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建筑設計規劃范文

時間:2023-04-25 08:2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商業建筑設計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商業建筑設計規劃

篇1

關鍵詞:建筑規劃; 商業建筑; 建筑設計

Abstract: commercial building has now become except residential building beyond, most of the attention, to the city vigor and landscape have the biggest impact on building types, commercial building planning design will face is more widel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building business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reasonable and appropriate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so as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Key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mmercial buildings;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前言

綜合性是現代商業建筑的發展趨勢,建筑師在設計商業建筑的方式和功能都在發生著改變,不同的策劃定位、商業特色和地方人文都影響著商業建筑的模式,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改進我們的項目產品,打造更加符合商業需求的最佳策劃方案和設計作品,最終讓投資者和消費者感到持續的價值,讓商戶感受到持續經營的優越組合空間,讓客戶感受到購物消費的愉悅,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麗。

一、商業建筑策劃

商業建筑一般投資規模大,風險大,周期長,經營成功的回報也大,不同商業形態決定不同商業建筑的形式,而商業形態又取決與市場的定位,而定位的準確性,建筑師才能對商業建筑各種功能、物業、設施要求有充分了解和有效組織,而且不同的商業建筑策劃思路產生不同的商業建筑設計作品,投資產生的經濟效益差異較大。好的建筑策劃已經決定建筑設計的成功或失敗。

(1)市場調查商業建筑設計必須依據市場調查得出定位結論。對外通過對消費特點和趨勢,經濟條件,交通狀況,周邊商業格局,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發展規劃,商業現狀進行充分的市場研究,對內通過對項目本身的業態選擇、業態組合、產業鏈分布和面積占比例,業種選擇、分布和面積占比,對商鋪劃分、建筑形態、區域和樓層功能、人流導向系統、項目環境及配套設施等進行預先設定。為建筑師設計提供充分的設計依據。

(2)模式需求不管商業建筑是出租、出售或租售兼營組合,最重要的是確定主力業態,對于商業建筑來說,不同業態決定模式的不同,其業態規模、功能流程、設計等都是由它自己來確定,不同業態有自己不同的功能要求,這些使用要求與設計是由商家決定而非發展商自行主張。缺乏定向設計的依據,所做設計看似通用性強,實則無的放矢。一旦功能與店家沖突,設計必然從頭。言目的規劃設計只能增加前期不必要成本和后期的招商難度。因此建筑師應根據不同業態設計不同的建筑空問模式來分析和建議。

(3)在進行商業建筑策劃的過程中,商業地產專家與建筑師是把握全局的關鍵人物。商業地產策劃師要具備多學科人才協同組織能力,根據項目所處區域歷史文化特點,特別是根據當地消費者偏好,設計項目開發的總體理念,確定文化定位與市場定位。當前,商業地產項目一般由發展商組織總體策劃,在投資立項中需要與商業經營專家、商業業態店經理人員、商鋪營銷策劃師、建筑規劃師、景觀規劃師、建筑師等進行溝通。在實施建筑策劃時,還需城市規劃師、計算機人才共同參與,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策劃方案。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包辦代替,建筑設計就是包容和消化這些意見、方案和專業價值的物化勞動,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策劃和設計方案。

(4)可持續發展和特色商業建筑是公共場所,隨著商業的發展,商業建筑一般在5-6 年就要重新做一次裝修,簡潔和耐久的品質,盡可能地少需要維修與保養,而同時,根據不同的項目環境和商業內容進行了靈活的適應,最終讓投資者和消費者感到持續的價值。功能齊全、業態豐富、空間多姿、特色鮮明,設計必須富有時代感,同時又需超越時代趨勢,在各種文化和不同年代間引起共鳴。

二、商業建筑設計

商業建筑設計的目的是讓建筑項目產生良好的、持久的經濟效益,建筑師在商業建筑設計里面是要實現項目達成一套動態的投資回報模式,是完成一件被消費者最終接受和持續使用的建筑產品。前期的規劃定位,招商,經營管理,每種情況都是非常復雜,都帶來很大的影響,建筑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建筑師進行商業建筑設計就是包容和消化這些意見、方案和專業價值的物化勞動,才能形成完整的建筑設計作品。

(1)業態組合設計

商業綜合體的構成是由商業本身產業的價值鏈決定的,什么樣的業態組合更有利于經營。首先建筑師應根據前期的規劃定位,招商,經營管理的策劃方案,從建筑的基本功能和實際應用出發,明確功能、空間、環境之間的關系,設計不僅要求符合時代新氣息,還要求合理、清晰地安排整個空間功能需求,主動地引導客流、制造客流,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空間和位置,合理的分布面積,樓層的分區鋪面分割及配套設施設計能避免各類商品混陳,人流混雜的情況,建筑師應創造豐富,靈活多變,符合業態組合的合適空間來包容不同層面技術的需求。要做成一個綜合體,一定要做產業鏈,產業鏈出來之后,價值鏈就出來了,就能產生各種效益

(2)模式設計

商業建筑的策劃、設計在不同的商業地產開發模式下,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只出租不銷售,重點考慮經營與商鋪增值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兼營時,還要考慮商鋪購買者的偏好與要求。商業建筑因招商要求不同而功能布局不同,同種業態也因品牌不同而布局不同。受此限定的商業建筑,或開發周期不同,或經營效果不同。那些不符合商業規律的商業建筑設計,雖然空間造型豐富,卻已隱含了不良經營的隱患。因此,滿足商家需求,消化各種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建筑師在設計中采用靈活的空間組合,提供不同的模式設計作品,要對多種業態使用功能的平衡與協調做充分的考慮。商業建筑本身的功能組合十分復雜,對于商業、居住、辦公相互混合的綜合體項目,處理的難度會更大。商業及公寓部分經常布置于建筑低端,辦公和酒店放在高端。這種設計的好處可以便于樓體管線的布置;低端平層中讓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衛生間的設置;高端部分的景觀優勢更有利于項目高價值的產品。但在具體項目中,還應充分考慮建筑本身的豎向交通效率對商業產生的影響。在建筑平面布局的設計中,空間的使用效率也要同建筑形式、結構做法相結合。例如很多高層項目在設計時采用了轉角的做法,按照經濟性的測算,這種做法可以增加大約 30% 的經濟回報,但在具體的項目中要注意不要對街角形成破壞。

(3)引導系統設計

人流、物流決定功能布局合理的引導系統是商業建筑設計成功的關鍵。先確定人線,物流,出入口,通道形式,再作商業功能的布局,今天消費群體有著廣泛的興趣和自由支配的時間,因此提供豐富多姿的建筑空間,集購物、娛樂、休閑等需要為一體的綜合商場是他們的需求。盡可能豐富功能來滿足這類顧客的要求時,同時還要滿足購房者(鋪面投資者、商業投資者)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便捷的物流通道。并在建筑細節上表達更多趣味。進而創造新的商業環境。讓消費群體感受到購物消費的愉悅,感受到生活和世界的美麗同時,為商場經營者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4)綠色建筑和特色

綠色建筑一方面可以節約能源,另一方面其帶來的的可持續收益將遠遠大于前期的投入從而達到整體的價值實現,綠色建筑賦予建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更換改造的可能性,所以建筑師在設計商業建筑時沒有必要做得最好,要做得合適,并不是要做的多豪華多氣派才能體現是商業建筑,要強在恰到好處。商業建筑往往是城市商業文化的中心,不同城市有不同的風格,因此,建筑師在使用自己建筑風格和手法的時候,需要深入了解城市商業文化特征,提煉地域文化的精華,建筑設計使商業建筑要有文化特色,地方特色,更要突出業態特色,空間特色,人文特色在商業建筑中使用,不僅有著可以感知的物質外殼,也表現出強烈商業建筑風采。

篇2

全資企業撤并改工作基本完成

北京科技大學科技產業規范化建設工作不僅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部署周密,而且起步較早。早在2003年,學校就下發了《關于改革體制,規范管理,促進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認為欲規避學校直接承擔的經營風險必須從全資企業的清理開始,并對科技產業的規范化建設提出了目標和要求。2004年9月24日,學校又下發了《關于對學校11家全資企業進行改制和撤并的決定》,依法正式啟動全資企業的改制工作。全資企業的改制從清理經營業務入手,以既要保證有發展前途業務的延續,又要規避對企業承擔無限責任的風險為原則,采取了撤消、合并、分立、新設四種改制方式,截至2006年9月撤銷8家、合并1家、改制2家,基本完成了全資企業的改制工作。

