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章摘抄范文
時間:2023-03-24 19:40: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好的文章摘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摘抄 語文 教學 方法
元末著名學者陶宗儀,每天利用耕田的休息時間,把讀書的心得體會、所見所聞隨手記到樹葉上,放到瓦罐中,十年功夫攢了幾十瓦罐,后來整理成三十卷著作,這就是有名的《南村輟耕錄》;蒲松齡于通途大道旁設座訪行人,搜集奇聞軼事,記下無數札記,終于寫成《聊齋志異》;郭沫若先生曾說“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均任歙張”。如果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匯、句式、段篇,下筆時就能辭暢義達,任憑吞吐。
那么,如何加強學生的語言積累呢?筆者認為,摘抄可讓學生品味語言的精妙,摘抄能讓學生感悟思想的深刻,指導學生做摘抄,讓摘抄成為一種習慣,學生會受益匪淺。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首先在內容方面,對學生摘抄進行指導。
1.知識類文章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強,對未知世界有一種強烈的探究心理,天文、地理、政治、軍事、歷史、文學等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會成為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些知識可以開闊視野,豐富頭腦,增長見識。由此,我引導學生分門別類做好知識摘抄,鼓勵學生建造自己的百寶箱和資料庫。
2.故事類文章
催人淚下的親情故事、驚心動魄的求生故事,動人魂魄的滄桑巨變,感人至深的細節瑣事,都會給學生以震撼。這類文章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鍛造意志。讀這類文章,除了做好摘抄,還要求學生寫感受和點評。
3.哲理文章
周國平、梁衡、余秋雨、畢淑敏、史鐵生等人的散文,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發人深思。經常閱讀這樣的文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生活的思考,提高對生活的認識,進而深化思想,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審美層次和審美情趣。實際上,很多學生喜歡這樣的文字。
4.名人傳記和文學名著
名人的成長經歷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我指導學生讀名人傳記并摘抄名人的典型事例,在摘抄的過程中,這些故事不僅會逐漸變成作文的素材,而且還會加深他們對世界的認識。
文學名著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其自身有一定的時代烙印,中學生與名著有一定的距離,讀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推薦時要慎重,要有選擇,必要時還可給學生一些閱讀指導。如介紹大概情節和主要人物,引導學生自覺進入到藝術世界。如果老師能和學生一起進行深層閱讀,邊讀邊抄邊評,無論對學生還是老師,都是生命中一段最美的時光。
有了內容,就有了下鍋之米。但僅有這些還不夠,還需在方式方法上給以指導。
1.充分調動興趣
首先讓學生明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的道理。得心應手的應用來自于平日的積累。其次,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摘抄,可看書報,也可看雜志;可邊讀邊抄,也可邊抄邊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書房慢慢品味抄寫,也可以在學校擠休息時間快速閱讀摘錄。
2.打造閱讀的環境
在學校,除了學校圖書室,還可舉辦班級圖書角、個人小書柜等讀書活動。這種以學校購買、個人捐獻等形式積累的圖書,數量多,涉及面廣。課前課后,只要學生喜歡,都能讀到自己喜歡的書。
3.保證充足的時間
我們將閱讀列入語文計劃教學時間,保證每周一節閱讀課。閱讀課,不局限上課地點,可以是教室、閱覽室,也可以是綠蔭下、操場上、走廊里等。除個人閱讀外,我們還提倡兩人、三人共讀一本書,甚至是小組共讀一本書。邊讀邊摘抄,邊讀邊交流,既保證了讀書時間,又有了交流的機會。
4.指向性與自由性相結合
所謂“指向性”,就是給學生指定閱讀方向或閱讀目標。如學習小說之前或之后,要求學生找大量的小說來閱讀,這是“指向”;在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可摘抄小說里的好詞好句,也可以寫閱讀帶來的感想等,這是“自由”。
閱讀的指向性,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效率;閱讀的自由性,則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符合其個性、興趣、特長的發展。
5.循序漸進,逐層深入
每讀一本書,一段話,對于語文基礎不太好的學生,我們的要求是,抄下的好好詞好句,在朗讀的同時盡量背頌;對于語文能力稍好的同學,我們要求在大量、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適當精讀,除了完成一般摘抄,還要說一說,議一議,并寫出讀后感;對于具有較高閱讀水平的學生,我們在大量閱讀、讀寫結合的基礎上,開展某一作品的研討會,有效提高閱讀水平。
6.圖文并茂,提升審美
