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投資理論范文

時間:2023-04-28 08:43: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長期投資理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長期投資理論

篇1

關鍵詞 新會計準則 長期股權投資 會計處理 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指持有時間超過一年的對企業的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是一種虛擬資本的體現,是企業的一項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對投資方而言通常是一項金融資產,而對于被投資方而言則是一項權益。

一、新會計準則對長期股權投資的相關規定

新的會計準則中規定當企業的投資占被投資企業股權比例低于五分之一且沒有重大影響的情況下,會計核算方法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采用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資以投資支付現金或者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后續計量按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確定是否計提減值準備;另一種情況是當公允價值能可靠計量時,按公允價值計量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均按公允價值,后續計量時前者的計量差額計人當期損益,后者計人所有者權益。

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有重大影響時按照權益法進行核算,權益法核算內容與原會計準則規定有一定不同。初始計量: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小于的,初始投資成本調整為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二者差額計人當期損益。后續計量:被投資單位發生損益和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的,進行相應調整;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和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被投資單位的損益應當以投資時的公允價值、投資企業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期間為基礎進行調整;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也應當調整。當投資企業占被投資企業股權比例超過50%。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具有控制權,采用成本-法核算,但編制合并報表時按權益法調整。分為企業合并形成的和非企業合并形成的。其中企業合并形成的,又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具有控制權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資產負債表日,按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確認是否計提減值準備。

當終止確認所有長期股權投資,均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部分轉為當期損益,并且將賬面價值與收到金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益。在了解完這些基本情況以后,接下來我們將對新舊會計準則會計核算方法的主要差異進行分析,進而探討新會計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變化的影響。

二、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的成本法5權益法

企業進行長期股權投資,對于不同的投資目的,會計上的處理方法不同,有成本法和權益法兩種核算方法。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或無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

(一)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核算

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方式有很多,購買、接受捐贈、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等,采用成本法核算,入賬價值的核算比較簡單,購買長期股權實際花費了多少成本就按照多少入賬。新準則對舊準則的規定予以沿用。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追加或收回投資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為當期投資收益。

投資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貸:銀行存款

新的《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規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除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外,投資企業應當按照享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投資收益,不再劃分是否屬于投資前和投資后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利潤。原規定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被投資單位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即清算股利,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更進一步簡化了會計處理,

(二)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

權益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后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所謂權益法核算指能對被投資企業實施進一步的控制,而且以后關注的是對方所有者權益的變化,包括凈利潤和資本公積的變化。初始投資的時候,付出的投資成本比得到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多,按照付出的成本入賬;付出的投資成本少,分得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多、差額部分相當于是對方無償贈與,確認為營業外收入。

會計分錄:

(1)投資成本≥所占份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銀行存款

(2)投資成本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銀行存款營業外收入(差額部分)

成本法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成本計價的方法。權益法是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后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初始投資時,成本法與權益法在確定初始投資成本時是一致的,即不論以現金購入長期股權投資,還是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方式或以非貨幣易換人的長期股權投資,確定初始投資成本方法是相同的。成本法與權益法在確認收益時時限要求是相同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按應享有的部分,確認為投資收益,但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派額。

三、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和處置的規定及會計處理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處理。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長期股權投資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應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衙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長期股權投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

篇2

【關鍵詞】內部交易;投資損益;抵消

一、準則講解關于逆流交易中內部交易損益處理規定的解讀

《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中指出:在逆流交易中,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對于投資企業與其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之間發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歸屬于投資企業的部分應予抵銷,在此基礎上確認投資損益。投資企業對外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應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對長期股權投資及包含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的資產賬面價值進行調整,抵銷有關資產賬面價值中包含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

(一)投資損益的確認和調整

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要隨著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的變動而變動,這是權益法的精髓、要點。當被投資單位發生損益時,會影響到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方必須按照持股比例確認投資收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在不考慮內部交易時,以產生凈利潤為例,在個別報表中會計處理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在考慮內部交易(逆流交易)中,存在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的情況下(即有關資產未對外部獨立第三方出售),由于被投資單位向投資企業出售資產形成的利潤來源于投資企業,如果將此項交易形成的損益納入被投資單位凈損益中按持股比例來確定投資單位應有的投資收益就如自己賺自己的錢,會造成企業利潤虛增。因此,對于該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按照持股比例計算歸屬于投資企業的部分應予抵銷,在個別報表中會計處理為: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不論投資企業自被投資單位取得何種資產,在投資企業個別報表中產生的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的消除均反映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如該資產出售給外部獨立第三方即該內部損益得以實現,就應確認因該交易產生的損益中本企業應享有的部分。

(二)投資方資產賬面價值的確認和調整

投資企業自被投資單位取得資產時,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入賬。資產公允價值可能高于其在被投資單位的賬面價值。從合并報表的角度來看,投資企業不應對持股比例內的公允價值高于原賬面價值部分進行確認,否則會造成投資企業資產虛增,因為即使無此項交易,此部分價值仍為投資企業所有,體現在長期股權投資中,故應減少該資產的賬面價值。實際上長期股權投資是不受影響的,影響的應該是投資企業具體資產。結合前述分析,站在整體看,如不進行調整,逆流交易使得投資企業資產和利潤虛增。因此,必須進行會計處理來減少資產和利潤,即合并報表中的結果應該為:

借:投資收益 貸:資產

由于前面在個別報表中調整損益時候已經進行相應會計處理。此處需要做調整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資產

二、長期股權投資逆流交易的會計處理歸納總結

假設:20×0年,甲企業持有其合營企業股權比例為a(當年取得)。20×0年,乙公司將其原賬面價值為B萬元的資產以A萬元的價格出售給甲企業,甲企業當年向獨立第三方對外出售該資產比例為P,20×1出售該資產的比例為q。乙公司20×0有凈利潤,假定不考慮所得稅因素。在原有會計處理(不考慮內部交易)的基礎之上,甲企業在個別報表和合并報表中的的會計處理如下:

1. 20×0年甲公司會計處理

個別報表中的會計處理: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甲公司如有子公司,編制合并報表,抵消分錄為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資產

抵消后,合并報表中的結果為:

借:投資收益

貸:資產

當時,取得資產當期全部出售,該資產的賬面價值中不含有未實現內部投資損益,因此不做抵消分錄。當時,取得資產當期均沒有出售,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全部體現在持有資產的賬面價值中。當時,取得資產當期部分出售。投資企業期末資產中含有未實現內部投資損益將會結轉至下一年度,直接影響下一年度投資損益的確認即未實現內部投資損益可能在下期實現,按照持股比例增加下期投資收益,并調增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2. 20×1年甲公司會計處理

