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摘抄范文
時間:2023-04-06 17:5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巴黎圣母院摘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在書頁上抹上蜂蜜讓孩子去舔,他們想告訴孩子,書是甜的。
書是甜的,讀書的感覺也是甜的。每天一個小時的讀書時間里,我如饑似渴地吮吸著書中的甘露。我在巴黎圣母院前徘徊,在呼嘯山莊里徜徉;我在取經路上行走,在大觀園里游蕩。每當此時,我都感覺空氣中彌漫著甜蜜的味道,像是軟軟的棉花糖,從皮膚滲到我的血液里。
書是甜的,讀書時的我也是甜的。我沉浸在書的海洋里,為方汀的悲慘遭遇哭泣,為安妮的幸福生活歡喜;為寶黛的愛情悲劇扼腕,為諸葛的英年早逝惋惜。我的心情隨書中人物悲喜、情節張弛而變化起伏,欲罷還休,但當我放下書來,平靜以后,總是滿心歡喜。這時,甜蜜的滋味仿佛從我的血液慢慢滲透到我的骨髓里。
書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當我發現我的眼界隨著書架的充盈而開闊時,語文能力隨著閱讀的增加而增強時,作文水平隨著摘抄的積累而提高時,我明白知識正是通過那些翻動的書頁輸入了我的腦海,我的心甜蜜蜜、沉甸甸的。
現在,我的書架上已經有了滿滿的一架書,這些書都是我反復閱讀過,仔細品味過的,它們在我的腦海中早已從黑白紙張變成了生動的畫面,它們成了我的朋友,我的內心也充滿了成就感。
篇2
課外閱讀不僅對初中生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初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有重大影響。“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幾乎每位初中生都有自己的榜樣,如岳飛、諸葛亮、袁隆平、保爾?柯察金、霍金、凱倫?海勒等。這些令他們崇拜、學習的楷模相當一部分是初中生通過課外閱讀所認識的。當初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便會潛意識地將自己與人物形象進行比較,從而以他們為榜樣,樹立起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走出燦爛的人生之路。因此,初中生應“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那么,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讓初中生主動積極地遨游書海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興趣,促成閱讀
名人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名言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等格言就深入人心。名人熱愛讀書的事例也舉不勝舉,比如匡衡鑿壁借光、王融廢寢忘食,手不釋卷,對于這些名人讀書故事,我們可以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學生推薦。平時,有意識地向學生們介紹古今中外熱愛熱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學家高爾基、魯迅,大作家老舍、巴金、冰心等等來激勵學生,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效增強閱讀能力,才能提高綜合素質。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催化劑,能調動內在的潛力,所以要讓初中生課外閱讀,首先要激發興趣。那么,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激發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1、故事激趣。很多同學都愛聽故事,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同學們往往情緒高昂、迫不及待,伴隨著老師娓娓動聽的聲音,同學們早就身臨其境了。正當同學們聽得入迷之際,教師戛然而止,并抖出包袱:欲知后事如何,且聽書上分解。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初中生推薦出相關的書目,想知道結果就讀某本書,里面還有更精彩的故事等著你們呢。這樣讓同學們在享受故事情節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新奇,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
2、網絡閱讀激趣。隨著時代的進步,網絡已經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網絡閱讀的優勢不言而喻,并且初中生對網絡十分喜愛,我們應因勢利導,列出書目,讓初中生正確選擇,進行網絡閱讀。我們注重引導,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不要“談網色變”。
3、談讀書感受激趣。教師讀書中的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寶貴的經驗,要適時的向初中生講述。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初中生對書中人物的崇拜,這樣初中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4、通過活動體驗激趣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學習路上的探索者,同時更渴望自己是一個成功者,這是每個學生的共同心理。針對學生這種心理,圖書館應創設各種機會,搭建多種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經常舉辦讀書心得征文評選,選出佳作在校園櫥窗中展示;開展手抄報比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收集素材,確定刊名,撰文畫圖,設計版面;組織學生參加故事劇本表演,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參與和展示自我的機會等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想、去做,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表現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動中不斷積累成功的體驗,騰起不斷努力的希望,從而更加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
