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兒游戲范文
時間:2023-03-23 18:3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班幼兒游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活動名稱:小貓與老鼠
活動目的:
1、在游戲中知道小貓是晚上出來抓老鼠的,并能模仿老鼠和小貓的動作,體驗游戲的快樂。
2、豐富詞語:靜悄悄、東瞧瞧西望望
活動準備:磁帶
活動重點:知道白天與黑夜的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能模仿貓和老鼠的動作做游戲
活動過程:
一、小貓的本領
·師:出示手偶小貓,小貓有什么本領?小貓白天為什么睡覺?
我們小朋友什么時候睡覺?白天怎樣呢?
·讓幼兒學習做學校;了老鼠的動作和小貓的動作。
二、游戲與老鼠
1、老師示范唱歌曲小貓與老鼠。
提問:·這個歌曲唱的是什么時間的事情?
·
夜晚是怎樣的(歌曲里怎樣唱的)歌曲中都有誰?
·
小老鼠出來是怎樣的?(請個別幼兒模仿,集體學做)
·小貓怎樣走出來抓老鼠的?
篇2
【關鍵詞】角色游戲 材料 材料放置 玩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209
角色游戲提供的材料承載著我們的期望和智慧,也是吸引幼兒注意、幫助幼兒學習、引導幼兒互動、延續幼兒興趣的媒介。然而,在幼兒園小班的角色游戲中由于材料的投放目標不夠明確,設置不夠合理,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制約了幼兒的主動發展,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更是困難重重。那么,在小班角色游戲材料的投放上到底存在著哪些問題呢?
一、角色游戲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
角色游戲材料投放成為活動的瓶頸,根據對幼兒角色游戲的追蹤觀察記錄和分析,我將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出現的現象和教師在指導過程中的問題概括為以下幾種:
(一)磣雜錐
“爭搶玩具”現象:活動中有的孩子看見自己喜歡的玩具也想擁有,角色游戲中常常會發生爭搶事件,玩具總顯得不夠。
“無人問津”現象:有的區域教師精心的設計和擺設游戲材料,結果幼兒卻不感興趣,無人問津。
“游離游戲”現象:此類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有時對活動沒有興趣,有時也會因為羨慕別人的玩具也想加入到活動中,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加入,處于游離狀態。
“喜新厭舊”現象:對于教師新投放的材料較感興趣,但玩沒多久就失去了興趣,材料投放的價值得不到進一步體現。
“無序活動”現象:活動中孩子們滿足于操作材料時的體驗,但材料擺放出現“無序”現象,“超市”、“娃娃家”的材料擺放混亂。
(二)來自教師
“適時調整”問題:在小班角色游戲中,教師投放材料后缺乏進一步的觀察與調整的能力,材料不能及時更新與跟進。
“取舍材料”問題:在小班角色游戲材料中,教師傾注了大量的時間投放材料,面對游戲中個別區域無人問津問題的出現,教師感到取舍兩難。
“盲區指導”問題:在小班角色游戲中,還經常出現一個區域需要較多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只能顧及一個區域而忽視了其他的眾多活動區,對材料投放后效果了解不及時。
“無從下手”問題:教師面對游戲中幼兒的“一片混亂”不知該如何指導和組織,出現了最為糟糕的“無從下手”現象。
二、角色游戲材料投放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每一種現象的背后都有原因,如果找出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的對策從而提高角色游戲活動的質量。我認為,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跟角色游戲材料投放的不夠合理、不夠科學有必然聯系。
(一)從幼兒問題分析出的原因
表現為材料投放不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投放不夠形象生動、情景性不夠,不能激發幼兒活動的愿望;材料投放數量不夠,無法開展平行游戲;材料投放簡單劃一,沒有層次性,不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幼兒;材料投放混亂,各種材料混合擺放,造成幼兒活動中的混亂。
(二)從教師問題分析出的原因
表現為材料投放沒有及時更新,致使幼兒沒有興趣參與活動或是活動無法深入開展;材料投放從教師考慮的角度出發,缺乏幼兒角色材料選擇的參與度;材料投放源自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教師要從游戲的角度出發投放材料,但也要考慮高于生活;材料投放缺乏隱性指導作用,不能較好的促進幼兒游戲中的發展;材料投放沒有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幫助幼兒形成角色意識,確立角色行為責任。
三、角色游戲材料投放的對策
綜上所述,我園小班角色游戲材料投放之初存在如上的現狀,后續我們教研組通過實踐與反思,就如何科學投放小班角色游戲材料有了較多的思考,使我們的角色游戲材料做到有效投放。以下就通過實踐剖析的方法從中思考與解析,繼而得到一些科學的策略。
對策一:投放足夠多數量的游戲材料,避免游戲中“爭搶玩具”的現象。
小班幼兒喜歡玩角色游戲,游戲內容比較單一,對角色的動作有興趣,逐步從獨自游戲發展到共同游戲,各組之間開始聯系。所以小班供給相同種類的玩具數量要稍多些。例如:“娃娃家”游戲中,孫可欣和錢亭萱一邊拉扯著“娃娃”的衣服,一邊在爭吵,兩人爭著要抱抱娃娃,孫可欣說:“我帶了媽媽的牌子,娃娃是媽媽抱的。”錢亭萱也說:“奶奶也可以抱娃娃的,媽媽要上班的。”兩個孩子因只有一個娃娃而出現了爭搶的現象。觀察到這一現象后,我們后續及時在娃娃家中又添置了一個娃娃,游戲又可以順利開展了,爭吵的想象也明顯減少了。
對策二:投放材料前要學會先和幼兒的溝通,避免“無人問津”的現象。
當材料適應孩子的特點和需要時,才會積極主動地去使用材料,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發展。如果所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歡,他們就會不愿意去該區游戲或只能被動地去適應它。結果往往會事倍功半,得不到幼兒游戲的共鳴。小醫院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角色游戲初期,我就創設了一個小醫院,里面的環境很溫馨,玩具也很齊全,本想孩子們一定會很喜歡的,但卻事與愿違……游戲中洪晨軒與顧元曦兩個人在小醫院里擺弄著聽診器,醫藥箱,偌大的一個醫院沒有一個病人,兩位醫生把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之后,亂七八糟的扔在地上,一會兩個人的興趣也沒有了,出來去了別的地方。后來我以病人的身份進入到小醫院里,醫生什么也沒有問,進去就是給我打針,雖然經過了我的引導,孩子們問我怎么了之后,還是打針。觀察到這一現象后我作了反思和調整:在“小醫院”的游戲開始之初,愿意去玩的孩子寥寥無幾,小“醫生”被動地在老師“病人”的角色支持下游戲,沒有自己游戲的主動觀念。究其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最怕的地方是哪里?就是醫院。所以,在孩子們的主觀情緒中,他們還不太愿意作為“醫生”的角色出現,所以在小班角色游戲初期開設“小醫院”這一游戲內容是不適宜的,于是我們就把這個游戲內容舍棄了。到了后期隨著主題活動《小醫生》的開展,孩子們有了相關的經驗之后,并和合孩子討論之后,才開設這樣的。
對策三:投放材料前捕捉孩子的游戲興趣點,避免“游離游戲”的現象。
幼兒在游戲中他真正的投入,卻經常是無意識的,一個小主意、一個小想法往往是一閃而過的.而作為有心人的老師就要很善于捕捉,并進行有意識地引導,抓住幼兒無意識的、稍縱即逝的一個想法把握完善,最后變成幼兒自己的一個主題。
對策四:投放材料應根據幼兒認知發展水平,避免“喜新舊”的現象。
活動主題以及游戲材料的設定不是不變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據教育的目標隨時補充或更換,也可以隨著游戲的不斷進行而不斷豐富變化。隨著幼兒游戲水平的不斷進步,教師也需及時地調整更新材料,為促進幼兒的游戲發展提供支持。
對策五:投放材料重視材料角色的標示作用,避免“無序活動”的現象。
小班幼兒的行為受具體形象思維的限制,要使材料體現間接指導的作用,促進幼兒游戲的順利開展。如:他們沒有整理的規則意識,教師要在材料投放中應及時地添置相應的物品標示。在剛開始的游戲中,娃娃家里的玩具亂糟糟,孩子們還不清楚哪樣玩具應該放到什么地方,所以玩起來也是沒有頭緒,只能看到什么玩什么。后來我及時地根據投放的材料提供相應的圖示,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四、小班角色游戲材料投放的對策思考
篇3
關鍵詞:游戲; 扮演; 角色; 體驗; 生活; 責任; 矛盾; 習慣; 自信; 理解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1-106-002
我們無論在家里、在學校,隨時隨地都可能看到孩子們獨自一、兩個或三、五個快樂地玩著“扮家家”。孩子們是天生的表演者,通過裝扮的過程,除了可以讓孩子在認知上獲得滿足,在社會性發展上得到充實外,扮演游戲可以幫助孩子暫時脫離現實的束縛,讓孩子跳躍到幻想的世界中去。
一、經典游戲深入化,幼兒懂得責任的重要性