摘抄伊始,我就鼓勵學生為摘抄本設計封面,為所抄文字配插圖。開始,孩子們只是簡單地配圖,一段時間之后,有些學生開始自覺地把畫面與摘抄內容靠近。圖文并茂的背后,是思考的深入,是審美的提升。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學生在閱讀中摘抄,在摘抄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隨著摘抄的深入,學生的視野會越來越開闊,素材會越來越豐富,思想越來越深刻,表達越來越流暢。所以,摘抄不僅是更深一層的閱讀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是語文教學的助推器。
篇2
一代又一代的語文老師都會向學生傳達這樣的觀點。但是,認真探究起來,因為沒有有效的具體的措施,這話和沒說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讀”來說,如何才能讓學生實現“多讀”呢?因為條件限制,許多學生手中并無足夠的、優秀的可讀物。尤其是農村學生,家中極少訂閱、購買書籍。不要說“多讀”,雖欲“少讀”,亦不可得。
隨著學校辦學條件的逐步改善,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也開始投入使用。閱讀課也開始走進課程安排。無書可讀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如果沒有認真的規劃,到位的要求,及時的檢測,學生只是隨意地瀏覽,茫無目標地閱讀,極容易使閱讀課流為形式,甚至變為消遣。那么,閱讀課究竟應該怎樣上?
通過與語文老師的交流,與學生的溝通,自己上閱讀課的實踐,我對如何上好閱讀課有了一些體會,一些思考,一些總結,一些方法,想與大家分享。
我把閱讀課的組織分為三個步驟。
一、讀
閱讀課當然首先要讀。
讀的過程中,應解決好兩個問題。
1、內容的選擇
古人云“開卷有益”,其實在劣質文字泛濫,魚目混珠的今天,這句話已不再是真理。讀不好的文章,猶如吃飯吃到一只蒼蠅,不僅沒補充營養,還讓人惡心嘔吐,受到傷害。所以閱讀時首先要選擇優秀的、經典的、文質兼美的作品。這樣,閱讀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們才能從中品味語言之美,汲取思想精華。中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優劣的能力有限,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特別是對一些有爭議的作品,教師要結合現實,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閱讀觀、人生觀。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語文組老師們的認真篩選和精心推薦下,《美文》《讀者》《青年文摘》《中學生閱讀》《意林》《中華活頁文選》《閱讀與鑒賞》《思維與智慧》《演講與口才》《微型小說選刊》《快樂閱讀》《青年博覽》《博客》《中外書摘報刊薈萃》《作文與考試》《共同關注》等是比較適合中學生閱讀的精品。
2、閱讀方式和閱讀時間的選擇
選擇了好書,仍不是解決了所有問題。并不是所有好書都適合在閱讀課上讀。有的老師建議,可以讓學生用半年或一年時間,利用閱讀課認認真真,完完整整讀一本經典名著,比如《紅樓夢》,理由是這樣的好書“讀一本勝過讀一百本”。
我不認同這種觀點。
道理很簡單:某種維生素對人體再重要,但如果你長期只補充這一種,人仍然會營養不良。
對中學生來說,那些應該精讀的經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讀。閱讀課上的閱讀,應以短小精悍為主。一節課的容量應該大一些。書籍的品種可以全面,甚至可以雜一些。不僅文學的,經濟的,新聞的,法律的,歷史的,都可以讀。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閱讀課上,仍然有精讀泛讀之分。
閱讀課上的閱讀,既要有宏觀地瀏覽,又要有重點地閱讀。
首先應對書架上的書報種類進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確定本節大致的閱讀方向,最終選定閱讀的對象。
開始閱讀,先瀏覽目錄,確定重點閱讀的篇目,進行重點突破,其他的內容可以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做到點面結合,重點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點閱讀的內容,要做好摘抄的準備。
摘抄時,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語,可以選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別精彩的,語言、結構、內容皆有可取之處,文質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勵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會存在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花費時間太多。
但我認為,這樣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們可以算一筆細帳。兩節閱讀課,加上中間一個課間,一共90分鐘。在這個時間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夠做到。
有些文章當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網上搜索下載、復印等。但一是相當多的同學沒有這樣的條件,二是即使有條件,這樣的收獲也遠遠比不上親自摘抄的收獲。
親自摘抄的益處有:
1、練習書法,提高卷面質量
