設計的研究思考[J].南方建筑,2013,(03):35-37.
[2]葉莉.高職院校鉆井技術專業文化建設思路探討[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3,(12):67-68+72.
篇9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 校外實訓基地 困境 對策
一、高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作用
(一)職業能力提高的關鍵環節 學生在校內所進行的會計理論學習和實訓,為其進入校外實訓基地實習打下了良好基礎。但校內實訓只能做到仿真,與真實的工作場景和條件還存在差距。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要想得到質的飛躍和提升,必須經過校外實訓基地的訓練。通過在校外基地的實訓,學生對自己平時在校內所學技能會有更加深刻的領悟,其職業能力會更快提高。
(二)職業素養形成的重要起點 職業素養包括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市場意識、職業道德意識等方面,其形成除了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與校內實訓中不斷強調與訓練外,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受到實際工作環境的約束與鍛煉。如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在校內實訓中學生所接觸的財物只是虛擬的賬面數字。但在校外實訓基地卻都是真實的財物,校內平時對學生的教育能否經得起真財實物的考驗,才是會計職業道德真正形成的重要起點。
(三)節約企業用人成本和人才搜尋成本學生在企業實習時,企業可以較低的成本使用較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對于企業的一些短期項目,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較好的參與,保證這些短期項目的及時完成。另外,在實習過程中,企業也能仔細觀察有潛質的學生,在實習結束后留用所需人才。
(四)為企業提供更多優秀藍領人才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就我國現階段講,尤其缺乏大量高級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提出了要在本世紀前期培養上千萬高級藍領人才的職業教育任務,這也為職業教育的大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校外實訓基地能夠為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長創造良好的實訓條件,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池”(talent p001)進行人才挑選。因此,建立高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是一項雙贏工作,對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和高職學生的成長都有極大益處。
二、離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調查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實際情況,筆者通過郵寄調查問卷和電話訪談的方式調查了省內外約30余所高職院校,將調查中所獲得的數據整理為(表1)和(表2),并分別進行了分析:
(一)高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暴地數量與所在產業分布 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對(表1)進行分析可以發現:(1)東部與中、西部高職校外實訓基地數量嚴重不均衡。近些年,由于會計專業就業好,很多高職學院都設立了會計專業,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卻相對滯后。以筆者所熟知的某中部高職學院為例,該校會計專業目前共有校外實訓基地20余個,均與學校簽有校外實訓基地合作協議。盡管這些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實訓條件,但由于基地數量有限,而該校會計專業應屆學生由原來的100多人擴大到現在的近300人,平均每個單位需接收近15人才能完全滿足校外實訓要求,對于大企業來講還可行,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講卻是難以實現的,尤其對會計專業而言。有些單位自身規模較小,正式的會計人員可能只有3~5人,因此依賴已有的校外實訓基地全部吸收學校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校外實訓是有困難的。而東部高職院校由于其所在地域經濟發展水平領先的優勢,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相對較多,也容易選擇。從(表1)可知,東部高職會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數量將近是中、西部學校的一倍,這也很好的印證了東、西部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
(2)東部與中、西部高職校外實訓基地在各產業中的比例差異明顯。從(表1)可知,東部地區高職會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集中在第二和第三產業,尤其是在第三產業中占絕對優勢,而中、西部高職會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集中在第一、二產業中,且第一產業占多數,這也與中、西部資源型企業占優的發展現實相吻合。根據發展經濟學所揭示的經濟發展規律表明,某國或某地區的經濟在不斷發展中,其產業比重是從一、二、三產業依次向前遞進的,即經濟發展水平越落后,第一產業比重越大;經濟發展水平越先進,第三產業比重越大,本文的調查較好地體現了這一特征。一般而言,第三產業吸納的就業人數遠高于第一、二產業,經濟要發展、提速,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是必然結果,而第三產業的大發展將會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有極大的益處。
