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稅務管理范文
時間:2023-03-27 17:18: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強化稅務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字】內部行政管理;稅務部門;稅務文化
一、引言
在稅務部門內部行政管理中,構建稅務文化,應該明確稅務部門內控機制建設的工作的內容與目標任務,促進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和推進稅務部門內控機制建設,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以下本文對此做具體介紹。
對于我國稅務部門,應該強化其內部行政管理工作,實現內控機制建設工作,構建稅務文化,不僅是反腐倡廉的制度基礎,同時也是建設黨風廉政的重要載體。強化稅務部門內控行政管理,可以完善相關制度建設,有效對稅務風險防控。并且還可以規范權力配置,切實保障稅務財政收入,真正實現“兩權”監督,防范廉政風險。同樣,強化內部行政管理,也可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提高稅務干部廉政水平,完善反腐工作機制,能夠圍繞稅務部門中人、財、物、權、錢、事等六個環節,全面整合稅務管理工作規程,監督每個執法環節與崗位,提高稅務部門中干部的廉政水平。同樣也可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使稅務部門可以“明確權責分配、正確行使職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保障納稅人權利,切實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取信于民,更好地服務社會。
三、當前稅務部門內部行政管理弊端
對于稅務部門在其內部行政管理中,應該正確認識稅務內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可以有效杜絕其管理弊端,以下對此做具體介紹。
1.思想誤區
稅務部門行政管理中責任不明晰,管理不全面、工作運行紊亂,重視稅收業務,忽視行政管理,導致工作人員在稅務行政管理中,不能有效做好管理工作,難以實現齊抓共管,降低稅務部門管理力度。
2.工作偏差
稅務部門的內部行政管理中,存在憑經驗辦事的弊端,沿襲傳統工作經驗習慣,憑主觀意志辦事,采取“求快”方法處理稅務事情,忽視工作質量。而且忽視平衡協調,忽視了系統管理的導向性。如在評先表優、獎懲處罰等方面,往往想盡可能的方方面面都兼顧到,從而忽視了行政管理的內在要求和輿論導向。
3.管理不足
人治管理、人情服從仍占一定地位。雖然有利于發揮其決策快、效率高、約束少的優點,但也有因“人治者”素質差異或不穩定,帶來了工作隨意性和局限性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效率。內部行政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強。雖然制訂出臺了許多新制度、新辦法,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不適用、不常用、用不好的現象。內部行政管理中的精細化管理不深,內部行政管理機制缺活力,對于內部行政管理中,其激勵評價機制還不全面,缺乏有效的激勵措施;還存在崗位職責不明、操作流程不優、管理措施不細、協調配合不當等問題。
四、淺析強化稅務部門內部行政管理的措施
1.強化思想引導
通過加強教育,讓稅務部門職工充分認識加強內部行政管理的防范風險意識,并且內部行政管理中對源頭治理的關注度,可以建設推進稅務懲防體系,在稅務部門樹立“防治風險、抓好管理、促進管理規范、提高人員上進水平”的管理理念,將監管力度加大到工作中的細節中去,使稅務監督可以貫穿在稅收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有效監督制約稅務內部行政業務管理工作中,降低實際中的行政執法風險與廉政風險這,實現內控建設目標。可以深入開展廉政文化建設主題活動,應用辯論賽以及知識競賽的形式,將廉政理念融入到工作之中,使廉政思想可以入腦入心。
2.完善管理制度
可以在內部行政管理中,完善稅務部門的崗責體系,落實稅務部門責任制度,科學配置稅務部門的權力,能夠全面排查風險,界定制約監督的重點,實現稅務部門工作的規范化與透明化;同時,明確崗位廉政責任,完善崗責體系明確稅務部門的權責、規范稅務部門管理流程、風險排查、完善稅務部門制度;還需要創新工作方法,以稅收信息化為契機,提高稅務部門稅收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完善稅務部門的人事管理系統與財務管理系統,實現對稅務部門每個崗位、環節的實時監控。
3.強化監督
可以完善稅務部門制度規范,內部行政管理中,可以發揮干部的積極性,維護內部行政管理制度的剛性,嚴格監督檢查,深化政務公開,公開透明運行,加大查處力度。同時也應該加強對稅務部門的基層紀檢監察隊伍的建設工作,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力量,提高紀檢監察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稅務部門內部控制監管的效果。
五、構建稅務文化的措施
稅務部門在內部行政管理中,應該強化構建其稅務文化,這樣可以提高稅務機關的服務意識,增強我國稅務部門的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其創新能力與服務水平。為有效適應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趨勢,優化構建稅務文化的措施如下。
1.明確稅務文化內涵
在稅務機關中,稅務文化不僅是組織文化,同時稅務文化可以引導稅務干部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可以樹立起服務理念,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稅務內部行政管理效率。在新形勢下,勇于創新稅務文化,創建服務型的稅務機關,打造我國內部行政部門的和諧稅務活動。應該明確稅務部門的稅務文化原則,堅持把稅務文化滲透到稅務部門中,形成稅務部門管理文化,實現稅務部門中各項管理活動中的良性互動。將文化建設應用到稅務部門的各項建設中,打造富有創造力、充滿人性化的新型稅務文化。
2.樹立稅務文化理念
在稅務文化構建中,首先,稅務部門應該樹立法治理念,必須做好依法治稅,依法行政的目的。同時,也要抓好對稅務部門稅收執法權的監督工作,防止稅務違法行為的發生,樹立文明稅收執法的機關形象。其次,還應樹立其稅務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務理念,通過優化辦稅手段,保障國家稅收、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強化形勢教育,強化觀念更新,立足科學化管理要求,跳出傳統行政事務的復雜繁瑣,找準規律實施人本管理,還要具備團結互助理念、學習理念以及創新理念,能夠建立健全稅務部門的各項學習制度,以創新的思維意識,增強稅務文化建設,提升稅務文化建設水平。
3.強化稅務文化宣傳
稅務部門領導應該高度重視,宣傳組織到位。在我國稅務部門中,建設稅務文化,對于稅務部門的領導層,既要在思想上對于文化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又要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應該積極倡導、親力親為,引導人們做好稅務文化建設工作。廣泛發動群眾,提高全體稅務人員的認識度,為稅務部門內部行政的其他成員,樹立起好的榜樣,認真的做好稅務行政管理活動,組織好各項活動,做到有備無患。
六、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稅務部門中,強化其內部行政管理工作,細分目標任務,構建稅務文化,建設節約型高素質人才精英,打造出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廉潔高效的行政隊伍,全面提升推動稅務部門整體行政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謝紅生.關于加強地稅部門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24(32):54-57
[2] 國稅系統預算定員定額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議[J].改革與開放,2013,14(12):76-77
篇2
關鍵詞:納稅服務 需求管理 研究
一、納稅服務需求及其發展趨勢
(一)納稅服務需求概述
納稅服務需求是納稅人在處理相關涉稅事宜時,依據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向稅務機關提出的合法合理需求。
依法納稅是納稅人的法定義務,稅務機關提供的所有服務都是為了幫助納稅人履行該義務。納稅服務需求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知情需求
納稅人有及時、全面、準確了解各項稅收法律、法規以指引、預測自己涉稅行為的需求。
2.辦稅服務需求
納稅人在處理涉稅業務過程中,有方便、快捷、準確辦理各項涉稅事項的需求。
3.權益保護需求