全資企業改制工作過程中,涉及到學校編制在職員工230多人,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穩妥處理企業的人事關系,采取校內分流、提前離崗等多種方式安置職工。學校充分認識到改制的重要性,并樹立了改制就要付出成本的思想,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校內分流150余人,改制后科技產業留用的事業編制人員人事關系繼續保留學校,由新組建的企業安排工作,并享受企業的工資及福利待遇。

改制助推科技產業工作發展

通過全資企業撤并改等規范化建設,學校重新調整規劃了產業工作的布局,清理了常年虧損的企業,壯大了優秀企業的實力,調動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截至2006年9月,學校投資的科技企業剩余29家,全部為有限公司,有效規避了學校的經營風險,并使整個產業的布局相對合理。

根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的《中國高等學校校辦產業統計報告》顯示,學校科技產業最近三年增勢顯著,以下為學校科技產業工作的相關排名:

由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北科大的科技產業工作在最近三年中有不論是在全國高校還是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的排名均有大幅的提高。收入、資產、利潤等相關財務數據排名的提高反映出學校科技產業工作步入良性的發展過程中。

篇3

當代社會商業建筑呈現出蓬勃的發展的趨勢,但是商業建筑與城市文化、自然、以及空間的主體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被處理好。現代商業建筑往往形成很多大體量建筑的集結、空間本身更加復雜,人在其中往往很難辨別方向,建筑為使用者 “人”服務的本質逐漸模糊,商業建筑憑借所謂的“高科技”漸漸與周圍的人和物分離。商業建筑開始走向越來越形式化的道路。當代商業建筑需要一種即融入城市社會環境又融入自然環境的全新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帶有深入體會城市生活的情愫,更重要的是帶有一種渴望回歸自然的訴求。

中國當代商業建筑發展的誤區

1. 設計理論的誤區

(1)建筑理論的非中國化傾向。

一個時期,中國建筑界的眼光幾乎全都轉向國外。此間,中國建筑界在國際建筑理論重構的紛亂中引入了“后現代”建筑理論和“解構主義”理論以及被命名為種種風格流派的形式花樣。由于引進國外多,中國原創少,在多數情況下,外國建筑理論占據中國建筑論壇。

(2)引進理論缺失基本理論。

在引進外國建筑理論的過程中,發達國家的理論居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理論少;先鋒性建筑理論居多,而反映基本建筑理論發展狀況,解決民生現實問題的理論以及建筑教育的基本理論為較少。

(3)形式模仿導致創造能力退化。

建筑設計中形成低級毫無創作可言的模仿現象。有些所謂的“實驗建筑”,也不過是模仿西方現代藝術中最容易操作的一些“行為”或“裝置”,并非“創造”。

2.漠視空間的主體

(1)商業建筑存在很多浪費的現象

建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現有的商業建筑95%達不到節能標準,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二至三倍,對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

(2)商業建筑追求體量的龐大

中國大部分商業建筑一味的追求建筑形式的新奇,很多開發商都愿意把建筑物建造的醒目而招搖。因為體量巨大,建筑物的建成自然需要大量的材料,這就不可避免的要造成物資的消耗。

(3)商業建筑內部空間相對封閉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在很多大型商場逛街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癥狀如,頭疼、眼睛疲勞等癥狀。這都是與自然光線不足,缺乏新鮮空氣、空間流線復雜等環境因素有直接關系。

3. 商業建筑過分強調建筑的技術性,忽略建筑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很多商業建筑的技術性成為整個建筑的主導因素,商業建筑脫離了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成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在城市環境中越發的顯得突兀與扎眼,與整個環境氛圍格格不入。

綠色生態商業建筑需要回歸自身的本質屬性

1.生態建筑的自然屬性

建筑應盡可能少地干擾和破壞自然環境,并力圖通過建造活動彌補生態環境中已遭破壞或生態失衡的地方,使建筑呈現出一定的自然屬性。那么在具體的設計中我們應該注意:

(1)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

在建筑設計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復雜的地形、地貌的處理。很多設計師的方案往往是將其推平,將原有的地貌變成平坦的表面再進行具體的設計,以不變應萬變。但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更提倡在深入研究和了解地形、地貌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基地的地形地貌的特征。

(2)保護現狀植被及水文特色、土壤資源等

我們不能再去采取那種先砍樹、后建房、再配置綠化這種事倍功半的做法。某種程度上,保護比新植綠化意義更大。

(3)除了注重保護自然環境之外,建筑也可以引入自然,建筑的目的不只是與自然交談,而是試圖改造經由建筑表達出來的一種自然的意義.

2.綠色生態商業建筑的社會屬性

一提到綠色生態的商業建筑的設計,人們往往將其與新興的高新技術聯系在一起,但是綠色生態商業建筑的本質并不是要完全的屈從于建筑技術,要想真正的達到綠色生態的概念商業建筑的整個設計除了考慮建筑的自然然屬性之外更要體現建筑的社會屬性。我們應該在做建筑設計規劃之前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域景觀特色,熟悉街區景觀構成,了解當地人的審美品位,即更多的從文化的角度去慎重考慮整個建筑設計,這樣才能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并且體現綠色生態建筑的社會屬性。

結論

篇4

關鍵詞:大型地下商業建筑;消防分析;防火設計;下沉式廣場

中圖分類號:TS95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地下商業建筑具有人員流動性強、空間密閉、火災荷載大的特點,并且一旦發生火災,存在能見度低、煙氣大、人群疏散困難和難以及時熄滅的問題,對財產和人身安全存在著威脅。因此,針對地下商業建筑防火方面的設計進行探討,具有緊迫性和嚴峻性,對某廣場的綜合交通樞紐的消防設計進行研究,來對這些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一、地下商業建筑防火與排煙的研究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地下商業建筑得到了極大發展,而地下商業建筑火災危險因素也隨之增加。國內外建筑領域學者深入研究了地下商業建筑的各類相關火災特性,并探討了其防范策略。Chung K.C基于數學模型分析地下商業建筑,并評估其防煙系統的應用與可靠性。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陳濤等人在研究地下商業建筑防火設計時計算其中空氣幕流量,并針對地下商業建筑防火、防排煙設計中空氣幕技術的實踐應用予以闡述,進一步研究了火災事故的流場特性,介紹了設計空氣幕時所應用的計算方法。

二、消大型地下商業建筑消防設計的主要難點

(一)、地下商業建筑面積超過20000m2的防火分隔

《建規》第5.1.13條規定:地下商店總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時,應采用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分隔。相鄰區域確需局部連通時,應選擇采取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防火隔間、避難走道、防煙樓梯間等措施進行分隔。設計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總建筑面積大于20000m2是否為單純的營業廳建筑面積;如何處理好商業效果和消防設計的矛盾;下沉式廣場的形式及面積該如何確定。

(二)、地下商業建筑的商業效果與防火設計的矛盾

地下商業建筑設計時,建設單位注重的是商業使用效果,如何處理好商業與防火安全之間的矛盾問題,應值得注意。設計中常遇到的問題有下沉式廣場中防火隔間的面積、形式以及位置的確定問題;疏散樓梯的設置問題;風雨棚在下沉廣場中的安放;防火隔間中的正壓送風系統如何設置的問題。

(三)、地下商業建筑安全出口

大型地下商業建筑內部功能較多,格局較為復雜,使用者在緊急疏散時經常找不到方向。特別是某些地下商城設計的通道和出口為單向或盡端型,對商場內的顧客沒有明確的導向性。

(四)、地下商業建筑的疏散通道設計

娛樂和購物人員在格局較為復雜的地下商業建筑中會出現迷路情況。當地下商城呈環形結構時,這種方向性模糊感會更加嚴重。當地下商業建筑的出入口位于地面建筑的內部時,疏散樓梯間在首層設置直通室外出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三、地下商業建筑消防設計的研究

