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傳說范文
時間:2023-03-18 12:04: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端午節傳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慈祥的奶奶,親愛的媽媽,和藹可親的幼兒園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就像一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說一個我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吧!——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有個傳說,在全國流傳很廣,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因為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然而又有心無力,一氣之下,于當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憂傷,紛紛涌到汨羅河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體滑來滑去,百姓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把米飯捏成團蒸熟扔進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們的節日。
衡陽市玄碧塘小學四年級:鞏逸濤
篇2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uanwu Festival,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alendar. This festival is to commemorate the death of QU Yuan, an upright and honest poet and statesman who is said to hav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a river.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y of this festival is the Dragon Boat races. It symbolizes people‘s attempts to rescue Qu Yuan. In the current period, these races also demonstrate the virtues of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Besides, the festival has also been marked by eating zong zi (glutinous rice)。 Zong zi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stuffed with different fillings and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 People who mourned the death of Qu threw Zong zi into the river to feed his ghost every year.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memorial turns to be a time for protection from evil and disease for the rest of year. People will hang healthy herbs on the front door to clear the bad luck of the house. Althoug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estival might be different with the past, it still gives the observer an opportunity to glimpse a part of the rich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端午節,又稱為端午節,定在第五個月的第五天據中國日歷。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死,一個忠厚老實的詩人和政治家據說在河流溺水自殺。
這個節日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它象征著人們的努力救屈原。在當前時期,這些比賽也證明合作和團隊合作的優點。
此外,節日還被吃的粽子(糯米)。粽子是糯米做的塞滿了不同的餡料包在竹葉或蘆葦葉。人哀悼屈原的死亡把粽子扔進河里喂他的鬼魂。
隨著時代的變化,紀念轉向防止邪惡和疾病是一個時間的。人們會把健康的草藥掛在前門清理房子的壞運氣。雖然這個節日的意義可能與過去不同,它仍然使觀察者看到的機會豐富的中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端午節傳說英語作文2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The Warring States Chu chin hegemony, the poet Qu Yuan ranks right doctor, highly popular with the king of chu. Later, Qu Yuan's idea Shangguan doctor Jin Shang led the conservative opposition, they constantly in front of chuhuaiwang vilify Qu Yuan chuhuaiwang alienated the Qu Yuan. Qu Yuan has lofty aspirations more distressed, he with difficulty suppressed anger depression, write the "Li Sao", "days" and other immortal poems.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尸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尸體免遭傷害。
No public 229 years ago, the state of Qin conquered the eight cities, and then sent envoys please go to the representative qin. Qu Yuan saw through the plot, risked his life to enter the palace of King Huai statements of interest, not only did not listen, but Qu Yuan will be expelled from the capital. The king of Chu schedul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to the state of Qin was imprisoned, King Huai mixed feelings of remorse and shame, depression disease, three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Yu Qinguo. King Xiang of Chu are ascended the throne soon, he also sent troops to attack Chu king Qingxiang, desperate to evacuate the capital, Qin Bing capture. Qu Yuan in exile, has heard the king of Chu die off and break the bad news, All thoughts are blasted., sigh a, invested rolling rapids of the river. Jiang on the fishermen and people on shore heard the doctor Qu Yuan drowned himself in a river, have come to the river to salvage the bodies of Qu Yuan, at the same time brought Tzu, eggs into the river. Some healers also hsiunghuang wine poured into the river, so that drug faint water dragon beast doctor so that the body of Qu Yuan from harm.
篇3
20xx年端午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20xx年端午節時間20xx年5月28日至5月30日放假公休,共3天
6月30日(星期二,農歷端午節當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5月28日(星期日)公休
5月28日(星期日)公休調至5月29日(星期一)
5月31日(星期三)照常上班。
端午節的由來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
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端午節傳說1、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紀念伍子胥說
端午節起源傳說相關人物:屈原與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說
篇4
活動形式:主題班隊
活動內容:詩歌,故事等
活動主持人: 鄭杰 毛依帆
活動地點、時間:6月7 日 202班教室
鄭: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齊生答:喜歡
毛:好,現在給大家猜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齊生答:粽子。
鄭:同學們果然厲害,恭喜大家都答對了,一會兒每人獎勵一個粽子哈。
鄭、毛(合):言歸正傳,同學們,202班《品味端午 傳承文化》端午節班隊活動現在開始.