納稅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過程中,有申請稅務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和舉行聽證、提出涉稅投訴、舉報稅務違法的需求。
4.社會信任需求
納稅人有通過稅務機關對其納稅行為的公正評價產生社會信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的需求。
5.納稅援助需求
社會弱勢群體和在涉稅過程中有特殊申請的納稅人有受到納稅服務援助的需求。
6.其他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個性化特征的納稅服務需求。
(二)納稅服務需求發展趨勢
當前納稅人的需求千差萬別,呈多元化、層次化發展趨勢。
1.在服務載體需求上,納稅人可選擇的服務載體有稅務網站、服務電話、手機短信等,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大多數納稅人選擇網絡、電子等服務載體獲取新的稅收政策知識和納稅服務。
2.在服務形式需求上,當前納稅人渴望稅務部門改善多部門、多層級進戶的現狀,以最大限度減少納稅人的辦稅成本,營造一個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納稅環境。
3.在服務內容需求上,納稅人希望能夠通過更多的渠道便捷地了解稅收政策信息,希望稅務機關幫助企業搞好稅收籌劃,用活用足稅收優惠政策,盡可能多的提供風險提醒服務,減少非主觀故意稅收違法和征納爭議。
4.在服務程序需求上,納稅人期待稅務部門在程序上簡化辦稅手續,提高辦稅效率。
二、加強納稅服務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納稅服務需求管理是對納稅人涉稅服務需求進行有效收集、全面分析和快速響應的工作制度。其工作目標是通過建立健全“收集納稅人需求、分析納稅人需求、滿足納稅人需求”的快速響應機制,實現納稅人需求獲取渠道日益暢通,納稅人需求分析機制全面建立,納稅人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當前,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納稅服務需求管理在納稅服務工作中的突出地位,深刻領會建立納稅服務需求快速響應機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做好納稅服務需求管理是努力構建“始于納稅人需求,基于納稅人滿意,終于納稅人遵從”的納稅服務新格局的需要。滿足納稅人合理需求是納稅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某種意義上說,納稅人的合理需求是否得到及時、有效滿足,是檢驗納稅服務工作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標尺。
(二)做好納稅服務需求管理是解決好納稅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與納稅服務供給相對稀缺矛盾的需要。了解納稅人的需求,滿足納稅人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是目前納稅服務最迫切的工作。當前我國的納稅服務供給還不盡如人意,要解決需求和供給之間的矛盾,只有通過加強需求管理,以有限的服務資源來盡可能多的滿足納稅人的迫切需求。
(三)做好納稅服務需求管理是進一步改進和優化納稅服務工作的需要。提出需求和滿足需求是一個動態過程,了解納稅人的需求并設法滿足它,是稅務機關做好納稅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需要稅務機關在推進納稅服務的進程中,重視納稅人反饋,圍繞納稅人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差別化管理,提供針對。
三、加強納稅服務需求管理的幾點建議
近年來,稅務機關在滿足納稅人合理需求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成績也很明顯,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對納稅服務需求重視不夠;二是納稅服務需求搜集平臺及相關制度機制建設相對滯后,對納稅人訴求渠道整合不夠;三是對納稅服務需求分析工作做得不夠細致;四是納稅服務需求響應不夠及時,應對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和規范性存在許多不足。
納稅人需求的多樣性、層次性、差異性決定了納稅服務需求管理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我們只有正視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和完善,才能促進納稅服務工作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一)轉變需求管理理念,牢固樹立“始于納稅人需求、基于納稅人滿意、終于納稅人遵從”的服務理念。遵循建設服務型政府和和諧社會的要求,設身處地地為納稅人著想,滿足納稅人正當需求,以提高納稅人滿意度為目標,扎實做好納稅服務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納稅服務需求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納稅服務需求管理崗責規范,制定相應的工作流程、工作標準、責任追究、質量管理、監督控制等制度,推進需求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形成多層次、全方位、一體化的納稅服務需求管理格局。
(三)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進納稅服務需求快速響應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健全“收集納稅人需求、分析納稅人需求、滿足納稅人需求”的快速響應機制,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納稅人需求獲取渠道日益暢通,納稅人需求分析機制全面建立,納稅人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從而促進征納關系和諧,提高納稅人滿意度,最終實現納稅人自愿遵從稅法。建立納稅服務需求快速響應機制是收集、分析、滿足納稅人需求的必然要求,是做好納稅服務工作的重要基礎。
1.采取常態化收集與專業化收集相結合、日常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結合的方式,拓寬納稅人需求采集渠道,及時掌握納稅人需求的動態和重點。收集方法主要有現場采集、電話采集、稅企郵箱采集、12366熱線系統采集、稅法宣傳采集、納稅咨詢采集、辦稅輔導采集、稅企座談采集和調查問卷采集等。
2.細分采集納稅服務需求信息,采用科學方法加以整理分析,定期形成綜合性的納稅需求分析報告,供有關部門參考。各級納稅服務部門應組織專人對通過各種渠道采集到的服務需求,進行細致分解、歸集和整理,并采用科學方法,立足于解決納稅人普遍關心和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針對納稅人需求的變化,分析納稅人需求的重點,及時發現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提出應對措施和方法,為指導和改進工作提供依據和方向。
3.本著“本級收集、本級處理、誰分管、誰負責”的原則,積極響應納稅人各種合法合理需求,推進需求響應的及時化、效能化。對納稅人的個性化需求或緊急需求應及時響應,努力創造條件予以滿足;對納稅人的共性需求,應根據納稅人需求分析,發揮稅務機關不同層級的資源優勢和不同部門的職能優勢,做好有針對性的服務工作,改變納稅人“被服務”的現狀。對本地區本部門能處理的需求應及時給予解決;對需要上級部門協調解決的,及時向上級稅務機關反饋,并向納稅人做出承諾。
4.拓寬信息反饋渠道,將需求響應處理情況及時向納稅人反饋。各級稅務機關對需求的落實結果,由納稅服務部門通過各種渠道反饋給納稅人,反饋對象單一的,逐一進行反饋;涉及眾多納稅人的,應在網站、辦稅服務廳等公共場所公告反饋,讓納稅人及時了解稅務機關對其需求的重視和辦理程度。
5.強化監督平臺,
加強對納稅服務需求管理情況的指導與監督,杜絕在工作中不履行職責、推諉、敷衍、拖延的現象發生。
參閱文獻:
[1]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全國稅務系統2010―2012年納稅服務工作規劃》的通知 國稅發〔2009〕131號 2009年9月10日
[2]王飛 蔡建勛《納稅服務理論研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3]寧國市地稅局課題組 關于納稅服務需求的調查與思考 安徽省宣城市地方稅務局網 2009年7月29日
[4]沈寧 關于建立納稅服務需求快速響應機制的幾點思考 江蘇國稅網 2011年9月30日
作者簡介:陳智云 男 江西新建人 漢 1972.11.25 中央黨校 經濟管理專業 本科學歷 新建縣地稅局科員
丁小華 女 江西新建人 漢?1961.03 遼寧刊大 會計學 大專學歷 新建縣地稅局科員
任益群 女 江西新建人 漢 1976.12.14 江西財經學院九江分院 證券與投資專業 大專學歷 新建縣地稅局科員
篇3
關鍵詞:資金管理;財務管理;水平分析
一、財務資金管理深不下去的原因