(一)、安全出口的布置與直通室外的重要性

安全出口是由地下進入地面的必經之路。安全出口在疏散導向、可識別性、通達性等方面都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火災發生時,人們容易產生緊張、急躁的情緒,因而在尋找逃生路線時喜歡“走原路”,當面對一個封閉的面或盡端道路時,常常會驚慌,容易造成危險。因此地下商業建筑的安全出口應結合人流經常使用的路線布置,并具有可識別性,在人流密集的位置多設置幾個安全出口,且設置環形通道,形成多向的通達性,確保在緊急情況時能安全疏散。盡可能采用獨立的安全出口,當樓梯位于建筑內部時,疏散樓梯間在首層應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通過短距離的門廳,并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隔墻使之與其余部位完全隔開。

(二)、防火間距設計

合理確定商業建筑與周邊建筑之間、建筑內的各幢單體之間防火間距極其重要。其不僅關系到建筑自身的消防安全,還與周邊建筑群的公共消防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對各類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有明確的要求。在設計草圖階段就應嚴格遵循該規范控制建筑之間距離,避免后期不必要的麻煩。

(三)、消防車道設計

作為發生火災后消防部門進行滅火救援的重要通道,消防車道的設計直接關乎撲救效率。因此消防車道的設計在草圖階段也不能馬虎。按規范要求,消防車道凈寬和凈高均不應小于4m,當商業建筑臨街長度超出150m或總長度超出220m時,應設置穿過建筑的消防車道或環形消防車道以滿足撲救需要。消防車道與建筑物之間不應有妨礙消防車作業的障礙物。消防車道路面、撲救作業場地及其下面的管道、暗溝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的壓力。按照商業建筑的不同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消防車道,為后期火災的高效撲救打下良好基礎。

(四)、商業開發區域和地鐵站廳應以通道形式相連

地鐵站廳(站臺)層與商業開發區域之間的防火分隔措施。商業開發區域者一般會有以下觀點:1)任何商鋪到最近疏散門的直線距離要小于15m,且疏散門至少要有2個,當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時,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必須設置至少1個疏散門。2)安全出口到商鋪疏散門的距離、商鋪在地下步行街中的最大允許面積、最小凈寬度都要符合表1的規定。當凈寬度小于6m時,任何流動或固定的商業經營活動都不允許在過街通道發生。

表1過街通道的商鋪的最大允許面積、最小凈寬度、商鋪疏散門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

3)商鋪之間砌至樓板底部的不燃燒體隔墻的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小商鋪砌至樓板底的隔斷與過街通道之間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4)要以國家標準GB50222-2001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為基準,對地下商業步行街內部裝修設計進行監督,確保過街通道全部采用燃燒性能為A級的裝修材料。5)要設置長度、寬度均不應小于3m的集散區,使之位于地下商業步行街安全出口前面。6)歌舞娛樂游藝放映場所和明火的餐飲不得進入地下商鋪。

(五)、下沉式廣場的應用

下沉式廣場是一個圍合式的開敞公共空間,有利于防火分隔和人員疏散。筆者認為:下沉廣場其實也是一種所謂的開敞式防火隔離區,其防火設計主要應把握以下幾點:a.下沉廣場有必要規定短邊尺寸,但是一些如圓形、橢圓形等不規則形的下沉廣場往往很難把握其短邊尺寸。這種情況下,可將圓直徑、橢圓或不規則平面的短軸等作為短邊。b.下沉廣場只能用于人員疏散,不應布置任何可燃物質。c.下沉式空間內應設不少于一座可直通地面的室外疏散樓梯,其疏散樓梯總寬度不應小于最大防火分區通向下沉式空間防火門的總寬度。

(六)、防排煙設計

商業建筑較一般建筑而言,由于其空間面積和高度較大導致煙氣在上升過程熱量散失更快,更容易發生沉降。造成煙氣的大面積擴散,造成人員疏散與施救的極大不便。設計時應依照規范要求在防火帶的垂直上部設置擋煙垂壁等設施,條件允許情況下在頂棚設置機械排煙,便可大幅降低煙氣沉降速度與濃度。

(七)、消防設施設計

為便于火災發生時緊急疏散,應在賣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間內加強誘導疏散設計,即設置應急照明燈和疏散指示標志。對于地下商業建筑的主要疏散路線,除傳統掛墻式疏散指示標志外,還應設置自發光地標疏散指示標志。依照規范要求選擇正確的防火門,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性,又可為人員疏散提供有效保障。盡可能設計自動報警系統與自動滅火系統。兩個系統同時運作可大大延緩火災的蔓延,為人員安全撤離提供寶貴時間。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地下商業空間的開發與利用已經逐漸成為城市建設發展的新趨勢。隨著其建設規模日益擴大,地下商業不再僅限于商業購物等單一功能,而是逐步發展成為功能多元化的現代商業綜合體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也給消防設計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與時俱進的消防設計理念,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疏散設計,是地下商業建筑消防安全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

1前言

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居住小區多功的要求日益增多。居住區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人性化、多功能化對滿足人們日漸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需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作為人們進行社會生活的公共建筑,由于其性質和規模的差異,因而存在著不同的特征,這就是我們在做公共建筑設計時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2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居住小區的建設將實現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的轉變,人們對居住水平的要求不是僅僅局限在房屋面積的大小和房子里面所配置的功能,同時還非常的在乎居住地附近的環境的建設情況。比如:商業方面的建設、文化和健身方面的建設、植物美化的程度、物業方面的管理等多方面的綜合要求。 現在的人們追求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由居住地就行了,還應該有好的生活環境。所以說居住區的各種各樣的實施能否滿足人們的要求,已成為新時代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需要我們給與更多的幫助。

2.1居住小區公共建設中對衛生的要求

首先,居住小區的衛生是指對小區中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的處理和管理,這也是對小區中垃圾箱的規劃方面的問題;其次,小區中環境衛生還指空氣的質量和能否更好地采光等問題,這些也是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

2.2安全方面的公共建設

公共建筑的安全不僅包括小區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區的安全,城市居住區域內應明確劃分公共活動區和私人區,又包括在使用公共設施時是否存在安全問題,要明確的規定人們的生活的地方和公共活動的場所,以保證居民財產的安全,總之就是為了便利人們能夠更好地生活。

2.3合理的規劃小區中的公共建設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既是人們對所居住環境的基本的要求,為了便利與人們能夠更好地生活應該盡量的區規劃小區中的公共建設,應該盡量的設計出能夠達到人們要求的條件。

2.4讓居民有很親切的、回家的感覺

從某方面來說,所謂的歸屬就是有了回到家、見到親人的感覺。公共建筑在滿足這個層次上的需求同樣能夠有所作為。可以依靠公共建筑功能的多樣性形成其形式的多樣化來達到其識別性,可以依靠其功能集聚而成的小區中心來形成有特點的環境,還可以與廣場、街道、綠化一起形成有生活氣息的場所,進而使居民擁有歸屬感。獨特的場所設計不但提高了居住小區的空間質量,增加小區空間的可識別性和歸屬感,而且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2.5居住的人能夠更好的參與

這就要求在實際的時候能夠滿足人們更高層次追求,這主要是指居民對居住地的生活文化的追求,這時精神上的追求,在設計的時候應該能夠讓人們親自參與其中,并且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

3居住小區中在商業建筑要求

小區中的商業是與居民生活最近的商業活動,小區中的商業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最方便的服務。尤其是在剛剛擴建的城市邊緣的居民地區,這些地區的整個的商業活動還沒有完善起來,在這些居民區小區商業就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小區的商業已經被作為在建筑設計的時候的重要的地位。

在位置上,如果選擇小區的幾何中心,不但服務半徑小,而且不符合居民的出行規律,這樣的商業設施效率差、使用率低。因此將商業設施布置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成街布置;②成片布置;③成街成片混合布置。這樣既方便了居民,而且還提高了經濟效益。小區商業與其他商業相比較有其特殊的一面,第一,小區商業所包含的內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例如:時刻便利店、藥店、影像店、美容美發、家居飾品、餐飲店等等。第二,為了給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務,其應該有合理的半徑,一般為500m左右。第三,社區商業作為房地產的一部分,要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因此,要做好小區商業就必須對其內在的規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4教育保育公共建筑設計

