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范文
時間:2023-04-13 08:16: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工經濟技術創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永不衰竭的動力。由于黨政部門的重視和各級工會組織的努力,全國范圍內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創造了數千億元的經濟效益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在分析研究企業層面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機理機制的基礎上,還應在社會層面上進行宏觀思考,使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融人社會整體運行之中,發揮其最佳功能,發揮工人階級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中的主力軍作用。
一、工會與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
黨委領導、行政支持、工會組織實施是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組織領導格局。工會組織實施確定了工會在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工會工作服從服務大局和維護職工利益的統一,是依靠職工群眾辦好企業和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結合點。1.工會融人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各級工會組織通過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與企業經營管理融為一體,有三個基本點:落實依靠方針,共謀企業發展,這是黨委、行政和工會的共識;企業增效、實力增強、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職工收益增加,福利待遇提高,實現收人最大化,達到利益共贏;構成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核心作用,行政的中心作用,工會的群眾性特點,實現三方優勢的最佳結合。2.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是工會的重要任務,是工會組織存在的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在社會轉型期,工人在勞動關系中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這里固然有勞動力供大于求,就業壓力大的社會背景,無疑也與職工文化基礎差,技能單一,創新適應能力弱有關。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全面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從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看意義有兩點:一是維護職工的就業權。職工創新素質的提高,競爭實力增強,在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價格升值,可以獲得勞動崗位或較優厚的待遇;二是維護職工的發展權。職工通過知識技能的積累,成為人力資本的所有者。人力資本作為生產要素參與企業利潤的分配,促使職工進一步提升人力資本的擁有量,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從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角度看,帶有長久性和根本性,對此,各級工會必須有充分的認識。3.建立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基金。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要有必要的經費投人,這是保證此項活動持久發展的重要條件。要堅持榮譽稱號和利益原則相統一。各級工會組織尤其是縣級以上的工會都應籌劃建立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基金。經費來源一是爭取財政投人,二是工會按比例投人的教育經費,三是社會籌集,四是通過市場運作,把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成果推向市場。目前,國有企業工會對此普遍缺乏市場意識,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成果大多在本企業展示推廣,應考慮與行政協商,把有社會價值和有重大經濟效益的項目通過合作、股份、專利轉讓等形式進行市場運行,其利潤的部分或全部納入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基金,實現良性循環。4.與工會“建家”相結合,納人各級工會工作考核的內容。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應成為工會建設“職工之家”的重要標準,納人工會制度創新范圍。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經費投入,創新結果,職工技術等級晉升人數,全員參與人數,技術創新成果轉讓等,應成為對相關工會組織考核的重要指標。上級工會可半年進行一次檢查,年終進行評比總結,務求實效。
篇2
先進操作法是公司廣大職工在生產實踐中,經過長期探索實踐而形成的發明創造,是公司的重要無形資產和寶貴財富。總結、命名、表彰、推廣職工先進操作法,是工會緊緊圍繞公司戰略目標,不斷提升職工隊伍素質的一項重要舉措,為職工搭建了展示才華、體現價值的平臺。自2005年開展第一批先進操作法評審、命名活動以來,歷經三屆,打造形成了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優勢品牌,為企業發展增添了持續驅動力。
一、強化頂層設計,做實關鍵環節,不斷完善職工先進操作法運行體系
1、強化頂層設計,為活動開展營造良好環境。公司工會把職工先進操作法作為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重點內容和精品工程進行打造,特別是注重活動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1)建立兩年一評審的制度,保證先進操作法的先進性、科學性、實用性以及技術含金量;(2)建立完整的挖掘、整理、評審、命名、表彰、推廣先進操作法的運行體系,每個環節制定具體的規則要求和工作程序;(3)建立先進操作法整套運行機制,涵蓋組織領導、內外部協調、獎勵激勵以及先進操作法本身創新發展機制。
2011年,根據股份公司關于進一步深化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指導意見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公司黨政工團聯合下發了《深化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實施方案》,對包括先進操作法在內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進行了全面梳理,進一步完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體系和相關制度建設,為職工先進操作法活動的深入開展,營造了良好環境。
2、做實五大關鍵環節,堅持守正才能出新。(1)深入挖掘。公司工會開展先進操作法活動的初衷就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愿望一樣,使潛藏在職工中的絕技絕活保留、傳承。面對工種多、技術復雜的現實情況,一線申報的項目是否可稱為絕技絕活,是否保證相應的技術含金量等是集先進操作法的關鍵環節。為此,工會不斷總結經驗,采取車間申報、工會挖掘相結合的方法,安排專人定期深入車間,仔細觀察、反復對比、精心總結一線職工的操作過程,協助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老職工進行理論提升和總結,解決他們會干好、不會說明,能口頭說明、缺少理論支持的問題。通過深入挖掘和理論支撐,精準地表達和展示了職工的智慧,提高了車間和技術工人參與的積極性。(2)精煉總結。先進操作法的總結歸納至關重要,要訣就是把復雜的操作方法表述為最簡單的概括,歸納總結,堅持做到精煉、準確,易于推廣時的記憶和操作。我們在對“付明祥HXD3C型電力機車主斷路器分析調試操作法”進行總結時,根據對工作準備、故障判斷、故障排查三個階段的操作流程的提煉,總結,概括為“十項準備動作”、“六看十一查”和“一聽五查”操作方法,體現出精準概括、總結到位、簡單易懂、操作靈活的特點。我們對“于冰一次加熱、鍛造快速加工NX70型平車中拉桿操作法”進行提煉,總結出“8個步驟和8項注意”的操作要訣,保證了該項操作法在推廣時簡單、明了、直觀。(3)嚴格評審。評審分為預審和正式評審兩個階段,預審由公司工會安排專人負責把關,正式評審則組織專家嚴格審查。預審負責人具有長期的工作經驗,對一般的操作法在此階段就進行淘汰。正式評審則更加嚴格,所有評審人員全部由公司級專家擔任,經過對操作法全面資料審查、視頻了解、現場答辯等環節,經半數以上專家同意,才能成為公司級的先進操作法,從而保證被命名為先進操作法的申報項目都是真金不怕火煉的真技絕活。(4)審慎命名。在先進操作法命上自己的名字,對技術工人是一種莫大的精神鼓勵和至高的榮譽。但是先進操作法產生過程存在不同的情形,有的是操作者本人在生產實踐中積累、探索、總結出來的;有的是經過一代代操作者不斷積累、沉淀、傳承下來的;還有的是幾個人合力創造發明的。因此公司工會對先進操作法的命名一直非常慎重,需要經過本人承諾、所在車間證明和公示等措施,確保命名無疑議。(5)強化推廣。先進操作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要把先進操作法推廣到生產實踐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促進工藝流程改進,甚至提升至標準化工藝規程,從而達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產品質量的目的。我們堅持做到先進操作法要被公司技術主管部門審定為標準操作工藝后方可推廣。這些先進操作法的評審、推廣對產品工藝流程調整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畢歲禮HXD3電力機車牽引桿梁半圓孔鏜削操作法”,初審時發現“四頭鏜刀對刀量塊”和“牽引桿梁安放找正”的問題,我們積極與技術部門溝通,得到重視和采納,改進了量具、工裝和加工工序,并納入標準工藝規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個先進操作法的誕生,經過一個嚴格而復雜的過程,它不僅是操作者本人知識、技術、心血和智慧的結晶,更凝結了廣大參與者共同的關心、關愛和培育,也是集體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公司工會堅持2年開展一次先進操作法評審工作,每一批先進操作法也就10個左右,就是秉持認真嚴肅的態度,使認定的先進操作法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二、實現載體創新,取得關鍵突破,有序推進職工先進操作法創新發展
