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網范文
時間:2023-03-25 00:02: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美文摘抄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代又一代的語文老師都會向學生傳達這樣的觀點。但是,認真探究起來,因為沒有有效的具體的措施,這話和沒說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讀”來說,如何才能讓學生實現“多讀”呢?因為條件限制,許多學生手中并無足夠的、優秀的可讀物。尤其是農村學生,家中極少訂閱、購買書籍。不要說“多讀”,雖欲“少讀”,亦不可得。
隨著學校辦學條件的逐步改善,學校的圖書室、閱覽室也開始投入使用。閱讀課也開始走進課程安排。無書可讀的問題解決了,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如果沒有認真的規劃,到位的要求,及時的檢測,學生只是隨意地瀏覽,茫無目標地閱讀,極容易使閱讀課流為形式,甚至變為消遣。那么,閱讀課究竟應該怎樣上?
通過與語文老師的交流,與學生的溝通,自己上閱讀課的實踐,我對如何上好閱讀課有了一些體會,一些思考,一些總結,一些方法,想與大家分享。
我把閱讀課的組織分為三個步驟。
一、讀
閱讀課當然首先要讀。
讀的過程中,應解決好兩個問題。
1、內容的選擇
古人云“開卷有益”,其實在劣質文字泛濫,魚目混珠的今天,這句話已不再是真理。讀不好的文章,猶如吃飯吃到一只蒼蠅,不僅沒補充營養,還讓人惡心嘔吐,受到傷害。所以閱讀時首先要選擇優秀的、經典的、文質兼美的作品。這樣,閱讀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們才能從中品味語言之美,汲取思想精華。中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優劣的能力有限,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特別是對一些有爭議的作品,教師要結合現實,引導學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閱讀觀、人生觀。
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語文組老師們的認真篩選和精心推薦下,《美文》《讀者》《青年文摘》《中學生閱讀》《意林》《中華活頁文選》《閱讀與鑒賞》《思維與智慧》《演講與口才》《微型小說選刊》《快樂閱讀》《青年博覽》《博客》《中外書摘報刊薈萃》《作文與考試》《共同關注》等是比較適合中學生閱讀的精品。
2、閱讀方式和閱讀時間的選擇
選擇了好書,仍不是解決了所有問題。并不是所有好書都適合在閱讀課上讀。有的老師建議,可以讓學生用半年或一年時間,利用閱讀課認認真真,完完整整讀一本經典名著,比如《紅樓夢》,理由是這樣的好書“讀一本勝過讀一百本”。
我不認同這種觀點。
道理很簡單:某種維生素對人體再重要,但如果你長期只補充這一種,人仍然會營養不良。
對中學生來說,那些應該精讀的經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讀。閱讀課上的閱讀,應以短小精悍為主。一節課的容量應該大一些。書籍的品種可以全面,甚至可以雜一些。不僅文學的,經濟的,新聞的,法律的,歷史的,都可以讀。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閱讀課上,仍然有精讀泛讀之分。
閱讀課上的閱讀,既要有宏觀地瀏覽,又要有重點地閱讀。
首先應對書架上的書報種類進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確定本節大致的閱讀方向,最終選定閱讀的對象。
開始閱讀,先瀏覽目錄,確定重點閱讀的篇目,進行重點突破,其他的內容可以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做到點面結合,重點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點閱讀的內容,要做好摘抄的準備。
摘抄時,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語,可以選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別精彩的,語言、結構、內容皆有可取之處,文質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勵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會存在一些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花費時間太多。
但我認為,這樣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們可以算一筆細帳。兩節閱讀課,加上中間一個課間,一共90分鐘。在這個時間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夠做到。
有些文章當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網上搜索下載、復印等。但一是相當多的同學沒有這樣的條件,二是即使有條件,這樣的收獲也遠遠比不上親自摘抄的收獲。
親自摘抄的益處有:
1、練習書法,提高卷面質量
許多學生從小不重視書法和卷面的訓練,雖已是初中生了,字還寫得東倒西歪,潦草難看。卷面又臟又亂,不堪入目。通過摘抄,達到讓學生重視卷面,練習書法的目的。這不僅有利于語文教學,對其他學科都有促進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養性
許多書法家都認為書法和太極有相通之處。通過書法練習,可以調整情緒,陶冶情操。舒緩心情,修身養性。
3、汲取文章精華,提高文學素養和道德修養
摘抄的過程,同時又是凝神屏息,專注閱讀的過程。這時候,沒有喧囂,沒有浮躁,只有筆如龍蛇,思接千載。
想一想,坐在書香彌漫的閱覽室中,攤開印著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專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這種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許多美文,學生百讀不厭,摘抄、背誦的興趣極濃。如林希《石縫間的生命》,畢淑敏《孝心無價》等。還有同學把張潔的《我的四季》摘抄下來,反復誦讀,十分喜愛。
三、寫
寫即寫點評和感悟。讀和寫是分不開的。寫是讀的延續和升華。
為鞏固摘抄效果,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對所摘抄內容的認識,摘抄之后,應要求學生對所摘抄內容進行點評。點評可從語言、結構、主旨等方面入手。
篇2
1利用教材和美文,挖掘豐富的心理教育“素材”
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蘊含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對學生的心理教育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欣賞作品,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感情,辨別真假、善惡、美丑,逐步提高欣賞能力,在體味“美”的同時,讓學生悟出生活的哲理,受到感染,從而內化為一種人格品質。