角色游戲是一個為幼兒提供學習并與他人一起游戲分享、輪流扮演角色的地方。“娃娃家”一個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游戲,它獲得了所有孩子的喜愛。“一鍋、一碗、一瓢、一灶”上演著我們生活中家庭里發生的日常小故事。經過小班上學期的“娃娃家”角色游戲的開展,我班幼兒對娃娃家游戲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幼兒能夠積極地去參與到游戲中,會主動和老師提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但孩子們通常是獨立游戲,單一游戲,不會和別人一塊玩,即使是和別人靠得很近時也是如此。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燒菜、喂娃娃吃飯時,語言的表述還不是很多,有的幼兒在游戲中從頭到尾僅僅就機械的重復燒飯的動作,沒有任何交流交往。于是在這學期我們采用調查表的方法,讓幼兒了解觀察家里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是怎樣相處的。通過家庭調查表的調查了解,角色安排后,在角色扮演中及與人的互動中,幼兒有機會認識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形態,當幼兒扮演“媽媽”“爸爸”“寶寶”等角色時,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正是他們對人際關系的體會。而角色游戲還是一個能讓他們盡情嘗試扮演各種角色的地方。在游戲中能主動根據角色進行角色對話。隨著游戲活動不斷的開展,幼兒會從中積累經驗。與其他幼兒進行溝通、遇到問題也會開動腦筋,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有了責任心,懂得了娃娃家的幼兒不能隨便離開家,否則家里就會不安全,不能讓寶寶一個人在家。每個扮演寶寶的幼兒,手上都會有一個玩具娃娃,寶寶負責將爸爸媽媽燒好的飯菜喂給娃娃吃,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以寶寶為重。
照片中記錄的是這樣一件事情:韓恩倩是今天游戲里的媽媽,當她發現鄰居家陸雪婷媽媽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后,立刻抱起自己的孩子,領著陸雪婷的孩子,去找陸雪婷。找到她后把孩子往她手上一放說道:“剛跟你講孩子抱在手上不要丟,你就丟了。”“謝謝。”陸雪婷立刻抱著孩子,再也沒有松開過。通過這一個小片段。可以發現,對于游戲規則,孩子們已經能夠聽懂、理解,并認真去進行活動,有了一定的責任意識。
二、角色職責明確化,自主解決游戲中的矛盾
隨著娃娃家的開展,發現還有更多的孩子需要發揮、體驗的空間。我們根據幼兒的需求開設了“聰聰小吃一條街”,如“冰糖葫蘆店”、“果飲吧”、“蛋糕店”、“湯圓店”等。幼兒通過與家人去蛋糕店、飯店共同的觀察,知道服務員、客人是怎樣待人接客的。孩子們在扮演的過程中能夠迅速的找到扮演這個角色的關鍵。并且知道服務員的規則,服務員要服從大家、服務員要保持微笑、大聲的叫賣自己的物品,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通過一次次游戲的開展,小朋友越發的熟練、對這些游戲也越發的熱衷。每當游戲開始時,這些服務員就會熱情的吆喝、每個店門口都會排滿了顧客。在游戲中能主動根據角色進行角色對話。隨著游戲活動不斷的開展,幼兒會從中積累經驗。與其他幼兒進行溝通、遇到問題也會開動腦筋,如這張照片上講述了游戲中遇到沖突幼兒是如何自己解決問題的:“這么多人在等冰糖葫蘆呢,什么時候才能到我呢?”他立刻對顧客說,“這位顧客請等一下,一會就到你了哦。”“這么多人等呢,你還要一串串的做,我要等到什么時候呢?”“你別急,要不你先逛逛,等一會我做好了,我叫你。”顧客聽了后走進了蛋糕店,買了一塊蛋糕在座位上品嘗。不一會糖葫蘆店的服務員拿著一串糖葫蘆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你好,你的糖葫蘆做好了,給你。希望你下次再來。”顧客拿著糖葫蘆很高興的吃了起來,一會后他又出現在糖葫蘆店的門口,很有耐心的排隊。通過一次次的游戲,每一次游戲后我們都會總結出一條游戲的心得,于是我們的游戲規則就這樣自然產生。而且幼兒還能主動參與維護,您現在看到的是幼兒在游戲中自發當了管理文明購物的小管理員。當她發現購買冰糖葫蘆的顧客們將隊伍排的亂七八糟時,她就會主動去將小朋友們排排好。當發現章鈞程擅自觸碰服務員的制作工具時,她就會提醒章鈞程:“你這樣是不對的,你不是服務員又不會做,你的手也沒有消毒,你隨意觸碰,其他吃的人就會生病的。”章鈞程一聽立刻將手藏進了口袋。“好吧,我再也不這樣了。”后來章鈞程再也沒有隨便觸碰服務員的東西了。
三、情境創設為媒介,改善幼兒飲食習慣
都說游戲是生活的縮影,是生活的提煉,游戲就是一個縮小后的社會。這不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幼兒園的自然角開始動工了,結合“豆寶寶的成長史”,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在走廊上種植自己的小豆豆。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很明顯顯示出自己對這個游戲的興趣,還將自己進行的活動命名為“農民勞動”。每天都要帶著爸爸媽媽來關注自己的小種植。孩子們對于種植有了空前的熱情,家長們也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們進行了農家樂活動。孩子們對于種植有了一定的認識。一天游戲結束后小結時,幼兒向老師提出了:“為什么我們不種地呢,做一個真正的農民。”“我看到的農民都是在田里干活的,還有的農民樹上有了果實,他還墊腳去采摘呢。”由于幼兒提出的建議,我們決定干脆把后面的走廊騰出來,變成我們小型的農場。我們還設計了農場的牌子、并進行了一個小型簡單卻隆重的掛牌儀式。小朋友們對這個農場的創設激動不已,我們創設了三塊地,分別是蘿卜地、胡蘿卜地、茄子地,還創設了農民采摘地。這些果實,我們事先就讓幼兒在區域游戲里自己用水彩筆涂上了顏色進行制作。幼兒看著自己動手創作的果實,對這個游戲的興趣更加濃厚。總是會詢問老師:“聰聰農場什么時候好啊?我們什么時候才能玩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聰聰農場”終于開業了。孩子們個個都爭著拿鋤頭在田地上種上幾下,一時間農場成了最受孩子們喜愛的游戲。為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我們將數學活動中的手口一致點數、序數等內容加入其中。從而引出了種菜的規則:“用鋤頭鋤5下地、將果實種在土地里,灑水,將蔬菜收下來送到菜場。”為了增加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每一次都讓幼兒介紹自己的職業,工作的內容及工作感想,孩子們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喜愛在集體面前展現自己。同時我們發現孩子們種完菜后,吃飯挑食的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問其原因,他們說:“種菜很辛苦,太不容易了,不能浪費,我們要吃完。”沒想到小小菜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改變了幼兒的飲食,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
四、幼兒勇于表現自我,自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隨著環境保護教育的開展,低碳環保是一大重點,我們有機的將主題與游戲相結合。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游戲材料,通過家長的巧手制作,利用廢舊材料,幫我們的小朋友制作出了一件件精致的衣服。如佐羅、水果王子、公主、警察等高難度的服裝、飾品。一個新的角色游戲“寶貝時裝秀”誕生了,每次玩游戲的時候,都有部分小朋友能穿上精致的衣服為我們大家展示。剛開始幼兒較羞澀,不知道如何展現衣服的特色;我們通過觀看幼兒模特走秀的視頻、圖片,讓幼兒學會嘗試。漸漸的班上出現了一批活潑開朗勇于表現的小模特。并且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展現,我們還創設了美麗的舞臺。現在你看到的照片上的孩子叫郭楚懿,由于家庭原因,他缺少安全感,養成了孤僻內向,不愿與人交流的性格,喜歡獨來獨往。通過時裝秀的走秀活動,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孩子固有的天真爛漫,找到了朋友。游戲真是孩子們生活中的好朋友。為了能把游戲更好的串聯起來,我們將美食街和時裝秀進行有機的結合,把模特走秀分了時間段,共表演兩場。表演完的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購物,坐在旁邊品嘗。等開始的時候再進行表演,這樣既改變了單一的表演,又可以和美食街上的游戲產生互動,孩子又可以有更多展現自己的機會。
五、師幼互動共成長,生活中玩出游戲
孩子們在游戲中得到了綜合能力的培養,老師也同樣在游戲中得到了提升。以前我們開展游戲都是設想好游戲,創設好環境,讓幼兒按照老師的意愿進行展現,幼兒能從中獲得什么?學會什么?無關緊要,只要游戲開下來有人玩就行了。通過一學期的深入研討,我們自身的思考方式和切入點發生了轉變,重點表現在兩個方面:
1.教師本身并不需要扮成某個角色,而是隨意提供建議和幼兒交談
我們學會了在游戲中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當孩子遇到游戲中的困難時,我們以路人的身份,給幼兒加以提示。如娃娃家中經常會出現只有孩子一個人在家里,爸爸媽媽都忙著外出購物。這時,我們并沒有以老師的身份去干預游戲的進程,也沒有以客人的身份去改變游戲。而是以路人的平行身份,在購物處以聊天的形式,提醒幼兒。
路人:“爸爸媽媽你們在買什么呢?”
媽媽:“我的寶寶想吃糖葫蘆,我們來買冰糖葫蘆的。”
路人:“你們兩一起出來了,你們的寶寶呢?”
媽媽:“一個人在家呢。”
路人:“呀,寶寶一個人會有危險的。萬一壞人來了怎么辦?”
媽媽:“爸爸,你在這里買糖葫蘆,我現在就回家帶孩子。”
幾句簡短的平行對話,孩子自主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立刻將自己的身份得到了更深的理解。
2.教師直接加入幼兒的游戲活動,扮演某個角色
每當有新游戲加入時,針對有難度的地方,我們老師會以游戲角色的身份,加入游戲。如在糖葫蘆店,老師以服務員的身份指導幼兒如何竄珠;湯圓店老師以廚師的身份,向幼兒講解制作湯圓的過程,培養小廚師。時裝秀上老師以導演的身份,統領布局,指導幼兒看懂手勢進行表演。