1、不斷實現載體創新發展。公司工會挖掘和傳承先進操作法走過了由師傅帶徒弟、言傳身教的傳統模式到采用錄相機錄相制作多媒體光盤,再到運用電腦制作PPT形式的三步曲。言傳身教存在受眾面窄,而且極易造成傳承中斷的情況。多媒體光盤需要高端攝像設備和較高的編輯技術,后期制作難度大。隨著電子技術的進步,公司工會先進操作法載體現在普遍采用PPT形式,通過制作高品質的PPT片,展現出先進操作法的神奇,也體現出與時代的高度契合性。這項方法被大連市總工會評為2011年度創新工作獎。
2、先進操作法不斷取得關鍵性突破。自2005年開始,歷經三屆先進操作法評審和推廣,先進操作法本身也在創新和發展。第一批認定的10個先進操作法基本是在生產一線領域挖掘整理的,更多地側重于生產一線技術工人的絕技絕活。我們在開展的第二批先進操作法時,將先進操作法征集挖掘工作擴展至技術和管理領域,經過反復調研論證,最終選定技術設計及軟件開發等領域。先進操作法在技術和管理領域里開展,拓寬了我們的工作思路,同時也在技術、管理職工中開辟了新的活動空間。目前,公司開展的第三批先進操作法又增添了新的內涵,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先進操作法與高端產品、高精設備、高尖技術相結合,體現出先進操作法的高技術性。“萬傳廣240鑄造機體缸頭螺栓孔加工操作法”,充分發揮龍門加工中心機床的功能和潛力,通過編寫邏輯性強、簡潔通用和自保護功能的程序,創造了240鑄造機體缸頭螺栓孔加工新方法。“高云巍265柴油機連桿深油孔鉆削加工操作法”,編寫高效安全的加工程序,改進深孔加工刀具參數,選擇合理的切削參數和切削油等手段,解決了連桿深油孔鉆削加工的技術性難題。
公司職工先進操作法在推進的過程中,從形式創新,到載體創新,到內涵創新,不斷取得關鍵性突破,始終緊隨企業科技進步過程,始終保持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始終堅持與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緊密融合,從而保證了先進操作法鮮活的生命力。
三、提高效益和效率,暢通成長成才通道,切實發揮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功效
1、著眼工藝流程改進提升,提高先進操作法對企業效益和效率的貢獻率。公司工會開展先進操作法活動以來,在征集、總結、整理、推廣各個環節,都注重其與工藝流程的密切結合。先進操作法被工藝技術部門采納后,提升為標準工藝規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高世和球墨曲軸表面裂紋消除操作法”不僅創造了“曲軸表面裂紋、缺陷修復”的奇跡,而且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每根曲軸歷年平均價格20萬元計算,累計節省費用達660余萬元。“陳柏寧等人機車電氣屏柜預布線操作法”不僅能很好地滿足機車電氣配線標準化要求和鐵標的相關布線標準,而且相比傳統工藝減少了二道工序,提高工作效率達3倍以上。可以說,每一個先進操作法都是工藝技術的改革,都創造了顯著的效益,這就是大力推廣先進操作法的價值所在。
2、著眼榮譽激勵和目標引領,提高職工對技術創新的熱情和參與率。在大連機車公司,先進操作法就是一面創新的旗幟,一個技術的標桿,它成為技術工人追求的目標,吸引著技術工人熱情參與,產生了強大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也不斷激發著職工的創新激情。當我們看到車體車間高級工人技師姜新為使自己在多年實踐中總結的“橋式吊車主接觸器電氣故障快速排查操作方法”能夠參與到公司第三批先進操作法評審,動員家屬共同參與,夫妻倆人齊上陣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和精力制作PPT時,我們就能感受到職工對先進操作法的重視程度,也真正能領會職工技術創新的魅力和吸引力。
篇3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8)01-0115-08
關鍵詞: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行業異質性;工業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約束;技術進步;環境保護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快速發展,但依靠工業擴張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所帶來的資源環境約束卻日益趨緊。目前,加強環境規制、提高工業發展質量是支持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工業高質量發展又依托于技術創新。由于各行業資源稟賦、環境條件、創新活動不同,行業異質性問題突出,這決定了在不同類型行業中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存在差異性。因此,如何在不同行業背景下實施合理環境規制政策的同時加強工業技術創新是政府及工業企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基于此,本文從行業異質性的角度出發,在Griliches-Jaffe提出的知識生產函數的基礎上,運用面板門檻模型探討環境規制對于技術創新的影響,以期獲得針對性的結論,為實現工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提供一定參考。
一、相關文獻回顧
學術界對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已作了一定研究。20世紀90年代初期,MichealPorter提出著名的“波特假說”,認為盡管環境規制會導致治污成本增加,但合理的環境規制在一定程度上會倒逼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從而產生創新補償效應,在彌補環境成本、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提高了企業績效,繼而提高企業競爭力〔1〕。對于“波特假說”的成立與否,國外學者對此已有大量研究,并持有不同意見。部分學者的研究支持“波特假說”,如Lan-jouw,Mody,Murty和Kumar,他們認為環境規制會激勵企業技術創新〔2~3〕。另一些學者的結論則不支持“波特假說”,如Jaffe,Palmer,Cesaroni和Arduini,他們認為環境規制同技術創新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4~5〕。
國內學者對環境規制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普遍認為環境規制同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依賴于一定的前提。有些學者從地域差異的角度展開研究,如王國印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地區“波特假說”成立,經濟較落后的中部地區不支持“波特假說”,并且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有負面影響〔6〕;沈能等的研究結果與王國印等的結果一致,并且在此結論的基礎上說明了兩者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存在顯著的門檻效應〔7〕。有些學者從時期差異的角度展開研究,趙紅等的研究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滯后3期的技術創新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即中長期滿足“波特假說”〔8〕;李陽等應用面板協整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其研究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存在長期促進效應,其結果同趙紅等一致,但同時存在行業異質性〔9〕;蔣伏心等采用兩步GMM法發現環境規制同技術創新之間呈動態“U”型關系,在長期情況下也符合“波特假說”〔10〕。另外一些學者從行業異質性的角度展開研究,如王鋒正等的研究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R&D效率的影響主要源于對污染密集型行業的規制〔11〕;然而任勝鋼等的研究結果則不相同,他們的結果表明,環境規制對中、輕度污染行業的技術創新有顯著作用,然而對重度污染行業的影響并不顯著〔12〕。
從以上文獻梳理結果來看,目前研究表明環境規制與于技術創新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并且存在地域差異性、時期差異性和行業差異性。學者們在地域差異性、時期差異性上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而在行業差異性上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行業異質性視角下,將工業行業分類為清潔型行業和污染型行業,基于Griliches-Jaffe提出的知識生產函數,采用面板門檻模型研究不同類型行業間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的不同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行業分類
考慮到2012年前后工業行業分類和命名存在差異,本文根據2011年中國工業行業統計口徑,選取2009~2015年41個工業行業中34個行業的面板數據。其中,由于“B11開采輔助活動”“B12其他采礦業”“C41其他制造業”“C42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C43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D46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數據缺失過多,“C40儀器儀表制造業”2010年后行業分類發生變化,故從樣本中移除。為保持統計口徑一致,將橡膠制品業和塑料制品業整合為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將汽車制造業和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整合為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各工業行業分類采用李玲等的方法計算各行業污染物排放強度,并按照污染物排放強度將行業分為清潔型行業和污染型行業〔13〕。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1)計算各行業單位收入污染物排放量:
(3)將上述各污染物標準化值進行等權加和平均,計算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的平均得分:
(4)將平均得分匯總,得到各行業污染物排放強度γ。
根據上述方法,使用2010~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和《中國環境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對各制造業污染物排放強度進行測算,并按照γ值將各工業行業分為清潔型行業和污染型行業。若γ≤0.0828,行業為清潔型行業,若γ>0.0828則該行業為污染型行業(具體分類如表1所示)。
根據2010~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整理。
(二)模型設計
Griliches提出Jaffe改進的知識生產函數被廣泛應用于技術創新與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在Jaffe的知識生產體系中,知識生產是一種多投入的知識產出的過程,其關鍵是知識創新〔14〕。借鑒常規C-D生產函數,得出知識生產函數如下所示:
因問題探討需要,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在知識生產函數中加入環境規制變量(ER)以及控制變量企業規模(size),改進后的函數兩邊取對數得:
根據前文分析,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呈非線性分布,可能存在門檻效應。此處采用Hansen創建的面板門檻模型進行分析〔15〕。其基本形式為:
(三)變量界定
1.被解釋變量
技術創新(cre)。一個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其所發表的專利數量上,考慮不同年份政府政策、授權標準的差異性,許多受政策或社會環境等影響未被授權的專利也會被利用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故本文選用“專利申請數”來衡量一個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2.解釋變量
環境規制(ER)。當前國內外學者主要通過以下五種指標對環境規制強度進行衡量:一是根據污染物排放量進行衡量,如張中元和趙國慶等使用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和二氧化硫去除率來衡量環境規制強度〔16〕;二是根據污染物處理費用進行衡量,如張成等使用工業污染總投資與主營業務成本、工業增加值的比值作為環境規制強度的衡量指標〔17〕;三是采用GDP/Energy指標進行衡量,如SoniaBenkheder使用GDP/Energy(國民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量)衡量環境規制,他認為該指標能夠很好地衡量政府環境規制的真實效果〔18〕;四是采用綜合指數方法構建的指標體系進行衡量,如傅京燕和李麗莎將廢水、廢氣、廢渣數據進行線性標準化處理,再分別賦予其權重測量環境規制強度〔19〕;五是通過計算單位污染物治理投入進行衡量,如王勇等基于單位污染物所需治理投入的思想,構建了新的指標對環境規制進行衡量〔20〕。
上述前兩種指標均存在單一化缺點,第三種指標不適用于分行業研究,由于2011年后《中國環境統計年鑒》已不再對分行業“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SO2排放達標量”進行統計,導致數據缺失,因而也不采用第四種方法。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完整性,本文借鑒第五種方法對環境規制強度進行測量,其計算公式如下:
3.控制變量
技術創新投入。創新投入主要包括研發過程中的資金投入(K)以及人力投入(L),資金投入是研發過程的基礎,人力投入是研發過程的關鍵。本文選取“R&D內部經費投入”、“R&D人員全時當量”分別來衡量資金投入以及人力投入。
企業規模(size)。企業規模是衡量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Schumpeter提出的“熊彼特假說”表明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其創新能力也隨之增強〔21〕。本文選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與工業企業單位總數的比值衡量企業規模。
所用數據均來自2010~2016年《中國環境統計年鑒》《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為了消除價格因素對計量結果的影響,本文借鑒朱平芳等構造的R&D價格指數,對“R&D經費內部支出”進行平減,其公式如下:R&D價格指數=0.55×消費價格指數+0.45×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22〕。式中使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對工業企業資產總計進行平減。
三、實證分析
本文運用stata13.0對模型進行估計。在對門檻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前,首先確定了門檻個數,進而確定具體的模型形式。本文分別從單一門檻、雙重門檻和三重門檻的假設條件出發,以環境規制(ER)為門檻變量和解釋變量,技術創新(cre)為被解釋變量,分別對清潔型行業和污染型行業進行門檻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清潔型行業分別在1%、5%和10%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單一門檻、雙重門檻和三重門檻的檢驗;污染型行業分別在5%、1%和10%的顯著水平下通過了單一門檻、雙重門檻和三重門檻的檢驗。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本文運用雙重門檻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兩個門檻值γ1和γ2的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為了得到更加精確、客觀的回歸結果,本文采用考慮了異方差的穩健標準方法對雙重門檻模型進行回歸,得到的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從表3和表4可以得出如下幾個結論:
(1)在清潔型行業和污染型行業中,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不斷提高,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系數呈相同的變化趨勢。對清潔型行業而言,當環境規制強度小于第一個門檻值0.223時,影響系數顯著為負數(-1.115);當環境規制強度跨越第一個門檻值0.223但小于第二個門檻值0.257時,影響系數變大但仍為負數(-0.769);當環境規制強度跨越第二個門檻值0.257時,影響系數繼續變大并由負數轉變為正數(0.778)。對污染型行業而言,當環境規制強度小于第一個門檻值0.326時,影響系數顯著為負數(-0.857);當環境規制強度跨越第一個門檻值0.326但小于第二個門檻值0.828時,影響系數變大但仍為負數(-0.553);當環境規制強度跨越第二個門檻值0.828時,影響系數繼續變大并由負數轉變為正數(0.808)。由此可以看出,在兩類企業中,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之間均先呈折線,后呈“U”型關系,當環境規制達到一定強度時,它對技術創新有激勵作用,此時“波特假說”成立。
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之所以呈這種關系,筆者認為可能是以下原因:企業在政府環境規制政策的壓力下,首先會從環境污染的末端出發,增加用于污染治理的資金以滿足政府對污染物排放的要求,這一行為對用于技術創新的資金產生擠出作用。隨著資金投入的減少,企業的技術創新受到抑制。從回歸結果上看,在清潔型行業和污染型行業中,資金投入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均顯著為正的,并且系數都較大,即研發資金投入顯著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不斷加大,企業的總成本不斷增加,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會嘗試從污染治理的技術出發,通過治污技術的創新來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從而降低總成本。此時,該行為對用于技術創新的資金的擠出作用將會減小,但對技術創新仍有抑制作用。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繼續提高,當其超過“U”型曲線“拐點”時,無法接受過高環境規制的小規模企業會逐漸退出市場,留下創新能力較強的大中型企業,行業整體規模擴大,市場集中度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加強。回歸結果顯示,在清潔型行業中行業規模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顯著為正數,在污染型行業中行業規模對技術創新的影響雖不顯著,但系數仍為正數,說明行業規模的擴大,整體上會促進技術創新。不僅如此,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不斷提高,治污技術創新的邊際效用不斷下降,這將會對企業技術創新形成“倒逼機制”,使得企業將目光轉向通過生產技術的創新來降低污染整體排放、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在增加收入的同時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獲取更多利潤。
(2)在清潔型行業與污染型行業中,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第二個門檻值存在明顯差異,即其“U”型曲線拐點存在較大差異。清潔型行業中“U”型曲線拐點處的環境規制強度為0.257,而污染型行業為0.828。這說明了清潔型行業較污染型行業更早跨越“拐點”,即清潔型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對環境規制提高的反應速度比污染型行業快。