1.1介紹作家,樹立人生榜樣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這些名家的人格為后世景仰。在教學中介紹一些作者時,可以針對學生實際,有重點地介紹這些作家的人生經歷、情感歷程、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如蒲松齡面對落第卻發憤創作,曹雪芹處境艱難仍不輟筆耕,坡屢遭貶謫卻樂天超脫,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的生動材料。
1.2挖掘主題,進行愛國教育
在語文的寶庫中,一代代愛國志士用血和淚鑄成的篇章絢麗奪目。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陸游的“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這些優秀的詩篇讓學生感受到人格的力量,從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了正確的抉擇。
1.3課外延伸,完善自身人格
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閱讀能力,必須拓展教材,豐富第二課堂。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東西越多,掌握課內基礎知識就越容易。”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列出書目,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引導學生去讀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學作品,并從中汲取精神力量,激發閱讀興趣。在指導課外閱讀時,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引導他們展開討論、交流閱讀感受。這樣,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就能收到實效,學會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完善自身的人格。
2聯系學生實際,在語文訓練中滲透心理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從心理上去了解學生。作文、周記、日記等都是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心理狀況的重要窗口。而及時了解學生情感發展的脈搏,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更有助于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這就能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為心理保健筑起一道有效的“防線”。
2.1作文書寫人生
作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載體。作文與做人是相通的,從育人的角度而言,作文求真,更能喚起學生對生活與社會的責任感,能陶治其坦蕩的胸懷、純潔的情操。因此,在命題、指導、批改過程中,我們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思想實際,說真話,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機的結合起來。如在話題作文教學中,擬些如“環保、奧運、寬容、交友、誠信、上網”等貼近現實或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由于這些話題學生較為熟悉,所以往往能把真實感受說出來,教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疏導。
2.2日記感悟人生
指導學生寫好周記或日記。日記與一般命題作文不同,日記更側重的是學生心路歷程的記錄,它是即時的、隨意的,又是真切的、現實的。學生產生的學習焦慮,心理躁動往往都是莫名的、雜亂的,如不及時加以自我梳理,常常會引起極端的行為。寫日記會把學生心理的無序活動凝結在文字上,這一過程的本身就起了平衡情緒的作用。如能再回過頭來對這些文字進行理性的思考,學生們就會發現自己的一切擔心和憂愁是大可不必的,心境也就會趨于平和。我們語文教師既要指導學生如何把日記寫真、寫實,更要指導學生如何去對寫出的日記作再思考,去求善、求美,把作文與做人緊緊地結合起來。教師可透過周記或日記這扇“窗口”,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在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同時,幫助他們認識自己,超越自己,增強適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養學生健康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主、開拓創新的人格。
3開展活動,加強多樣的心理“營養”
3.1課前三分鐘演講
演講能傾訴情感、展示才識。語文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講臺作三分鐘的演講。可分別以“理解、尊重、寬容、挫折、樂觀、競爭、自信、自卑、嫉妒”等話題,組織學生展開演講,學生們或進行道理闡述,或運用正反事例進行論證。這樣,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另一方面,對其良好的品質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3.2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有言簡意賅的特點,閃爍著真理的光芒,體現著豐富的哲理。組織學生熟讀、背誦名言警句,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和理解感受,這如同對學生的思想健康成長注入了豐富的營養。閱讀摘抄這些名言警句,既能啟迪智能,又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意志、人格的教育。
3.3開展“朗誦、辯論、答記者問、即席采訪”等活動
篇3
高考作文歷來備受重視,因為作文分值占語文總分的43.75%,然而平時做的種種努力,到了考試,效果還是不佳。學生對作文出現了明顯地信心不足,畏怯的心理。本文對如何提高記敘文的寫作水平進行了探討。
1 無緒的素材積累
學生在作文上普遍存在的問題:語句不通,表意不明;選材空泛,缺少典型性;立意單一,缺少深刻的思想與觀點等等。
眾所周知,學生寫作水平要想提高,必須進行素材積累。而目前,學生的素材儲備多源自兩方面:
1.1大量的美文摘抄
這樣的積累往往目的性不強,全班就幾本作文書或一兩本作文素材大全,積累就像被罰抄書一般。這種積累方式純粹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積累任務,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和有效的針對性,費時耗力。
1.2教師提供的素材
教師提供的素材,往往是從網上搜索整理甚至照搬照印。學生缺少獨特的通用素材。然而網上可供下載的資源,大多可共享,全省幾十萬考生,如果都用這樣的素材,不管多新多全,試想想,撞車的幾率有多高?