許多學生從小不重視書法和卷面的訓練,雖已是初中生了,字還寫得東倒西歪,潦草難看。卷面又臟又亂,不堪入目。通過摘抄,達到讓學生重視卷面,練習書法的目的。這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學,對其他學科都有促進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養性
許多書法家都認為書法和太極有相通之處。通過書法練習,可以調整情緒,陶冶情操。舒緩心情,修身養性。
3、汲取文章精華,提高文學素養和道德修養
摘抄的過程,同時又是凝神屏息,專注閱讀的過程。這時候,沒有喧囂,沒有浮躁,只有筆如龍蛇,思接千載。
想一想,坐在書香彌漫的閱覽室中,攤開印著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專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這種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許多美文,學生百讀不厭,摘抄、背誦的興趣極濃。如林希《石縫間的生命》,畢淑敏《孝心無價》等。還有同學把張潔的《我的四季》摘抄下來,反復誦讀,十分喜愛。
三、寫
寫即寫點評和感悟。讀和寫是分不開的。寫是讀的延續和升華。
為鞏固摘抄效果,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對所摘抄內容的認識,摘抄之后,應要求學生對所摘抄內容進行點評。點評可從語言、結構、主旨等方面入手。
篇3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小組合作
不少學生害怕作文,寫出來的作文沒有真切的體驗。許多老師費時費力地去批改作文,講作文,但成效都不大。主要是因為沒找到一條指導學生有效寫作的途徑。如何讓學生喜歡寫作文,切實提高寫作水平呢?
一、腹有詩書氣自華——思維碰撞積累寫作素材
許多學生寫文章時常常抓耳撓腮,絞盡腦汁半天,擠出來的文章語言空洞,枯燥無味。要讓學生的作文形象生動,首先得先讓學生的肚子里有“料”,正所謂“腹有文章氣自華”。學生有了豐富的寫作積累,就是“巧婦”有“米”之炊了,寫出來的文章就會真切生動。許多教師意識到了積累對寫文章的重要性,采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摘抄好詞好句、留心觀察事物、多讀書等許多非常有效的方法,可是卻見不到效果。教師定期檢查學生的摘抄本,努力營造班級讀書氛圍,其效果依然不佳。我想主要是教學方式上的強制與命令,讓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他們把寫作的積累當作了作業,摘抄就變成了機械抄寫,而并非心靈的感悟,讀書的自覺性也就調動不起來了。那么如何讓學生自愿地去積累呢?
采用小組合作形式,效果不錯。我在班里是這樣實施的:每組有一本“精裝”摘抄本。組內的成員和往常一樣,都要積累好詞好句,組員可以自由討論這次積累的內容,每周摘抄在自己準備的本子上,把自己的積累展示出來,然后大家相互討論,再選其精華,這樣積累得多,又保證了質量。聚集起來的好詞、好句抄寫在“精裝”摘抄本上,摘抄的句子可以簽上自己的名字。每組的“精裝”摘抄本還在組間流動。小組間交換閱讀摘抄本,全班一起評選出最有價值的“精裝”摘抄本。
這時候的課堂熱鬧非凡,各組都拿出自己積累的片段進行積極熱烈的討論,個別學生爭得面紅耳赤,在思維的交流和碰撞中灑下繽紛落英,令人欣喜不已。同學們紛紛把別的同學的積累的精彩片段摘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
二、眾人拾柴火焰高——三步走通習作路
采取和積累素材相同的原則“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學生明白小組是一個團體,只有團體成功了,大家才會成功。
1.第一步:取材。教師給定題目后,引導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小組成員自己去選擇與組織材料。學生圍繞題目展開思維,想出一連串與題目有關的材料,然后從選材是否緊扣題目和內容、是否新穎兩方面進行評選。教師巡回指導,適當地進行點評和幫助,解決有爭議的問題。但是不能取代學生,“一言堂”,剝奪他們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學生真正將自己生活中的見聞和作文的要求聯系起來,生活的積累不斷從“內存”中提取出來,變成具體的文字。
2.第二步:構思。在平時的作文課,總喜歡先按照不同的文體類型結合范文進行分析,讓學生大量閱讀并記憶范文,然后模仿范文的方法去寫作。這種方法雖然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發現學生的作文內容成了僵化的語言組合,個別同學還照搬范文。寫作文成了聽寫作文,學生的寫作能力不能真正體現。小組合作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方便,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首先制訂出本次寫作提綱。然后四人口頭作文,當這句話得到四人的一致贊同后,再接著寫下一句,直至成篇。整個寫作過程中誰都可以提出意見,仔細斟酌。為了避免討論的雜亂無序、跑題偏題,教師要經常巡視,力求過程的開放與合作。在這個環節中,有一個地方需要注意:對一些學困生或者性格內向的同學的關注,他們習慣將自己當作是組內的一個“看客”,沒有積極地參與其中。因而教師要鼓勵每個人都要講,更好地去引導他,點撥他,鼓勵他,幫助他樹立自己也有能力參與習作的自信心。
3.第三步:修改。語文教師最頭疼的就是批改作文了,一個班級五十多本的作文批改下來,經常是頭昏眼花。這樣的勞心勞力所得的效果卻是很小,有些學生甚至只看了看作文的分數,對老師的評語和修改視而不見。這樣學生的作文很難有進步。《新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倡導學生積極主動有意義地參與作文教學,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只有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批改才是有效的,于是我制作了作文評改記錄表(如下表所示)。