20×1年有20×0年內部交易事項取得的資產且該資產在本期出售比例為q,向獨立第三方出售該資產使得未實現內部損益在20×1年實現且為,因此投資企業應調增的投資收益為,會計處理如下: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當時,取得資產在20×1年全部出售,上期未實現內部損益全部實現;當時,20×1年沒有出售該資產,上期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當期沒有實現;當時,20×1年出售部分該資產,上期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當期部分實現。

當20×1年末仍有該資產時,應調整合并報表中該資產的金額為,應做如下調整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資產

對于20×1年末資產賬面價值中含有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結轉至下期的會計處理比照上述處理進行。

三、總結

本文通過對會計準則講解中關于逆流交易中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處理相關規定的進行剖析并對其會計處理進行歸納總結,可以發現對于此問題會計準則制定的一個根本出發點是防止投資企業通過與聯營、合營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虛增利潤和資產。

主要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寡頭壟斷 市場準入 國有企業改革

長期以來,確立政府與市場的合理邊界問題,一直是經濟學理論研究和實踐中不斷探索的重大問題。由于市場缺陷的存在,市場準入是一國政府彌補“市場失靈”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對“市場失靈”的矯正,主要包括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設立市場準入制度,基本屬于微觀管理,但它卻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基礎性條件。

一、寡頭壟斷的市場準入理論及其分析

1. 寡頭壟斷市場及評價

西方經濟學認為,根據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以將市場結構劃分為4種類型:(1)壟斷,即單個企業生產了某一行業的全部產品;(2)寡頭壟斷,即少數幾個出售者提供某一行業的相同的或有差別的產品;(3)壟斷競爭,即為數眾多的企業提供相關但有某種差別的產品;(4)自由競爭,即各種類型的企業提供完全相同的產品。由此可見,寡頭壟斷市場,是介于壟斷市場和壟斷競爭市場之間的一種市場類型,是不完全競爭的一種市場類型。具體地說,寡頭壟斷市場是指少數幾家企業或銷售者占支配地位的一種市場類型,少數幾家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數量相當多,其產品在該行業產品總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額,從而能夠影響或控制市場價格。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由于生產技術具有規模經濟的特征,從而寡頭壟斷市場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而新的經濟理論則認為規模經濟僅僅是寡頭壟斷的充分條件而不是必要條件,而且寡頭壟斷市場對社會經濟發展也存在許多不利影響,往往會抬高市場價格。由于寡頭具有的支配作用以及寡頭之間常常出現各種形式的勾結,都往往會使價格抬高,并維持較高的市場價格水平而不易變動,這樣就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如組織卡特爾方式,卡特爾方式是指一個行業中各自獨立企業之間通過有關價格、產量和分配市場份額等方面的明確協議而進行相互聯系,從而確保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2. 市場準入的基本范疇

目前學術界在使用市場準入(Market Access)時存在較大分歧,其基本含義可以歸納為兩種:(1)是在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框架下確立的一種特殊的國際貿易法原則,其含義基本等同于“市場自由開放”,即(主體或交易對象)可自由地進入某國市場。(2)是指政府職能部門通過批準和注冊,對進入市場的主體和交易對象進行調控或規制。這是“市場準入”一詞被引進我國以后延伸發展出來的含義。由于市場缺陷(如不完全競爭、外部不經濟、信息不對稱等)的存在,對于這些行業政府一般會進行管制來糾正“市場失靈”,主要包括宏觀調控和微觀管理。設立市場準入制度,對市場主體資格的確認和保護,以及對濫用主體資格的行為加以監管糾正,屬于微觀管理,這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基礎性條件。市場準入制度的合理與否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適當的制度安排,能夠降低市場主體參與各類經濟活動的成本,創造經濟發展的整體活力。

二、我國目前大型國有企業的市場準入狀態分析

1. 取得的成績

我國市場準入的理念和制度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逐步推廣和實施的,并且已經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較為長足的進步,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國家出臺了與WTO精神相一致的市場準入方面相關法律法規。2005年,國務院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36條”),文件規定,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電力、電信、鐵路、民航、石油等寡頭壟斷行業和法律法規未規定不準進入的行業和領域。黨的十六大也明確提出放寬自然壟斷行業市場準入主體資格的限制。

第二、在有些行業已經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如電信業,從中國電信一家壟斷,到現在拆分成新的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形成了多家競爭的新的市場格局。過去高度壟斷集中的石化行業在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后所形成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石油化工企業。這說明政府開始對傳統壟斷行業進行拆分,放寬市場準入主體適當引入競爭,有效地提高了壟斷行業的效率。

2. 存在的問題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自然壟斷行業市場準入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市場準入主體的標準混亂。與WTO規則和有關國際慣例相比,我國的市場準入主體制度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突出體現在國有企業、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國民待遇的不一致上。據國家發改委統計,目前在國內市場上,國有企業可以進入的市場領域約為80個,外資企業約為70個,民營企業只有40個。在對外資企業準入上,一方面,對外資企業開放的市場領域仍較小,市場準入的條件嚴格,對全部的外商投資均實施外經貿審批制度;另一方面,部分領域外資不當進入,并享有超國民待遇,導致外商在某些行業居于壟斷地位,對內資企業構成巨大壓力,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在對內資企業準入上,某些產業特別是基礎設施產業,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存在著嚴重的企業壟斷和行政壟斷,導致競爭不足,投資不足,管理滯后,發展緩慢,產品價格高,阻礙經濟發展;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方面的待遇遠遠低于國有企業,甚至低于外資企業,嚴重制約民營企業的積極性。此外,有些行業進入標準太低,導致過度進入,低水平重復建設,規模經濟的效應不能體現,國際競爭力不足。

第二,市場準入程序的混亂。目前,在國有企業市場準入程序方面存在準入機構多,準入方式體系龐雜,程序復雜,手續繁多。對企業市場準入實施管制的行政機關太多太濫,從中央到地方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都擁有市場準入管制的權力。并且,對同一市場準入行為,往往有多個行政機關共同享有管制權。在準入方式上,有審批,營業執照,許可,準許,特許,注冊,批準,審核,備案,鑒定,申報,標準設立等等,名稱多、內容繁雜且交叉重疊,大大降低了效率。政府審批程序的復雜性和審批行為的暗箱操作,則額外增加了其他企業市場準入的成本和風險度。同時,這與WTO的有關精神是相違背的。