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個:(1)在一個行業中,固定資產投入的比例大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技術調節成本的大小。當環境規制強度增加時,固定資產比(固定資產總額/資產總額)越大,通過生產技術調節來降低污染的成本越高,對環境規制容忍度就越高,資源配置的扭曲程度越強〔23〕。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的數據,2015年各清潔型行業的平均固定資產總額約為6465億元,各污染型行業的平均固定資產總額約為13931億元,污染型行業的固定資產總額約為清潔型行業固定資產總額的2倍多。圖1為兩類行業的固定資產比,結果顯示除個別行業外,污染型行業的固定資產比明顯高于清潔型行業。在清潔型行業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較小,技術調節成本較小、設備更新相對較易,因此當面圖1清潔型行業與污染型行業固定資產比對不斷提高的環境規制時,企業能夠較快地進行技術創新;在污染型行業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較大,技術調節成本也較大,企業面對不斷提高的環境規制要求時會優先從治污投資出發增加治污成本,從而擠占創新投入,因此污染型行業的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的反應較慢。(2)從各行業特性出發,以生產資料制造業、設備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等技術密集型行業組成的清潔型行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以石油、金屬、化工等重工業組成的污染型行業污染排放量大但治污能力強。因此當面臨環境規制加強時,污染型行業能承受的強度較大并傾向于治污技術的創新,而清潔型行業則傾向于通過生產技術的創新來減少污染排放。
(3)根據門檻檢驗結果,本文以2015年各行業的環境規制強度為判斷標準,將研究的34個行業按照環境規制強度進行分組(見表5)。在低、中規制組中,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之間呈負相關;高規制組中,環境規制和技術創新之間呈正相關。由表5可看出,按照環境規制強度分組,清潔型行業與污染型行業的分布存在明顯的行業異質性。截至2015年,清潔型行業集中分布在高規制組,而污染型行業集中分布在低規制和中規制組。
四、結論與啟示
本文運用面板門檻模型,采用2009~2015年工業分行業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和啟示:
(1)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呈“U”型關系,政府應適度加強環境規制強度使其盡早跨越拐點,在控制環境污染的同時激勵企業技術創新,進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與綠色發展的“雙贏”。
篇4
3月16日,聚焦“智能時代?數字經濟”這一主題,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指導、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17中國IT市場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年會全方位解讀了業界的關注焦點――如何把握IT創新驅動產業融合,敏銳洞察產業新趨勢;如何依托新模式構建產業新生態,準確把握數字經濟新機遇;如何借助智能技術拓展平臺型應用,全面提升服務新能力。
智能時代來臨
數字經濟創新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盧山蒞臨大會并致辭,明確指出基于數字化、網絡化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智能時代全面來臨,以移動通信、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興技術成為新的引擎,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已經從提升勞動生產率和效率的輔助角色,快速演變為基礎創新和創造的使能者,推動社會步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融合創新,不但對既有經濟模式形成顛覆重塑,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且催生了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數字經濟2030:
產業躍升的中國戰略
會上,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峰,發表了題為《數字經濟2030――產業躍升的中國戰略》的主題演講。他指出,2016年G20峰會提出的“數字經濟”,為IT產業未來10至20年的演進提出了新的方向和目標。
基于未來世界所具備感知、智慧、行動和進化的特征,生態進化的數字經濟2030將呈現全新智能設施――萬物互聯、全新驅動要素――數據核爆和全新交互模式――業態新生三個層面的變化;并產生產業融合、秩序重構和角色轉化三個方面的影響;從而催生接入、數據和新生三個方向的機會,接入的機會在于海量的“端”、豐富的形態和巨大的市場,數據的機會在于海量的“端”引發數據核爆、改變產業結構和未來業態。
匯聚權威專家
熱議時代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沈昌祥,美國硅谷排名第一孵化器創始人史蒂夫?霍夫曼和東方證券研究所所長陳剛,分別深入闡述了ICT演進與創新、可信計算、未來黑科技與硅谷獨角獸以及新興產業投資。IBM、甲骨文、英偉達、華為、浪潮、阿里巴巴、360、用友、東軟、紫光西部數據、山東易華錄等國內外知名IT企業,以及宿州高新區、杭州蕭山區等重點園區領導等共聚一堂,圍繞云計算、大數據、企業數字化轉型、智慧城市、智能園區建設、共享數字經濟等領域,通過主題演講和高峰對話,密切關注智能時代的技術機遇,深度解讀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模式創新,共同探討中國IT市場新價值。
篇5
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是工會組織服務于企業中心工作的有效途徑,是進一步開發職工智力資源和創造潛能的有效舉措。在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形勢下,按照全總工會十六大提出的進一步加強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引導職工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建功立業,應是各級工會必須著力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結合實踐,談談對新形勢下推進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的認識和思考。
一、擴大創新活動的內涵,使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更具生命力。
開展好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有利于提高企業職工的創造力,提升企業的發展水平,促進企業的發展速度,也是企業保持穩定向前發展的重要保證。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以勞動競賽、技術革新、“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議、金點子、技術攻關、職工素質提升為切入點,著重圍繞企業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節能降耗、以及對工器具、工藝技術等方面的改進和革新。
二、開發職工創造力,培養職工創造精神。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主要是靠自身的創新能力,也就是企業的創造力。企業創造力的源泉蘊藏在廣大職工中,廣大職工是創新智慧和方法的提供者,職工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開發職工的創造力,要重視一線職工的創新能力,教育職工立足工作崗位搞創新,及時選準創新主題和重點,確立創新目標和計劃,確定主攻方向,充分調動廣大職工在技術應用、工藝創新、產品研制、設備調試等方面攻關克難的積極性,才能將更多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三、抓好“四個結合”,構建職工技術創新平臺。
1、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要與職工隊伍建設結合起來。把提高職工隊伍素質、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創新要求的職工隊伍,作為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內容,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和導師帶徒活動,選樹各種技術標兵、技術能手、“金牌員工”、“優秀班組長”等,運用經濟技術創新這個有效載體,為職工搭建多層次學習、交流和創先爭優平臺。
2、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要與技術革新、合理化建議活動緊密結合。在全體職工中廣泛開展學一門新知識,掌握一種新技能,創造一項最佳操作方法,提一項優秀合理化建議,改革一項新工藝,刷新一項新紀錄等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特別要對QC活動、合理化建議、選題攻關等活動進行安排部署,扎實做好技術創新項目、合理化建議的收集、篩選、歸類、評審等基礎性工作。
3、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要與勞動競賽緊密結合。把勞動競賽活動作為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一個有效載體,拓展競賽的內容,加強競賽的日常管理和過程管理,號召廣大職工在勞動競賽中“提出一項合理化建議”“形成一項技術創新成果”“總結出一套先進操作法”“申請一項技術專利”,確保勞動競賽目標全面完成。
4、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要與加強標準化班組建設活動結合起來。深入開展“五型班組”創建活動,開展優秀班組、“金牌班長”、“優秀員工”評選,對評選出的優秀員工進行表彰獎勵,通過班前會、政工例會等形式,組織開展班組學習、班組建設經驗交流和班組優秀創新成果等。
四、加強“五個機制”建設,推進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深入開展。
1、建立引導機制。堅持每年召開經濟技術創新工作大會,安排布置群眾性技術革新活動重點工作,確立技術攻關、科技研發課題,簽訂目標責任書,通過層層發動,利用文件、會議、簡報、宣傳欄、櫥窗等多種手段,廣泛宣傳開展創新活動的重要意義,樹立人人都能創新,人人都會創新的理念。
2、建立管理機制。建立“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類指導、專業評定”的工作機制,實行工會牽頭抓、專業部室配合抓、車間直接抓的工作機制,建立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工作管理流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形成管理有系統,制度有保證、激勵有政策的運作局面。