篇4
“學而不思則罔”。這里的“思”不僅是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探究、推敲,也包括有書本而展開的引申和聯想,與原文的關系比較密切;而聯想則比較寬泛、自由,可以上天入地“精鶩入極,心游萬仞”,從而讓學生的思想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讓學生保持這種積極的富有創造性的思維態度,而閱讀的重點則應在于討論與反思,閱讀文章時,我鼓勵學生通過討論與反思,則有助于突破學生固定的學習模式,打破習慣的思維套路,實現思想的碰撞,發現并糾正謬誤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認識水平。為此,就要求學生不斷的對自己的學習提出反思,以求更大的進步。
一、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學會反思。我根據文章的時代不同,體裁不同,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比如對于文言文的學習,我要求學生要培養對文言文的“讀懂”意識,這讀懂的意義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讀懂文章的字面意思,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如上網、去圖書館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在課文學習之前,先請同學們介紹他們查閱到的資料,然后教師補充。對于文本內容的學習就是讓他們能夠結合以往學過的知識和借助工具書和有關參考資料,疏通字句,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在課堂上,再以小組的形式把各自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使上課的內容更加充實。除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的良好習慣外,還提高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對于資料搜集不準確,不全面的同學以及預習中有較多問題不能解決的同學,也請他們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以便在將來有更好的預習效果。二是通過識記、背誦、感悟、辨析、揣摩、比較、質疑等方法,深入領會文章的實質后探討文章的思想內涵,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豐富個人的文化積累。這樣的幾堂課之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并獲得了意想不到的預習效果。
二、在開放型的作業中反思。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在于說與寫的培養。寫作一直是學生最頭痛的事。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我從培養他們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做起。要求學生都做摘抄作業,而摘抄的內容不限制,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都可以摘抄,但是每頁要留三分之一的空白寫點評,寫自己讀書感受,心得體會,寫出真情實感,敢于說真心話。讓學生把這本稿抄本看做自己的作品集。在摘抄本的封面上寫上自己的筆名。并且給這本作品集命名,寫上序言,并制訂新學期的讀書計劃。正因為讀的都是自己想讀的書,感興趣的書。
所以不需老師督促,他們都能自覺完成。在此基礎上我把一些優秀的散文作品給學生們欣賞。把散文的魅力展現給學生看,使他們認識到散文的魅力不僅表現在意旨之新、情思之真、構思之巧、意境之美等方面,也表現在語言文字上,好的散文以其精美考究的語言體現了散文獨特的審美價值,我還把一些優秀的散文作家推薦給學生,并告訴他們,言為心聲,文如其人。由于作家的稟賦,閱歷、教養等不同,寫成的文章也就各師其心,面目各異。所以要克服散文恐懼癥,就必須要先去了解文章的作者。同學們學好了散文,也間接地為學習小說奠定了基礎。這樣一學期后,同學們在一起交流,討論讀書的心得體會,不知不覺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知識面擴大了。自然而然,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了進步。
總之,我認為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培養他們善于研究、探討的能力,而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
篇5
關鍵詞:作文教學;觀察;體驗;激勵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0-060-01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它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但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頭疼,就害怕,根本不原意去好好地去寫,因此,作文能力無法得到提高。在教學中,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通過課本教學內容,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作文能力最好途徑
