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25 12:35: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徐志摩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有著“現代柳永”之稱的徐志摩,其詩歌總是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清新美感。他的詩歌主題多為歌詠愛情與理想,追求光明與自由,抒唱愛與美。徐志摩的詩歌之所以如此清新優美,一方面是因為他留學在外,兩年的康橋留學生活形成了他獨特的人生觀,這一人生理想便是他對愛、自由、美的追求與信仰。另一方面,他深受前期新月派詩人聞一多所提出的“詩歌三美主張”的影響。徐志摩將自己的才華與“詩歌三美”深深地結合在一起,使其詩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筆者從以下幾個角度淺析徐志摩詩歌中的美。
1.從語言上看,徐志摩受了三美主張中“繪畫美”的影響
聞一多在詩歌三美主張中提出詩歌要講究繪畫的美,這主要是指詩歌的詞藻要力求美麗,富有色彩,講究詩的視覺形象和直觀性。徐志摩的詩歌詞藻華美,風格明麗,文詞豐富,色彩斑斕。這些特點尤其表現在他的一些贊美愛情的詩歌中。如《她是睡著了》一詩中:“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蓮,香爐里裊起一縷碧螺煙,澗泉幽抑制了喧響的琴弦,奢侈的光陰,靜,沙沙的盡是閃亮的黃金,醉心的光景,給我披一件彩衣,啜一壇芳醴,舞,在葡萄叢中顛倒,昏迷,靜默;休教驚斷了夢神的殷勤,神闕,安琪兒的歌,安琪兒的舞,可愛的梨渦……”在這首詩中,徐志摩連續采用星光下的“白蓮”“香爐里的碧螺煙”“琴弦”“粉蝶”等一系列優美的意象,用優美的詞語勾勒出優美的意境。
又如,我們所熟悉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那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全詩雖僅四句,但句句傳神,僅以水蓮這一意象就將日本女郎的容貌姿態等形象地描繪了出來,語言自然,感情細膩動人,讀來有清新之感,顯示出徐詩特有的柔婉情思。
在徐志摩康橋系列的詩歌中,“繪畫美”尤其體現了這部分詩歌明顯地帶有抒情的神韻,同時又帶有眾多外國作家的影子,如《泰山日出》有泰戈爾詩歌的冥思閑適,而《海韻》《杜鵑》則與濟慈的《無情女郎》《夜鶯》神似。
總之,徐志摩的詩歌在語言方面是獨特的,可以說,徐詩的語言是精挑細選而來的。
2.從音律上看,徐志摩受了三美中“音樂美”的影響
聞一多在三美主張中提出詩歌應該具有音樂的美。這里所說的音樂美是指詩歌音節和韻腳要和諧,一行詩中的音節,音尺的排列組合要有規律。我們從徐志摩的詩集中可以發現,徐詩韻律和諧,富有音樂感,讀來優美動聽。徐志摩自己也曾說過:“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笨v觀徐詩,我們可以發現,他的詩歌有很多都是以四行為一節,并且常常采用重復、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種重章疊唱的句式。如《雪花的快樂》:“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也不上荒街去惆悵,飛揚,飛揚,飛揚……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飛揚,飛揚,飛揚……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在這首詩中就是采用了反復的手法,詩人以三個“飛揚”,三個“消溶”進行抒情,分別以五行為一節,相互押韻,節奏感十分強烈。
又如,在《為要尋一顆明星》中:“我騎著一匹拐腿的瞎馬,向著黑夜里加鞭;――向著黑夜里加鞭,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馬;我沖入這黑綿綿的昏夜,為要尋一顆明星,為要尋一顆明星,我沖入這黑茫茫的荒野。累壞了,累壞了我胯下的牲口,那明星還不出現;――那明星還不出現,累壞了,累壞了馬鞍上的身手。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在這首詩歌中則采用抱韻的方式。韻律的和諧對于詩歌的節奏十分重要,我們在朗讀徐志摩的詩歌時常常會有輕松明快的感覺,就是因為其詩歌的韻律使得其詩歌富有強烈的節奏感。
3.徐志摩的詩歌還具有“建筑美”
在詩歌三美主張中,詩歌的建筑美是指從詩的整體外形上看,節與節之間要勻稱,行與行之間要勻齊,雖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數,但是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齊。我們看徐志摩的詩,像《再別康橋》《愛的靈感》等長達96句,《翡冷翠的一夜》則是一節有74行,而《火車擒住軌》這首詩則一節只有兩行。我們可以發現,徐志摩的詩章法整飭,靈活多樣,這與徐志摩自身也是有一定影響的。他作為新格律派的代表詩人,十分講究詩形和章法,在此基礎上,他又受詩歌三美的影響,所以他的詩歌呈現形式多樣的外在特征,但如同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我們發現徐志摩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不會因為詩歌的結構而影響主題,也不會因為主題而束縛詩歌的形式??傊?他十分講求句式的整齊而又不拘泥一格,其詩的句法、節式、章法、韻腳等體現出靈活多樣的體式。
當然,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色并非只具有以上所講的與詩歌三美主張相應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他的詩歌構思精巧,想象獨特,尤其是他的抒情詩,藝術造詣非常高。我們在閱讀徐志摩的詩歌時總會被一種熟悉的氣息所感染,與詩人的情感共鳴,體味出其詩的意蘊。
如散文詩歌《嬰兒》:“我們要盼望一個偉大的事實出現,我們要守候一個馨香的嬰兒出世:你看他那母親在她生產的床上受罪!這母親在她生產的床上受罪:――但她還不曾絕望,她的生命掙扎著血與肉與骨與肢體的纖微,在危崖的邊沿上,抵抗著,搏斗著,死神的逼迫;她還不曾放手,因為她知道(她的靈魂知道!)因為她知道這苦痛是嬰兒要求出世的征候,是種子在泥土里爆裂成美麗的生命的消息,是她完成她自己生命的使命的時機……”
在詩中,詩人用一個臨盆的產婦對腹中嬰兒的期盼來表現出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在描寫過程中,詩人注意節制與駕馭,并將它們轉化為藝術情境和氛圍,使之產生更大的象征力量和暗示性。在這里,詩人表現出了超越性的建構力與藝術技巧,有力地把握了讀者的情感和聯想。這種描寫引起了讀者的生理震顫,表面上寫的是美的變形,其實是以丑寫美,寫美的轉化和升華,寫安詳、柔和、瑞麗的優美,是一種義無反顧地獻身的壯美,是一種更神圣、更接近本質的美。正是通過《嬰兒》這種不同于傳統的美感,我們既感受到“產婦”的崇高悲壯,又感受到“生產”的艱難。這首詩歌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中國人民自“五四”以來追求民主、自由、解放的悲壯曲折的歷史進程?!斑@母親在她生產的床上受罪”的形象,既概括了當時的時代狀況,又是這之后境況的預言性象征。
又如,在《雪花的快樂》中,詩人將自己比喻成雪花,他借助揚的雪花來傳達出追求真愛和理想的美好心聲,意象鮮明,主題突出。
徐志摩在詩中,常常用白云、流水、大海、山川、星空、落葉、秋聲、蓮花等一些美好的意象組成一幅幅詩情畫意般的圖畫,組成一首首動人心魄的詩歌。徐志摩的詩或精致,或精悍,或宏偉,或奔放,或清秀。他贊揚愛情,歌詠自然,以愛來調和一切,熱烈清新,真摯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
語言優美,結構精巧,音律和諧,想象獨特。徐志摩常常把自己熱烈而真摯的情感融合到所創作的詩歌中去,并且他的創作總是靈活多樣。所以他的詩歌帶給讀者的是一種獨特清新之美。
篇2
【關鍵詞】徐志摩詩歌 開創精神 格律 意境 性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1-0053-02
徐志摩在詩歌方面的創作成就與性格經歷是密不可分的。純凈、真實、熱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詩人所具有的一切氣質。他從小生活富足,雖然以后家境慢慢衰落,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也就是少時的無憂無慮造就了他的性格,再加上傳統的教育和留學的經歷都為他在詩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反過來說,他歸國后的生活軌跡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決定的。他的性格體現在他的行動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為就如他的詩歌一樣驚世駭俗。而徐志摩對愛情的執著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這種痛苦使他在詩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詩名,也是他詩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從形式上看徐志摩詩歌具有內在外在高度統一的美感
他遵從了聞一多的三美的理論,即所謂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但又有自己獨特的實踐,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各種詩體的嘗試,他認為每一種詩體都有其最合適的內容來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對十四行詩體和散文詩體的嘗試及突破。徐志摩詩歌的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是很有創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種思潮,還大膽的創造新的體式,敢為新詩開拓新的格律,意境優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詩過于散漫、內容流于膚淺空泛之弊,從而使內容更有節制、思想更有深度