第三,市場準入的法律法規混亂。現階段,我國的企業市場準入法律法規繁多,體系混亂,市場準入標準不統一,規定之間互不協調等問題。不同層次,不同效力的法律法規往往內容龐雜,規定互相沖突,難以把握,在內容上既存在相互重疊的矛盾,又有疏漏和空白而許多基礎政府及其部門的“紅頭文件”,不僅內容不合理,而且不公開,只在機關內部層層下發,沒有透明度,讓企業無所適從。

三、對我國自然壟斷行業的啟示

目前我國寡頭壟斷市場準入制度方面的改革,總體進展緩慢。究其根本原因,一是沒有明確政府規定政府的責任,二是新的市場準入制度內容不清晰。寡頭壟斷市場準入制度改革的經驗教訓說明,自然壟斷行業改革,要放松政府管制,真正引入競爭,必須全面放開準入;要突破傳統理論的束縛,為各類企業的市場準入提供制度保障。

1. 明確政府的責任

毫無疑問,政府在形成、維護和完善市場準入機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國有企業全面放開市場準入后,政府首要的責任是創造競爭環境。目前,我國大型國有企業在某些行業處于壟斷地位,他們在基礎設施、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雄厚實力,使其他想進入的企業短期內很難與其抗衡,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在新經營者進入前,通過分拆,將現有企業分成相互競爭的幾家等方式,創造出競爭環境。同時,對新進入企業采取各種優惠政策,使其盡快提高競爭能力,這也是各國政府普遍采用的辦法。

2. 明確市場準入制度的內容

(1)統一市場準入主體標準。首先,需要統一不同所有制主體的待遇標準。在WTO規則要求下逐步取消對國有企業的優惠待遇。因此,所有制的不同不能再成為國有企業擁有特殊待遇的理由,所有投資者待遇應平等。我們現在應當抓緊做的是對各類所有制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標準化、統一化。其次,需要統一內資與外資主體的待遇標準。我國已逐步放寬了外資的市場準入領域,并逐步實現外資與內資的待遇等同。但另一方面,外商享有比內資企業更高的“超國民待遇”問題尚未解決。最后,不同組織形式的主體之間的待遇要選擇地統一。不同組織形式的市場主體規模不同,在市場中發揮作用不同,因而享受的待遇不同,這是正常的,但那些不合理的差別待遇,應當予以廢除。

(2)規范市場準入程序。程序合理是保障實體主義的必要前提。市場準入成本高、效率低下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程序的變革是關鍵。目前,需要清理、整頓、合并一些程序和環節,使之更加便捷化。對確實需要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可以運用市場機制來運作,以確保透明度和公正性。有些事項則可以委托社信譽度高、中立性強能夠的中介機構、專家委員會來組織實施。現在不少地方推行的“工商受理、抄告相關、并聯審批、限期完成”的并聯審批制度,避免由申請人到各個相關審批部門跑路的做法,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很受社會好評。對此應當逐步完善規范,并提升為法律制度,逐步過渡到“注冊官制”。

(3)完善市場準入法律法規。市場準入制度不是一個孤立的法律制度,它的建立和完善有賴于整個國家法律體系的完善。首先,市場準入制度的基礎制度必須完善。在市場準入問題中,主體和交易對象的性質、地位是一個基礎法律問題。其次,市場準入的配套制度必須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屬于經濟法中的一個分支,為保障這一制度的實行,在經濟法中其他一些配套制度也需要完善。如在市場運行方面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稅收法、價格法;在市場保障方面的環境法、資源法;市場調控方面的國民經濟計劃法、規劃法等等。要改變當前各種法律法規層次不一、內容交錯重疊矛盾、權威低、適用困難等現象,建立一套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市場準入制度,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準入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環境。

參考文獻:

[1]《微觀經濟學(第六版)》,平狄克、魯賓費爾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2]《西方國家自然壟斷產業的市場結構重組及啟示》,臧傳琴,《經濟師》2008年第5期

[3]Joseph E•Stiglitz.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4]《壟斷性產業市場結構重組后的分類管制與協調政策――以中國電信、電力產業為例》,王俊豪,《中國工業經濟》,2005年第11期

篇4

首先,從投資者制定投資目標的角度看,一般會將3年以下的投資目標定義為短期目標;將3到10年的投資目標定義為中期目標;而將10年以上的投資目標定義為長期目標。

其次,從行業內通用的方式看,一些專業機構在評價基金的歷史業績時,會將3年以下定義為短期表現;將3到10年定義為中期表現;將10年以上定義為長期表現。

因此從這兩個角度分析,一般情況下,將10年以上的投資定義為長期投資是較為適合的。

那么,長期投資會為投資者帶來什么呢?從上證指數1991年至2009年的歷史數據看,如果在歷史上的任意一點向前推算10年,都會發現10年后的大盤點位要高于10年前。這可以從一個方面說明長期投資的意義:如果投資的時間足夠長,那么投資幾乎不會虧損。

此外,從美國股市歷年的數據統計中可以發現,只要投資時間超過10年,那么無論投資者選擇在哪個年份進場,也無論是經歷了熊市還是牛市,其投資收益都會為正,如圖1所示。

在圖1中,一方面能夠看到當投資時間超過10年后,其最低收益與最高收益均為正值。也就是說,只要投資時間超過10年,那么無論投資者在熊市或牛市入市,也無論投資期間經歷了怎樣的市場變化,他的投資幾乎都不會虧損。在圖2中,則表現為對應投資時間為10年 [1.24%,19.35%]、15年[4.31%,17.52%]、20年[5.53%,16.65%]、25年[7.90%,13.10%]幾個區間。

而另一方面,能夠看到最高收益與最低收益之差的絕對值在逐漸縮小,如圖2所示。

篇5

【關鍵詞】股價同步性 機構投資者 長期投資 短期投資

一、引言

股價同步性是指資本市場上各股價格“同漲共跌”的現象。高的股價同步性削弱了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對公司價值信號的傳遞作用,使得價格的信號機制失靈,從而降低資本市場通過價格配置資源的效率。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在我國經過了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逐步在資本市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機構投資者“信息交易者”和“監管者”的角色,使得其投資行為可以向市場傳遞有效的價值信號,并可以有效限制管理層攫取私人利益進而減少這一過程中對公司特質信息的消耗,促使公司股價包含更多公司層面的特質信息,從而降低上市公司的股價同步性。本文選擇研究機構投資者對我國股價同步性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二、文獻綜述和理論分析

(一)機構投資者與股價同步性關系的相關理論

針對機構投資者對股價同步性的影響,國內已有相關研究,但并未在理論上達成共識。余相翰(2013)發現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對中國的股價同步性有顯著的負影響。王立文(2011)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現金股利政策會直接影響著機構投資者是選擇長期的價值投資行為還是進行短期頻繁的投機炒作,進而對機構投資者穩定市場的作用造成影響。