六、家園聯動秀游戲,爸爸媽媽同參與
說完孩子與老師,沒想到我們的家長在游戲中也受益匪淺。他們的觀念有了最大的改變。剛開始進行游戲時,家長看到孩子每天都講述自己玩了什么游戲,問學了什么本領,都說不知道。家長聽后便開始有點擔心了,他們在網絡上議論開。
“成天玩,以后怎么得了!”
“每天到學校去,都看到孩子在玩,真懷疑是不是能學到東西。”
“孩子在家老是神經兮兮地抱著娃娃說一大堆話,真擔心他的頭腦是不是有問題。”
事實上,有問題的不是孩子,而是成人自己。大部分的成人幾乎都太過于“正經”了。但在孩子的世界里,許多原本死板的東西,都可能變成活潑有趣的玩意兒;而本來冷硬的物體,也可能變得充滿感情、富有意義。
家長們總是熱衷于自己小孩學會了哪些才藝、背了多少古詩、講了多少故事。怎樣才能讓家長懂得游戲也是學習呢?我們利用網絡、視頻,讓家長看到孩子在游戲中成長變化的過程,同時為了讓家長親身體驗游戲對孩子的重要性,我們將家長請進教室,共同游戲。當家長看到孩子們在游戲中的對答、互動、自信的展現時都驚呆了。他們好像找到了自己童年時的那份天真、快樂,于是主動加入到游戲中,“科技節展示會上”,當我們正式開始表演時,身穿父母制作的精美衣服、腳走在老師們精心布置的場地舞臺、還有時尚動感的音樂伴隨著他們。怎能不讓這個游戲光彩奪目呢?小朋友的喜悅全部掛在了臉上。小嘴都合不攏,讓我們也倍感喜悅。家長們更是個個興致勃勃,全程陪同,感受那久違的童年。家長看到孩子的發展,才發現游戲是孩子最佳學習的最好方式。現在他們最喜歡問的一句話是:“今天你們在幼兒園玩的什么游戲啊?”甚至家長與孩子一樣盼望著每個星期一的到來,因為那天是游戲日。得到了家長的認同、家長的支持,我們的游戲更是錦上添花,他們為我們送來了游戲要用的版面、各種填充材料、特色花盆、服裝的不斷更新。使孩子們在游戲中有了更大的發揮和想象的空間。我們的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想象,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系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篇4
一、自發游戲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對于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而幼兒教育機構更是從兒童入學的小班教學開始,就把握好對于兒童的教育。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單純的游戲教學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兒童的學習能力,兒童自發游戲能力的培養,對于其整體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潛在價值。
二、小班幼兒自發游戲的發展現狀
自發游戲是兒童在自由活動中,自己創造出來的游戲。現在的兒童,生活和接觸的環境更加復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兒童的“早熟”,其接受能力和范圍無形中增強了,這就給兒童自發游戲的開展和生成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和基礎。
在幼兒教學中,兒童的自我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體現在方方面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兒童自發游戲的組織上。小班幼兒開展自發游戲一般是在自由活動時間,這個時間內,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自發地組織朋友,開展游戲,這也是他們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三、小班幼兒自發游戲的潛在價值分析
當前在小班幼兒教學活動中,自發游戲的潛在價值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
在幼兒園小班教學中,幼兒處于對社會、學校、人的認知環境中,這個時期的幼兒對于社會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意識,教師要引導他們對這個社會形成一個基本的認知。
自發游戲形成和開展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提升幼兒認知能力的過程。在自發游戲過程中,教師對于幼兒是一種引導作用,幼兒通過自由支配身邊的道具、玩具,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產生主動的認知。
(二)有助于開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小班幼兒教學活動中,通過自發游戲的組織和培養,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幼兒對于接觸的各種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通過接觸新事物,在自發游戲中進行充分的想象,鍛煉發散思維能力。從現代社會的角度來分析,如今的幼兒身處的社會環境更加復雜多樣,自發性游戲的開展,正是從這個方面為幼兒開發思維和智力提供一定的自我空間,以此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想象力。
(三)有助于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
幼兒進行入幼兒園學習,這是他們在出生以后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接觸到“集體生活”,無論從客觀的外在環境還是兒童的心理接受環境而言,這都是他們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環境轉變。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教師在幼兒教學工作中,要注重培養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拓寬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情感溝通的渠道,培養幼兒的情感。
四、小班幼兒自發游戲開展的建議
小班幼兒自發游戲的開展,并不是徹徹底底地對學生放開,作為教師,在開展幼兒自發游戲的活動中,要注重提供相關的幫助,更好地輔助游戲的開展。針對目前幼兒自發游戲開展的現狀,以下幾方面的建議可供幼兒教師在游戲教學中參考。
(一)注重對幼兒自發游戲的引導
對幼兒自發游戲的引導是多方面的,引導不等于領導。作為教師,不能過分地介入幼兒自發性游戲中,但是對于整體游戲的開展要有一個大致方向的把握和引導,特別是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要加強對其安全意識的引導。自發游戲雖然給幼兒以自由想象和發展的空間,但是要特別注意,安全意識的教育引導不能放松,不能讓幼兒在自發游戲中出現任何帶有安全隱患性質的游戲行為,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及時制止。
(二)加強對幼兒自發游戲環境的創設
篇5
關鍵詞:自主游戲;有效介入;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155-01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 “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指導方法,發揮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特殊作用,讓幼兒在游戲中真正獲得發展,成為游戲的主人。
兒童心理學研究和兒童的實際情況告訴我們:無論教育和保育,不同年齡階段性的兒童都需要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對待。這就要求教師了解每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有效的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介入指導方法,以不斷提高游戲的行為質量和活動水平,通過游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對“游戲中教師介入、指導”的理解
“介入”并不是教師在幼兒游戲時間內的所有行為,它既不是教師對游戲的無意“干預”,也不完全等同于對游戲的有意“指導”。“介入”一詞在字面上沒有一種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兩者之間進行有效的干預,“介入”既要考慮到教育目標,也要考慮到幼兒自身的愿望,教師應明確自身的立足點應是幼兒與幼兒當前游戲。
教師介入的方式可分為直接介入和間接介入。直接介入,指在不影響幼兒游戲意愿的情況下,教師通過提示一個問題或建議,給出一個鼓勵或參照,邀請一個同伴加入或營造一種氣氛支持幼兒的游戲行為。間接介入,指教師以同伴身份參與游戲,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游戲行為,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兩種方式都以不破壞幼兒游戲的興趣和游戲的發展為原則,以讓幼兒獲得游戲體驗以及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和全面發展為目的,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下進行。