二、推薦方法,引導閱讀
初中生有了興趣遠遠不夠。有的初中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馬馬虎虎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摘抄積累,吸取技巧,沒注重方法。顯然這樣的讀書是不可取的。我們還要進一步引導他們讀,而且合理分配時間會讀、愛讀,讀出效果。閱讀的方法很多,這里僅談常用的幾種閱讀方法:
1、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針對初中生在課內學習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如:學習了《給巴特勒的信》一文,為了讓初中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向初中生推薦了《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讓初中生從作品中去了解作者。這樣既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又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了閱讀能力。
2、精讀法。所謂精讀法,精讀,就是精思熟讀。讀法和要求是:掃清文字障礙,弄清句段含義領會全文中心,這就是說,精讀要從部分到整體,由整體到部分,反復研讀,領悟精義。精讀的目的是學習基本知識、基礎理論,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礎。朱熹說:“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要善于學會將厚書讀薄。魯迅先生讀書堅持“五到”,即“口到、心到、眼到、腦到、手到”。他特別強調不僅要用心記,更要用腦思索,善于發現規律,勇于創造,從而標新立異。“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是閱讀的一種漸臻佳境的境界。學生要在閱讀的過程中多思考,在理解、消化的基礎上善于將所讀之書進行概括、濃縮、抽象等,找出知識的精華,培養閱讀概括的能力。
3、速讀法。速讀,就是快速閱讀,整體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篩選重點,把握重點語段,總觀整篇要旨,不斷提高速度的能力。速讀的目的是拓展視野,豐富知識。
4、摘錄批注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都說明了筆記的重要性。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好儲備。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并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三、讀書活動,展示成果
篇3
摘 要:教育行政部門一直重視學校的圖書建設工作,每年會下撥一定數量的圖書到各級各類學校。這些圖書資源我們應該有效地利用起來,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斷增強校園文化的人文底蘊。
關鍵詞:圖書資源;人文素養;閱讀
布魯姆曾在他的書中說過:“如果人們要保留任何形成自己的判斷和意見的能力,那么我們繼續為自己而閱讀就變得很重要。”通過閱讀,可以增強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最終會成為他人的啟迪。但就我目前所教的兩個班的現狀來看,近90%的學生來自農村,家中基本沒有可供初中學生閱讀的名著,這些農村學生的日常閱讀量特別少,有些根本不具閱讀意識,更別說行之有效的閱讀習慣。而新課標要求初中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這就需要學生花時間去填補閱讀空缺。
近幾年,“減負提質”的呼聲越來越高,學生理應有更多屬于自我支配的時間,但實際情況呢?學生的課業負擔依然過重,特別是一些地處農村的初級中學,為了提高教學成績,特安排晚自習讓老師講課。即使沒有晚自習,大多家長忙著賺錢養家,很少顧及子女的教育,更談不上為孩子營造較好的閱讀氛圍。
一、引領學生認識閱讀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認知世界和素質形成時期,閱讀名著對其成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
1.從人文關懷角度
福樓拜說:“閱讀是為了活著。”閱讀是人們“自我實現的需要”的最重要的方式。而經典圖書是過去文明匯聚和交流的見證,也是未來的記憶和希望的表達,更是反映一個社會生活的縮影。它經過了歷史的篩選,最經得起揣摩和消化,是歷代圣賢名士的智慧精華,是世界文化的精髓,對中學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構建,習慣的生成,環境的優化,傳統的繼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學生在閱讀中多少會受到經典圖書中睿智語言與典型人物的潛移默化、陶冶滋養。
2.從語文學習角度
我們的閱讀課不能以考試成績為目的而死抱著課文教學或是圍繞閱讀技巧講練,很明顯,這一目的是對語文教學的一種褻瀆,是極為狹隘且帶有極強的功利滯后性,是不利于學生發展的,許多學生對語文的熱情就因此被掐滅。閱讀必須向課外拓展,學生要“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三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這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激發學生閱讀圖書的熱情