關于機構投資者對我國股價同步性的影響,部分研究認為機構投資者可以降低股價的同步性。例如,金鑫、雷光勇和王文(2011)對國際化經營與機構投資者和股價同步性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現國際化經營程度與股價同步性負相關。但也有部分研究結論并不支持機構投資者可以降低股價同步性的這一理論。許年行、于上堯和伊志宏(2013)發現機構投資者的羊群行為會提高上市公司股價的同步性,并且QFII的存在會加劇兩者的正向關系。

(二)機構投資者對股價同步性的影響機理

(1)基于信息交易者的視角。機構投資者通常被視為信息交易者。機構投資者的長期投資行為說明公司本身質量高,而這類經營業績良好的公司往往受到外界的關注較多,所以股價中包含的自身特質信息越多,因此,股價同步性越低;而機構投資者的短期投資行為,一方面頻繁的市場互動可以增加股價中公司層面特質信息的含量,一方面又可能由于自身的投機行為等對市場造成誤導,所以,從信息交易者的角度,短期投資行為的影響不明確。

(2)基于監管者的視角。長期機構投資者提供穩定的持股份額,因此有更強的動機來了解和監管他們投資組合中的公司。強有力的監管限制了管理層攫取自身利益,也就降低了管理層攫取私人利益時對公司特質信息的消耗。相反地,短期機構投資者,由于他們持股份額低以及自身短期投資的投資風格導致其監管動機薄弱,使得管理層攫取私人利益成為可能,也就使得在攫取過程中消耗了更多的公司特質信息。

因此,綜合機構投資者“信息交易者”和“監管者”兩種角色對股價同步性的影響,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1:機構投資者的長期投資行為與股價同步性負相關;

假設2:機構投資者的短期投資行為與股價同步性正相關。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樣本為2011-2014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為保證數據的連續性,本文剔除了樣本期內財務數據不完整的樣本,經篩選后得到有效樣本得到569家公司為樣本,前后4年共計2276個樣本點的面板數據。本文實證過程中用到的數據均來自國泰安金融數據庫。數據處理主要借Excel2010和Stata13等工具。

(二)變量說明

(1)被解釋變量。本文以某個時點單只股票股價與整個資本市場股價的聯動程度來衡量股價同步性。首先從回歸方程中來計算個股(上市公司i,t年)的R2。

ri,w=αi+βi?rm,w+εi,w (公式1)

是指上市公司i在w周的考慮現金紅利再投資的周回報率數據,是考慮現金紅利再投資的周市場回報率的數據。由于R2的取值在(0,1)之間,不符合最小二乘法的規定,所以本文對其進行了對數變換,以得到一個正態分布的變量SYNCH。

(2)解釋變量。本文用年末所有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個股股份比例之和加總來計算總的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以此作為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行為的一個衡量指標。將交易活躍度高的投資行為看作短期投資行為,并用機構投資者活躍度SIi,t這一指標來衡量,即上市公司i在t年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數變化量的絕對值與年個股交易量的比值。

(3)控制變量。本文選取凈資產收益率,賬面市值比,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以及股權集中度等可能影響股價同步性的因素作為本文實證分析的控制變量。具體度量方法見下表。

表1 變量說明

(三)模型構建

為了檢驗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設,構建以下多元回歸模型:

模型①②分別代表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行為、短期投資行為的影響。則分別代表年份和公司的固定效應。

四、實證檢驗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通過對2011-2014年我國上證A股市場中569家公司共計2276個樣本點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到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股價同步性R2的均值為0.3634,極大值為0.84。通過對數變換后的股價同步性指標SYNCH,其均值為-0.6732,標準差為0.89595。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LI的均值為0.1549,機構投資者交易活躍程度SI的均值為0.0247。

表2 樣本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二)實證結果

表3顯示了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行為與上證A股股價同步性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的結果。從回歸結果中可見,解釋變量LI的系數為-0.487,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說明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與股價同步性負相關,即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越高的股票,其股價同步性越低。而5個控制變量均顯著,其中有2個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有1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有2個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整體而言,模型檢驗調整后的R2為0.3112,說明模型整體的解釋能力較高,結論可信度較高。

表3 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行為的實證結果

注:***代表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代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代表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

表4顯示了機構投資者短期投資行為與上證A股股價同步性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的結果。從回歸結果中可見,解釋變量SI的系數為-0.055,系數的絕對值較小,對股價同步性的影響很小,且不顯著。這說明機構投資者活躍度與我國上證A股股價同步性存在不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而5個控制變量均顯著,其中有2個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有1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有2個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整體而言,模型檢驗調整后的R2為0.3094,說明模型整體的解釋能力較高,結論可信度較高。

表4 機構投資者短期投資行為的實證結果

注:***代表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代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代表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

五、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和檢驗發現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行為可以顯著降低我國上證A股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同步性,而其短期投資行為對股價同步性的影響卻不顯著。機構投資者短期投資行為的這種不顯著相關主要是由于機構投資者短期投資行為對股價同步性具有兩面性的影響:第一,機構投資者作為“信息交易者”通過頻繁的短期交易,向市場傳達了自身特質信息,使得公司股價中包含了一定的公司層面的特質信息,從而使得股價同步性有所降低。第二,機構投資者作為“監管者”,其短期投資行為時監管動機減弱,從而使得管理層攫取私人利益成為可能,在攫取利益過程中消耗了一定的特質信息,股價質信息含量降低,股價同步性增加。

本文結論表明,機構投資者確實能夠起到降低股價同步性的作用,不過這主要是基于其長期價值投資行為。因此,從降低我國股價同步性,提高我國資本市場效率的角度來講,我國在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同時,要著力引導其從事長期價值投資。同時,本文的實證結果也說明我國機構投資者目前主要是“信息交易者”角色,而“監管者”角色并不明顯。因此,要促使機構投資者對我國資本市場有益作用的充分發揮,需要鼓勵和引導其積極發揮“監管者”角色的作用,積極參與到公司治理當中。

參考文獻:

[1]余相翰. 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股價同步性的影響[D]. 上海交通大學金融, 2013.

[2]王立文. 機構投資者、現金股利政策與股票市場穩定性研究――來自2005-2009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當代經濟科學, 2011(05).