教師介入的方式也可分為情感性鼓勵和技藝性幫助。情感性鼓勵,即在介入時側重采用鼓勵、欣賞、融入、暗示、啟發、建議和引導等方法。如,教師的一個微笑、一聲贊美,能鼓起幼兒戰勝自我的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技藝性幫助主要包括示范、參與、幫助、指導和練習等。如,教師通過動作模仿、操作示范和實物提供等給予幼兒具體的支持,使幼兒破解難題,實現游戲愿望。幼兒游戲既需要教師的情感性鼓勵,也需要教師的技藝性幫助。
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合理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影響或干預,即指導,以保證游戲發展價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實實現。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一方面需通過創設體現一定教育意圖的游戲環境間接影響幼兒的行為,激發其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積極投入游戲;另一方面,具體指導幼兒的游戲,引導其深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師對幼兒游戲過程的介入和指導是對游戲活動本身的現場指導。教師對游戲過程的現場指導是游戲實施計劃得以實現的關鍵環節。
三、在游戲中運用適宜的介入指導方法,發揮小班幼兒的主體性
從小班幼兒游戲行為的生發;游戲內容的形成;到游戲材料的收集制作與投放,都是幼兒自主生成的。尤其是在游戲材料的選擇與投放,完全掘棄了以往由教師引出并安排好的模式,讓幼兒自主選擇并收集制作游戲所需的材料。如:娃娃家游戲,孩子們根據生活經驗,發現燒菜還可以用微波爐;天冷了娃娃洗澡要用暖氣等,教師及時引導和支持孩子在成人的幫助下,按意愿去收集制作這些游戲玩具。并按自己的興趣投放和互動。這一游戲過程,幼兒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其自主性意識得到了充分地張揚。
1、追隨幼兒的關注熱點,適時確立孩子自主游戲的主題。老師在整理玩具櫥時,不小心掉出一個沒有穿衣服的布娃娃,明明見狀后,立即做了個打電話的姿勢說:“請馬上過來,這里有一個娃娃躺在地上生病了。”元元等幾位幼兒聽到后,嘴里邊模仿著救護車的聲音,邊跑了過來。明明帶頭將布娃娃抱起后,放到了娃娃家的小床上。只見他將繩子的一頭貼在耳朵邊,另一頭放在布娃娃的身上。給他看病。身邊正在玩娃娃家的幼兒,也紛紛模仿起明明,給手中的娃娃看起病來。明明的游戲行為影響了其他小朋友,使之成為了共鳴。教師應擴展游戲為“小小醫院”的游戲就在孩子們的七嘴八舌中“誕生”了。老師及時追隨幼兒的活動,為孩子的自主游戲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2、細心觀察幼兒游戲,及時介入引導。經一周的游戲觀察記錄發現,幼兒對娃娃家、小醫院、餐廳、等游戲主題普遍感興趣,可是對游戲洗衣房就顯得無人問津。為什么同樣是幼兒生成,但參與積極性卻截然不同?經過分析與反思,覺得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的對洗衣缺乏生活經驗。因此老師以游戲的口吻和孩子商量,回家觀察媽媽洗衣服。讓孩子親自去看一看,學一學,體驗一下洗衣的樂趣,經過這樣的觀察活動,孩子們果然在游戲中積極爭著要來試一試,學著為娃娃洗洗衣服。這個活動,使我們認識到,老師敏銳的捕捉孩子的游戲信息,給予及時而適當的引導,就會重新點燃孩子的興趣,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之獲得成功感。
篇6
關鍵詞:幼兒;游戲;自理能力
幼兒的自理能力是指幼兒自己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幼兒園的盥洗、進餐、午睡、整理玩具、日常勞動等活動,都是小班幼兒必須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現在家長對孩子過分寵愛,事事包辦,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其實已無意間剝奪了幼兒自己動手的機會。這樣的教育與幼兒園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馳,導致孩子們入園之后自理能力嚴重缺失。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幼兒園,我們不要荒廢孩子雙手上的智慧,要教會孩子一定的自理技能,這是孩子學會生存的起點。作為教師,我們只有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才有助于幼兒獨立自主、自信心和責任心的形成,對幼兒今后的生活才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環境濡染,增強自理意識
環境能與幼兒較好地互動,也是幼兒表達和分享經驗的平臺,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當幼兒出現生活習慣不良時,教師可以通過環境創設來提示規則的行為習慣,讓環境成為幼兒無聲的老師。
在活動室的不同地方,老師和幼兒一起制作張貼各種提示標志,如,午睡室門口張貼一連串小腳丫,意在讓大家脫掉的鞋子擺在此處;午睡室里張貼一個月亮姐姐睡覺的姿勢,意在進入午睡室不要有聲音;洗手間地面張貼一張哭泣的臉,意在不要浪費水等等。這樣就能有效地通過環境來提示、指導幼兒,使環境成為幼兒“不會說話”的老師,引領幼兒增強自理意識。
二、游戲融入,掌握自理技能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愛玩游戲也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教育是將游戲還給孩子,尤其是小班適合一日化的游戲生活。當然,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教學原本承擔的任務悄悄被兒歌、音樂等游戲形式所替代了,特別是在小班活動中,兒歌、音樂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補充。
1.兒歌融入游戲
小班幼兒經常會出現鞋子反穿、鞋粘不扣、鞋帶松散的現象,導致腳穿得不舒服,被鞋帶絆倒。根據這些現象,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兒歌游戲:兩個小朋友,見面不分手,要來一塊來,要走一塊走。如果穿對了,它們頭靠頭,如果穿錯了,它們把頭扭。在幼兒熟練地掌握兒歌后,我們進行《找朋友》的游戲,請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給鞋子配對,這樣兩者并用,不僅可以通過兒歌提醒幼兒不要把鞋子穿反了,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小肌肉的鍛煉能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選用了《洗手歌》《扣紐扣》《學穿衣》《兩只小手》等更生活化的兒歌內容融入幼兒游戲環節,激發幼兒的操作樂趣。
2.區角融入游戲
區角游戲作為幼兒園的非正規活動形式深受幼兒的喜愛,它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同時也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和探索環境的機會。例如,在娃娃家,教師提供了碗、勺子、廚房餐具、菜、娃娃、奶瓶、飯叉等各式各樣的操作材料,在區角游戲中練習扣紐扣、系鞋帶、拉拉鏈、編辮子、別別針、打蝴蝶結等動作技能,讓幼兒在這些簡單的動作中體會自己動手做事的樂趣,立意引導孩子在看一看、玩一玩、試一試等方式中積累生活經驗。使他們把區角游戲的操作技能,遷移到自己的生活活動中,讓每個幼兒在與區角游戲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地得到發展。
3.音樂融入游戲
音樂游戲也是幼兒生活常規技能培養的重要方法,運用豐富有趣的音樂節奏,將帶有強制性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融入音樂中,養成聽到某一樂曲就知道該干什么的好習慣,讓音樂引領幼兒有序地生活和學習。
入園進班級時,教師選擇播放音樂《早上好》,使孩子聽著歌曲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萌生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愿望;進餐時間,播放歌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兒能在音樂的熏陶下獨立進餐,并能餐后把殘羹、盤子整理好等。讓音樂游戲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培養中,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音樂游戲中學習枯燥乏味的生活技能。
三、家園互動,踐行自理技能
小班幼兒學做事的阻力主要來自于家庭,家長總是有許多顧慮和擔心,但當他們掌握了各種技能后,我們一定要家園配合給予他們實踐的空間。如,三八婦女節的時候,老師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請小朋友在家幫助媽媽做一件事。第二天,家長來園反映:孩子們都很有興趣想為媽媽分擔家務,開始都擔心孩子會做不好,后來發現他們真的行。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發揮他們的潛能。由此可見,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在無限的空間里,體驗生活活動帶來的樂趣。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雖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鋪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林佩芬.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研究:下.寧波出版社,2004.