3、建立培訓機制。職工隊伍素質的高低決定著活動的質量和水平,工會要把以“創爭”活動為契機,堅持開展“每日一題”崗位練兵和技術培訓活動,開辦各類培訓班,設立崗位練兵臺、題板、題庫,定期對崗位練兵活動開展情況跟蹤檢查。
4、建立評價機制。完善職工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加大職工技術創新獎勵力度,職工金點子、合理化建議由基層班組隨時征集登記,車間分會當月進行評審和獎勵,企業半年及年底統一評審表彰,對在創新工作取得優秀成績的職工在職位晉升、技師評聘等方面給予加分等等,調動職工的學習和創新熱情。
5、建立激勵機制。設立專項創新獎勵基金,采取直接與工資掛鉤等形式,對取得創新成果的職工按其創造的效益給予物質、升職晉級獎勵。在精神獎勵方面,可采取大會表彰、頒發榮譽證書、張榜公布,或用職工的名字來命名技術創新成果,以促進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深入持續開展。
篇6
一、認真領會各級工會組織精神,高標準定位
各級工會組織“關于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作安排意見”下發后,公司工會高度重視,積極謀劃,確立了三個領先目標:一是在黨工共建活動中技術領先;二是在科技興礦課題攻關上技術領先;三是在愛崗敬業創效益上科技領先。圍繞這三個方面,工會出臺了《錢家營礦業公司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創建安排意見》和《錢家營礦業公司“學練比聘”活動實施辦法》,從動員和發動職工學技術用技術入手,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細化職工學技術用技術活動的程序和方法。為此,我們將群眾性的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作擺到了公司總體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
1、公司工會牽頭,制定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實施辦法。針對公司各專業安全、生產和經營實際,搞好活動前的調查摸底,分專業制定了公關課題,并拿到公司黨政工作會議上進行專題討論,進行立項。
2、在獎勵政策上,公司從職工經濟技術創新的作用考慮,凡是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成績的,在獎勵政策上,除了上級獎勵外,公司加大一倍的標準進行獎勵,將技術創新工作作為一項長效機制來抓,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職工學技術、用技術的積極性。
3、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政策導向,制定發展規劃和總體部署,強調創新工作的關鍵點在于基層單位的落實上。為此,我們積極發動基層工會搞好技術創新工作,制定本單位的創新工作方案,積極發現技術人才,由單一作戰,拓展到團隊作戰,凝集技術尖子們的集體智慧和力量,把生產、安全的難題作為攻堅克難的議題,組織團隊攻關,發揮技術優勢,將科技興礦的勢頭推向高峰。
4、拓寬職工外出學習、參觀借鑒經驗的空間,為職工提供學習技術和實施技術創新的空間。
5、會同公司生產技術部等部門專業人員對各單位的技改立項進行審核和評定,用統一的標準制約技術創新工作不流于形式,力求實效。
二、確立中心,重點突破
在經濟技術創新工作上,我們重點把握讓那些真正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和人才站到引領位置,確立以先模引路的形式,注重技術優勢的發揮,首先確定了開拓專業的技術創新技術推廣,始建了王寶貴經濟技術創新工作室。
2009年10月,工會創建了以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王寶貴命名的公司第一個機電創新工作室――王寶貴井下機電創新工作室。該工作室有創新團隊成員10人,主要從事硬巖巷道進尺機電設備檢修急難問題解決、機電設備技術改造與創新工作。工作室創建以來,在機電設備性能改進上取得了明顯成就,大大提升了公司機電設備的生產效率和安全性能。迄今,先后完成了26個技術創新項目,這些創新項目在生產實踐中的投入與應用,有力推動了安全高效礦井建設進程。他們發明了《斜巷絞車松車自動帶電連鎖裝置》成功實現了斜巷運輸帶電松車,徹底解決了斜巷運輸絞車松車速度快、緊急剎車易斷繩跑車導致惡性事故發生的難題,依靠技術創新提升了斜巷運輸的安全保障能力;發明了《水幕與噴漿機電氣閉鎖裝置》實現了噴漿機與水幕霧化的閉鎖聯動,達到了噴漿機噴漿時水幕霧化隨即打開,水幕不噴霧噴漿機不噴漿的閉鎖效果,解決了多年來噴漿過程中產生大量粉塵危及職工身體健康的難題,以上兩個項目均獲得了國家專利,填補了國內該項技術空白,并在煤礦得到廣泛推廣與應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工會建立素質提升工程管理體系,打造技術興礦團隊。
1、將職工素質提升工程擺到重要議事日程。本著黨委領導、工會實施的原則,組建了組織領導機構。各基層區科也分別建立了由黨政工團負責人組成的活動領導小組,并制定了本單位階段性的工作安排。公司自上而下形成了完整的穩步實施、暢順推進的素質提升工程管理體系。公司工會按照統一安排,組織各種比武、先進操作法以及“五小”創新建議征集、匯總和提煉,使我公司職工提素質活動目標明確,責任清楚,組織到位,有序協調、沒有空檔,逐步走向了秩序化、規范化。
2、為全面提升職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我們本著“分步實施,扎實推進”的原則,以“學、練、比、聘”為載體,全面推開提素質活動。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種。
首先,開展集中技術培訓。公司工會與組織人事部培訓中心聯合制定了全年培訓安排,依托“五大培訓基地”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公司28個基層區科30多個工種進行了專業技術培訓。
其次,為了給職工學習創造好的條件,給每個基層單位工會投資購買了10種500多冊各類技術書籍,建立了職工學習書屋,為職工自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最后,我們采取理論培訓與實物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對照設備、開關、儀器、儀表等進行實物教學。每年,組織實物演練教學24場次,參加人數達近千人次,大大提高了職工的技術技能素質。
篇7
進十強”和推進區域化特大城市建設的發展目標。
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是職工技協發揮優勢、服務大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市職工技協以職工創新成果獎評選為契機,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要求,不斷夯實基層職工技協組織基礎、擴
大組織規模、整合組織資源,充分發揮黨員職工骨干在經濟技術創新工作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及職工技協組織優勢,引領廣大職工積極開展職工科技創新活動,不斷提升職工技能素質及創新能力。
一是以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為平臺,積極引導基層職工技協組織開展技能大賽、技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職工樂意、企業歡迎的技能競賽活動。
二是以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為目標,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協作、發明創造等技術創新活動,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力求在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實現“新跨越、進
十強”中發揮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全市全市共開展技術攻關、技術協作3962項;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515項;技術開發63項;技術轉讓36項;技術咨詢879項;技術服務1657項。
三是積極配合市總經濟技術部組織實施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選表彰工作。自2010年以來,先后組織了兩屆職工創新獎評選表彰工作。共有672項職工創新成果參加評選,先后有160項成果獲得市政府表彰
。其中,波林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兩個職工創新成果還榮獲了第六屆“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金獎,充分彰顯了職工一流的創新能力。
四是注重“三個結合”(把普遍提高職工技術素質與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相結合、把集中培訓與崗位練兵相結合、把職工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相結合)以提升職工科技創新能力和學習新知識、新技
術、新工藝、新方法為主要內容,通過“名師帶高徒”、“比學趕幫超”等創先爭優等活動,努力培養一批適應技術進步要求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高技能人才。2011年,全市各級職工技協組織共
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91期,培訓職工4882人次,153人取得不同等級職業資格技能證書。
篇8
中國北車集團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始建于1899年,是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中唯一一家既能研制和檢修大功率交流傳動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又能研制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大功率中速柴油機的企業。內燃機車市場占有率一直居于同行業第一位,電力機車研制能力居于領軍者行列,“機車搖籃”美名享譽海內外。
這家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大型機車制造企業,為共和國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也是大連工人運動和全國職工合理化建議活動的發祥地。
立足新起點 謀劃新思路 創造性地開展工會各項工作