篇6

關鍵詞:價值管理;行為價值;價值計量;決策機制

一、國內外研究發展動態

國內外關于價值管理的理論研究成果分析了價值管理的基本內涵,總結了企業價值決策的財務和非財務方法及其基本分析步驟,揭示了企業經營目標、內在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對企業價值決策的驅動作用,為企業價值決策提供了初步的分析路徑、方法和切入點;同時提出了價值管理的相關考核指標,指出從動態和靜態兩個角度考察企業的價值。企業行為價值分析的研究探討了人類行為與價值關系問題,對行為價值的本源做出深入的論述,并將行為作為會計基本要素系統地納入到核算體系中去,并徹底的分析了行為價值本源的問題,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支撐。但是,這些研究并沒有揭示企業價值創造的根本目標和根本動因,沒能明確影響企業當前及長遠價值的主要因素,無法形成計量企業價值的動態模型,這些問題成為建立企業價值計量模型的關鍵目標,這些研究并沒有闡明企業經營目標和企業文化在企業價值決策中的作用機制,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企業的價值決策和組織文化構建過程中加以明確。

二、企業行為價值管理的意義

(一)企業行為價值管理研究意義

1、能夠促進價值管理理論與方法體系的完善。鑒于宏觀經濟環境對企業價值創造和價值增值狀況重視程度的提高,對價值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國資委推行EVA考核的背景下,理論界針對企業價值考核評價體系及其在不同企業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EVA僅僅是用于對企業價值增值進行期間考核的指標,和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價值管理有較大區別,本課題將價值管理的理念融入企業的行為價值管理體系,探索將價值管理思想與企業日常管控手段相融合的路徑,是對價值管理應用理論與方法研究的一次新的嘗試。探討價值管理會計的理論與方法,對于完善價值管理的理論與方法體系有重要作用。

2、能夠推動企業價值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對企業價值管理體系的研究,能夠解決價值概念界定、價值計量、價值決策以及價值管控等多方面影響價值管理理論與方法具體應用的關鍵問題,有助于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明確企業自身的價值所在,了解影響企業價值的關鍵因素,能夠將價值管理的理念與企業的經濟決策行為相聯系,將價值目標落實到價值管控流程之中,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目標,促進企業價值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三、企業行為價值計量方法

本文在傳統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模型的基礎上,選用EVA折現法來衡量企業價值:企業價值等于投入資本總額加上未來各期EVA折現現值,折現率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基于企業持續經營假設的企業總體價值表達式為:EV=TC+∑∞t=0EVAt(1+WACC)t

其中,EV表示企業價值;TC表示期初企業投入資本,投入資本表示企業在經營活動上已投資的累計數額;EVAt表示第t期的EVA值;WACC表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根據推動企業價值增長的動因分析,可以將具體的內容進一步劃分為當前營運價值(COV)和未來成長價值(FGV)兩個組成部分。當前營運價值(Current Operating Value,COV)。反映的是企業當前盈利能力對價值的貢獻,是在現有資本規模下經營創造的價值和資本價值的總和。表示為各期EVA按適當的資本成本率折現,再加上當前投入的資本總額。

COV=TC+∑∞t=0EVAt(1+WACC)t

未來成長價值(Future Growth Value,FGV)。反映的是企業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是未來價值增加的現值。未來成長價值的表達式如下:

FGV=∑∞t=1EVAt(1+WACC)t

在價值規劃下,從當前營運價值和未來成長價值兩個維度,構建靜態和動態的價值計量模型;根據企業在長期投資項目實施過程中,各變化因素對項目目標的價值量影響大小,分析對項目投資價值的影響,構建滿足對長期投資項目進行動態管控的計量分析模型;從企業價值鏈著手,對價值鏈上的具體經濟行為進行價值分析,設計能夠具體量化的行為價值計量方法,對不能具體量化的經濟行為,先進行行為價值定性規范,再借用綜合評價方法,轉化為可量化指標,實現對所有經濟行為進行價值計量的目標。

四、企業行為價值管理決策機制

(一)價值規劃決策方法

企業價值規劃的決策方法由企業價值目標靜態優化決策方法和價值目標動態優化決策方法構成。靜態優化決策方法的設計思路是:借鑒現有戰略規劃的理論與方法,以企業價值規劃影響因素分析為背景,引入戰略價值、戰略成本和戰略風險三個參數指標,完成對價值靜態決策模型的設計。動態優化決策方法設計思路是:以企業戰略規劃實施過程中發生的重大影響因素對企業價值目標的影響進行分析,以價值規劃的動態計量數據為基礎,通過對影響因素對價值目標的影響差異分析,完成對價值規劃進行再優化的模型構建。

(二)長期投資行為決策方法

長期投資決策方法由靜態決策方法和動態決策方法兩部分構成。企業長期投資靜態決策方法,在借鑒已有的決策方法基礎上,結合價值管理需要進行完善設計。長期投資的動態決策方法設計,要以對長期投資的動態加量為基礎,通過對投資建設期間的具體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實際行為和預期規劃之間的差別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構建長期投資項目價值進行再優化的決策模型。

(三)日常運營價值管理決策方法

從企業價值鏈的各種經濟活動行為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研究入手,針對價值鏈的主要活動(原材料供應、生產作業、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和價值鏈輔助活動(企業基礎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和采購管理),分析各個環節的價值特性;以企業具體經濟行為(組織、個人)的價值計量為基礎,考慮各種活動和經濟行為的價值貢獻,以及對企業總體價值目標的影響,從日常經營管理得實際需要出發,針對不同控制環節的具體內容,制定有針對性的價值優化決策方法(如短期決策、固定資產管理、存貨管理、資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

五、結語

本文首先回顧了國內外關于企業價值管理與企業行為價值管理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界定企業價值、價值管理和行為價值管理的相關理論,指出企業價值是企業當前營運價值和企業未來成長價值之和,經濟行為價值是對企業價值產生增值的企業的經行為的管理與控制,提高行為的價值創造效率,實現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其后,企業重點研究企業行為價值計量方法,在傳統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模型的基礎上,選用EVA折現法來衡量企業價值,企業價值等于投入資本總額加上未來各期EVA折現現值。最后研究企業行為價值管理決策機制,包括影響企業當前營運價值的行為決策方法、影響企業未來成長價值的行為決策方法,最終要實現企業價值增值和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作者單位: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翁世淳.從價值創造到市值管理:價值管理理論變遷研究評述[J].會計研究,2010,04:74-81+96.

[2] 湯谷良,戴天婧.EVA業績考評制度為什么會受阻與失效?――基于央企導入EVA評價指標的多案例研究[A].中國會計學會.中國會計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中國會計學會:,2013:13.

[3] 劉圻.企業價值管理創新模式研究――基于自發秩序與程序理性的視角[J].會計研究,2010,08:36-41+95-96.