(二)高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運行質量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對(表2)進行分析可知:整體來看,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運行質量不太高。(表2)中可以看出,東部與中、西部高職會計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運行質量好的分別只占29%和43%,不到實訓基地的一半,這說明盡管一些學校的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立了,但在實際運轉過程中學生和教師均不太滿意,沒有達到良好的頂崗實訓的目的。有些學生反映,他們去單位實訓時對方會計人員只是要他們做些與核心業務無關的事情,如檔案整理,裝訂會計資料等;或者只允許學生看,沒有給其實際操作的機會。東部與中、西部高職校外實訓基地質量參差不齊。從(表2)中還發現,中、西部地區的高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運行情況要好于東部地區,原因可能是因為中、西部地區的國有企業比重較大,學校可以通過上級行政部門出面與企業聯系,企業不易拒絕。而東部地區的私營企業占絕對比重,私營企業對作為校外實訓基地的熱情肯定不如國有企業,另外行政部門對這些私營企業的干預也有限。
三、高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會計工作的特殊性 會計工作不同于普通的經濟管理類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學生上崗實訓意味著從事會計實際工作,接觸的都是大量的真實錢物。一方面,企業會計人員心存顧慮,擔心學生只有一般的理論知識,不了解企業特殊業務情況而做不好;另一方面,有些學生也缺乏必要自信,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擔心用不上或用不好。這些原因造成企業不太愿意接收會計專業學生實際上崗操作,即使接收數量也非常有限。
(二)企業自身條件的局限 有些實訓基地企業自身規模較小,還處于發展的初期,各方面條件還不完備,如果實訓學生少還能夠安排,多了則勉為其難。如中小企業會計崗位一般只能接收3~5名學生實訓,大型企業相對好安排一些,但這也要根據其崗位設置與人員分工來決定。
(三)學校對校外實訓基地缺乏有效的支持 在指導學生實訓過程中,筆者在與企業領導和會計機構負責人交流時,獲知其一些真實想法。雖然有些企業礙于情面接收了學生來實訓,但如果實訓學校和學生只將企業作為免費的試驗場來“練兵”而已,企業是不歡迎的。有單位反映在實訓結束時想正式錄用優秀學生來工作,有些學生或是覺得實訓單位小、條件不好而不愿意;或是留下工作不久就跳槽去了別的企業,造成企業對作為實訓基地缺乏熱情。
(四)政府及教育部門對其重視程度不夠 盡管有些地方(如北京市)教育部門就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專門制定了政策,但大部分地區仍無相關措施出臺。筆者認為,校外實訓基地與校內實訓基地一樣,都需要相應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不能厚此薄彼。有些地區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也只偏重于理工科,對于會計等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校外實訓基地,關注與投入都很少。
(五)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客觀因素 我國是一個人力資源大國,但真正高素質的勞動力仍然非常缺乏,大部分只是農村勞動力對城市的轉移,這部分人員受到的義務教育尚且有限,更毋談職業教育了。而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中主要還是以粗放型的資源投入產業為主,大多數企業的會計業務較為簡單,會計人員的素質也普遍不高,勞動力市場基本能夠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但隨著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逐步到來,對外經濟交流的逐年增長,高素質會計人才缺乏的弊端越來越突出,人才爭奪日益激烈。為此,加強職業教育,培養企業急需的高素質會計人才迫在眉睫。
四、西方國家職業院校校外實訓基地的構建經驗
(一)美國 美國的職業教育非常發達,既有專門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也有發達的社區學院教育體系。美國的社區學院類似我國的高職學院,也十分重視校外實訓(off-campus internship),很多社區學院都設有專門的職業服務(Career service)機構或職業培訓(Careerdevelopment)機構,負責訓練學生的求職技巧,介紹校外實訓的工作機會,加強與工商實務界的聯絡。以位于紐約的伯克利學院(BerkeleyCollege)為例,伯克利學院是一所以商科聞名的社區學院,成立于1931年,目前在校學生近5000人。其培養的學生以既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又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而受到企業的歡迎,每年的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該校將校外實訓作為課程內容的一部分,規定學生要順利畢業,必須要取得校外實訓的相應學分。為了搞好校外實訓,該校有由專職人員組成的職業服務機構為學生聯系校外實訓工作,并建立了與工商界的廣泛聯系。在實訓過程中,有指導老師與學生定期聯系,了解學生實訓情況。在工作崗位中,企業對實訓學生也會安排專門的指導人員給予實訓指導。學校根據實訓單位的反饋,結合老師的考察,對學生的實訓情況評定實訓學分,作為頒發畢業證書的前提條件。美國還設有“美國高校大學一企業關系委員會”,負責協調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的關系。另外,社會中也有一些專門介紹校外實習工作機會的服務中介機構,其會根據學生提交的個人簡歷為學生尋找合適的實習機會,只是這些機構要收取一定金額的手續費。
(二)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公認的職業教育發展得較好的國家,TAFE是其實施職業教育的專門機構。TAFE(Technical andFurtherEducation)的全稱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是澳大利亞獨特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是義務教育階段后吸納學生數量最大的教育與培訓組織,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要提供者。TAFE相當于我國的職業學校、技校、中專和高等專科學校的綜合體。了AFE的校外實訓基地都設在企業,澳大利亞政府在相關法規中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企業錄用的員工必須經過了AFE培訓并取得上崗證書,實際上企業與了AFE是利益聯合體的關系。學生在企業實訓,企業必須支付一定數額的報酬,對接受7AFE學生實訓的企業,學校也會給予適當的經濟補貼。企業與學校形成了良性互動,對雙方都有益。
(三)德國 德國的職業教育自成體系,其“雙元制”很有特色。在企業與學校合作辦學過程中,企業居于主要地位,發揮主導作用,企業既是教學主體,又是經費主體,還是法律主體。企業承擔了職業教育的大部分經費,國家只承擔“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中職業學校的費用,主要包括教師的費用及學校的設備和管理費。學生要想進入職業學校學習,首先必須找到相應的工作職位,并與所在單位和學校同時簽定合同。根據合同,學生一部分時間在學校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其余時間則在企業從事實際工作,做到了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