近幾年,正是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發展史上的改革和創新發展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如何充分發揮群眾組織的引領作用?如何服務發展大局,維護職工權益,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工會工作者認真思考和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立足新起點、謀劃新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會各項工作。”許濱主席一語擲地,“必須密切聯系職工、竭誠服務職工、推動工作創新。”
在創新發展和竭誠服務的責任感的驅使下,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工會在中國北車股份公司工會的指導下,在公司黨委的領導和行政的支持下,緊緊圍繞公司發展大局,根據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新特點,不斷創新和發展公司工會工作。
打鐵先要自身硬。公司工會首先從加強自身建設抓起,促進工會干部轉作風提素質。他們加強工會干部隊伍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不斷增強工會干部的責任意識、宗旨意識和使命意識。他們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重點圍繞服務公司深化改革、促進職工全面發展、提升工會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開展調查研究,早立項、勤調研,確保調研成果的質量與水平。他們組織工會主席和工會委員培訓,強化業務知識、法律素養、溝通協調、應對突發事件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不斷提高工會干部綜合素質。各基層工會按照“組織建設好、活動開展好、制度落實好、權益維護好、工作效果好”的五個建家內容,扎實推進工會“職工之家”建設。他們把服務職工、維護職工權益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密切聯系職工、竭誠服務職工,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工會工作建設。通過加強自身建設,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工會面貌換然一新。
用心服務是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工會工作者最核心的要求,干成事則成為他們的工作動力和自覺行動。走進公司工會,看到的總是他們忙碌的身影,每個人都在用心工作……
搭建職工發展平臺 促進職工技能提升 激發廣大職工的創造活力
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推進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職工發揮自身創造性的舞臺。為更好地推進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他們打造職工經濟創新平臺,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培訓、技術比武、群眾經濟技術創新活動。
這是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工會深化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大手筆。
――2012年,他們組織開展了公司第三批職工先進操作法評審工作,廣泛開展立項攻關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全年組織職工開展技術含量較高的攻關項目91項,有質量的合理化建議282項。毛正石等25名職工獲大連市技術創新榮譽稱號和創新成果獎。承辦并組織職工參加遼寧省首屆“技師杯”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暨全國第四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遼寧賽區選拔賽,公司代表隊勇奪鉗工比賽團體和個人冠軍,并獲大賽突出貢獻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零字工程”競賽活動,公司工會榮獲2012年度大連市“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獎。公司榮獲中國北車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先進單位,5個職工創新項目獲創新優秀成果獎。
――2013年,他們抓住工作重點,繼續深入推進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各級工會組織堅持把產品質量作為工作重點,通過提高合理化建議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圍繞產品質量開展立項攻關、抓好職工先進操作法的推廣應用等途徑開展活動,為公司持續發展增添內生動力。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扎實有效開展了“質量零缺陷”合理化建議、立項攻關專項活動,有力地促進了職工創新活動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共組織完成了184個攻關項目,實施了406個合理化建議。成立“毛正石、刁培松勞模創新工作室”,充分發揮其在專項活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催生了如“整鑄氣缸蓋工藝攻關”等一批優秀項目。深入開展“安全生產零字工程”競賽活動,公司榮獲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授予的2013年度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稱號。
――2014年,他們結合公司生產經營實際,抓住生產經營重點難點,著力開展“班組質量零缺陷”、“保增長、擔指標、促發展”等主題創新活動,使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更好對接生產,更好地服務經營,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生命力。為了鼓勵職工勇于創新、大膽創新,公司工會在第四批職工先進操作法評選過程中加大激勵政策,即被評為公司第四批職工先進操作法的優秀項目由公司工會和人力資源部共同頒發項目獲獎證書,并以此作為職工職業技術資格晉升和勞模等先進人物評選的重要依據和優先條件,同時在公司技術人才、專家的評選中優先予以推薦。加強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在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運行過程中,公司工會始終高度關注,科學管理,支持發展,促進其充分發揮作用,形成影響力、輻射力。2014年7月,“毛正石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的《整鑄汽缸蓋工藝攻關》項目在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福建省總工會承辦的2014年第九屆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展中榮獲銀獎。這是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自成立以來推動職工積極參與區域性、行業性經濟技術創新交流學習活動所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
2014年,對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工會來說,是經濟技術創新的收獲年。公司榮獲大連市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鑄鍛分公司鑄造車間高級技師毛正石、柴油機公司機械二車間高級技師萬傳廣榮獲大連市技術創新能手稱號;柴油機公司總裝車間高級技師凌元完成的《265柴油機線路防護罩設計》、城鐵分公司高級技師黃中躍完成的《鋁合金車體福克加工中心夾具》等22個項目被評為大連市群眾性技術創新優秀成果。
這是一份份艱辛的付出,更是一份份可喜的收獲!
在打造職工經濟創新平臺的同時,他們還著力打造主題勞動競賽、保質量保安全和職工技能大賽等三個特色平臺。開展的“班組質量零缺陷”勞動競賽活動,使勞動競賽向質量工作延伸、向班組單元融入、向生產一線職工貼近,有效地調動了職工參與勞動競賽的積極性,促進了公司產品質量提升。“班組質量零缺陷”勞動競賽活動得到公司黨政的高度認可,也得到了來公司調研考查的國務院領導的肯定。2014年9月9日,國務委員王勇到公司考查調研時還特別強調,“生產關鍵在質量,質量在班組”,對公司工會開展的“班組質量零缺陷”勞動競賽給予贊許。
為了助推公司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和主營業務收入站穩定增長,公司工會建立并持續發揮工會組織“保質量、保安全”三項機制作用。在貫徹職工代表質量安全巡查機制上,公司工會堅持定期組織從事質量、安全技術等專業技術人員的職工代表成立督查組,開展質量安全巡視活動,發現隱患,督促整改。堅持開展“查身邊隱患,保職工安全,促公司發展”等專項活動,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大大提高。公司工會連續兩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授予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單位榮譽稱號。
公司各級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工會的組織優勢和工作優勢,積極搭建職工成長成才的階梯,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職工技能大賽。技能大賽成為職工提升技能、展示才華的重要平臺,激發出廣大職工的創造活力。在職工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的電焊高級技師于靜,榮獲大連市勞動模范、中國北車集團十大杰出女性等稱號。于靜就是在職工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的代表人物,和于靜一樣在職工技能大賽中脫穎而出的還有很多職工。
大連機車輛有限公司工會以創新工會工作為主線,深化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搭建職工職業發展平臺,開展建功立業勞動競賽,全面促進了職工技能提升,凝聚了職業的創造力量,在全面深化公司改革發展中體現了工會新作為。
盡心竭力服務職工 塑造職工之家品牌 當好職工群眾的貼心人
大連機車輛有限公司有在職職工9000余人,要滿足職工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困難重重。然而,在服務職工的責任驅使下,工會工作者在服務職工的崗位上做出了艱苦的努力。他們把服務職工、維護職工權益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下大氣力,用心服務,切實做好關愛職工服務職工工作。