篇7

論文摘要:醫院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發展、生存,除了醫護人員精湛的醫療技術外,還需要先進的醫療設備,為疾病診斷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要投資開展一些新的項目,因此,資金的投入在醫院發展中就越來越重要。選擇最好的設備及項目將資金投進去,讓它進入生產流通活動中,運用科學投資方法和方案,認真評估、考察論證,從中選出最佳方案。

在投資中首先要考慮貨幣資金在投資中價值。資金投資時間不同所反映的價值也不同,主要是利息的存在,利息在若干年后和不斷加息存在的價值不同,隨著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醫院的經濟發展也突飛猛進,經營模式也有改變,特別是外資聯營、股份辦院形式的出現,對公立醫院提出很大挑戰,所以我們在投資中應充分考慮到貨幣資金在醫院投資中的時間和價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主要指貨幣因時間轉移而發生增值,增值的數量即為利息,所以理解貨幣時間價值時要注意以下要點:①貨幣時間價值是指增量,一般以增值率表示。②必須投入生產經營過程才會增值。③需要持續或多或少時間才會增值。④貨幣總量在循環和周轉中按幾何級數增長,即需按復利計算。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中,還需注意到它的作用,不同時間單位貨幣的價值不相等,所以,不同時點上貨幣收支不可直接比較,必須將它轉換到相同的時點,才能進行大小的比較和有關計算。

在進行貨幣時間價值的處理中,由于貨幣隨時間增長過程與利息的增值過程在數學上差不多,因此,在換算時如用計算利息的方法,就按復利的方法進行折算。下面就把貨幣時間價值在投資中應用的幾種技術方法介紹一下:

1貨幣的時間價值衡量主要形式

1.1復利總值

復利總值指按一定時間扣一定利率,就本金所生利息加入本金累計利息,逐期滾算到預定期限的本利總和,稱為“利滾利”。

1.2現值

現值是指未來某一特定金額的現在價值,例如醫院對設備進行投資,通過資料可以計算設備在存續期內的收額,這個收入額是未來的金額,與初期額無法比。因此,需要計算現值才能相比。

1.3年金的復利總值

年金是指在相同的隔期收到(或支付)的一系列等額款項。年金根據支付時期不同,本金的劃分也不同。年金不論是什么支付時間,都是與復利有聯系。其年金的終值、現值都是以復利的終值、現值為基礎計算的,在投資決策中常用的是普通年金,除此以外的其他各種形式的年金都是普通年金的轉化形式,普通年金的終值則是復利終值的總計金額。

1.4年金現值

年金現值是指存在續期內,每一階段(一般為一年)等額上入(或支出)的現本價值。

醫院對貨幣的時間價值的應用,主要是采用年金現值和終值這兩種形式。

2在長期投資決策中,對長期投資評價的技術方法

長期投資主要是對固定資產購置,新建和改造而言,在醫院主要是新購和更新大型醫療設備。

因為這些設備投資額大,使用周期較長,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次投入,分次收回。并有一定的風險性,正確的投資決策會對醫院持續產生效益,一旦投資失誤,會對醫院帶來不應有的影響,對長期投資評價的技術方法很多,但都離不開貨幣的時間價值。

2.1現值凈額法

現值凈額法是在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的基礎上用來評價長期投資的一種技術方法。這種方法要求對其中一種方案按一定的利率(即投資成本)來計算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與現金流出量現值的差額,在計算過程中,現值凈額將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是現值凈額為零,說明在未來回收的現值與投資成本相等,表現為盈虧平衡;第二種是現值凈額為正數,說明回收的現值大于成本,表現為盈余;第三種是現值凈額為負數,說明回收的現值小于投資成本,表現為虧損。方案應予舍棄。

2.2獲利指數法

獲利指數法是指投資項目的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與現金流出量現值的比,這種方法,與現值凈額法在計算上沒有什么區別,都是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通過計算得出現金流入量現值與現金流出量現值,只是一個計算差額,一個是計算比率罷了。獲利指數法的計算結果,也呈現三種情況,一是指數為1,表現為盈虧平衡;二是指數大于1,表現為盈余;三是指數小于1,表現為虧損。方案應予舍棄。 轉貼于

2.3內部回收報酬率法

內部回收報酬率法是指對投資方案未來的現金流入量進行貼現,使所得的現值正好與遠投資額相等,也就是使凈現值等于零的利率。這種技術方法,要求對每個投資方案實際可達到的投資報酬率分別計算。即使這樣計算者達到所得的現值,與投資額相等的內部回收報酬率也不是一件易事,需反復測試,要么調高貼現率,要么調低貼現率,確切的內部回收報酬率實際上就介于這兩個貼現率之間,一般采用插補法進行計算。因此,這種方法亦稱為調整后回收報酬法。

以上幾種技術方法,都是在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的基礎上進行計算的,由于計算方法不同,所得的結果也不同,這些技術方法只提供決策信息,還必須綜合進行分析,同時,還要充分考慮醫院的實際情況,在綜合各種因素的基礎上對各種方案進行抉擇。

3長期投資決策中醫院對貨幣的時間價值的應用

貨幣的時間價值從概念來說,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會增值,即增加利息,利息是在長期投資決策中不容忽視的機會成本。此成本雖然并未實際發生,但在投資決策中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要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去投資,從中分析出投資效益如何,使投資在醫院發展中真正起到作用。所以說貨幣的時間價值在投資中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王承馨. 資本結構問題的探討[J]. 中國醫藥導報,2006,3(22):94-95.

[2]張榮. 淺析醫院負債經營[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9):25,102.

篇8

教科書上的邏輯思維似乎在暗示我們:看重長期利益是理性的,追逐短期利益是非理性的。在投資界,無論是理論還是實務中,長期投資也都是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則。

這樣的理由也顯而易見,長期里價格將最終反映價值,而短期內對價格的干擾因素如此之多,連專業的投資人士也難免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幻想。

長期恐太長短期利益受追捧

問題的關鍵在于,多長才算長期?

在這樣“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社會價值觀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求或者被要求為國家創造GDP,大家恨不得一天把羅馬城建成;一年就把高鐵鋪滿祖國大地,讓人人都能享受到350km/h的;稻子可以一年成熟四次或者畝產萬斤;睡覺時候內蒙古的奶牛還在努力的吃草為我們明天的早餐做準備;工作三年就可以有車有房抱得美人歸。

所以,當你告訴年輕的投資人說5年或者10年算是一個長期吧,你敢保證他會欣然接受你的意見并成為你的客戶嗎?或者,人家不是禮貌的說:“no,thanks”,就是兩眼瞪大一臉茫然:“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你不知道現在女孩子‘非房勿擾’,房子是剛性需求嗎?”