聞一多講詩歌格律時談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詩歌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貫徹。茅盾曾批評徐志摩的詩歌《不知道風在哪一個方向吹》中說到:“我們能夠指出這首詩歌形式上的美麗,章法很整飭,音調是鏗鏘的。但是這位詩人告訴了我們什么呢?這就是很少一點了。”但是詩歌并不是以傳達內容的多少、優劣論成敗的,作者在這首詩歌里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心情,這是一種感情的傳達。詩歌所承載的內容應該是多方面的,特別是抒情詩,對感情的傳達的豐富程度和真實程度反而是一首詩歌成敗的一個重要標準。
先來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談格律方面的創新,徐志摩詩歌的格式簡單但卻變化多端,從而衍生出了許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詩歌的結構上是獨具匠心的,撇開內容單從形式上看,他的詩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比較整飭的方塊形,這一點上與聞一多是一致的,聞一多的詩歌體式結構絕大多數都是嚴整的豆腐塊,這可能是他們受古典詩詞的影響,講求句式、字數的整齊劃一。再一種就是長節的矩形塊,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兩格。第三種是每行齊頭,只是從后面看多有參差,形成一個錯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后錯一字,形成倒階梯狀。
三、徐詩的意境無疑是美輪美奐的
從整體上看,徐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個鮮活的形象,而這個形象,或傳達了一種感情或象征了一種精神或者勢力。但無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遠,這就使得他的多數作品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共鳴屬文學理論的范疇,是文學接受的最高階段,是作者、作品與讀者一種心靈的契合,從而體現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實現提升,而徐的詩的意境就擁有這種強大的力量。他的詩歌不單單是所謂古代詩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虛實相生,而更多的是滲進了一種強烈的抒情,其有很強的抒情感染力,讀后韻味無窮。
四、“性靈”是徐志摩詩歌中的一種氣質和內蘊
往往那詩人頭腦中的靈光一閃,經過詩人的加工之后,便會成為一首絕唱。徐志摩同泰戈爾一樣崇尚性靈。徐志摩的性靈還體現在他的文章中冥冥中像是個預言,讓人感到驚訝。死亡是每個詩人都深深思考過的一個永恒的話題,但是徐志摩這樣能在生前繪聲繪色的描寫自己死亡的人,還是不曾見到過的。
徐志摩的詩歌在白話詩歌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具有開創之功,首先是在詩歌格律方面,很多都是值得現代詩人去借鑒和學習的,在一些方面,讓后輩是無法企及的,在當時倡導詩歌的格律對于防止詩歌的散文化,尋求新詩歌在中國的發展道路方面功勞是不可磨滅的。還有他的詩歌的優美意境,唯美的追求,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美的遺產,他有才華,他的詩歌充滿著性靈,但是他并不放縱自己的才華,他只是盡情的去展示,并且有節制,放開但又不放縱。他就是這樣創造著美的遺產,那一首首優美的詩歌就這樣如溪流般的不經意間已在你的胸膛里流成了河流。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相信他的詩歌一定還能夠繼續流傳下去,成為近代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星。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 時尚;成長;敘事語言;敘事手法;敘事功能
《時尚女魔頭》,又譯為《穿普拉達的女王》《穿Prada的惡魔》,是一部有關時尚與職場成長的電影。影片根據勞倫?魏絲伯格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由大衛?弗蘭科爾導演。電影主角之一的安德里亞(昵稱安迪)成功獲得了頂級時尚雜志《天橋》主編米蘭達助理這一“百萬女孩夢想獲得”的職位,從而進入時尚行業。在剛就職時,安迪對于時尚行業缺乏認識和認同,工作并不順利。但隨著她逐漸獲得職業認同,并在著裝上逐步由“實用”向“時尚”改變,安迪最終獲得了同事和上司的認可,并取得了職業成功。
對于電影的時尚與成長主題,已經有較多學者做過研究。比如學者孟威妍曾在《從〈穿普拉達的女王〉淺析當今時尚文化》一文中分析了“當今的時尚形態、發展以及背后隱藏的真正動因”[1];而李巖、李瑩兩位學者則曾在《〈穿普拉達的女王〉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啟示》一文中分析了“女主人公安迪在面對夢想與現實的差距、人際交往、挫折、人生原則等問題上堅強、自信的態度”[2]對現代大學生的成長啟示。但此前對時尚與成長兩者的關系以及時尚如何影響安迪的成長這兩個方面,學者們并未進行深入研究。本文將以安迪為例,通過運用敘事學的研究視角,分析電影如何通過運用各種時尚符號描述安迪的改變與成長過程。
一、敘事語言:時尚符號
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進入消費社會。因為生產過度和產品過剩,生產者面臨刺激消費的迫切需求。在產品推銷過程中,商家不得不通過賦予商品獨特的文化符號意義(比如“社會地位、生活方式、生活品位和社會認同”[3]),用以引導消費,同時增加顧客忠誠度。就時尚產業而言,商品的符號性更為明顯,正如學者王列生所言:“時尚生產是符號生產,時尚產業是以符號生產為核心的產業領域和產業鏈條?!盵4]商品的文化符號意義,并非商家的一廂情愿,而是與消費者的“共謀”。對于消費者而言,“運用那些可以改變自我的產品或服務,即商品符號,消費者可以達到符合某一類別人群的面貌和行為模式的要求”[4]。
電影產業作為時尚的“發動機”,與時尚向來關系密切。作為一部以時尚為主題的電影,《時尚女魔頭》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時尚符號。其中既包括眾多知名的服飾品牌(主要是女裝服飾品牌),比如普拉達(Prada)、迪奧(Dior)、香奈兒(Chanel)、愛馬仕(Hermes)、范思哲(Versace)、古馳(Gucci)等,也包括諸多非服飾類時尚符號,比如引領時尚的《天橋》雜志、作為時尚化身的米蘭達以及打扮入時的雜志社員工、不時出現的模特、巴黎時裝周等時尚聚會,等等。這些時尚符號的大量出現,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影片中時尚的多樣性,也時刻提示著影片的時尚主題,并成功營造出時尚化的時空環境。
在傳統的文學樣式中,語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流和傳遞信息的手段,但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信息傳播的手段被極大地拓展。許多新的傳媒和傳播工具同樣獲得了信息交流和傳遞的功能。作為一門新型的結合視覺和聽覺的藝術表達手段,電影也具備了這種功能。在電影中,導演可以通過圖像、聲音、鏡頭、色彩等的選擇,傳達不同的信息和意圖,并形成一個完整的意義表達系統。因而,圖像、聲音、鏡頭、色彩等元素也具備了類似于“語言”的功能,是一種廣義的語言符號系統。
具體就《時尚女魔頭》而言,影片中通過鏡頭、圖像、聲音傳達的各種時尚符號,也起到了“語言”的作用,并“描述”了劇情的進展以及安迪的成長。在影片的開始階段,尤其是安迪應聘米蘭達助理這一職位時,安迪的穿著幾乎不體現任何時尚要素。在鏡頭中展現的安迪是一個剛離開校園、服飾老土、對時尚缺乏體驗和認同的形象,與這一時期相對應的是安迪工作的生疏感以及工作關系中的被動。而隨著安迪漸漸改變對時尚的看法,并逐步穿上各類頂級時尚品牌的服飾,安迪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對應表達:安迪不僅改變了與第一助理艾米麗工作關系中的被動地位,而且獲得了上司米蘭達的認可,并被米蘭達委派出席巴黎時裝周等重要任務??偨Y而言,影片中安迪對時尚符號的占有程度,與安迪的工作能力有一種內在的對應表達關系,而導演正是通過運用這些時尚符號作為電影語言,恰當地表達了安迪職場轉變的過程。
二、敘事手法:脫冕與加冕
如前所述,影片描述了安迪由職場新人向職場達人轉變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導演通過運用各種時尚符號表達出來的。但時尚符號的隨意編排,既不能展示安迪的變化,也無法表達導演的意圖。要想使得時尚發揮這種敘事功能,各種時尚符號必須以一種有力量的方式排列出來。在影片中,導演是通過首先剝奪、然后逐步賦予安迪時尚符號和時尚認同來實現這一目標的。這種先剝奪后給予、先抑后揚的敘事方式,與巴赫金狂歡理論中的加冕―脫冕理論有著內在的一致。本文將借用這一理論對影片的敘事手法進行分析。
“加冕―脫冕”(crowning - decrowning)這一概念最初出自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一書。在此書中,巴赫金指出:“最主要的狂歡活動,是狂歡節丑角國王的加冕和隨后的廢黜?!盵5](“脫冕”是“廢黜”的另一種譯法)“加冕―脫冕”這一論述特別強調狀態的變化與轉換。在巴赫金看來,“加冕―脫冕”是“兩位一體的雙重儀式,它表現了交替――復活的必然性以及同時的創造性……”[5]