(四)瑞士 瑞士是一個自然資源十分匱乏的內陸小國,卻成為現今世界上最富有的發達國家之一,究其原因,職業教育功不可沒。瑞士職業教育的特色是其學徒制。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以后,一般約有2/3的學生會選擇職業技術教育。學生要成為學徒,必須先找到接受的企業或單位。做學徒不需要考試,但接受單位必須有持合格證件的師傅。只要雙方同意便可簽訂合同,再到教育部門備案。學徒期2~4年不等,經考試合格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方可正式就業。學徒每周在校學習1~2天,其余3~4天在企業實習。瑞士各工商企業、行政機構都愿意出資用于職業培訓,以保證本行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
五、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對策
(一)政府應加大政策支持并制訂相應法規制度盡管職業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但絕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政府的作用。國外的經驗表明,職業教育成功與否,是與政府大力支持密切相關的。我國的職業教育與國外職業教育的差距還很大,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也不相適應,需要政府加大支持與投入力度。具體可從以下方面人手:一是出臺相應的法規制度,規范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事關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具備完全的職業能力。一方面,國家應在《高等教育法》和《職業教育法》的基礎上,盡快建立高等職業教育法規,制定強化行業、企業參與高技能人才培養責任的有關政策,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出臺國家統一的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指導意見,規范其建設過程和運作過程。避免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浪費,提高校外實訓基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是綜合利用經濟手段支持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除了政策法規支持外,還需要資金投入。國家可綜合利用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杠桿,進行資金支持。財政方面,政府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財政拔款,并劃拔專項資金用于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稅收方面,對一些承擔校外實訓基地任務的企業,政府可以在所得稅上實行一定的稅收減免或稅收返還,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熱情;金融方面,對于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可以在銀行貸款的金額、利率、期限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優惠。
(二)學校應加強與行業協會的溝通與合作 在國外的職業教育中除了政府的支持外,行業協會的幫助也非常大。如果說政策支持是間接的話,行業協會的支持則是直接的。做好會計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學校可以通過一些當地的工商企業協會、會計審計行業協會聯絡實習單位。目前一些學校已開始這方面的嘗試,如有些學校通過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聯絡,安排學生進入當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一方面,行業協會的力量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很多企業都非常看重行業協會的作用,如企業的產品標準就是由所在行業協會制定的,其權威性不容置疑;另一方面,學校通過行業協會的聯絡也便于集中發現一定數量的、合適的實習企業。另外,學校也可以利用其人才優勢,為行業的人才培養貢獻力量,做到雙贏。
(三)廣泛通過校際協作共同開發利用校外實訓基地要開展校際合作,通過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機制,共同開發利用校外實訓基地,例如常州高職園區實訓基地的建設。該園區實訓基地已經征地千余畝,由研發中心、實訓基地、成果轉化中心和后勤服務中心四部分組成。除常州市政府投資外,江蘇省教育廳給予專項補貼。園區內的五所高職院校都進行專項投資用于基地建設。領導方式是由園區管理委員會實行全過程管理,運行機制則遵循“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采用市場化的方式進行運作。
篇10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 教學模式 實踐教學環節 職業技能培訓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b)-0047-01
1 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化建設的原則
1.1 堅持學校發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
學校要深入企業、認真調研,并與企業進行分析、研究與磋商,將學生的培養和教師的鍛煉與企業結合起來,走校企合作之路。
1.2 堅持開辟新路與遵循規律相結合
校企合作為職校辦學開辟了新路,在注重教的同時,滲入了產業的因子。在實施校企合作的同時,強調遵循教學規律,遵循認識規律。
1.3 堅持教學活動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實施校企合作要靈活調度教學與生產的安排,既確保生產任務的及時完成,又使學生和教師得到鍛煉。
1.4 堅持學校管理與企業規范相結合
實施校企合作,學生到企業實習,決定了學生的雙重生份,要求對學生實施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措施,使學生在校企合作中成長。
1.5 堅持合作互利
學校有一批基本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他們是“雙師型”或“多師型”人才,可以發揮他們的專業長處,為企業提供支持服務。
2 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化建設的教學改革
2.1 計算機平面專業畢業生要求能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獨立地解決問題,具備實踐中的操作動手能力