4.1托兒所和幼兒園的建設

托兒所和幼兒園應建立在一起,這樣方便家長接送。因此,托幼建筑應滿足以下條件:⑴幼托應布置在小區中心或小區入口處,這樣利于家長接送孩子;⑵幼托應有足夠的場地,供幼兒活動之用;⑶幼托所處的環境應安靜,不能有噪聲干擾。⑷幼托在聯合布置時也應相互隔開,防止相互影響。

4.2小學建設

小學在布置規劃時為了不影響居民的生活,其布置應該滿足如下條件:首先,小學生上學不應穿過馬路;其次,學校服務應規定在一定的范圍內,有便利的交通和明顯的出入口;另外;學校應該有良好的環境;最后,遠離交通樞紐和噪聲源。學校具有的本身特殊決定了其異質性。功能單一的住宅構成了小區同質的面貌,學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為小區的活躍元素,甚至成為其標志性的建筑。

4.3居住交往類建筑的設計

在進行這種條件前提下的建設的時候,應該將這種建筑的建設結合居住小區的中央的草地進行布置,并且能夠很好地和附近的商業服務區能夠很好地聯系起來共同構成交往類的建筑小區。在這種建筑設計中這個公共活動的中心就是整個小區的中心。這種建設不僅能夠瞞住人們對物質的需求更能夠使得人們精神上的到很大好處。這樣的建筑能夠更好地聯絡人們之間的感情。

5結束語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應該更加的清楚對居民小區的設計的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否能夠便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區中的公共建設是小區居民生活中的的基本的保證。在對小區的規劃的時候應該根據平常人們的生活的方法來對人們的合理的分配小區中的的公共設施,從而能夠盡量的滿足人們的要求,同時更有利于人們生活的便捷。同時在設計規劃的時候還應該將居民小區與綠地能夠很好地結合起來共同構成居民小區的中心,這使得小區建設的形象更加的好,從而能夠更容易有歸屬感,最終設計出有特色的小區。

參考文獻:

[1]董紅凝.城市小區公共建筑設計[J].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2011(6).

[2]李強.居住小區公共建筑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9).

篇6

關鍵詞:建筑; 城市; 空間設計; 文化建筑;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of residential space design are analysed, and the principle of residential space combination for detailed discussion. Can be discussed with counterparts.

Keywords: architecture; city; Space design; Cultural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建筑空間是人們人為的為了滿足人們生產或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建筑主要要素與形式所構成的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的統稱。它包括墻、地面、屋頂、門窗等圍城建筑的內部空間,以及建筑物與周圍環境中的樹木、山巒、水面、街道、廣場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間。建筑設計注重實體、空間及兩者之間的關系,而城市設計也具有同樣的特性,因此,兩者在城市建設活動中呈連續性的關系。建筑從其本身來講,是一個有機的體塊,而從與城市的關系分析,它是城市空間的一部分,它的外殼和表皮,可算得上是城市空間的內壁。在城市中,無論是商業建筑、行政建筑,還是文化建筑、住宅建筑,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都有著隔而不斷的聯系,具有空間形態上的連續性,而建筑的實體與空間則是相互依存的、不可分隔的。物體之間的空間是空的,但要想使物體與物體產生連續性,不僅物體與物體的外在特征,要有一定的連貫性,空間的連接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建筑空間同樣具備這樣的特征,這些空間的相互連續性決定了城市整體給人的視覺感應。城市中的建筑分屬于不同的團體或者個人,他們對建筑形式的要求,往往是根據個人的喜好及企業的需求而定。不同的建筑設計思想,可能會使城市建筑呈現不同的面貌,這種風馬牛不相及的局面,也會破壞城市的整體環境。因此,城市設計師與建筑師的觀點往往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導致城市建筑與城市整體產生不連續的局面。因此,城市的建筑設計活動,靠的是高度自覺的社會思想,只有這樣,才可解決城市所面臨的危機。

一、城市建筑空間設計問題分析

建筑既是個實體又是空間,老子曾說過“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而在空間與實體當中,空間是最有價值的,它不僅蘊含著環境、文化、社會習慣等因素,空間大小、形狀和方向,還可使人們產生不同的精神狀態。縱觀全世界的城市建筑,建筑空間的形成與建筑的不同功能有莫大的關系。如商業區、政府行政部門、文化教育機構等,這些建筑由于功能的不同,空間設計手法也各不相同。“在城市中、建筑中,人們的生活活動之所以能夠正常運行,是建立在有如生命體中‘能量交換’那樣的功能之上的”。空間分為三種功能,即居住空間、活動空間和娛樂空間。而城市建筑空間的設計,也是建立在這三種功能之上的。

二、文化建筑空間設計問題分析

建筑空間的連續性,是城市設計的重要任務之一。如果在設計中可以將建筑空間組成一個秩序井然的路徑,那么,這種路徑便可使人們心理上得到持續的和諧感,達到了這樣的效果,才可以說完成了城市設計的一部分,因為城市設計除了建筑空間外,還有其他諸多的空間因素存在,將這些全部的空間因素結合在一起,在設計上才算真正獲得了成功。在城市設計中,無論是商業建筑、文化教育建筑,還是住宅建筑,在空間的設計中都要注意到這幾個方面。在城市建筑中,文化教育建筑也占據著城市的相當一部分面積,這類建筑主要包括博物館、美術館、學校、展覽館、天文館、文化宮、少年宮等,建筑空間設計,根據各自的不同功能而有異有同。博物館建筑是展示城市文化品質因素的重要性建筑,因此,幾乎在世界上各大城市中都有建造,它的建造無疑也包含著城市空間設計等方面的因素。博物館建筑在歐美城市中建造的數量很多,通過比較研究,可歸納為三種模式,即 CPM、CTM和 SM模式,每種模式的選址都與城市整體空間有直接的關系。CPM模式是城市核心地段(Central)、中央廣場/公園(Plaza/Park)、博物館(Museum)的簡稱,也就是博物館建筑與城市中的大面積綠地、公共廣場、公共公園形成城市的核心文化、休閑區,從而體現博物館建筑地位的尊貴。這種在城市核心區設置文化建筑的模式,早在古希臘時期就已形成,著名的希臘雅典衛城,就充分體現了對這種模式的運用。之后羅馬時期的中心廣場、中世紀以教堂為中心的廣場區,再到今天的以博物館建筑為中心的城市,均體現了CPM模式的優越性。CPM 模式的博物館建筑,在歐洲國家有所體現,但在美國表現得更為突出,如紐約、費城、華盛頓等城市均有體現。紐約城的布局并沒有明顯的軸線,而是按照傳統的網格式布局進行規劃,城市中不規則的區域均被一些主輔道路劃分,建筑則分布在道路之間的區域。就這樣一座到處被網格包圍的城市,卻在城市的中心區留出了一塊城市中心花園,而在這座花園內,除了水池、自然植物外,只建有一座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沒有其他的任何建筑物。與紐約相比,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博物館建筑更讓人為之震撼。華盛頓市中心區是最為引人矚目的區域,在這里矗立著國會大廈、華盛頓紀念碑和林肯紀念堂三座主體建筑。三座建筑分別位于一條約 3km 長的中軸道路上,華盛頓紀念碑位于中心,在這條道路的兩側,幾乎全被博物館建筑占據,尤其是國會大廈到華盛頓紀念碑之間的中軸線兩側,形成一組龐大的博物館建筑組群,其中,中軸線的東側,設置有航天博物館、非洲藝術博物館、Freer 藝術博物館等建筑;中軸線西側,設置有美國歷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國家美術館西館、國家美術館東館等建筑。這些建筑雖數量很多,但在未建造之前,便作了相應的設計規劃,確定了綠地、廣場、水池等各部分之間的布局,以至于后來所增建的印第安文化博物館建筑的出現,并不影響整體的布局,而且也并不顯得擁擠,相反地,更呈現出高雅的文化氣息。第二種 CTM模式是城市核心地段 (Central)、綜合交通系統(Transportation)、博物館(Museum)的簡稱,顯然與 CPM 模式有很大的不同。CTM模式是指將博物館建筑的基址選在交通便利的位置,也就是與城市道路相鄰,以保證便捷的交通,增加到博物館參觀的人數。這種博物館建筑在城市空間中的選址,使博物館建筑融入到繁忙的城市交通中,形象更加親近于民。CTM 模式的博物館,以 MOMA(Museun of Art)博物館為代表。MOMA 博物館是一種專門收藏、展出近現代、現代不僅可推動文化建筑的發展,還可使其商業功能得以加強,現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城市所應用。第三種 SM模式,是一種位于城區之外的、或者偏僻地區的博物館建筑,為特殊基址(Special)、博物館(Museum)的簡稱,也就是特殊地段的博物館建筑。這種博物館建筑往往特殊的要求,通常選址在古跡遺址、名人故居等地,建筑空間及環境的設置更加困難,不僅要考慮新舊建筑的完好結合,還要注意與周圍環境的協調。