因為議論文的模式化寫作,專家建議寫記敘文,這樣符合中學生的情感需求,能表現出真情實感,結果很多學生忙于編造催人淚下的故事情節,結果真正動人之處無法動人。所謂真情實感,不僅僅是悲傷、感動,大的方面有喜怒哀樂。我們的寫作是要將這些生活中真實的情感在筆尖下寫得生動形象,觸發人的真實情感。
這樣的素材準備,寫出的作文自是空洞、“無情”,那么作文分自然是高不了的。
知道問題所在后,就要有針對性的積累作文素材,形成素材的獨特性。
1.3素材積累方向
只有積累豐富、扎實的學生,才能在各類作文題中游刃有余,獲得理想的分數。因為只有“經驗豐富的人,即使‘無中生有’,也可以寫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時積聚在那里的,只是臨時加以組織加以配合罷了。”所以,平時的積累非常重要,如果平時沒有對生活的觀察、認識與體悟,沒有豐富資料積累來源,“無中”決“生”不出“有”來。
就此,通過近年的鉆研與實踐,筆者覺得可從下幾方面探究素材積累的方向,來達到有效貯備,這樣才能落筆成文,中心明確,表情達意豐富、自然。
2.1基本思路積累
2.1.1記敘文基本思路
記敘文重在表情達意,寫出真情實感,運用多種敘述方式,表達豐富而有啟發意義的主題思想。我們可從許多優秀的文章和作文中得到啟示:
運用“五筆敘述“的基本框架。①概述一筆;②交代一筆;③穿插一筆;④敘述一筆;⑤巧轉一筆;⑥深化一筆;⑦再現情景,讓人回味。
當然,實際寫作中,我們要靈活運用“五筆敘事法”,不可機械呆板。“首先,所選的材料要適宜運用‘五筆敘事’法來寫記敘文。其次,基本模式可以有變式,如‘概述一筆’可以是富有抒情味的概括描述,也可以將下文的‘穿插一筆’提上來與事件結合,形成具有濃厚氛圍的‘概述’;‘交代一筆’后增加‘穿插一筆’,也可以將兩筆結合起來寫;‘深化一筆’可以寫得含蓄一些,再現一個令人回味的情景。”
2.1.2結尾寫景法
古人往往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如今我們的寫作更要巧妙地用簡潔而典型的景物、景象的描寫表情達意,讓我們的情感豐富而有韻味。
2011年高考題《這是你的戰爭》結尾“子蔚默默地看著他下樓,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樓門,沿小路往臘梅林中去了。”這一句寫景將人與梅相映,隱喻堅貞人格。
景的描寫不在于大段描述,在于一言富含深意。學生在此指導下也多有佳句出現。如《鄉野中的風》中,一同學描述的“晨風吹過,墻角的豆莢長得更歡了,飽滿的豆粒昭示著對奶奶辛勤的感激。”一句寫出了奶奶的勤快,同時也起到了點題的作用。
2.2語言分類積累
語言積累的范圍很廣,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有所為的。
2.2.1擴大素材積累的范圍
首先,引導學生建立閱讀意識,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因為學生的認知里,讀書是耽誤時間的,讀書對提高學習成績是沒有助益的。因為閱讀的影響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筆者整整花了一學期的時間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意識,到了期末時,學生的閱讀的悟性和作文水平都有了較為明顯地提高。學生由“任務型”閱讀向“興趣型”轉變。
其次,推薦讀物,引導積累。其實我們手邊有很好的閱讀資料。一是必修一到五的語文書及其讀本;二是相關選修課本及其讀本;三是近期高考試卷和每周一次的綜合試卷中的文學類篇章。
此外,還要關注生活,每次月假,筆者都會布置個小題目,要求學生回家用心觀察親人的生活與體會他們為家人地付出,并且要用具體的事例描述出來。
就讀本和試卷上素材的積累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寫作材料。此外,加上學生有目的地對生活的觀察和體會,漸漸地寫出了父母、親人不一樣的地方,學生的事例豐富了,情感也深刻了。有了深刻體會,學生也漸漸地能夠明白父母老師背后的艱辛,自然的懂事了,這不也是一種人文教育嗎?