1.有效的資金集中管理模式還沒有形成。企業管理中的集權和分權是對立統一的,從國外跨國公司的實踐來看,事權可以分散,但財權必須集中。我國目前的企業集團管理層次過多,“子不認母”、“母不識子”、“集而不團”的現象普遍存在。大多數企業職能部門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聯系和數據集成,產、銷、購、存信息脫節,原本集成連貫的業務被人為地割裂成多個環節。舊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尚未建立,母子公司之間對集權與分權的認識很難統一,過去曾一味強調的分權管理模式,已明顯不適應現代企業集團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
2.管理的技術手段和方式落后。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產經營活動日益復雜,市場遍布各地,產品千差萬別,需求多樣化,經營跨國化,由此形成的規模化大生產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準確的基礎數據和相關信息作支撐,而要把這樣復雜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及時準確地集成起來,傳統的管理手段是無法做到的。大多數企業資金占用不明,產品成本構成不清,材料消耗、工時定額不準,考核決策無依據,滿足不了企業現代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單純依靠傳統的手工方式來統計、核算、傳遞有關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信息,不僅速度慢、效率低,而且難以跨越管理幅度、地域分布、交通通訊方面的限制,監督管理必然滯后。
3.新技術、新經驗的學習和推廣不夠。大多數企業對以財務管理軟件為核心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缺乏了解,對推行計算機財務信息化管理需要什么條件,本企業到底采用什么樣的財務資金管理模式,什么樣的財務管理軟件能切實改善財務資金管理水平等問題心中無數。認真總結和大力推廣企業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成功經驗,全面比選和強制推行統一和適用的財務管理軟件,已成為當前強化細化企業管理的當務之急。
二、如何指導企業加強和改善財務資金管理
1.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完善結算中心制度,實施資金的集中管理
預算作為一種控制機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實施資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個健全的企業預算制度實際上是企業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體現,預算制度完備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也是企業進行監督、控制、審計、考核的基本依據。企業要切實改變目前財務預算形同虛設的狀況,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對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施預算的編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金收支納入嚴格的預算管理程序之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為資金的全面預算和及時結算提供了可能,從而使資金的集中管理成為可行。
2.適應形勢,整頓基礎,抓好定額流動資金管理
定額流動資金管理是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不斷優化和降低定額流動資金的占用是提高資金利用效果的關鍵。新的核算機制產生了,定額流動資金的管理內涵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價格雙軌制的運行給企業定額流動資金管理增加了難度。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原有的定額資金管理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幾年來,單位一直把流動資金占用指標作為考核財務部門的主體承包指標之一,列入模擬市場考核體系進行嚴格考核。對流動資金實行高度的集中管理,并將指標分解落實到各歸口單位,形成一整套資金占用指標考核體系,與目標成本指標考核體系并行運作,形成模擬市場核算全面的財務指標考核體系。
3.推行企業會計委派制和內部審計制度,強化財務的監督與控制
(1)推行會計委派制。目前,國有企業還存在所有權結構單一,所有者缺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監事會的監督乏力,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等問題。如何強化企業集團對其參股或控股子公司的財務監督與控制,客觀上需要尋找一種所有者對經營者的監督機制,以保證資金的集中管理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要結合本企業集團實際情況和特點,實行財務總監、財務部長下管一級等形式多樣的會計委派制,強化事前、事中的及時監督,同時,確保集團內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的有效運行,切實維護出資者利益。
(2)強化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企業的內部審計是嚴格監督、考核企業財務資金管理的重要環節,是強化監督約束機制、使預算取得實效的保障。與國外大集團相比,目前國有企業一個很大的差距就在于內部審計力度不夠。因此,大型企業都應建立高層的內部預算審計監督機構,配備專門人員,確立其地位,明確其職能,并健全內部審計監督考核制度,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要加強對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和重大經營決策執行情況的過程性審計和監督,前移監督關口,變過去的“事后監督”為事前、事中監督和適時監督,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年度預算,對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資、資金流向、財務狀況變動等情況實施全過程的跟蹤和監控,定期檢查,及時反饋預算執行中的突出問題,并給予糾正和處理,確保預算的嚴肅性和企業發展目標的如期實現。要將企業內部的預算審計和外部的財務審計結合起來,內部審計主要是對預算執行情況和實際運行效果的審計,外部審計主要是借助社會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表、賬目、憑證等合法性進行審計。
總之,加強和改善企業財務資金管理是實現管理創新,推動企業管理工作上水平、上臺階的重要環節,也是落實現代企業制度管理基本規范的迫切需要,抓好這項工作,就抓住了現階段企業管理工作的牛鼻子。因此,當前選擇一批重點國有企業強行推行計算機財務管理軟件的應用,并積極總結經驗,加快推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篇4
一、城市污水處理步驟與方法
城市污水處理一般分為三級:一級處理,是應用物理處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蟲卵;二級處理,是應用生物處理法將污水中各種復雜的有機物氧化降解為簡單的物質;三級處理,是應用化學沉淀法、生物化學法、物理化學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難降解的有機物、無機鹽等。至于采取哪級處理比較合理,應視對最終排出物的處理要求而定。1.城市污水一級處理。城市污水中含有相當數量的漂浮物和懸浮物質,通過物理方法去除這些污染物的方法稱為一級處理,又稱為物理處理或預處理。通過一級處理可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垃圾,并將較大顆粒的懸浮物沉降去除,BOD5去除率達到25%~40%左右。在城市污水回用中一級處理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單獨成為城市污水回用的工藝,又可以作為預處理設置于二級處理的前頭。具體的做法主要看回用水的用途,如果沒有混入工業污水的純生活污水,或不含重金屬的城市污水回用于農田灌溉、養魚等用途時,可直接采用一級處理,這是最節省處理費用的處理方法,同時使大量污水回用是節省水資源的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回用于工業用水或城市景觀用水時,一級處理作為預處理設置于二級處理的前頭,可減輕二級處理負荷,減少運行費用和提高出水效果。2.城市污水的二級處理。(1)普通活性污泥法。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稱傳統活性污泥法。傳統活性污泥法系統,主要由普通曝氣池、曝氣系統、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統、剩余污泥排放等部分組成。(2)除磷脫氮的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3)生物膜法。(4)氧化塘技術。