在電影中,安迪最初是以一個被剝奪了時尚符號的脫冕“小丑”形象出現的。影片一開始,就展示了一組安迪與模特在起床與著裝方面的對比鏡頭,用以暗示安迪身上時尚脫冕的開始。在安迪從應聘到剛開始工作的這一階段,這種脫冕得到了最充分的表達。安迪不僅對時尚缺乏興趣,對米蘭達和《天橋》雜志缺乏了解,其“實用”與“老土”的著裝風格也與雜志社的時尚工作環境格格不入。這些原因使得她從應聘到工作初期一直是雜志社同事眼中的“小丑”和嘲笑對象。她不僅因為著裝被艾米麗多次取笑,也因為缺乏時尚認識而被同事集體“凝視”與“申錯”。
在對安迪進行一番“脫冕”化的描述之后,導演開始用時尚“加冕”安迪。在遭受委屈并改變心態之后,安迪開始對時尚有了更多的認識和認同。在同事奈杰爾的指導和幫助下,安迪在著裝上發生了重大改變,由原來偏“實用”的風格改變成“時尚”風格。當安迪身著幾乎全套香奈兒品牌的服裝(包括香奈兒短裙、外套、高筒靴等)進入辦公室時,艾米麗和其他同事都被她合身的名牌服飾所表達出來的熱情洋溢、富有朝氣的美感而震撼。不僅如此,安迪著裝風格的重大變化也改變了包括上司米蘭達在內的所有人對她的印象。艾米麗、米蘭達等人看向安迪時震驚和贊許的眼光,不僅表明同事對安迪由“審丑”向“審美”的轉變,同時也表明時尚對安迪加冕的成功。被“加冕”之后,占有了時尚符號的安迪,實現了由“小丑”向“國王”的轉變,成了眾人的焦點和時尚權力的中心。
綜上而言,在影片的敘事手法上,正是通過運用時尚符號的剝奪―賦予(即脫冕―加冕)這一編排方式,導演才能充分地表達安迪在職業上由新人到達人的轉變過程,從而充分地表達成長的主題。反觀這一過程,也是時尚符號獲得敘事功能與表達力量的過程。
三、敘事功能:矛盾、話語權、主題
在上述兩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導演通過綜合運用各類時尚符號,并采用“脫冕―加冕”的敘事方式,成功地讓時尚具備了敘事功能。本部分將在上述論述的基礎上,繼續探討時尚具體的敘事功能。
(一)形成劇情矛盾的邏輯起點
在影片中,著裝是否時尚、是否認同時尚理念,是劇情矛盾產生的根源。安迪與米蘭達之間的矛盾是影片中最大的矛盾。米蘭達是時尚的化身,扮演著時尚界“上帝”與時尚王國“國王”的角色,而剛入職的安迪卻是一個被剝離時尚要素的“小丑”和時尚界的“他者”。因此,如何將安迪規訓成一個符合雜志社需求的合格“產品”,是這對矛盾的核心,也是電影前半部分劇情沖突的根源。影片中另一對矛盾來源于艾米麗與安迪,她們的工作矛盾,因為兩者時尚話語權的差異而產生,并隨著兩者時尚話語權的消長而變化。這兩對重大矛盾都因為時尚而產生,因此,時尚矛盾成為劇情的邏輯起點,
(二)揭示話語權的轉移
上述兩對矛盾體中,安迪最初都處于弱勢地位。在入職初期,安迪在米蘭達面前完全處于“失聲”狀態,沒有任何話語權。隨著安迪逐步提高工作能力,并獲得時尚的“加冕”,米蘭達開始認可并欣賞安迪的轉變。之后,米蘭達不僅會使用更顯尊重的“安德里亞”來稱呼安迪,更在之后將去巴黎時裝周的機會給了安迪。這不僅表明安迪在米蘭達面前已經贏得獨立的身份認可,也表明安迪話語權的建立與上升。而在艾米麗與安迪兩者的關系中,從剛入職時被艾米麗指派各類“跑腿”工作到后來頂替艾米麗參加時裝周,安迪與艾米麗的話語權關系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在上述兩次轉變中,時尚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影片正是借助時尚對安迪“脫冕―加冕”這一過程,揭示了在上述兩對矛盾體中話語權的轉移。
(三)表達成長主題
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時尚與安迪的成長之間存在一種對應表達關系。在剛開始工作時,安迪對時尚行業缺乏足夠的興趣,其著裝風格無法融入雜志社的工作環境;此時的安迪表現出工作能力差、工作被動的特點。但在時尚“加冕”之后,安迪的著裝開始變得時尚,工作能力也大幅提升,在與同事相處中建立并提升了自己的話語權。安迪的成長表明,時尚與人的成長息息相關,可以成為幫助個體成長、改變個體命運的力量。導演正是通過巧妙運用時尚符號,描述了安迪的成長過程,揭示了影片的成長主題。
四、結 語
綜上而言,在影片《時尚女魔頭》中,時尚,尤其是各類時尚符號,在該片中具備了類似于“語言”的功能。在安迪身上,通過使用“剝奪―賦予”的方式組織與編排各類時尚符號,導演成功地實現了時尚對安迪的“脫冕”與“加冕”。在影片中,劇情矛盾因為時尚而產生,角色權力因時尚而改變,主角安迪因時尚而成長。影片中時尚與成長的密切關系,使得人們對于各種時尚流行元素的社會功能有了更深入地認識,或許正如學者袁楠所言,“浮華是最好的成長”[6]。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15年廣東省教育廳(社科)特色創新類項目“網絡文化傳播、創意產業發展與國家安全建設”(項目編號:2015WTSCX123)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孟威妍.從《穿普拉達的女王》淺析當今時尚文化[J].電影文學,2007(20).
[2] 李巖,李瑩.《穿普拉達的女王》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啟示[J].電影評介,2010(04).
[3] 汪新建,呂小康.時尚消費的文化心理機制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2).
[4] 王列生.時尚產業:符號生產與市場操控[J].藝術百家,2014(01).
[5] 米哈伊爾?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
篇4
關鍵詞:優化運輸組織 鐵路運輸改革 鐵路可持續發展
我國采用的是組織型運輸組織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對運輸的方便性、安全性、時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運輸組織模式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我國鐵路的發展,因此,改革傳統的運輸組織模式,建立重量、速度、效率、密度兼顧,綜合運輸能力強,質量優、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鐵路運輸體系,使運輸發展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它不斷提高的要求的同時,綜合考慮并保證其自身發展及社會復雜系統發展的可持續性要求,以期達到一種運輸系統內部及其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長期的動態協調的運輸,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1 中國鐵路運輸組織模式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鐵路運輸以實現運輸效率和運輸總量最大化為核心,而非以市場需求為中心,日常運作主要通過部、局、站段三級調度及相關人員制定和執行日(班)計劃來完成,而計劃的制定缺少高效、準確的數據和信息支持,科學性和準確性不高導致生產運輸缺乏足夠的靈活性。另一方面計劃的執行情況不可能實時掌握,無法根據現實情況對計劃進行及時的跟蹤和調整。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各業務部門、作業單位間缺少有效的溝通和聯系,有時造成作業過程存在扯皮、推托的現象。由于職工素質參差不齊,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存在差異,造成運輸組織管理不夠統一,生產過程不夠嚴密。
1.1 中國鐵路運輸組織模式現狀鐵路運輸組織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目前的運輸組織仍然是粗放的計劃模式,即組織型狹義的“按圖行車”,運輸生產以貨物編組計劃為基礎、運輸組織效率為核心,按日班計劃組織運輸工作,靠一系列的計劃和制定來完成。將運輸全過程劃分為若干個列車運行區段,按編組計劃規定的列車種類組織滿軸編組,選擇列車運行圖相應的運行線組織列車運行、貨物輸送。盡管在日班計劃中已經根據列車基本運行圖確定了列車的出發時刻,由于在滿軸集結方式中,列車重量或換長的要求是絕對的,時間的要求是相對的,常常會造成因某一去向的車流集結輛數到列車編組前達不到運行圖所規定的長度或重量,從而導致列車不能正點出發,貨車在不同列車運行區段的不同列車間車流接續不可避免地缺乏統一的安排。貨車在發到站間輸送全過程選擇的編掛車次、在技術站的車流銜接都是隨機的,亦即反映為鐵路貨物運輸全過程組織的計劃性差。這種計劃性差將導致貨主托運時無法具體掌握貨物運到時限,也使得鐵路企業沒有條件向貨主承諾貨物運輸時間,而且會進一步影響技術站的作業效率和列車在區間的運行秩序[1]。
1.2 中國鐵路運輸組織模式存在問題在運輸組織過程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1 沒有統一的部門對運輸過程進行全程管理。在運輸過程中,鐵路相關部門不能對某一批或某個貨主的貨物進行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監控和跟蹤,各級部門只負責整個過程中的某個側面或單個環節,協調聯動能力欠缺,責任分工不突出,條塊分割明顯,從而制約了運輸系統的合力的發揮。
1.2.2 運輸需求和現實能力的矛盾。由于路網結構和干線能力之間的不平衡,運力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和在市場經濟運作的大環境下,運輸需求和現實能力之間產生了矛盾。表現為列車到發的不平衡程度加劇,檢修、施工、維護作業的增多和現有設備的不足[2]。
2 中國鐵路運輸組織模式如何改革
鐵路運輸組織模式改革的總目標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對貨運產品時效性、經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不同側重,針對不同的地區、客戶、品類等多樣化運輸需求,開發以重載運輸、快捷運輸、多式聯運產品為核心的運輸組織模式。