鄭:隊旗在藍天下飄揚。
毛:歌聲像歡樂的海洋。
鄭:又到一年棕飄香,
毛:又是一季端午節。
鄭: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說起端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什么?
孫晨瑜:粽子,香囊,賽龍舟,屈原,放假……
毛: 看來孫晨瑜把能想到的有關端午的詞語都用上了。對大家而言,知道的端午節多是和一位歷史詩人屈原有關,下面我們請范佳妮來為我們講講這個傳說故事吧。
范佳妮: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鄭:哦,聽了范佳妮同學講的故事,我們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那又有哪位同學知道在古時候端午節有些什么習俗呢?
唐云澤:端午,又叫五月節、艾節、重午、夏節,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等。
毛:聽了唐云澤的介紹我們知道原來古時候的端午有這樣的習俗啊,那同學們知道嗎,其實端午節還有好多的別稱呢,請梁佳玥來說說看吧。
梁佳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紀念屈原的節日! 鄭:哇,原來端午節的別稱有那么多啊,那了解了端午節的別稱我們再來了解下現在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位同學可以為我們介紹下?宣澍苗: 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等。
毛:其實關于端午節的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其中有個是和我們紹興的一位孝女有關的,大家想聽嗎?有請李奕
李奕: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鄭:曹娥的孝心感動天地,同學們我們也要做孝順的孩子,不要讓父母為我們操心。
毛:大家有時間也可以去上虞看看曹娥江,曹娥廟哦。
鄭:賽龍舟、掛艾草,這些都是端午的風俗.
毛:三角粽、枕頭粽,五月節里的粽子處處飄香。
鄭:同學們,你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龍舟競渡是傳統慶祝活動,請欣賞歌曲《賽龍舟》。(播放視頻)
毛:同學們:你們不知道吧,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贊頌端午的詩歌,讓我們來聽聽,有請金一帆,周峻杰,謝子軒同學朗誦詩歌,大家請欣賞。
金一帆: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周峻杰: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歐陽修《魚家傲》
謝子軒: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鄭: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毛:讓我們來學學在端午節怎么包粽子
鄭:同學們學會了回家可以去做做并把他們送給家里的長輩們。
(播放包粽子的視頻
毛:包粽子,扎粽葉,不忘傳統
篇5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于端午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淀,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篇6
世界無煙日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于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堿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坡有“時于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臺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詩選: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渡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篇7
端午節到了,開展關于“端午”的活動,讓學生了解有關端午的各種小知識,拓展知識面。同時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自己搜集資料,處理資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歡樂氣氛中,愛國、愛家、提高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興趣,產生民族自豪感。
以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為核心,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通過合作調查、參與實踐、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012年6月11日——25日
1、6月11日-19日,布置學生分組搜集[!]端午節相關資料,包括端午節由來、傳說、傳統習俗、屈原生平、屈原故事等,并且小組合作完成大隊部發放的關于端午節的知識問卷。
2、6月18日,國旗下講話宣傳發動,進一步濃厚慶祝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氛圍。
3、6月20日第六節班會課,各班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的班隊活動。一二年級班主任老師為學生講解端午節的來歷及相關故事,三四五年級可通過小組匯報、講故事、賽詩會等形式來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4、綜合實踐作業:
(一)三年級學生:上網下載或在書報上剪輯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以及各地人們過端午節的圖片資料,動手做一張剪貼畫報(8K紙)。
四年級學生:四年級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各地人們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搜集與端午有關的詩文,做一份“話說端午”為主題的手抄報(A4紙)。
篇8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提問: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味道的粽子? (鮮肉粽子、咸肉粽子、 紅棗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歡吃哪種粽子?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2、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并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活動二:繪畫“端午節”
一、活動要求:
根據幼兒自己已有的經驗,想象并表現端午節的快樂。 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繪畫能力。
二、活動準備:
豐富有關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三、活動過程:
回憶端午節。
提問:端午節你過得快樂嗎? 你覺得端午節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兒討論并講述)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精心構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節中最快樂的一件事畫出來,注意選擇合適的底色表現節日的歡樂氛圍。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鼓勵幼兒將端午節時印象最深或最快樂的事畫下來。 作品評析及展覽。
引導幼兒相互評價作品,交流過節的感受。
四、自由活動 活動反饋:
幼兒對于端午節的生活經驗還是有的,但有的幼兒經驗較豐富,有的幼兒這方面經驗較少,例如,白塘鎮前兩天舉行了賽龍舟活動,劉曉舟、鵬等幼兒也參觀了賽龍舟,請他們來講述自己的見聞,他們講得有聲有色,其他的幼兒也聽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見利用同伴資源進行教育也是一種好方法,他們往往說的是自己的親身體驗,語言又淺顯易懂。
活動三:美麗的龍舟
(一)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模擬構造龍舟,學習結構物體的基本特征與某些細微部分的建構方法。
2.引導幼兒欣賞和評價自己和別人的作品,與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準備花片、積塑、各種玩具。
2.組織幼兒參觀龍舟的畫展。
(三)活動過程:
1.結合端午節的劃龍舟比賽,引導幼兒根椐自己的已有經驗說一說龍舟的基本特征(幼兒也可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龍舟?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舟的三角形船頭、還有龍的形態,特別是龍頭的建構。
3.幼兒分組制作龍舟,采用各種已學的技能進行拼插。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拼插龍頭,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拼插龍舟的龍頭。
4.啟發幼兒可大膽設計不同的龍舟,裝飾龍舟的外形。
5.將幼兒自己制作的龍舟放在活動室的周圍,并讓幼兒互相參觀、交流、評評誰的龍舟最有特色、最有創新。
三.戶外體育活動:
見周計劃。
活動反饋:
篇9
20xx端午節主題演講稿范文一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在此佳節來臨之際,我祝所有朋友們節日快樂,合家幸福!
端午節節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舉行的儀式或慶典。全民認同并參與,一年一度,周而復始。
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源遠流長,蘊涵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影響廣及東方,乃至世界。中國的節日文化,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中國節日,從元日到除夕,計十四個,其中最盛大的節日是端午、中秋、年(春節)三節。
端午節起源,傳說多種。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當“夏至”,漢初定五月五為節日,為逐疫辟邪。唐宋時稱為“端午”(“五”“午”相通),別稱端陽節、重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成為端午節中國兩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殉國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鄉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紀念屈原。后演變用竹葉或葦葉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繩,即“粽子”。于是,端午節包粽子紀念屈原,為廣大人民所認同,兩千年來,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國左徒,世稱三閭大夫。他對內主張舉賢任能,改革弊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興邦強國。因遭讒臣嫉謗,被楚懷王蔬遠,后又放逐湘沅,雖輾轉艱辛,仍憂國憂民。聞秦軍攻破郢都,憂憤交加,投淚羅江以殉國難。 屈原心系國運民生,是愛國愛民的賢臣,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一生寫下《離騷》、《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詩歌。屈原詩歌表現出強烈愛國精神,具有巨大藝術魅力,是高度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中的瑰寶。屈原和他的學生作品結集《楚辭》。《楚辭》與《詩經》并稱中演講稿國古典詩歌璀燦星空中“雙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離騷》,是中國第一首長篇抒情詩,表達詩人憂國憂民眷戀故土的深摯感情和忠誠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質。《離騷》詩句優美,想象豐富,開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創作手法之先河。詩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詩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哺育著中國一代又一代詩人和文學家。
屈原熱愛祖國,關懷人民,忠誠正直,信守芳潔,追求光明,舍生取義。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萬世、積厚流光的中華民族精神。
古往今來,端午節紀念屈原,弘揚民族精神,抒發愛國情懷,已成華海內外華夏兒女的共識,這就賦予端午節愛國主義情結,既“端午情結”。
我們永遠紀念中華民族之魂,不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20xx端午節主題演講稿范文二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淚羅江。當時他62歲。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著船奔向江中,去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
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這一傳統佳節吧!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20xx端午節主題演講稿范文三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xx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
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于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篇10
端午節快到了,在這個節日里,我們的各個校園都舉辦起了晚會,那晚會的主持詞該怎么說呢?過來看看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關于端午節演出結束主持詞串詞合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端午節演出結束主持詞串詞合集1一、活動序幕
女:今天真高興,爸爸媽媽來到學校和我們一起活動。
男: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爸爸媽媽!(鼓掌)
女:(面對著男主持問)陳雋旸,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
男:這可難不倒我!我國的傳統節日有(邊說邊扳手指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立夏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這些傳統節日都有一些習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舉行一些特殊的活動。比如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立夏節吃雞蛋,清明節全家踏青掃墓,元宵節鬧花燈……
女: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少嘛。
男:先別夸我。我也來考考你:你知道哪個傳統節日要吃粽子嗎?
女:這個問題太簡單了,讓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說什么節吃粽子?