篇7
關鍵詞:角色游戲
孩子的天游戲,這不僅是因為游戲的形式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而且是因為游戲能滿足幼兒模仿、交往的需要,因此游戲成了幼兒生活的第一需要。游戲的種類有許多,比如:結構游戲、表演游戲、體育游戲,還有角色游戲,而在眾多游戲之中,最受小班幼兒青睞的仍是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愛的角色,在游戲中創造性地再現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形象和活動,它為獨生子女參與社會生活、獲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機會。在角色游戲中,他們動腦筋、出主意,創造性地反映生活,盡情地抒發著自己的感情,他們體會著做“醫生”解除“病人”的自豪感,當“媽媽”對“孩子”的親切感。同時,“乘汽車”要排隊,買東西要文明,“好朋友”要相親相愛,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游戲中已成了一種約定俗稱的規則,每個孩子都必須遵守,否則,會受到輿論、譴責。孩子從這些準則中學會了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角色游戲能促進孩子對周圍世界的認識。
一、小班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
三至六歲的幼兒,其體力和智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知識經驗的增長,活動能力的增強,他們要求參加成人的活動,并能模仿成人的行動以玩具代替實物,創造性地反映成人的社會活動和勞動,以滿足他們的愿望。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在游戲的內容、規則以及幼兒之間的相互關系等方面都有所發展。所以,教師既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角色游戲的特點,又要創設條件,使游戲更豐富,更具教育意義。從游戲的內容看: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更多的是反映一些日常生活。在游戲的過程中,一般總是模仿成人生活的一些片段。當然,也應看到小班幼兒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動作重復,而是力圖賦予這些動作以一定的意義。幼兒感興趣的是玩具、材料和動作,很少考慮動作的結果、情節的發展和角色之間的關系。如,小班幼兒已不像嬰兒那樣只是把奶瓶放在布娃娃的嘴上,簡單地重復喂東西的動作,而且還力圖做出媽媽的樣子,多少反映著母親和孩子的關系。
1、缺乏角色意識,游戲中的興趣和注意力不穩定,極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濤濤擔任的是超市的營業員,有幾個顧客來到了超市,濤濤認真地,有模有樣地收錢、拿東西。顧客走了,又沒有新的顧客來,就在椅子上坐了下來擺弄著超市貨架上的物品。擺弄了一會,還是沒有顧客來,就起身離開了。濤濤來到小吃店,對服務員說:“我餓了,給我一串肉串吧。”他接過服務員給的肉串,然后坐桌子邊吃肉串,一會兒有點了一碗吃的。好長時間過去了,超市門口來了好幾個顧客,在老師的提醒下他才放下了手里的吃的,離開了小吃店,回到了超市。從游戲中可以看出,孩子的角色意識不是很強,對游戲的堅持性也比較差,他們容易被其他游戲所吸引,不能很好地堅守崗位,尤其是當他們在無所事事或是比較空閑的時候就會特別明顯地表現出來,就像濤濤小朋友,他的崗位在超市,是一名營業員,可他在超市只招呼了一會客人,當看到店里沒有顧客自己也就離開了,也不管后面有沒有顧客再來,他在別的區域逗留了較長時間才回到自己原先的崗位,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今天的角色任務。
2、游戲中的動作交往多于語言交往,更多的依賴玩具進行游戲,滿足于玩具的擺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例如:小吃店的廚師往往熱衷于不停地把菜放進鍋里燒,不止于對顧客的需求,有的燒了就一直放在那里沒有人吃。有時“貨不對板”即使嘴里答應做一盤湯圓賣給顧客,但過會兒上的可能也不是湯圓。
3、游戲中反映出的內容比較簡單,情節比較單一。例如:娃娃家剛開始介紹時是爸爸燒飯,媽媽照顧寶寶,游戲反映的內容就是爸爸燒飯媽媽也想燒飯;你喂娃娃我也想喂娃娃;這與孩子們生活經驗有限有極大的關系,并且由于他們的能力有限,即使有一些經驗也不能在游戲中反映出來,我們每次游戲后在總結時要幫助幼兒豐富游戲內容。
二、角色游戲的指導:
角色游戲是幼兒自然、自主開展的游戲,是幼兒按照自己意愿進行的一種游戲,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形式,帶有很大的自發性。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游戲又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然而,要實現游戲的教育作用,并使游戲和其它活動結合起來,必須有教師的支持。那么,小班角色游戲中教師如何有效支持?使小班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滿足需要、體驗快樂、積累經驗、充實發展。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預料以外的情況,影響游戲順利進行和效果,這就需要老師及時、有效地進行隨機教育,引導游戲繼續開展下去。一般運用到下面幾種情況下:
1.當游戲內容貧乏時,需要老師畫龍點睛地啟發、誘導,使幼兒創造出豐富多彩地活動。比如當幼兒在玩商店游戲時,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門來買東西,沒有新的內容時,老師以“客人”地身份出現,買了很多東西,拿也拿不下。從這里就引出了送貨上門的服務內容,“商店”的“工作人員”能主動開始了“送貨”活動。又如:我帶了一位“小客人”去娃娃家,告訴他們這位是鄰居家的小寶寶,今天鄰居阿姨有急事,需要我們來幫助照看一下小寶寶。“小客人來了”我把小娃娃介紹給了娃娃家的主人,大家都小心翼翼地抱著小娃娃,柔柔接過娃娃時卻對我說:“老師,娃娃和大家玩了這么久,餓了吧?我去給她煮碗面,來喂她吧!”我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就對柔柔和幾個小朋友說:“那好,你們去照顧小娃娃吧,要好好照顧。”“你們知道怎么才能照顧好娃娃呢?”柔柔搶先說:“喂東西給她吃,陪她玩游戲,累了就哄她睡覺。”“嗯,這個方法好,你們去陪娃娃玩吧!”幾個人擁著娃娃進入了娃娃家。角色游戲是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生活經驗的游戲,生活經驗越豐富,孩子在游戲中就越積極,角色扮演越逼真,情節越豐富,角色間的關系越密切,孩子們自然玩得更開心。孩子們知道怎么與人相處,也知道照顧和愛護比自己小的小娃娃,他們會學著爸爸媽媽照顧他們自己一樣照顧小娃娃,這是生活經驗的一種模仿再現,他們喜歡這樣,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希望自己快點長大,能像爸爸媽媽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時當然也會模仿大人,這是幼兒年齡特點。在游戲中,讓游戲成為生活的一個再現,引導幼兒應該怎樣招待小客人,使游戲情節豐富,游戲內容更多姿多彩。
2.當角色之間有沖突時,老師要及時調節,使游戲有條不紊的進行。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當“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時,“主人”堅持不讓他進門,但“客人”非要擠進去,這樣他們兩個人掙吵了起來。這時老師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戲,讓“主人”說一說,為什么不讓“客人”進來。原來娃娃家有許多“客人”,家里比較擁擠,都坐不下了,“客人”聽后說:“我等會兒再來”。就這樣沖突平息了,游戲又順利的開展下去了。
3.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時,老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深化游戲主題,提高幼兒對做游戲的積極性。如在彩虹堂的手工游戲中,單一的制作活動使幼兒對游戲興趣低落,漸漸的想去玩的人變少了。我以“經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員”開了個會,引導他們自己動手,制作各種不同的糖果,豐富游戲內容,將那些糖果進行售賣,“工作人員”也不再沒事可干,游戲又熱火朝天的開展下去了。