鐵路貨物運輸組織模式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①貨源、貨流的集中化管理。針對客貨運站數量眾多,貨源分散,空車、重車來源去向分散,運量小的貨運站大量存在,通過對貨源、貨流的結構和分布進行科學評估,對重點物資、時效性要求較強的貨物及其他一般物資采取科學、合理的組織方式。全面掌握貨流的流向,有效的提高貨運的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率,改進運輸組織。“大站做強做大,小站逐步萎縮”,逐步關閉貨運量小的小型貨運站,大站根據地理位置、吸引地區的經濟環境和已經形成的運輸生產聯系,實現資源的合理整合和運輸作業組織的變革。通過這一改革實現鐵路貨運集中化,體現鐵路貨運組織管理模式的發展方向。②建立完善鐵路信息管理系統。鐵路貨運首先要對自身的生產能力進行精確的評估,實時掌握車輛、機車、線路、設備狀態、設備性能、作業人員的狀態等信息;其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再次,對生產過程進行全方面的跟蹤,實時、準確的了解生產過程,并對突發事件進行及時的調整,改進生產方式,創新生產方式,優化作業過程。③運輸計劃的編制方法。貨物列車編組計劃是車流組織的具體體現,列車運行圖是鐵路運輸企業實現列車安全、正點運行和經濟有效地組織鐵路運輸工作的列車運行生產計劃,同時又是鐵路運輸企業向社會提供服務的一種承諾。列車編組計劃是運輸計劃和列車運行圖之間的重要聯系環節,是編制列車運行圖的基礎。
因此,在列車編組計劃和運行圖編制過程中必須注意二者的合理匹配,加強流線結合,以提高編組計劃和運行圖的編制質量,實現運輸生產過程組織管理的整體優
化[1]。
3 運輸組織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運輸組織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包含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3]:①運輸系統的供給能力首先要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也應該是可持續運輸發展的最基本目標?,F代運輸的發展不僅直接參與了對現代經濟增長的貢獻活動,更是始終伴隨著現代經濟發展而不斷發展與完善;②運輸發展要充分體現可持續性,實現運輸系統自身在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可持續性及其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③可持續運輸的目標在于使運輸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運輸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實現長期的動態的協調。
3.1 可持續運輸的基本內涵[3]可持續運輸發展的焦
點就在于,如何按照可持續性的基本要求實現運輸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以及運輸組織模式自身的發展。由此,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可持續運輸的基本內容:①運輸的經濟可持續性。它又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從運輸與國民經濟關系的角度,要求運輸應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運輸資源的需求,即運輸體系要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二是從運輸系統內部角度,要求遵循運輸資產保值增值的原則,追求運輸經濟效益,實現運輸資產的良性循環。②運輸的環境與生態可持續性。即要求運輸與環境、生態保持協調與相容的關系,運輸發展對環境與生態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人類生活與健康的負面影響要滿足最小化原則。③運輸的社會可持續性。即要充分運用運輸對消除貧困以及對落后地區的拉動等功能,充分發揮運輸對社會公平的調節與改善作用,同時,運輸發展所帶來的利益應在社會的所有成員間公平分享。
3.2 可持續運輸與運輸組織的模式的關系可持續運輸包括運輸的經濟可持續性、環境與生態可持續性以及社會可持續性,而運輸組織模式的變革要和可持續運輸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應綜合把握倆者的關系。其中,運輸的經濟可持續性在運輸組織的模式的變革中處于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它是運輸體系得以持續存在和發展并不斷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運輸組織變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長遠看來,運輸的環境與生態可持續性以及社會可持續性又是實現運輸組織變革的有力保證??梢?,運輸組織變革就是既要使運輸體系在動態上不斷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又要使運輸體系自身滿足可持續性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持續發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上冊)[C];2005年.
篇5
一、徐志摩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文學因緣”
徐志摩不僅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翻譯家,他曾經翻譯過眾多英美詩人的作品。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他共翻譯過兩首:《歌》(“Song”)和《新婚與舊鬼》(“TheHourandtheGhost”)。徐志摩開始發表新詩時恰逢中國新詩從自由體向格律體轉變時期。是時,自由體新詩把中國詩歌從古典詩詞的“泥潭”中拯救出來的使命已經完成,用白話文寫詩開始受到質疑。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中國新詩進入了一個更加關注藝術性問題的時期。如果說之前的中國新詩是“為人生而藝術”,那此時的中國新詩就是“為藝術而藝術”。以徐志摩為代表的新月派就是中國新詩發展到這一階段的代表。正是在“為藝術而藝術”思想的影響下,徐志摩開始引介、翻譯和模仿創作大量西方的詩歌??死锼沟倌?#8226;羅塞蒂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著名藝術流派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Brotherhood)的成員。該流派不僅以純藝術和反商業化的姿態自居,更是英國唯美主義的先聲。其成員對維多利亞時期教條和機械化的藝術形式提出質疑,主張回歸到文藝復興初期充滿真摯情感和質樸表現力的藝術風格中去,并渴望解放壓抑已久的人性??死锼沟倌?#8226;羅塞蒂的詩歌受到徐志摩的青睞,主要是因為他們有著近似的藝術追求和理念,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不僅符合了當時國內流行的詩學理論標準,更符合新月派的文藝思想———純美主義和人本主義:他們都追求藝術純美,都倡導人性,都強調情感的真實流露。②徐志摩認為,詩歌應該是有節制的情感宣泄,所以他的詩歌總給人以“甜蜜的憂傷”感覺。無獨有偶,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也以“含蓄”稱著,且詩風清新,這在拉斐爾前派中也不多見。故而,徐志摩選擇翻譯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還是因為拉斐爾前派對純文藝和人性的追求符合了新月知識分子的文學文化理念。
二、徐志摩的兩首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譯詩
對于詩歌翻譯,徐志摩有自己的看法。他曾在《一個譯詩問題》一文中說:“翻譯難不過譯詩,因為詩的難處不單是他的形式,也不單是他的神韻,你得把神韻化進形式去……有的譯詩專誠拘泥形式,原文的字數協韻等等,照樣寫出,但這來往往神味淺了;又有專注重神情的,結果往往是另寫了一首詩,竟許與原作差太遠了,那就不能叫譯?!雹塾纱丝梢?,徐志摩追求的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不僅如此,新月派倡導的“三美”詩歌創作原則也在他進行詩歌翻譯時被其奉為圭臬。徐志摩譯的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基本上遵循了其詩歌翻譯原則。首先,譯文的結構十分工整,由兩個整齊劃一的段落組成,且句節之間都很均齊,具有“建筑美”。其次,徐志摩的譯文能給人以視覺上的聯想和感應。原詩第二節中沒出現過“甜蜜”、“黑夜”和“歌喉”等詞匯,但徐志摩的翻譯可以讓人聯想一副對比強烈的畫面:露珠滾落青蔭,悄無聲息卻卓有生氣;暗夜夜鶯悲戚啼鳴,殘音震心,死寂沉沉。甜蜜與悲啼的對比,生氣與死寂的對比,會給讀者在視覺和聽覺上以震撼。此外,整首譯詩還充滿音韻上的和諧。最好的證據莫過于羅大佑在半個多世紀后把徐志摩的譯詩譜了曲,成了流行歌。如果說《歌》的翻譯做到了形神兼備,且遵循“三美”原則,那《新婚與舊鬼》的翻譯則是一次練兵,沒有完全遵守其詩歌翻譯原則,卻影響了他日后的創作?!缎禄榕c舊鬼》原詩中有新娘、新郎和鬼(新娘的舊情人)三個人物,并以三人輪流吟詩的方式講述了負心新娘在婚禮中搖擺于新舊情人間的故事。徐志摩曾強調過分專注于神情的翻譯是寫了另一首詩,但他也沒能逃離這種命運。整首詩雖有貼切的直譯,但讀者能發現多處改寫。例如“……Hebidsmyspiritdepart/Withhimintothecold:-/Ohbittervowsofold!”①徐志摩譯為:“他指著那陰森的地獄,/我心怯他的恫嚇-/呀,我擺不脫曾經的盟約!”②顯然,第二行是添加的。這句可譯為:“他邀我的魂靈/與之回到陰冷的地獄/哦,還有那舊時的盟約!”這種改寫雖有悖于徐志摩的詩歌翻譯原則,但卻從另一方面促進了他的詩歌創作,讓其詩歌翻譯和詩歌創作充滿創造性和互動性。
三、徐志摩對克里斯蒂娜•羅塞蒂譯詩的模仿以及再創作