噢,真是一個大大的悲劇啊,錯誤的目標導致錯誤的邏輯。而這些在我們身邊不會只是一個傳說。

一個原因是當前社會變化太大了,社會發展“一日千里”不敢茍同,“一日千樓”卻是可能存在的,我們時時刻刻都擔憂自己會不會“被落后”。當人們無法對今后5年、10年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預期,社會保障機制缺失和高房價致使生存壓力高度緊繃,當前收益幾乎成為最有安全感、最受大家歡迎的“活雷鋒”了。所以,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麻煩問一下基金經理,我每天的收益大概是多少,拜托啦!”

如果不能找到一個能夠持續的現在,又能寄望誰來許一個美好的未來?

其實不止中國的投資者會追逐短期收益,很多新興市場的投資者也會追求短期收益,連成熟市場如美國的投資者也會追逐短期收益,上世紀末對科技股和科技股基金的狂熱追捧就是最好的例子。貪婪是所有投資者天然的幽靈附體,不過如果沒有貪婪游戲可能就沒有那么刺激了。

基金經理“出走”長期利益“難顧”

基金在中國出現已有十余年的時間,有部分聰明的投資者發現,基金拿的時間長一點比換來換去的更劃算。但是,即使投資者能夠堅定長期持有基金,他們仍然會面臨很多挑戰,基金經理的頻繁變動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晨星統計,去年中國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離職變動率近35%,也就是說有近三分一的基金有基金經理離職。所以,對長期投資者而言,他們至少要評估一下走了的是個什么樣的基金經理,新來的是個什么樣的基金經理,持有的理由是否還存在。就目前的趨勢看,基金經理離職率似乎還看不到明顯的減緩跡象。

離職的基金經理也有他們的苦衷。比如:領導要把你調到別的崗位上難道你不服從大局,何況那大多意味著更高的職位、更多的票子?別的基金公司盛意拳拳地邀請你過去,還許諾了那么多有說服力的條件,豈有拒人千里之外之理?又如,堂堂男兒豈能屈尊于他人屋檐下,當臥薪嘗膽、懸梁刺股、奮發圖強自立門戶,不策馬中原決戰千里以名鴻鵠之志,何以面對江東父老?還有比較委屈的當是:其實俺的業績做得還可以,只是排名無奈靠后唯有走人,如果再給我多一點時間很可能力挽狂瀾于既倒,那些賭神不就是到了最后才咸魚翻身力轉乾坤的嗎?

當下被世人詬病的當屬基金經理的“奔私”現象。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好像也是無可厚非的行為,這些“大佬級”基金經理在管理公募基金時做到了“勤勉盡責”,并且,這些人大多數都給持有人創造了相對良好的業績。對這些基金經理來說,私募完全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是王老五突然闖入了女兒國。這確實是一個成就他們夢想的世外桃源,不管這種夢想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

或許,我們對這種現象抱有更長遠的寬容,亞當?斯密在闡述“看不見的手”的時候告誡我們“一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也會促進社會利益的增加”。平心而論,我們也希望這些基金經理具備企業家精神,而且他們給私募界帶去了很多公募的理念和規則,當擁有智慧的人擁有財富或許不是太壞的事情。如受人尊敬的投資人巴菲特,如果他一直在共同基金公司打工的話很可能難以取得像今天這樣的成就。

但我們很難期待出現中國的巴菲特,他們必須找到自己的方法在長坡上如何滾雪球,如果用經濟學家熊彼特的說法,那就是毀滅性的創造。

如果要給持有人說一個壞消息的話,那可能是不要奢望基金經理“奔私”的趨勢會明顯減緩或者得到扭轉。這就好比說,不要奢望誤闖入女兒國的王老五愿意結束他的旅程回到21世紀。

在長期投資上還面臨著另一個挑戰,那就是基金公司高管的頻繁變動。即使基金經理愿意老實呆著,頻繁變動的高管也可能給他們長期投資策略造成壓力。高管的頻繁變動原因直接歸咎于股東壓力。

如果說“存在就是合理”反映了中國投資者過度追逐短期回報的現實,那么承認并且正視這樣的現實本身就是一種進步。長期投資更像是一種文化,需要很長的時間沉淀才會形成傳統和慣例,而傳統和慣例需要很長時間的歷練才會成為文化。

篇9

    一、要確定壽險資金的投資原則堅持資產負債管理其具體內容包括:

    (1)規模對稱。即投資總額與負債總額相一致,建立一種在正常保費收入凈流入增長基礎上的動態平衡;(2)結構對稱。長期負債用于長期投資,而短期負債只能進行短期運用,保持償還期基本一致;(3 )成本收益對稱。選擇投資品種要把握投資收益與資金成本相對應,保證實現合理收益,而且要根據市場利率變化對資產、負債的現金價值的沖擊程度隨時調整投資結構。

    依靠資產負債理論確定了投資規模和方向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設計投資組合。合理地分配資金,構建分散互補的資產組合,這就可以使不同資產間的大系統性的風險相互抵消,以降低總體風險水平。一方面,應根據資金來源、成本和期限,選擇不同期限、收益水平的品種,設計相對獨立的投資組合;另一方面,各投資品種的資金覆蓋率要科學合理,單一項目投資比例應適中,力求分散風險。

    壽險資金不但規模大、期限長,而且保費收入源源不斷,可用資金增長數量非常可觀,所以奉行長期投資應該是壽險資金運用現實的選擇,也是追求保險資產長期穩健增值的必由之路。

    二、建立健全風險控制制度,使壽險資金運用有章可依

    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是高度規范化的投資活動,除了要按《保險法》規定的范圍和比例投資外,還應建立一整套風險管理制度,并將之貫穿在壽險資金運用過程的始終。

    首先,資金要集中管理、統一使用。壽險公司各分支機構按核定限額留足周轉金后,其余資金應全部上劃到總公司、做到集中管理、統一使用,減少風險產生的環節,實現資金的專業化運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其次,要嚴格授權、層層負責。在資金運用過程中,要嚴格按額度大小,明確決策和使用權限,每一層級都要對權限內的決策和使用結果負責。再次,要建立健全各項業務管理制度。制度的缺位必然帶來許多實際操作中的問題,進而滋生風險。因此,必須建立各項業務管理制度,如資金劃撥管理制度、集中交易管理制度、帳戶管理制度、會計核算管理制度、稽核檢查管理制度等,并嚴格貫徹落實,堵塞風險漏洞。