三、結語

篇7

商業空間是時展的產物,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人民生活面貌,如今的商業空間也向著多元化、復合式方面發展,人們也對商業空間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設計師來講,商業空間要體現時代的特性、充分給予消費者安全、舒適的消費環境就是商業空間設計的目的。本篇論文從商業空間的類型和特點入手,深入淺出的介紹商業環境的空間設計。

關鍵詞:

商業;空間設計;合理布局;空間規劃;元素

1商業空間的類型及其特點

1.1專業商店

也可稱為專營店,它是各個行業中經營與本行業有關的商店形式,并不是品牌店就是專賣店,它存在于商業步行街內、商場百貨、購物廣場內,隨著時代的進步專賣店也越來越細化了。

1.2百貨商店

它經營的范圍非常廣,如鞋帽、服飾、珠寶、化妝品等,它是由大建筑物構成,根據自己經營的門店類型進行布置,分隔自己的銷售區。

1.3購物中心

是指將多個建筑物組合、聯系到一起的商業設施,大型的開發場地設有停車場、綠化廣場、百貨商店等。

2商業環境的空間設計

2.1商業空間的規劃

商業空間規劃可分為室內空間的平面規劃、室內空間的流線關系、空間立面規劃、裝飾物的點綴。

(1)平面規劃。是指在充分了解建筑結構、使用性質、規模的前提下對室內空間的規劃和安排。關于商業空間室內設計功能分區而言,平面規劃是在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展開的設計,性質不同其功能分區也有所差異。[1]在設計師進行初步設計規劃的時候需要將原始空間進行充分利用分清空間主次,主要的位置布置主要的空間,次要的位置布置次要空間,在功能分區劃分上要避免相互打擾,同時又要相互聯系緊密,使主次空間各盡其職。除了我們對平面圖功能分區進行合理的規劃外,還要對流線組織進行合理的分析,流線規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商業空間的使用質量,商業空間的流線設置是復雜多變的,使用性質功能的不同其流線規劃也各不相同。

(2)立面規劃。它是指圍合平面區域的垂直于立面空間的界面。例如,商場里的墻面、梁柱、立體的家具裝飾等,立面空間是在建筑空間前提下所創作的空間規劃,設計師在充分滿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根據平面布置規劃最大限度的利用垂直空間。此外,立面空間也是風格要素的體現所在。

2.2商業空間的內部分隔

商業空間內部分隔的目的就是為了不同的使用功能,在空間的平面與垂直方面進行聯系并且分隔,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空間需要。分隔除了以功能劃分為依據意外,同樣如形式、組織、比例等方面也可以進行分隔。[2]

2.3商業空間的過渡和引導

是對消費者進入主要商業空間而設置的過渡、漸進的空間。例如,娛樂場所、酒吧、休閑場所等為不讓強烈的光線對比而對消費者產生心理上的急劇變化的感受而在入口、休息等候區都設立了減弱光線的過渡空間。

2.4商業空間的序列

消費群體會在商業空間活動每個環節進行參與過程,活動都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例如,在商場購物時,首先要了解該商品,然后試穿,接著比較選擇,最后完成購買。這樣的一系列行為都是有序設計的安排。設計師可在有限的空間對商品層次、過程進行設計增減,為經銷商以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益。

3商業空間設計的基本元素

3.1界面

(1)界面的概念。它是指室內的圍合體,是設計師設計的重點,界面不止具有功能性也具有結構性。它是設計師創達設計思維的載體,關系到設計方案能否采納和能否吸引消費者的主要因素。

(2)頂面。頂面作為圍合空間的上方,其作用和影響大于地面鋪裝的效果,其中天花處理在商業空間設計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墻面。是垂直于平面區域的立面造型,是視線的焦點,其中墻面設計包括墻面的形態、墻面的材料等(4)地面。地面是人們進入商業空間最先感知到的界面,需要注意的是地面的設計材料的使用要與整體空間有一定的功能聯系。地面設計可劃分領域,形成獨立的界面空間,同時是空間流線的承載體,起到導向作用。

3.2色彩

色彩是構成形態的三大要素之一,色彩給人的心理感受和視覺效果是直觀的,例如,故宮的顏色多用黃色給人以莊嚴、厚重的感覺,而現代的設計則多用玻璃幕墻給人以輕盈現代的感覺。[3]色彩是最容易被感知的要素,沒有不好的色彩,只有不好的搭配,因而我們在進行商業空間室內設計時更加注重色彩對比和調和,相輔相成的作用。

3.3材質

材料就像是商業空間的外衣,通過材料的裝扮展現出不同的表情。要求我們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前要對所做的材質的特性和使用效果熟知掌握。

(1)木材。木材在商業空間中常被使用、應用廣泛,其優點是強度高、延展性好、易加工,可應用于墻板的內側隱藏施工,也可以到外部給人以親和的心理感受,但也具有易變形、易燃等缺點。

(2)石材。它的種類有很多,裝飾造型也各有各的特點,石材可分為大理石、花崗巖等,多根據應用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石材,其中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為拋光和毛面兩種類型,前者表面光滑多應用于地面或墻面,而后者質地粗糙多應用外立面。[4]

(3)陶瓷。陶瓷在商業空間中常常被應用,其中根據施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釉面磚、拋光磚、仿古磚等,它的耐磨性能和清潔度要比石材要高,其紋理可以仿壁紙、木材等裝飾材料。[5]

(4)壁紙與織物。人類天生就對弱軟溫暖的事物產生好感,而壁紙和織物具有柔軟、舒適獨特的特點,它可以用于商業空間設計中可柔化空間氛圍,可大面積的粘貼于墻面或頂面中,以營造溫馨的氣氛。可根據空間設計的風格定義壁紙或織物的樣式。

3.4綠化

熱愛自然是人的天性,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以調節改善商業空間的氣候,降低室內的噪音以成商業空間吸引消費者的普遍選擇。

(1)綠化的作用。綠色清新的環境給人以蓬勃的生命力,融化了建筑裝飾的空間形態。同時綠色植物可作為軟裝飾進行空間分隔,較容易吸引眼球并起到裝飾的效果。

(2)綠化的布置方式。其中裝飾方式有許多中例如在重要區域展示綠色植物以引起人們視覺上的注意,增添其活力。還有在一些陽角陰角出布置綠色植物以起到柔化空間點綴空間的作用。還可將綠植懸掛于高出,營造空間層次錯落的感覺,以減弱生硬感。

4結語

商業空間是一座城市中最能直接反應經濟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商業空間室內設計應用于商業建筑空間的內部設計,例如商場、餐飲、專賣店等這種內部建筑空間。同時商業空間也更加注意人的參與體驗,更加注重為消費者提供一個舒適、輕松的消費環境,在我們今后的設計中更應具有創新點。作為當今時代的設計人員我們更應考慮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和時代的變化,為消費者創造出具有時代感的商業空間環境。

參考文獻:

[1]趙慧寧,趙軍.現代商業環境設計與分析[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袁元.商業展示空間中的“圍與透”[J].現代裝飾(理論),2014(05).

[3]馬清運.商都——商業刷新都市[J].裝飾,2005(02).