2.2.2緊扣文體方向積累
葉老說:“寫文章如同說話……要寫通順的文章,最要緊的是鍛煉語言習慣,因為文章就是語言的記錄。”因此,我們要關注語言積累。有了積累的方向,我們操作起來便較為容易了。
記敘文語言的積累主要是敘述和描寫兩方面。需要關注的是寫景、寫人、寫物的語言積累。因此我們在閱讀時,特別要留意作者怎樣用詞,怎樣表情達意,怎樣語意清晰地描述一長段的內容,如何扣住中心選材等信息。
此外,嫻熟地表達技巧。在技巧方面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細節,因為最動人的文字往往都是細節的交代;二是語言,最樸實的文字最能打動人的心靈;三是行文風格,感性與理性的結合。
篇4
1、其實成長,就是一顆美味的糖果,那唇齒留香的滋味回味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可是如果不加以節制,我們便嘗不到那最初的那份甜蜜,取而代之的必定將是陣陣疼痛。所以成長中的我要學會排解煩惱,保護好我們的“牙齒”。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品味到更多的甜蜜與快樂!
2、他們用自己的所有精力和人生去實現他們追求的。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能夠將一件事做好,其實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價值。而我們現在所應該做的,就是做好一件小事,在小事中認真,才能去完成那些關乎一生的大事。
3、其實,人生的道路從來都不平坦,誰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坎。要像劉翔那樣勇往直前,你就能飛躍一道又一道坎,你的人生就充滿燦爛和喜悅。
4、萋萋芳草,踏之何忍,用手去輕輕地觸摸吧,仿佛嬰兒皮膚般細膩,一絲絲在手掌心滑過,若干纖小的生命韻律從手傳遞到心,不由人不在心中感嘆:如此細弱的植物竟然有這樣頑強的生命,硬生生率先回應春風,引來了桃紅柳綠,蜂飛蝶舞,春光明媚。
5、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時光蒼茫處,仿佛見一代雄主成吉思汗,揚鞭策馬統領萬千鐵騎,橫掃歐亞大陸,所向披靡。小草,造就了前無古人的馬背英豪。
6、其實成長,就是一顆美味的糖果,那唇齒留香的滋味回味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可是如果不加以節制,我們便嘗不到那最初的那份甜蜜,取而代之的必定將是陣陣疼痛。所以成長中的我要學會排解煩惱,保護好我們的”牙齒“。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品味到更多的甜蜜與快樂!
7、我很感謝我的生命里有你,穿越時空的隧道,依然可見夕陽西下彩蝶翩然而去帶走一串銀鈴樣的歡笑,水風車流轉的故事就象耐人尋味的童話。
8、朋友,你讀懂親情了嗎?親情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是深夜里母親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是母親疲憊時遞上茶水時的體貼。
9、你是潤物的細雨,你是醉人的春風,你是厚重的撫摸、深情的凝望,你是霧海中的航標燈,你是捉不到的陽光,你是看不見的空氣……啊,親情,你在哪里?