教師可以通過課本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完文章后,進行多種教學環節,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從中找到作文的樂趣。如《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主要是教會學生留心觀察事物,才能寫好作文。那天上完課恰好下大雨。于是,我帶同學們在樓道走廊上觀察下雨時的情景。同學們通過觀察,寫出了許多好的句子。如“雨打在窗戶上,就像用鞭子狠狠地抽打著窗戶。”“雨落在操場上,立刻濺起一朵朵喇叭花。”“有的同學脫下衣服頂著,有的老師跑到樓道下躲雨,有幾個調皮的小同學,干脆在球場上玩水……”就這樣,一句句生動有趣的句子從同學們的筆尖下流出來。還有的同學通過觀察后,是這描寫蘆薈的,“蘆薈的葉子長得厚厚的,上面有許多白色的斑點,葉子邊上長著小刺。用小刀輕輕地割一片葉子,上面立刻會滲出許水。涂在手上涼涼的,很舒服。”這樣,學生有了寫作的興趣,作文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把寫作與閱讀、積累結合起來,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方法。
二、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多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訓練
課堂作文限制了學生的寫作動機,這樣容易使學生失去寫作興趣。而課外練筆則相對不受限制,學生可以自由地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抒發自己的情感,比較靈活。學生只要有了材料、有了寫作動機,就可以提起筆來自由寫作。這樣就能全方位、多方面地發展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有的學生在觀看了放禮花后寫道:“有的禮花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飄落下來。”“有的像流星一樣拖著長長的白尾巴掉下來。”有的同學去了建水燕子洞后寫道:“最讓我驚心動魄的是攀巖絕技表演。表演者從地上,沿著峭壁往上爬。他有時手腳并用,有時先伸手抓住巖石,再伸腳踩穩,奮力向上攀。稍不小心掉下來,就會粉身碎骨。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擎天玉柱。那棵鐘乳石就像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高高聳立在那里。”有的同學在熒屏看到個舊的夜景后寫道:“每當夜幕降臨,個舊燈光點點,像一顆顆閃亮的小星星。彩燈勾畫出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學生每到之處都可以靈活作文,記錄自己的見聞,談論自己的感受。
三、用心去體驗生活,激發寫作動機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只有真正的去感受生活,有了寫作的原材料,才會覺得寫作也是一件趣事。因此,我將作文指導融入在學生喜愛的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去活動中體驗,豐富自己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寫作動機。因此,為了讓學生寫好一次活動,我特地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比賽來進行指導。我先讓學生觀察同學們打球時的動作、神態,特別要留意那讓人歡呼一刻。然后再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要求將自己打球時的動作、心情和想法記在腦里。隨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加工整理,鼓勵他們說自己的真實想法,將心中的感受一吐為快。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讓學生養成寫日記、寫周記的習慣
堅持寫日記,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又一方法。從低年級使學生養開始堅持寫日記,不要要求寫得多好。剛開始學生會記流水賬,教師要指導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讓學生將身邊的所見、所聞、所聽、所感,寫在日記里。長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才能提高。寫作水平一定會提高。
五、多讀書、多背誦、多摘抄,擴大知識面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又一方法
農場小學生閱讀量少,知識面窄,詞匯貧乏,所以表達不具體,不確切,不生動,我校圖書室的種類多,我經常組織學生從圖書室借一些書,讓學生閱讀。國家花大力氣投資西部農村教育,給學校配備計算機,現在校校聯網,學生可以上網搜集資料,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擴大了知識面。教師布置學生從書中摘抄一些好詞好句,抄一些好的文章。每星期讓學生背誦上幾篇文章。多讀書、多背誦、多摘抄,學生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匯。我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摘抄本,教給學生摘抄的方法,讓學生分類摘抄,把內容分成人物、動物、事件、景物四大類,再把四大類分成若干小類。學生摘抄的語句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也都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能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作文時這些詞語就可以信手拈來,使習作錦上添花。教師定期督促學生從學校圖書室借一些課外書,布置閱讀、摘抄。記得我在指導學生寫《我最敬佩的英雄》學生從圖書室搜集材料,組織學生辦一份關于英雄人物故事的手抄小報。還組織學生開展了“講英雄人物故事的班會”學生通過講故事、辦手抄小報的活動,學生寫作中通過從課外書中選取典型材料了對英雄的敬佩之情。