[4]梅舍(瑞士).商業空間設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篇8

[論文摘要]我國建筑耗能高,能源利用效率低,制約經濟的發展。如何做好建筑能工作是擺在廣大建筑行業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務,本文從我國建筑節能現狀入手,分析了建筑節能存在的問題及我國節能建筑發展緩慢的原因,提出了建筑節能的方法及節能對策。為建筑節能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參考。

一、我國建筑節能現狀

目前,建筑耗能已與工業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為我國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戶”。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隨著建筑總量的不斷攀升和居住舒適度的提升,呈急劇上揚趨勢。我國建筑不僅耗能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單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氣候條件下國家高出2倍~3倍。僅以建筑供暖為例,北京市在執行建筑節能設計前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為32瓦/平方米,執行節能標準后,一個采暖期平均為21瓦/平方米,而相同氣候條件的芬蘭一個采暖期的平均能耗僅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僅北方采暖地區每年就多耗煤18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達70億元,我國現階段城市房屋建筑中普遍存在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和氣密性差,供熱空調系統效率低下等問題,以占我國城市建筑總面積約60%的住宅建筑為例,采暖地區城鎮住宅面積約有40億平方米,2000年采暖季平均能耗約為25kg煤/平方米,如果在現有基礎上實現50%的節能,則每年大約可節省0.5億噸煤。2006年底,全國政協調研組就建筑節能問題提交的調研數據顯示:按目前的趨勢發展,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將達到10.9億噸標準煤。建筑節能要求十分緊迫。

二、建筑節能存在問題

1.我國建筑能耗高,制約經濟發展。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全社會總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30%,而這“30%”還僅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產過程中耗掉的能源(占全社會總能耗的16.7%),和建筑相關的能耗將占到社會總能耗的46.7%。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35%左右,以此推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耗能比重最終還將上升到35%左右,建筑耗能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劇能源危機。現在我國每年新建房屋20億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約430億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發達國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據測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國建筑能耗將是現在3倍以上,潛伏巨大能源危機。

3.我國建筑節能狀況落后,亟待改善,上世紀70年達國家開始致力于研究和推行建筑節能技術,而我國卻忽視了這一環節,例如,我國建筑外墻的傳熱系數是發達國家建筑外墻傳熱系數的3倍~5倍,外窗傳熱系數是2倍~3倍,屋面傳熱系數是3倍~6倍,因此在這一環節上,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別。

三、我國建筑節能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

多年來,我國開展了相當規模的建筑節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難,先城市后農村,先新建后改進,先住宅后公建,從北向南逐步推進的策略,但是到目前為止,建筑節能仍然在試點,示范層面上,原因如下:

1.建筑節能開發建設成本高,初期投資比較大,國家沒有鼓勵政策。開發商在建筑節能投入上積極性不高。

2.設計人員對節能建筑設計和施工技術尚未系統化、標準化、相關規范不健全,建筑從業人員的節能意識淡薄。

3.政府部門對建筑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組織管理不力,法規配套不全。

4.建筑節能材料,工藝技術發展緩慢。

5.國家對建筑節能的規范還沒有列入強制執行的范疇。

6.建筑節能的政策支持不夠。

四、建筑節能的方法

1.墻體保溫。墻體保溫分為外保溫和內保溫,保溫材料可以用聚苯板或膠粉聚苯顆粒。目前較成熟的外墻外保溫技術主要有外掛式外保溫、聚苯板與墻體一次澆注成型、聚苯顆粒保溫料漿外墻外保溫等。節能保溫墻體技術中還有將墻體做成夾層,把珍珠巖、木屑、礦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現場發泡)等填入夾層中,形成保溫層。

2.外墻門窗保溫。一般情況下,建筑物的熱交換,70%通過門窗,30%通過墻體和屋面。現在居室使用的門窗有單層和雙層,雙層保溫隔音效果好于單層門窗材料。有木門窗、鋼門窗、鋁合金門窗,塑鋼門窗,木門窗很少用在外墻上,塑鋼木門窗熱傳導效果明顯好于鋁合金和鋼門窗。玻璃安裝有單層和雙層玻璃,有一般3mm或5mm普通玻璃、藍寶石玻璃、雷射玻璃、中空鍍膜玻璃等,在隔聲、隔熱、節能、減少室內溫差,提高采光性方面,中空鍍膜玻璃效果最佳。中空玻璃在國外建筑物中已得到普遍應用。

3.地板、屋頂保溫。選擇地板、屋頂保溫材料的同時,增加地板、屋頂保溫層厚度可以提高保溫隔音效果。

4.改變建筑設計布局,提高建筑節能效果。設計應從建筑選址、分區、建筑和道路布局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體型、建筑間距、冬季季風主導方向、太陽輻射、建筑外部空間環境構成等方面進行研究。如設計住宅小區時,在總建筑面積不變的情況下,低密度、高容積率對節能有利,要選擇在采光、通風條件比較好的地段進行建設,建筑物還應有良好的朝向。設計時還應注意窗墻面積比、遮陽效果、及房間的朝向。設計達到布局合理,有利于提高建筑節能效果。

5.太陽能源與建筑有機結合。現在的建筑設計中建筑師大都考慮的是建筑的造型、美觀、適用及與周圍的環境協調,面對建筑的耗能與節能卻考慮較少。而在現代住宅建筑中要求設計人員的設計要體現“四性”:即可負擔性(盡量降低造價,讓老百姓買得起);可居住性(居住安全、舒適、健康);可適應性(可滿足日常生活及將來的變化);可持續性(實現資源消耗最低,再生資源最多)。而太陽能源是最好的可持續利用的再生能源,從長遠來看,比燃氣、電器具有更安全、清潔、價格便宜的優勢。太陽能源取之不盡,在設計中增設太陽能設施,建筑成本增加少,但節能效果很好。

但是,目前太陽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率還很少,即使常年日照多的地區大多也只是在屋頂上安裝一些太陽能熱水器來滿足家庭熱水的需要,而利用太陽能源來照明、取暖,制冷就更少。所以太陽能應用技術應該作為一項專業技術進入到工程設計的范疇,這樣就可以從一開始的設計規劃中占有一席之地,從而進入并跟蹤整個設計全過程,在與相關專業的配合過程中,完成自己的專業設計,使太陽能就像其他建筑部件、構件一樣,最終也會成為建筑的一個部件,真正體現出建筑與太陽能工程的一體化,使建筑與太陽能的有機結合及能源的節約從建筑的最初設計開始做起。

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技術已成為一項新興而熱門的技術,它是實現建筑與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太陽能應用領域擴展的需要。把太陽能同建筑結合起來,把幾千年來房屋只是人類居住、遮風擋雨、避寒暑的簡單場所發展成具有獨立能源、自我循環式的新型建筑,這也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

6.建筑采暖實行分戶計量收費。實施建筑采暖計量收費是由過去的按面積收費轉向按用熱量收費的制度改革,是節約能源,提高住戶用熱的舒適度,改善大氣質量和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20世紀70年代,西歐和北歐等國家為了應對世界范圍的能源危機,在建筑采暖用能方面采取了提高建筑的保溫性能以降低能耗,推行按熱計量收費的制度以節約能源的措施。90年代原蘇聯解體后,東歐國家隨著政治經濟體制的變化,在引進西歐、北歐先進供熱技術的同時,也開始進行收費制度的改革,由原來的包費制改為按計量收費。這些國家的經驗都說明,采用按熱量計量收費后,可節約能源20%~30%。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別是最近幾年,一些供熱企業就已開始旨在改進供熱二次系統,實現按熱計量收費的研究和試驗,以節約能源,減輕大氣污染,促進供熱行業面向市場經濟。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把熱作為商品,由用戶自行調節控制和使用,并按實際使用熱量合理收費,才能充分調動供熱和用熱雙方的積極性,并對節約能源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實行分戶供暖,按實際熱計量進行收費已經勢在必行。

7.推廣使用節能燈,推行“綠色照明”工程也是建筑節能的重要內容。家用小功率的高效節能燈具,其發光效率比普通白熾燈高4倍以上,使用壽命長5倍至10倍,節電效率達70%~80%。

五、我國建筑節能發展對策

1.各級政府要提高認識,轉變職能,把建筑節能列入國家和各省市,決策層的重要議程。建筑節能必須首先由政府主導,由國家通過法律強制實施,這一點已經被發達國家的實踐所證明。據建設部科技司副司長武涌透露,建設部目前正在完善建筑節能體制、機制、法制的建設,并將出臺經濟激勵政策。

2.各省市組建建筑節能、設計研究領導機構。各地建設局,有關單位組建市建筑節能領導小組,負責推廣建筑節能的方法,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