(全班同學齊回答:端午節)
男:那么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節里還有些什么習俗和活動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端午節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女: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龍日”、“夏節”、“五月節”、“詩人節”“女兒節”、“小兒節”等等。
男: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下面就請大家聽聽故事大王陳皓燁講講端午節的故事。
1、《屈原與端午節》
男:謝謝陳皓燁給我們講的精彩故事!(鼓掌)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不過我還聽說一個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請沈超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大家歡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沈超講的故事真感人,謝謝!(鼓掌)我也知道一個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就請李思雪來說一說。
3、《秋瑾舍身為革命》
男:看來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還真不少呢!
三、端午習俗
1、懸艾葉、菖蒲
女: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同的習俗,
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男:李思晴,你剛才說的菖蒲、艾草是什么東西?
女:別著急,我馬上請武佳慧和伍佳宇給你介紹一下這兩樣東西。
大家歡迎!(鼓掌)
男:原來菖蒲、艾草還有這樣的功能啊。過端午的時候,我一定要讓媽媽買一些掛在家門口。
2、端午詩會
女:端午節還被稱作“詩人節”。幾位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端午節的詩篇。
男:那就請上來念給大家聽一聽(鼓掌)
(1)節令門·端陽(清)李靜山
(2)競渡歌(唐)張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賽龍舟
女:你知道端午節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
男:這還用說,就是賽龍舟嘛。
女:為什么比賽的船要刻成龍的形狀呢?
(播放《賽龍奪錦》)
女:說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癢了,真想親身經歷一下。
男:別急,今天就讓你過把癮。下面我們玩個游戲叫“賽龍舟”。
(游戲:賽龍舟))
4、品棕樂
女:除了賽龍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
男: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見我國的粽子南北風味有別。
男: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女:說了這么多,我肚子里的饞蟲都快爬出來了。
男:別急,別急。我就知道你會這么說。所以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品嘗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也來了。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齊說)話說“端午”主題班會到此結束,感謝爸爸媽媽參與我們的活動!(鼓掌)恭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演出結束主持詞串詞合集2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歡迎大家來到由英語系主辦的包粽子比賽現場。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每到端午,我們不由想起這一首經典兒歌。
在三江龍舟競渡、詩意棲居的日子,我們在這里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包粽子比賽。
經過前期的精心籌備,我們選出了七個代表隊參加今天的比賽。
各位選手們已經是蓄勢待發,準備在比賽現場大展身手。
好的,現在為大家介紹比賽規則:
1、每個小組將分發兩斤左右的糯米、兩斤紅棗等物品,參賽選手需要用以上材料包出大小均勻的粽子,形狀不限。
2、評委以“數量、速度、外觀、質量”作為評判標準,包扎的粽子以不露餡、包扎嚴密、形狀規則為有效數計算成績,在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任務,以每小組包的粽子數除以總人數為團隊總成績。
3、比賽裁判有三人,他們將對美觀度進行十分制評分,所有選手的三個成績的平均分數為最后美觀比賽成績。
4、比賽將頒出團體一等獎一名、二等獎兩名、三等獎三名和一個優秀團隊獎。
本次比賽邀請了五系團總支擔任評委。
讓我們掌聲有請評委們和我們的計時裁判到臺前就坐。
比賽馬上就要開始,請各組選手各就各位。
今天的冠軍是誰,讓我們拭目以待,希望我們熱情的觀眾,為我們心中期望的選手鼓勁加油。
熱烈掌聲,再次送給我們的選手們。
(發令裁判發令:預備,開始)
緊張的比賽已經拉開帷幕,讓我們一起來觀看,一片片清香的粽葉、一粒粒晶瑩的糯米,在一雙雙巧手下轉眼就變成了一個個誘人的粽子。
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由來已久,這里流傳著一個蕩氣回腸的傳說故事。
端午節演出結束主持詞串詞合集3(甲)又是一年端午至,心中猶念屈原子。
(乙)校園隨處可見端午文化
(甲)漫步校園,處處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端午氛圍。
(乙)正所謂: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甲)今天,我們大家歡聚一堂,用歡樂的歌舞,悠揚的古箏,有趣的民俗活動,
(乙)來紀念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
(甲)首先,請允許我介紹到場的嘉賓。他們是:
(乙)今天就是五月初五,值此佳節來臨之際,先請我們的少先隊員們向各位尊貴的客人送上最誠摯的端午節祝福。
(音樂起:禮儀隊員贈送香袋)(主持人退場)
(甲)下面有請何校長致歡迎詞,大家歡迎。(退一邊)
(乙)謝謝何校長。接下來用熱烈的掌聲有請宣布活動開始。
(領導)下面我宣布,“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活動現在開始。
一、文藝表演
1、古箏《洞庭新歌》
(丙)琴聲悠揚,錚錚作響。古箏被譽為是群聲之祖,萬樂之師。
(丁)輕柔而典雅的旋律,華麗而委婉的音符,常常動人心魄。
(丙)下面有請翟芷卿為大家帶來一曲《洞庭新歌》。
(丁)掌聲有請!