    三、構建投資決策、業務運作和風險控制三位一體的資金運用管理體系,通過嚴密的組織管理體系過濾掉大部分風險

    1、許多風險案例說明,因決策失誤而導致的風險遠比一般的經營風險更為重大。因此,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是保險公司控制投資風險的重要任務,應該由保險公司最高管理決策層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專家組成投資決策委員會,根據公司經營發展總體規劃,制定公司中長期投資政策,對資產進行戰略性分配;另外,還要對資金運用部門提出的業務計劃和重大投資項目進行分析、論證、審核,并最終作出決策。

    2、資金運作部門是資金運用的直接執行者,目前國內保險公司經營管理體制中擔當這一重任的,與國外保險公司負責資金運用的獨立的投資管理公司不同,大多以保險公司的一個部門的形式存在,必須依據公司授權進行投資活動。資金運用部門要根據公司決策部門制定的中長期投資政策,依靠專業的分析研究和投資管理人才,對宏觀經濟形勢作出判斷,對金融市場進行理性把握,從而擬定中短期投資計劃,確定戰術性資產配比,并由下屬業務部門選擇品種具體實施。

篇10

巴菲特是全球公認的投資大師,但巴菲特的那一套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在中國是否行得通,卻一直存有爭議。

本書從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出發,結合中國股市實際,盡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話來闡述他的核心理念和投資技巧、理論精髓,最終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完全適合中國實際,完全適合中國投資者。

在中國,如果說巴菲特是當今全球最受崇拜的投資大師,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可是,如果說他在中國也能取得同樣的成功,則恐怕沒有多少人會認同。尤其是我國1億多股民中,三分之二是根據各種股評和消息面來炒股的,他們追求的是“不虧本,少賺點”。要想讓這些人真心實意地去踐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嚯,還真有些難為他們了。

人們之所以懷疑巴菲特的那一套在中國行不通,是基于以下兩點理由:一日中國股市不成熟,不規范;二日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知易行難。其實,這兩點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先說中國股市不成熟,不規范。可以說,越是不成熟、不規范的股市,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就越奏效。在成熟、規范的股市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與股價之間的結合度較高,即使你不怎么去關心基本面,僅僅把股票當作交易品種來看待,最終損失掉的也可能只是傭金,因為這些股票本身就值這個價;相反,在不成熟、不規范的股市里,股價偏離基本面太多,如果再不注重考察其內在價值,僅僅靠捕風捉影來投資,這樣的風險就太大了。

再說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知易行難。這固然有客觀原因,但主要還是主觀因素。客觀原因是我國股市中缺少巴菲特價值投資所提到的兩個重要元素:一是估值,二是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主觀因素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沒能真正掌握并運用巴菲特的投資精髓。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放之四海而皆準,在中國當然也不例外,這可以從他在全球范圍內投資股票取得的成功中得到證實。

什么是巴菲特的投資精髓呢?1994年他在紐約證券分析師協會演講時說:“我認為有3個基本的觀念,如果這些觀念牢牢根植在你的思維架構里,我想像不出你會無法在股市取得不錯收益。這些觀念沒有一個是復雜的,沒有一個需要數學天賦或類似才能,它們僅僅是:①你必須把股票看作是一份企業;②把市場的波動看作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敵人,從市場的愚蠢中獲利,而不是參與其中;③投資中最重要的是安全邊際。”

可以說,這3點就是巴菲特投資方法的核心。本書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出發,結合中國股市實際,盡可能多地引用巴菲特的原話來闡述他的核心理念和投資技巧、理論精髓。

誠然,本書并不認為巴菲特說的都對,也不保證運用他的投資理念就能在股市中戰無不勝。因為誰都知道,中國股市中有許多國有企業是憑借政策利好盈利的,有許多民營企業離開了某個創始人很快就會陷入困境,這也是巴菲特頭疼和忌諱的地方。但至少,好好理解并準確把握巴菲特的投資精髓,會有助于你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投資。

書摘

精心選股是長期投資的前提

當我們考量投資的時候,這就是我們的原則。基本上,我們尋找那些打算永久持有的投資。那樣的企業并不多。在一開始,我的主意比資金多得多,所以我不斷地賣出那些我認為吸引力差些的股票,以便來購買那些新近發現的好投資。但這已經不是我們現在的問題了。我們現在不缺錢,而是缺好投資。

――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現身說法]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買股票就是要投資該公司。所以,要堅持長期投資而不是快進快出,精心選股是前提條件。只有你選對了股票才能長期持股不動,否則這種長期持股說穿了就是長期套牢罷了。

巴菲特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演講時說,他在考察投資項目的時候,目光主要是盯著那些準備永久持有的股票。而他知道,值得這樣投資的股票并不多。在過去,他也不斷地通過買入賣出股票來遴選好股票,但現在不這樣做了。現在他手里缺的不是錢,而是好的投資項目。

巴菲特在同一次演講會上說,當初他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時候就不希望10年、15年之后可口可樂公司就彈盡糧絕。雖然未來難以預料,可口可樂公司不排除有這個可能,但在他看來,這種可能性幾乎是零。巴菲特當初投資可口可樂公司,就是準備永久持有該股票的。

同樣的道理,巴菲特也希望購買伯克希爾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一輩子持有該股票。雖然并不是所有投資者都能做到這一點,他也不能說這就是購買股票的唯一方式,但他還是希望持有伯克希爾公司股票的都是一些老面孔。

巴菲特透露說,實際上,他對伯克希爾公司股東的變化情況是有過跟蹤調查的,以幫助他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樣。他的意思是說,如果投資者拋出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較多,他會把它看作自己工作沒做好、給股東的投資回報率不夠高的緣故。

如果你每天都要買賣股票搞短線操作,今天買了某股票,不管明天是上漲了百分之幾還是下跌了百分之幾,一概拋掉落袋為安或者割肉走人,看起來很忙,也很聰明,可是到最后卻賺不到什么錢。相反,如果你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研究該股票、讀財務年報、搞調查,然后看準了才買,經過這般嚴格考核的投資品種,當然就是值得你長期投資的了。

巴菲特就是這樣來進行股票投資的。他說,在過去的1957~2006年這50年間,是12項投資決策決定了他今天的地位。簡單算一算就知道,50年。12只股票,平均4年才選1只股票,這需要多大的定力呀!在中國股市中,難道連這樣的機會也沒有嗎?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還不到20年時間,從中挑選出5只好股票還選不出來嗎?

巴菲特一再告誡投資者,股票投資只需要關注3個問題:買什么股票、以什么價格買股票、怎樣買股票。而在這其中,最能體現巴菲特投資理念核心的是怎么買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