六、在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的激勵性評價是很重要的
篇6
論文關鍵詞:匯或句子摘抄下來,然后背下來,等到寫到類似話題作文的時候就會用上了另外,學生養成了大量閱讀的習慣,讀英語報紙、雜志、網頁、中英小說、聽英語歌曲、看英文電影等,都會對英語寫作有著很好的積累作用
2.對自我認知能力的認知。學生自己應該剖析自己,對個人要完成一項任務的認知以及思考可以用哪些策略來完成作文這項任務。了解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特別是認知能力水平。Eg.My father ,his job is an engineer.有的學生想用定語從句來用,想法是好的,但卻寫成:My father, who job is an engineer.因此,要對自我認知能力有個很好的剖析,可以確定地去寫自己拿手的句子。例如:故事聯想法:利用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把一些作文詞匯編成比較通順而合理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如:clash, crash,smash,ash,ashamed,cash就可以變成如下故事:恐怖分子駕駛飛機,crash(撞擊)了世貿大廈,大樓被smash(擊碎)了,世貿大廈變成了ash(灰),小Bush感到很ashamed(慚愧),因為它需要很多的cash(現金)才能恢復美國人的信心。
這樣,學生就會養成了自己寫作、自我剖析、自疑解疑、樂思善辯的習慣,學生對寫作就會增強信心,積累詞匯,積極造句,從而激發寫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利用元認知中的體驗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寫作方法的研究能力。
元認知體驗是在面對任務時和決定任務的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體驗對任務的完成產生一定影響。利用元認知中的學習策略,首先調查學生現在寫作過程中的思考方法。再次匯或句子摘抄下來,在此基礎上,教給學生更好的和更合理的作文寫作方法。
1.寫作前
用頭腦風暴法、討論辯論法、提問法等來幫助學生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激蕩創新思維,并用概念圖來幫助他們構建文章的整體框架。想辦法打開學生的思路,讓他們對寫作的主題有自己的觀點,并對文章的基本框架有自己的觀點。
2.寫草稿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采用趁熱打鐵的方式,讓學生們采用速寫、變換觀點、改變問題等多種方法法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寫下來。讓同學們比著寫,使他們有競爭感和興趣,每個學生從不同的立場或視角來思考問題,并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對文章主題有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和把握。
3.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學習負責的態度,并能幫助學生找出自己英語寫作的不足之處,提高學習能力。
評價內容
我的自評
寫作困難
本文佳句
本文佳詞
本文不足
病句修改
本文收獲
……
篇7
一、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內容
浩瀚如海的書籍,良莠不齊。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一個好朋友,反之,讀一些不適合學生的書,學生的閱讀不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為此,指導閱讀很重要。
1.推薦好書目。指導學生讀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讀物。
2.課內指導閱讀。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十二冊第四組幾篇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課文時,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先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悟作者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然后建議學生運用學習本組課文所掌握的方法閱讀同類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閱讀能力。
二、指導學生學會做閱讀筆記
做閱讀筆記是增長知識、豐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辦法。那么,怎樣做閱讀筆記呢?