10、曾幾何時,我以為自己的心靈會像飄落的樹葉一般,被埋入泥土,漸漸被覆蓋上一層層落花及一片片落葉,然后就被埋藏地很深很深,再沒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刻。
11、喜歡看落葉掉到枯草上的情景,紅的葉片,黃的草莖,很鮮明的美麗,看著它們,會想起夕陽一輪西下,緩緩下墜時那種有些凄涼的輝煌,會想起石階上風燭殘年的白發老人攜手而行,從容安然的那一抹溫馨,那一些些的感動。
12、親情能滋潤人的心田,使生命之舟灑滿陽光;它是一種隱藏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一種而深厚的情感,它可以沖破時間空間的阻礙,讓兩顆心緊緊相擁。
13、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漣漪的西子湖,隨著時間的流動,它時而平靜如鏡,時而浪花飛濺,時而巨浪沖天……人們在經受大風大浪的考驗之后,往往會變得更加堅強。
14、女兒抬起頭望著遠方延伸的長路,輕揚著僵硬的嘴角,又望著身邊的老母親,幸福滿足的繼續挪移著腳步,我應該感到那步子是堅定而輕盈的。
15、如果黑板就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師便是海上的水手。鈴聲響起那刻,你用教職工鞭作漿,劃動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課本。課桌上,那難題堆放,猶如暗礁一樣布列,你手勢生動如一只飛翔的鳥,在講臺上揮一條優美弧線——船只穿過……天空飄不來一片云,猶如你亮堂堂的心,一派高遠。
16、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獲果實,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該卷起褲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種、耕耘,直到收獲的那一天。
17、我走在你風景如畫的長廊,呼吸著一種甜蜜清新的空氣。你不知道,你宛如一束帶露的鮮花,在我心的庭院里灑落一地溫馨。我看到自己的天空里飄著七色的彩霞,閃耀著靈動的美。
18、人生永沒有終點。只有等到你瞑目的那一刻,才能說你走完了人生路,在此之前,新的第一次始終有,新的挑戰依然在,新的感悟不斷涌現
19、你是潤物的細雨,你是醉人的春風,你是厚重的撫摸、深情的凝望,你是霧海中的航標燈,你是捉不到的陽光,你是看不見的空氣啊,親情,你在哪里?
20、人生就像一杯濃濃的茶,需要你細細去品味,一個新字概括了它的全部,不同的時候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唯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一背好茶,是一個完美的人生。
21、其實成長,就是一顆美味的糖果,那唇齒留香的滋味回味我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可是如果不加以節制,我們便嘗不到那最初的那份甜蜜,取而代之的必定將是陣陣疼痛。所以成長中的我要學會排解煩惱,保護好我們的牙齒。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品味到更多的甜蜜與快樂!
22、親情不僅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長長牽掛,它也是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沉感嘆,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是辛棄疾“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天倫之樂……
23、又到草黃時節。遍野的綠色斑駁著消失,只有那干枯的淺黃漸次布滿了人的視線,是生命終結時最柔韌的余唱。
24、愛心是冬日的一片陽光,使用饑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權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灑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場甘霖,使孤苦無依的人即刻獲得心靈的慰藉。
25、恬靜的午后,坐在窗前,沏一杯暖茶,靜靜地瀏覽網頁,或是傾聽敲擊鍵盤的那種輕脆的聲音。然后累了,就賞一賞窗外的風景,看樹葉輕輕搖擺,看鳥兒自由翱翔。任時間一點點輕擦,拂過心靈,溫暖心頭。
26、當你身臨暖風拂面,鳥語花香,青山綠水,良田萬頃的春景時,一定會陶醉其中;當你面對如金似銀,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時,一定會欣喜不已。你可曾想過,那盎然的春色卻是歷經嚴寒洗禮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卻是接受酷暑熔煉后的結晶。
27、柔和的陽光斜掛在蒼松翠柏不凋的枝葉上,顯得那么安靜肅穆,綠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貌岸然上,腳步是那么輕起輕落,大家的心中卻是那么的激動與思緒波涌。
28、在這小小的巢宇面前,所有的悲傷都是沒有理由的。生命的韌性與美麗在這處默默無聞的拐角彰顯盡極致!在生命的拐角,我學習這只鳥,面對平淡甚至平庸的生活,永遠持有一份希望,相信會有一天,我會在黑暗的角落,瞥見絕美的陽光!