4.適應時代的不斷變化,教師要根據游戲過程不斷的創新游戲情節,提高幼兒積極性。如在小吃店的游戲中,由于幼兒平時對社會接觸不多,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很難深入開展。于是我就把小吃店作為重點,和幼兒一起討論他們喜歡吃什么東西?到什么地方去吃?那么孩子心中的小吃店就應運而生了,幼兒看見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樂意參加。
三、觀察指導體會
經過以上觀察指導實踐后,我認為觀察是教師工作的“探路器”,只有重視游戲的觀察,教師才能更好更具體地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只有在觀察中,教師才能了解到幼兒是否需要幫助、需要何種幫助、什么時候幫助、用何種方式給予幫助等。
觀察有利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性強、效率高。所以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指導,是促進角色游戲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殷。角色游戲的觀察內容還很多,指導方法也大不相同,如語言的觀察指導、行為交往的觀察指導、評議的觀察指導,這些問題還有待于我在今后的角色游戲活動中探討和實踐。
四、讓幼兒愉快地結束游戲
教師因讓幼兒玩游戲后再想做游戲的愿望,保持對游戲角色的興趣。在幼兒玩游戲的興趣尚未低落時,便愉快地結束游戲,同時讓幼兒一同收拾玩具材料,打掃場地,作出評價,激發幼兒再次游戲的興趣。
篇8
關鍵詞 手指游戲;幼兒; 認識 ; 自理;享受; 發展
手指活動與人腦的發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密切關系,在做手指游戲活動時,大腦、眼、手同時協調運動,協調發展。 俗話說,“十指連心”、“心靈手巧”。著名哲學家康德曾說,手是身體的大腦。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小肌肉動作發育尚未完善,手部精細動作需要在游戲與活動中得到訓練和發展,思維的發展與動作又緊密聯系,而手指的活動,是大腦的體操;活動的是手,得到鍛煉的是大腦。筆者雖沒有開設正規的手指游戲課程,但在平時的教學中卻時常在滲透一些手指游戲活動,覺得手指游戲對幼兒的發展有“潤物細無聲”之效:
1 于說說樂樂中得到認識
“手指游戲”取材源于幼兒生活、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有趣、情節稚氣活潑、節奏明快,操作方便又于幼兒模仿這種匠心獨運之處正好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表現在幼兒對活動認識依靠動作和行動進行且又喜歡模仿。在教學中為使幼兒很快認識自已的雙手及五官筆者有目的地創編了《五指歌》:一只小手出來了,一只小手也出來了,大拇指見面點點頭,點點頭."你好,你好",食指見面彎彎腰,彎彎腰."你好,你好",中指見面頂頂頭,頂頂頭."你好,你好",無名指見面親親臉,親親臉"你好啊,你好啊",小拇指見面勾一勾,我們來做好朋友。好朋友一起來爬山,(拍一拍雙手)爬呀爬呀爬上山(食指從胳膊一步步點到肩膀)耳朵聽聽(捏捏耳朵)眼睛看看(點點眼睛)鼻子聞聞(點點鼻子)嘴巴嘗嘗(點點嘴巴)最后,咯吱一下(停頓一會兒突然把手伸到孩子的脖勁處等)。通過這一手指游戲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不斷地模仿學習很快認識了自己的雙手及五官,同時使幼兒意識到平時生活中應學習 “手指們”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友好,從而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交流。又比如《都睡了》大拇哥睡了,二拇弟睡了,三中指睡了,四兄弟睡了,小妞妞睡了。(按順序合上手指)大拇哥醒了,二拇弟醒了,三中指醒了,四兄弟醒了,小妞妞醒了。(按順序展開手指)這一手指游戲的教學使幼兒意識到從小要養成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良好生活習慣。再比如說小班幼兒對家庭成員的結構及相關的活動認識較為初淺,通過《一家人》爸爸是司機,開汽車,嘀嘀嘀(雙手大拇指單伸出來,向下按) 爸爸旁邊是媽媽,媽媽洗衣服,刷刷刷(雙手食指單伸出來,做搓衣服的動作) 個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籃球,砰砰砰(雙手中指單伸出來,向上做投籃動作) 哥哥旁邊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雙手無名指單伸出來,做繞圈動作) 個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咚咚咚。(雙手小指單伸出來,做敲小鼓動作)這一手指游戲讓幼兒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員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使幼兒本來覺得很抽象的一家人一下子以動作的變化浮現在幼兒的眼前并馬上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幼兒社會性情感的認識。同時通過相關手指游戲如:《包餃子》 :小手攤開,咱們來包餃子吧 !(伸出左手手掌)搟搟皮 、(右手在左手上做搟皮狀) 和了和了,(右手手指立起在左手手掌上做和餡的動作,就象手指在抓撓) 包個小餃子 ,(說一個字,用右手食指依次點著左手的手指) 香噴噴的餃子給誰吃? (用右手把左手指包起來,蓋住,問孩子) (然后孩子說給誰吃,就把餃子遞到嘴邊) 通過游戲讓幼兒感受了生活的豐富多彩又增進同伴間的的相互交往。
當然教師也可在游戲中利用手指的不同“形體”,久而久之讓孩子認識高矮、胖瘦、長短、粗細、數量等對應關系,可見手指游戲對提高幼兒的認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于平時的訓練中形成自理
有關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是在學前期,作為幼兒園,我們能否抓住這個關鍵階段呢?因許多幼兒生活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包辦代替使幼兒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識,(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家人會幫著干)針對這一現狀和家長對幼兒與教師對幼兒照顧的差別更需要教師對幼兒自理能力的鍛煉與培養進行有的放矢地引導與教育,使其自理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與發展。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嘗試運用手指游戲來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如:幼兒不會穿套衫,我就教幼兒邊穿套衫邊玩“鉆山洞”的游戲;先鉆左右兩個洞,再鉆中間一個大山洞;幼兒不會脫襪子,我就與幼兒玩起了《脫襪子》的游戲:縮進小脖子,(大拇指伸進襪筒),拐過小彎彎,(把襪子從腳后跟脫下), 脫掉小襪子,露出腳丫丫。同時筆者也嘗試創編《穿襪子》的游戲:縮進小脖子,(雙手大拇指食指伸進襪筒至襪頭),伸進腳丫丫,拐過小彎彎,(把襪子從腳后跟拉上),一下、二下襪子穿好了。為此穿襪子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筆者認為作為教師在幼兒的一日活動教學中對幼兒存在的問題或情況有時需要靈活地創編一些相關手指游戲來進行教學,可能會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又有一次吃蘋果時,有幾個寶寶不洗手就來拿了,我(指著自己,表情夸張)是一個大蘋果(雙手張開表示“大”) 小朋友們都愛我 (雙手食指點著前面的人) 請你先去洗洗手 (雙手做洗手的動作) 要是手臟(用右手食指點著左手手掌)別碰我!(揮動右手表示“不”)舜間那幾個原來不洗手的寶寶就很自覺地放下手中蘋果去洗手了。相信幼兒的自理能力定能在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手指游戲中得到鍛煉與培養,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和個性品質。
3 于相互等待中得到享受