為了讓職工感受到“職工之家”的溫暖,公司工會領導達成共識:“從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角度出發,去認識開展送溫暖工程的重要性,就能更加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地開展送溫暖活動。堅持服務職工理念,堅持維護職工權益,就一定能將送溫暖工程這件好事辦得更實,把實事辦得更好,使廣大職工在溫暖道路上走得更加有力。”
在中國北車股份公司工會的指導下,在公司黨委的領導和行政的支持下,他們緊緊圍繞公司發展大局,把為職工解困,為公司分憂作為工作目標,規范運作模式,加大投入力度,豐富幫扶內涵,使送溫暖工程真正成為充滿愛心、充滿陽光的民心工程。
為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他們構筑有效屏障,不斷豐富內涵。堅持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要求,緊緊依靠黨委的領導和行政的支持,高度重視送溫暖工程,始終把解決職工困難問題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從公司的實際出發,先后制定和實施了困難職工檔案管理制度、職工互助合作保障制度、困難職工生活補助制度、女職工溫暖工程基金管理使用制度、職工健康療養制度、領導干部聯系困難職工等一系列送溫暖工作制度,形成了嚴格的制度管理體系,確保職工送溫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為了拓展服務職工的領域和內容,他們強化“五個工程”體系建設,即:扎實開展“溫暖送千家工程”、積極創設“職工互助合作保障工程”、認真開展“困難職工救急濟困工程”、真情開展“連心扶助結對子工程”、精心開展“金秋助學”聯動工程。將扶貧幫困送溫暖工程做為服務職工活動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載體,在開展“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中促進扶貧幫困送溫暖工程扎實開展,在開展扶貧幫困送溫暖工程中促進“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深入推進。為推動送溫暖工程的大力實施和規范化運行,公司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并始終保持這些制度與社會發展和變化的實際相符合,堅持從制度改進入手,推動送溫暖活動能夠得到持續發展。如在開展職工互助合作保障工作中,公司工會注意調研分析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資金籌措制度、調整提高補貼標準、科學規范實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微機管理職工互助合作保障辦法的運行機制。公司工會還特別注重活動的宣傳功效,讓“有病人幫我,無病我幫人”的團結友愛精神在公司范圍內廣為傳播,廣為接納。
為使工會服務困難職工工作做實做細,他們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實行網絡化、動態化管理。每年,公司工會都要對困難職工家庭情況進行定期調查,建立困難職工的“六清”檔案(家庭成員清、收入情況清、致困原因清、身體狀況清、個人專長清、幫扶措施清),按照標準界定特困、重困和一般困難職工,形成規范的困難職工檔案,并且將所有在檔的困難職工全部納入全國工會聯網的全國工會困難職工檔案系統。同時,通過加強動態管理,使困難職工全部納入工會組織的服務和幫助之下。
在探索建立竭誠服務職工長效機制,打造送溫暖工程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同時,他們進一步認識到,送溫暖工程要創新,要發展,要貼近企業實際,滿足職工需求,就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為此,公司工會堅持理念創新驅動,在實施職工互助合作保障工作過程中,提出了職工互助合作保障機制要向集體企業拓展的工作思路,即以分廠為單位,以集體制職工為對象,建立集體企業職工互助合作保障機制,以緩解集體企業職工就醫壓力,幫助他們分憂解困。這一舉措得到公司黨政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也贏得了廣大集體企業職工的熱烈歡迎。
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真心實意為職工熱情服務,盡心竭力為職工排優解難。”這是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全體工會干部的座佑銘。許濱主席認為,職工是企業的主人,工會要帶著對職工群眾的愛去做好工作,只有把職工群眾作為自己的親人,滿腔熱枕地為職工群眾服務,滿足職工群眾的需求,才無愧工會是職工之家的稱呼。
正是憑著這股對職工高度負責的工作精神,正是憑著這種對職工關心愛護的特殊感情,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送溫暖活動成為暖人心、聚力量、促和諧的民心工程,也成為公司工會竭誠服務職工的一個響亮品牌。工會組織讓職工感受到“職工之家”的溫暖,從而贏得了職工群眾的廣泛贊揚和社會各屆的好評。
創新工作新思路 推進文化建設 建立職工文體活動自主管理機制
近年來,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工會努力發展富有時代特點、符合職工需求的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堅持開展職工文化促進行動,精心策劃開展傳承機車文化、機車傳統、機車精神的職工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較好地發揮了“文化建設為了職工,文化發展依靠職工,文化成果惠及職工”的效果與作用。
大連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文體協會成立于2009年12月17日,至今已走過近五個年頭,由成立之初的九個單項文體協會,發展成現在14個單項文體協會。每個協會固定會員有百人左右,整個文體協會會員達幾千人。文體協會是公司工會為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探索成立的文體活動由職工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文體組織,打破了文體活動過去自上而下組織的老套路,改變成為現在自下而上由職工群眾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新做法。實現文體活動職工自我組織、自我管理,增強了工會組織的活力,滿足了職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深受職工的歡迎。文體協會自成立以來,開展各類活動800多次,職工參與次數達80000余人次,極大地豐富了職工的文化體育生活。
在探索建立職工文體活動自主管理機制實踐中,公司工會為職工自主開展文體活動提供支持,創造條件搭建四個平臺:一是借勢而為,有效發揮協會的特點功能。二是物力支持,給予職工文體活動以必要財力保障。三是開辟文體網站,展示協會風采,拓寬宣傳平臺。大連機車職工文體網站--“風景這邊獨好”日益成為公司工會、公司文體協會,及廣大職工展示工作作為、工作成果、精神歲月的極好平臺。14個協會都建立了標準化的工作頁面,各協會及時在網站上舉行活動的通知通告和開展活動情況的信息,公司工會也有效利用這個平臺,將各級工會組織開展的工會活動到網站上,供各級工會組織和各協會進行交流學習。日前,文體網站的點擊率逐年提高,已由最初的300余次提高到現在的3000余次,如今年公司工會組織文藝小分隊下基層送演出視頻,點擊達到8000余次。四是加強督導考核,做到科學管理。
篇9
一、充分認識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重大意義,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
1、大力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是進一步加快我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步伐,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展示職工技能提升職工素質,推動產品質量升級,促進企業增效節能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建設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2、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先后出臺《市職工素質提升工程五年規劃》、轉發《市工會2009—2012年發展綱要》、頒發了《市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勵暫行辦法》,組織開展首屆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獎評選表彰活動,重獎職工技術創新成果項目,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職工的創新熱情。
3、各級工會組織和相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重要意義,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廣泛組織和動員職工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為跨越式發展和區域性現代化濱湖特大城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深入組織開展群眾性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全面提升職工隊伍整體素質