二、城市加強污水處理管理對策
1.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加大污水費合理征收的力度。污水處理廠運行經費的可靠來源渠道就是收取污水處理費,國家對該項收費有了明確的規定,政府應按照污水處理廠所需要的經費及企業、居民承受能力,加大收費力度。特別要加強對自備水用戶的污水處理費征收工作,征收的污水處理費應全部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是建設部門的重要職責。城市污水處理廠是城市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礎設施,是城市節水、治污工作的重要方面,與城市規劃、管理密不可分。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根據職能分工,依法行政,認真履行職責,加強對城市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的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城市污水處理廠監管制度和目標考核制度,把各項監管工作落到實處。2.制定城市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統籌安排城市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和中水利用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在確定城市用水策略時,應當明確這樣的指導思想:即首先應該立足于城市自有水源,最大限度地實現水的再生利用,以此增加可用水量,滿足城市的用水需求。盡可能降低對外部水源的依賴程度,減少或避免遠距離調水。要以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實現污水資源化為方向,轉變城市供、排水的工作重點和工作方式,將中水作為水資源的組成部分,直接納入城市用水供需平衡之中,將污水處理和中水利用設施建設作為城市水資源建設的一部分,統籌規劃,協調發展。城市的市政、環衛、園林、綠化等公共設施用水,要在實行計量計價制度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率先推廣使用再生水。3.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完善相關配套政策。要在現行的相關法律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制定指導城市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的法規和技術規范,完善保障體系。以污水資源化為目標,從嚴確立城市污水處理的總體要求和基本標準,并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規劃、收費、監督、管理等加以規范。4.城市污水處理要產業化、市場化發展。改變原來事業單位的組織形式,實現運營主體企業化;清晰界定政府與企業的責權利關系,政企分開;完善產業鏈各環節,壯大產業主體;完善價格機制,建立合理的政府補償機制;形成開放式、競爭性的投資、建設、運營格局,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管理市場化。多渠道籌措資金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吸納全社會資金,包括個人、集體和政府參與水處理活動,使水處理行業由單一的政府投資和管理走向社會化和產業化,逐步走向公司型的管理運營機制。要充分認識到,污水是一種穩定可靠的、可再生利用水資源,污水再生利用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是實現水資源良性循環的關鍵。因此,在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方面要擯棄輕視節水、制污、不重視非傳統水資源的開發,要重視節流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發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為保證污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迫切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實施標準和相關政策。城市規劃和建設部門要考慮污水資源化的發展空間,綜合考慮有利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的開發與使用。5.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平臺。成本控制是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監管的重點和難點,是消費者關注的核心,也是投資運營企業合理利潤的源泉。鑒于城市污水處理相對壟斷經營的行業特征,借鑒國際行業監管的經驗,建議由國家組織力量建立全國性的績效評價平臺并向社會公開,為各級監管部門的成本監管提供相對依據。同時,鑒于污水處理成本、服務、水質、價格監管的專業性和重要性,建議學習國際經驗,成立由監管政府部門任命的、具有無限責任的、由專家組成的獨立執行機構,作為法定監管機構的輔助。從行業的高度,專業性介入企業的成本考核、水價聽證、服務監督等核心監管內容,代表公眾利益協助政府實施成本、服務、價格的監管。6.加強對政府行政的監督,建立應急保障機制。鑒于污水領域的專業性,除了通過立法和政府規章,以法規的形式對政府行為進行規范外,為制約地方政府的利益傾向,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行政上下級監督的系統;同時,加強污水業務、服務的社會公開度,引導公眾監督以規范、約束和監督政府行為。另一方面,城市污水處理也是關系到公共安全的重點行業,建議各級政府指定具體措施,加強對安全性的監管,同時政府需要建立一套應急保障機制,以避免突發事件對社會造成的重大損失。
本文作者:張慧萍工作單位:山西省太原市排水管理處
篇5
2011年以來,丹陽市醫保工作緊緊圍繞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總體要求,以“政策體系有新完善、參保擴面有新突破、平臺建設有新跨越、服務形象有新提升”為工作目標,強化管理,倡導誠信,優化服務,確保工作伴隨經濟創新發展發揮更好的作用。
2011年9月1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醫改在基層”系列報道播出了丹陽市醫保改革工作的成功經驗,央視評論指出,丹陽市探索“城鄉醫保銜接”這一做法值得在全國進行推廣。
丹陽市醫保中心工作的主要亮點有:
醫保擴面穩中有升,基金運行基本平穩
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78.42萬人,其中,參加基本醫保人數16.06萬人、居民醫保1.97萬人、農村合作醫療保險60.52萬人。基金征繳4.3億元,其中,基本醫保2.2億元、居民醫保972萬元、新農合2.01億元(含政府補貼1.05億元)。基金支出3.9億元,其中基本醫保支出2.1億元、居民醫保支出866萬元、新農合支出1.8億元。
醫保監管力度逐年加大
2011年通過網絡和實地,對門診報銷的零售藥店開具的票據1665人次進行了稽查,追回不符規定報銷金額3.48萬元。同時,對385人次外傷人員重點核查,其中,未刷卡227人次;追回不符合規定4例10.4萬元;對外傷人員刷卡住院核查158人次,杜絕違規3例,追回金額2.8萬元;查處違規使用ic卡12人,金額10.65萬元。
民生優先,強化服務
一是政府出資,解決困難群體連續參保的問題。基本醫保個人參保已占單位人員參保的30%,個人參保中,困難職工、下崗失業人員占個人總參保人數的二分之一。為解決這部分人員的暫時困難,確保連續繳費,對這部分人員實行優惠政策,按全市社平工資的70%繳納。二是為全市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重殘人員和優撫對象辦理居民醫療保險,共計2344人次,政府投入資金155萬元。三是按照市政府要求,全年對“40”“50”人員醫療保險補助進行發放(2011年為第4年),把補貼資金按時按質發放到位。全年符合“4050”條件人員2715人次,補助資金260萬元。四是實行醫療救助一體化管理。2011年享受農保醫療救助對象15134人,對符合補助條件的人員進行了補助兌現,共補助2014人次,補助金額170萬元。
完善醫保政策體系,不斷提升保障水平
一是醫保險種相互轉換,更加便捷。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內已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對象轉換成職工基本醫保的,以上年社平工資為基數,按9%的比例按實際參加農保年限一次性補繳保費差額;在法定勞動年齡段內已參加居民醫保對象轉換成職工基本醫保,以上年社平工資為基數,按7%的比例按實際參加居民醫保年限補繳保費差額。二是繳費比例下調10個百分點。全市按照上級要求,將全市原醫療保險最低繳費70%比例調整為以全省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繳費。三是逐步施行單病種結算辦法。針對近年來全市血透