如前所述,徐志摩選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進行翻譯是因為他們對藝術美和人性美有相同追求。徐志摩不僅把新月詩人視為圭臬的“三美”創作原則加以改造,同時加入帶有個人色彩的改寫,從而將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歌融入了自己的新詩創作,進一步豐富和推動了中國新詩和本土文學的發展?!杜既弧肪褪腔谧g本再創作的最好例證。詩中:“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③一句,可謂對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歌》的改寫。在《歌》中,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主人公用超然含蓄的態度來表達對愛人的感情。臨終時她不強求兩人能記得對方,只說:“假如你愿意,請記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也許,也許我記得你,/我也許,我也許忘記”。④兩首詩不論在結構抑或風格上都十分相像。徐志摩把克里斯蒂娜•羅塞蒂式的“含蓄”平添了幾分徐志摩式的“甜蜜的憂傷”,才最終成了他的《偶然》。除此以外,《偶然》和《歌》一樣,表達的是抒情主體經歷美麗邂逅后對客體離別時的懇求。這種別離時的憂傷還可以在《再別康橋》和《云游》中窺見一斑。徐志摩的另一首譯詩《新婚與舊鬼》則從形式和內容上催生了他的兩首新詩。《人種由來》是徐志摩根據圣經故事改寫的新詩。詩中有夏娃、亞當和蛇三個角色,整首詩由三個角色各吟一段的形式寫就。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新婚與舊鬼》。同是三個角色,同是通過三個角色輪流吟誦的方式來推動故事發展。雖然《人種由來》在形式上和《新婚與舊鬼》很契合,但它只是徐志摩初寫新詩時的練筆,整首詩顯得稚嫩和粗糙。所以,對形式的模仿不足以成就一首好詩。而《新催妝曲》就是徐志摩根據《新婚與舊鬼》的內容,借用中國古代催妝詩的題材創作的新詩。催妝是中國古代締婚的前奏。催妝詩的內容多是贊美新娘的貌美如花,表達催促新娘出嫁的心情。徐志摩的《新催妝曲》一反催妝詩傳統,對一個遲疑新娘的心理進行細致刻畫,讓其內心掙扎之痛和婚禮之喜形成鮮明對比,反襯新娘的愁苦。這在古體催妝詩中是鮮見的,也因此讓這首詩有別于傳統催妝詩,成為徐志摩所創作的新詩代表??梢姡熘灸Φ目死锼沟倌?#8226;羅塞蒂譯詩不僅為其進行本土化創作提供了養料,而且更直接催生了他眾多優秀的中國新詩。這種翻譯文學和本土文學之間的互動不僅讓異域文本在陌生國度能健康成長,更讓該國的文學乃至文化體系得到了極大發展,并呈現出多元的形態。
篇6
【關鍵詞】郭沫若;徐志摩;浪漫;美
【中圖分類號】I20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7-0027-02
郭沫若是中國文壇上的彗星,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特別在詩歌方面,他的成就是絢爛卓著的。他開拓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譜寫下新詩史中輝煌的一頁。在郭沫若的身上,集中地體現了創造社詩人浪漫主義的詩人特質。他的詩歌主觀色彩濃烈,喜歡用神話題材,大膽地運用想象與夸張,風格豪放不羈,酣暢地表達了“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而徐志摩的詩歌,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無疑是最為引人矚目的文學現象之一。徐志摩是一個追求愛、自由和美的詩人,是一個帶著一身浪漫情趣的詩人,在尋求單純的自然美中體現了詩人潔美的靈性。他是一個真正的詩人,十年的詩歌創作生涯,為中國詩壇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他的詩歌輕靈飄逸,同時注意對詩歌意象的經營與追求,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詩歌韻律之美。郭沫若與徐志摩,同為新詩史上杰出的詩人。朱自清先生就曾經認為:“現代中國詩人須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們的詩歌一樣是對美的追求,一樣表達了詩人自身的浪漫情懷,然而這種關于浪漫的詮釋,這種詩歌美的形式,卻又是這樣地截然不同。本文將結合他們的思想與詩人具體作品的藝術特色來作一粗淺的探討。
1 思想上不同的來源
郭沫若早年曾留學日本,1918年考入九洲帝國大學學醫,開始詩歌創作,早期詩作受布魯諾,斯賓諾莎泛神論思想影響。泛神論認為:“本體即自然,神即自然”,神是非人格的本源,但這個本源不在自然界以外,而是和自然界等同。“泛神論”是一種哲學學說,它在斯賓諾莎那里,實質上是一種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在資產階級革命初期反對封建和宗教的斗爭中,泛神論起過進步的歷史作用。[1]由于民主思想和進步文學的鼓舞和影響,郭沫若深深領悟到:在鼓舞人們的政治熱情,在進行改革社會的斗爭中,文學是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巨大力量的。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一九一九年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這些偉大的革命運動,都進一步地激勵了郭沫若的革命熾情。郭沫若是和我國一起成長起來的,他一登上文壇,就顯示了詩人和戰士的勇猛姿態。1921年8月問世的《女神》中凝鑄著的作者詛咒黑暗社會、反對傳統制度的思想感情,幾乎達到了狂熱的境地;而對新社會的憧憬,對黎明的渴望和戰斗的熾情,也達到了沸燃點。因此,郭沫若是帶著革命浪漫主義的傾向踏上文學道路的,他的《女神》是引發黎明的火炬,是呼喚暴風雨的海燕?!杜瘛烦錆M著渴望光明、自由、民主的激情。
關于徐志摩的思想來源,很早以前就有人指出:徐志摩的思想之“雜”,幾乎近于雜亂無章的地步。徐志摩自己對此也直言不諱,聲稱他的思想“永遠不是成系統的”。如果從現象著眼,我們發現他的世界觀確實很難納入某個確切的思想體系,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羅素的基爾特主義、蕭伯納的費邊主義、尼采的超人主義哲學、卡萊爾的英雄崇拜觀和“衣裳哲學”、泰戈爾的人道愛、哈代的悲觀主義等等都在徐志摩那里占有各自的位置,他的世界觀就想是一個五顏六色的大雜燴。[2]然而我們發現,執著地追求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理想是徐志摩思想的核心。因而他的藝術追求是充滿博愛性靈的藝術,充滿具有人的靈性的藝術。在徐志摩的思想體系中,“愛”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結構因素。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很少有人像徐志摩一樣賦予“愛”以萬能的力量,對“愛”頂禮膜拜,奉若神明。雖然在徐志摩的筆端,“愛”常常表現為男女間的“戀愛”和“親情”,但實際上,他的“愛心”有著相當寬泛的內容,這就是西方文藝復興的人道主義的博愛精神。徐志摩就是這樣,企圖用“愛”來掃蕩侵占人們心靈的一切卑瑣和庸俗,他以“愛”為基石,開始一磚一瓦地營造他的理想世界。正是因為郭徐兩人在思想上的不同,才決定了他們詩歌的表現形式也截然不同。雖然同樣是對美和自由的謳歌和贊頌,同樣是對于浪漫和理想的追求,但兩位詩人卻采取了不同的表現方式。郭沫若情感的釋放是那樣的肆無忌憚,酣暢淋漓。他的浪漫,是一種狂飆式的革命主義精神。徐志摩的詩歌是精巧的,帶著詩人優雅的氣質。他的浪漫是溫柔的,緩慢的,像是寧靜的湖面,漂浮著淡淡的哀愁。
2 不同的藝術創作特色
篇7
最新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雪花的快樂》無疑是一首純詩(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純詩)。在這里,現實的我被徹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場,“翩翩的在半空里瀟灑”。但這是被詩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靈魂穿著的雪花。這是靈性的雪花,人的精靈,他要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過程絲毫不感痛苦、絕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著選擇的自由、熱愛的快樂。雪花“飛揚,飛揚,飛揚”這是多么堅定、歡快和輕松自由的執著,實在是自明和自覺的結果。而這個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園,渾身散發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萬縷柔波的湖泊!她是現代美學時期永恒的幻像。對于詩人徐志摩而言,或許隱含著很深的個人對象因素,但身處其中而加入新世紀曙光找尋,自然是詩人選擇“她”而不是“他”的內驅力。
與閱讀相反,寫作時的詩人或許面對窗外飛揚的雪花熱淚盈眶,或許獨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間。他的靈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現實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當“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樂》,或許可以說,詩的過程本身就是靈魂飛揚的過程?這首詩共四節。與其說這四節韻律鏗鏘的詩具有啟承轉合的章法結構之美,不如說它體現了詩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詩人避開現實藩籬,把一切展開建筑在“假如”之上?!凹偃纭笔惯@首詩定下了柔美、朦朧的格調,使其中的熱烈和自由無不籠罩于淡淡的憂傷的光環里。雪花的旋轉、延宕和最終歸宿完全吻合詩人優美靈魂的自由、堅定和執著。這首詩的韻律是大自然的音籟、靈魂的交響。重復出現的“飛揚,飛揚,飛揚”織出一幅深邃的靈魂圖畫。難道我們還要詩人告訴我們更多東西嗎?