每個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每個幼兒在進餐、用點等方面有著快慢等不同的個體差異,對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幼兒來講這種差異的存在可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及良好常規的培養,如何激發慢進的幼兒有超前意識又使早用完的幼兒能有意義的等待是我們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時常關注的話題。尤其對小班幼兒來講缺乏相互合作和交往的意識,等待時間一長或在等待中無所事事更會“添亂”,因此筆者認為手指游戲活動真是這些時段的“活教材”。在一天下午吃咸煮花生時辰辰(因為喜歡吃平時家里又經常吃)第一個吃完了自己的那一份,剛想伸手去抓旁邊小朋友那一份時正巧被我發現,于是我立刻轉移話題說:“辰辰你吃完花生了咱們來玩手指游戲吧!”辰辰說:“好的”。于是我就跟辰辰邊念兒歌邊玩游戲:小熊小熊圓圓臉(用手在寶寶的手心畫圓) 一步一步上上坡(從寶寶的手往手臂上點上去) 幾里古嚕滾下來(在寶寶身上從上往下做滾狀 滾進一個山洞里(用手點到寶寶的胳吱窩撓撓) ,果真這一招還真靈,不僅逗笑了辰辰,而且我發現寶寶剝花生的速度都在彼此的逗笑聲中不斷的加快,并不時引來了吃完花生的寶寶等著我逗著玩。寶寶們在享受中等待、在等待中享受何樂而不為呢?可想而知,在幼兒的相互交往中,針對幼兒自私、霸道、爭奪等不良行為表現能適時用上手指游戲來轉移或引起幼兒的注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師幼互動關系,以創造愉快、寬松的心理環境,對幼兒的主動學習會受到意相不到的效果。
4 于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游戲伴隨幼兒的成長。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游戲猶如火花,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手指游戲也不例外。
首先手指游戲可以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在《金鎖銀鎖》手指游戲時:成人用一只手伸出,手心向下,孩子伸出右手食指,頂在成人手心中,大家齊聲說:“小兔小貓,快快進窩,金鎖銀鎖喀嚓一鎖。孩子們聽到“鎖”字迅速把手抽回,一把抓住哪一個?”如抽得慢就被成人夾住就算輸了,需要表演節目。此時幼兒都不希望在同伴面前認輸,表現得特別專注。
其次手指游戲可以發展幼兒觀察力和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如在《手指變變歌》一根棍,梆梆梆。(在寶寶身上輕輕敲打) 二剪刀,剪剪剪。(用食指、中指在寶寶身上輕輕夾) 三叉子,叉叉叉。(食指、中指、無名指分開伸出,輕觸寶寶) 四板凳,拍拍拍。(拇指彎曲,四指并攏,輕打) 五小手,抓抓抓。(五指分開,然后做抓的動作) 六煙斗,抽抽抽。(拇指和小指伸開做抽煙狀)七鑷子,夾夾夾。(拇指、食指、中指捏一起,身上捏捏)八手槍,啪啪啪。(拇指食指做手槍狀,啪啪啪射擊) 九鉤子,鉤鉤鉤。(食指彎曲做鉤狀,在寶寶胸前鉤鉤) 十麻花。轉轉轉。(中指搭在食指上,食指伸直,雙手轉動。)每次做,寶寶都是笑的花枝亂顫的。當然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及時作出調整和創編:如一只手指變鉛筆,兩只手指變小兔等。這樣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不斷地觸摸、聆聽、觀察,有助于訓練幼兒反應的靈敏性。
最后手指游戲也能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理解語言依靠直覺行動,在玩手指游戲的過程中不僅手指游戲本身的語言內容淺顯又生動有趣、節奏明快又朗朗上口便于小班幼兒模仿和學習而且語言與動作相伴隨,便于幼兒理解語意。同時小班幼兒也喜歡聽成人講簡短的童話、故事,利用手指講故事更具有趣味性。一次餐后活動是讓幼兒欣賞故事,我在十個手指上分別套上小貓、小狗、小兔等十個指偶,然后編了一個《過生日》的故事,由十個能屈能伸、能搖頭晃腦的手指分別上場,發現幼兒個個都是聚精會神的小聽眾并對故事中的對話記憶猶新這有利于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當然有時幼兒看著投射在墻壁上的影子覺得好奇怪,也會興奮的動起手指頭并積極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索和獨立表達能力!
總之通過不斷的做手指游戲使幼兒的手指更加靈活、觸覺更加敏感、思維更加敏捷、更加富有創造性。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篇9
關鍵詞:情境游戲;小班幼兒;教育
通過情境游戲,可以培養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極大地豐富了小班幼兒的知識面,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情境游戲的特點則決定了它更受到孩子們的歡迎,更易體現孩子的自主性、創造性,更適合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小班幼兒最典型、最普通、最有特色的游戲。
一、小班幼兒教育中開展情境游戲的作用
(一)情境游戲有助于小班幼兒發展恰當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基礎,發展恰當的自我意識是人的社會性發展的第一步。小班幼兒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義者,他們往往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去理解周圍的任何事物,不能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情境游戲在促進小班幼兒從他人角度看問題的能力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情境游戲有助于小班幼兒體驗快樂的情緒
小班幼兒的情緒情感帶有明顯特征。良好的情境必然引起小班幼兒積極的情感反應。可利用情境游戲,創設小班幼兒喜歡的物質環境,如漂亮的游戲主題標志、形象可操作的玩具、舒適的游戲場景等,小班幼兒在這樣的情境中能愉快地投入游戲中。
(三)情境游戲為小班幼兒的交往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情境游戲越深入小班幼兒交往越積極主動,就越能促進交往的能力的發展。同時,情境游戲還培養了小班幼兒的交往技能。在游戲中,小班幼兒必須學會妥協與讓步,學會通過協商、輪流、分享、謙讓和交換等交往技巧,以使自己的愿望在游戲順利進行的情況下達成。這樣,在不斷解決游戲糾紛的過程中,小班幼兒的社會交往技能也逐漸得到了發展。
二、小班幼兒教育中開展情境游戲的思考
(一)提供可操作性強的游戲材料
活動材料的可選擇性及自選程度,直接影響著游戲的針對性、積極性。教師要提供豐富的材料,根據情況及時更換或更新材料。
1.教師與小班幼兒共同收集游戲材料、制作玩具。如“點心店”,師生共同收集盒子,做烘烤面包、蛋糕的烤箱;根據店內的需要,協助小班幼兒自制電話、收銀機;根據本地特色食品,制作各種食材,比如蓬壺肉羹湯、煎果、九層糕等,新興小吃食品如串串香、烤羊肉等。新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小班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2.通過場地布置來影響小班幼兒的行為。例如:用物體或“家具”把空間分隔,把吵鬧的影劇院和安靜的圖書館分開,減少兩個游戲之間的不良影響。某一主題參與人少時,可通過變換場地、更新道具等方式吸引小班幼兒。
(二)創設條件,為小班幼兒尋找游戲替代物
隨著游戲發展,游戲中會逐漸出現替代物,這有利于小班幼兒抽象性、概括性的發展。因此,小班幼兒小班后期,教師要為其創設必要的條件,培養小班幼兒尋找游戲替代物的能力。小班幼兒選擇替代物,是根據當前游戲材料與他們想要的東西間在外形上的相似性來找尋的。當發現他們缺少某種材料時,有意識和他們一起尋找替代物。比如玩開公共汽車游戲時沒有規則,可以就找了一塊圓形木臺代替交警崗亭。在游戲評價時,教師會鼓勵小朋友:今天真能干。這樣,可在小班幼兒思想中建立沒有玩具時,暫用其他物品代替的概念。小班幼兒的游戲水平和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此階段使用替代物的情況不多。
三、小班幼兒教育中開展情境游戲應注意的問題
(一)重視游戲的結束部分