轉貼于
病人數量增加和醫療費用的不斷上漲,學習周邊縣市好的做法和經驗,于2011年7月實施了針對血透病人年度及每月費用封頂的規定,規范了血透病人的醫療行為,有效控制了單病種醫療費用不斷上漲的現象。
2011年以來,醫療保險在丹陽市全民參保目標已基本實現的情況下,醫保經辦工作重心正在從以擴大覆蓋范圍為主向以強化基礎管理、提升服務水平為主轉變,著力加強醫保工作的社會化服務、規范化服務、人性化服務、效能化服務,為構建和諧醫保發揮其職能作用。
以完善政策體系和鞏固擴面成果為重點,打造更加公平和諧的醫保
為做好《社會保險法》的宣傳工作,丹陽市醫保中心出臺了相應措施。首先,組織職工進行“法律”知識培訓,全面系統學習《社會保險法》的內容和意義,使每個職工深刻領會和掌握該法的核心內容。其次,中心組織專業人員下基層,走進社區、市民廣場開展宣傳咨詢活動;同時由主任帶隊,分組分片深入到大中小企業,發放《社會保險法》手冊,廣泛宣傳醫保政策,讓市民及企業員工更多地了解《社會保險法》,以更好地維護參保人員的權益。
以強化服務質量為前提,全面提升經辦能力
篇6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廣電行業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資金管理作為廣電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升廣電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與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現實生活在,廣電行業的資金管理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將從廣電行業資金管理存在問題的角度出發,對提升廣電行業財務管理進行有效性研究。
關鍵詞 廣電行業 資金管理 存在問題 財務管理 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廣電行業資金管理的關注度變得越來越高。資金管理是廣電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傳統的資金管理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新時期加強對廣電行業資金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進行有效性研究,是當前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項重大而又艱巨的任務。
一、針對廣電行業資金管理存在問題的研究
(一)問題之一——資金管理的方式與技術方法較為落后
廣電行業資金管理的方式與技術方法較為落后的主要表現是:隨著市場經營活動的復雜化發展與產品需求的多樣化,從而形成了高度集中管理與規模化生產的模式,這就需要大量精確的數據信息的支撐,需要將產品的生產、銷售與物流以及資金的運轉等多個方面聯系在一起,但傳統的管理模式無法做到這一點。廣電行業多采用傳統的資金管理模式,產品的成本組成不清晰、資金使用流程不清晰、生產工時與考核決策不準確。單純地采取手工的方式來進行資金的核算、統計以及傳遞相關生產過程中的信息,不僅不利于資金的合理使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廣電行業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問題之二——企業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低
廣電行業的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低的主要表現是:很多廣電企業缺少一些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很多財務會計工作人員的道德意識、責任意識、風險意識、法律意識、服務意識相對淡薄,企業對他們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的力度不夠;二是廣電行業中的會計人員與財務管理人員之間的知識結構建構出現失衡現象,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專業知識已經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三)問題之三——缺少資金集中管理創新模式
廣電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缺少資金集中管理的創新模式的主要表現是:當前很多廣電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呈現出“集而不團、子母不相識”的特征,企業內部的很多職能部門之間缺少信息的聯系與溝通。原有連貫的業務鏈也被人為地割裂,使得很多廣電行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對分權與集權的認識難以統一。
(四)問題之四——資金管理的新方法與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少
廣電行業資金管理的新方法與新技術的推廣 與應用少的主要表現是:很多廣電企業對以財務會計管理為中心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與作用缺少充分地認識,對于該系統所需要的內外部環境、本企業要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需要做的內容不能做到心中有數。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資金管理的新方法與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范圍降低。
二、針對強化廣電行業資金管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采取措施做好廣電行業定額流動資金的管理工作
要做好廣電行業定額流動資金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將流動資金的占用指標進行有效分解,并將分解的指標任務落實到各個部門中,進而形成一種新型的資金占用指標的考核機制。同時將這種制度與目標成本的指標考核機制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一種充分模擬市場核算的財務會計指標考核機制。
(二)措施之二——采取措施做好資金的集中管理工作
要做好廣電行業資金的集中管理工作,就需要在廣電行業中實行全方面的預算管理并及時地構建結算中心制度,對廣電行業運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資金預算的編制、考核以及分析,并將企業內部活動的資金收支狀況納入到資金預算管理中。同時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與網絡通訊技術對資金的預算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三)措施之三——采取措施做好資金的監督與控制工資
要做好廣電行業中資金的監督與控制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兩點內容:
首先要采取措施不斷強化廣電企業內部的審計制度,即在企業內部構建預算審計的監督管理機構,選擇專業素質高的財務會計人員擔任預算審計的職責,并有效地確立預算審計人員的地位。同時要在企業內部建立相并健全相應的審計監督考核機制,對企業內部的資金管理進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有效控制企業資金的流向與使用狀況。
其次是采取措施在廣電行業內部實行會計委派制,即根據廣電行業資金運用的實際情況,推行財務部長與財務總監聯合統管下一級工作的會計委派制度,對會計工作實行有效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爭取在最大程度上維護投資者的經濟利益。
結語: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廣電行業作為與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逐漸發展起來。但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廣電行業資金管理存在著一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廣電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從廣電行業資金管理的角度出發,對其存在的問題與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進行有效性研究,是當前人們熱衷研究的一大課題。
參考文獻:
[1]梁培蘭,戴迎春,劉順學.強化企業資金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中國經貿.2010(24).