步入“假如”建筑的世界,人們往往不僅受到美的沐浴,還要萌發美的守護。
簡單地理解純詩,“象牙塔”這個詞仍不過時,只是我們需有寬容的氣度。
最新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我是一個大人,身上穿著長袍,心里存著體面,怕招人笑,天生的靈活換來矜持的存心……"
"沒有話說而勉強說話便是謊……"
以上這些都是我在徐志摩的散文《海灘上種花》里讀到的,在這些如"煙花三月下揚州"般美麗的文字中,徐志摩的多情和性靈無不讓人動容。在文學的造詣上,徐志摩先生的散文絲毫不遜色于,他將哲理詩化,將情感音樂化,那種獨特的韻味在中國詩壇獨樹一幟。
這兩天趁著綿綿的秋雨,我好有空暇,先后品讀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海灘上種花》《印度洋上的秋思》《雨后虹》等作品,在這秋風蕭瑟的日子里,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像品了一杯濃郁的香茶,暖和心靈,感受到一個讓人一讀傾心的徐志摩。
大概是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時候,有一個文友給我說——不能天天讀這些(老舊)了,應該多讀讀現代人寫的詩歌。這樣的教導也好,勸說也罷,說實話,我是很不贊同的。
這幾天讀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我更加堅定了我的認識和想法,我想現在的人或許也不能學出他那樣有情感的文字。
比如當我讀到文章開頭的那句話的時候,我就想——沒有話說而勉強說話便是謊,那么現在好多人沒有情感的沖擊和"逼迫"而勉強為詩為文,那他的詩文又算啥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像志摩先生在《雨后虹》中寫道的那樣:“我生平最純粹可貴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田野,森林,山谷,湖,草地,是我的課室;云彩的變幻,晚霞的絢爛,星月的隱現,田野的麥浪是我的功課;瀑吼,松濤,鳥語,雷聲是我的老師,我的官覺是應建仁們忠謹的學生,受教的弟子?!?/p>
多感悟、多思考、多做大自然的學生,來豐富我們的感情,來飽滿我們的情思,而不單單是做到電腦前面"憋"文字,那樣會很蒼白,無論詩歌,還是散文。
說實話,除了我們從前就很熟悉的志摩先生的詩歌《再別康橋》和《沙揚娜拉》之外,我倒覺得他的散文更加的吸引我,這大概跟自己的文學素養有關,畢竟詩才是作者最高境界的情感表達。
詩歌的文字仿佛就是一群跳躍在紙上的靈魂,它們用自己的生命點燃了詩人心中不滅的燈。詩人正是用這些靈動的方塊拼出了自己在歲月的笛聲中飄揚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閃爍著自己的光芒。詩歌是記憶深處的偶然相遇,是茫??占诺谋厝慌鲎?。是思想激起的漣漪,是夢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記著一瞬間的感受,承載了千古歲月的絕唱。
話又說回來,放眼望去,我們身邊寫詩的人很多,但詩人卻很少;寫散文的很多,但寫出感情的很少。寫詩的人和詩人的區別在于寫詩的人用詩歌訴說了自己的感受,而詩人卻是用詩歌描繪著自己生命。(這句話不是我說的,只是我覺得人家說的很對,借以表達我的想法)
而徐志摩正是這樣一位用詩句傾訴著生命的詩人和散文家,讀他的詩,看他的散文,我在字里行間看到了他用他的一生所追求著的"美,與愛,與自由"。
我一面將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現象,一面拿著紙筆,癡望著月彩,想從她明潔的輝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跡,希冀她們在我心里,凝成高潔情緒的菁華。
這是志摩先生在《印度洋上的秋思》里邊的一段話,很美,在這秋的夜里。
最新徐志摩散文讀后感
從志摩先生談起,心中不由得為其感慨,他是一位具有一定影響性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對生活熱愛的人。1921年開始長期的詩歌創作,后來讀到的詩歌一部分來自這個時期,受英國唯美派詩人的影響,認為藝術至上。曾經寫過不少優秀的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
《徐志摩散文集》是一部精選的散文著作,帶給我的當然是少不掉的欣喜,每讀一章都會深陷其中,過后便養成了閑余中的趣子。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歐洲漫錄”這篇散文,富有幽默感,又不失哲理性和語言剛柔并工的表達。讓讀者深陷其中,體會其中的情感。
對于托爾斯泰的書與人的看法及表達了他的人生觀。對于莎士比亞的回信,更讓讀者了解他為人禮貌,性情溫和的另一面。
可不幸的事情終究會發生,因從南京乘機去北平路途中,飛機失事遇難,他告別了自己光輝的一生。雖死猶榮,用在這樣一位詩人身上,不容置疑。他的逝世是對文學歷史上的一次深痛的失去,一位正處風華正茂的年齡,還沒有結束的人生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可他的一生是精彩的,在散文中,與泰戈爾的對話,相當的好,能與這樣一位印度詩人如此聯系,并與他環游亞洲,也不失為一種成就。并影響著徐志摩對于印度洋的恩情。
游歷學習的志摩先生,寫出了一批感人肺腑的散文,有對于環境,事物的描寫,也有對于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描寫。
篇8
關鍵詞:生;愛;死;玄妙;永恒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3-0006-02
大部分人認識徐志摩是通過他的詩歌,《志摩的詩》以清新飄逸灑脫不羈見長,但這只是徐志摩作品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部分創作,尤其是25年以后的詩歌及散文作品向世人展現了另外一個徐志摩,可以使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徐志摩一直在用他的軀體血肉來寫作,他在詩集《猛虎集》序言中形象地比喻了他的創作過程,他說自己“是一種癡鳥,他把他的柔軟的心窩緊抵著薔薇的花刺,口里不住的唱著星月的光輝與人類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來把白話染成大紅他不住口(《序文》)。”并且他“想拼這一天,把我的血肉與靈魂,放進這現實的磨盤里去捱,鋸齒下去拉,——我就要嘗那味!只有這樣,我想,才可以期望我主辦的刊物多少是一個有生命氣息的東西(《再剖》)”。徐志摩的作品就是他人生觀的體現,反過來,要理解徐志摩的心靈世界,除了他的為人行事之外,他的文學作品也是很可靠的參考資料。徐志摩是一個熱情執著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對生活及其敏感的人,他的“對于人世間的,其感受性的敏捷,也并不下于感受性最敏感的人們。”徐志摩是一個理想主義追求者,“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的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就是他的單純信仰?!睂τ谌耸赖拿舾屑皩π叛龅淖非?,使徐志摩從沒有停止過思考,而人生的種種事態,又離不開生、死、與愛。在人生的幻象中,“生與死,戀愛與痛苦,畢竟是陡起的奇峰,應激得我們彷徨者的注意(《我的祖母之死》)”。他思考,并且認為“生、愛、死——,三連環的迷謎,拉動一個,兩個就跟著擠。”(《決斷》)這三連環緊密聯系在一起,人生就是在生、愛、死中你拉我扯地不斷地掙扎。在徐志摩看來,生與死玄妙、偉大而神奇,他的生是為愛而存在,死又是愛的最高境界。
一、生與死的玄妙