1.摘抄。即用筆記本、日記本摘抄所讀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語故事,或是描繪景物優美細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貼。語文學習中教師經常讓學生搜集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因此可以建議學生把覺得有用的文章進行剪貼(以報紙、雜志為主)并注明出處。在剪貼時可以適當歸類,以防資料摻雜不清。
3.制作卡片。
對篇幅長的文章首先要仔細閱讀,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歸納成幾個要點制成卡片,幫助記憶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結構層次,儲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辦手抄報。可以在對原文閱讀領會的基礎上,將原文中知識要點,例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謀篇、寫作技巧等進行梳理,辦成手抄報,便于反復閱讀,培養閱讀興趣,也積累了寫作素材。
5.談感悟。在閱讀后,可以聯系實際,將自己閱讀文章后的感悟或對文章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下來,提高對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集中在學法的指導上。小學生的閱讀,并不僅是為了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吸取知識、體味情感、欣賞語言等,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
1.初讀。通過閱讀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詞、重要句子等用符號標下來,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自學字詞,這樣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構、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精讀。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通曉全文。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好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
3.悟讀。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學生要理解體會出文章的思想內容,就要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思考。在閱讀中,對于文章中某些語句,若有自己的見解,就隨手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談感悟。
篇8
關鍵詞:農村學生;觀察;考;積累;寫作素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1-030-01
葉圣陶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由此可見,語文教學最終還是要落實在學生的寫作上。但是現在大部分學生對作文沒有興趣,害怕寫作,談寫作即臉色大變。尤其在農村地區,由于學生所接觸的新鮮事物較少,缺乏積累,教師普遍覺得教學難度很大。
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學生之所以寫不出精彩的好文章,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胸中無墨、手中無料,這種情況,農村的孩子更是普遍。
那么,我們農村教師在教學生寫作時最重要的應是教會學生積累素材,給學生搭橋引渡,為學生提供尋找“米”的機會和方法。讓學生在積“小流”的過程中,慢慢累積,最后形成“大海”。
一、從閱讀中積累
閱讀能為學生打開通向世界、連通古今、通向內心的門戶,能為習作找到數不清的“切入點”并樹立許許多多的“習作的范例”。例如,現如今的一些農村家長認為只要把成績搞好就行了,不應該看那些與學習無關的書。其實不然,一些歷史事跡、當今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素材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所以引導農村學生通過閱讀積累間接性習作素材是非常必要的。
二、摘抄優美的語句
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一個常用而又有效的方法。摘抄也不失為積累寫作素材另一種好途徑。學生光去閱讀,在當時也許是感受很深,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又會忘記。所以,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閱讀優秀文章的同時,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等摘抄下來,細細品味。尤其是農村孩子,學習條件相對來說較差,可以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摘抄的內容可以在小組內討論、分享,然后每隔一段時間在全班的讀書角展示,讓全班所有的學生都能看到不同的好句、好段。如果學生能經常動筆抄錄,其寫作能力必能提高。
三、從生活中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 我認為農村孩子有這樣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有廣闊的生活空間,從生活中累積豐富的素材,這也是農村教師指導孩子積累素材的一個最重要的方法。
首先,讓學生多觀察自己的生活,體會自己的生活
農村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比較忙,甚至有很多留守孩子,因而很多孩子已經參與家務勞動,只是平時沒有在意,這樣也能成為寫作素材的積累。所以指導孩子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生活的點滴,尋找自己的寫作素材。只要我們教師有計劃地進行長期指導、跟蹤、交流、講評,我相信學生會逐漸明白我們的寫作素材都來自生活,促使學生留意生活,觀察生活,體會生活,做生活真正的主人。這樣,學生寫作文才會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積少成多,匯成寫作素材的大海。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從實踐中積累素材
著名作家孫犁說:“作家不是教師培養出來的”為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我組織開展各類有益活動。如:開展體育活動、各種競賽、郊游、辦手抄小報等。這類活動簡單易行,學生也有濃厚的興趣。
最后,在領略家鄉的自然景觀中收集寫作素材
農村的田野風光是美麗的,也是可愛的,這是學生寫景題材的好資源。老師要善于利用資源引導學生就地取材,從平平常常的、熟視無睹的事物中捕捉寫作素材。