[2]張西寧.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基于新疆沙駝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管理.會計之友.2011(9).
[3]周.試論如何有效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現代經濟信息.2011(14).
篇7
關鍵詞:醫院;全成本核算;財務管理
在國內健全的市場經濟體系下,醫療行業的改革迫在眉睫,主要體現在醫療保險制度、藥品的生產流通方式、醫藥的衛生體系等三個方面。在進入了21世紀,醫院要在巨大挑戰中尋求機遇,成為醫療行業研究的重點。
一、為何要運用全成本核算對醫院進行財務管理
根據醫院管理以及決策,把在醫院整個服務過程中的一切消耗進行劃分、信息記錄、材料歸集及分配、做出分析報告等用以提供有關成本信息而進行一系列經濟活動的方式即為全成本核算。通過實施全成本核算管理體系,醫院管理人員可動態及時觀察到醫院各單元環節的質量狀況、運行效率和獲得的經濟效益,能夠切實的把以一切服務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醫藥總量控制及總體結構調整等管理思想落實到醫院管理經營的全過程中,讓醫院各個管理制度都能得到貫徹落實,改變各部門科室原來的被動服務方式,轉變為現在的主動經營模式,從而達到提高醫療及其服務水平,讓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各科室在全成本核算體系管理制度的職責如下:總務科根據有關動力能源消耗的成本費用來分管并控制水、電、氣等費用消耗標準,完成指導并考核各科室對水、電、氣資源節約使用的目的;財務科負責管理與做好后勤保障、服務供給相關等有關成本的費用,做好數據統計匯總、相關質量考核等工作;技術科負責整理與維修保養設備有關的成本費用及把握修理費用等指標,并指導各科室人員對設備儀器的正確使用。
二、強化醫院全成本核算的相關措施
當下國內按核算對象的不同可分為項目法、病種法、綜合法三大類。項目法核算對象為醫療服務項目的核算,對各個服務項目的總成本進行定期核算;病種法是根據不同類型的病種來逐一進行成本核算;綜合法以單位各部門及科室當作成本核算的對象,很多醫院實施綜合法對包括印刷費用、科研費用在內的業務費,含衛生材料、其他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的材料費,以及修理費進行核算。
1.建立全成本核算醫院管理小組來加強財務管理
管理小組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設立完善的包括醫院現在的固定資產、各類藥、材料及低值消耗品等各項財產,對其進行計量、報價、查收、領退、清點、盤查、報廢等操作的制度體系。設置必要的消耗定額,并為加強管理定額而做好相關成本核算的初始記錄和有效憑證,最好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憑證傳遞程序進行計算機程序化管理,從而增強了醫院成本核算效率和提高了管理效果。通過對醫院進行業務活動中的各類勞動及物資消耗的計量和計算結果來核算分期醫院歸集的成本,合理核算從而得到可靠合理的數字記錄依據。按照有關記錄進行計算、對比及分析,可最大程度的采用較少的勞動量和較低的物資消耗,獲得較好的經濟效果,從而使醫院明確自身職責,達到開源節流。可按醫院管理的不同需要,對醫院策劃開展的服務活動中的手術、化驗、檢測、醫療等各種項目進行具體的成本核算,全面而高效的控制所需成本。
2.建立并完善醫院財務管理和成本核算分析制度體系
首先是根據配比原則對科室當期成本進行正確歸集,如果當期成本不能進入可使用分期攤銷的方式處理。其次是選用內部轉移價格或者直接分攤的方法來合理地分攤費用。再次是將全成本核算的理念融入到醫院全體職工的認識中。還有,在職工的工資費用、房屋資產的占用空間的消耗應歸入到成本核算當中,來抑制對人力資源、空間及設備等內容的浪費。最后為加大各科室對水、電、氣和醫用材料以及經常性物資的消耗節約意識,可定量、定期、定額控制成本消耗。
3.成本計算具體操作
固定成本、可變動成本、間接費用、管理費用是科室總費用的四個部分。固定成本包括在職人員費用、維修設備儀器費用、占用房屋費用。變動費用有公務費、業務費、材料費及其他費用。間接成本、管理成本的合理分攤是按照所服務科室的業務收入資金、工作量的高低、職工人數的多少進行合理分攤。全成本核算就是根據各科室間的收支結余的特定比例提取工資的總額。其收入包含直接收入,還增加了部分間接收入,包括各種檢查收取費用和各類藥品收入及各科室收取實習生進修費的收入等,這些收入會按相應比例歸各科室用來支付所有的費用成本,有固定資產占用費用、各科室的材料物品消耗費用、水電氣費用、在職人員的福利、社會保障金、后勤服務金、管理及修繕費用、科研教育基金等。
4.強化醫院全成本核算的效果
在運用全成本核算措施后,醫院應把立項選擇和科室結構建設作為重大經營項目。在依賴醫院經濟管理組織基礎上,開展事前成本分析和預測工作,重視對論證項目和經濟合同的管理,盡可能降低投資的風險性,拋棄盲目選擇,讓醫院的財務發展建設規劃更具科學性。從醫院各項經濟指標的變化來看,使醫院全成本核算的成績更加顯著。
三、結語
強化醫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不但為醫院提供醫療服務和主體活動全過程的成本核算數據,而且可以在對這些數據分析、評價后,更好的幫助醫院找出降低運營成本的方法,為加強醫院經營管理和控制成本費用方面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從而提升了醫院財務管理的水平,更好的讓全成本核算體系服務于醫院,提高其在醫療行業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周曙明:淺析提高醫院財務管理的方法和措施[J].硅谷,2010,(19):136.