4、以提升職工技能素質為目標,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市科技局(知識產權局)將職工技術創新納入全市創新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落實職工技術創新目標。以企業為創新主體,全面推進職工素質工程建設,鼓勵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學習創新。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扎實做好多層次、多專業、多門類的技能創新培訓,把技能創新培訓同傳經授業、名師帶高徒結合起來,把技術創新培訓與職工技能創新實踐結合起來,進一步調動廣大職工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動力。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工人技師、技術工人、能工巧匠的作用,大力開展拜師學藝、結對子活動,挖掘職工中的絕活、絕招、絕技,做好傳、幫、帶。市總工會匯制職工技能比賽目錄和規劃,廣泛扎實開展群眾性的技術練兵、技術比武及行業性的技能比賽活動,對在全市組織的技能大賽中,理論、實際操作獲得成績優異的選手和行業系統技能大賽單項前六名選手、企業(集團)技能大賽單項第一名的選手,由市總工會授予“市職工技術標兵”、“市金牌職工”榮譽稱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以上獲獎選手給予晉升(或申報)高一級技術職稱等級。選樹一大批技術能手、技術標兵和金牌職工,推廣一批先進操作(工作)法,大力培養技能人才,提升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5、以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選活動為平臺,廣泛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市總工會及各級工會組織要廣泛組織職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把職工技術創新活動與產、學、研有機結合,為職工技術創新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吸收消化國內外先進技術,促進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在企業內部轉化。緊緊圍繞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方面環節大力組織職工開展技術攻關創新活動。鼓勵職工在創新型發明創造、節約型工藝技術改造和加快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每兩年開展一次全市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選表彰工作。對于在職工創新成果評選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職工,給予相應的表彰獎勵,經費由市財政從自主創新專項資金列支,并根據成果不同,由市總工會分別授予“市五一勞動獎章”、“市金牌職工”等榮譽稱號;特等獎項目牽頭人在同等條件下作為“市勞動模范”候選人優先推薦;對獲獎的技術工人,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或申報)高一級技術等級證書。在職工中持續開展“六個一”活動,即學習一門新技術、提出一項新建議、創造一項新成果、推廣一項新工藝、開發一種新產品,創新一項新記錄,使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化為廣大職工崗位成才的自覺行動。
6、以加強職工技協組織建設為基礎,大力開展職工技術協作活動。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農委、市商務局、市地稅局、市統計局、市科協等各級組織大力支持基層職工技協組織建設,為技協活動創造優良環境。發展和擴大職工技協會員,把勞動模范、優秀技師、能工巧匠、科技人員和管理干部吸收充實到職工技協隊伍中來,充分發揮職工技協專業分會作用,廣泛開展以技術攻關、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技術協作活動,創新活動方式,拓展活動領域,組織技協會員開展跨區域、跨行業的技術難題會診、工藝改造攻關等技術協作活動,提高技協會員服務意識,擴大技協組織影響力。大力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動,為項目對接牽線搭橋,努力促進創新成果轉化。
7、以創建節約型企業為主要內容,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增強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意識,把節能減排納入職工技術創新活動之中,從本行業、本單位實際出發,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開展以節能降耗、提高效率為內容的節能競賽、節能攻關、發明創造活動,開展“節約能手”、“節能標兵”、“節能班組”、“節能先進單位”評選活動。倡導低碳綠色生活,從節約一滴水、一滴油、一張紙、一度電、一方氣做起,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優良風尚,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貢獻。
三、建立和完善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協調機制,推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健康有序開展
8、成立市職工技術創新活動協調小組,成員由市總工會、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市統計局、市經信委、市農委、市科協、市職工技術協會等有關單位負責人組成,日常工作由市總工會經濟技術部、市職工技協辦公室共同承擔。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研究解決在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活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好分類指導工作。
篇10
在21世紀,企事業的成長與發展都依賴于人才資源,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就是知識,它是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各地,都有成功企事業單位的發展歷程來證明:在企事業中非常明顯的作用就是人才優勢。如美國的微軟公司,取得矚世成功的秘訣,就是它擁有了以比爾•蓋茨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術人才,他們既精通高新技術,又善于經營。新世紀企事業單位經營的成功,由此可見不僅要技術新、設備好、資金足、信息快,同時,更要依靠具體的高智慧的創新人才來運作,所以說當今社會,人才資源是企事業單位目前最寶貴的戰略性資源。創新活動是否能夠成功,獲得人才資源是關鍵,這就取決于企事業單位是否能夠培育和開發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資源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和社會實踐過程才能培育出。企事業要想跟上時展的步伐,就必須提前實施人才開發戰略,將人才的開發與培養規劃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中。企事業單位成功的秘訣是尊重知識、相信科學,培養人才;如果忽視知識,就會人才枯竭,這是失誤企事業的根源。因此,當前企事業必須營造出一種人才輩出的良好環境和運行機制,要促使企事業單位尊重人才、愛護人才、關心人才和重用人才,通過以上手段,就會激發廣大員工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智慧的追求,從而主動創新學習。在人才的選拔和任用上要打破學歷、資歷、地區界限,企事業單位要把具有真才實學的創新人才選拔到重要崗位上來,發揮出他們應有的作用;在這過程中,企事業單位還要重獎創新的有力人才,讓真正的智慧者成為富有者,在這方面要舍得花錢留住人才。通過“人才戰略”的實施,為企事業人才的失衡筑牢了一道防線,從而取得主動權,就不會出現人才斷層和人才空白,從而讓企事業單位不斷出現有效的活力和生機。在注重發揮“顯才”作用的同時,企事業更要注重“潛才”的培養和發掘。知識積累和獨創性思維來源于人的創新,只有不斷地為員工提供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機會,企事業單位才能培養其獨創性,“潛才”才能顯現。才能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企事業單位中的創新人才出來。美國微軟公司發展壯大的奇跡,代表了“人才開發戰略”的巨大成功。
2技術的創新
企事業管理創新的基礎是技術的創新,它是保證企事業長盛不衰的基本途徑,技術創新是指生產方式中引入的新的技術,即企事業中從開始投入產品到后來整個物質產品生產問世過程中所發生的變革。具體內容有:1)開始企事業獨自研發并自行開展的基礎理論與應用;2)研究出新的產品;3)對開發出來的新產品進行商品生產;4)用新技術與新商品去開發更大的新市場。因而可見,技術創新的直接體現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在市場領域的延伸和實現則是市場創新,毫無疑問的是,技術創新又依賴于科學研究活動的發展和科學成果的增長。就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向在發達國家企事業中而言,概括起來說其實就是緊緊圍繞產品創新這個要素,利用新設備積極開發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能源。很顯然,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重點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定是朝著促使產業結構向環保、省能源、省資源、高效、高附加值和知識集約化的方向在轉變。在今天科學技術和生產日益緊密結合成一條不可分割的鏈條時代,技術與產品創新的保證與前導已經是研究與開發了。最近幾年,國外企業界特別重視研究與開發創新,他們不斷加大經費投入研究與開發中,可在我們國內,企事業單位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卻不夠,投入到開發與研究的費用遠遠少于發達國家。因此說,若要謀求長遠發展,企事業單位就必須不斷更新技術。國內的一些企事業單位:如中興公司、華為公司、海爾集團、格力電器、聯想集團曾經就是憑借著技術創新一躍成為中國企事業界靚麗的明星企業。如今面對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只有進一步依靠科技進步,企事業單位才能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要圍繞企事業經濟效益這個中心不斷技術創新,檢驗技術創新成敗的標準是市場實現的程度。這點可以借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說過的話:我們制定政策時,不是先調查消費者喜歡什么商品,然后再投其所好去生產,而是以新產品去引導他們來購買進行消費。這就是依靠創新產品從而進行市場創新。企事業單位生產、發展壯大的支柱和騰飛的翅膀是新技術,同時它能直接轉化為生產力,給單位帶來經濟效益。取得成功的企事業單位,在其他條件相差不大的情況下,相互競爭取得勝負的關鍵就是它們是否采用了新技術來從事生產,有時在基本條件相差較大的情況下,競爭勝負的結果也是新技術是否采用。格力空調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在國內外多家公司搶占空調市場份額的你爭我奪的世界大戰中,通過空調變頻的技術創新,脫穎而出,發展壯大,并成為我國空調生產領域的龍頭老大,靠的就是一流的技術優勢。
3制度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