死的意義可以豐富多彩,理解成終結、幻滅、解脫、永恒或新生等都有道理。徐志摩曾說他“不愛想死”(《歐游漫錄》),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死亡卻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其實在徐志摩的作品中并沒有回避死,而是經常會探討到生和死。徐志摩“不愛想”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死的對象就是惱人不過的生(《歐游漫錄》)”。死是你不愛想就可以暫時擱置一邊,不必非用盡心思去想的事,可生這惱人的問題卻時時存在著,因為沒有死,你就是活著,就是生。徐志摩不只一次在詩歌中訴說生的煩惱,比如“可厭的人生”(《翡冷翠的一夜》),“人間有憂愁”(《語》),“這年頭真不容易過”(《人變獸(戰歌之二)》), “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捫索著冷壁的粘潮”(《生活211》),等等,都是生之不易的寫照,都是對生的思考。
篇9
【摘要】 目的 對152例重型顱腦損傷、高血壓腦出血并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室積血、自發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室出血,在手術、降顱壓等治療基礎上應用中心靜脈導管行腰大池腦脊液引流術治療進行分析。方法 應用中心靜脈導管行腰大池腦脊液引流術治療,每日引流量100~250 ml,引流時間7~12 d。結果 無導管脫出、堵塞、無腦積水、腦梗死、顱內感染,療效滿意。結論 應用中心靜脈導管持續腰大池引流腦脊液在治療各種原因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室積血,減輕腦血管痙攣、腦水腫,緩解高顱壓、預防腦積水療效良好,創傷小,簡單易行,安全有效。
【關鍵詞】 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室積血;腰大池;持續引流;中心靜脈導管 作者單位:454650 河南省濟源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在重型顱腦損傷、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室積血、自發性蛛網下腔出血及腦室出血治療過程中,因血性腦脊液刺激腦組織水腫加重,顱壓升高等因素,均會延緩腦功能的恢復,增加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因此,早期最大限度清除蛛網膜下腔積血是減少并發癥最有效的辦法[1]。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對152例重型顱腦損傷、高血壓腦出血合并蛛網膜下腔或腦室積血,自發珠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室出血患者行腰大池置管持續引流術,均獲得較滿意效果,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152例,男79例,女73例。年齡17~71歲,平均496歲,重型顱腦損傷并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室積血41例,高血壓腦出血并蛛網下腔出血或腦室積血54例,嚴重自發蛛網膜下腔出血29例,自發性腦室出血18例。12 方法 顱腦損傷、高血壓腦出血組均行開顱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術后72 h,骨窗張力不高,必要時行腰椎穿刺術,測腦脊液壓力小于等于350 mmH2O,行腰大池腦脊液引流術。嚴重自發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單純腦室出血組行側腦室錐孔引流術。復查頭顱CT:三、四腦室通暢,行腰椎穿刺,腦脊液循環通路通暢,即可行腦脊液腰大池引流術?;颊呷扰P位,取腰3~4或4~5椎間隙,2%利多卡因針穿刺點局麻,均應用單腔中心靜脈導管做引流管。用Tuohy針常規穿刺成功后,置入J形導管鋼絲,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深度導管在蛛網膜下腔4~6 cm,穿刺點用4號絲線縫合1針并固定引流管,無菌敷料包扎穿刺點,固定,接三通,接引流袋,無菌敷料包扎接口。據每日引流量多少進行調節引流袋高度。引流量以100~250 ml/d,引流時間7~10 d為宜,最長不超過14 d。引流速度不宜過快,應保持勻速引流,控制在2~6滴/min。每3 d抽取腦脊液檢驗。拔管前閉管24 h,復查頭顱CT,了解有無腦積水。拔管后管頭行細菌培養。穿刺點縫合1針,5~7 d拆線。13 拔管指征 腰大池引流出腦脊液呈淡黃色或無色透明,查腦脊液生化、常規、細菌培養無感染,即可拔管。2 結果
本組152例患者,無因腰大池引流腦脊液引起顱內出血、腦梗死、腦積水、顱內積氣、顱內感染等嚴重并發癥,無導管脫出及堵塞。其中有2例患者出現意識狀態突然加重,雙側瞳孔不等大,立即予以20%甘露醇針250 ml快速靜脈注射,09%氯化鈉40 ml緩慢鞘內注入,約30 min患者瞳孔等大等圓,光反射靈敏,隨后意識狀態恢復穿刺前狀態。分析原因為患者顱壓較高,引流速度過快,引流量大所致。重型顱腦損傷組:植物狀態生存2例,重殘8例,具備部分生活能力12例,能生活自理19例;高血壓腦出血組:重殘5例,具備部分生活能力16例,能生活自理33例,單純SAH組:重殘3例,26例能生活自理,單純腦室出血組:重殘2例,能生活自理15例,1例因高齡,肺部感染并多功能臟器衰竭死亡。3 討論
①腰大池腦脊液持續引流術作為一種安全、有效、微創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2],并且操作簡單易行,避免反復腰椎穿刺對患者的損害,減輕患者的痛苦,而且每次腰穿引流腦脊液量有限,降顱壓、清除蛛網下腔血性腦脊液作用有限,另外反復腰穿易導致局部紅腫、蛛網膜下腔粘連,使穿刺一次比一次困難。②使用中心靜脈導管行腰大池腦脊液持續引流,因其管腔較硬膜外導管大,不易堵管,避免傳統腰大池引流采用普通硬膜外麻醉導管,因管徑細小、質硬、不抗折,經常堵管導致引流失敗[3]。穿刺點絲線縫合1針,并固定引流管,可預防穿刺點出現腦脊液漏,而引起的逆行性顱內感染,中心靜脈導管較硬膜外導管粗,絲線固定容易且牢固,導管不易脫出。穿刺點勤換藥、每次更換引流袋接口處都要用無菌敷料包扎,這樣可以觀察穿刺點是否有腦脊液漏,根據情況作出及時處理,減少感染機會。③腰大池腦脊液持續引流,可根據患者顱壓高低調節腦脊液的引流量及引流速度,能夠平穩、持續、有效減低顱內壓,提高腦灌注,改善和促進腦功能恢復,緩解臨床癥狀[4]同時減少脫水藥物的使用,特別是20%甘露醇應用的量及頻率,減輕腎功能的損害,減低電解質紊亂的發生率。④腰大池持續腦脊液引流,能使蛛網膜下腔的血性腦脊液盡早、盡快、充分引流,降低了血性腦脊液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從而減輕因腦血管痙攣造成的腦損害,同時可使有害物質對腦組織的刺激在較短時間內減輕,盡快緩解腦水腫。⑤腰大池腦脊液持續引流,可促進脈絡叢腦脊液的再生,起到沖洗置換作用,從而減少了血性腦脊液吸收引起蛛網膜下腔顆粒被堵塞和粘連的幾率[5],預防腦積水的發生??傊ㄟ^對本組病例觀察,作者認為應用中心靜脈導管行腰大池腦脊液外引流,操作簡單易行,安全有效,該方法能盡早清除血性腦脊液,有效降低顱內壓和緩解高顱壓,減輕腦血管痙攣,減輕繼發腦損害,降低急慢性腦積水等并發癥的發生,對腦功能恢復有重要意義。將中心靜脈導管應用于腰大池引流術,是一個較硬膜外導管更理想的替代辦法。
參 考 文 獻[1] 戴永高早期大量腦脊液置換治療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0):3536.[2] 金丹,王雪濤,李云輝,等早期腰大池腦脊液外引流術治療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觀察.海南醫學,2010,21(14):5759.[3] 陳得忠,郭予大,張衛華,等持續腰池引流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105例臨床分析.中國煤炭工業醫學,2002,5(8):752753.[4] 李傳勇,趙坤,郭鵬,等腰大池置管持續引流治療中重度顱腦損傷.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5):99100.[5] 趙曉波 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療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36例分析.山東醫學,2009,49(2):5354.