篇8
關鍵詞:財務管理;財務信息;管理路徑
一、現階段企業財務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隨著企業集團的發展和母子公司體制的建立,財務資金管理中的問題愈加突出,財務風險日益顯露,其表現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信息失真,難以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現代企業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業必須及時掌握真實準確的信息來控制物流、資金流。然而,目前我國相當多企業的信息嚴重不透明、不對稱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業管理部門間不愿及時提供相關信息,人為制造信息孤島,企業的高層決策者難以獲取準確的財務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況。更為嚴重的是,企業各層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使得匯總起來的信息普遍失真,會計核算不準,報表不真實,有時合并的會計報表還掩蓋了子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信息的不真實,不但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科學決策,也影響了政府宏觀管理和社會監督的效果。
(二)監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嚴格監督。目前國有企業中,所有者對企業、母公司對子公司、公司管理層對各資金運動環節普遍存在著監控不力甚至內部人為控制的現象,擅自挪用轉移資金甚至侵吞國有資產等問題突出。盡管設置了一些監督職能,也制定了多種監督制度,但因監督者沒有掌握企業財務資金全面情況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難以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相當多的企業在重大投資等問題上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決策約束機制,個人說了算,資金的流向與控制脫節。不少母公司難以及時掌握子公司的財務資金變動情況,企業資金入不敷出,依賴借新還舊來維持生產經營,財務風險極大。由于監督工作不是即時的而是滯后的,不出問題則已,一出問題則觸目驚心。很多企業領導對自身家底財務狀況不清,財務人員對經營情況又不甚了解,且處于從屬地位,常常只能按領導的意圖處理賬務,造成“財務管理跟著會計核算走,會計核算跟著領導意志走”,使財務監督流于形式。
(三)資金散亂,使用效率低下。資金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資金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在以貨幣為媒介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營運必須牢固樹立以資金為核心的觀念,最大限度地追求資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內部多級法人資金分散占用的矛盾已成為現階段企業財務資金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一是子公司多頭開戶的現象比較普遍,一些集團旗下各子公司設立的賬戶少則數百,多則逾千,資金管理嚴重失控。二是投資決策隨意性大,有些企業不顧自身的能力和發展目標,盲目投資,熱衷于鋪新攤子,投資失誤多,損失嚴重,使本來就十分緊張的資金狀況雪上加霜。三是資金沉淀嚴重,占用不盡合理,貨款拖欠居高不下,產成品資金有增無減,周轉緩慢,企業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大力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加強和改善財務管理
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要有新思路、新方法,要針對當前企業財務資金集中管理和監督控制中的主要問題,從加強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入手,把大力推廣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作為現階段加強和改善企業財務管理、促進管理創新的突破口。
(一)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推進企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企業財務信息是各類信息的交匯點,也是支撐經營決策的基礎。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以資金管理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目前企業界的共識。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是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載體,也是實施資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監督控制的必然選擇。財務管理軟件的推廣使用,不單純是推廣軟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廣一種科學、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要借鑒國內外一些企業的成功經驗,遵循企業信息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從財務管理、物流管理、營銷管理、生產管理等由易到難的環節逐步推進。要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先易后難”的原則,依次開發運用財務、銷售、采購、倉儲、生產等管理子系統,做到開發一塊,運用一塊,見效一塊,逐步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二)要從薄弱環節入手,首先建立起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內部信息管理系統。目前我國多數企業在采購、庫存、分銷、成本核算等環節的財務信息時效性差,會計信息質量特別是信息的真實性方面問題突出。通過采用計算機網絡手段和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可以將過去繁瑣的會計數據加工、分析,借助計算機管理軟件應用予以取代,規章制度可以通過計算機程序固化,減少人為因素,變成硬約束,從技術上解決信息不及時、不對稱和監督乏力、滯后問題,減少管理層次,加大管理幅度,加強事中控制和監督。
(三)要積極推進企業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工作。財務管理的最高層次是業務和財務的完美結合,即財務和業務的一體化。因此,應用統一的計算機財務管理軟件、實現財務信息與業務流程一體化,進而逐步引進、消化、開發使用國際先進的ERP系統軟件,是企業內部信息化發展的基本方向。企業應結合實際,積極引進開發運用統一的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的管理軟件,逐步實現生產經營全過程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集成和數據共享,保障企業預算、結算、監控等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高效化。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以成本控制為重點,初步建立起了產、購、銷、存一體化的內部財務信息系統,實現了“所有原始憑證一次錄入,所有的業務核算及登記全部由計算機一次自動完成”,將車間、倉庫、生產、供應、財務各系統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做到了“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功能集成”,實現財務系統與銷售、供應、生產等系統的數據共享,管理統一。
篇9
關鍵詞:醫院 財務管理 資產信息系統 整合
一、醫院傳統財務資產信息系統所存問題
就傳統財務資產信息系統的實際建設情況來看,醫院中財務部門的財務網絡基本上為獨立系統,醫院藥品管理、門診以及收費等系統均為醫院信息系統的各子系統。而固定資產、經濟管理、耗材以及物資等一系列系統均為獨立系統,這些系統分別分布于不同部門,各自實施核算以及統計,由于這些系統處于一種封閉運行的狀態,各系統之間缺乏聯系,重復錄入數據現象較為頻繁,不僅加大了醫院經營管理的工作量,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其工作質量與效率下降,滿足不了當前醫院財務管理的信息化需求,最終造成醫院計算機內部資源嚴重地浪費,為醫院經營管理帶來極大的不便。針對這種情況,醫院必須要對其內部各部門財務系統實施信息化、科學化以及規范化的管理,不斷健全其財務資產信息系統,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繼而推動提高醫院的整個財務管理質量以及水平。
二、整合醫院財務資產信息系統的必要性
第一,可健全醫院整個財務管理體系,集中處理醫院內部各部門的賬目,科學且合理地設置相應的基礎科目,強化對基礎信息數據的監控與管理,把醫院內部中的薪金、會計核算以及科研方面的費用等內容結合起來,對其集中進行管理和處理,健全其管理體系,規范醫院財務管理。
第二,使得醫院財務管理流程和工作更為規范化,可確保責任機制落實到位,實現資源的共享,以此更為快速且及時地發現、解決問題,有效降低因責任的不明確所引起的重大經濟損失,避免醫院財務管理風險的產生,確保其財產管理的可靠性與安全性,進一步為醫院在明確重大決策時提供更為準確且合理的財務信息數據。
第三,通過整合財務資產信息系統,不僅可達到資源數據信息的共享,對醫院各部門財務信息實施動態化的管理,通過所記錄的這些財務數據信息,及時了解和掌握醫院內部財務信息,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其管理工作水平與效率。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不同醫保措施的推行,對于醫院的財務管理以及結算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費用報銷這一環節,而醫院要想滿足當前這種醫保改革的需求,就必須要對其財務資產信息系統進行整合。
三、 整合策略
在醫院財務網絡化、信息化管理中,財務資產管理信息這一系統為其核心部分,醫院其他管理系統所產生的數據信息均要在該系統中進行整理和加工,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這些信息與數據,完成最終的的財務管理任務。
(一)整合基礎
基于上述醫院傳統財務系統所存問題,在對醫院內部各財務系統實施整合時,應該綜合考慮所有和財務有關的數據、信息等的來源,由于醫院內部財務資產信息系統所涉及到的范圍較廣、時間較長、所涉及到的部門也較為多等,因此,在整合過程中,應基于整合系統所提供的這些數據,分析醫院內部整個財務資產的實際情況,嚴格按照整體規劃和分布進行這一原則,將醫院信息化會計系統作為其整合的基礎平臺,以此逐步實現系統的整合。