經常帶小班幼兒出去參觀,引導他們仔細觀察事物,使小班幼兒獲得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擴大小班幼兒知識面。在游戲中主動幫助和引導小班幼兒把腦里有的知識印象重新活躍起來,開展積極性的思維活動。在玩游戲時要給小班幼兒提供游戲中所需要的玩具、材料和半成品等。老師參加到游戲中,觀察小班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鼓勵并啟發小班幼兒發展游戲的情節,引導小班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小班幼兒動手、動腦,發展創造力和想象力。重視游戲的結束部分,結束時讓小班幼兒迅速整理好玩具,并讓小班幼兒進行游戲評價,在評價中讓小班幼兒自由發表意見,一起討論游戲的好壞,這樣做既能提高小班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也能促進小班幼兒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的發展。
(二)特殊情況特殊指導
在指導情境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深入了解小班幼兒游戲的意圖及行為表現,及時調整小班幼兒角色,制止不良行為對小班幼兒造成的消極影響。由于小班幼兒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往往長時間地做同一種活動。如:當“運輸工人”的小班幼兒老是重復裝運玩具的活動,累得滿頭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師觀察發現這種情況,應及時調整小班幼兒角色,可建議他去當“醫生”坐在醫院里為病人開處方。
由于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游戲的內容并不都具有積極意義,內容不好的游戲會從消極方面影響小班幼兒,游戲中有時會出現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內容。如模仿吵嘴、打架、打麻將、酗酒等行為,這就會強化他們對生活中一些不良現象的印象,甚至會弄假成真,發現此類情況,教師必須馬上阻止,并幫助小班幼兒端正其是非觀念。
綜上所述,情境游戲在學前小班幼兒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進小班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學前期支持和引導小班幼兒開展情境游戲,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姚林芳. 淺談角色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 科教文匯,2009.3
篇10
關鍵詞:角色游戲;改變;幼兒;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9-0254-01
幼兒期是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期,也是好游戲、喜歡游戲的年齡。而角色游戲中鮮艷的色彩氛圍、形象逼真的玩具無時無刻不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特別是小齡的幼兒更是愛不釋手。小班才入園的孩子,來自于不同的家庭,多數是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孩子在家就是小霸王、小皇帝,一切他們說了算。所以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通過觀察,我發現大約有這幾種類型的不良行為:上課時:插話、接話、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動作、坐不住,活動中隨意亂跑,到處亂翻亂看。生活中:沒有作息規律,不按時吃飯睡覺,偏食、挑食,丟三落四、物放無序,做事拖拉、慢騰騰,不遵守時間。游戲時:故意搗亂、搶玩具,不分場合大聲叫嚷、隨意尖叫,不遵守規則。戶外活動時:懶惰,坐無坐姿、站無站相,攻擊、欺負他人。基于上述問題,我認為通過角色游戲中來改善小班幼兒不良行為,是既有趣又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小班的孩子對成人的語言不太能聽得懂,更需要情景來幫助,而角色游戲是情景渲染為主要的游戲,它更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角色游戲中改變小班幼兒的不良行為,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是一件終身受益的教育,為幼兒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角色游戲中到底怎樣來改變小班幼兒的不良行為呢?
一、用行動形成積極的情感,促進幼兒不良行為的改變
剛入園的孩子情緒波動大,如果你放松就像野馬一樣到處亂跑,如果你不遂他意,那情緒就來了,常常為小事而哭鬧,講道理不行,用有趣的事吸引容易激動,越哭越厲害。只有用行動會使他安靜。如:一個哭鬧不止的孩子,我把她帶到娃娃家中,拿毛巾給她擦擦臉,倒點水給她喝,我悄悄地跟她說,媽媽上班了過一會兒就來,想她就打電話。這像媽媽一樣的動作,孩子頓時感到溫暖不再哭了,形成積極的情感,東看看、西瞧瞧,拿起娃娃家中的假電話就打,一邊打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媽媽我想你了,趕緊來接我;好的,寶寶乖,媽媽一會兒就來。當你問她媽媽怎么說的。她會告訴你:媽媽一會兒就來。積極情感的出現,注意力有所轉移投入到活動當中,從而減少或改變對成人的依賴行為。
二、模仿成人、同伴影響不良行為的改變
1.造就一個良好的環境吸引幼兒去模仿。模仿是3~4歲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通過模仿掌握別人的經驗。良好的行為習慣常通過模仿學習并鞏固。如:孩子在家喜歡當爸爸媽媽,在幼兒園喜歡當老師,醫生家的孩子喜歡當醫生,這就是孩子在環境中模仿的作用。你創造的環境如果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班的娃娃家模擬現實中家的場景,有淡粉的墻壁、粉紅色的紗巾吊飾,綠色的地毯,娃娃家適用的家具一套,彩色的小床、黃色柜子、粉紅色的餐桌及白色實用的微波爐等,很像現實中一個溫馨的家。孩子見了就立刻鉆進去玩一玩。大人見了也會立刻停下腳步欣賞一下。這些足夠吸引孩子主動游戲,在這里我們可以真實地做蛋糕、水果沙拉、炒瓜子,練習扣紐扣、給娃娃穿衣服、喂飯等。幼兒在親身實踐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顯現生活中模仿來的經驗,從而減少或改變對成人的依賴行為。活動結束時老師和孩子一起整理,還能改變懶惰、丟三落四、物放無序等不良的行為。
2.對模仿的良好的行為給予刺激和強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參與游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示范,讓孩子重復某類角色個別的典型動作,這樣他的動作就會變得有意識,而不是先前的無意識狀態。這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給孩子造就一個良好的環境,孩子會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再對做出正確動作的行為給予鼓勵,如:獎勵小面貼、棒棒糖、小花等,正確的行為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會引起其他幼兒的欲望:原來這樣做可以得到面貼、小花、糖果嘞!這樣不良行為就會得以轉化,良好的行為動作就得到發展。小班幼兒處于學玩游戲階段,角色游戲直接靠模仿成人和同伴。與同伴游戲時,采取能力強的影響能力弱的,對能力強的幼兒行為,加以夸大及時獎勵刺激,引起其他幼兒的注意。所以說對良好的行為動作及時鼓勵、強化,對小班幼兒很有效。因為小班幼兒對教師的行動很少有不認同的態度,老師表揚某某小朋友坐得直,其他小朋友也立即直起腰桿。
三、在角色游戲中運用玩具改變不良行為
1.提供足夠數量的玩具。角色游戲中離不開游戲材料的輔助和支持,這里我們統稱為玩具。小班的孩子,看別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什么,在游戲中喜歡和別人擔任同樣的角色。所以在游戲中我們把同樣角色的玩具制作多份,各種角色的玩具分批投放,同樣的玩具要有足夠的數量,滿足幼兒的需求,如:給娃娃穿衣,孩子從家中帶來了許多自己喜愛的布娃娃,以及穿小的舊衣物若干,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操作的玩具,邊玩還像模像樣學著媽媽給寶寶穿衣的樣子,精心地慢慢地穿。這樣孩子就避免為了同一個玩具而發生爭執,減少暴力行為的出現,同時練就了穿衣服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