3.各省市制定經濟扶持政策,加大對建筑節能資金投入,建立完善建筑節能的經濟激勵政策,鼓勵建設節能工程。以實現在2020年新建建筑節能65%的目標,不執行節能標準的建筑設計、施工單位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首先,政府應提供必要的啟動經費支持建筑節能項目的推廣;對高能耗的建筑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包括新建筑不準開工,已有建筑分段能耗收費(高出行業標準一定范圍后的能耗采用高收費)等;對節能建筑采取獎勵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使用中的優惠政策,轉移高峰用電的優惠政策,節能建筑星級標準(對能耗少的節能建筑發放星級標識)等。設立建筑節能監察辦公室,對新建建筑和已有建筑進行能耗評估,對于高能耗建筑不予審批或限期整改。由于大量建筑在規劃和設計階段就注定是高能耗建筑,因此在建筑的規劃審批時應加強建筑節能內容。同時應在建筑設計、實施和運行的各個階段定期監測建筑的能耗情況,逐步縮小高能耗建筑的存在空間。超級秘書網

其次是建立住宅建筑能耗標準星級制度,積極推動供熱收費體制改革試點,用市場方式催生更多的節能住宅建筑。根據對住宅建筑能耗的評估結果,用能耗星級標準將建筑節能的效果直觀地告訴住宅消費者,引導大眾消費節能的住宅建筑,從而推動節能住宅建筑的市場化運作。建立不同類型商業建筑能耗標準星級制度,積極推廣各種節能技術,降低商業建筑的能耗。

4.各地區積極推廣和使用新型建筑節能材料,大力宣傳建筑節能的主要意義,廣泛宣傳“設計標準”。

5.新建和改建建筑節能工程,各級政府應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有實力、有經驗的企業作為重點節能工程承包商,搞好節能建筑合同管理,保證節能建筑按合同完成,同時保證節能改造承包商應得利益。

參考文獻:

[1]鄭瓊茹.蹭耀輝探究太陽能源與建筑有機結合和合理利用.[J].四川建筑,2004年5期

篇9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設計;安全疏散;用電系統

一、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規劃

對于綜合性的高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設施是指疏散樓梯、公共走道和門;對于高層旅館、飯店和寫字樓,還有安全疏散輔助設施,如疏散陽臺、緩解器、救生袋等,超高層建筑還有避難層或避難間等。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設施,為人們安全疏散創造條件,對于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事故和嚴重經濟損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線。在發生火災時,在緊急疏散時,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安全性高,即人們從著火房間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達疏散樓梯間,然后轉向室外或其他安全處,一步比一步安全,不會產生“逆流”情況,這樣的疏散路線即為安全疏散路線。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線時,既要力求簡捷明了,便于尋找、辨別;又要不致因受某種阻礙反向而行,并要特別注意疏散樓梯的位置,一般地說,疏散樓梯靠近電梯布置是恰當的,因為發生火災時,人們往往首先考慮并經常使用的路線和火災時緊急使用的路線相結合起來,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員。

2、合理布置走道。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應根據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質、采用結構類不同等因素,盡量布置環形走道、雙向走道或無盡端房間的走道、“人”字型走道。這樣布置的優點是,既方便平時使用,火災時又能迅速使人們安全疏散。

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為了保證人們在火災時向兩個不同疏散方向進行疏散,一般應在靠近主題建筑標準層或其防火分區的兩端或接近兩端出口處設置疏散出口。在火災時人們常常是沖向熟悉、習慣和明亮處的出口或樓梯疏散,若遇到煙火阻礙,就得掉頭尋找出路,尤其是人在驚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況下,往往會追隨他們盲目行動,如只有一個方向得疏散路線是極不安全的。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時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

4、合理布置疏散樓梯。為保證在火災時人們迅速安全疏散,對于旅館、辦公建筑、教學建筑、科研建筑、醫院、商業建筑、郵政建筑、電力調度建筑、廣播電視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個防火分區,應設有兩個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樓梯。

5、合理設置疏散門。建筑物底層公共疏散門各種高層建筑(如醫院、旅館、酒店樓、商業樓、展覽樓、綜合樓、住宅樓等)的安全出口與樓梯的數量與寬度需要相同。這對整個建筑物人員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房間的疏散門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與總寬度有關外,還與一個房間的安全出口數有關,如果人員較多的房間,只布置一兩個寬大的出口,平時通行不便,火災時應急就會困難,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因此,凡人員較集中的房間,既要考慮平時疏散的方便,又要滿足緊急情況下的需要。應在安全出口的數量、分布、距離方面綜合考慮確定。

二、高層建筑的消防用電系統設計

1、火災報警系統

火災報警系統的形式應根據具體保護對象來確定,設計者首先應分清保護對象的建筑類別、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等因素,再根據這些因素來確定火災報警系統的形式。按“報警規范”,火災報警系統分為三種基本形式:區域報警系統,集中報警系統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隨著火災報警新技術的不斷出現,火災報警設備和元件也在不斷更新和發展。筆者認為,報警系統設備的設置不宜復雜過多,過多會造成投資增大,可靠性降低,也不宜過于簡單而達不到報警聯動要求。應該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強調注意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還應注意不要單純追求消防技術的先進性,而應結合實際充分考慮投入使用后的維護方便。控制中心報警系統在消防控制室內設有控制臺(柜),控制臺(柜)上控制功能有電梯迫降、非消防電源的切斷、水泵緊急啟動及停止、擴音機、收錄機和各層區揚聲器手動開關等,并應在控制臺上設置直通消防隊電話。控制臺顯示功能有消火栓分區、分層顯示燈,水流指示器分區分層顯示燈,水泵顯示信號燈,氣體滅火動作顯示信號燈以及自噴報警閥壓力開關動作顯示等。

2、消防水泵的控制啟停問題。消防水泵(包括消火栓泵、噴淋泵)是滅火手段中的重要設施,對消火栓系統而言,根據“高規”的要求,在消火栓處應能直接啟動消火栓泵。根據“報警規范”的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處也應能手動控制消火栓泵的啟、停。這兩部規范從各自不同角度提出要求。

消防控制室與消火栓動作按鈕啟動關系與消火栓泵的啟動形式有關。消火栓泵的啟動方式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啟動方式是在總線制聯控方式下,消火栓動作按鈕的啟動可通過設在消火栓旁的聯動接口模塊將其要求的啟動信號送至消防控制室控制臺,再從此處輸出使消火栓啟動的開關量觸點。第二種啟動方式,是直接將消火栓動作按鈕的開關量觸點輸出到消火栓泵啟動箱。這兩種啟動方式在實際設計中都可以運用,前一種方式接線省,但需在總線制下,對消火栓聯動模塊進行地址編碼編程來達到監測大量消火栓的目的。后一種啟動方式簡單可靠,但還需要把消火栓動作信號返給消防控制室。設計者在具體設計中可根據實際工程規模大小來選用,工程規模大、建筑形式復雜可采用前一種啟動方式,規模小可采用后一種啟動方式。噴淋泵的自啟動是通過各保護區的管網噴嘴玻璃球高溫下爆碎,引起管網水流流動,從而聯動報警閥壓力開關動作,達到自啟動噴淋泵的目的。通過水流指示器聯動模塊或報警閥壓力開關引線至控制室,消防控制室能準確反映其動作信號,同時控制室應能直接控制噴淋泵啟停。

3、消防控制室反應消火栓泵和噴淋泵的工作和故障狀態

根據“報警規范”的要求,消防水泵啟動后要返回已工作的信號,有兩種做法。其一是取電路信號即接觸器的合閘輔助接點,其二是取物理量信號即取供水管網上的水流壓力傳感器,后者目前使用較少。關于故障信號的返回,電源斷電故障信號的反應比較清楚,其他故障信號的反應,“報警規范”、“民規”都沒有明確說明。比如消防水泵過負荷故障信號應該反應到消防控制室,但具體如何反應是在設計中應考慮的一個問題。

4、防火閥、排煙閥的控制

“報警規范”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夠關閉防火閥。在實際設計中,選用的基本是280℃易熔環熔斷的防火閥,建議將防火閥做成電磁閥的形式,至于信號返回是一對一返回還是成組返回要視具體工程情況來定。“報警規范”也要求在消防控制室能夠啟動排煙閥。以何種方式啟動排煙閥也值得探討。所有的排煙閥都可裝上編碼接口聯動模塊,由消防控制室聯動控制器來達到控制啟動排煙閥的目的。其次還可由就近的感煙探測器組成的控制線路啟動即可,消防控制室只接收其工作后返回的信號。如要求先打開著火層排煙閥,再打開屋頂層排煙機,這種情況下采用后一種做法較妥。總之,在對高層建筑進行消防電氣設計時,應該嚴格按照設計規范要求進行設計,正確理解規范條文的含義,切實保障高層建筑消防用電安全可靠。