(二)整合具體操作
第一,制定相應的整合方案。在實施整合之前,應對醫院內部各財務系統進行調查和研究,基于醫院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以及其管理的特點,按照醫院崗位的需求情況來將各崗位分列,同時還應綜合考慮各崗位之間的聯系與接口要求等,結合醫院管理工作的具體流程來進行分類和匯總,制定一個合理且科學的整合方案。
第二,在系統整合過程中,應將醫院會計信息系統作為整合的核心內容,并與資產管理系統、HIS系統以及全面預算系統連接,有效統一醫院資產的各個環節,全面且合理地管理醫院所有的物質以及資產。同時在這一核心內容的基礎上來選擇與建設財務管理軟件,以此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繼而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以及其工作的效率。
第三,將工資管理系統和人事信息系統、會計信息系統連接,根據人事部門所顯示的人員信息數據資料來進行工資的核算,利用會計核算系統來進行工資的轉賬,同時借助于工資查詢申報這一系統不定期查看相應的工作。而在科研經費管理系統上,經過和會計核算系統之間的整合,可達到預算管理醫院科研經費的目的,監控科研費用的預算以及核算等,為相關的財務管理人員提供一個科研經費具體使用情況查詢的平臺。
第四,將成本核算、全面預算信息系統和會計核算系統整合,監督醫院各部門預算制定以及實施情況,針對其實施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并進行網上申報等,確保各部門所制定的預算數據信息和會計數據信息一致。成本核算主要是對醫院經營成本進行管理和控制,分析醫院經營活動,并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將成本核算與會計核算系統整合,把績效考核和成本控制有效地聯系起來,實現隨時查詢等各種功能。
第五,系統的整合涉及到醫院內部各部門,以此需對醫院內部相關人員具體職責在行政上實施相應的調整,構建相應的操作權限控制管理系統,以此確保醫院財務資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整合財務資產信息系統提高醫院財務管理水平[J].中國衛生經濟,2009
篇10
關鍵詞:功能強化研究 會計核算 財務管理水平 提升
眾所周知,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機制體制改革過程中,影響財務管理水平提高的關鍵步驟就是會計核算在其中的有效性功能發揮,只有做到充分開發會計核算在財務管理中的功能性潛力,不斷提升管理開發力度,才能在激烈的企業競爭中,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穩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本文就如何強化會計核算功能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就發揮會計核算功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以此作為尋找具體會計核算功能強化的道路,從而確立會計核算在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中的有效地位。換句話說,提高核算的有效性,需要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比如會計人員自身的專業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會計人員所在的團隊的集體配合,凝聚力,團隊創新能力,團隊文化的培育等各方面要素的整合在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看到,不僅要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在軟件要素,還應充分重視對硬件設備的投入和夯實,比如要不斷注重企業財務的安全系統保障,比如互聯網的安全開發,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的更新升級等。下面文章從為什么要發揮會計核算功能即其存在的必要性及怎樣發揮會計核算功能、強化使用促進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等幾個方面探討具體的措施、方法,以求教于學界方家。
一、會計核算功能強化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研究
現代企業制度條件下,企業要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發展策略,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本文認為關鍵是發揮以會計核算功能為主要內容的財務管理制度改革,只有充分認識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不斷完善和重視會計核算功能的發揮,才能真正做到企業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具體來講,只有打破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方式,更變舊有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方式,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看不見的手的資源配置和調節作用,讓企業的財務管理走向市場,不斷降低企業財務管理的成本,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就目前的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出發,我們發現在很多的企業存在著財務管理模式呆板,手段落后的情況,因此轉變企業財務管理水平,扭轉當前會計核算失范的困境局面,是本文探討的出發點之一。
日益淡薄的企業財務管理危機,使得企業對成本控制失去了應有的責任意識。就目前的分析而言,我們知道,一方面是由于企業過度關注眼前利益,不注重企業長遠的大規模發展,換句話說忽視了企業的科學發展問題,只是單純依靠資金的外在規模化收益,而忽視了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財務管理改革,正所謂“因小失大”,企業只懂得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不懂得從內部財務改革來改善當前的困境,眾所周知的問題,日益先進的技術引進和規模化的資金輸入,靠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發揮這些成本的邊際效益。同時,我們不可忽視的還有各種原材料成本的上揚,以及可變成本如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只是通過規模化的生產投入,是非常不合時宜的,很不利于企業的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更加不可能穩固企業在日益激烈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的發揮。
目前很多企業對會計體制改革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只注重通過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過程而對自身財務管理功能中的成本效益重視不夠,導致了企業財務會計控制的關鍵作用不能很好發揮,不利益科學建立適應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型財務管理體制。
制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會計核算功能的缺失,這是一個重要的弊端。其中至少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會計核算的軟件開發滯后,不利益財務控制。二是會計核算中統一核算的規范化問題日益突出,集中體現在缺乏透明性和精準性。
二、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視域下的會計核算功能敘說
通過以上對會計核算功能必要性和有效性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過程中,強化會計核算功能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過程中是大有作為的,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會計核算功能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強會計核算功能的策
略性研究。
企業要不斷轉變經營理念,充分重視財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一方面要建立“以企業戰略為導向實施預算管理”新的財務管理理念,加強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的業務知識培訓和鍛煉,要不斷更新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思想道德品質建設,有效區分企業經營計劃和企業預算管理。
創新財務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財務管理體制。大家都知道,只有從根本上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體制,從源頭上對企業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不斷擴寬財務管理的有效適用面,在財務預算、財務運營、財務結算等全程的經濟活動運行,建立全面的控制監督體系,加強企業的成本預測。
在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基礎上強化企業會計核算功能,改善企業競爭乏力的局面,創造企業市場經濟條件的繁榮發展事態,不斷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愿景和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支持國民經濟的有效平穩增長。具體來說,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幾對矛盾關系,提高財務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化水平。更新升級會計核算的硬件設備,特別是相應的軟件要更新換代,提高工作效率,加強會計核算的精準度,強化科學性。
參考文獻:
- 上一篇:企業所得稅稅收籌劃方案
- 下一篇:企業治安管理制度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強化內部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