29、“人生永沒有終點。”只有等到你瞑目的那一刻,才能說你走完了人生路,在此之前,新的第一次始終有,新的挑戰依然在,新的感悟不斷涌現……
30、走過茫茫高原,才知太陽的熾熱,經過漫漫長夜,才會擁抱黎明的彩霞。生命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有時所謂的絕境只是人生中一個小小的拐角,轉個彎,便峰回路轉,你會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媚與溫暖。
31、在網上,我可以卸下一身沉重的偽裝,任純真與天性自由狂奔;在網上,我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安詳與快樂,任心靈自由放飛;在網上,我可以享受現實中不存在的片刻的虛幻,任想象力自由狂舞。
32、昏暗的臺燈下,我凝視著這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讓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澀中略微含著的一點甘甜,也被我貪婪的嘴給霸占了,眼的朦朧,勾勒出朦朧的記憶,可記憶卻已不再朦朧。
33、別在樹下徘徊,別在雨中沉思,別在黑暗中落淚。向前看,不要回頭,只要你勇于面對抬起頭來,就會發現,分數的陰霾不過是短暫的雨季。向前看,還有一片明亮的天,不會使人感到彷徨。
34、要找準自己的位置需要我們不斷地反省,了解社會的需要,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然后根據社會的需要,揚長避短,去發展自己的事業,去努力拼搏,打造自己輝煌的人生。
35、在母親關懷中,襁褓中的我不知幸福地笑過多少次;在與伙伴玩耍時,天真的我也不知快樂地笑過多少次;在父母的夸獎聲里,幸福的我也不知自豪地笑過多少次。
36、我們感動,我們的感動是靈動的右手;我們學會感動,我們學會感動的過程是理性的左手。當左手右手相遇,合適地交融,生命便真正的被激活了。
37、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徑,坎坷不平,溝崖在側。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心裝模作樣!這是直率,不是軟弱,因為哭一場并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山花爛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這是直率,不是驕傲,因為笑一次并不影響趕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38、喜歡看盛夏里的草長鶯飛,小草在熾熱的陽光下,將生命里所有的美麗一起釋放,無邊無際的綠色原野,把各色怒放的花朵襯托得鮮艷欲滴,藍天在視野里也變低了,似乎彎了腰屈尊來與小草親近。
39、寒冬的第一場風雪后,它們會在地面消失,重新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里安息。等待,漫長的等待之后,第一聲春風輕柔的呼喚,就會將它們的子孫全部叫醒。
40、這個時間里的小草是最碩大最柔軟的新床,誘惑著我們把自己的身軀無比舒坦地交給她們,沒有了焦慮,沒有了煩惱,在青草的簇擁下,做一個最輕松的美夢。
41、踏進屋內,再也沒有了以往的歡聲笑語。只有那夏夜會鳴叫的蟲子,怕我一個人寂寞,正在為我唱起了《歡樂頌》。與之前還有所不同的是,生長在青苔石上的茉莉開了。清香的氣息布滿了整個屋內。
42、希望源于失望,奮起始于憂患,正如一位詩人所說:有饑餓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43、當第一縷陽光照耀大地的時候,我們便和千千萬萬的中學生一樣,開始了漫長的求學之路。走進教室,再也找不見小時候踏入這里的欣喜,取而代之的竟是無比的壓抑。看著那一張張陌生的臉,心中又升起點點惆悵。昔日那熟悉的臉龐,如今早已不知去向。
44、喜歡看草綠江南岸的亮麗,蕭索的冬季在它們的淺笑聲中逃遁,是怎樣柔嫩的一莖莖新綠哦,在石縫里,泥土上,勇敢地挺直它們的細腰,在乍暖還寒的冷風凄雨里,一寸寸地成長,一點點把堤坡,大地湮染,藍天輕風下編織出讓人振奮的春衣。
45、每晚,車床的隆隆聲都在我的耳畔回響,我不再感覺這是噪音,我不再因此而難以入眠,這聲音比媽媽輕柔的搖籃曲更優美,我就在這聲音的懷抱中枕著父愛入眠。
46、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柔韌的小草,你究竟是什么呢?是我們無數卑微弱小的生命吧?我們是平凡的草民,卻也可以描繪春天,為大地梳妝,弱小的生命聯合起來,還可以改變環境,創造世界。
47、親情不僅是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長長牽掛,它也是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深沉感嘆,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是辛棄疾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天倫之樂。
48、走過茫茫高原,才知太陽的熾熱,經過漫漫長夜,才會擁抱黎明的彩霞。生命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兒,有時所謂的絕境只是人生中一個小小的拐角,轉個彎,便峰回路轉,你會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媚與溫暖。
49、閉了雙目,陽光下喧騰的青草芳香就包圍了我們的嗅覺。是怎么樣溫馨而又好聞的一種清香啊,沒有各色花香的濃烈,沒有名牌香水的清雅,就是稻子成熟時的那種香味,是牛羊奶里的那個香氣,是大自然的原香,是大地的味道,是自家母親懷抱的味道。
篇5
【關鍵詞】中專語文教學 滲透 心理健康
目前,中專教學中既沒有開設獨立的心理學課,也無從上到下通力合作抓心理健康教育的習慣,主要依靠班主任和學保處(政教處)做工作,情況并不樂觀,這客觀上要求各任課教師在本學科的教學中在這方面要有所努力。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是人文性、社會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更注重一種人文和社會的體驗,而這些都不同程度的折射著人的心理素質,如果把語文教學當成是“熊掌”,那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魚”,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熊掌”和“魚”能兼得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語文學科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理應成為心理健康滲透的重要載體,兩者能夠進行完美的整合。