篇10

關鍵詞:綠色建筑制約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消耗多、能源短缺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危及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的戰略問題。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鄉建設規模空前,伴隨而來的是嚴峻的能源資源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場,每年新增建筑面積達18~20 億m2,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1/3,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2~3 倍,同時建筑還消耗大量的水資源、原材料等,無論是能源、物質消耗,還是污染的產生,建筑都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綠色建筑可在建筑活動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高效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因此,發展綠色建筑是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

一、制約綠色建筑發展的原因

雖然目前很多地方通過各種方式鼓勵綠色建筑的發展,并且已取得一些成效,從宣傳推廣、技術創新、建筑實體等方面都有所發展,但是總體上來說,綠色建筑的發展與實現真正的建筑綠色化差距還是很大的, 綠色建筑并沒有在商業建筑和住宅建筑中被廣泛的使用。目前, 制約綠色建筑發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政府方面。綠色建筑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調控。綠色建筑最終要在市場中得到有效發展,政府對綠色建筑的宏觀調控不可或缺。首先,綠色建筑的發展需要政府采取措施, 建立完善的綠色建筑消費激勵機制。但是, 目前這方面的措施政策還不盡完備。其次,綠色建筑的市場是由消費者、開發機構、建設機構等多方利益主體構成的。這其中,多方利益主體的調和僅僅依靠市場的自發性調節是不夠的,政府的宏觀調控在此顯得尤為必要。要由政府來整合各個經濟主體的利益,使之形成一股合力,這樣才能推進綠色建筑的全面發展。但是目前政府對綠色建筑市場的調控還是沒有從全方位視角出發, 即使有所調控也大都是片面的、不深入的。

2、投資者方面。首先,由于綠色建筑短期經濟效益不明顯,出于投資風險考慮,投資人對綠色建筑的積極性并不高。其次,綠色建筑的投資回報期會很長,構成了吸引投資者的一道障礙。再者,綠色節能建筑的環保效益目前還無從體現。使用能源,尤其是石化能源就會造成環境的污染, 而治理污染需要大筆花費, 有效的環境監管應該提倡在購買能源產品時提前預付環境治理的花費。誰耗能多,誰就多交錢,再用于環保支付,這樣對每一個消費者才公平。但當前我國的能源價格中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環保份額,于是在經濟效益中無法體現出主體的公平。

3、公眾方面。首先,公眾的綠色環保意識淡薄。在購房時,消費者考慮的諸因素中,綠色環保因素得不到應有重視。其次,消費者對政府支持推廣綠色建筑制定的一些相關的標準和規范知之甚少。再者,綠色建筑市場信息不對稱,打擊了消費者的積極性。消費者掌握信息量少,處于信息弱勢。開發商以綠色住宅為名提高售價,但售價增額是否合理,消費者不能了解真實情況, 從而產生了綠色建筑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

二、發展綠色建筑策略分析

由從上述分析可知,當前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存在較多問題和瓶頸,為此,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

1、因地制宜,進行綠色設計規劃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同一省份的氣候環境也不盡相同,所以,綠色建筑應從不同氣候地區的實際出發,吸取傳統建筑的綠色成分,加大研究開發力度,設計師必須意識到國外綠色建筑體系中的許多設計理念是基于歐美國家的自然、文化和經濟條件,并不一定適合于我國的國情。當前我國經濟水平較低,要重點關注節能降耗,比如,歐美發達國家大多數建筑冬季都采用地暖輻射采暖,但目前在國內只能在發達地區的小部分樓盤里采用。其他大部分寒冷地區或農村則是采用暖氣片等其他較原始的采暖方式,所以,當前必須以我國各地的氣候和實際經濟情況出發,提高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降低房屋的冷熱負荷,從而達到舒適的目的。

當前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須貫徹綠色理念,用發展的眼光來進行統籌規劃,杜絕不必要的拆除、重建工作。成套小區規劃要合理控制樓棟間距,街區主軸線盡可能與當地主導風向平行或保持夾角最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穿堂風,在滿足建筑使用功能前提下,合理控制建筑體形系數并提高房屋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開發和推廣新型低成本的遮陽設備和工藝,如窗戶采用中空玻璃或Low-E 玻璃、可調節外遮陽技術,玻璃夾層中間設置可調節遮陽技術等,以減少夏季通過外窗和玻璃幕墻的太陽輻射,在冬季又適當地接收太陽輻射。

2、以人為本,綠色施工

綠色施工是實現綠色建筑的最關鍵的一環,是事關能否將綠色建筑的規劃設計內容實現的最根本過程。具體要求為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

(1)加強管理,提高技術水平

施工現場要建立完善的疾病和質量安全事故防控預案,防止員工食物中毒和疾病傳染,施工企業要加強管理,開展技術培訓,提高員工技術水平。

(2)采用綠色建材

工程招標優先選擇當地的建造商和制造商,建材盡可能在50~60 km 的半徑范圍以內選擇,盡量使用可再生、可回收的包裝簡單的建筑材料,減少木材的使用,利用廢棄物生產的優質的免燒磚、粉煤灰磚等,嚴格控制裝修材料中的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成分。

(3)節約能源,減少浪費

減少煤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工地茶爐應盡量采用電熱水器,以減少大氣污染。辦公室和員工宿舍人員離開時應熄滅燈具、電腦、空調關閉,杜絕長明燈、無人開空調、電腦現象。杜絕不必要的施工機械空轉現象。

(4)文明高效施工

施工單位要做到文明高效施工,粉料儲存運輸要做到遮蓋、密封,防止揚塵。運輸道路暢通、定期做好清掃、灑水除塵工作。減少施工中因澆筑混凝土、土方開挖、切割下料等操作帶來的噪聲污染,城區施工現場要禁止夜晚打樁作業,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和砂漿,推廣使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漿。

施工單位要和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工程師做好溝通工作,發現設計圖紙錯誤等問題應立即停工,并通過建設單位聯系設計單位及時變更。各工種密切配合,做好“三檢”,即:自檢、互檢、交接檢,特別是與結構安全密切相關的施工部位和施工工序,如鋼筋混凝土、外保溫施工、吊頂裝修等隱蔽工程環節,以減少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做。

3、加大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降低運營能耗

政府應對節能照明燈具生產企業提供補貼,鼓勵開發生產低成本的節能新產品,加快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的節能改造的相關研究和工程產品研發和應用,推廣應用LED 燈、紅外線控制燈等節能燈具,加快亮化工程、城市公共照明的節能改造。

4、加大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力度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式有2 種:①讓雨水向下滲透,補給地下水;②收集雨水處理后回收利用,可在預建的單位、小區、道路等配套設計建設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并將雨水收集項目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中。

5、加強宣傳,普及節能知識

大力宣傳普及綠色建筑知識,提高全民建筑節能意識,引導人們在關注綠色建筑的成本時,不能只看一次投資,還應從建筑全壽命周期的角度,考慮建筑在運營管理過程中的運營成本。某些目標的實現可能會增加一次性投資,但會大大降低運營成本,如節能的目標,雖然會造成建造費用的增加,但會使得運營成本大大減少。所以,應該讓更多的住戶參與到綠色建筑運營管理中來,全民共建綠色小區,同創綠色城市。

6、政府要加大配套政策和財稅補貼力度

政府要做好法規和政策引導,制定切實可行的綠色建筑標準和方案,加大相關評價指標和相關技術的研究開發支持和財稅補貼力度,促進原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的投入,如盡早解決對風能、太陽能等電能上網的補貼問題,此外,太陽能光電屋頂工程等也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施惠生,姚玉梅.綠色建材及其發展趨勢(二)[J]. 建材技術與應用. 2007(11)

[2] 黃慶瑞.綠色建筑造價管理初探[J]. 建筑. 2007(21)

[3] 張光燦.綠色建筑與我國建筑企業發展戰略[J]. 建筑經濟.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