綜合素質表現為政治素質高,社會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強,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開拓創新能力和決策能力強,適應能力強,思想政治素質好,開拓進取,勤奮求實,成為本行業、本單位的骨干力量,就業前景樂觀,可以從事計算機平面設計等工作。
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辦學宗旨;“以理論教育、實踐教育和科學研究”三結合的辦學理念,構建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需要的課程體系,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理論授課的同時,強調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2.2 推廣以項目教學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教學方法
項目教學的主要方式是根據技術部門、企業具體實際,讓學生自己去規劃行業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理論部分由教師講授,由教師統一出案例題,學生課下自己找資料、去思考和設計方案,回到課堂上,教師選擇幾種有代表性的項目進行分析。
2.3 豐富實踐性環節,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改革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實踐教育是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感性認識、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作為理論教學的延續,通過對學校資源和教學內容有效整合,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在基礎研究和實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學生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踐環節。
2.4 課程體系建設
改變已有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程體系,制定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全新的課程體系。實施“教、學、做”合一、“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并制定實施性教學計劃。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項目教學體系”、“電子教案”及“課程考核體系”。
3 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室建設方案
中職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突出實踐實訓環節,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并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能否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實驗室建設是關鍵之一。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較熟練掌握就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實訓內容廣而新并符合科技發展的最新要求是現代實驗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室建設應體現出一個“仿真―生產”一體化理念,在功能方面應要貼近社會的需求,做到真正的與社會需求接軌,所以,增建圖形圖像處理“理-實”一體實訓室,形成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技能大賽、生產、技術服務、職業素質訓導于一體的共享型、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學生在這里可以將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融為一體,“教、學、做”在這里得到高度的統一。圖形圖像處理“理―實一體實訓室”建設方案圖形圖像實訓室的功能。
學校的“多媒體技術、辦公自動化、計算機繪圖、計算機輔助設計、三維動畫、計算機平面設計”等相關調和提供實驗、上機場地。
可完成的實驗項目:掃描儀圖形圖像輸入實驗、掃描儀圖形圖像輸出實驗、語音輸入輸出實驗、數據壓縮、解壓縮實驗、光盤刻錄實驗、3Dmax應用實驗、Photoshop應用實驗、AutoCAD應用實驗、Flash應用實驗、Corel draw應用實驗、illustrator應用實驗、網站建設、網頁設計制作實驗。
教學軟件:Windows 7、Photoshop cs5、3Ds max2012、coreldraw簡體中文版、dream-weaver cs5、Flash 8、illustrator cs5、會聲會影x12、office 2007,添加高亮投影機或大屏幕液晶電視機。
4 加強校企合作
加強校企合作,與平面設計公司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在“理-實”一體化實訓室除了能完成校內學習、實訓等任務外,還能與合作企業取得密切合作,從企業中得到一定的平面設計任務,為他們完成一定的項目,實現“產學結合”的理念,這樣既幫助了企業,同時讓學生在項目制作和完成過程中體會到了社會人才需求的方向,使他們明白今后該學些什么,如何去學。因為他們有了為什么而學的目標,還會使學生從內心產生一種學習動力。通過校企合作,“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會充分發揮它潛在的作用,正向發展下去,可以跟合作企業的平面設計公司相聯合建立下屬分公司,專門承攬一些平面設計和制作任務。
總之,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專業“理-實”一體化建設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美術鑒賞和平面設計和制作水平,使中職學生更能把握目前市場動態和前沿的設計思路,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能為“工作即能用”的企業用人思想接軌,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對口率會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06〕15號)[Z].
- 上一篇:學習總結匯報
- 下一篇: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職校畢業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