篇10
論文摘要:虛擬現實作為一項前沿技術應用于教學,能為學習者提供逼真的臨場感和自然的交互,從而提高其思雛認知。分析職業教育個性化教學實驗的需求,論述將桌面型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衛生職教的可行性和現實意義,闡述衛生職教虛擬教學模型的具體建模方案以及在現代教育技術領域的拓展與升級。
1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現狀及前景
1.1技術簡介
虛擬現實技術(vR)是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綜合多媒體技術、傳感器技術、人工智能、人機接 口技術、實時計算、工程仿真技術等多學科為一體的前沿技術,它能生成逼真的視、聽、觸覺一體化的人工虛擬環境,用戶能以自然的方式與虛擬環境中的對象進行交互【l1。它具有 3個特征:逼真的臨場感、自然的交互、提高學習者思維認知。vR突破了人類認識的時空限制,大大拓寬了人類對現實世界及未知世界的感覺和認識 ,為人們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嶄新的環境和手段。在軍事、制造、醫學、設計、藝術、娛樂等領域,vR都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2教育頷域應用現狀及前墨
對教育領域而言,運用 VR能夠通過計算機將三維空間或實物模型的意念清楚地表示出來,能使學習者直接 、自然地與虛擬環境中的各種對象進行交互,并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從而獲得最大的控制、操作整個環境的自由度[21。這種呈現多維度信息的虛擬學習和培訓環境,以最直觀、最有意義的方式為學習者掌握一門新知識、新技能提供嶄新途徑。 普遍意義上講,完整的 vR系統需要高級計算機、頭盔式顯示器、數據手套、洞穴式投影等昂貴的硬件支持設備 ,這對于大多數教育教學單位都是難以承受的,從而嚴重制約了VR系統在教育教學中的推廣應用。但在科技多樣化發展的今天,VR系統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vR系統配置可以根據目標需求而定。設備投資大、開發周期長的復雜VR系統,一般應用于高校或航天軍事等高端技術工作領域。而桌面型vR系統僅使用電腦單機,顯示器是學習者觀察虛擬環境的一個窗口,學習者可通過使用簡單的外設(如鼠標、立體眼鏡等)來駕馭虛擬環境和操縱虛擬物體,雖缺乏完全沉浸功能,但其結構簡單、硬件成本低的特點非常適合在我國的普教、職教領域推廣應用。
2 VR在職教個性化教學實驗中應用的可行性
2.1 職教學情現狀
在各類職業學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特別是在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學習中,這一問題尤為突出。但學生對于新穎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較高的動手愿望 ,因此, 在講授理論知識時,輔以演示、實驗、實訓 ,并使人人都能動手參與,將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但這種教學方法存在一些問題:模型、設備、實驗、實訓條件有限,特別是一些價格昂貴的設備 ,不可能人人都能動手操作;盲 目操作會導致設備損壞,需要一定維修費用;在同一個地方完成理論、實踐教學并不現實。
2.2 個性化學習
個性化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觀,是伴隨近年來教育改革發展,針對傳統教育大統一的弊端提出來的。它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個性特征為基礎 ,以學生內在需求為核心 。以每個學生學習能力與個性的自由、充分、和諧發展為目標而實施的學習活動_l1。個性化學習中,師生處于分離或準分離狀態,教師由傳統教育中的主導者變為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成為教學資源中的一個組合因素,而學生也從被動接受教育的對象變為教育資源的選擇者和利用者。由此可見,最為簡單、易行的個性化學習載體就是基于web的學習動手實踐,B/S模式、互動操作,可激發學生興趣,從而自定義完成學習、實踐任務。
2.3虛擬教學模型在個性化教學實驗中的應用價值
就教師而言,實現了從傳統講授一簡單圖文課件講授一簡單圖文課件+虛擬教學模型講授的轉變。既充實了教學內容,又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形式。同時,虛擬教學模型是使用計算機模擬出的實物形態,其使用同課件一樣方便,既能達到直觀教學的效果,也能使師生獲得臨場感,增強師生互動。
就學生而言,在計算機屏幕上觀察到的是用vR技術數字化后的實物,只要有網絡環境或在家登陸學校的模型web服務器,學生就可動手操作,同時有了直觀模型的臨場體驗后,學生在面對實物操作時也易上手,杜絕了盲目操作。學生也可以通過協作探究解決問題。此外,衛生職業院校還承擔著成人教育的培訓任務 ,對于一些短訓班或遠程教學,在授課時演示或在web上一些虛擬教學模型,可幫助學員理解知識,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實驗課中存在的問題。
虛擬教學模型可以通過編程定制、更新內容 ,節省了教學成本,有利于職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虛擬教學模型還可虛擬出一些新型的裝備用于教研活動,體現出教學的前瞻性和創新性,如虛擬科學實驗室、虛擬校園、特殊教育、仿真實驗、專業實訓等。
3衛生職教虛擬平臺建模方案
針對衛生職教的教學特點,可以開發 4類桌面型虛擬現實應用 :模型演示、過程仿真、場景展示、儀器操作。為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均采用B/S的模式。
3.1模型演示(人體解剖學、口腔解剖學教學)
功能需求 :虛擬口腔模型、器官模型在屏幕中三維立體顯示 ,可用鼠標進行任意角度的調整觀察 ,配合講解,使學生獲取最近乎于真實的感受。
可行性技術方案:Java Applet、Java 3D技術配合使用 3D模型輔助設計軟件 (設計需導出 VRML2.0或 OBJ格式文件 ,如3D SMAX)。
論證:由需求可知,這種三維設計是基于圖形建模的,可選用 VRML和 Java 3D技術在 web上 3D圖像 。與傳統VRML相比,Java 3D的功能和可編程性更強,具有 Java豐富類庫的支持和良好的跨平臺性,考慮構建 3D簡單模型,并配合專業 3D模型設計軟件構建復雜模型??蛻舳颂峁┯脩魧嶒灥沫h境主要采用 Java Applet來實現,使用 Java Applet編寫圖形用戶界面,仿真計算任務由瀏覽器的 Java Applet完成 ,使用 Jav3D實現虛擬實驗場景的3D顯示,兩者嵌入 HTML文件網頁構成用戶的前臺操作界面,支持 web方式。
3.2 過程仿真(虛擬化學實驗、虛擬口腔設備操作與維修)
功能需求:用戶可直接操作 web中虛擬的化學實驗裝置和化學藥品,完成實驗。
可行性技術方案:同 3.1,但需考慮場景和復雜的操作交互 ,其程序編制較 3.1復雜。
3.3場舞展示(口腔診所布局、ICU布局)
功能需求:真實再現室內環境格局、設備布局 ,可由鼠標控制,轉動到任意視角瀏覽 ,用戶有臨場感。
可行性技術方案 :超廣角鏡頭轉臺攝影+靜態圖象 360。全景拼合顯示技術(QTVR或 Java編程)。
論證:由需求可知 ,最簡便的方法是基于靜態圖象進行建模。QTVR運用相機拍攝的真實全景圖像來構建虛擬現實空間與計算機圖形設計或其他 VR技術相比,其制作相對簡單、制作周期縮短、成本低廉、且由于照片清晰度高,細節不會被遺漏觀察場景時有身臨其境感覺。由于數據量小 ,觀察起來也非常流暢。另有使用 Java編程來實現靜態全景拼接的方式,需Jav虛擬機支持。
3.4儀器操作(心電監護儀操作、心電擻據教學)
功能需求:心電監護儀器功能與實物一致,但數據不是現場實測,而是調用專家庫中的臨床教學心電數據資料,學生能通過鼠標點擊虛擬心電監護儀相應按鈕,得到相應結果,從而熟悉儀器操作,掌握相關臨床知識。
可行技術方案:Windows平臺下的 Lab View 8.0虛擬儀器軟件設計(無須數據采集卡)。 論證:美國 NI公司的 Lab View圖形化程序設計語言(G語言)是專門用于設計虛擬儀器的。它是用框圖連線來替代傳統的代碼編寫,而且內置 了豐富的儀器儀表控件(表盤、開關、旋鈕、波形現實等),可在虛擬前面板上根據需要自由組合D1。另外,它的數學分析、信號處理函數庫功能強大,能夠輕松完成臨床教學心電數據的分析、處理、顯示,并可根據所需功能對儀器快速原型化 。Lab View 8.0的Remote Panel功能支持 web方式。
4拓展、開發和意義
4.1 拓展、開發
(1)建立和累積可定期更新的開放型醫學數據專家庫。如心電臨床數據、醫學影像數據、口腔臨床數據、設備維修數據等。依托網絡通訊平臺,實現教學素材的群體共享,為開展優質的教學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
(2)建立和累積可定期更新的開放型教師評價專家庫。廣泛收集教師群體智慧、經驗 ,將評價依據收納到計算機教師評價專家庫中,變教師個體評價為群體評判,這種評價更具客觀性和綜合性,而且依托網絡通信平臺,將教學評價機制進行共享,可提升教學質量 ,并為教學創新帶來巨大益處。
(3)基于醫學數據專家庫、教師評價專家庫 ,引入并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學生提交的實踐作業 ,采用計算機自動評分一方面保證了評價的綜合性、客觀性;另一方面使學生成績得到最快的反饋,進而及時進行自我調節,提高學習效果。
4.2 意義
(1)變經驗重復型教研組織形式為經驗研究型。這種基于智能專家庫的架構大幅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取消了其重復勞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研時間,專注研究那些計算機無法得出結論的學生個性實例或計算機提取的學生共性、典型實例,從而不斷更新、完善專家庫內容,類似問題可在下次計算機評判中得以解決。
(2)為電子學檔體系服務。電子學檔(ELP)是指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者運用信息手段表現和展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關于學習目的、學習活動、學習成果、學習業績、學習付出、學業進步以及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反思的有關學習的一種集合體,主要用于現代學習活動中對學習和知識的管理、評價、討論、設計等 。智能專家庫評價體系是依托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構建的,能與電子學檔建立數據交換接口,從而為教研評價分析積累充足的資料、為電子學檔體系服務,對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電子學檔體系的完善和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3)可進一步增強虛擬教學模型的網絡協同實驗功能。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教育技術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湯躍明.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楊樂平,李海濤,楊磊.LabView程序設計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