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我們所要做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1.推薦閱讀
古今中外,書冊繁復無窮,浩如煙海。我們讀什么,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教師向學生推薦閱讀。初一開學不久,我向學生推薦巴西作家保羅?柯埃略的《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在美國,他是唯一“二十年暢銷外國作家”;在德國,他的作品銷量與《圣經》比肩;在英國,唯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單本銷量超過《哈利?波特》;在丹麥,他是唯一的“第二個安徒生”;在韓國,他是唯一“新作品必登上暢銷榜首”的拉美作家……。這是一個追尋夢想,實現夢想的故事,“當你一心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愿望。”這樣一介紹,學生的閱讀熱情高漲,一個月內,班里的大部分同學都已讀過這本書。2010年年末,著名作家史鐵生去世,我給學生上了節《秋天的懷念》,同時向他們推薦了《我與地壇》。史鐵生有著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讀其作品,我們會被那些來自心靈深處的蒼涼文字所感動,這文字并不是表現為悲壯與慷慨陳詞,而是以極平靜甚至很低調的心態寫出的一些極平實的文字,平實中蘊真情,平實中含哲理,平實中見悲愴。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物知識競賽
為了力求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認真閱讀這一隊伍里,提高閱讀質量,每學期組織兩次課外讀物鑒賞茶話會或是知識競賽:可以是朗誦賽,每位同學向全班同學朗誦在日常閱讀中曾引起你共鳴的詩句;可以是故事會,每位同學向全班同學述演在日常閱讀中所遇到的奇人怪事、歷史故事;可以是“四大名著知識知多少”的競賽等。
3.將文字影音化為視聽體驗
不定期地向學生們提供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影音作品,如《魯濱遜漂流記》《簡?愛》《夏洛的網》《巴黎圣母院》等等,讓學生多角度地去感受文學作品作為紙質文化的特質,加深他們的閱讀體悟。
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自覺進行課外閱讀。
三、充分利用各種圖書資源
1.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
圖書館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是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和擴充學生知識面的重要場所,是配合新課改進行教育科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缺少的必要組成部分。我校共有藏書約60000冊,平均每生達30多冊。全校各班每周都有一個特定的時間,由每班的圖書管理員來借閱,隔周去圖書館調換,這樣確保了學生閱讀面的廣度。學校有學生閱覽室約100平方米,這里的書開架閱覽,更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而每周確保一節課的進閱覽室的時間,更是讓學生在泛讀中漸漸明確自己所喜歡的書籍類型。
2.建立班級圖書庫
考慮到農村學生缺少買書的熱忱,家長也很少主動給孩子買課外書,每個學期班級里都會利用班會費買20本左右的書,盡量達到一桌一本,這些書同學們可以自由調換著閱讀。三年下來,學生也人均有三本書。而我推薦的書大都來自班級圖書庫,保證了學生想看都能看到。在給班級購書中,也盡量協調好經典書籍與學生個人喜好間的關系。
四、引領學生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
1.合理安排閱讀時間
平時盡量少布置一些機械性抄寫作業,對教輔書上的題目我會依據其優劣進行選做。每日利用晚飯后到晚讀前近半小時的時間有計劃地進行名著閱讀。經過一個學期的培養,學生已經非常自覺地趁這段時間肆意遨游在書海中。有時看到學生閱讀的專注神情,常會不忍心打斷他們和作者思想火花上的碰撞,就把閱讀時間順延至晚讀課,讓他們在這個精神家園里尋找到緊張學業外的寧靜與安詳。而學校安排的一周一節名著閱讀課,也不會輕易去占用。于是,一個學期下來,經過調查,學生至少完整地閱讀了五本課外讀物。
2.有選擇地閱讀
每個人的閱讀狀態是與自己經歷的生活及擁有的相關經驗存在密切聯系的,它具有選擇性、思考性和流動性,教師不能隨意指定,強求統一,而應尊重和珍視學生的閱讀心理和閱讀個性。在給學生做好課外閱讀材料推薦和指導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決定閱讀書冊。有的學生偏于對未知世界的幻想,老師可以提供想象瑰麗的科幻讀物的書單,比如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愛科學》等;有的學生多愁善感,情感細膩熨帖,老師可以提供閃耀著溫情體悟的詩詞散文篇章;有的學生生性大咧粗獷,老師可以提供題材大開大合、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有的學生性格內斂心思縝密,老師可以提供那些蘊藉豐富的人生啟迪的名人傳記……
五、學會積累,提升語文素養
1.積累是情感產生諧振的前提
北師大博導劉錫慶教授強調,一個人學語言,第一是靠積累。語文積累是現代課程論在語文課程理念中的一種折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實施建議”中也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可見,積累是多么重要。在課外閱讀的積累過程中,我們會引導學生做摘抄,如在閱讀過程中把優美的詞句、語段摘抄在讀書筆記上,并寫上點評或心得;我會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圈點批注;還要求學生盡量有選擇地對所摘抄的句段強化記憶,同時,也要漸漸把這些語感挪為己用,展現在平日的隨筆里。當然教師不應強求學生統一用某一種或某幾種積累方法,而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積累方法或幾種積累方法結合,讓學生在自主積累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收獲。