一、中專生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中專生在校學習的時期正處在15歲至19歲的青春期,而這個階段止是他們身心急劇發展、情感豐富強烈、情緒波動大的時期。這個時期也是最容易出心理問題的時期。有些人由于興趣、情感、意志、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習成績欠佳;因中考失意而產生自卑;家長過高的期望,使他們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失敗感和挫折感,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學習心理方面:表現為學習適應不良;學習動機不正或學習目的不明;學習策略不當或學習困難;學習成績太差,厭學情緒嚴重;轉而是焦躁、困惑,情緒壓抑嚴重。
2.人際交往方面:表現為人際適應困難;集體觀念較淡薄;缺乏尊重、真誠、團結、互助精神。為擺脫這種令人失望的狀態,許多學生與社會無業青年靠近,或者校園內部拉幫結派或者集體性早戀,以不正常方式來肯定自己。
3.性格方面:缺乏堅強的意志品質;性格態度特征表現為堅持性、自覺性較差,自制力不足。有1/4左右的學生或多或少違反校紀校規。
4.自我認知方面:缺乏積極健康的自我觀念,表現為較強的自卑感,自立、自信、自尊、自強不足,自我評價機制不完善。轉而以破壞課堂、嘩眾取寵等形式來尋找自我。
那么,如何化解中專生的心理問題,使之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擺在廣大中專教師面前非常迫切的問題,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科性質的前提下,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與語文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語文教學的同時有意識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品格大有裨益,從而促使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健康的發展。
二、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中專語文教學中
(一)深入研究語文教材,找準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學生和教材是課堂教學三個永恒不變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要以語文教材為載體,立足教材,構建教學的平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現行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心理教育材料,或顯性的,或隱性的,滲透著對學生的行為規范、智能訓練和人格要求,教師在備課與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發掘這一資源,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教學魯迅小說《藥》時,結合魯迅的經歷及其對國民性的思考,聯系當今種種讓人觸目驚心的社會現象,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舊中國國民人格上的缺陷,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提供歷史的借鑒。再如,在教學《項鏈》時,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瑪蒂爾德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弱點與人格缺陷,我把切入點放在對這一人物的分析評價上,組織學生展開深入的討論。在討論交流中,有的學生對人物報以同情,有的則認為這完全是人物的虛榮心所至,有的還把問題深入到社會制度上去。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了什么才是健全的人格,并能結合自己存在的問題,取長補短,不僅掌握了小說的思想內涵,而且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人格教育。
(二)努力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完善學生個體心理
在教學中,如果總是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就會受到壓抑。即使某一種教學方法比較好,但如果在教學實踐中使之程式化,這種教法也就停滯起來,缺乏活潑的生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多種方法,從學生的心理實際、學習課文的愿望和現有語文能力的情況出發,使每篇課文的閱讀有新意,有新鮮感。教師不宜教給學生過多的現成結論,而應該引導學生對課文本身進行感悟,使學生對文章有新的理解和創造。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如我們很熟悉的文章《荷塘月色》,文章起筆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多年來,教師總是習以為常地把“不寧靜”的原因歸之于當時的時局動蕩,且反復使學生熟悉這一點。這就使學生失去創新理解原文的機會,從而把學生的創造力扼殺在“熟悉化”的搖籃中。其實,教師完全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有關朱自清當時生活狀況的資料,讓學生自己對文章進行陌生化探索。這樣學生就會發現:當時朱自清父子因家庭事務而關系緊張,為了緩和這種緊張的關系,朱自清屢屢寫信回家;然而父親一直沒回信,所以朱自清心里頗不寧靜。這樣學生可以探索出:家事和國事是使朱自清心里不寧靜的雙重原因;朱自清雖然是散文家和教授,但他也有煩惱的時候,寫文章抒發自己的情感也是解決自身憂愁的方法之一。
(三)緊緊圍繞教學環節,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優化學習的心理環境