2、舞蹈《春的變奏曲》
(丙)鞋——多普通的字眼兒。卻是山里孩子不可得的奢望。(丁)冬——光著腳丫多冷啊!有一雙溫暖的棉鞋多好啊
(丙)來啦,來啦,志愿者們滿載著暖暖的愛心來啦!
(丁)瞧,孩子們穿上紅紅的棉鞋多神氣!瞧,他們穿著棉鞋多調皮!(丙)有愛的童年,如春!
(丁)下面請欣賞舞蹈《春的變奏曲》。
3、歌舞劇《你是我的眼睛》
(丙)軍軍和毛毛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們見證著彼此的喜怒哀樂,他們親如兄弟。
(丁)“你是我最明亮的眼睛,你是我最信賴的朋友,我們永遠不分開。”
(丙)一位盲童,一條導盲犬,演繹了一段人與動物相親相愛、生死與共的感人場景。(丁)接下來讓我們靜靜地欣賞歌舞劇《你是我的眼睛》。
4、拉丁舞《拉丁小精靈》
(丙)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其音樂強烈洋溢,節奏快捷強烈,動作流暢舒展,舞姿動感迷人。
(丁)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拉丁小精靈”。
二、粽子達人賽
(甲),我想請你猜個謎語,好嗎?
(乙)你說。
(甲)一個白胖子,裹個綠毯子,腰里扎根細繩子。打一什么食物呢?
(乙)這個謎底我想請大家說,是什么呀?(粽子)
(甲)糯米飯外面裹上翠綠的粽葉,看著,綠瑩瑩的;聞著,香噴噴的;吃著,甜滋滋的。
(乙)接下來,我們的“粽子達人賽”馬上就要開始,請3到6年級的參賽隊員準備。
三、結束語
(甲)一片粽葉一片情,一個粽子一思念。
(乙)今天,我們相聚在一起,共同歡度傳統節日——端午節。
(合)感謝各位的光臨!“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粽葉飄香話端午”主題活動到此結束。
(甲)隊員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送領導退場。
(乙)請各中隊有序退場。
(合)老師們、同學們、家長朋友們,再見!
端午節演出結束主持詞串詞合集4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女:各位觀眾,各位朋友:
齊:大家上午好!
男:今天,我們將在~~~~~,舉行“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首先,我們對各位領導的出席和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
女:現在,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出席今天活動的各位領導,他們是——(略……)
男:在浩淼如煙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男:今天,我們舉行這樣的紀念活動,通過喚起我們共同的文化記憶,讓中華的雄魂如黃鐘大呂,再一次在遼闊的華夏大地敲響!
女:透過歷史的烽煙,讓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遠古走來,從滔滔的汨羅江走來。走到我們中間,走進我們心海…
【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里。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干,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于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后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男;就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節日,一起感受端午的韻味,一起共慶端午節,現在我宣布端午節主題活動我們的端午正式開始!
1禮祭儀式:《祭屈原》
2配樂詩吟誦:《離~》(節選)作者:屈原(戰國)領誦:古琴伴奏:
3經典誦讀:領誦:
4.舞蹈:《紅星閃閃》
5全體大合唱:《歌唱祖國》
男:今天歌聲悠揚,今天勁舞飄搖
女:今天開心陣陣,今天歡笑聲聲
男:讓我們收集歡樂,共同分享
男:朋友們“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到此結束,感謝各位領導及來賓的光臨,感謝今天為我們帶來精彩表演的所有演員。
女: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再見。
男:再見。
端午節演出結束主持詞串詞合集5萬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人!
人自清高水自渾,讒謗無力回乾坤。縱身汨羅應有恨,何須舟楫撈詩魂?
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脫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壓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還是早點把你干掉……啊,粽子,節日快樂!
我是粽葉你是米,一層一層裹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信息,不然粽子噎死你!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