2.閱讀經典,提升語文素養
在閱讀推薦中我首要推薦的是那些經典的課外讀物。經典的價值,當然遠遠超越那些簡單的教條。經典,往往是一種復雜、立體的事物,它能經得起多方位解析,能包容多角度批評,能不斷引發人們產生新的、遠非標準的,但都言之成理的啟發。更重要的是,語文素養便在這樣的經典中愈積愈厚。錢理群教授說:“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各類學科的名著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閱讀經典名著,學生可以不斷地提升對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從中汲取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被眾多人認為是物欲橫流、道德感缺失的時代里,重視和加強閱讀無疑是學生個體成長的需要,也是新時代教育的目的。
篇4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名著導讀 教學對策 教學方法 語文素養
閱讀是人類不斷進步的階梯。高中學生處于閱讀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高中學生應學會自主科學地閱讀,高中語文教材專門設計“名著導讀”板塊,目的是用名著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力,使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得到提高。但是,當前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許多問題,許多教師仍將高考作為主要支撐點,對“名著導讀”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投入,急功近利地泛讀和粗讀,將精力放在習題訓練和死記硬背上,致使許多學生的文化視野狹窄,語文根基薄弱,制約了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給“名著導讀”的深層次推進帶來難度。高中語文教師應樹立“精讀”名著的理念,選擇有效的導學方法,真正發揮“名著”的文學引領功能。
一、倡導學生從整體感知“名著”
名著閱讀教學應關注三個組成部分:作者、文本、讀者,應教會學生從三個要素的有機聯系中把握名著,遵循整體到局部的原則,實現對名著的深層次、立體化的理解。以考試為目的機械地搜集信息,會將作品變得支離破碎,讓學生從讀者的視角感悟文本,尋找作者寫作當時的心境、主旨、情感,用心走進文本情境,體會文本的本真價值。“名著導讀”教學首先要重視“讀”的落實,必須讓學生親自閱讀名著,名著梗概介紹、改編的影視作品等,雖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省略閱讀時間,但是剝奪了學生直接感知的能力。轉述與曲解的教學方法不是真正的閱讀,是對作者和名著的褻瀆。只有讓讀者與文字直接接觸,在對語句的理解和欣賞中披文入情,在整體把握中,才能體會作品中的情緒、心境,進而勾勒出文本傳遞的意義與主旨。比如,以《雷雨》為例,必須親自體會青年滿含激情的文字控訴,才能體會戲劇中人物心理的矛盾與沖突,對封建制度的黑暗與腐朽進行更加深刻的鞭撻。通過閱讀鑒賞,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其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和積極,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產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度思考。
二、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自主體驗
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可以通過聽課與識記掌握,“名著導讀”板塊必須借助個性化閱讀,結合學生已有認知經驗進行自主體驗,“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積極調動知識內存和情感,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在深度閱讀中,探究問題,鍛煉思辨思維與創造力。個性化閱讀強調每個學生積極進行名著閱讀體驗,因為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語文基礎、文字感知能力等存在差異,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尊重個性,保護學生的閱讀熱情,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自主閱讀,營造輕松、和諧的閱讀環境,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興奮點,形成自己的閱讀興趣與風格,挖掘閱讀的意義和價值。大多數名著篇幅較長,高中學習壓力較大,語文教師可以制訂系統科學的閱讀計劃,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布置任務,將長假和日常業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做到長篇與短篇兼顧,各種文體都涉獵其中,讓學生自主閱讀,積累知識,享受閱讀的快樂與輕松,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增長心智,積累寫作素材。這樣的安排較好地處理了應試和素質教育的矛盾,有利于學生對名著進行整體了解,同時,又不耽誤其他科目的學習。高中學生自主閱讀可能受到紙質圖書的成本和資源限制,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網絡閱讀理念,善于運用網絡資源,提高名著閱讀的效率。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自主創建名著閱讀校園網站,師生共同開發和維護網絡名著資源,選擇和上傳優秀的讀物,實現多地多校資源共享。語文教師可以組建班級的閱讀交流群、微信平臺,定期發送名著導讀相關信息,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方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可以隨時在網站跟帖留言,與教師和同學在群里針對某個問題發問和交流,在自主閱讀中,實時受到教師的指導,吸收外界新鮮觀點。