當然,積累的內涵也是極其豐富的。積累素材只是使文章言之有物,它還包括積累構思和積累語言。同學們從小學到初中所學的文章很多,但每篇文章都有獨到之處。開頭、結尾的方法,點題的方法,過渡的方法、結構的安排、內容的擺布都會有所不同。名家的作品會給同學們的作文構建一個更好的框架,使文章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且作文要想創新得先入格。所以說積累構思可以從語文書中的這些文章中累積。
篇9
增加課外知識具體方法:
1、廣讀博取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強調了人要“多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了“多讀”的作用,因此,要經常進行課外閱讀,逐漸增加閱讀的量,因為只有“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才會發生“質”的變化;
2、摘錄摘抄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的書多了,許多有用的東西也不一定記得住,因此,要養成摘錄摘抄的習慣,把好的東西寫下來;
3、“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課外積累,并不限于積累書中的知識,積累的范圍應該擴大,要到社會這本無形的書中去吸取營養。要走進生活,去接觸不同的人和事,從正面教材中取得真金,從反面教材中得到教訓,以此豐富并健全自己的人格。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關鍵詞:寫作;訓練;傾吐
現今好多孩子面對作文無話可說,想一點寫一點,寫一點想一點,這種擠牙膏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知識面狹窄,基礎薄弱,缺乏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中明確提出:“訓練學生寫作,必須注重于傾吐他們的積蓄。”他進而闡發這種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積蓄,臨到執筆,拿出來就是很自然的。”的確,厚積而薄發,感悟而情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靈感絕不會光顧沒有準備的懶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入手,教給學生采集積累的方法,鼓勵他們多積累,夯實寫作基礎,讓孩子們的作文妙筆生花。
一、在勞動實踐中獲取寫作素材
屠格涅夫說:“生活是一切藝術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會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難把文章寫好。所以,要想寫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學校每學期都要組織大量的勞動實踐活動:春天澆水、夏天拔草、秋天掃落葉、拾稻子、冬天鏟雪、清潔區保潔、教室擦玻璃……這既是作文教學的直觀教具,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啟發學生在觀察、發現、捕捉中充實頭腦,從而寫出感情真摯、觸摸心靈的作文。
二、在課外活動中尋找寫作的素材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葉圣陶說過:“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豐富作文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嘗試,去實踐,讓他們體驗生活,觀察事物,搜集材料,力爭寫出真實、自然、清新的文章。
如:在年級拔河比賽后,及時組織學生聊天,只要內容與拔河有關便可。有的學生說出自己比賽時的心情,有的說出自己是怎樣拔的,有的學生分析了每局勝負的原因,還有的學生說出了比賽的緊張氣氛。他們無拘無束,各抒己見。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出重點,給學生理清思路,為他們完成《拔河比賽》這篇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使學生能順利完成這篇小作文。孩子們既在玩中獲取知識,增長才干,又在活動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產生寫作靈感。因此,寫作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本源。
三、在節日中捕捉寫作的素材
充分利用節日實施感恩教育并及時捕捉寫作的素材。因此,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艱辛,父母的不易,或做做家務活,或為父母排憂解難,在自己的行動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成功,這樣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如:5月8日是母親節,為了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愛,體會到母親的辛勤和偉大的事跡,結合品德與社會課進行教育。特意在母親節的前一天開展“驚喜的禮物”主題班會,孩子中午替母親刷一次碗,晚上為母親洗一次腳。結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全班學生不但每個人都能如期向同學們匯報,而且均能真實生動地敘寫自己的整個“孝心活動”的行為心理過程。我自己都為他們描述渲染的親情所感動。每一位學生寫的都極具個性,毫無雷同,即使是作文水平最不好的同學也能寫得文通字順,情真意切,令人刮目相看。字里行間表露的是真實的自我,真實的想法。由于是“真心話”,看起這樣的文章也可以說是一種享受。有同學在《第一次給母親洗腳》中這樣寫道:“媽媽的腳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光滑,腳后跟布滿了裂痕,摸著粗糙的腳,我哭了。從小到大,都是母親照料我。我曾經想過要報答母親,以為拿出母親最滿意的學習成績,就是對她最好的報答。可是,我現在才發覺自己是那么不懂事,就在昨天還吵著和您要一件不該買的衣服。我感謝您的理解和包容。我愛我的您。我愿她永遠健康快樂!”這次活動,既提高了學生寫作能力,又對他們進行了一次親情教育。
四、在摘抄本中留住寫作的素材
摘抄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指導學生摘抄優美的詞匯、句子、段落甚至抄寫好的文章。如:1.詞匯積累。描寫心情的:興奮、激動、高興、自豪……2.好句子積累。3.事物積累。如描寫植物的放在一類,描寫人的放在一類。4.詩歌摘抄。并要把抄來得好句好段反復讀熟,甚至背會,指導學生定期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比一比誰摘抄得多,背誦得多。還要求學生盡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圖,可以根據內容插圖,也可以按自己喜愛的去畫。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閱讀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響,便于學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創”。通過積累,學生擁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創作的欲望,何愁學生不寫,沒內容可寫?
五、在班級活動中獲得寫作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