營造友善的教學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微笑帶入課堂,把快樂帶給學生,樹立“以情感人,以情服人,以情育人”的教學觀念,用情趣去感染學生,用摯愛喚醒學生人格深處的迷惘。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才能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大膽的發言自由的討論,想己之所想,說己之想說,從而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引起共鳴,達到提高人格水平的目的,為最終協調學生社會化和個性化的發展構建了健康的心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一直都在關注他(她)。在師生關系上,建立平等交流,共同研討的民主氛圍,讓心靈體貼心靈,“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保護學生心理健康,在教學中從細微處著眼,關心學生的健康發展,及時正確地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2.在課堂內的活動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立足課堂,心理健康的滲透教育才能落到實處。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語文社會實踐活動和口語交際,由學生實際參與實踐,在設計、制作、組織、表演、辯論等活動中,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有著豐富的體驗,或品嘗成功、分享喜悅;或經歷挫折、體驗失敗,學生的心理狀態是隨著活動的過程和參與程度而呈發展變化的狀態,在教學中,以“活動”為“教材”,敏銳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用行動去感染學生、影響和暗示學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愉快地感悟、體驗。
3.以作文教學為切入點,疏導學生積郁的情感
社會變化的困惑,人際關系中的焦慮,個體成長的煩惱,或喜或憂,學生有傾訴的需要,如果因勢利導,把學生常思常想,常討論的熱門話題,常關注的焦點納入作文教學之軌,那就滿足了他們傾訴的需要,解開他們的心結又幫助了他們作文。抓住學生平時關注的一些熱門話題可以擬題作文。如談談對網絡的看法,討論一下姚明和火箭隊賽事,前段時間陳冠西等港臺明星出現的令人不齒的“艷照門”,可以擬題讓他們評論一下這些事,這樣可以讓他們知道怎樣去認識一個人,怎樣堅持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在抗震救災中涌現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動的人和事,如果讓學生去思考、去感受這些人和事,他們自己也領會到了拼搏、抗爭、關愛、感恩等眾多元素對他們自身人格的啟迪,有些學生在作文中直舒胸意,對自己、他人和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成熟的認識,積郁的情感不僅得到了傾瀉,世界觀也得到了改造。其實對于中專生而言,即使全篇文章文句不是很通順,但在某一處寫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都應大肆表揚。這樣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成就感,這種感受非常符合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需要。
4.把日記作為學生的心靈小船,對學生適時進行心理輔導
心理不適很多時候是由于內心郁結造成的。寫日記是宣泄感情的好辦法之一。日記可讓學生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最真切的感受寫下來,讓感情得到宣泄。除了作文外,日記或周記溝通了學生和教師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和兄弟姐妹、朋友同伴、長輩智者于一體的傾訴對象,從而減卻不少孤單和無幫助感;同時教師獲得了學生信任,了解了信息,防范于未然。日記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掘其進步潛能,解決心理不適和心理困擾,引導他們通過日記來合理渲泄自己的情緒。在日記中,教師可通過筆談,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輔導。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能鍛煉學生的能力
組織學生適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了解社會,并學習運用語文能力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手段。如像開展社會規范用字調查、人們日常頻繁用語調查等活動,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幫助。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還組織學生出黑板報,自編手抄報,書報美文摘抄,書法比賽,演講比賽等語文活動,促使學生關注當今改革、開放、競爭的社會現實,讓學生感受時代氣息,了解當今社會最新的科技信息,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利于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形成與培養,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達到一定的高度。
總之,在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語文教師必須有“角色”意識,要把整體育人視為語文教學的目的,把教學過程視為育人過程和心理輔導過程,有意識地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熊和魚掌”“亦可兼得”,中專語文教學的作用和效果也會得到改觀,學生的語文素養也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申繼亮.中學語文教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