三、輔導學生對“名著”展開精讀
“名著導讀”亟待改革的弊端是學生閱讀過淺,泛讀影響了閱讀的效果,教師讓學生速記名著情節和主人公,將經典句子印制成提綱,對文本的意義和中心總結歸納。名著的泛讀,使一幅幅名篇佳作變成知識點總結,失去了原著的意境和文學積淀功能。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進行輔導,充分利用教材中“名著導讀”篇幅,將其中內容、寫作意圖、閱讀建議、點評、探究思考等板塊分析清楚,體會出編者的設計思路,讓學生在教材的引導下理解名著。名著涉及的人物、性格、情節、意義、價值等是多層次的,教師要幫助學生規劃名著閱讀的方向,讓學生有側重點地展開研究,帶著問題和思考徜徉在文字的海洋。比如,在《家》的課堂中,教師可將“鳴鳳之死”作為導讀切入點,進而揭開全文的悲劇面紗,將小說中的女性群體詳細研究,思考人物命運坎坷的社會根源,學生帶著悲憫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語文教師要實時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平時可以書寫閱讀日記,摘抄優秀段落,對存疑部分批注,書寫讀后感等,從文體、立意、文采、風格等方面獲得啟發,全方位汲取名著中的精華。新課改提倡研究性學習,因為依靠一個人的智慧不能完成較為復雜與深刻的名著閱讀任務,要對名著深層閱讀,并且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挖掘名著內在隱含的價值,需要在小組合作中精細閱讀,搜集與閱讀相關的背景資料,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優勢,篩選與整合閱讀課題和信息,對名著中難以理解的地方、存在爭議的話題、重點段落等進行集體突破,從深度和廣度等角度審視作品。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是經典的文學藝術人物,教師可以布置小論文――加西莫多藝術形象分析,學生在探究主人公命運和性格的過程中,深入地領會作者鮮明的對比手法,對善良的內心與丑陋的外貌產生全新的認識,提升了審美層次和思想高度。
四、指導學生開展“閱讀”綜合活動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展示平臺,讓學生溝通與交流名著閱讀的收獲,展示自己的文學修養與風采。“名著導讀”課堂中,教師應給學生制造互動對話的機會,在獨立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將學生個體感受當眾抒發出來,加強師生對話與生生交流,師生的思維與心靈在課堂上多重碰撞交融,在協作談論中彼此了解和學習,不斷完善自我,分享喜悅和收獲。新課改下的“名著導讀”教學,必須消除教師代替學生閱讀總結的弊端,但也不能讓學生任意發揮和解讀。受到知識與閱歷的限制,學生對名著的解讀和體驗有局限性,尊重個性化與差異不代表放任自流,教師要把握好學生閱讀和活動的脈絡,根據課堂互動生成過程及時點評,對閱讀中存在的偏差與問題點撥和指正。例如《紅樓夢》閱讀中,有的學生在對話中說出討厭林黛玉的小心眼,對賈寶玉不愿意考取功名理解為不思進取,教師應該強調作品的創作背景,啟發學生運用歷史與階級的分析方法深入思考。學校和班級可以定期開展與閱讀相關的校園活動,例如閱讀報告會、名作朗誦會等,引起學生對經典閱讀的向往和興致,使之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深入探究文學內核,走進名著的本質與靈魂。學生在活動中積累文學知識,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每堂課的前幾分鐘開展名著推廣演講,讓學生走上講臺,介紹和推薦自己影響深刻的名著,抒發閱讀感受和心靈上的震撼。通過當眾表達的方式,調動學生對名著閱讀的積極性,學生的相互推介和談心,使每個人的智慧與思想得到交流和分享。教師應該深入研究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使兩者相互促進,在閱讀中書寫內心的感嘆與情緒,拓展對名著的認知與體會;在模仿名著中提升思維方式與寫作水平,培養鑒賞能力。例如,組建“名著導讀”改編合作探究小組,每個學期可以組織一兩次話劇表演,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同學集體參與名著改編或續寫創作,體現了較高層面的文學性和創新性。例如《雷雨》、《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是戲劇性較強的文本,涉及的人物和情境豐富曲折,既可以直接作為劇本進行演繹,又非常適合藝術加工和再次創作,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和參與面。合作小組集體討論編寫或改寫劇本后,由小組協商設置角色和演出服務人員,爭取發揮各自的才干和優點,使每個成員都得到鍛煉,增強團體協作意識和能力。語文教師可以集體備課安排任務,由同一學年的學生在班級先評比表演,推薦優勝者參與全年級表演,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參與名著閱讀。
綜上所述,落實新課改理念需要多環節全方位的改變與創新,高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名著的本質與內涵,運用符合學情的教學策略,讓師生穿越時空界限,與名著中優秀的思想與心靈碰撞,形成對現實與自我的反思。教師應尊重學生在名著閱讀中的獨特感受,指引學生從名著中汲取智慧的養分,不單純為閱讀而閱讀,讓名著為高中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插上騰飛的翅膀。
參考文獻:
[1]王彥力.讓教育名著“活”起來――上好教育名著導讀課[J].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109-112.
[2]龍祖勝,梁莉.“名著導讀”教學中教師的有效“導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55-57.
- 上一篇:駱駝祥子讀書筆記摘抄
- 下一篇:優美散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